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精馏塔设计毕业论文结论

发布时间:

精馏塔设计毕业论文结论

其实,大学生毕业论文结束语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能算作是大学生毕业论文答谢词。以下有范例,可供参考。感谢我的导师### 教授,他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感谢我的#老师,这片论文的每个实验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你的细心指导。而你开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态度,帮助我能够很快的融入我们这个新的实验室。感谢我的室友们,从遥远的家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是你们和我共同维系着彼此之间兄弟般的感情,维系着寝室那份家的融洽。四年了,仿佛就在昨天。四年里,我们没有红过脸,没有吵过嘴,没有发生上大学前所担心的任何不开心的事情。只是今后大家就难得再聚在一起吃每年元旦那顿饭了吧,没关系,各奔前程,大家珍重。但愿远赴M国的C平平安安,留守复旦的快快乐乐,挥师北上的G顺顺利利,也愿离开我们寝室的开开心心。我们在一起的日子,我会记一辈子的。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在这份毕业论文总结报告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结束语 总结你所设计的优点和特点,也可以提出待解决的问题。

塔板精馏塔设计毕业论文

精馏塔技术改造 施向群,冯文军,韩超 齐鲁石化股份公司氯碱厂通过采用新型塔板对氯乙烯装置氯化氢精馏塔进行技术改造,解决了长期困扰该装置易堵塞的技术难题,在提高生产负荷17%的基础上,运行周期由原来的3~4个月延长到16个月以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作者单位】: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齐鲁石化股份公司氯碱厂;齐鲁石化股份公司氯碱厂 200120;山东淄博 255400;山东淄博 255400【关键词】:精馏塔;垂直筛板;技术改造【分类号】:TQ222【DOI】:cnki:ISSN:1671-7120.0.2003-01-015

苯、氯苯纯组分的饱和蒸汽压数据温度,℃80 90 100 110 120 130 131.8 苯 2900氯苯 148 205 293 400 543 719 760要求年产纯度为99.8%的氯苯2.6万吨,塔顶馏出液中含氯苯不得高于2%,原料液中含氯苯35%1)塔顶压强 4kPa(表压) (2)进料热状况 q=1(3)回流比 R/Rmin=2(4)塔底加热蒸汽压强 506Kpa(表压) (5) 单板压降≤0.7kPa 冷却水进口温度 20C,出口温度50C工作日:每年330 天,每天24 小时连续工作厂址:天津地区设计内容:(1) 精馏塔的物料衡算(2) 塔板数的确定(3) 精馏塔的工艺条件及有关物性数据的计算(4) 精馏塔的塔体工艺尺寸计算(5) 塔板主要工艺尺寸的计算(6) 塔板的流体力学验算(7) 塔板负荷性能图(8) 精馏塔接管尺寸计算(9) 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10) 绘制精馏塔设计条件图(11) 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设计基础数据

填料精馏塔设计毕业论文

1、首先打开word办公软件,并新建一个以甲醇回收量1万吨、年填料精馏塔设计背景为题的文件。2、其次说明甲醇的定义和具体设计过程。3、最后写设计的目的和具体方案即可完成。

这个你要计算的,你可以在百度里面找个模板,文库里有,我是学化工的,上个月设计的,是填料塔,算估计要花两天吧,画图三四天就够了,豆丁文库也有

精馏塔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1、搜集乙醇、水的全部物化数据(关键数据是“乙醇-水”二元共沸汽液平衡数据); 2、确立工艺条件:进料状态(决定着是否需要加热)、产品纯度标准(决定着回流比等)、加热热源(决定着塔底再沸器设计) 3、进行物料平衡计算、能量平衡计算; 4、进行塔板计算与设计,分别确立提馏段(如果需要的话)、精馏段的塔板数; 5、根据产品纯度标准,确定回流比,进料状态的调整(操作参数确立); 6、完善塔顶冷凝器、进料加热器和塔底再沸器设计; 7、全部装置的保温设计; 8、绘出总装图、部件图和零件图; 9、整理完成《“乙醇-水”浮阀式精馏塔设计计算说明书》,OK!

