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智能物联技术期刊

发布时间:

智能物联技术期刊

结果当中显示并不在核心期刊目录当中。结果如图:

这是由树人论文的编辑检索之后显示的结果。如果实在是需要核心,需要了解另外的期刊了。

【引言】

随着物联网在交通系统中日益普及,为了打造交通系统中更安全、更快、更智能的车辆,车载通信网络和自动驾驶技术是构建未来一代、功能强大的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石技术。基于物联网的交通系统可以为自动化网联 汽车 提供大规模设备连接和传感器连接。通过使用物联网技术,网联自动驾驶车辆的数量将显著提高。随着网联自动驾驶 汽车 数量的增长,亟待提出新的技术方法并重新思考下一代 汽车 网络的设计,尤其是自动化网联 汽车 。因此,有必要研究新的理论、架构和技术,利用物联网提供的能力,形成更高效、更智能的交通系统。本期特刊旨在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人员、开发人员和从业人员提供一个平台,传播最新的成果,并推动物联网在自动化网联 汽车 技术方面的应用。

【征集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重要时间节点】

【投稿须知】

所有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 的原稿或修订本必须通过IEEE稿件中心(http://mc.tcentral.com/iot)以电子方式提交。作者指南和提交信息可以在找到。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鼓励作者在投稿过程中推荐潜在的审稿人,这可能有助于加快审稿速度(请只推荐那些不存在利益冲突的审稿人)。提交稿件时注意必须按适当的关键字分类。

【客座编辑】

曹东璞博士,滑铁卢大学,

李力博士,清华大学,

Clara Marina博士,保时捷,

陈龙博士,中山大学,

邢阳博士,克兰菲尔德大学,

庄卫华教授,滑铁卢大学,

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 (Impact Factor 5.86)

Special Issue on

Internet of Things for Connected Automated Driving

Internet-of-things (Io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evalent in the transportation systems. The traffic system depends on safer, faster, and more intelligent vehicles. The vehic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vehicle-to-everything, V2X) and the automated driving technique are two of the cornerstone technologies enabl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uture-generation highly functional and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The IoT-based transportation system can provide enormous connections of devices and sensors for the networked automated vehicles. The capacity of connected automated vehicles is expected to be dramatically enhanced by employing the IoT techniques. This calls for novel approaches and rethinking of the design of next-generation vehicular networks, particularly for the automated vehicles. Therefore, it is essential to pursue research on new theories, architectures, and techniques to exploit the capability that is delivered by IoT for forming more efficient and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This special issue aims to create a platform for researchers, developers and practitioners from both academia and industry to disseminate the state-of-the-art results and to advance the applications of IoT for connected automated driving technology.

Topics of interests include (but are not limited to) the following:

➢Innovative IoT techniques to connect automated vehicles

➢ V2X communication

➢ IoT-based solutions for connected vehicles

➢ Vehicular IoT Infrastructure

➢ IoT-based sensing and recognition

➢ Testing and verification of connected automated vehicles

➢ IoT-based navigation and localization systems

➢ AI and deep learning approaches for IoT-enabled connected automated vehicles

➢ Cyber-physical-social systems based parallel driving

Submissions

All original manuscripts or revisions to the IEEE IoT Journal must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through IEEE Manuscript Central, http://mc.manuscriptcentral.com/iot. Author guidelines and submission information can be found at http://iot.ieee.org/journal. The IEEE IoT Journal encourages authors to suggest potential reviewers as part of the submission process, which might help to expedite the review of the manuscript. Please suggest only those without conflict of interest. Each submission must be classified by appropriate keywords.

