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毕业论文拖延症哪个图片

发布时间:

毕业论文拖延症哪个图片

我曾因为拖延症发生过如下故事:

拖延症给我最沉重打击的,是我大学毕业论文那一次。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实则我们都已经出来工作差不多一个学年。出来工作自然是不能和我们在学校的时候相比,对于论文更是很不感冒,觉得好像上班上着,突然被叫回去学校上课的感觉。

这是我们大家当时的共同点。像我都是最完工交给老师的,但每次都被老师打回来重写,最后一次交稿,我是连着三天三夜没睡觉,靠咖啡因才勉强协议了一篇能看的论文交给了老师,才重重地睡了一个大觉。

最后老师勉强给了我一个合格,还是看在我平时多帮她们跑腿的份子上,但意外的是,院长竟然帮我拔高到了中等,也是对我三年在校表现良好的一个奖励吧,要不然我真的可能被延迟毕业!

现在工作了,依旧没有改掉拖延的坏毛病。其实我对事务是很焦虑和着急的,可是越是着急的事情,我越是能拖,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在写这篇东西的同事,手头也是有很多的事情,但却怎么也没心思去做。

情况一直在恶化,碰到自己觉得麻烦的事情,就变得一点精神都没有,还会时不时出现生理性的困倦,无论头一天晚上睡得够不够都会是这样,我是真的很想让自己变得积极主动一点,别那么拖拉。

从15年就开始计划买房 ,然后因为工作忙 ,或者是没有中意的价格 。期间中介多次打电话告知有合适房源 。一直拖着没去看 , 一拖就是一年 ,然后疯长 , 心里默念着 , 都是泡沫 , 会跌下来的 , 然后。2017年底高位上车了 。 价格比当初高了一倍 现在穷的泡面都吃不起了。拖延症害死人~

看了一晚上的知乎,焦躁,就是不想处理要做的事情。其实我知道并不难,但仿佛有一条神经通路,让我在看到相关的东西的时候产生条件反射般不假思索的厌恶。  我觉得不想干活就去放松这个方法也不适合我。这样的话,我放松后产生的愧疚感就越来越少,虽然愧疚感带来的作用也微乎其微,但偶尔有效。  恐惧感才是根治一切的方法。强有力的恐惧感可以激发出我的动物天性,让我只知道奔跑,因为后面紧追的时间奔跑,从而忘记一切。最后在精疲力尽中满足的睡去。这样的循环可能从我中学的时候就初现端倪。我在平时懒于思考难题,而在考试的时候总能激发出我的智力,让我在攻占成功后获得酣畅淋漓的满足感。而考试是最有效最及时的反馈,这样的循环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我对于自己智力的优越感。追根究底,我在思维上存在着跟日常生活中一样的惰性。我不喜欢处理可能失败的事情,相较而言,更倾向于做那些不会带来负反馈的其它智力活动。这样的话,我不仅能获得智力获得满足的虚假的充实感,还不懂害怕失败带来的挫败感。总的来说,我害怕不好的结果,害怕自己做的东西不够完美。但完美这个目标需要繁琐的脑力工作去无限的趋近,我的懒惰又阻止了我这样做。看上去,这是一个令人哀叹的无解的循环。  吃饭的时候还想到了一个有趣的模型。在压力很小的时候,我倾向于产生焦虑感,这种焦虑感是我产生拖延症的原因之一,因为焦虑所以产生了逃避的情绪。当压力逐渐增大,我开始感到恐惧,我害怕完成不了任务带来的后果。这个时候就是我效率最高的时期。我开始抛开一切杂念,只专注于眼前的任务,那些可能的失败,不完美统统被我抛在脑后--命都快没的时候你还会在意穿的好不好看吗?但当压力超过一个阈值,我又开始自暴自弃了起来。焦虑感又一次统治了我。可能的失败让我腿软。但通常来讲这种时候我还是会选择坚持到最后,但deadline之后的副作用会比较大,需要在床上躺尸十几天,或者出去玩一趟才能缓解。  具体的解决措施:如果有的话,我也不会在面临失学压力的现阶段浪费一整天刷知乎了。

通过对经常拖延的人的大脑扫描,科学家发现这些人的前额叶皮层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或低活动性

拖延症研究论文

若干年前,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碰到了一个简单的任务:将一箱衣服从他所居住的印度邮递至美国。这些衣服是他的一个朋友兼同事来看过他之后落下的,所以阿克洛夫急着想将它们把它送回去。但是有一个问题:印度的官僚体系和阿克洛夫自己称作“我在这些事情上的无能”使之成为一件麻烦事——确实,他估计这将会占去一整个工作日的时间。于是他一周又一周地推迟处理这件事情。这样一直持续了八个月之久,直到阿克洛夫自己都快要回国了他才解决了这个问题:另外一个朋友恰好也要寄一些东西回美国,于是阿克洛夫得以将斯蒂格利茨(Stiglitz)的衣服连带着一同捎回去。考虑到洲际邮件的不稳定性,阿克洛夫很有可能比斯蒂格利茨的衬衫提早到达美国。这个故事有一点让人感到安慰:就连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都会拖延!很多人生活中都充满着一大堆未完成的任务,或大或小,噬咬着我们的良心。但阿克洛夫将这再熟悉不过的体验看成是一个谜。他真心想把衣服寄回给他的朋友,但是,就像他在1991年的论文《拖延和顺从》(Procrastination and Obedience)中所提到的那样,“八个月里每早醒来我都决定第二天早上去把箱子寄给斯蒂格利兹。”他永远都将要把箱子寄出去,但那一刻从不到来。后来成了行为经济学的中心人物之一的阿克洛夫意识到,拖延可能不仅仅只是一个坏习惯。他认为这揭示了关于理性思维的限度的一些重要问题,并且可能帮助我们理解包括毒品滥用和储蓄习惯在内的形形色色的现象。自从他的论文发表以后,拖延症研究变成了学术界的一个重要领域,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都争相加入。

拖延症是希腊人称作akrasia的现象的一个有力的例证——做出有违于最佳判断的事情。皮尔斯·斯蒂尔将拖延症定义为,出于自愿地推迟某事,尽管你知道这样的耽搁会让你更加难受。换一句话来说,如果你只是说“尽情的吃喝玩乐吧,因为明天我们就死了”,那么你就不是在拖延。

如果你认为那是最有效的利用时间的方式而有意推迟也不算是拖延。拖延症的实质在于不去做你认为自己该做的事情,是一种造成人们精神负担的心理扭曲。这就是拖延症令人困惑的地方:尽管它是在避免令人不愉快的任务,但是沉湎于其中也不会让人快乐。在一个研究中,65%的被调查学生在他们开始着手准备学期论文之前,表示希望避免拖延:他们既知道自己不会准时地完成功课,也清楚这种延迟会让他们不快乐。

