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教师立德树人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教师立德树人论文参考文献

教师的师德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教师的师德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中存在的问题

1、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念与理想信念等同高校发展不相符由于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较为迅速,使得高校内部的许多青年教师在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许多青年教师在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念上的趋向有所不同,在怎样处理竞争关系、功利关系等方面稍有偏颇。而且,存有大部分的青年教师伴有严重的自我主义、拜金主义等方面的思想错误。在工作生活遭遇不快时,会将自身放在首位,以自我发展为中心,缺乏对国家、社会的使命感以及为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服务的事业心。

2、青年教师在工作与日常生活等方面合作意识较差团队精神是一种群体内驱力,体现着团队的协作精神和战斗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创造团队业绩的重要条件。由于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呈现竞争化,加之许多青年教师在家中属于独生子女,这就愈发的促使青年教师功利化和自私化。教师同教师的竞争性加强,反而其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比较薄弱。有的教师为了展现自我,无视与别人的交往,缺乏与他人在教学上的探讨,导致教学过程脱节孤立、学生掌握的知识支离破碎。不仅如此,还有的教师的性格比较孤僻,容易沉浸在自我世界中,与其他教师的沟通交流甚少,忽视了合作的重要性。

3、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方面缺乏端正的心态由于时代的发展较为快速,教师对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以及教书育人工作带有一定的浮躁情绪,这就使得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叛逆心理。在教学中态度不够严谨,对待自身的教学工作保持得过且过的心态,在备课和讲课的过程中投入力度较少。有的时候没有遵守教学计划和学科特点开展授课工作,在课堂上随便的应对、照本宣科等。在学术研究方面,急功近利,只顾完成研究任务,轻视了教学工作的严谨性。

二、提高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水平的对策

1、积极转变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有关师德师风的理论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提炼,也是人民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锻炼的指导思想。高校青年教师要积极学习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指导青年教师的行为,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和价值观念。青年教师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才会有意识的改变自身的心态,逐渐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力度,将优秀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者作为自身的发展榜样。高校要积极构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氛围,进而引导青年教师工作高校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要积极构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氛围,帮助青年教师转变自身行为与态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建设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觉悟和行为意识,利用科学的舆论导向来抵制不良师德师风的出现。对于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以此来鼓励青年教师奋发向上。

2、将师德师风建设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工作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师德建设规划、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制度,对师德建设目标、组织实施、保障措施、考核评价、奖励办法等提出明确要求,充分发挥规章制度的约束力,使师资队伍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积极运用各种激励机制来激发青年教师的建设工作,完善相关方面的考核制度,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公平、公正的发展平台。

三、结论

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不断的加大,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水平伴随着经济实力、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的提高而提高。青年教师逐渐的在教师中比重的加深,显示着我国的高校规模在不断的扩大,而且高校教学队伍也在不断扩大,教学队伍逐渐呈现年轻化。所以,提高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质量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

德育是教育中最古老的话题之一,历来被人们关注,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已成为主旋律的今天,德育更是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幼儿所接受的到的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众星捧月的地位,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使我们的孩子从小便养成了“以我为中心,任性、娇蛮、无理”等不良道德意识和行为。

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最基础时期和主要场所,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我们的孩子克服缺点,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使他们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因此在幼儿园向幼儿进行德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如何来做好幼儿德育这项工作呢?

一、将德育渗透于日常生活和游戏中

日常生活、游戏是实施幼儿德育最基本的途径。幼儿是在日常生活与游戏中,在与同伴及成人交往的过程中,了解人、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一定的行为准则的,并且在进行各种行为练习,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逐步形成某些良好的行为品质的。如:我班在玩“幼儿园”的角色游戏中,幼儿轮流当“老师”,模仿老师的动作,回答小朋友的问候“老师早”、“老师好”、“老师再见”等,他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玩得很开心。又如在表演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几种小动物角色,编故事,讲故事,一会当“小鹿”,一会当“小羊”,并把学的礼貌用语也编进了故事里。游戏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愉悦了幼儿的身心,又收到了品德教育的良好效果。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自发地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实践一定的社会行为,体验一定的社会情感,利用游戏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其他任何形式难以替代的效果。在一日生活常规和生活制度中渗透着道德教育的内容,通过常规训练和严格执行生活制度,可以培养幼儿有礼貌、守纪律、诚实、勇敢、自信、关心他人、爱惜公物、不怕困难等品德和行为习惯。

专门的德育活动是实施幼儿德育的有效手段。专门的德育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各年龄班德育的内容与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行为表现,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德育活动,也就是为实现某项德育内容而组织的教育活动,例如:谈话、讨论、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参观、春游、劳动、节日庆祝活动)等。幼儿的道德认知、情感以及行为,通过每一次活动,特别是实践活动的积累而逐渐得到发展。比如通过参观图书馆,幼儿亲眼看到一本本图书井然有序地摆在书架上,管理员阿姨辛勤地劳动以及读者安静有序地借阅图书等情景,会深深地体会到秩序的重要性,并更加爱惜图书;在认识家乡的活动中,幼儿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品尝家乡的风味特产,欣赏家乡的民间工艺品,并用绘画、手工及结构材料等多种方式表现自己心中的家乡风貌……这一系列活动能让幼儿实际地感受到家乡的美好,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因此,幼儿园应将日常生活、游戏和专门的德育活动结合起来,注意在生活中渗透德育内容与要求,同时发挥家庭和社区环境的合力,有效地实现德育目标。

二、教师以身作则,做幼儿的表率。

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教师,对教师的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深,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教师的言行。在幼儿园时,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老师就是这样说的。”为了给孩子们树立良好榜样,我们注意从自身坐起,严于律己,凡事要孩子做道的,自己首先做到,并且经常自我检点,在孩子门面前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有一次我组织幼儿洗手准备吃午饭,突然看到有几名小朋友湿着手还笑嘻嘻地从盥洗室走出来。我当时一气之下把王士年他们三个叫住了,并问他们:“谁让你们这样的?”这时有一个小朋友小声地说:“我看着老师这样我也这样。我一听顿时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原来是自己的不良习惯影响了孩子们,于是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做了检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进一步要求幼儿要讲卫生,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从这件事使我认识到应特别重视教师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人的一举一动,为人处世的态度,都是一面极好的“镜子”,在这面“大镜子”里,孩子看到了许多。因此,教师应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榜样作用,给幼儿以正面的积极的影响。

三、利用节日、生日等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开展活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节日、生日等日子往往能激发幼儿的情绪,增强他们的兴趣。在这个时间对幼儿进行教育,能使幼儿易于接受。例如:一年之中有特定含义的节日不少,如:“三八”、“五一”、“六一”“国庆节”、“教师节”等都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渠道,除此之外,我们通过举办“企盼奥运成功,为中国健儿加油”等一系列活动,在幼儿心中掀起了爱祖国的波澜。又如:我班的赵凯奇小朋友平时爱骂人,虽经多次教育,效果不明显,9月1日是他的生日,在我的反复启发下,他对着全班小朋友保证,从他生日这天起他保证不再骂人,并请别的小朋友监督,果然这天他没有骂人,我因势利导,在班中表扬了他,并要求他坚决改正骂人的毛病。一周后,赵凯奇基本改正了骂人的习惯。通过这种方式,我逐步培养了幼儿热爱老师及家长,关心小朋友的良好情感。

四、将德育教育寓随机教育中,提高德育水平

随机教育就是针对随时出现的问题、根据情况的变化实施教育。它具体、生动、有很强的说服力。

由于幼儿无意注意,无意记忆的能力较强,其注意力易被偶然事物所吸引,所以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要善于捕捉时机,做到随人、随地、随物、随时利用各种机会。例如:某幼儿随家长参观了名胜古迹,晨间谈话时可让他和大家介绍,鼓励他把纪念品带给同伴看;进餐时教师可根据不同菜谱向幼儿介绍蔬菜名称及其生长特点;盥洗时向幼儿讲解我国水资源的紧张状况,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

在随机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启发幼儿进行思考,切忌空洞说教。如:班上的图书不知被谁撕破,老师没有马上批评指责幼儿,而是给小朋友讲这本书。正当幼儿听得津津有味时,老师突然中断故事,告诉他们因为图书撕掉一页无法讲下去,请小朋友讨论怎么办?在共同的讨论中,他们懂得了爱惜图书的道理,并主动修补了图书。随机教育与幼儿一日生活相伴随,只要教师善于观察,并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必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家园配合,协调一致地开展好幼儿园的德育工作。

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光靠幼儿园的教育是不行的,一定要做好家园的共同教育。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要多于幼儿在幼儿园的时间。由于父母与幼儿的亲情关系的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的更快些、更多些。所以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目前,家庭早期教育已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引起越来越多家长的关注,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但也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不少家长只注意开发孩子早期智力,却不注意孩子早期的品德培养,这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容易形成幼儿行为表现的两面性,在幼儿园是一种表现,而在家庭中却是另一种表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接待幼儿入园、离园、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活动,不断同家长取得联系,及时了解幼儿情况,同家长一起探讨幼儿德育的方法。力求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一致,促进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一次,幼儿在玩娃娃家游戏时,扮演爸爸的刘琦小朋友竟然打了扮演宝宝的刘伟超,我问他为什么打人,他理直气壮地说:“他不听我的话,我就打他,在家里我不听爸爸的话,爸爸就打我。”听了他的话,我清楚了他打人的根源,到下午刘琦的父亲来接孩子时,我同他谈心,向他说明了情况,刘琦的父亲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表示以后不再打孩子,并希望老师及时同他联系,共同教育好孩子。

通过几年的教育实践,我深深的认识到: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德育原则,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适时地向幼儿进行教育以表扬鼓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对幼儿的良好行为及时给予强化。还要沟通幼儿园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共同负担起教育下一代的责任,把幼儿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一代。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灵魂,中国文化自古以来都是把德行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核心。高校教师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承者,肩负着为国家振兴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使命,承担着促进国家教育事业健康良性发展的职责。尤其是占比超过 60%的青年教师,已然成长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迅速发展以及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的新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道德品质、专业素质和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态势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高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水平刻不容缓。

师德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具有的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1].师风是教师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行为习惯和行为倾向所表现出来的一贯性风范[2].不同时期,师德师风的具体内涵会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但究其实质仍是代表了中国的文化传统、理想信念和完美人格。只有把握高校青年教师身份中的文化与道德根据,直面高等教育的深刻变化,剖析高校教师内心的道德窘境,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维度去综合分析问题的成因,才能逐渐发掘问题的根源所在,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供有效的途径。

一、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不深刻,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和核心,它关系着国家道路和国家命运。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各种意识形态以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席卷着国人的思潮,在中国进入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的关键时期,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活动呈现出独立性、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的特点。个别青年教师因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足,出现了理想信念动摇、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淡薄、价值观模糊、政治信仰缺失等严重的思想问题,他们在偏离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还把这种危险的价值取向传递给意识形态不成熟的学生们,形成的连锁效应不可小觑。物质文明的发达并不代表精神文明的富足,对经济价值的过分追求使得阅历尚浅的青年教师为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主义所迷惑,教书而不育人,失正而无以为范,师德师风下滑,没有起到对学生的行为示范和引领作用,思想道德混乱而不自知。

(二)职业认可度降低,敬业意识淡薄

就目前而言,高校青年教师大部分具有非常良好的素质,忠于并热爱教育事业,非常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很多人从事教育的初衷正是基于崇拜和奉献。但是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如日益沉重的生活压力与实际收入的矛盾,专业技术职称晋升的困难,过度行政化的制度牵制等,使青年教师基于职业精神和职业价值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义务感、成就感和幸福感都出现了下滑,有一些高校的青年教师还因为理想信念不够坚定,造成了敬业意识的淡薄、敬业奉献精神的缺乏。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认真,只注重文化知识的讲授,而对学生漠不关心,不积极进取,不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式方法[3]的创新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对自身职业的认知仅仅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忽视了教育工作对于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哪有利可图就把大量的时间精力向哪里投入,不重视个人道德修为和专业知识的精进,忽视自身的道德反思和自省,职业理想缺失。

(三)价值观倾斜,不务正业

有些青年教师过分看重个人得失,只强调自我价值以及个人的名利,不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工作,不注意构建新型和谐的同事关系,这样会导致价值观的倾斜。过于看重个人利益的行为,将会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不能起到表率作用,在学术上刚愎自用,抑制了百家争鸣、集思广益的灵感之源[4].有些教师过分热衷于发展第二职业,而不注重本职岗位,将学生看做是自己有利用价值的资源,背弃因材施教。在教学方面,只注重自己的发展,而忽略自己本身的职责所在,缺乏诚信,甚至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求私利。

(四)教师学术诚信缺失,职业良心趋于功利

由于专业技术职称晋升越来越难,高校青年教师为了完成量化考核的任务,既要抓教学,还要搞科研,承担班导师任务、下企业实践、积极投身社会服务一个都不能少,繁重的工作任务和不当的评价导向,使得有些高校青年教师心浮气躁,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甚至背弃了起码的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和学术尊严,拉关系,走后门,剽窃科研成果的学术舞弊行为层出不穷,功利化倾向极为严重。诚实守信也是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古人提倡君子要“内修”、“慎独”、“独善其身”,只有青年教师所处的环境风清气朗,才能唤回师德的温厚馨香。

二、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应该培养有思想、有抱负,有强烈的创造欲望、敏锐的创新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实践能力之人,培养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发展、与人民齐奋斗的思想觉悟之人,培养能不断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实践中创新发展之人,培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文明社会风尚的倡导者、传承者和实践者。大学的精髓正是靠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教师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孜孜不倦的奉献去传承和发扬的。作为承载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希望的青年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才能促进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才能营造高校良好的教风学风,才能构建高校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校园文化。师德师风建设的成败将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进程,影响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2013 年由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培训,并对高校青年教师应具有的师德师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在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缺陷和不足的同时,还能增强青年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使之保持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兴趣和工作热情,传递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用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人格魅力、精深的专业知识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提供保障。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不仅影响个体的良性发展,也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准的重要指标,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内涵式发展的强劲动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内在需求。师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青年教师整体道德素质的提升必将为社会良好风气的快速形成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必将成为社会学习的楷模而重塑教师这一伟大职业神圣的光环。

三、如何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师风的养成关键在于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内因;政府、社会、学校的合力作用是重要保障,是外因。内、外因只有共同作用,积极配合才能共同推进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水平。在研究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问题上,必须本着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原则,用充满人文关怀和民族情怀的视角全面透彻的解析事情的本质,寻求正确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青年教师要注重师德内化

第一,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党性修养。高校青年教师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大脑,把个人的职业发展与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提高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到教书育人、求知树德的全过程。第二,提升职业认知,弘扬爱岗敬业精神,实现终生学习理念。师德教育的实现和师德教育的提升不可能离开教师的职业角色。青年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深刻挖掘教育职业的本质,从专业素养、人文素养、创新能力、职业道德、高尚品格等方面来雕琢自己,使之内化为自己的毕生追求,博学、慎思、笃行,热爱自己的教育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生,专注于科学研究,致力于国家建设,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第三,青年教师要了解师德的内容和内涵,弘扬优秀师德传统。师德形成于心,表现于行,青年教师必须掌握师德的真正内涵,才能发挥师德的作用并让其内化为自主意识,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的优秀师德传统发扬光大,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

(二)学校要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

首先,学校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运行机制。师德培养是个系统工程,从师德培训、师德评价考核到师德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相关部门精心设计、严格把控,要将师德建设贯穿到教育教学的所有环节,拓宽师德培训渠道,创新师德培训模式,科学制定师德的评价考核方式,充分保证评估的公正性和公平性,要借助榜样的力量,给予青年教师健康向上的舆论导向,通过导师制让青年教师全方位感受优秀老教师的专业造诣、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其次,学校要给予青年教师足够的人文关怀。处于高等教育变革期的青年教师普遍感觉教学压力、科研压力和生活压力正在逐渐消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职业理想,很多人过早的出现了职业倦怠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学校一定要站在关心青年教师的立场上,多多了解青年教师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疏导负面情绪,给予他们更多的优惠政策,创设和谐轻松的工作环境,用制度的力量在职业道德上构建充分的激励机制,让他们毫无后顾之忧的投入到高等教育事业中,最终实现学校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再次,学校还要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创设,以促进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每个大学都要有自己的气质和精髓,大学文化是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它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是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点睛之笔。

(三)社会各界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社会也在转型,其中很多因素影响着青年教师对教育事业以及教师工作的看法。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增强其被尊重程度,可以给青年教师极大的肯定,让他们对教师的职业产生认同,巩固教师在他们内心中的地位,从而使得青年教师自发加强师德的养成,自觉维护教师的形象和荣誉,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中不断进步[5].

总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关乎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国家振兴的成败。这个课题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又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其实践途径的拓展需要社会、政府、校方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唯有德才兼备的老师才能教出德才兼具的学生,教育的本真从来都不是功利性的,青年教师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职业水平和道德水平,才能赢得学生、社会的一致尊重,树立教师职业的光辉形象。

参考文献

[1] 李 云。 新时期高校师德教育的难点与途径探析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2):61-62.

[2] 冉春桃。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1):177-180.

[3] 龚 克。大学文化应是“育人为本”的文化[J].中国高等教育,2010(35):60-62.

[4] 齐卉璇,李运仓。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的误区探析与对策研究 [J].鸭绿江,2015:1383,1434.

[5] 廖 良。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及建设研究 [D].华中师范大学,2014.

