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药物对肝脏毒性的研究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

药物对肝脏毒性的研究进展论文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摘要】 目的 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 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关键词】 抗生素;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1〕。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2〕。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3〕。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1 过敏反应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5〕,主要原因是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多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少数为特异高敏体质。1.1 过敏性休克 此类反应属Ⅰ型变态反应,所有的给药途径均可引起。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引起此类反应,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之间还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前一定要先做皮试。1.2 溶血性贫血 属于Ⅱ型变态反应,其表现为各种血细胞减少。如:头孢噻吩和氯霉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可引起溶血性贫血。1.3 血清病、药物热 属于Ⅲ型变态反应,症状为给药第7~14天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伴关节周围水肿及发热、胃肠道黏膜溃疡和肠局部坏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和链霉素均可引起以上反应。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等抗菌药物还可引起药物热。1.4 过敏反应 这是一类属于Ⅳ型变态反应的过敏反应。如:经常接触链霉素或青霉素,常在3~12个月内发生。1.5 未分型的过敏反应 有皮疹(常见为荨麻疹)〔6〕、血管神经性水肿、日光性皮炎、红皮病、固定性红斑、多形性渗出性红斑、重症大疱型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多见于青霉素类、四环素类、链霉素、林可霉素等;内脏病变,包括急慢性间质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肝炎、弥漫性过敏性肾炎,常见于青霉素类、链霉素等。复方新诺明还可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2 毒性反应抗生素药物的毒性反应是药物对人体各器官或组织的直接损害,造成机体生理及生化机能的病理变化,通常与给药剂量及持续时间相关。2.1 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等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出现癫痫样发作。青霉素和四环素可引起精神障碍。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和四环素可引起耳和前庭神经的毒性。链霉素、多粘霉素类、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可造成眼部的调节适应功能障碍,发生视神经炎甚至视神经萎缩。新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可引起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另有报道,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可能减少突触前乙酰胆碱释放或加强了突触后受体抑制作用,可诱导肌无力危象。2.2 肾脏毒性 许多抗生素均可引起肾脏的损害,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的最主要不良反应是耳肾毒性。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第3代头孢菌素的半衰期均有不同程度延长,应引起临床医生用药时的高度重视。2.3 肝脏毒性〔7〕 如:两性霉素B和林可霉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大剂量四环素可引起浸润性重症肝炎,大环内酯类和苯唑青霉素引起胆汁淤滞性肝炎,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噻吩和头孢噻啶及青霉素中的苯唑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等偶可引起转氨酶升高,链霉素、四环素和两性霉素B可引起肝细胞型黄疸。2.4 对血液系统毒性 如: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中毒性粒细胞缺乏症,大剂量使用青霉素时偶可致凝血机制异常,第3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哌酮、羟羧氧酰胺菌素等由于影响肠道菌群正常合成维生素K可引起出血反应。2.5 免疫系统的毒性 如:两性霉素B、头孢噻吩、氯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6〕。对机体免疫系统和机制具有毒性作用。2.6 胃肠道毒性 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常见。可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如:口服四环素类、青霉素类等,其中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等药物即使注射给药,也可引起胃肠道反应。2.7 心脏毒性 大剂量青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可引起心脏毒性作用,两性霉素B对心肌有损害作用,林可霉素偶见致心律失常。3 特异性反应特异性反应是少数患者使用药物后发生与药物作用完全不同的反应。其反应与患者的遗传性酶系统的缺乏有关。氯霉素和两性霉素B进入体内后,可经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使血红蛋白转变为变性血红蛋白,对于该酶系统正常者,使用上述药物时无影响;但对于具有遗传性变性血红蛋白血症者,机体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即使使用小剂量药物,也可导致变性血红蛋白症。4 二重感染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表面和腔道黏膜表面有许多细菌及真菌寄生。由于它们的存在,使机体微生态系统在相互制约下保持平衡状态。当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后,正常寄生敏感菌被杀死,不敏感菌和耐药菌增殖成为优势菌,外来菌也可乘机侵入,当这类菌为致病菌时,即可引起二重感染。常见二重感染的临床症状有消化道感染、肠炎、肺炎、尿路感染和败血症。5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8〕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联合用药的,如一些慢性病(糖尿病、肿瘤等)合并感染,手术预防用药,严重感染时,伴器官反应症状,需要对症治疗等。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或加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5.1 与心血管药物合用 红霉素和四环素能抑制地高辛的代谢,合用时可引起后者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发生地高辛中毒。5.2 与抗凝药合用 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可抑制香豆素抗凝药在肝脏的代谢,使后者半衰期延长,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红霉素可使华法林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四环素类可影响肠道菌群合成维生素K,从而增强抗凝药的作用。5.3 与茶碱类药物合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也可以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使茶碱血药浓度增加。红霉素与茶碱合用时,茶碱血药浓度可增加约40%,而茶碱可影响红霉素的吸收,使红霉素的峰浓度降低。5.4 与降糖药合用 氯霉素与甲苯磺丁脲及氯磺丙脲合用时,可抑制后者的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加,作用增强,可导致急性低血糖。5.5 与利尿剂合用 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与呋喃苯胺酸类合用时,有引起耳毒性增加的报道。头孢噻啶与呋噻米合用时可增加肾毒性,原因可能是合用时前者的清除率降低。环孢菌素与甘露醇合用时,可引起严重的肾坏死性改变,停用甘露醇后,移植肾的功能可得到恢复。5.6 与其他药物合用 红霉素、四环素与制酸剂合用时,可使抗生素的吸收降低。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与卡马西平合用时,可引起卡马西平中毒症状。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对于临床医生安全用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正确诊断分清是否为细菌感染,如利用标本的培养判断认为是细菌感染,才是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熟悉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掌握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制剂、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等,做到了解病人用药过敏史,使用药有的放矢,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在医、护、药三方加强ADR监测〔9~11〕。同时对药物监测、临床血液及生化指标检验监测、护理监护等〔12〕。特别是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也应监测肾功能和听力;合并用药时对受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如红霉素或四环素与地高辛合用时,对地高辛药物浓度进行监测或避免合用;口服抗凝剂与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合用时,应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或避免合用;必须合用时,须调整口服抗凝剂的剂量。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多,认真细致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对儿童及老年患者的周到护理,是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重要环节。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药理知识的培训,增加他们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采取果断措施,如停药或换药。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这些做法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补救都是行之有效的。【参考文献】1 张克义,赵乃才.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大典.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96.2 杨利平.再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2):229.3 王正春,李秋,王珊.药物不良反应803例分析.医药导报,2004,23(9):695-696.4 张立新,王秀美.抗生素应用中的问题与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1498-1499.5 张紫洞,熊方武.药物导致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抗感染药学,2004,1(2):49-52.6 吴文臻,刘建慧.药疹220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1739.7 刘斌,彭红军.药物性肝炎136例分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5):251-253.8 程悦.联合用药致变态反应探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1793-1794.9 马冬梅,李净,舒丽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黑龙江医学,2004,28(12):925.10 吴安华.临床医师处方抗菌药物前需思考的几个问题.中国医院,2004,8(8):19-22.11 高素华.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1056-1057.12 魏健,郦柏平,赵永根,等.抗生素合理应用自动监控系统的构建.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79-481.