Guest Editors

Dr. Dongpu Cao, University of Waterloo, Canada,

Dr. Li Li, Tsinghua University, China,

Dr. Clara Marina, Porsche Engineering, Germany,

Dr. Long Chen, Sun Yet-sen University, China,

Dr. Yang Xing, Cranfield University, UK,

Dr. Weihua Zhuang, University of Waterloo, Canada,

物联网技术参考文献期刊

《物联网世界》--行业中首屈一指的专业期刊《物联网世界》是香港物联传媒集团创办并力推的专业性行业期刊。此杂志以深入探讨感知识别、传输通信、运算处理及创新应用等物联网产业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企业成长、行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为己任,积极营造有利于物联网产业繁荣与发展的舆论环境,展现物联网产业风采,助推物联网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1]王颖. 对RFID在图书馆应用的思考[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9,(02)。

[2]程雪,周修理,李艳军. 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动物食品溯源中的应用。

[3]石蕾,陈敏雅. RFID系统中阅读器的设计与实现[J]. 电脑开发与应用, 2008,(07) 。

[4]钱莹,凌云. RFID中间件设计研究[J]. 电脑与信息技术, 2008,(05) 。

[5]陈冲,徐志,何明华. 一种新的RFID防碰撞算法的研究[J].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射频的话,一般是微波,1-100GHz,适用于短距离识别通信。

射频标签是产品电子代码(EPC)的物理载体,附着于可跟踪的物品上,可全球流通 并对其进行识别和读写。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作为构建“物联网” 的关键技术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关注。RFID 技术早起源于英国,应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辨别敌我飞机身份,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商用。

许多行业都运用了射频识别技术。将标签附着在一辆正在生产中的汽车,厂方便可以追踪此车在生产线上的进度。仓库可以追踪药品的所在。射频标签也可以附于牲畜与宠物上,方便对牲畜与宠物的积极识别(积极识别意思是防止数只牲畜使用同一个身份)。

物联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推荐

大学生活在不经意间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优秀的毕业论文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物联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瞿中,熊安萍,蒋溢.计算机科学导论(第3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

[2]Peter Norton著;杨继萍,钱伟等译.计算机导论(第6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3]郭卫斌,杨建国. 计算机导论.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

[4]吴功宜,吴英.物联网工程导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7月

[5]刘云浩. 物联网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年3月

[6]张雯婷.物联网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年4月

[7]董荣胜. 计算机科学导论-思想与方法.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年8月

[8]陈国良.计算思维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10月

[9] 彭力.基于案例的物联网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年10月

[10]王志良,王粉花.物联网工程概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年4月

[11]石志国,王志良,丁大伟.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年8月

[12]詹青龙,刘建卿.物联网工程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年1月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能力构成与培养》(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3月)

《高等学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试行)》(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7月)

《高等学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7月)

[1].吕淑玲与侍红军,主从多智能体网络快速随机一致性.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14(01):第65-70页.

[2].彭换新与戚国庆,离散高阶分布式一致性算法.计算机应用研宄,2013(09):第2700-2703 页.

[3].赵海与刘倩,一种面向多智能体群集的避障算法.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第347-350页.

[4].范国梁与王云宽,基于几何方法的多智能体群体刚性运动的路径规划.机器人,2005(04):第362-366页.

[5].朱旭,不同延迟下离散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电子与信息学报,2012(06):第1516-1520 页.

[6].杨洪勇,具有领航者的时延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电子学报,2011(04):第872-876 页.

[7].孟红云与刘三阳,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多智能体遗传算法.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1):第13-16页.

[8].闫超与朱伟,具有动态拓扑和不同时延的二阶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分析.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1(04):第478-482页.

[9].Zhao, H.Y., et al., Distributed output feedback consensus of discrete-timemulti-agent systems. NEUROCOMPUTING, 2014. 138: 86-91.

[10].Hu, J.P. and G. Feng, Distributed tracking control of leader-follower multi-agent systems under noisy measurement. AUTOMATICA, 2010. 46(8): 1382-1387.

[11].Yan, H.C.,et al.,Decentralized event-triggered consensus control for second-ordermulti-agent systems. NEUROCOMPUTING, 2014. 133: 18-24.

[1]郭愈强,樊玮.数据挖掘技术在民航CRM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2005(31):169-171.

[2]刘彬,白万民.浅析数据挖掘技术在CRM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4,01(17):16-17.