可以的,多少字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普遍规律的反映,是一定的社会主义社会对人民教师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概括。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论文范文篇1 浅谈中专教师加强自身职业道德规范的策略 【摘要】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导师,更是人生道路的引路人。百年之计根于 教育,教育之计植于教师。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符合 现代教育的知识结构。而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则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所在。 【关键词】中专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是根据教师的职业特征,用一定的理论和要求,使社会主流的、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成为教师的思想意识形态,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对自己的职业的认识,达到提高自身道德品质的目的,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师资队伍,也才能有力地促进教育 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要想正确有效地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淤坚定的主导性。必须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之上,紧定不移地坚持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的主流道德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以及坚持邓小平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等;于鲜明的时代性。 教育的内容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全国各族人民一同与时俱进,要努力抓住当前社会转型重要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当前突出的紧迫问题,如胡锦涛同志于2006 年3 月4 日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代表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盂强烈的针对性。在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时候,必须针对教师的职业特点,加入相关的重大内容。如高校作为特殊的教书育人机构,往往还同时承担着学术研究的重任。 这样的特点,要求在普通教书育人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防范和纠正学术研究中的一系列不正之风和学术腐败等;榆高度的自律性。教师作为社会的知识精英,除了精湛的专业知识而外,更有超乎一般人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对于客观分析以及正确看待道德教育的意义也往往更为深刻。在这样的条件下,适宜的引导,可以促成教师主动地更进一步深入理解相关的道德问题,以自觉自律的精神,去内化和升华自己的品质,从而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合格的教师。 2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 道德实践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只有通过在教育活动的种种职业道德实践中,才能真正深刻体会到各种相关利益和道德的相互联系与区分,才能更进一步对自己良好品行的塑造起到积极的作用,增加自律性和自觉性的内化过程。 根据中职教师的职业特点,对于中职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提出了如下基本要求:淤敬业。作为高校教师,只有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业务,才能在一个更高的平台,达到教师所被赋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于研究创造。积极发挥高校教师创造性,思维广阔的特点,在 科学研究上积极进取,严肃认真,力争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和教育风气,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言传身教,才有可能培养出大批优秀的莘莘学子,完成作为高校教师所应承担的社会教育责任;盂关心爱护学生。有教无类,诲人不倦是 中国儒家传统观点,也是 历史源流悠远而切实有效的民族文化精髓之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需要耐心和爱心,是一个渐进的长期以观后效的过程,在此期间,中职教师应以莫大的恒心和毅力,关心成长过程中的学生,纠正缺点,发扬优点,才有可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栋梁之才;榆社会生活的细节。高校教师道德修养的高度自律性,决定了这些优良品质在社会生活点点滴滴中的体现和光辉,无论从仪表,言行举止,接物待人,谙熟知识和胸怀大度等等方面,均应达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准。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论文范文篇2 试论中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差异 摘要:本文从中国《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美国《教育专业伦理规范》两个建设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指导性文件的文本分析出发,探寻两者的不同之处,结果显示中美两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性质、价值标准、基本要求方面存在差异。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差异;中国;美国 一、中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国《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于2011年颁布实施,规范主要从6个方面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提出要求。第一部分,爱国守法。首先从公民角度和政治方面规定教师爱国拥党,遵纪守法,保护国家荣誉,以教育方针为指南,实施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教学活动。第二部分,敬业爱生。这是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本职体现。教师要崇尚教育事业,并为此投入全部时间精力,强化自身专业素养,能在不断取得科研成果的同时,培养教育高校学生,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育出优秀的学生,建设一流的高等学府。第三部分,教书育人。 这是对教师“教”的明确具体的概念界定。教师的教学首先是充分了解学生天性,并承认和欣赏学生拥有发展潜质,合理运用教学规律,实施教学,教学的最好成果是学生获得最优发展,教师提高了教学能力。第四部分,严谨治学。学士水准是标识教授的尺度之一。教授忠诚真理,在追求真知的路上是不断踏实苦干,钻研求索的过程,是捍卫知识尊严,不占有、剽窃他人劳动成果。第五部分,服务社会。教师像所有其他劳动者一样天然地服务社会,履行社会职能。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知识传承,文化延续。第六部分,为人师表。从教师自身言行修养提出要求。教师以广博的学识、高尚的品德教导学生,引导学生[1]。 二、美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美国现行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经过46年6次修订成形于上世纪80年代。规范内容简要,由阐明规范目标,改进、实行的前言部分和规范具体纲要组成。“高校教育工作者以保障自身及学生的教学自由、确保教育公平为最高伦理标准,在工作中履行职责、恪守标准”,这是规范印发的目的所在。规范要求“教师包括行政人员竭力获得社会各方支持与帮助,以崇高的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实施教育行为,对学生负责[2]”。这也是修改规范的标准。对学生和本专业的责任是规范具体纲要强调的重点。“对学生的责任”即是对“学生的义务”,主要包括学生理性自由、学生身心健康、公平对待学生、保护学生信息等[3]。学生理性自由指教师尽力帮助学生获得有益学生成长的书籍、思想、活动许可。学生身心健康指教育者创造有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条件,包括硬性设施和软性的文化氛围。 公平对待学生指不得以任何理由不公正地阻碍任一学生参与课程、损害或给予学生不合理利益;保护学生信息指如非专业或法律要求,不得做关于学生的虚假或恶意表述,不得泄露教育工作中获得的学生信息。规范的专业原则部分有申请专业资格、招聘教育工作者、不得接受不合理利益、保护同事信息等。申请专业资格指申请专业职位时出具真实客观证明、经历,不得做虚假表述;招聘教育工作者指对职位申请者做真实客观的陈述和说明;不得接受不合理利益指禁止接受有碍职业精神或行为的馈赠、恩惠;保护同事信息指如非专业或法律要求,不得做关于同事的虚假或恶意表述,不得泄露教育工作中获得的同事信息。 三、中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比较分析 1.性质。 中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定性不同,中国名称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美国为教育专业伦理规范。中国高校教师规范内容延续针对中小学教师的部分内容,即两者差异性小,趋同性大,前者难以体现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占规范条目量20%的“爱国守法”和“服务社会”宽泛、随意,与社会其他行业的基本职业规范并无不同。规范中体现高校教师专业性的其他条目不够全面、不透彻[4]。综上,中国高校教师仅需遵守一般道德准则即可,与其他行业从业人员区分性不大。美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以保障自身及学生的教学自由、确保教育公平为最高伦理标准,在工作中履行职责、恪守标准,这是高等教育专业性对高校教师德行的最高要求,体现高校教师伦理的深层发展[5]。 2.价值取向。 (1)价值追求方面[5]。 中国专业伦理标准源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理想的道德境界是成就如孔子般的圣贤、宗师。规范语言表述上通常使用四字、对称性的句子,这种恢宏、宽泛的字眼折射出对高校教师的理想化、规格化要求。美国高校教师专业伦理标准源于美国传统的务实主义、现实主义,要求从点滴教育教学实践中考核教师的行为,细化、明确、具体的行为标准能让教师有的放矢,而不是一个高远的道德标杆,无从落实[6]。 (2)在师生观方面。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两个最重要的主体,重教师还是重学生一直是教育家们探讨的主题,现代教学中偏向于以学生为中心,中国教师专业伦理标准重前者,这也是中国教育中师尊生仆在教师规范中的体现。美国教育崇尚学生至上,教师服务学生,以学生为中心。 (3)几元性、层次性、意识形态方面。 中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元性、单层性、意识形态化,美国则是多元性、多层性、去意识形态化。中国教师承担着诸多使命,如学生政治倾向、思想意识、专业学习,这样的多功能、混合性反而不是纯粹的高等教育专业性。美国高校教师专业伦理规范要求教师从本身专业立场出发,以平等、自由、民主的方式启发学生个人意识和人生观的形成。 (4)情理方面,中美高校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存在情理不同的本位标准,私德和公德的不同原则,效法经验和遵从法则的不同范式。 中国教师习惯于效法模范、先贤,往往在社会推选出模范后,全体效法,这种方式因为没有具体明确的细则,而在不同地区、学校、教师间存在天然差异,因而会出现理解偏差甚至互相矛盾的现象。美国教师惯于理性分析,在公共规则下修订运行教师从业规范。这样的方式易于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标准,便于运行及结果考核。 3.中美伦理规范的基本要求。 (1)对学生。 中国强调教师对学生德育和热爱。传授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道德品行自古就是教师最根本与最基础的任务,是教师专业性本质体现。“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充分了解学生天性,并承认和欣赏学生拥有发展潜质,合理运用教学规律,实施教学,教学的最好成果是学生获得最优发展,教师提高了教学能力。[7]“教书育人”要求高校教师自身能够以身作则、严谨治学的同时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美国教师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崇尚对学生平等、启发。教师平等对待学生,引导其自主学习知识。遵循教学多样化的原则探寻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法。学生任何探索真知的想法、行为应予以支持帮助。 (2)对学术。 中国规范要求教师具有科学的精神和良好的学术良知。教授忠诚真理,在追求真知的路上是不断踏实苦干、钻研求索的过程,是捍卫知识尊严,不占有、剽窃他人劳动成果。这些规范细则囊括空洞的精神追求及约束自身不犯错误的警示。美国要求教师自身价值追求与理念中就对学术怀有忠诚和进取心。教师的全部精神追求应是专注学术以提升自身学识和传授给学生,教师保持对学术的忠贞和探索。 (3)对社会。 中国规范要求教师像所有其他劳动者一样天然地服务社会,履行社会职能。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知识传承,文化延续。教师教书育人就是服务社会。教师培养社会年轻一代成为接班人的同时,还要参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建设,这一方面是教师本职体现,另一方面是社会发展需要。但这样过于强调社会责任造成教师对教学与学术的懈怠[8]。美国社会更关注教师对社会的公益心和对科普做出的贡献。高校教师在课堂之外的行为应是代表个人表达出对研究、学术的有益言论,这种言论能促进公众对学术自由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高等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Z].2011. [2]王丽佳.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教育专业伦理规范历史演进探析――兼谈师德规范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62-63. [3]United Sta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Office of the White Policy on Research Misconduct[EB/OL]. [4]檀传宝.论教师“职业道德”向“教师专业道德”的观念转移[J].教育研究,2005,(1):13-14. [5]徐廷福.美国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5). [6] on Professional Ethics[EB/OL]. [7]傅维利,朱宁波.试论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体系和内容[J].中国教育学刊,2003,(2). [8]王毓.师德分层:师德建设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4,(12). 猜你喜欢: 1. 教师职业道德方面论文范文 2.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论文优秀例文 3.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论文范文 4.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论文范文参考 5. 教师的职业道德论文1500字

一、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构建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充满活力的育人体制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行动,是适应教育内涵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义。(二)新时期课程改革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以来,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推动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不断推广,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科学多元的评价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课程改革为进一步推动立德树人工作奠定了基础。(三)课程改革面临新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学生成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这些变化和需求对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改革从总体上看,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宜性不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招生、评价制度不配套,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支撑保障课程改革的机制不健全。这些困难和问题直接影响着立德树人的效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切实加以解决。二、准确把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世界眼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才。(二)基本原则。坚持系统设计,整体规划育人各个环节的改革,整合利用各种资源,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坚持重点突破,聚焦课程改革的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针对制约课程改革的体制机制障碍,集中攻关,重点推进。坚持继承创新,注重课程改革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新要求,积极开拓,大胆试验。(三)工作目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着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努力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国际视野,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基本建成高校、中小学各学段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科学合理的课程教材体系;基本确立教育教学主要环节相互配套、协调一致的人才培养体制;基本形成多方参与、齐心协力、互相配合的育人工作格局。(四)主要任务。1.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等学段(包括职业院校)。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自教育功能定位,理顺各学段的育人目标,使其依次递进、有序过渡。要避免有的学科客观存在的一些内容脱节、交叉、错位的现象,充分体现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2.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进一步提升数学、科学、技术等课程的育人价值。同时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全面发挥课程标准的统领作用,协同推进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评价方式、考试命题等各环节的改革,使其有效配合,相互促进。4.统筹一线教师、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力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明确各支力量在教书育人、服务保障、教学指导、研究引领、参与监督等方面的作用。围绕育人目标,协调各支力量,形成育人合力。5.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加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社团组织活动的密切联系,促进家校合作,广泛利用社会资源,科学设计和安排课内外、校内外活动,营造协调一致的良好育人环境。三、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一)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研究制订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和高等学校相关学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根据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考试评价更加准确反映人才培养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二)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完善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教学有关标准。要增强思想性,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全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充分体现民族特点,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增强科学性,客观反映人类探索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确保课程内容严谨准确。要增强时代性,充分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根据社会发展新变化、科技进步新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要增强适宜性,各学科的学习内容要符合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年龄特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要增强可操作性,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充实学业质量要求,对教学实施、考试评价提出具体建议。要增强整体性,强化各学段、相关学科纵向有效衔接和横向协调配合。教育部将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先行启动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合理确定必修、选修课时比例,打牢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增加学生选择学习的机会,满足持续发展、个性发展需要。坚持知行统一原则,加强职业体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课程。进一步精选课程内容,科学确定课程容量和难度。制订(修订)中等职业学校相关课程教学大纲,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高等学校要完善相关课程,加强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提出高等学校相关教材编写、修订和使用意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依据修订后的基础教育国家课程方案,调整完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编写、修订高校和中小学相关学科教材。教材编写、修订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等要求,加强各学段教材上下衔接、横向配合。要优化教材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写入德育等相关学科教材中,渗透到其他学科教材中。进一步提炼和精选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必备的、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做到容量适当,难易适度,避免内容偏多、偏深。要创新呈现形式,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设计教材内容的呈现和编排方式,使之更加生动、新颖、活泼,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教育部将组织编写、修订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材;组织编写、修订中等职业学校相关课程教材;用好已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规划教材并及时修订完善,同时编好、修订工程规划教材以外的大学相关教材。各地要结合育人工作实际,开发完善地方课程教材。(四)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各地要组织开展育人思想和方法研讨活动,将教育教学的行为统一到育人目标上来。要在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将相关学科的教育内容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式,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强化教学的实践育人功能,确保实践活动占有一定课时或学分。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建立一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引导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中小学要探索把课堂教学与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高校要把实践教学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职业院校要不断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协同育人。要将“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要求融入到相关学科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劳动习惯、坚定爱国信念,将个人成长成才与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紧密相连。各地要启动实施一批教学改革项目,激发学校和教师创新育人方式方法。(五)加强考试招生和评价的育人导向。加快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注重综合考查学生发展情况,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科学选拔人才。各级考试命题机构要严格以国家课程标准和国家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组织中、高考命题,评估命题质量,保证考试的导向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建立考试命题人员资格制度,命题人员应熟悉中小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实际以及学校招生要求,充分发挥课程标准研制人员在中、高考命题中的作用。加强发展性评价,发挥评价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各地要组织实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鼓励学校积极探索,完善科学多元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导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实实在在的自觉行动。将学生体育课和艺术课学习状况纳入考试招生和评价体系中,促进学生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和审美素养。(六)强化教师育人能力培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和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教师教育院校要创新教师培养模式,着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增强育人能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以提升师德修养、育人意识和能力为目的,组织开展教师培训与研修。建立以课程标准研制专家、教材编写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等组成的教师培训团队。研究设计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培训与研修课程,开发优质资源。各级教师培训与研修要在以本学科为主的基础上,适当兼顾相关学科基本内容。开展校长专项培训与研修,提高校长统筹学校各项育人活动的能力。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区域教研、联片教研、网络教研等多种教研形式在提升教师育人能力中的作用。(七)完善各方参与的育人机制。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学指导专业组织,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教学研究与指导。创新管理机制,支持和鼓励学校聘用社会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或来校挂职。学校要建立健全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制度,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推动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良好家风,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形成家校育人合力。联合宣传思想、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平台,营造学校与社会合力育人的良好氛围。(八)实施研究基地建设计划。教育部建立中小学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基地,集聚和培育专业团队,进行长期研究。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就学习内容遴选、学习程度要求等问题开展基础研究;面向教学一线,就推进学科课程实施及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等开展应用研究;跟踪国外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就学习、借鉴国际经验,开展中外课程教材比较研究;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方式方法、有效途径、实施成效等,开展专题研究。研究基地要选择一批中小学作为学科教学研究实验学校。鼓励各地建立相应研究平台和实验基地。各地要加强教研机构建设,改革教研机制,创新教研方式,充分整合一线教师、教研员、专家学者等力量,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专业服务和指导。(九)整合和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采取多种方式,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加快推进边远贫困地区小学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建设。大力开发与课程教材配套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一批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各地可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学校、科研院所、社会机构等开发服务于学生的优质教育资源。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整合区域内各种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共享平台。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交流,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开发和应用。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和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育人功能。学校要探索利用科技馆、博物馆等社会公共资源进行育人的有效途径。(十)加强课程实施管理。各地和学校要全面落实基础教育国家课程方案,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开设情况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各地要做好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规范管理和分类指导。进一步落实学校在教学进度安排、教学方式运用和教学评价实施等方面的自主权。建立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指导学生学会选择课程,做好生涯规划。教育部建立课程实施监测制度,定期对课程实施和教材使用情况进行评估,修改完善课程标准和教材。各地要根据监测结果,加强和改进课程实施工作。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要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落实课程要求,确保教学效果。四、切实加强课程改革的组织保障(一)强化组织领导。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教育部将健全课程教材工作管理机制,整合课程、教材、教学等各类专家组织,充分发挥专业力量的作用,统筹协调高校和中小学课程建设。各地和学校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制订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改革的具体任务和政策措施。教育部将对各地开展工作的情况进行指导。加强对课程实施状况的督导,将其纳入学校督导评估范畴,定期发布督导报告。加强督导问责,推动工作顺利开展。(二)加强条件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在各级政府的统筹领导下,加强对课程改革工作的条件保障。要把教师实施课程能力培训作为“国培计划”等各级教师培训的重点。要根据职责任务,在经费、人员以及信息技术手段等方面为课程改革提供必要的保障。(三)健全激励机制。采取有力措施,充分激发广大教育工作者投身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育部和各地定期开展优秀教学成果评选和教学名师评选,将研究和破解课程改革重点、难点问题的成果作为评选的重要内容。总结推广课程改革典型经验和优秀成果。把课程改革中重大研究任务列入教育部和地方有关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鼓励专家学者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研究。项目承担单位要将项目成果作为重要科研成果予以承认,对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优秀成果给予奖励。把课程改革实施情况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工作考核范围。

教师立德树人师德教育论文

教师立德树人主题征文1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习立德树人,艰苦奋斗,廉洁自律。

比如说,自己与别人交流的时候要说普通话,给自己的弟弟妹妹做帮样。学习,不能偷工减料,这是在自己,如果考试考好了,自己也高兴,爸爸妈妈也高兴。在校园里也要保持廉洁自律,时刻提醒自己,校园也是自己的家,看见垃圾要捡起,随手就可放垃圾箱里。

立德树人,就是告诉我们要为自己做一个榜样,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记得有一次,我正在马路上正准备过马路,便看见三张百元大钞,我便去捡来,心想:“这是谁的钱哪!怎么会在马路上。”于是我二话没说,交给了旁边的交警,过了一会儿,失主来了,找到了自己的钱,便感激我说:“谢谢你。”他说着就把一张100元钱往我这拿,我便摇摇手说:“帮助别人是应该的,不用谢我。”说完我便回去了。

