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浅析初中作文序列化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

浅析初中作文序列化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总结1

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一(1)、(2)班语文教学,认真学习新的 教育 理论,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遵从学校的 工作计划 和结合本科本班实际,按计划,按要求,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下面是本人的教学 经验 总结。

一、教育理论方面:

本学年来,我及时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认真 反思 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灵活掌握了不同类型的 教学 方法 ,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育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写好教案。取长补短,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和风格。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确保学生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多组织一些课堂活动和讨论,尽最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5、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

6、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本学年我听课达20节以上,完成学校规定的听课目标。

三、教学成绩

和不足本学期5次单元考,成绩均较为突出;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比赛活动,科技节辅导学生 作文 竞赛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我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他人学习,争取进步。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总结2

本学期,本人担任 八年级 (3)、(4)班语文课教学和八年级(3)班班主任工作。一学期来,本人以学校及各处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师德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成绩为中心,以深化课改实验工作为动力,认真履行 岗位职责 ,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现将一年来的 工作总结 如下: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一方面,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认真学习新课改理论,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参加自学考试,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通过学习,转变了以前的工作观、学生观,使我对新课改理念有了一个全面的、深入的理解,为本人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打好了基础。

二、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工作纪律

一方面,在工作中,本人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 规章制度 ,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会。另一方面,本人能够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心爱护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三、强化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学期,本人能够强化教学常规各环节:在课前深入钻研、细心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教材结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力求在备课的过程中即备教材又备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在此基础上,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备写每一篇教案。在课堂上,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课堂45分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后,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后进学生的思想工作及课后辅导工作。在自习课上,积极落实分层施教的原则,狠抓后进生的转化和优生的培养。

四、加强研讨,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深刻地认识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和变革,自身所掌握的知识满足不了现代教育教学,所以我十分注重业务学习,不断充实知识,提高 文化 专业知识水平。平时利用空余的时间经常翻阅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杂志、书籍,从中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教育改革的新动向,以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

在教学工作中,我刻苦钻研,大胆探索初中语文教育的新方法,将新信息、新观念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学以致用。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深入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适合学生今后发展的活动内容,始终以“学生为本”的发展教育理念来指导各个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在不同能力层次上都有所提高。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传授 家庭教育 方式,做到学校与家庭的同步教育。

五、工作实绩

近几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一步一个脚印。通过不断努力,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双班语文的教学在年级名列一、二名。班级管理积分也在全校排名第一。

过去的工作成绩已成为历史,我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争取为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学生。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总结3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初二年级各一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同时兼任703班班主任。在平时工作中,面对学生我深知身为一名教师的责任。

一、常规管理,将班主任工作进行到底

作为班主任,我深深懂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所以,在工作中我一直遵循“严要求,高标准”,根据学生心理及年龄的特点,对学生具体学习习惯进行指导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带动其他习惯的养成,促进班风班貌的整体发展。管理上,不忽视,不放松,各个方面都严抓、狠抓。多用心,勤观察,严要求。

二、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力求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难点。在课堂教学时,尽可能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初中生的特点,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坚持教材教研,经常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在作业本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个别学生当面改,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 兴趣 爱好 ,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深入生活,关爱学生

身为教师作为孩子的第二个母亲,对孩子要倍加关爱。力求真正深入到学生当中,真情付出,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享受到“慈母”的疼爱,融亲情于管理,让孩子开心。

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本学期的教育教学情况,在遵从学校的'工作计划和结合本科本班实际情况下基本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一切都需要不断地努力。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总结4

又一个学年的教学工作结束了。在这个学期,本人坚决执行教育教学的有关方针,扎扎实实地作好初一语文的教学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作文教学一定要坚持有序有层次有目标地进行。多写少改详评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初中教学大纲的修订,作文在教学的重要性已越来越突出。但长期以来,作文的教法及效果都差强人意。初一、初二、初三都是这样教。每两周写一篇,教师批改、评讲,发下去学生看一眼分数就随手丢到垃圾桶去了。要如何改进才真正有效呢?结合语文科组的课题《加强作文序列化训练,提高写作素质》和初一新的教学大纲及新教材,我详细制定的初一语文的作文教学方案,即以 记叙文 为主的分步骤、分重点的专项指导与训练。

第一是解决写作来源问题——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真实、写生活,才能有东西写,也才能写得好,写得动人——于是进行了以“真情实感最动人”为主题的选材指导与训练。

第二是解决写作技巧问题——现在升中考中特别要求作文中要有适当的抒情和议论,同时要有至少一个细致的场面描写——于是又重点进行了“如何抒情议论论好”、“场面描写最生动”两个专题的训练。作文中要想和高分,除了以上因素外,还有一个决定性因素——立意。立意深刻才能博得改卷老师的一致欣赏。于是以“立意深刻得高分”的训练也进行了几节课。每次训练的步聚大体相同:讲解要求,出示片段范例,片段练习写作,片段修改练习,全文欣赏,全文写作,讲评,部分修正。其间穿插学生的师生、生生的交流和指正。为了防止“写”与“不写”一个样,我特别抓好最后一关,这也是作文训练中最容易忽视其实是应有收效的一步。如果这部分人真正掌握了,那么全班人才是真正掌握了,作文训练其实也正是为这帮人服务的。因为会写的根本不用你教的。

第三是抓基本功的训练。综观历次语文考试,作文失分最严重的都是基本功问题,平实参加有关的语文改卷也深有体会。因此,对学生的书写能力,对一般的叙事能力,以及语言、修辞等坚持长期不懈地一周五天地检查督促辅导。在一个班,我每天让学生坚持写100字以上的书法,并抽时间进行堂上指导,使学生真正有所进步,对不认真的给于批评教育。让学生进行优秀文句语段摘抄,每周抽一节课的5分钟左右检查背诵情况。而在另一个班就采用模仿的方式,让学生抄一些优秀 范文 进行学习。两个班都坚持课前三分钟演讲。

经过以上种种努力,学生的作文水平确实有较大的长进,作文的一般技巧与书写的能力都大有改观。绝大部分学生作文都有500字,90%的同学告别了涂改的坏习惯。

二、现代教学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关键在于资源库的建设

一方面利用计算机的辅助作文教学,创造生动直观的写作氛围。另一方面探索阅读教学上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上《月亮上的足迹》这篇课文,我上互联网上搜集到了丰富的图像和视频资料,结果上课效果比平时好过几倍。但是要想让每个教师都上网为一节课去找资料是不现实的,于是资源库是应该具备的。在制作资源库的过程当中,我体会到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是一个长期的,零星的的工程,是要坚持不懈进行的,同时自己应该做有心人,通过购买,自制和改编来丰富自己的库容。其实现在的资源是极少的,绝大部分是要靠自己制作和改编的。现在我的资源库已经完成初版,下一学期即可投入使用。

三、抓住瞬间灵感,结合自身实践,构筑教研论文

本学期,我共发表了论坛--篇,其中《----》荣获了……

四、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设计,课堂组织能力尚显得不够成熟。

缺乏“运筹帏幄”“决胜千里”的总体调控能力,主要是因为阅历尚浅,经验不足,这一点还须向黄艮蓉学习。

2、阅读教学的课外迁移能力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尤其在普通班,绝大部分的中下生连正常的课内阅读都消化不了,更不用说课外阅读了。因为课外阅读是一种综合素质的测试,如何提高学生(尤其是中下生)的整体综合素质,我暂没有找到很好的办法。优生综合素质高,较容易出效果,而中下生的问题爱亟待解决。

3、制作教学资源库的进度过慢,内容还欠丰富,还有一些课文的录像资料难以找到,需要进一步扩充,以满足老师们的日常需求。

五、改进教学的设想和 措施 。

1、多向名师学习,学习他上课的技巧,学习他辅导竞赛的方法,同时学习作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

2、继续学习报刊杂志的有关理论 文章 ,进一步提高自己素质和业务水平。

3、继续摸索、实验,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

4、购置电脑电视录制设备,自已录制相关录像节目,丰富教学资源库的内容。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总结5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以及本人的努力下,无论在思想方面、工作方面、教学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方面

本人能积极参加思想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遵纪守法、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向志、热心帮助同志。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具有奉献精神。严格要求自己,无论在校内校外或是在待人接物、言语行动等等方面,处处都以为人师表的形象要求自己。希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是一个无愧于社会、家长、学生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二、工作方面

工作上服从学校领导的安排,听从学校领导的指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认真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教学工作,本学期本人担任初 二年级语文 科目教学。为了教好语文,本人系统地认真研究了初中的 语文教材 和相关的练习,并买来一些语文工具书籍。同时加强与其他语文老师的交流,认真研读他们的教案、教学心得。

经常抽空去听其他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并认真、详细地做好听课记录。对于学校的优秀语文教师,本人更是悉心向其请教,以尽快熟悉语文的教学。平时,本人还大量查阅有关语文教学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将一些优秀的与本地区情况相近的论文摘录下来做为教学备用资料。对于语文科组的各项活动,本人都认真积极地参与,并做好记录、整理。

在上每节课之前,本人尽可能从网上、报纸、书籍上搜集相关的资料,结合本校学生情况,认真备好课,设计好教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常邀请一些语文教师来听课,课后虚心地接受他们的点评,同时也将这些意见记录下来,运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同时,针对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反应在课后写好教学反思,总结每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以方便今后的教学。总之,都是为了通过积累他人的经验和自己的教学体会,以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本人很快熟悉了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这为本人的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中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三、个人学习

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努力 学习英语 ,以适应当前教育的形式,给自已充电,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 学习电脑 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上网查找资料等等。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总之,本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一个为人师表的老师。虽然经过努力取得一些进步,但由于参加工作的时间还短暂,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教学水平及经验上尚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仍须努力学习,从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总结5篇相关文章:

★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5篇大全

★ 初中语文教师学期教学工作总结范文5篇

★ 初中语文教师工作总结【5篇】

★ 初中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 最新2020初中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 初中语文教师工作总结【五篇】

