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第三方物流

发布时间: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的仓储管理,指的是以为委托方仓储部分物流的需求为动力,以全面的仓储物流服务的提供代替简单的存储单项活动。下面是我整理了第三方物流仓储管理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第三方物流进行仓储管理的研究

摘要:仓库作业活动的组织、协调、管理、设计建议最有物流方案的信息搜集、管理等等,是第三方物流的仓储管理的主要工作。所谓第三方物流的仓储管理,指的是以为委托方仓储部分物流的需求为动力,以全面的仓储物流服务的提供代替简单的存储单项活动。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储管理的内容进行阐述,然后提出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 仓储管理 内容 趋势

一、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管理的内容

仓储系统的布局设计、库存控制、仓储作业操作,是构成第三方仓储管理的主要内容。虽然它们之间是三个相互区别的层面,然而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存在于它们之间。

(一)仓储系统的布局设计

所谓仓储系统的布局设计指的是,以铁路、公路、大型船舶的固定航线为运输主干线,以区域配送为中心,形成一个系统的枢纽的布局模式,从而改变物流系统的复杂纷乱。所谓枢纽指的是一个配送中心,只不过这个配送中心的基地是仓库。除此之外,专业的对配送中线的选址规划、设计仓储系统内的设施设备的安排、设计规划区域的功能,也是仓储系统布局设计的不可缺少的内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在物流供应链的设计上,物流建筑的设计上,物流设施设备的配置上,都必须有专业技术,因为,它对接下来的物流程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我们说,仓储系统的布局设计不仅是顶层设计,同时,它更是供应链设计的核心。

(二)库存控制

在控制库存时,我们必须以上一层的设计,也就是仓储系统的布局设计为依据对本仓库的管理目标和管理系统模式进行确定,这是确定仓库 商业模式 的必然要求。

第一、将控制目标定位在服务质量和运营成本上,如果成本中心是供应链上的一个执行环节,从而使库存的合理性和零库存率得到保证;

第二、服务质量、运营成本、计费系统、客户关系管理将会成为控制目标,如果将独立核算的利润中心作为供应链的一个执行环节,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第三、执行、反馈、分析,是第三方物流仓储管理中库存控制的主要功能,因而,相对于供应链的整体来说,它处于后端位置。

(三)仓储作业操作

进仓、盘点、账务处理、出仓等是仓储作业操作的传统作业流程,因而我们说,它是整个仓储管理中的基础部分。在第三方物流的仓储管理中,主导管理是以仓库管理系统为中心的。与其他管理软件不同,仓储管理系统的仓储作业操作是信息化的,因而,对库存控制和信息集成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下为基础仓储作业流程:

第一、进仓作业流程

接单审单―检查车辆―卸货―验收货品―系统指导上架―贴标签/扫描―单据处理―入账确认;

第二、盘点作业流程

制订盘点计划―盘点实物―实物与标签核对―盘点表与系统账务进行复核―计算库存准确率;

第三、出仓作业流程

接单审单―系统分配―分拣备货―发货―复核―交接―单据处理―销账确认;

第四、账务处理

实时记录和检查每次进出库作业、质量状态、数量的改变,同时分类、整理、归档保存、备份相关凭证,这是进行账务处理的主要目的。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信息技术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管理的深度结合

随着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第三方物流作为一个提高物资流通速度、节省仓储费用和资金在途费用的有效手段。WMS作为由一系列计划模块有机组合并产生相应预期结果的系统,它是集员工、流程和环境于一体的系统集合体。在国外,WMS功能的强大和专业性通过实践的充分证明。在国内,WMS得到了广泛运用,但仅限于其初级功能模块。

对第三方物流仓储企业而言,仓储管理必须通过WMS作为工具,开展充足的辅助性工作,以便为完善系统的配套设施作好准备。例如自动存货、补给系统、RFID、产出相关报表、库存控制指标等运用进行了重新组合,以适应仓库管理运转和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信息技术的运用,仍需要通过管理中成熟的理念支持和贯通。

(二)贴身个性化行业化服务意识

第三方物流企业最为关注的焦点行业是物流外包潜能最

大的行业,如食品饮料、服装、化工、IT、电信和汽车行业。行业发展速度比较低的传统行业,是支撑物流行业现阶段生存发展的支柱力量,调查显示,物流行业中比较大型的企业非常重视传统行业的物流需求,因为抓住这些行业的需求,是保障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物流行业生存的根本。

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管理要站在客户企业的角度,提供有利于物流合理化的综合物流服务,前提是必须熟悉客户企业、物流活动的发展规律、流程,具有物流系统开发和创新的能力。在清晰地识别客户需求后,结合行业特点,分析归纳行业需求,并结合自身运作特点,为客户贴身制订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提升服务方案。

从而,突破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往被动接受整改完善指令的局面。

(三)人才的战略型、管理型、技能型

现代物流推动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管理是结合整个物流业的成熟发展联系在一起,必须具有提供从物流计划、系统设计、物流管理到实施一整套物流服务能力。满足以上发展的需要,不能脱离高素质的人才。从理论而言,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管理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分为3个层次,一是战略型物流人才,二是管理型物流人才,三是技能型物流人才。在企业当中,对以上3个层次之间的复合性人才需求更为强烈。这也意味着,企业更需要具备“专业素养+实践 经验 ”的人才。这类人才一方面来源于先通过学校培养,后阶段实践中磨炼形成;另一方面来源于在实践工作中已经掌握技术技能,再通过专业化理论提升的修炼而成。人才的培养和战略是第三方物流企业长远发展的另一块基石。

参考文献:

[1] 叶梅:仓储管理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王之泰:新编现代物流学 [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3] 田红英:第三方物流管理 [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4] __翔:物流管理 .[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0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第三方物流仓储管理论文

找了很久,只有相关的资料没有现成的。第三方物流(3PLs)是个相对比较新的物流术语。在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时候,在物流服务从初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进化的时候,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对第三方物流这一术语之内涵特别是对其实际运作的正确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 一、从实际运作看第三方物流(3PLs)理论来自于实践。尤其是当一个新的理论或概念产生于几乎完全不同的制度环境和经济环境条件下的时候,要真正理解它并用于指导实践,最好的办法就是看其理论的基础来源,即看原先的实际运作。我们不仅要知道它们现在是怎么做的,更要知道它们当初为什么要这么做。 从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的实际运作情况来看,企业的动机和合作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而且第三方物流的运作几乎涉及企业经营活动的所有环节。 1、美国汽车工业的情况。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在1996年前后,发现其存货和配送成本不断上升,装配厂里到处都是不足整车的货运卡车出出进进。分析原因发现,当时有分布在14个州的400多个供应商通过电话指令向通用公司的30个装配厂供应物料。于是,通用公司求助于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Penske为自己设计一个解决方案。目标有三:降低成本,改善物料回运管理和相关的信息处理方法,减少承运人的数量。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首先对通用公司的物料回运和配送过程进行了诊断,然后提出在克里夫兰设立一个可进行换装作业的战略配送中心,由该中心负责回运物料和零部件配送的组织管理。战略配送中心全部由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人来操作和管理。第三方物流公司还为通用公司配置了全天候的专职运输车队,设立 EDI专线系统,安排供应商的送货时间,设计物料回运路线,并对总装厂实施JIT配送。 同样是汽车工业巨头的福特公司在1999年3月份决定把它在北美的整车配送业务外包给了UPS公司的一个分支机构――UPS全球物流服务公司。但该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并不自己运输车辆,而是代表福特公司管理整车的配送工作。该公司要重建福特公司的配送网络、要引入新的管理方法、要消除配送瓶颈、减少等候时间、还要提供配送信息管理系统以实现每一辆整车配送全程的有效监控。福特公司的目标是把整车配送的时间从现在的14――15天缩短到9――10天,让客户更满意。同时减少存货水平,提高设施利用率,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合同规定双方合作的过渡期是18 个月。第一阶段主要是在美国西部和西南地区。然后再逐步扩大到全美,加拿大和墨西哥。 2、其他行业的情况。不同行业的第三方物流运作各有自己的特点。 有聘请专业物流服务公司来运作管理现有物流资产的。如尤尼西斯系统公司在发现自己的配送中心的能力过剩,同时希望建立基于活动的成本核算(ABC)体系时,就聘请电子产品和办公设备物流专家Burnham物流公司来管理运作其最大的全球配送中心。而原配送中心的人和设施却都保留下来。不到一年,企业的运营成本就降低了20%。 有聘请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提升售后服务水平的。如美国的太阳微系统公司在北美市场上面临客户对维修用配件的配送时间从2天逐步缩短到一小时,甚至要求即时的现场作业时,就与制药业物流专家USCO物流服务公司建立战略联盟关系,把运输、仓储、配件调度以及维修作业本身都交给USCO公司管理。不仅使1小时配送的服务准时率大%,而且取消了几个地区性仓库。 有聘请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提升货场管理水平的。如Zenith电器公司打算改变传统的手工货场管理模式的时候,就聘请有仓储物流专家之称的GATX物流公司为其提供一套货场管理系统软件(YMS)。对收发货过程进行电子跟踪,对空载和实载拖车进行电子化调度,对货场的布局和拖车的位置给出计算机图象,并向Zenith公司提供实时的报告。 有聘请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组织物料回运的。如加拿大的Derre农机公司在发现总装厂里的物料和零部件越集越多而影响产品装配的时候,认为自己的核心业务是装配零部件而不是接收零部件。为了不增加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的投资,决定聘请Caliber物流公司来组织和管理其物料的回运。于是,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在离总装厂5公里处新设一仓库作为配送中心,为Derre公司控制存货水平、管理承运人、安排供应商的送货时间、对送货路线进行优化、对货运集装箱进行跟踪管理,前置清关等。 有同时请几个专业物流服务公司共同来帮助组织和运作全球市场分销的。如美国的农用和建筑设备制造商Case公司为了进一步扩大其在全球市场上的增长,就先聘请咨询公司来对企业当前的运营情况进行分析和诊断,发现“物流是关键的市场竞争力所在”,必须大大缩短客户的订货周期和设法消除近20亿美元的成品和备件的库存。于是就决定把所有的物流运作外包给3家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著名的国际货代Fritz公司负责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货代业务,并作为供应链一体化的牵头单位。著名的卡车运输承运人Schneider物流公司负责陆上运输。第三方仓储专家GATX物流公司则负责仓库的管理和存货的调度。 还有请专业物流服务公司来管理物流单证和负责费用结算的。如LOF玻璃制造公司在聘请一家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来组织管理供应商送货车辆的回程配载的同时,还聘请一家以物流信息管理著称的Cass物流公司负责所有货运单证的管理和费用支付的安排。等等。 由此可见,虽然不同的企业与专业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合作的具体目标和方式方法不一样,但其中都蕴含了一条不变的主线――企业间是高度互动协作的。之所以使用“高度互动协作”这一术语而不是简单的使用“协作”,从企业物流运作外包的本质上来看,第三方物流服务协作可以有不同的层次,但“第三方物流”这个术语实际上已经特指企业外购物流服务的高级形态。另一方面是因为第三方物流协作已经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分工协作,而是合作双方在信息共享的条件下,为了共同的战略目标,共同制定物流解决方案,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动态执行的过程。物流企业的运作实际上已经与客户的经营管理活动融为一体了。 信息共享和共同制定物流解决方案是企业高度互动协作的重要标志,也是第三方物流运作高级形态的显著特征。 在物流运作方面,企业把它的内部功能外化,并建立起高度协同的运作体系是市场经济体系发育成熟的必然结果。 二、企业外购物流决策因素企业自营物流还是外购物流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关键物流活动对企业成功的影响;二是企业管理物流运作的能力。 那些对客户服务水平要求高,在企业运营总成本中物流成本占大头,以及自身物流管理能力比较强的企业往往倾向于自营物流。换句话说,如果企业确实要开发供应链管理的功能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它就不应当外购物流服务。如沃尔玛公司。 那些物流活动并非其核心业务和自身不具备高水平物流管理能力的企业往往倾向于外购物流。换句话说,如果企业在仓储和运输方面经验不足,而且仓储和运输活动本身对企业总体的市场竞争地位并不是关键变量的情况下,企业就会外购物流服务。如Dell公司。 显然,对于那些物流运作是企业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而企业自身物流管理能力又不足的企业,最好的办法就是外购物流服务。如美国通用食品公司是有名的麦片和甜食制造商。年营业额为60亿美元,但每年在产品的包装和运输方面就要花费30亿美元。仅食品的货运成本就达4亿美元,占其麦片产品上架成本的60%。经分析发现卡车的不足整车发运和回程空驶是造成其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公司聘请一家专做包装食品物流的第三方物流公司――NC网上物流营销公司来帮助对卡车的运力进行在线组合。双方还共同开发了一个专用的货运管理软件。在后台,NC公司通过专线与通用食品公司的ERP系统联接。在前台,通用食品公司的货运信息与在400多万条线路上运营的200多个承运人的货运计划进行配载。不到一年,仅仅是与网上交易市场的一个合作伙伴分享卡车的运力,就节约运费达70万美元。而这个伙伴就是为通用食品公司做麦片包装盒的纸制品公司。