给你介绍个平台,工程师威客网,那里面都是电子类高手,百度搜索工程师威客网,免费发布的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设计(论文)题目:年处理量1.0万吨甲苯-水混合液的填料塔的设计函授站: 专业: 化工工艺 班级:xx学生: xx 指导教师:1.设计(论文)的主要任务及目标 塔设计计算:a塔工艺计算(物料和能量衡算)b 塔及塔板主要工艺尺寸的设计计算⑶ 对苯精馏塔的流体力学验算⑷ 相关辅助设备选型与计算⑸ 设计结果及分析讨论2.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和内容⑴ 论文内容符合毕业设计撰写规范。⑵ 数据可靠、真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⑶ 计算过程细化、符合规范要求。⑷ 要求论文图纸包括:生产工艺流程控制图、塔的部分装配图、X-Y图、塔板负荷性能图。3.主要参考文献⑴陆美娟.《化工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⑵冯伯华.《化学工程手册》第1、2、3、6卷.化学工业出版社.1989年10月第1版 ⑶包丕琴.《华工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1997年4月⑷陈洪钫.《化工分离过程》.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⑸陈钟秀.《化工热力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年11月第1关键词:回流比、精馏、泡点进料、设备、试差 目 录前言........................................(7)第1章 精馏方案的说明.......................(7)第1.1节 操作压力............................(7)第1.2节 进料状态............................(8)第1.3节 采用强制回流(冷回流)...............(8)第1.4节 塔釜加热方式、加热介质..............(8)第1.5节 塔顶冷凝方式、冷却介质..............(8)第1.6节 流程说明............................(8)第1.7节 筛板塔的特性........................(9)第1.8节 生产性质及用途......................(9)第1.9节 安全与环保..........................(11)第2章 烯烃加氢饱和单元分析.................(12)第2.1节 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第2.2节 物料平衡第2.3节 能量平衡第3章 精馏塔设计计算.......................(12)第3.1节塔的工艺计算.......................(12)第3.2节塔和塔板主要工艺尺寸的设计计算.....(25)第4章 塔的流体力学验算.....................(31)第4.1节校核................................(31)第4.2节负荷性能图计算......................(34)第5章 辅助设备选型计算.....................(39)第5.1节换热器的计算选型....................(39)第5.2节 管道尺寸的确定.....................(44)第5.3节 原料槽、成品槽的确定................(45)第6章 设计结果概要及分析讨论...............(45)第6.1节数据要求............................(45)第6.2节设计特点............................(46)第6.3节 存在的问题.........................(46)参考文献....................................(47)符号说明.....................................(48)附录1.......................................(52)附录2.......................................(52)附录3.......................................