★ 初中语文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5篇

★ 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范文精选5篇

★ 精选5篇初中语文教师年度工作总结

★ 初中语文老师工作总结范文5篇

一直以来,作文是令老师和学生头疼的事。我通过多种方式,查找许多资料,进行了专门研究。认为,当前初中写作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这些问题是影响写作教学效果提高,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问题。 一、教材系统性不强 目前,很多初中语文教材都不能确定出作文训练的科学序列。虽然有不少老师自己摸索出一些值得借鉴的规律,但严密与否不可知,可操作性如何也不好讲。 二、作文教学方法陈旧 中学作文教学存在两种不良倾向: 一是八股式教学。为单纯应付考试,教师规定许多条条框框。学生作文一般都是三段式,记叙文开篇点题,叙述经过,结尾扣题;议论文提出论点,举例论证,归纳点题。有人称之“新三股”; 另一种是放羊式教学。老师将题目往黑板上一写,学生就根据题目自由写作。教师只求数量,一学期完成六七篇,应付学校检查,放任自流,不管质量是否提高。 三、学生写作兴趣不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好一门功课的前提条件和无形动力。而学生学习兴趣不是自身固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老师一点一滴的加以培养。 多少年来,教师上作文课都是一支粉笔打天下。作文教学的程序无非是作前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三部曲,从小学到高中十几年一贯制,从无例外。教师关在校园教作文,学生禁锢在教室里写作文,周而复始地练,其结果收效甚微,学生越练越没劲,越练越厌恶写作文。 四、作文内容枯燥、乏味 一个生活安逸、经历平平的人;一个麻木冷漠,没有激情的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遗憾的是,当今的中学生,他们的生活大都单调而乏味:每天都是宿舍——教室——食堂的“三点一线”式生活。因此,写起作文来,内容枯燥,千人一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五、作文态度不够端正 当今每个初中生都至少拥有一本厚厚的作文书,每逢作文练习,略施小计,即可“克隆”出一篇交给老师。于是内中假话、空话、套话连篇,矫情伪情在字里行间奔涌。这如何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六、作文久练无长进 作文教学过程不完整,作文评改方法失当,教师岸上教游泳,学生不得要领。作文教学过程,一般有“写前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评讲赏析”等四个环节组成,而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只简化成“指导——习作——批改”三个环节,即使这三个环节,也没有完全落实好,仍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批改时,只要文中主题正确都给及格分,基本都是平均分, 评语 是无关痛痒的话,哪篇文章都通用。难怪学生拿到作文看一下分数便放置一旁。所以学生作文久练无长进。 当然,初中作文教学之弊病远不止这些。那么,如何改掉作文教学中的弊病,努力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新路子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从模仿入手,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时,他才能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优秀习作,教师可在班上念,可出墙报,可编成集子传阅,可推荐到报刊发表等,以此激励学生,使学生有一种成功感,从而逐步养成写作的好习惯。 模仿是一种学习方法。它是通过模仿他人的作品,从而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实践告诉我们,课文是最佳的模仿对象。教材所选课文体裁、题材丰富多彩,文情并茂。因此,只要因材施教,引导得法,定能立竿见影,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此外,还可让学生背记一些优秀作文,并在自己写作时用上里边的材料或结构等。 当然,模仿别人只不过是一种手段,真正的目的在于学生自己走路。“照葫芦画瓢”的作品如果当作艺术作品来看是不足为训的。但作为一种训练方法都能够使深奥变得浅显、抽象变得具体,能够使初学作文者少走弯路。如果我们善于运用这种训练方法,就能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大大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二、帮助学生搜集材料,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的生活圈子比较小,往往是没的写。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是语文课堂上,老师要精讲少析,强化诵读,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努力让学生走入文本。其次,平时有针对性的开展语文活动。结合单元“综合实践活动”,给他们创造一个活动环境,引导他们去参与、去发现、去思索。还可直接在生活中找素材,要求学生一路留心观察,善于挖掘,把见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无源之水就会变成源头活水。 三、出题深入浅出,对学生口味 命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作文的兴趣。命题要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就必须把准当代学生思想的脉搏,把触角伸进学生的心灵中去,捕捉他们生活的热点和兴奋点。把题命在他们心里,写他们想说、想写的东西,激起他们写作的冲动,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去写,所以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四、用“鼓励法”让学生互批作文,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当今大多数农村初中,一个班至少50个学生,一个教师任教两个班的语文,100人左右,要做到每本作文全批全改,根本不可能。近年来,我曾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试行了以学生批改,集体评改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相互批改时,我不仅要求他们找别人作文里的病句和错别字,还要求给别人的作文评分和写上评语。我参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制定了一个较为简明的易为学生掌握的作文分档评分标准,即一篇好作文,必须具备立意深刻、主题鲜明、取材集中、层次清楚、文句通顺、书写端正这些条件,据此又大致规定这些条件之间的评分比例,各项条件所占的比例可根据训练计划和实际情况灵活变动。每次有侧重。只集中解决一个问题,不从审题、立意、文字、语言、结构、格式、篇幅等多方面进行审视。只要学生能有一点成功,哪怕只用准确了一个词,或写生动了一个句子,都是他成功的地方,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和赞许,评上80分。这样,学生习作兴趣大增,减少畏难情绪。 这样经过学生自己批改—相互批改—小组交流—集体评讲—教师检查的步骤,同样是批改一篇作文,学生的收获显然比教师一人批改大得多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欣赏水平大大提高。 总之,作文教学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具体怎么才能真正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全靠教师的教学实践,只要能提高作文教学的写作水平,减轻教与学的负担,都是可取的。我想只要功夫深并且得法,没有办不好的事情,作文教学也是如此。

初中化学教材分析论文

摘要 :

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学科育人功能,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重视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策略可以从规范使用化学语言、树立化学基本观念、培养化学学习能力、重视化学实验能力、培养化学价值观念几方面入手, 引导学生用微观的视角看待物质结构和变化、用特定的语言进行表达、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知识, 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 :

初中化学; 核心素养; 教学策略;

Abstract:

Applic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in chemistry teaching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re accomplishments is the requirement of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which is signifi cant in improv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Teachers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diff erence between chemistry and the other subjects and adopt corresponding teaching strategies to cultivate their core accomplishments: normalizing the language of chemistry, establishing the basic concepts, cultivating the learning ability, emphasizing their experimenting ability and fostering their chemistry idea of values。 Meanwhile, teachers should guide students to view the structure and change of substance from the micro—angle, to express in a specifi c language, and to explore knowledge through experimenting methods so that students' chemistry core accomplishments can be strengthened in a well—rounded way。

Keyword:

junior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core accomplishment; teaching strategy;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就应积极改变以应试教学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之一, 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教师应着眼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 积极利用化学学科的育人功能,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结合沪教版初中化学第七章中“常见的碱”这一教学实践, 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深入探索。

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素养是通过训练和实践锻炼而获得的能力和技能, 核心素养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在化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基本知识、关键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是通过化学学习表现出来的具有学科特性的综合品质, 其核心素养内涵包含三个方面:知识、能力与价值观 (见图1) 。

初中阶段, 虽然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只占总化学学科知识的较少部分, 但它是学生为学习化学知识而打基础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 学生是否具有独立的化学学习能力、是否正确树立对待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将对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的养成产生重要影响。

二、化学教学对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不仅是要掌握一些化学知识和能力, 它更是知识、能力、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综合表现形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就要重视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 掌握化学学科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独特作用。

一是要用微观的视角看待物质结构和变化。

化学是从原子、分子等微观的视角来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要学好化学, 既要让学生从宏观上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又要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化学。由于学生无法观察到物质微粒的运动及其变化, 因此, 老师应当善于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演示物质微粒的反应变化, 让学生建立起微观的概念, 注重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世界。

二是要用特定的语言进行表达。

化学学科具有自身特定的表达语言, 化学符号作为国际通用符号, 既是表示物质结构和化学变化过程的符号, 又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 每个符号都有其特定的含义。精炼的化学语言既能表示物质的组成, 又能表示物质化学反应的过程、反应现象和反应结果。因此, 引导学生熟练地掌握化学语言, 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条件。

三是要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知识。

化学以实验为基础, 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规律, 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也离不开化学实验。化学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因此, 在化学教学中, 既要重视化学基本理论教学, 更要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验证化学结果, 对学生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三、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

(一) 规范使用化学语言

化学语言作为学生认识化学、学习化学知识的基本载体。对于初次接触化学学科的初中学生来说, 要顺利学好化学知识并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从一开始就必须掌握正确、规范的化学语言, 不但能正确读写, 而且要会正确运用。面对内容繁多的化学语言,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求规范、准确、严谨地使用化学语言, 帮助学生养成正确使用化学语言的习惯。但是, 仍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不太注重化学语言的规范运用。例如, 一些教师习惯说“1个氢氧化钠分子中含有1个钠原子”。因为氢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 不存在分子, 这样运用化学语言不够规范、严谨, 如果让学生学习了这样的表达方式, 就会对今后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因此, 化学教师应重点对一些容易混淆的化学概念、化学名词等进行分析和比较, 为学生理清学习思路;从细小处入手, 来规范学生对化学语言的正确使用, 并加强对学生的检查指导。

(二) 树立化学基本观念

化学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树立科学全面的、化学学科特有的基本观念, 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打好基础。

一是培养学生的微观观念。化学学科是从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来研究物质的组成及变化规律, 只有从微观的角度, 才能发现物质的变化规律和特性, 才能掌握化学反应的本质。许多学生感到化学学习困难, 与其没有树立微观的学习观念有重要关系。因此, 让学生建立微观的学习观念, 并注重把微观的观念与宏观观念相联系才能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二是建立守恒观念。物质守恒是化学中的重要规律, 也是学生学习化学必备的基本观念, 只有从物质守恒的观念来学习和认识化学, 才能有效解决化学问题。特别是对于许多化学计算问题, 利用物质守恒思想方法就容易解决。守恒的思想方法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思维方法, 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因此, 要培养学生牢固树立物质守恒的思想观念并在学习中做到一以贯之, 并在此基础上把守恒思想方法拓展到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守恒、体积守恒、浓度守恒等知识点中。

(三) 培养化学学习能力

化学学科的学习方法和其他学科既有共同之处, 也有其特殊之处。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促进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如常用的学习方法有:比较、类比、分类、分析、归纳、推理等。要提高化学学习能力, 必须重视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特别是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在掌握正确方法的基础上, 自主来构建化学知识,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至关重要。

例如, 在“常见的碱”这节课的学习中, 为了让学生从宏观、微观、化学语言上认识碱的性质, 可创设如下情境, 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1) 在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Na OH和Ca (OH) 2溶液, 再分别滴入几滴Cu SO4溶液, 观察有现象发生。 (2) 在烧杯中放入适量Na OH溶液, 再倒入适量Cu SO4溶液, 然后分析两种溶液中是哪几种离子相互发生了反应?哪些离子没有参与化学反应? (3) 写出情境 (2) 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并说明蓝色絮状沉淀是由哪种离子生成。通过运用情境 (1) 让学生动手进行操作, 从宏观上观察碱与盐反应的性质;情境 (2) 是从微观 (离子) 角度分析碱与盐反应的本质;情境 (3) 的书写化学方程式是从化学语言的角度, 掌握碱与盐两种反应的本质特征。这样就能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来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和“碱溶液+盐溶液→新盐+新碱”这一知识点。