5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8〕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联合用药的,如一些慢性病(糖尿病、肿瘤等)合并感染,手术预防用药,严重感染时,伴器官反应症状,需要对症治疗等。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或加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5.1 与心血管药物合用 红霉素和四环素能抑制地高辛的代谢,合用时可引起后者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发生地高辛中毒。 5.2 与抗凝药合用 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可抑制香豆素抗凝药在肝脏的代谢,使后者半衰期延长,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红霉素可使华法林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四环素类可影响肠道菌群合成维生素K,从而增强抗凝药的作用。 5.3 与茶碱类药物合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也可以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使茶碱血药浓度增加。红霉素与茶碱合用时,茶碱血药浓度可增加约40%,而茶碱可影响红霉素的吸收,使红霉素的峰浓度降低。 5.4 与降糖药合用 氯霉素与甲苯磺丁脲及氯磺丙脲合用时,可抑制后者的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加,作用增强,可导致急性低血糖。 5.5 与利尿剂合用 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与呋喃苯胺酸类合用时,有引起耳毒性增加的报道。头孢噻啶与呋噻米合用时可增加肾毒性,原因可能是合用时前者的清除率降低。环孢菌素与甘露醇合用时,可引起严重的肾坏死性改变,停用甘露醇后,移植肾的功能可得到恢复。 5.6 与其他药物合用 红霉素、四环素与制酸剂合用时,可使抗生素的吸收降低。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与卡马西平合用时,可引起卡马西平中毒症状。 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对于临床医生安全用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正确诊断分清是否为细菌感染,如利用标本的培养判断认为是细菌感染,才是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熟悉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掌握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制剂、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等,做到了解病人用药过敏史,使用药有的放矢,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在医、护、药三方加强ADR监测〔9~11〕。 同时对药物监测、临床血液及生化指标检验监测、护理监护等〔12〕。特别是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也应监测肾功能和听力;合并用药时对受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如红霉素或四环素与地高辛合用时,对地高辛药物浓度进行监测或避免合用;口服抗凝剂与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合用时,应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或避免合用;必须合用时,须调整口服抗凝剂的剂量。 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多,认真细致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对儿童及老年患者的周到护理,是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重要环节。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药理知识的培训,增加他们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采取果断措施,如停药或换药。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这些做法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补救都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张克义,赵乃才.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大典.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96. 2 杨利平.再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2):229. 3 王正春,李秋,王珊.药物不良反应803例分析.医药导报,2004,23(9):695-696. 4 张立新,王秀美.抗生素应用中的问题与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1498-1499. 5 张紫洞,熊方武.药物导致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抗感染药学,2004,1(2):49-52. 6 吴文臻,刘建慧.药疹220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1739. 7 刘斌,彭红军.药物性肝炎136例分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5):251-253. 8 程悦.联合用药致变态反应探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1793-1794. 9 马冬梅,李净,舒丽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黑龙江医学,2004,28(12):925. 10 吴安华.临床医师处方抗菌药物前需思考的几个问题.中国医院,2004,8(8):19-22. 11 高素华.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1056-1057. 12 魏健,郦柏平,赵永根,等.抗生素合理应用自动监控系统的构建.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79-481.

不少人都知道,是药三分毒,很多人都想知道喝中药到底有没有危害,尤其是对肝有没有伤害。下面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喝中药是否会伤肝吧。喝中药是否会伤肝 1、一般性肝损害:长期或超量服用姜半夏、蒲黄、桑寄生、山慈姑等可出现肝区不适、疼痛、肝功能异常。 2、中毒性肝损害:超量服用川楝子、黄药子、蓖麻子、雷公藤煎剂,可致中毒性肝炎。 3、诱发肝脏肿瘤:土荆芥、石菖蒲、八角茴香、花敝、蜂头茶、千里光等中草药里含黄樟醚;青木香、木通、硝石、朱砂等含有硝基化合物,过量长期服用均有诱发肝癌风险。 喝中药的禁忌 1、喝中药时不宜同吃某些食物,以免降低疗效或加重病情 服用清内热的中药时,不宜食用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热性的食物;在治疗“寒证”服用中药时,应禁食生冷食物。服用这些药物时,如果吃了禁忌的食物,疗效就不理想甚至起相反作用。 2、喝中药时不要吃萝卜 在服用中药的时候千万别吃吃萝卜,因为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不仅会降低补药的效果,还有可能影响药物的补益作用。 3、喝中药时不要喝浓茶 在服用中药的时候千万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如果与中药同时服用的话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 4、喝中药时不要吃大蒜 消化道疾病如肝炎、慢性胃肠炎病人,在服用健脾、温胃和胃药的时候,千万别吃大蒜。因为大蒜里面含有大蒜素能刺激胃肠黏膜,使所服的中药不能有效地发挥治疗作用。 5、喝中药不宜吃生、冷、油腻的食物 因为生、冷类食物不但刺激胃肠,而且还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更能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会伤害肝的中药 可以引起肝损害的中药既包括单味药,也包括很多药组合在一起的中成药。 单味药包括黄药子,抗肿瘤的病人,比如乳腺癌的病人会用到这种药,有明确的毒理性研究证明它有肝损害,也有临床病例报道。 还有雷公藤,它在临床上也有抗肿瘤的作用,还有免疫调节的作用,它对肝的损害也是非常确切的,都已经建立了动物的模型。1990年-2010年20年期间国内文献报道的跟雷公藤相关的肝损害病例有185例,是很充分的。 还有何首乌,这个大家可能比较熟悉,它是可以用来生发,让白头发变黑的一味药材,何首乌导致肝损害的报道也比较多,我们科室就收治过这样的病人。 第四,苍耳子,这个中药过去药书记载本身就是一味有毒的中药,尤其果实毒性最大。为什么用这个药物治疗?中医认为它有通鼻窍的作用,很多鼻病的患者用药中含有苍耳子的成分,它具有肝损害的危险。苍耳子药理方面和毒理方面的研究同样是有的,它可以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曾经有学者做过这样的报道,为了减轻苍耳子的毒性做过一些配伍。中药有毒并不代表它不能用,而是怎么用好它,这一点更重要。 还有川楝子,过去认为有疏肝理气的作用,实际上它的肝损害的副作用也是很确切的。 还有柴胡,柴胡过去也是用来治疗肝炎、对肝有好处的一味中药,但是在2012年《中成药》这本杂志上发表了由协和医学院中草药研究相关的 教育 部重点实验室的专家的 文章 《柴胡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文中明确了它对肝脏是有毒性的,它的主要毒性靶器官就是肝脏。 其它 的还有番泻叶、五倍子、千里光、土三七,这些都有可能会引起肝损害。刚才说了很多都是单味药,实际中成药同样也是可能有危险的情况,有可能导致肝损害的危险。如壮骨关节丸,它是治疗骨关节病为主的中成药,它的肝损害不良反应已经上到《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我们医生要特别注意。 治疗皮肤病方面的一些药比如治疗银屑病的克银丸、消银片、消银1号汤剂都有可能引起肝损害。另外还有一些比如也是治疗皮肤病的复方青黛丸也可能造成肝损害。白癜风这样一些疾病治疗它的一些中药比如白癜风胶囊、白蚀丸、白复康冲剂、白癫风一号有肝损害的危险。一些抗肿瘤的中药,比如消核片、增生平、百消丹、华佗再造丸、大活络丹这些中成药都可能引起肝损害。 乙肝吃中药损伤肝吗 1、乙肝吃中药会损伤肝吗 自从有了药物,药物性肝损害就是不可避免的,无论西药还是中药都可能引起肝损害。从发病的情况来讲,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统计,急性肝损害住院病人里面大概10%的病人是药物性肝损害。今天既然讲的是中药相关的肝损害,我们也不妨从数据上来看一看中药引起的肝损害占了我们药物性肝损害多大的比例。 “药物性肝损害”顾名思义,就是跟药物相关的肝损害,也就是用药过程中无论是药物本身也好或者药物的代谢产物也好,通过不同的途径损害了我们的肝脏,这种情况就是药物性肝损害。 2、中药损伤肝脏是什么原因 2.1、辩证不准用错药 中医的关键环节是辨证论治。如果辨证有误或者没有经过辩证就用药,有可能会产生相反的作用。 少部分人在服用安全剂量范围的中药,也发生肝损伤,这是个体差异的原因,例如体质,这时候更需要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正确的辩证治疗。 2.2、不遵医嘱乱用药 好多人轻信民间的“偏方”,不按照医生的要求随便服用中药,这也是发生药物性肝病的重要原因。药物性肝损害大多是不经医嘱擅自搭配中药,不合理用药引起的。因此,患者最好在医生的辨证指导下服用中药,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2.3、不合理的中西药联合应用 联合中药制剂和化学药物治疗疾病非常普遍,正确的能够产生良好的疗效,但是不合理的合用,导致中药的药性与化学药物的药性相悖,则会产生肝损伤的可能性。 2.4、药物本身有问题 药物本身的原因。药物生产药物的地点、 种植 过程、采收季节、加工炮制以及运输贮存等条件具有差异,都会影响药物的成分以及药效,由此后期的配伍、联用等情况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3、哪些中药易伤肝脏 1、土三七 传统意义上的三七属五加科人参属,以根、根状茎入药,无毒,是名贵中药材,而土三七却是菊科植物,本身含有吡咯烷生物碱成分,长期食用可造成肝小静脉的内皮细胞损伤,并导致肝小静脉阻塞,而且损害形成后,常常难以逆转,非常危险。 2、何首乌 有何首乌是民间 传说 的一种滋补重要,食用何首乌可以白发变黑,养肝护肝。生何首乌具有解毒、消痈、润肠便的作用。但是生何首乌里含有一种蒽醌衍生物大黄酚,这种衍生物对身体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过量会对肝造成损害。 3、八角茴香 很多人不但将八角茴香作为调味料,也将其当做一种补肝中草药。但是青八角保存不易,加工繁琐。市面上的八角一般都是采用工业化的加工 方法 加工而成,含有有毒物质。长期使用会造成肝脏损伤,甚至会导致肝癌。 会伤肝的中药 1.艾叶 中医认为艾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等作用。有些患者会用艾叶茶或艾附暖宫丸等中成药来治疗痛经,但不能长期、大量使用,甚至服用它来预防疾病。研究发现,艾叶中含有的一些挥发油或水溶性物质,长期服用可以对肝脏造成损伤,严重时甚至出现肝硬化等疾病。一般建议的是,宜在经前3~5天开始服药。连服1周,若症状仍未缓解,应马上停药就医。 2.苦参 苦参可以清热燥湿,有些患者会长期自行服用苦参片,来自行治疗湿疹与慢性阴道炎。但要注意的是,苦参片仅适用于湿热蕴蓄下焦所致的阴道炎与湿疹,擅自服用可能耽误病情,甚至过量而伤肝。遵医嘱长期服用的患者,应定期复查,一旦出现肝脏问题,要马上停药,必要时采取相应治疗 措施 。 3.白果 白果是银杏树的果实,有润肺、止咳、平喘的功效。有些老年哮喘患者,会喜欢捡路边的白果泡茶喝。但未经炮制的白果核仁中还含有银杏酸、苦杏仁苷等有毒成分。过量服用易导致腹胀,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肝中毒等问题。一般情况下,白果炒熟后可将大部分的苦杏仁苷去除,使毒性减低。可将白果剥壳后泡水一小时左右再加热食用。但成年人一般一次不要超过10粒, 儿童 一定不要超过5粒。5岁以下儿童禁吃。易出血和身体虚寒者也不宜用白果。 4.何首乌 许多老百姓喜欢服用何首乌护发、补肾。但随着使用增多,其安全性也成为焦点。早在201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就发布不良反应通报,提示何首乌有引起肝损伤风险。何首乌有生熟之分,熟首乌有补肝肾、益精血、乌发的作用,而生首乌可治疟疾、润肠通便等。用其补虚、乌发一定要选炮制后的首乌,即“制首乌”。自己购买或采集的何首乌如果未经炮制,可能会含有一种蒽醌衍生物大黄酚,擅自滥用会对身体产生一定毒性,最主要的体现,便是肝脏损害和刺激肠道充血。因此,不建议健康人盲目用。出现疾病,也应当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辨证用药。 5.番泻叶 出现便秘,许多患者会自行选择番泻叶来治疗。番泻叶确实有不错的泻下作用,但更适合急性便秘,且一般用量5~6克即可。如果长期过量服用,它在肠道内代谢的蒽酮类似活性产物,易伤害肝脏。常出现畏寒喜暖、大便稀溏等证的平素脾胃虚寒者也不宜用。另外,许多患者听信偏方,用大黄煮水来治疗便秘。大黄中含大黄素等物质,一般人每次1~5克比较适宜,长期滥用也会导致肝损伤。 看过喝中药是否会伤肝的人还会看: 1. 吃什么中药可以养肝护肝排毒 2. 肝脏排毒吃什么中药 3. 吃什么容易伤肝 4. 日常中有哪些伤害肝脏的坏习惯 5. 可以清肝火的中药有哪些

