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国内外山地运输研究现状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

国内外山地运输研究现状分析论文

国内外研究现状需要在论文中写出你的研究综述,写出关于你做的课题的国内研究的现在和国外目前的研究现状,比如研究糖尿病课题你需要写清楚国内对于糖尿病研究到了什么层次,治疗药物,治疗方法以及治疗的精确程度,写国内外现状需要你阅读大量文献。

在写开题报告时,一定要重视“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的撰写,国内外研究现状是重灾区,很多同学说我复制别人的,老师也不一定去查,那你就错了,老师看过的文献比你吃的大米还多,而且由于不同学者的文风不同,你复制的时候如果不修改,很容易被看出来不是一个人写的。

论文的撰写

在写作之前,同学们应该先收集和阅读相关的论文,整理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要对其观点进行充分阐述论证,并按照时间,国家进行分类,最后再进行客观评述,也就是说是否存在研究空白,是否亟待解决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述评评述是对前面论述的内容做一个总结,或是提出自己的取舍褒贬,指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所需的条件,或是提出预测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还可提出展望和希望。结语的作用是突出重点,结束整篇文献。

字数以200~300字为宜。参考文献部分是指本文献综述引用和参考的文献。应当详细列举井注明篇目、著者、出处等。参考文献著录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索。

交通运输(以前称交通运输工程)是研究铁路、公路、水路及航空运输基础设施的布局及修建、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经营和管理的工程领域。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交通运输的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铁路运输收入内部控制环境》

铁路运输行业基本上都是国有控股企业,这些企业的健康高效的发展关乎国计民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铁路企业不可避免地要接受市场竞争的考验,如何加强自身管理,增加企业盈利是每个铁路企业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是重要环节之一,特别对于运输收入管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输收入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收入管理监督制度,是保证运输收入管理信息真实透明的重要手段,更是防止财务漏洞,预防企业内部腐败、确保运输收入足额进账,收支管控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 措施 。最重要的是,铁路运输企业必须依据运输收入管理的相关规则,合理合法为前提,再结合企业自身特点的需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运输收入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强化运输收入内部监督,规范运输收入管控的各项程序,确保所有相关票据的完备与规范性。

此前,我国多个中央部门联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里面对内部控制环境有了明确的定性,在 企业运营 中的重要作用的说明,并且规范了应用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原则和规范。具体来说,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 企业 文化 等。这就是说,运输收入管理组织模式,实际上是一个 企业管理 方面的一个架构,在此架构中企业为实现目标,获得盈利进行的规划、执行、控制和监督,明确地建立授权与分配责任的 方法 ,可以大大增强企业的控制意识,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一、铁路运输企业收入内部控制环境因素的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是一项涉及企业内部各方的系统工程,不能单独考虑解决某单一因素,必须分析清楚企业内部的各控制环境的因素,哪些因素制约和束缚了企业发展,哪些因素相配套的制度需完善更新,各因素之间怎样协调发展等都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中要综合考量的。如前所述,铁路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因素大致可以 总结 为,企业内部文化、企业员工信用度、运输收入管理架构、人力资源政策等因素。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控制环境的重要标志,还可以向管理层反馈整个控制环境的特点,作为企业的信念、 思维方式 、行为准则,对企业具有最高的指导意义。作为铁路运输企业,更应该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为收入方面的 财务管理 ,提供最根本的行为模式。员工信用度和人力资源政策是关于人的企业制度,一切工作都需要人的参与,所以内部控制过程中,人的因素是重要控制对象。在运输企业,收入管理职位要明确职责,用对人,把具有一定才能的人放到关键的位置,减少账务管理方面的漏洞。在人力资源方面,注重能者居之,提升职工岗位流动性,防止腐败、私自挪用企业运输收入等情况的发生。合理的运输收入管理架构,是保证企业财政健康运行的关键,没有收入,就没有发展;没有好的收入控制环境,就不可能实现企业自身的持续发展。

二、铁路运输企业收入内部控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1.严格的风险评估原则

铁路企业要实现发展,就必须参与扩大市场的活动,天然地拥有投资扩大规模的冲动。合理的、有利于公司发展的投资对企业提升竞争力有极大的帮助。铁路企业的根本收入在于运输方面的盈利,所以企业在进行投资扩大时要充分考虑到项目的风险大小,可控程度,还要充分发挥企业管理层的决策能力,加强监督制约。不能因为企业某个人的喜恶不顾风险大小,进行盲目投资,最终导致入不敷出,爆发财政危机,进一步影响运输收入。

发展健全的财务管理队伍,设置必要的会计岗位,认真执行财务财会制度,依照《会计准则》、《铁路运输会计核算规则》等是铁路运输企业的 毕业 工作。专业的收入管理队伍,有利企业资金的高效运行,对铁路运输各个环节的收入有明析的记载,使收入资金快速回笼,实时向管理层反馈各个环节的动态情况,为风险评估提供最直接的依据。同时,加强收入管理的控制,有利于加快企业资本资产化,提高财务年报的信息,获得更多投资者的信任,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运输收入是铁路企业的命脉,充分考虑市场风险后再进行具体的操作,才能保证运输收入的有效利用。

2.完善收入控制的 自我评价 体系

通过之前所说的,我们知道,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都会有相应的制度准则,那么企业内部是否都认真执行?或者执行情况如何呢?这就需要一个相对健全的自我评价体系来作出反映。为使运输收入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在全公司范围内得到贯彻,必须做到依据规矩办事,遵循法律原则,企业每一个人都各尽其力。铁路运输企业首先要明确各方职责和权限,有一套适合自己企业的监督考核模式。对公司财务有具体审核方法,避免出现账务上的错误,甚至是出现故意的人为欺行为,从根本上杜绝企业内部的腐败行为。把内部环境控制好,实现企业的稳定收入。

三、运输收入管理内部控制的要点

随着铁路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运输收入的构成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国家相关政策又不断创新完善,这给收入管理内部带来很大的挑战。同时,有些铁路企业在运输收入管控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结算方式不便捷,不规范、手续不完备、缺乏成本观念等)。所以,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要对职工进行相应的培训,财会人员需加强自身本领,认真学习各项办法,提高对收入收款的管理能力。在面对客运业务时,工作人员要保持良好的形象,为乘客提供优质的服务;若是货运业务,则要保证物品安全,还要确定物品是否为违禁品等,提高运输能力。

1.加强运输收入票据的内部控制

对铁路运输企业来说票据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是会计核对的最重要凭证,所以要有专业的与资金相关的票据的管理体系,明确各种票据的来源,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用。铁路客货运输票据是国家批准的专业发票,属有价证券,是铁路运输企业核算运输收入的原始凭证。对铁路运输企业在进行铁路客货运输票据内部控制时必须把握好印制、请领、保管、使用、缴销等各个环节的内部控制及管理。