(四) 重视化学实验能力

化学实验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课的实验能力不仅是一种操作技能, 它还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让学生形成化学思想方法。因此, 在化学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要注重为学生创造实验的条件, 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要让学生掌握完整的实验流程。

例如, 为了探究“Na OH与CO2能否进行化学反应”, 可设计如下系列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1)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适量Na OH和澄清的石灰水溶液, 再分别通入CO2气体, 来观察实验的现象并分析实验结果。可看到有Na OH的试管中没有明显变化, 无法判断是否发生反应, 而有石灰水溶液发生混浊, 说明发生反应; (2) 在试管中放入适量Na2CO3固体, 然后加入适量蒸馏水, 观察溶液变化情况。可以看到Na2CO3固体溶化于水中, 由此推断出在 (1) 的实验中Na OH与CO2发生化学反应可能生成Na2CO3, 但是该物质溶于水, 所以没有明显现象; (3) 检验是否生成Na2CO3。在实验 (1) 中的溶液中滴入适量稀盐酸, 观察是否有气泡生成, 通过观察可看到有气体生成说明Na2CO3和HCl反应生成CO2, 由此可证明:“Na OH与CO2能进行化学反应”。

(五) 培养化学价值观念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科学态度和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思想等世界观、价值观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它对学生的成长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纵观初中化学教材和课标要求可以看出, 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绿色化学思想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目的。因此,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化学价值观念, 让学生逐步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树立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化学思想等。例如, 为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可以用Na OH与不同浓度的Cu SO4溶液进行反应。教材标明的是能看到生成蓝色Cu (OH) 2沉淀, 但是如果Cu SO4溶液浓度过低, 溶液中就会出现绿色沉淀。如果没有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就不能正确分析这个现象。

综上所述,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需要教师深入理解掌握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教学要求, 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初中化学论文-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学校的教育活动有百分之九十的时间以课堂教学形式进行的,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必革的重要课题。初中化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必需推进素质教育,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研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十分重要。一、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21世纪的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化学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化学知识的传授,而应当成为关于化学的广泛应用及社会价值的教育,要主动地适应受教育者的兴趣和目的多样性的需要。特别是初中化学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是化学基础教育阶段,不仅仅要关心提高化学课程的理论水平。学科知识体系等学术性问题,还要特别关注每天都会接触到诸多社会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如水、食物、环境保护、能源和材料、资源等。初三化学是起始学科,仅仅设一学年,受中考(含预选)时间、分数、学校的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初中化学教学时间短、任务重、适应慢、难度大,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研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和选用一定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和选用一定的教学模式,有利发挥教师的创造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共同活动,完成教学任务。二、课堂教学模式我国关于课教学模式的说法大致有三种。第一属于方法范畴,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方法,或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第二、教学模式是各种教学方法在具体时间、地点在具体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表现为不同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从而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第三、教学模式是人们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对教学结构作出的主观选择。综合各种认识下,我们所要研究的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的结构,在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配有相应教学策略和教学措施,并将教学模式具体转化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框架和主要流程: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评价1、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为依据。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决定了教学环节的选择和教学策略和运用,明确了教学评价的指向,可以认为教模式是教学理论的一种简化形成。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构成的核心因素,它对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教学评价等起着制约作用。正确地制约作用。正确地制定教学目标,首先要转变观念,增强改革意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育学生有社会责任感;教学学生人格健全、身心健康,有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教学学生独立自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自已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3、教学程序教学程序是教学活动环节的顺序结构,确定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应该完成的各项教学任务。4、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学活动中为教学服务并体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原则。教学策略确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生活动的方式、方法、任务、地位、关系等。教学策略一般可分为教师的策略,学生的策略。教学策略一般可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联想推理、类比迁移、分层递进、形象比喻、摹仿操作、自主探究、激发支机、师生合作等 5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效果的测量。教学评价是以教学为中心,依据教学程序、教学策略、教师素质、师生活动、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既要评教、评学,又要评价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介绍几种课堂教学模式I、引导------探究教学模式1、教学理论布鲁纳的发现法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奥苏贝尔的同化理论认为:学生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导致新旧知识的同化,不仅使新知识获得了意义,而且知识也因得到了修饰而获得新的意义。用引导------探究的方式教会学会学生学习2、功能目标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扬探究精神,激发创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学力。培养学生学会查阅资料、分析资料、测定和处理数据的科学方法 3、教学程序课题兴趣----素材疑问----点拔、假设、验证----评论、结论4、教学策略教的策略是分层递进,学的策略是自主探究。5、教学评价内部动机:直接经验的获得;知识只结构的形成;思维能力的培养。II、辅导------自学教学模式1、教学理论现代教学论认为大脑的情感边缘系统部分是通向持久记忆的大门,激发情感,会把学到的东西溶入记忆中去。2、功能目标调控学习过程,达到有效学习;从感知、理解、识记等方面逐步得到发展,从而达到双基落实和知识技能的提高。3、教学程序主题情感----目标阅读思考----设疑讨论质疑----反馈讲评4、教学策略教的策略:创设情境、激活思维、组织讨论、评价激励;学的策略:知识编码、有效记忆、集体效应、创造思维。5、教学评价教学目标多元化、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学习结果的检测等。 合肥市初中义务教育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卡片 设计人:朱世贤学校:安农大附中 章节:第五章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理论依据: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由此及彼”这一规律。教学思想:1、“教学主导,学生主体。”2、遵人认识规律,根据所教班级学生年龄牲和知识水平等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安排。二、功能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自学能力(阅读、观察、思维、想象以及化学实验操作) 三、实施条件:1、学生已经获得了氢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初步知识,有过动手做实验的初步实践;2、本节教材的写法采用的是计论模式,便于学生学生自学;3、本节课演示实验操作简单易行,所需仪器药品均为中学化学实验常用物品。四、教学程序:1〖复习〗讨论氧气和氢气实验定制取垢比较,挂出小黑板表格:(二氧化碳为后来拼续部分)填表过程中鼓励差生发言。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合肥市教委教研室蒯世定学校的教育活动有百分之九十的时间以课堂教学形式进行的,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必革的重要课题。初中化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必需推进素质教育,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研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十分重要。一、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21世纪的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化学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化学知识的传授,而应当成为关于化学的广泛应用及社会价值的教育,要主动地适应受教育者的兴趣和目的多样性的需要。特别是初中化学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是化学基础教育阶段,不仅仅要关心提高化学课程的理论水平。学科知识体系等学术性问题,还要特别关注每天都会接触到诸多社会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如水、食物、环境保护、能源和材料、资源等。初三化学是起始学科,仅仅设一学年,受中考(含预选)时间、分数、学校的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初中化学教学时间短、任务重、适应慢、难度大,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研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和选用一定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和选用一定的教学模式,有利发挥教师的创造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共同活动,完成教学任务。二、课堂教学模式我国关于课教学模式的说法大致有三种。第一属于方法范畴,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方法,或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第二、教学模式是各种教学方法在具体时间、地点在具体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表现为不同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从而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第三、教学模式是人们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对教学结构作出的主观选择。综合各种认识下,我们所要研究的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的结构,在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配有相应教学策略和教学措施,并将教学模式具体转化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1、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为依据。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决定了教学环节的选择和教学策略和运用,明确了教学评价的指向,可以认为教模式是教学理论的一种简化形成。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构成的核心因素,它对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教学评价等起着制约作用。正确地制约作用。正确地制定教学目标,首先要转变观念,增强改革意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育学生有社会责任感;教学学生人格健全、身心健康,有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教学学生独立自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自已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3、教学程序教学程序是教学活动环节的顺序结构,确定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应该完成的各项教学任务。4、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学活动中为教学服务并体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原则。教学策略确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生活动的方式、方法、任务、地位、关系等。教学策略一般可分为教师的策略,学生的策略。教学策略一般可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联想推理、类比迁移、分层递进、形象比喻、摹仿操作、自主探究、激发支机、师生合作等。5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效果的测量。教学评价是以教学为中心,依据教学程序、教学策略、教师素质、师生活动、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既要评教、评学,又要评价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四、介绍几种课堂教学模式I、引导------探究教学模式1、教学理论布鲁纳的发现法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奥苏贝尔的同化理论认为:学生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导致新旧知识的同化,不仅使新知识获得了意义,而且知识也因得到了修饰而获得新的意义。用引导------探究的方式教会学会学生学习2、功能目标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扬探究精神,激发创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学力。培养学生学会查阅资料、分析资料、测定和处理数据的科学方法。3、教学程序课题兴趣--→素材疑问--→点拔、假设、验证--→评论、结论4、教学策略教的策略是分层递进,学的策略是自主探究。5、教学评价内部动机:直接经验的获得;知识只结构的形成;思维能力的培养。II、辅导------自学教学模式1、教学理论现代教学论认为大脑的情感边缘系统部分是通向持久记忆的大门,激发情感,会把学到的东西溶入记忆中去。2、功能目标调控学习过程,达到有效学习;从感知、理解、识记等方面逐步得到发展,从而达到双基落实和知识技能的提高。3、教学程序主题情感--→目标阅读思考--→设疑讨论质疑--→反馈讲评4、教学策略教的策略:创设情境、激活思维、组织讨论、评价激励;学的策略:知识编码、有效记忆、集体效应、创造思维。5、教学评价教学目标多元化、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学习结果的检测等。合肥市初中义务教育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卡片设计人:朱世贤学校:安农大附中章节:第五章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理论依据: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由此及彼”这一规律。教学思想:1、“教学主导,学生主体。”2、遵人认识规律,根据所教班级学生年龄牲和知识水平等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安排。二、功能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自学能力(阅读、观察、思维、想象以及化学实验操作)。三、实施条件:1、学生已经获得了氢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初步知识,有过动手做实验的初步实践;2、本节教材的写法采用的是计论模式,便于学生学生自学;3、本节课演示实验操作简单易行,所需仪器药品均为中学化学实验常用物品。四、教学程序:1〖复习〗讨论氧气和氢气实验定制取垢比较,挂出小黑板表格:(二氧化碳为后来拼续部分)填表过程中鼓励差生发言。 2、【板书】学习气体实验室制作法的思路和方法; (1)需要研究该气体实验室的化学反应原理;(2)需要研究制取该体所采取的实验装置;(3)需要研究如何验证该气体。3、【引题】通过对氧气实验室制取的比较可知:制取气体的人口选择取决于化学反应原理,收集气体的方法取决于该气体扔物理性质。下面我们要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请同学们运用上面所总结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共同来研讨。【板书】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4、【讨论】已经的能够着重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有:木炭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加热石灰石;高温下木炭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讲述】以上这些化学反应虽然都有二氧化碳产生,但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都不采用,为什么?这个问题留待课后去探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3页内容:(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阅读后带着下列问题观看演示实验:为什么不用普通漏斗?为什么长颈漏斗要插入液面下?回顾一下怎样证明集气瓶里已充满二氧化碳?【实验】先由教师演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操作,再请丙名化学成绩较好的学生上台做制取、收集和检验二氧化碳的实验。实验后及时讨论和讲评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操作。6、【小结】仍以表格方式用小黑板拼续在氧气和氢气的制取比较表的右面。强调制取二氧化碳的瓜原理,写化学方程式(此处是否介绍复分解反应,酌情掌握)要过细分析。7、【板书】泡沫灭火器原理(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由教师演示泡沫灭火器实验,简要介绍人口装置。(若时间允许,最好能将一只报废的泡沫灭火器实物边拆边讲,以满足学生兴趣。)8、【布置作业】(1)课后思考讨论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能不能用碳酸钙?在泡沫灭火器里能不能用石灰石?能不能用稀盐酸?(2)习题:课本96页2、3、4题:(3)酌情做家庭小实验。五、教学策略:综合运用讨论、启发、实验、联想、回忆等方法,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既要活跃课堂气氛,又要兼顾课堂秩序和教学进度,在时间分配上要灵活掌握。六、教学评价:本节内容既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也是实验课,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教材,教学中能利用初中生好奇、好动、最喜欢观看和亲自动手做实验的特点引导思考和讨论,对“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稀盐酸和大理石是理想的药品”和采用的是实验装置加深了理解。