而艰苦奋斗,就是要刻苦的学习,该玩的时候那就痛快的玩,别学习,学习的时候就要好好学习,学习的时候不能玩,这要就不能集中精力学习,就相当于白学了。

廉洁自律,就是用普通话来向别人沟通,如果你不用普通话来说,自己用自己家乡的话来说,那样会乱套,比如说,你是火车站的售票员,有许多人去买票,那里的人各自说各自家乡的话,会听不过来的。

立德树人,艰苦奋斗,廉洁自律,要牢记,它们毕竟是人生的目标。

教师立德树人主题征文2

一个民族有了崇高的价值追求,就拥有了走向繁荣振兴的航标;一支军队有了崇高的价值追求,就拥有了走向繁荣振兴的航标;一个国家有了崇高的价值追求,就拥有了利于不败之地的精神支柱。

师之德乃教之魂,教师的师德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健康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大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四有好教师应做到以下。

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

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源自现实,又高于现实,具有一定的超越性和崇高性。但理想信念并不是完全抽象的,更不是高深莫测的存在,而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相联系,并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最终实现。广大教师只有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通过教书育人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才能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才能有成就感、幸福感和荣誉感,才能使自己的人生绽放出绚丽的色彩,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坚守职业操守,增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

育人先育己。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操守。教师的职业操守既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又是教育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作为人类文明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教师队伍职业操守的水准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教师要坚守良好的职业操守。

坚持修身立德,增强为人师表的使命感。

教师的修身立德,是指广大教师通过修养自己的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前提和基础就是教师首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自己教书育人的水平。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必须坚持为人师表,把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作为自己的毕生使命。

教师立德树人主题征文3

记得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我认为,一个人可以没有博古通今的知识,也可以没有能歌善舞的才能,但决不能没有道德。知识可以去积累,才能可以去学习,但惟有道德一旦失去,后果将不堪设想。因为古往今来,“德”是一个永远不变的品质,任何时代,只要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就会使人产生无尽的力量,就能够创造无尽的财富!道德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一丝一毫都关乎节操,它不能用钱来买,不能用金子来换。道德是一个人的自身修养,是反映一个人品质的镜子,照出一个人真实的面貌;道德是人类建立美好生活的基础,没有了道德,人类就没有了核心,人类将自相残杀,争名逐利,世界将一片混乱,惨不忍睹。

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需要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必须时时留意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需要在实际生活中实践,需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到情、意、行的统一。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孕妇或小孩让座;随手拣起地上的果皮纸屑,放进垃圾箱内;为辛劳了一天的父母献上一杯茶,尽一份自己的孝心;帮助同学解答一道难题;用自己的好成绩来报答敬爱的老师;送迷路的小孩回家……其实这都是司空见惯的小事,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只有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才会成为有道德的好少年、好公民。此外,我们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手拉手”活动、“雏鹰”活动和“希望工程”的活动等,帮助那些贫困的孩子们,让他们也能和我们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学习,这样,我们的道德观念会再次升华。

三国时的刘备曾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教育自己的儿子,它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做;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这句话值得我们知道并铭记在心,他反映了古人的道德观,直至现在,仍千古流传、脍炙人口。还有儒家学派的代表孟子,也曾说:“吾日三省吾身”讲的是古人良好的修养,也是古人重视道德的表现。既然古人都有这样的道德观念,我们作为祖国的未来,就更应该努力发扬这种优秀的品质,并世世代代传播下去,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美丽。

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希望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导人们走向灿烂辉煌。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让我们自觉地做道德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扞卫者,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教师关于师德的论文优秀范文三篇

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三篇教师关于师德的论文,欢迎阅读!

弹指一挥间,岁月就在绘声绘色的讲课声中,在上课下课的铃声中划过,还记得我一脸稚气的走进泥井校园,看到那些经历沧桑的老教师仍孜孜不倦的奋斗在教育第一线,看着他们青丝变白发仍两袖清风,此刻我深刻的理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真正内涵。是的我拥有这个世界上最圣洁的职业——人民教师。

教师既是学校教书育人的直接实施者,又是学生的协调者;在每个班中,不同个性、不同能力的学生同处一室,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教师的管理策略,不仅要入木三分,还要才智双全。

今年我带二年级兼班主任,上学期初班中的一名学生丢了一本书。她跑来告诉我说:“就在教室里丢的。”通过监控,并没有查到什么,怎么办呢?既没有目击者,又不能挨个翻书包;既不能挫伤拿书学生的自尊心,让她落得“小偷”的骂名,又得让这个学生的内心受到深深的谴责,彻底悔改。

经过思考,我走进教室,没有直接说丢书的事,而是出了几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你有没有办过让自己后悔的事?你有没有办完一件事后心里很不安,很不舒服?你有没有对谁觉得亏欠?”等一系列引起学生思考自己有没有办过不好的事情。然后我举例自己曾经捡到一块手表没有归还失主的一件事,每当想起这件事都觉得是自己身上的一个污点,不能原谅自己。但已经没有办法归还失主,所以这件事成为了让我一生后悔,良心不安的事。“你有没有办过类似事,说出来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良心上的解脱。”于是有几名同学主动举手,有说捡到过铅笔不归还的,还有说捡到过钱没有交给老师的等等。

在这之后我公布了班里丢书的事,并对学生们说:“我一会儿挨个找同学谈话,如果是你拿的,并且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归还就借此机会交给我,老师为你拿书的事保守秘密,绝不会让其他同学知道是谁。”这样做就可以维护拿书者的自尊心。

在接下来的单独谈话过程中,我已经了解到了有可能是谁,于是在和这名学生谈话的过程中我做了重点询问,主要是攻克她不敢承认的心理,最后她承认了,我打心里为孩子高兴,第二天她就把书送到了办公室。自那之后,班中再没有人丢过东西。

通过这件事情,我反思自己,班中发生问题时,不能简单粗暴地评论对与错,而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运用教育机智化解冲突,留给孩子悔改的余地。在教书育人中的过程中,要体现育的广博、育的挚爱、育的透彻。

是千千万万个您在告诉我,师德就在我身边,来泥井小学九年的时间里,我不仅感受到了为人师的艰辛和使命,更多的是那一份无法释怀的平凡和奉献。正是身边看似普通,实则伟大的您,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用爱谱写了师德赞歌。

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与众不同,它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爱,当我倾心课堂和孩子教学相长的时;当我敞开心扉和孩子促膝谈心的时;当我看到孩子的成绩有明显进步的时,我和许许多多的您一样,内心感到无限的快乐。这份快乐是教师所特有的。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应该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素质修养,在工作中“明规范,树楷模,铸师魂,”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用师魂铸就幸福教育。

“青春是美丽的。一个人的青春可以平庸无奇,也可以放出美丽的火花;可以因虚度而懊悔;也可以用结结实实的步子,走到辉煌壮丽的成年。”这就是我——作为一名教师的格言。正是在这条格言的指引下,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与认可下,在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从一个普通的人民教师成长为一名教学主任,我体验过一线教师的酸甜苦辣,体味过汗水与泪水的苦涩,更感受过一线教师的那份爱与责任。

“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从成为教师的第一天起,我一直勤恳敬业,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认认真真地做好班主任工作,不辜负领导的信任。我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工作一丝不苟,教学以实为本,育人从实际出发,凭着踏实肯干,赢得了学生的认可,同事的认同。一路走来,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写满了勤奋、谦逊、严谨、求实……

倾力付出,不求回报

记得那次临近六年级毕业,为了补辅差生,我积极想办法找对策,我校将6个班约70名学生聚集在多媒体教室集体补辅,我主动承担了授课任务。六月的课堂热得让人窒息,下午上完本班的数学课我的嗓子早已嘶哑,可我还要再坚持一个小时上合班课,我每节课都如打了鸡血一样满怀激情地给学生讲解。那时我低血压,每天下午都是拼了力气去上课,课前喝上一瓶补气补血口服液才能完成授课。每天讲完,学生和老师们都走了,我却瘫软在教室的椅子上歇息好一会才能拖着疲惫的身体下楼回家,而第二天我又满血复活。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付出终于得到回报,那次我们的数学取得了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虽然因超负荷的工作量,导致身体亮起了红灯,但却体味着艰辛工作和收获成功的快乐,享受着在爱与责任中无私奉献着的幸福。

我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言行举止文明礼貌,为人师表,廉洁从教,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在工作中会有家长对老师表达谢意的事情。我总是拒绝说:“这是我的工作,这是我应该做的。”有一次我和朋友在一起相谈甚欢时,突然接到一位学生家长的电话,得知孩子做作业有困难,我就匆忙告别朋友,驱车来到这位同学家给孩子耐心地讲解每一道题。有的题一次听不明白我就再讲,直到孩子弄明白为止。家长很是感激我要表达谢意,被我婉言谢绝了。

真情投入,业绩显著

由于领导的肯定和同事的信任,我的工作角色有了变化,除了上好我的数学课,我开始主抓语文教学工作。之后我的工作变得忙碌而琐碎。刚开始我不知从何处着手,我想让自己快速成长,于是我认真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每个年级学段需要如何教学把握教材,我都一一记在心里。只要有时间我就观看优秀语文教师视频课,让自己了解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然后再走进了我校语文教师的课堂进行听课评课。我也多次参加海淀区的教学研究和培训,我校的语文教学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在去年全县三到六年级的检测活动中,四年级和五年级语文平均分均取得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今年四年级和六年语文抽测均名列全县前茅。为了提升师生语文素养,我积极献计献策。我带领全体师生大力开展“深度阅读”,在校长的大力支持下,为全体师生量身定制了千余套专用书籍,并精心设计了教师和学生阅读笔记本,多次开展了教师朗读者、师生共读、亲子共读、 优秀读书笔记展等活动。我校掀起了阅读热潮,师生的语文素养有了大幅度提升。前行的路上,爱与责任让我们累累硕果。

2018年,为了迎接三项督导检查,教师外出培训学习、骨干教师引领示范,继续教育学习,教师专业发展、语言文字档案等等都需要归档留踪,由于白天上班干不完,我就利用晚上,一项一项整理。门卫说:“你胆子太大!整座楼就你一个人,这么晚还不回家?”其实校长是不提倡加班加点地透支身体去工作,所以,我总是偷偷地等他们都回了家,再返回学校整理档案直到深夜。其实我并没把它看成是负担,我感觉这也是我学习提高的一个过程!责任不是甜美轻盈的词汇,而是沉甸甸的担子!

老师们,朋友们,三尺讲台是我们永远走不完的路;黑板粉笔是我们永远割舍不下的责任。我愿开拓进取,我愿驰骋在教育这片肥沃的土壤上,我愿在奉献中燃烧自己的青春,我愿在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让青春在爱与责任中奉献!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那么教育的兴衰,则取决于教师。

碣石脚下,渤海岸边,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

他们不是歌唱家,却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他们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一批批青年人的灵魂……是的,这就是我县五千多名教育工作者,两千多名党员教师,坚守自己的岗位,承载着全县56万父老乡亲对优质教育的期盼。秉承着一份“传道授业解惑”的志气与操守,用智慧与汗水耕耘希望,用爱与责任诠释着教育追求!

在美丽的校园中伴着清晨郎朗的读书声,徐老师开始了几十年如一日的晨读课,清脆动听地向同学们讲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她亲切的话语给了无数莘莘学子无穷的动力;一阵紧急的刹车声,王老师摔倒在了地上,本就有残疾的腿让她更是雪上加霜,手术过后,还没来得及拆掉石膏就硬是拄着双拐来到了课堂,她的课堂仍是严厉的要求,热情的讲解,孩子们都喊她王妈妈;才老师母亲肺癌晚期,他每天奔波于学校、医院、家庭,却没有耽误过一节课,当他跪在离世的母亲身旁时,七尺男儿竟嚎啕大哭……在他们心里:孩子们的学习更重要。这些可敬可爱的老师们,无私奉献、不求索取,凭着两袖清风,养一身正气。正是我县许许多多像他们一样的党员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才铸就了昌黎教育今天的发展成就。作为一名昌黎教育人,我深深的被这些成就感染着,激励着。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带着对绿叶精神的追求,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与热爱,二十年前,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一个人们口中的80后,沐浴着党的雨露,度过了幸福的童年,走进了知识的海洋。是党把我从一个无知的孩童,培养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并光荣的成为了党组织中的一员。不知不觉,我已在教育战线上走过了20个春秋。20年来,我一直默默地做着自己该做的工作,也就是在这样大手牵小手的风风雨雨中,我领会到了生命的意义。

自从担任毕业班班主任以来,我几乎每天早晨第一个到班,组织学生晨读前的背诵,无论是中午还是晚上的小自习课,我总是在教室里或备课,或批改作业,或找学生谈心。冬天到了,我每天跟学生跑操,虽然寒冷但我坚信在自己的带领下,学生们一定会勇往直前,并为体育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三学生面临中考,学业重,家长期待高,但我不会忽视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开学初我以“做幸福的初三生”为主题,对学生进行人生规划教育,让他们不畏惧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并引导他们制定初三的奋斗目标和学习计划。我制定了学习挑战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每次考试结束都要进行考后总结,让学生畅谈优势与不足、收获与困惑,并请学xxx步的同学做学法指导,分享成功的秘诀,让他们懂得合作共赢。每年一次“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最美孝心少年”的评选活动是中考思品的热点取材,也是对学生最好的爱国与感恩教育,因此我会组织学生观看,当看到他们热泪盈眶时,我看到了他们在走心。学习再紧张,我也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学生们表现不俗,于是我适时进行鼓励:老师看到了你们赛场上的飒爽英姿,更希望在学习中继续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加油!

初三,是学生们最焦虑的时候,去年有几次考试,班上的成绩一直不太理想,但是我时刻记得自己是这个家的顶梁柱,如果自己倒下了,没有了斗志,那么学生就会泄气。我及时找他们谈心,因为他们最需要帮助和鼓励:老师们都说了你有很大的潜力,继续加油啊!并暗地里关注他们的弱科,及时和任课老师沟通,给予他们无形的帮助。渐渐地,同学们在模拟考试中变得成熟了,知识掌握的扎实了,面对即将的中考淡定了,自己也充满了自信心。

2017年中考前夕,一天上课时突然感到行动让自己不舒服,每走一步腰部和腿都伴有剧烈的刺痛,头部眩晕,明明在讲课,喉咙却发不出任何声音。同事把我送到医院检查,才知道所有的病痛一触即发——脑供血不足导致痉挛、腰间盘膨出、声带小结。医生开了药,并嘱咐不能再上班了,得卧床休息至少3周。我听了,很着急:我休息了,我的学生怎么办?同事劝慰我:“别担心,有我们在呢。”回到家里,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不行,我要回到学校。三天之后,不顾家人的反对,我一瘸一拐的上班了。中考结束了,接下来的暑假却伴着病痛在床上度过。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教学成绩名列前茅,学生的中考成绩也非常优异。

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打底塑形,只有充分汲养、科学滋养,人生才能节节壮、步步高。思政课是补钙壮骨、固本培元的人生必修课。在“拔节孕穗期”的紧要关头,青少年要踏踏实实地学好这门营养课,增强免疫力。我们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把思政课叫做道德与法治课程。怎样使道德与法治课变得有意思,把道法讲出味道,让大家爱听爱学、浸入心田呢?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采用多样教学方式,将道德与法治课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真切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在教学中我尝试以辩论、演讲、提问等互动性强的环节来加强师生交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通过小视频、微电影等让道法课“活”起来,感人的视频、动情的旁白、优美的图片、精美的课件,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通过时政新闻播报的形式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建设,关心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课堂中针对社会现象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解决问题,提升能力。把道德与法治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身于幽谷处,孕育兰花香。”我将永守心中这盏爱心之灯,我甘愿守住这一方净土,站在这三尺讲台前,用知识和爱心树万事之师表,铸不朽之师魂。在今后的执教路上,我将一如既往地秉承着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职业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坚持立德树人,争做教育教学改革先锋。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 不忘初心 ,怀揣梦想,砥砺前行!我要用青春和生命谱写无怨无悔的人生,我要用我的双手托举起明天的太阳!努力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筑梦人”!

教师的师德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教师的师德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中存在的问题

1、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念与理想信念等同高校发展不相符由于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较为迅速,使得高校内部的许多青年教师在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许多青年教师在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念上的趋向有所不同,在怎样处理竞争关系、功利关系等方面稍有偏颇。而且,存有大部分的青年教师伴有严重的自我主义、拜金主义等方面的思想错误。在工作生活遭遇不快时,会将自身放在首位,以自我发展为中心,缺乏对国家、社会的使命感以及为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服务的事业心。

2、青年教师在工作与日常生活等方面合作意识较差团队精神是一种群体内驱力,体现着团队的协作精神和战斗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创造团队业绩的重要条件。由于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呈现竞争化,加之许多青年教师在家中属于独生子女,这就愈发的促使青年教师功利化和自私化。教师同教师的竞争性加强,反而其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比较薄弱。有的教师为了展现自我,无视与别人的交往,缺乏与他人在教学上的探讨,导致教学过程脱节孤立、学生掌握的知识支离破碎。不仅如此,还有的教师的性格比较孤僻,容易沉浸在自我世界中,与其他教师的沟通交流甚少,忽视了合作的重要性。

3、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方面缺乏端正的心态由于时代的发展较为快速,教师对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以及教书育人工作带有一定的浮躁情绪,这就使得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叛逆心理。在教学中态度不够严谨,对待自身的教学工作保持得过且过的心态,在备课和讲课的过程中投入力度较少。有的时候没有遵守教学计划和学科特点开展授课工作,在课堂上随便的应对、照本宣科等。在学术研究方面,急功近利,只顾完成研究任务,轻视了教学工作的严谨性。

二、提高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水平的对策

1、积极转变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有关师德师风的理论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提炼,也是人民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锻炼的指导思想。高校青年教师要积极学习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指导青年教师的行为,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和价值观念。青年教师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才会有意识的改变自身的心态,逐渐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力度,将优秀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者作为自身的发展榜样。高校要积极构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氛围,进而引导青年教师工作高校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要积极构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氛围,帮助青年教师转变自身行为与态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建设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觉悟和行为意识,利用科学的舆论导向来抵制不良师德师风的出现。对于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以此来鼓励青年教师奋发向上。

2、将师德师风建设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工作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师德建设规划、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制度,对师德建设目标、组织实施、保障措施、考核评价、奖励办法等提出明确要求,充分发挥规章制度的约束力,使师资队伍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积极运用各种激励机制来激发青年教师的建设工作,完善相关方面的考核制度,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公平、公正的发展平台。

三、结论

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不断的加大,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水平伴随着经济实力、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的提高而提高。青年教师逐渐的在教师中比重的加深,显示着我国的高校规模在不断的扩大,而且高校教学队伍也在不断扩大,教学队伍逐渐呈现年轻化。所以,提高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质量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

德育是教育中最古老的话题之一,历来被人们关注,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已成为主旋律的今天,德育更是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幼儿所接受的到的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众星捧月的地位,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使我们的孩子从小便养成了“以我为中心,任性、娇蛮、无理”等不良道德意识和行为。

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最基础时期和主要场所,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我们的孩子克服缺点,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使他们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因此在幼儿园向幼儿进行德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如何来做好幼儿德育这项工作呢?

