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读完这本书。 里面与男女平等 一点关系都没有 我保证
这部书的主题思想表达了年轻人对于社会的高速发展意义,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情感的淡漠。
这本书的主题就是通过一个少年的语气,讲述中产阶级这些人平时的生活以及精神现状,而且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精神文明的需求。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旨是:这本小说主要反映的是美国50年青少年的理想。苦闷与愿望。麦田里的守望者生动地描写了一个不安现状的中产阶级子弟的苦闷彷徨,孤独愤世的精神世界,一个青少年矛盾百出的心理特征,也批判了成人社会的虚伪和做作。它能使得青少年增进对生活的认识,对丑恶的现实提高警惕,促使他们去选择一条自爱的道路:成年人也可以通过这本书来增进对青少年的理解。这本书的之所以著名,是因为他在当时广大的青少年读者之间产生了共鸣,道出了他们的心声。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从文学角度讲,他创造了一种新颖的艺术风格。独创一格的运用了青少年的口吻,平铺直叙,不避忌讳。
《麦田里的守望者》小说的主人翁霍尔顿是个善良、敏感的少年,虽然有时候他的行为的确有点放纵,但这并不影响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读后感 ,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一
霍尔顿,你看到了吗?是你的父亲,塞林格先生,激发出我每一个细胞,每一根神经,让我逐步向成熟、懂事的前岸迈进。在麦田和梦想交相辉映,煜煜生辉之时,青葱年岁,我读懂了,那爱与理智停留在内心矛盾的激化,正是这种矛盾,牵引着我们守护梦想,年少的我即使再多的爱、再多的叛逆,都不会超越理智的界限,我想,这就是霍尔顿精神吧!它使我懂得,即使我再努力、微笑、坚强、成长,也抵不过麦田里的一丝守望!而这一丝守望,在梦想号启碇之时,给予我最大的鼓励和导航!
如今,我25岁,记不清楚第几次躺在麦田里,接受它的洗礼,而这一次,我关注的,是它的核心。往悬崖边奔来的小孩,不要怕,霍尔顿正在麦田里当你们的守望者,他会在你们狂奔的时候,把你们捉住。他要拯救那些处于危险之境的纯真者,使他们免受精神的伤害,使他们永远纯真,使他们坚守道德的阵地,不受堕落之苦。
有人曾经这样对我说过:不是这个社会需要你,而是你需要这个社会。这对于浮躁的年轻人来说的确是一句劝诫的忠言。但这并不意味这我们就要完全臣服于世俗。说句轻狂的话:在这个节操尽失的时代,更需要我们年轻人以身作则来捍卫人们内心的那片净土。
没有绝对的对与错,霍尔顿失去了太多东西,如果他能像其他人那样认真学习,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或许生活会截然不同。然而作者的良苦用心在于告诫我们:这个社会永远存在黑与白,而且永远都不会消失任何一种,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身处白色的时候保持冷静努力前行,处于黑色的时候能守住底线捍卫内心的净土。
这本小说一出版,立刻受到美国青少年的热烈欢迎,因为它实在写的太真实了。作为现在的我补偿曾经学生时代没有看过的遗憾,虽然它确实是一本青少年读物,但读完确实能从中收获许多道理,我们要做的只是继续冷静的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时候,不要丢掉内心最初的梦想,时刻告诫自己,不要浮躁,借用二战英国政府鼓励民众的一句话:keep calm and carry on。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二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本不厚的书,我很快就读完了,读完后意犹未尽。这本书对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很深的感触。面对迷茫的前路,我们任何时刻都应该保持纯洁的理想,这会一直引领我们走向光明。
故事 发生在50年代的美国,那个时期的人民的思想混乱,没有理想,消极的情绪弥漫这社会。这一时代的人过着没有理想,浑浑噩噩的生活。故事的主人公霍尔顿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过着昏昏沉沉的生活。小说的手法非常新颖,作者实际上是通过大背景的描写,描述出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他没有上进心,但是他没有吸毒或者群居。说明他心中仍然有着一丝纯洁的的理想,没有因此堕落下去。是理想支撑着他,让他有活下来的勇气。而他的理想就是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也是 文章 的中心思想。主人公的经历在青少年读者间肯定能引起共鸣,作者给广大的青少年的成长指明了道路。
时代的迅速发展,我们在节奏加快的生活中往往会迷失自己,变得迷茫。我们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去想一想,我们到底在为什么而活,为什么而忙?不正是为了我们心中原本的梦想吗?不忘初心就不会彷徨,现在脚下的路就是我们脚下走过的路。人人都需要理想,人人都要有希望,希望在脚下,希望在明天。最后引用作者的一句共勉的话:你一定得认识到想往哪个方向发展,然后一定要对准那个方向出发,要马上,你再也浪费不起多一秒的时间了,你浪费不起。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三
年轻的霍尔顿不明白,心里明明不这么想,可是当着别人的面还是要谄媚说好话,背地里却是另一套。霍尔顿觉得恶心,甚至想起来都恶心得要吐出来了。然而这就是所谓的成熟的代价吗?