皮肤病对肝脏危害的研究进展论文

很多人都不知道身体有了疾病,完全可以通过身上的一些变化,或者是皮肤上面的一些微小的变化,就可以观察出来的,如果是肝脏特别不好,可以通过脚上的一些变化就可以了解清楚,脚上如果是出现了这三个异常以后,就是代表着肝癌悄悄来袭了。

肝癌早期的皮肤症状

皮疹

在病毒性肝炎患者身上,有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人群会出现皮疹现象,比如红斑以及斑丘疹,这些皮肤症状要比黄疸出现时间更早,一般在黄疸出现前一到六周会出现,皮疹有些是神经血管性水肿,也有一些是过敏性紫癜,而病毒性肝炎如果不及时治疗还会导致肝硬化和肝癌。没有什么明确的过敏原,而且也不是易过敏的体质,这时如果我们的身体上出现了皮疹,就可能是得了肝癌了,因此出现皮疹一定要引起重视。

荨麻疹

肝炎患者也有一些会出现急性或者慢性荨麻疹症状,而且这些症状总是反反复复发作出现,患者同时还会出现发烧腹痛等症状,不过大家要注意这种荨麻疹跟一般的风疹并不相同,持续时间比较久,而且自行消退难度较大。

皮肤出现斑点或者黑痣

如果在一段时间之内一个人的皮肤突然出现一些斑点以及黑痣,以往存在的这类皮肤问题也开始发生变化,而且这些皮肤创口长时间治疗都不会痊愈,即便是结痂也很容易出血,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要提防是癌症。

皮肤瘙痒

有些患者在出现皮肤剧烈瘙痒的时候会被当做皮肤病来进行治疗,也有一些患者发现进行皮肤病的治疗之后并无特别大的反应,如果是这种情况就要考虑肝癌的可能性。肝癌早期阶段也会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而且还会预示着病情越来越严重,因此遇到不容易恢复的皮肤瘙痒,不仅要检查皮肤问题,还需要检查肝脏健康。

手掌发红

肝硬化患者身上小拇指跟大拇指的跟部大小鱼际处皮肤会出现充血的状态,也可能会出现斑点以及板块,用手指按压会出现苍白色,这就说明一个人的肝脏已经出现比较严重的病变。

脚掌发白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皮肤白白的吧,但是脚白可不是什么好事哦,尤其是脚上有很多脏器的反射区,平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我们脚底的颜色,就能很好的反映出身体的健康,正常情况下,肝脏健康的人他的脚底颜色应该是红润和细腻的,相反的话一个人的脚掌就会出现发白的情况!

我们都知道肝脏是一个排毒器官,但是当人们身体内的水分无法正常的排出体外,就会滞留在组织器官中,引起水肿的情况,如果我们的脚部出现严重水肿,那么一定要警惕肝脏出现了疾病,及时到医院排查病因,平时生活中无论是男女,都要多多的注意这一方面!

平时的时候应该要保护自己的身体,尽量的避免我们的肝脏出现问题,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尽量的避免经常去大量的熬夜和加班。

是药三分毒,而肝脏又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解毒场所,你想象议一下,长期服用药对肝脏影响大不大?如果要长期服用,建议使用副作用小的中成药!