初中化学中的化学史教学资源 作者:肖梅(南京晓庄学院 化学专业 09师范班) 指导老师:龙琪[摘要] 本文在对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史料的内容、呈现方式、近年来教材中化学史的比重变化、教育功能分析的基础上,给出相应实施建议并举例剖析了如何开发教材中化学史料的教育功能,对化学教育中化学史资源的利用不当之处提出了些许建议。[关键词] 化学教材;化学史;教学资源一. 前言 在西方最早提倡科学史教育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的英国科学促进协会主席在1851年的一次演讲中呼吁:“我们要教给年轻人的,与其说是科学结论不如说是科学史”。二战后,以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著名教育家、化学家科南特(J.Conant)为代表,一批教育家进行了以案例教学法引入学校进行科学史教育的实践,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全世界的教育都陆续开始重视科学史的教育,也陆续获得了成功。中国从初中三年级开始开设了化学教育,对初中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入门课程,教材很注重启蒙的作用。而且初中学生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尚属少儿期,还是一些直观的、趣味性的东西更能刺激其大脑兴奋.化学史教育,不单纯是讲一些小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适当通过一些史实的介绍,能使学生理解相关科学知识、科学过程与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我国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把化学史作为“可供选择的学习情境素材”, 化学史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真实的学习情境, 为其营造生动有趣、基于生活经验与社会文化的学习氛围,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起促进作用。正如美国著名科学史家萨顿所说“:科学史能够帮助我们达到教学的主要目的, 它能够说明科学之意义, 科学之功能和方法, 科学之逻辑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含义, 科学之深刻的人性,以及科学对于思想净化和文化整体化之重要意义。”可知化学史是化学教育的重要资源。 二. 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呈现方式(一)应用现状 开展化学史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的普遍承认。但是,化学史的教学功能能否得以充分发挥,必须以老师是否在化学课程教育中开展化学史的教育教学,以及得到的效果来看。而化学史教育教学开展状况可以通过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化学史进行化学教学的频次程度得以反映。 图1 教师教学中引入化学史进行化学教学的频次 从表中可知,54%的教师从不使用化学史进行教育教学,偶然使用化学史的教师仅占调查总数的43%,而经常使用化学史进行教育教学的教师仅为3%。由此可见,当我国中学化学史教育教学的开展状况不容乐观。 针对这一状况,笔者参考了一些文献整理得出化学教师对在课堂中引入化学史教学认识。表格设计是以教学论过程为主要依据,从中学“教”与“学”的实际出发,通过人员、物质、信息3个方面来全面寻求原因。 表1:化学教师对在课堂中引入化学史教学的认识调查表 完全同意 同意 中立 反对⒈教材中涉及的化学史知识范围广、知识面大 12 (30 %) 6 (15 %) 2 (5 %) 20 (50 %)⒉化学史知识中考、高考考点较少 20 (50 %) 16 (40 %) 1 (2. 5 %) 3 (7. 5 %)⒊化学史知识中考、高考考题容易 24 (60 %) 15 (37. 5 %) 1 (2. 5 %) 0 (0 %)⒋化学史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30 (75 %) 10 (25 %) 0 (0 %) 0 (0 %)⒌化学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21 (52 %) 16 (40 %) 2 (5 %) 1 (2. 5 %)⒍对学生来说,化学史知识是十分难学的知识 12 (30 %) 10 (25 %) 2 (5 %) 16 (40 %)⒎对教师来说,化学史知识是十分难教的内容 15 (37. 5 %) 12 (30 %) 1 (2. 5 %) 12 (30 %)通过上述调查分析表明,中学化学教师普遍认为重视和加强化学史知识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由于受“中考指挥”和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一部分教师认为中考、高考中涉及化学史知识的考点较少,考题容易,教师只须念念教材,学生只须背背考点,所以教也容易,学也容易;另一部分教师则认为化学史知识范围广、知识面大,要在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上进行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二)化学史在教材中的呈现方式《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科学史进入科学课程的5种方式: ( 1) 作为引入新知识的背景素材; ( 2) 作为例题与练习题; ( 3) 作为相关资料插入; ( 4) 作为扩展性阅读材料; ( 5) 作为科技活动素材。并且指出,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中引入科学史, 主要是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一种途径和手段, 科学史不应作为新的知识点来考核, 其教学效果应当通过学生对相关科学知识的理解、对科学过程与方法的理解以及学生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育来体现。 表2 人教版中化学史 章节 化学史的 主要内容 化学史的 切入点 化学史的 呈现方式 绪言 火的发现和利用及一些古代物品;道尔顿、阿伏加德罗及原子和分子的构成;门捷列夫及元素周期 正文 图片,文字 第一单元 课题2 炼丹术和炼金术、早期的化学实验室 正文 图片,文字 第二单元 课题1 拉瓦锡及氧气的发现、空气的成分 正文 图片,文字 第三单元 课题1 拉瓦锡、普利斯特里、卡文迪许及水的组成 资料 文字 第四单元 课题1 院士张青莲及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 资料 文字,图片 第四单元课题2 道尔顿及元素符号 资料 文字,图片第五单元课题1 拉瓦锡及质量守恒定律 资料 文字,图片第六单元课题1 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 化学•技 术• 社会 文字,图片第六单元 课题1 课后习题 石墨炸弹 习题 文字 第六单元 课题3 温室效应 正文 文字 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的利用 正文 文字,图片 第七单元 课题2 能量及我国古代烧制陶器 正文 文字,图片第七单元 课题3 雕像及酸雨的危害 活动与探究 图片第八单元 课题1 金属材料;青铜奔马;沧州铁狮;铅的利用 正文 图片,文字第八单元 课题3 我国古代炼铁 正文 图片第十一单元课题1 大理石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应用 正文 图片第十一单元课题1 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 资料 文字,图片 第十一单元课题2 18 世纪化学肥料的使用 正文 文字第十一单元课题2 物质的分类 拓展性课题 文字第十二单元课题3 导电材料;纳米材料 化学•技术• 社会 文字从上面表格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史教材多以插图和阅读材料的方式呈现。插图所展示的化学史内容广泛, 涉及化学家肖像、实验仪器设备、日常生活中难以见到的实物。插图与正文内容互为补充, 生动形象地说明或解释知识, 促进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其次, 插图与课文文字的合理搭配, 使教材在视觉上显得图文并茂、错落有致,呈现出一种和谐美, 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阅读材料是课文正文内容的拓展。由于受教材篇幅和学科知识结构的限制, 一些化学史素材不便出现在课文正文中, 所以教材中在课文正文旁边或课后设置了各种栏目 ,如“ 资料”栏目, 这种呈现方式的目的在于:一方面对课文正文内容进行补充拓展, 开阔学生视野, 加深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 另一方面又能保持课文正文知识严谨的逻辑结构, 突出学科知识的连续性和整体性。三. 教材中化学史材体现的不足之处 2001年新课程标准教科书中,化学史呈现的形式更多样化,内容更丰富,在文内增加了不少插图和实物照片。如:彩陶、古画、雕像,透明金刚石薄膜等,在加上适当的文字说明或描述,把化学史知识融汇在各单元各课题中,画面色彩明丽,其真实、直观、亲切、深刻,比文字更有说服力,使得化学史知识更直观易懂,更接近于生活,能提高初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起到启发思维的作用,便于学生有效地学习、理解和掌握,有利于给学生提供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等学习素材,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逐步认识化学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2],但就化学史材内容、呈现形式、分布等还有某些不足之处。(一)化学史材过于粗略表1化学史在近年教科书中所占比例版本 1978 1982 1987 1994 2001 2001(新课标)比例 5% 15% 15% 31% 32% 50% 由表中可看出从1978年到2001年的新课标教材中化学史材的比例大幅度提高,可以感受到化学史教育的重要性已深入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中。但纵观教材可以发现化学史材都经过编写者的改动,讲得过于粗略,使本应该达到在潜移默化指导学生学习科学方法的目的完成不了。例如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两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他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 。他研究了剩余4/5体积的气体,发现这部分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他误认为这些气体全部都是氮气(拉丁文原意是“不能维持生命”)。拉瓦锡又把在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再加强热,得到了汞和氧气(化学式为O2),而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所减少的体积。他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容器里剩下的4/5体积的气体中,结果所得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我们都知道拉瓦锡开始并没有将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称作氮气,在1791年夏比塔才称它为氮气;也没有“氧气”,拉瓦锡称它为“弹性流体”,是后人在后来的不断摸索中定义了氧气。加上这样的信息占不了多少空间而且简单易懂,加上去并不麻烦,可以给学生暗示科学的发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得到结果。(二)关于化学史的习题过少鲁教版教材为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 在课后以练习题目的方式呈现了另一则化学史素材: 波义耳为探索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而进行的实验。教材利用这则材料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对波义耳与质量守恒定律擦肩而过的原因做出分析。利用练习题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化学史素材中的事件做出分析与评价, 不但可以启迪学生思维, 巩固所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受到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为逐步深入理解科学本质打下基础。化学史素材成为“静态”科学成果和“动态 ”过程与方法的载体, 成为促进学生掌握自然科学方法、理解科学本质的催化剂。而人教版关于化学史的习题少之又少,使学生在学习化学中忽视化学史。(三)教材中的化学史涉及到的中国人物较少 与我国有关的化学史素材(明确指出的)在化学教材的化学史中都占据着较大的比重。然而,在教材中涉及到的中国人物的名称却是凤毛麟角。这不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利于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化学史料在教材中分布不均衡从化学史素材分析研究中可以看出,化学史料在三种版本的教材中的分布存在着不均衡的现象。一方面,在化学史料广泛地融入教材的基础上,化学史料并未覆盖教材中的所有章节,每种版本的下册涉及的化学史较少。另一方面,教材中有些章节的化学史料存在着较为集中的现象,如上教版中第三章第二节中原子中有关化学史的内容,阅读材料三处,图片7幅,涉及化学家4个。化学史料的过于集中造成了化学史资源在某种程度上的浪费。四 对教材中化学史教育功能开发的建议与思考现在国内大多数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侧重于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习题运用,用化学史来强调化学家们的天资聪颖和勤奋。忽视化学家的错误,研究的艰辛,也就是化学家们的“人性”,使化学家这一职业离学生越来越远。(一) 教师应精心创设习题情景,进一步在习题中开发化学史教育功能 运用化学史创设习题情境是将化学史引用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优点在于不仅可以是本来枯燥、无味的习题变得生动、活泼,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受到来自化学史的熏陶与教育。鉴于教材中的化学史料普遍存在“有而不足”的局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挖掘化学史料素材编制习题,弥补教材中化学史习题的匮乏。教师在编制习题时,要选择一些典型的化学史料的素材,选材不仅要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一定是化学科学发展过程中起关键性或突破性作用的内容, 如元素和物质发现史、化学概念和理论发展史、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等。编制习题时,还应围绕“科学事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这条主线展开。这条主线涉及的四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它既是科学史内容的核心,也是教学与训练、评价的主线。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维角度获得全面发展。此外,编制习题时应根据化学史教学的内容、目标以及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层次的题型,体现不同层次的教育功能。可以是选择题、是非题、填空题、小论文或问题解决等多种题型。(二)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化学史料的内容和呈现方式程中进一富 虽然教材中的化学史料是教材编辑者立足于课程标准,根据教材内容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材中的化学史史料是“取之能用,用之有效”的。一方面,教材中的有些化学史料的内容过于简单,不利于其教育功能的发挥,这些史料的内容有待进一步丰满。在使教材中的化学史史料丰满起来的过程中,不一定使其完整无缺,重要的在于凸显其教育功能,使学生真正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如鲁教版第七单元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仅在挑战自我中以习题的形式呈现教育意义不大,若能在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的实验探究后再以文字加反应原理呈现,学生就更能理解其本质,更好地掌握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这一知识点。另一方面,由于化学史料在教材中分布存在不均衡的现象,各个学校的资源条件不同、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情况各异、学生的原有知识、兴趣爱好和心理发展特点等都有差异,这些因素影响着化学史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基于这点考虑,为了充分发挥化学史的教育功能,教师在备课时还应该在化学史的呈现方式上下功夫。(三) 教学中应适当增加我国的化学史料和人物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历史悠久,有着璀璨的历史文化财富,与化学有关的历史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的黑火药、造纸术,声名远播的中国瓷器,中国炼丹家的发现……这些都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不朽的荣耀,其中都闪烁着化学的光芒。教材中关于我国的化学史的数量还算差强人意,但是我国化学家的名字确是少之又少。为了进一步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提高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适当增加我国的化学史和有关人物的名称是大有裨益的。不仅如此,我国历史名人在教材中的出现还能为学生树立榜样的作用。可以参考引入的人物很多,如东汉时期的炼丹家魏伯阳,晋代炼丹家葛洪,我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徐寿……(四)加强中学化学教师的化学史素养将化学史教育推广到整个科学史教育层面,从实践方面来看,尽管在科学史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无论在课程标准还是在教材中都有着明显地体现,但是科学史教育并没有形成一种主流。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广大科学教师本身没有受到多少科学史和科学哲学教育。正像BAAS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份报告中指出的那样,“他们(科学教师)的行为和思想都是职业训练的结果,缺少对科学本质和目的的理解”。因此,教材中化学史教育功能的开发除了受到教材自身的一些因素的限制外,最大的问题是多数的中学化学教师本身缺乏化学史的背景知识。这些教师本身在学习期间没有系统地学习化学史,也很少从化学史的相关教材中得到启发。因此,他们在成为教师后就很少愿意用化学史来教学,或很少知道如何正确地进行有关化学史内容的教学。因此,通过再培训、教师间交流等形式提高中学化学教师的化学史素养是非常必要的。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积极探索有绩效的化学史教育,是充分挖掘化学史的教育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前提。参考文献:[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2]. [英] J.R.柏廷顿著 胡作玄译化学简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p.107-108[3]. 许青锋.化学教学应重视化学史的教育.教学探新[4]. 杨艳丽 .任志鹏. 中学化学中化学史教学的现状调查与思考.化学教育,2005.(10) 46-47[5]. 杨庆元.中学化学史教育综述.化学教育,2006.(11) 61--62[6]. 王秀红,于建军.中学化学史教育教学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化学教育,2009.(2) 71--73[7]. 孟献华.中学化学教师结合化学史进行教学的调查与分析.化学教育,2005.(2) 48--50[8]. 毕华林,辛本春.中学化学教材中化学史内容编排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8 .3(28) 63--65[9]. 李艳梅, 郑长龙, 李德才.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中化学史教育内容的选择与呈现.化学教育,2007 .(5) 61--63[10]. 赵永芹.谈中学化学教育中的化学史教学. 理科教学探索,2007[11]. 魏少红,牛晓玉.谈化学史教育的重要作用, 安阳大学学报[12]. 王旭东,荆黎田.谈化学史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文化教育 ,2007[13]. 王伟群,王慧.让化学家的真善美走进化学课堂.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学报,2003 [14]. 刘霖.巧用化学史培养创造性.化学教育,2003.36(5)[15] 张成山.浅析如何进行化学史的教育.高校理科研究,2003[16]. 刘传银,薛梅,杨晓芳.浅谈化学史教育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 马刚,向炳莲.论化学史的素质教育功能.化学教育,2000[18]. 马磊.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考试周刊,2008[19]. 曾凡芝.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渗透. 柳州师专学报,2003[20]. 韩永娟.化学史料在中学化学中的教学功能释例.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9[21]. 郭瑞斌,徐大仁,莫尊理.化学史课程资源的开发特点及途径.化学教育,2007[22]. 刘前树,邱道骥.化学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化学教育,2007[23]. 关婷婷,苏育志,常向阳.化学史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教育功能. 广东化工,2005[24]. 梁建军.化学史:教育理解科学本质的切入口.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5]. 梁建军.化学史教学在学生理解知识结构中的作用.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