对于拖延,很多人都将原因归结为一个字——懒。的确,几乎跟“拖延症”同时崛起,并被许多人自我确诊的另一种绝症,就是“懒癌”了。但有一些拖延症非常严重的人,也并不懒,他们在迟迟无法开始工作或学习的同时,做了很多其他的事,并没有闲着。 那么,拖延症究竟都有哪些成因呢? 未来的好处,在现在看起来,不那么吸引人。未来的烦恼,在现在看起来,也不那么可怕。这是一种人之常情。简单来说就是更倾向于获得眼前的利益,有花堪折直须折,今朝有酒今朝醉。 拖延也是一样,被拖延的任务往往是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的,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做好的事情很少会被一直拖延下去。 完成一项艰巨任务所获得的心理满足和金钱报酬,都需要等到做完它之后才能得到。就算一直拖下去,最后真的搞砸了,后果也是要到截止日以后才会降临的。 可是,玩游戏、看电影立马就可以得到快乐,做小件的其他工作也可以很快完成,于是在选择“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时,就总是把复杂庞大的任务推到明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艰巨任务不断地被其他事情“插队”,就形成了拖延。 多想想自己为什么选择做了这些“插队”的事情,然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不让自己有拖延的余地。 被一拖再拖的,往往是被安排、被指派的工作,要么是做完了就会得到奖励,要么是做不完会有相应的惩罚。 一项任务本来就是要做的,而且人们选择职业时多多少少考虑了自己的爱好,所以原本对任务或许还抱有一丝兴趣,可是一旦上司制定了什么奖励或惩罚的规则,这项任务在人们心里就更加变成了一件“唉,好烦,不想做可是不得不做啊……”的事情。 奖励和惩罚这样的外在激励,会削弱人们心里原本存在的内在激励,也就是原有的对工作发自内心的兴趣。最可怕的是,给自己类似奖惩的心理暗示来激励自己,也常常会收到反效果。给自己指派工作,会让自己感到这任务“不是我自己想做,是为了获得奖励/逃避惩罚才被迫去做的”,于是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要逃避,拖延也就随之而来。 “写完论文之后我就约三五好友去KTV玩个爽”、“做完这个企划就去吃一顿犒劳自己”、“交稿之前绝不看电影”,这样的想法很危险…… 不要过多地想工作做完后会怎么样,做不完会怎么样,去做就好了,当你真正静下心来沉浸在工作里面,任务就会不知不觉地逐渐接近终点的。 在面临某种重要的任务时,为了避免自己表现不佳,有些人会故意为自己制造障碍。 如果没有做好,就安慰自己“不是我能力不行,是因为缺乏天时地利人和”;而如果做得好,可以想“看我多棒,即使如此我还是能做好”。这样就能减轻失败带来的心理伤害,因为遇到障碍而失败,总比“我已经尽了全力却还是做不好”要容易接受得多。在期末考试、竞技体育、职场竞争等情境中,只要用成绩、排名来对参与者进行评比,就很可能会有人做出各种各样的给自己设置障碍的行为。 自我妨碍只能带来心理安慰,而并不会让最终取得的成绩变得更好。正视可能面临的失败,积极努力地应对,反而可能结果超过预期。这样的经验多几次之后,就能逐渐建立一种正面的反馈,让人不再用逃避的方式去面对问题。 对于很多人而言,拖延症都是从高中、大学阶段开始出现,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严重。这是因为,小学、初中阶段,我们要做的事很单一。但是随着人慢慢长大,要做的事情就变得越来越多,而且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有些至关重要,有些无关紧要,有些火烧眉毛,有些时间充裕。 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好地记清楚自己手头全部的待办事项,更别提按照截止期限和重要程度排好这些任务的处理顺序。面临冗杂繁多的工作,巨大的心理压力会进一步加剧拖延——只有一两件事没做,人就会打起精神来把它们消灭掉,有十件事没做,反而只想瘫在沙发上吃薯片看肥皂剧。 列出待办事项清单,能有效地解决这种工作越多越拖延的困扰。 至于先做什么工作更好,则是见仁见智的。有些人喜欢先做复杂的大项工作,以免做什么事的时候心里都惦记着它。也有人喜欢从小件的、简单的工作入手,带着成就感的愉快心情,更好地完成接下来的任务。

别管,结果行动起来

拖延症的研究论文

1.完美主义。所有事情都要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要一次做好,所以不愿意匆匆忙忙开始,要万事俱备才行。解决方法:对自己说现在的状态就已经很好,可以开始了。每有一点进展都鼓励自己。意识到一点错误都不犯是不可能的。伟大的作家,诗人,艺术家都是断断续续完成他们的杰作的,自己也可以如此。2. 抵制与敌意。这个老师对我态度太差了,所以我不高兴作他布置的作业。解决办法:要意识到,不完成作业受害的是自己。不能仅仅因为一个老师的态度而影响到自己的前途。

3.容易颓废。任务太难了,或者别人都不需要做我干吗要做,不能忍受持续做这件事情,等明天再做吧。但是往往明天到了,心里还是不高兴做,又继续往后推。解决办法:寻找一切可以找到的帮助,设法降低事情的难度,取得进展;暂时推迟自己想要放弃的心态,每天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这一点也很符合很多中国学生的现状。因为不是人人都对自己的课题感兴趣的,所以容易产生厌倦感,所以不容易定下心来完成相关任务。解决的办法如上所说,向别人寻求帮助,听取建议,同时可以把任务分成比较容易的小块,化整为零,告诉自己其实每一个小部分都很容易就能完成。4. 自我贬低。如果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自己对自己的能力的估计会越来越低,即使以后完成好了,也认为是运气。解决办法:接受别人对自己工作的赞扬;自己对自己进行勉励。

我们应该如何克服拖延症呢?

论文写作拖延症,大多是内心对写论文这件事情有恐惧,被论文这个大项目给吓到了,不敢直接面对,不敢开始动笔,最后一拖再拖,弄得自己焦头烂额。

针对这种情况,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两个字——行动!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要绝望了?哈哈,不是你想的那种行动啦!这里所说的“行动”,是有讲究的,绝对不是盲目鲁莽的行动!这里的行动一共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分解。把你要眼前要做的这件事情分解成多个行动,也就是项目分解。它看似是一件事,但是,如果你把它拆分开来,就可以变成很多个比原先轻松很多的事情。

比如,写论文这件大事就可以分解成多件小事——选题,查资料,定题目,列大纲,写正文,修改,排版……当你把整个写论文这件事情像这样分解开来的时候,是不是就会觉得整个思路都清晰很多,也就没觉得这么困难了?