很多人一提起肝癌,第一反应就是喝酒喝多了。喝酒确实能导致肝癌,但是并非肝癌的唯一诱因。生活中很多不良生活习惯,都会伤害肝脏健康,加速肝脏病变。

36岁的赵先生是别人眼里的"好男人",从不碰烟酒,对妻子百依百顺。但是妻子却从来不满足,总是觉得他赚钱太少,非让赵先生下班后去跑滴滴。一年前,赵先生经常觉得疲惫无力,便跟妻子商量晚上不出去跑车了。但是妻子却一脸不开心:你没本事赚大钱,还看不上小钱了,你那点工资够干嘛呀。赵先生只能闷闷不乐继续努力赚钱,也不敢发火。几个月前,赵先生身上长了很多的小红斑,本想着去检查一下,但是妻子却说不痛不痒的,划不着浪费钱去看,结果一拖就是好几个月,红斑也越长越大。最近赵先生在上班时突然腹痛难忍,被同事送往医院后,竟确诊肝癌晚期,虽然医生全力抢救,但不到2个月,他就不幸离世了。

医生了解情况后直言:1件事做太多,伤肝不浅。这件事就是生闷气。赵先生经常处于郁郁寡欢的情绪中,会导致肝气郁结、肝火旺盛,损害肝脏健康。

中医讲:人卧而血归于肝,晚上是肝血收藏的时间,经常熬夜晚睡、劳累过度,都会造成肝脏损伤,加速肝脏病变。而在赵先生出现不适时,妻子因害怕多花钱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肝癌爆发,导致了赵先生的不幸。

肝脏病变后,皮肤上会出现3处异常,占一个也得及时就医

异常1:蜘蛛痣

蜘蛛痣是肝病的典型症状之一。当肝脏受损后,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会导致雌激素在毛细血管中异常聚集,引发血管异常扩张,出现放射状的斑点,称为蜘蛛痣。蜘蛛痣多生长在前胸、面部等毛细血管聚集处,一定要警惕。

异常2:面色蜡黄

黄疸是中晚期肝癌的常见体征,弥漫性肝癌及胆管细胞癌最易出现黄疸。黄疸多因胆管受压或癌肿侵人胆管致胆管阻塞,亦可因肝门转移淋巴结肿大压迫胆管所致。当肝脏受损后,对胆红素的代谢出现异常,也会诱发黄疸,导致面色异常发黄。

异常3:面色晦暗无光泽

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承担着人体800%以上的毒素分解任务。一旦肝功能下降,毒素堆积,沉淀在面部会导致皮肤晦暗无光泽,粉刺丛生。

日常养肝,做好4件事,远离肝癌。

第1件:喝白开水代替喝酒

肝不好的人平时一定要注意不要喝酒,以及其他的高糖饮料。建议以喝白开水的方式代替。水是生命之源,常喝水有利于排毒润肝。喝水是也加点利肝的小植物,比如说枸杞、菊花之类的。菊花作为药用,清肝明目的功效大家都知道了。所含的菊苷、黄酮类化合物、硒元素等护肝成分,具有养护肝脏的作用。

第2件:控制饮食

1、少吃霉变食物:霉变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会导致肝细胞变质、癌变。最短24周即可导致肝癌。2、少吃腌渍食物:食盐在腌渍的过程中会滋生亚硝酸盐,和人体的胺类物质结合形成亚硝酸铵,有强致癌性,增加肝癌的发作风险。3、少吃烧烤:食物经过烧烤会滋生苯并芘,有强致癌性,会加速肝脏癌变。4、少喝酒: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会毒害肝细胞,加速肝脏纤维化,诱发肝硬化,甚至肝癌。

第3件: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有助于强健肝脏,促进肝脏的健康,还能减少脂肪肝。可以选择在晚饭后一小时,散散步,有助于强肝。此外,散步也能'散心',可疏解心理压力,消除不良情绪,减轻肝脏的负担。运动,还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进而减少药物的使用,预防药物性肝损。

第4件:接种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十分重要。乙肝疫苗注射一次,并不是一辈子管用,它的有效期大约在6年左右,建议每6年检查一次'乙肝五项',如果没有抗体,就要尽早打疫苗。此外,肝脏,具有强大的"代偿"功能,肝癌症状也比较隐匿。因此,生活中,要注意肝脏的检查,及时发现异常。

肝功能检查,是反映肝脏功能基本状况的检查。检查项目通常包括:肝脏的蛋白质代谢功能、胆红素和胆汁酸代谢功能、酶学指标、脂质代谢功能、肝脏排泄和解毒功能的检测。

博士,执业药师,高级营养师,守护生命健康,拒绝伪养生,手把手调养一个健康的你!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由多因素诱导、多基因遗传的慢性皮肤炎症性疾病。银屑病作为皮肤病的一种,严重影响人的外观形象,同时银屑病作为一种代谢类疾病,常引发 代谢综合症、心血管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并发症,严重伤害人的身体。银屑病能引发多种并发症,比如常见的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严重者甚至会造成器 官衰竭,进而威胁人的生命。那么银屑病与人体的肝脏有关系吗?银屑病会对人体的肝脏造成影响吗?

一、银屑病与人体肝脏关系密切

据长期从事银屑病临床研究的医生介绍,二者的密切联系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我国古语有云:“ 病在肝,愈于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银屑病患者的发病、复发,皮损程度均与季节有一定关系,银屑病是典型的冬季病,冬季易复发和加重,夏季自然消退和减轻。这说明银屑病的发病根源与肝脏密切相关。 第二,肝对人的精神因素,情绪有直接影响。而根据临床研究来看,精神压力更是银屑病的发病主要诱因之一。人的情绪直接受肝脏疏泄功能的影响和制约,当人 心情舒畅,气血和平的时候五脏协调。如果肝主疏泄功能障碍,气机失调,就会导致精神情志活动的异常也会加重银屑病症状,肝调畅情志与肝藏血密切相关。

二、银屑病可能对肝脏造成严重伤害

银屑病较难治愈,如果不规范治疗的话,在长期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银屑病患者体内的毒素堆积,可以对肝脏产生危害。这主要是长期的药物治疗,其中的某些药 物会对人体的肝脏造成危害,或者产生肝脏部位的病变。银屑病患者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银屑病患者乱用药肝脏受不了。 在肝脏,药物通过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四步反应,大部分的银屑病药品会生成水溶性强、极性高的代谢产物。这些产物难于从肾小管重吸收而易于排出体外。目前已知的可以引起肝损害的药物有600多种,包括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结核药、心血管病用药、激素类药、抗癌药等,一旦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即可 对肝脏造成损害。

如果银屑病药品对肝细胞有毒害作用,或机体对药物有过敏反应,即可引起肝脏的损害,医学上称之为药物性肝病。如果银屑病患者属于过敏体质,不能耐受药物时, 即使银屑病药品药量在正常范围内,也会引起肝脏损害。因此,医生建议患者治疗、用药一定要到正规的专科医院,这样能够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以上就是银屑病会影响肝脏吗相关的知识介绍,希望能够对银屑病患者有所帮助。银屑病并不是什么不治之症,只要患者患病后到正规专科医院积极治疗,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是完全能够康复的。最后,祝愿所有银屑病患者早日康复。

