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透骨草现代炮制的研究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

透骨草现代炮制的研究进展论文

药学论文提纲怎么写

药学论文提纲怎么写呢?下面是我分享的珍珠透骨草总黄酮提取与纯化工艺的研究的药学论文提纲,欢迎大家阅读,也希望能够通过药学论文提纲,让大家了解论文提纲的写作包括哪几方面。

论文题目: 珍珠透骨草总黄酮提取与纯化工艺的研究

本课题研究了珍珠透骨草总黄酮的提取纯化工艺,建立了珍珠透骨草及其有效部位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并初步建立了珍珠透骨草有效部位的质量标准。

提取工艺方面,在确定乙醇为提取溶剂后,分别采用回流法和渗漉法对珍珠透骨草总黄酮进行提取,结果回流法提取总黄酮效果较好,故选用回流法为提取方法。

在通过单因素考察后,分别考察了醇浓度、提取溶剂倍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四个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最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珍珠透骨草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粗粉,加12倍量70%乙醇在75℃下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1h。纯化工艺方面,经过筛选,采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珍珠透骨草总黄酮进行纯化。

通过对泄漏曲线、吸附流速、吸附时间、上样浓度、洗脱溶剂、洗脱体积、洗脱流速考察,最后确定珍珠透骨草总黄酮最佳纯化工艺为经最佳提取工艺提取的药材干浸膏用相当于生药材4倍量的水溶解,制成0.25 g生药/mL的样品液,将此样品液以1BV/h流速上样,药液重复过柱两次,吸附12h后,用5BVH_2O以2BV/h洗脱除杂,最后5BV60%乙醇 4BV/h洗脱。

为了更好地开展对珍珠透骨草开发研究和利用,制定规范的、科学的中药质量标准,本课题对珍珠透骨草总黄酮提取物的质量标准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

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珍珠透骨草中A的含量,结果表明此测定方法的线性、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和回收率良好,为制订质量标准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通过DPPH抗氧化活性试验,发现珍珠透骨草总黄酮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与VE相近。

中文摘要6-7

英文摘要7-8

前言8-10

第一章 绪论10-20

1 中药透骨草的研究进展10-14

1.1 透骨草类中药的基源研究10-12

1.2 透骨草类中药的化学成分研究12

1.3 透骨草类中药的药理作用及毒性反应12-13

1.4 透骨草类中药的临床应用情况13

1.5 小结与讨论13-14

2 总黄酮提取与纯化工艺及测定方法研究进展14-20

2.1 提取工艺研究14-17

2.2 纯化工艺研究17-18

2.3 测定方法研究18-19

2.4 展望19-20

第二章 珍珠透骨草总黄酮提取纯化工艺研究20-38

1 仪器与材料20-21

1.1 药材来源20

1.2 仪器20

1.3 试剂20-21

2 实验内容21-38

2.1 珍珠透骨草提取工艺的研究21-29

2.2 纯化工艺研究29-38

第三章 珍珠透骨草总黄酮质量标准的研究38-46

1 珍珠透骨草提取物的质量标准38-39

1.1 名称珍珠透骨草提取物38

1.2 处方38

1.3 制法38

1.4 性状38

1.5 鉴别38

1.6 检查38

1.7 含量测定38-39

1.8 贮藏39

2 质量标准草案起草说明39-46

2.1 名称39

2.2 制法39

2.3 性状39

2.4 鉴别39

2.5 检查39-41

2.6 含量测定41-46

第四章 珍珠透骨草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研究46-50

1 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作用46-47

1.1 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机理46

1.2 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和抗氧化活性的关系46

1.3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自由基作用46-47

2 珍珠透骨草总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研究47-50

2.1 材料与仪器47

2.2 方法与结果47-50

第五章 总结50-51

致谢51-52

参考文献52-57

知识扩展:药学专业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1.题目: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本专科毕业论文一般无需单独的题目页,硕博士毕业论文一般需要单独的题目页,展示院校、指导教师、答辩时间等信息。英文部分一般需要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2.版权声明:一般而言,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内均需在正文前附版权声明,独立成页。个别本科毕业论文也有此项。

3.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

4.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之间需要用分号或逗号分开。

5.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正文各一级二级标题(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标注更低级标题)、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

6.正文: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5000字以上,本科文学学士毕业论文通常要求8000字以上,硕士论文可能要求在3万字以上(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

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7.致谢: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8.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所有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可以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也可以按照音序排列(正文中则采用相应的哈佛式参考文献标注而不出现序号)。

9.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

10.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有时也常将个人简介附于文后。

透骨草,为大戟科植物地构叶的全草。有活血化瘀、利尿解毒、通经透骨之功效。那么透骨草的具体功效还有哪些呢?接下来我带大家了解一下透骨草的功效吧。 透骨草的功效 1、解毒化疹 《灵秘丹药笺》曰:“疗热毒。”《杨诚经验方》选用本品,治肿毒初起。《陕甘宁青中草药选》则用本品治阴囊溼疹,疮疡肿毒。故可思透骨草治疗疮癣肿毒,阴囊溼疹,一般多煎水外洗。因本药外洗还有引药透入经络、血脉以及祛风、活血、止痛的特点。 2、舒筋活络 该品辛散温通,入肝经,而肝主筋。故该品具有舒筋活络之功效。对于外感风寒之邪,经气失宣,症见肢体筋脉收缩抽急,不能舒转自如。可选用透骨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治之。如《陕甘宁青中草药选》即选用该品,治筋骨拘挛。 3、祛风除溼 该品辛温,辛能行散,温胜寒溼。八肝经,故能祛风除溼,如《本草纲目》曰:透骨草“治筋骨一切风溼疼痛挛缩。”若因风寒溼邪侵袭肢体经络而导致肢体疼痛,麻木,屈伸不利。可选用该品,祛风散寒胜溼,病邪去,则诸症自愈。 4、活血止痛 该品辛散温通,入肝经血分,故能活血止痛。对于一身上下,心腹腰膝,内外各种疼痛,均可选用该品治之,取其辛温善走,活血利气之功,血气通则不痛。 透骨草的药用价值 【药名】透骨草 【性味】辛;性温 【归经】肺;肝经 【功效】祛风除溼;舒筋活血;散瘀消肿;解毒目痛。主风溼痹痛;筋骨挛缩;寒溼脚气;腰部扭伤;瘫痪;闭经;阴囊溼疹;疮疖肿毒。 【炮制】拣净杂质,切段。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薰洗;或捣敷。 【摘录出处】《中华本草》 透骨草的药用搭配 1、配附子 附子辛甘性热,祛寒燥溼,偏走肾经,温肾助阳。走而不守,内达外透,升降活络。两药合用,同类相从,相得益彰,肝肾同治,气血皆调。除沉疴,治顽痹尤效。 2、配苍术 一燥溼偏长,一止痛有功。两药相须为用,祛溼止痛,功效大增。 3、配伸筋草 两药合用,治肝肾不足,筋骨失养,屈伸不利,肢体麻木,筋骨挛缩,有伸筋透骨之效。 4、配鸡血藤 两药合用,补肝益肾,活血止痛。久痹属虚者最为相宜。 5、配白鲜皮 白鲜皮苦能燥溼,泻火解毒,两药合用,治疗溼疹热疮。燥面板之溼,解肌蕴之毒,其效显著。 透骨草的药用附方 1、治风气疼痛,不拘远年近日***《周益生家宝方》***:该品、穿山甲、防风、当归、白蒺藜、白芍、稀莶草、海风藤、生地、广皮、甘草。以上为末,用猪板油一斤,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早晚各服五钱。酒下。 2、治风溼性关节炎,筋骨拘挛***《陕甘宁青中草药选》***:该品、制川乌、制草乌、伸筋草。水煎服。 3、治阴囊溼疹,疮疡肿毒***《陕甘宁青中草药选》***透骨草、蛇床子、自藓皮、艾叶。煎水外洗。 4、治肿毒初起***《杨诚经验方》***:该品、漏芦、防风、地榆。煎汤绵蘸,乘热不住荡之。 5、治风溼疼痛,筋骨拘挛,肢体麻木***《经验方》***:该品、伸筋草、羌活、独活、附子、千年健、海桐皮、红花。水煎服。 6、治顽固风溼疼痛***《经验方》***:该品、川乌、伸筋草、骨碎补、全蝎、鸡血藤。水煎服。

甘草炮制研究进展论文

中药炮制过程化学机理【1】

【摘要】中药炮制是我国传统的制药技术。

当中药材经过炮制加工后,其化学机理就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的中药具有治疗的功效。

本文初步阐明了中药在炮制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其成分变化,主要的化学反应包括水解反应、氧化反应、置换反应、异构化反应和分解反应等。

然后对未来中药炮制的发现方向和前景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药炮制;化学反应;化学机理

炮制是中药使用之前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中药炮制是一项传统制药技术,中药材料在炮制之后使得中药本身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复杂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也使得中药具有药用价值发生改变。