[3]杨虎猛,朱汝岳.金融业分型CRM系统探索与应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3,07(30):259-261.

[4]徐国庆,段春梅.数据挖掘技术在CRM中的应用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2,02(12):38-40.

[5]王一鸿.体检中心CRM构建及数据挖掘的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

[6]潘光强.基于数据挖掘的CRM设计与应用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1.

[1]王顺.PHP网站开发实践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黄缙华.MySQL入门很简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CP/OL].http://www.w3school.com.cn/php/.

[4]钟伟财.精通PHP4.0与MySQL架构Wed数据库实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5]赵鹤芹.设计动态网站的`最佳方案:Apache+PHP+MySQL[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

[6]贾素来.常见动态网页技术比较[J].大众科技,2008(9).

[7]张晋芳.PHP在网站后台建设中的优势[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2(12).

[8]徐旭阳.浅谈SQLServer2008+JSP网站开发[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0).

[1]安德森ASP NET高级编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秦鑫,朱绍文NET框架数据访问结构[J]计算机系统应用[M]2002,12

[4]张辉鹏基于NET的电子商务系统的研究和设计[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06

[5]廖新彦ASP NET交互式Web数据库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6]Jeffrey Richter Applied Microsoft NET Framework Programming[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8]蒋秀英SQL Server 2000数据库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9]龚小勇关系数据库与SQL Server 2000[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10]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1]李中华基于NET的模式实现与应用[D]四川:四川大学,2006

[12]任开银,黄东在NET上架构公司级应用程序[J]微型机与应用2003,1

[13]叶春阳基于Web服务的流程协作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14]李琳NET开发平台核心服务的研究与应用[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03

[15]张莉,王强,赵文防,董莉,SQL server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06

[26]王国荣,ASP net网页制作教程[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17]吴晨,ASP NET数据库项目案例导航[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8]郝文华,ASP NET与网络数据库开发培训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9]李律松,VisualC#数据库高级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06

[20]申朝阳,宋颜浩,ASP NET与相关数据库技术[M],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1]王颖. 对RFID在图书馆应用的思考[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9,(02)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7 条[1]刘筱霞,陈春霞. 现代电子标签及其印刷技术[J]. 包装工程, 2008,(05) . [2]程雪,周修理,李艳军. 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动物食品溯源中的应用[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10) . [3]石蕾,陈敏雅. RFID系统中阅读器的设计与实现[J]. 电脑开发与应用, 2008,(07) . [4]钱莹,凌云. RFID中间件设计研究[J]. 电脑与信息技术, 2008,(05) . [5]陈冲,徐志,何明华. 一种新的RFID防碰撞算法的研究[J].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 [6]周永明. 一种改进的查询树射频识别防冲突新算法[J].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2) . [7]李辉,刘国栋,胡小云,高丽芳,沈烨,郑映钦. 电子标签技术在出口鳗鱼产品监管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07,(06) . [8]蔡志刚. 集装箱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应用研究[J]. 港口装卸, 2005,(05) . [9]谢洁锐,胡月明,刘才兴,常薇. 基于无线传感器和RFID的农产品安全全程监控平台[J]. 中国农机化, 2007,(01) . [10]朱成,陈明,刘成智. Zigbee与RFID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 华夏医学, 2008,(03) .

智能物联网毕业论文

物联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推荐

大学生活在不经意间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优秀的毕业论文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物联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瞿中,熊安萍,蒋溢.计算机科学导论(第3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

[2]Peter Norton著;杨继萍,钱伟等译.计算机导论(第6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3]郭卫斌,杨建国. 计算机导论.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

[4]吴功宜,吴英.物联网工程导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7月

[5]刘云浩. 物联网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年3月

[6]张雯婷.物联网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年4月

[7]董荣胜. 计算机科学导论-思想与方法.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年8月

[8]陈国良.计算思维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10月

[9] 彭力.基于案例的物联网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年10月

[10]王志良,王粉花.物联网工程概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年4月

[11]石志国,王志良,丁大伟.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年8月

[12]詹青龙,刘建卿.物联网工程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年1月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能力构成与培养》(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3月)

《高等学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试行)》(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7月)

《高等学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7月)

[1].吕淑玲与侍红军,主从多智能体网络快速随机一致性.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14(01):第65-70页.