第二步:再分解。把大项目分解成一个个小项目还不够,肯定还有一部分人还会觉得动不起来,怎么办——那就接着分解,分解到不能再分解,小到你可以没有恐惧地去开始第一步为止,怎么理解?最简单的,第一步——站起来!

第三步:马上行动。这里的行动,不光是说要马上去做具体的事,而是要马上动起来,让你的整个身体处在行动的状态!

比如说,你站着的状态,和坐着的时候的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站起来的时候,更容易动起来,如果是坐着,就很容易产生怠惰的情绪。因此,要想保持这种行动的状态,可以在开始做事前,站起来做个简单的热身运动,可以是跑楼梯,高抬腿,做俯卧撑等等,让自己全身兴奋起来,大脑越活跃,就越有劲儿做事情,思维也更活跃!~

做好精力管理,掌握蜕变的正确打开方式,关注微信公众号“陈翌侨轻安”。

别管,结果行动起来

有关拖延症的研究论文

很多人都拥有拖延症这个症状,我认为有很多因素导致,就比如如果碰见一件事情,不知道如何去应对,那么就干脆不去想,它扔给明天做,那么就让自己有一个拖延的习惯,久而久之,就会有这个症状了。

我们应该如何克服拖延症呢?

1991 年,George Arthur Akerlof(乔治· 亚瑟· 阿克洛夫)发表了 一篇论文,叫《拖延与顺从》。其中提到他自己有一次拖延了8 个月, 才把一箱早该寄出的衣物送去邮局。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关于“拖延” 的研究,开始进入各种学家的视野(1)。10 年之后(2001 年),这个人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记者圈子里面流传一个说法:如果你看见谁今天在微博上异常活 跃,晒晒他的花花草草猫猫狗狗,说说东家长西家短,跟他八竿子打 不着的事情他都要去嚷嚷两句,那八成是他的截稿日期要到了——这是 垂死挣扎的各种表现 (1)。George Akerlof 当然不是因为拖延才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记者 们也并非在交稿前一刻有如神助而完成那些即时的稿件。可重要的是, 无论是天才还是普通人,拖延是我们人性的一部分。和抑郁症、强迫症(等)不同,在迄今为止的心理学临床诊断里面, 尚未出现过“拖延症”这个词语。尽管“拖延”似乎在“吞噬”着我 们的耐心、精力甚至体力,但它还远不能被称为一种疾病 (2)。那,各路学家研究了这20 多年,有很多相关的理论,所谓“战拖” 的方法在江湖上一一出现。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皮尔斯· 斯蒂尔教 授曾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拖延公式”:U=E·V/I·D战胜拖延= 信心* 价值/ 冲动* 回报延迟我列出这个公式来,没有更深刻的意思,只是想让你们觉得“哇, 厉害”。我真正想说的是,拖延,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你愿意付出的代价,和你的获得之间,做出选择。人做选择依循两个原则:或者是追求快乐,或者是逃避痛苦。所以 你上无聊的高数课会迟到,但是你跟女朋友约会就不迟到;老板在办公 室你就不会迟到,老板出差你就在前一天晚上忘了定闹铃。对于你不 想做的事情,你有排山倒海的理由拖延它;对于重要的事情,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你也在所不辞。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拖延成性”。相信我,你都是有选择地在拖延。而更有趣的是,拖延也确实会带来价值。从表面上看,拖延的时候我们完全没有做正事,我们赏花、摸狗、 吃薯条、刷微博,做着一切和正事不相关的事情。可是其实你并非什 么都没有做,你的潜意识一直在处理相关信息。你一边享受“偷来” 的愉悦,一边不断地为自己尚未做的事情感到焦虑。在这个过程里面 你甚至还会收集和“做正事”有关的一切信息。你收集一根一根稻草, 放在骆驼背上,等着drive(促使)你去行动的最后一根。当然,有的时候一件事情拖着拖着,我们就干脆不做了。这其实 也是拖延本身给你传递的价值:你能够通过它,来区别事情的重要性, 辨别哪些事情对你是真正重要的,哪些其实无足轻重。有些事情的代价,你愿意承担;有些事情你越拖越着急,尽管情形糟糕,你还是会在最后关头爆发,尽力去做。我还很欠抽地想说,拖延还能带来创造力!很神奇。很多人说,常常拖了一周没有写稿,却在deadline(截 止期限)前的两个小时,灵感爆棚。广告圈里面也有句话说,最好的 创意,都是在最后一秒出现的。(点名时间的何峰也写过一篇文章《远离庙堂——限制和创意的关系)》,专门讲最大的限制,往往带来最大的创意。我常常觉得,有的时候我们是自动选择了“拖延”这样一个工作 方式,以此来激活自己的创造力。你的肾上腺素在deadline 之前加速分泌,你调用你全部的资源,赶在deadline 之前拼命做完。我无数次信誓旦旦说,如果我当初不是这么拖延,如果我更早一些准备,我一定能做得更好。你看现在这个草草的结果,并非我的实力。我的经验是,忘了这个话吧。你其实已经尽了你所有的努力,你耗费了大量精力在逃避和焦虑上面,也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在截止前一刻行动力爆棚。无论怎样,是你自己选择,要现在的结果。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拖延的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的太这个词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突然是一种坏习惯,容易引起焦虑和内疚,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自我心理折磨。但是许多人还是有拖延这个习惯,并且他们都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他们在中央下会表现得更加出色,其实这只不过是自欺欺人,有心理学家说,在压力下,人们的表现只会更差。心理学家认为,人们盼着他们其实是句而战胜恐惧的唯一办法就是行动起来,先找到完成任务,才能更早地脱离恐惧。所以,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避免拖延。

首先,要战胜对失败的恐惧。据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所说,害怕失败的人一般都有一套他们自己的假设。这些假设把他们为了成功而奋斗变成了一件令人恐惧的事情。比如说你做的事情直接反映你的能力,你的能力水平,确定你作为一个人所有的价值,而你做的事情又反映了你的个人价值。很多拖延者宁愿拖着也不愿意去做事,不愿冒被人评价自己失败的风险。更害怕自己付出努力之后还是做不好,达不到要求,但这些还发白有一种恐惧的心理,而抽烟可以用什么感觉,对一些事你还没有开始去做,就想考虑到失败而不是成功。那么拖延就会随时找上门来。

所以我们就要抛开自己所有的顾虑,不要再拖延,大胆去做想做的事情,按照自己真实的样子,而不是按照自己希望的样子来介绍自己。你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来采取行动,而不是生活在拖延的无边阴影之下。