所以对中药炮制的化学机理进行研究,了解中药在炮制过程中中药的化学机理的变化,对于掌握中药的治疗原理,提升中药的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中药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机理研究方法

中药一般情况下不能够直接饮用,只有通过炮制后,才能够达到治病的效果。

这是因为药材在炮制后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使得一些有毒物质失去效用,从而变得对治疗有利。

对于大小分子的研究应该借助与先进的仪器和现代技术,如当前应用较多的GC-MS/MS等分析仪器,能够对于中药炮制前后的成分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研究中药炮制的化学机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在实际炮制过程中,中药除了具有化学机理变化,还伴随着物理变化,所以想要研究中药的化学机理,还需要对其物理成分和药效进行有机结合分析,才能够更加透彻的了解中药炮制的化学机理。

2.中药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机理分析

2.1 水解反应

中药一般都含有黄铜苷类、环烯醚萜苷类以及皂苷类等苷类成分,苷类具有水解的特性。

苷类在发生水解后,会形成新的成分,使得中药的治疗效果发生变化。

中药的炮制过程中,对于不同的药材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处理,但是不同的药材都有一个共同的处理程序,在有水的环境中进行加热处理,无论是蒸、煮、润都是如此。

所以水解反应能够将中药的药理作用发挥出来,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常见的水解反应的中药有以下几种情况:

2.1.1 黄铜苷类成分

黄铜苷类成分是中药中存在较广泛的物质,在中药炮制的过程中,黄酮类成分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得中药的疗效发生改变。

如甘草能够解毒清热,润肺止咳。

在甘草的炮制过程中,黄铜苷类会发生水解而失去糖链,从而生产甘草素和异甘草素,这也是甘草能更改润肺止咳的原因。

2.1.2 多糖类成分

中药中的多糖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有些重要在炮制过程中发生水解反应,使得其活性发生变化,如地黄在炮制后的成分中不再含有水苏糖等,但是对于一些炎症的疗效会提高。

2.1.3 生物碱类成分

常见含有碱类成分的中药有苦参,麻黄,黄连等,而这些含有生物碱的中药一般都附带一定的乌头碱,乌头碱具有一定的毒性,但是经过中药炮制后,生物碱成分会被水解,使得毒性降低,同时对于止痛的效果更好。

2.1.4 皂苷类成分

皂苷类成分在中药中广泛存在,且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柴胡中的柴胡皂苷、知母中的知母皂苷和桔梗中的桔梗皂苷等。

皂苷类成分由皂苷元和1个或多个糖基组成,在炒制、炙制或蒸煮制过程中常发生脱糖基水解反应,生成新的成分,进而引起临床疗效发生改变。

2.1.5 环烯醚萜苷类成分

中药中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水解情况与其在该中药中的含糖量有关,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水解后会失去糖基,使得中药的治疗效果发生改变。

如山茱萸在炮制后失去糖基而变成紫黑色,并且5-HMF等的含量提升,从而能够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2.2 异构化反应

异构化反应指在中药炮制过程中将一种化学成分转化成其异构体的过程,然后使得中药的效果发生改变。

如人参在经过加热炮制后,其中天然S-构型人参皂苷在发生水解的时候发生异构化反应,转化成为R-构型的次级苷,使得临床治疗效果发生改变。

2.3氧化反应

中药在经过加工炮制后会发生氧化反应,从而改变中药的成分,使得其临床效果发生改变。

如自然铜具有散瘀止痛、接骨续筋的功效,是常见的中药之一,一般情况下在炮制后入药。

其具体氧化过程是,将自然铜置于30-800℃的环境中加热,通过氧化后,二硫化铜转变成一硫化铜,并且还有四氧化三铁、三氧化二铁以及一氧化铁等成分。

而其原理是自然铜经煅烧和醋淬后表面生成醋酸亚铁,且能使药物质地疏松易碎,便于粉碎,并使药物中铁离子溶出物增加,易于体内吸收。

2.4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是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中药在炮制过程中发生置换反应,使得物质中的某些基因与一些小分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新的成分,从而改变药物的疗效。

如乌头和附子都具有驱寒止痛的功效,但是都具有较强的毒性,需要经过炮制后才能入药。

乌头和附子在炮制过程中,乌头碱类的生物碱的乙酰基被脂肪酰基置换,生成毒性较小的脂类生物碱。

从而达到减小毒性,较好入药的效果。

2.5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在中药炮制过程中,是将一种化合物分解成二中或者二种以上的化合物的反应过程。

因为中药中所含的成分较为复杂,有些成分在经过加热后发生分解反应,从而引起药性改变,从而改变临床疗效。

如人参、西洋参和三七中广泛存在的田七素是一种特殊氨基酸,又名田七氨基酸,属二元酸类,对热不稳定,且具有一定的神经毒副作用。

研究发现,在红参加工炮制过程中,田七素受热发生脱羧降解反应,生成1-醛基-二氨基丙酸,并释放二氧化碳和水,从而降低人参的毒性。

从而达到入药的标准。

2.6缩合反应

缩合反应是指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由于一些复杂的加工,产生缩合反应,生成新的成分,使得治疗的'效果发生改变。

如川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药,能够活血化瘀,在一般情况下使用酒制。

就是将川芎中部分化学成分在通过酒制后发生缩合反应,生成新的化学成分,而这些新成分能够对于具有治疗效果。

3结束语

中药治疗是我国的宝贵财富,在几千年的时间长河中,凝结了祖先们的智慧结晶,并且中药炮制学从产生发展到现在,其理论和实践都在不断的完善,特别是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新型的理论和新型的技术不断的出现,对于中药炮制学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相信人们不断对中药炮制学进行研究,未来会取得更多的成果,并且为广发人们群众服用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标准中药饮片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孙培叶. 中药炮制过程的化学机理应用研究[J]. 中国卫生产业,2015,26:187-189.

[2]孙娥,徐凤娟,张振海,贾晓斌. 中药炮制机制研究进展及研究思路探讨[J]. 中国中药杂志,2014,03:363-369

中药杜仲炮制配伍的化学研究【2】

【摘要】 目的 通过测定杜仲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来研究并总结重要杜仲的适用范围。

方法 分别采用清炒,砂烫,烘烤三种炮制方式对等质量的杜仲进行加工,并将成品依次用紫外线――可见吸收光谱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三种光谱分析法进行观察,统计杜中原产品和炮制后成品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 通过分析可知,无论通过哪种途径来对中药杜仲进行加工,炮制后中药杜仲的化学成分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结论 在配制中药时,一定要考虑中药杜仲在炮制过程中的成分变化情况。

【关键词】 中药;杜仲;炮制;配伍;化学成分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中药杜仲是指杜仲科植物杜仲体表干燥的表皮,是我国特有的珍贵中药材。

杜仲喜好生长在温带阴凉地区,一般长在500米以上的高山上。

其表皮,枝叶,雄性花朵都是非常难得的滋补原料。

可以用于滋补肝肾,强壮筋骨,控制血压,对于肾脏亏虚,血压高等疾病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因为其药用功效显著,得到了医疗界的高度重视,国内外很多医疗机构都致力于研究其化学成分,以期待其更好的参与化学成分医学治疗,本文研究的中药杜仲,主要取其叶片,据权威资料记载:杜仲叶片的主要构成成分为木脂素,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胶质,不同种类的微量元素,氨基酸等。

本次研究采用三种不同加工方法对中药杜仲叶片进行炮制,将炮制后成品通过光谱分析法进行观察,研究中药杜仲炮制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和试验可以为中药杜仲用药提供更多的依据。

1.2 研究方法

1.2.1 炮制方式 中药杜仲并没有统一的加工方法,人们乐于采用以下三种炮制方式对其进行加工:清炒,砂烫,烘烤。

杜仲经过炮制,化学成分往往会发生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药用性能,它的配伍比例和配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也应该相应发生改变。

不同的炮制方法,成分的变化也不尽相同,炮制方式的选择相当重要。

1.2.1.1 清炒炮制法 清炒即在炮制过程中不加入任何辅助材料,清炒法一般分为以下步骤:①将药物按照品种和加工方式进行分类,并按照药物大小进行划分,分数次对其进行加工,避免药物因大小不同而受热不均。