论第三方物流在中国的发展趋势摘要伴随着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同时给企业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被誉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现代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和企业发展中愈加重要,然而第三方物流作为物流产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的发展影响着整个物流产业,它的发展趋势影响着第三方物流,影响着物流产业的发展,决定了物流市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我们要清楚的认识第三方物流的概念与特征,从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社会绩效,政策环境,发展动态,物流企业的市场环境和存在的问题了解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趋势。本文从业务类型和经济所有制形态两个角度分析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趋势。虽然第三方物流在我国的发展道路中存在些许问题,但只要正确的认识分析,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市场竞争和颠覆性会越来越了大。关键词:第三物流;市场竞争;发展第一章 第三方物流概述第三方物流概念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第三方物流,英文表达为Third-PartyLogistics,简称3PL,也简称TPL,是相对“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3PL既不属于第一方,也不属于第二方,而是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最常见的3PL服务包括设计物流系统、EDI能力、报表管理、货物集运、选择承运人、货代人、海关代理、信息管理、仓储、咨询、运费支付、运费谈判等。由于业服的务方式一般是与企业签订一定期限的物流服务合同,所以有人称第三方物流为“合同契约物流(contractLogistics)”⑵。第三方物流内部的构成一般可分为两类:资产基础供应商和非资产基础供应商。对于资产基础供应商而言,他们有自己的运输工具和仓库,他们通常实实在在地进行物流操作。而非资产基础供应商则是管理公司,不拥有或租赁资产,他们提供人力资源和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专业管理顾客的物流功能。广义的第三方物流可定义为两者结合. 第三方物流的特征(1)关系契约化。首先,第三方物流是通过契约形式来规范物流经营者与物流消费者之间关系的。物流经营者根据契约规定的要求,提供多功能直至全方位一体化物流服务,并以契约来管理所有提供的物流服务活动及其过程。其次,第三方物流发展物流联盟也是通过契约的形式来明确各物流联盟参加者之间权责利相互关系的。(2)服务个性化。首先,不同的物流消费者存在不同的物流服务要求,第三方物流需要根据不同物流消费者在企业形象、业务流程、产品特征、顾客需求特征、竞争需要等方面的不同要求,提供针对性强的个性化物流服务和增值服务。其次,从事第三方物流的物流经营者也因为市场竞争、物流资源、物流能力的影响需要形成核心业务,不断强化所提供物流服务的个性化和特色化,以增强物流市竞争能力。(3)功能专业化。第三方物流所提供的是专业的物流服务。从物流设计、物流操作过程、物流技术工具、物流设施到物流管理必须体现专门化和专业水平,这既是物流消费者的需要,也是第三方物流自身发展的基本要求。 (4)管理系统化。第三方物流应具有系统的物流功能,是第三方物流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要求,第三方物流需要建立现代管理系统才能满足运行和发展的基本要求。(5)信息网络化。信息技术是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基础。物流服务过程中,信息技术发展实现了信息实时共享,促进了物流管理的科学化、极大地提高了物流效率和物流效益。⑵第二章 第三方物流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当前的概述 第三方物流当前发展的主要特征第一,总体规模偏小、发展潜力巨大。总体上讲,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物流和公众物流服务仍然是社会物流的主要形式,严格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短时期难以明显改观。同时,第三方物流在中国已经有了大约十年的探讨过程和发展过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下,中国正在成为第三方物流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根据有关分析,预计2011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将达到5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7%⑴。与此同时,社会物流外包比例不断上升,2006年我国销售物流外包以5%-10%的速度增长,运输与仓储外包以10%-15%的速度增长,运输业务委托第三方的占企业运输业务的67%⑴。这些都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第二,需求的不平衡性较强。不同企业间的物流理念以及物流需求层次差异性很大,先进的与传统的物流模式并存。一方面中国日趋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进入中国的先进制造业和分销业产生高端的物流需求,第三方物流需求主要集中在外资领域。这些企业物流理念先进、物流外包水平高、供应链管理要求严格且自主性较强,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迫切、要求高。从另一方面来看,我国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依然较低。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物流形式、形态存在明显的差异。以制造业为例,根据有关机构调查,我国内资企业平均使用仓储面积大约是万平方米,平均自有仓储面积万平方米,租用的仓储面积是万平方米,分别是外资企业的倍、倍和倍,也就是说我们的外包明显不足⑴。内资企业的货运车辆平均拥有量为66台,装载设备38台,分别是同期外资企业的倍和倍,明显反映出国内外企业在物流社会化、专业化运作方面的理念和实际运作差距⑴。这种先进与落后物流形态并存的现象。造成我国物流需求的多元化和社会物流结构的不均衡性。第三,行业集中度较低。根据咨询机构的分析,2006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大约有18000多个服务商和终端,排名前十位的服务商占市场总额仅13%(这可能是很粗略的估计),没有一家物流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2%,说明我国物流行业尚未实现充分的整合⑴。在竞争模式上主要体现在成本与价格竞争,而对第三方物流所带来的供应链增值效应关注不够,低水平的过度竞争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瓶颈问题,大家在行业中可能都感觉到这种竞争压力。根据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行业目前利润率为3%-8%左右,行业利润空间尚未完全挖掘出来,和国际上相比差距还是很大⑴。 第三方物流的绩效调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调查显示,一些轿车企业推出了零公里服务,直接把轿车运送到各地区的经销网点进行销售,在运送轿车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单向载货运输、双向核算运输成本的情况,对于返回的动力资源没有充分利用,造成一些动力资源的浪费。物流企业因资源缺乏整合,致使整体水平太低成为普遍现象。相关调查还显示,在生产企业中,食品、家电、电信、日化、服装、医药、汽车8大行业中,只有家电、电子、电信行业对第三方物流满意率略高于自理物流,医药、汽车行业两个满意率持平,而食品、日化、服装行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满意率甚至还低于自理物流。这说明,第三方物流还必须要练好“内功”,通过改善物流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满意率来开拓潜在市场。第三方物流在我国的政策环境在第二届中国国际物流高峰年会上,国家计委基础司副司长王庆云指出:首先,中国政府对物流业发展采取积极的鼓励性政策,政府将要为发展物流业创造良好环境,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市场化进程,加快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应用。其次,政府要在战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制定统一标准、规范行为准则等工作。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第三方物流业在新世纪会有较高的发展速度,其前景看好.2009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即将于2010年出台的相关细则可能多达15项左右。物流政策密集公布将加速社会物流需求的释放,第三方物流业的黄金周期或将来临。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进入政府重要议程,转运和多式联运的崛起将为物流行业提供更趋完善的基础环境。中国重化工业渐近尾声,物流业将成为工业化后期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第三方物流在我国的发展动态目前国内物流行业上市公司中,除了业务单一的海运公司和港口公司外,物流上市公司数量较少,国内优秀的物流公司如入选“中国物流示范基地”、“中国物流实验基地”的公司大部分都没有上市。随着新宁物流在创业板的上市,高端物流企业因其市场开阔、客户优质、经营稳定而颇受瞩目,特别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供应链管理物流企业再次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物流业在中国已经发展成了一个支柱产业群,它涉及到运输、配送、仓储、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物流设备制造、物流设施建设、物流管理等多个产业。中国经济信息网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物流费用为54542亿元,占GDP的⑶。根据中国产业经济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物流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显示,在物流产业振兴规划的作用下,预计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在2009-2010年增速在15%以上⑶。未来物流需求尤其是第三方物流需求规模将越来越大,预测到2010年中国物流行业的产值将达到12000亿元⑶。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市场环境很多企业眼中,市场上的第三方物流与传统仓储运输企业没有太大区别,在物流外包竞标中,由于具有较低的资源成本和管理成本,资源拥有者更容易取得优势,成为第三方物流的替代者。从行业特点看,第三方物流行业是一个对资本、技术、知识要求较高的行业,第三方物流的投入期一般长达两到三年,投入资本至少五千万到一亿元,这是因为第三方物流只有在拥有相当客户基础,建成广泛的业务网络和操作平台后,才能摊薄其较高的管理费用和”系统费用,才能达到为客户降低总体物流费用的目的。尽管进入物流行业的资本和人才门槛较高,由于国内投资市场存在大量冗余资金,企业投资决策缺乏科学基础(据最近一家境外权威机构评价,大陆企业在内部管理方面位居亚洲倒数第三),加之近几年的物流热,许多企业都盲目地投入到物流行业中,造成市场上物流企业良莠不齐。有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缺乏对于物流运作细节的了解,夸大自身的服务能力,以不合理的价格和手段进入市场,破坏了第三方物流在客户心目中的信誉,也对整个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而国内物流市场的不断开放,外资物流企业的不断进入,也加剧了市场竞争⑺。难于找到优质供应商和缺乏对供应商的管理能力也是阻碍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一个因素。作为资源的整合者,第三方物流的服务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供应商的服务水平。由于各种原因,在国内拥有广泛的优质资产、客户服务观念强的全国性供应商甚少。几家大型的资源供应商都面临诸侯割据、设施老化、人才缺乏等问题。如何管理和整合分散的小型供应商将是考验第三方物流管理能力的主要方面。由以上分析可知,尽管整体物流市场规模发展迅速,但对于每个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市场环境并不乐观⑺。 三方物流在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目前多数从事物流业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送货)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是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2)物流企业组织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目前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包括传统的运输和储运等流通企业和新型的专业化物流企业,规模和实力都比较小,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3)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物流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服务质量较低。(4)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信息系统建设滞后,工商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都比较落后,如条形码技术、企业资源物流管理(ERP)等物流管理软件,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水平较低。(5)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现有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物流起步迟,熟悉现代物流知识的人才不多,特别是善经营又懂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匮乏,现有从业人员素质远远跟不上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6)适应现代物流业的基础设施薄弱、利用效率不高特别是缺乏大型现代物流运输中转配送基地,信息主干网、城市宽带网等网络基础设施还未与电子商务紧密对接。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没有进入电子商务网络,有的虽有商务网,但未将信息流与物流、资金流充分结合。第三章第三方物流发展趋势分析. 按业务类型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趋势仓储业充分利用已有的仓储资源的仓储社会化,提高仓储效率和仓储业分工发展的专业化功能,加速满足社会生产发展和促进物流效率提高的仓储标准化,提高仓储自身效率,实现仓储管理的现代化。(1)仓储业社会化、功能化我国仓储业目前的效率低、利用率不高、作业条件差、缺乏自身发展能力,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任何社会资源只有在市场中自由交换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也只有在自由交换体制的激励之下,才回更好地发挥其创造性。仓储业需要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整齐分开、管理科学”为原则惊醒现代化改造,建立科学西那金的企业治理结构,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市场竞争的主体,才能彻底改变我国仓储业的不良状况,真正成为市场资源,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2)仓储机械化、自动化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生产机械化已是现代企业生产的基本要求。机械具有承重能力强、效率高、工作时间久、损害低等多种特点。仓储自动化是指由计算机管理控制仓库的仓储。在自动化仓库中货物仓储管理、环境管理、作业控制等仓储工作,通过住处管理、扫描技术、条形码、射频通信、数据处理等技术,指挥仓库堆垛机、传送带、自动导引车、自动分拣等设备自动完成仓储作业;自动控制空调、监控设备、制冷设备进行环境管理;向运输设备下达运输指令安排运输等;并同时完成单证、报表的制作和传递。对于危险品、冷库暖库、粮食等特殊仓储,都有必要采取自动化控制的仓储。(3)仓储信息化、信息网络化仓储信息化管理包括:对账目处理、结算处理,提供实时的查询;进行货位管理、制作个中单证和报告表,进行存粮控制,甚至与进行自动控制等。可以说仓储要实现提高效率、降低损耗,从而降低成本就必须实现信息化。