[2].彭换新与戚国庆,离散高阶分布式一致性算法.计算机应用研宄,2013(09):第2700-2703 页.

[3].赵海与刘倩,一种面向多智能体群集的避障算法.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第347-350页.

[4].范国梁与王云宽,基于几何方法的多智能体群体刚性运动的路径规划.机器人,2005(04):第362-366页.

[5].朱旭,不同延迟下离散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电子与信息学报,2012(06):第1516-1520 页.

[6].杨洪勇,具有领航者的时延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电子学报,2011(04):第872-876 页.

[7].孟红云与刘三阳,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多智能体遗传算法.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1):第13-16页.

[8].闫超与朱伟,具有动态拓扑和不同时延的二阶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分析.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1(04):第478-482页.

[9].Zhao, H.Y., et al., Distributed output feedback consensus of discrete-timemulti-agent systems. NEUROCOMPUTING, 2014. 138: 86-91.

[10].Hu, J.P. and G. Feng, Distributed tracking control of leader-follower multi-agent systems under noisy measurement. AUTOMATICA, 2010. 46(8): 1382-1387.

[11].Yan, H.C.,et al.,Decentralized event-triggered consensus control for second-ordermulti-agent systems. NEUROCOMPUTING, 2014. 133: 18-24.

[1]郭愈强,樊玮.数据挖掘技术在民航CRM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2005(31):169-171.

[2]刘彬,白万民.浅析数据挖掘技术在CRM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4,01(17):16-17.

[3]杨虎猛,朱汝岳.金融业分型CRM系统探索与应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3,07(30):259-261.

[4]徐国庆,段春梅.数据挖掘技术在CRM中的应用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2,02(12):38-40.

[5]王一鸿.体检中心CRM构建及数据挖掘的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

[6]潘光强.基于数据挖掘的CRM设计与应用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1.

[1]王顺.PHP网站开发实践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黄缙华.MySQL入门很简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CP/OL].http://www.w3school.com.cn/php/.

[4]钟伟财.精通PHP4.0与MySQL架构Wed数据库实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5]赵鹤芹.设计动态网站的`最佳方案:Apache+PHP+MySQL[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

[6]贾素来.常见动态网页技术比较[J].大众科技,2008(9).

[7]张晋芳.PHP在网站后台建设中的优势[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2(12).

[8]徐旭阳.浅谈SQLServer2008+JSP网站开发[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0).

[1]安德森ASP NET高级编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秦鑫,朱绍文NET框架数据访问结构[J]计算机系统应用[M]2002,12

[4]张辉鹏基于NET的电子商务系统的研究和设计[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06

[5]廖新彦ASP NET交互式Web数据库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6]Jeffrey Richter Applied Microsoft NET Framework Programming[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8]蒋秀英SQL Server 2000数据库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9]龚小勇关系数据库与SQL Server 2000[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10]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1]李中华基于NET的模式实现与应用[D]四川:四川大学,2006

[12]任开银,黄东在NET上架构公司级应用程序[J]微型机与应用2003,1

[13]叶春阳基于Web服务的流程协作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14]李琳NET开发平台核心服务的研究与应用[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03

[15]张莉,王强,赵文防,董莉,SQL server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06

[26]王国荣,ASP net网页制作教程[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17]吴晨,ASP NET数据库项目案例导航[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8]郝文华,ASP NET与网络数据库开发培训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9]李律松,VisualC#数据库高级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06

[20]申朝阳,宋颜浩,ASP NET与相关数据库技术[M],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1