一、将德育渗透于日常生活和游戏中

日常生活、游戏是实施幼儿德育最基本的途径。幼儿是在日常生活与游戏中,在与同伴及成人交往的过程中,了解人、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一定的行为准则的,并且在进行各种行为练习,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逐步形成某些良好的行为品质的。如:我班在玩“幼儿园”的角色游戏中,幼儿轮流当“老师”,模仿老师的动作,回答小朋友的问候“老师早”、“老师好”、“老师再见”等,他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玩得很开心。又如在表演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几种小动物角色,编故事,讲故事,一会当“小鹿”,一会当“小羊”,并把学的礼貌用语也编进了故事里。游戏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愉悦了幼儿的身心,又收到了品德教育的良好效果。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自发地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实践一定的社会行为,体验一定的社会情感,利用游戏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其他任何形式难以替代的效果。在一日生活常规和生活制度中渗透着道德教育的内容,通过常规训练和严格执行生活制度,可以培养幼儿有礼貌、守纪律、诚实、勇敢、自信、关心他人、爱惜公物、不怕困难等品德和行为习惯。

专门的德育活动是实施幼儿德育的有效手段。专门的德育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各年龄班德育的内容与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行为表现,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德育活动,也就是为实现某项德育内容而组织的教育活动,例如:谈话、讨论、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参观、春游、劳动、节日庆祝活动)等。幼儿的道德认知、情感以及行为,通过每一次活动,特别是实践活动的积累而逐渐得到发展。比如通过参观图书馆,幼儿亲眼看到一本本图书井然有序地摆在书架上,管理员阿姨辛勤地劳动以及读者安静有序地借阅图书等情景,会深深地体会到秩序的重要性,并更加爱惜图书;在认识家乡的活动中,幼儿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品尝家乡的风味特产,欣赏家乡的民间工艺品,并用绘画、手工及结构材料等多种方式表现自己心中的家乡风貌……这一系列活动能让幼儿实际地感受到家乡的美好,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因此,幼儿园应将日常生活、游戏和专门的德育活动结合起来,注意在生活中渗透德育内容与要求,同时发挥家庭和社区环境的合力,有效地实现德育目标。

二、教师以身作则,做幼儿的表率。

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教师,对教师的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深,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教师的言行。在幼儿园时,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老师就是这样说的。”为了给孩子们树立良好榜样,我们注意从自身坐起,严于律己,凡事要孩子做道的,自己首先做到,并且经常自我检点,在孩子门面前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有一次我组织幼儿洗手准备吃午饭,突然看到有几名小朋友湿着手还笑嘻嘻地从盥洗室走出来。我当时一气之下把王士年他们三个叫住了,并问他们:“谁让你们这样的?”这时有一个小朋友小声地说:“我看着老师这样我也这样。我一听顿时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原来是自己的不良习惯影响了孩子们,于是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做了检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进一步要求幼儿要讲卫生,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从这件事使我认识到应特别重视教师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人的一举一动,为人处世的态度,都是一面极好的“镜子”,在这面“大镜子”里,孩子看到了许多。因此,教师应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榜样作用,给幼儿以正面的积极的影响。

三、利用节日、生日等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开展活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节日、生日等日子往往能激发幼儿的情绪,增强他们的兴趣。在这个时间对幼儿进行教育,能使幼儿易于接受。例如:一年之中有特定含义的节日不少,如:“三八”、“五一”、“六一”“国庆节”、“教师节”等都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渠道,除此之外,我们通过举办“企盼奥运成功,为中国健儿加油”等一系列活动,在幼儿心中掀起了爱祖国的波澜。又如:我班的赵凯奇小朋友平时爱骂人,虽经多次教育,效果不明显,9月1日是他的生日,在我的反复启发下,他对着全班小朋友保证,从他生日这天起他保证不再骂人,并请别的小朋友监督,果然这天他没有骂人,我因势利导,在班中表扬了他,并要求他坚决改正骂人的毛病。一周后,赵凯奇基本改正了骂人的习惯。通过这种方式,我逐步培养了幼儿热爱老师及家长,关心小朋友的良好情感。

四、将德育教育寓随机教育中,提高德育水平

随机教育就是针对随时出现的问题、根据情况的变化实施教育。它具体、生动、有很强的说服力。

由于幼儿无意注意,无意记忆的能力较强,其注意力易被偶然事物所吸引,所以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要善于捕捉时机,做到随人、随地、随物、随时利用各种机会。例如:某幼儿随家长参观了名胜古迹,晨间谈话时可让他和大家介绍,鼓励他把纪念品带给同伴看;进餐时教师可根据不同菜谱向幼儿介绍蔬菜名称及其生长特点;盥洗时向幼儿讲解我国水资源的紧张状况,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

在随机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启发幼儿进行思考,切忌空洞说教。如:班上的图书不知被谁撕破,老师没有马上批评指责幼儿,而是给小朋友讲这本书。正当幼儿听得津津有味时,老师突然中断故事,告诉他们因为图书撕掉一页无法讲下去,请小朋友讨论怎么办?在共同的讨论中,他们懂得了爱惜图书的道理,并主动修补了图书。随机教育与幼儿一日生活相伴随,只要教师善于观察,并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必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家园配合,协调一致地开展好幼儿园的德育工作。

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光靠幼儿园的教育是不行的,一定要做好家园的共同教育。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要多于幼儿在幼儿园的时间。由于父母与幼儿的亲情关系的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的更快些、更多些。所以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目前,家庭早期教育已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引起越来越多家长的关注,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但也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不少家长只注意开发孩子早期智力,却不注意孩子早期的品德培养,这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容易形成幼儿行为表现的两面性,在幼儿园是一种表现,而在家庭中却是另一种表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接待幼儿入园、离园、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活动,不断同家长取得联系,及时了解幼儿情况,同家长一起探讨幼儿德育的方法。力求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一致,促进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一次,幼儿在玩娃娃家游戏时,扮演爸爸的刘琦小朋友竟然打了扮演宝宝的刘伟超,我问他为什么打人,他理直气壮地说:“他不听我的话,我就打他,在家里我不听爸爸的话,爸爸就打我。”听了他的话,我清楚了他打人的根源,到下午刘琦的父亲来接孩子时,我同他谈心,向他说明了情况,刘琦的父亲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表示以后不再打孩子,并希望老师及时同他联系,共同教育好孩子。

通过几年的教育实践,我深深的认识到: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德育原则,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适时地向幼儿进行教育以表扬鼓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对幼儿的良好行为及时给予强化。还要沟通幼儿园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共同负担起教育下一代的责任,把幼儿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一代。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灵魂,中国文化自古以来都是把德行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核心。高校教师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承者,肩负着为国家振兴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使命,承担着促进国家教育事业健康良性发展的职责。尤其是占比超过 60%的青年教师,已然成长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迅速发展以及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的新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道德品质、专业素质和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态势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高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水平刻不容缓。

师德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具有的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1].师风是教师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行为习惯和行为倾向所表现出来的一贯性风范[2].不同时期,师德师风的具体内涵会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但究其实质仍是代表了中国的文化传统、理想信念和完美人格。只有把握高校青年教师身份中的文化与道德根据,直面高等教育的深刻变化,剖析高校教师内心的道德窘境,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维度去综合分析问题的成因,才能逐渐发掘问题的根源所在,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供有效的途径。

一、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不深刻,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和核心,它关系着国家道路和国家命运。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各种意识形态以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席卷着国人的思潮,在中国进入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的关键时期,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活动呈现出独立性、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的特点。个别青年教师因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足,出现了理想信念动摇、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淡薄、价值观模糊、政治信仰缺失等严重的思想问题,他们在偏离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还把这种危险的价值取向传递给意识形态不成熟的学生们,形成的连锁效应不可小觑。物质文明的发达并不代表精神文明的富足,对经济价值的过分追求使得阅历尚浅的青年教师为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主义所迷惑,教书而不育人,失正而无以为范,师德师风下滑,没有起到对学生的行为示范和引领作用,思想道德混乱而不自知。

(二)职业认可度降低,敬业意识淡薄

就目前而言,高校青年教师大部分具有非常良好的素质,忠于并热爱教育事业,非常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很多人从事教育的初衷正是基于崇拜和奉献。但是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如日益沉重的生活压力与实际收入的矛盾,专业技术职称晋升的困难,过度行政化的制度牵制等,使青年教师基于职业精神和职业价值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义务感、成就感和幸福感都出现了下滑,有一些高校的青年教师还因为理想信念不够坚定,造成了敬业意识的淡薄、敬业奉献精神的缺乏。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认真,只注重文化知识的讲授,而对学生漠不关心,不积极进取,不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式方法[3]的创新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对自身职业的认知仅仅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忽视了教育工作对于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哪有利可图就把大量的时间精力向哪里投入,不重视个人道德修为和专业知识的精进,忽视自身的道德反思和自省,职业理想缺失。

(三)价值观倾斜,不务正业

有些青年教师过分看重个人得失,只强调自我价值以及个人的名利,不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工作,不注意构建新型和谐的同事关系,这样会导致价值观的倾斜。过于看重个人利益的行为,将会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不能起到表率作用,在学术上刚愎自用,抑制了百家争鸣、集思广益的灵感之源[4].有些教师过分热衷于发展第二职业,而不注重本职岗位,将学生看做是自己有利用价值的资源,背弃因材施教。在教学方面,只注重自己的发展,而忽略自己本身的职责所在,缺乏诚信,甚至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求私利。

(四)教师学术诚信缺失,职业良心趋于功利

由于专业技术职称晋升越来越难,高校青年教师为了完成量化考核的任务,既要抓教学,还要搞科研,承担班导师任务、下企业实践、积极投身社会服务一个都不能少,繁重的工作任务和不当的评价导向,使得有些高校青年教师心浮气躁,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甚至背弃了起码的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和学术尊严,拉关系,走后门,剽窃科研成果的学术舞弊行为层出不穷,功利化倾向极为严重。诚实守信也是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古人提倡君子要“内修”、“慎独”、“独善其身”,只有青年教师所处的环境风清气朗,才能唤回师德的温厚馨香。

二、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应该培养有思想、有抱负,有强烈的创造欲望、敏锐的创新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实践能力之人,培养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发展、与人民齐奋斗的思想觉悟之人,培养能不断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实践中创新发展之人,培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文明社会风尚的倡导者、传承者和实践者。大学的精髓正是靠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教师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孜孜不倦的奉献去传承和发扬的。作为承载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希望的青年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才能促进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才能营造高校良好的教风学风,才能构建高校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校园文化。师德师风建设的成败将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进程,影响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2013 年由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培训,并对高校青年教师应具有的师德师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在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缺陷和不足的同时,还能增强青年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使之保持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兴趣和工作热情,传递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用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人格魅力、精深的专业知识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提供保障。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不仅影响个体的良性发展,也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准的重要指标,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内涵式发展的强劲动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内在需求。师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青年教师整体道德素质的提升必将为社会良好风气的快速形成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必将成为社会学习的楷模而重塑教师这一伟大职业神圣的光环。

三、如何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师风的养成关键在于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内因;政府、社会、学校的合力作用是重要保障,是外因。内、外因只有共同作用,积极配合才能共同推进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水平。在研究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问题上,必须本着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原则,用充满人文关怀和民族情怀的视角全面透彻的解析事情的本质,寻求正确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青年教师要注重师德内化

第一,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党性修养。高校青年教师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大脑,把个人的职业发展与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提高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到教书育人、求知树德的全过程。第二,提升职业认知,弘扬爱岗敬业精神,实现终生学习理念。师德教育的实现和师德教育的提升不可能离开教师的职业角色。青年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深刻挖掘教育职业的本质,从专业素养、人文素养、创新能力、职业道德、高尚品格等方面来雕琢自己,使之内化为自己的毕生追求,博学、慎思、笃行,热爱自己的教育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生,专注于科学研究,致力于国家建设,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第三,青年教师要了解师德的内容和内涵,弘扬优秀师德传统。师德形成于心,表现于行,青年教师必须掌握师德的真正内涵,才能发挥师德的作用并让其内化为自主意识,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的优秀师德传统发扬光大,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

(二)学校要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

首先,学校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运行机制。师德培养是个系统工程,从师德培训、师德评价考核到师德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相关部门精心设计、严格把控,要将师德建设贯穿到教育教学的所有环节,拓宽师德培训渠道,创新师德培训模式,科学制定师德的评价考核方式,充分保证评估的公正性和公平性,要借助榜样的力量,给予青年教师健康向上的舆论导向,通过导师制让青年教师全方位感受优秀老教师的专业造诣、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其次,学校要给予青年教师足够的人文关怀。处于高等教育变革期的青年教师普遍感觉教学压力、科研压力和生活压力正在逐渐消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职业理想,很多人过早的出现了职业倦怠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学校一定要站在关心青年教师的立场上,多多了解青年教师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疏导负面情绪,给予他们更多的优惠政策,创设和谐轻松的工作环境,用制度的力量在职业道德上构建充分的激励机制,让他们毫无后顾之忧的投入到高等教育事业中,最终实现学校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再次,学校还要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创设,以促进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每个大学都要有自己的气质和精髓,大学文化是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它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是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点睛之笔。

(三)社会各界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社会也在转型,其中很多因素影响着青年教师对教育事业以及教师工作的看法。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增强其被尊重程度,可以给青年教师极大的肯定,让他们对教师的职业产生认同,巩固教师在他们内心中的地位,从而使得青年教师自发加强师德的养成,自觉维护教师的形象和荣誉,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中不断进步[5].

总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关乎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国家振兴的成败。这个课题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又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其实践途径的拓展需要社会、政府、校方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唯有德才兼备的老师才能教出德才兼具的学生,教育的本真从来都不是功利性的,青年教师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职业水平和道德水平,才能赢得学生、社会的一致尊重,树立教师职业的光辉形象。

参考文献

[1] 李 云。 新时期高校师德教育的难点与途径探析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2):61-62.

[2] 冉春桃。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1):177-180.

[3] 龚 克。大学文化应是“育人为本”的文化[J].中国高等教育,2010(35):60-62.

[4] 齐卉璇,李运仓。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的误区探析与对策研究 [J].鸭绿江,2015:1383,1434.

[5] 廖 良。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及建设研究 [D].华中师范大学,2014.

立德树人师德教育论文文献

立德树人成就最美征文篇一:

95年前,一批批热血青年走上街头,为了国家命运竞相奔走,为了民族前途摇旗呐喊,进行了轰动全世界的五四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检验,从他们身上生发出来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和鲜明诠释,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在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实践中,奉献青春力量、实现人生价值。希望老师们要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和民族情怀,继承五四传统、弘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激情满怀地工作、斗志昂扬地奋进,不负众望、不辱使命,真正担起发展衡中、壮大衡中的重任,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努力成就美丽人生。在这里,我也对你们提几点具体的希望和建议。

一、写好大写的人才会有未来。人字很简单,写好却不容易。只有坚守信仰、振奋精神、保持纯粹,才能把人字写大写好,才能为未来铺路奠基。

1、要坚定立德树人的理想信念。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教师的职业信仰,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梦想之舵和精神之钙。要想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必须先立德,而立德首先指的就是立师德。可以说,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大家一定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底线去坚守,当成目标去追求,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和懈怠,切实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明晰自己成长的方向;要把爱国情、事业心、责任感等品格,融入课堂、融入生活,以高尚师德、魅力人格、学识风范,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我也希望,我们每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好故事都可以成为全市乃至全国师德培训的鲜活教材。

2、要培育昂扬向上的青年意识。作为青年教师,你们有闯劲、有干劲,有活力、有魄力,在工作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好这些优势,逢一必争、逢冠必夺。遇到问题、面对矛盾,要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不要害怕创新惹人非议、不要担心受挫踌躇不前,要多想想怎么解决问题、多看看如何创造条件;要用事业鼓舞自己、用激情感染他人,胸怀要更大一些、眼界要更宽一些,不给自己找借口、不把责任推他人;要多一些昂扬锐气、蓬勃朝气、浩然正气,甚至高傲的心气儿,要在“拼”字上下功夫,在“比”字上做文章,不做躺着混日子的人,要做站着干事业的人。

3、要固守纯洁清新的精神家园。当前,面对“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物欲追求,面对“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的道德拷问,面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暗中滋长,大家务必要保持清醒、保持警惕,抵制错误思想、抵御利欲腐蚀,恪守为人师表的精神道统、坚守教书育人的精神家园,要主动把作为思想的压舱石和价值的定盘星,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要有“忘我工作,务实进取”的敬业作风,把握住人生出彩的机会;要有“以信立身,以诚处世”的诚信品格,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要有“取人为善,与人为善”的友善态度,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持续不断地学才能走得远。学习是为了发现更美的世界,学习是为了遇到更好的自己,忽视学习就会知识透支、能力疲软,只有好学才能不断进步,只有学好才能行稳致远。

1、要谋划精学习要点。梳理学习的要点是做好学习的前提。要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夯实备课讲课、把握教材、语言运用、实验操作、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等各个方面的基本功;要不断吸纳学科前沿的新知识与新成果,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的时代价值,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精神财富来滋养、丰实自己,希望大家要把学习高度重视起来,缺什么、补什么,增强学习的针对性。