②将炒锅温度调至中档,夹取5克重量的杜仲,将其放置于炒锅中,先急火后慢火,不停翻炒。

③肉眼观察杜仲出现断丝情况,还有的边框出现烟雾,表皮成黑色,炒制完毕,取出。

1.2.1.2 砂烫炮制法 砂烫法的主要原料为河砂。

一般加工步骤为:①将适量的洁净河砂放置于锅内,加热并不断搅拌。

②当河砂流动顺畅时,将分好类的药物放入其中,不断搅拌,当药物被烫至符合标准时,快速将河砂分离出来,并将其降温。

③夹取5克重量的杜仲,将其放置于滚热的砂锅中,不停翻炒。

④肉眼观察杜仲出现断丝情况,肉眼观察呈现深褐色,并散发焦香气味时,加工完成。

1.2.1.3 烘烤炮制法 烘烤法指将中药放置于烘烤仪器内,进行保温烘干处理,这种炮制方式简单便于操作,受到了医学界的普遍认同。

本次加工中药杜仲,只需将5克重量的杜仲,铺平放置于铁盘之中,将铁盘放入烘烤箱,温度调节至180摄氏度,进行烘烤,当杜仲表皮呈现深褐色时,加工完成,停止烘烤。

1.2.2 中药杜仲炮制后化学成分分析 将炮制后的中药杜仲依次用紫外线――可见吸收光谱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三种光谱分析法进行观察,统计杜中原产品和炮制后成品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

1.3 统计学原理 使用SPSS13.1软件进行统计,将计算出的百分率进行对比,使用t检验结果,当P<0.05时,统计结果符合规定,具有意义。

2 结 果

2.1 三种炮制方法结果比较 见表1。

2.2 中药杜仲炮制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 以烘烤炮制法为例来分析中药杜仲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

经过统计学分析,符合规定,可以进行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分析以上数据可知,炮制后杜仲的化学成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木脂素和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在炮制后递减明显。

3 讨 论

中药杜仲含有大量的木脂素,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胶质,不同种类的微量元素,氨基酸等。

微量元素主要涵盖,钙,铁,锌,铜,磷,猛等。

这些化学成分对人体有益,可以滋补肝肾,强壮筋骨,控制血压。

经过提取分离本次炮制后的中药杜仲,可以得到两个化合物,经过科学检测可知,两个化合物均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这可以证明炮制对中药杜仲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影响比较严重。

鉴于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特别性质,炮制者应该特别注意炮制对于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影响,探究炮制后中药杜仲所含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变化很必要。

参考文献

[1] 白润娥,张晋阳.杜仲不同片型及其制品煎出率的比较[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03).

[2] 常晓红,王荣芳,于越.杜仲炮制的历史沿革与现代研究[J].中国药业,2011(11).

[3] 刘圣金,狄留庆,吴德康.杜仲炮制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0(09).

古代炮制文献研究蜜制甘草最早见于唐代的《千金翼方》,其上有“蜜煎甘草涂之”的记载。此外,有的文献尚载有不同的方法和要求,如: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日:“蜜炒”,明代的《炮制大法》则要求“切片用蜜水拌炒”,此外,明代的《先醒斋广笔迹》、清代的《成方切用》都提到了“去皮蜜炙”。 应先将炼蜜加适量沸水稀释后,加入待炮制的甘草中拌匀,闷透,置炒制容器内,炒至黄色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放凉即可。先将待炮制的甘草放置于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热,加入炼蜜共炒,至芳香泛黄,不粘手时取出,放凉即可。现代炮制工艺现代炮制工艺一种蜜炙方法为:先将蜂蜜置锅中炼成中蜜,改用文火加甘草片拌炒均匀,3~5 min,出锅,置烤房或烘箱60~C烘至不粘手时取出,放凉,该法所得蜜炙甘草不易焦糊,质佳。有文献记载,对烘法与炒法炮制的蜜炙甘草进行研究比较,结果表明,两者甘草酸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异。在同等剂量下,两者有相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和拮抗地塞米松对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的抑制作用。烘制蜜甘草的急性毒性实验低于炒制蜜甘草的毒性。故认为现代化大生产可用烘法代替手工炒法,有利于统一工艺标准。席先容等报道,以烘制蜜炙甘草炮制品的外观性状、甘草次酸和黄酮类化合物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分,采用正交实验法,对蜜炙甘草炮制工艺进行优选,实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是A2b3c2,即加入25%的蜂蜜,闷润透心后,在60~C烘60 min。段永红等应用重量法测定生甘草、传统蜜炙法和机器蜜炙法的蜜炙甘草的甘草酸含量,实验结果表明:甘草经蜜炙后,甘草酸含量损失约20%~30%,而传统的蜜炙法与机器蜜炙法对甘草中甘草酸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且外观色泽均匀、无焦斑,入库后保存时间长,可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王萃扬等通过对种中药饮片(包括甘草)使用微波炉蜜炙与传统蜜炙方法比较,结果微波炉蜜炙饮片外观、色泽等优于传统蜜炙饮片,质量稳定性好,含水量明显较低,差异显著,且重复性好,操作简单易控制,省时省力。吴世强等总结10余年使用远红外烤箱蜜炙中药的炮制优点为:饮片色泽均匀一致,避免污染,温度有量易于掌握,减少劳动强度易于操作。黄树清采用高压高温上蒸炙法蜜炙甘草取得满意效果,其优点是:炮制品片面整齐美观,有光泽,呈亮金黄色或深黄色,气纯香味甘甜,久贮一年不发粘,不发霉生虫。炮制辅料的研究对于蜜炙甘草的用蜜量,《中国药典》规定25%,《广东省炮制规范》规定50%。

