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研究生课程论文老师会看吗

发布时间:

研究生课程论文老师会看吗

大部分老师会看在自己手下做毕业论文学生的论文,但只是大概翻一下,最多几分钟的时间。本专业的专家一般只有一位或者两位,所以那时候大多情况下是看下格式对不对,行文是否流畅,逻辑是否通顺。

大部分老师都会看自己的学生的硕士论文,但不会花太多时间,一篇硕士论文三万多字,老师没有时间细看。万一论文存在什么硬伤,那就态度诚恳一点,表明这是论文存在的不足之处,态度好的话,答辩老师不会太为难的。

答辩技巧

1、熟悉内容

作为将要参加论文答辩同学,首先而且必须对自己所著的毕业论文内容有比较深刻理解和比较全面的熟悉。这是为回答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就有关毕业论文的深度及相关知识面而可能提出的论文答辩问题所做的准备。

2、图表穿插

任何毕业论文,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用图表表达论文观点的可能,故我认为应该有此准备。图表不仅是一种直观的表达观点的方法,更是一种调节论文答辩会气氛的手段,所以,应该在论文答辩过程中适当穿插图表或类似图表的其它媒介以提高你的论文答辩成绩。

通常只是抽查,因为如果全看的话人数太多,老师也根本看不过来,所以只能抽选几个人去查看。

基本会扫一扫 现在一般都是通过论文检测系统 为了能顺利通过 你可以先去检测一下自己的论文

进入高校教书以后,每年都会审研究生毕业论文,既有本校的,也有外校的,毛估估算来六七年间,大概审了一两百篇左右的研究生论文,平均每年会过手20到30篇左右。

我个人是全部都看得。

感觉这样答没啥信息价值,以我带研究生的经验,学生更关心的是评审老师会不会误杀自己,以及如何避免误杀。

为了简化这个问题,我把评审论文分为两类。一类是本校论文,这个名义上是盲审,其实总可以查到彼此信息的。另一类是外校论文,这个确实是盲审,由于彼此不认识,杀伐果断不留情面是很自然的。

虽然本校老师也存在所谓四大名捕对本校学生毫不留情,但是,学生大体上不太怕本校审查这个环节。毕竟,大部分老师还是要顾及同事关系的。当然,也存在部分高校内严外松,从而避免学生出去丢人或者影响教育部学科评估的情况,这种情况在我的认知范围属于非常态,故而不展开。

大家普遍害怕的是外校盲审,除非几个盲审得分差异很大(有些学校允许在此情况下二次外审),否则挂了就是延期。我刚入职那会儿,对研究生论文质量的期望太高,要求太严,挂了三分之一的外校论文(那时还是新手,评审论文还好不多,八九本的样子),还觉得自己太过慈悲,实在对不起那些经历千辛万苦才毕业拿到硕士学位的同学。

有前辈听闻,善意提点之后,我开始系统研究和构建评审校外论文的模式。

论文质量无非是形式质量和内容质量两端。

形式质量主要是形式符合规范,没有抄袭、错字、病句、标点误用,不遗漏页码,目录页码对应准确,分段清晰,排版不超出页边距等等。

内容质量主要是选题新颖,观点独特,资料丰富,技术先进,工作量饱满等等。

能满足形式质量和内容质量双重要求的,自然可以给优秀,不过这个对绝大多数同学没有意义。这世上,优秀的人总归凤毛麟角。

有意义的是形式质量。

过手上百篇论文,形式质量过关的文章其实不多。除了少数年份,每年都会遇到一本不标页码的论文。相当的文章都会出现很多"的的"这类重复打印错误。至于一页一段,段落首行不空格,整段文字没有句号的情况,比比皆是。

在形式质量不过关的情况下,谈内容质量的意义并不大。一篇没有页码的文章,指望能被放过,那就得要求这篇文章给我留下心灵震撼,心灵创伤也行。

每年都有很多学生找我对她/他们的毕业论文提意见,譬如,理论如何完善,分析如何深入。出于职业道德,我也会尽力给出建议。但是,我不得不说,在形式质量未达标的情况下,内容修改的投入产出比很低。

于是,学生会觉得很委屈,明明相对投入了很多精力和时间(寝室那个兄弟花两星期写的文章都飘过了,我可花了三星期),问了好几个老师的修改建议,最后还是挂了。

问题的实质在于,形式质量是容易把握的。有没有页码、错字,很容易验证。以此为理由评判论文基本不会有争议。

内容质量则不然,在答辩时,许多学生会找出无数理由来说明其文章的首创意义(真的是首创),主成分分析技术是多么的先进,爬虫技术引领的机器学习是多么的前沿。在无数次的和不同学生交流之后,迟钝的智商才让我明白,一共就二十分钟的答辩时间,给学生从abc解释到莎士比亚的文笔特色是不现实的。