(52)附录4.......................................(52)前言本论文是针对工业生产中苯-甲苯溶液这一二元物系中进行苯的提纯精馏方案,根据给出的原料性质及组成、产品性质及组成,对精馏塔进行设计和物料衡算。通过设计核算及试差等计算初步确定精馏塔的进料、塔顶、塔底操作条件及物料组成。同时对精馏塔的基本结构包括塔的主要尺寸进行了计算和选型,对塔顶冷凝器、塔底再沸器、相关管道尺寸及储罐等进行了计算和选型。在计算设计过程中参考了有关《化工原理》、《化学工程手册》、《冷换设备工艺计算手册》、《炼油设备基础知识》、《石油加工单元过程原理》等方面的资料,为精馏塔的设计计算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证。通过对精馏塔进行设计和物料衡算等方面的计算,进一步加深了对化工原理、石油加工单元过程原理等的理解深度,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计算、绘图、计算机的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为今后在工作中进一步发挥作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1章 精馏方案的说明本精馏方案适用于工业生产中苯-甲苯溶液二元物系中进行苯的提纯。精馏塔苯塔的产品要求纯度很高,达99.9%以上,而且要求塔顶、塔底产品同时合格,以及两塔顶温度变化很窄(0.02℃),普通的精馏温度控制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故在实际生产过程控制中只有采用灵敏板控制才能达到要求。故苯塔采用温差控制。第1.1节 操作压力精馏操作在常压下进行,因为苯沸点低,适合于在常压下操作而不需要进行减压操作或加压操作。同时苯物系在高温下不易发生分解、聚合等变质反应且为液体(不是混合气体)。所以,不必要用加压减压或减压精馏。另一方面,加压或减压精馏能量消耗大,在常压下能操作的物系一般不用加压或减压精馏。第1.2节 进料状态进料状态直接影响到进料线(q线)、操作线和平衡关系的相对位置,对整个塔的热量衡算也有很大的影响。和泡点进料相比:若采用冷进料,在分离要求一定的条件下所需理论板数少,不需预热器,但塔釜热负荷(一般需采用直接蒸汽加热)从总热量看基本平衡,但进料温度波动较大,操作不易控制;若采用露点进料,则在分离要求一定的条件下,所需理论板数多,进料前预热器负荷大,能耗大,同时精馏段与提馏段上升蒸汽量变化较大,操作不易控制,受外界条件影响大。泡点进料介于二者之间,最大的优点在于受外界干扰小,塔内精馏段、提馏段上升蒸汽量变化较小,便于设计、制造和操作控制。第1.3节 采用强制回流(冷回流)采用冷回流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控制回流比,回流方式对回流温度直接影响。第1.4节 塔釜加热方式、加热介质塔釜采用列管式换热器作为再沸器间接加热方式,加热介质为水蒸汽。第1.5节 塔顶冷凝方式、冷却介质塔顶采用列管式冷凝冷却器,冷却介质用冷却水。第1.6节 流程说明由于上游装置没有后加氢单元,所以在重整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烯烃会带到本装置原料中, 烯烃的存在,会导致苯、甲苯产品的酸洗比色不合格,因此必须进行烯烃的加氢饱和。本装置流程包括烯烃加氢反应单元和精馏单元两部分。烯烃加氢反应单元:原料经过进料泵加压后进入换热器E101与反应生成油交换热量后,进入加热炉L101进行加热,再进入反应器R101,经过烯烃饱和加氢反应后进入热交换器E101冷却后,进入油气分离器V101,油进入精馏原料中间罐。本精馏方案采用节能型强制回流进行流程设计,并附有在恒定进料量、进料组成和一定分离要求下的自动控制系统以保证正常操作。精馏过程:30OC原料液从原料罐经进料泵进入原料换热器E102再经原料预热器进行预热进一步预热至泡点(97.65OC,加热介质为水蒸汽),温度升至约97.65oC,从进料口进入精馏塔T101进行精馏,塔顶气温度为81.52oC部分冷凝后的气液混合物进入塔顶冷却器(冷却介质为冷却水),冷凝后的物料进入回流罐V102,然后再通过回流泵,将料液一部分作为回流也打入塔顶,另一部分作为塔顶产品经产品冷却器进入产品储罐V103,再经产品泵P104/AB输送产品。塔釜内液体一部分进入再沸器E103,经水蒸汽加热后,回流至塔釜,另一部分与原料换热器换热后排入甲苯储罐。在整个流程中,所有的泵出口都装有压力表,所有的储槽都装有放空阀,以保证储槽内保持常压。