2、要把握好学习节点。学习的关键在于摆正学习态度、找准学习方向、摸清学习思路。很多老师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面对学习不积极、不重视、不得法,进而出现反感厌恶情绪,归根结底这是定力不够、责任不强、态度不实的表现。老师们一定要强化终身学习的理念,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一体化的思想;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多写几篇教学反思,多发几篇教研论文;要善于借脑引智、不耻下问,学习别人的长处,借鉴他人的经验,要直接到学生中去听意见,向学生学习,拜学生为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实际要求,要主动去听点课、邀请课、宴请课、网络课,要充当一次学生,真正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去听课,切实参与进去;要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多参加学校组织的班主任技能大赛、板书设计比赛、优质课评选等活动,要在实践中丰富头脑,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要锁定准学习落点。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以明志、学以修身、学以正行、学以增智,从而练就高超师艺和过硬本领,更好地履行立德树人的职责。因此,大家一定要在真学、真懂、真用上作表率,时刻警醒自己学习的内容读懂了没有、道理明白了没有、精神掌握了没有,真正做到明晰疑点、破解难点、消除盲点,努力把各种知识学得更深一些、研得更细一些、悟得更透一些,干一项、长一智、进一步,真正把知识变成自己干事创业、教书育人的能力。

三、拿出突出业绩才是硬道理。干事就要用行动证明、让成绩说话。干出实实在在的成效,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才能赢得同事赞赏、取得学校认可、获得学生和家长信赖。

1、要开拓思维不守旧。在座的各位青年教师是衡中知识最新、胆子最大、锐气最足的群体,在开拓思维、求变创新上,具有其他年龄段教师无可比拟的优势。大家一定要以主动的思维状态、灵活的思维结构、新颖的思维表达,着力在培养创新意识、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要走出惯性思维的峡谷,跨越陈旧观念的大山,用新视角看问题、用新观念干工作,敢于破旧立新、除旧布新、推陈出新,切实在解放思想中激发活力,在开拓创新中增添动力;要有超前意识,思想上先人一步、行动上快人一拍,想在人先、做在人前;要在尊重事实、摸清规律的基础上,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拿出新办法、闯出新路子,取得大成果,干出大业绩。

2、要同心协力不松散。干大事、成大器,就要识大体、讲大局。大家从全国各地齐聚衡中,非常不容易,要珍视这份感情、珍惜这段缘分,在工作、生活中要自觉培养容人容事的气度、从善如流的雅量,有骨气不傲气、有正气不凌气,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做到补台不拆台、成事不误事,在合作共事中加深了解,在相互支持中增进团结,要坚决禁止宗派活动,不能搞亲亲疏疏,不能借地缘、人缘、学缘、亲缘等关系拉小圈子,要真正做到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事业上同干,在内形成凝聚力、对外形成战斗力,形成和谐共事、团结干事的良好风气,齐心协力把衡中的事业办得更好。

3、要真抓实干不虚浮。呼唤莫若实干,心动不如行动。唯有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唯有实干才能实现梦想。对于工作不久的年青教师来说,你们一定要勤勉敬业、埋头苦干,绝不能心浮气躁、好高骛远,更不能轻轻浮浮、飘飘渺渺,要忠于自己的目标、忠于自己的方向、忠于自己的选择,看准了的事情、定下来的工作,就要脚踏实地地干、实事求是地做,不能“只听楼梯响”的不作为,更不能“雨过地不湿”的假作为。另外,还要实干加巧干,真教还要会教,要深化对问题的思考,强化对事实的认识,真正做到智慧实干、灵活实干、有效实干,争取胜过中年教师,超过老年教师。

在这里,我要再强调一点,在座的各位青年老师都很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很辛苦。学校对大家付出的劳动和做出的业绩,是充分肯定的。学校会进一步研究出台相关措施,努力为青年教师的成长营造好环境,搭建高平台,在座的各位班子成员和主任,要切实担负起责任,时刻把培养青年教师放在首位,真正地尊重青年教师,关心青年教师,支持他们的工作,保障他们的待遇,要想出新办法,拿出新措施,推出新服务,为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助力加油。

伟大的五四精神历久弥新,衡中的发展催人奋进。过去、现在和将来,青年教师群体一直是支撑衡中持续发展的脊梁,希望大家以坚定远大的信念励志前行,以孜孜不倦的品格求索新知,以高尚美好的情操培育师德,以锐意创新的精神投身实践,以艰苦扎实的奋斗,成就属于你们的无悔青春和美丽人生,不断谱写无愧于前人、无愧于时代的辉煌篇章!

立德树人成就最美征文篇二:

在我们这个泱泱大国里,每个人都有幻想,但是谁能把幻想变现实呢?这下我来跟你谈谈实干的作用。

每人都有幻想,比如说我也有幻想,我幻想过我长大以后是一位让人尊敬的人,而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小混混,幻想也只是幻想,幻想如你不现实也只如吹泡泡,幻想与现实当中有很远很远的差距,幻想你可以闭起眼睛做做梦,但是要让梦变现实很难很难,要毅力,恒心。

从幻想就想到了实干,实干是让你把你想的梦想实现,比如说:你要考前三名,那你就要努力的实现,因为幻想是成功的第一步,实干是第二步,如果你说我去干什么事,我一定去做,但一定要坚持到底,实干从幻想开始,你要做一位科学家,那你做成了,那你就做成功,你看看人家名人多好说到做到,我们也要想到做到,实干就是这样。

成功就是你所实现的,实现的就是你所把幻想变实干变成功,这就是你所表现出来的,你看看把幻想变成你所做到的,你实现的事就是你打造出来的,比如,你在路边把一片好地变成了一家超市那你一定被人羡慕。

最终,我们就得出了一个重要理论,首先要有幻想,再加上自己的实干,或者一个团队的实干,历经一段艰苦岁月,终取成功的旗帜。

立德树人成就最美征文篇三:

转眼间,踏上讲台身为人师已经有十几年了,一路走来,有泪水,也有欢笑;有迷茫,也有收获。这次师德集训让我收获很多,让我知道了,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立德树人,首先要立“师德”。“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即“师魂”。它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其次,它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又不是一般的职业道德,教师劳动的示范性与创造性特点决定了师德不同于一般道德的特殊性。教育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育的目标是“德才并重,以德为主”;教师的职责在于通过言传身教,培育一代又一代具有高尚思想道德的人才。在学生心目中,教师被视为社会的典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把教育当作崇高的事业,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自觉坚持,带头实践,不断加强师德修养,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

师德的核心是师爱。“师爱”,一是教师对自身事业的爱;二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以自己的生命维系自己热爱的事业,把自己整个身心付给教育对象,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才会有强烈的事业心,才能奠定教育成功的基矗

师爱必然表现为“师风”。所谓师风,即教育作风。现代教育倡导教育民主作风。教育民主作风的基本原则是承认师生人格平等,强调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懂得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为此,要善于与学生作学术思想的平等切磋,并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吸取学生的有益思想;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并虚心向学生的长处学习;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灵世界,熟悉学生心理,学会用“心”与学生作平等对话,以达到师生的彼此真情理解。这是育人的根本保证和基本途径。

师德基于教师的人格,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体现。教师的崇高人格首先体现为爱岗敬业的崇高思想境界。爱岗敬业首先是一种奉献社会、奉献人生的执著信念;其次是一种刻苦拼搏、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顽强精神;又是一种勤奋务实、积极主动、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用陶行知先生当年的话来说,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无畏精神。

具体地说,对于一名教师而言,其爱岗敬业的人格精神尤其体现为严谨的教风和科学精神。古人云:“人之情,心服于德而不服于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关系到教师的整体形象。教师在课堂上每讲一句话,每一投足、一举手,每一个脸部表情,都能体现出其思想作风、道德涵养及对学生的基本态度。严谨的教风,是培育学生优良学风的先决条件。而严谨的科学精神,指教师的讲课内容富有时代气息,追踪学科前沿,体现出治学的严谨性。世界已进入高科技时代,知识信息量激增,知识创新周期性越来越短,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反映现代科技和现代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包括一些学科基本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因而,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有了崇高的人格,确立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同时又能刻苦钻研、严谨笃学,才能践履胡锦涛******要求的“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奉献教育,建功立业。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立德树人,奉献教育,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是广大教师献给每一届教师节的最好礼物。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普遍规律的反映,是一定的社会主义社会对人民教师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概括。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论文范文篇1 浅谈中专教师加强自身职业道德规范的策略 【摘要】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导师,更是人生道路的引路人。百年之计根于 教育,教育之计植于教师。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符合 现代教育的知识结构。而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则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所在。 【关键词】中专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是根据教师的职业特征,用一定的理论和要求,使社会主流的、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成为教师的思想意识形态,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对自己的职业的认识,达到提高自身道德品质的目的,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师资队伍,也才能有力地促进教育 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要想正确有效地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淤坚定的主导性。必须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之上,紧定不移地坚持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的主流道德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以及坚持邓小平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等;于鲜明的时代性。 教育的内容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全国各族人民一同与时俱进,要努力抓住当前社会转型重要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当前突出的紧迫问题,如胡锦涛同志于2006 年3 月4 日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代表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盂强烈的针对性。在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时候,必须针对教师的职业特点,加入相关的重大内容。如高校作为特殊的教书育人机构,往往还同时承担着学术研究的重任。 这样的特点,要求在普通教书育人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防范和纠正学术研究中的一系列不正之风和学术腐败等;榆高度的自律性。教师作为社会的知识精英,除了精湛的专业知识而外,更有超乎一般人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对于客观分析以及正确看待道德教育的意义也往往更为深刻。在这样的条件下,适宜的引导,可以促成教师主动地更进一步深入理解相关的道德问题,以自觉自律的精神,去内化和升华自己的品质,从而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合格的教师。 2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 道德实践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只有通过在教育活动的种种职业道德实践中,才能真正深刻体会到各种相关利益和道德的相互联系与区分,才能更进一步对自己良好品行的塑造起到积极的作用,增加自律性和自觉性的内化过程。 根据中职教师的职业特点,对于中职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提出了如下基本要求:淤敬业。作为高校教师,只有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业务,才能在一个更高的平台,达到教师所被赋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于研究创造。积极发挥高校教师创造性,思维广阔的特点,在 科学研究上积极进取,严肃认真,力争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和教育风气,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言传身教,才有可能培养出大批优秀的莘莘学子,完成作为高校教师所应承担的社会教育责任;盂关心爱护学生。有教无类,诲人不倦是 中国儒家传统观点,也是 历史源流悠远而切实有效的民族文化精髓之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需要耐心和爱心,是一个渐进的长期以观后效的过程,在此期间,中职教师应以莫大的恒心和毅力,关心成长过程中的学生,纠正缺点,发扬优点,才有可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栋梁之才;榆社会生活的细节。高校教师道德修养的高度自律性,决定了这些优良品质在社会生活点点滴滴中的体现和光辉,无论从仪表,言行举止,接物待人,谙熟知识和胸怀大度等等方面,均应达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准。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论文范文篇2 试论中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差异 摘要:本文从中国《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美国《教育专业伦理规范》两个建设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指导性文件的文本分析出发,探寻两者的不同之处,结果显示中美两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性质、价值标准、基本要求方面存在差异。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差异;中国;美国 一、中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国《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于2011年颁布实施,规范主要从6个方面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提出要求。第一部分,爱国守法。首先从公民角度和政治方面规定教师爱国拥党,遵纪守法,保护国家荣誉,以教育方针为指南,实施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教学活动。第二部分,敬业爱生。这是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本职体现。教师要崇尚教育事业,并为此投入全部时间精力,强化自身专业素养,能在不断取得科研成果的同时,培养教育高校学生,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育出优秀的学生,建设一流的高等学府。第三部分,教书育人。 这是对教师“教”的明确具体的概念界定。教师的教学首先是充分了解学生天性,并承认和欣赏学生拥有发展潜质,合理运用教学规律,实施教学,教学的最好成果是学生获得最优发展,教师提高了教学能力。第四部分,严谨治学。学士水准是标识教授的尺度之一。教授忠诚真理,在追求真知的路上是不断踏实苦干,钻研求索的过程,是捍卫知识尊严,不占有、剽窃他人劳动成果。第五部分,服务社会。教师像所有其他劳动者一样天然地服务社会,履行社会职能。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知识传承,文化延续。第六部分,为人师表。从教师自身言行修养提出要求。教师以广博的学识、高尚的品德教导学生,引导学生[1]。 二、美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美国现行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经过46年6次修订成形于上世纪80年代。规范内容简要,由阐明规范目标,改进、实行的前言部分和规范具体纲要组成。“高校教育工作者以保障自身及学生的教学自由、确保教育公平为最高伦理标准,在工作中履行职责、恪守标准”,这是规范印发的目的所在。规范要求“教师包括行政人员竭力获得社会各方支持与帮助,以崇高的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实施教育行为,对学生负责[2]”。这也是修改规范的标准。对学生和本专业的责任是规范具体纲要强调的重点。“对学生的责任”即是对“学生的义务”,主要包括学生理性自由、学生身心健康、公平对待学生、保护学生信息等[3]。学生理性自由指教师尽力帮助学生获得有益学生成长的书籍、思想、活动许可。学生身心健康指教育者创造有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条件,包括硬性设施和软性的文化氛围。 公平对待学生指不得以任何理由不公正地阻碍任一学生参与课程、损害或给予学生不合理利益;保护学生信息指如非专业或法律要求,不得做关于学生的虚假或恶意表述,不得泄露教育工作中获得的学生信息。规范的专业原则部分有申请专业资格、招聘教育工作者、不得接受不合理利益、保护同事信息等。申请专业资格指申请专业职位时出具真实客观证明、经历,不得做虚假表述;招聘教育工作者指对职位申请者做真实客观的陈述和说明;不得接受不合理利益指禁止接受有碍职业精神或行为的馈赠、恩惠;保护同事信息指如非专业或法律要求,不得做关于同事的虚假或恶意表述,不得泄露教育工作中获得的同事信息。 三、中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比较分析 1.性质。 中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定性不同,中国名称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美国为教育专业伦理规范。中国高校教师规范内容延续针对中小学教师的部分内容,即两者差异性小,趋同性大,前者难以体现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占规范条目量20%的“爱国守法”和“服务社会”宽泛、随意,与社会其他行业的基本职业规范并无不同。规范中体现高校教师专业性的其他条目不够全面、不透彻[4]。综上,中国高校教师仅需遵守一般道德准则即可,与其他行业从业人员区分性不大。美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以保障自身及学生的教学自由、确保教育公平为最高伦理标准,在工作中履行职责、恪守标准,这是高等教育专业性对高校教师德行的最高要求,体现高校教师伦理的深层发展[5]。 2.价值取向。 (1)价值追求方面[5]。 中国专业伦理标准源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理想的道德境界是成就如孔子般的圣贤、宗师。规范语言表述上通常使用四字、对称性的句子,这种恢宏、宽泛的字眼折射出对高校教师的理想化、规格化要求。美国高校教师专业伦理标准源于美国传统的务实主义、现实主义,要求从点滴教育教学实践中考核教师的行为,细化、明确、具体的行为标准能让教师有的放矢,而不是一个高远的道德标杆,无从落实[6]。 (2)在师生观方面。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两个最重要的主体,重教师还是重学生一直是教育家们探讨的主题,现代教学中偏向于以学生为中心,中国教师专业伦理标准重前者,这也是中国教育中师尊生仆在教师规范中的体现。美国教育崇尚学生至上,教师服务学生,以学生为中心。 (3)几元性、层次性、意识形态方面。 中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元性、单层性、意识形态化,美国则是多元性、多层性、去意识形态化。中国教师承担着诸多使命,如学生政治倾向、思想意识、专业学习,这样的多功能、混合性反而不是纯粹的高等教育专业性。美国高校教师专业伦理规范要求教师从本身专业立场出发,以平等、自由、民主的方式启发学生个人意识和人生观的形成。 (4)情理方面,中美高校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存在情理不同的本位标准,私德和公德的不同原则,效法经验和遵从法则的不同范式。 中国教师习惯于效法模范、先贤,往往在社会推选出模范后,全体效法,这种方式因为没有具体明确的细则,而在不同地区、学校、教师间存在天然差异,因而会出现理解偏差甚至互相矛盾的现象。美国教师惯于理性分析,在公共规则下修订运行教师从业规范。这样的方式易于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标准,便于运行及结果考核。 3.中美伦理规范的基本要求。 (1)对学生。 中国强调教师对学生德育和热爱。传授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道德品行自古就是教师最根本与最基础的任务,是教师专业性本质体现。“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充分了解学生天性,并承认和欣赏学生拥有发展潜质,合理运用教学规律,实施教学,教学的最好成果是学生获得最优发展,教师提高了教学能力。[7]“教书育人”要求高校教师自身能够以身作则、严谨治学的同时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美国教师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崇尚对学生平等、启发。教师平等对待学生,引导其自主学习知识。遵循教学多样化的原则探寻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法。学生任何探索真知的想法、行为应予以支持帮助。 (2)对学术。 中国规范要求教师具有科学的精神和良好的学术良知。教授忠诚真理,在追求真知的路上是不断踏实苦干、钻研求索的过程,是捍卫知识尊严,不占有、剽窃他人劳动成果。这些规范细则囊括空洞的精神追求及约束自身不犯错误的警示。美国要求教师自身价值追求与理念中就对学术怀有忠诚和进取心。教师的全部精神追求应是专注学术以提升自身学识和传授给学生,教师保持对学术的忠贞和探索。 (3)对社会。 中国规范要求教师像所有其他劳动者一样天然地服务社会,履行社会职能。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知识传承,文化延续。教师教书育人就是服务社会。教师培养社会年轻一代成为接班人的同时,还要参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建设,这一方面是教师本职体现,另一方面是社会发展需要。但这样过于强调社会责任造成教师对教学与学术的懈怠[8]。美国社会更关注教师对社会的公益心和对科普做出的贡献。高校教师在课堂之外的行为应是代表个人表达出对研究、学术的有益言论,这种言论能促进公众对学术自由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高等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Z].2011. [2]王丽佳.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教育专业伦理规范历史演进探析――兼谈师德规范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62-63. [3]United Sta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Office of the White Policy on Research Misconduct[EB/OL]. [4]檀传宝.论教师“职业道德”向“教师专业道德”的观念转移[J].教育研究,2005,(1):13-14. [5]徐廷福.美国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5). [6] on Professional Ethics[EB/OL]. [7]傅维利,朱宁波.试论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体系和内容[J].中国教育学刊,2003,(2). [8]王毓.师德分层:师德建设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4,(12). 猜你喜欢: 1. 教师职业道德方面论文范文 2.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论文优秀例文 3.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论文范文 4.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论文范文参考 5. 教师的职业道德论文1500字