物联网工程的毕业论文

1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把所有物品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3]。就目前科技发展水平来看,在建设工程管理中采用RFID这种物联网传感设备较为适合。RFID即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无线信息传感设备,通俗地讲就是电子标签。目前最先进的RFID是采用热敏、光敏等材料,以智能化原件为核心,通过电子的方法存储信息,将物体与互联网连接,使物体主动感知并反馈信息,实现海量存储,达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目的。据统计,通过采用RFID能够帮助把失窃和存货水平降低25%,因不再需要人工查看进货的条码而节省劳动力成本。

2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建设工程管理的平台

物联网技术以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为平台实现建设工程管理智能化。建设工程管理涉及的信息量大、面广、琐碎,对建筑材料的全流程检测涉及大量时间与空间信息,对建筑物全寿命检测需要在建筑物每个主要承重构件上布置几个到十几个RFID。因此,在建设工程信息管理中需要大量的传感器和庞大的数据存储与处理系统。云计算的出现使得存储和处理数据的价格大大下降,传感器价格迅速下降,这使得在建设工程中大量使用传感器、实现建设工程管理智能化成为可能。

2.1感知层

感知层是指通过RFID采集信息,使物体携带自身信息并实现流动数据更新累加[4]。在建筑材料全流程监控管理中,感知层采集的信息主要包括:建筑材料的产品信息,运输中形成的物流信息链,经手人员信息等。在建筑物全生命周期检测中感知层主要采集的信息涉及主要承重构件的设计信息、验收情况、使用中检测信息等。

2.2传输层

传输层即网络传输技术,用于解决网络层的网络接入、传输、转化及定位等问题。由于无线局域网具有高移动性、抗干扰、安全性能强、扩展能力强、建网容易、管理方便等诸多优点,而建设工程信息量大、施工环境复杂,考虑到要实现对建筑物全生命周期检测,应尽量采用较为先进的技术手段作为传输层,方便日后系统更新换代。以目前的科技水平看来,可以采用无线局域网作为建设工程管理的传输层平台。

2.3应用层

应用层是展现物联网应用巨大价值的核心架构,它旨在实现信息的分析处理和控制决策以及完成特定的智能化应用和服务的业务,从而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感知,发挥智能作用。建设工程中,要求应用层具有海量存储、数据管理与智能分析等功能。因此,应以云计算技术作为应用层集合分散在各地的高性能计算机上[5],为物联网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提供服务平台。物联网应用于建设工程管理的构成要素如图1所示。

3物联网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模式

3.1建筑材料全流程监控管理

建筑材料全流程监控管理指的是在建筑材料出厂时便在每个单元材料中埋入RFID,记录材料的产品信息。在运输中,以时间和空间信息形成物流信息链,直到建筑材料进场、投入使用。管理人员通过扫描RFID清楚地了解这批建材的全部信息。在进场时接收材料的管理人员要对产品质量进行初步评定,将检查结果录入RFID,进一步保证了进场材料的质量。当某单元建材出现问题时,通过扫描RFID可以明确责任人,减少责任推诿,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积极性。具体建筑材料全流程监控管理信息录入如图2所示。其中,使用部位指的是建筑材料具体用于建筑物的哪些部位,旨在方便日后管理。产品信息包括产品属性、质量等级、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等内容。

3.2建筑物全生命周期检测

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检测的具体做法是将具有应力感应功能的RFID在不影响构件结构功能的前提下放入主要承重构件中,如框架梁、框架柱等。根据构件的受力要求,RFID应布置在拉、压应力较大处,并且录入其对应的构件基本信息,如设计信息、建设单位信息、施工单位信息等。随着工程的进行,不断录入新信息:验收时录入每个构件的验收情况与验收人员信息,投入使用后实时检测每个构件,记录每个构件的受力情况,消除安全隐患,使建筑寿命合理化。

