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中华传统文化刺绣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

中华传统文化刺绣论文格式

民族民间刺绣的美学价值浅析汇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刺绣为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研究与发明,在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与文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民族民间刺绣的美学价值浅析

【摘要】 在我国,刺绣这种民间艺术流传广泛,有着卓越的艺术成就与悠久的历史。可以说,民族民间刺绣是人们智慧与劳动的结晶,传承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它有着非常浓郁的美学价值。在研究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时,必须要将民族民间刺绣融入进去,认真地探究其美学价值。

【关键词】 民族民间刺绣;美学价值;分析

回顾中国历史,在古时候,妇女的地位是低于男人的,男耕女织的传统民俗,迫使她们投身于养蚕织布的行列,刺绣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刺绣作为一种典型的女性艺术,是我国优秀的民族工艺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每个妇女的辛勤劳动与作业。所以,中国民族民间刺绣的美学价值完全是她们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双手创造出来的,体现了传统女性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本文通过以下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民间刺绣的美学价值和艺术内涵。

一、刺绣历史背景阐述

在中国,刺绣是一种重要的民间工艺,它流传广泛,有着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悠久的历史。在古代民间,刺绣是妇女必须掌握的技术,几乎每天都在学习与研究刺绣。刺绣不但自用,而且渐渐的地演变成了商品。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工艺品是民间刺绣的主要方面,绣技精巧,品种多样。服装与配饰是绣品的两个重要成分,例如云肩、挽袖、荷包、领缘花边、扇套、香囊等。随着历史的沿革与发展,渐渐分成了湘绣、蜀绣、苏绣、粤锈及少数民族刺绣等多个系统。并且延伸出百种特色、风格各异的刺绣方法。各个阶段,经劳动者智慧与辛勤劳动创作出的作品非常之多,大大地提升了我国刺绣工艺的美学价值,使整个世界感到震惊。从艺术角度出发,民间刺绣不管是在色彩、工艺、造型还是在图案纹样方面都有着非常深刻的社会内涵与极高的审美价值。将时代的、民族的文化特征充分地体现了出来。进而吸引了很多艺术人员的探讨和研究。

二、美学价值的分析

(一)历史地位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刺绣为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研究与发明,在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与文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刺绣艺术也在不断地走向成熟,不管社会怎样变迁,它都在持续地进步。它将中国妇女艺术观、世界观和生活观充分地体现了出来,也充分地展现出来中华民族崇善尚美品格。

刺绣的出现,不但具有物质基础,而且,还同我国崇尚装饰和重视礼仪的道德民族传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孔子把礼和饰的关系精确化。在此基础上,对于服饰装束,中国人自古就非常重视,礼仪之拜的美誉就出自于此。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刺绣就是在此种文化背景和物质基础上出现、延续与进步的。

(二)普及度高

在该项艺中,不管是商用刺绣、宫廷刺绣,都是由民间妇女所创造出来的。贵族世家女人的大家闺秀,是她们修身养性、寄托情思的一种方法,没有功利色彩的存在,所以,也属于民间刺绣。因为刺绣工具简易,设备和场地等条件不会对其带来影响,不管贫富还是尊贵,能够随时进行操作,在过去,刺绣是大多数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所以,它的群众基础非常广泛。上层淑女为了消磨时间、怡情养性,开始从事刺绣工作。在装饰闺房时,也可以应用到这些成品的刺绣,或者当作一种重要的交流文化,或者进行友情的传达。另外,在中国古代刺绣中,还有着极强的观赏价值,渐渐地演变成了画绣。

(三)构思完整,构图巧妙

民间刺绣尽管大小不同,然而,在构思每件作品图案时,都崇尚完整性。都是按照明确的主体构思其风格和内容。它们通常具有广泛的构思取材,日月风云、吉祥纹样、山川草木、故事传说等。不管何种取材,都力求完善的构思。

民间刺绣有着非常巧妙的构图,不管刺绣品势方形、椭圆、三角形、长方形等形状,对于其形状,民间艺术都能够很好地去适应,巧妙、自然地将构图安排出来。造型简练是民间刺绣图案的基本特征,经常对就简去繁的手法、美学方法进行应用,力求将纹样的主要特征凸显出来。按照虚中求实的原则去构图,尽管有着较多的空间,也不会感到空虚。在密实构图时,对于实中求虚更加讲究,宾主分明,留有余地,灵活多样的地进行布局。

(四)精湛的刺绣工艺与独特的针法艺术

作为工艺美术的品类,刺绣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丰厚的文化内涵、优秀的设计思想。一定要利用工艺和材料的实施才可以实现。其中,针法是完成刺绣形成过程的决定性环节。绣线的各种实施方法和组织形式即针法。在几百年经验的基础上,大量实践、积极创新,一套近乎于完美的刺绣针法被古代劳动者创造了出来。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能够展现出针法对刺绣的重要性:首先,在刺绣图形中,针法是其中最为基本的组成形式。刺绣是通过不同绣线组织与针法的变化来将形象塑造出来的一种艺术造型。在构思刺绣图形时,针法的选择已经被包含于其中;其次,图形审美的要素中包含针法的表现力。

鲜明的装饰性是刺绣针法的重要特征,将与其他造型艺术不同的空间感、质感和色泽感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来。地料的凹陷、针脚的肌理和色线体面的凸起等都有着非常特别的艺术效果。以抢针绣为例,在绣线被分批地叠压之后,有逐层的起伏纹路出现在其中。将层次鲜明的浮雕效果体现出来,当造型同这种特殊的效果充分地结合之后,就形象地表现出了其装饰性。例如,打子锈、挽镇等,都是由小结子构成的,较强的肌理效果在其中被生成了出来,将一种特别的审美满足为人们呈现了出来。

再比如乱针绣,通过直斜交错、长短不一的综合针法,将该物体的色彩和形象完美地表现了出来,立体感非常明显。同时,绣线的不同,例如,绒线、加捻线和丝线等所形成的针法,也会由于不同的材料而出现不同润泽、朴素、整洁、洒脱、粗犷或者光滑的特征。妇女的聪慧、情感和劳动都会通过刺绣展现出来,这样他们的健康、贤淑、优美和炽热的情怀就会被精湛的工艺体现了出来。

(五)刺绣纹样来源于生活,并经常与其他民间女性艺术的纹样相互借用和转换

民间刺绣的图案纹样大多来自于女性生活中熟悉的环境和事物,比如生活中常见的花草动物、日常物件、生活场景等,有些直接采用客观原型,有些也会进行再加工。同时,刺绣的纹样也会与其他艺术相互转换,例如刺绣的纸样也可以通过剪纸用的花样来借用。动植物是寓意吉祥的取材物,一般都有着非常丰富的取材。吉祥纹样是刺绣艺术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美的直接体现。他们意善、行美、情真。不管是姑娘为情人锈的腰带、荷包、手巾,还是母亲为儿女锈的鞋帽、肚兜和背带等都有吉祥的图案在上面。并且,有大量的祝福用词被应用于绣花图案中。例如,喜从天降、五福捧寿、松鹤延年、花开富贵、花好月圆、平生三级、龙凤呈祥等。全是充满善意的意愿和对亲人长辈的祝愿等。

汉族刺绣,热情、鲜亮、大胆是其色彩搭配的主要特征,不拘一格的表现手法,形象夸张质朴。有几何纹样,也有自然的纹样。为了将情谊更好地表达出来,还研究出了丰富的针法,例如旋针、扎针、铺针、乱针、套针等。因此,我国古代民间刺绣有着美不胜收、花色繁多的优点。当前,尽管人们的生活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然而,还有很多妇女喜爱刺绣,并且,她们在刺绣的过程中,也往往在遵循着上述的刺绣风格和方法。

三、结语

回眸中国历史,传统女性凭借自己的勤劳坚韧的品格和仁慈厚爱的心,通过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研究出了属于我们中华民资独有的文化——刺绣,将极富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装饰材华充分的表现了出来,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刺绣也和大多数民间艺术一样再慢慢变化,失去了曾经的繁荣。但是,其独特的艺术美感,使民间刺绣艺术仍然具备顽强的生命力,并走到今天,其所展现出来的浓郁的生活气息、丰富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是中国女性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也值得我们深入地进行研究、弘扬和传承。

民族声乐歌唱特征及美学价值

【摘要】民族声乐在我国具有长久的历史,是我国古人遗留下来的巨大的遗产。

它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方式,经过歌声将所要表达的情感形象地表达出来,是感情极为丰厚的艺术表现。而线性歌唱是民族声乐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特性,经过各种音色与音域的分离以及曲调的跌宕起伏的极致运用,有效地将民族声乐的艺术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它受众多音乐人喜欢的缘由。本文首先引见民族声乐线性歌唱的特征,其次将引见民族声乐线性歌唱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音乐表演美学论文

民族声乐是指与说唱、京剧或是民歌等不同的音乐表现方式,它在这些音乐的根底上分离了西方国度欧美声音的唱法和理论,取其精髓而成为了一种比拟共同的音乐。线性是指不同于理学上的各种线上的特性,而是音乐家熟习控制的在歌唱过程中将每个音域之间的过渡表现得十分顺畅与自然,其声音的强弱表现得平滑有力,并且它主要指的是民族声乐的唱歌技巧。在唱歌过程中巧妙地将线性融入到其中,能够起到使音乐愈加动听,愈加吸收人的作用。美学价值是指民族声乐将其他国度的一些唱法交融在一同所表现的一种歌唱价值,那么民族声乐线性歌唱的特性是什么,是如何将民族声乐表现得如此之好?笔者分离文献及平常的积聚将其总结如下:

一、民族声乐线性歌唱的特征

(一)音色的丰厚使得线性歌唱更具有作风化

在音乐当中所说的线性和歌唱中的线性并不是我们肉眼可见的那种客观存在的直线、折线或是垂线,而是一种比拟笼统的用于形容音乐特征的一种词句,能够用曲线来形容。由于波状曲线的特性能够用来形容民族音乐,使其音乐具有活动性和生动性以及跌宕起伏的音色。音色发挥的好与不好一局部取决于人的天赋,另一局部取决于后天的锻炼。民族声噪音色特性主要是洪亮、亮堂,以靠前为属性,能够将音乐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抒情方式或是灵敏方式等。音色还分为真声和假声两种声音,当一首歌曲歌唱的比拟慢,大都是用真声在演唱;若是歌曲比拟快或是比拟高亢,则大局部都是用本人的假声在演唱。音乐分为多品种型,每一品种型都应用了如此的音色特性,而民族声乐正是将各种音乐特征分离在一同从而发挥它的个性化。在民族声乐中若要将音色发挥得更好,不只仅要留意音色的发音,也要留意音色的运用位置,应在精确的位置内发音,更要将音色彩节好,将气息控制好构成较好的共鸣焦点。只要将这些综合到一同才干将音色的特征发挥出来,这也是民族声乐为何要将音色的特征应用到本人身上的主要缘由。

(二)运用润腔将民族声乐的曲线美愈加突出

什么是润腔?润腔主要是指用来衬托、渲染、修饰民族声乐的一种手腕,其主要目的是补偿民族曲调的呆板,使民族声乐听起来愈加流利动听,补偿了民族音乐的不圆满的中央。中国民族声乐与国外民族声乐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润腔应用的不同,在我国润腔是以一种虚拟的方式在有色的图谱上跳动,主要存在于那些主干音的四周,但是在图谱上基本见不到其音。润腔主要是用来增加民族声乐的特征的,能够使旋律愈加动听、有力度及有节拍感,更能够使音乐更充溢生气。而在国外润腔是存在于图谱中的,是能够看得见的音,并且关于润腔的运用十分严厉。

二、民族声乐的线性歌唱的美学价值

线条是声乐最重要的组成局部,它是音乐的一种外在方式,承当着音乐的艺术审美及情感的丰厚。将音乐的声音线条和旋律线条分离在一同,才干充沛表达民族声乐的艺术感,让人沉醉在歌声当中。而它的美学价值在于经过巧妙的技术手腕,增强音色的锻炼及调理音色的位置,产生强有力的歌声。它不只增加了民族声乐的积极性,也在线条中闪烁出民族声乐的特征,更是给歌手增加了更多的表达本人情感的时机。恰如其分的民族声乐表达也是向其别人表达本人情感的一种方式。

三、总结

民族声乐线性歌唱在民族声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线性歌唱在音色、润腔的应用上分离了国内外较为优秀的音乐特征,使其民族声乐有更多的个性发展方向,打破了传统音乐的约束,将传统音乐自在地分离。在这根底上还分离了西方欧美国度的歌唱方式,在当今的音乐发展中构成了独具特征的音乐。人的内心情感是较为丰厚的,但是大多数人都喜欢应用音乐来表达本人的思想感情,由于音乐是表达个人情感的最好的艺术方式,而民族声乐正是将这些特性汇合在一同的一种音乐,突破了其传统音乐的单调,乏味的唱法,增加了其音乐的活动相、积极向。也表现了中国音乐发展中关于自在的追求。将来民族声乐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会给更多人带来更多的情感艺术表达方式。

民族传统体育美学与体育舞蹈的对比

摘要: 民族传统体育在我国的发展源远流长,在发展过程中,其美学价值也随之表现出来。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除了有攻击、防御的作用之外,还有表演以及展现美的功能。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归纳演绎法对民族传统体育学美学特征及西方体育舞蹈美学特征进行分析与对比。总结得出,二者美的主体“人”相同,二者美的表现形式相同,二者美学产生的环境不同,二者功能不同。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体育舞蹈;美学

1民族传统体育的美学特征

1.1民族传统体育的韵律美。韵律美包含了动作和音乐两种韵律美的形式。动作美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美学特征之一。比如芦笙刀这一项目中所具有的迅速、协调的动作,完整、轻柔洒脱的脚上动作;再比如蒙古族的摔跤表现出的力量、肌肉,粗犷的肢体动作;这些都是对民族传统体育动作美的很好诠释,民族传统体育的动作美因为完美的肢体动作以及优美的音乐旋律的和谐统一被很好的诠释出来。