2.加强对运输收入的进款的内部控制

铁路运输收入是铁路运输企业在办理客货运输业务和辅助作业中所产生的费用,并由享受运输服务的使用者支付。对铁路运输收入进款的内控管理必须把好以下几个环节:(1)核收环节,铁路运输企业在办理客货运输业务时,必须使用合法有效的票据,按照有关规章规定的收费标准和定价标准收取运输费用。(2)保管环节,客货营业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运输收入的保管工作,并实行账款分管制度。客货运输收入进款存放地点必须有安全设备和防范措施。(3)交接环节,经办人员凭“票据进款交接单”与进款员办理进款交接。交接前,进款员应对“票据进款交接单”进行核对,确认应缴进款正确后,再与经办人办理交接。(4)解缴环节,规定指出运输收入必须在收款次日12点前送存银行。(5)上汇环节,客货营业站、段应按规定的日期将运输收入进款上缴上级收入管理部门。各级运输收入会计核算单位应按上级规定的办法办理运输收入的缴拨,努力压缩资金在途时间,以加速资金周转。

四、结束语

古语有云“扬外必须安内”。对于铁路运输企业来说也是如此,企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就必须先治理好公司内部环境,提供安全有序的“大后方”。企业收入是其命脉之所在,铁路运输企业在管理运输收入时,更应该花大力气去管控相关的内部环境,使运输收入发挥最大效力。内部环境的营造需要企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管理层以身作则,弘扬好企业文化,加强监督,接受监督,基层员工诚实守信,加强自身能力的提高。这样在科学规范的管控下,就能为运输收入提供良好的管理环境。

《浅谈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现代交通运输是指在现代经济条件下,按照综合运输理论和现代经济发展对运输的基本要求,从追求系统效率和角度与合理的社会综合交通运输成本的层面,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而构建的具有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特征的交通运输系统。按照现代交通运输的内涵,推进交通运输的发展,即是交通运输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技术进步对交通运输的要求,符合现代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产业更新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交通运输;交通运输业存在的问题;交通运输业发展趋势;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

交通运输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建设,是21世纪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趋势。交通运输智能化、信息化的广泛应用对实现基础建设由单一化想集约化交通发展的转变,也是解决现代交通难题的关键,我国交通运输业要实现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有效的缓解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更是实现交通运输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

一、现代交通运输的概念

通过对即有运输方式流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求的新的内涵,使交通在服务效率、成本、质量、安全等方面达到更高的水平和层次。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综合运输理论的成熟和应用环境的逐渐具备对其整体经营组织和结构调整提出新的要求,按照综合运输要求发展交通运输;二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对运输组织方式提出新的要求,即各种运输方式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改善服务,必须在运输基础设施布局、企业经营组织管理、企业经营动作关系等各个方面,做出向信息化方向发展的改变和调整。

二、交通运输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关系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该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经济基础日益增强,随着城市化进程以及经济发展的加快对连接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农村、农村与农村间的交通运输状况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交通运输在现代经济条件下的作用

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交通作为最直接有效的流通形式,在当今的经济发展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新时期经济建设取得高速发展的先导工程。

目前,中国的经济进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将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随着人类对世界认识的深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材料、动力和能源及信息控制技术的进步,将会演变到智能或者叫后现代交通发展阶段,当然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现代交通与古典交通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它能够很好的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包括速度、方便的程度、舒适的程度。从这用意义上讲,交通已经于社会融为一体。

四、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规模不断扩大,运量也快速提高,根据我国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已达到世界第二位,电气化铁路里程数同样达到了世界第二的水平,高铁投入运营里程达到了7735公里,居世界第一,并且在建规模超过了一万公里。

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高铁发展速度最快,技术系统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强,速度最快,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截止到2014年,我国铁路客运量脚2012年增长了38.79%。全国高速公路网仍在进一步完善,农村的公路建设也在逐渐加快。截止到2012年,我国高速公里里程达9.6万公里,较2005年增加了4.1万公里,增长了134%,平均年增长率为19%。交通运输设施基础基本得到改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五、交通运输业存在的问题

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虽然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我国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的需求。

(1)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尚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交通运输设施的区域布局不利于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

(2)交通运输业的能耗高、污染严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较低的交通运输技术和装备水平影响着运输效率的提高。

(3)各种运输方式分工不尽合理,市场竞争不规范,不利于优势的发挥。交通运输业承担着过多的社会责任,不利于其自身的发展壮大。政企不分,阻碍了交通运输业的健康发展。

六、交通运输业发展趋势

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后对交通运输的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应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加快交通现代化步伐,从被动适应逐步转向对国民经济的先导促进作用。

发展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是当代运输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它是增强有效运输生产力,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状况的途径之一,也是经济地发展运输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方法。

根据经济发展的需求:

(1)修订和完善适应运输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运输行业准入标准, 并严格进行经营资质条件的审查,把好市场准入关,确保经营者的素质和条件;

(2)要通过培训和 教育 ,增强经营者的守法经营意识;

(3)要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执法人员稽查与群众举报相结合、流动检查与站点管理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加大执法力度,规范经营行为,保障运输市场朝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方向发展。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在生产过程中连接各部门的链条和纽带,是一个感应度和带动度很高的基础产业,被喻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和“先行官”。近年来,交通运输建设紧紧抓住扩大内需的历史性机遇,建网提质,内外畅通,努力构建大交通发展格局,交通运输事业呈现快速、健康发展势头。

参考文献:

[1]李华.经济发展学[J].社会科学,1980(01).

[2]詹武.发展交通运输业的正确决策[J].交通运输业经济问题,1980(08).

[3]涂济民.对农村地区发展交同的初步探讨[J].农村交通问题,2010(12).

湿地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论文

开发中的问题 1、湿地生态旅游资源退化、污染严重,动植物种类和数量锐减。 由于诸多人为原因,我国的湿地面积锐减。近年来,青海湖的湖面面积减少了301.6km2,昔日的鸟岛变成了半岛。目前,鄱阳湖的天然水域面积从1954年的5100平方公里缩小到了3900平方公里;洞庭湖区面积1949-1975年30年间减少了1659平方公里。三江平原直到现在仍然在被大量的开垦为农田。 同时,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化肥、农药被排入湿地,湿地水质遭到极大破坏,污染的加重也使得湿地的生态功能日益下降。 2、管理者、旅游者及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导致旅游开发中生态破坏严重。在现实的开发利用中,旅游者往往认识和享受了湿地,却忽视了对湿地的保护。一些所谓的生态旅游者并不具备进行生态旅游的资格,他们中甚至有人不知生态伦理道德为何物。由于旅游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产业,一些管理者和社区居民为谋得短时暴利,不惜对湿地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甚至进行毁灭性的开发。参与者与开发者的生态意识的薄弱是导致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严重受损甚至退化、生态功能受到极大损害的重要原因。 3、湿地保护、社区扶贫经费投入不足,旅游收入分配不合理。 投资者和管理者在实现资金回笼的同时,应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对湿地资源进行维护,必要时应对受损湿地进行建设性恢复。但是,由于受经济利益的趋势,开发者往往重开发轻保护,很少或几乎不拿出资金进行资源的保护与建设,这给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社区扶贫是湿地生态旅游的又一重要功能,而有些社区,当地居民得不到应有的利益,日益增多的游客又扰乱了他们的正常生活,这使得他们原本薄弱的生态意识更加淡薄。 开发的对策 1、加强对现有湿地的保护,对已破坏湿地进行建设性恢复。 实践证明,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现有湿地资源的最有效的途径。但我国的自然保护区数量仍然太少,面积也太小,现有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不能有效的保护湿地资源。我们应在对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加强管理的同时,增加湿地保护区的数量,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对湿地及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和监测工作,为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可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对已破坏湿地进行建设和恢复的方法主要有休牧、休渔、建设生态工程等。生态工程是恢复已破坏湿地的一个根本性办法,它是指通过人为的培育替代生境来代替以污染了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工程时,应注意替代生境与原生境的功能相等性。 2、着力塑造旅游形象,全面开发旅游产品。 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也需要特色鲜明的旅游形象。在湿地生态旅游区的形象设计上,要着重突出湿地的生态功能及其生物多样性。 在设计旅游形象还应设计出相应的载体,如旅游纪念品、景区吉祥物、宣传口号等。我国湿地生态旅游产品的主要类型有: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科学考察、科普教育及生态美食。其中生态观光中的观鸟活动是湿地最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也是当今世界上最热门的旅游活动之一。 3、与原有产业相结合,开发新的湿地生态旅游项目。 在开发式地生态旅游的过程中,不应将原有的湿地产业全部废除,而应将旅游业与当地的传统产业相结合,开发出湿地旅游与湿地农业、渔业相结合的旅游项目。 4、将湿地生态旅游纳入到地区旅游发展规划之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我国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基本上都与一定类型的其他旅游资源并存。我们应综合考虑地区的资源状况,在地域分工理论的指导下,将其与周边资源共同开发,形成整体协调的大旅游区。 5、加强法律和法规建设,将湿地生态旅游纳入法制化轨道。 我国开发湿地生态旅游中的很多问题都与缺乏明确的法规、条例有关。政府应制定适宜的湿地保护、利用和管理条例,并加强监督和检查。(