你所处的环境里,某些事件可能导致压力的产生,但是你的酒量不小,压力都来自你自己,自我产生的压力并非来自工作等。学习或其他事件,但是你看待和理解那些事件方式的产生。之前有一个著名的女演员在一场非常重要的表演开始的时候。特别的慌张。他的医生说自己以前感到紧张,但从来没有这次这么紧张,他甚至脚都不能动弹。医生就算说不用担心,你是一位真正的演员,我有一种特效药,于是他拿出了一瓶水把蒸馏水打给了他,并对他保证说,没问题的,这种水几分钟就会起效。结果过了几分钟,他居然真的很镇定,然后上了舞台,完成了一次精彩的演出。生活中能影响你的事儿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自己为那些没有必要的事情忧虑,恐惧因此而拖延,不敢去做中加入自己的心理负担,影响你健康的情绪。事实上,你所担心害怕的事情有99%根本不会发生。你通常都能勇敢面对生活里的大危机,却总是为了一些小事情搞得垂头丧气,不需要改变看法,转移重点就好了,这样你才会生活得更开心。

我有一个坏毛病——拖延症,这个毛病一直伴随着我上六年级。有一天,它酿成了“大祸”。

这个周五的晚上,我写完爷爷给我布置的作业后,其余的家庭作业一字未动,看了看时间,六点半。心想:还早得很啦,看会儿小说再写吧。我沉浸在小说的世界里,渐渐地忘了时间,直到妈妈喊我去吃饭时,才猛然想起作业没写。我瞟了一眼闹钟,嗯,七点半,不急不急,容我慢慢享受美味的晚餐吧。

吃完晚餐,已是八点,我正准备开始动笔,爸爸打开了电视,呀,是我最喜欢看的相声有新人,我的注意力又转移到电视节目上了。反正放假两天,时间长着呢,我索性把笔一扔,坐到沙发上津津有味地看电视了。

到了周六,我上午去上古筝课,暂且逃过了作业的“追杀”。中午十二点时,我和妈妈约定好,下午两点开始写作业。

一晃就到了两点钟,妈妈提醒我该写作业了。我的心里老大的不情愿,就慢吞吞地打开书包,慢吞吞地把笔拿出来,慢吞吞地拿出作业本,慢吞吞地坐上了书桌。刚要动笔,躺在地垫上睡觉的猫咪青橙翻了个身,那肉乎乎的小脸和毛茸茸的小爪子让人忍不住想去摸摸。“摸一会儿就去写!”我对自己说道。青橙一见我来摸它,就做出各种撒娇卖萌的姿势。它一会儿在地上打个滚,一会儿用它肥肥的脸蹭我,一会儿嗓子里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给我唱歌,真是只可爱的小猫!和青橙玩了会儿,我感觉肚子饿了,又去洗手拿零食吃,吃着零食,我觉得无聊,又去拿了本小说看。

“啊———”我打了个哈欠,起身去看时间,五点整了!一下午的时间就这样被我磨蹭蹭掉了!我心急火燎地赶着作业,到了六点整作业只写了一小半。我战战兢兢地去向妈妈“请罪”:“妈,那个,我,我的作业只写了一小半。”妈妈并没有如往常一般大发脾气,而是心平气和地对我说:“你看,这一下午的几个小时,就这么白白浪费了,多可惜,是不是?”我十分羞愧:“是。”“快去写吧!”妈妈拍拍我的肩膀说道。

我万分懊恼地回到书桌前补作业,作业补完后,已是九点。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这句诗我很早就读过,却一直没能深切领会它的意思。时间如流水一般,转瞬即逝,我要做时间的主人,不能让时间主宰我。

拖延是生命的窃贼,我们一直拖延但最终无法逃避,这样的蠢行是一个普遍的人性弱点,他或多或少都盘踞在每个人的心灵之中。——题记

本书围绕着胡小懒一系列故事展开的,一件又一件的事情,被他一次又一次的拖延,拖延的结果,是自己不断的自责,不停地感到挫败感,最终使他的生活变得一团糟,压力大,工作时,常常心不在焉,对工作丧失了以前的激情……。

胡小懒离我们并不遥远,也并不陌生。他像你、像我、像他,遍布全世界,生活中有成千上万甚至上亿的人都和胡小懒一样被拖延症给折磨着。

是啊!拖延症真的会带来倒霉。

你瞧!胡小懒办上了信用卡,朋友告诉他信用卡的个人信息已被泄露了,提醒他去更改个人信息。可他就是嫌很麻烦,还抱着一颗侥幸心理去拖延,认为自己不可能那么倒霉为由,最后导致走了几千块钱。这是拖延害得呀!

没错!拖延症真的会带来悲剧。

你听!乔尼是美国一个火车站的火车后厢的刹车员,一天因为车长要他加班,心情十分不快,车长命令他拿着红灯去后车厢警告后面进站的火车,他想着平时后车厢已有两个人盯着后面的火车,就不慌不忙,边喝酒,边吹口哨,慢慢往后车厢走去,当他到达后车厢时,看见没有人盯着,立刻慌了神,快步跑过去提示进站的火车,可是,一切晚矣,两车相撞。当人们发现乔尼时,他已经被这个惨剧给吓疯了。这是拖延症带来的一场悲剧。

对呀!拖延症真的会带来不幸。

你看!胡小懒的同事Amanda,因为做事太追求完美,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无论时间紧迫还是宽松,都如此追求完美。虽然事情都做得十分好,但总是无法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失去了时效性。他自以为没有任何瑕疵后才去上交,总是把反复修改,马上可以完成的事情一拖再拖,最终使他的客户失去耐心,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最后不幸自己也被老板开除了。

本书每一章先告诉我们拖延者的一个心理,再写一个关于胡小懒拖延的例子,客观分析拖延者的心理,并对症下药方,最后告诉我们拖延有多可怕。

这本书告诉我们:拖延症会使我们的惰性更重、习惯逐渐蔓延,心理也会被惰性折磨,拖延症让大把大把的光阴流走。我们常常因玩乐休闲,把重要的事一拖再拖,最后给延误了,自己发现时,就不停的自责,无故增加负罪感和焦虑感。

我们对于自己以前的一些拖延行为不要害怕,只要正面面对,只要你愿意付之行动,愿意从点点滴滴做起,那么在这条路上,你就不会输。

最后,提醒大家:人生有限!拖延有害!