1.2民族传统体育的形式美。民族传统体育的形式美则包含了内在美和外在美两种,分别是人体美和服饰美。民族传统体育的各种动作都完美展示了民族传统体育的人体美,表现出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以及柔韧等多个身体素质方面的能力。民族传统体育的服饰美主要表现在民族服饰的色彩搭配、线条设计等等。比如许多民族服饰的色彩搭配以及线条设计都被现代服饰所引用,成为现代服饰的设计元素之一。因此,民族传统体育的服饰美不仅成为我国服饰的一大特色,而且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其特有的美学特征及艺术魅力。

1.3民族传统体育的精神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因为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它的社会美特别集中体现在人的思想性格、行为举止方面。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很多都在其特有的重大节日例如在婚礼上进行表演,还有许多具有仪式性日子中进行演出,例如丧葬等等。

2西方体育舞蹈的美学特征

2.1体育舞蹈的人体美。在体育舞蹈中,身体美也可以称之为形体美,这是体育舞蹈展现其美学特征的基础,通过体育舞蹈表演者的肢体动作而进行展现,对体育舞蹈的形体美,我们可以在体育舞蹈的比赛或者表演过程中充分的了解到,在表演或者比赛过程中,表演者或者运动员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来展现出其音乐背景下的情绪以及情感表达,以此来吸引评委老师的目光,从而获得高分。

2.2体育舞蹈的运动美。在体育舞蹈运动过程中,其动作造型美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因此我们可以将它划分为动态美、静态美以及动静相结合的美等等。表演者或者运动员肢体的每一个动作都必须与音乐协调一致,才能再舞台上向观众展示出来的是准确、标准、优美的技术动作,从而吸引观众的眼球,在注意力经济的时代,受众无疑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2.3体育舞蹈的精神美。体育舞蹈精神美是指人性的道德美、意志情感美和情感美,即体贴、爱护合作等基本的道德;思考、追求、观察等高度的理性;开朗、创造和纯正等丰富的情感;努力、积极和忍耐等坚强的意志品质等。体育舞蹈的精神美主要表现为选手的气质美,在体育舞蹈表演过程中,气质对体育舞蹈表演者的`要求很高,因此,优秀的体育舞蹈表演者必须要通过很高强度的训练才能走上舞台,对其意志力的要求也很高。

3两者美学对比分析

3.1美的主体“人”相同。细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每一个项目都离不开人的参与。许多传统体育项目追根溯源都是对美的主体——人的赞美,如果缺少了人,也就没有了美的创造者,即使有趣也不能称为美。在西方体育舞蹈中,美的展示也离不开人,都是人的不同肢体动作、不同舞蹈形式以及不同节奏韵律的展示。

3.2美的表现形式相同。无论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还是西方体育舞蹈,其表现形式从艺术的存在方式上来说都具有时间艺术的特征,甚至可以说是时空综合的艺术。舞剑通过外在形式传达出内在情感。而西方体育舞蹈则是通过一定的舞蹈动作,表情达意由此可见,无论是民族传统体育还是西方体育舞蹈,其美的表达都是通过主体的动作来展示蕴含其中的精神寓意。

3.3二者美学产生的环境不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美学与西方体育舞蹈美学之间存在不同之处,产生的原因重要的就是两者产生的环境不同,此处的环境又包括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活动范围具有区域性的特点,传统体育虽融合,仍具有中华民族的特色。而西方体育舞蹈在本地产生之后,虽也有自己本地的特色,在历经殖民地统治和西方广泛的人文交流,去粗存精,成为世界性的舞蹈之后,其标准逐渐统一。

3.4二者功能不同。民族传统体育更具有民族性的特点,源于民族传统,促进民族团结,而西方体育舞蹈更加具有观赏性和竞技性在其中,因此二者鉴赏的美学功能也不尽相同,后者偏向欣赏的功能,前者在此基础上多了指导发展的作用。

现代性美学民族声乐艺术

一、民族声乐艺术的创造性美学特征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综合艺术,这种艺术充分融合了中西方各种不同的艺术,更是一种在不断完善中确定存在方式和创造力的意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句话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我国民族声乐的特点,一方面继承了传统,另一方面也吸收了西洋文化,不仅蕴含民族特色,更具有当今时代特征。所谓古为今用就是民族声乐在审美、创造、演唱等多个方面都有着同传统当代不一样的特色,当代的声乐艺术是在传统声乐中发展起来的,当代声乐中很多理论和特征也都是从传统声乐中汲取来的。所谓洋为中用就是要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演唱形式和方法,要有选择的融入到我国声乐艺术中,把中西结合的特点充分的体现出来,无论是在声音的音色上还是听觉特征上,不仅要体现出我国民族声乐的特点,还要体现出国外声乐的特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也体现在了和声、节奏、配乐等各个方便。现如今,我国声乐艺术已经成为戏曲艺术和西洋美声艺术相融合的一种形式,各种声乐艺术在声乐舞台上都充分的体现到处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美学特点,同时也体现了我国音乐的审美思想,展现出了我国人民的创造能力。

二、现代性美学特征

现代性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如今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当中,社会上的任何事物其实都具有自己的现代性特征。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与人类生活紧密联系的重要方面,因此现代性的概念自然也与人类社会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作为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声乐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社会学的某些性质,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逐渐变更的过程中,对声乐艺术产生决定性影响的自然就是人为意志。站在社会学的角度去研究音乐美学是马克思主义音乐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与社会存在着某种联系,利用社会关系可以对音乐的本质进行解读,从而揭开时代的本质。在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改革开放后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日趋频繁,国外音乐对国内音乐的冲击和影响,使多元化的音乐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中国的音乐也必然要走向世界。当世界音乐的舞台上开始出现电子音乐等抽象音乐时,声乐艺术就被赋予了非常明显的时代烙印,在中国声乐的发展过程中,传统与时尚的辨证统一是符合中华民族审美特征的,中国音乐中包含着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音乐气息,这些因素也是中国民族音乐艺术区别于其它的本质所在。在中国民族音乐的艺术因素中,主要包括了传统的演唱、审美和表演等,时尚气息总体上保持紧密联系。

三、总结

但在很多情况下,对传统音乐的改编和演绎仍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受到欢迎的重要因,一些西洋唱法因与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相结合,使之符合中国大众审美标准才被中国人民所受。在声乐舞台上,我们既可以聆听中国传统的民族民间唱法,又可以倾听西洋美声唱法,还可以听到各种地方语言演唱的通俗唱法,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多方位的现代审美享受,也充分阐释了中国声乐艺术传统与时尚共存的美学特征。

