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纺织业出口贸易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

纺织业出口贸易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嗯把开题的模板发过来

国贸论文开题报告到 “ 大学生部落 ” 毕业栏目 下载开题报告,看看别人是怎么写,..参考一下,希望能够解决你的问题。 ..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一、拟选论文题目:二、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要求:1. 引用外文文献不少于10篇,写出文献综述与选题书面报告,字数在3000字以上。2. 书面报告内容应包括: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基本框架,主要参考文献,预期成果和可能的创新点等;3. 填好“论文选题报告及论文工作计划”表,连同书面报告一起交研究生院备案;4. 书面报告的格式见附件。三、导师对选题报告的评语(就研究生对该研究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了解情况、研究方法和手段、预期成果予以评价):四、评审小组对选题的意见(是否同意选定该课题、是否同意选题报告通过、以及对下一阶段研究工作的建议;其他建议,如限期重作选题报告、终止培养建议等):五、论 文 工 作 计 划六、附件(一下为附件内容)拟选论文题目一、选题背景和意义二、国内外研究动态三、论文主要研究和基本框架四、预期成果和可能的创新点五、主要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没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刚开始你觉得难,是因为你没有全身心的投入进去,没有真正的着手来做这件事。你的题目已经定了,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去网上的论文库找一些这方面的论文,先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这样能够给自己一些启发,然后把论文的大致框架定下来。接下来就是对上述工作的总结过程了。定一下你的选题背景,你的论文的学术及实践价值,以及你通过这一论文拟要解决的问题。我刚开始听说通知开题时也觉得很难,不过动手做起来才觉得是我把这件事想难了。所以,现在就开始做吧,相信你一定会定一个出色的开题报告的!加油!! 参考选题1. 后配额时代的中国纺织品出口 2. 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争端之我见 3. 我国外贸企业应对反倾销的战略思考 4. 贸易大国形象与非贸易强国之实质 --------浅析中国外贸的发展现状 5. 技术性贸易壁垒与绿色贸易壁垒之异同 6. 论企业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7. 浅谈行业市场营销的现状与对策 8. 论市场营销中的非价格竞争策略 9. 个性化需求与定制市场需求 10. 企业目标市场选择问题探讨 11. 实施绿色营销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12. 营销队伍的建设现状与对策 13. 中国轿车消费市场的分析 14. 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 15. 我国人民币汇率取向的对策和建议 16. 现行汇率制度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17. 论出口结汇风险的防范 18. 人民币汇率保持持续稳定的必要性 19.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特点、缺陷及改革方向 20.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及对策 21. 论述我国当前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 22. 论述国际收支顺差对一国经济影响 23. 中国储备增长和人民币汇率压力 24. 对外开放度的计量与模型构造 25. 新形势下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战略研究 26. 建设中国跨国公司相关问题研究 27. 中外(美、日本、欧盟)贸易争端的产生原因与解决方式探讨 28. 中国对外反倾销机制的完善 29. 中国参与地区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 30. 长三角经济合作模式探讨 31. 经济全球化中我国开放型服务业的发展 32. 内外贸一体化研究 33. 循环经济相关问题研究 34. 长三角地区利用跨国公司投资相关问题研究 35.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 36. 有关反倾销及其他贸易壁垒的问题 37. 涉及国际贸易纠纷的问题 38. 人民币汇率问题 39. 企业的国际化战略问题 40. 国外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41. 外国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制造业产品国际竞争力 42. 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及其启示 43. 金融开放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经验分析 44. 美元汇率波动的主要因素分析 45. 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和我国企业的对策 46. 跨国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战略及其影响和启示 47. 中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48. SA8000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与中国对策思考 49.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问题跟踪研究 50. 推动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研究 51. 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重组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52. 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及其跨国投资战略 53. 鼓励和支持我国企业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问题研究 54. 参与区域贸易自由化问题研究 55. 规范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秩序研究 56. 完善我国汇率形成机制问题研究 57. 人民币区域化问题研究 58. 外商在江苏投资“研发中心”的现状及政策建议 59. 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践 60. 经济全球化下金融危机国际传染性及对中国的政策含义研究 61 “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62本土农产品品牌的国际化经营 63当前我国纺织品贸易面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对策分析 广东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现状和对策 广东企业反倾销对策研究 广东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引进外资问题研究 广东省零售业应对“入世”挑战的发展战略 广东省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研究 广东省农产品应对绿色壁垒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广东省手机企业出口策略研究 国际技术转移与惠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问题研究 国际技术转移与惠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技术创新问题研究 广东主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惠州港功能定位研究 