人生,就是一个完善自己、修复自己的过程。

———题记

太阳光暖洋洋地从窗口射进来,温柔地洒在每个人的脸上,窗外的城市已经又开始了新一天的日程,街上各式各样的人们都匆忙地奔波着,早餐店的门口早已坐满了焦急等待吃早餐的顾客,包子的香气从蒸笼中飞出,融入了早晨清新的空气中。

而与此同时,我依旧缩在被窝中,无论妈妈如何喊叫,就是不肯探出头来,“五分钟,再睡五分钟啦!”我懒洋洋地应付着妈妈,“不行!7点半了,你看你们班的班长6点就起床读书、背英语单词了!”“好,我起……”我极不情愿且迷迷糊糊地穿衣服,慢吞吞地洗脸刷牙,心想:反正今天运动会,晚去一会又不会被发现。我这拖延症,早已深入我体内,无药可救了,正因为如此,我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比别人慢一步,而且显得慌慌张张。

这天是我们学校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运动场上锣鼓齐鸣、人声鼎沸,正当我偷偷摸摸地从人群中混进我们班集合点时,突然一个声音从背后大声喝住了我,“你还知道来呀!”吓得我一怔,急忙回头看去,原来是班长,“班长,我错了,下次一定早来。”“哼!”班长恶狠狠地说“你真是个拖油瓶!”这时,我也不乐意了:“怎么了,不就晚来一会吗!”“晚来一会?你的项目都结束了!”听到这话,我脑子“嗡”地一声,仿佛被人重重锤了一下似的,顿时清醒了许多,原来我是运动员,要参加女子接力赛的,能为班集体出一份力,是我的梦想啊,可如今我竟然拖到现在才来,一切都结束了,我的脸顿时通红。“啊,我是……我是……”此时我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运动会结束了,我们班在全年级中垫底了,听到这个消息,所有人目光都落到了我身上,我低下头,无地自容,连班主任也来找我谈话,语重心长对我说:“你要注意你自身的错误啊。”我的心理防线突然崩溃了,“嗯,张老师,我知道我错了,我一定改!”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掉下来,我真是恨我自己呀,我恨自己的“懒”,恨自己的拖延症。

从那刻起,我开始努力地过好每一天,刚刚开始努力时,确实十分痛苦,早早起床时,痛彻心扉,改掉自己的毛病时,十分难过,不情不愿,而当我慢慢适应时,不知从何时开始,我爱上了这种努力而又认真的生活态度。我第一次觉得,自己是班级的一员,我也要追上他们的脚步,我要与他们一起奋斗!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你一定会感谢并爱上那个努力奋斗、拼搏的自己!

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敦一个区加油站,工作人员因为当天没有及时公布油价,被来此巡视的领导约翰丹尼斯先生这样批评:“费里奇先生,你大概还熟睡在昨天的梦里吧!要知道,你的拖延已经给我们公司的荣誉造成很大损失,因为我们收取的单价比我们公布的单价高出了5美分,我们的客户完全可以在很多的场合,贬损我们的管理水平,并使我们的公司被传为笑柄。”直到费里奇先生立即更换了告示牌。自始至终,约翰丹尼斯先生是微笑着批评管理部下的。

这个小故事,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次,一名主抓安全的矿领导下井,在大巷里远远地看见有两个工人在工作。当他快走近工人的时候,两名工人也看清了他。突然,两名工人飞快的向大巷另一头跑去。这名矿领导一看,急忙追赶,上演了一出“警察追小偷”的井下实景剧。两名工人跑不动了,矿领导也累得气喘吁吁。最后,领导问:“你俩跑什么跑?”回答:“那你追啥追?”“你们的帽子跑掉了。”

我想,这一跑一追,纵然反映出了我们的工人习惯性地害怕被罚的成分,但也折射出了我们的管理水平还是存在着生硬这个弊端的。与约翰的管理相比,绝不拖延读书笔记 一个是让犯错误者知道事情的后果和严重性,指导其立即改正。一个是错没错,“我”不能让领导逮住,立即改正是第二位的。从管理的角度讲,我们是否应该对一些生硬的管理方式改革一下了呢?

有时候,道理是非常简单的,简单的让我们常常忽略了。决不拖延,就是一个非常简单,但又让我们常常忽略的一个道理。《决不拖延》。这本书对我们身边司空见惯的“拖延”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分析,阐述了这一不好习惯的来龙去脉,并给出了杜绝拖延的种种可行的方法。问题往往是一分为二的。事实上,在生产中,有时候,一些工作还是必须放一放的,特别是井下工人。如,刚刚休假回来,疲惫了,就必须休息半天。在家与媳妇怄气,回来了就得找支书班长说一声,顺顺气,把家事先摆平了,要不然,是不能带着心事下井的。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了,并不能一概而论。

平心而论,我也在工作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拖延的不良习惯,也没有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拖延给工作带来的不良后果,更没有想到过如何去改正拖延这个不良习惯。《决不拖延》一书阐明的道理似醍醐灌顶,使我彻悟。

在不断被分心的社会大剧场里,辛辣奇突如电影般刷刷掠过,人们抓不住时间的尾巴,却总想让时间慢下来。于是大堆的拖延症患者随着变化的浪潮探露出头,意在享受生活的本真和美好。但我认为,关于拖延症患者的自嘲,只是为自己又懒又平庸的状态做的自我美化。

叔本华说:“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独。”与多人为之拍案叫绝,以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态,将“庸俗”二字的标签,贴在群体之上,仿佛只有自己才是真正在生活的人。然而,这其中又有多少人是真正孤独的呢?只怕大部分和着调的人,既孤独又庸俗。他们也许渴望进入更好的圈子而不得,他们也许不会交际,他们羡慕好的生活,有欲望,却以此为托词,为自己的不得意缝制遮羞布。

以自嘲患有“拖延症”来抵挡社会发展的洪流却也不失为一个办法,守着自己的四方空间,我们理解。这是弱势群体对其自身的一种保护状态,算是对那种以成功为得地的一些急躁社会氛围的补偏救弊。

只是,因为各种各样的条件所限,终以“不可惜,不艳羡”作为安慰剂,让自己满足于不尽如人意的当下,不断拖延应该做的事情,真的是对的吗?

主观上的终止焦虑,真的可以一劳永逸地让焦虑消失吗?

废柴状态的拥簇者们以傅园慧的拖延状态作为行事标榜,但他们或许从未了解傅园慧因已使出了“洪荒之力”才可以在赛后摆手说着“不在意成绩”。而那些实打实的“癌症患者”,只能瘫在床上,连摆手的力气都没有。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说:“我本可以容忍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拖延综合征”的患者因从未体验过不拖延的高效性和有序性而习惯地平庸下去。“阳光已使我的荒凉成为更新的荒凉”她在后面说道。持续性的拖延,会让习惯上的错误态度变成无药可医的病症,且在极度更新的社会中,若固执地拖延,在不久的将来,恐怕也只得落得个被世界抛弃的下场。

人生可以有放松,但绝不可以放纵。卡夫卡曾言,目的虽有但无路可寻,我们称之为路的,无非是踌躇。“拖延症”只是人生道路上一块顽固的绊脚石,实质上他无法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但决定性在于你是否愿意战胜自己的懒散心理,在追寻目标时,不要因为周围的荒芜,忘记拓荒时的初心。

生命短暂,你所经历的每一个瞬间都会成为自己的一部分,那何不在有限的时间里去追寻更多的美好呢?否则,仅停留在细小极微的事情上,让美好白白流失,岂不可惜?