第1.7节 筛板塔的特性筛板塔是最早使用的板式塔之一,它的主要优点:(1)结构简单,易于加工,造价为泡罩塔的60%左右,为浮阀塔的80%左右;(2)在相同条件下,生产能力比泡罩塔大20%-40%;(3)塔板效率较高,比泡罩塔高15%左右,但稍低于浮阀塔;(4)气体压力降较小,每板压力降比泡罩塔约低30%左右。筛板塔的缺点是:小孔筛板易堵塞,不适宜处理脏的、粘性大的和带固体粒子的料液。第1.8节 生产性质及用途1.8.1 苯的性质及用途苯是一种易燃、易挥发、有毒的无色透明液体,易燃带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液体。分子式C6H6,相对分子量78.11,相对密度0.8794(20℃),熔点5.51℃,沸点80.1℃,闪点-10.11℃(闭杯),自燃点562.22℃,蒸气密度2.77kg/m3,蒸气压13.33kPa(26.1 ℃), 标准比重为0.829。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限1.4%~8.0%。不溶于水,与乙醇、氯仿、乙醚、二硫化碳、四氯化碳、冰醋酸、丙酮、油混溶。遇热、明火易燃烧、爆炸。能与氧化剂,如五氟化溴、氯气、三氧化铬、高氯酸、硝酰、氧气、臭氧、过氯酸盐、(三氯化铝+过氯酸氟)、(硫酸+高锰酸盐)、过氧化钾、(高氯酸铝+乙酸)、过氧化钠发生剧烈反应,不能与乙硼烷共存。苯是致癌物之一。苯是染料、塑料、合成树脂、合成纤维、药物和农药等的重要原料,也可用作动力燃料及涂料、橡胶、胶水等溶剂。质量标准:见表1-1。表1-1 纯苯质量标准(GB/T2283-93)项目 指标 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外观 室温(18~25℃)下透明液体,不深于每1000mL水中含有0.003g重铬酸钾溶液的颜色密度(20℃)/kg/m3沸程/℃大气压下(80.1℃)酸洗比色溴价/(g/100mL)结晶点/℃二硫化碳/(gBr/100mL)噻吩/(g/100mL) 876~880中性实验 中性水分 室温(18~20℃)下目测无可见不溶水1.8.2 甲苯的性质甲苯有强烈的芳香气味,无色有折射力的易挥发液体,气味似苯。分子式C7H8,相对分子质量92.130,相对密度0.866(20℃/4℃),熔点-95~-94.5℃,沸点110.4℃,闪点4.44℃(闭杯),自燃点480℃,蒸气密度3.14 kg/m3,蒸气压4.89kPa(30℃) 比重D 4℃20℃、0.866,,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极限为1.27%~7%。几乎不溶于水,与乙醇、氯仿、乙醚、丙酮、冰醋酸、二硫化碳混溶。遇热、明火或氧化剂易着火。遇明火或与(硫酸+硝酸)、四氧化二氮、高氯酸银、三氟化溴、六氟化铀等物质反应能引起爆炸。流速过快(超过3m/s)有产生和积聚静电危险。甲苯可用氯化、硝化、磺化、氧化及还原等方法之前染料、医药、香料等中间体及炸药、精糖。由于甲苯的结晶点很低,故可用作航空燃料及内燃机燃料的添加剂。质量标准:见表1-2。表1-2 甲苯质量标准(GB/T2284-93)项目 指标 特级 一级 二级外观 室温(18~25℃)下透明液体,不深于每1000mL水中含有0.003g重铬酸钾溶液的颜色密度(20℃)/(kg/m3) 沸程/℃大气压下(110.6℃)酸洗比色溴价/(gBr/100mL) 863~868中性实验 中性水分 室温(18~20℃)下目测无可见不溶水第1.9 安全与环保1.9.1 安全注意事项苯类产品是易燃、易爆、有毒的无色透明液体,其蒸汽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因此,应特别注意防火,强化安全措施。(1)不准有明火和火花,设备必须密封,以减少苯蒸汽挥发散发入容器中,设备的放散管应通入大气,其管口用细金属网遮蔽,使贮槽或蒸馏设备中的苯类产品不致因散出蒸汽回火而引起燃烧,厂房应设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防止苯类蒸汽的聚集。(2)所有金属结构应按规定在几个地点上接地,为防止液体自由下落而引起静电荷的产生,将引入贮槽中所有管道均应安装到接近贮槽的底部,电动机应放在单独的厂房内。(3)应设有泡沫灭火器和蒸汽灭火装置,不能用水灭火。(4)工人进入贮槽或设备进行清扫或修理前,油必须全部放空,所有管道均需切断,设备应用水蒸汽彻底清扫后才允许进入并注意通风,检修人员没有动火证严禁在生产区域内动火。(5)进入生产区域或生产无关人员,不得乱动设备和计量仪表等。(6)及时清除设备管线泄漏情况,严防中毒着火、爆炸等事故的发生。(7)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抑制蒸发。