人工心脏肝脏肾脏等研究进展论文

从人造子宫到人造心脏,从人造骨头到再生肢体……一组不可思议的科学奇迹。 Hung-ChingLiu博士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生殖医学和不育症研究中心的负责人。从2001年起,她的实验室开始以取自人体子宫内膜的细胞为基础。培养单片人体组织。最初的细胞是由不育症患者捐赠的。人造子宫是试管授精研究带来的一个副产品,研究它的目的同样是为了帮助那些不育夫妇。认为她们小组将在5~10年内培育出活的老鼠子宫,而人体子宫还要等上更长的时间。 06年11月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一个完全模仿人体消化过程的高科技机械,这个由塑料和金属制成的装置是由英国某个食物研究所的MartinWickham博士和同伴研制出来的。它经得起胃里的酸和酶的腐蚀,而且最终可能有助于科研人员开发出超级营养品。人造胃由上下两部分组成,想一个巨型计算机。其上半部分是一个带有蓝色漏斗的圆筒容器,食物被倒入容器内。这里是食物、胃酸和消化酶混合的地方。一旦这一过程完成,食物就会在下面一条银制管子里被碾碎。这条管子装在一个透明盒子里。在我们真正的胃里,食物随后将被人体吸收。其中食物在胃里某个特定部位停留时间的长短、在不同阶段的激素反应等等,都是由电脑完成的。 到目前为止,许多科学家已从生物高分子材料或合成高分子材料中制造出了一二十种人造皮肤。他们把这些材料纺织成带微细孔眼的皮片,上面还盖着一层层薄薄的、模仿“表皮”的制品。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研制的仿生眼项目——人造视网膜。旨在开发一种可以帮助因衰老或疾病导致视网膜受损的人恢复视力的人造视网膜技术,他们已经在志愿者身上对植入式微型摄像头进行了早期的人体试验。志愿者们佩戴着安装有数字摄像头的太阳镜,视网膜上安装了分布有电极的含银硅脂,数字摄像头将拍摄到的图像以无线的方式传送到硅脂上的16个电极上,电极产生的信号刺激视网膜上的神经细胞,就使盲人“看到”了图像。现在他们预计将来09年投入商业化生产,使更多的人获得光明的同时,也使科学家有足够的经费进行下一步的研究。 1966年,这两位科学家把一些小鼠放入一桶液体中,并将小鼠完全浸没在液面下。按说小鼠应该在数分钟之内死亡,但它们却活了好几个小时。桶中的液体含有碳化氟和水,碳化氟分子同水中的氧气结合,并进入小鼠的血液内。第二年,另一位美国人Henry给几只兔子注射了含有碳化氟和蛋清的混合物。他发现如果这种混合物不超过血液总量的三分之一,兔子就能够成活。第一位接受人造血的是日本科学家内藤良知。1979年,他给自己注射200毫升人造血。如今,医生已经有多种不同配方的人造血供急救用。1980年6月,我国第一次将自己研制的人造血应用于临床,这一年就有14个病人获得满意的结果。人造血管(Artificial Bloodvessels)来自日本北海道大学的科学家们利用从鲑鱼皮中提取的胶原制造全球首例人造血管。日本科学家们还成功利用此人造血管取代老鼠的动脉血管。专家家们称利用鲑鱼皮制造出来的人造血管一点也不逊色于真正的血管。然而,北海道大学的研究人员强调称,利用鲑鱼皮制造人造血管还存在着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去解决,那就是利用鲑鱼皮胶原制造出的人造血管热稳定性较差。它的稳定还有待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 美国的科学家日前称,他们最近成功地研制出一种新型的人造肌肉,这种人造肌肉不仅可以自我修复,而且还可以在运动收缩过程中产生电力,这些电力未来甚至可以为你的手机或者MP3播放器充电。人造肌肉可自我修复并发电在最新一期出版的《先进材料》杂志上,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裴齐冰教授公布了他们的这一最新研究成果。作为此次研究的发起人,裴齐冰教授说:“我们已经制造出了一块人造肌肉,它会在通电后膨胀(超过200%),在运动和能量方面都与人类肌肉非常相似。”尽管人造肌肉已经出现数年了,但是有些人造肌肉因为非常体积大而撕裂,产生不平衡的膜厚度和不规则粒子,从而导致肌肉失灵。研究人员们使用了普遍存在的、柔韧灵活的碳纳米管作为电极,以取代其它含金属的膜,因为后者常常在反复使用后出现故障。如果某个碳纳米管区域失效了,其周围的区域会变为绝缘而自行闭合,以防止故障波及其它区域。裴齐冰教授说:“在我们对这个新设备进行的长期测试中,实际的材料经历了许多事件却仍然能工作。”裴教授所说的“事件”指的是,他们用销钉对人造肌肉进行扎刺,在这种情况下,其它的人造肌肉会失效,而他们的肌肉模型仍能保持运行。此外,这种自我愈合的肌肉还是高效能的。裴教授说:“它能保存70%你输给它的能量。”由于这种材料会在膨胀后收缩,碳纳米管的重新排列会产生一小股电流,这种电流可被用作另一膨胀的能量或被储存在电池中。日本的科学家们利用这一理念从海浪中提取能量为电池充电。其他科学家们推测,这种人造肌肉将可被用来捕获风能。内华达大学雷诺校区的材料科学家金光说:“他将这些碳纳米管放在一起的方法真的非常有创意。一些人想利用它来为电池充电。”能与真人肌肉相媲美研究人员们表示,他们发明的这种人造肌肉伸缩性已能和人的肌肉相媲美,且伸缩性由材料自身性能决定,无需马达、齿轮等复杂装置,体积小、重量轻。研究人员称,他们最新研发的两种人造肌肉性能均非常突出,同时具备燃料电池和肌肉的功能。其中一种人造肌肉采用了含催化剂的碳纳米管电极,可作为燃料电池的电极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也可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来储存电能,还可作肌肉电极将电能再转化为机械能。另外一种人造肌肉也是目前最强健的肌肉,是通过混合燃料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催化反应,将化学能转化成为热能,升高的温度可使制造肌肉的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金属材料用力收缩,冷却后肌肉随之膨胀放松。由于这种燃料电池肌肉所使用的外层涂有纳米颗粒催化剂的形状记忆金属导线,可在市场上买到,这使得它尤其容易在自动装置中得到应用。人造肌肉又叫电活性聚合物,是一种新型智能高分子材料,它能够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通过材料内部结构的改变而伸缩、弯曲、束紧或膨胀,和生物肌肉十分相似。在生物材料医学上,人造器官是指能植入人体或能与生物组织或生物流体相接触的材料,或者说是具有天然器官组织的功能或天然器官部件功能的材料。根据制造器官使用的材料以及其功能,科学将人造器官分为三种:机械性人造器官、半机械性半生物性人造器官、生物性人造器官。其中,前两类型种的人造器官移植后会让患者产生排斥反应,对受体来说,最为感觉舒适无副作用的是最后一种也就是生物性人造器官。未来应用前景广阔人造肌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种材料做成的人造肌肉能像人类肌肉纤维一样收缩和伸展,并改变胳膊长短。利用人造肌肉收缩和伸展的特性,一旦提供的能量足够,用这些肌肉作成的装置就能够完成跳跃、爬山甚至长途旅行等活动,从而能够做成更像人类的机器人、更轻便灵巧的人造假肢以及塑料心脏或心脏隔膜等与人类器官收缩一致的人造器官。科学家还希望将这些人造肌肉材料用在其他方面,比如用来制作微型阀门、柔软的扬声器以及可触摸界面如显示屏等。迄今为止,人体的器官已经基本都能够制造成功并应用到人体,唯独肌肉没有做到这一步。因此,人造肌肉具有广阔的前景。利用人造肌肉收缩和伸展的特性,一旦提供的能量足够,用这些肌肉作成的装置就能够完成跳跃、爬山甚至长途旅行等活动,从而能够做成更像人类的机器人、更轻便灵巧的人造假肢以及塑料心脏或心脏隔膜等与人类器官收缩一致的人造器官。新研制的靠燃料驱动的人造肌肉很容易进行微型化甚至纳米级设备的生产,采用乙醇或氢等燃料驱动可获得高出目前最先进的充电电池30多倍的能量,使用寿命更长,可在自治机器人、可变形飞行器以及动态盲文显示器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比如可以改进飞行器及航海工具的性能。用酶取代金属催化剂,有朝一日可能研制出以食物为燃料驱动的人造肌肉,用于人体器官包括人造心脏的移植和再造等。 北京时间2010年11月1日消息,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美国威克弗里斯特大学浸信医学中心再生医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已经在实验室培植替代肝脏方面达到一个新的转折点,它虽然还只处于早期阶段,但是意义重大。他们是第一批利用人类肝细胞制造出像人类肝脏一样功能齐全的微型肝脏的人。下一步是看一看把这种肝脏移植到动物体内后,它们是否还能继续正常工作。 这项研究成果将于31日在波士顿美国肝病学会年会上公布,它的最终目标是为需要进行肝移植的患者提供替代肝脏,解决捐献肝脏供不应求的问题。除此以外,这种肝脏还能用来试验新药物。再生医学教授和项目主管沙伊·索科尔说:“这项研究将会出现的可能性让我们感到非常兴奋,但它目前还只处于初级阶段,在它为患者谋福利前,还有很多技术障碍需要克服,这让我们感觉压力很大。我们不仅要学会如何一次培植出数十亿个肝细胞,以便制造可以给患者移植的肝脏,而且我们还必须确定这些器官是否可以安全用在患者身上。”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佩蒂罗·巴比蒂斯塔表示,这是第一项利用人类肝细胞在实验室里培植肝脏的研究。他说:“我们希望被移植到动物或患者体内后,它们能像在实验室里一样继续正常工作。”为了制作这种器官,科学家利用一种清洗剂把动物肝脏上的所有细胞清除掉(这一过程被称作整体器官脱细胞),只剩下胶原质“支架”,或称支撑结构。然后用两种人类细胞:被称作起源的未成熟肝细胞和内皮细胞取代原有细胞。利用肝脏里拥有一系列更小脉管的大脉管把这些细胞植入到肝脏支架里。经过整体器官脱细胞过程,这个脉管网络仍保持完好无损。紧接着科学家会把这个肝脏放进一个生物反应器里,它是为整个器官提供恒定流量的营养液和氧气的特殊仪器。在生物反应器里呆上一周后,科学家证实它进一步形成了人类肝脏组织,并产生了与之相关的功能。这时他们会对这个生物工程器官内部的细胞生长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利用动物细胞制作肝脏的能力在以前就得到了证实。然而人们并不清楚能否利用它制作一个功能健全的人类肝脏。研究人员表示,当前这项研究揭示了一种整器官生物工程学方法,结果可能会证明,这项技术不仅对治疗肝病至关重要,而且对肾脏和胰腺等器官的生长也很关键。威克弗里斯特大学浸信医学中心再生医学研究所研的科学家都参与了这个项目和其他很多组织及器官研究项目,而且还在研发用来恢复器官功能的细胞疗法。生物工程肝脏还能用来评估新药的安全性。巴比蒂斯塔说:“这更接近于人类肝脏里的模拟药物新陈代谢,该过程在动物体内很难再现。”