第三方物流管理论文

找了很久,只有相关的资料没有现成的。第三方物流(3PLs)是个相对比较新的物流术语。在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时候,在物流服务从初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进化的时候,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对第三方物流这一术语之内涵特别是对其实际运作的正确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 一、从实际运作看第三方物流(3PLs)理论来自于实践。尤其是当一个新的理论或概念产生于几乎完全不同的制度环境和经济环境条件下的时候,要真正理解它并用于指导实践,最好的办法就是看其理论的基础来源,即看原先的实际运作。我们不仅要知道它们现在是怎么做的,更要知道它们当初为什么要这么做。 从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的实际运作情况来看,企业的动机和合作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而且第三方物流的运作几乎涉及企业经营活动的所有环节。 1、美国汽车工业的情况。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在1996年前后,发现其存货和配送成本不断上升,装配厂里到处都是不足整车的货运卡车出出进进。分析原因发现,当时有分布在14个州的400多个供应商通过电话指令向通用公司的30个装配厂供应物料。于是,通用公司求助于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Penske为自己设计一个解决方案。目标有三:降低成本,改善物料回运管理和相关的信息处理方法,减少承运人的数量。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首先对通用公司的物料回运和配送过程进行了诊断,然后提出在克里夫兰设立一个可进行换装作业的战略配送中心,由该中心负责回运物料和零部件配送的组织管理。战略配送中心全部由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人来操作和管理。第三方物流公司还为通用公司配置了全天候的专职运输车队,设立 EDI专线系统,安排供应商的送货时间,设计物料回运路线,并对总装厂实施JIT配送。 同样是汽车工业巨头的福特公司在1999年3月份决定把它在北美的整车配送业务外包给了UPS公司的一个分支机构――UPS全球物流服务公司。但该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并不自己运输车辆,而是代表福特公司管理整车的配送工作。该公司要重建福特公司的配送网络、要引入新的管理方法、要消除配送瓶颈、减少等候时间、还要提供配送信息管理系统以实现每一辆整车配送全程的有效监控。福特公司的目标是把整车配送的时间从现在的14――15天缩短到9――10天,让客户更满意。同时减少存货水平,提高设施利用率,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合同规定双方合作的过渡期是18 个月。第一阶段主要是在美国西部和西南地区。然后再逐步扩大到全美,加拿大和墨西哥。 2、其他行业的情况。不同行业的第三方物流运作各有自己的特点。 有聘请专业物流服务公司来运作管理现有物流资产的。如尤尼西斯系统公司在发现自己的配送中心的能力过剩,同时希望建立基于活动的成本核算(ABC)体系时,就聘请电子产品和办公设备物流专家Burnham物流公司来管理运作其最大的全球配送中心。而原配送中心的人和设施却都保留下来。不到一年,企业的运营成本就降低了20%。 有聘请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提升售后服务水平的。如美国的太阳微系统公司在北美市场上面临客户对维修用配件的配送时间从2天逐步缩短到一小时,甚至要求即时的现场作业时,就与制药业物流专家USCO物流服务公司建立战略联盟关系,把运输、仓储、配件调度以及维修作业本身都交给USCO公司管理。不仅使1小时配送的服务准时率大%,而且取消了几个地区性仓库。 有聘请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提升货场管理水平的。如Zenith电器公司打算改变传统的手工货场管理模式的时候,就聘请有仓储物流专家之称的GATX物流公司为其提供一套货场管理系统软件(YMS)。对收发货过程进行电子跟踪,对空载和实载拖车进行电子化调度,对货场的布局和拖车的位置给出计算机图象,并向Zenith公司提供实时的报告。 有聘请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组织物料回运的。如加拿大的Derre农机公司在发现总装厂里的物料和零部件越集越多而影响产品装配的时候,认为自己的核心业务是装配零部件而不是接收零部件。为了不增加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的投资,决定聘请Caliber物流公司来组织和管理其物料的回运。于是,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在离总装厂5公里处新设一仓库作为配送中心,为Derre公司控制存货水平、管理承运人、安排供应商的送货时间、对送货路线进行优化、对货运集装箱进行跟踪管理,前置清关等。 有同时请几个专业物流服务公司共同来帮助组织和运作全球市场分销的。如美国的农用和建筑设备制造商Case公司为了进一步扩大其在全球市场上的增长,就先聘请咨询公司来对企业当前的运营情况进行分析和诊断,发现“物流是关键的市场竞争力所在”,必须大大缩短客户的订货周期和设法消除近20亿美元的成品和备件的库存。于是就决定把所有的物流运作外包给3家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著名的国际货代Fritz公司负责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货代业务,并作为供应链一体化的牵头单位。著名的卡车运输承运人Schneider物流公司负责陆上运输。第三方仓储专家GATX物流公司则负责仓库的管理和存货的调度。 还有请专业物流服务公司来管理物流单证和负责费用结算的。如LOF玻璃制造公司在聘请一家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来组织管理供应商送货车辆的回程配载的同时,还聘请一家以物流信息管理著称的Cass物流公司负责所有货运单证的管理和费用支付的安排。等等。 由此可见,虽然不同的企业与专业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合作的具体目标和方式方法不一样,但其中都蕴含了一条不变的主线――企业间是高度互动协作的。之所以使用“高度互动协作”这一术语而不是简单的使用“协作”,从企业物流运作外包的本质上来看,第三方物流服务协作可以有不同的层次,但“第三方物流”这个术语实际上已经特指企业外购物流服务的高级形态。另一方面是因为第三方物流协作已经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分工协作,而是合作双方在信息共享的条件下,为了共同的战略目标,共同制定物流解决方案,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动态执行的过程。物流企业的运作实际上已经与客户的经营管理活动融为一体了。 信息共享和共同制定物流解决方案是企业高度互动协作的重要标志,也是第三方物流运作高级形态的显著特征。 在物流运作方面,企业把它的内部功能外化,并建立起高度协同的运作体系是市场经济体系发育成熟的必然结果。 二、企业外购物流决策因素企业自营物流还是外购物流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关键物流活动对企业成功的影响;二是企业管理物流运作的能力。 那些对客户服务水平要求高,在企业运营总成本中物流成本占大头,以及自身物流管理能力比较强的企业往往倾向于自营物流。换句话说,如果企业确实要开发供应链管理的功能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它就不应当外购物流服务。如沃尔玛公司。 那些物流活动并非其核心业务和自身不具备高水平物流管理能力的企业往往倾向于外购物流。换句话说,如果企业在仓储和运输方面经验不足,而且仓储和运输活动本身对企业总体的市场竞争地位并不是关键变量的情况下,企业就会外购物流服务。如Dell公司。 显然,对于那些物流运作是企业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而企业自身物流管理能力又不足的企业,最好的办法就是外购物流服务。如美国通用食品公司是有名的麦片和甜食制造商。年营业额为60亿美元,但每年在产品的包装和运输方面就要花费30亿美元。仅食品的货运成本就达4亿美元,占其麦片产品上架成本的60%。经分析发现卡车的不足整车发运和回程空驶是造成其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公司聘请一家专做包装食品物流的第三方物流公司――NC网上物流营销公司来帮助对卡车的运力进行在线组合。双方还共同开发了一个专用的货运管理软件。在后台,NC公司通过专线与通用食品公司的ERP系统联接。在前台,通用食品公司的货运信息与在400多万条线路上运营的200多个承运人的货运计划进行配载。不到一年,仅仅是与网上交易市场的一个合作伙伴分享卡车的运力,就节约运费达70万美元。而这个伙伴就是为通用食品公司做麦片包装盒的纸制品公司。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非物流企业与物流公司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物流公司从提供传统的公共物流服务转向提供3PL服务,非物流企业则强调供应链管理、各职能部门的高度集成,非物流企业与物流公司更倾向于结成联盟关系,企业间的欺诈背叛行为将会受到制约,因此与这种服务关系转变相适应的决策标准也要随之改变。 BALLOW注意到了传统决策标准的局限性,提出了二维决策标准。他认为自营还是外购服务决策主要基于两个因素——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程度和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较高,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相对较低则采用3PL;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较低,同时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也低,则外购公共物流服务;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很高,且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也高,则用自营的方式R1。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寻求物流子系统自身的战略平衡是他建立的决策标准的最大特点。尽管这样,他建立的决策标准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没有考虑成本的影响。一般来说,每一个特定的物流系统都包括仓库数目、区位、规模、运输政策、存货政策及顾客服务水平等构成的一组决策。因此每一个可能的物流方案都隐含着一套总成本,可用数学公式表示如下: D=T+S+L+FW+VW+P+C (其中D为物流系统总成本,T为该系统的总运输成本,S为库存维持费用,包括库存管理费用、包装费用以及返工费,L为批量成本,包括物料加工费和采购费,FW为该系统的总固定仓储费用,VW为该系统的总变动仓储费用,P为订单处理和信息费用,指订单处理和物流活动中广泛交流等问题所发生的费用,C为顾客服务费用,包括缺货损失费用、降价损失费用和丧失潜在顾客的机会成本,这些成本之间存在着二律背反的现象)。例如,在考虑减少仓库数量时,虽然是为了降低保管费用,但是在减少仓库数量的同时,就会带来运输距离变长、运输次数增加等后果,从而导致运输费用增大;如果运输费用的增加部分超过了保管费用的减少部分,总的物流成本反而增大了,这样减少仓库数量的措施就没有了意义。在选择和设计物流系统时,要对系统的总成本加以检验,最后选择成本最小的物流系统。因此,不考虑成本的决策标准是不完全的标准。 3、3PL决策标准 考虑到BALLOW决策标准的缺陷,本文认为在进行3PL决策时,应从物流在企业的战略地位出发,在考虑企业物流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成本评价。具体实施时,可遵循以下决策程序。 对3PL进行决策时,首先要考虑物流子系统的战略重要性。要决定物流子系统是否构成企业的核心能力,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判明:(1)它们是否高度影响企业业务流程?(2)它们是否需要相对先进的技术,采用此种技术能使公司在行业中领先?(3)它们在短期内是否不能为其它企业所模仿? 如能得到肯定的回答,那幺就可以断定物流子系统在战略上处于重要地位。由于物流系统是多功能的集合,各功能的重要性和相对能力水平在系统中是不平衡的。因此,还要对各功能进行分析。 某项功能是否具有战略意义,关键就是看它的替代性。如其替代性很弱,很少有物流公司或物流公司很难完成,几乎只有本企业才具备这项能力,企业就应保护好、发展好该项功能,使其保持旺盛的竞争力;反之,若物流企业也能完成该项功能或物流子系统对企业而言并非很重要,那就需要从企业物流能力的角度决定是自营还是外购了。企业物流能力在这里指的是顾客服务水平。顾客是个泛指的概念,它既可以是消费者,也可以是下道工序。如企业不具备满足一定顾客服务水平的能力,就要进行外购。在外购时采用何种服务,是租赁公共物流服务还是组建物流联盟,这就要由物流子系统对企业成功的重要性来决定。在物流子系统构成企业战略子系统的情况下,为保证物流的连续性,就应该与物流公司签订长期合同,由物流公司根据企业流程提供定制服务,即实施3PL;而在物流子系统不构成企业战略子系统的情况下,采用何种服务方式就要在顾客服务水平与成本之间寻找平衡点了。 具备了物流能力,并不意味着企业一定要自营物流,还要与物流公司比较在满足一定的顾客服务水平下,谁的成本更低,只有在企业的相对成本较低的情况下,选择自营的方式才有利;如不然,企业应把该项功能分化出去,实行物流外包。如果物流子系统是企业的非战略系统,企业还应寻找合作伙伴,向其出售物流服务,以免资源浪费。当然,这种物流服务收入不是企业主营收入。 三、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状况 根据中国仓储协会2001年2-4月的调查结果,我国现有的物流供给能力略大于我国目前的物流需求水平。该调查同时表明,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国的3PL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3PL公司的分类:按物流范围和服务功能3PL可以分为综合性物流公司(规模较大、资金雄厚、并且具有良好的物流服务信誉)和功能性物流公司(如运输公司、仓储公司、流通加工公司、单一功能、仅仅承担和完成某一项或几项物流功能)。2001年我国的3PL企业中有29%属于综合性物流公司,而另外的71%则属于运输、仓储等功能性物流公司。 3PL企业的规模:物流企业的规模可以通过多种指针来衡量,最简单的就是通过物流企业的人员数目来比较。我国3PL企业平均员工数量由2000年的248人上升到2001年的259人,平均企业规模扩大了31人。 认可程度:对3PL的认可程度集中体现在3PL的使用比例上。将物流服务全部委托给3PL的工业企业比例由2000年的16%上升到2001年的21%,上升了5个百分比。 3PL企业数量:尽管没有一个完全的统计数量,但相关统计结果表明,我国3PL企业的数量正逐年增长。进入我国的著名外资3PL有UPS、DHL等。而国内的一 些物资、商储企业纷纷表示要全面进军物流业。甚至连著名的电子企业康佳也表示有意利用自身的销售网络提供3PL服务。

我国3PL落后于世界水平:我国的3PL在起步后的几年内,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3PL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总体效果尚不明显。根据美国田纳西州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美国大多数企业在使用3PL服务后,作业成本可降低62%。而目前,在我国,企业使用3PL服务以后作业成本只能降低28%。我国3PL的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使用比例偏低,由美国TENNESSEE大学物流研究中心进行的年度调查表明,在1996年,有58%的美国被调查者采用了3PL的服务,而到2000年这个比例上升到73%。在欧洲,使用3PL的比例更高。仅在1996年,欧洲使用3PL服务的比例已经达到了76%。同时,研究表明,欧洲24%和美国33%的非3PL服务用户正积极考虑使用3PL服务;欧洲62%和美国72%的3PL服务用户认为他们有可能在三年内增加对3PL服务的运用。而在中国,根据中国仓储协会于2001年2-4月组织的第三次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供求状况调查,在我国: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只有18%被分包给3PL,成品销售物流中只有被完全分包给第三方。尽管与中国仓储协会1999年第一次调查资料相比,全由第三方代理的比例上升7个百分点,但这个比例远远地低于欧洲和美国。这个水平甚至远远低于欧美国家90年代中期的水平。(2)服务范围狭穿在欧美,3PL的服务的品种已经由最初的简单仓储运输发展到了具有一定宽度的阶段。3PL提供EDI、信息管理等全新的服务项目,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客户的多样需求。而在我国,根据中国仓储协会于2001年2-4月组织的第三次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供求状况调查的结果,3PL的服务范围仍局限在传统的运输、简单仓储等方面。生产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干线运输,其次是市内配送: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市内配送,其次是仓储,再次是干线运输。与前两次的调查结果相比较,经管各项服务的组成比例有了变化,但物流系统设计、物流总代理等高增值、综合性服务仍然未能成为我国第三方服务的主流服务项目。可以说,我国3PL仍然处于由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真正意义上的3PL转变的过程中。(3)服务规模偏小我国目前的3PL普遍存在规模偏小的现象。2001年我国3PL企业平均员工数量为259人,而根据一份1997年以前的统计资料,此时的美国3PL企业的(算术)平均员工数 量为432人,其中500人以上的企业占到了36%。另外,全国从事公路货物运输的经营业户有274万户,平均每个经营业户拥有的运营车辆仅辆;拥有运营车辆超过100辆的企业只有中远、中外运等少数企业。(4)服务满意度偏低由美国TENNESSEE大学物流研究中心进行的年度调查表明,约有80%的客户对3PL提供的服务表示满意。而根据中国仓储协会于2001年2-4月组织的第三次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供求状况调查的结果,只有54%的生产企业和53%的商业企业对3PL的服务表示满意。由此可见,我国3PL服务的满意程度是相对偏低的。 第三方物流供货商所面临的问题:(1)系统发展的成本。( 2)承诺和现实的关联。( 3)文化和关系的一致性。( 4)制定一个合适的价格体系。( 5)获得合格的人材。( 6)制定一个适合性的合同框架。( 7)客户要求越来越苛刻。( 8)技术和社会的飞速变化。 四、阻碍我国企业推行第三方物流战略的原因分析 只根据个别因素就盲目推行或排斥3PL,而不是在完整、准确地把握整个系统结构的基础上考察各方行为的关联性,因而不能以动态联系的思维去挖掘造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这正是我国许多工商企业的通病。 首先,有的企业未能认识到不恰当的物流决策会削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甚至架空企业的权力。 一个突出表现是盲目扩大外包业务范围,而对外包决策的战略价值及可能会造成的一系列后果缺乏清醒认识。它们不能找到一种有效方法,确定哪些物流活动需要自营以加强控制力,哪些物流活动选择外包会更利于企业整体运作水平的提高。或许它们只是由于无法管理好自己的物流活动而选择外包,并不了解物流管理失控的真正原因,这常常使它们陷入无法与物流服务商进行有效沟通的尴尬境地。 第一、另一个极端的表现是顽固坚持自营而排斥外包,因为它们认为自己拥有自营物流所需的硬件设施和经验。其实这种看法非常粗浅:决策者是否从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高度去权衡过自营和外包总成本的高低与服务水平的优劣;是否全面、准确地考评过物流在整个价值链中的地位并思索过物流是否值得作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来培养;决策者不愿忍受外包带来企业运作暂时动荡,倒可以忍受本位主义作风严重的各部门低效率地工作以换取四平八稳,这样以妥协换来的稳定意义何在;决策者主观上是不是过于夸大了外包风险。企业这些认识上的根本缺陷常常被其它博弈方利用来要挟企业。 第二、有的企业组建物流联盟时很盲目,对3PL运作的复杂性、风险性缺乏清醒认识。 它们的经营思想充满许多浮躁、狭隘和主观主义的东西,这使得结成的联盟是低效、脆弱、高风险的,往往以失败收场。比如:在联盟酝酿期它们常常不是按照一整套科学的指针体系来选择最佳合作伙伴,而是代之以人情关系的亲疏;在联盟运作过程中往往只是从表面看到结盟带来的直接好处,而对于已经滋生蔓延并缓慢发展的某些不利因素却麻痹大意,并且没有认真考虑过以一套合理的机制保证高效运作的长期性;在联盟出现挫折时有些企业不是考虑如何采取恰当方式与对方沟通协商以共渡难关,而是只顾自身得失,甚至企图把灾祸转嫁给盟友;在联盟被迫解体时很多企业束手无策、惶恐不安,而不能及时拿出一套周全的可最大限度保护自己利益的策略。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很多时候还不是诸多不可控的外部因素,而在于企业自身短视、自利的根本弱点,以及缺乏充分预计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基于此制定全面战略规划的能力。