我们是失踪了,我们没有信仰,有的只是丛林一般的法则,大家都在狂奔,但是没有方向,我们一生在追求自由,可结果却缠的身上满是枷锁,我们有太多放不下的东西,我们给自己带上脚镣,并逼着自己喜欢这限制人自由的脚镣。
我们何尝不想去改变这个虚伪的世界,但是这个世界的规则却不允许我们这种想法的存在,他要把我们都同化为如他们一般虚伪的人。
我们的霍尔顿,那个书里长不大的霍尔顿,在离开这个城市之前,带他的小妹妹菲比去骑旋转木马。菲比骑在木马上,一圈又一圈地转起来。
霍尔顿险些大叫大嚷起来,心里实在快乐极了,他甚至都不知道是什么缘故,看着菲比穿着这么一件蓝色大衣,老这么转个不停,好看极了。于是他答应菲比不离开这个自己深深厌恶的城市,之后的他被父母送进了医院,接受精神分析,还问他一些他无法回答的问题。却没人问问他他真正想的是什么,没人陪他去公园看看那里的野鸭子,冬天到底去哪里了,试着去理解他的世界。这些话,没有人听,他生了一场大病进了医院,之后也许会继续会去学校上学。书在这里也就写完了,后面发生了什么也没人知道了。
书里有这么一句话: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四
我只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看着四处玩耍的孩子们,若是有谁跑近悬崖,我就抓他回来。我当初完全不懂霍尔顿,因为理解不了一个半大孩子那愤怒而敏感的内心。后来发现好多人在与成长殊死搏斗时,都是一个片面的他,我也一样。
那时年轻的生活像一场让人躁动不安的舞会,灯光之下,肉体之间,或无所适从,或放浪不羁。大战之后,从未有过的富足与空虚碰撞在一起,夹缝中的青年汹涌着骄傲与无助。我曾经毁了我的一切,只为永远地离开;我曾经堕入无边黑暗,想挣扎却无法自拔。用这句歌词去形容那时青年的迷茫,竟是分外的贴切。
霍尔顿之所以被推崇成一个类似于英雄的存在,是因为他能看透当时社会的虚伪性并能够用语言和行动对其酣畅淋漓地讽刺和批判。虽然他最后不免失败,整个潜逃计划也像是一场闹剧,但这短短的三天浪荡生活已让他对虚伪的认知无比深刻。他的成功不在于顺利逃脱束缚,而在于用自己熔炉般的形象去为众多原型提供一个精神家园。
霍尔顿显然不能是一个榜样,但他却是我们自己。他代替我们去逃避,去批判,去大声咒骂。他有时无畏,有时软弱,有时也不顾一切地想要毁灭。他热爱,他憎恶,他偶尔也用自己的全力去适应社会。他做了我们想做却做不出的事情时,我们为他欢呼;他心头遇冷手足无措时,我们为他心酸。他被虚伪肮脏包围,但他向往守护纯洁真实。看似满纸荒唐言,实则一把辛酸泪。用不了太多深刻,就已是满怀感慨。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五
当我第一次拿起这本书时,那美丽的名字所吸引,可当我翻开书时,却发现里央的内容并没有我想象中的美丽,而且还有很多肮脏的字眼。于是,我刚看没几页便把书扔在了一边。这一扔便是两年。后来,我听说这本书当时在美国同龄人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我再次拿起了这本书。
书中的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在我看来简直就是坏孩子的代表,抽烟、喝酒、说脏话、打架。读完这一遍后这个男孩子并没有给我留下什么美好的够印象。可我还是试图从文字之间发现他那未泯的天性。终于,我看到了;霍尔顿被开除后,担心母亲受刺激,决定为妹妹买唱片,怕别人产生自卑感便将自己的箱子放到床底下以慷慨捐款。以上的种种都表明着霍尔顿的内心依然是善良的。
读完这本书后,我的心里并没有往常那样心潮澎湃,仅仅是在思考一个问题,霍尔顿为什么会变成那样?书中说,霍尔顿只有十六岁,便开始抽烟喝酒,除了青春期的缘故外,难道就没有其他的原因了吗?我在书中努力地寻找,发现书中多次出现了一个词——假模假式。我一下子都明白了,主人公生活在假模假式的社会,身边都是些假模假式的人,他在假模假式中渐渐迷失了自己,成为了当时美国中的一员。
书读完了,可我好像并没有懂得什么大道理,只是暗暗地为像霍尔顿一样的那些少年感到惋惜,希望这样的情况不要重演,让“阳光自信,天天向上”永远成为青少年的代名词!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
★ 关于《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5篇800字
★ 关于《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800字5篇
★ 关于《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1000字5篇
★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1000字范文5篇
★ 关于《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700字5篇
★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范文精选
★ 初中生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10篇
★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1000字10篇
★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精选
★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笔记五篇精选作文
这本书的主题就是通过一个少年的语气,讲述中产阶级这些人平时的生活以及精神现状,而且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精神文明的需求。
《麦田里的守望者》不仅生动细致地描绘了一个不安现状的中产阶级子弟的苦闷仿徨、孤独愤世的精神世界,一个青春期少年矛盾百出的心理特征,也批判了成人社会的虚伪和做作。