地榆炮制现代研究综述论文

随着医学的发展,中西药搭配使用越来越普遍了,但是两者搭配也有一些禁忌的。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中西药配伍禁忌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中西药配伍禁忌论文篇1:《中西药配伍禁忌》 摘要:中西药联用在临床日趋普遍,如若配伍不当,则易发生一系列变化,从而引起疗效降低,增加毒副作用或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从药物配伍时发生的变化,谈谈对药动学,药效学的影响,目的在于提醒临床,注意中西药配伍的变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中西药配伍;相互作用;配伍禁忌 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中西药合理应用具有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扩大治疗范围,缩短疗程等优点,但中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错综复杂的,如配伍不合理,会产生单一药没有的不良反应,合用后产生拮抗作用,甚至增加毒性。因此深入探讨中西药的配伍变化,对临床中西药合用的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下从几个方面对中西药配伍产生的相互作用做一简析。 1 对药动学的影响 1.1 对吸收的影响 1.1.1 理化因素对吸收的影响 由于中药成分复杂,所以中西药合用产生的理化变化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是中西药相互作用对吸收影响的主要因素。它包括中西药成份之间的络合、螯合、吸附等作用,根据中药的成分,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①络合、螯合作用对吸收的影响:主要含有钙离子、镁离子、铝离子铁离子、铋离子等阳性金属离子的中药及其制剂不宜与四环素类、异烟肼等配伍。因此类药物结构中含有酰胺基和多个酚羟基,与含上述金属离子的中药合用后。生成难溶性的络合物或螯合物,影响药物的吸收。含钙离子的中药:石膏、海螵蛸、石决明、虎骨、龙骨、龙齿、牡蛎、蛤壳、瓦楞子等;含铝离子的有明矾;含铁离子的有代赭石、自然铜、禹余粮;含铁、镁离子的有礞石;含镁、铝离子的有滑石;含铁、镁、铝的有磁石;含铁、铝、镁、钙的有赤石脂,钟乳石等。含鞣质较多的中药可与维生素B1、B6形成螯合物使两者的作用均受影响。 ②形成难溶性盐影响吸收:含有雄黄、朱砂、鞣质成分的中药及其制剂遇部分西药易形成难溶性盐影响吸收。雄黄的主要成分为AsS,这类药物与含有铁盐的西药同服时,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化砷酸盐,不利于机体吸收,导致其疗效降低;朱砂的主要成份为硫化汞,含朱砂的中药和中成药与还原性溴化钾、碘化钾、三溴合剂配伍时,汞离子可与溴或碘络合生成溴化汞或碘化汞沉淀,腐蚀胃肠道黏膜引起出血,引起药源性肠炎;含有鞣质成份的中药遇铁剂形成不溶性沉淀,沉淀物不能被小肠吸收;含有鞣质较多的中药可与地高辛等强心药生成盐沉淀,难于吸收;含有有机酸成份的中药可与钙离子、镁离子、铝离子等金属离子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相应的盐,不利于吸收。 ③吸附作用影响吸收:煅炭的中药如血余炭、蒲黄炭、炮姜炭、地榆炭、棕榈炭等,在炮制过程中可生成大量具有吸附作用的活性炭,使煅炭中药在胃肠道中产生强大的吸附作用,能吸附蛋白质、维生素、生物碱、激素、抗生素等,所以各种酶制剂、维生素及抗生素不宜与之联用,由于其吸附作用,影响其吸收;吸附作用还表现在含鞣质的中药及其制剂中,因为鞣质具有吸附作用,可使上述药物的透膜吸收减少。含鞣质较多的中药有大黄、虎杖、五倍子、石榴皮、侧柏叶、地榆、枣树皮、仙鹤草等。 1.1.2 酸碱因素对吸收的影响碱性较强的中药不宜与酸性较强的中药合用,而含有机酸的中药不宜与在碱性环境中吸收的中药合用。碱性中药如硼砂、煅牡蛎、女金丹等,可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药物在碱性条件下排泄减少,吸收增加,血药浓度上升,同时增加脑组织中的浓度,使其毒付作用增强,故长期应用时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相反与使尿液酸化药物诺氟沙星、呋喃妥因、吲哚美辛、头孢类抗生素合用时,使此类药物的解离度增多,排泄加快,使作用时间和作用强度降低;冰硼散可使尿液碱化,增加青霉素与磺胺类药物的排泄速度,降低药物的有效浓度,使其抗菌作用明显降低;含有有机酸的中药如乌梅、山楂、五味子、山茱萸、木瓜、陈皮、川芎、女贞子等中药及其制剂,可使磺胺类及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溶解度降低,增加肾毒性,引起结晶尿或血尿;红霉素在碱性条件下作用强,当与山楂冲剂同服时,可使血浆pH值降低,导致红霉素分解,失去抗菌作用。 含有皂苷的中药如人参、三七、桔梗等中药不宜与酸性较强的药物如维生素C同服,酸性环境中皂苷易在酶的作用下水解而失效;含有蒽醌类物质的药物如大黄、虎杖、何首乌等在碱性溶液中易氧化失效,故不可与碱性药物同服。 1.1.3 药理因素对吸收的影响 中西药合用常常产生药理性的拮抗作用或增加毒副作用。如含蛋白质及其水解物的中成药珍珠丸、清热解毒丸等不宜与小檗碱同服,因其所含蛋白质等成份水解生成的多种氨基酸可拮抗小檗碱的抗菌效果,影响其抗杆菌的疗效;含氰苷的中药如杏仁、桃仁、枇杷叶等,如与中枢镇咳药长期配伍,中药所含氰苷在胃酸作用下经酶水解生成具有镇咳作用的氢氰酸,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呼吸中枢,二者联用加重中枢镇咳药抑制呼吸中枢的作用,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含氰苷的药物不宜与吗啡、杜冷丁等麻醉、镇静、止咳药及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类合用,严重者可致呼吸衰竭;含强心苷的中药如夹竹桃、万年青、福寿草等与羧苄西林、两性霉素B联用可引起低钾血症,低钾血症可增加心肌对含强心苷类药的敏感性,诱发中毒反应;含酶的中药如神曲、麦芽、豆豉及其制剂,不宜与抗生素类同服,产生拮抗作用,不仅降低前者的药物活性,也降低后者的抗菌活性,如果联用要间隔3h。 1.1.4 其它 因素对吸收的影响甘草、鹿茸、何首乌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有水钠潴留和排钾效应,还能促进糖原异生,加速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可使甘油、乳酸等各种成糖氨基酸转化成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从而减弱胰岛素、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等到降血糖药物的疗效;含碘的中药与异烟肼合用,在胃酸条件下,碘与异烟肼发生氧化反应,可使后者的抗痨作用下降;银杏叶与地高辛合用,可提高主动脉内皮细胞钙离子水平,使地高辛的血药浓度明显升高,易引起中毒,临床上两药合用时,注意适当降低地高辛的剂量,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红霉素不宜与穿心莲同服,因红霉素可抑制穿心莲促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含颠茄类生物碱的中药及制剂,不宜与强心苷类同服,因为颠茄类生物碱可抑制胃排空和肠蠕动,使强心苷类药物吸收增加,易引起中毒;颠茄类生物碱药物与红霉素合用时,可使红霉素在胃内滞留时间延长,被胃酸破坏而降低疗效。 1.2 对分布的影响 中西药配伍后,不同的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不同,使药物的血药浓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组织分布。如绣球葡属植物和黑柳可以取代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西药华法林与血浆蛋白结合,降低华法林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影响治疗效果;含有鞣质类化合物的中药在与磺胺类药物合用时,导致血及肝脏内磺胺类药物浓度增加,严重者发生中毒性肝炎。 1.3 对代谢的影响 1.3.1 肝药酶诱导剂的作用中药的醑剂、酊剂、流浸膏剂中不同浓度的含有乙醇。乙醇是常见的肝药酶诱导剂,在与西药如苯巴妥、苯妥英钠、利福平、二甲双胍等具有酶促用的药物合用时,使上述药物在体内代谢加速,半衰期缩短,药效降低。 1.3.2 肝药酶抑制的作用麻黄及含有麻黄的中成药如大活络丹、人参再造丸、哮喘冲剂、半夏露、通宣理肺丸等中成药,不宜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合用,如痢特灵、优降宁、苯乙肼、甲基苄肼、异烟肼等。二者合用时,单胺氧化酶抑制可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使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一羟色胺等单胺类神经递质不被酶破坏,贮存于神经未梢中,而麻黄中的有效成份麻黄碱,可促使这些递质大量释放,可引起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腹痛、呼吸困难、心律不齐、运动失调及心肌梗塞、严重可引起高血压危象。 1.4 对排泄的影响 尿液的酸碱性会影响肾脏的重吸收,酸化或碱化尿液可促进或减少药物的排泄。如山楂、乌梅等能酸化尿液,使利福平、阿斯匹林等酸性药物的吸收增加,加重肾脏的毒性反应;而与碱性药物四环素、大环内酯类药物合用时,使其排泄增加,疗效降低,其与磺胺类药物同服,使乙酰化后的磺胺溶解度降低,易在肾小管析出结晶,引起结晶尿或血尿。 2药效动力学的影响 若中西药配伍不当会使两者在疗效上产生拈抗作用,甚至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最常见的是甘草、鹿茸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会使阿斯匹林所致的溃疡的发生率增加,会使血糖升高,从而减弱降糖药的疗效;甘草与强心苷类药物合用,可使强心苷类药物中毒率增加;麻黄及含有麻黄的制剂不能与降压药合用,因麻黄碱可收缩动脉血管,使血压升高,台用时产生药理性拮抗。关于药理性的拮抗在影响吸收的因素中已经说过,对吸收的影响是药动学方面的,对药效学的影响是问题的另一方面,其结果是一致的,那就是影响临床联合用药的目的。 3讨论 上面主要阐述了中西药配伍对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影响,由于中药成份的特殊性。中西药配伍的作用是错综复杂的,所以中西药配伍禁忌还不止于此,如中药注射液与常用输液间仍然存在着配伍禁忌,关于中西药配伍的问题还有待于在临床应用中引起注意,不断探索,使中西药合用更加合理,达到增加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的目的。 中西药配伍禁忌论文篇2:《中西药配伍中的禁忌》 随着中西医结合的深入发展,中西药并用的机率也越来越高,因此,研究中西药之间相互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临床实践证明,有些中西药配伍应用,不仅不能提高疗效,反而使药物疗效降低,毒副反应增加,或引起药源性疾病,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现就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如下。 1有些中西药联用,降低疗效 1.1中西药联用生成难溶性络合物 含Fe2+、Fe3+、Mg2+、Al3+、Ca2+等多种二价以上金属阳离子的中成药,如桔红丸、明目上清丸、牛黄上清丸、牛黄解毒丸、清胃黄连丸、女金丹、朱砂安神丸、当归浸膏丸、复方五味子片、追风丸等,与四环素族抗生素、异烟肼联用,生成难溶性络合物,影响吸收,降低疗效。 1.2中西药配伍形成沉淀,导致变性或失活 1.2.1含鞣质的中药及中成药与金属离子制剂、强心苷、含氨基比林成分的药物等合用,能发生化学反应,使药物发生沉淀、变性、失活而降低药物疗效。含鞣质的中药及中成药与胰酶、淀粉酶、胃蛋白酶等合用,会使上述酶制剂灭活,降低其生物利用度,也能使多种抗生素、维生素B1、B6失去活性而影响其吸收利用。 1.2.2黄连、黄柏、川乌、附子、麻黄、马钱子、洋金花、延胡索等含生物碱的中药及其制剂与酶制剂、金属盐类、碘化物联用,会产生沉淀反应,使药效降低或失去治疗作用。 1.3中西药合用影响疗效 1.3.1甘草、鹿茸及其制剂,如复方甘草合剂、甘草片、参茸片、鹿茸片等与本药降糖药胰岛素、优降糖、甲苯磺丁脲、降糖灵等同服,因甘草、鹿茸的类皮质激素功能有升血糖作用,多而降低了降血糖药物的疗效。 1.3.2含乙醇的中成药,如国公药酒、骨刺消痛液等药酒,若与西药鲁米那、苯妥英纳、安乃近、胰岛素、甲苯磺丁脲等同服,因乙醇能增强肝药酶活性,使上述西药在体内代谢加速,从而降低疗效。 1.3.3麻黄及其制剂的主要成分为麻黄碱,是交感神经兴奋剂,能对抗降压药的作用,故不宜与复方降压片、降压灵、胍乙腚等药物合用,也不宜与镇静催眠药如氯丙嗪等联用。 1.3.4延胡索及其制剂不宜与咖啡因、苯丙胺等同用,因延胡索所含的生物碱有对抗中枢兴奋作用,而使药效降低。 1.3.5含雄黄的的中成药,如牛黄消炎丸、六神丸、牛黄解毒丸、安宫牛黄丸等,不宜与亚铁盐、亚硝酸盐类同服,因雄黄的主要成分为ASS,可生成硫代砷酸盐使疗效下降。 2有些中西药联用,发生毒副反应 2.1中西药联用,可能造成中毒 2.1.1含大量有机酸的中药及制剂能增加呋喃妥因、利福平、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在肾脏的重吸收,加重对肾脏的毒性,故不宜长期合用。 2.1.2含雄黄的中成药也不宜与硝酸盐、硫酸盐同服,因这些西药在胃液里可产生微量硝酸、硫酸,使雄黄所含的ASS氧化,增加毒性。 2.1.3中药麻黄及制剂,不宜与洋地黄、地高辛、毒毛旋花子苷K等强心药配伍,因麻黄碱能兴奋心肌,而致心律加快,故增加强心药对心脏的毒性。 2.2中西药配伍不恰当可发生危险 2.2.1含麻黄的中成药,如大活络丸、人参再造丸、气管炎丸、气管炎糖浆、哮喘片、止嗽定喘丸等,若与西药单胺转化酶抑制剂如痢特灵、优降宁、闷可乐、苯乙肼等并用,因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口服后可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使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单胺类神经介质不被酶破坏而贮存于神经末梢中,而麻黄里的麻黄碱可促使贮存于神经末梢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大量释放,严重时可致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 2.2.2桃仁、苦杏仁、白果、枇杷仁等含氰苷的中药及制剂若同麻醉、镇静、止咳等西药合用,会引起严重的呼吸中枢抑制,甚至使病人死于呼吸衰竭。 2.2.3甘草及其制剂不宜与利尿酸、氯噻嗪类利尿药合用,因为合用能使血清钾离子浓度降低,有可能加重引起低血钾的危险。 2.3中西药合用,有时可使用毒副反应增强 2.3.1中药麻黄及制剂,不宜与肾上腺素联用,因麻黄碱有类似肾上腺素样作用,若与肾上腺素配伍应用,可增加后者的毒副作用。不宜与异烟肼联用,联用会使副作用增强;不宜与氨茶碱并用,虽二者均为平喘药,但临床观察表明,两药合用,疗效不仅不及单独使用,而且毒副反应如头痛、头昏、心律失常等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2.3.2含朱砂的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健脑丸、人丹、七厘散、紫雪丹、苏合香丸、冠心苏合丸等,不宜与还原性西药如溴化钾、溴化钠、碘化钾、碘化钠、硫酸亚铁、亚硝酸盐等同服,以免生成有毒的溴化汞、碘化汞等沉淀物,引起赤痢样大便,导致药源性肠炎。 3小结 中药与西药的配合使用可能存在的的配伍禁忌也许不止这些,这就要求广大医药工作者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 总结 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谢惠民.合理用药[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7. [2]张象麟.药物临床信息参考[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7-88. [3]夏秋欣.临床护理药理学手册[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2.4-5. [4]朱璐卡,胡国华,王井和,等.射干麻黄汤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及血清IgE,IL-4,TNT-α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0):2265-2266. [5]李宁.关注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1):165. 中西药配伍禁忌论文篇3:《浅谈中西药联用及配伍禁忌》 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深入发展,中西药联用的情况日趋普遍,且已成为我国临床治疗的重要和普遍的手段。中西药联合若用之得当则可产生协同作用甚至相加作用,达到增强疗效的目的,减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反之如不了解各药物成分的性质,配伍不当,可降低药效甚至产生毒性[1]。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避免不合理的中西药配伍使用,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笔者就中西药联用的研究 方法 及临床常见的中西药配伍禁忌分析如下。 1 中西药联用的研究方法 1.1 药效学方法 此类研究方法是通过对如血压、血糖、血沉等临床可测数值的测定;或者通过对如头痛、咳嗽、溃疡愈合、抗菌活性等患者可感觉或临床可观察到的症状或现象的改变来评价配伍用药的结果。 1.2 药效学和药动学相结合的方法 这种方法既有药动学参数的采集,又有临床疗效的客观表现,使药物相互作用结果的判断更加趋于正确。 2 药物相互作用分类 2.1 传统的药剂配伍分类 ①理化的配伍变化:主要指药物伍用后产生沉淀、吸附、螯合、缩合、水解等理化反应;②药理的配伍变化:不利的药理伍用其结果可产生拮抗作用而影响疗效,使病情延误。如吗丁啉与654-2伍用可促进胃动力作用抵消;相加、协同作用增加毒副作用,如链霉素与庆大霉素伍用,抗菌作用增强,但耳毒性相加。 2.2 按药效学分类 主要指药物的药理作用相加、协同、拮抗。中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产生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临床用药追求中西药的协同作用,但拮抗作用的机会同样也很多,这不但降低药效,而且还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甚至诱发某些药源性疾病。例如:含钙离子的中药石膏、牡蛎、珍珠母等,对神经有抑制作用。与某些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西药,如洋地黄类强心苷、心可定、心痛定等合用时可引起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甘草、鹿茸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呈现水钠潴留和排钾效应,还可促进糖原异生,加速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使甘油、乳酸及各种成糖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与水杨酸钠合用,能诱发或加重消化道溃疡的发病率;与强心苷类西药同服,可加重其毒性反应;与降糖药胰岛素、D860、优降糖等同服时,能产生相互拮抗,减弱降糖药的效应。与西药双氢克尿噻等排钾利尿剂合用,可导致低血钾症的发生。甘草制剂如甘草浸膏,不宜与利血平、降压灵、复方降压片等降压药并用。因甘草能可引起高血压及发生低血钾现象,与利血平等降压药物相拮抗。含麻黄碱的中药及其中成药,如复方川贝精片、莱阳梨止咳糖浆、复方枇杷糖浆等不宜与强心药、降压药合用。因麻黄碱具有兴奋心肌受体、加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与洋地黄、地高辛等合用可使强心药的作用增强,毒性增加,易致心律失常及心衰毒性反应。另外,麻黄碱也具有兴奋α受体和收缩周围血管的作用,减弱降压药降压作用,使疗效降低,甚至使血压难以控制,严重者可使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加重。 3 药物相互作用的处理原则 3.1 改变用药途径 如选择分开服用或注射用药,可避免直接的物理或化学作用和大多数影响药物吸收的配伍。 3.2 调整药量 主要指相加作用的配伍或监测血药浓度。 3.3 临床观察及血生化监测 主要指增加毒副作用的配伍。 3.4 拒绝调剂 无法用药剂方法解决的配伍应禁止伍用,请医师修改后再进行调剂。 4 配伍禁忌 4.1 四环素与异烟肼等不能与石膏、龙骨、牡蛎等含钙、镁离子丰富的药并用,因会生成难溶于水的络合物,影响前者的吸收,使疗效降低。 4.2 舒肝丸不宜与甲氧氯普胺合用,因舒肝丸中含有芍药,有解痉、镇痛作用,而甲氧氯普 胺则能加强胃肠收缩,两者合用作用相反,会相互降低疗效。 4.3 中成药止咳定喘膏、麻杏石甘片、防风通圣丸与化学药复方利血平、帕吉林不能同时服用,因前三种中成药均含有麻黄素,能使动脉收缩,升高血压,联合应用影响降压效果。 4.4 中成药蛇胆川贝液与吗啡、哌替啶、可待因不能同时服用,因前者含有苦杏仁苷,有抑制呼吸作用,同时服用易致呼吸衰竭产生[2]。 4.5 中成药益心丹、麝香保心丸、六神丸不宜与化学药普罗帕酮、奎尼丁同时服用,因有导致心脏骤停的可能。 4.6 抗结核药异烟肼不宜与昆布合用,因昆布片中含碘,在胃酸条件下与异烟肼发生氧化反应,形成烟酸、氧化物和氮气,失去抗结核杆菌的功能。 4.7 乳酶生不宜与黄连上清丸联合应用,因为其中的黄连素成份明显抑制乳酶生的活性,使其失去消化能力。 4.8 磺胺类药不能与富含有机酸的乌梅、五味子、山楂等同用,因可导致磺胺药在尿中形成结晶[3]。 4.9 双黄连注射剂与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注射剂配伍后,溶液pH值升高,药物的溶解度降低,有沉淀产生;双黄连注射剂与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注射液配伍后,颜色变为棕黑色。 4.10 头孢曲松与川芎嗪注射液配伍后,可产生白色混浊及结晶;川芎嗪注射液与青霉素G配伍可产生沉淀。 4.11 红霉素注射液与菌栀黄注射液混合后可产生浑浊。 4.12 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与穿琥宁注射液配伍后可有沉淀产生。 4.13 刺五加注射液与双嘧达莫、维拉帕米注射液配伍后可有沉淀产生。 2 小结 中西药联合产生的相互作用极其复杂,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也很多,若用之不当,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在临床工作中,笔者认为无论是中医师与西医师,应在中西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在联合应用时,应从物理、化学、药理、用药顺序、用药时间、剂量和患者个体差异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了解中西药配伍禁忌,掌握配伍原则,力求进行最佳的配伍,谨慎用药,从而达到理想的协同作用,提高疗效,缩短疗程,达到安全、合理有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马瑜红,黄川峰.116张不合理中西药配伍处方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8):137. [2] 席秋红,任光瑞,马雅斌.中西药配伍不合理剖析.新疆中医药,2007,25(4):86-87. [3] 李靖.中西药不合理配伍应用的预防.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5,3(10):92-93. 猜你喜欢: 1. 浅谈中医药的文化养生 2. 药学论文精选 3. 关于安全合理用药的论文 4. 药学毕业论文3000字 5. 药学毕业论文题目 6. 关于药学的论文