因此,在评审论文时,我主要关注形式质量。查重、错字、格式、页码、标点、图片、表格、排版,没有问题的,再看内容质量。借助办公软件,这个评审是很快的。

查重、错字、格式、页码、标点、图片、表格、排版,没有问题的,我肯定就放过了。少数几处错误,人之常情,也放过了。

事实上,我对自己带的研究生,在毕业论文预答辩前,通常要针对形式修改五遍以上,个别内容实在差的修改七遍以上。至少目前看来学生对外审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会不会有同学觉得对形式的过分关注,埋没了那些思想上有闪光点的文章?

对绝大多数研究生(也包括本科生),这种担忧可以通过拉长毕业论文创作周期解决。如果论文创作周期超过六个月,我相信绝大多数学生根本不会为自己的思想不能传世而苦恼。

最后,对极少数有志向做优质论文的同学,我有一个很简单的建议。尽量提前写完毕业论文,然后把文章精华部分修改成投稿论文,并结合指导老师的建议投稿本领域的优秀期刊。优秀期刊的双向匿名评审制度一般可以保证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内给出专业评审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能够极大提升论文质量。当然,要做好心理准备,这个周期很长,我的经验是要到学生研究生毕业之后文章才能发出来。

研究生结课论文老师会认真看吗

大学生论文老师一般都是会看的,但是有的老师也是不会看的

你好这种情况一般都是会的

会的呀,毕业论文要认真对待,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会,我们老师看

研究生课程论文会有老师查重吗

应该不会。因为查重是要付费的,除老师买了 VIP,否则查一次几十到几百,老师是 钱多没地方花么?但老师阅的论文多,你如果抄袭很严重是看得出来的。

会。目前论文查重的重复率为20%,之前曾有学生的硕士论文存在抄袭的现象,构成了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这也引起了教育部的重视,学校领导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把控也越来越严格。对于硕士生来说,论文的重复率要在5%以下。

硕士的结业论文不会查重,老师们没有这个闲工夫管这

研究生结课论文老师会查重吗

期末论文老师不会查重的,查重的人力物力很大

硕士的结业论文不会查重,老师们没有这个闲工夫管这

硕士选课期末的结业论文老师一般会要求重复率的,会附带重复率报告,对重复率方面还是比较严格的.

研究生课程论文真的会被查重。

研究生(Postgraduate)是国民教育的一种学历,一般由拥有硕士点、博士点的普通高等学校开展,研究生毕业后,也可称研究生,含义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

我国研究生培养单位主要包括三类:

1、高等院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

2、科研院所,如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

3、转制科研院所,如钢铁研究总院,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等。

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培养研究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特色之一。

研究生论文整个系老师都会看吗

基本会扫一扫 现在一般都是通过论文检测系统 为了能顺利通过 你可以先去检测一下自己的论文

大学老师会一个一个看论文。根据查询相关信息资料:这是属于正常的作业范畴,好的老师都会看的。有些好的,老师会参考写进自己的论文的。每个学校情况是不一样的,会一个个的看(不会仔细看,否则时间不够)。至于多少分,还是好好写吧,否则写的太不流畅,老师想给高分都难啊。

进入高校教书以后,每年都会审研究生毕业论文,既有本校的,也有外校的,毛估估算来六七年间,大概审了一两百篇左右的研究生论文,平均每年会过手20到30篇左右。

我个人是全部都看得。

感觉这样答没啥信息价值,以我带研究生的经验,学生更关心的是评审老师会不会误杀自己,以及如何避免误杀。

为了简化这个问题,我把评审论文分为两类。一类是本校论文,这个名义上是盲审,其实总可以查到彼此信息的。另一类是外校论文,这个确实是盲审,由于彼此不认识,杀伐果断不留情面是很自然的。

虽然本校老师也存在所谓四大名捕对本校学生毫不留情,但是,学生大体上不太怕本校审查这个环节。毕竟,大部分老师还是要顾及同事关系的。当然,也存在部分高校内严外松,从而避免学生出去丢人或者影响教育部学科评估的情况,这种情况在我的认知范围属于非常态,故而不展开。

大家普遍害怕的是外校盲审,除非几个盲审得分差异很大(有些学校允许在此情况下二次外审),否则挂了就是延期。我刚入职那会儿,对研究生论文质量的期望太高,要求太严,挂了三分之一的外校论文(那时还是新手,评审论文还好不多,八九本的样子),还觉得自己太过慈悲,实在对不起那些经历千辛万苦才毕业拿到硕士学位的同学。