第三方物流管理毕业论文

3000字物流管理论文范文篇三 浅谈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 摘要:物流业在我国起步较晚。物流成本管理开始组织化。物流成本管理是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的最有效手段。 关键词:物流,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管理,对策 随着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不断发展,企业在物流成本上的管理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中实现利润增长的第三源泉。本文就近年来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物流据点分散,物流机能不具能动性;信息技术水平较低;我国现行制度与 政策法规 不健全;物流业务处理仍处于固有模式;客户服务水平较低;物流费用的核算方法使企业无法从外部正确把握企业的实际物流成本等一系列问题展开分析,指出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要想摆脱当前的不利处境,只有通过对流通全过程进行管理;借助现代信息系统;参与共同配送和效率化配送;提高对顾客的物流服务水平;加快物流速度;利用物流外委;建立物流分公司才能发现企业物流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各个物流相关部门进行比较和评价,制定物流计划,确定物流管理战略,发现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强化总体物流成本管理的目的. 关 键 词 物流;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管理;问题;对策 浅谈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 湖南商学院会计系会计学03级02班 吉小华 一、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发展状况概述 物流业在我国起步较晚,1979年中国物资经济学会派代表团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第一次把“物流”这一概念从日本介绍到了国内。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流通领域还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90年代初,由于竞争的激烈,商业系统才开始重视物流。进入90年代后期,物流这个“第三利润源”引起了社会和企业的关注,物流成本管理开始组织化。进入了新世纪,随着中国加入WTO,加快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物流”这个名词成为企业界投资的新 热点 。稍有实力的制造业企业、零售连锁企业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动辄上千万元甚至数十亿投资建设自己的物流部、物流公司、物流中心或物流港。据摩根.斯坦利亚太投资研究所最近对中国物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每年的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万亿元),预期未来10年内物流费用还将有20%的增长幅度。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企业界对物流业的重视,但从某种程度上也使物流营运走进了误区。目前我国的物流及物流成本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2003年据世界银行推测,中国的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约为,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左右;2003年中国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年周转速度为次,而日本制造业年均周转速度为15至18次;据专家估计,中国仅汽车空驶率就高达37%,相当于150万辆载重汽车来回空跑,每年由此造成的全国物资损耗约在3000亿元以上。所以,企业若能通过对物流成本的系统化管理控制、有效减少或消除生产过程中不增值的物流作业,将对企业经营行为产生潜在的获利支撑作用。物流成本管理是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的最有效手段,对物流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使企业获取利润增长的第三源泉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据点分散,物流机能不具能动性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网点比较分散,保管设施、物流作业现场较为狭窄,订发货、保管、配送等分散进行,物流就会产生交错。而在供应方就会出现同一订货方的不同事业部一日数次配送,物流的部署相互独立,即物流机能不能相互协同,这样物流活动不可能有效进行。随着对频度、少量化的经营的扩大,对配送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在这一种情况下,如果企业不充分考虑用户的产业特性和运送商品的特性,无疑会使供应商的物流成本大大增加,从而导致过剩的物流服务。这不仅不会使企业物流成本下降,反而会有碍于物流效益的实现。对此类问题进行改善是实现良好物流水准与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关键。 (二)信息技术水平较低 1、现代物流成本管理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技术,从物流过程来说,80%的物流程序是相似的,但企业方无法运用物流专家管理系统为企业提供物流成本管理指导,而现代信息技术也得不到充分利用。 2、由于营业部门收集的订货信息精度较低,就不能灵活地运用于发货管理,除此以外,即便运用,也会造成大量的过剩库存或缺货。各企业内部的物流效率化仍难以使企业在竞争中取得成本上的竞争优势。 3、现代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B2B交易平台,但我国的大部分中小企业人无法充分运用此项技术,从而无法获得市场上正确及时地贸易交易机会,无法进行低成本物流信息的交换,进而无法进行低成本营销,拓展更宽的业务与市场。而现代利用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实现网上宣传和网上营销已使企业必须构筑与物流业务水平相吻合的计算机系统 (三)我国现行制度与政策法规不健全 与国际物流相比,我国物流业还刚刚起步,相关的制度和法规尚未完善,企业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时,必须要在企业内外重新配置物流资源,而不完善的法规与制度就会阻碍企业的物流资源再分配,而物流企业跨区域开展物流业务也常常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困扰,国有企业在选择外部更为高效的物流服务,处置原有储运设施和人员时,更是遇到巨大阻碍,这些都影响着企业物流效率以及企业成本的耗费。而随着我国加入WTO后,WTO的关于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和互惠待遇三项非歧视原则,反倾销、反补贴和取消数量限制三项公平竞争原则以及透明开放原则等,都对我国传统流通体制和交通运输体制提出了挑战,靠旧体制生存的企业在今天这种局面下更是难以为继。 (四)物流业务处理仍处于固有模式 1、业务规模扩大的同时,虽然计算机系统部分进行了改造,然而却与物流业务不相符,即便是现有的业务,也不能通过计算机系统做到根本的改变。 2、出入货的波动较大,没有很好的配置人员。不能灵活运用闲散人员,依赖于 经验 实施保管和分拣作业,加工人员不能很好地理解工作。熟练的人员不能有效工作,作业率很低。 3、预订配送方面,不能对运行情况和一日配送件数进行很好的核查。不能掌握每趟配送个数、质量等配送状况,亦即配送效率不清楚。 4、没有传票就出货,即便有传票,也是在出货后再进行传票处理,其结果现货与账面库存不相符,库存管理很繁重。 5、经营人员兼做物流,一方面物流的非效率改善无法实现,另一方面也无法专心于经营活动。在商物一体化体制下,往往错误地认为营业人员兼治的进货业务也是经营的一部分。 (五)客户服务水平较低 物流成本中的客户服务成本是一种隐性成本,是当物流客户服务水平令客户不满时,产生的销售损失,客户成本还包括失去潜在客户所带来的销售损失。物流服务水平是影响客户购买和连续购买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用来吸引潜在客户的有效手段。曾经有调查显示,在中国,客户对客户服务不满意度达到60%,而每个不满意的客户平均会向9个人诉说这种不满,而这种诉说有可能使这些听众打消选择该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念头,从而使企业丧失原本可以获得的潜在的销售机会。 (六)物流费用的核算方法无法从外部正确把握实际物流成本 在通常的企业财务决算表中,表示物流费用核算的是企业对外部运输业者或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所支付的运输费或向合同共用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等传统的物流费用。相反,对于企业内与物流相关的人工费、设备折旧费、固定资产税等各种费用则是与企业其他经营费用统一归集核算。因而,从现代物流成本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难以从外部正确把握实际的企业物流成本。现代先进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除了企业向外部支付的物流费用外,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往往要超过外部支付额的5倍以上。论文检测。 三、促进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发展的对策 (一)对流通全过程进行管理 物流过程是一个创造时间性价值和空间性价值的经济活动过程。为了使企业能提供最佳的价值效能,就必须保证物流在各个环节的合理化和物流过程的迅速、通畅;物流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要对它进行优化,企业需要借助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控制: 1、充分考虑企业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追求企业物流的效率化,应考虑从产品制成到送达最终用户的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即物流设施的投资或扩建与否要视整个流通 渠道 的发展和要求而定。随着零售业中便民店、折扣店的迅猛发展,在客观上要求厂商改变原有的直接面对批发商经营的模式,建立新型的业态模式,展开直接面向零售店铺的物流配送活动,同时又要求建立新型的合乎现代物流发展要求的物流配送中心。 2、针对每个客户成本可削减的幅度 当今零售业的价格竞争异常激烈,作为发货方的厂商或批发商都应努力提高针对不同客户的物流服务,如将原来1日1次的商品配送,改为一周2次的配送等。虽此种方法会影响最终用户对厂商和批发商的信赖,但在目前建立新型的物流配送模式的前提下,这还是可行的。 (二)借助现代信息系统 现代信息系统为彻底地、真正地实现物流费用的降低提供了捷径。借助现代信息系统,不但可以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而且可以将组织订购的意向、数量、价格等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还可以使生产、流通全过程中的组织或部门分享由此带来的利益。现代信息系统有以下两个方面构筑而成: 1、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地进行 具体的做法,就是将企业定购的意向、数量、价格等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从而使生产、流通全过程的企业或部门分享由此带来的利益,充分对应可能发生的各种需求,进而调整不同企业间的经营行为和计划,从整体上控制了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 2、建立一体化的物流信息系统 为正确地运用信息化管理多个部门中的物流业务,计算机的数据必须能够正确反映现在的物流状况,对物流信息系统设计要把握无信息下不变动商品的大原则和实时掌握从商品的入货、保管到出货动向的在线处理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具体的做法为: (1)把业务分为必须由人来判断的和由机械操作的,固定形式的业务全部采用计算机的自动处理系统,做到业务的完全合理性。论文检测。在信息导入之前,必须实现业务处理规则的标准化。 (2)系统的设计不止在企业内部,还应在客户和供应商等交易方式的信息网络化,尽量设计出能够迅速、正确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系统。 (3)在数据来源处及时判断出错数据并修改错误数据,通过网络从对方那里得到正确的数据,尽量简化制作数据的业务 (4)在设计信息系统过程中,不仅要使输入数据简单化,还要使输入的数据能够在其他系统内被充分使用,减少数据重复输入。物流信息系统产生的数据提供给应收账款回收子系统和应付账款支付子系统,能够产生更大的效果。 (三)参与共同配送和效率化配送 共同配送,是经长期的发展和探索总结出的一种追求合理化配送的配送形式。自制利用共同配送关系,可以达到优势共享。这也是在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采用广泛的、影响面较大的一种先进物流方式。伴随配送产生的成本费用要尽可能降低,特别是多频度、小单位配送的发展,更要求企业采用效率化的配送方式。企业要实现配送的效率化应从以下几点下手: 1、进行配车计划管理 配车计划,是与客户的订货相吻合,将生产或购入的商品按客户制定的时间、地点进行配送的计划。作为制造商,需通过有效的配送计划信息系统缩短对客户的商品配送,同时降低成本,产品生产出来后,装载在车辆中进行配送。对于发货量多的企业应组合车辆的装载量和运行路线;对于车辆有限的企业,应事先计划好行车路线及不同路线的行车数量,这样才能使配送活动有序地开展。 2、提高装载率 在提高装载方面可以引荐先进企业的做法,就是将本企业生产经营的商品名称、容积、重量等数据输入到物流信息系统中,再根据客户的订货要求计算出最佳装载率。 3、进行车辆运行管理 追求车辆运行的效率化。可在汽车上搭载一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通过这种终端与物流中心进行沟通以达到对货物在途情况的控制及有效利用空车信息,合理配车。 (四)提高对顾客的物流服务水平 提高对客户的物流服务水平是确保利润的最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讲,提高客户服务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最佳的物流客户服务水平,可以创造客户满意与客户信任,减少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的流失,从而大幅度降低失销成本——客户服务成本。然而,客户服务成本的降低(也就是客户服务水平的提高)要求大量的存货、快捷的运输、充分的仓容和高效的订单处理,这必须增加狭义物流成本。而降低客户服务成本与狭义物流成本之间的悖反关系。 物流客户服务水平 结合上表,说明随着物流客户服务水平的提高,狭义物流成本将加速增长。比如,将服务水平由80%提高到84%所增加的狭义物流成本要比将客户服务水平从84%提高到88%所增加的狭义物流成本要小。 但是,客户服务方面,还应注意一个量度,超量的物流服务不仅不能带来物流成本的减少,反而有碍于物流效益的实现。 (五)加快物流速度 提高物流速度,可以减少资金的占用,缩短物流周期,降低存储费用,从而节省物流成本。海尔公司提出的“零营运成本”,就是靠加快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的速度来缩短整个物流周期,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从而达到零营运资本。美国的生产企业的物流速度平均每年16至18次,而中国还不到2次,这说明,生产同样的产品,我国同行业者需要的资金是对方的8至9倍,可见,在中国,通过提高物流效率来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非常巨大,充分加快物流速度,可使企业减少物流成本的支出,获得更大利益。 (六)利用物流外委 物流外委也就是第三方物流,这在我国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它是利用企业外部的分销公司、运输公司、仓库或第三方货运人执行本企业的物流管理或产品分销职能的全部或部分。其范围可以是对传统运输或仓储服务的有限的简单购买,或是广泛的,包括对整个供应链管理的复杂的合同。它可以是常规的,即将先前内部开展的工作外委,或是创新,有选择地补充物流管理手段,以提高物流效益。一个物流外委服务供应商可以使一个公司从规模经济,更多地节约门对门运输等方面的运输费用,并体现出利用这些专业人员与技术的优势。另外,一些突发事件、额外费用如空运和租车等问题的减少,增加了工作的有序性和供应链的可预测性。 (七)建立物流分公司 这种方法可以使物流业务仍然处于企业的总体控制之下,与此同时,通过分公司的独立经营,来实现物流成本的下降。论文检测。根据日本《流通设计》杂志对日本物流分公司的调查显示:如今大多数公司的物流分公司主要以削减母公司的物流成本为第一目标,在此基础上,分公司的业务逐渐向接受委托和战略经营发展。此种方法最主要是能借此提高物流经营能力,进而维持母公司的物流服务质量,保证公司整体经营战略的统一性。 四、总结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全球一体化、市场国际化、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化的今天,物流营运与物流成本已成为企业扩大市场、降低成本、增加利润、获取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我国企业的经营者们已有所认识,但目前中国的物流、物流成本及物流成本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起步阶段。如何加深对物流及物流成本的认识,从而对物流成本实行系统有效的管理控制,低成本、高效能、高质量地满足客户需要,实现企业成本耗用最小化、资本增值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物流成本管理成为了企业消除“物流冰山”,获取利润的第三源泉,更是成为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由此可见,在未来企业全面发展物流领域,获取更大资本增值和更大利润时,物流成本管理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要在这场竞争中胜出,必须正确地认识自身特点和优势,挑战传统经营模式,制定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在信息技术、商品配送技术和客户服务技术等方面迅速提高营运能力,全面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连桂兰等编著.如何进行物流成本管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Z]. [2]刘伟 刘国宁等编著.职业经理人最新实用手册.现代物流.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Z]. [3]李伊松 易华等编著.物流成本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Z]. [4]邓凤祥著.现代物流成本管理.北京.[M]经济管理出版社.