昨天,破天荒的拿出自己上次踏过泥洼坑的鞋子洗了起来。是那么的可怜,又是那么的罪有应得。

明明已经不是七八岁的孩子,却还是免不了不小心的时候。现在想想也觉得很气,所以当时回家,根本就没有想要洗。出门遇上台风,买了雨伞也没有什么用,回到家一身湿透就算了,还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因为天色有些黑,根本没注意,就不幸地踏入泥坑,论谁都会觉得倒霉吧。那天回家后,就脱了身上的衣服,洗了热水澡,还把白运动鞋,给收了起来。当然,当时已经不是白色运动鞋了,而是泥色运动鞋。

所以,一直都没有拿出来洗。今天,收拾床底的时候,忽然想起来。才发现自己已经忘了那么久。于是,终于把鞋子放入水里,拿起自己的小鞋刷,开始洗涮涮了。过程和往日一样,费力不讨好,消耗了不少的时间。不过,因为每次洗鞋都是这样讨厌,所以我也算有些习惯了。自然,也是没有什么抱怨的洗完了。

然而,没有放过我的是。在我收拾鞋盒子的时候,发现我的另一双白色球鞋,还没有洗。是前几天我出门弄脏的,因为刚下过雨,所以地面潮湿,在外表和朋友说说笑笑,所以回家就觉得明天再洗。结果,自然是说一时,忘记一阵子。于是,我又只好拿着这双鞋子去洗涮涮。因为已经洗过一双,所以洗第二双让我觉得更加不悦了。好在是球鞋,好洗。但是,喜欢白色的我,鞋子也常常买白色,对于污渍总是过度计较。于是,就把自己吃力的劲给用上了,才收拾完毕。好在洗完之后就可以休息吃饭,不然,我又不知道要抱怨多久了。

可是现在想想,不都是自己太懒惰了,才会有这样的后果嘛。明明最开始的自己,就是把不喜欢的事情先做掉,然后再去做别的事情,结果现在,越来越会拖延了。不是玩手机,就是做些有的没的,根本就没有做什么正经事过。

的确,很多不想做的事情,越放只会变成,遗忘的事情。最后在一个不凑巧的时间,才会终于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不情不愿的去做。既然这样,何不像从前一样,小心一点,注意一点,尽量不要被其他的事情耽误,好好盘算天气和穿着,也不要拖延放置讨厌的事情,尽快去做。

有些事情,拖延还可以解决,可是有些时候,你一但有了这样的心思,就会变得麻烦了。从前看过一句话,“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去做,你的余生都不够用”。古话不是也说嘛“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所以,不要给自己理由浪费时间。

位于西南方向的四川并不像东北那边,年年冬天都必有一场大雪。每次冬天回到老家,能够看一场雪就是我最大的愿望。

“明天最低零下四度!”前几天的一个晚上,姨妈看了手机上的天气预报后马上通知我们。大家都开始担心第二天给外曾祖父上新坟会不会感冒,而我却暗暗窃喜:说不定能看到下雪!

第二天早上我一改平时睡懒觉的习惯,七点钟就从床上爬了起来。可是令我失望的是,窗外仅仅是下着毛毛雨而已。

吃完早饭后,我们八点半从家里准时出发。赶车、转车、赶车、转车……一个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下车时,一直从天上往下落的毛毛雨不知什么时候竟变成了小雪!这雪像小小的蒲公英一样,没有方向地从天上飘落下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场雪是9年以来最晚的一场雪。这不禁让我有点怀疑成都的雪是不是患了“拖延症”,不然怎么会一直拖拖拉拉到二月初才“现身”。

我兴奋地赶忙用戴着手套的手去接。雪花降落在我的手套上后并没有很快就融成小水珠,它们只是和一小撮碎冰一样稳稳地停在我的手心。不知是因为高兴过头还是怎么的,我竟大声嚷出了一句广告词:

“雪花,勇闯天涯!”

我跑到路旁的小草坪上。这草坪好像是和雪花早就约定好了似的,极为配合地稀稀拉拉地开着几朵与雪一个颜色的小野花。咦,不对,为什么这花还闪着刺眼的光?我把脸凑近了瞧,这才发现那花哪是白色,分明就是淡紫色的!只不过雪刚好落在花瓣上面,又没能及时融化掉,所以这停留着的碎冰一般的白色雪花,就暂时给紫色的小花披上了一层白纱。

雪渐渐大了起来,伴随着雪一起的还有风。我们坐在电动三轮车上,哪怕是隔着紧闭的窗子,都能清清楚楚地听到窗外咆哮着的风声。以至于姨妈接到好朋友来的电话时,都不得不给按了……

下午回家的途中,我们看到很多从山上下来的车车顶上都有了各式各样的雪人。这些“诱人”的“车顶雪人”让我们恨不得立马就飞到山上去。可是姨妈听她好几个朋友说,离我们这儿最近的三学山上,雪已经融化得差不多了,必须要爬到上寺去才能看到大雪铺满地的情景。看看时间,已经四点多了。我们只好放弃了上山看雪的念头。

患上了“拖延症”的雪只在金堂待了半天。从那一天起连续好几天,都不见窗外的毛毛雨变成雪花。

大学生拖延症论文参考文献

我们应该如何克服拖延症呢?