3.2.1录入基本信息

录入基本信息是为之后验收工作、安全测评工作及建筑物合理寿命鉴定服务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项目建设单位信息、设计信息、施工单位信息。这个环节是实现建筑物全生命周期检测的前提,录入的信息越翔实、越条理,之后的工作就越省力。项目建设单位信息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场地地址、建设单位名称等,根据日后需要按需录入。设计信息包括每个主要承重构件的图纸编号、构件编号、混凝土级别、配筋信息、截面尺寸、设计单位、构件受力的设计限值等。施工单位信息主要包括施工单位名称、项目负责人、具体某片区域管理人员等。录入这些信息可以加快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之间信息流通速度,明确责任人,提高工作效率与工程质量。

3.2.2提高验收效率

工程验收时,监理人员首先在RFID中录入验收日期、验收单位及监理人员个人资料。验收时扫描RFID,将构件设计信息与现场检查结果核对,记录自己对该构件的质量验收结果。这样可节省大量查阅图纸的时间,减少由于管理人员素质等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现场验收结果有据可查,验收质量得到保证。

3.2.3减少使用中的安全隐患

当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具有应力感应功能的RFID可实现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监测。当构件应力超过允许值时发出警报,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有问题的构件,尽早做好维护措施,实现基于预防性的、有针对性的维护,在建筑物出现安全问题之前进行加固等措施。而不是浪费大量时间进行常规检修,这就意味着零计划外故障时间,即如果没有突发性事件,建筑物不会出现安全问题。在日常运行中都可以通过监测预先处理掉可能的安全隐患,大大提高建筑安全性能,并且节省目前检测部门的检测时间。由于有些检测需要局部破坏建筑物,采用RFID避免了原本没有必要的破坏。由于可以及时解决安全隐患,所以采用RFID间接提高了建筑物使用寿命。

3.2.4建筑寿命合理化鉴定

当建筑物达到其设计使用寿命时,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数据收集,即对建筑物体检,根据RFID收集的检测数据、汇总之前存入RFID的信息,分析该建筑物能否继续使用或者需要何种维修措施,从而合理延长建筑使用寿命。我国近年来出现越来越多的短命建筑,许多建筑在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后仍可正常使用,有些稍加修缮即可继续使用。在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人为规定建筑物使用寿命的做法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重复建设造成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采用RFID可以使建筑寿命合理化,实现建筑物经济效益最大化。

4结语

物联网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将物联网应用于建设工程管理很可能是改变建设工程管理方式的重要手段。本文初步设计了建筑材料全流程监控管理和建筑物全生命周期检测两种模式,希望能为物联网在建设工程管理智能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人工智能学术期刊

1、Neurocomputing是Elsevier旗下的SCI期刊。 2、该期刊主要关注领域包括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领域热门话题。随着人工智能领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该期刊的关注程度和影响力也在逐步提升。

ncaa期刊是二区。ncaa期刊是人工智能领域国际权威期刊SCI二区,最新影响因子为4.7744。ncaa期刊全称:NeuralComputingandApplications。

物联网智能仓储毕业论文

物联网工程的毕业论文

1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把所有物品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3]。就目前科技发展水平来看,在建设工程管理中采用RFID这种物联网传感设备较为适合。RFID即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无线信息传感设备,通俗地讲就是电子标签。目前最先进的RFID是采用热敏、光敏等材料,以智能化原件为核心,通过电子的方法存储信息,将物体与互联网连接,使物体主动感知并反馈信息,实现海量存储,达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目的。据统计,通过采用RFID能够帮助把失窃和存货水平降低25%,因不再需要人工查看进货的条码而节省劳动力成本。

2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建设工程管理的平台

物联网技术以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为平台实现建设工程管理智能化。建设工程管理涉及的信息量大、面广、琐碎,对建筑材料的全流程检测涉及大量时间与空间信息,对建筑物全寿命检测需要在建筑物每个主要承重构件上布置几个到十几个RFID。因此,在建设工程信息管理中需要大量的传感器和庞大的数据存储与处理系统。云计算的出现使得存储和处理数据的价格大大下降,传感器价格迅速下降,这使得在建设工程中大量使用传感器、实现建设工程管理智能化成为可能。