浅谈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内容摘要.3 关键词….3 内容摘要翻译…….4 关键词翻译….4 一、第三方物流运作系统概述….5 1 .第三方物流定义….5 2.第三方物流运作系统定义…5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决策方法…6 1.传统决策方法……6 开发的决策标准……7 决策标准….8 三、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状况…9 公司的分类……9 企业的规模…9 企业数量…9 4.我国3PL落后于世界水平……9 5.第三方物流供货商所面临的问题……10 四、阻碍我国企业推行第三方物流战略的原因分析………10 五、我国企业推行第三方物流战略的建议…12 参考文献….15 浅谈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内 容 摘 要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网络经济的深化和发展,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1)顾客需求的变化,(2)市场的快速变化,(3)竞争方式的变化。这些变化导致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利润率下降,迫使使企业寻求“第三方利润源”。第三方物流是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好处有:集中主业,节省费用,减少资本节约;推动全球化;运用新技术;加快市场响应;更好的信息处理和挖掘能力等。第三方物流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国第三方物流起步较晚,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将为此把脉问诊,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关 键 词】(Keyword) 物流(Logistics) 物流链(Logistics chain) 供应链(Supply Chain) 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简称3PL) 第三方物流运作系统(Third-Party Logistics Operation System) 第三方物流战略(Third-Party Logistics Strategy) 第三方物流决策(Third-Party Logistics Decision-Making) 物流外包(Logistics Outsourcing) 浅谈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一、第三方物流运作系统概述 第三方物流,英文表达为Third-Party Logistics,简称3PL,也简称TPL,是相对“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3PL既不属于第一方,也不属于第二方,而是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最常见的3PL服务包括设计物流系统、EDI能力、报表管理、货物集运、选择承运人、货代人、海关代理、信息管理、仓储、咨询、运费支付、运费谈判等。 由于3PL业的服务方式一般是与企业签订一定期限的物流服务合同,所以有人称3PL业的物流服务为“合同物流”;也有人为了区别企业自身提供的物流作业与外界(3PL)提供的物流服务,而称3PL为“外协物流”。 由于3PL业对物流各环节如仓储、运输等的严格管理,再加之拥有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的物流人才,使得他们可以有效地运转整个物流系统。当用户不再拥有自己的车队和仓储、库存,而是全部依赖于第三方为他和他的客户提供部分或全部的物流服务时,用户和第三方便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害关系,因此,3PL有时又称为“物流联盟”。 3PL业内部的构成一般可分为两类:资产基础供应商和非资产基础供应商。对于资产基础供应商而言,他们有自己的运输工具和仓库,他们通常实实在在地进行物流操作。而非资产基础供应商则是管理公司,不拥有或租赁资产,他们提供人力资源和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专业管理顾客的物流功能。 3PL运作系统是一个由不同利益主体组织、调度各种软件资源(如规章条例、合同、制度、知识技能等)和硬件资源(如运输设备、搬运装卸机械、仓库、机场、车站、道路、网络设施等),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中进行物流活动的“人——机系统”。系统整体运作效果是由内外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决定。工商企业首先决定物流自营还是外包:物流如果不构成企业核心能力但又非常重要,就可外包给运作水平更高的第三方经营。工商企业往往会根据硬件设施、价格、业务范围、服务水平、发展潜力及信誉状况等多项指针评价、优选物流服务商,与之结盟,并通过确立合理的运行机制保障这种委托代理关系长期、高效进行。在目前经济转型时期经营的3PL企业普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而自觉学习,不断改进服务质量甚至千方百计利用其它组织的资源以满足顾客复杂多变的需要;二方面,在监督不利的情况下,它可能会利用隐秘信息进行损害委托方利益的行动,其机会主义行为还可能败坏委托方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正是它的这种局限性另一,决定了社会需要这样一个组织——不但有能力向3PL企业提供所需却不具备的资源,而且有能力监管整个物流联盟按既定规则运作。这就是第四方物流承担的职能。第四方物流组织可能是一个由许多3PL企业和一些不直接从事物流运作的咨询企业、物流设备设施出租企业等集结而成的虚拟企业,也可能是由某个3PL企业发展壮大兼并重组其它相关企业后演化成的。当然,一个理性的工商企业还会全面翔实地考察外部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环境、地理交通环境、市场流通环境、技术环境、人文环境等)状况,分析政府部门政策、规章的影响,分析政府人员行为,选择推行3PL战略的有利时机。总之,推行3PL战略的过程实际上是工商企业根据所掌握的不完全信息与3PL企业、第四方物流组织、政府部门和外部环境进行的一场博弈。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决策方法 采用3PL能降低成本,提高顾客服务水平。毫无疑问,在供应链构建中,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第三方物流决策。哪些企业应该实施3PL,多大程度上使用3PL,目前很少有人能够实实在在地找到某种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一个新的研究框架,这个框架是以企业物流战略观为基础的。 1、传统决策方法 传统的决策依据是企业是否有能力自营物流,如果企业有设施、有技术就自营,方便控制;如果某项物流功能自营有一定困难就外购。企业在进行这种外购与自营决策时,物流总成本与顾客服务水平的考虑是放在其次的,而且通常的物流外购是企业向运输公司购买运输服务或向仓储企业购买仓储服务,这些服务都只限于一次或一系列分散的物流功能,需求是临时性的,物流公司没有按照企业独特的业务流程提供独特的物流服务,即物流服务与企业价值链是松散的联系。 采用这种决策标准原因在于:(1)企业各职能部门的本位作风。库存管理部门为避免缺货希望拥有仓库;采购运输部门为方便提货、配送倾向于拥有运输设备;财务部门认为频繁的财务手续令人讨厌而偏向于企业自营物流;人事部门从员工稳定与和谐关系出发,更愿意企业不要把物流业务外部化。各部门都从局部利益出发,从本位出发,不希望给自身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出于对机会主义的担心。签订物流服务外购合同后,物流业务交由物流公司打理,双方的力量对比因此发生了变化。就物流公司来说,他们对非物流企业有依赖,但不强烈,充其量这笔交易是其众多交易中的一单;但对非物流企业而言,服务质量与效率将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严重影响。因此物流公司往往利用这种有利的地位欺诈对方,在必要时会提高价格,并转向那些能满足他们利益的客户,产生种种机会主义行为,如不按合同规定的时间配送,装卸搬运过程中故意要挟等等。由于求人不自由,企业总是尽量采用自营的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却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自营使企业把有限的资源浪费在与核心业务关系不大的物流上,制约了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巩固。(3)害怕丧失控制物流的能力。企业总是愿意把物流业务内部化,深层的原因就是担心把物流业务外包后,丧失了控制物流的能力。这种担忧是毫无道理的,因为最佳的物流设计方案是寻求自营与外购的平衡点。没有人会建议企业必须外购一切物流业务,外购策略对外是购买价格相对较低、顾客服务水平更高的物流功能,对内则是着眼于那些能支撑本企业核心能力的物流功能。然而,这种担忧本身却令人担忧,因为管理人员在对外购物流的理解上,缺乏对物流战略意义的认识,他们不清楚哪些物流功能的自营会对本企业的发展有战略影响,哪些则没有。 总之,管理人员面对的是未知的技术、不可控的经济环境、服务提供方的易变性等一系列未能确定的因素,对决策的偏见主要来自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管理人员不清楚哪些是核心物流功能,缺乏对物流作战略分析的打算和信心。 2、BALLOW开发的决策标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非物流企业与物流公司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物流公司从提供传统的公共物流服务转向提供3PL服务,非物流企业则强调供应链管理、各职能部门的高度集成,非物流企业与物流公司更倾向于结成联盟关系,企业间的欺诈背叛行为将会受到制约,因此与这种服务关系转变相适应的决策标准也要随之改变。 BALLOW注意到了传统决策标准的局限性,提出了二维决策标准。他认为自营还是外购服务决策主要基于两个因素——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程度和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较高,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相对较低则采用3PL;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较低,同时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也低,则外购公共物流服务;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很高,且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也高,则用自营的方式R1。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寻求物流子系统自身的战略平衡是他建立的决策标准的最大特点。尽管这样,他建立的决策标准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没有考虑成本的影响。一般来说,每一个特定的物流系统都包括仓库数目、区位、规模、运输政策、存货政策及顾客服务水平等构成的一组决策。因此每一个可能的物流方案都隐含着一套总成本,可用数学公式表示如下: D=T+S+L+FW+VW+P+C (其中D为物流系统总成本,T为该系统的总运输成本,S为库存维持费用,包括库存管理费用、包装费用以及返工费,L为批量成本,包括物料加工费和采购费,FW为该系统的总固定仓储费用,VW为该系统的总变动仓储费用,P为订单处理和信息费用,指订单处理和物流活动中广泛交流等问题所发生的费用,C为顾客服务费用,包括缺货损失费用、降价损失费用和丧失潜在顾客的机会成本,这些成本之间存在着二律背反的现象)。例如,在考虑减少仓库数量时,虽然是为了降低保管费用,但是在减少仓库数量的同时,就会带来运输距离变长、运输次数增加等后果,从而导致运输费用增大;如果运输费用的增加部分超过了保管费用的减少部分,总的物流成本反而增大了,这样减少仓库数量的措施就没有了意义。在选择和设计物流系统时,要对系统的总成本加以检验,最后选择成本最小的物流系统。因此,不考虑成本的决策标准是不完全的标准。 3、3PL决策标准 考虑到BALLOW决策标准的缺陷,本文认为在进行3PL决策时,应从物流在企业的战略地位出发,在考虑企业物流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成本评价。具体实施时,可遵循以下决策程序。 对3PL进行决策时,首先要考虑物流子系统的战略重要性。要决定物流子系统是否构成企业的核心能力,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判明:(1)它们是否高度影响企业业务流程?(2)它们是否需要相对先进的技术,采用此种技术能使公司在行业中领先?(3)它们在短期内是否不能为其它企业所模仿? 如能得到肯定的回答,那幺就可以断定物流子系统在战略上处于重要地位。由于物流系统是多功能的集合,各功能的重要性和相对能力水平在系统中是不平衡的。因此,还要对各功能进行分析。 某项功能是否具有战略意义,关键就是看它的替代性。如其替代性很弱,很少有物流公司或物流公司很难完成,几乎只有本企业才具备这项能力,企业就应保护好、发展好该项功能,使其保持旺盛的竞争力;反之,若物流企业也能完成该项功能或物流子系统对企业而言并非很重要,那就需要从企业物流能力的角度决定是自营还是外购了。企业物流能力在这里指的是顾客服务水平。顾客是个泛指的概念,它既可以是消费者,也可以是下道工序。如企业不具备满足一定顾客服务水平的能力,就要进行外购。在外购时采用何种服务,是租赁公共物流服务还是组建物流联盟,这就要由物流子系统对企业成功的重要性来决定。在物流子系统构成企业战略子系统的情况下,为保证物流的连续性,就应该与物流公司签订长期合同,由物流公司根据企业流程提供定制服务,即实施3PL;而在物流子系统不构成企业战略子系统的情况下,采用何种服务方式就要在顾客服务水平与成本之间寻找平衡点了。 具备了物流能力,并不意味着企业一定要自营物流,还要与物流公司比较在满足一定的顾客服务水平下,谁的成本更低,只有在企业的相对成本较低的情况下,选择自营的方式才有利;如不然,企业应把该项功能分化出去,实行物流外包。如果物流子系统是企业的非战略系统,企业还应寻找合作伙伴,向其出售物流服务,以免资源浪费。当然,这种物流服务收入不是企业主营收入。 三、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状况 根据中国仓储协会2001年2-4月的调查结果,我国现有的物流供给能力略大于我国目前的物流需求水平。该调查同时表明,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国的3PL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3PL公司的分类:按物流范围和服务功能3PL可以分为综合性物流公司(规模较大、资金雄厚、并且具有良好的物流服务信誉)和功能性物流公司(如运输公司、仓储公司、流通加工公司、单一功能、仅仅承担和完成某一项或几项物流功能)。2001年我国的3PL企业中有29%属于综合性物流公司,而另外的71%则属于运输、仓储等功能性物流公司。 3PL企业的规模:物流企业的规模可以通过多种指针来衡量,最简单的就是通过物流企业的人员数目来比较。我国3PL企业平均员工数量由2000年的248人上升到2001年的259人,平均企业规模扩大了31人。 认可程度:对3PL的认可程度集中体现在3PL的使用比例上。将物流服务全部委托给3PL的工业企业比例由2000年的16%上升到2001年的21%,上升了5个百分比。 3PL企业数量:尽管没有一个完全的统计数量,但相关统计结果表明,我国3PL企业的数量正逐年增长。进入我国的著名外资3PL有UPS、DHL等。而国内的一 些物资、商储企业纷纷表示要全面进军物流业。甚至连著名的电子企业康佳也表示有意利用自身的销售网络提供3PL服务。

我国3PL落后于世界水平:我国的3PL在起步后的几年内,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3PL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总体效果尚不明显。根据美国田纳西州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美国大多数企业在使用3PL服务后,作业成本可降低62%。而目前,在我国,企业使用3PL服务以后作业成本只能降低28%。我国3PL的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使用比例偏低,由美国TENNESSEE大学物流研究中心进行的年度调查表明,在1996年,有58%的美国被调查者采用了3PL的服务,而到2000年这个比例上升到73%。在欧洲,使用3PL的比例更高。仅在1996年,欧洲使用3PL服务的比例已经达到了76%。同时,研究表明,欧洲24%和美国33%的非3PL服务用户正积极考虑使用3PL服务;欧洲62%和美国72%的3PL服务用户认为他们有可能在三年内增加对3PL服务的运用。而在中国,根据中国仓储协会于2001年2-4月组织的第三次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供求状况调查,在我国: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只有18%被分包给3PL,成品销售物流中只有被完全分包给第三方。尽管与中国仓储协会1999年第一次调查资料相比,全由第三方代理的比例上升7个百分点,但这个比例远远地低于欧洲和美国。这个水平甚至远远低于欧美国家90年代中期的水平。(2)服务范围狭穿在欧美,3PL的服务的品种已经由最初的简单仓储运输发展到了具有一定宽度的阶段。3PL提供EDI、信息管理等全新的服务项目,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客户的多样需求。而在我国,根据中国仓储协会于2001年2-4月组织的第三次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供求状况调查的结果,3PL的服务范围仍局限在传统的运输、简单仓储等方面。生产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干线运输,其次是市内配送: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市内配送,其次是仓储,再次是干线运输。与前两次的调查结果相比较,经管各项服务的组成比例有了变化,但物流系统设计、物流总代理等高增值、综合性服务仍然未能成为我国第三方服务的主流服务项目。可以说,我国3PL仍然处于由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真正意义上的3PL转变的过程中。(3)服务规模偏小我国目前的3PL普遍存在规模偏小的现象。2001年我国3PL企业平均员工数量为259人,而根据一份1997年以前的统计资料,此时的美国3PL企业的(算术)平均员工数 量为432人,其中500人以上的企业占到了36%。另外,全国从事公路货物运输的经营业户有274万户,平均每个经营业户拥有的运营车辆仅辆;拥有运营车辆超过100辆的企业只有中远、中外运等少数企业。(4)服务满意度偏低由美国TENNESSEE大学物流研究中心进行的年度调查表明,约有80%的客户对3PL提供的服务表示满意。而根据中国仓储协会于2001年2-4月组织的第三次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供求状况调查的结果,只有54%的生产企业和53%的商业企业对3PL的服务表示满意。由此可见,我国3PL服务的满意程度是相对偏低的。 第三方物流供货商所面临的问题:(1)系统发展的成本。( 2)承诺和现实的关联。( 3)文化和关系的一致性。( 4)制定一个合适的价格体系。( 5)获得合格的人材。( 6)制定一个适合性的合同框架。( 7)客户要求越来越苛刻。( 8)技术和社会的飞速变化。 四、阻碍我国企业推行第三方物流战略的原因分析 只根据个别因素就盲目推行或排斥3PL,而不是在完整、准确地把握整个系统结构的基础上考察各方行为的关联性,因而不能以动态联系的思维去挖掘造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这正是我国许多工商企业的通病。 首先,有的企业未能认识到不恰当的物流决策会削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甚至架空企业的权力。 一个突出表现是盲目扩大外包业务范围,而对外包决策的战略价值及可能会造成的一系列后果缺乏清醒认识。它们不能找到一种有效方法,确定哪些物流活动需要自营以加强控制力,哪些物流活动选择外包会更利于企业整体运作水平的提高。或许它们只是由于无法管理好自己的物流活动而选择外包,并不了解物流管理失控的真正原因,这常常使它们陷入无法与物流服务商进行有效沟通的尴尬境地。 第一、另一个极端的表现是顽固坚持自营而排斥外包,因为它们认为自己拥有自营物流所需的硬件设施和经验。其实这种看法非常粗浅:决策者是否从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高度去权衡过自营和外包总成本的高低与服务水平的优劣;是否全面、准确地考评过物流在整个价值链中的地位并思索过物流是否值得作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来培养;决策者不愿忍受外包带来企业运作暂时动荡,倒可以忍受本位主义作风严重的各部门低效率地工作以换取四平八稳,这样以妥协换来的稳定意义何在;决策者主观上是不是过于夸大了外包风险。企业这些认识上的根本缺陷常常被其它博弈方利用来要挟企业。 第二、有的企业组建物流联盟时很盲目,对3PL运作的复杂性、风险性缺乏清醒认识。 它们的经营思想充满许多浮躁、狭隘和主观主义的东西,这使得结成的联盟是低效、脆弱、高风险的,往往以失败收场。比如:在联盟酝酿期它们常常不是按照一整套科学的指针体系来选择最佳合作伙伴,而是代之以人情关系的亲疏;在联盟运作过程中往往只是从表面看到结盟带来的直接好处,而对于已经滋生蔓延并缓慢发展的某些不利因素却麻痹大意,并且没有认真考虑过以一套合理的机制保证高效运作的长期性;在联盟出现挫折时有些企业不是考虑如何采取恰当方式与对方沟通协商以共渡难关,而是只顾自身得失,甚至企图把灾祸转嫁给盟友;在联盟被迫解体时很多企业束手无策、惶恐不安,而不能及时拿出一套周全的可最大限度保护自己利益的策略。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很多时候还不是诸多不可控的外部因素,而在于企业自身短视、自利的根本弱点,以及缺乏充分预计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基于此制定全面战略规划的能力。