问题一:怎样克服拖延症 论文 拖延症的危害、形成及克制方法 所属分类: 心理学论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各种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尤其是互联网的产生和兴盛,吸引个体注意力的诱惑因素越来越多,导致人们很难高度集中精力完成学习或者工作上的任务。互联网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只是为了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拖延已经成为个体身上普遍存在的行为现象。“拖延是一种成问题的习惯,它会把重要和有时限的事情,推到其他时间去做。拖延过程很可能会造成一些不良后果。” 拖延行为反映出个体的心境、自控力水平、时间管理能力和自我认同感。每个个体都会在不同事情上有不同程度的拖延,那些选择主动拖延的人相比被动拖延的人更具有自我管理能力和意志力。所以并不是每一种拖延行为都被称之为拖延症。拖延症目前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医学术语,学术界也没有对此形成统一的定义,因此我所理解的拖延症就是“个体主观故意延迟完成必须的任务,直至产生不良情绪和不良后果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影响个体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状况。”拖延症具有巨大的危害,严重者需要借助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纠正,比如通过合理情绪疗法、暴露疗法等使拖延者转变认知观念,纠正拖延行为。 1 拖延症的危害 “拖延症”似乎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通病,尤其在学校和职场中体现得特别明显。学生总是不到最后期限不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不到最后时刻不履行作为学生的职责。在职场中,尤其是自己不喜欢或者不擅长的任务人们更倾向于拖延,然而拖延症具有明显的危害,拖延者不到必须完成任务的最后期限坚决不会开始行动,因此必定会严重影响完成任务的质量,在团队合作时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团体总进度和工作效率,甚至使团队蒙受巨大的损失。往往这个时候拖延者会产生焦躁、后悔、自责等不良情绪,因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实现的倾向。这种实现的倾向不仅要在生理、心理上维持自己,而且要不断增长和发展自己。” 因此没有任何人会发自内心地愿意自甘堕落和消极怠工。拖延者意识到自身拖延思想时,面对拖延造成的不良后果时,会产生压抑、烦躁、沮丧、自责等情绪,但是下定决心行动的时候却还是一再拖延,久而久之,使拖延者的不良情绪持续积压,这种恶性循环将极大破坏主体的心理健康,使个体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2 拖延症的形成 每个选择背后都有支撑它的理由,拖延亦是如此。为了短暂的、虚假的快乐,或是害怕失败、害怕成功,亦或追求完美,拖延者无论大事小事总是选择一拖再拖,一次次的拖延直至个体出现不良的情绪反应比如深深的自责、内疚、烦躁却依然无法下定决心行动起来,使拖延症愈演愈烈。通过观察和理性分析我们可以从客观和主观2个方面分析拖延者选择拖延的原因。 2.1 客观原因 2.1.1 情境因素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置身于社会环境中并受到影响。人们既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大众传播媒介等宏观环境的影响,也受到家庭、学校、单位、社区等微观环境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各种机遇,同时也加剧了竞争,不管是学生还是职场男女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有时候他们会受到周围同学或同事的影响,受到人际环境和网络环境的影响而趋向于短暂性地逃避任务,而在这样的信息大爆炸时代,网络、手机、电视、报纸、音乐等使他们轻而易举地从任务中脱离开来,形成拖延。 2.1.2 任务本身的性质和特征个体必须完成的任务有自身的性质和特点:从难易程度而言,有的浅显易懂,有的深奥难解;从完成任务所需时间而言,有的时间限制长,有的时间限制短;从趣味性而言,有的枯燥难耐,有的趣味十足;从任务对个体需求满足的角度而言,有的任务能调动个体......>> 问题二:写论文,老是喜欢拖延,怎么解决 赶紧退了吧,那些实力不行。 论文由此看来,中考作文的结尾显得特别重要,如何写好结尾,提高考场作文的质量呢?下面的结尾技巧,都是中考作文中常用的。 1、自然收束式。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 *** 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 问题三:严重的拖延症我的毕业论文怎么办啊啊啊 还是抓紧时间写吧,早写早完事,拖到最后论文质量肯定会下降,还是早点写,早作准备,如果不会写的话可以到上学吧论文查重上看看论文写作,上面讲了论文写作的技巧分析,论文写作格式和写作注意事项,参考文献格式,注释的格式等。最后还能直接在上面进行论文查重,很方便的。 问题四:拖延症十分严重 各种逃避写论文 怎么办 论文要早一点准备,临时抱佛脚肯定是来不及的,别在耽误了时间 论文我写过很多,也许我会对你有点帮助 问题五:如何改变自己的拖延症,总是把事情拖很久!感觉好像没什么动力 拖延症取意“将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拖延症总是表现在各种小事上,但日积月累,特别影响个人发展。 治疗步骤: 1、意识到自己的拖沓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2、把拖沓的原因一条条写出来 3、一条条克服这些原因 4、开始做事。 具体做法: 1、 时刻提醒。将你提工作报告或论文的最终期限或约会日期写下来,可以时刻提醒自己。对于特别重要的事情,用荧光笔重点标注一下。 2、将工作安排在一天当中效率最高的时候。 3、给自己设个最后期限。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那些看似不可能按时完成的任务,往往在最后一刻都能完成。 4、将工作分出轻重缓急,重要的马上就做。当一大堆工作都摊在你面前时,你就不知道该从何做起了。 5、每天早上至少完成一件你最不想做的工作,其余工作你就会在轻松的心态下完成。 6、劳逸结合 7、将庞杂的工作分成一部分一部分地去做 8、避免工作被打断。集中精力可以使你在很短的时间完成更多的工作。 9、计划不要变来变去。一旦你给自己制定了计划,就严格遵循它。不要为了使计划更完美,而中途添加新的内容。 10、当按时完成计划时,及时进行奖励。 问题六:做事拖沓,有什么好办法能改掉拖延症呢? 给自己列计划表,严格执行,如果自己执行不到位,就自己惩罚一下自己,比如一星期不许吃零食 问题七:以“拖延症”的好坏为论点的议论文 界上没有什么是静止的,一切都在不停的变化。任何一个人对《谁动了我的奶酪》这部书都有不同的感受,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奶酪”这个故事,给我们的人生许多启示。 问题八:拖延现象(拖延症)的成因有哪些?如何应对? 生理因素: 对于一部分人而言,拖延和他们的抑郁倾向和注意力缺陷症(ADD/ADHD)有关。建议怀疑自己有这类问题的人到靠谱的心理诊所/医院精神科就医。明确诊断,对症下药。 拖延还经常被和缺乏自控力联系起来。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自控力和人的前额皮质有关。