《麦田守望者》主要内容:一个16岁少年,霍尔顿·考尔菲德,在暑假前际因为5门功课有四门不及格被学校开除后,在极度压抑、颓废、矛盾中度过的几天经历。
早熟但幼稚的霍尔顿发现现实世界的丑恶跟他理想的童年世界的“纯真”形成巨大的反差、在看到了成人世界的种种丑恶、虚伪后沉湎于理想、纯真的童年世界里不能自拔,一直幻想能做个“纯真”保护神,最后精神几乎崩溃,被送进一家精神病医院疗养。在医院疗养康复中他以第一人称叙述了自己的故事。
作者简介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美国作家,1919年1月1日生于纽约。父亲是犹太进口商。他的著名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
2010年1月27日,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在位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家中去世,享年91岁。
综述:《麦田里的守望者》表现的社会是一个异化的社会,也是一个道德堕落的社会。在这种社会范围内的整体性的堕落中,个体的堕落有可能在表层的堕落之下蕴含着深层的反堕落和道德的信息,有可能具有积极的内涵。霍尔顿以其自身的堕落揭示和反抗着异化社会中道德的堕落。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51年。塞林格将故事的起止局限于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德从离开学校到纽约游荡的三天时间内,并借鉴了意识流天马行空的写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个十几岁少年的内心世界。
愤怒与焦虑是此书的两大主题,主人公的经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受到读者,特别是广大中学生的热烈欢迎。
第一,麦文为塞林格的封笔之作,此后二十年塞林格没有在进行创造也拒绝任何采访,而在二十年之后突然宣布接受采访,但是采访人却是一个指定的女中学生。这一点本身就说明塞林格本人个性就与社会格格不入,而且标新立异,是一个不合作主意者。第二,第二守望者创作氛围是在上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普遍弥漫着绝望和颓废的情绪之时推出的,守望者本身也是说害怕孩子跌入深渊,所以这部小说明显说明当时整个社会包括青少年没有价值感归属感的绝望情绪。
内容提要:《麦田里的守望者》通过内外矛盾冲突两条叙述主线反映出50 年代美国社会精神层面的空虚以及青少年青春期的懵懂叛逆的心理两大社会问题,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关键词:矛盾冲突青春期叛逆精神生活一20101 月29 日,91 岁的美国传奇“遁世”作家罗姆·大卫·塞林格逝世。消息传来,再一次引发人们对其成名作《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关注。《麦田里的守望者》是20 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也是20 世纪最受争议的文学作品,很少有一部作品像《麦田里的守望者》那样,自1951 年问世,就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坛引起轰动,至今影响不衰。小说曾被译成十几种文字,总销售量已超过千万册。小说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一个性格叛逆的美国中产阶级子弟,家庭富裕而无所事事,因为屡次考试不过被潘西中学开除。霍尔顿满嘴粗话,张口“他妈的”,闭口“混账”,读书不用功,还抽烟、酗酒、搞女人。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富家浪荡公子,却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特别是受到大中学生的热烈欢迎,一时间他们纷纷模仿主人公霍尔顿的装束打扮,讲“霍尔顿式”的语言。客观地说,单从小说语言的角度来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小说可以称作是语言“毫无美感”,而且满篇充斥着污言秽语,与其他文学名著相比,没有优美的语言,没有华丽的辞藻,文笔也毫无意境可言。甚至用语言粗俗来评价这本书并不过分。那么,《麦田里的守望者》成功的原因在哪里?对于这部小说的成功,文学界有不同角度的分析,自20 世纪60 年代一直到现在,学术界从人物心理、社会学、历史学、教育学、宗教学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解读,多数都将其的成功归于对青春期少年心理的细致描写。这一点基本上得到的共识。但这只是主题方向性的成功。如果深入研究塞林格的写作手法,就会发现对矛盾冲突的精湛把握才是《麦田里的守望者》成功的真正原因。二文学作品的出现“是人们在劳动生活中人与自然、非自然力量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情感、心理与思想上形成的反映和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成为了文艺创作实践的主要表现,并且逐渐地向着主要表现人自身情感、心理与思想的内在关系进行转”;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是文学创作的动力和源泉。文学中的矛盾冲突既包括“人与人外在的矛盾冲突的表现,在此展开了社会文明进程中先进与落后、光明与黑暗、主流与非主流、人文与非人文等等之间的斗争、博弈和辗转曲折”,又包括“人自身内在的矛盾冲突的表现,这是一个依附于前一方面而着重在人们的情感、心理、观念、意识、心灵上的呈现与揭露”。