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1.9.2 环境保护认真执行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坚持污染防治设施与生产装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现将“三废”治理措施分析述如下:(1)废水:各设备间接冷却水回收用于炼焦车间熄焦用,工艺产品分离水送往生化装置进行处理。设备冲洗水经初步沉淀和油水分离后送入生化处理。(2)废气:水凝气体回收引入列管户前燃烧,产品贮槽加水喷淋装置和氮密封措施,防止挥发污染大气环境。(3)废渣:生产过程中生产的废渣送往回收工段作为原料使用。定期检测个生产岗位苯含量和生产下水中各污染均含量,严防超标现象的发生。第2章 烯烃加氢饱和单元分析2.1 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1)反应机理单烯烃 CnH2n+H2→CnH2n+2双烯烃 CnH2n-2+2H2→CnH2n+2环烯烃 烯烃的加氢饱和反应也为耗氢和放热反应。(2) 烯烃的加氢饱和反应过程的影响因素烯烃的加氢饱和反应过程的影响因素除催化剂性能外,主要有原料性质、反应温度、反应压力、氢油比和空速等。①原料性质加工烯烃含量较高的原料时,需要较高的反应苛刻度(即较高的反应压力和反应温度,较低的反应空速)。此外一定要注意原料油罐的惰性气体保护,最好是直接进装置,避免中间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生成胶质,导致催化剂失活加快。 ②反应温度反应温度通常是指催化剂床层平均温度。烯烃的加氢饱和反应是一种放热反应,提高反应温度不利于加氢反应的化学平衡,但能明显提高化学反应速度,提高精制深度。过高的反应温度会促进加氢裂化副反应的发生,使产品液体收率下降,导致催化剂上积炭速率加快,降低催化剂使用寿命;反应温度过低,不能保证将杂质除净。在很高温度下,烯烃饱和度有一个明显的限制,结果使在高温操作比低温操作的产品中有更多的残存烯烃,当原料中有明显的轻组分,使用新催化剂时硫化氢与烯烃反应生成醇,在较低温度下操作可避免硫醇的生成。根据催化剂活性和原料油中的烯烃含量,一般预加氢的反应温度为150~180℃。随着运转时间的延长,逐步提高反应温度,以补偿催化剂的活性降低。③反应压力当要求一定的产品质量时,压力的选择主要是考虑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和原料油中的烯烃含量。一般而言,压力愈高,催化剂操作周期愈长;原料油烯烃含量愈高,选择操作压力也愈高。提高反应压力将促进加氢反应速度,增加精制深度,并可保持催化剂的活性。但压力过高会促进加氢裂解反应,使产品总液收下降,同时过高的反应压力会增加投资及运转费用。④氢油比所谓氢油比是反映标准状态时,氢气流量与进料量的比值。可用H2/HC表示。提高氢油比,不仅有利于加氢反应的进行,并能防止结焦,起到保护催化剂的作用。但是,在原料油进料一定的情况下,氢油比过大会减少原料油与催化剂接触时间,反而对加氢反应不利,导致精制深度下降,产品质量下降,同时也增大了系统压降和压缩机负荷,操作费用增加。⑤空速空速指单位(质量或体积)催化剂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原料量,简写为h-1 。空速分为质量空速和体积空速。常用体积空速(LHSV),它的倒数相当于反应接触时间,称为假接触时间。因此空速的大小意味着原料与催化剂接触时间的长短。空速过大,即单位催化剂处理的原料量越多,其接触时间应越短,影响了精制深度;空速过小增加了加氢裂解反应,使产品液收率下降,运转周期缩短,降低了装置的处理量。2.2 物料平衡表2-1烯烃加氢反应单元物料数据 单位:吨/日入 方 出 方原料油 43.2 精馏进料 42.32氢气 0.52 损失 1.40 合计 43.72 合计 43.722.3 能量平衡(以加热炉为例)2.3.1 原料进出加热炉数据 原料进出加热炉数据见表2-2。 表2-2 原料进出加热炉数据入 方(80℃) 出 方(160℃)单位项目 组成 数据 焓值 热量 单位项目 组成 数据 焓值 热量 m% Kcal/kg wkcal m% Kcal/kg wkcal原料油 苯 0.7 130 16.38 原料油 苯 0.7 154 19.40 甲苯 0.3 128 6.912 甲苯 0.3 158 8.532 烯烃 烯烃 氢气 540 1.170 氢气 1090 2.362合计 24.462 合计 30.294注:原料中烯烃含量很少在计算过程中可忽略不计。2.3.2 加热炉热平衡 由表2-2可以知道,原料油经过加热炉后,热量增加值为:5.832wkcal/t.加热炉需要燃烧瓦斯进行提供。加热炉用瓦斯组成见表2-3。