略去那些复杂的科学理论和心理学实验,几个需要了解的要点是:意志力本身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在某些事上消耗后,会影响在其他事情上的意志力),但可以经由锻炼而提高“容量”;充足的能量会让前额皮质更好地发挥作用。为了控制拖延,需要保证精力,保证营养,把容易拖的事情安排在精力充沛的时段,开始工作之前先补充糖分。平时最好有充足的睡眠(平均>7小时)和日常锻炼(每天三十分钟,每周四次以上)。 冥想也是一个可以从生理上改善意志力,集中注意力的办法。每天练习冥想相当于精神上的锻炼。最简单的冥想就是在一个无干扰的环境中闭目 *** ,放慢呼吸速度,不去刻意思考。时间可以从5分钟到20分钟。关于冥想深入进去有许多学问,在这里不探讨。 心理原因: 拖延的心理因素在很多人身上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 童年时期接触什么样的认知并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因此不应把拖延症完全看作是自己的错。但是,认清源头的首要目的不是为了推卸责任,而是为了挖掘那些埋藏得很深,过去很少质疑的错误认知。如“自责内疚可以促使自己行动”,事实上很多时候自责内疚反而增大压力,使拖延状态恶化。如“如果再拖我就完蛋了”,事实上事情不是非黑即白,非成功即失败。一个人在某些领域的“失败”并不能否定整个人的价值。 如果略去“童年血泪史”,仅仅看拖延症当下的表现,可以把拖延的心理成因归纳为:低期望(即缺乏自信)、低价值感(即认为要做的事意义不大)、高冲动(即追求即时的满足和回报)。(据《拖延心理学2》)。 我曾在一个以战拖为主题的QQ群内进行调查(一套书上的自测题), 绝大多数成员都属于冲动型拖延,很可能和天生特质(进化心理学中的“猎人”?)和成长道路上的各种反馈有关。但是与他们进一步的接触发现,拖延者低期望和低价值感可能已经根深蒂固 ,以至于其本人都没意识到自己“低”得不正常。或者平常并没体会到低期望和低价值感,但在拖延的时候这两种特征就凸显出来,让人无法爬出拖延的泥潭。寻找应对方法的时候,要注意这些盲区。 “完美主义拖延”也可以纳入这个体系――想要把事情做完美,准备工作做完美,其实是认为“不完美即失败”(低价值感)、“不完美就说明我不够优秀”(低期望),不屑于一开始的试错(低价值感),不愿面对未知的失败可能(高冲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拖延者需要长期的自我反省和认知调整。以上这些易酿成拖延的下意识心理活动,需要及时被发现和纠正。最有效果的,可能是“找到自己真心想做的事”。然后通过不断地取得小的进步来增加自信。至少,为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增添意义,及时肯定自己的努力(哪怕仅仅是发现自己的前期努力是无用功)。还有一个技巧是把任务“游戏化”,给予自己及时的奖励(奖励内容最好是可控的,比如一顿美餐;不要成为另一个消磨时间的黑洞),把“高冲动”这个缺陷转化成动力来源。(更详细的方法,可以参考Self-Discipline in 10 Days) 外界因素既有直接的诱因,他人的影响,也有宏观的社会因素。 直接诱因包括任务的性质本身,典型的如科学研究、论文,回报遥远,不确定性大。可以采用“番茄工作法”把任务化成可掌控的小块来处理。也包括周围环境的诱惑,如手机上网等。可以采取一些技巧加以控制(学会时间管理方法、限制上网、或者干脆转换环境......>> 问题九:怎样改变拖延的毛病? 如果你有了拖延症,也不用过于担心,下面来看一看,问渠心理网为你介绍的几种调整拖延症的方法: 1、确立一个可操作的目标,而不是那种模糊而抽象的目标。 不是:我要停止拖延。 而是:我要在九月一日之前打扫和整理我的车库。 2、将你的目标分解成短小具体的迷你目标,每一个迷你目标都要比大目标容易达成,小目标可以累积成大目标。 不是:我打算要写那份报告。 而是:我今晚将花半小时设计表格,明天我将花另外半小时把数据填进去,再接下来一天,我将根据那些数据花一个小时将报告写出来。 3、为困难和挫折做好心理准备。当你遭遇到第一个(或者第二、第三个)困难时,不要放弃。困难只不过是一个需要你去解决的问题,它不是你个人价值或能力的反映。 不是:教授不在办公室,所以我没办法写论文了。 而是:虽然教授不在,但是我可以在他回来之前先列出论文提纲。 5、奖赏你一路上的进步。将奖赏聚焦于你的努力,而不是结果,即便是迈出一小步也是进步。 不是:除非我全部完成,否则我就会感觉哪里不对。 而是:我已经走出了几步,而且我做事非常努力,这感觉很好。 4、留意你的借口。不要习惯性地利用借口来拖延,而要将它看作是再做15分钟的一个信号,或者利用你的借口作为完成一个步骤之后的奖赏。 不是:我累了(饿了/很忙/很烦,等等),我以后再做。 而是:我累了,所以我将只花15分钟写报告,接下来我会小睡片刻。 上面所说的这四个方法,是一种认知调整法,只要你用合理的认知,去调整你那不合理的认知,那么你的拖延症就会消失! 问题十:怎样克服拖延症和懒惰 一、消除干扰 关掉QQ,关掉音乐,关掉电视……将一切会影响你工作效率的东西统统关掉,全心全力地去做事情。 二、分清主次学会运用二八法则 1、分类:生活中肯定会有一些突发性和迫不及待要解决的问题。成功者花时间在做最重要,而不是最紧急的事情。把所有工作分成急并重、重但不急、急但不重、不急也不重四类,依次完成。你发每封电子邮件时不一定要字斟句酌,但是呈交老板的计划书就要周详细密了。 2、分解:把大任务分成小任务。 三、设定更具体的目标 如果你的计划是“我要减肥,保持好身段”,那么这个计划很可能流产。但如果你的计划是“我每周三次早上七点起床跑步”,那么这个计划很可能被坚持下来。所以,你不妨把任务划分成一个个可以控制的小目标。当你的家里看起来像一个垃圾站时,让它立刻纤尘不染可能是一件不现实的事,但是花十五分钟把洗手间清洁一下却也不算太难。 四、互相监督 找些朋友一起克服这个坏习惯,比单打独斗容易得多。 五、不要给自己太长时间 心理专家弗瓦尔发现,花两年时间完成论文的研究生总能给自己留一点时间放松、休整。那些花三年或者三年以上写论文的人几乎每分钟都在搜集资料和写作。所以,有时候工作时间拖得越长,工作效率越低。 六、寻求专业的帮助 如果拖沓影响了你的前程,不妨去看看心理医生,认知――行为疗法可能会有效。 七、别美化压力 不要相信像“压力之下必有勇夫”这样的错误说法。你可以列一个设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的时间表,以避免把什么事情都耽搁到最后一分钟。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

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现这种状态,需要引起重视。

拖延症形成的具体原因尚不清楚,一种观点认为,拖延是由一种或数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造成的,个体在各种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都可能拖延;另一种观点认为,拖延多是由环境决定的不稳定因素造成。

扩展资料:

干预措施:

1、改变认识

拖延与一些认知心理呈负相关,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认知,如运用积极暗示、增加成功体验和放大优点等方法获取自信;改变完美主义,帮助拖延者分析完成任务带来的益处。

2、积极情绪和调节动机

可以通过适当休息,转移注意力,适当地放松娱乐等来转换心情,获得暂时的积极情绪,不能逃避现实,忽视长远利益和问题的根本解决。在动机方面,任务性质中的任务厌恶影响拖延,所以需要将厌恶的任务转换为喜欢的任务或附加一些奖励。

3、增强自我效能感

增强自我效能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拖延的发生。鼓励个体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对自己进行自我管理,积极监控自己的行为并评估干预期。

4、发挥群体的作用

群体氛围可以为成员提供一种特殊的情境,充满理解、关爱、信任,这种环境的变化必将引起个体行为的改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拖延症

别管,结果行动起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