1. 湿地类型多样,但斑块面积小 贵州是湿地小省,但湿地类型多样,全省有4个湿地类14个湿地型;全省湿地面积20.97万公顷,有6218块湿地斑块,其中:面积2. 永久性河流湿地、库塘湿地多,水能丰富,生态地位重要 全省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造就了数量繁多的河流湿地。其中永久性河流占64.55%,长度大于10km的河流有3. 喀斯特溶洞湿地广布,生态脆弱,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植物景观设计方向的论文选题,供大家参考:1.郑州紫荆山公园植物群落美景度评价2.多肉植物在景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3.南宁市彩叶植物研究概况4.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植物配置研究5.浅析园林植物病虫害现状及综合防治6.佳木斯市园林木本植物多样性与应用调查研究7.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植物景观美学评价8.塔里木盆地园林工程提高植物成活率的途径9.地锦育苗及园林绿化栽培技术10.陕西关中主要城市观花树种花的观赏性状分析11.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及生态控制策略12.广西地区15种典型园林观赏植物的耐阴性及光合特性13.上海常绿树种固碳释氧和降温增湿效益研究14.南京市不同园林植物根际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富集特征15.园林道路绿化种植的配置方法探索

我国现有国际重要湿地64处,其中内地63处、香港1处。白皮书监测的63处内地国际重要湿地分布在23个省区市,其中内陆湿地类型48处,近海与海岸湿地类型15处,共分布有湿地植物2258种,湿地鸟类260种。白皮书表示,63处国际重要湿地面积372.75万公顷,同口径相比2019年有所增长。湿地总体水质进一步改善,53处获取地表水水质的湿地中,Ⅱ类水比重最大,占30.19%;7处获取海水水质的湿地中,一类水有3处,二类水有4处。近年来,大部分国际重要湿地所在区域降水量保持稳定。江河源头区域的国际重要湿地水源涵养能力和输出河流水量保持稳定。针对9处湿地自然补水不足等问题,各地采取了人工补水措施,其中内蒙古达赉湖湿地补水达18.39亿立方米,引水保证率提高到70%。虽然生态状况趋于向好,但我国国际重要湿地仍然面临着外来植物入侵、环境污染、过度放牧等方面的威胁。国家林草局湿地管理司司长吴志民说,下一步,将强化国际重要湿地监管,积极开展湿地生态修复,加强外来物种防控,提升湿地管理能力,逐步实现国际重要湿地的精准保护和管理。国际重要湿地是在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湖沼学或水文学方面具有独特国际意义的湿地。加入湿地公约30年来,我国将具有国际保护意义的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使得许多重要湿地得到抢救性保护。