表2-3 加热炉用瓦斯组成及焓值计算表 成份组成 体积热值 分析数据 焓值1 氢气 2650 44.91 1190.1152 氧气 0 11.73 03 氮气 0 40.56 04 二氧化碳 0.02 05 一氧化碳 3018 0 06 甲烷 8529 1.61 137.31697 乙烷 15186 0.48 72.89288 乙烯 14204 0.42 59.65689 丙烷 21742 0.05 10.87110 丙烯 20638 0.07 14.446611 异丁烷 26100 0.03 7.8312 正丁烷 28281 0.03 8.484313 正丁烯 27160 0.02 5.43214 异丁烯 27160 0.01 2.71615 反丁烯 27160 0.02 5.43216 顺丁烯 27160 0.01 2.71617 碳五以上 34818 0.03 10.4454 合计 100 1528.3548第七章 参考文献1 化工原理》上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5月第3版2 冯伯华.《化学工程手册》第1、2、3、6卷.化学工业出版社.1989年10月第1版3 包丕琴.《华工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1997年4月4 陈洪钫.《化工分离过程》,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5 陈钟秀.《化工热力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年11月第1版6 沈复等.《石油加工单元过程原理》上下册.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7.刘巍等.《冷换设备工艺计算手册》.中国石化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8.马秉骞主编.《炼油设备基础知识》中国石化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9.周志成等.《石油化工仪表自动化》中国石化出版社.1994年5月第1版10.田顾慧.《化工设备》中国石化出版社.1996年6月第1版11.沈复 李阳初.《石油加工单元过程原理》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12.陆美娟.《化工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年1月第10版符号说明A换热面积m2Aa 鼓泡区面积m2Af 降液管横截面积m2An 有效传质区面积m2Ao 筛孔面积m2AT塔横截面积m2A 质量分率-C 负荷系数-CP 比热KJ/Kg.OC(KJ/Kg.K)D 塔顶产品流率Kmol/h(Kg/h)Dg 公称直径mDT塔径mD 管内径 mmd1 管外径 mmdo 孔径 mmdm 管平均直径mmE 液流收缩系数-ET全塔板效率-ev 雾沫夹带量Kg液体/Kg气体F 进料流率 Kmol/h(Kg/h)H 塔高mHL板上清夜层高度mmHT板间距 mHd降液管内清夜层高度mHD塔顶空间高度 mHB塔底空间高度 mhd 气体通过干板压降mho 降液管下沿到塔板间距离mhow 溢流堰上液头高 mhp 气体通过塔扳压降mhr 液体通过降液管的压降mhw 溢流堰高度mhσ液体表面张力引起的压降mKo 以内壁为基准的总传热系数Kcal/m2.H.oCK稳定系数L 液体流量 Kmol/h(Kg/h,m3/h)lW溢流堰堰长ms 冷却剂质量流量 Kg/hN 实际塔板数 -NT 理论塔板数 -Nt 换热器总管数 -N 开孔数Q 换热器热负荷 WR 回流比 -Rmim 最小回流比 -Rsi 换热管内垢阻系数 m2•h•oC/Kcalr 气化潜热 KJ/KgTc 临界温度 KT 孔间距 mmTp 板厚度 mmua 以鼓泡区面积为基准的气速 m/suf 液泛气速 m/sun 空塔气速 m/suo 以筛孔面积为基准的气速 m/suow 漏液点气速 m/sV 塔内上升气体流量 Kmol/h(Kg/h,m3/h)W 塔釜采出液体量 Kmol/h(Kg/h)Wc 边缘区宽度 m(mm)Wd 降液管宽度 m(mm)Ws 塔板入口安定区宽度 m(mm)Ws’ 塔板出口安定区宽度 m(mm)X 液相摩尔分率 -Y 气相摩尔分率 -A 相对挥发度 -Ai 以内壁为基准的传热膜系数 Kcal/m2•h•oCAo 以外壁为基准的传热膜系数 Kcal/m2•h•oCβ 充气系数 -σ 表面张力 dyn/cm2ρL 液相密度 Kg/m3ρv(g) 气相密度 Kg/m3μ 粘度 Cp 开孔率 -Ф 装料系数 -τ 停留时间 sλ