两者的交织构成文学作品的主线1。在《麦田的守望者》中,塞林格很好地把握了主题中的矛盾与冲突。第一,霍尔顿与外部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故事所处的年代初正是二战后美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美国,这个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的国家,战后物质生产发展得很快,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中产阶级的人数也激增。国内保守势力上升,人们在享受高度物质生活的同时,精神生活却十分空虚。这种状况反映在教育上,就是学校的教育僵化保守、脱离社会需求,他们对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精《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矛盾与冲突高红神世界的需求视而不见,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青年人的创造性。而主人公霍尔顿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的一个主流教育的叛逆者。一方面,他从根本上就不认同这种教育体制与教学理念。在他看来,他所在的贵族学校潘西远非宣传的那样人才辈出,事实上,潘西既没有培养出什么优秀的人才,也没有教育好学生的道德观,学生们热衷的是酒吧、约会、女人、考试作弊、偷窃也是屡见不鲜,那些富家子弟手脚并不干净。同时,他也对那些道貌岸然的老师校长充满鄙视,要么是虚伪的说谎者,要么就是迂腐的传统卫道士,甚至霍尔顿最信赖的安多里尼最终也发现可能是一个同性恋者。另一方面,霍尔顿本身又是主流教育制度下的一个被淘汰者,一学期五门课程四科不及格,除了英文,霍尔顿没有哪科学的好。因此他被潘西学校开除也并不奇怪,何况此前霍尔顿已有两次被其他学校开除的记录。霍尔顿的校长绥摩博士曾教育霍尔顿“…人生是场球赛。你得按照规则进行比赛。”而霍尔顿的反应是“……你要是参加了实力雄厚的那一边,那倒可以说是场球赛,可你要是参加了另外那一边,一点实力也没有,那还赛得了什么球?什么也赛不成。根本谈不上什么球赛。”在霍尔顿的眼里,对于那些能够适应主流的人来说,生活是一场比赛,而霍尔顿是一个主流群体的弃儿,他根本不是什么参赛者,顶多是一个旁观者。对于家庭,霍尔顿也深处矛盾之中,他讨厌学校,却又不愿回到家里,因为憎恨父母的管教;另一方面,霍尔顿又与妹妹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妹妹菲芘的真诚爱护、百般照顾使霍尔顿十分感动。让他感到亲情的温暖。第二,霍尔顿自身内在的矛盾冲突。除了与外部社会的格格不入,霍尔顿自身的行为和思想也充满了矛盾,甚至在性格上有些扭曲。在霍尔顿身边除了几个女性朋友,似乎没有一个真正的同性朋友,他对所接触到的所有同学评价都是负面的,没有提到一个认可的朋友。说明霍尔顿本身存在着严重的性格缺陷。霍尔顿十分讨厌虚伪的学校,虚伪的老师,但另一方面自己又虚情假意,谎话连篇。比如,拜访老师老斯宾塞,明明很厌倦,又假做虚心聆听教诲;在火车上遇见同学欧纳斯特的母亲,他居然随口把一个“混账”学生编造成一个腼腆、谦虚又上进的好学生。霍尔顿一方面抽烟喝酒撒谎一身痞子气,充满叛逆,另一方面又是胆小善良有着道德顾忌。例如,离开学校的霍尔顿游荡在城市中,出入在声色场所,尽量装作一副成人的样子,约会女友,寻找妓女,拼命想发泄自己,但是,妓女来到房间后,霍尔顿却又选择了逃避。霍尔顿表面上一副社会无赖的形象,实际上却十分胆怯。当面对老毛里斯勒索霍尔顿钱的时候,他流着泪内心充满屈辱,但不敢反抗,只能顺从,最多就是想象着将老毛里斯一枪打死。霍尔顿是忧郁叛逆的,又是纯真和善良和渴望快乐的,他惦记着冬天湖里的鸭子去哪里了,对募捐的修女慷慨解囊,霍尔顿的快乐就是有一份幻想,为了保护孩子,不让他们掉下悬崖,他渴望“整天就干这事,我只想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2。塞林格利用这些交织的矛盾冲突,成功地塑造出一个立体生动的“反英雄形象“霍尔顿。在霍尔顿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叛逆但又缺乏斗争精神,玩世不恭却又能坚持一种道德底线。颓废而又善良的矛盾统一体。三矛盾冲突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但并非所有的矛盾都能构成文学中的素材,一部成功的作品是要透过矛盾冲突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共性问题或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性问题。塞林格塑造的霍尔顿之所以成功,并不仅仅因为塑造一个叛逆的形象。而是透过这样的一个形象,反映了两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对立统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构成我们人类生活的全部。物质生活是基础,精神生活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同步发展,才能促成社会的和谐和人性的自由。霍尔顿与外部社会的矛盾正是体现物质生活的快速发展与精神生活的相对落后的矛盾。一旦精神生活不能跟随物质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社会机制就会出现扭曲,人们就会感到失落与不满。而这一对矛盾,在几乎每个经济转型的国家里都会出现。