乳品运输成本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

您好, 已经发到您指定邮箱,请注意查收。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物流外包的发展状况及文献综述 §3.1 国内外物流外包的现状和趋势 §3.1.1国外物流外包发展轨迹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精细,企业间竞争日趋加剧,消费者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为了降低物流成本,实现对顾客的快速反应,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发达国家,包括物流经营方式的物流战略越来越得到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重视,成为企业总体战略重要的一部分,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在美国,通过构筑物流战略,进行物流业务的重组,物流成本从1980年占GDP的17.2%下降到了1997年的10.5%,再到2004年的7.5%。 通过对物流运作较发达的国家的企业物流战略特点、演化过程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并借鉴其经验,少走弯路,找到适合中国现阶段特色的物流发展策略,用以指导中国企业的生产实践。 发达国家工商企业制定物流战略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一是供应链管理,它是指企业对包括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的上下游企业及运输、库存、信息及其他服务为一体的管理——从原料的供应贯穿到最终消费。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最高境界。其目标是使整个供应链从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分销配送,到商品销售给顾客的各个环节的进行高效协同工作,降低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成本,实现对顾客的快速反应,同时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其二是在物流一体化基础上的外包,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尽管不同厂商因所处的行业部门不同、规模不同可能采用的是不同程度的一体化管理,但总的趋向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内部一体化逐步向90年代以来的外部一体化演化,一体化程度在不断加深。以美国为例,进入90年代以来,近70%的企业将物流业务交由3PL公司或与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来加以运作,只有30%的企业实行物流自营,并且主要采用物流服务部或物流子公司的形式[13]。 1. 企业物流内部一体化 20世纪80年代以前,物流一体化是针对企业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内物流活动的集中与协调。发达国家的许多企业都设立了物流部,全面负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分布在采购、物料控制、制造、装配、销售等环节的物流活动,实现了采购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的统一运作和管理,被称为企业物流的内部一体化。通过采用一体化物流管理,把相关的物流要素、成本和效用放在一起考虑,消除了分项物流管理在不同部门间存在的利益冲突,克服了物流要素之间的效用背反原则,实现了整个企业系统的最优化和最低总成本物流。 2. 建立物流子公司 到二十世纪80年代,许多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的一部分或全部分离出来,由一个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企业统一管理,实行社会化、专业化经营。物流子公司作为代理企业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组织管理,通过对物流业务统一协调并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不仅进一步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和劳动生产率。而且,企业多余的物流能力也可参与社会经营,避免了物流能力的闲置和浪费。物流子公司的成立,使企业物流管理人员的工作从仅仅面向企业内部,发展为面向企业和社会,并从资源的有效利用上开始面向社会化经营。 3. 跨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一体化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高级层次。其目标是使整个供应链以最优的商品供应体系,降低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成本、实现对顾客的快速反应以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和企业自身竞争力。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面临经济全球化、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竞争日趋加剧、消费者需求多样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的经营环境,为了降低物流成本、实现对顾客的快速反应、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纷纷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而将自身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以合同的形式(外包)或非合同的形式(战略联盟或合作)交由外部组织承担,与上下游供应商等外部组织走向了合作,实现了跨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一体化。企业通过与外部组织协调,实现对整条供应链的计划共享,从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分销配送,到商品销售给顾客的物流过程进行协同规划取得竞争优势。 图3-1表明了国外企业在技术环境和经营理念的改变了的条件下,企业整合内外部资源,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式。[14] 从内部效率的提高到外部效率的提高 核心竞争力 技术的发展 商务形式的改变 企业经营理念的改变 物流外包 图3-1 §3.1.2当前我国企业物流运作状况 与发达国家的物流水平相比,我国企业目前的物流水平不高,并且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基层运作方面,从表现形式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成本高 据世界银行的推测,美国在2003年物流成本占整个GDP的7.5%,而中国的物流成本占整个GDP的18.7%。虽然有产业经济的侧重点不同的影响,但在劳动力成本、物流资源成本、设备成本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条件下,中国的物流综合成本应该比发达国家低,而不是高得多。而现实的巨大差距表明我国的物流成本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从产品的成本构成上看,我国物流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30%-40%,鲜活产品占60%左右甚至更多,而发达国家此类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总成本的10%左右。 2.存货和流动资金周转慢 我国生产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速度为1-2次/年,商业企业的也仅为2-3次/年;而日本生产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速度为7.5-8次/年,商业企业为15次—18次/年;一些知名的跨国连锁商业企业如沃尔玛、家乐福等已达到30-40次/年。[15] 2003年中国仓储协会组织的第四次全国物流供求状况调查显示:我国生产企业的原材料库存期、生产企业成品库存期和商业企业商品平均库存期分别为20天、51天和34天。而美国此类物资的库存时间最多也不过12天。[15] 3.成品商品库存量大 据统计,我国库存商品与GDP的比例高达6.8%[16];而目前国际公认的库存商品与GDP的比例,发达国家一般不超过1%,发展中国家也不过5%。成品库存占用空间、资金和巨大的管理费用,而不创造价值,并有商品贬值和过期的风险。在不影响客户的货物可得性的前提下降低成品库存量,成为物流管理的关键。 4.物流运作效率低 在拥有物流设施进行自营物流的企业中,汽车空驶率平均在35%左右,库房也有20%以上的闲置[17],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低效率的自营物流运作成为了我国企业物流运作的致命伤。 总之,我国企业目前的物流运作存在种种弊端,必须要进行重构。将物流业务外包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但是企业实施物流外包战略的比例却不高。根据中国仓储协会2003年组织的第三次全国物流供求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企业采用物流外包战略的比例较低。仅有20%左右的生产企业和13%的商业企业实施了物流外包战略;从业务总量上来看,我国大量的物流业务还是由企业自身完成的。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秘书处和美国美智顾问公司的联合调查,2003年中国的物流外包业务成交额约为400亿,仅占整个物流市场的2%-3%。而欧洲的物流业务总成交额约有1 292亿欧元,其中约1/4是由外包物流完成的;美国的物流外包业务量早在1995年时就已经占到物流业务总量的57%;日本的物流外包程度是世界上最高的,通过外包完成的物流量达到80%左右。[18] §3.1.3 国内外物流运营方式的比较 国外将物流业务外包已经成为普遍做法,据某美国著名的咨询公司对美国500家大型制造企业的调查,65%的企业将国内的物流业务实施了外包,加上国际物流业务外包,约77%的企业实施了物流外包,并且物流外包的期限一般不少于5年。而中国的制造企业和商业企业的物流运作基本上是以自营为主,据中国运输仓储协会2003年的调查,中国制造企业的原材料物流交给3PL企业运作的,仅占20%;成品的物流外包更少,只有13%。 发达国家的物流社会化的成功运作揭示了物流的本质:用规模化来降低成本;用速度来减少库存;具有互补核心能力的企业结成战略联盟构筑强有力的价值链。 中国企业对物流的重视始于本世纪初。然而,由于学术界对物流研究的滞后,企业对物流的认识比较肤浅,仅仅认为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要大力挖掘。对物流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的运作层次。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国的物流发展,不仅仅时间滞后,而且先天不足:国外发达对物流的研究是放在战略层次上,放在社会化上;而在我国,不仅是在学术研究上对社会化物流研究较少,而且在许多制造企业的实际做法上也是大搞物流自营,与国际上通行的做法背道而驰。当然,制造企业这样做自有它的道理和苦衷,如在国内找不到高素质的3PL企业等。但是,在当今中国企业的资金不是非常雄厚、资源不是非常丰裕、人才也是较为缺乏的情况下,面对着国外跨国企业虎视眈眈的竞争,将有限的资源分散,这无论如何也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企业大搞物流自营现象,至少说明了企业管理层对物流已经开始重视,认同了物流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但是,生产企业或商业企业为此进行大量投资,而由于物流量的限制和专业知识的缺乏,利用效果并不理想,效率并不高。再加上由于频繁的技术更新和专用设备和专业技术人才的不足,物流自营的发展举步维艰,企业的物流自营并不应该成为企业长期的发展策略。 在中国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除了整合内部资源,构建核心能力外,也开始把目光投向外部,开始重视外部寻源,构建企业之间和谐关系。物流外包在这种大的外部环境下日益得到重视。 §3.2物流外包的文献综述 物流外包,也称3PL,合同制物流 [19]。A.T.Kearney 咨询公司的Jon Africk等人将物流外包定义为一个单独供应商提供的基于合同的多项物流服务。他们指出,“至少是两项相关的服务,使用不同的信息系统集成到物流过程中” [20]。然而,应该指出的是外包“可以是很狭窄的范围”,并且只限于一种服务,如,仓储[21]。按照Bradley的说法,外包物流业务和其他的采购过程没有两样。他指出和一个可靠的零部件供应商一样,物流合同的履约人也应该提供高水平的客户服务,帮助自己的委托人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 对于物流外包的驱动因素,在运作层面上有:1、降低成本的需要。Candler和Lieb认为,对于同样的业务,交给外部企业所需要的成本要比内部要低[20],那是因为,以物流为核心业务的企业,拥有更高的物流效率[21];2、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需要。Henkoff认为,TPL企业拥有专业的顾客知识,丰富的组织经验,服务一致性高,这无疑能够增强企业的物流效率,获取更高的顾客满意度,另外,还可以集中许多小批量的送货要求赖获得规模效应,是企业得到更好的运输解决方案[22];3、降低库存成本的需要。Richardson认为,外包可以减少库存水平,提高库存周转率[23];4、减少资本投资的需要。从投资的角度,无论企业是处在扩张期还是压缩期,大多数企业的资金总是有限的,通过外包物流能够减少企业在设施)、设备、信息技术、人力等方面的投入,从而将固定成本转化为可变成本[24];5、更新物流系统的需要。 在战略层面上,1、物流外包可以以较小的成本获得物流专业技能。Olterman更加强调在物流专业技能方面,认为外包是企业获得并维持优秀的物流专业技能的基础,自动补货系统、自动立体仓库、EDI、GPS、条形码和扫描仪等技术,TPL企业最擅长,通过履行物流外包协议,应用它们[25];2、更容易进入新市场。Rao认为借助于TPL可以实现规模经济[26],克服地区的文化差异,无需投资基础设施,就有机会进入一个新兴市场,这无疑可以降低企业的进入风险 [27];3、使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Virum意识到将物流业务外包,可以减少自己的经营范围,把精力集中到自己的核心能力上[28];4、获得规模经济优势等等。 物流外包同样存在许多障碍因素,1、企业害怕失去对3PL控制。 Bowman考虑到外包不能满足企业监督供应商的需求,企业害怕失去对TPL的控制[29];2、物流与企业内其他业务的联系造成组织内部其他职能部门的不适。Bradley认为,从长期看,外包可能会阻碍核心业务与物流活动之间的联系而降低顾客的满意度 [30]。3、担心由于物流信息的不对称性而造成3PL企业的欺诈行为。Cooke认为,TPL企业可能缺乏满足顾客的能力,外包创造的收益难以评价 [31]; 4、商业重要机密的泄漏等等。 传统上,物流外包的决策依据是企业是否有能力自营物流,物流总成本和顾客服务水平放在其次,如果企业又设备,有技术就选择自营,以便于控制;如果企业不具备足够的物流能力,就选择外包。外包的方式一般是企业向运输公司购买运输服务或是向仓储公司购买储存服务,这些服务一般只限于一次或者分散的物流功能,需求是临时的,物流公司也不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企业独特需要的服务。Ballow注意到传统决策模型的局限性,提出了二维决策模型,两个维度是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程度和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他认为,物流对企业的重要性较高,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较弱,则物流外包;物流对企业的重要性较低,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较弱,则外购公共物流服务;如果企业的物流重要性较高,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也高,则采取物流自营方式。Ballow建立的模型有一个较大的缺陷,没有考虑到物流成本和客户服务的影响。同时,也没有明确提出出区分战略重要性高低、物流能力强弱的具体评价标准。 复旦大学的田宇和龚国华在Ballow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成本评价。提出了一个物流外包决策模型[32]。该模型由三个层次组成,依次为:物流子系统(物流业务分项)的战略重要性、企业物流资源和能力、成本竞争力。认为企业物流活动的核心目标是在物流全过程中以最低的物流总成本实现顾客要求的服务水平,因此,在进行物流外包决策,顾客服务水平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此外,该模型也没给出基于各层次上的具体评判标准。