惠州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惠州市电子行业发展的瓶颈分析以及对策研究 惠州市工业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惠州市区域外向型产业集群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惠州数码产业的集群化研究 绿色壁垒对广东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绿色贸易壁垒对广东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与对策 绿色贸易壁垒与我国的产品出口研究 论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广东纺织品出口的影响以及对策 粤港物流竞争与合作问题研究 中国与东南亚农产品贸易前景分析 中泰柑橘产业比较研究 珠三角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现状与发展战略 自主知识产权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国际技术转移与惠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技术学习机制研究.中国现代物流的发展与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民营企业的国际化战略问题"《企业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纺织业出口贸易论文参考文献

[摘要] 绿色贸易壁垒又称环境壁垒, 在国际贸易的实践中发展成为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 并成为新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严重影响了中国纺织品 ...www.wsdxs.cn/html/guojimaoyi/20091009/163321.html

纺织品配额取消后,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首次宣布,对市场销路最好的三类中国纺织品发起特保调查。作为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大省的主导产业,刚刚品尝到贸易自由化甜头的中国 纺织品配额取消后,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首次宣布,对市场销路最好的三类中国纺织品发起特保调查。作为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大省的主导产业,刚刚品尝到贸易自由化甜头的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目前却在大洋彼岸不时传来的“设限”声中艰难前行。 4月4日,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CITA)正式宣布,决定对部分原产于中国的棉制针织衬衫、棉制裤子以及棉制和化纤制内衣等三类纺织品自动发起纺织品特保调查。 山东省最大的服装出口经营企业绮丽集团一位人士告诉记者,这三类产品是美国市场需求最为强劲的纺织品,约占我国对美纺织品出口量的30%。此次调查后,美国对其设限几成定局。 今年1月1日纺织品配额取消后的首次特保调查,让人们深切感受到,加入WTO之后呈现在中国纺织业面前的并非坦途。 山雨欲来。作为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大省,山东面临着怎样的挑战?该如何应对? 出口激增的背后 4月11日,山东省外经贸厅。记者到访时,贸发处处长吕伟女士正在研读有关此次美国启动特保调查的相关材料,办公室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世界地图,位于太平洋两岸的中国和美国遥相对应。 “如果冷静客观地看待中国纺织品今年年初以来对美出口的大幅增长,不难发现,这其实是过去实行配额制时被压抑的出口能力的正常释放。”吕伟语调不高,但语气却是义正辞严。 据了解,在山东省内各行业中,纺织服装业出口额居于首位。今年1―2月,山东省对美服装出口2亿多美元,同比增长了1倍。而根据美国海关的初步统计,今年第一季度,美国市场来自中国的这三类纺织品同比增长约1250%、1500%和300%。 但是据山东省外经贸厅的统计数字,尽管山东省这三类产品对美出口数量增加,单价却同比下降30%左右,所以对美总出口金额并不像出口数量增加得那么多。 吕伟表示,这种对美纺织品出口的“井喷式”增长还有另一原因。在今年年初,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美国可能还会对中国纺织品设限,为了获得更多的配额,于是采取了压低利润抢占市场的策略。因为现在出口数量越多,设限后所能获得的配额就越高。所以,现在的统计数据在这一意义上已经“失真”。

泉州纺织业出口贸易研究论文

我去大学生部落找了,没有啊~555555

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rade liberalization, the traditional trade barrier effect is increasingly weakened,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and the increase of proportion of. After our country is joining WTO, exports are facing more and more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Textile industry is affected by the impact of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one of the largest industries, to the economy of our country has caused a great loss. This article from the Quanzhou area textile industry status quo, analysis of technical trade barriers on Quanzhou's textile and garment export effect, then further discusses the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the reason, finally from the government, industry organizations, enterprises were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coping with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Along with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rade liberalization, the role of the traditional trade barriers become increasing insignificant, meanwhile the gravity of technical trade barriers are increasing.Since its accession to WTO China's exports face more and more technical trade barriers. One of the largest industries being experienced the impact of technical trade barriers is textile industry, which has caused great loss to China's economy.I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present status of the textile export of Quanzhou Area we analyzed the impacts of technical trade barriers on the textile and apparel exports in this area and on this basis, we further explored the reasons why technical trade barriers are encountered. Finally, we proposed some measures aiming at several sides like government, industry organizations, business and etc, to copy with the technical trade barriers.