从这个意义上看,《麦田的守望者》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二,青春期是人生中最美好而又最困惑的一段时光。霍尔顿内心的矛盾恰恰是青春期心理的绝佳写照。作为一个青春期的少年,霍尔顿正处于从孩提时代到成年的过渡期,从青少年的角度来看,青春期是一个认知不断发展的阶段,也是一个不断学习探索的阶段,“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体验是由对立走向统合:独立与依恋,创新与回归,快乐与忧郁,激情与冷漠,反叛与顺从,冲动与犹豫”3。在霍尔顿的身上我们既能看到青春期的孩子特有的对异性的渴望,对传统的叛逆,道德思维混乱,又能看到他们成长的骄傲,对自由的期盼,对真情的追求。《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成功,代表着现实主义文学一次新的超越,开创了一种新颖的艺术风格,作者对人物矛盾冲突性格的把握,第一人称的叙述,角色化的语言,帮助我们用一个全新的方式进入青少年的心理,用一个青春期少年的视角,透视我们这个矛盾的世界。小说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在我们今天的社会里依然是热点问题,这正是《麦田的守望者》长久不衰的魅力所在。(作者系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参考文献:1 方伟:《冲突构成文艺作品的和谐美》,《光明日报》2007 年09 月16 日。2《麦田里的守望者》:施咸荣译,译林出版社1998年,第161 页。3 杰弗里阿尔特:《青少年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年,第5 页。
2020年新疆中考作文题目:放学路上根据考生回忆题目概要:要毕业了,在熟悉不过的就是放学时的路,通往成功的人生路...请以“放学路上”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贵州2020年贵州黔西南中考作文题目:乐在好学多思里好学多思,乐涌心田。好学打开了一扇扇窗户,多思迈上了一步步台阶。好学多思在学习,游玩记生活中,曾让我们惊喜不已......请以《乐在好学多思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2020年贵州遵义中考作文题目:毕业前夕根据考生回忆题目,2020年贵州遵义中考作文为命题作文,题目为“毕业前夕”。2020年贵州黔东南中考作文题目:放下根据考生回忆题目,2020年贵州黔东南中考作文为命题作文,题目为“放下”。浙江2020年浙江杭州中考语文作文题目:给老师写一封信2020杭州中考作文题目揭晓:高中加入或创建社团,给老师写一封信马上就要进入高中了,请你给高中社团的指导老师写一封信,推荐自己,介绍自己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参加这个社团的渴望。你也可以申请自己创建社团,并表述理由。2020年浙江宁波中考语文作文题目:自己决定1.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怎么办?”......"自己决定。"请你以“自己决定”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以进行文学创作。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2)文章不少于500字;(3)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2.请你写一则100字左右的推荐语,向阅卷老师阐述你刚写的文章《自己决定》的一到两个亮点。同往年相比,今年还要求作者另写一篇100字左右的推荐语,从选材结构语言主题的角度向阅卷老师阐述写的《自己决定》这篇文章的1-2个亮点,另占分6分,加上大作文共计66分!2020年浙江温州中考语文作文题目:笔记随着第一场语文考试的开考,今年温州中考的作文题也随之出炉。据考生回忆,作文题与“笔记”有关。一、写给同学分享笔记,记笔记的经历写记叙文二、给不愿意记笔记的人写一封信三、给上初中的弟弟写记笔记的方法之类的,写说明文。根据考题,今年的作文可以写成记叙文、书信或说明文多种文体,内容包括与人分享记录笔记的心得经验,“开导”不愿意做笔记的人,以说明的方式介绍做笔记的方法等。2020年浙江绍兴中考语文作文题目:三选一今天上午,随着语文考试进场铃声的响,2020年绍兴中考正式开始。刚刚,随着第一场语文考试结束,备受关注的中考作文题也新鲜出炉啦。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一般庭院面积有限,花能入选,必有合乎人意的条件:或因为开得早,如梅;或因为开得久,如月季;或因为开得迟,如菊。好的文字总能引发我们的无限联想与思考,请运用所给材料,从下面三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作文。(1)写一封信劝导表妹。(读初二的表妹最近很苦恼。她总觉得比不上人家,长相平平,没有才艺,学习成绩也不亮眼。尽管老师再三肯定她善良诚恳表现好,但她依旧觉得自己是班里的丑小鸭。你决定写封信劝导她。)(2)向《文苑美文》杂志“妙笔生花”专栏投稿(3)准备一份国旗下讲话的讲稿要求:①若写书信可用“表妹你好”开头,亦可省略署名和日期②角度自选,文体自选,题目自拟。③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16行。③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2020年浙江衢州中考语文作文题目:变化根据考生口述,今年浙江衢州作文有大小作文2题。小作文:(新闻事件)疫情以来,各界捐款抗疫。在杭州萧山务工的河南男子向瓜沥镇政府捐赠13万元,瓜沥镇了解情况后,退回12万元。该不该退回引发热议。