2.1感知层

感知层是指通过RFID采集信息,使物体携带自身信息并实现流动数据更新累加[4]。在建筑材料全流程监控管理中,感知层采集的信息主要包括:建筑材料的产品信息,运输中形成的物流信息链,经手人员信息等。在建筑物全生命周期检测中感知层主要采集的信息涉及主要承重构件的设计信息、验收情况、使用中检测信息等。

2.2传输层

传输层即网络传输技术,用于解决网络层的网络接入、传输、转化及定位等问题。由于无线局域网具有高移动性、抗干扰、安全性能强、扩展能力强、建网容易、管理方便等诸多优点,而建设工程信息量大、施工环境复杂,考虑到要实现对建筑物全生命周期检测,应尽量采用较为先进的技术手段作为传输层,方便日后系统更新换代。以目前的科技水平看来,可以采用无线局域网作为建设工程管理的传输层平台。

2.3应用层

应用层是展现物联网应用巨大价值的核心架构,它旨在实现信息的分析处理和控制决策以及完成特定的智能化应用和服务的业务,从而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感知,发挥智能作用。建设工程中,要求应用层具有海量存储、数据管理与智能分析等功能。因此,应以云计算技术作为应用层集合分散在各地的高性能计算机上[5],为物联网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提供服务平台。物联网应用于建设工程管理的构成要素如图1所示。

3物联网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模式

3.1建筑材料全流程监控管理

建筑材料全流程监控管理指的是在建筑材料出厂时便在每个单元材料中埋入RFID,记录材料的产品信息。在运输中,以时间和空间信息形成物流信息链,直到建筑材料进场、投入使用。管理人员通过扫描RFID清楚地了解这批建材的全部信息。在进场时接收材料的管理人员要对产品质量进行初步评定,将检查结果录入RFID,进一步保证了进场材料的质量。当某单元建材出现问题时,通过扫描RFID可以明确责任人,减少责任推诿,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积极性。具体建筑材料全流程监控管理信息录入如图2所示。其中,使用部位指的是建筑材料具体用于建筑物的哪些部位,旨在方便日后管理。产品信息包括产品属性、质量等级、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等内容。

3.2建筑物全生命周期检测

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检测的具体做法是将具有应力感应功能的RFID在不影响构件结构功能的前提下放入主要承重构件中,如框架梁、框架柱等。根据构件的受力要求,RFID应布置在拉、压应力较大处,并且录入其对应的构件基本信息,如设计信息、建设单位信息、施工单位信息等。随着工程的进行,不断录入新信息:验收时录入每个构件的验收情况与验收人员信息,投入使用后实时检测每个构件,记录每个构件的受力情况,消除安全隐患,使建筑寿命合理化。

3.2.1录入基本信息

录入基本信息是为之后验收工作、安全测评工作及建筑物合理寿命鉴定服务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项目建设单位信息、设计信息、施工单位信息。这个环节是实现建筑物全生命周期检测的前提,录入的信息越翔实、越条理,之后的工作就越省力。项目建设单位信息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场地地址、建设单位名称等,根据日后需要按需录入。设计信息包括每个主要承重构件的图纸编号、构件编号、混凝土级别、配筋信息、截面尺寸、设计单位、构件受力的设计限值等。施工单位信息主要包括施工单位名称、项目负责人、具体某片区域管理人员等。录入这些信息可以加快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之间信息流通速度,明确责任人,提高工作效率与工程质量。

3.2.2提高验收效率

工程验收时,监理人员首先在RFID中录入验收日期、验收单位及监理人员个人资料。验收时扫描RFID,将构件设计信息与现场检查结果核对,记录自己对该构件的质量验收结果。这样可节省大量查阅图纸的时间,减少由于管理人员素质等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现场验收结果有据可查,验收质量得到保证。