关于师德建设的论文3000字

重视师德的教育和培养,强调将师德的教育和培养落实在每一项工作之中、每一个岗位之上、每一个个体身上,并不断探索适应新时期需要的师德建设新内容、新方式、新手段。

一、让师德“落地”

道德重要的不在于认识和判断,而在于实践。因此,我们强调,让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理想走向现实,从文本走向实践,让师德可见、可做、可学、可评。“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师德在教师层面做细了,在幼儿园管理中就能实现“道法自然”。为此,我们将师德内容转化为具体的要求,将师德规范分解为对待工作之道、与家长相处之道、与幼儿相处之道、与同伴相处之道、与社会相处之道的细则,通过具体规范和实例,让师德融入教师的工作细节,浸润于教师的保教行为之中。

1.让师德可见。

师德不是抽象的,不是处于高端的理想状态,而是可以看见的。我们以爱和责任为师德核心,将爱和责任可视化。如对孩子的爱体现在一日生活中对于孩子生活护理的细致到位。具体表现为帮助或引导孩子的“十二无”:孩子脸上无鼻涕痕迹、嘴角无吃饭(点心)的痕迹、无不梳的头发、无露出的肚脐、无穿脏衣、无穿反衣、无内衣袖不拉、无扣错钮扣、无穿尿湿裤、无穿反裤、无穿反鞋、无鞋带散开。每天由总值班人员和保健教师例行检查,帮助教师养成细致照顾孩子生活和积极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意识及习惯。

2.让师德可做。

师德不是挂在嘴上的,而是要实实在在做出来的。我们提出:“简单的事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容易的事天天做好就是不容易。”据此,我们要求教师把知道的事、明白的事、简单的事做好。在我们看来,师德的每项内容都有对应的行为和事件。如,关于保护幼儿的安全,我们明确规定发生危险时每个人的职责、具体要做的事情以及具体的站位。通过一次次的消防和防暴演习,每个人都明确了自己的职责,明白了职责不是仅仅写在纸上的。同时通过业务学习、书面考试、实践考核,教师牢记了自己的职责,形成了自觉反应,从而将安全工作落到了实处。

3.让师德可学。

我们努力让教师感受到,师德标兵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师德榜样就在身边,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他人学习的师德榜样。我们不求做高、大、全的完人,只求做有闪光点的凡人。我园每学期都表彰师德标兵,经常举行“我身边的师德模范”演讲活动,每学期都举行一次向他人学习的活动。我们还经常引导教职员工在同事身上找值得自己学习的优秀品质和良好行为,然后归类分析这些优秀品质和良好行为,安排不同的专场学习活动。如:我园有一位老教师照顾孩子午睡的工作做得特别细致,哪些孩子容易出汗,睡觉前要脱几件衣服;哪些孩子容易着凉,要将其被角掖实;哪些孩子喜欢蹬被子,要帮助其盖严被子等,心里都清清楚楚,所以她班里的孩子出勤率高,家长满意度极高。我们就组织大家一起观摩那位老师是如何在孩子午睡时进行生活护理的,并请她给大家做专题讲座。在我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师德标兵,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向他人学习和被他人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提高。

4.让师德可评

。师德不是只在评选先进和申报职称时才进行评价的。我们注重建立常态化的评价机制,人人掌握标准、人人参与评价,人人被评价、事事可评价、时时可评价。幼儿园每个岗位的工作标准不仅本岗位的教师清楚,其他教师也都很清楚。每个人可以自我评价,也可以评价他人。我们每天由总值班人员巡视幼儿园各岗位、各环节工作情况,然后和教职员工一起评价;我们每学期都通过询问幼儿、家长问卷、电话访谈、小型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家长对于班级教师和保育员、保健医生、园长等的看法和评价。我们主动请幼儿、家长、教师代表及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等多方参与,对我们的工作进行多主体的评价。我们力求让执行者和检查者清楚每项工作的规范,努力把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结合起来。如:为照顾好食物过敏幼儿,我们要求厨房工作人员、本班教师和保育员、保健医生、总值班人员等都熟悉这些幼儿,不仅要记住名字,还要记住是哪一个班级的幼儿,他们分别对那一种食物过敏。园里通过面查和书面检查了解此项工作的到位情况;同时,通过记录和问卷、询问等方式了解是否完全满足了每一个食物过敏孩子的个别化需要,并将此结果告知家长,让家长也成为师德的评价者。

二、让师德“生根”

师德建设不能仅满足于教职员工的“知其然”,还要努力让教职员工“知其所以然”。我们很重视师德学习的累积效应,既注重借鉴各国的师德规范,也注重学习历史上的师德典范,更注重学习当代的先进模范人物,并强调达到公民的基本素质要求,从纵横、远近、他人和自己等多个角度帮助教职员工理解和认同师德建设的意义、内容。通过全方位学习,教职员工有关师德建设的视野、心态和参与的主动性等都发生了变化,他们对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有了较深刻的理解。随着实践的逐步深入,教师从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对师德规范产生了认同感,从而使师德规范的执行变成了一种内心的自主选择。

1.学习相应的法律、法规。

我们首先强调教师是一个公民,是一个从事教师职业的公职人员,所以,我们将教师的职业道德与责任义务教育融入“公民教育”与“公民责任”教育之中。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学习《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让教师认识到师德建设是社会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要求,是对公民的基本义务要求,然后在充分考虑教师职业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包括对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我们努力引导教师从公民的角度自觉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理解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协调人际利害关系的基本的社会规范,理解法律是依赖公共权力的强制保证,而道德则是自觉行为。

2.聆听专家讲座和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介绍。

我们经常邀请专家、模范人物来园指导,让教师与专家及模范人物零距离互动,让教师感受和领悟师德榜样的精神,从而认识到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师德高尚的人,各个行业的模范人物一定是本行业中的道德楷模。我们不但邀请幼儿园特级教师,还邀请中学、小学特级教师及其他行业的劳模和著名的科学家来园讲座,我们组织教师集体观看央视的“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的专题节目,让教师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遇到困难和坎坷时的表现,怎么处理集体和个人、事业和家庭、学习和发展的关系等。这些活动使教师获得了新鲜的、生动的、可学习的师德建设经验,教师感受到模范人物是可信、可敬的,从而产生向模范人物学习的动机和信心。

3.研读有关师德建设的名著。

多年来,我们一直要求教师每个暑假读一本名家著作,每个寒假读一篇教育名家的文章,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阅读。每学期开学初我们组织大家交流学习心得。在学习和交流过程中,教师发现,所有名家都认为教师应该是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同时认识到人类社会在充分肯定教师崇高地位的同时,也对教师的道德品行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种学习提高了教师对当代世界和中国建设师德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的认识,也深化了他们对师德内涵的认识。

三、让师德“枝繁叶茂”

在师德建设上,我们强调以教师的主体性发挥为基本追求,让教师成为职业道德建设的.积极参与者,使师德建设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追求,鼓励教师在自主的道德践行过程中提升职业道德水准,实现自身精神人格的提升。

1.关照教师的体验。

我园的每一项师德规范都建立在教师充分观察、体验的基础之上。比如:带操服装的规范--不穿裙装、短衣和低腰裤等,就是教师在观摩带操活动后形成的。教师们发现,如果带操时教师穿裙装、短衣、低腰裤等是很不方便也很不雅观的,于是他们一致认为,在幼儿园园纪园规中要增加带操服装的规范要求。

2.关照教师的困惑。

我们的共识是,规范不是用来“整”教师的,而是用来提升工作质量的。所以,每当教师在工作中产生困惑,如,与幼儿家长、同事或相关人员发生矛盾时,我们不是去指责,而是与教师共同面对,共同分析原因,共同找出改进的方法。我们认为,很多时候教师的困惑不是要不要做,而是怎么做。如,教师不知道如何做好家长工作,于是,我们与教师共同讨论并制定了做好家长工作的细则,逐一规范教师如何家访、如何与家长交流等日常家园共育工作,这对教师有效开展家长工作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指导作用。

3.关照教师的自尊。

教师都具有积极向上的动机需要,管理者要注意保护和不断激发这种动机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关照教师的自尊。比如:每学期作家长问卷调查,目的不是要给教师的工作分出高下,而是帮助教师了解家长的真实想法以及对于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促进教师主动地去反思和调整工作。因此,我们采取让教师自己阅读家长问卷,然后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诊断、自我调整。对于工作中存在较大问题的教师,我们也是与教师单独交流,共同分析原因,寻找改进的策略。这样既发挥了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作用,又保护了教师的尊严并激发出教师不断向上的积极性。

4.关照不同层次教师的要求。

我们注重满足不同层次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需求,体现出师德规范的结构性特点以及不同的作用。对新教师强调规范性--让师德规范发挥约束作用,对中年教师强调示范性--让师德规范发挥指导作用,对老教师强调榜样性--让师德规范发挥激励作用。

在师德建设中注重将师德教育渗透在幼儿园管理及教师的日常保教工作之中,注重职业道德习惯的养成,强调在实践中将师德规范转化为师德行为。我们不断追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浸润式的、持续性的、良性互动式的师德建设境界,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职业道德建设中来。

如想查看更多的论文范文,请转到应届生毕业网--毕业论文栏目,我们为您准备了更丰富实用的最新范文,希望能真正的帮到大家!

立德树人论文参考文献

当代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当代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它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与道德观念,是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文化精粹。本文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入手,深入地剖析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与大学生德育的缺失原因,并提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实践应用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素养;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指那些经过实践及时间检验和社会择优继承检验而保留下来文化,至今5000多年的历史。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气魄之所在,不仅在中华民族长期发展的历程中起过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其丰富内涵及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推行仁爱原则,注重“礼”节,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仁爱”思想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存在了,孔子将其提升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成为孔子思想的核心理念。正是由于孔子的提倡,才使得“仁”位于“五常”之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孔子的仁爱思想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体现了一种朴素的人文观念。如果说“仁”是内隐的,是一个人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那么“礼”则是外显的,是人际关系的道德规范,能够侧面映射出了一个人的仁德。孔子言“人而不仁,如礼何”、“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乎”,孟子云:“辞让之心,礼之端也”,这些思想均与现代社会道德文明建设相一致,它提倡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尊重、自省孝亲、感恩社会,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2.主张正确的“义利”观,强调恰当处理义和利之间的关系。义者,宜也,在传统文化中,指道德、精神的原则,而利指个人的私欲。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以义为上,提倡“见利思义”精神。以义为上的理念涵盖了以下几方面的内涵:首先,求利务必要以受义为前提,先义后利。其次,求利的同时还需遵循义的标准。。恰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以义生利”、“舍生取义”,才形成了中华民族先义后利、以义为上的优秀品质,才使得“义”成为众所周知的基本道德准则。

3.强调正确的“信用”观,有利于培养诚实守信的价值观。信者,诚也,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常”之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代表着最基本的道德准则。诚信是人立身处世之本,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信任的桥梁与纽带。《论语》云:“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民无信不立”,孟子曰:“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正确的“信用”观,有利于培养诚实守信的价值观。

4.倡导“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利于树立尊重、崇尚、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天人合一”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同小可的地位,它蕴涵着朴素的唯物辨证法的思想。从哲学的视角看,“天人合一”思想认为“天人”皆有德,宇宙不仅是一个物质领域,更是一个生命领域、精神领域和道德的领域。天,即大自然;人,即人类。从人与社会的关系而言,它指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辩证、和谐统一的关系,指出了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归本于自然,要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能够不断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从而达到天人相融、天人共乐的理想境界。这种理念在当今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极其严重、生态危机成为全球隐患的当下,何等意义,不言而喻。

二、当前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缺失原因

当前,尽管各高校已经加强了对大学生关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可是我国大学生关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还不尽令人满意,譬如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意识淡薄、兴趣不浓、高校关于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系统性不足、大学生价值观扭曲、传统道德观念淡薄等。

分析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当今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充分,学习动机不足。在应试教育机制的影响下,他们往往更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往往只是敷衍了事。而且他们心理发育尚未成熟,是非分辨能力还有待提高,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稳定,好奇心重,易受到外界新奇环境的干扰。尤其是在当今,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推进,各种不同文化、价值理念冲击的影响下,他们易受到各种消极文化思潮的影响,进而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抵触情绪。其次是社会环境的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不停地受到西方文化的的强势入侵,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自豪感急剧下降。而且对于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还没有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的合力。再次是由于高校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影响。由于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高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高校往往以应试教育为导向,片面地强调成绩与分数,轻视了传统文化的教育。此外,由于受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现了浓厚的科学主义与功利主义倾向,重视工科等实用学科,注重科研水平的提高,而传统文化教育则受到了一定的忽视。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实践应用路径

1.更新教育理念,合理设置课程计划。俗话说,理念要先行。要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要让学生、家长、学校及全社会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转变智育至上、唯实用主义的倾向,重视大学生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如今,高校关于传统文化教育大多隶属于通识课程,以选修课程方式来进行,由于许多大学的教学管理机构及大学生本身对于通识课程、选修课程的认识不足。相关课程往往缺乏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出现了教学流于形式、随意性大、效果无法评估等问题。因此,高校还需合理设置课程计划,建立一套完善的传统文化教育教育教学体系与良好的教育教学手段。

2.创设优雅的校园环境,营造传统文化育人氛围。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只依赖于课堂教学这一途径,还需通过各种方法与形式来帮助大学生亲近、了解传统文化,而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众所周知,校园环境是承载文化精神的载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离不开高雅的校园环境,因此,高校要以创建优雅的人文环境、营造传统文化育人良好氛围着手,以创建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为载体,将传统文化元素尽可能地带入到校园环境建设中去,让大学生充分认识、认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使当代大学生置身于一个有着浓郁中国文化风情与韵味的融合传统与现代的优雅校园,时刻感受优秀传统文化软环境的滋养,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化品位,培养健康的人格。

3.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注重寓教于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以文化经典为主要内容,力求专精结合、循序渐进,注重寓教于乐、引导启发。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多为文言典籍,可能会使初学者产生枯燥无味之感。古人云,“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因此,高校应通过开展各种关于传统文化的主题教育活动,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形式,寓教于乐,把传统文化的魅力尽可能的展示出来,努力使原本枯燥无味的传统文化教学变得兴趣盎然。

参考文献:

[1]窦坤,刘新科.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传承[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115-119.

[2]李佑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管窥[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02):82-84.

[3]张载.《张子全书》(卷六),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页2.

摘要: 本论文以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为中心展开研究,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把握时代内涵,通过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研究,探索新时期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模式的新空间。

关键词: 传统文化;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面对日益驳杂的新媒介环境,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相较以前发生了剧烈变化,受西方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领域呈现多元化趋向,集体认同感削弱,而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教育缺失,使得青少年文明素养的教育模式出现了困境。关于传统文化与青少年文明素养的关系,近年来国内研究大多倾向于将传统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资源及育人载体等进行论述,传统文化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手段,成为辅助性的教学工具。然而,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作为文化性符号在承担其文化表象作用的同时,也肩负着育人功用,在传统文化视域下探究青少年文明素养教育新模式,对当前高校所面临的九零后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困局的突破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价值和影响

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个体的文明程度及修养层次,而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历史积淀的精华,在建构中华民族价值观、道德伦理体系、提升个体文明程度及修养层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当代社会学家爱德华希尔斯认为,传统是围绕人类不同的活动领域而形成的代代相传的行事方式,是一种对社会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和道德感召力的文化力量,同时也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创造性想象的积淀,它包括物质产品、思想观念、惯例和制度。传统文化作为人类教育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高等教育则是当代肩负文化传承的社会机制,承载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时代的要求为依据,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渗透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中去,将传统文化与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大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境界、完善大学生人格修养等融合,实现并发挥传统文化在新时期具有时代内涵的育人功用。

二、探寻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的内在联系

文化是一种文明所造成的生活方式,文化是人们在创造文明过程中创造的不同的生活方式,从广义上讲,文化与文明相伴而生,二者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传统文化精神与文明素养教育的内在机制具有互通性,“没有一个民族的道德文化是从真空状态突然发展起来的,传统是整个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大本大源。”2传统文化作为整个民族的社会实践经验的凝华,内容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门类。传统文化中所彰显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等,与大学生文明素养中的国家责任意识相映射;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点,与大学生正确的诚信观相联结;传统文化中谦恭礼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精神,与大学生文明的交往观相关照。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而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可以说传统文化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时代意义。传统文化资源与文明素养教育内涵互为映射,也彰显了传统与现代的辩证反思,九零后主体生长于新媒介环境下,呈现出多元化的思想意识倾向,而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缺失造成的历史虚无主义,使得九零后大学生的道德文化生态呈现出断裂现象,探讨传统文化与文明素养教育的内在联系,寻求当代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模式困局的新途径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传统文化视域下开拓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的新模式。

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充分关照大学生文明素养培育的现实环境与精神特质,开掘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实现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融合,在教育形态中,不拘泥于思想道德修养等理论课的单一平台教育模式,不断拓展大学生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文明素养教育的多渠道发展。

1.整合经典传统文化资源,发挥文明素养教育时效性。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趋复杂,新思想的产生带来了教育管理的真空状态,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负载新时期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的重任。而“传统文化具有巨大的思想统摄性,可超越地域、阶级、党派、种族、时间的界限,产生巨大无形的文化整合力量。”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多元思想,具有潜在的美育功用。传统文化中儒家提倡“贵和尚中的和谐思想”以及“恭、宽、信、敏、惠”五德与当代的文明体系构建也有互通之意,整合传统文化资源,发挥其德育、美育功用的时效性,是当代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亟待开辟的新途径。

2.促进传统文化资源与新媒介传播相融合,创建高校文明素养教育的新语境。九零后大学生在新媒介传播影响下,对于价值观导向等教育手段、教育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文化的内涵教育受到了图片化、快餐化的消费主义文化的冲击与解构,如何利用网络媒体资源承载传统文化的育人功用,开辟高校文明素养教育的多元空间,即时有效地解决大学生价值观认知目标模糊、自我管理意识单薄、自我约束能力较弱,成为完善新时期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的重要课题。在新媒体形势下探讨高校文明素养教育的深度发展,促进传统文化资源与新媒介传播的融合与发展,对创建高校文明素养教育新语境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新时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传统文化现代性式微、九零后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复杂性等现象,明确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模式的价值影响及作用等,探讨传统文化现代性过程中对青少年道德进程的新要求及文明素养教育模式的新思路,以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内在联系,对实际工作中大学生文明素养的科学化、规范化等教育理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注释:

1.[美]爱德华希尔斯.论传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范英.社会公德概论[M].深圳:海天出版社,.