你怎么看,写一段话论述观点。不少于150字。大作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个关于“变化”的故事。为了让你的故事更吸引人,请学习课本和上面阅读题写故事的方法,可以学习运用悬念、伏笔;也可以学习运用对话推动故事发展;还可以学习叙述者讲述的方式。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2020年浙江台州中考语文作文题目:材料作文2020年浙江台州中考作文题目出炉,根据考生口述:材料:父母说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不如别人家小孩,在另一方面也不如别人家小孩,可孩子说自己有一样比别人好。请问引发了你什么思考?2020年浙江金华中考语文作文题目:二选一一、阅读《海浪》的节选部分,仿照诗句,续写一节诗。要求内容贴切,结构相似。《海浪》海浪是娃娃,手牵手,笑着,一起跑过来。海浪是橡皮擦,把沙上的字,都擦去了。二、从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题目一:《送给青蛙的大海》(见本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一文中,如果青蛙醒来,发现大海的水干了,又会发生什么呢?请发挥想象,写一个故事。题目二:一条蓝浴巾,在青蛙眼里是一片蓝色的大海,在读者心中是一个美丽的童话,而现实中浴巾只是浴巾。就“我们需不需要童话”这个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性文章。要求:①文题自拟;②不少于500字;③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2020年浙江丽水中考语文作文题目:童话2020年浙江丽水中考作文题目出炉,根据考生回忆:作文题目是阅读一段有关“童话”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作。材料大概内容是生活是否需要童话。考生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写想象作文等2020年浙江嘉兴中考语文作文题目:二选一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题目1:熟悉和陌生其实是一种感觉。有时,熟悉和陌生会在某一刻转换:对熟悉的地方感到陌生,也许是因为某种事物在悄然变化,漂亮给我们看;对陌生的地方感到熟悉,也许是那里的人和事感动、温暖了我们。世界在变,我们的认知也在变,许多人物是怎样的美,许多事物是怎样的独特,需要我们以自己的行动来触摸世界的陌生与熟悉,升华自己的灵魂与理性......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根据生活体验或见闻,写一篇记叙性文章。题目2:5月12日,在张家界天门山进行翼装飞行表演时,一名翼装女飞行员失联。由于事发时她没带手机和GPS装置,加上连日降雨,导致救援难度加大。直到5月18日,其遗体在丛林中被找到。该翼装飞行员是一名95后女大学生,热爱极限运动,接受过系统训练,有数百次翼装飞行和高空跳伞经验。她曾公开表示:“我为自己而活,我不后悔我的选择,我会坚持我选择的路。”以上事件引发了同学们的热议,大家褒贬不一。请结合你的思考与认识,写一篇议论性文章。写作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2)不少于600字。(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2020年浙江湖州中考语文作文题目:麦田的守望者6月26日上午,2020年湖州市中考语文科目考试结束,中考作文题目出炉!《麦田的守望者》:“记住该记住,忘记该忘记,改变能改变,接受不能改变。”结合生活体验,任选一句为题,可以叙述经历,可以阐述观点,可以抒发感情。2020年浙江舟山中考语文作文题目:二选一6月26日上午,2020年舟山市中考语文科目考试结束,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今年中考考了什么作文题?据了解,此次语文作文的题目为根据材料二选一。题目一,以“熟悉和陌生”为主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二,围绕“翼装女孩”的精神,写一篇议论文。题目1:熟悉和陌生其实是一种感觉。有时,熟悉和陌生会在某一刻转换:对熟悉的地方感到陌生,也许是因为某种事物在悄然变化,漂亮给我们看;对陌生的地方感到熟悉,也许是那里的人和事感动、温暖了我们。世界在变,我们的认知也在变,许多人物是怎样的美,许多事物是怎样的独特,需要我们以自己的行动来触摸世界的陌生与熟悉,升华自己的灵魂与理性......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根据生活体验或见闻,写一篇记叙性文章。题目2:5月12日,在张家界天门山进行翼装飞行表演时,一名翼装女飞行员失联。由于事发时她没带手机和GPS装置,加上连日降雨,导致救援难度加大。直到5月18日,其遗体在丛林中被找到。该翼装飞行员是一名95后女大学生,热爱极限运动,接受过系统训练,有数百次翼装飞行和高空跳伞经验。她曾公开表示:“我为自己而活,我不后悔我的选择,我会坚持我选择的路,”
论文选题一定要慎重,避免给自己挖坑!我可以推荐给你几部文学作品,《带七个尖角阁的房子》、《怦然心动》、《汤姆叔叔的小屋》、《荆棘鸟》、《无名的裘德》、《看不见的人》、《麦田里的守望者》、《等待野蛮人》、《贵妇人的画像》、《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理智与情感》、《追风筝的人》、《黑暗的心》等等很多。针对每部作品都可以帮你选题,当然,你可以自己选择文学作品,我们针对你的作品量身定制题目!有需要欢迎关注我工作室!!