首先就是在医学上面,人工心脏的研发可以给临床运用提供较大的参考,再者就是科学实验上,人工心脏能够作为实验材料供实验人员研究。

1、给心脏病带来希望,能让他们活下去的几率更大。2、是医学上的突破、能给医疗带来进步。3、能解决心脏器官捐赠少的问题,现在心脏病捐献者越来越少。

人工心脏是一种复杂的植入式医疗器械,用于替代心脏泵血功能,维持血液循环。全球人工心脏市场一直持续稳步增长,良好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也展示出人工心脏的临床应用潜力,使得人工心脏市场仍然表现出较大增长潜力。本篇行业研究从人工心脏的适应症、结构、发展历史、市场、主流产品等方面展开,详细介绍了人工心脏行业的发展情况。二、人工心脏行业现状日前,《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与致死率仍高居榜首,推算出全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有3.3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39万,心衰890万,肺源性心脏病500万,房颤487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卫生部统计数据:目前中国具有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173家。其中具有肝脏移植资质医院105家,肾脏移植医院135 家,心脏移植医院57 家,肺脏移植医院43家,胰腺移植医院44家、小肠移植医院 47 家。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大约有60万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患者急需救治,但心脏移植供体却十分稀缺,大多数终末期心衰患者无法获得心脏移植的机会,往往在等待移植的过程中不幸去世,且有部分患者是不适合做心脏移植手术的。