地榆的形态特征为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5米,根茎粗壮,生有多数肥厚的纺锤形根。茎直立,有棱。单数近心形或截形,边缘具粗锯齿,无毛,柄基具托叶。花小,密集成顶生长圆形穗状花序,花序长1~4厘米,直径约1厘米,花序梗细长,萼片4,紫红色,宿存,无花瓣,雄蕊4,外伸,花紫红色。子房上位。瘦果褐色,被细毛。地榆的功效与作用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主治: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地榆的用法和用量煎服,9~15g。外用适量,研末涂敷患处。地榆的食用禁忌本品性寒酸涩,凡虚寒性出血或有淤者慎用。对用大面积烧烫伤病人,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以防其所含鞣质被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地榆有毒吗无毒。地榆的附方1、男女吐血:地榆三两。米醋一升,煮十余沸,去滓,食前稍热服一合。(《圣惠方》)2、结阴(即便血)下血,腹痛不已:地榆四两,炙甘草三两。每服五钱,水三盏,入缩砂仁七枚,煎一盏半,分二服。(《宣明方》)3、小儿疳痢:地榆煮汁,熬如饴糖,与服便已。(《肘后方》)4、毒蛇螫人:新地榆根捣汁饮,兼以渍疮。(《肘后方》)5、虎犬咬伤:地榆煮汁饮,并为末敷之。亦可为末,白汤服,日三。忌酒。(《梅师方》)无论是哪种中药材,都具有着其特有的性质,即便是在药性上来说无毒的植物,也是不能随意使用的。而像地榆因为性寒酸涩,因此对于有寒性出血或有淤的人群是需要谨慎使用的,专家特别提醒,有外部烧烫伤的人群,最好不要食用地榆制剂外涂,否则将引起中毒症状,希望上文中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1、地榆:除去杂质;未切片者,洗净,除去残茎,润透,切厚片,干燥。2、地榆炭:取净地榆片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凉透。