《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德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形象之一。霍尔顿出生在纽约的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的家庭。学校里的老师和自己的家长强迫他好好读书,为的是“出人头地,以便将来买辆混账凯迪拉克”,而在学校里“一天到晚干的,就是谈女人、酒和性。”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根本没有心思用功读书,因而老是挨罚。到第四次被开除出校时,他不敢贸然回家,便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滥交女友,酗酒。他在电影院里面百无聊赖地消磨时间。于此同时,他的内心十分苦闷、彷徨,企图逃出“虚伪”的成人世界去寻找纯洁与真理的经历与感受。这种精神上无法调和的极度矛盾最终令他彻底崩溃,躺倒在精神病院里。有些人赞扬此书,认为成人通过本书可以增加对青少年的理解,青少年在阅读此书后能增加对生活的认识,使自己对丑恶的现实提高警惕,并促使自己去选择一条自爱的道路,但也有很多人严厉批评此书。我认为这本书的主人公虽然满口粗话,张口“他妈的”闭口“混账”,读书不用功,还抽烟、酗酒、早恋,但这些都是作者杰罗姆。大卫。塞林格为了揭示霍尔顿受环境影响颓废、没落的一面,也写出了他纯朴、敏感、善良的一面。最打动我的是:他对妹妹的那一份关爱,无时不刻不想着妹妹。霍尔顿所生活的世界,全是“虚伪”、“性”这些字眼,他不愿同流合污,自然也就无法好好念书,因此他的不用功实际上是对资产阶级现行教育制度的反抗。而我们生活在幸福的生活环境中,与霍尔顿生活的资本主义的丑恶环境做对比,能开阔视野,增加见识。看了这本书,使我懂得:世界是两面的,一面是美好纯洁,另一面是虚伪肮脏,只要你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就能生存下来,无论你所处环境是丑是美,这个世界,“适者生存”!
内容提要:《麦田里的守望者》通过内外矛盾冲突两条叙述主线反映出50 年代美国社会精神层面的空虚以及青少年青春期的懵懂叛逆的心理两大社会问题,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关键词:矛盾冲突青春期叛逆精神生活一20101 月29 日,91 岁的美国传奇“遁世”作家罗姆·大卫·塞林格逝世。消息传来,再一次引发人们对其成名作《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关注。《麦田里的守望者》是20 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也是20 世纪最受争议的文学作品,很少有一部作品像《麦田里的守望者》那样,自1951 年问世,就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坛引起轰动,至今影响不衰。小说曾被译成十几种文字,总销售量已超过千万册。小说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一个性格叛逆的美国中产阶级子弟,家庭富裕而无所事事,因为屡次考试不过被潘西中学开除。霍尔顿满嘴粗话,张口“他妈的”,闭口“混账”,读书不用功,还抽烟、酗酒、搞女人。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富家浪荡公子,却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特别是受到大中学生的热烈欢迎,一时间他们纷纷模仿主人公霍尔顿的装束打扮,讲“霍尔顿式”的语言。客观地说,单从小说语言的角度来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小说可以称作是语言“毫无美感”,而且满篇充斥着污言秽语,与其他文学名著相比,没有优美的语言,没有华丽的辞藻,文笔也毫无意境可言。甚至用语言粗俗来评价这本书并不过分。那么,《麦田里的守望者》成功的原因在哪里?对于这部小说的成功,文学界有不同角度的分析,自20 世纪60 年代一直到现在,学术界从人物心理、社会学、历史学、教育学、宗教学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解读,多数都将其的成功归于对青春期少年心理的细致描写。这一点基本上得到的共识。但这只是主题方向性的成功。如果深入研究塞林格的写作手法,就会发现对矛盾冲突的精湛把握才是《麦田里的守望者》成功的真正原因。二文学作品的出现“是人们在劳动生活中人与自然、非自然力量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情感、心理与思想上形成的反映和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成为了文艺创作实践的主要表现,并且逐渐地向着主要表现人自身情感、心理与思想的内在关系进行转”;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是文学创作的动力和源泉。文学中的矛盾冲突既包括“人与人外在的矛盾冲突的表现,在此展开了社会文明进程中先进与落后、光明与黑暗、主流与非主流、人文与非人文等等之间的斗争、博弈和辗转曲折”,又包括“人自身内在的矛盾冲突的表现,这是一个依附于前一方面而着重在人们的情感、心理、观念、意识、心灵上的呈现与揭露”。两者的交织构成文学作品的主线1。在《麦田的守望者》中,塞林格很好地把握了主题中的矛盾与冲突。第一,霍尔顿与外部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故事所处的年代初正是二战后美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美国,这个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的国家,战后物质生产发展得很快,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中产阶级的人数也激增。国内保守势力上升,人们在享受高度物质生活的同时,精神生活却十分空虚。这种状况反映在教育上,就是学校的教育僵化保守、脱离社会需求,他们对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精《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矛盾与冲突高红神世界的需求视而不见,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青年人的创造性。