谁有资料啊?

出口贸易结算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题目:论国际货物贸易中的预期违约制度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选题依据:近日,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强调了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由原来以出口为导向,同时扩大进口调整为以扩大进口为主,促进出口为辅。但是没有疑问的是,促进国际贸易总量的持续增长以及国际贸易范围的不断扩大将是不变的目标。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不断开放,我们越来越多地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并在世界市场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我们实现了国外市场和资源的整合及利用,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由于世界市场环境的复杂性以及我们参与国际竞争的经验还很不足,再加上我国商人国际商法、法律意识单薄,我们在通过国际贸易收获颇丰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和挫折,面临不少冲突和困境。其中,由于预期违约这一风险带来的损失就是我们在国际货物贸易中经常面临的问题,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风险和危机。研究意义:预期违约制度作为合同法中的重要制度,从十九世纪产生以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且在国际贸易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与应用。预期违约制度充分体现了合同法上的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原则,这对平衡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预期违约救济措施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实际违约所造成的损失,而且还可以及时地解决合同纠纷,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社会资源的人为浪费。可以说,预期违约制度是英美法系国家对法制文明的一大贡献。然而,我国在该制度上的法律与理论尚不成熟,仍存在许多问题。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贸易实务问题,我们应如何提高法律意识和知识,利用预期违约制度解决纠纷,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我们应该如何通过实践不断地发现问题,以采取措施完善我国的预期违约制度等都成为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对国际货物贸易中的预期违约制度的研究和探讨也必定会益于我国今后的国际贸易活动,提高我国在国际商事活动中的效率,避免由于法律知识欠缺或不了解产生的预期违约风险和损失。加强国际贸易环境中法律因素的研究和认识对于对外依存度较高的我国经济来说,是极具意义的。你可以去上学吧论文查重上看看。

浅析信用证认识上的误区 [摘要] 我国的出口贸易中仍在大量使用信用证,但是在对信用证的认识上却存在着误区。信用证并不是一种对出口方最安全的结算方式,而保兑信用证也不能说是对出口方最为有利。认识并纠正在信用证认识上的误区,对我国出口企业扩大国外销售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信用证 保兑信用证 风险 误区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信用证结算方式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在不断下降。但在我国,信用证结算方式仍占50%左右。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在对信用证的认识上存在着一些误区。目前,在对信用证的认识上,主要存在两大误区: 一、误区一:信用证是一种对出口方最安全的结算方式 在现行的诸多介绍贸易结算方式的书籍中,信用证往往被认为是对出口方最为安全的一种结算方式,出口企业一般认为只要提交的单据与信用证条款相符 , 出口收汇就得到了安全保障。但事实并非如此。我国企业信用证交易的坏账率高达5%,而与此相比,据不完全统计,欧美企业贸易额中80%~90%采用非信用证交易,坏账率仅为0.25%~0.5%。由此可见,信用证不能与安全收汇划等号。 在信用证结算方式中,对出口方而言,存在着下列风险: 1.信用证制度本身存在的风险 (1)“相符交单”原则引起的拒付风险。信用证是一种单据业务,按《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第二条的解释,“信用证指一项不可撤销的安排,无论其名称或描述如何,该项安排构成开证行对相符交单予以承付的确定承诺。”