时间序列分析论文知网

统计年鉴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我了解更多,选择明白这个道理

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不过,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题目对内容的恰当反映,在遇到两者确有矛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力求表达明确。常见了繁琐题名如:'关于钢水中所含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方法的研究'。在这类题目中,像'关于'、'研究'等词汇如若舍之,并不影响表达。既是论文,总包含有研究及关于什么方面的研究,所以,上述题目便可精炼为:'钢水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法'。这样一改,字数便从原21个安减少为12个字,读起来觉得干净利落、简短明了。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如?quot;(主标题)有源位错群的动力学特性--(副标题)用电子计算机模拟有源位错群的滑移特性'。

DTW(dynamic time warping)是时间序列分析中一个很早(1994年,论文的年纪比我都大)也很经典的算法了。它其实借用的是经典算法的“动态规划”的思想。一般来说,时间序列数据如果要做分类,那么大体可以将实验步骤分为:数据预处理(去噪或数据增强),数据表征,选取分类器(机器学习算法还需要选取合适的距离计算方法)。虽然DTW算法也给出了路径,但我实在想不出如何利用path,因此我更倾向于将DTW算法归为距离计算方法。 第一部分Introduction不再介绍。直接介绍第二部分:Dynamic Time Warping 作者首先提到,dtw算法成功应用在了语音识别领域——研究者将现实中一个单词的发音(其实就是一条时间序列)与模板库中单词的发音去一个个匹配。怎么衡量匹配程度的大小呢?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地理教学模式对地理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架起了地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地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地理论文 范文 一:学伴互助式地理教学分析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有优势。但时代在发展,学生在成长,如果教师及他(她)的 教学 方法 一成不变,就会使其劣势凸显出来,在这样大的背景下,势必要进行课改,但是改向何方,怎样改,有很多先锋已经进行各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也有各种各样的效果。详细记录了在课改过程中的观念、做法、 反思 ,很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课改;学伴互助;地理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常常是通过以下教学模式来进行的:(1)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被人们称为“满堂灌”或者叫“填鸭式” 教育 ,这种教学模式是最常见的。(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这是“满堂灌模式”的一种变形。这些教学模式有优势,但是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扼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与潜能的发挥。在传统与新兴的矛盾冲突中,学校领导站位高,思想新,提出了我校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义不容辞首当其冲进行课改。在我的地理课堂上,确定为问题导学—学伴互助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的主导思想

课改首先是理念的改变,要改变传统的思想,确定以生为本的课堂。学生学习的地方过去叫学堂,现在叫学校,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定教,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主导,要做好导的工作,定位应该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随机生成的课堂才是真实的、精彩的,有生命力的。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这是合作学习的优点,但是合作学习也存在弊端,人数较多的小组在进行学习和展示时,通常是一人做主角,其他人做配角。所以我校的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选择两人为一个学伴小组。

二、学伴之间角色的定位

我校的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是以两个人为一小组(特殊情况也可三个人组成小组),这两个人互为学伴,优势突出一些的被称为“学长”,成绩弱一些的被称作“学友”,他们之间是朋友、伙伴的关系,比起“师傅”和“徒弟”,学生的心理上舒服了很多。学伴的组合不是固定的,一个阶段以后会进行微调。

三、问题导学

(一)导学题的编制

1.导学题的设置具有指导性。初中的学生自己阅读文本的能力不是很强,需要引导,导学题则相当于这节课的脉络,把大块的课文分解为小的问题,将图片融入课文,引导学生顺着脉络,紧扣知识的重难点去分析去思考。

2.导学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具体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重点、难点来进行问题设计,问题设计要题意清楚,条理分明,语言精练,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辨析疑难,纠正错误,完善认知结构。