蒙牛乳制品的成本要比国外乳制品成本低得多。蒙牛乳制品的成本主要包括原料成本、加工成本、包装成本、运输成本等。由于蒙牛的原料采购在国内,而国外乳制品的原料采购则是国外,因此原料成本是蒙牛乳制品的成本最低的部分。此外,蒙牛乳制品的加工成本也要比国外乳制品低得多,因为蒙牛在国内拥有自己的工厂,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生产成本。最后,蒙牛乳制品的包装成本和运输成本也要比国外乳制品低,因为蒙牛乳制品的运输距离更短,而且蒙牛也拥有自己的物流网络,可以更有效地控制运输成本。总之,蒙牛乳制品的成本要比国外乳制品低得多,这也是蒙牛乳制品能够在国内市场竞争力强的原因之一。

物流成本在企业总成中占很大比重,科学地核算物流成本、有效地控制物流成本成为我国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方面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

摘 要:物流成本的管理是利用成本来管理物流,或者说是用成本为手段的一种物流管理方法。因而物流成本管理成为企业物流管理的核心内容,对企业提高服务水平和加强管理效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参考了众多国内外文献后,以企业物流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为研究对象,在基础理论、管理策略和控制机理等几个层面对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1 企业物流成本概念

企业物流成本是指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企业物流成本也就是指微观物流成本,包括货主企业和物流企业成本。由于分析企业角度不通,物流成本的分析角度也不同。在本文中,进行物流成本管理和控制系统的分析时,所指的都是货主企业物流成本,而它又包括制造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

2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 存在的问题

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对物流成本的管理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但在企业的实际物流成本管理过程中,很多问题日益凸显,给物流成本管理带来了困难,表现为:(1)企业不能从战略的高度上认识到物流成本管理不是简单的计算,而是对物流成本管理所有要素总成本的控制。(2)不能够全面的把握企业在实际的物流业务中的外部成本,导致对于物流费用核算不清。(3)没有对顾客的需求进行详细的调查与区分,因此,没有对客服水平和物流成本作出好的权衡,导致物流成本分析失误。(4)忽略了物流成本管理的信息化趋势。

2.2 解决策略

(1)建立物流成本的整合管理。

由于企业的物流系统由多个系统组合而成,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配送,包装,流通加工等,这些系统看似独立,实际上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如果要实现总成本的最优化,那么必须树立系统观念。用系统的观点和系统的思维来解决问题,使各个方面能够协调发展,统一为总成本服务。如果在实际工作中,过分的注重个别活动的成本降低,那么将很有可能忽视整体效益。除此之外,还要建立起现代化的运作方式和管理系统,树立现代化观念,通过信息化的方式改善物流成本管理。

(2)建立正确的物流成本的核算机制。

物流成本的核算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为企业提供正确的数据,也是企业进行计划和决策的依据。在核算过程中,对数据正确及真实性的把握是非常关键的,因此企业必须获得可靠的数据,由于现在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核算标准,企业有必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建立起一套符合自身的核算规划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对各个方面进行核算管理。

(3)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管理机制。

对于企业来说,要保证经济效益,顾客是最重要的着手点。随着物流的发展,现在很多人也提高了对物流服务的要求,比如从时间上要缩短,品种要齐全等。为了更好的满足顾客的要求,企业必须关注顾客服务的管理。要想从顾客服务方面来寻求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就要确定提供什么样服务水平。针对不同的顾客,企业要制定出不同的服务水平。首先企业要对顾客进行调查和整理,按顾客的不同需求进行分类,然后相应提供不同的服务水平。对顾客的服务与企业成本做对比,建立盈亏分析表,找出最合适的尺度,既能满足顾客需要,又能使企业盈利的方案。在制定好计划后,对该计划的实施结果进行考核。此外,企业应该在平时的服务中注意从多方面提高自己的服务价值,如从差异化着手,从战略上取胜。另外,并不是确定好服务水平就是解决了问题,环境中的不定因素非常多,企业要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时常对这个指标进行研究和调整,最好能够事先对环境的变化作出预测。

(4)整合供应链资源管理。

现代企业竞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独立企业间的竞争,而是转变成了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甚至可以是超越了国界的供应链间的竞争。企业在这样的形势下,需要做的是转变自身的竞争态度,提高供应链竞争的意识,利用现代信息系统,将供应链上的企业联结起来,取长补短。进行供应链资源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链上各个企业之间进行协调,使整个供应链能快速灵活的运作,提供更快更好的服务。要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供应链网络商品销售系统的设计及优化。二是做好供应链的库存管理,否则会存在库存积压成本或缺货成本,这都会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因此需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加强信息沟通,能够使企业生产和销售一致。三是要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企业要细心选择自己的伙伴,并能够做到与合作伙伴共进退,达到双赢的目的。由于环境多变,供应链合作伙伴成员只是有限理性的原因,会导致产生一些多余的成本,由此,企业有必要对合作伙伴进行激励政策。