精馏塔毕业论文答辩ppt

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是不可忽略的一个环节,论文的撰写是你对大学几年学识的总结与升华。又到了一年的毕业季,这些学生在经历漫长时间没有课程负担的情况下又要准备另一个征程,那就是论文答辩,这里详细的介绍本科硕士论文答辩 ppt制作的总体结构和模板,希望可以帮上你。

主要详细步骤及公式,数据处理就自己解决了.不过我给你些提示吧,图书馆里有《化工原理设计》的书,上下册的,下册里有精馏塔的设计,公式齐全,而且还有图表可查。苯和甲苯精馏属于理想溶液分离,所以,你把数据略微改一下就应该算出来了

答辩ppt要包含的内容如下:

一、首页的内容要求具体如下:

1、论文题目一定要有,不能遗漏或者写错字、漏字等问题。

2、学校系院、论文指导老师、答辩人姓名也要一一填写呈现,此外答辩时间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写上,若写上答辩时间一定要精准。

3、首页布局上一定要记得插入学校的logo。

二、中页是整个答辩PPT的核心,其主要内容从目录页开始呈现,主要如下:

1、选题背景:撰写自己论文写作背景,语言简洁明了,条理清晰。

2、选题原因;建议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进行分点阐述:

个人方面:个人专业相关和兴趣喜好。

社会方面:主要从理论研究方面对社会痛点进行阐述,2-3句话即可。

3、选题意义:论文的选题意义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理论意义:本文从XX角度出发,研究XX,是对XX理论的补白和细化。

实际意义:通过针对XX的研究,能够解决掉当下XX方面的难题,且为后续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奠定了更为丰富的理论基础,进而能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加具有价值的可参考研究。

论文答辩ppt需要注意

PPT的顺序应该跟论文保持一致。首先论文答辩,论文答辩,是对论文进行答辩。你在答辩之前会打印几本毕业论文,尤其是本科生,你在上面讲,老师在下面翻着你的毕业论文,相同的逻辑顺序,有利于加深老师们的印象。