3.导学题的设置不能离开图。地理课堂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图多,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则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地理教学独特风格和特色所在。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设置的导学题目也不能离开图,地图功能十分巨大,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用一幅或几幅地图便能生动直观、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并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

4.导学题的设置要体现 学习方法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这个培养是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把学生养成“看到新知,联想旧知;应用已知,探究未知”,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了,在没有我们设置的导学题时,他们也能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这才达到了我们的目的。所以在设置导学题时,应更多地思考: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地探究。

(二)问题导学-学伴互助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我在课堂上,先出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然后出示导学题,使学生在自学课本时有一个抓手,在自学过程中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主学习,第二阶段是课改的中心,学友向学长汇报自学情况,学长指导学友。学长不会的内容可以与其他小组的学长交流,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巡视指导。自学结束,以学伴为单位进行展示,一般是学友回答问题,学长评价,学伴自己也可以根据情况而定谁来回答。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不必再重复,教师根据巡视以及学生展示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重点知识师生交流完毕,一定要留出当堂训练的时间,巩固学习成果。

四、课堂评价

在学伴互助的课堂上,学长学友是一个学伴小组,他们共同学习,但展示的时候主要由学友来进行,学友展示的好,说明学长真正起到了帮助的作用,二者共同加分,如果学长单独回答展示,则没有学友得分高,这一点对于学友的激励是很大的。除了关注学伴们在展示时的表现,其实更重要的是注重学习过程中对学长学友的评价和鼓励,观察学伴之间是否和谐互助,否则还应进行调整。

五、效果初显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凸显出来:学生能够做到由被动地听老师讲转为主动的学,从旁观者变成了拓荒者;学生交流的时间多了,有了展示自己的空间,从旁听者变成了演讲者;成绩不太理想的学友有了在课堂上表现、表达的机会,而这些原来都是被学长统领着;学长由回答问题的踊跃者,成为了小老师,有了质的变化,他们不仅能够完成课堂的学习内容,还得到了更高层次的锻炼。当然我的课堂还存在一些问题,还在摸索与改进中,但是作为教师在经历了课改之后,有了对比,更加坚定了我将课改之路走下去的决心,放手也是一种爱,我甘愿做他们的铺路石,送他们走向更远的前方,而不仅仅是教给他们如何去应付考试。

参考文献:

[1]__刚.我们的课改.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4.

[2]范志国.初中地理教学评价.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

[3]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2.

地理论文范文二:初中乡土地理教学研究

摘要: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拉近学生与地理之间的距离。本文主要针对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关键词:乡土地理;初中;地理教学;运用

初中地理主要就是让学生对自然环境以及一些人体和自然规律进行认知学习,所学的内容和实际生活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地理学习涉及到的内容比较抽象,一些学生感觉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无法融入到地理学习中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些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了乡土地理的元素。所谓乡土地理也就是利用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进行学习。

一、结合乡土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的学习动力都比不上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要想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先要让学生对于地理学习产生兴趣。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结合自身熟知的事物进行学习。由于自身对于乡土地理比较熟悉,所以从心理上就会对学习产生更强的自信心,加上乡土地理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可以真实感知到的,能够看见和感受到的事物,更会让学生产生熟悉感。所以,教师在地理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结合和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亲切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地势和地形》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乡土地理开展教学,提问“在自己家的附近都有哪些特殊的地方是小的时候最喜欢去的”。一些学生可能会说“山坡上,因为张家口的山还算是比较多的,所以家附近的小山就成了小伙伴玩乐的地方。”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张家口的山比较多呢?”学生可能就想到与地理相关的丘陵地形,联系张家口的实际情况,能够感受到地形对于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推广开去,中国还有很多其他的地区,不同的地形对于当地的人们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让学生对中国地形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想要知道其他地区人们生活的地形环境是怎样的,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乡土地理,进行德育素质教育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学生会感觉学习的内容与自身的实际生活并没有太大的联系,这些地理知识和自身的生活有着遥远的距离感,因此学习的兴致并不是很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融合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家乡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有清晰的了解,在学习与自身生活相关的内容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土人情。由于每个学生对于家乡都会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对于家乡发生的变化也会格外关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总之,以乡土地理作为学习的载体,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神奇魅力,通过一些真实事例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比如,在学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北农村地区的环境以及土壤比较适合棉花、辣椒等作物的生长,所以当地的人们因地制宜地发展这些农作物的 种植 ,取得了很好的收益,特别是在一些地区引进了五彩棉花的种植,更是使得农业种植提升了一个层次。这样的实际发展状况让学生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同时也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分析,为自己的家乡开发一些新的农业作物,以带动当地的农业发展,表达自身对家乡的热爱。

三、开展乡土实践,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学习和感受地理知识,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调查探究,涉及到人文、地理知识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乡土地理进行分析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地理知识,还能够对当地的地理环境有更清楚的了解。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探索的同时,能够对教材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时,其中包括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的学习,如果根据教材进行笼统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乡土实践,对当地的土壤状况以及水利资源状况等进行实际的分析调查,即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对当地的土壤、水资源进行取样调查,通过实际的学习分析 总结 当地的资源状况。从本土地区的资源状况着手,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当前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这样的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融入乡土地理知识,让学生对熟知的事物进行分析理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君政.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3).

[2]张德海.让地理融入生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结合乡土地理的感受[J].教师,2013(3).

[3]陈雪梅.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才智,2014(17).

地理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大学地理论文范文

2. 大学地理论文

3. 地理教育论文

4. 初中地理教育论文

5. 地理调查报告范文3篇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从构建 高效课堂 入手,使课堂教学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高,进而满足初中地理教学需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初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现状研究 》

摘要:研究性学习与地理教学相辅相成,但是当前研究学习顺利开展面临一些障碍。本文对主要问题进行归纳 总结 ,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地理教学现状与对策

研究与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学习是为了接受知识,而知识创新离不开研究。研究性学习可以将二者有机整合[1]。但目前学校 教育 中将学习与研究分离,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创新。这样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兴趣自然衰减。如果能在地理学习中加入研究性学习,则将极大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有助于学生 学习 方法 和能力全面提升,也有助于课程情感培养。

一、问题

目前研究学习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存在很多问题。调查研究并归纳梳理,发现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

1.课程未开设或开设不足

根据笔者对本区几所学校的调查发现,目前地理教学实施中主要存在研究性学习课程未开设,已开设的存在开设课时不足,或为应付上级检查而开设,或每周仅安排一两节课时等情况,未能针对单一学科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更不用说地理学科。

2.研究性学习指导不到位

由于大部分教师对知识的传授胜过能力培养,因此缺乏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指导。课堂由教师掌控,学生是受动者[2]。学生确定研究课题的方式不科学,且大部分课题由教材、学校或教师直接给出,尽管学生会从中挑选,却少了自主探索、选择确定研究课题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仅限于完成作业,忽视研究过程。

3.研究性学习评价方式不完善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或多或少地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但是教师对学生的研究结果评价未给予足够重视。学校忽视对教师指导工作的评价,这样学生对开展工作的程度与效果缺乏清醒认识,影响研究效果。

4.学习时间安排与会考时间安排存在矛盾

由于会考与地理研究性学习时间上的冲突,师生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应付考试,同时时下盛行的主副科观念使地理学科不受重视,更不会重视研究性学习在地理中的应用。5.学习过程中缺乏必要资料、设备资源由于我区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比较落后,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家庭对教育的投入也比较欠缺,导致学生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必要资料与设备缺乏,影响研究进度与效果。

二、对策

1.开齐开足地理研究性学习课程

由于升学压力,学校对研究性学习课程未开设或者安排课时不足,加上初中阶段地理成绩不纳入录取总分评价,使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困难重重。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教育观念,认真督促检查学校研究性学习开展情况,将任务落实到学校和教师个人。

2.科学指导、规范选题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是学生从教师统一制定的课题中选择,学生不能体验“发现问题”的过程。

3.完善评价过程与方式

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完成情况如果未加以监督评价,则将对学生后续研究产生阻碍,严重影响学生研究主动性。学校不应一味强调应试教育,而应重视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不仅将其当做任务。确保评价至少具备过程与结果评价两部分,根据学生研究成果与既定目标进行对比评价,并可采取个人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定。

4.合理安排课时,优化教学流程

调查发现,有的学校为完成教学进度、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挤占研究性学习课程课时安排。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当前存在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学校和教师都有责任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按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抽出相应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不仅符合新课标理念,还贴合现代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3]。

5.培训师资、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与保障力度

访谈发现,大部分教师没有受过研究性学习培训,也没有指导过研究性学习。很多师生认为开展研究学习所需的资料、设备及经费缺乏。由于电脑房开放时间有严格规定,限制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因此,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研究学习师资培训,购买开展活动必需的书籍、器材,定时开放电脑房。同时,学校应大力与周边社区、单位对接,为学生开展研究学习提供资源。目前,研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有效开展还面临很多问题。但是,教师只要有梦想、有担当、勇于挑战,就能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将有助于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段玉山.地理新课程研究性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6.

[2]林培英,陈澄.初中地理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5.

[3]马明,等.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田.教育探索,2005(6):29-30.