不得抄袭网络

从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经不成问题。但走上近代社会后,在中西文明大碰撞中,我们开始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很大程度上调整了以前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但是,这种反思,一直是在十分艰难的过程中前进。有前进,有障碍,有时甚至还会倒退。于是鸦片战争结束已有一百六十年,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仍旧没有根本性的突破。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中,可谓绝无仅有,也使许多人感到大奇不解。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如此困难,有政治环境恶劣的原因。中国的政治家,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其思想文化观点相对保守,对专制主义的思想文化很容易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一旦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有了一定前进、突破,总会有一些从特权政治获得甜头的政治家,从幕后跳出来,用政治权力加以打击。近代不是有一些军阀,在国内大肆鼓吹尊孔吗?不懂思想文化,又要对思想文化横加干预,是中国传统文化反思难以前进的重要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构成复杂,也是一个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有数千年历史。时间长,在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增加一些东西,因此内容十分丰富,构成成份极其复杂。有许多东西是好的。有许多东西是糟粕。而精华与糟粕又往往混在一块。这使后人感到困惑:想说爱你,又不容易。因为分明有着太多的腐朽成份。想恨你吧,又恨不起来。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又有许多至可宝贵的东西。不能不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复杂的这个特点,令后人感到十分尴尬。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难以前进的一个原因。笔者此文主要谈谈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及今后发展方向的一些观点。在写作过程中,努力提出自己的一些新想法,这样或许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优劣,必须把握人类前进的方向。人类社会总在不断前进的,这种前进,在政治上,表现为以民为本,直至后来的由民作主;在经济上,表现在重农重商,直至后来的市场经济;在思想文化上,表现为尊重别人的思想观点,直至后来的思想自由;在对待人上,关心人,爱护人,直至后来的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中国人古代一直存在着以民为本的思想。商周时代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些思想本身,是进步的。在人生态度上,司马迁那种虽处逆境而奋发有为,苏东坡豪放达观的胸怀,张衡、徐霞客那种对真理的执着热爱,孟子“我善养浩然之气”,伟大诗人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抱负,均是一种健康的精神境界。对待自然、命运上,荀子“制天命而用之”,柳宗元、刘禹锡的“天人交相胜”,王夫子的“相天”、“造命”说,无不包含着人定胜天的思想光辉。在对待个体生命的权利和自由上,《古诗十九首》和阮籍《咏怀诗》对人生意义的关注,《世说新语》中对个人价值的肯定,《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对自由爱情的热烈追求,都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注入了一般新鲜的血液。在对待个人与社会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位卑不肯忘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均是很高尚的精神境界。而对待人与自然上,《棘敕川》、《岳阳楼记》、《春江花月夜》和其它大量的文学作品,更是体现了我们这个民族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的特殊感情。登长江,诵“大江日夜流”,顿生一种豪情。临高山,读“一览众山小”,顿生一种斗志。读《腾王阁序》,吟及“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又生一种慷慨。如此厚重,如此不屈不挠,如此强健,唯斯国方有也!但是,同别的国家一样,中国思想文化也有糟粕。由于时间久,在若干年时间里又没有及时进行打扫,使糟粕越积越多,给我们民族带来极大损害。女人有独特生命价值吗?不过是男人附庸。每一个中国女子,应以生活于现代为庆幸,而以生活于古代为悲哀。不但女人如此,男人也没有独立生命价值。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官僚,以及无数苍生,都在皇权高压下葡葡。他们或许渺茫过,怀疑过,反对过,但后来,他们再也不曾有过这个念头,甚至以高呼“吾皇万岁”为终身荣耀。马克思曾经把这种中国特色的社会现象,蔑视地称之为普遍奴隶制。不是崇高创新,不是倡导一代胜过一代,而是推崇守旧,“天可变,地可变,祖宗之法不可变”。使几千年期间,政治体制、思想观念、科学文化,一直难以进步,终于在近代社会不可避免地落后于国际社会。一方面是皇帝穷奢极欲,三宫七十二院,生活腐朽靡烂,官僚贵族欺压人民、掠夺百姓,另一方面却鼓吹“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忧道不忧贫”,对平民百姓通过商业或其它途径谋求更多的物质利益,进行种种抑制。既使人民生活水平难以进一步提高,又使社会经济发展失去内在动力。压制个性,压制自由思想,压制个体生命正当欲望。哪个人特立独行,即“枪打出头鸟”,导致国民虽众多,实则千人一面,有胆有识的人百中无一。有新的思想,即“鸣鼓而攻之”。有不逊之言,即“祸及九族”、“诛灭十族”。在家听父母的话,在乡听长辈的话,社会上听官僚的话,而全体官僚则听皇帝的话。个人的婚姻大事,听父母的话。否则便是“大逆不道”,群起而伐之。闭关自守,夜郎自大。对外部世界缺乏关心。虽然在鸦片战争被打败,仍不肯认输,以天朝上国自居,不肯放下架子认真学习别人文化的有价值东西。一次次失败,仍没有从中吸取教训,不能对自己体制弊端痛加改革,全面激发自己民族生机活力。好了伤疤忘了痛,这样的情况实在是多得不可胜数!愚昧、落后、抑制人性、阻碍发展的因素,何其多也!一个人若没有足够的抵抗力,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生活,其思维岂能不退化,其个性岂能不扭曲?与此同时,在这种社会环境中,还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善于钻营、欺,又有背景的人,青云直上;浑浑噩噩、平平庸庸、处事圆滑的人,一帆风顺,庸人一生平安;而才华横溢、正直善良、富有抱负之士,却往往是英雄难有用武之地,郁郁一生。不是优胜劣汰,而是劣胜优汰,整个社会处于一种逆淘汰的现象——几乎哪朝哪代,都是如此,少有例外,少有例外!(二)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优劣,必须用比较的观点和方法看问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自在此山中。中国文化是优是劣,孤立地看,是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应该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其它国家、民族的文化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认识各自优缺点,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这里主要是把中国传统文化同西方文化进行比较。这也是近一两百年来,学者们十分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同西方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其长处。“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中国人崇高天伦,这是西方文化往往比不上的,很大程度上温暖着我们的人生,支持着我们战胜各种困难。“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谁与”、“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中国人热爱现实,关心现实,很大程度克服了各种虚无主义思想对人心灵的损害,能把人们注意力吸引到建设现实生活上。“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面对生活中种种挑战,中国人并不屈服,而始终保持一种信心、斗志,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仁者爱人”。中国人常常讲究道德,以友善态度看人,以友善态度对待其它民族,这对于国内社会秩序的建立,对于国际社会良好秩序的建立,其作用也是积极的。有着强烈的为国为民建功立业思想。从马援的马革裹尸,霍去病的“匈奴未破,何以家为”,曹操的“对酒当家,人生几何”,到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均体现这种强烈抱负的存在。与自然也有着天然的共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闲桂花落,月静春上空”,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西方文化望尘莫及的。世界文化时代的到来,终将是任何保守力量所难以阻挡的。而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些长处,必将成为世界文化的极其珍贵部分。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形成的,是以封建社会文明为其背景。而西方文化,严格地说,是在文艺复兴之前才逐渐形成,是以资本主义文明为背景的。文艺复兴以前的古希腊文明,已被赋予新的内涵;而在此之前的中世纪文明,遭到彻底批判。一个是封建色彩浓厚的文明,一个是资本主义色彩浓厚的文明,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落后性,在许多方面存在着薄弱之处。试概括出几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体生命的自由、尊严,讲得不够。更多的是帝王的权利,而不是百姓的权利;是上级的权利,而不是下级的权利;是单位的权利,而不是个人的权利。现代社会学认为,社会活力来自激发个人的积极性,社会尊严来自尊重个体生命的价值与尊严。而中国传统文化之做法,显然与此背道而驰,既是文明不发达的表现,也必然妨碍社会的发展。在对待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千方百计限制思想自由,搞一言堂。要求民众的思想,与官方的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否则,则视为离经叛道。这使各种新思想新观点难以发展。西方则坚持思想自由。各种学术可以自由争鸣。因此几百年来,西方思想文化界英才辈出,新的学术成果接连不断,令世人叹为观止。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儒、道、佛并存,为什么还说是没有思想自由,是一言堂呢?儒道佛不是对立的,而实则皇权政治下一种思想的三个方面:出则为佛,入则为儒,修身则为道,三者一出。儒家之正统地位,皇帝的以言代法,是不能挑战,也不容挑战。除非在政权没落,或瓦解情况,批判儒家、专制政治的一些思想,才稍有抬头之日。在社会矛盾的处理上,中国传统文化崇高人治。以权力代替法律。司法不公的现象十分普遍。西方则崇高法治,在全社会崇高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既维护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又最大程度地减少社会成本。在人才选拔模式上,西方文化注重公平竞争。这样能够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能够给其他想发展的人提供公平的机会;能够确保人才队伍新陈代谢工作顺利进行。中国的人才选拔模式则不科学、不合理。干部队伍是“官选官”,上一级选下一级。客观上助长各级干部不是把精力放在为民办事,而是把精力放在迎合上级旨意上。公务员选拔,也不够透明、公开。这使中国人才队伍整体质量不高;效率低下;腐败泛滥;也挫伤了大量锐意进取的民众的积极性。在发展道路上,西方文化讲的是科学和民主。科学,不但是重视科学技术,也包括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真理。民主,即人民选举国家机关,并进行相应监督。这使西方社会数百年来一直生机勃勃向前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讲的是人情和集权。卫生部部长、北京市市长在处理非典工作有严重失职。在法制比较健全的国家,按照法律制度处理就可以了。但中国对这起事情的处理,却十分费力。这类情况,在中国十分普遍。每一起腐败案件发生后,都有许多人在背后活动,找人讲情。没有人情,便办不成事。各种事情的解决,如评职称,重大课题立项,各种评奖,均离不开人情。人情是这个社会得以运转的万金油。集权,即大权独榄,什么事都由有关领导说了算。结果只能是脱离民意,自行其是,乃至以公家之权谋个人之私。这必然使民心受挫,社会正常秩序遭破坏;在维护极少数人的特权利益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损害了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最大程度地阻碍了整个民族的不断发展。由此看来,中华传统文化,是有重大缺陷的。从总体上说,我们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落后了一个阶段。也就是说,西方文化经历过一个较充分的现代化阶段。而我们民族,则尚未经历过这个现代化阶段。至少可以说,我们的现代化阶段很不成熟,很不充分。(三)新的时代,呼唤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的文化新的时代,必须建设新的文化。使人的生活更加境界,更加高尚,也进而推动我们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文化应该是怎么样的呢?人们都会关心这个问题。有一点可以肯定,应该比现在的文化要美好得多。——这还用说!人们会说道。我说的美好,有这么几层意思。一、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将更加深刻。新的文化不是建立在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知之甚少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对自己、社会、自然有较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在无知、愚昧基础上的文化,是不能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真正幸福的。这就要求个人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破除种种迷信思想、教条主义,勇于探索正确认识。也要求社会倡导思想自由,倡导尊重真理,重视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二、新的文化必然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要使命。个人生活的进步,与社会的进步发展密不可分。不断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始终是每一代人的责任。新的文化,也必然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要使命。因此,在新的文化建设中,必须倡导人的社会责任,鼓励人们在实现个人利益基础上,为社会多做贡献;必须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人的矛盾,维持社会正常秩序;必须使人们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创造更多优秀的劳动成果。三、新的文化必然大力宏扬人的价值和尊严,尊重人的合理需求。人是大千世界最尊贵的生命,是万物之灵。理应雄纠纠、气昂昂地活着,理应受到充分的尊重。任何打击人的尊严,而抬高人以外其他事物、力量的尊严,都是不允许的。人与人之间权利与自由是平等的。任何一个人,任意侵犯他人的尊严,侵犯他人的权利和自由,都是不允许的。新的文化,必须唤起人们对自己生命的尊严意识!唤起他创造生活的热情!唤起他对别人生命价值的尊重的热爱。努力使自己做一个大写的人,开创大写的人生。同时,还要考虑人的需要,创造相应的精神文化产品。既有高雅的,又有通俗的,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脱离人的需要,这样的精神文化产品,必定是没有生命力的。(四)继承、借鉴与创新,并主动融入世界文化,是中国今后文化发展必由之路。中国新文化的建设,正如人们常说,必须坚持继承、吸收、创新。继承是必要的。主要是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了事物本质和规律,或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是应继承的。但要反对无限拔高。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特定时期形成的,必定有其时代局限性,任何夸大其辞,都是错误的。这些年来,有些人看到周易、论语、禅宗等思想成果的价值,这本是一件好事。但盲目崇拜,极尽溢美之词,那便走上了歧路了。甚至有人在看到西方文明碰到一些挫折后,便反过来大力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了,儒家文明重新复兴是大势所趋!这纯粹是一种意淫,愚昧可笑。中华文明是要复兴,但绝不是去复兴儒家文化,而是建立在科学、民主、崇高人的尊严和价值是新中华文化。还要虚心学习。站在整个世界文化角度来看,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互有长短,应该互相学习,才能共同进步。别人可以学习我们,我们也可以学习别人。别人不来向我们学习,是别人的愚蠢。而我们不去学习别人,则是我们的愚蠢。学习永远不是一件丢面的事,而是一种聪明的表现,是一种追求进步的表现。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才能赶上别人,超过别人。即使已经超过别人,也要继续向别人学习,因为别人总会在一些方面,做得比我们好一些。不同国家国情不同,学习中不能照搬照抄。这是肯定的。不同在哪里?人口多一些,生产力起点低一些,文化教育落后一些,人均资源少一些,这一切都是我们的特殊性。但是,更有许多方面是相同的。如:都要发展经济,都要科学、民主,都热爱美好生活,都要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都要讲道德和法律。因此,别人在这些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就应积极借鉴。有些人动不动以中外国情不同为由,千方百计为学习别人先进文化设置障碍。中外国情不同,所以中国不能搞市场经济,不能崇高人权,不能普选,不能倡导思想自由,不能搞股份制,等等。这与其说是重视本国国情,不如说是自甘落后。许多别人文明的先进成果,被排斥在一边。害了谁?害了自己民族的未来,害了广大人民的最切身利益。若以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来指导我们的文化建设,那么我们民族与世界先进民族的差距,不是越来越小,而是必然越来越大了。在我看来,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由许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携手前进是最明智的。你看看我是怎么做的,我也看看你是怎么做的。你向我学一点东西,我也向你学一点东西。这样大家都会变得更加聪明,更加成熟。人类文明,必然要以这种方式前进,才能发展更好,也才能使各个民族更快地进步。关于创新。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关键环节。没有创新,旧事物不会灭亡,新事物不会发展,世界永远原地踏步,不能前进。文化也是如此,仅仅只有继承,或仅仅中只有学习他人,都是不够的。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创新不易。一要有一定的文化积累。根深叶茂。文化积累是根,根基不扎实,是长不出新枝的。即使破土了,也长不高,长不壮。二要明确方向。方向错了,不是创新,而是守旧、复古,前功尽弃。一定要透过种种迷雾,把握文化发展的方向。这个方向,说到底,是与社会发展趋势相一致,与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价值观相一致。三要有宽松环境。要允许磨擦事物存在、发展,不能视新事物为洪水猛兽,要鼓励不同思想文化自由交锋。四要有勇气和意志。以新的文化代替旧的文化,并非一帆顺,必然会碰到斗争。这离不开政治家的胆识,也离不开有识之士的顽强奋斗。说到底,是要整个民族的勇气和意志。旧的文化代表不了社会前进的方向,只要新的文化持之不懈地奋斗,并尊重事物发展规律,最终必然能取得胜利。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已进行了一百多年。总的印象,是太慢了。亚洲几个发展中国家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比我们快得多。这可能同他们直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便于接收同属资本主义国家的西方世界先进成果有关。而我们则直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于我们在很长时间内不能以开阔的胸怀理解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文明一直保持一种强烈的警惕性,不能积极地学习西方文化那些先进成果,结果反过来损害了我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但是,中华民族这个传统民族,走向现代民族的脚步,是历史发展必然要求,是谁也难以阻挡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尽管路途坎坷,却是最终要完成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内改革的深入,和国际上对外交往的增多,我们的胸怀将更开阔,我们对文化发展的规律将认识得更深刻,各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障碍,将逐渐被打破,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必将大大加快。这里还想就国家热谈一谈自己的精浅想法。这十多年后,又出现国学热,涌现一些国学大师。但笔者发现,一些人只是就国学谈国学,这已经走入歧路。时代不同了。今日谈国学,应站在整个世界文化背景去研究。要研究国学,就必须精通西学。就必须了解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一个现代国学家,就必须同时也是现代西学家。这样,他研究国学,才能真正得出比较全面、成熟、中肯的结论。要研究国学必须研究春秋百家学,大唐文学,鲁迅文学;有人把千古罪学当作国学,其实把自己变成了千古罪人

论文范文传统文化刺绣论文

高中关于传统文化的议论文篇一

说到刺绣,你又了解多少关于刺的事情呢?还是让我来告诉你吧——刺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之一,刺绣与养蚕,剿丝是分不开的,所以刺绣又叫做丝绣。

你知道上海的什么刺绣最有名吗?那当然是“露香园顾绣”了。顾氏家族世袭相传,善于刺绣的声誉名扬大江南北。

现在,中国的刺绣工艺几乎遍布全国——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镯绣,广东的粤绣。各具特色,被誉为中国的四大名绣。

发展到今天的刺绣艺术品,工艺精细复杂。例如:双面绣(猫),是苏绣的代表作品之一。艺人们把一根头发粗细的绣发线分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以至十二分之一,四十八分之一的细线绣,并将十万多个线头藏的无影无踪。无论是从正面还是反面都可以看倒小猫调皮活泼的神态。绣猫最难的是一对猫眼睛,艺人们要用二十多种丝线才能把猫眼睛绣的炯炯有神,栩栩如生。

你知道现在拍卖会上的刺绣能占怎样的地位吗?你一定不会想到。在中国古代的刺绣价格平平,直到1993年在香港,新加坡等地才开始有人专门收集。据市场分析家推论:要使刺绣成为市场上的“新宠儿”还需要收藏家十年的努力。可是在近两年的拍卖会上刺绣拍品价格却非常高。

通过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喜欢上刺绣了呢?跟我一起拿起针绣看看吧,一起体验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究竟技艺如何高超。

高中关于传统文化的议论文篇二

我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中最喜欢的是春节,因为它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夏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每年过年,街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彩旗飘飘。商场是人山人海,购买年货,可热闹了。奶奶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外面有许多“砰、砰、砰”的鞭炮声。每个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爸爸给我买了许多礼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礼花下楼和小朋友一起放,我们玩得非常高兴,到了晚会开始,我才恋恋不舍地回家,与家人一起一边吃水果一边观看晚会,精彩的表演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过年该多好啊!我还喜欢过“重阳节”,农历9月9日,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重阳节。重阳节,又有“老人节”,重阳这一天,人们赏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愉。这一天放学,我和爸爸妈妈准备了一份礼物去看望爷爷奶奶,我心中非常开心,因为我明白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元宵节”也让我难忘。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我们也放了许多烟花,还吃了元宵,猜了灯谜,还到公园里观了灯。

一家团团圆圆,那时的我心中充满无比的幸福和欢乐。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它是中国的文化。我了解的传统节日还有:端午节、清明、七夕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同样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些节日,并永远继承下去。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是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作为我们新一代要加强学习,大力弘扬中国的这些传统文化。

高中关于传统文化的议论文篇三

中国的文字也历时久远。从最初的仓颉造字,后来有了孔子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又经过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经过多年的流传,有了如今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自然是学养深厚。

相传,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弹到志在高山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峨峨兮若泰山”;弹到志在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因为没有人能像钟子期那样懂得自己的音志。后遂以“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一个“知音”里,就有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可以想象,成千上万的词语中,包含了多少中国的历史文化。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希望能有一个一心一意的人,就这样,和他一起走到白头也不分离。这样一句家喻户晓的诗句,没有堆砌的华丽辞藻,却扣人心弦,因为它饱含着真情实感。

古语云“百善孝为先。”那么说起美德,孝顺就是中华民族薪火相继的传统美德。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教育我们长大,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我们应当感谢,应当报答。一篇广告,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一个小男孩吃力地端着一大盆水,笑着对妈妈说说‘妈妈,洗脚!’”让我记忆犹新的,不仅仅是那个小男孩的乖巧,还有他那份发自内心的感谢和至深的爱。他给了我们一个典范,一个让年幼的孩子尚有这样的感恩之心,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大家应该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大学毕业,到一个公司应聘。他走进大厅,看见地上有一张纸屑,来应聘的人很多,却都只顾着自己的事,没有一个人捡起那张纸屑。于是,他走过去捡起纸屑,扔进垃圾桶里。就是这样一个举动,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并没有很高的学历,却在这次应聘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那一个小小的举动。”这样微不足道的事,但它足已显示出一个人的品行。这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让我们肩负起这个责任“传承文明,弘扬文化。”

高中关于传统文化的议论文篇四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良久,程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她遍身披雪。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夏日炎热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安寝。黄香温席是在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较之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唐朝贞观年间,西城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途中,白天鹅不谨飞走,使者只拔下几根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余吧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代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干为流传开来。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录它可以使我们的礼仪化发扬光大。

传统礼仪毕竟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国人和海外人引来容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没有它,国人将迷失自我;没有它,中国便只剩下一个空壳。

纵观古今中外各国发展,世上没有一个民族失否定自身传统礼仪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认为自己的优秀的传统礼仪是过时的,有害的。而传来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是每个华夏儿女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地大声说:“我是中国人!”