而相符交单指“与信用证中条款、本惯例的相关适用条款及国际标准银行实务相一致的交单”。对出口方来说,要做到单据与信用证条款及《UCP600》的相关条款相一致虽有难度,但并非不可能,而要做到与“国际标准银行实务”相一致却非常困难。因为“国际标准银行实务”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国际上对于何谓“国际标准银行实务”也是众说纷纭。虽然国际商会制定了《关于审核跟单信用证项下单据的国际标准银行实务》(《ISBP》),但此“实务”却非彼“实务”。因此,单据是否与“国际标准银行实务”相一致,完全由开证行说了算。也正因为如此,据不完全统计,在信用证业务中,首次交单遭拒付的比例高达70%。 (2)开证行资信不良的风险。信用证结算方式是一种银行信用,由开证行以自己的信用做出付款保证。出口商可凭信用证直接向开证行凭单取款,而无须先找进口商,开证行是第一付款人。因此,如果开征行的资信能力出现问题,出口商收汇就没有保障。 2.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 (1)伪造或变造信用证带来的风险。进口商利用伪造、变造的信用证绕过通知行直接寄给出口商,引诱出口商发货,取货物;或进口商与已倒闭或濒临倒闭的银行的职员恶意串通,开立信用证等直接寄出口商,若出口商麻痹大意,将导致货、款两空的损失。 (2)信用证中含有“软条款”所引起的风险。信用证中的“软条款”一般是指使开证行的付款必须受开证申请人或其代表履行某种行为的约束,或使受益人获得银行付款取决于进口人的履约意思的条款,均可称为信用证软条款。如要求受益人将一份正本提单直寄开证申请人、检验证书由开证申请人签字等条款,均是典型的软条款。有的软条款看似很合理,却对出口方的安全收汇构成很大的威胁。出口商一旦接受了含有软条款的信用证,则意味着拱手让出了履约的主动权,使自己处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尴尬境地。软条款削弱了信用证的银行信用程度,实际上将信用证变成了商业信用。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信用证并不是一种对出口方最安全的结算方式,它要求业务员熟练掌握信用证业务知识, 通晓《UCP600》和《ISBP 》, 只有对信用证的专业知识有了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才能更好地运用信用证这种结算方式。 二、误区二:保兑信用证对出口方最为有利 在谈到保兑信用证时,几乎所有的书籍和文章都认为,保兑信用证不仅有开证行不可撤销的付款保证,而且还有保兑行的付款保证,两者都负担第一性的付款责任,出口方享有双重的付款保障,因而保兑信用证对出口方最为有利。因此,当开证行资信不良时,应使用保兑信用证。这是对信用证认识上的另一个重大误解。 使用保兑信用证,保兑行要收取信用证金额2‰左右的保兑费。理论上,保兑费应由进口方承担,但在实际业务中,一般都由出口方承担。这样就增加了出口方的费用负担,并且使出口方面临一个两难选择:如果将保兑费计入到出口成本中,则势必会抬高价格,削弱产品竞争力;如果不将保兑费计入到出口成本之中,则又降低了出口方的利润。 出口方在交单时,又面临另一个两难选择:单据交给开证行还是保兑行? 如果要享受保兑信用证的好处,则需将单据直接交给保兑行。但由于保兑行审单的结果并不能约束开证行,保兑行担心一旦向受益人付了款,而开证行却认为单据不符而拒绝偿付,保兑行又不能强行要求开证申请人付款赎单。由于是开证行而不是保兑行向开证申请人收取开证押金,一旦开证申请人拒绝付款赎单,开证行可能的损失可以由开证押金来弥补,但保兑行却必然会受到损失。因此,为保护自己的利益,保兑行审单比开证行更为严格,更为挑剔。单据交给保兑行,绝大多数情况下会遭到拒付。所以,直接向保兑行交单是个不明智的选择。但如果将单据交给开证行,则意味着出口方白白给了保兑行一笔保兑费,保兑行光收钱不干活,既然如此,又何必使用保兑信用证呢? 因此,保兑信用证与不保兑信用证相比,不但费用更高,且风险更大。使用保兑信用证,纯属画蛇添足。 参考文献: [1]李亮萱:“信用证”等于“安全收汇”?进出口经理人,2007年第1期 [2]李霞:我国出口商在信用证支付下的风险与防范措施.北方经济,2007年第2期 [3]黄辉:中小出口企业结算方式的选择分析.商场现代化,2007年12月 [4]李向东:国际结算方式的选择与风险防范.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服装出口贸易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2006年上半年我国服装形势分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和出口国,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使得我国服装出口贸易在国际服装贸易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同时近两年我也成为多个国家进行“特保”和反倾销的对象,贸易摩擦不断。虽然今年美欧对我纺织品继续设限,服装出口在去年底有增长乏力的趋势,但从今年上半年看,服装出口继续增长,再创新高,增幅仍有大幅提升。说明我国服装的出口竞争力是非常强的。无论从近期还是远期来看,随着产品附加值的提高,服装强势品牌的崛起,服装行业始终是我国对外贸易的相对优势产业。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生产服装76.38亿件,比上年同期增长11.45%。