《 初中地理教学效率提高方法探析 》

摘要:地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新的学科,它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新课标课程对地理的要求从曾经的了解变为今天的理解和应用,使得地理教学内容增多。但是很教师的 教学方法 依然不能完全满足当今社会对学生地理知识的需求。因此,如何提高初中的地理教学效率成为了如今正在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地理;效率;教学效率

一、研究背景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近年来,国家对初中地理的教学要求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状况也得到相应的改变。但是,有些学校的教学现状并不显得十分乐观,他们的教学方式依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初中生地理能力的要求。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效率使学生的地理能力得到相应的增强就显得迫在眉睫。

二、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使学生充满好奇心,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很多初中学生并不了解地理,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不高,厌恶地理。这致使这些学生的地理成绩不够优异甚至跟不上平均水平,影响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领悟。

(二)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随着近年来新课标教育的推进,多数教师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要完成新课标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核心,围绕学生展开相应的教学,并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学生积极的 学习态度 和正确的 思维方式 。但是,依然有很多教师没有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式,他们的思想传统、陈旧,依然沿用曾经的传统方式授课,致使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影响了学生的成绩和发展。

(三)学生学习方法存在不足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优秀的学生应该具有正确的学习方式。在教育改革之后,很多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找到了自己的正确的学习方式。但是,依然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缺陷。有些学生课上不认真听讲,在他们看来,书上的内容看懂记住就相当于学会了一切,可他们全然不知书本只不过的一种工具,上面的知识是不足够为学生培养出强大的地理思维能力的。也有一些学生课上听课了,课下却不完成作业,他们只注重课上的教师授课,不注意课下自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和领悟。

三、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恰当应用多媒体。

恰当的多媒体教学可以深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实际上是一门生动形象的学科,图形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教师应该以此为出发点,恰当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备课时,在网上找一些相关的图片美景或小视频等,像导游一样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对这些地方充满向往。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一些贴合所讲内容的动画,更形象生动地引出课堂所需要讲解的内容。

2.提倡学生互助合作。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另一个方法就是组织学生互助合作。团队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学生都具有争强好胜之心。如果我们可以恰当运用他们这一点,通过互助合作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力思考,不断探索,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即将讲解“拉丁美洲”一课时,教师留作业让学生组成团队搜集相关于拉丁美洲的图片资料等,学生就会自己分工搜集不同方面的不同资料,激发他们对这个地区的学习兴趣。

3.适当应用游戏教学法。

在初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因为种种原因课堂上犯困或者走思等,这时,教师如果可以适时地制作出一些相关的游戏,就可以使学生清醒并且聚精会神地完成游戏,也更有助于教师的讲课。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两组学生进行猜国家游戏,一队人说出相关的风俗习惯、城市、种族等等,另一对人进行国家的猜测。这样既使学生课堂清醒、认真听讲,也能加强学生已学知识的温习,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二)打造高效地理课堂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如今的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应该围绕学生展开相应的教学,这时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显得刻不容缓。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需要按步骤进行的,否则定会事半功倍。(1)充分了解学生。这就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的学习地理的规律,了解学生所做所想,认识到学生的疑惑和不足,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2)打造良好关系。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解答疑惑,了解学生所想,从自身出发,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2.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给爱学的学生打造出一个优良的学习空间,也可以带动不爱学习的学生一起学习。这既有利于好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加优异,也有利于较差的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极大地帮助了所有学生的学习进步,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3.灵活运用教学手段。

初中地理是一门较为灵活的学科,授课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而且不同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不同,因此教师应该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1)直观的教学手段。地理的研究内容很多时候都是直观、可观测的,因此,很多时候教师应该采取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增加教学的丰富多彩性。

(2)生动、活泼的教学法。生动活泼的教学法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深刻,提高教学效率。

(3)注重新旧知识点结合。采用结合新旧知识点的方法,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点的理解,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据知识点的温习和记忆。

(三)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

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还能够增强学生对学习这个科目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初中生尚处在成长发育的时期,他们并不是十分了解自己,不一定能够正确快速地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入地帮助不同的学生,研究他们的不同之处,帮不同的学生找到恰当的学习地理的方法。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总结 经验 、不断摸索,寻找更好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为国家培养出具有一定地理能力的优秀中学生。

参考文献:

[1]周慧.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评价[J].地理教育,2005(1):35.

[2]叶汝坤.基于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方法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6):229.

《 初中地理教学探究式学习方法探析 》

摘要:作为初中教师,在教师学生地理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在为国家培养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学校教育需要有创新意识,地理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方案就是创新教育的一种体现。体验式学习教学方案适应我国教育大环境,适合初中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并且学生在体验中可以强化自己的认知能力与思考能力。所以,初中地理体验式教学方案是顺应当前教育模式的一大热潮。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初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方法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法

1地理探究式学习的特点

1.1探究式学习是一个整体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探究

式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开放探究式学习活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联系身边的生产和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以及获取应用知识的能力。探究式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于学生的学,强调学生参与、合作探究,形成一种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教学方式。

1.2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由于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很少,被动的学习使学生对学习地理失去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学习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地理实践能力。

2探究式学习的优点

2.1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初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升每位初中生的地理科学素养,而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提高初中生的地理科学素养离不开探究式教学,因此,应将探究式教学引入初中地理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一些开放性的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从而给初中地理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2.2在实践活动中搜集资料、获得知识,提高了地理学习效率:

探究式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探究,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搜集资料进而解决问题,从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知识,由于学生是自己发现问题,然后查资料或讨论得出的答案,所以更易理解和掌握。例如,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发现我们生活的环境有很大变化,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这样他们就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我们的环境会产生如此严重的问题呢?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在阅览室、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进而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从中获得了知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增强了地理学习效率和能力。

2.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探究式学习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探究问题,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现象的原因和事物间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知识。探究式学习构建的是一种开放的、促进自己发展的、创造能力的环境,提供了多条获取知识的机会。同时,探究式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学习精神。

3怎样把探究式学习引入到地理课堂

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转变观念是很重要的。美国著名教育家、课程理论专家泰勒指出学生学习的本质:“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过去,不少教师把教学的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这样做其实把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精神,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忽略掉了。因此,广大初中地理教师应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来武装自己,做到与时俱进,这是把探究性学习引入地理课堂教学的关键。同时也要提高科研素养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仅做一个地理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研究者、开发者、指导者、合作者。依据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主要途径和设计要求,把探究式学习引入初中地理教学,属于课堂探究。地理课堂探究式教学需要通过提问、讨论、演示等途径完成,这些活动的设计要求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3.1探究性提问:

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而且大多数提问的是记忆型的问题,

3.2探究性讨论:

探究性讨论的问题具有开放性,这样会刺激学生萌发富有新意的联想,从而促进他们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发展,同时,探究性讨论重视小组合作,强调学生整体参与课堂。让每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要他们重复教科书,参加讨论的学生,不必考虑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恰当,而是要求全体学生都平等地参与其中。成功的探究性讨论,有赖于教师精心设计讨论题,恰当的指导和帮助。选择什么样的问题作为讨论的主题关系到讨论能否取得理想的结果。例如:在讲“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这部分内容时,在对比分析基础上,说明区域内存在着自然、人文地理方面的不同,并根据材料讨论,归纳出主要地理差异,然后提出讨论题:请根据学过的内容,讨论时西北地区好还是青藏地区好,开展这种讨论题,事先要有充分准备,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引导让学生了解西北和青藏的优势、劣势并存的客观性,这样的讨论学生比较感兴趣,收获颇多。

3.3探究性演示:

演示也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课堂探究途径,探究性演示应着眼于以归纳的方式进行,它是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容易引起学时思考、观察、分析并作出假设。另外,探究性演示更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及教师的指导作用,但不能取代学生的演示.探究式学习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探究式学习特别注重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原则。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地理教师培训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陈澄.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第一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

[3]朱雪梅.从新课程标准谈地理实验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年02期

有关浅谈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推荐:

1.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2.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3.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4. 有关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5. 初中地理教育论文

6. 初一地理教学论文

7. 初中地理结业论文

8. 中学地理教育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论文4000字

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当中的渗透,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技术途径,有利于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所以在如今的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当中,我们应当加强对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以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发展。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首先简单分析了信息化教学的优势,然后主要对信息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以期能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教学语文在初中教学课程体系当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其对于学生的文化知识与素质能力全面、综合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价值。在当前,我们应当将信息化教学有效的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1信息化教学的优势1.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只有让他们对教学产生主观兴趣,才能使他们百分之百地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当中。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很难单单凭借教材课本就吸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这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个不小的难题。而信息技术在教学当中的应用,具有非常新颖的形式,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当中,显著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1.2降低教学的抽象性初中学生依然更倾向于形象思维,在抽象思维方面的能力还较差,所以如果教学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的话,就会使他们难以理解和掌握,降低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信息化技术具有非常强的编辑和演示能力,可以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内容,通过形象而趣味的方式将其展示出来,从而降低其抽想性,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1]。1.3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下,学生显得较为被动,主体性体现不足,主观能动性也得不到发挥,这其实就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并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当前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性体现与主观能动性发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当中的应用,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和认知发展规律,有效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并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2信息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2.1利用信息化教学进行课堂导入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起始环节,对整堂课的教学氛围、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影响都非常大,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课堂导入,通过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非常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一来,课堂氛围就会变得非常活跃,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会明显的提升。利用信息化教学进行课堂导入,可以轻松实现这样的效果[2]。2.2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和初中数学等学科相比,初中语文的抽象性虽然更低,但有时候依然需要有情景的支持,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理解教学,产生自己的主观体验和主观认识[3]。在传统的教学技术、条件之下,教师想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是较为困难的,不论是道具的准备还是背景的设置都非常费时间、费成本,甚至可能影响到正常的教学进度,而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则能轻松地为学生创设出教学情景。例如,在《苏州园林》这一课的教学当中,单纯通过文字很难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到苏州园林的美,这会让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停留在表层,并不能产生深层次的情感。如果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苏州园林的美景短篇,就可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和体验到苏州园林的美,并产生对文章的情感认同,这更有利于学生的审美和思想情感发展。2.3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当前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发挥,但在传统的环境、条件之下,学生的信息接触有限,很难真正地实现自主学习。而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之下,教师则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巩固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社戏》、《安塞腰鼓》等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去自己认识这些传统艺术,了解它们的表现形式,感受其所蕴含的情感和民俗风貌,产生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认识,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更加有益。3结语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信息化教学具有很多突出的优势,所以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加强对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以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使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发展。