物流毕业论文第三方物流趋势

第三方物流发展趋势� 早在2001年的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就已达400亿元人民币左右。在过去年几年里,第三方物流这个市场成长得很快,绝大多数被调查的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在过去三年的年均增长都超过了30%.第三方物流提供商85%的收入来自比较基本的服务,比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所以说中国的外包物流还处在发展初期,70%的第三方物流提供商也认为客户并没有完全准备好外包其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客户也提出了他们在外包物流方面小心谨慎的原因。除了已有的内部物流能力外,缺乏高水平的服务和合格的第三方物流提供商是外包物流的主要障碍。因此,在提供高利润的增值服务之前,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必须充分展示他们在基础业务上的运营能力。而避免在低利润的运营初期过度的投资对第三方物流提供商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美国一家管理顾问公司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合作,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对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进行调研,美智专业人员用面对面访谈及电话访谈的形式,调查了70个企业,其中客户(需方生产企业)调查了工下和电信、汽车、食品和饮料、快速消费品、消费类电子、化工、服装和纺织、医药8个行业的48个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供方)调查了19家企业,其中包括外国物流提供商、生产与流通企业物流部门、新兴的中国物流公司、传统的中国运输与仓储企业转型的物流企业。得出以下第三方物流发展趋势。 ��一、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力大、发展迅速,处于发展初期,而且呈地域性集中分布 1.中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总支出有19000亿元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潜力很大。但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处于发展初期,2001年的市场规模在400亿元人民币以上。70%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在过去的三年中,年均业务增幅都高30%。整个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2000年至2005年的年增长率将达25%。推动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首先在于跨国企业正在将更多的业务转向中国,并通过外包他们广泛的物流功能来降低供应链成本;其次是中国公司面临着降低成本而增加了物流外包的需求;最后是政府的激励措施也是刺激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2.中国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物流服务商的收益85%来自基础性服务,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与支持物流的财务服务的收益只占15%。增值服务主要是货物拆拼箱、重新贴签/重新包装、包装/分类/并货/零部件配套、产品退货管理、组装/配件组装、测试和修理。增值服务薄弱的原因:一方面,多于一半的物流服务商认为客户还没有做好外包准备;另一方面,客户认为中国缺少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商,再加上客户认为他们有条件自己把物流干好。在这种状况下,一个物流供应商在赢得其客户对他的服务能力有充分信心之前,可能只能局限在相对低利润的物流服务上,一直到客户愿意外包增值服务为止。因此,物流供应商对在中国物流市场运作的早期利润率要有一个现实的估计。 ��3.整个第三方物流市场还相当分散,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没有一家被访谈的物流服务商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实践证明,在中国一个纯粹的、尽量少拥有资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运营模式很难实行,也无法做大。目前中国物流市场的地域集中度很高,80%的收益都来自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4.物流供应商认为阻碍其发展的一个最大障碍是很难找到合格的物流管理人员来推动业务的发展。他们还反映:复杂的行业监管环境和政府的限制,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的发展。比如,为了向顾客提供一个整合全国范围的物流服务解决方案,物流服务商必须取得按省份的和运输方式的多个运营许可证。 ��第三方物流发展趋势二、客户对第三方物流需求千差万别,物流外包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1.对客户而言,降低成本和周期,提高服务水平是面临的主要挑战,但不同行业重点不同。汽车制造业,随着其逐步从依赖进口零配件转向从本地的零配件生产企业进货,他们曰趋强调通过“及时配送”降低库存水平的重要性;对服装行业,更重要的是如何缩短周转时间,以便对快速变化的市场流行趋势做出及时反应;对家电行业,由于生产能力过剩和巨大的价格压力,降低物流成本对确保盈利变得至关重要。 2.客户外包物流的原因,首先是为了降低物流成本,然后是为了强化核心业务,第三是为了改善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与质量。客户在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时,首先注重行业与运营经验即服务能力,第二注重品牌声誉,第三注重网络覆盖率,最后注重较低的价格。 ��3.调查显示,使用第三方物流的客户中,有超过30%的客户对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满意,不满意最多的是物流供应商的信息技术系统很差,信息反馈有限:互相之间沟通不顺畅,供方不了解需方的情况变化;缺乏标准化的运作程序,导致各地区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无法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等等。 ��4.调查显示,客户外包第三方物流原材料供应将从现在的15%增加到三年后的35%;生产商产品销售将从目前的略高于45%增加到三年后的80%:分销商物流的外包将从目前的略高于25%增加到近65%。 ��5.此次调查显示,客户认同国际物流供应商在IT系统、行业以及专业方面的经验。同时,他们认同中国物流供应商在成本、本地经验与国内网络方面的优势。这一结果同时证实了国内物流供应商同国际物流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的协调效应。 ��6.这次调查显示,目前中国企业尤其是传统的中国国有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较小,与此相反,在中国的跨国企业在外包物流方面的脚步最快,是目前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重点。但这些跨国公司在外包时也十分谨慎。 ��第三方物流发展趋势三,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很快,但面临一些共有的挑战,也存在各自的困难,许多第三方物流企业正在寻求合作,以提高服务能力 ��1.目前中方与外国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在运营过程中,各有侧重。国外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主要关注进出口物流,约占业务收入的70%,所以他们的服务客户98%是外商独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等外国客户。中国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更注重国内物流的商机,收入占总收入88%,按调查企业分析,56%为外国客户服务,44%为中国客户服务。 ��2.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认为,吸引物流需求客户存在三大障碍:一是生产与流通企业有较大物流能力,物流外包就意味着裁员和资产出售;二是客户对第三方物流缺乏认识;三是对现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否降低成本,能否提供优质服务缺乏信心。 ��3.大多数国际的物流供应商告诉我们,他们正在寻找中国的合作伙伴,以获得迅速进入市场的机会,但至今,他们很难找到合适的对等的本地合作伙伴。造成这一困难的原因在于国内的物流供应商,尽管非常希望从国际的同行那里获得行业运作的知识及其国际网络,但并不愿意让国际的合作方在他们的市场获得资产所有权和管理权。 ��4.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普遍希望改善物流发展环境。中方的供应商认为缺乏物流人才是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外国供应商认为“政府限制”是首要挑战。政策环境涉及到运营许可、跨省运输、登记注册、税收政策、行业标准等等。希望政府出台产业政策。 ��5.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会发现在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发展的初期,要想获取利润并快速成长是一件很难的事。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首先从提供基础物流服务开始,展示他们有能力把这些服务做得最好,随后才开始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即使基础服务的利润率比较低,但只有通过把这些服务做好了,才能说服顾客外包更复杂的整合的供应链管理。在一开始利润率较低的时期,应当避免过度投资,但应当购买一些必要的资产,以确保其对运营的控制和对客户的信誉度。物流供应商还应当在那些潜在的高利润的,并且与其自身能力相匹配的领域投资。如何在这些方面合理平衡,做出明智的选择,将是在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制胜的法宝。 避免在低利润的运营初期过度的投资对第三方物流提供商来说是很大的挑战。美智管理顾问令司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协助下,最近对在中国主要的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和他们的客户(包括潜在客户)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这次调查,发现外包的物流市场还处在发展的初期,且呈区域性的集中现象——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收入主要来自长江流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总的来说,第三方物流发展趋势是健康乐观的,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第三方物流常称之为契约物流、合同物流或物流外部化,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出现的概念。简单来说,第三方物流是在物流渠道中由中间商提供服务,中间商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提供企业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提供者是一个为外部客户管理、控制和提供物流服务作业的公司。第三方物流提供商一般由过去的运输公司或其他服务企业发展而来:供应商逐渐认识到市场需要从他们那里购买的不止是运输和销售服务,因而开始提供额外的仓储、速递以及其他物流服务。在关注核心业务的90年代,许多制造和商业企业将物流活动全部或部分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缩减劳动力的数量,可以节约资源(设备)投入,那些困难的、肮脏的装卸、搬运等物流工作将成为令他人头疼的问题而仅仅显示为公司预算和会计报表中的一行数字。第三方物流概念从20世纪90年代进入我国,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在国内掀起了一股“第三方物流热”,物流实业界和学术界都在津津乐道这种现代物流方式的成功案例和诱人前景。实际上,有人在将我国第三方物流业与其他利用这种运作方式较好的国家进行比较之后发现,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举步为艰,难以令人满意。

一、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 第三方物流作为企业作业管理的协作者、物流服务的整合者以及物流外包的契约人,日趋成为现代物流主流服务模式。一个国家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代表着本国物流的发展进程。在全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大力发展以第三方物流为特征的现代物流服务既是推动我国经济质量升级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我国传统运输物流企业转型的必然要求。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伴随现代物流理念传入我国以来,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特征。主要的特征有: 第一,总体规模偏小、发展潜力巨大。总体上讲,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物流和公众物流服务仍然是社会物流的主要形式,严格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短时期难以明显改观。同时,第三方物流在中国已经有了大约十年的探讨过程和发展过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下,中国正在成为第三方物流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 根据有关分析,预计2011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将达到5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7%。与此同时,社会物流外包比例不断上升,2006年我国销售物流外包以5%-10%的速度增长,运输与仓储外包以10%-15%的速度增长,运输业务委托第三方的占企业运输业务的67%,这些都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二,需求的不平衡性较强。不同企业间的物流理念以及物流需求层次差异性很大,先进的与传统的物流模式并存。一方面中国日趋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进入中国的先进制造业和分销业产生高端的物流需求,第三方物流需求主要集中在外资领域。这些企业物流理念先进、物流外包水平高、供应链管理要求严格且自主性较强,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迫切、要求高。从另一方面来看,我国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依然较低。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物流形式、形态存在明显的差异。以制造业为例,根据有关机构调查,我国内资企业平均使用仓储面积大约是万平方米,平均自有仓储面积万平方米,租用的仓储面积是万平方米,分别是外资企业的倍、倍和倍,也就是说我们的外包明显不足。内资企业的货运车辆平均拥有量为66台,装载设备38台,分别是同期外资企业的倍和倍,明显反映出国内外企业在物流社会化、专业化运作方面的理念和实际运作差距。这种先进与落后物流形态并存的现象造成我国物流需求的多元化和社会物流结构的不均衡性。 第三,行业集中度较低。根据咨询机构的分析,2006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大约有18000多个服务商和终端,排名前十位的服务商占市场总额仅13%(这可能是很粗略的估计),没有一家物流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2%,说明我国物流行业尚未实现充分的整合。在竞争模式上主要体现在成本与价格竞争,而对第三方物流所带来的供应链增值效应关注不够,低水平的过度竞争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瓶颈问题,大家在行业中可能都感觉到这种竞争压力。根据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行业目前利润率为3%-8%左右,行业利润空间尚未完全挖掘出来,和国际上相比差距还是很大。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趋势十一五期间,现代物流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第三方物流发展进一步加快了进程,在服务内涵、经营模式、功能建设等方面发生了深远的变革,呈现出良好发展趋势。第一,服务链不断延伸、专业化不断加强。一方面供需双方合作不断加深,服务模式日趋完善,以我们公司的米其林项目为例,米其林是世界知名的轮胎制造商,1997年、2001年分别在我国东北沈阳、上海建厂,最初中国外运仅仅是为他提供海运服务,主要是在国际端的原材料进口和产品出口。双方建立第三方物流合同关系后,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其供应链的布局实施了个性化的物流资源配置,新建、改造专用的物流仓库,为其提供个性化的物流解决方案,也就是按照生产企业上下游配置做了一些安排。经过几年磨合,服务范围从进出口货代扩展到CBC、全国干线运输包括区域性配送。区域配送从操作层面上、供应链层面上、信息反馈层面上做了很多工作,来满足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上的要求以及运输服务要求。服务区域从北方扩展到华东、华南地区,服务标准显著提升。这种国际化生产企业对物流行业的要求也非常高。我这里有几个数字,也就是他们对我们公司第三方物流的一些KPI指标,比如库存完好率2005年我们达到了,2006年是,今年前三季度是100%;第二个指标库存明细准确性,也就是轮胎不同的规格、尺寸、排序、仓库里的配置准确性,2005年我们达到了,2006年99%,今年一直保持在100%,也就是说这种准确性我们还是在逐年改善;到货的准时性,2005年我们达到了,当时还是有差距的,他们要求还是很高的,2006年,今年到现在为止是,也是在逐年提高。 成本方面我们再看第三方物流服务深化的直接结果是专业的细分。第三方物流企业也越来越专注于特定的目标市场,以充分发挥其专业的优势。目前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锁定在IT、汽车行业、家用电器、化工、快速消费品等几个目标行业集中发展,专业细分程度也在进一步加强。从过去什么都做的物流转变成更加专业化的划分,按照市场和生产企业发展趋势要求,企业也在做一些相应变化。 第二,服务范围向金融领域扩展。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也在探讨市场对外运产生的一些新的需求、新的机会。物流、现金流、资金流是供应链三大组成部分。在我国信用体系尚不健全的体系下,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造成的采购与供应短缺是造成供应链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前些年在流通行业比较明显。由此以质押、监管为代表的物流金融服务得到较大发展,包括中外运、中远在内的企业纷纷开展此项业务。以我公司为例,通过与深发展、广发展、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国内主要银行签署合作协议,2006年实现授信额度达到456亿元,2007年1-9月份实现授信额度超过500亿元。很多客户、企业对这个方面的需求也很明显,需要通过物品和质押这种关系来缓解自己资金不足的问题。质押监管的发展标志着第三方物流与金融行业的融合,而服务范围也由静态的仓单质押向货物的在途质押转变,从供应链资金流收入方面看,第三方物流服务内涵得到进一步延伸和扩展。 第三,物流行业的整合趋势非常明显。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是物流全球化进程,这一进程正在向中国扩展,自第三方物流概念引入国内起,以兼并收购为特征的全球物流整合深刻改变了物流市场格局。一大批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消失,一批巨型的物流大集团在整合过程中迅速发展壮大,市场集中度明显提升。以德国邮政为例,由几家德国本土邮政企业经过私有化之后,在短短十年时间里先后并购了DHL等物流巨头,并以DHL为平台集中打造第三方物流服务平台。近几年,外资对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并购明显升温,进一步加快了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全球化进程,也使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从服务竞争扩展到资本竞争,这也是一个显著的特征。资本手段越来越成为物流企业做强做大的重要途径。 经过十多年发展,中国物流走向了理性、有序的发展轨道,官产学研等物流各界的沟通与协同不断加强,现代物流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未来几年将是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关键成长时期,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综合物流企业之一以及第三方物流服务的积极倡导者,将一如既往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交流、合作与沟通,与大家共同发展。