(5)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

现代企业的物流成本,应该关注物流业务运作中产生的信息系统成本,而不单单是局限在以往的物流实体运动消耗。因此,要做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也不能忽视对信息系统的管理。企业的整个运作体系,可以看成是几大流的集合,包括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随着时代的发展,除了物流以外的其他几大流都可以通过Internet来传输,只有物流是办不到的,必须要通过实物的运动来完成。但是,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物流就是脱离了信息流的。物流运动的方向,方式等也是要通过信息的导向作用才能完成的。通过信息传递,可以有效的防止库存剩余或者不足而引起的多余的成本损失,还可以根据得到的信息及时的对企业的工作安排进行调整。企业有了自己的信息处理系统,可以提高销售,配送的速度,提高客户满意度,又可以节省时间。因此,我国企业又必要提高对信息系统的重视度。

2.3 关于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建议

(1)将经济范畴与技术范畴合为一体。

要做好物流成本控制工作,就要认清什么是物流成本控制,从哪些方面可以做好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成本从字面理解来看,是属于经济范畴的概念,是一个与经济活动有关系的概念,如果从技术角度看的话,物流成本是需要计算的,因此它又涉及到技术方面的问题。当我们从经济的角度看待它时,我们要研究先进的管理理论来进行成本控制,比如采用绩效考核,或者采用管理学里的激励措施,领导理论等提高成本控制效率。当从技术的角度看待它时,要研究先进的计算方法,或者采用一些技术性的手段来完成物流运作流程。 (2)将物流成本与客服服务质量合为一体。成本与服务质量的联系与矛盾,本文中已经论述不少,这也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由于二者之间存在二律背反性,所以在进行成本控制时,顾客的服务质量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要降低物流成本,但也不能牺牲顾客服务质量,控制的过程就是协调降低成本与提高服务的过程,管理者要考虑到双方面都得益,追求的是企业的整体效益最大化目标。

(3)整合事前与事后的控制。

企业成本发生的时段,物流成本可以分为事前控制的成本和事后控制的成本,相对应的控制措施就是事前控制与事后控制。有些成本在物流活动开始时,并没有发生,而是在之后的物流活动中产生消耗,这些成本就属于事前控制的成本。另外一种成本是在物流活动进行中,所产生的消耗,比如员工的工资、福利等,这些费用需要在发生后反馈给企业,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降低下一次活动的费用。

(4)把握整体,注重细节。

由于物流成本的构成十分繁杂,需要进行管理和控制的项目也很多,对物流成本的控制需要有针对性,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要抓住成本控制的关键部分,对成本产生影响的那些因素进行差异化管理和控制,找出重点环节或中心环节加大力度管理。同时也不能忽略物流系统的整体性,坚持追求整体效益最佳的原则,考虑成本优化的全面性,对于多领域的物流成本,要实施全方面的控制,和全过程的控制,甚至是全员控制。全方面就是指不论是运输,包装,仓储,配送,装卸搬运哪个方面都要均衡彼此之间的利益,全过程就是从采购物流,到生产物流,到销售物流,再到回收物流,都要进行控制。

2.4 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措施的研究

(1)从物流功能角度出发——层次成本分析法。物流功能成本包括运输成本,包装成本,储存成本,装卸成本,配送成本等,根据层次分析法,针对不同的物流功能,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成本的措施。具体控制措施见下表:

不同物流功能采取相应控制成本措施

物流功能成本

控制措施

运输成本

1、降低物流流转次数

2、合理选择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

3、合理选择运输组织模式

4、寻找合理的装卸运载方法,降低成本

5、运用先进的技术降低运输成本

6、运用量化手段,进行合理化的网络建模规划

7、提高对自有工具的再利用和管理,严格控制开支

仓储成本

1、合理选择仓库位置,尽量减少库存点

2、合理分配自有仓库与租用仓库的数目比例,选择最适合的方式(仓库的满仓率;作业灵活性;地点灵活性;规模经济效应;特殊仓储技术;其他因素)

3、运用先进的技术控制库存

4、采用熟知的ABC分类管理法来管理库存

5、对仓库的杂项进行整理,统计与管理控制,从而降低费用

配送成本

1、配送中心的合理选址

2、建立网络模型,优化配送网络,降低配送成本

3、通过现代化的先进技术,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

4、建立通畅的配送信息系统

续表

包装成本 1、确保包装物品购入时的登帐记录,严格控制使用数量

2、逾期没有计划或造成浪费的部门,应追究责任

3、搞好包装用品的回收利用

4、选择质好价廉的包装材料

5、加速包装物周转,克服损失浪费

6、通过市场调差,了解用户的需求,力求包装简单化

(2)从物流成本的形成过程角度出发——系统成本控制法。物流成本的形成过程包括投资阶段、产品设计阶段、供应阶段、生产物流过程、销售阶段,在物流成本形成的不同阶段,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手段,具体控制措施见下表:

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形成过程

控制措施

投资阶段

1、厂址的选择要合理

2、物流整体系统设计合理

3、进行必要的物流硬件投资

产品设计阶段

1、力求生产多品种多样式的产品

2、力求生产微、小型产品降低包装运输成本

3、力求做到标准化的包装技术

供应阶段

1、寻找最佳合作供应商,建立伙伴关系

2、学习并运用最优的采购管理模式

3、制定最优的采购点和采购量

4、提高物流供应阶段的效率

5、降低采购过程中运输成本

6、整合物流的供应阶段与销售阶段

生产物流过程

1、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方案来布置生产车间

2、通过对生产进度的控制,降低半成品的库存量

3、制定合理的领料制度,防止物料的无形浪费

销售阶段

1、商流与物流相分离

2、采取少批次大批量的销售模式

3、制定良好的销售环节物流计划

4、对不同的客户与商品,实行差别化控制

5、与竞争伙伴达成共赢,实现共同物流的理念

参考文献

[1]于团叶,金光华.战略成本管理在物流中的应用[J].上海会计,2007,(1):1921.

[2]王欣兰.物流成本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1):35188.

[3]黄娟.浅谈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J].经济生活文摘:上,2013,(2):420421.

[4]姜启跃.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和控制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21).

[5]孙晓媛.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分析[J].中国商贸,2011,8(23):6768.

[6]周启蕾.物流成本的性状及其优化决策[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2001,(02).

[7]赵萌.物流成本的控制途径[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04):5598.