每一页PPT要设置页数,方便老师记录,针对你PPT的内容,评委老师,可以具体到某一页某个问题,进行提问,PPT最好是4:3的形式,这样大多数投影仪可以最大化显示你的幻灯片。而且做PPT,两侧上下一定要留一点点的白,既好看,又能保证投影仪歪了等问题不影响你内容的完整体现。

随着软件的逐步升级,在众多的毕业论文答辩中也广泛采取PPT 演讲稿来进行,所以做好一个PPT演讲稿对于自己的论坛答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的核心就在于怎样讲自己的论文在PPT 中体现出来,给答辩专家团一个很好的诠释。一、要对论文的内容进行概括性的整合 ,将论文分为引言和试验设计的目的意义、材料和方法、结果、讨论、结论、致谢几部分。二、在每部分内容的presentation 中,原则是:图的效果好于表的效果,表的效果好于文字叙述的效果。最忌满屏幕都是长篇大论,让评委心烦。能引用图表的地方尽量引用图表,的确需要文字的地方,要将文字内容高度概括,简洁明了化,用编号标明。三、版面和文字要求1、文字版面的基本要求幻灯片的数目:学士答辩10min 10~20张硕士答辩20min 20~35张博士答辩30min 30~50张2、字号字数行数:标题44号(40)正文32号(不小于24号字)每行字数在20~25个每张PPT 6~7行 (忌满字)中文用宋体(可以加粗),英文用 Time New Romans对于PPT中的副标题要加粗3、PPT 中的字体颜色不要超过3种(字体颜色要与背景颜色反差大)建议新手配色:(1)白底,黑、红、篮字(2)蓝底,白、黄字(浅黄或橘黄也可)4、添加图片格式:好的质量图片TIF格式,GIF图片格式最小图片外周加阴影或外框效果比较好PPT总体效果:图片比表格好,表格比文字好;动的比静的好,无声比有声好。四、注意事项幻灯片的内容和基调。背景适合用深色调的,例如深蓝色,字体用白色或黄色的黑体字,显得很庄重。值得强调的是,无论用哪种颜色,一定要使字体和背景显成明显反差。 注意:要点!用一个流畅的逻辑打动评委。字要大:在昏暗房间里小字会看不清,最终结果是没人听你的介绍。不要用PPT自带模板:自带模板那些评委们都见过,且与论文内容无关,要自己做,简单没关系,纯色没关系,但是要自己做! 时间不要太长:20分钟的汇报,30页内容足够,主要是你讲,PPT是辅助性的。:1、Magic Seven原则(7士2=5~9)。每张幻灯片传达5个概念效果最好。 7个概念人脑恰恰好可以处理。 超过9个概念负担太重了,请重新组织。2、KISS (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原则。因为我们做PPT针对的是大众,不是小众。我们的目的是把自己的理解灌输给听众。深入浅出才代表你对知识的真正掌握。3、10/20/30法则。演示文件不超过10页,演讲时间不超过20分钟,演示使用的字体不小于30点(30 point)。个人觉得这些有指导意义,但经验感和技术感太强。也没有说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更愿意接受“利用PPT作为工具控制观众的眼球和注意力”的说法。自己想的。同样一篇文章里面的东西,是说PPT 制作里面一些技巧性的东西 ,归纳一下分享出来,有一些是自己总结的哦:a、能用图表就用图表。所有的人都会先挑图看。b、所有人看到图表,第一眼就是找最低的和最高的,然后找跟自己相关的。把这三个东西标出来,人家会觉得很省事。c、别写那么多字,没人看,除非你打算照着念。d、要想办法让人知道你的PPT 还有多少,或者告诉人家你要说的条理和结构。这非常重要,对自己好也对观众好。e、不要用超过3种的动画效果,包括幻灯片切换。好的PPT不是靠效果堆砌出来的,朴素一点比花哨的更受欢迎。f、多用口语,放在一些类似tips的地方,效果往往加倍。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