企业物流与第三方物流论文

我国3PL落后于世界水平:我国的3PL在起步后的几年内,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3PL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总体效果尚不明显。根据美国田纳西州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美国大多数企业在使用3PL服务后,作业成本可降低62%。而目前,在我国,企业使用3PL服务以后作业成本只能降低28%。我国3PL的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使用比例偏低,由美国TENNESSEE大学物流研究中心进行的年度调查表明,在1996年,有58%的美国被调查者采用了3PL的服务,而到2000年这个比例上升到73%。在欧洲,使用3PL的比例更高。仅在1996年,欧洲使用3PL服务的比例已经达到了76%。同时,研究表明,欧洲24%和美国33%的非3PL服务用户正积极考虑使用3PL服务;欧洲62%和美国72%的3PL服务用户认为他们有可能在三年内增加对3PL服务的运用。而在中国,根据中国仓储协会于2001年2-4月组织的第三次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供求状况调查,在我国: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只有18%被分包给3PL,成品销售物流中只有被完全分包给第三方。尽管与中国仓储协会1999年第一次调查资料相比,全由第三方代理的比例上升7个百分点,但这个比例远远地低于欧洲和美国。这个水平甚至远远低于欧美国家90年代中期的水平。(2)服务范围狭穿在欧美,3PL的服务的品种已经由最初的简单仓储运输发展到了具有一定宽度的阶段。3PL提供EDI、信息管理等全新的服务项目,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客户的多样需求。而在我国,根据中国仓储协会于2001年2-4月组织的第三次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供求状况调查的结果,3PL的服务范围仍局限在传统的运输、简单仓储等方面。生产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干线运输,其次是市内配送: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市内配送,其次是仓储,再次是干线运输。与前两次的调查结果相比较,经管各项服务的组成比例有了变化,但物流系统设计、物流总代理等高增值、综合性服务仍然未能成为我国第三方服务的主流服务项目。可以说,我国3PL仍然处于由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真正意义上的3PL转变的过程中。(3)服务规模偏小我国目前的3PL普遍存在规模偏小的现象。2001年我国3PL企业平均员工数量为259人,而根据一份1997年以前的统计资料,此时的美国3PL企业的(算术)平均员工数 量为432人,其中500人以上的企业占到了36%。另外,全国从事公路货物运输的经营业户有274万户,平均每个经营业户拥有的运营车辆仅辆;拥有运营车辆超过100辆的企业只有中远、中外运等少数企业。(4)服务满意度偏低由美国TENNESSEE大学物流研究中心进行的年度调查表明,约有80%的客户对3PL提供的服务表示满意。而根据中国仓储协会于2001年2-4月组织的第三次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供求状况调查的结果,只有54%的生产企业和53%的商业企业对3PL的服务表示满意。由此可见,我国3PL服务的满意程度是相对偏低的。 第三方物流供货商所面临的问题:(1)系统发展的成本。( 2)承诺和现实的关联。( 3)文化和关系的一致性。( 4)制定一个合适的价格体系。( 5)获得合格的人材。( 6)制定一个适合性的合同框架。( 7)客户要求越来越苛刻。( 8)技术和社会的飞速变化。 四、阻碍我国企业推行第三方物流战略的原因分析 只根据个别因素就盲目推行或排斥3PL,而不是在完整、准确地把握整个系统结构的基础上考察各方行为的关联性,因而不能以动态联系的思维去挖掘造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这正是我国许多工商企业的通病。 首先,有的企业未能认识到不恰当的物流决策会削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甚至架空企业的权力。 一个突出表现是盲目扩大外包业务范围,而对外包决策的战略价值及可能会造成的一系列后果缺乏清醒认识。它们不能找到一种有效方法,确定哪些物流活动需要自营以加强控制力,哪些物流活动选择外包会更利于企业整体运作水平的提高。或许它们只是由于无法管理好自己的物流活动而选择外包,并不了解物流管理失控的真正原因,这常常使它们陷入无法与物流服务商进行有效沟通的尴尬境地。 第一、另一个极端的表现是顽固坚持自营而排斥外包,因为它们认为自己拥有自营物流所需的硬件设施和经验。其实这种看法非常粗浅:决策者是否从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高度去权衡过自营和外包总成本的高低与服务水平的优劣;是否全面、准确地考评过物流在整个价值链中的地位并思索过物流是否值得作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来培养;决策者不愿忍受外包带来企业运作暂时动荡,倒可以忍受本位主义作风严重的各部门低效率地工作以换取四平八稳,这样以妥协换来的稳定意义何在;决策者主观上是不是过于夸大了外包风险。企业这些认识上的根本缺陷常常被其它博弈方利用来要挟企业。 第二、有的企业组建物流联盟时很盲目,对3PL运作的复杂性、风险性缺乏清醒认识。 它们的经营思想充满许多浮躁、狭隘和主观主义的东西,这使得结成的联盟是低效、脆弱、高风险的,往往以失败收场。比如:在联盟酝酿期它们常常不是按照一整套科学的指针体系来选择最佳合作伙伴,而是代之以人情关系的亲疏;在联盟运作过程中往往只是从表面看到结盟带来的直接好处,而对于已经滋生蔓延并缓慢发展的某些不利因素却麻痹大意,并且没有认真考虑过以一套合理的机制保证高效运作的长期性;在联盟出现挫折时有些企业不是考虑如何采取恰当方式与对方沟通协商以共渡难关,而是只顾自身得失,甚至企图把灾祸转嫁给盟友;在联盟被迫解体时很多企业束手无策、惶恐不安,而不能及时拿出一套周全的可最大限度保护自己利益的策略。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很多时候还不是诸多不可控的外部因素,而在于企业自身短视、自利的根本弱点,以及缺乏充分预计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基于此制定全面战略规划的能力。

浅谈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内容摘要.3 关键词….3 内容摘要翻译…….4 关键词翻译….4 一、第三方物流运作系统概述….5 1 .第三方物流定义….5 2.第三方物流运作系统定义…5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决策方法…6 1.传统决策方法……6 开发的决策标准……7 决策标准….8 三、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状况…9 公司的分类……9 企业的规模…9 企业数量…9 4.我国3PL落后于世界水平……9 5.第三方物流供货商所面临的问题……10 四、阻碍我国企业推行第三方物流战略的原因分析………10 五、我国企业推行第三方物流战略的建议…12 参考文献….15 浅谈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内 容 摘 要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网络经济的深化和发展,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1)顾客需求的变化,(2)市场的快速变化,(3)竞争方式的变化。这些变化导致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利润率下降,迫使使企业寻求“第三方利润源”。第三方物流是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好处有:集中主业,节省费用,减少资本节约;推动全球化;运用新技术;加快市场响应;更好的信息处理和挖掘能力等。第三方物流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国第三方物流起步较晚,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将为此把脉问诊,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关 键 词】(Keyword) 物流(Logistics) 物流链(Logistics chain) 供应链(Supply Chain) 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简称3PL) 第三方物流运作系统(Third-Party Logistics Operation System) 第三方物流战略(Third-Party Logistics Strategy) 第三方物流决策(Third-Party Logistics Decision-Making) 物流外包(Logistics Outsourcing) 浅谈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一、第三方物流运作系统概述 第三方物流,英文表达为Third-Party Logistics,简称3PL,也简称TPL,是相对“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3PL既不属于第一方,也不属于第二方,而是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最常见的3PL服务包括设计物流系统、EDI能力、报表管理、货物集运、选择承运人、货代人、海关代理、信息管理、仓储、咨询、运费支付、运费谈判等。 由于3PL业的服务方式一般是与企业签订一定期限的物流服务合同,所以有人称3PL业的物流服务为“合同物流”;也有人为了区别企业自身提供的物流作业与外界(3PL)提供的物流服务,而称3PL为“外协物流”。 由于3PL业对物流各环节如仓储、运输等的严格管理,再加之拥有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的物流人才,使得他们可以有效地运转整个物流系统。当用户不再拥有自己的车队和仓储、库存,而是全部依赖于第三方为他和他的客户提供部分或全部的物流服务时,用户和第三方便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害关系,因此,3PL有时又称为“物流联盟”。 3PL业内部的构成一般可分为两类:资产基础供应商和非资产基础供应商。对于资产基础供应商而言,他们有自己的运输工具和仓库,他们通常实实在在地进行物流操作。而非资产基础供应商则是管理公司,不拥有或租赁资产,他们提供人力资源和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专业管理顾客的物流功能。 3PL运作系统是一个由不同利益主体组织、调度各种软件资源(如规章条例、合同、制度、知识技能等)和硬件资源(如运输设备、搬运装卸机械、仓库、机场、车站、道路、网络设施等),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中进行物流活动的“人——机系统”。系统整体运作效果是由内外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决定。工商企业首先决定物流自营还是外包:物流如果不构成企业核心能力但又非常重要,就可外包给运作水平更高的第三方经营。工商企业往往会根据硬件设施、价格、业务范围、服务水平、发展潜力及信誉状况等多项指针评价、优选物流服务商,与之结盟,并通过确立合理的运行机制保障这种委托代理关系长期、高效进行。在目前经济转型时期经营的3PL企业普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而自觉学习,不断改进服务质量甚至千方百计利用其它组织的资源以满足顾客复杂多变的需要;二方面,在监督不利的情况下,它可能会利用隐秘信息进行损害委托方利益的行动,其机会主义行为还可能败坏委托方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正是它的这种局限性另一,决定了社会需要这样一个组织——不但有能力向3PL企业提供所需却不具备的资源,而且有能力监管整个物流联盟按既定规则运作。这就是第四方物流承担的职能。第四方物流组织可能是一个由许多3PL企业和一些不直接从事物流运作的咨询企业、物流设备设施出租企业等集结而成的虚拟企业,也可能是由某个3PL企业发展壮大兼并重组其它相关企业后演化成的。当然,一个理性的工商企业还会全面翔实地考察外部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环境、地理交通环境、市场流通环境、技术环境、人文环境等)状况,分析政府部门政策、规章的影响,分析政府人员行为,选择推行3PL战略的有利时机。总之,推行3PL战略的过程实际上是工商企业根据所掌握的不完全信息与3PL企业、第四方物流组织、政府部门和外部环境进行的一场博弈。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决策方法 采用3PL能降低成本,提高顾客服务水平。毫无疑问,在供应链构建中,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第三方物流决策。哪些企业应该实施3PL,多大程度上使用3PL,目前很少有人能够实实在在地找到某种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一个新的研究框架,这个框架是以企业物流战略观为基础的。 1、传统决策方法 传统的决策依据是企业是否有能力自营物流,如果企业有设施、有技术就自营,方便控制;如果某项物流功能自营有一定困难就外购。企业在进行这种外购与自营决策时,物流总成本与顾客服务水平的考虑是放在其次的,而且通常的物流外购是企业向运输公司购买运输服务或向仓储企业购买仓储服务,这些服务都只限于一次或一系列分散的物流功能,需求是临时性的,物流公司没有按照企业独特的业务流程提供独特的物流服务,即物流服务与企业价值链是松散的联系。 采用这种决策标准原因在于:(1)企业各职能部门的本位作风。库存管理部门为避免缺货希望拥有仓库;采购运输部门为方便提货、配送倾向于拥有运输设备;财务部门认为频繁的财务手续令人讨厌而偏向于企业自营物流;人事部门从员工稳定与和谐关系出发,更愿意企业不要把物流业务外部化。各部门都从局部利益出发,从本位出发,不希望给自身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出于对机会主义的担心。签订物流服务外购合同后,物流业务交由物流公司打理,双方的力量对比因此发生了变化。就物流公司来说,他们对非物流企业有依赖,但不强烈,充其量这笔交易是其众多交易中的一单;但对非物流企业而言,服务质量与效率将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严重影响。因此物流公司往往利用这种有利的地位欺诈对方,在必要时会提高价格,并转向那些能满足他们利益的客户,产生种种机会主义行为,如不按合同规定的时间配送,装卸搬运过程中故意要挟等等。由于求人不自由,企业总是尽量采用自营的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却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自营使企业把有限的资源浪费在与核心业务关系不大的物流上,制约了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巩固。(3)害怕丧失控制物流的能力。企业总是愿意把物流业务内部化,深层的原因就是担心把物流业务外包后,丧失了控制物流的能力。这种担忧是毫无道理的,因为最佳的物流设计方案是寻求自营与外购的平衡点。没有人会建议企业必须外购一切物流业务,外购策略对外是购买价格相对较低、顾客服务水平更高的物流功能,对内则是着眼于那些能支撑本企业核心能力的物流功能。然而,这种担忧本身却令人担忧,因为管理人员在对外购物流的理解上,缺乏对物流战略意义的认识,他们不清楚哪些物流功能的自营会对本企业的发展有战略影响,哪些则没有。 总之,管理人员面对的是未知的技术、不可控的经济环境、服务提供方的易变性等一系列未能确定的因素,对决策的偏见主要来自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管理人员不清楚哪些是核心物流功能,缺乏对物流作战略分析的打算和信心。 2、BALLOW开发的决策标准