其中,梭织服装产量为36.61亿件,同比增长12.68%;针织服装产量为39.62亿件,同比增长10.22%。据我国海关统计,2006年上半年我国服装出口123.62亿件,比上年同期增长27.73%;创汇327.18亿美元,同比增长30.21%;平均价格为每件2.65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2%。服装出口强劲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1.竞争力是服装出口强劲的主因今年以来,我国服装出口受到美欧设限、人民币升值、国际间贸易摩擦加剧、生产资料涨价、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但我国服装出口今年上半年再创新高,主要原因从本质看,服装出口竞争力的提高是主因。这可以从我国服装竞争力系数的变化可看出,1995年我国服装竞争力系数为0.91,到今年上半年已经达到0.96。竞争力系数数值越接近1,则该产品的贸易结构越偏向于出口,则意味着该产品对贸易伙伴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从我国服装出口竞争力系数变化可看出,我国服装的竞争力一直是非常强的,并且还在不断增强。从我国服装出口贸易方式上也可看出这一点。我国服装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创汇1997年占比重为52%,2004年占比重为65%,到2005年已经占到68%。今年上半年一般贸易方式出口服装创汇所占比重更进一步增加,达到72%。可以看出,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企业大力争创品牌,重视服装设计和创新,积极开发和引进新型纤维和面料,不断提高服装产品质量,使得我国自主生产的服装正不断地向着高附加值产品方向前进。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已经退出我服装出口的主流。2.经济景气是服装出口增长基础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914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9%;全国工业完成增加值39680亿元,同比增长17.7%。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上半年我国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景气上升,成为我国出口大幅增长的基础。上半年全国商品出口428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2%。我国纺织经济增长内在动力强大,推动我国服装出口快速增长。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909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23.92%;实现利润36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35.99%。同期纺织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也为出口增长提供了保障,上半年全行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83.13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41.65%。3.国际市场需求强劲是外因根据国家统计局分析,2006年上半年,国际经济形势比去年预测的要好,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消费需求旺盛,自然拉动了我国的出口增长。据IMF公布的预测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世界经济同比分别增长4.7%和4.5%。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同比分别增长2.9%和2.8%;发展中国家经济同比分别增长6.5%和7.0%。美国经济一季度增势强劲,二季度明显减缓。欧元区经济运行开始趋好,增速逐渐加快。日本经济增长有所放慢,但总体呈复苏之势。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经济继续稳步快速增长。此外,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仍较强劲。国际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国际需求强劲增长,在需求的强有力驱动下,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增长速度普遍较高。4.开拓市场推动服装出口增长从今年上半年我国服装出口市场看,我国服装出口到211个国家和地区,而出口超过10亿美元的共有七大市场,按出口创汇排序分别是日本、欧盟、美国、香港、罗马尼亚、韩国和俄罗斯,这七大市场就占我服装出口创汇市场的71%。我国服装出口开拓新兴市场趋势非常明显,除我国服装传统出口市场日本、欧盟、美国和香港外,前九大市场中罗马尼亚更是出口亮点,今年上半年出口创汇是上年同期的九倍多。