高中关于传统文化的议论文篇五

瞧,这只调皮的小狮子一蹦一跳地上了台,它长得十分可爱,铜铃般的大眼睛,胖乎乎的身子,还穿着一身鲜红的“衣裳”,张着血盆大口,真惹人喜爱。它先用前爪向大家挥了挥,好似在向我招手呢!然后,小狮子跳上一根木桩,抬了抬前爪,慢悠悠地跳了过去,突然,它的脚一踏空,我的双眼猛得一闭,然后提心吊胆地睁开,出乎了我的意料,小狮子在梅花桩上做倒立蜻蜓呢!害得我为它捏了一把汗!然后,小狮子来到了钢丝前,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轻而易举地走过了钢丝,两位舞狮的叔叔真是配合得默契,教室里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小狮子跳梅花桩就更精彩啦!看,它在梅花桩上来了一个180度旋转,然后,又稳稳当当地落在了梅花桩上,又在一根又一根的梅花桩上做不同的动作,看得我们是眼花了乱,目不暇接,舞狮快结束了,小狮子又来了一个360度翻跟斗,我们个个都赞不绝口,一起喝彩,教室里又响起了潮水般的掌声。

看完舞狮表演,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心想:能把舞狮表演得这么活灵活现,舞狮的两位叔叔在台下不知吃了多少苦,花了多少时间,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这种不怕困难的精神!

民族民间刺绣的美学价值浅析汇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刺绣为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研究与发明,在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与文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民族民间刺绣的美学价值浅析

【摘要】 在我国,刺绣这种民间艺术流传广泛,有着卓越的艺术成就与悠久的历史。可以说,民族民间刺绣是人们智慧与劳动的结晶,传承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它有着非常浓郁的美学价值。在研究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时,必须要将民族民间刺绣融入进去,认真地探究其美学价值。

【关键词】 民族民间刺绣;美学价值;分析

回顾中国历史,在古时候,妇女的地位是低于男人的,男耕女织的传统民俗,迫使她们投身于养蚕织布的行列,刺绣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刺绣作为一种典型的女性艺术,是我国优秀的民族工艺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每个妇女的辛勤劳动与作业。所以,中国民族民间刺绣的美学价值完全是她们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双手创造出来的,体现了传统女性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本文通过以下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民间刺绣的美学价值和艺术内涵。

一、刺绣历史背景阐述

在中国,刺绣是一种重要的民间工艺,它流传广泛,有着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悠久的历史。在古代民间,刺绣是妇女必须掌握的技术,几乎每天都在学习与研究刺绣。刺绣不但自用,而且渐渐的地演变成了商品。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工艺品是民间刺绣的主要方面,绣技精巧,品种多样。服装与配饰是绣品的两个重要成分,例如云肩、挽袖、荷包、领缘花边、扇套、香囊等。随着历史的沿革与发展,渐渐分成了湘绣、蜀绣、苏绣、粤锈及少数民族刺绣等多个系统。并且延伸出百种特色、风格各异的刺绣方法。各个阶段,经劳动者智慧与辛勤劳动创作出的作品非常之多,大大地提升了我国刺绣工艺的美学价值,使整个世界感到震惊。从艺术角度出发,民间刺绣不管是在色彩、工艺、造型还是在图案纹样方面都有着非常深刻的社会内涵与极高的审美价值。将时代的、民族的文化特征充分地体现了出来。进而吸引了很多艺术人员的探讨和研究。

二、美学价值的分析

(一)历史地位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刺绣为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研究与发明,在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与文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刺绣艺术也在不断地走向成熟,不管社会怎样变迁,它都在持续地进步。它将中国妇女艺术观、世界观和生活观充分地体现了出来,也充分地展现出来中华民族崇善尚美品格。

刺绣的出现,不但具有物质基础,而且,还同我国崇尚装饰和重视礼仪的道德民族传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孔子把礼和饰的关系精确化。在此基础上,对于服饰装束,中国人自古就非常重视,礼仪之拜的美誉就出自于此。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刺绣就是在此种文化背景和物质基础上出现、延续与进步的。

(二)普及度高

在该项艺中,不管是商用刺绣、宫廷刺绣,都是由民间妇女所创造出来的。贵族世家女人的大家闺秀,是她们修身养性、寄托情思的一种方法,没有功利色彩的存在,所以,也属于民间刺绣。因为刺绣工具简易,设备和场地等条件不会对其带来影响,不管贫富还是尊贵,能够随时进行操作,在过去,刺绣是大多数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所以,它的群众基础非常广泛。上层淑女为了消磨时间、怡情养性,开始从事刺绣工作。在装饰闺房时,也可以应用到这些成品的刺绣,或者当作一种重要的交流文化,或者进行友情的传达。另外,在中国古代刺绣中,还有着极强的观赏价值,渐渐地演变成了画绣。

(三)构思完整,构图巧妙

民间刺绣尽管大小不同,然而,在构思每件作品图案时,都崇尚完整性。都是按照明确的主体构思其风格和内容。它们通常具有广泛的构思取材,日月风云、吉祥纹样、山川草木、故事传说等。不管何种取材,都力求完善的构思。

民间刺绣有着非常巧妙的构图,不管刺绣品势方形、椭圆、三角形、长方形等形状,对于其形状,民间艺术都能够很好地去适应,巧妙、自然地将构图安排出来。造型简练是民间刺绣图案的基本特征,经常对就简去繁的手法、美学方法进行应用,力求将纹样的主要特征凸显出来。按照虚中求实的原则去构图,尽管有着较多的空间,也不会感到空虚。在密实构图时,对于实中求虚更加讲究,宾主分明,留有余地,灵活多样的地进行布局。

(四)精湛的刺绣工艺与独特的针法艺术

作为工艺美术的品类,刺绣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丰厚的文化内涵、优秀的设计思想。一定要利用工艺和材料的实施才可以实现。其中,针法是完成刺绣形成过程的决定性环节。绣线的各种实施方法和组织形式即针法。在几百年经验的基础上,大量实践、积极创新,一套近乎于完美的刺绣针法被古代劳动者创造了出来。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能够展现出针法对刺绣的重要性:首先,在刺绣图形中,针法是其中最为基本的组成形式。刺绣是通过不同绣线组织与针法的变化来将形象塑造出来的一种艺术造型。在构思刺绣图形时,针法的选择已经被包含于其中;其次,图形审美的要素中包含针法的表现力。

鲜明的装饰性是刺绣针法的重要特征,将与其他造型艺术不同的空间感、质感和色泽感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来。地料的凹陷、针脚的肌理和色线体面的凸起等都有着非常特别的艺术效果。以抢针绣为例,在绣线被分批地叠压之后,有逐层的起伏纹路出现在其中。将层次鲜明的浮雕效果体现出来,当造型同这种特殊的效果充分地结合之后,就形象地表现出了其装饰性。例如,打子锈、挽镇等,都是由小结子构成的,较强的肌理效果在其中被生成了出来,将一种特别的审美满足为人们呈现了出来。

再比如乱针绣,通过直斜交错、长短不一的综合针法,将该物体的色彩和形象完美地表现了出来,立体感非常明显。同时,绣线的不同,例如,绒线、加捻线和丝线等所形成的针法,也会由于不同的材料而出现不同润泽、朴素、整洁、洒脱、粗犷或者光滑的特征。妇女的聪慧、情感和劳动都会通过刺绣展现出来,这样他们的健康、贤淑、优美和炽热的情怀就会被精湛的工艺体现了出来。

(五)刺绣纹样来源于生活,并经常与其他民间女性艺术的纹样相互借用和转换

民间刺绣的图案纹样大多来自于女性生活中熟悉的环境和事物,比如生活中常见的花草动物、日常物件、生活场景等,有些直接采用客观原型,有些也会进行再加工。同时,刺绣的纹样也会与其他艺术相互转换,例如刺绣的纸样也可以通过剪纸用的花样来借用。动植物是寓意吉祥的取材物,一般都有着非常丰富的取材。吉祥纹样是刺绣艺术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美的直接体现。他们意善、行美、情真。不管是姑娘为情人锈的腰带、荷包、手巾,还是母亲为儿女锈的鞋帽、肚兜和背带等都有吉祥的图案在上面。并且,有大量的祝福用词被应用于绣花图案中。例如,喜从天降、五福捧寿、松鹤延年、花开富贵、花好月圆、平生三级、龙凤呈祥等。全是充满善意的意愿和对亲人长辈的祝愿等。

汉族刺绣,热情、鲜亮、大胆是其色彩搭配的主要特征,不拘一格的表现手法,形象夸张质朴。有几何纹样,也有自然的纹样。为了将情谊更好地表达出来,还研究出了丰富的针法,例如旋针、扎针、铺针、乱针、套针等。因此,我国古代民间刺绣有着美不胜收、花色繁多的优点。当前,尽管人们的生活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然而,还有很多妇女喜爱刺绣,并且,她们在刺绣的过程中,也往往在遵循着上述的刺绣风格和方法。

三、结语

回眸中国历史,传统女性凭借自己的勤劳坚韧的品格和仁慈厚爱的心,通过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研究出了属于我们中华民资独有的文化——刺绣,将极富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装饰材华充分的表现了出来,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刺绣也和大多数民间艺术一样再慢慢变化,失去了曾经的繁荣。但是,其独特的艺术美感,使民间刺绣艺术仍然具备顽强的生命力,并走到今天,其所展现出来的浓郁的生活气息、丰富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是中国女性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也值得我们深入地进行研究、弘扬和传承。

民族声乐歌唱特征及美学价值

【摘要】民族声乐在我国具有长久的历史,是我国古人遗留下来的巨大的遗产。

它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方式,经过歌声将所要表达的情感形象地表达出来,是感情极为丰厚的艺术表现。而线性歌唱是民族声乐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特性,经过各种音色与音域的分离以及曲调的跌宕起伏的极致运用,有效地将民族声乐的艺术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它受众多音乐人喜欢的缘由。本文首先引见民族声乐线性歌唱的特征,其次将引见民族声乐线性歌唱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音乐表演美学论文

民族声乐是指与说唱、京剧或是民歌等不同的音乐表现方式,它在这些音乐的根底上分离了西方国度欧美声音的唱法和理论,取其精髓而成为了一种比拟共同的音乐。线性是指不同于理学上的各种线上的特性,而是音乐家熟习控制的在歌唱过程中将每个音域之间的过渡表现得十分顺畅与自然,其声音的强弱表现得平滑有力,并且它主要指的是民族声乐的唱歌技巧。在唱歌过程中巧妙地将线性融入到其中,能够起到使音乐愈加动听,愈加吸收人的作用。美学价值是指民族声乐将其他国度的一些唱法交融在一同所表现的一种歌唱价值,那么民族声乐线性歌唱的特性是什么,是如何将民族声乐表现得如此之好?笔者分离文献及平常的积聚将其总结如下:

一、民族声乐线性歌唱的特征

(一)音色的丰厚使得线性歌唱更具有作风化

在音乐当中所说的线性和歌唱中的线性并不是我们肉眼可见的那种客观存在的直线、折线或是垂线,而是一种比拟笼统的用于形容音乐特征的一种词句,能够用曲线来形容。由于波状曲线的特性能够用来形容民族音乐,使其音乐具有活动性和生动性以及跌宕起伏的音色。音色发挥的好与不好一局部取决于人的天赋,另一局部取决于后天的锻炼。民族声噪音色特性主要是洪亮、亮堂,以靠前为属性,能够将音乐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抒情方式或是灵敏方式等。音色还分为真声和假声两种声音,当一首歌曲歌唱的比拟慢,大都是用真声在演唱;若是歌曲比拟快或是比拟高亢,则大局部都是用本人的假声在演唱。音乐分为多品种型,每一品种型都应用了如此的音色特性,而民族声乐正是将各种音乐特征分离在一同从而发挥它的个性化。在民族声乐中若要将音色发挥得更好,不只仅要留意音色的发音,也要留意音色的运用位置,应在精确的位置内发音,更要将音色彩节好,将气息控制好构成较好的共鸣焦点。只要将这些综合到一同才干将音色的特征发挥出来,这也是民族声乐为何要将音色的特征应用到本人身上的主要缘由。

(二)运用润腔将民族声乐的曲线美愈加突出

什么是润腔?润腔主要是指用来衬托、渲染、修饰民族声乐的一种手腕,其主要目的是补偿民族曲调的呆板,使民族声乐听起来愈加流利动听,补偿了民族音乐的不圆满的中央。中国民族声乐与国外民族声乐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润腔应用的不同,在我国润腔是以一种虚拟的方式在有色的图谱上跳动,主要存在于那些主干音的四周,但是在图谱上基本见不到其音。润腔主要是用来增加民族声乐的特征的,能够使旋律愈加动听、有力度及有节拍感,更能够使音乐更充溢生气。而在国外润腔是存在于图谱中的,是能够看得见的音,并且关于润腔的运用十分严厉。

二、民族声乐的线性歌唱的美学价值

线条是声乐最重要的组成局部,它是音乐的一种外在方式,承当着音乐的艺术审美及情感的丰厚。将音乐的声音线条和旋律线条分离在一同,才干充沛表达民族声乐的艺术感,让人沉醉在歌声当中。而它的美学价值在于经过巧妙的技术手腕,增强音色的锻炼及调理音色的位置,产生强有力的歌声。它不只增加了民族声乐的积极性,也在线条中闪烁出民族声乐的特征,更是给歌手增加了更多的表达本人情感的时机。恰如其分的民族声乐表达也是向其别人表达本人情感的一种方式。

三、总结

民族声乐线性歌唱在民族声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线性歌唱在音色、润腔的应用上分离了国内外较为优秀的音乐特征,使其民族声乐有更多的个性发展方向,打破了传统音乐的约束,将传统音乐自在地分离。在这根底上还分离了西方欧美国度的歌唱方式,在当今的音乐发展中构成了独具特征的音乐。人的内心情感是较为丰厚的,但是大多数人都喜欢应用音乐来表达本人的思想感情,由于音乐是表达个人情感的最好的艺术方式,而民族声乐正是将这些特性汇合在一同的一种音乐,突破了其传统音乐的单调,乏味的唱法,增加了其音乐的活动相、积极向。也表现了中国音乐发展中关于自在的追求。将来民族声乐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会给更多人带来更多的情感艺术表达方式。

民族传统体育美学与体育舞蹈的对比

摘要: 民族传统体育在我国的发展源远流长,在发展过程中,其美学价值也随之表现出来。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除了有攻击、防御的作用之外,还有表演以及展现美的功能。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归纳演绎法对民族传统体育学美学特征及西方体育舞蹈美学特征进行分析与对比。总结得出,二者美的主体“人”相同,二者美的表现形式相同,二者美学产生的环境不同,二者功能不同。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体育舞蹈;美学