3.李大伟.基于传统文化维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J].德育天地,2012,(2).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勤劳的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培育民族精神与民族素质重要的精神财富。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之中,不断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并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当前的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着困境,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困境;对策

一、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困境

1、教育手段的局限性

中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从本质上来看,还是应试教育。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由教师不断讲解和学生课后自学来不断获取的,但是从课堂上所接受的知识毕竟还是十分有限的。从大学语文的教材可以看出,大多数课文是古代文学名篇,但数量少,有的还是阅读课文,教师一般不会进行详细的讲述,学生掌握自然也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并且其在编排上存在着衔接的问题,很多篇目比如《蜀道难》和《将进酒》等名篇在中学阶段已经出现过,大学教材中还会继续出现。很多大学生对古代传统文化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对古代文学名篇篇名的认知之上,在对传统文化教育进行考核之时,很多大学生采取复制粘贴的方式来对待,其缺乏程度令人堪忧。

2、教育定位的不科学性

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学校关注的是学生专业课的学习与学生今后的就业情况,并没有重视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这导致很多大学生除了将主要的时间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方面,还要抽出时间去考各种证件,比如四六级外语证、计算机等级证书等,这种实际情况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想去看传统文化方面的书也没有时间,长此以往,很多大学生不仅是淡忘传统文化知识,甚至会认为传统文化知识在当代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这导致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之间的鸿沟,将传统与现代分割开来。

二、 提高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1、多管齐下抓传统文化教育

首先要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教材编写工作,编写适合大学阶段使用的大学传统文化方面的教材。其次,教师要鼓励大学生多读书。教师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引路人,需要不失时机地向大学生推荐优秀的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让大学生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读,并通过网络、电话和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与大学生开展交流,让大学生对古代传统文化感兴趣,并加深了解。最后,对于传统文化的考查,要从实际出发。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之中去,并能为以后的生活提供理性的支持,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考核之时,注重将传统文化与时下文化连接,让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也能在当代发出光彩,重振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信心。

2、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紧密结合

一所好大学看的是其文化的底蕴,这一文化底蕴,是在不断地继承与创新之间形成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时,其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等还没有定型,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大学生去形成自身的“三观”,而传统文化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理念,教育了无数大学生不断去积极进取。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一定时代精神的精髓,其形成的过程必然会带有那个时代的印记,但是不同的时代已经给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其所包含的文化范畴方面,其内容则因不同时代的生产关系与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发生着变化,所以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之间不存在一个大的鸿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连接的关键点就在于古为今用,不断去发展创新,在传统文化之中注入新时代的气息。

总之,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还存在着教育手段的不科学性与教育定位的不明确等不足,面对现实之中存在的困境,应采取多管齐下抓传统教育、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紧密结合等措施,将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当作学校的重要事情来抓。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必须让全体大学生树立传统文化方面的意识,肩负起现代化建设与中华民族振兴的重大使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苏宝梅.论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

[2] 陈晓芸.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现状综述及原因分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重要的文化瑰宝。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辩证地看待中华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规范日常教育,重视契机教育,引领大学生深入领会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家学说

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攻坚期,这是一个破旧出新的时代,也是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一句话,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随着现代化的铺开,各种外来价值体系的冲击及本土道德价值体系依托的本体即儒家文化的弱化,造成部分人价值观扭曲、精神失落,甚至道德败坏。青年大学生作为易感人群,容易受到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重要课题。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

1.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重要的文化瑰宝,是华夏儿女智慧的结晶,是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沉淀在历史中的养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成、积淀有效地调节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引导着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协调天、地、人之间关系的一副良剂。以儒家思想为例,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儒家学说的精华思想中包含不少优秀传统文化,它是内圣外王、以仁为内在要求,以礼为外在规范的思想体系。虽然儒家学说集糟粕与精华于一身,但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强调内心道德层面的自身约束,强调由己达人的社会实现模式。这种道德层面的约束,内修“仁”,外靠“礼”,通过“仁”、“礼”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给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2.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现实要求。根据抽样调查显示,93%的学生是热爱祖国,奋发向上,进德修业,拼搏进取的。他们理想信念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认同;他们勇于拼搏,重视能力的提升和品德的锤炼;他们积极活泼、思想开放、富于创新意识。然而,随着全球化迅速发展,市场经济的深化转型、社会格局的急剧变革及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受到其他价值观的影响,出现责任感不强、自我意识突出、自我约束能力弱、意志品质薄弱、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显得尤为重要。

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一定要从儒家思想中汲取有用的养分,重新构造适应新时代的价值体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规范日常教育,引领学生从读书交流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磨炼坚忍的意志品质为重点,制定《实施方案》、《管理规定》和《学生行为规范》,对学生日常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活动提出具体要求。积极开展励志读书活动,要求每人在大学期间阅读30至40本课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每月至少上交一篇读后感,参加一次读书心得交流活动;积极开展专题讨论活动,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围绕当前时事政策、社会热点问题和大学生成长成才普遍关注的问题开展讨论,要求每人参加一次讨论活动。通过健全管理机制,推进阅读活动常规化、机制化,化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阅读交流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自觉地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怡情养志、励志成长。

2.重视契机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修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国学经典、励志成语、名言警句等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承载着中华儿女的美好希望,传递着催人奋进的正能量。可以定期开展“国学经典知识大赛”、“励志成语大赛”等教育实践活动,引领青年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怡情养志,励志成长,进而深入领会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注释:

①鲍鹏山.论语新读[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参考文献:

[2]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3]曾程,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儒家思想精华的传承研究[J].人文论坛,2014.

一、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构建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充满活力的育人体制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行动,是适应教育内涵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义。(二)新时期课程改革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以来,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推动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不断推广,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科学多元的评价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课程改革为进一步推动立德树人工作奠定了基础。(三)课程改革面临新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学生成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这些变化和需求对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改革从总体上看,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宜性不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招生、评价制度不配套,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支撑保障课程改革的机制不健全。这些困难和问题直接影响着立德树人的效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切实加以解决。二、准确把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世界眼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才。(二)基本原则。坚持系统设计,整体规划育人各个环节的改革,整合利用各种资源,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坚持重点突破,聚焦课程改革的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针对制约课程改革的体制机制障碍,集中攻关,重点推进。坚持继承创新,注重课程改革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新要求,积极开拓,大胆试验。(三)工作目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着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努力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国际视野,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基本建成高校、中小学各学段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科学合理的课程教材体系;基本确立教育教学主要环节相互配套、协调一致的人才培养体制;基本形成多方参与、齐心协力、互相配合的育人工作格局。(四)主要任务。1.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等学段(包括职业院校)。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自教育功能定位,理顺各学段的育人目标,使其依次递进、有序过渡。要避免有的学科客观存在的一些内容脱节、交叉、错位的现象,充分体现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2.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进一步提升数学、科学、技术等课程的育人价值。同时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全面发挥课程标准的统领作用,协同推进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评价方式、考试命题等各环节的改革,使其有效配合,相互促进。4.统筹一线教师、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力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明确各支力量在教书育人、服务保障、教学指导、研究引领、参与监督等方面的作用。围绕育人目标,协调各支力量,形成育人合力。5.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加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社团组织活动的密切联系,促进家校合作,广泛利用社会资源,科学设计和安排课内外、校内外活动,营造协调一致的良好育人环境。三、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一)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研究制订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和高等学校相关学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根据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考试评价更加准确反映人才培养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二)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完善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教学有关标准。要增强思想性,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全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充分体现民族特点,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增强科学性,客观反映人类探索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确保课程内容严谨准确。要增强时代性,充分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根据社会发展新变化、科技进步新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要增强适宜性,各学科的学习内容要符合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年龄特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要增强可操作性,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充实学业质量要求,对教学实施、考试评价提出具体建议。要增强整体性,强化各学段、相关学科纵向有效衔接和横向协调配合。教育部将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先行启动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合理确定必修、选修课时比例,打牢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增加学生选择学习的机会,满足持续发展、个性发展需要。坚持知行统一原则,加强职业体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课程。进一步精选课程内容,科学确定课程容量和难度。制订(修订)中等职业学校相关课程教学大纲,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高等学校要完善相关课程,加强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提出高等学校相关教材编写、修订和使用意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依据修订后的基础教育国家课程方案,调整完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编写、修订高校和中小学相关学科教材。教材编写、修订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等要求,加强各学段教材上下衔接、横向配合。要优化教材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写入德育等相关学科教材中,渗透到其他学科教材中。进一步提炼和精选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必备的、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做到容量适当,难易适度,避免内容偏多、偏深。要创新呈现形式,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设计教材内容的呈现和编排方式,使之更加生动、新颖、活泼,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教育部将组织编写、修订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材;组织编写、修订中等职业学校相关课程教材;用好已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规划教材并及时修订完善,同时编好、修订工程规划教材以外的大学相关教材。各地要结合育人工作实际,开发完善地方课程教材。(四)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各地要组织开展育人思想和方法研讨活动,将教育教学的行为统一到育人目标上来。要在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将相关学科的教育内容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式,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强化教学的实践育人功能,确保实践活动占有一定课时或学分。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建立一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引导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中小学要探索把课堂教学与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高校要把实践教学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职业院校要不断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协同育人。要将“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要求融入到相关学科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劳动习惯、坚定爱国信念,将个人成长成才与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紧密相连。各地要启动实施一批教学改革项目,激发学校和教师创新育人方式方法。(五)加强考试招生和评价的育人导向。加快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注重综合考查学生发展情况,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科学选拔人才。各级考试命题机构要严格以国家课程标准和国家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组织中、高考命题,评估命题质量,保证考试的导向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建立考试命题人员资格制度,命题人员应熟悉中小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实际以及学校招生要求,充分发挥课程标准研制人员在中、高考命题中的作用。加强发展性评价,发挥评价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各地要组织实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鼓励学校积极探索,完善科学多元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导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实实在在的自觉行动。将学生体育课和艺术课学习状况纳入考试招生和评价体系中,促进学生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和审美素养。(六)强化教师育人能力培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和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教师教育院校要创新教师培养模式,着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增强育人能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以提升师德修养、育人意识和能力为目的,组织开展教师培训与研修。建立以课程标准研制专家、教材编写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等组成的教师培训团队。研究设计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培训与研修课程,开发优质资源。各级教师培训与研修要在以本学科为主的基础上,适当兼顾相关学科基本内容。开展校长专项培训与研修,提高校长统筹学校各项育人活动的能力。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区域教研、联片教研、网络教研等多种教研形式在提升教师育人能力中的作用。(七)完善各方参与的育人机制。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学指导专业组织,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教学研究与指导。创新管理机制,支持和鼓励学校聘用社会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或来校挂职。学校要建立健全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制度,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推动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良好家风,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形成家校育人合力。联合宣传思想、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平台,营造学校与社会合力育人的良好氛围。(八)实施研究基地建设计划。教育部建立中小学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基地,集聚和培育专业团队,进行长期研究。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就学习内容遴选、学习程度要求等问题开展基础研究;面向教学一线,就推进学科课程实施及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等开展应用研究;跟踪国外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就学习、借鉴国际经验,开展中外课程教材比较研究;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方式方法、有效途径、实施成效等,开展专题研究。研究基地要选择一批中小学作为学科教学研究实验学校。鼓励各地建立相应研究平台和实验基地。各地要加强教研机构建设,改革教研机制,创新教研方式,充分整合一线教师、教研员、专家学者等力量,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专业服务和指导。(九)整合和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采取多种方式,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加快推进边远贫困地区小学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建设。大力开发与课程教材配套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一批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各地可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学校、科研院所、社会机构等开发服务于学生的优质教育资源。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整合区域内各种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共享平台。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交流,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开发和应用。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和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育人功能。学校要探索利用科技馆、博物馆等社会公共资源进行育人的有效途径。(十)加强课程实施管理。各地和学校要全面落实基础教育国家课程方案,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开设情况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各地要做好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规范管理和分类指导。进一步落实学校在教学进度安排、教学方式运用和教学评价实施等方面的自主权。建立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指导学生学会选择课程,做好生涯规划。教育部建立课程实施监测制度,定期对课程实施和教材使用情况进行评估,修改完善课程标准和教材。各地要根据监测结果,加强和改进课程实施工作。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要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落实课程要求,确保教学效果。四、切实加强课程改革的组织保障(一)强化组织领导。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教育部将健全课程教材工作管理机制,整合课程、教材、教学等各类专家组织,充分发挥专业力量的作用,统筹协调高校和中小学课程建设。各地和学校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制订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改革的具体任务和政策措施。教育部将对各地开展工作的情况进行指导。加强对课程实施状况的督导,将其纳入学校督导评估范畴,定期发布督导报告。加强督导问责,推动工作顺利开展。(二)加强条件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在各级政府的统筹领导下,加强对课程改革工作的条件保障。要把教师实施课程能力培训作为“国培计划”等各级教师培训的重点。要根据职责任务,在经费、人员以及信息技术手段等方面为课程改革提供必要的保障。(三)健全激励机制。采取有力措施,充分激发广大教育工作者投身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育部和各地定期开展优秀教学成果评选和教学名师评选,将研究和破解课程改革重点、难点问题的成果作为评选的重要内容。总结推广课程改革典型经验和优秀成果。把课程改革中重大研究任务列入教育部和地方有关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鼓励专家学者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研究。项目承担单位要将项目成果作为重要科研成果予以承认,对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优秀成果给予奖励。把课程改革实施情况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工作考核范围。

原因:1、立德树人揭示了教育的本质,是对教育本质的最新认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这是古今中外的共同认识。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无疑是对教育如何培养人这一本质的新认识。2、立德树人揭示了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强调促进人的德性成长是教育的首要任务。3、立德树人揭示了道德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强调德性成长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体现了党对教育规律的深刻认识。

教师的师德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教师的师德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中存在的问题

1、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念与理想信念等同高校发展不相符由于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较为迅速,使得高校内部的许多青年教师在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许多青年教师在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念上的趋向有所不同,在怎样处理竞争关系、功利关系等方面稍有偏颇。而且,存有大部分的青年教师伴有严重的自我主义、拜金主义等方面的思想错误。在工作生活遭遇不快时,会将自身放在首位,以自我发展为中心,缺乏对国家、社会的使命感以及为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服务的事业心。

2、青年教师在工作与日常生活等方面合作意识较差团队精神是一种群体内驱力,体现着团队的协作精神和战斗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创造团队业绩的重要条件。由于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呈现竞争化,加之许多青年教师在家中属于独生子女,这就愈发的促使青年教师功利化和自私化。教师同教师的竞争性加强,反而其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比较薄弱。有的教师为了展现自我,无视与别人的交往,缺乏与他人在教学上的探讨,导致教学过程脱节孤立、学生掌握的知识支离破碎。不仅如此,还有的教师的性格比较孤僻,容易沉浸在自我世界中,与其他教师的沟通交流甚少,忽视了合作的重要性。

3、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方面缺乏端正的心态由于时代的发展较为快速,教师对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以及教书育人工作带有一定的浮躁情绪,这就使得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叛逆心理。在教学中态度不够严谨,对待自身的教学工作保持得过且过的心态,在备课和讲课的过程中投入力度较少。有的时候没有遵守教学计划和学科特点开展授课工作,在课堂上随便的应对、照本宣科等。在学术研究方面,急功近利,只顾完成研究任务,轻视了教学工作的严谨性。

二、提高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水平的对策

1、积极转变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有关师德师风的理论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提炼,也是人民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锻炼的指导思想。高校青年教师要积极学习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指导青年教师的行为,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和价值观念。青年教师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才会有意识的改变自身的心态,逐渐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力度,将优秀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者作为自身的发展榜样。高校要积极构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氛围,进而引导青年教师工作高校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要积极构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氛围,帮助青年教师转变自身行为与态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建设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觉悟和行为意识,利用科学的舆论导向来抵制不良师德师风的出现。对于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以此来鼓励青年教师奋发向上。

2、将师德师风建设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工作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师德建设规划、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制度,对师德建设目标、组织实施、保障措施、考核评价、奖励办法等提出明确要求,充分发挥规章制度的约束力,使师资队伍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积极运用各种激励机制来激发青年教师的建设工作,完善相关方面的考核制度,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公平、公正的发展平台。

三、结论

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不断的加大,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水平伴随着经济实力、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的提高而提高。青年教师逐渐的在教师中比重的加深,显示着我国的高校规模在不断的扩大,而且高校教学队伍也在不断扩大,教学队伍逐渐呈现年轻化。所以,提高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质量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

德育是教育中最古老的话题之一,历来被人们关注,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已成为主旋律的今天,德育更是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幼儿所接受的到的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众星捧月的地位,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使我们的孩子从小便养成了“以我为中心,任性、娇蛮、无理”等不良道德意识和行为。

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最基础时期和主要场所,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我们的孩子克服缺点,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使他们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因此在幼儿园向幼儿进行德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如何来做好幼儿德育这项工作呢?