肝脏中药研究论文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瑰宝,有着丰富的资源和悠久的传承历史,历经了千百年的临床实践,虽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但是中药的研发仍然充满了挑战,如药材来源变异大、有效成分不明、质量控制困难、缺乏清晰准确的安全性评价、药理作用机制不明等等。因此,至今还没有一种中药通过美国FDA的新药审批;而且,欧盟已经颁发了(欧盟传统药品法案),也直接影响了中药的出口。为了扭转目前这种尴尬的境地,实现真正与国际接轨。发展祖国中医药事业,必须对中药的安全性、作用机理及其药理活性成分有明确的认识,并深入剖析。近十多年来。在西方药物发现和开发阶段利用体外和计算机辅助研究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毒性(ADME/T)特性研究,大大提高了新药研发的成功率【1]。所以借鉴西方新药研发的成功经验,将ADME/T评价体系引入到中药的研究中。特别是药物代谢研究,不仅有利于揭示中药的真正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而且有利于研究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等。本文将综述药物代谢(Dmg Metabolism)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概况及其进展。1 药物的代谢药物在机体内的消除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药物不经任何代谢而直接以原型随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另一种是部分药物在体内经代谢后,再以原型和代谢物的形式随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药物的代谢(drug metabolism)也称为药物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是药物从体内消除的主要方式之一【2J。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主要分为两个步骤【3j,第一步称为I相代谢反应。药物在I相反应中被氧化、还原或水解,催化I相代谢反应的酶主要为肝微粒体中的细胞色素P450酶。第二步称为Ⅱ相结合反应。药物在Ⅱ相结合反应中与一些内源性的物质(如葡萄糖醛酸、硫酸、甘氨酸、谷胱甘肽等)结合或经甲基化、乙酰化后排出体外。催化Ⅱ相结合反应的酶主要有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谷胱甘肽一s一转移酶、磺基转移酶和乙酰基转移酶等【4 】。其中P450酶在众多外来化合物的生物转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被P450酶催化的底物相当广泛,90%以上药物的氧化是由P450酶催化的。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代谢酶,其催化的I相代谢反应是化合物在体内代谢的关键步骤。因为这一步反应通常是药物从体内清除的限速步骤,可影响化合物的半衰期、清除率等动力学特性,且P450酶活性常常随遗传因素、年龄、疾病状态或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而发生改变L7J。一般来说,药物在体内经过代谢转化后其药理活性发生了较为复杂的变化,大致分为四种情况:第一,代谢物活性或毒性降低;第二,形成活性代谢物;第三,形成毒性代谢物;第四,前药的代谢激活。总之,药物代谢转化的最终结果是使药物极性增加。有利于药物的排出体外【2.3】。2 药物代谢研究的方法药物代谢的研究方法分为体内法和体外法,两者各有优缺点,所以通常两者相结合进行药物的评价研究。体外研究可以通过高通量筛选对大量化合物进行筛选,对大量候选化合物的药动学特性作出初步的评价。缩小体内筛选的范围,一般应用于药物发现和开发的初期。体内代谢研究是体外研究的良好的衔接点,因为有时候应用体外模型预测体内参数不理想,必须借助体内筛选。当然在药物开发的后期,也要进行动物和人体体内药物代谢研究,总之,两者相辅相成【3J。2.1 体内法药物的体内代谢研究主要是在整体水平上进行的。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后,于不同的时间段分别收集胆汁、尿液和粪便,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或液质联用技术(LC-MS/MS)等方法在胆汁、尿液和粪便样品中寻找药物的代谢物(包括I相和Ⅱ相代谢物)。并对代谢产物进行初步的分析和鉴定,最终确定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2.2 体外法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和重要器官之一,是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场所,因为富含有丰富的肝药酶,所以大部分的药物在肝脏被代谢。故药物的体外代谢模型多以肝脏为基础。常见的有: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肝细胞体外温孵法、离体肝灌流法、肝切片法和重组I)450酶体外温孵法等。药物体外代谢研究中应用到的方法除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或液质联用技术(LCMS/Ms),还有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如we.ston bloting等。体外法因有其独特的快速简便和节约成本等优势和特点。所以在药物代谢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除了肝脏以外,口服药物还必须经过胃肠道消化吸收后才能进入血液发挥疗效(如人参皂苷的体内代谢[8 ),因此药物在胃肠内菌群的代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已经有人把药物在肠内菌代谢的研究引入到药物代谢的研究范畴。其常见的研究方法也有整体肠内菌代谢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种,前者是对人或动物服药后的消化道各部分及其内容物进行分析,后者有粪便温孵法和消化道内容物温孵法,随着微生物技术的发展,也可用肠内菌纯菌株、混合菌或粗酶进行代谢研究。3 药物代谢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3.1 中药代谢产物谱的定性研究要了解中药在体内的代谢转化规律,首先应该明白其在体内转化成什么产物,而且这些产物有可能是活性增强的产物或活性减弱的产物。也有可能是毒性成分。因此对代谢产物谱的研究显得特别重要,它不仅可以阐明其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机制,也可以进行代谢产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国内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一般是将中药代谢后的各种生物样品采用各种手段分离后进行分析鉴定。如阿基业等人给予大鼠一定剂量的盐酸关附甲素后,在不同时间间隔收集大鼠尿液,应用液质联用法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关附甲素在大鼠体内可以转化成为关附壬索、关附醇胺、关附甲素葡萄糖醛酸和硫酸结合物、关附壬索葡萄糖醛酸和硫酸结合物,经过生物转化,代谢产物的极性增加,药效下降【9j。李晓海等人采用大鼠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和大鼠体内法对左旋一叶蔌碱的代谢转化进行了研究,代谢产物分别鉴定为6一位羟基、6.位羰基及5一位a及B羟基取代的左旋一叶蔌碱,还证实了体内6一位羟基代谢物进一步形成了Ⅱ相结合物。最终基本阐明左旋一叶蔌碱在大鼠体内外代谢转化的途径Cio】。徐文等人将待测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与新鲜配制的大鼠肠内溶物悬液在37℃孵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孵化前后溶液中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的浓度,结果表明淫羊藿苷被肠道菌群迅速代谢成淫羊藿次苷Ⅱ,而淫羊藿次苷Ⅱ不被代谢[11]。3.2 中药代谢酶谱的研究鉴定参与中药代谢的代谢酶种类及其贡献,对中药现代化的研究同样重要。因为遗传因索和环境因素造成人体对药物代谢的存在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代谢酶的表达差异,其根本原因是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决定的,依此可将人群分为强、中和弱代谢型等表型C12J。强代谢者和弱代谢者之间药代动力学性质存在显著差异[13J,因此给予不同代谢表型人群相同的剂量,药物产生的疗效会完全不一样。甚至会中毒现象的发生【l 。所以鉴定参与中药代谢的代谢酶种类及其贡献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有效。此外中药代谢酶谱的研究还有利于研究中药的配伍规律、中药毒性研究等。高凯等人采用大鼠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通过运用不同的CYP同工酶选择性抑制剂和底物进行抑制实验,初步选出介导甘草次酸单羟化所涉及的CYP同工酶为CYP 3A1/2和CYP 2C9/10 cis},研究结果提示当甘草次酸在CYP 3A1/2和CYP 2C9/lO弱表达的代谢者人群中使用时,应该注意剂量的控制,否则可能会出现中药的安全性问题。3.3 中药对代谢酶的诱导或抑制以及药物间相互作用研究中药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许多中药有效成分对CYP450酶表现出明显的诱导或抑制。如中药白芷中富含呋哺香豆素化合物,研究发现白芷提取物可以抑制大鼠肝微粒体CYP 3A、CYP 2C和CYP 2D1的活性,所以会抑制甲苯磺丁脲、地西泮、硝苯地平等在体内的代谢[16]。中药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对 1Al、CYP 2B1和CYP 2Cll这3种同工酶有明显的诱导作用【l 。中药在lJ笛床上常复方用药或与化合物合并用药。这就有可能发生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引起药效、药动学、毒性等的变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药物代谢酶的诱导或抑制。如人参的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d,它对CYP3A4有抑制作用;而人参再造丸、通心络等中成药组方中又含有人参,因此如果患者在服用通心络、人参再造丸等中成药时,同时服用经CYP3A4代谢的化学药硝苯地平、胺碘酮等,就可能会导致低血压等不良反应[18]。高月等人考察中药丹参、苦参、人参及其与藜芦合用对大鼠肝P450酶活力及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这3种中药与藜芦配伍合用后均不同程度的抑制了P450酶含量和主要的药物代谢酶CYP3A及CYP2E1的酶活力。提示可能正是由于3种中药与藜芦配伍后对药物代谢酶的抑制作用减缓了剧毒中药藜芦中相关物质的代谢.致毒性增加,产生了不期望的中药毒性【l 。4 展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代谢的研究除了深入研究单一成分的代谢外。首先应加强有效部位、单味药材和中药复方的代谢研究,这样才能更准确更全面的阐明中药的药效作用机制;其次,应该深入开展中药基于代谢酶的配伍规律的研究,阐明中药复方中各单味药材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中药复方的解毒机制。总之,随着中药代谢的深入研究,以及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合作。必将揭示中药的代谢规律、中药的配伍规律和解毒机制等,为中药新药的研制、创新药物的发现以及指导临床用药作出贡献。

第一章概说第一节研究中医药论文写作的意义第二节 中医药论文的指称范围第三节中医药论文发展简史第四节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药论文的影响第五节 中医药论文的分类与常见体裁第六节中医药论文的选题第七节 中医药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第八节撰写中医药论文应具备的基本功第九节中医药论文与著作权法第十节中医药论文质量评估第十一节 中医药论文撰写和医学文献信息检索第二章写作技术与规范第一节中医药论文的基本格式第二节文题拟定第三节摘要撰写第四节关键词(主题词)标引第五节图表规范第六节法定计量单位第七节数字用法和数值修约第八节参考文献著录第九节 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第十节语言文字规范第三章体裁各论第一节理论研究例文“毒损脑络”学说的症状学研究思路探讨第二节学术争鸣例文1 经络的结构是“超解剖”的功能性结构例文2 能把脏腑经络“规范”为“非实物粒子”吗——对“人体隐显态系统”假说再质疑例文3 论中医理论现代研究的误区第三节医史考证例文l 魏玉璜生平考略例文2 《素问遗篇》成书年代考辨例文3 古针演化概貌例文4 中国古代医学考试管窥第四节调查报告例文 经前期综合征证候分布规律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第五节学位论文第六节文献综述例文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研究综述第七节专家述评例文 近10年中医药治疗头痛的临床研究述评第八节实验报告例文 雷公藤甲素对携带不同IL一1 B一511基因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L一1 B的抑制作用第九节临床报道例文肝癌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舌象分析第十节经验总结例文 吴承玉教授辨治癫痫经验撷要第十一节医案医话一、医案例文 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二、医话例文1 “胃喜为补”释例文2 谈麻黄之发汗例文3 诊余随笔例文4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辨例文5 “淡附于甘”质疑例文6 “四支者,诸阳之本也”新识例文7 拜谒姜春华先生第十二节病例讨论例文 临床病例讨论:消渴病第十三节罕见病例报告例文1 针刺人中穴引起狂笑1例报告例文2 口服三七粉引起药疹3例报告附录一有关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文摘编写规则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标点符号用法附录二其他有关规则和规范常用中药处方用名规范表临床检验参考值数值修约进舍规则示例统计学常用符号附录三主要中医药期刊一览表附录四 《中医药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病毒性肝炎防控技术研究进展论文

本书根据近几年丙型肝炎的最新研究进展,对丙型肝炎的基础研究、流行现状及预防特点、疫苗研究、临床诊断及鉴别、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及综合治疗、肝硬化及肝衰竭处理以及中医治疗等方面均做了详尽的阐述。内容系统全面,反映了国内外有关方面的最新进展,适于感染科医师、全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等有关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参考阅读。