而主人公霍尔顿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的一个主流教育的叛逆者。一方面,他从根本上就不认同这种教育体制与教学理念。在他看来,他所在的贵族学校潘西远非宣传的那样人才辈出,事实上,潘西既没有培养出什么优秀的人才,也没有教育好学生的道德观,学生们热衷的是酒吧、约会、女人、考试作弊、偷窃也是屡见不鲜,那些富家子弟手脚并不干净。同时,他也对那些道貌岸然的老师校长充满鄙视,要么是虚伪的说谎者,要么就是迂腐的传统卫道士,甚至霍尔顿最信赖的安多里尼最终也发现可能是一个同性恋者。另一方面,霍尔顿本身又是主流教育制度下的一个被淘汰者,一学期五门课程四科不及格,除了英文,霍尔顿没有哪科学的好。因此他被潘西学校开除也并不奇怪,何况此前霍尔顿已有两次被其他学校开除的记录。霍尔顿的校长绥摩博士曾教育霍尔顿“…人生是场球赛。你得按照规则进行比赛。”而霍尔顿的反应是“……你要是参加了实力雄厚的那一边,那倒可以说是场球赛,可你要是参加了另外那一边,一点实力也没有,那还赛得了什么球?什么也赛不成。根本谈不上什么球赛。”在霍尔顿的眼里,对于那些能够适应主流的人来说,生活是一场比赛,而霍尔顿是一个主流群体的弃儿,他根本不是什么参赛者,顶多是一个旁观者。对于家庭,霍尔顿也深处矛盾之中,他讨厌学校,却又不愿回到家里,因为憎恨父母的管教;另一方面,霍尔顿又与妹妹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妹妹菲芘的真诚爱护、百般照顾使霍尔顿十分感动。让他感到亲情的温暖。第二,霍尔顿自身内在的矛盾冲突。除了与外部社会的格格不入,霍尔顿自身的行为和思想也充满了矛盾,甚至在性格上有些扭曲。在霍尔顿身边除了几个女性朋友,似乎没有一个真正的同性朋友,他对所接触到的所有同学评价都是负面的,没有提到一个认可的朋友。说明霍尔顿本身存在着严重的性格缺陷。霍尔顿十分讨厌虚伪的学校,虚伪的老师,但另一方面自己又虚情假意,谎话连篇。比如,拜访老师老斯宾塞,明明很厌倦,又假做虚心聆听教诲;在火车上遇见同学欧纳斯特的母亲,他居然随口把一个“混账”学生编造成一个腼腆、谦虚又上进的好学生。霍尔顿一方面抽烟喝酒撒谎一身痞子气,充满叛逆,另一方面又是胆小善良有着道德顾忌。例如,离开学校的霍尔顿游荡在城市中,出入在声色场所,尽量装作一副成人的样子,约会女友,寻找妓女,拼命想发泄自己,但是,妓女来到房间后,霍尔顿却又选择了逃避。霍尔顿表面上一副社会无赖的形象,实际上却十分胆怯。当面对老毛里斯勒索霍尔顿钱的时候,他流着泪内心充满屈辱,但不敢反抗,只能顺从,最多就是想象着将老毛里斯一枪打死。霍尔顿是忧郁叛逆的,又是纯真和善良和渴望快乐的,他惦记着冬天湖里的鸭子去哪里了,对募捐的修女慷慨解囊,霍尔顿的快乐就是有一份幻想,为了保护孩子,不让他们掉下悬崖,他渴望“整天就干这事,我只想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2。塞林格利用这些交织的矛盾冲突,成功地塑造出一个立体生动的“反英雄形象“霍尔顿。在霍尔顿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叛逆但又缺乏斗争精神,玩世不恭却又能坚持一种道德底线。颓废而又善良的矛盾统一体。三矛盾冲突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但并非所有的矛盾都能构成文学中的素材,一部成功的作品是要透过矛盾冲突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共性问题或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性问题。塞林格塑造的霍尔顿之所以成功,并不仅仅因为塑造一个叛逆的形象。而是透过这样的一个形象,反映了两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对立统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构成我们人类生活的全部。物质生活是基础,精神生活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同步发展,才能促成社会的和谐和人性的自由。霍尔顿与外部社会的矛盾正是体现物质生活的快速发展与精神生活的相对落后的矛盾。一旦精神生活不能跟随物质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社会机制就会出现扭曲,人们就会感到失落与不满。而这一对矛盾,在几乎每个经济转型的国家里都会出现。从这个意义上看,《麦田的守望者》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二,青春期是人生中最美好而又最困惑的一段时光。霍尔顿内心的矛盾恰恰是青春期心理的绝佳写照。作为一个青春期的少年,霍尔顿正处于从孩提时代到成年的过渡期,从青少年的角度来看,青春期是一个认知不断发展的阶段,也是一个不断学习探索的阶段,“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体验是由对立走向统合:独立与依恋,创新与回归,快乐与忧郁,激情与冷漠,反叛与顺从,冲动与犹豫”3。在霍尔顿的身上我们既能看到青春期的孩子特有的对异性的渴望,对传统的叛逆,道德思维混乱,又能看到他们成长的骄傲,对自由的期盼,对真情的追求。《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成功,代表着现实主义文学一次新的超越,开创了一种新颖的艺术风格,作者对人物矛盾冲突性格的把握,第一人称的叙述,角色化的语言,帮助我们用一个全新的方式进入青少年的心理,用一个青春期少年的视角,透视我们这个矛盾的世界。小说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在我们今天的社会里依然是热点问题,这正是《麦田的守望者》长久不衰的魅力所在。(作者系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参考文献:1 方伟:《冲突构成文艺作品的和谐美》,《光明日报》2007 年09 月16 日。2《麦田里的守望者》:施咸荣译,译林出版社1998年,第161 页。3 杰弗里阿尔特:《青少年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年,第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