2-32大小蓟、地榆的功效和主治

现代作物研究进展论文

专业代做团队制作质量保证诚信可靠需要的话看昵称

就是研究的课题的呀

稀土对花卉植物开花期的影响 上海宝山区海滨二中 张蕾菁 吴军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鲜花的需求也增加了。鲜花色彩艳丽,清香宜人,但都有花期不长久的缺陷。人们为延长鲜花的保鲜期,曾使用过不少试剂,如阿斯匹林等。我们则尝试用稀土来延长植物的开花期。 稀土是一类稀有元素。农用稀土主要是镧和铈元素的化合物。它对植物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为了解它对花期和花的大小有否影响,我们做了以下实验。 一、实验材料 农乐粉状物(一种稀土肥料),金盏菊,烧杯。 二、实验过程和记录将农乐配制成5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将金盏菊朵插入,另外设一对照组。列表如下:花直径为3—4cm 农乐溶液 情况记录 对照 50mg/100ml 花盛开,1周后凋谢 花6天后谢 100mg/100ml 花刚开,2周后谢,花盛开 时比对照组略大 花6天后谢 150mg/100ml 花盛开,1周多后凋谢,叶色好 花6天后谢,枝上叶比前较差 200mg/100ml 花盛开,1周多后凋谢,叶色好 花6天后谢,枝上叶比前较差 300mg/l00ml 花盛开,1周多后凋谢,叶色好 花6天后谢,枝上叶比前较差 三、分析和讨论 从上述实验记录可以认为:稀土对鲜花的开放时间有一定的延长作用。从50mg/100ml稀土溶液到3OOmg/100ml稀土溶液都有一定的延长开花期的作用,而且使花朵的直径也略有扩大。金盏菊施加稀土后一般能延长开花2--4天。我们认为,这与稀土能促进植物生命活动,促进叶绿素形成,增加有机物合成(加稀土溶液的植物叶色较深)有关。稀土也许有促进植物生殖器官吸收有机养料的作用。我们还发现,稀土浓度越高(在300mg/l00ml以下),延长花朵开放的时间也越长。至于浓度到达多高才会有负作用,我们还得在以后作进一步研究。 稀土是一种含微量元素的化合物,对植物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张、吴二位同学用农用稀土——农乐做延长花卉植物花期的试验,是很有实用价值的。从文章来看,这两位同学确实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可嘉可勉。 当然,和大多数初次独立进行科学实验的同学一样,他们在实验方法和实验报告的表述方面还显得不够成熟。不过这没关系,以后多开展一些这样的活动,多看一些课外书籍,他们一定会做得更好。与许多同龄人相比,他们已经领先一步了。 首先,从报告的内容来看,作者只进行了一种花卉——金盏菊的花期实验,所以,报告的题目似改为“稀土对金盏菊花期的影响”更贴切一些。要知道,植物是一个外延很大的概念,在科学研究报告中是不能随意乱用的。把稀土对某一种植物有作用看作是对所有植物都有相同的作用,那是不行的。这叫以偏概全,往往会酿成大错。 第二,极稀溶液的浓度应用ppm(百万分之一)表示,如文中的“50mg/lOOml"可表示为500ppm。 第三,在报告中应该明确记录用金盏菊做试验的数量和次数(至少10株金盏菊,反复多次)。 第四,花的开放有始花期、盛花期和凋谢期,它们的具体日期要记录明确、完整。注意,实验记录中的数据必须是明确的,如“6天”“23小时”等,不能出现“1周多”“10多天”之类比较含糊的数据,要不然“稀土越浓,花期越长”有何根据? (选自《中学科技》1994年第4期) 二 整篇作文 自选题目,利用最近一段课余时间(半个月或—个月),尝试写一篇自然科学小论文。 题目的选择很重要,可结合自己特别有兴趣的某门学科的学习、钻研,或者结合学科课外兴趣小组的课题研究活动,或者根据自己平时对某种自然现象的观察、研究,选择研究范围和研究深度适合自己水平、条件的题目。然后参照课文中提出的一些要求和注意点,去认真搜集并分析材料,提炼出有一定价值的观点,安排好合适的结构,快速起草并细心修改,最后认真誊清。课文后所附例文可供参考;还可以结合课外阅读,参读一些报刊上新近发表的科学小论文。 下列题目供参考: 1.沙尘暴的成因与防治 2.××江的污染小议 3.怎样防止土地荒漠化 4.也谈敬畏生命 5.析生物链

你起码得有个题目,才能开始的。跟你一个专业,写的《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作物生产潜力影响的研究》,当时那个痛苦啊,还好师兄给的文方网,专业的就是不一样,很快就搞定了试论作物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试论作物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作物生产地图点符号系统的创建与应用作物生产潜力研究进展英国对土壤性质、侵蚀及作物生产空间变化的研究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分析与评价应用EPIC模型计算黄土塬区作物生产潜力的初步尝试基于GIS的作物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宁夏西吉县农田作物生产潜力的研究作物生产潜力模型在中国的应用辽宁省坡耕地作物生产潜力研究嘉陵江流域阆中、南部和西充三县作物生产动态牧草及饲料作物生产学实验地建设与管理中国保护性耕作研究分析——保护性耕作与作物生产论作物生产系统产量分析的理论模式及其发展湖北省武汉市几种污泥的化学特性及其在作物生产中的应用(英文)华北平原作物生产碳足迹分析浅谈作物栽培科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基于GIS的甘肃省作物生产潜力分区云南省豆类作物生产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山西省作物高产高效综合生产技术研究农学专业《作物生产》课程双语教学初探作物生产潜力模型研究进展气候变化对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研究进展基于GIS的黄土丘陵沟壑区作物生产潜力模拟研究作物生产技术类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贵州主要作物生产潜力估算与分析陕西黄土台塬区农用地作物生产潜力分析及预测贵州作物生产可持续发展探讨基于国营农场的作物生产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陕北丘陵沟壑区作物生产潜力与开发途径从作物生态学谈逆境条件与作物生产东北温带旱作农业主要作物生产潜力及资源利用效率评价——以黑龙江海伦市为例河北省作物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作物抗旱性与作物生产基于县域的三大粮食作物生产优势的空间特征分析大方县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系统的生态可持续性研究基于知识模型和GIS的作物生产潜力评价浅议地理纬度和海拔与作物生产的关系作物生产潜力模型研究进展我国作物生产潜力的研究方法河南作物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发展湖南特色农业 优化作物生产结构大气中CO_2浓度增加对作物生产的影响江淮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演变特征及作物生产应对措施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甘草炮制前后药效变化研究论文