给你发百度消息,里面有几个素材,希望对你有用《调查报告》的写作 在完成了调查工作之后,为了使调查的成果形成为文字,就要撰写调查报告。那么调查 报告是怎样一种文章体裁呢?调查报告是根据调查研究的成果写出的反映客观事实的书面报 告。由于调查报告是调查与分析、实践与理论、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实用性文体,是从调查 目的通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桥梁和工具,它在社会生活、经济活动和人类的其他实践活 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调查报告的类别 (一)专题型调查报告 这是针对某个事情或问题撰写的调查报告。它能及时 揭露现实生活 中的矛盾,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研究急需解决的具体的实际问题,并根据调查的结果提 出处理意见,或者对策,或是建议。� (二)综合型调查报告 它是以综合调查众多的对象及其基本情况为内容的报 告。具有全面 、系统、深入和篇幅较长的特点。它与专题调查报告的主要区别点就在于它的综合性上。它 使读者可以从报告中看到事物的相对完整的“鸟瞰图。” (三)理论研究型调查报告 这是以学术研究为目的而撰写的报告,它以收集 、分类 、整理资料并提出问题、报告结论为特点,大多发表在学术刊物上,或载于学术著作中。 (四)实际建议型调查报告 这是由于实际工作需要而写的调查报告,其主要 内容是为预测、决策、制定政策、处理问题等进行调查所获得的材料及有关的建议。� (五)历史情况型调查报告 这是根据需要以历史情况为对象进行调查而形成 的调查报告。它可以供人们了解某一事物或问题的历史资料和历史真相。 (六)现实情况型调查报告 它是以正在发生、发展的一些现实生活为对象进 行调查后所形 成的调查报告。人们可以通过它了解和认识某些事物和问题的客观现实情况,以作为其它认 识活动的依据或参考。 二、调查报告的写法 一般来说,调查报告的内容大体有:标题、导语、概况介绍、资料统计、理性分析、总结和结论或对策、建议,以及所附的材料等。根据这些内容所形成的调查报告的结构,就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落款。 (一)标题 调查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类。所谓单标题,就是一个标题。其中又有公文式标题和文章式标题两种。公文标题为“事由+文种”构成,如《浙江省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文章式标题,如《××市的校办企业》;其二是标明作者通过调查所得到的观点的标题,如《调整教育政 策 增加教育投入》。所谓双标题,就是两个标题,即一个正题、一个副题。如《为了造福 子孙后代——××县封山育林调查报告》。� (二)导语 导语又称引言。它是调查报告的前言,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查的情况,或提出全文的引子 ,为正文写作作好铺垫。常见的导语有:一、简介式导语。对调查的课题、对象、时间、地 点、方式、经过等作简明的介绍。二、概括式导语。对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对象、 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和分析的结论等)作概括的说明。三、交代式导语。即对课题产生的由 来作简明的介绍和说明。� (三)正文 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体。它对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作出的分析、综合 进行议论,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正文的结构有不同的框架。(一)根据逻辑 关系安排材料的框架有: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这三种结构,以纵横式结构常 为人们采用。(二)按照内容表达的层次组成的框架有:“情况——成果——问题——建议 ”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 于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 “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调 查报告;“事件过程——事件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调查 报告。 (四)结尾 结尾的内容大多是调查者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这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调查 报告的结尾方式主要有补充式、深化式、建议式、激发式等。 (五)落款 调查报告的落款要写明调查者——单位名称和个人姓名,以及完稿时间。如果标题下面已注 明调查者,则落款时可省略。� 其次,我们要把握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三、调查报告写作要经过以下五个程序 (一)确定主题 主题是调查报告的灵魂,对调查报告写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确定主题要注意 :报告的主题应与调查主题一致;要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重新确定主题;主题宜小,且 宜集中;要尽量与标题协调一致,避免文题不副。� (二)取舍材料 首先,要选取与主题有关的材料,舍弃与主题无关的材料,使主题集中、鲜明、突出。其次 ,要经过鉴别,精选材料,不仅使每一材料都能有用,而且能以一当十。 (三)拟定提纲 这是调查报告构思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调查报告的提纲有两种,一种是观点式提纲,即将调 查者在调查研究中形成的观点按逻辑关系一一地列写出来。另一种是条目式提纲,即按层次 意义表达上的章、节、目,逐一地一条条地写成提纲。也可以将这两种提纲结合起来制作提 纲。 (四)起草报告 这是调查报告写作的行文阶段。要根据已经确定的主题、选好的材料和写作提纲,有条不紊 地行文。在写的过程中,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选用语言、标点符号和表达方法,还要注意灵活 地划分段落。 (五)修改报告 报告起草好以后,要认真修改。主要是对报告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进 行检查,加以增、删、改、调。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才能定稿向上报送或发表。

撰写教学论文 ,有利于七年级语文教师自身的提高 ,有利于教学。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一、当前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尚未养成合作学习习惯

虽然近年来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不可否认,应试教育的影响仍未完全去除,在这一背景下,相当数量的学生还未养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表现在习惯于独立思考并自行解决问题、团队合作意识不明显、不善于质疑、没有自己的观点等。此外,一些老师也没有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及其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只注重完成教学任务,不愿意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导致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

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应当相互合作,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学习成果应当是小组成员集体合作的结果。但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却发现,一些学生参与性不强,成为旁观者;有的只顾自己学习,对别的成员漠不关心;有的装腔作势,合作无实效。在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时,学生也经常以“我认为”为表述方式,忽略了小组其他成员的贡献,同时,老师也经常以“按你的理解”为评价用语,这些都是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的表现。

(三)学习过程设置不合理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当预先分配好时间,让学生有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这样在小组学习时,学生才会带着疑问去学习。但很多语文教师经常在提出问题后立即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过程,造成一部分学生产生依赖思想,不再去思考问题应当如何解决,这种合作学习的成效也就可想而知了。

(四)学习评价不科学

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既要评价学习过程,也要评价学习结果。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教师大都只关注学习结果,且不能辩证地评价学习结果,而是要么一味肯定,要么彻底否定,导致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降低。

二、高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

(一)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倾听非常重要。不管发言者的观点是对是错,学生都要学会认真去听,只有在倾听完讲话者的发言后,自己再结合所掌握的内容进行综合判断,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才能达到探讨交流的目的。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既可以质疑权威,也可以质疑老师,还可以质疑其他小组成员的观点,当然质疑的前提是有正确的分析,而不是胡乱质疑、为质疑而质疑。

(二)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

有效分组是高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语文教师在实施分组时,必须综合考虑学生的语文成绩、个性特点、学习风格等因素,破除旧有的小圈子,让不同特点的学生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出自身的能力和水平,这样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也能让每个小组成员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在对小组内部进行分工时,不妨设置组长、发言员、记录员、观察员等不同角色,每个人既各负其责,又分工合作,共同实现学习目标;而且成员之间的职责动态调整,每个学生可尝试不同的角色,从而得到全面发展、全面锻炼的机会。

(三)对课堂内容进行有效预设

在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让学生理解学习目标,同时优化问题的设计,题目既不能过难,也不能太过容易。问题太难会让学生学习起来不易达到学习目标,久而久之产生畏难情绪;太过容易则让学生失去讨论的兴趣,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语文教师要综合考量课程知识点和教学重难点,将那些争议性的问题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通过让学生互相启发,实现观点的碰撞。只有这样,学生讨论起来才有积极性,才有解决问题的动力,进而通过互相交流掌握知识。

(四)对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评价

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点评时,教师要注重评价的科学性。既要注意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并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也要注意集体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集体的评价。同时,对学习方式的评价也应辩证对待,既注意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也要注意对学生合作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进行评价。此外,教师在进行点评时也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既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综合测试,然后对小组的表现给予整体评价;也可以让不同的小组间展开竞争,对表现优异的小组给予肯定,同时对表现不错的小组成员进行个别点评。在开展评价前,教师要明确评价标准,让学生了解不同评价的差异,以切实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进而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取得实效。

三、总结

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同时也是不断发展完善的。我们相信,只要语文教育工作者切实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和方法,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步伐会大大加快。

作者:曲彭杰 单位:青岛第三十七中学

一、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共生让课堂教学的思维含量更高

中学语文教师要合理创设学习环节,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并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探究时间,促进课堂教学中的思维含量的提高。例如《忆读书》一课,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体会作者不同年龄段的读书生活对她的影响,体会作者的读书心得,围绕着这个内容,教师创设学习环节,把积累词语和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作为自主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按照课文的时间顺序罗列出作者读书的层次,并体会作者在不同阶段读书的心得有何不同。在学生有了自己的见解之后,创设了合作探究内容,要求学生运用对比手法,深入思考作者不同阶段读书的感悟有何不同,对作者的影响是什么。在这一节课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思考的目标,合作学习建立在自主学习之上,思考更深入。整节课充满着对知识的思考和反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幅提高。

二、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共生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双效提高

教师角色一直被认定为需要巨大奉献和付出,而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的知识获取和能力发展,其对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和教师的专业发展长久以来被忽略。在共生视域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从听说读写四个层面上促进了学生的倾听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也能够为语文教师的教材二次创作能力、情境营造能力和知识内化能力提供营养。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到底获得了什么,多少知识转化为能力,多少能力能够被实际运用,同时要思考自己处理课堂的步骤和方法是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要能意识到自己对课堂的分析和把握是否引导学生获得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等。做到了学生和教师的双效发展,处理好这两方面内容的共生关系,不仅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也会获得发展。

例如《鲁迅自传》中,教师在组织学生理解“鲁迅眼中的鲁迅”时,让学生从多个方面对鲁迅做出评价,并通过合作探究学习,从鲁迅的人生经历中触摸到鲁迅先生的伟大灵魂。学生的学习过程很流畅,教师在课堂中也注意到了自己对人物进行分析时的语言运用不足和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的切入点靠前,在课后反思中做出了记录并思考到如何纠正,从而获得了人物分析的更好的方法,课堂教学获得了双效提高。

三、否定与激励评价策略的共生让课堂教学更显严谨和有效

课堂评价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纠偏指错的重要方式,也是课堂教学的过渡点和引导点。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进行激励性和发展性评价,让部分教师片面的放弃了否定性评价。从中学语文的学科特点来看,学生对细节的感悟、对人物性格的分析等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有些认知不够全面不够正确,如果教师不能及时的纠正,会影响教学目标的落实和学生的健康发展。在共生视域下,否定性评价策略和激励性评价策略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合理的否定,才能进一步激励学生认真思考和探究,也只有进行恰当的激励,才能让否定之后的学习获得应有的效果。否定与激励评价策略的共生让课堂教学更严谨和有效。

四、总结

在共生视域下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中学语文教师要拓宽自己的视野,创设更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课堂教学兼容并包,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骆仕娣 单位:广东龙川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一、教师要转变观念,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新的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相互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尽快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真诚地爱学生,爱他们的优点,也接受他们的缺点;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多一些欣赏鼓励的话语,少ー点审视责备的目光;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受伤害,鼓励每位学生的个性发挥。此外,还要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张扬自己的个性,创建一种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新型师生关系。同时,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初中语文教师还应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要关注时事,形成深刻的理解;要时刻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学水平;要学习新的课程理念,学习他人经验,提高教书育人质量。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机,求知的前提和成才的起点。初中生的认知水平还处于发展阶段,对很多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上来,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今天,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非常重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关键就在于教师的引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看小说的特点,引导学生多阅读与语文相关的文学书籍;可以让学生体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认识语文本身是丰富多彩、有滋有味的。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认真研究课文,要全面把握课文的内容和形式,并通过精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优化导入设计,丰富教学形式,趣化教学内容,完善课后延展教学,改善评价策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与传统式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是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和善学的集中体现。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他们能够自省、自励、自控,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并有较高的适应性、选择性、竞争性、合作性、参与性。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开展自学,使学生能在自我感悟的基础上掌握知识。这种主动式的学习不仅使学习过程更加有效,而且使学习者自己更加自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会学”的信心,激发学生“愿学”的动力,点拨学生“善学”的策略。由于每位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形式和的理解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中要本着以人为本精神,教学过程兼具层次性和差异性。要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分层要求、分层练习,使教学活动适应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水平。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落实因材施教,才能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