1983年11月学会在郑州召开第二届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会议交流有关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腹泻及沙门氏菌属感染,以及其他疾病论文共482篇,有代表500余人出席了会议。此次会议中,进行了学会换届改选,选出田庚善为第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汪俊韬、徐肇玥、张峥为副主任委员,并成立了五个学组。郑州会议进一步修订了〈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并报卫生部正式批转全国卫生部门遵照执行。同时以会议的名义向卫生部提出防治病毒性肝炎的合理化建议,其中之一是建议成立中央领导的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以及加强乙肝疫苗研究及生产,诊断试剂的质控等建议。 1984年12月25~30日,学会与国家科委、卫生部病毒性肝炎专题委员会在南宁联合召开了第三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包括临床、流行病学、防疫、病毒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及检验等多方面的防治工作者378人出席大会。国家科委及卫生部派人参加会议,大会交流了病毒性肝炎防治研究一年来取得的成果。这次会议特点为基础与临床密切结合,论文报告与专家报告相结合。在肝炎的病理学研究及乙型肝炎的防治研究方面都充分发挥了我国的特点。在肝炎的发病机理、病毒分子生理学及诊断技术的研究方面,已接近同时期世界水平。代表们普遍反映收获很大。南宁会议对《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部分条文进行补充修改,增加了病理诊断分型标准。修改后的防治方案称为南宁方案,广泛地为临床科研工作者所采用,对肝炎防治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第四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于1985年12月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由国家科委、卫生部及中华医学会联合召开。卫生部陈敏章副部长在会议上致开幕辞,指出这次大会既是一个学术交流会,同时又是一个六五计划肝炎科研攻关总结汇报会,也是一个七五计划防治肝炎科研工作的讨论会。他还提出:要继续提高肝炎防治水平,控制肝炎的发病。要解决检测技术及试剂标准化的有关问题等。会议报告的乙肝血源疫苗的研究,乙肝母婴传播及疫苗阻断的研究等,均达到国际及国内的先进水平。本次会议不仅学术水平高,而且是卫生行政领导、科研管理与各方面从事肝炎研究的基础与临床的专家学者相结合,医学会当好参谋助手取得成功的一次学术会议,为学会开展学术活动的模式取得新的经验。1986年3月我会与卫生部病毒性肝炎专题委员会在河南郑州联合召开了全国非甲非乙型肝炎动物模型学术会议,为卫生部拟订了七五计划攻关课题提出招标方案。1986年9月我会出血热学组在南京市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学术会议,并讨论修订了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中有关临床部分的章节,报送卫生部。其他学组也都进行了小型的学术活动。 1987年11月我会与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在湖北宜昌市联合召开第五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共收到稿件1308篇。这次会议对病毒性肝炎治疗无论西医或中西医结合方法均有很大发展,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治疗方法。在大会期间,在中华医学会的支持下进行换届改选,经过充分讨论,委员会一致表示对第二届委员会的工作满意,同意第二届委员会主委及副主委继续连任第三届主任委员及副主任委员,并增补王爱霞、曹维霁两名副主任委员。在第二届委员会期间,除成功地开好几次大型学术会议外,还多次举办了各种小型及中型学术交流运动。如1983年在承德市召开了肝炎药物疗效评价会议,1985年在苏州召开了第二次肝炎药物疗效评价会议,1986年在广州市召开了第三次肝炎药物疗效评价会议。此外,我会对继续教育工作也很重视,先后曾多次举办有关传染病或病毒性肝炎学习班。如1983年在沈阳,1985年在沈阳,1987年在宜昌,1988年在秦皇岛市举办主治医师以上学习班,介绍了当前重要传染病或肝炎各方面的新进展,将最新信息传达到各省市实际工作中去,及时推广诊断治疗的新方法,扩大科技成果的社会效益。 1989年召开了第六次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1990年中国科协组织由我学会牵头、各学会参加的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这次会议对我国各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经验总结,并且在会议上起草了向中央及卫生部提出防治病毒性肝炎的建议书。这些建议被卫生部采纳,为此我会曾获得中国科协授予的优质建议一等奖。各学组如寄生虫病学组、出血热学组、小儿肝炎及感染学组,老年肝炎及感染学组亦均有多次中小型的学术活动。另外,我会还举办了多次专题学术会议。如1990年召开了第一次先锋美他醇临床应用研讨会,阿糖腺苷临床应用研讨会,干扰素临床应用研讨会等。这些专题研讨会对临床指导用药均取得较好的效果。1991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这次会议检阅了四年来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取得的进展。包括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及其他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有关研究,代表了国内先进水平。在大会期间同时进行了换届改选,选举汪俊韬为主任委员,王爱霞、崔振宇、邬祥惠、董祥家、许炽熛为副主任委员。第四届委员会对学组同时进行了调整,组成在京常委工作班子,与总会学术会务部密切配合开展学会日常工作。第四届委员会期间曾先后召开三届中日化学疗法研讨会,中日双方讨论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厌氧菌、脆弱拟杆菌等治疗药物的研究及其机理,呼吸道、泌尿道、肠道、性传播疾病以及小儿感染症抗感染化疗的新进展以及我国对寄生虫病、真菌病抗感染化疗和难治性感染症的诊断及治疗。每届研讨会选题都是临床遇到的难题,临床医师从中可得到宝贵经验及启迪。199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总会决定在1992年11月1~5日期间召开中日医学大会。根据总会的要求,我会与日本感染症学会举办中日感染症学术会议,交流一天半时间。对病毒性肝炎进行了学术交流,同时还会同检验学会等一起与日本肝炎专家进行研讨,对两国在感染性疾病、肝炎研究等方面的当代水平进行了广泛交流。 全国第七次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于1993年在南京召开,反映了我国肝炎研究的现状及所取得的新进展。 1994年9月16~18日在我国黄山召开了世界华人肝病学术研讨会。此会以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为主,我会为辅,共同组成筹备组进行工作。虽然我会为配角,但为保证这次涉外会议的圆满成功,我会在京常委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投入筹备组工作,使这次会议进展顺利。两个学会不分彼此,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携手努力工作,取得了成功的经验。1994年10月我会出血热学组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流行性出血热学术会议。在会议正式召开的一年前,学组在北京曾召开工作会议,论证各地专家研究课题26项,从而使会议得到了圆满的成功。这种事先召开准备会议的做法,是一次新的成功尝试。会议对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分子生物、发病机理、疫苗、流行病学研究以及诊断治疗均有很多新成果。 1994年老年感染性疾病、肝病学组在厦门召开了第五次老年感染性疾病肝病学术会议。第四届委员会期间在广州召开了单磷酸阿糖腺苷专题学术研讨会,促进了对此药品深入研究。1995年5月4~6日在北京召开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同时进行换届改选。会议交流了从第四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以来,国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研究的进展,大会以专题报告、论文交流和讨论,以及专家答疑形式进行交流。根据近年来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对《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进行较大的修改。会上改选新一届学会委员会,聘请汪俊韬教授为名誉主任委员,选举王爱霞教授为主任委员,斯崇文为第一副主任委员,邬祥惠、许炽熛和皇甫玉珊为副主任委员。 1999年6月在天津召开第六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同时进行换届选举。会议交流了从第五次会议以来的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的主要进展。会上改选新一届学会委员,聘请皇甫玉珊教授、邬祥惠教授、徐炽标教授为顾问,选举斯崇文教授为主任委员,王爱霞教授,徐道振教授、翁心华教授为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与肝病学会联合召开的全国第十次病毒性肝炎和肝病学术会议于2001年在陕西西安市成功举办。参加代表1400余人,为本会历届规模最大的一次学术会议。同时,对于《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进行了修订。由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举办的全国第七次感染病学术会议于2001年11月24-26日在上海市举行。由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小儿肝病学组召开的全国第六次小儿肝病学术会议于2000年在广西南宁市成功举行。2001年小儿肝病学组在温州召开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学术会议,肾综合症出血热学组在长沙召开了全国肾综合症出血热学术会议,2001年10月与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学会在大连市联合召开了新的和严重的传染病学术会议。

[中图分类号] R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7)03(a)-0033-02建国以来,我国在乙肝的控制和预防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亦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在疾病的检测方面一直较为薄弱和滞后,目前我国急需探讨乙肝监测系统的可行途径,该市依据国家监测方案开展了乙肝的监测并进行分析.

病毒性肝炎有引用什么参考文献,要看你写的是病毒性肝炎哪个方向的论文,文献太多了,必须有方向和针对性,病毒性肝炎的写作方向有很多,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起因、病毒性肝炎的影响等方向都有大量的参考文献,写论文的点越具体越好,这样报考文献的针对性就越强,越容易言之有物。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