1民族传统体育的美学特征

1.1民族传统体育的韵律美。韵律美包含了动作和音乐两种韵律美的形式。动作美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美学特征之一。比如芦笙刀这一项目中所具有的迅速、协调的动作,完整、轻柔洒脱的脚上动作;再比如蒙古族的摔跤表现出的力量、肌肉,粗犷的肢体动作;这些都是对民族传统体育动作美的很好诠释,民族传统体育的动作美因为完美的肢体动作以及优美的音乐旋律的和谐统一被很好的诠释出来。

1.2民族传统体育的形式美。民族传统体育的形式美则包含了内在美和外在美两种,分别是人体美和服饰美。民族传统体育的各种动作都完美展示了民族传统体育的人体美,表现出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以及柔韧等多个身体素质方面的能力。民族传统体育的服饰美主要表现在民族服饰的色彩搭配、线条设计等等。比如许多民族服饰的色彩搭配以及线条设计都被现代服饰所引用,成为现代服饰的设计元素之一。因此,民族传统体育的服饰美不仅成为我国服饰的一大特色,而且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其特有的美学特征及艺术魅力。

1.3民族传统体育的精神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因为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它的社会美特别集中体现在人的思想性格、行为举止方面。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很多都在其特有的重大节日例如在婚礼上进行表演,还有许多具有仪式性日子中进行演出,例如丧葬等等。

2西方体育舞蹈的美学特征

2.1体育舞蹈的人体美。在体育舞蹈中,身体美也可以称之为形体美,这是体育舞蹈展现其美学特征的基础,通过体育舞蹈表演者的肢体动作而进行展现,对体育舞蹈的形体美,我们可以在体育舞蹈的比赛或者表演过程中充分的了解到,在表演或者比赛过程中,表演者或者运动员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来展现出其音乐背景下的情绪以及情感表达,以此来吸引评委老师的目光,从而获得高分。

2.2体育舞蹈的运动美。在体育舞蹈运动过程中,其动作造型美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因此我们可以将它划分为动态美、静态美以及动静相结合的美等等。表演者或者运动员肢体的每一个动作都必须与音乐协调一致,才能再舞台上向观众展示出来的是准确、标准、优美的技术动作,从而吸引观众的眼球,在注意力经济的时代,受众无疑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2.3体育舞蹈的精神美。体育舞蹈精神美是指人性的道德美、意志情感美和情感美,即体贴、爱护合作等基本的道德;思考、追求、观察等高度的理性;开朗、创造和纯正等丰富的情感;努力、积极和忍耐等坚强的意志品质等。体育舞蹈的精神美主要表现为选手的气质美,在体育舞蹈表演过程中,气质对体育舞蹈表演者的`要求很高,因此,优秀的体育舞蹈表演者必须要通过很高强度的训练才能走上舞台,对其意志力的要求也很高。

3两者美学对比分析

3.1美的主体“人”相同。细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每一个项目都离不开人的参与。许多传统体育项目追根溯源都是对美的主体——人的赞美,如果缺少了人,也就没有了美的创造者,即使有趣也不能称为美。在西方体育舞蹈中,美的展示也离不开人,都是人的不同肢体动作、不同舞蹈形式以及不同节奏韵律的展示。

3.2美的表现形式相同。无论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还是西方体育舞蹈,其表现形式从艺术的存在方式上来说都具有时间艺术的特征,甚至可以说是时空综合的艺术。舞剑通过外在形式传达出内在情感。而西方体育舞蹈则是通过一定的舞蹈动作,表情达意由此可见,无论是民族传统体育还是西方体育舞蹈,其美的表达都是通过主体的动作来展示蕴含其中的精神寓意。

3.3二者美学产生的环境不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美学与西方体育舞蹈美学之间存在不同之处,产生的原因重要的就是两者产生的环境不同,此处的环境又包括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活动范围具有区域性的特点,传统体育虽融合,仍具有中华民族的特色。而西方体育舞蹈在本地产生之后,虽也有自己本地的特色,在历经殖民地统治和西方广泛的人文交流,去粗存精,成为世界性的舞蹈之后,其标准逐渐统一。

3.4二者功能不同。民族传统体育更具有民族性的特点,源于民族传统,促进民族团结,而西方体育舞蹈更加具有观赏性和竞技性在其中,因此二者鉴赏的美学功能也不尽相同,后者偏向欣赏的功能,前者在此基础上多了指导发展的作用。

现代性美学民族声乐艺术

一、民族声乐艺术的创造性美学特征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综合艺术,这种艺术充分融合了中西方各种不同的艺术,更是一种在不断完善中确定存在方式和创造力的意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句话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我国民族声乐的特点,一方面继承了传统,另一方面也吸收了西洋文化,不仅蕴含民族特色,更具有当今时代特征。所谓古为今用就是民族声乐在审美、创造、演唱等多个方面都有着同传统当代不一样的特色,当代的声乐艺术是在传统声乐中发展起来的,当代声乐中很多理论和特征也都是从传统声乐中汲取来的。所谓洋为中用就是要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演唱形式和方法,要有选择的融入到我国声乐艺术中,把中西结合的特点充分的体现出来,无论是在声音的音色上还是听觉特征上,不仅要体现出我国民族声乐的特点,还要体现出国外声乐的特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也体现在了和声、节奏、配乐等各个方便。现如今,我国声乐艺术已经成为戏曲艺术和西洋美声艺术相融合的一种形式,各种声乐艺术在声乐舞台上都充分的体现到处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美学特点,同时也体现了我国音乐的审美思想,展现出了我国人民的创造能力。

二、现代性美学特征

现代性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如今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当中,社会上的任何事物其实都具有自己的现代性特征。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与人类生活紧密联系的重要方面,因此现代性的概念自然也与人类社会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作为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声乐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社会学的某些性质,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逐渐变更的过程中,对声乐艺术产生决定性影响的自然就是人为意志。站在社会学的角度去研究音乐美学是马克思主义音乐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与社会存在着某种联系,利用社会关系可以对音乐的本质进行解读,从而揭开时代的本质。在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改革开放后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日趋频繁,国外音乐对国内音乐的冲击和影响,使多元化的音乐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中国的音乐也必然要走向世界。当世界音乐的舞台上开始出现电子音乐等抽象音乐时,声乐艺术就被赋予了非常明显的时代烙印,在中国声乐的发展过程中,传统与时尚的辨证统一是符合中华民族审美特征的,中国音乐中包含着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音乐气息,这些因素也是中国民族音乐艺术区别于其它的本质所在。在中国民族音乐的艺术因素中,主要包括了传统的演唱、审美和表演等,时尚气息总体上保持紧密联系。

三、总结

但在很多情况下,对传统音乐的改编和演绎仍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受到欢迎的重要因,一些西洋唱法因与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相结合,使之符合中国大众审美标准才被中国人民所受。在声乐舞台上,我们既可以聆听中国传统的民族民间唱法,又可以倾听西洋美声唱法,还可以听到各种地方语言演唱的通俗唱法,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多方位的现代审美享受,也充分阐释了中国声乐艺术传统与时尚共存的美学特征。

中华传统文化论文格式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即“厚德载物”,“大象无形”的胸襟和气质,但也存在着种种不足,最主要的就是作为一种价值思维方式所具有的不合理所带来的封闭性、保守性、落后性、及儒家伦理发展中的非主体性。任何一个民族只要有其发展的历史,就有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延续下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愈悠久其传统文化也就愈雄厚。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历史上的文化,是一种具体的文化形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形式是多样的,但核心系统是思想,即以儒家思想为主,通过融汇吸收各家思想和外来思想文化而形成的体现中华民族主体意识的思想体系。中国传统文化,总体上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自古以来造就了的特有的、优越的民族精神和文化气质,这种精神和气质的集中表现,用古人的话来说,在于“厚德载物”、“大象无形”的胸襟和气概。“厚德载物”一语出自《周易•易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这句话的前面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主张国人君子要学习天地之势,掌握阴阳之理。天属阳,代表刚健、有为、进取,所以君子要学习“天行健”,永远自强不息;地属阴,代表诚厚、宽容、顺达,所以君子也要效法“地势坤”,有大地一样的胸怀,以“厚德载物”,能够包容和负载多种多样的世事、人生、物类,使之相互和谐,生长繁息。显而易见,在社会生活中,以博大的气势,造就“厚德载物”的环境和条件,是造成勃勃生机和万千气象的前提。“大象无形”一语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说法,意思是:“宏大的方正(形象)一般看不出棱角,宏大的(人)材(物)器一般成熟较晚,宏大的音律听上去往往声响稀薄,宏大的气势景象似乎没有一定之形”。“大象无形”可以理解为:世界上最伟大恢宏、崇高壮丽的气派和境界,往往并不拘泥于一定的事物和格局,而是表现出“气象万千”的面貌和场景。“厚德载物”、“大象无形”,从不同的角度讲出了共同的道理和意向。以“厚德”载万物,兼容天下,故总体上似无“定形”;由于“固无定形”而能容纳“多形”,时时吞吐吸纳外来之物,壮大丰富自己,故能看似“无形”之上,而成其泱泱“大象”……。用“大象无形”来形容中华文化的特点,概括其泱泱大度、不拘一格、包罗万象、生机无限的伟大精神气质,是非常贴切的。可以说,“厚德载物”和“大象无形”,正是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伟大国家所特有的景象、特有的气派,是一个有志于肩负人类历史重任的伟大民族共同体所需要、所应有、所能以自持的文化风格和整体面貌。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君主专政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两大主体内容。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2)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4)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这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周易》、《老子》、《庄子》称之为“三玄”。玄学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主要活动在洛阳。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5)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6)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7)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2.进步的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1)元朝的邓牧:自称“三教外人”,著书大胆否定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其非君思想,对明清进步思想家有一定影响。(2)明朝:李贽是明后期“异端”进步思想家,他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揭露道学的虚伪,反对歧视妇女和压抑商人。他是我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色彩。(3)清初:①黄宗羲:在明亡后,隐居著述,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他的思想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也有一定的影响。②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主张把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著《天下郡国利病书》,他提倡“实学”的目的在于批判理学,反对君主专制政治,顾炎武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③王夫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主义观点,朱熹的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给予批判,他还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否定理学家主静的形而上学思想。他用发展观点来看待历史,认为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他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王夫之的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同步导学中国古代对治国思想的选择:史学界认为:自汉武帝至清末,中国统治阶级选择的治国模式是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即以儒家文饰政治,以法家支持政治,以道家调剂政治。这种治国模式的形成,在秦汉以前经历了较长时期的选择和探索的过程。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生活原始粗放,民风淳朴,没有私有观念,人人平等相亲,过着一种美好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在氏族公社和部落联盟事务的管理上享有充分的民主,主要靠部落联盟首领的智慧和美德来教化民众,治理国家的思想处于萌芽状态。在奴隶社会随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产生了阶级和国家,统治者一方面制定了宗法等级制度以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一方面以武力作为统治的后盾。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时期,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周王室衰微,诸侯坐大,维护奴隶主宗法等级制度的“周礼”遭到极大破坏,诸侯争霸,社会处于动荡之中。这时候代表各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异常活跃,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他们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著书立说,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办法,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法家、道家,他们各自为新兴的地主阶级设计了一套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治国方案,为秦汉以后的封建社会治国思想的选择奠定了基础。西汉建立之初,由于长期战乱,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以致人口锐减,农民流亡,经济凋弊,府库空虚。鉴于这种形势与秦之败亡,汉初统治者便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治,缓和阶级矛盾,发展生产力,以巩固统治。一方面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奖励耕织”以及缓刑等政策,以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安定民心;另一方面在当时郡国并行的制度下,对地方诸侯王采取不过多干涉的政策,以巩固封建统治。与这种形势相适应,黄老思想也就得到广泛流行,成为西汉前期起主导地位的治国思想。其核心是清静无为,因循而治。实践证明,完全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起到了促进生产恢复与发展的作用,并出现了著名的封建盛世“文景之治”。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之道对中国古代政治有一定的影响。每当大的政治动乱之后,统治阶级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往往采用道家治国之策,与民休息,以蓄国力,以安民心,以固社稷根基。除汉初以外,唐、宋初年也有相似的做法。西汉武帝在位时期封建国家强盛,这给封建统治稳定创立了前提。为维护大一统的局面,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体系。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等有利于君主统治的成分,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思想,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巩固,也利于社会的稳定,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纵观两千多年来儒家之所以能独领风骚,一方面是因其思想内核即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在根本上都有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的因素。另一方面是因为儒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改变面目。先秦儒家没有为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甚至还遭到了秦始皇毁灭性的打击,这是由先秦儒家初创时自身的理论缺陷导致的。先秦儒学的内容体系充满着浓重的、温柔淳朴的伦理亲情色彩,显得“迂远而阔于事情”。例如,孔子的“仁学”,目的在于通过“正名”恢复“周礼”所代表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所以孔子的思想不会为新兴地主势力所青睐。孟子的“仁政”说,虽已转到新兴地主势力的立场上,但其“仁政”说是建立在“民为贵”、“君为轻”的基础上的,过分突出了小农利益,因而也不会得到统治者的赞赏。历史发展到汉武帝时期,封建国家强盛,这给封建统治稳定创立了前提。为维护大一统的局面,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体系,儒学随之有了恢复生机的条件。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倡“一断于法”,实行法治,强调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经过秦、西汉初年的治国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在动荡年代,军阀割据,难以用儒家路线实行全国大一统,而法家路线却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在动荡结束之初,人口凋弊,生产破坏,应该实行道家无为政治,与民休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当国家稳定,走上正常运行轨道之后,不能再实行严刑峻法的暴力统治,而以儒家路线为宜。三者之间表现出了互相融合趋势。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以儒家路线为基础,以法家路线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从此以后,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的严刑峻法为辅助,以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的法国模式基本上符合中国古代的国情,成为历代统治阶级奉行不变的治国圭臬。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认识:西汉前期,封建统治者迫于经济凋弊、民心思治的社会形势,以退为进,奉行黄老之学为统治思想,试图达到无为而治。但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到汉武帝时期开始实行有为政治,统治思想也必然面临新的抉择。汉兴以来,除黄老之学外,儒家思想也一直比较活跃并有所发展,景武之际的董仲舒便是西汉儒学的代表人物。元光元年(前134年),董仲舒以贤良对策。他在《天人三策》中提出,思想统治,也应遵循“大一统”的“常经通谊”,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因此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从理论上阐明尊崇儒学的思想统治原则,受到汉武帝赏识。随后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从而确立了儒学的统治思想地位。建元五年(前136年),武帝设置儒学五经博士,同时罢免其他诸子博士,把儒学以外的百家之学排斥出官学,史称“抑黜百家,表彰六经”。元朔五年(前124年),武帝下诏批董仲舒、公孙弘建议,在长安兴办太学,用儒家经书教育青年子弟,从此儒学成为官办学校的主体内容。武帝改造选官制度,规定博士弟子成绩优异者可任为郎官,吏有通一艺者可选拔担任重要职务,还打破常规起用布衣儒生公孙弘为丞相。这样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封建政治与儒学密切结合起来,西汉皇帝诏令和廷议中多称引儒家理论,司法过程中以《春秋》义例决狱。武帝时遵循儒家思想,举行封禅、改正朔、修郊祀、定历数等重大礼制活动,初步形成儒家政治的历史传统。需要理解的是武帝这一政策与秦代有很大不同,官学独尊后其它思想学派并未被禁止,所提倡的儒学本身也广泛吸收了法家、阴阳家等各家学说,统一的思想带有一定的综合倾向,因而获得了成功。儒家兴学,把教育、考试与选官结合起来,是武帝的创造,在客观上促成了重视知识、重视教育的社会风尚,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各方面,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范式。但从本质上看,这仍是一种封建专制主义文化政策。汉武帝运用皇权干预思想学术,抑制了民族思想的自由发展,禁锢了思想界的探索精神,违悖了思想统一于真理的规律,有明显的消极作用。如何正确对待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待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近代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思想倾向:一是国粹派,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一切都好,甚至对二十四孝也不加批判地完全肯定:一是西化派,把中国落后的一切根源归之于文化传统,主张完全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全盘西化。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继承。但是如何进行“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呢?我们认为:(1)对哪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例如《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论语》中所提倡的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品质,以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孟子》中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以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春秋公羊传》中强调的天下统一的思想等,都是很容易转化为新的时代的。尤其是强调统一的思想传统,更具有现实意义。(2)对有些内容可抽取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如“民本”思想。从西周初年的“敬天保民”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再到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古代“民本”的真正内涵,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利益。今天我们剔除其封建内核,则可以从人民当家作主的角度来转化古代的民本思想,将其发展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主义观念。儒家提出“修己安人”、“正心修身”等命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仍具现实意义。今天我们仍需要提倡自身修养和为社会主义而献身的精神。(3)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范文二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涉及宗教、教育、书法、思想、音乐、文学等方方面面。自古至今无一人可统一而论,又岂我一凡夫俗子可为之!凡事必有线索或言核心。 五千年来,经济最繁华时莫过于唐朝,军事鼎盛时当属元朝。其主要不分都是封建王朝,他们奉行的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如罢黜百家,独尊儒学。此时也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文化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仁者爱人,修身崇德;贵和尚中,推崇和谐……这些宝贵的文化精神曾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成为我们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