中药炮制过程化学机理【1】

【摘要】中药炮制是我国传统的制药技术。

当中药材经过炮制加工后,其化学机理就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的中药具有治疗的功效。

本文初步阐明了中药在炮制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其成分变化,主要的化学反应包括水解反应、氧化反应、置换反应、异构化反应和分解反应等。

然后对未来中药炮制的发现方向和前景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药炮制;化学反应;化学机理

炮制是中药使用之前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中药炮制是一项传统制药技术,中药材料在炮制之后使得中药本身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复杂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也使得中药具有药用价值发生改变。

所以对中药炮制的化学机理进行研究,了解中药在炮制过程中中药的化学机理的变化,对于掌握中药的治疗原理,提升中药的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中药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机理研究方法

中药一般情况下不能够直接饮用,只有通过炮制后,才能够达到治病的效果。

这是因为药材在炮制后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使得一些有毒物质失去效用,从而变得对治疗有利。

对于大小分子的研究应该借助与先进的仪器和现代技术,如当前应用较多的GC-MS/MS等分析仪器,能够对于中药炮制前后的成分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研究中药炮制的化学机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在实际炮制过程中,中药除了具有化学机理变化,还伴随着物理变化,所以想要研究中药的化学机理,还需要对其物理成分和药效进行有机结合分析,才能够更加透彻的了解中药炮制的化学机理。

2.中药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机理分析

2.1 水解反应

中药一般都含有黄铜苷类、环烯醚萜苷类以及皂苷类等苷类成分,苷类具有水解的特性。

苷类在发生水解后,会形成新的成分,使得中药的治疗效果发生变化。

中药的炮制过程中,对于不同的药材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处理,但是不同的药材都有一个共同的处理程序,在有水的环境中进行加热处理,无论是蒸、煮、润都是如此。

所以水解反应能够将中药的药理作用发挥出来,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常见的水解反应的中药有以下几种情况:

2.1.1 黄铜苷类成分

黄铜苷类成分是中药中存在较广泛的物质,在中药炮制的过程中,黄酮类成分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得中药的疗效发生改变。

如甘草能够解毒清热,润肺止咳。

在甘草的炮制过程中,黄铜苷类会发生水解而失去糖链,从而生产甘草素和异甘草素,这也是甘草能更改润肺止咳的原因。

2.1.2 多糖类成分

中药中的多糖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有些重要在炮制过程中发生水解反应,使得其活性发生变化,如地黄在炮制后的成分中不再含有水苏糖等,但是对于一些炎症的疗效会提高。

2.1.3 生物碱类成分

常见含有碱类成分的中药有苦参,麻黄,黄连等,而这些含有生物碱的中药一般都附带一定的乌头碱,乌头碱具有一定的毒性,但是经过中药炮制后,生物碱成分会被水解,使得毒性降低,同时对于止痛的效果更好。

2.1.4 皂苷类成分

皂苷类成分在中药中广泛存在,且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柴胡中的柴胡皂苷、知母中的知母皂苷和桔梗中的桔梗皂苷等。

皂苷类成分由皂苷元和1个或多个糖基组成,在炒制、炙制或蒸煮制过程中常发生脱糖基水解反应,生成新的成分,进而引起临床疗效发生改变。

2.1.5 环烯醚萜苷类成分

中药中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水解情况与其在该中药中的含糖量有关,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水解后会失去糖基,使得中药的治疗效果发生改变。

如山茱萸在炮制后失去糖基而变成紫黑色,并且5-HMF等的含量提升,从而能够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2.2 异构化反应

异构化反应指在中药炮制过程中将一种化学成分转化成其异构体的过程,然后使得中药的效果发生改变。

如人参在经过加热炮制后,其中天然S-构型人参皂苷在发生水解的时候发生异构化反应,转化成为R-构型的次级苷,使得临床治疗效果发生改变。

2.3氧化反应

中药在经过加工炮制后会发生氧化反应,从而改变中药的成分,使得其临床效果发生改变。

如自然铜具有散瘀止痛、接骨续筋的功效,是常见的中药之一,一般情况下在炮制后入药。

其具体氧化过程是,将自然铜置于30-800℃的环境中加热,通过氧化后,二硫化铜转变成一硫化铜,并且还有四氧化三铁、三氧化二铁以及一氧化铁等成分。

而其原理是自然铜经煅烧和醋淬后表面生成醋酸亚铁,且能使药物质地疏松易碎,便于粉碎,并使药物中铁离子溶出物增加,易于体内吸收。

2.4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是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中药在炮制过程中发生置换反应,使得物质中的某些基因与一些小分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新的成分,从而改变药物的疗效。

如乌头和附子都具有驱寒止痛的功效,但是都具有较强的毒性,需要经过炮制后才能入药。

乌头和附子在炮制过程中,乌头碱类的生物碱的乙酰基被脂肪酰基置换,生成毒性较小的脂类生物碱。

从而达到减小毒性,较好入药的效果。

2.5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在中药炮制过程中,是将一种化合物分解成二中或者二种以上的化合物的反应过程。

因为中药中所含的成分较为复杂,有些成分在经过加热后发生分解反应,从而引起药性改变,从而改变临床疗效。

如人参、西洋参和三七中广泛存在的田七素是一种特殊氨基酸,又名田七氨基酸,属二元酸类,对热不稳定,且具有一定的神经毒副作用。

研究发现,在红参加工炮制过程中,田七素受热发生脱羧降解反应,生成1-醛基-二氨基丙酸,并释放二氧化碳和水,从而降低人参的毒性。

从而达到入药的标准。

2.6缩合反应

缩合反应是指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由于一些复杂的加工,产生缩合反应,生成新的成分,使得治疗的'效果发生改变。

如川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药,能够活血化瘀,在一般情况下使用酒制。

就是将川芎中部分化学成分在通过酒制后发生缩合反应,生成新的化学成分,而这些新成分能够对于具有治疗效果。

3结束语

中药治疗是我国的宝贵财富,在几千年的时间长河中,凝结了祖先们的智慧结晶,并且中药炮制学从产生发展到现在,其理论和实践都在不断的完善,特别是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新型的理论和新型的技术不断的出现,对于中药炮制学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相信人们不断对中药炮制学进行研究,未来会取得更多的成果,并且为广发人们群众服用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标准中药饮片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孙培叶. 中药炮制过程的化学机理应用研究[J]. 中国卫生产业,2015,26:187-189.

[2]孙娥,徐凤娟,张振海,贾晓斌. 中药炮制机制研究进展及研究思路探讨[J]. 中国中药杂志,2014,03:363-369

中药杜仲炮制配伍的化学研究【2】

【摘要】 目的 通过测定杜仲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来研究并总结重要杜仲的适用范围。

方法 分别采用清炒,砂烫,烘烤三种炮制方式对等质量的杜仲进行加工,并将成品依次用紫外线――可见吸收光谱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三种光谱分析法进行观察,统计杜中原产品和炮制后成品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 通过分析可知,无论通过哪种途径来对中药杜仲进行加工,炮制后中药杜仲的化学成分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结论 在配制中药时,一定要考虑中药杜仲在炮制过程中的成分变化情况。

【关键词】 中药;杜仲;炮制;配伍;化学成分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中药杜仲是指杜仲科植物杜仲体表干燥的表皮,是我国特有的珍贵中药材。

杜仲喜好生长在温带阴凉地区,一般长在500米以上的高山上。

其表皮,枝叶,雄性花朵都是非常难得的滋补原料。

可以用于滋补肝肾,强壮筋骨,控制血压,对于肾脏亏虚,血压高等疾病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因为其药用功效显著,得到了医疗界的高度重视,国内外很多医疗机构都致力于研究其化学成分,以期待其更好的参与化学成分医学治疗,本文研究的中药杜仲,主要取其叶片,据权威资料记载:杜仲叶片的主要构成成分为木脂素,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胶质,不同种类的微量元素,氨基酸等。

本次研究采用三种不同加工方法对中药杜仲叶片进行炮制,将炮制后成品通过光谱分析法进行观察,研究中药杜仲炮制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和试验可以为中药杜仲用药提供更多的依据。

1.2 研究方法

1.2.1 炮制方式 中药杜仲并没有统一的加工方法,人们乐于采用以下三种炮制方式对其进行加工:清炒,砂烫,烘烤。

杜仲经过炮制,化学成分往往会发生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药用性能,它的配伍比例和配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也应该相应发生改变。