第三方物流和自营物流的比较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入世后国外领先企业的不断涌入,中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在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下,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物流,希望通过高效的物流管理来提高整个供应链运行效率。然而国内生产企业在学习和借鉴国外物流管理经验的同时,必须针对国内的宏观环境、结合自身的经营现状和特点来决定自身的物流管理模式。目前物流管理模式可以分成三大类:第三方物流、自营物流以及第三方和自营相结合的混合模式。据中国仓储协会第三次全国物流需求状况调查显示,有43%的生产企业从事自营物流,36%的生产企业物流管理采取第三方物流和自营物流的混合模式,而把物流全部交给第三方的生产企业却只有21%。可见,生产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是多样化的,这是国内生产企业客观选择的必然。一、第三方物流的特点和正负面效应(一)第三方物流的特点从字面上来看,第三方物流是相对于“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它超越了传统基础物流一单对一单的服务内容,增加了一些新的特点,如长期性——一年以上的稳定关系;正规性——通过合同确定合约双方关系;密切性——第三方从货主的角度管理物流业务,服务的增值性——除了运输与仓储业务,还涵盖了相关的管理、分析、设计等增值服务内容。(二)第三方物流的正面效应第三方物流越来越受到工商企业的青睐,原因就在于它使企业能够获得比原来更大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归核优势。一般来说,生产企业的关键业务不会是物流业务,并且物流业务也不是他们的专长,而新兴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从事多项物流项目的运作,可以整合各项物流资源,使得物流的运作成本相对较低,物流作业更加高效,生产企业如果将物流业务交给他们来做,将得到更加专业的物流服务,同时也可以集中精力开展核心业务。2.业务优势。(1)使生产企业获得自己本身不能提供的物流服务。由于客户所从事的行业不同,由此带来的客户服务要求也是千差万别,例如生鲜产品对快速、及时、冷藏的要求,危险化工品对安全、仓储设备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差异往往是生产企业内部的物流系统所不能满足的,但却是第三方物流市场细分的基础。生产企业通过物流业务的外包就可以将这些任务转交给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由他们来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定制化物流服务。(2)降低物流设施和信息网络滞后对企业的影响。小企业的物流部门缺乏与外部资源的协调,当企业的核心业务迅猛发展时,需要企业物流系统快速跟上,这时企业原来的自营物流系统往往由于硬件设施和信息网络的局限而滞后,而物流第三方恰好可以突破这种资源限制的瓶颈。3.成本优势。(1)第三方物流可降低生产企业运作成本。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利用规模生产的专业优势和成本优势,通过提高各环节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费用节省,使企业能从分离费用结构中获益。对于生产性企业来说,物流成本在整体生产成本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另外,由于企业使用外协物流作业,可以事先得到物流服务供应商申明的成本或费用,可变成本转变成不变成本,稳定的成本使得规划和预算手续更为简便,这也是物流外包的积极因素。(2)第三方物流可以减少固定资产投资。现代物流领域的设施、设备与信息系统的投入是相当大的,企业通过物流外包可以减少对此类项目的建设和投资,变固定成本为可变成本,并且可以将由物流需求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所带来的财务风险转嫁给第三方。尤其是那些业务量呈现季节性变化的公司,外包对公司资产投入的影响更为明显。4.客服优势。(1)第三方物流的信息网络优势。第三方物流企业所具有的信息网络优势使得他们在提高顾客满意度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他们可以利用强大便捷的信息网络来加大订单的处理能力、缩短对客户需求的反映时间、进行直接到户的点对点的配送,实现商品的快速交付,提高顾客的满意度。(2)第三方物流的服务优势。第三方物流企业所具有的专业服务可以为顾客提供更多、更周到的服务,加强企业的市场感召力。另外,设施先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具有对物流全程监控的能力,通过其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对在途货物的实施监控,及时发现、处理配送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事故,保证订货及时、安全送到目的地。(三)第三方物流的负面效应不难看出,第三方物流确实能给企业带来多方面的利益,但这并不意味着物流外包就是所有企业的最佳选择,事实上,第三方物流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负面效应。1.生产企业对物流的控制能力降低。由于第三方的介入,使得企业自身对物流的控制能力下降,在双方协调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物流失控的风险,从而使企业的客服水平降低。另外,由于外部服务商的存在,企业内部更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的局面,影响效率。2.客户关系管理的风险(1)企业与客户的关系被削弱。由于生产企业是通过第三方来完成产品的配送与售后服务,同客户的直接接触少了,这对建立稳定密切的客户管理非常不利。(2)客户信息泄漏风险。客户信息对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资源,但第三方物流公司并不只面对一个客户,在为企业竞争对手提供服务的时候,企业的商业机密被泄漏的可能性将增大。3.连带经营风险。第三方物流是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如果服务商自身经营不善,则可能影响企业的经营,解除合作关系又会产生较高的成本,因为稳定的合作关系是建立在较长时间的磨合期上的。二、自营物流的特点和正负面效应现代自营物流既不是传统的自营物流服务也不是第三方采购物流服务,它是针对于目前国内大型生产企业的物流需求而提出的新兴概念。(一)自营物流的特点传统的自营物流主要源于生产经营的纵向一体化。生产企业自备仓库、车队等物流设施,内部设立综合管理部门统一企业物流运作。在自我运输服务需求满足的情况下,生产企业会把闲置的物流资源其他生产企业或者消费者服务机构。这种自营物流服务还停留在简单的生产管理环节,对生产企业来说物流活动完全是一种附属产物,不能带来产品增值。(二)自营物流的正面效应同第三方物流相比较,自营物流的优点正好弥补了第三方物流的缺点,而第三方物流的优势也恰好是自营物流所不具备的。1.掌握控制权。对于企业内部的采购、制造和销售环节,原材料和产成品的性能、规格,供应商以及销售商的经营能力,企业自身掌握最详尽的资料。企业自营物流,可以运用自身掌握的资料有效协调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能以较快的速度解决物流活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获得供应商、销售商以及最终顾客的第一手信息,以便随时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2.盘活企业原有资产。据统计,目前生产企业中73%的企业拥有汽车车队,73%的企业拥有仓库,33%的企业拥有机械化装卸设备, 3%的企业拥有铁路专用线。企业选择自营物流,可以在改造企业经营管理结构和机制的基础上盘活原有物流资源,带动资金流转,为企业创造利润空间。3.降低交易成本。选择物流第三方,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企业无法完全掌握物流服务商完整、真实的资料。而企业通过内部行政权力控制原材料的采购和产成品的销售,不必为运输、仓储、配送和售后服务的佣金问题进行谈判,避免多次交易花费以及交易结果的不确定性,降低交易风险,减少交易费用。4.提高企业品牌价值。企业自建物流系统,就能够自主控制营销活动,一方面可以亲自为顾客服务到家,使顾客近距离了解企业、熟悉产品;另一方面,企业可以掌握最新的顾客信息和市场信息,并根据顾客需求和市场发展动向对战略方案作出调整。(三)自营物流的负面效应1.增加了企业投资负担,削弱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企业为了自营物流,就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仓存设备、运输设备以及相关的人力资本,这必然会减少企业对其他重要环节的投入,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2.企业配送效率低下,管理难于控制。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物流部门只是企业的一个后勤部门,物流活动也并非为企业所擅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营物流就等于迫使企业从事不擅长的业务活动,企业的管理人员往往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去从事辅助性的工作,结果是辅助性的工作没有抓起来,关键性业务也无法发挥出核心作用。3.规模有限,物流配送的专业化程度非常低,成本较高。对于规模不大的企业,其产品数量有限,采用自营物流,不能形成规模效应,一方面导致物流成本过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下降;另一方面,由于规模有限,物流配送的专业化程度非常低,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4.无法进行准确的效益评估。由于许多自营物流的企业采用内部各职能部门彼此独立的完成各自的物流,没有将物流分离出来进行独立核算,因此企业无法计算出准确的产品的物流成本,无法进行准确的效益评估。三、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的比较分析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不是相互对立的,双方各有优势。生产企业的物流管理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这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规模。对于物流自理能力不足、规模经济不明显并且物流业务对其核心能力影响甚小的中小型生产企业应该鼓励物流业务外包。在实际操作时,企业可以视自身的具体情况来采购第三方物流服务,既可以是逐步外包也可以是彻底外包。(一)逐步外包对于物流资产较多、人员较多、物流业务较多的企业,一般宜采用逐步过渡的方式,按物流业务与产品或地理区域分步实施。比如,保留仓储将配送外包,或保留配送、仓储将运输外包;或者把企业物流的信息系统外包。(二)彻底外包对于物流资产不多,物流业务较少,物流部门人员少的生产企业,可以将物流业务完全外包,即彻底关闭自己的物流系统。也可以采用系统接管的方式,即第三方物流公司将企业的物流系统全部买下、接管并拥有企业的物流资产、人员。接管后物流系统依然为企业服务也可与其他企业共享,以改进效率并分摊管理成本。此外,企业为了控制某些物流业务,可以在其被接管的物流系统中参股或控股这些业务或资产。

第三方物流的仓储管理,指的是以为委托方仓储部分物流的需求为动力,以全面的仓储物流服务的提供代替简单的存储单项活动。下面是我整理了第三方物流仓储管理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第三方物流进行仓储管理的研究

摘要:仓库作业活动的组织、协调、管理、设计建议最有物流方案的信息搜集、管理等等,是第三方物流的仓储管理的主要工作。所谓第三方物流的仓储管理,指的是以为委托方仓储部分物流的需求为动力,以全面的仓储物流服务的提供代替简单的存储单项活动。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储管理的内容进行阐述,然后提出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 仓储管理 内容 趋势

一、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管理的内容

仓储系统的布局设计、库存控制、仓储作业操作,是构成第三方仓储管理的主要内容。虽然它们之间是三个相互区别的层面,然而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存在于它们之间。

(一)仓储系统的布局设计

所谓仓储系统的布局设计指的是,以铁路、公路、大型船舶的固定航线为运输主干线,以区域配送为中心,形成一个系统的枢纽的布局模式,从而改变物流系统的复杂纷乱。所谓枢纽指的是一个配送中心,只不过这个配送中心的基地是仓库。除此之外,专业的对配送中线的选址规划、设计仓储系统内的设施设备的安排、设计规划区域的功能,也是仓储系统布局设计的不可缺少的内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在物流供应链的设计上,物流建筑的设计上,物流设施设备的配置上,都必须有专业技术,因为,它对接下来的物流程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我们说,仓储系统的布局设计不仅是顶层设计,同时,它更是供应链设计的核心。

(二)库存控制

在控制库存时,我们必须以上一层的设计,也就是仓储系统的布局设计为依据对本仓库的管理目标和管理系统模式进行确定,这是确定仓库 商业模式 的必然要求。

第一、将控制目标定位在服务质量和运营成本上,如果成本中心是供应链上的一个执行环节,从而使库存的合理性和零库存率得到保证;

第二、服务质量、运营成本、计费系统、客户关系管理将会成为控制目标,如果将独立核算的利润中心作为供应链的一个执行环节,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第三、执行、反馈、分析,是第三方物流仓储管理中库存控制的主要功能,因而,相对于供应链的整体来说,它处于后端位置。

(三)仓储作业操作

进仓、盘点、账务处理、出仓等是仓储作业操作的传统作业流程,因而我们说,它是整个仓储管理中的基础部分。在第三方物流的仓储管理中,主导管理是以仓库管理系统为中心的。与其他管理软件不同,仓储管理系统的仓储作业操作是信息化的,因而,对库存控制和信息集成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下为基础仓储作业流程:

第一、进仓作业流程

接单审单―检查车辆―卸货―验收货品―系统指导上架―贴标签/扫描―单据处理―入账确认;

第二、盘点作业流程

制订盘点计划―盘点实物―实物与标签核对―盘点表与系统账务进行复核―计算库存准确率;

第三、出仓作业流程

接单审单―系统分配―分拣备货―发货―复核―交接―单据处理―销账确认;

第四、账务处理

实时记录和检查每次进出库作业、质量状态、数量的改变,同时分类、整理、归档保存、备份相关凭证,这是进行账务处理的主要目的。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信息技术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管理的深度结合

随着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第三方物流作为一个提高物资流通速度、节省仓储费用和资金在途费用的有效手段。WMS作为由一系列计划模块有机组合并产生相应预期结果的系统,它是集员工、流程和环境于一体的系统集合体。在国外,WMS功能的强大和专业性通过实践的充分证明。在国内,WMS得到了广泛运用,但仅限于其初级功能模块。

对第三方物流仓储企业而言,仓储管理必须通过WMS作为工具,开展充足的辅助性工作,以便为完善系统的配套设施作好准备。例如自动存货、补给系统、RFID、产出相关报表、库存控制指标等运用进行了重新组合,以适应仓库管理运转和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信息技术的运用,仍需要通过管理中成熟的理念支持和贯通。

(二)贴身个性化行业化服务意识

第三方物流企业最为关注的焦点行业是物流外包潜能最

大的行业,如食品饮料、服装、化工、IT、电信和汽车行业。行业发展速度比较低的传统行业,是支撑物流行业现阶段生存发展的支柱力量,调查显示,物流行业中比较大型的企业非常重视传统行业的物流需求,因为抓住这些行业的需求,是保障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物流行业生存的根本。

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管理要站在客户企业的角度,提供有利于物流合理化的综合物流服务,前提是必须熟悉客户企业、物流活动的发展规律、流程,具有物流系统开发和创新的能力。在清晰地识别客户需求后,结合行业特点,分析归纳行业需求,并结合自身运作特点,为客户贴身制订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提升服务方案。

从而,突破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往被动接受整改完善指令的局面。

(三)人才的战略型、管理型、技能型

现代物流推动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管理是结合整个物流业的成熟发展联系在一起,必须具有提供从物流计划、系统设计、物流管理到实施一整套物流服务能力。满足以上发展的需要,不能脱离高素质的人才。从理论而言,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管理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分为3个层次,一是战略型物流人才,二是管理型物流人才,三是技能型物流人才。在企业当中,对以上3个层次之间的复合性人才需求更为强烈。这也意味着,企业更需要具备“专业素养+实践 经验 ”的人才。这类人才一方面来源于先通过学校培养,后阶段实践中磨炼形成;另一方面来源于在实践工作中已经掌握技术技能,再通过专业化理论提升的修炼而成。人才的培养和战略是第三方物流企业长远发展的另一块基石。

参考文献:

[1] 叶梅:仓储管理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王之泰:新编现代物流学 [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3] 田红英:第三方物流管理 [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4] __翔:物流管理 .[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0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第三方物流仓储管理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