除此之外,今年上半年服装出口创汇1亿美元以上的市场中有八大市场创汇增幅都成倍增长。哈萨克斯坦(194.19%)、墨西哥(313.46%)、土耳其(1981.58%)、保加利亚(815.73%)、澳门(113.16%)、马来西亚(104.84%)、克罗地亚(113.46%)和吉尔吉斯坦(413.89%)等。5.美欧市场受设限影响大:2006年上半年受到美欧对我设限的影响,我国服装出口到美国市场数量、金额都有下降,而价格有大幅度增长;出口到欧盟市场数量下降、金额略升,而价格也有大幅度增长。2006年上半年服装出口到美国数量为9.68亿件,比上年同期下降31.46%;出口创汇为39.50亿美元,同比下降14.67%;平均价格为4.08美元/件,比上年同期增长24.39%。2006年上半年我国服装出口到欧盟15.46亿件,比上年同期下降14.07%;出口创汇为51.19亿美元,同比增长3.54%;平均价格为3.31美元/件,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长20.49%。欧盟25国中进口我服装最多的是德国、英国和意大利。德国:2006年上半年出口到德国服装共3.40亿件,比上年同期下降13.79%;出口创汇为10.70亿美元,同比下降2.5%;价格每件为3.14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95%。英国:2006年上半年出口到英国服装共2.80亿件,比上年同期增长5.3%;出口创汇为8.69亿美元,同比增长13.08%;价格每件为3.11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61%。意大利:2006年上半年出口到意大利服装共1.79亿件,比上年同期下降18.87%;出口创汇为7.53亿美元,同比增长14.03%;价格每件为4.19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6%。6.香港市场恢复高速增长:香港市场受惠于美欧对我设限的影响,摆脱了去年服装出口香港不断下降的局面,今年增长速度很快。2006年上半年出口到香港服装的数量为20.03亿件,比上年同期增长46.27%;出口创汇为35.76亿美元,同比增长53.7%;平均价格为1.79美元/件,比上年同期增长5.29%。7.罗马尼亚是新兴转口市场:罗马尼亚不是欧盟成员,又与匈牙利毗邻。罗马尼亚输往欧盟的服装享有免关税及免配额限制待遇。因此,许多企业已转而向罗马尼亚出口服装再转口到欧盟。使罗马尼亚成为一个新兴市场。2006年上半年出口到罗马尼亚服装的数量为5.83亿件,比上年同期增长336.56%;出口创汇为20.07亿美元,同比增长924.86%;平均价格为3.44美元/件,比上年同期增长134.01%。

嗯把开题的模板发过来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服装产业日趋成熟,国际竞争力也由劳动力成本优势向产品质量创新优势、产品开发创新优势、品牌创新优势、文化创新优势的高层次优势转变。2007年是产业调整升级的关键年,产业的微妙变化都将对我国服装产业的未来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服装产业日趋成熟,国际竞争力也由劳动力成本优势向产品质量创新优势、产品开发创新优势、品牌创新优势、文化创新优势的高层次优势转变。2007年是产业调整升级的关键年,产业的微妙变化都将对我国服装产业的未来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一、中国服装产业深度发展 2007年,中国服装产业的纵深发展将为我国服装产业格局、竞争力格局的变化奠定基础。 (一)中国服装行业用先进技术化解劳工问题。 迫于劳动力紧缺危机,借助于人民币升值换汇优势,新一轮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之风在服装行业悄然兴起。科技贡献的作用在本轮产业升级中彰显出来。成熟的中国服装企业在技术改造中扮演的不仅仅是买家的角色,而是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对工序和工艺进行优化配置的设计者,往往是企业对设备或软件制造商提出要求进行定制采购。提高劳动生产率;化解劳工荒问题;解决熟练技工紧缺问题;解决制造过程中人为因素产生的质量问题;提高制造水平和管理水平是这次技术改造的主要目的。吊挂生产线、电脑缝制设备、电脑控制专业工艺设备、产品信息条码分拣设备、后整理设备、产品检验检测设备等都成为被引进的热门。 (二)中国服装行业内陆省份发展为梯度转移夯实基础。 梯度转移绝不能一蹴而就,大规模转移需要较长的过程。转移的速度取决于内陆地区是否具备承接转移的能力和条件。除了地理位置、交通、土地资源、人力资源、产业链资源等因素外,政策环境、意识观念对转移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成为各内陆省市吸引产业转移的一大重要手段。内陆地区的服装产业发展迅猛,产业环境和政策环境都在优化。辽宁、吉林、安徽、河南等省相继成立协会。四川、陕西等协会组织也比较活跃。内陆省份的服装产业逐步提升,为承接梯度转移进一步夯实基础。 二、国内服装市场面临“洗牌” 近年来,随着内需不断扩大,价格指数持续上升,内需切切实实成为了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的原动力。