3.2.3减少使用中的安全隐患

当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具有应力感应功能的RFID可实现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监测。当构件应力超过允许值时发出警报,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有问题的构件,尽早做好维护措施,实现基于预防性的、有针对性的维护,在建筑物出现安全问题之前进行加固等措施。而不是浪费大量时间进行常规检修,这就意味着零计划外故障时间,即如果没有突发性事件,建筑物不会出现安全问题。在日常运行中都可以通过监测预先处理掉可能的安全隐患,大大提高建筑安全性能,并且节省目前检测部门的检测时间。由于有些检测需要局部破坏建筑物,采用RFID避免了原本没有必要的破坏。由于可以及时解决安全隐患,所以采用RFID间接提高了建筑物使用寿命。

3.2.4建筑寿命合理化鉴定

当建筑物达到其设计使用寿命时,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数据收集,即对建筑物体检,根据RFID收集的检测数据、汇总之前存入RFID的信息,分析该建筑物能否继续使用或者需要何种维修措施,从而合理延长建筑使用寿命。我国近年来出现越来越多的短命建筑,许多建筑在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后仍可正常使用,有些稍加修缮即可继续使用。在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人为规定建筑物使用寿命的做法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重复建设造成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采用RFID可以使建筑寿命合理化,实现建筑物经济效益最大化。

4结语

物联网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将物联网应用于建设工程管理很可能是改变建设工程管理方式的重要手段。本文初步设计了建筑材料全流程监控管理和建筑物全生命周期检测两种模式,希望能为物联网在建设工程管理智能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题目定好的话我可以帮你写开题。。。在论文工作布置后,每个人都应遵循选题的基本原则,在较短的时间内把选题的方向确定下来。从论文题目的性质来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另一类是专业学科本身发展中存在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问题。(一)智能获取技术使物流从被动走向主动,实现物流过程中的主动获取信息,主动监控车辆与货物,主动分析信息,使商品从源头开始被实施跟踪与管理,实现信息流快于实物流。(二) 智能传递技术应用于企业内部,外部的数据传递功能。(三) 智能处理技术应用于企业内部决策,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对客户的需求,商品库存,智能仿真等做出决策。(四) 智能利用技术在物流管理的优化,预测,决策支持,建模和仿真,全球化管理等方面应用,使企业的决策更加准确性和科学性。社会发展推动智能物流进步智能新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创新应用模式不断涌现,成为未来智能物流大发展的基础,不仅推动了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还极大地推动行业发展。智能物流的理念开阔了物流行业的视野,将快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方式引入行业中,它的发展推动着中国物流业的变革。作为中国物流行业先行者的智能物流,站在行业的前沿,以敏锐的嗅觉,把握物流业的发展方向,通过物流信息平台的搭建,率先实现物流行业信息化,为物流行业领航掌舵,全面迎接智能物流时代的到来。2010年,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工程院做了一个物联网发展战略规划的课题,课题列举了物联网在十个重点领域的应用。物流是其中热门的应用领域之一,“智能物流”成为物流领域的应用目标。随后,物联网迅速在物流业界热起来了。然而,现阶段对智能物流的诠释比较多的还是在技术层面,例如信息技术或传感器在物流中的应用等,呈现出技术推动的特色。而任何一种技术在产业界大面积的推广,一定要有双驱动——除了技术驱动外,还应该有产业驱动。在物流领域来看,物联网只是技术手段,目标是物流的智能化。谈到“智能”二字,我们对智能的认识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早期认为自动化等同于智能。而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智能产品,如傻瓜相机、智能洗衣机等,它们能够从现场获取信息,并代替人作出判断和选择,而不仅仅是流程的自动化,此时的智能是“自动化+信息化”。然而发展到今天,互联网的出现,或者说进入物联网时代,智能的涵义又更进了一步。仅仅通过自动采集信息来作出判断和选择已经不够了,还要与网络相连,随时把采集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或者是指挥的本部,由指挥中心作出判断,进行实时的调整,这种动态管控和动态地自动选择,才是这个时代的智能。也就是说,智能应该具有三个特征,即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而智能物流的出现,标志着信息化在整合网络和管控流程中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即进入到一个动态的、实时进行选择和控制的管理水平。这个水平一定是大家马上都需要的,所以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水平和客户需求来确定信息化的定位,但这肯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