浅析物流运输企业运输成本控制

摘要:成本、利润和运价是反应物流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经济指标,运输是物流成本中最大的单项成本,本文分析了物流运输企业运输成本构成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物流运输企业运输成本控制的方法。

关键词:运输企业;运输成本;成本控制

一、物流企业运输成本构成

运输服务涉及许多成本,如人工费用、燃油费用、维护费用、端点费用、线路费用、管理费用等,这些成本可以分成随服务量或运量变化的可变成本和不随服务量或运量变化的固定成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随考查范围不同分类也有所不同,所有成本都有部分固定特征,部分可变特征。一般情况下,对于物流运输企业,其固定成本包括获取路权的成本和维护成本,端点设施成本、运输设备成本和承运人管理成本。可变成本通常包括线路运输成本,如燃油和人工成本、设备维护成本、装卸成本、取货和送货成本。

二、影响运输成本的因素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物流专家鲍尔索克斯将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运输成本的因素归纳为七个方面:运距、载货量、货物密度、装载能力、装卸搬运、责任、运输市场因素。

(一)运距

运输距离是影响运输成本的主要因素,直接对劳动、燃料和维修保养等变动成本发生作用,图1显示了距离和成本的一般关系,并说明了以下两个要点:

1、成本曲线不是从原点开始,因为在运输环节中始终存在与接货、发货相关的一些固定成本与运输距离的远近无关,但与货物的提取与交付活动所产生的固定费用有关;

2、成本曲线是随运输距离减少而增长的一个函数,该特征被称为“远距离递减原则”。

(二)载货量

装载量与其他许多物流活动一样,大多数运输活动中存在着规模经济。这种关系如图2所示,它说明了每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随载货量的增加而减少。这种关系对管理部门而言,说明了小批量的载货应加以整合,形成大规模的载货运输,从而利用规模经济。

(三)货物密度

货物的密度是货物重量和体积结合,任何运输成本通常都用每个单位重量所产生的费用来表示,运输工具更多的受到载货容积的限制,而不是载重重量的限制。在现实生活中,运输工具、劳动力和燃料费用受到重量的影响不是很大,高密度的产品能够将相对固定的运输成本分摊到更多的重量上,因此,较高密度的产品每个单位重量上分摊的运输成本较低。图3表明随着产品密度的增加,每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下降。

(四)装载能力

装载能力是指产品的具体尺寸及其对运输工具(公路、铁路、水运)的空间利用程度的影响。由于有些产品具有特殊的尺寸形状,比如超重或超长、超高、超宽等特征,通常要用专业运输工具进行特殊装载,因此会造成运输工具空间的浪费。

同时,装载能力还受到装运规模的影响,大批量的产品往往能够相互嵌套、方便装载,而小批量的产品则有可能难以装载。

(五)装卸搬运

公路、铁路或水运等的运输可能需要特殊的装卸搬运设备,产品在运输和储存时所采用的成组方式,如装箱或托盘等,也是影响运输成本的因素。

(六)责任

责任主要关系到货物损坏风险及其所导致的索赔事故。承运人必须通过向保险公司投保来预防可能发生的索赔,否则有可能要承担任何可能货物损坏的赔偿责任;托运人可以通过加强保护性包装,或通过降低货物丢失损坏的风险来降低运输成本。

(七)运输市场因素

运输通道中的货物流量以及运输通道流量的平衡等市场因素也会影响到运输成本。“运输通道”是指在运输的起点与终点之间货物发生位移的渠道。运输工具和驾驶员都必须要回到起点,若不能进行返程运输,那么只有空车返回。理想的情况就是“平衡”运输,即运输通道两端流量相等。但由于制造地点与消费地点的需求不平衡,通道两端流量相等的情况很少见。

三、运输成本控制方法

通过分析影响运输成本的因素,我们提出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运输成本。

(一)通过提高产品密度优化物流运输成本

目前,大型货运码头和航运多采用集装箱运输,因为这可以使货物的单位容重接近理想状态,即既能恰好满足载重量限制、又恰好满足容积限制,但这种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轻货密度较小,能满足车辆的载重限制,但易超出车辆的容积限制,单纯运输这种货物会使载重量利用率低下、利润降低,所以企业应该适当配以重货以增大产品的综合密度。同样,给重货配以适当的轻货,也可使产品综合密度接近于车辆的单位容重。

现代运输企业应规范管理来合理搭配轻重货物,以正当途径降低成本获取利润。在实行配载的时候,应注意4点:①配载的货物目的地应为同一方向;②应考虑配载货物的性质能否搭配;③承运人必须充分注意货主对运输的特殊要求;④要考虑产品特性与运输车辆的配置。

(二)利用返程载货提高车辆里程利用率

在实际应用中,利用返程载货来提高车辆的里程利用率将面临很多约束条件,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首先,应该通过缩小运输半径来提高回城载货率;

其次,要在法规和政策层面规范鼓励返程载货;

第三,正确处理和规避由返程载货引起的运输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一般来说,运输企业进入异地后会受到当地企业的排挤,降低运输价格的企业间竞争也在所难免。因此,要预先加强市场调查并拟定对策。

(三)选择最佳运输方式

快运即可由公路运输完成,也可以由铁路、水路、航空等运输方式承担,主要取决于货主对运输质量的要求。时间要求十分紧迫的货物运输,可以由公路或航空承担;而大批量的、时间要求不太紧迫的货物可由铁路甚至水路运输。对于长途运输中的铁路、航空、水路运输,多是采用以下运输手段:

1、拼装整车运输。即运输企业在组织货物运输时,由同一发货人将不同品种货物发往同一到站、同一收货人的零担托运货物,由运输企业自己装配在一个车皮(集装箱)内,以整车运输的方式托运到目的地;或把同一方向不同站点的零担货物,集中组配在一个车皮(集装箱)内运到一个适当的站点,再中转分运。

2、实施托盘化运输。托盘化运输是指利用托盘作为单元货载运输的一种方法,托盘可以相互连续使用。

(四)优化运输路径

重复运输、迂回运输等不合理运输方式造成了运力浪费,增加不必要的运输成本。优化运输路线可择优选择运输方式,降低运输成本。目前多采用的基本算法有点点间运输——最短路径求解法和多点间运输——运输算法。

1、点点间运输最短路径求解法

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算法是运输企业配送系统的最基本算法,通过计算两点之间的最短路线来决定多个配送点之间的最佳运输路线。最短路径问题是优化模型理论中最为基础的问题之一,也是解决其他一些线路优化问题的有效工具。

2、多点间运输——运输算法

多点间运输问题是指有起始点或目的点不唯一的运输调配问题。多点间运输最常见的是产销平衡运输问题,它们设计的总供应能力和总需求是一样的,但是由不同的路径进行配送时,会导致最终的总运输成本不同,此类问题的目标就是寻找最低的总运输问题。

目前运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运输企业要想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就要形成适合自己的一套科学合理的运输配送体系,同时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加以辅助,从而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参考文献:

[1]叶忠慧.公路货运大型化对降低运输成本的影响[J].公路与汽运, 2009,(01).

[2]徐建,曹有挥,孙伟.基于公路运输成本的长三角轴—辐物流网络的构建[J].地理研究,2009,(04).

[3]王志琴.如何降低运输成本——我国运输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2,(06).

[4]李晓蕾.关注运输成本控制[J].全球瓦楞纸箱工业,2005,(02).

[5]李刚,胡慧娟.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制度构建[J].商业研究,2005,(10).