国内企业成熟壮大、国际名牌蜂拥而入,更多海外品牌对中国市场跃跃欲试,国内中小企业在夹缝中找寻生存之道。未来的中国服装市场新一轮“洗牌”时代已经到来,而“洗牌”的孪生姐妹,“市场细分”也将随行而至。2007年,中国服装市场必然好戏连台,机遇和挑战并存。 (一)中国服装行业品牌和市场细分时代到来。 伴随着新一轮国内市场重新“洗牌”而来的品牌和市场细分不仅仅局限于品种、档次、区域的进一步细分,更表现在以产品风格和消费群细分为特点的深度细分。主要体现为品牌在市场中的横向细分,即同一品种或相同档次产品层中通过“产品风格”和“消费群”进行的横向再细分。市场被拉平,占据各个市场位置的品牌个数将被摊薄。可以看出,新一轮细分的竞争焦点是“文化”、“创新”和“研发”,最终的目标是“销售收入”和“市场份额”,“差异化”之剑在这一时期格外锐利,缺乏科技投入和市场研发的盲从行为,在这个市场机遇和挑战面前都将十分危险。随着国际品牌加入竞争队伍,细分也成为了民族品牌生存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的运动装市场、时尚休闲装市场的竞争态势就已明显体现出“洗牌”和市场细分的迹象。本轮细分不仅仅为品牌生存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也为企业的多品牌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中国服装行业加工商与经销商进一步分化。 近年来,耐克首创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在中国服装行业大行其道,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加速了“职业经销商”行业的诞生和成长,从而加速了加工商与经销商的分化。“轻资产运营”模式能够实现品牌在短期内获得销售收入的高增长,使品牌迅速扩张市场份额,同时降低企业的库存和负债率,使企业有可能将主要力量投入到“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环节,而对产品制造和零售分销业务的外包则借力于广阔的产业资源,达到多方共赢的目的。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强大的专业加工队伍,经销商队伍也在迅速发展壮大,以个体经营者为主的经销商队伍中,专业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品牌营销公司”已经浮出水面。 国际品牌运营商也将陆续登陆中国,不论是品牌化运作还是资本化运作,都将为中国服装市场注入国际化经营的新鲜理念。 随着市场细分对海外品牌的需求增长以及国内品牌对国际加工产品的需求增长,专业的品牌和产品进口商团队也将应运而生,特别是具有雄厚财力和丰富外贸经验的专业外贸公司,在国际品牌引进方面将成为一支主力 (三)中国服装行业外销型企业、海外品牌进军国内,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2007年,外销型企业进军国内市场的步伐将明显加快。鉴于土地、人力资源成本一再攀升;原料、原材料价格高居不下;人民币升值压力越来越难以消化;外贸加工费日益透明;国际竞争国迅速成长等原因,常规产品的出口越来越无利可图,加上对出口退税下调的顾虑,外贸加工型企业亟需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于是纷纷把目标指向国内市场。随着GDP快速增长、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等,目前国内服装市场呈现增值增量的成长,物价指数的上升更加有效刺激了外贸型企业转向国内市场,导致品牌个数急剧增多,市场竞争压力加剧,品牌更迭速度也将加快。另外,海外品牌也将成为新进的强有力的竞争者。2005-2006年,海外品牌进驻中国服装市场的步伐加快,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和可借鉴的案例,激发了海外品牌对中国市场的拓展期待。经销商、进口商队伍的发展壮大,也为海外品牌进军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同等重要 国际对于中国服装产业来说,不仅仅意味着出口,“资源”已经被提到了一个重要位置上。国际产业资源存在于设计、研发、生产、营销、管理、推广等各个环节,包括了人、财、物、无形资产等各个领域。国际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是行业、企业的一大新增利润源泉,更是中国产品打开国际市场大门的一把钥匙。 国际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为中国籍服装跨国集团的形成创造出无限可能。事实上,一些有实力、有魄力中国服装企业已经向着这一目标迈出了一步。 (一)“走出去战略”分层次实施,内涵充实。 2005年中美、中欧贸易摩擦将“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被提上议事日程。行业经过两年对“走出去”的探究摸索和深思熟虑,不同的企业已经开始制订不同模式的“走出去”战术部署。“走出去战略”将为“品牌走出去”、“生产走出去”和“采购走出去”等不同模式。 “生产走出去”主要是以规避贸易摩擦、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主要目标国是东亚、东南亚国家,也有一些企业为了承接小批量、快速反应的欧美订单在欧盟附近及南美等地区设厂。 “品牌走出去”是2007年以后的热点,企业也明显在加强海外市场拓展攻势。近几年,我国已经有一批企业实现在东亚、东南亚地区、中东地区国家、澳、新、俄等国的品牌专卖销售。2007年,实现自有原创品牌出口的企业会越来越多,市场区域会越来越广,并能期待在欧美等服装发达市场打开销路的成功案例。 “采购走出去”是中国服装产业的新成长点。“采购走出去”是以跨国采购集团的形式,一只手承接国际市场订单;一只手控制订单流向和产品出口,成为国际流通环节中的一环。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地控制国际市场产品流通的渠道,一方面,提高了服装企业在国际贸易价值链上占据的层次,改善了我国服装产业的利润格局;另一方面,握住渠道掌控权,转变了我国服装产业的国际竞争地位。 “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将奏响我国服装跨国集团诞生的序曲。 (二)“调低出口退税”影响和造成行业短期危机。 尽管上一轮的出口退税下调未涉及服装产品,但仍存在下调的可能。经测算,通常类服装产品出口退税降低2个百分点,企业利润降低15个百分点以上。一旦出口退税调整势必造成一定的动荡,特别是以生产大路产品为主、议价能力较低的中小企业将面临危机。出口退税下调,从长期来看,能够优化产业的企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短期内,企业和行业应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三)出口快速增长潜伏危机。 2007年是中欧备忘录的终年,欧盟高度关注中国纺织品服装对欧乃至对全球的出口动向。尽管受到欧盟、美国配额限制,2006年,我国服装出口金额增幅依然超过了2003年,创造了历史新高。欧盟业界在年初就提出要求中国2007年设限期满后采取自限等手段控制出口,美国也在紧密观察中欧动向。欧美业界的反倾销呼声从未间断过,2006年,欧美乃至印度、秘鲁、南非、哥伦比亚等发展中国家相继对我国纺织品展开了反倾销调查、反吸收调查。特别是美国对我国出口的聚酯短纤提起的反倾销案,不仅是中美纺织品贸易历史上最大的反倾销案,更是美国对未来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一次尝试和预演。服装在贸易保护中属于高危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势必激化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另外,技术壁垒也同样不容忽视,欧盟相继颁布相关法案提高了对进口产品的要求。2006年美国对产自我国的服装产品实施召回频率明显提高,特别是以“安全性”名义对产自我国的童装、婴儿服装及用品的召回十分频繁2007年是我国处理纺织品服装贸易国际关系的关键一年,任何出口非理性增长都将置我国于一个十分不利的地位。政府、行业和企业必须共同努力,在法律法规的大框架下通过有效的手段推行自律,形成政府制法执法、行业监督、企业守法的良好环境在来说一下未来的趋势 服装行业现在到底处于什么时代?答案是:从制造时代进入商贸时代。 2007年,全国服装和纺织行业70%利润来源于内贸市场;2007年,中国服装内贸增长率15年来第一次超过外贸,外贸增长第一次低于上年,内贸已经成为中国服装的主战场;2007年,中国服装行业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在盈利,有三分之二接近亏损,利润向大企业集中…… 2007年,中国服装业出现了新的拐点。 中国的服装行业市场究竟是什么状况?国家外汇储备已经很多,中国服装已不是积极鼓励外贸发展的时代,也不是被动消费的卖方时代,更不是拿着钱和布票买不到衣服的时代了。 服装行业现在到底处于什么时代?答案是:从制造时代进入商贸时代。 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彭桂福说,商贸已经成为服装行业发展最大的瓶颈。这已经成为我们理论界、企业界以及政府部门、行业机构的共识。服装商贸瓶颈要是不突破,行业、品牌、时尚,都无从谈起。 温州服装也是一样。“温州服装业与国内的服装业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发达的服装制造业,相对滞后的服装商贸业,不太成熟的服装消费市场,不够时尚的服装穿着文化。”温州市服装商会会长、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服装商贸委员会首届会长郑晨爱这样描述温州服装现状。他认为,商贸通路是目前温州乃至国内服装业遇到最大的瓶颈,只有解决好商贸通路问题才能够让产业健康发展。 2008年2月16日,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服装商贸委员会成立并落户温州。那一天,服装商贸委员会全体会员联合向全行业发出了加强商贸流通的倡议;那一天,服装商贸委员会为国内100多个服装品牌与国内外1000多位服装代理商进行现场商贸配对,并将设立会员投资拓展基金,常年为会员商贸配对跟踪服务…… 现在,温州服装举起了中国服装商贸时代大旗,正在为创造中国服装商贸时代的辉煌而行动。

这个问题要有一定量的论文数据资料作基础,你可以找你们上届学生的开题看看,最近的三鹿奶粉事件是个极好的材料,可以用来分析营销不当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