这个很宽泛啊,随便拟一个题目,讨论一下就好了,两千字而已。

从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经不成问题。但走上近代社会后,在中西文明大碰撞中,我们开始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很大程度上调整了以前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但是,这种反思,一直是在十分艰难的过程中前进。有前进,有障碍,有时甚至还会倒退。于是鸦片战争结束已有一百六十年,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仍旧没有根本性的突破。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中,可谓绝无仅有,也使许多人感到大奇不解。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如此困难,有政治环境恶劣的原因。中国的政治家,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其思想文化观点相对保守,对专制主义的思想文化很容易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一旦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有了一定前进、突破,总会有一些从特权政治获得甜头的政治家,从幕后跳出来,用政治权力加以打击。近代不是有一些军阀,在国内大肆鼓吹尊孔吗?不懂思想文化,又要对思想文化横加干预,是中国传统文化反思难以前进的重要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构成复杂,也是一个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有数千年历史。时间长,在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增加一些东西,因此内容十分丰富,构成成份极其复杂。有许多东西是好的。有许多东西是糟粕。而精华与糟粕又往往混在一块。这使后人感到困惑:想说爱你,又不容易。因为分明有着太多的腐朽成份。想恨你吧,又恨不起来。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又有许多至可宝贵的东西。不能不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复杂的这个特点,令后人感到十分尴尬。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难以前进的一个原因。笔者此文主要谈谈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及今后发展方向的一些观点。在写作过程中,努力提出自己的一些新想法,这样或许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优劣,必须把握人类前进的方向。人类社会总在不断前进的,这种前进,在政治上,表现为以民为本,直至后来的由民作主;在经济上,表现在重农重商,直至后来的市场经济;在思想文化上,表现为尊重别人的思想观点,直至后来的思想自由;在对待人上,关心人,爱护人,直至后来的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中国人古代一直存在着以民为本的思想。商周时代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些思想本身,是进步的。在人生态度上,司马迁那种虽处逆境而奋发有为,苏东坡豪放达观的胸怀,张衡、徐霞客那种对真理的执着热爱,孟子“我善养浩然之气”,伟大诗人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抱负,均是一种健康的精神境界。对待自然、命运上,荀子“制天命而用之”,柳宗元、刘禹锡的“天人交相胜”,王夫子的“相天”、“造命”说,无不包含着人定胜天的思想光辉。在对待个体生命的权利和自由上,《古诗十九首》和阮籍《咏怀诗》对人生意义的关注,《世说新语》中对个人价值的肯定,《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对自由爱情的热烈追求,都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注入了一般新鲜的血液。在对待个人与社会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位卑不肯忘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均是很高尚的精神境界。而对待人与自然上,《棘敕川》、《岳阳楼记》、《春江花月夜》和其它大量的文学作品,更是体现了我们这个民族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的特殊感情。登长江,诵“大江日夜流”,顿生一种豪情。临高山,读“一览众山小”,顿生一种斗志。读《腾王阁序》,吟及“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又生一种慷慨。如此厚重,如此不屈不挠,如此强健,唯斯国方有也!但是,同别的国家一样,中国思想文化也有糟粕。由于时间久,在若干年时间里又没有及时进行打扫,使糟粕越积越多,给我们民族带来极大损害。女人有独特生命价值吗?不过是男人附庸。每一个中国女子,应以生活于现代为庆幸,而以生活于古代为悲哀。不但女人如此,男人也没有独立生命价值。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官僚,以及无数苍生,都在皇权高压下葡葡。他们或许渺茫过,怀疑过,反对过,但后来,他们再也不曾有过这个念头,甚至以高呼“吾皇万岁”为终身荣耀。马克思曾经把这种中国特色的社会现象,蔑视地称之为普遍奴隶制。不是崇高创新,不是倡导一代胜过一代,而是推崇守旧,“天可变,地可变,祖宗之法不可变”。使几千年期间,政治体制、思想观念、科学文化,一直难以进步,终于在近代社会不可避免地落后于国际社会。一方面是皇帝穷奢极欲,三宫七十二院,生活腐朽靡烂,官僚贵族欺压人民、掠夺百姓,另一方面却鼓吹“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忧道不忧贫”,对平民百姓通过商业或其它途径谋求更多的物质利益,进行种种抑制。既使人民生活水平难以进一步提高,又使社会经济发展失去内在动力。压制个性,压制自由思想,压制个体生命正当欲望。哪个人特立独行,即“枪打出头鸟”,导致国民虽众多,实则千人一面,有胆有识的人百中无一。有新的思想,即“鸣鼓而攻之”。有不逊之言,即“祸及九族”、“诛灭十族”。在家听父母的话,在乡听长辈的话,社会上听官僚的话,而全体官僚则听皇帝的话。个人的婚姻大事,听父母的话。否则便是“大逆不道”,群起而伐之。闭关自守,夜郎自大。对外部世界缺乏关心。虽然在鸦片战争被打败,仍不肯认输,以天朝上国自居,不肯放下架子认真学习别人文化的有价值东西。一次次失败,仍没有从中吸取教训,不能对自己体制弊端痛加改革,全面激发自己民族生机活力。好了伤疤忘了痛,这样的情况实在是多得不可胜数!愚昧、落后、抑制人性、阻碍发展的因素,何其多也!一个人若没有足够的抵抗力,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生活,其思维岂能不退化,其个性岂能不扭曲?与此同时,在这种社会环境中,还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善于钻营、欺,又有背景的人,青云直上;浑浑噩噩、平平庸庸、处事圆滑的人,一帆风顺,庸人一生平安;而才华横溢、正直善良、富有抱负之士,却往往是英雄难有用武之地,郁郁一生。不是优胜劣汰,而是劣胜优汰,整个社会处于一种逆淘汰的现象——几乎哪朝哪代,都是如此,少有例外,少有例外!(二)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优劣,必须用比较的观点和方法看问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自在此山中。中国文化是优是劣,孤立地看,是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应该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其它国家、民族的文化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认识各自优缺点,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这里主要是把中国传统文化同西方文化进行比较。这也是近一两百年来,学者们十分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同西方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其长处。“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中国人崇高天伦,这是西方文化往往比不上的,很大程度上温暖着我们的人生,支持着我们战胜各种困难。“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谁与”、“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中国人热爱现实,关心现实,很大程度克服了各种虚无主义思想对人心灵的损害,能把人们注意力吸引到建设现实生活上。“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面对生活中种种挑战,中国人并不屈服,而始终保持一种信心、斗志,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仁者爱人”。中国人常常讲究道德,以友善态度看人,以友善态度对待其它民族,这对于国内社会秩序的建立,对于国际社会良好秩序的建立,其作用也是积极的。有着强烈的为国为民建功立业思想。从马援的马革裹尸,霍去病的“匈奴未破,何以家为”,曹操的“对酒当家,人生几何”,到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均体现这种强烈抱负的存在。与自然也有着天然的共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闲桂花落,月静春上空”,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西方文化望尘莫及的。世界文化时代的到来,终将是任何保守力量所难以阻挡的。而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些长处,必将成为世界文化的极其珍贵部分。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形成的,是以封建社会文明为其背景。而西方文化,严格地说,是在文艺复兴之前才逐渐形成,是以资本主义文明为背景的。文艺复兴以前的古希腊文明,已被赋予新的内涵;而在此之前的中世纪文明,遭到彻底批判。一个是封建色彩浓厚的文明,一个是资本主义色彩浓厚的文明,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落后性,在许多方面存在着薄弱之处。试概括出几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体生命的自由、尊严,讲得不够。更多的是帝王的权利,而不是百姓的权利;是上级的权利,而不是下级的权利;是单位的权利,而不是个人的权利。现代社会学认为,社会活力来自激发个人的积极性,社会尊严来自尊重个体生命的价值与尊严。而中国传统文化之做法,显然与此背道而驰,既是文明不发达的表现,也必然妨碍社会的发展。在对待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千方百计限制思想自由,搞一言堂。要求民众的思想,与官方的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否则,则视为离经叛道。这使各种新思想新观点难以发展。西方则坚持思想自由。各种学术可以自由争鸣。因此几百年来,西方思想文化界英才辈出,新的学术成果接连不断,令世人叹为观止。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儒、道、佛并存,为什么还说是没有思想自由,是一言堂呢?儒道佛不是对立的,而实则皇权政治下一种思想的三个方面:出则为佛,入则为儒,修身则为道,三者一出。儒家之正统地位,皇帝的以言代法,是不能挑战,也不容挑战。除非在政权没落,或瓦解情况,批判儒家、专制政治的一些思想,才稍有抬头之日。在社会矛盾的处理上,中国传统文化崇高人治。以权力代替法律。司法不公的现象十分普遍。西方则崇高法治,在全社会崇高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既维护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又最大程度地减少社会成本。在人才选拔模式上,西方文化注重公平竞争。这样能够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能够给其他想发展的人提供公平的机会;能够确保人才队伍新陈代谢工作顺利进行。中国的人才选拔模式则不科学、不合理。干部队伍是“官选官”,上一级选下一级。客观上助长各级干部不是把精力放在为民办事,而是把精力放在迎合上级旨意上。公务员选拔,也不够透明、公开。这使中国人才队伍整体质量不高;效率低下;腐败泛滥;也挫伤了大量锐意进取的民众的积极性。在发展道路上,西方文化讲的是科学和民主。科学,不但是重视科学技术,也包括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真理。民主,即人民选举国家机关,并进行相应监督。这使西方社会数百年来一直生机勃勃向前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讲的是人情和集权。卫生部部长、北京市市长在处理非典工作有严重失职。在法制比较健全的国家,按照法律制度处理就可以了。但中国对这起事情的处理,却十分费力。这类情况,在中国十分普遍。每一起腐败案件发生后,都有许多人在背后活动,找人讲情。没有人情,便办不成事。各种事情的解决,如评职称,重大课题立项,各种评奖,均离不开人情。人情是这个社会得以运转的万金油。集权,即大权独榄,什么事都由有关领导说了算。结果只能是脱离民意,自行其是,乃至以公家之权谋个人之私。这必然使民心受挫,社会正常秩序遭破坏;在维护极少数人的特权利益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损害了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最大程度地阻碍了整个民族的不断发展。由此看来,中华传统文化,是有重大缺陷的。从总体上说,我们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落后了一个阶段。也就是说,西方文化经历过一个较充分的现代化阶段。而我们民族,则尚未经历过这个现代化阶段。至少可以说,我们的现代化阶段很不成熟,很不充分。(三)新的时代,呼唤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的文化新的时代,必须建设新的文化。使人的生活更加境界,更加高尚,也进而推动我们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文化应该是怎么样的呢?人们都会关心这个问题。有一点可以肯定,应该比现在的文化要美好得多。——这还用说!人们会说道。我说的美好,有这么几层意思。一、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将更加深刻。新的文化不是建立在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知之甚少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对自己、社会、自然有较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在无知、愚昧基础上的文化,是不能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真正幸福的。这就要求个人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破除种种迷信思想、教条主义,勇于探索正确认识。也要求社会倡导思想自由,倡导尊重真理,重视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二、新的文化必然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要使命。个人生活的进步,与社会的进步发展密不可分。不断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始终是每一代人的责任。新的文化,也必然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要使命。因此,在新的文化建设中,必须倡导人的社会责任,鼓励人们在实现个人利益基础上,为社会多做贡献;必须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人的矛盾,维持社会正常秩序;必须使人们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创造更多优秀的劳动成果。三、新的文化必然大力宏扬人的价值和尊严,尊重人的合理需求。人是大千世界最尊贵的生命,是万物之灵。理应雄纠纠、气昂昂地活着,理应受到充分的尊重。任何打击人的尊严,而抬高人以外其他事物、力量的尊严,都是不允许的。人与人之间权利与自由是平等的。任何一个人,任意侵犯他人的尊严,侵犯他人的权利和自由,都是不允许的。新的文化,必须唤起人们对自己生命的尊严意识!唤起他创造生活的热情!唤起他对别人生命价值的尊重的热爱。努力使自己做一个大写的人,开创大写的人生。同时,还要考虑人的需要,创造相应的精神文化产品。既有高雅的,又有通俗的,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脱离人的需要,这样的精神文化产品,必定是没有生命力的。(四)继承、借鉴与创新,并主动融入世界文化,是中国今后文化发展必由之路。中国新文化的建设,正如人们常说,必须坚持继承、吸收、创新。继承是必要的。主要是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了事物本质和规律,或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是应继承的。但要反对无限拔高。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特定时期形成的,必定有其时代局限性,任何夸大其辞,都是错误的。这些年来,有些人看到周易、论语、禅宗等思想成果的价值,这本是一件好事。但盲目崇拜,极尽溢美之词,那便走上了歧路了。甚至有人在看到西方文明碰到一些挫折后,便反过来大力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了,儒家文明重新复兴是大势所趋!这纯粹是一种意淫,愚昧可笑。中华文明是要复兴,但绝不是去复兴儒家文化,而是建立在科学、民主、崇高人的尊严和价值是新中华文化。还要虚心学习。站在整个世界文化角度来看,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互有长短,应该互相学习,才能共同进步。别人可以学习我们,我们也可以学习别人。别人不来向我们学习,是别人的愚蠢。而我们不去学习别人,则是我们的愚蠢。学习永远不是一件丢面的事,而是一种聪明的表现,是一种追求进步的表现。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才能赶上别人,超过别人。即使已经超过别人,也要继续向别人学习,因为别人总会在一些方面,做得比我们好一些。不同国家国情不同,学习中不能照搬照抄。这是肯定的。不同在哪里?人口多一些,生产力起点低一些,文化教育落后一些,人均资源少一些,这一切都是我们的特殊性。但是,更有许多方面是相同的。如:都要发展经济,都要科学、民主,都热爱美好生活,都要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都要讲道德和法律。因此,别人在这些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就应积极借鉴。有些人动不动以中外国情不同为由,千方百计为学习别人先进文化设置障碍。中外国情不同,所以中国不能搞市场经济,不能崇高人权,不能普选,不能倡导思想自由,不能搞股份制,等等。这与其说是重视本国国情,不如说是自甘落后。许多别人文明的先进成果,被排斥在一边。害了谁?害了自己民族的未来,害了广大人民的最切身利益。