论文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论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写法如下:

第一,写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时候首先需要具备的是研究国内的现状,需要举出一系列的数据,同时这些数据必须是来源于正规的数据平台,这样的平台国家已经很多,中国知网是一个全国比较大家的数据库大家可以在这里查找,这个方法大家要记住。

第二,大家写国外研究的时候,需要明白的是国外的整体情况,需要了解具体国家的整体数据,同时对这个国家的文化要有了解,这样才可以引述正确。这些资料可以各大国际知名网站查找,美国的很多大学网站对外开放一部分,可以去那里研究一下。

论文的介绍如下: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2020年12月24日,《本科毕业论文抽检办法》提出,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 。

论文一般由名称、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可有可无。

论文国内外研究现状写法如下:

首先,我们要知道国内外研究现状是什么,其实通俗来说,就是国内和国外对于一个研究对象目前的研究现状,可以是国家层面上相关部门对于研究对象的研究,也可以是权威学者,对于研究对象的研究。

所以很明确,国内外研究现状有两种写法,要不就是从相关部门对于研究对象的研究,或者就是从学者对于相关研究现状的研究来写。

正常来说,国内外研究现状都需要大家去阅读大量的文献,然后总结学者的主要观点,这里给大家一个小技巧,可以直接从一篇文章的摘要看出来,一个学者的研究观点主要集中在哪些,这样的话,即便你不完整的阅读文章,也能知道文章的主要观点。

还有一种方法,可以直接从硕士论文里面去摘抄,大家可以找一些和自己题目一样,或者是关键词一样的硕士论文,我们在里面摘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且将这个话改成自己的意思,这也是一种写作方法。

但是注意标注引用的时候,一定要找到最根本的文章,而不是你参考的这篇硕士论文。找文献去哪里,中文的话我们可以从百度学术或者是知网里面直接观看,主要就是看一篇文章的摘要,因为主要观点都在摘要里。

英文的话,之前有提过从谷歌学术去搜索关键词,就能找到很多的国外文献,这里要注意,查找国外文献的关键词,一定要翻译成英文,如果是中文的话,是没办法识别的,然后只需要把相关的英文文献翻译成中文,再去进行总结就可以了。

公路运输国内研究现状论文

交通运输的发展论文篇2 试谈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发展 摘要:交通运输是现代工业的先驱,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发展就是以运输系统的不断改善为前提条件的。随着城市化进程以及经济发展的加快对连接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农村、农村与农村间的交通运输状况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经济的发展,又反作用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它们之间的协调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鉴于此,本文对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交通运输经济城市化 一、前言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尽管交通运输本身并不直接创造有形的物质产品,但它在现代物质生产和人类社会中却是不可缺少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公路交通日益发达,逐渐成为区域交通运输的主体,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然而,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水平呈现连续稳定快速发展的态势,相对应的交通需求也在急剧增长,交通需求结构在不断发展变化,交通供给的增长出现了滞后性,交通供需矛盾突出。尽管我国对交通事业投资巨大,但还是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求。为此,必须对现有的交通运输状况进行改变。 二、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 (1)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的主要纽带。社会化大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是在一个极其广大的空间进行的,只有依靠运输这一纽带,才能将整个复杂过程的各个环节联结起来,使社会化大生产得以实现。从经济社会的空间来看,只有通过运输这一纽带,才能把矿山和工厂、油田和工厂、工厂和市场、城市和乡村、沿海和内地、国内和国外等连接起来;从功能上看,只有通过运输这一纽带,才能把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这几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2)交通运输是经济布局形成的基础因素之一。经济布局既是经济发展的起点,又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从经济发展的起点看,经济布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带有基础性的。经济布局除了受制于经济地理因素和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战略及政策因素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空间运输状况的概念。资源基地分布的形成、工农业布局的形成,中心城市的形成,都与运输枢纽布局、运输网络、运输通道以及运输能力、运输速度、运输效率密切相关。 (二)交通运输对于经济发展的动力作用 交通运输对于经济发展的动力作用,是指运输刺激经济发展、充当经济发展的“发动机”的作用。(1)交通运输体系的改进和完善带动了现代化大工业的出现,并促进了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现代工业的建立,是由交通运输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所带动的,而现代工业的发展,又离不开交通运输体系的不断改进与完善。 (2)交通运输业通过其自身的发展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而这种作用在运输方式处于创新和成长阶段时,就更加突出。(3)交通运输业对于吸收新技术有着很大的潜力,为新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新的运输工具的问世,总是新技术的结晶,交通运输业以这样的潜力推动着技术进步。(4)交通运输促进了国际经济一体化。国际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正是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人民之间的来往和交流,从而推动了经.济一体化在内的广泛领域的国际化。 (三)交通运输为经济发展提供积累 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还体现在交通运输业的收入为经济发展提供积累。交通运输业的收入是一国国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这在有些国家更加突出。而且,一国的交通运输业往往可以通过向第三国提供运输服务而获得外汇收入。再有,一些交通运输业相对落后的国家,通过发展本国的交通运输业,改变对别国的依赖,可以节省大量的外汇支出。因此,交通运输业可以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积累财富尤其是外汇。 (四)交通运输促进城市化的进程 大城市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小城镇无法比拟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指挥协调的综合优势。能否保持大城市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突破影响城市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实现资源要素在空间上的有效配置,使其在原来的基础上得以继续发展和提高。而建设高等级的公路网,促进城市群的发展,是解决大城市规模和效益问题的最佳途径。多个城市在公路网的串联下,所形成的城市群将拓宽原来十分局促的自然空间,使大城市在一个更广阔的社会环境空间中取得更高的效益,获得新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对城市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促进大城市的增长上,也体现在推动小城镇的快速发展上。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生产过程的差异,使不同产业对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的敏感程度不同,因此在同一地方安置不同的产业会导致不同的产出率,形成不同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由于级差地租的存在,使得大城市与小城镇的地价相差悬殊。公路交通的发展将极大提高小城镇的交通区位优势效益和资源优势效益,促进小城镇的发展。 三、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经济的不平衡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交通运输承担重要作用。这就客观上要求在更大范围内按照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制定相应的交通运输政策。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交通产业投资基金制度,扩展政府资金来源与投入方式,以达到解决目前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对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的目的;另一方面,要从发达国家成熟的综合交通管理体制借鉴经验,将交通运输各种方式的发展看作一个综合、有机、相互补充而又相互制约的整体来加以规划、建设和发展,变革并完善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存在问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熊永钧.运输与经济发展.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2]王庆云.交通发展观.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1. 交通运输规划论文 2. 浅谈交通运输经济论文 3. 交通运输论文 4. 交通运输论文题目 5. 关于交通运输的论文

11月5日,我省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工程通过交通运输部专家组验收。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马立军致辞,总工程武、副巡视员魏公民出席验收会。 验收专家组和与会代表听取了该工程建设单位的工作总结汇报、用户使用报告、监理报告、第三方软件测试报告和竣工财务决算审计报告等,审查了验收材料,观看了系统演示,经质询、讨论和现场察看,一致认为,工程按初步设计文件批复的要求完成了全部建设内容,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实现了工程建设目标,提交的验收资料规范、齐全,符合交通运输部规定的验收条件。 专家们对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工程建设坚持了集约、服务和实效的理念,结合湖北省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的现状,强化了需求分析,整合共享了全省公路交通等信息资源,建立了省级交通数据中心和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平台,形成了交通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体系。开发完成了公路交通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公路交通综合运行分析系统、公路交通行业信用信息分析系统和公众出行服务系统,在行业监管、决策分析和公众出行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实际应用成效。建立完善了湖北省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长效运行机制,为行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验收专家组一致同意该工程通过验收。 专家组组长、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王太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湖北交通运输厅对交通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视,工作非常务实;省交通运输厅以需求为导向,切实提高系统的服务能力,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已被广泛应用,效果明显,不仅如此,还实现了与铁路、航空、气象等的数据交换,实现了与邻省的互联互通;特别是公路交通行业信用信息分析系统的开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公众出行服务系统非常有特色,非常实用,极大方便了老百姓出行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