有前辈听闻,善意提点之后,我开始系统研究和构建评审校外论文的模式。

论文质量无非是形式质量和内容质量两端。

形式质量主要是形式符合规范,没有抄袭、错字、病句、标点误用,不遗漏页码,目录页码对应准确,分段清晰,排版不超出页边距等等。

内容质量主要是选题新颖,观点独特,资料丰富,技术先进,工作量饱满等等。

能满足形式质量和内容质量双重要求的,自然可以给优秀,不过这个对绝大多数同学没有意义。这世上,优秀的人总归凤毛麟角。

有意义的是形式质量。

过手上百篇论文,形式质量过关的文章其实不多。除了少数年份,每年都会遇到一本不标页码的论文。相当的文章都会出现很多"的的"这类重复打印错误。至于一页一段,段落首行不空格,整段文字没有句号的情况,比比皆是。

在形式质量不过关的情况下,谈内容质量的意义并不大。一篇没有页码的文章,指望能被放过,那就得要求这篇文章给我留下心灵震撼,心灵创伤也行。

每年都有很多学生找我对她/他们的毕业论文提意见,譬如,理论如何完善,分析如何深入。出于职业道德,我也会尽力给出建议。但是,我不得不说,在形式质量未达标的情况下,内容修改的投入产出比很低。

于是,学生会觉得很委屈,明明相对投入了很多精力和时间(寝室那个兄弟花两星期写的文章都飘过了,我可花了三星期),问了好几个老师的修改建议,最后还是挂了。

问题的实质在于,形式质量是容易把握的。有没有页码、错字,很容易验证。以此为理由评判论文基本不会有争议。

内容质量则不然,在答辩时,许多学生会找出无数理由来说明其文章的首创意义(真的是首创),主成分分析技术是多么的先进,爬虫技术引领的机器学习是多么的前沿。在无数次的和不同学生交流之后,迟钝的智商才让我明白,一共就二十分钟的答辩时间,给学生从abc解释到莎士比亚的文笔特色是不现实的。

因此,在评审论文时,我主要关注形式质量。查重、错字、格式、页码、标点、图片、表格、排版,没有问题的,再看内容质量。借助办公软件,这个评审是很快的。

查重、错字、格式、页码、标点、图片、表格、排版,没有问题的,我肯定就放过了。少数几处错误,人之常情,也放过了。

事实上,我对自己带的研究生,在毕业论文预答辩前,通常要针对形式修改五遍以上,个别内容实在差的修改七遍以上。至少目前看来学生对外审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会不会有同学觉得对形式的过分关注,埋没了那些思想上有闪光点的文章?

对绝大多数研究生(也包括本科生),这种担忧可以通过拉长毕业论文创作周期解决。如果论文创作周期超过六个月,我相信绝大多数学生根本不会为自己的思想不能传世而苦恼。

最后,对极少数有志向做优质论文的同学,我有一个很简单的建议。尽量提前写完毕业论文,然后把文章精华部分修改成投稿论文,并结合指导老师的建议投稿本领域的优秀期刊。优秀期刊的双向匿名评审制度一般可以保证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内给出专业评审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能够极大提升论文质量。当然,要做好心理准备,这个周期很长,我的经验是要到学生研究生毕业之后文章才能发出来。

我曾经当过大学老师,既经历过本科、硕士、博士三次答辩,也审阅过本科和硕士的论文。我不敢说其他老师是怎么样的,但是我们这个211学校的老师,基本不会仔细看学生的论文。每位老师每年需要答辩的本校论文本科生大概是15到20份左右,硕士大概是10份左右,每年都会有其他学校的硕博论文送来盲审,大概也会在3份左右。这么多的数量,要在10天内全部看完并给出意见,老师还有教学、行政等其他事情,时间上不允许看的太细,硕士论文大概会花30多分钟,本科论文20分钟内就要看完。不过既然是老师,我们看论文是有技巧的,摘要、目录、结论、后记和文献部分是必须仔细看看的,主要是看看研究意义、研究假设、模型、方法、数据来源等主体内容是否合乎标准,逻辑是否自洽,文献吃的是否透彻,是否引用了最新的主流研究成果等等。基本上10分钟就能看出个大概,然后对有疑问或有兴趣之处在翻到细节之处看看,准备好3个问题和建议就行。至于我们如何判断论文是否通过,除了水平要过得去之外,我们会看看后记或者致谢,如果是在职研究生或者临近学制还没毕业的硕博士,一般会网开一面,在通过与不通过之间就放行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