若以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来指导我们的文化建设,那么我们民族与世界先进民族的差距,不是越来越小,而是必然越来越大了。在我看来,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由许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携手前进是最明智的。你看看我是怎么做的,我也看看你是怎么做的。你向我学一点东西,我也向你学一点东西。这样大家都会变得更加聪明,更加成熟。人类文明,必然要以这种方式前进,才能发展更好,也才能使各个民族更快地进步。关于创新。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关键环节。没有创新,旧事物不会灭亡,新事物不会发展,世界永远原地踏步,不能前进。文化也是如此,仅仅只有继承,或仅仅中只有学习他人,都是不够的。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创新不易。一要有一定的文化积累。根深叶茂。文化积累是根,根基不扎实,是长不出新枝的。即使破土了,也长不高,长不壮。二要明确方向。方向错了,不是创新,而是守旧、复古,前功尽弃。一定要透过种种迷雾,把握文化发展的方向。这个方向,说到底,是与社会发展趋势相一致,与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价值观相一致。三要有宽松环境。要允许磨擦事物存在、发展,不能视新事物为洪水猛兽,要鼓励不同思想文化自由交锋。四要有勇气和意志。以新的文化代替旧的文化,并非一帆顺,必然会碰到斗争。这离不开政治家的胆识,也离不开有识之士的顽强奋斗。说到底,是要整个民族的勇气和意志。旧的文化代表不了社会前进的方向,只要新的文化持之不懈地奋斗,并尊重事物发展规律,最终必然能取得胜利。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已进行了一百多年。总的印象,是太慢了。亚洲几个发展中国家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比我们快得多。这可能同他们直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便于接收同属资本主义国家的西方世界先进成果有关。而我们则直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于我们在很长时间内不能以开阔的胸怀理解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文明一直保持一种强烈的警惕性,不能积极地学习西方文化那些先进成果,结果反过来损害了我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但是,中华民族这个传统民族,走向现代民族的脚步,是历史发展必然要求,是谁也难以阻挡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尽管路途坎坷,却是最终要完成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内改革的深入,和国际上对外交往的增多,我们的胸怀将更开阔,我们对文化发展的规律将认识得更深刻,各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障碍,将逐渐被打破,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必将大大加快。这里还想就国家热谈一谈自己的精浅想法。这十多年后,又出现国学热,涌现一些国学大师。但笔者发现,一些人只是就国学谈国学,这已经走入歧路。时代不同了。今日谈国学,应站在整个世界文化背景去研究。要研究国学,就必须精通西学。就必须了解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一个现代国学家,就必须同时也是现代西学家。这样,他研究国学,才能真正得出比较全面、成熟、中肯的结论。要研究国学必须研究春秋百家学,大唐文学,鲁迅文学;有人把千古罪学当作国学,其实把自己变成了千古罪人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论文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令亿万中华儿女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是,中华文明历经数千载,经历多次朝代更迭和外族入侵,却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国的传统文化也饱经沧桑,虽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地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下面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篇,供大家借鉴参考。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论文第一篇:新媒体环境下汉中传统文化遗产的现代转化探析摘要: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探索新媒体技术支持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当下研究热点。本文以汉中地区为切入点,借助新媒体技术,探讨汉中历史文化遗产的现代转化与传承的问题。分析汉中地区的经典成语故事、古代文学作品、传统戏剧、以及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创新与传播,探索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与传承,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公众的民族情怀与人文素养的有效路径。关键词:新媒体; 中国传统文化; 汉中历史文化遗产; 现代化转化与传承;1 研究背景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其意义就在于对传统文化进行新时期背景下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证明:人们只有在已有的传统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传统和传统文化才能承承相因、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发扬光大。”[1]“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传统文化是人民辛勤工作和智慧的结晶。我们必须从历史的延续和文化发展的继承出发,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进行创新。”[2]因此,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转化,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担当,同时也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一种使命。新媒体是一种新生的媒体形式,它是继传统的报刊、广播、户外、电视后出现的“第五媒体”。其功能强大,主要借助于当今发达且成熟的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移动网络、区域无线网等技术渠道以及互联网、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的终端,实现海量信息资讯和娱乐体系的在线共享。新媒体技术使得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和接收者实现了平等和对等,人们既可以发布和传播信息,也可以接收和享用信息,并与周围的人和事物以及世界实现互动。“新媒体的特征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3]新时期,保护和传承好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历史性任务。将新媒体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结合起来,使得两者相辅相成,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有着重要意义。2 汉中地区历史文化遗产简介“截止到2011年6月,汉中已经拥有国家级名录6项,省级名录39项,市级名录59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广泛,种类多样,既有体现历史文化的故事传说及民间戏曲,又有贴近百姓生活的各种民俗活动。”[4]其中比较知名的有蔡伦造纸传说、洋县佛教音乐、镇巴民歌、汉调桄桄、洋县架花焰火技艺、洋县悬台社火等,两汉三国时期遗存下来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民俗丰富了汉中的地方传统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急需借助新媒体传播平台进行现代转换与传承。3 汉中地方传统文化新媒体形式的现代转化与传承(1)汉中经典成语故事及传说新媒体形式的转化与传承。成语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璀璨一页。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包含着一段令人回味的历史烟云,其中蕴含着很丰富的人文哲理与生活经验。汉中历史悠久,两汉三国历史文化比较丰富,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流传下了许多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及历史传说,比如,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萧何月下追韩信、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张骞故事传说、廉泉让水、褒姒传说等。对经典成语故事及传说进行整理和编排,标注拼音,制作成为电子书样式,并配上真人语音以及名家讲读的音频;还可制作成幻灯片PPT的形式,配上相应的图片,如果条件允许则可使用GIF动态图片,这样更具吸引力。此外,将文化典故以动画的方式进行呈现,或制作音频节目,将文本转化为音视频以满足受众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借助手机APP在线功能推广和宣传,实现文化的活态传承。(2)汉中地区传统手工技艺新媒体形式的转化与传承。千百年来,中国的传统工艺与人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工具与材料,人们将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经验和认识,以相对稳定的造型、图式、技艺和文化等要素凝结在器物之中。[5]中国传统工艺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由于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氛围,汉中本地保留下来了一些传统的手工技艺,例如,汉中面皮的制作技艺、蔡伦造纸工艺、汉中张氏摩崖石刻拓印技艺、洋县蓑衣编制技艺、城固泥塑、洋县架火烟花、谢村黄酒酿造技艺、西乡松花蛋制作技艺等。这些丰富多彩的地方手工技艺急需得到关注和保护。在今天这个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大众传媒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可以借助网络媒体的传播方式来进行宣传与推广,使传统技艺能够被广大的人们所认知和了解。因此,对汉中本土传统手工技艺进行视频加工,将诸如蔡伦造纸技艺、汉中面皮、谢村黄酒的制作过程完整的拍摄记录下来,对其中的加工环节进行细致和完美的展现,能够引发受众的感知欲和好奇心。通过拍摄纪录片或微电影形式,配以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让观众在观赏这些传统手工技艺的同时,还能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愉悦与放松,体味传统文化的魅力。(3)汉中传统民俗文化和民俗活动新媒体形式的转化与传承。历经千秋的历史典故,家喻户晓的民俗活动,见证了汉中地区历史的进步和人们思想意识的开放,相比陕南地区其他区域所特有的自然风光,汉中地区的民俗文化更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首先是汉中的民俗文化,即在汉中境内的民间地区所形成和保留下来的民间艺术,例如汉调桄桄、镇巴民歌、洋县佛教音乐、端公戏等。进行新媒体形式的转化,可以请一些老艺人和技术成熟、经验丰富的民间艺术家进行现场演绎,通过现场录制和后期制作的方式形成音视频作品,通过各大视频媒体以及网络平台进行投送,也可以由当地政府着手操作,在地方台以及各大公共场所的LED屏幕上进行滚动循环播放。其次是汉中的民俗活动,汉中的民俗活动多种多样、种类丰富,如南郑协税社火高跷、南郑新集采莲船表演、略阳羌族羊皮鼓舞、洋县杖头木偶戏、洋县悬台社火、老君庙会、春官说春发放春贴、勉县武侯墓清明祭祀活动等。这些精彩纷呈的传统民俗活动展示了汉中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要对其进行新媒体形式的转化与传播,可以借助一些官方和非官方网络进行传播,充分挖掘民间传播的力度。例如,可以邀请知名视频网站的主播,比如哔哩哔哩、Ac Fun、斗鱼、抖音等,现场参与活动并进行实时直播与互动,借助主播个人的影响力和自媒体视频平台的强大扩散力,可以吸引更多的关注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汉中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此外,借助微信,建立汉中民俗活动的公益性宣传公众号,向广大的在线用户进行推送,有一定的宣传与展示效果。(4)VR技术与汉中文化旅游景点的线上结合。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能使用户沉浸到环境中。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汉中还拥有着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即各种文化旅游景点。其中,两汉三国时期的石门栈道、古汉台、拜将坛、饮马池、武侯墓、张良庙等。需要政府投入一定的资金,聘请专业的技术团队,对这些文化旅游景点进行精准的测绘,然后通过计算机进行3D立体建模,建立线上文化博物馆。还可在城市内的各大公共场所建立市文化旅游景点的VR体验馆,广大市民和外地游客不用亲临景区,借助VR设备,进行在线漫游,体验立体沉浸式虚拟游览,并能与景点内的物体进行互动,从而获得立体式全感官的综合性体验。这种新的游览方式与以往的游客进入景区实地游玩体验相比,在保持景点全部区域各种参数与信息完整收录与提供的同时,还降低了参与体验的门槛,能够让游客获得多倍的感受与身心的全面满足,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思维与设计理念。4 结束语本文主要探讨了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汉中历史文化遗产的转化与传承的可行性策略,提出借助在线网络媒体技术和各种视频平台,以及VR技术,对各种类型的文化遗产进行视频化和立体化的制作的发展路径。此设想的实现需要政府的帮助与支持,加大新媒体传播的力度,使汉中的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得到普及并深入人心。参考文献[1] 吴增礼,王梦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维度和限度[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4(01):1-7.[2] 侍舒玮.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化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J].戏剧之家,2019(12):219+221.[3] 张婕,苗思雨,逯鹏祥,等.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播特征与对策研究[J].城市党报研究,2020(03):90-92.[4] 潘秀梅,张慨.浅析陕西汉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保护现状[J].美与时代(上),2013(07):43-45.[5] 贺超海.中国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8.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优秀的中国 传统 文化 影响了无数中华儿女,更是初中学生思想 教育 取之不竭的重要资源。我们要重视传统文化,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传承文化的 议论文 800字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800字五1

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深入精髓,让人深深的震撼,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华传统文化渐渐淡化,近年各种损坏传统文化的事情侵入我们的内心。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离我们越来越远。

面对物质的-,尊严应该如何存在?十几年前的一个春天,韩国某公司的女老板以员工没按照她的吩咐去休息为理由,喝令全体中国员工下跪。一百多名员工迫于无奈跪下,唯独孙天帅刚直的立在原地。女老板恶狠狠的威胁说不下跪就开除,孙天帅很坚定的说了一句“我是中国人”后愤然离去。孙天帅用实际行动证明尊严实实在在的要重过各种物质甚至于是生命,有尊严的人面对权贵不卑不亢,面对不义之财不馋不贪,面对不公之事不忍不避。一个人有了尊严便有了支撑生命的灵魂的骨架。一个民族有了尊严,那么这便是一个充满希望,不可战胜的民族。

面对日渐冷淡的人心,爱心该何去何从?有这样一位老太太,她的住房是由五个子女凑钱买的,面积不大,卧室只有不到十平米,她的柜子还是她结婚时候从旧货市场买的,桌子跟椅子都有几十年的“高龄”了。她就是中国当代家喻户晓的人物,杰出的豫剧大师常香玉。建国后,她用自己的演出收入为农民捐献了 拖拉机 ;抗美援朝时,她和丈夫在各地巡回义演,为志愿军捐过飞机;十年-后,她把补发的所有工资作为党费全部上交。爱心是永不低头、永不屈服的铮铮铁骨,是人类走向兴旺和发达的希望和灵魂。爱心是阳光,温暖每一个人,驱散所有黑暗,爱心是绵绵不绝的江河,流遍世界各地,一个充满爱心,懂得团结互助的民族拥有不可战胜的刚毅。

面对日益物质化的世界,梦想在哪里生根?“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陈欧用自己的行动来阐释自己的梦想。他也曾经失败过,他也曾经失落过。“蜗居,-婚,都让我们撞上了。别担心,奋斗才刚刚开始,80后的我们一直在路上。不管压力有多大,也要活出自己的色彩,做最漂亮的自己。”“我们做的是自己,为了梦想而奋斗。只要努力、自信,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代言人。”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他凭着对自己梦想的追求,终于取得了事业的巨大成功。

尊严,爱心,梦想,这些只是我们精神世界折射出来的一小部分,但当我们真正地做到了,才是真正地把握住自己的人生。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800字五2

中国!一个伟大的国度,拥有浩瀚的疆土,几千年以来,孕育了多少才识过人的军事家,才华横溢的诗人,目光长远的君王,天马行空的艺术家,他们,在自己祖国的领土上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的奇迹!