不同的炮制方法,成分的变化也不尽相同,炮制方式的选择相当重要。

1.2.1.1 清炒炮制法 清炒即在炮制过程中不加入任何辅助材料,清炒法一般分为以下步骤:①将药物按照品种和加工方式进行分类,并按照药物大小进行划分,分数次对其进行加工,避免药物因大小不同而受热不均。

②将炒锅温度调至中档,夹取5克重量的杜仲,将其放置于炒锅中,先急火后慢火,不停翻炒。

③肉眼观察杜仲出现断丝情况,还有的边框出现烟雾,表皮成黑色,炒制完毕,取出。

1.2.1.2 砂烫炮制法 砂烫法的主要原料为河砂。

一般加工步骤为:①将适量的洁净河砂放置于锅内,加热并不断搅拌。

②当河砂流动顺畅时,将分好类的药物放入其中,不断搅拌,当药物被烫至符合标准时,快速将河砂分离出来,并将其降温。

③夹取5克重量的杜仲,将其放置于滚热的砂锅中,不停翻炒。

④肉眼观察杜仲出现断丝情况,肉眼观察呈现深褐色,并散发焦香气味时,加工完成。

1.2.1.3 烘烤炮制法 烘烤法指将中药放置于烘烤仪器内,进行保温烘干处理,这种炮制方式简单便于操作,受到了医学界的普遍认同。

本次加工中药杜仲,只需将5克重量的杜仲,铺平放置于铁盘之中,将铁盘放入烘烤箱,温度调节至180摄氏度,进行烘烤,当杜仲表皮呈现深褐色时,加工完成,停止烘烤。

1.2.2 中药杜仲炮制后化学成分分析 将炮制后的中药杜仲依次用紫外线――可见吸收光谱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三种光谱分析法进行观察,统计杜中原产品和炮制后成品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

1.3 统计学原理 使用SPSS13.1软件进行统计,将计算出的百分率进行对比,使用t检验结果,当P<0.05时,统计结果符合规定,具有意义。

2 结 果

2.1 三种炮制方法结果比较 见表1。

2.2 中药杜仲炮制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 以烘烤炮制法为例来分析中药杜仲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

经过统计学分析,符合规定,可以进行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分析以上数据可知,炮制后杜仲的化学成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木脂素和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在炮制后递减明显。

3 讨 论

中药杜仲含有大量的木脂素,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胶质,不同种类的微量元素,氨基酸等。

微量元素主要涵盖,钙,铁,锌,铜,磷,猛等。

这些化学成分对人体有益,可以滋补肝肾,强壮筋骨,控制血压。

经过提取分离本次炮制后的中药杜仲,可以得到两个化合物,经过科学检测可知,两个化合物均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这可以证明炮制对中药杜仲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影响比较严重。

鉴于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特别性质,炮制者应该特别注意炮制对于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影响,探究炮制后中药杜仲所含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变化很必要。

参考文献

[1] 白润娥,张晋阳.杜仲不同片型及其制品煎出率的比较[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03).

[2] 常晓红,王荣芳,于越.杜仲炮制的历史沿革与现代研究[J].中国药业,2011(11).

[3] 刘圣金,狄留庆,吴德康.杜仲炮制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0(09).

讨论炮制对中药活性成分及功效的影响论文

中药炮制技术是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的重要经验,通过炮制处理中药材形态、外观、四气五味等均会发生改变,同时毒性药物毒性作用也会大大降低,可知炮制即保证了临床用药安全,又改善了药物疗效。中药材多为天然植物药,存在较多活性成分,而炮制过程促进了这些活性成分灭活、分解等反应发生,也直接改变了药材的功效,因而炮制作用重大。当前,关于炮制对中药活性成分及功效研究相对较少,故本次研究结合现代科学计量资料对炮制影响中药活性成分及功效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具体如下。

1 炮制对中药活性成分的影响

1.1 炮制对生物碱类物质的影响

生物碱是一类氮碱性有机化合物,常见于天然植物药中,较多药材含有该类物质,但是较多类生物碱毒性较强,需通过炮制去除或减弱。药材中生物碱不溶于水或水溶性较差,受热易分解,因而通过加热方式可去除多数生物碱,如乌头、附子等药物生品生物碱较高,经彻底加热后,各类生物碱含量大大降低,同时为了保护其他活性成分,调和药性可采用黑豆法和米醋法炮制。

1.2 炮制对多糖类物质的影响多

糖类物质广泛存在于多种药材中,在白术、茯苓、大黄等药材广泛存在,具有抗菌、抗炎,提高免疫力作用。部分药材需经过炮制过程,提高多糖含量,经过加热等方式促进植物糖类水解生成多糖。常用的盐制、酒制、醋制炮制工艺,都可以促进药材多糖含量增加,但是不同药材敏感度不同。以白术为例,不同炮制方法对多糖成分的影响不同,但与生白术相比,各类炮制方法均促进了多糖生成,如炭白术中多糖类含量较高,而焦白术、清炒白术则相对降低;但大黄炭和醋大黄中多糖含量不升反降,与白术相反。

1.3 炮制对挥发油类物质的影响

芳香化湿类等中药材中多含有较多挥发油类物质,而挥发油是发挥药材功效的.主要成。挥发油类物质存在一定毒性,尤其含量过高时可引发一系列毒副反应,故需要通过炮制方法去除一部分挥发油。挥发油类物质可随温度升高而挥发散尽,因而在现代制药提前挥发油时,多采用加热及水蒸气蒸馏获取挥发油,炮制挥发油浓度较高药材时,可采用烘制法等调整烘制时间可控制药材中挥发油含量。以乳香为例,生品挥发油含量过高,较容易产生毒副作用,而经烘制后各类挥发油含量下降49%~80%,对人体刺激性减小达到良好的药效。在以挥发油为主要疗效物质时,需注意炮制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防止挥发油散尽。

1.4 炮制对苷类物质的影响

苷类是常见的中药活性成分,如人参总皂苷、苦杏仁苷、天麻苷、黄芩苷等,不同苷类功效差别较大。苷类成分稳定性较差,受热易分解,因而当苷类物质作为有效成分时,要通过炮制可增加苷类的溶解度和浸出量,同时要保护苷类成分免收破坏。例如,药材中含有苷类分解酶时,要通过加热方法促进酶活性降低或失活,保证苷类成分稳定存在,提高药效,常用方法为热浸法。当苷类成分为毒性物质时,需利用其受热易分解的性质促进其水解,以山茱萸为例,生品苷类含量较多,而酒蒸后苷类含量下降50%以上,其中温补肝肾苷类并无损耗,因而保证了山茱萸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疗效。

2 炮制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

2.1 减毒作用

川乌、附子、半夏、甘遂、巴豆等药物生品毒性极大,临床用药安全性较差,经过不同炮制方法可消除有毒活性物质或减少活性物质。常见有毒药材饮片中有醋制品、清炒拌醋品、清炒品、生拌醋品等,均已经减毒。以附子为例,生品15~30 g即可达到中毒致死量,而炮制成盐附子、白附子、黑附子等后,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的奇效,成为挽救患者生命的急救药品,温里作用大大增强,少量毒性物质具有强心、扩血管效果。

2.2 活血祛瘀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对醋制、酒制等炮制方法研究发现,经两种方法炮制后,药物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能力增强,抗血小板痉挛,可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氧供给;同时,中医也认为醋制、酒制炮制后,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效果增强,如乳香醋制后活血作用增强,而大黄酒制后祛瘀效力加倍。

2.3 免疫作用

补益类药品通过炮制后,具有激活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B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等提高免疫力作用。如南五味子醋制后提高免疫活性增强,怀牛膝酒制后提高细胞免疫能力等,而中医认为均炮制后两者滋补肝肾作用增强,因而补益类药材要合理选择炮制方法。

2.4 其他药理作用

在抗肿瘤中药研究中发现,部分药材炮制后可抗肿瘤活性可显著增强,如:制全蝎醇浸出物杀伤癌细胞效果提升,同时其对人体刺激性较小。同时,部分药材炮制后泻下作用大大降低,如炙炒或蒸制大黄、巴豆霜等,都可以作为缓泻剂使用,扩大了使用范围。此外,较多中药经秘制后形成或增强了止咳平喘作用,如麻黄、紫菀、款冬花等,提示这类药材用于止咳平喘之效时需密制。

3 结 语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但中医药生产仍滞后于西药,导致该现状的原因为中医药生产研究与现代科学技术脱节。炮制作为重要的中药生产步骤,应与现代化分析技术、生产技术等科学技术相结合,彻底阐明炮制机制,精确控制饮片成分,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安全饮片的工业生产。目前,各种药材炮制前后成分及药理学作用变化尚未完成阐明,应在现代科学内涵指导下尽快完善中药炮制研究,促进我国中药材及制剂走向世界市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