例如:“万里长城”,“兵马俑”,“莫高窟”,《离-》,《史记》……而创造这些奇迹所需要的精神,便是我们中华民族千年以来熔铸的敢于创新的精神,它,有的在宏伟壮观的建筑上传递,有的在包含情感的字里行间中流溢,还有的在苍劲如龙的笔墨里婉转……这些丰富的文化遗迹在飘荡的历史长河中仍然是保留了下来,这,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留给我们的独一无二的财富!

如今,在我的脑海里,却清晰地记得在小时候参加的一次-,在那次的-中,有一种叫做“飘色”的绝妙艺术无不吸引着我的眼球,那也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中国的文化,第一次体会到了它的博大精深,也是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浓厚气息,每每回忆起这次的经历,心中总不由得涌起一种炎黄子孙的归属感与自豪感。

“飘色“又名”抬阁“,是集 历史 故事 、神话传奇于一体,融绘画、戏曲、彩扎、纸塑、杂技等艺术为一身的民间大型造型舞蹈,是中原地区民间 春节 社火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绵延传承至今的中原"抬阁"被誉为"华夏一奇",被外国人认为是”中国隐蔽的文化“在中华民俗和中国民间艺术领域影响甚广。

“飘色”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能给人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的感受,还能给我们带来一种来源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自信与骄傲,这种文化遗产难道不让人重视与珍惜吗?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却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淡忘了往日辉煌的文化成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身于现在文化以及科技创新的事业中,忠心与历史文化的人却是越来越少,对此,我不禁感到了一丝紧张。作为一位中国人,我们难道不应该去深入了解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吗?难道就不应该传承这几千年下来的宝贵文化吗?我们绝不能让如此众多珍奇的文化遗产泯然于滔滔的历史长河中!为此,我对于传统文化进入校园考场表示赞成,因为这样便能人为地督促我们学好语文,更好地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800字五3

所谓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个民族丰富的特色,一个国家独有的标志,一段历史熔炼的精髓。

中国的传统文化可谓是五彩斑斓了,可以是建筑,书籍,服饰,它包罗万千,丰富广博。就如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性的神物“龙”的形象。其实龙本不存在,它只是古代的人们为拥有神奇力量的向往,因此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有着鹿角、虎须、蛇身、凤爪等多种特征,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龙就似我们我们中华民族,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伟大神力向往的美好理想。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汉字了,这也是我们“传播文明,盖世无双”的传统文化之一。它的特点嘛,就是“ 对联 形式,汉子独创,左右工整,能简能祥,既便言志,又供观赏。”说起汉字我们无不想到书法文化。值得赞扬的是,即使书法的年龄远远大于我们现代人,但我们间的距离却似穿越的效果。在此,我也是书法的传承者之一,它的美感“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我也深有体会。对于写书法的传统用具——毛笔,柔软优雅,创作的字体有胖有瘦,或直或曲,时而粗糙时而顺滑,无不体现着各种线条的美感,无不透露着写作人当时的心境。然而西方人用的钢笔却只能将字死死地呆呆地“刻”在纸上,所以西方国家没有书法这一说。这就是中华民族先辈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值得我们华夏子孙传承。说到书法,我便想起中考语文要提高分值,会在书法和文言文方面加以重视,这样一来就对我们中学生了解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做了进一步的要求,传统文化进入校园考场啦!由此可见,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我们也应该了解重视它。

反观我们现代社会,经历多次战事,以及全球化资本主义的冲击,一再使得文化的传统根基早就如同一片风中摇摇欲坠的枯叶。再加上我们的经济日渐富裕,西化的生活方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也越来越普遍,但这也不能是我们的心灵感到满足。如何重新找回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美感,继续传承它呢?那就得扎根于我们的生活,就当我们对传统文化多一些关注,多一些了解吧!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800字五4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近年来,我们有幸接受越来越多的感恩教育,这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要进行道德教育就无法离开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

中华文化的境界是和谐,要和谐就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而不是去破坏自然,去“人定胜天”。我们把天地比作父母,感恩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感恩大自然赋予了与人类生生不息、和谐相处的万物。有了这份感恩之心,我们就会赞美天地、赞美万物,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我们人类长久生存的金钥匙。1988年,75位诺贝尓奖得主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21世纪的人类要生存,必须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孔老夫子那里汲取智慧;二十世纪70年代,英国大哲学家汤恩比教授说:要解决21世纪的人类问题,只有孔、孟学说。这些世界顶尖级的人物,懂得我们中华先祖留下的文化是安身立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与大道,而我们更应感念祖恩,以中华文化之精神,重视我们的地球,重视我们的家园。

念及恩情,大莫过于父母的生养之恩。“大爱无疆”、“大道至简”、“大恩不言谢”;要真知和践行感恩,莫过于孝。如果说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尽孝,那么很难相信他能对别人真诚。没有真诚就谈不上信用。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是告诉人们要从真诚开始,自立于社会,成就于和谐,践行人性向善、择善固执、止于至善。孝,要有一体的观念,懂得孝就是要懂得感恩,把一体的观念落实到生活、言行中就是孝道。我们从对父母开始尽孝心,然后推广开来,对兄弟姐妹、对所有的亲人也有这样的爱心;对老师同学、对领导同事、对社会大众,不管到哪里,都用这种爱心对待所有的人。宇宙万物与我一体,爱别人就是爱自己。孝是感恩,孝是仁爱。真正懂得孝的道理,懂得感恩的情怀,就懂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孝的延续,不仅爱现在的大众,还要爱未来的大众。我们要关照未来,不能因为眼前的享受而把子孙未来的资源糟蹋了。如果为了眼前暂时的利益,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大自然的资源被破坏,将来吞咽这些苦果的必然是我们的子孙后代。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要长久发展,就要对自然有恭敬心、感恩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心存感恩的心,感恩自然,感恩父母、亲人,感恩社会。孔子的门人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何谓“忠恕”?尽已之为忠,就是要竭尽自己之力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善待同学、同事、亲朋好友;“恕”寓意“如心”,就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了“忠恕”之心,就能认真对待工作,处理好各种关系,就能够“团结干事”。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自立于社会,成就于和谐。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800字五5

金秋十月,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到大足石刻的 社会实践 活动。

大清早,同学们乘着大巴,一路上洒下我们的欢歌笑语。很快,我们便来到了大足的宝顶山,这里云雾缭绕,风景优美。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穿上统一的汉服,迫不及待地来到刻有“天下大足”的大门旁。只见宽阔的广场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排排具有古典气息的石书桌,上面放着笔、墨、纸和《弟子规》,广场正前方还挂着两幅孔子的画像。我们庄重而严肃地站在石桌前,仔细地听着工作人员为我们讲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尊师重道,同学们虔诚地在孔子像前行三鞠躬礼,还恭敬地写了一个“人”字,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人”的笔画含义,一撇代表学问,一捺代表品德,大家还一齐朗诵了《弟子规》。最后老师在我们的眉心点上一颗朱砂,这个仪式代表老师已为我们开启了智慧之门。

通过学习儒家文化,拜孔子,让我们知道了从小学要会礼仪,学会感恩,还教育了我们如何做人、做学问,如何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

随后,我们来到了博物馆的地下层。在那里我们学会了如何沏茶,品茶,喝茶,让我们知道了茶其实也是一种文化。

午饭后,我们来到大足石刻。这里石窟有75处,造像多达5万多尊,这些石刻以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技艺精湛而著称,它是世界石窟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一部伟大的石窟“连环画”。其中“千手观音”石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千手观音”高7。7米,刻于88平方米的峭壁上。她全身镀满了金箔,金光闪闪,被誉为“天下奇观”,千手观音共有1007只手,手里拿着120件法器,每只手中心均有一个法眼,像在视察人间疾苦,这些佛手无一雷同,千姿百态地分布在佛身四周,像孔雀开屏一样美丽。

细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石刻全部由山体直接开凿而成。可以想象,在那个缺乏现代科技的时代,古人不知克服了多少艰难险阻。我情不自禁地感叹古代的能工巧匠们的非凡技艺。

随后,我们又进行了写生活动和参观了石刻博物馆。

通过这次大足石刻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一定要弘扬并传承中华的传统文化。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800字五篇相关 文章 :

★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优秀作文800字高中5篇

★ 传承的高三作文5篇

★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论文800字十篇

★ 高中传统文化议论文800字范文

★ 以传承为话题的高中作文800字

★ 描述传承的作文800字5篇

★ 关于传承中华文化的征文800字作文6篇

★ 弘扬传统文化的优秀高中作文5篇精选

★ 传承传统文化作文800字

★ 高三的作文800字议论文五篇

民族刺绣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标注的正确格式如下:1、参考文献格式为:[序号]+著作作者+篇名或书名等+参考文献的类型+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2、引用别人的毕业论文的标注格式为(毕业论文类型为学位论文[D]):[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3、举例如:[11]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1-7。

1.连续出版物的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外名可缩写,缩写后首字母大写,并省略缩写点) 2.专著的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的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题名[C].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的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的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 专利申请者.题名[P].国别 专利文专利号,发布日期. 6.技术标准的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 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 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7.报告 标引项顺序号 报告人.题名[R].会议名称,会址,年份.

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怎么写

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论文而引用已经发表的有关文献,是论文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反映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论著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表明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还免除了抄袭或剽窃的嫌疑.国内外检索系统通常不仅收录论文的题名、关键词、摘要,还收录其参考文献,其中参考文献的质量和数量是评价论文的质量和水平、起点和深度以及科学依据的重要指标,也是期刊质量量化评价指标如影响因子、引用频次等统计分析的重要信息源. 因此参考文献的数量和著录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质量和出版物的整体水平. 正确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不必大段抄录原文,只摘引其中最重要的观点与数据,可以大大节约论文的篇幅. 本刊要求来稿作者,凡是引用参考文献的成果 (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图表和其他资料) 均需要对参考文献在文中引用的地方予以标注,并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列出. 作者应按照国家标准GB/T 7714-2015书写参考文献著录项.1、参考文献的分类按参考文献的提供目的划分,可分为引文文献、阅读型文献和推荐型文献3大类.①引文文献是著者在撰写或编辑论著的过程中,为正文中的直接引语 (如数据、公式、理论、观点、图表等) 或间接引语而提供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②阅读型文献是著者在撰写或编辑论著的过程中,曾经阅读过的文献信息资源.③推荐型文献通常是专家或教师为特定读者、特定目的而提供的、可供读者查阅的文献信息资源.2、文献类型和标识代码参考文献目前共有16个文献类型和标识代码:普通图书M, 会议录C, 汇编G, 报纸N, 期刊J, 学位论文D, 报告R, 标准S, 专利P, 数据库DB, 计算机程序CP, 电子公告EB, 档案A, 舆图CM, 数据集DS, 其他Z.凡无法归属于前15个类型的文献,均可以用Z来标志.3、参考文献格式要求:1.参考文献按正文部分标注的序号依次列出,并在序号中加[].2.对于常见的各类参考文献标注方法如下:1) 著作:作者姓名,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2) 期刊论文:作者姓名. 题名[J].期刊名称,年,卷 (期) :页码.3) 会议论文集:作者姓名. 题名[C]//论文集名称,会议地点,会议日期.4) 学位论文:作者姓名. 题名[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5) 专利文献: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姓名. 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 获取路径.6) 电子文献:作者姓名. 题名[文献类型标志 (含文献载体标志) 见其它].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更新或修改日期) , 获取路径.7) 报告:作者姓名. 题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8) 标准:标准号. 题名[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3.同一著作中作者姓名不超过3名时,全部照录,超过3名时,只著录前3名作者,其后加“, 等”.4.其他:数据库 (DB) , 计算机程序 (GP) , 光盘 (CD) , 联机网络 (OL) .4、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 (左顶格) 或“[参考文献]” (居中) 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 [2], …,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 参照ISO690及ISO 6 9 0-2, 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 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者. 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2]辛希孟. 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张筑生. 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4]冯西桥. 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5]尼葛洛庞帝. 数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译. 海口:海南出版社,19%.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 (期) :起止页码. [5]何龄修. 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 (3) :167-173. [6]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3, 33 (4) :62-67.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 (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 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 (版次) . [8]谢希德. 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 (10) .e.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9]GB/T 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f.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10]姜锡洲. 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 1989-07-26.g.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曰期 (任选) . [11]学术堂. 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要求[EB/OL].http://www.lunwenstudy.com/cankaowenxian/130239.html.2018-03-14. [12]万锦堃. 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 (1983-1993) .英文版[D B/C 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h.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