一、将德育渗透于日常生活和游戏中

日常生活、游戏是实施幼儿德育最基本的途径。幼儿是在日常生活与游戏中,在与同伴及成人交往的过程中,了解人、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一定的行为准则的,并且在进行各种行为练习,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逐步形成某些良好的行为品质的。如:我班在玩“幼儿园”的角色游戏中,幼儿轮流当“老师”,模仿老师的动作,回答小朋友的问候“老师早”、“老师好”、“老师再见”等,他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玩得很开心。又如在表演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几种小动物角色,编故事,讲故事,一会当“小鹿”,一会当“小羊”,并把学的礼貌用语也编进了故事里。游戏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愉悦了幼儿的身心,又收到了品德教育的良好效果。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自发地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实践一定的社会行为,体验一定的社会情感,利用游戏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其他任何形式难以替代的效果。在一日生活常规和生活制度中渗透着道德教育的内容,通过常规训练和严格执行生活制度,可以培养幼儿有礼貌、守纪律、诚实、勇敢、自信、关心他人、爱惜公物、不怕困难等品德和行为习惯。

专门的德育活动是实施幼儿德育的有效手段。专门的德育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各年龄班德育的内容与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行为表现,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德育活动,也就是为实现某项德育内容而组织的教育活动,例如:谈话、讨论、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参观、春游、劳动、节日庆祝活动)等。幼儿的道德认知、情感以及行为,通过每一次活动,特别是实践活动的积累而逐渐得到发展。比如通过参观图书馆,幼儿亲眼看到一本本图书井然有序地摆在书架上,管理员阿姨辛勤地劳动以及读者安静有序地借阅图书等情景,会深深地体会到秩序的重要性,并更加爱惜图书;在认识家乡的活动中,幼儿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品尝家乡的风味特产,欣赏家乡的民间工艺品,并用绘画、手工及结构材料等多种方式表现自己心中的家乡风貌……这一系列活动能让幼儿实际地感受到家乡的美好,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因此,幼儿园应将日常生活、游戏和专门的德育活动结合起来,注意在生活中渗透德育内容与要求,同时发挥家庭和社区环境的合力,有效地实现德育目标。

二、教师以身作则,做幼儿的表率。

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教师,对教师的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深,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教师的言行。在幼儿园时,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老师就是这样说的。”为了给孩子们树立良好榜样,我们注意从自身坐起,严于律己,凡事要孩子做道的,自己首先做到,并且经常自我检点,在孩子门面前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有一次我组织幼儿洗手准备吃午饭,突然看到有几名小朋友湿着手还笑嘻嘻地从盥洗室走出来。我当时一气之下把王士年他们三个叫住了,并问他们:“谁让你们这样的?”这时有一个小朋友小声地说:“我看着老师这样我也这样。我一听顿时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原来是自己的不良习惯影响了孩子们,于是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做了检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进一步要求幼儿要讲卫生,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从这件事使我认识到应特别重视教师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人的一举一动,为人处世的态度,都是一面极好的“镜子”,在这面“大镜子”里,孩子看到了许多。因此,教师应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榜样作用,给幼儿以正面的积极的影响。

三、利用节日、生日等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开展活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节日、生日等日子往往能激发幼儿的情绪,增强他们的兴趣。在这个时间对幼儿进行教育,能使幼儿易于接受。例如:一年之中有特定含义的节日不少,如:“三八”、“五一”、“六一”“国庆节”、“教师节”等都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渠道,除此之外,我们通过举办“企盼奥运成功,为中国健儿加油”等一系列活动,在幼儿心中掀起了爱祖国的波澜。又如:我班的赵凯奇小朋友平时爱骂人,虽经多次教育,效果不明显,9月1日是他的生日,在我的反复启发下,他对着全班小朋友保证,从他生日这天起他保证不再骂人,并请别的小朋友监督,果然这天他没有骂人,我因势利导,在班中表扬了他,并要求他坚决改正骂人的毛病。一周后,赵凯奇基本改正了骂人的习惯。通过这种方式,我逐步培养了幼儿热爱老师及家长,关心小朋友的良好情感。

四、将德育教育寓随机教育中,提高德育水平

随机教育就是针对随时出现的问题、根据情况的变化实施教育。它具体、生动、有很强的说服力。

由于幼儿无意注意,无意记忆的能力较强,其注意力易被偶然事物所吸引,所以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要善于捕捉时机,做到随人、随地、随物、随时利用各种机会。例如:某幼儿随家长参观了名胜古迹,晨间谈话时可让他和大家介绍,鼓励他把纪念品带给同伴看;进餐时教师可根据不同菜谱向幼儿介绍蔬菜名称及其生长特点;盥洗时向幼儿讲解我国水资源的紧张状况,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

在随机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启发幼儿进行思考,切忌空洞说教。如:班上的图书不知被谁撕破,老师没有马上批评指责幼儿,而是给小朋友讲这本书。正当幼儿听得津津有味时,老师突然中断故事,告诉他们因为图书撕掉一页无法讲下去,请小朋友讨论怎么办?在共同的讨论中,他们懂得了爱惜图书的道理,并主动修补了图书。随机教育与幼儿一日生活相伴随,只要教师善于观察,并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必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家园配合,协调一致地开展好幼儿园的德育工作。

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光靠幼儿园的教育是不行的,一定要做好家园的共同教育。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要多于幼儿在幼儿园的时间。由于父母与幼儿的亲情关系的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的更快些、更多些。所以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目前,家庭早期教育已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引起越来越多家长的关注,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但也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不少家长只注意开发孩子早期智力,却不注意孩子早期的品德培养,这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容易形成幼儿行为表现的两面性,在幼儿园是一种表现,而在家庭中却是另一种表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接待幼儿入园、离园、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活动,不断同家长取得联系,及时了解幼儿情况,同家长一起探讨幼儿德育的方法。力求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一致,促进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一次,幼儿在玩娃娃家游戏时,扮演爸爸的刘琦小朋友竟然打了扮演宝宝的刘伟超,我问他为什么打人,他理直气壮地说:“他不听我的话,我就打他,在家里我不听爸爸的话,爸爸就打我。”听了他的话,我清楚了他打人的根源,到下午刘琦的父亲来接孩子时,我同他谈心,向他说明了情况,刘琦的父亲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表示以后不再打孩子,并希望老师及时同他联系,共同教育好孩子。

通过几年的教育实践,我深深的认识到: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德育原则,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适时地向幼儿进行教育以表扬鼓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对幼儿的良好行为及时给予强化。还要沟通幼儿园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共同负担起教育下一代的责任,把幼儿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一代。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灵魂,中国文化自古以来都是把德行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核心。高校教师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承者,肩负着为国家振兴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使命,承担着促进国家教育事业健康良性发展的职责。尤其是占比超过 60%的青年教师,已然成长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迅速发展以及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的新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道德品质、专业素质和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态势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高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水平刻不容缓。

师德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具有的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1].师风是教师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行为习惯和行为倾向所表现出来的一贯性风范[2].不同时期,师德师风的具体内涵会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但究其实质仍是代表了中国的文化传统、理想信念和完美人格。只有把握高校青年教师身份中的文化与道德根据,直面高等教育的深刻变化,剖析高校教师内心的道德窘境,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维度去综合分析问题的成因,才能逐渐发掘问题的根源所在,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供有效的途径。

一、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不深刻,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和核心,它关系着国家道路和国家命运。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各种意识形态以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席卷着国人的思潮,在中国进入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的关键时期,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活动呈现出独立性、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的特点。个别青年教师因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足,出现了理想信念动摇、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淡薄、价值观模糊、政治信仰缺失等严重的思想问题,他们在偏离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还把这种危险的价值取向传递给意识形态不成熟的学生们,形成的连锁效应不可小觑。物质文明的发达并不代表精神文明的富足,对经济价值的过分追求使得阅历尚浅的青年教师为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主义所迷惑,教书而不育人,失正而无以为范,师德师风下滑,没有起到对学生的行为示范和引领作用,思想道德混乱而不自知。

(二)职业认可度降低,敬业意识淡薄

就目前而言,高校青年教师大部分具有非常良好的素质,忠于并热爱教育事业,非常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很多人从事教育的初衷正是基于崇拜和奉献。但是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如日益沉重的生活压力与实际收入的矛盾,专业技术职称晋升的困难,过度行政化的制度牵制等,使青年教师基于职业精神和职业价值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义务感、成就感和幸福感都出现了下滑,有一些高校的青年教师还因为理想信念不够坚定,造成了敬业意识的淡薄、敬业奉献精神的缺乏。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认真,只注重文化知识的讲授,而对学生漠不关心,不积极进取,不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式方法[3]的创新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对自身职业的认知仅仅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忽视了教育工作对于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哪有利可图就把大量的时间精力向哪里投入,不重视个人道德修为和专业知识的精进,忽视自身的道德反思和自省,职业理想缺失。

(三)价值观倾斜,不务正业

有些青年教师过分看重个人得失,只强调自我价值以及个人的名利,不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工作,不注意构建新型和谐的同事关系,这样会导致价值观的倾斜。过于看重个人利益的行为,将会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不能起到表率作用,在学术上刚愎自用,抑制了百家争鸣、集思广益的灵感之源[4].有些教师过分热衷于发展第二职业,而不注重本职岗位,将学生看做是自己有利用价值的资源,背弃因材施教。在教学方面,只注重自己的发展,而忽略自己本身的职责所在,缺乏诚信,甚至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求私利。

(四)教师学术诚信缺失,职业良心趋于功利

由于专业技术职称晋升越来越难,高校青年教师为了完成量化考核的任务,既要抓教学,还要搞科研,承担班导师任务、下企业实践、积极投身社会服务一个都不能少,繁重的工作任务和不当的评价导向,使得有些高校青年教师心浮气躁,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甚至背弃了起码的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和学术尊严,拉关系,走后门,剽窃科研成果的学术舞弊行为层出不穷,功利化倾向极为严重。诚实守信也是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古人提倡君子要“内修”、“慎独”、“独善其身”,只有青年教师所处的环境风清气朗,才能唤回师德的温厚馨香。

二、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应该培养有思想、有抱负,有强烈的创造欲望、敏锐的创新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实践能力之人,培养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发展、与人民齐奋斗的思想觉悟之人,培养能不断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实践中创新发展之人,培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文明社会风尚的倡导者、传承者和实践者。大学的精髓正是靠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教师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孜孜不倦的奉献去传承和发扬的。作为承载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希望的青年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才能促进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才能营造高校良好的教风学风,才能构建高校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校园文化。师德师风建设的成败将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进程,影响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2013 年由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培训,并对高校青年教师应具有的师德师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在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缺陷和不足的同时,还能增强青年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使之保持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兴趣和工作热情,传递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用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人格魅力、精深的专业知识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提供保障。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不仅影响个体的良性发展,也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准的重要指标,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内涵式发展的强劲动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内在需求。师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青年教师整体道德素质的提升必将为社会良好风气的快速形成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必将成为社会学习的楷模而重塑教师这一伟大职业神圣的光环。

三、如何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师风的养成关键在于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内因;政府、社会、学校的合力作用是重要保障,是外因。内、外因只有共同作用,积极配合才能共同推进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水平。在研究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问题上,必须本着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原则,用充满人文关怀和民族情怀的视角全面透彻的解析事情的本质,寻求正确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青年教师要注重师德内化

第一,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党性修养。高校青年教师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大脑,把个人的职业发展与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提高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到教书育人、求知树德的全过程。第二,提升职业认知,弘扬爱岗敬业精神,实现终生学习理念。师德教育的实现和师德教育的提升不可能离开教师的职业角色。青年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深刻挖掘教育职业的本质,从专业素养、人文素养、创新能力、职业道德、高尚品格等方面来雕琢自己,使之内化为自己的毕生追求,博学、慎思、笃行,热爱自己的教育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生,专注于科学研究,致力于国家建设,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第三,青年教师要了解师德的内容和内涵,弘扬优秀师德传统。师德形成于心,表现于行,青年教师必须掌握师德的真正内涵,才能发挥师德的作用并让其内化为自主意识,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的优秀师德传统发扬光大,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

(二)学校要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

首先,学校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运行机制。师德培养是个系统工程,从师德培训、师德评价考核到师德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相关部门精心设计、严格把控,要将师德建设贯穿到教育教学的所有环节,拓宽师德培训渠道,创新师德培训模式,科学制定师德的评价考核方式,充分保证评估的公正性和公平性,要借助榜样的力量,给予青年教师健康向上的舆论导向,通过导师制让青年教师全方位感受优秀老教师的专业造诣、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其次,学校要给予青年教师足够的人文关怀。处于高等教育变革期的青年教师普遍感觉教学压力、科研压力和生活压力正在逐渐消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职业理想,很多人过早的出现了职业倦怠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学校一定要站在关心青年教师的立场上,多多了解青年教师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疏导负面情绪,给予他们更多的优惠政策,创设和谐轻松的工作环境,用制度的力量在职业道德上构建充分的激励机制,让他们毫无后顾之忧的投入到高等教育事业中,最终实现学校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再次,学校还要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创设,以促进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每个大学都要有自己的气质和精髓,大学文化是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它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是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点睛之笔。

(三)社会各界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社会也在转型,其中很多因素影响着青年教师对教育事业以及教师工作的看法。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增强其被尊重程度,可以给青年教师极大的肯定,让他们对教师的职业产生认同,巩固教师在他们内心中的地位,从而使得青年教师自发加强师德的养成,自觉维护教师的形象和荣誉,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中不断进步[5].

总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关乎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国家振兴的成败。这个课题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又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其实践途径的拓展需要社会、政府、校方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唯有德才兼备的老师才能教出德才兼具的学生,教育的本真从来都不是功利性的,青年教师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职业水平和道德水平,才能赢得学生、社会的一致尊重,树立教师职业的光辉形象。

参考文献

[1] 李 云。 新时期高校师德教育的难点与途径探析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2):61-62.

[2] 冉春桃。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1):177-180.

[3] 龚 克。大学文化应是“育人为本”的文化[J].中国高等教育,2010(35):60-62.

[4] 齐卉璇,李运仓。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的误区探析与对策研究 [J].鸭绿江,2015:1383,1434.

[5] 廖 良。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及建设研究 [D].华中师范大学,2014.

教师立德树人主题论文

立德树人成就最美征文篇一:

95年前,一批批热血青年走上街头,为了国家命运竞相奔走,为了民族前途摇旗呐喊,进行了轰动全世界的五四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检验,从他们身上生发出来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和鲜明诠释,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在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实践中,奉献青春力量、实现人生价值。希望老师们要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和民族情怀,继承五四传统、弘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激情满怀地工作、斗志昂扬地奋进,不负众望、不辱使命,真正担起发展衡中、壮大衡中的重任,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努力成就美丽人生。在这里,我也对你们提几点具体的希望和建议。

一、写好大写的人才会有未来。人字很简单,写好却不容易。只有坚守信仰、振奋精神、保持纯粹,才能把人字写大写好,才能为未来铺路奠基。

1、要坚定立德树人的理想信念。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教师的职业信仰,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梦想之舵和精神之钙。要想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必须先立德,而立德首先指的就是立师德。可以说,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大家一定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底线去坚守,当成目标去追求,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和懈怠,切实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明晰自己成长的方向;要把爱国情、事业心、责任感等品格,融入课堂、融入生活,以高尚师德、魅力人格、学识风范,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我也希望,我们每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好故事都可以成为全市乃至全国师德培训的鲜活教材。

2、要培育昂扬向上的青年意识。作为青年教师,你们有闯劲、有干劲,有活力、有魄力,在工作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好这些优势,逢一必争、逢冠必夺。遇到问题、面对矛盾,要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不要害怕创新惹人非议、不要担心受挫踌躇不前,要多想想怎么解决问题、多看看如何创造条件;要用事业鼓舞自己、用激情感染他人,胸怀要更大一些、眼界要更宽一些,不给自己找借口、不把责任推他人;要多一些昂扬锐气、蓬勃朝气、浩然正气,甚至高傲的心气儿,要在“拼”字上下功夫,在“比”字上做文章,不做躺着混日子的人,要做站着干事业的人。

3、要固守纯洁清新的精神家园。当前,面对“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物欲追求,面对“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的道德拷问,面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暗中滋长,大家务必要保持清醒、保持警惕,抵制错误思想、抵御利欲腐蚀,恪守为人师表的精神道统、坚守教书育人的精神家园,要主动把作为思想的压舱石和价值的定盘星,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要有“忘我工作,务实进取”的敬业作风,把握住人生出彩的机会;要有“以信立身,以诚处世”的诚信品格,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要有“取人为善,与人为善”的友善态度,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持续不断地学才能走得远。学习是为了发现更美的世界,学习是为了遇到更好的自己,忽视学习就会知识透支、能力疲软,只有好学才能不断进步,只有学好才能行稳致远。

1、要谋划精学习要点。梳理学习的要点是做好学习的前提。要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夯实备课讲课、把握教材、语言运用、实验操作、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等各个方面的基本功;要不断吸纳学科前沿的新知识与新成果,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的时代价值,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精神财富来滋养、丰实自己,希望大家要把学习高度重视起来,缺什么、补什么,增强学习的针对性。

2、要把握好学习节点。学习的关键在于摆正学习态度、找准学习方向、摸清学习思路。很多老师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面对学习不积极、不重视、不得法,进而出现反感厌恶情绪,归根结底这是定力不够、责任不强、态度不实的表现。老师们一定要强化终身学习的理念,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一体化的思想;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多写几篇教学反思,多发几篇教研论文;要善于借脑引智、不耻下问,学习别人的长处,借鉴他人的经验,要直接到学生中去听意见,向学生学习,拜学生为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实际要求,要主动去听点课、邀请课、宴请课、网络课,要充当一次学生,真正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去听课,切实参与进去;要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多参加学校组织的班主任技能大赛、板书设计比赛、优质课评选等活动,要在实践中丰富头脑,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要锁定准学习落点。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以明志、学以修身、学以正行、学以增智,从而练就高超师艺和过硬本领,更好地履行立德树人的职责。因此,大家一定要在真学、真懂、真用上作表率,时刻警醒自己学习的内容读懂了没有、道理明白了没有、精神掌握了没有,真正做到明晰疑点、破解难点、消除盲点,努力把各种知识学得更深一些、研得更细一些、悟得更透一些,干一项、长一智、进一步,真正把知识变成自己干事创业、教书育人的能力。

三、拿出突出业绩才是硬道理。干事就要用行动证明、让成绩说话。干出实实在在的成效,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才能赢得同事赞赏、取得学校认可、获得学生和家长信赖。

1、要开拓思维不守旧。在座的各位青年教师是衡中知识最新、胆子最大、锐气最足的群体,在开拓思维、求变创新上,具有其他年龄段教师无可比拟的优势。大家一定要以主动的思维状态、灵活的思维结构、新颖的思维表达,着力在培养创新意识、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要走出惯性思维的峡谷,跨越陈旧观念的大山,用新视角看问题、用新观念干工作,敢于破旧立新、除旧布新、推陈出新,切实在解放思想中激发活力,在开拓创新中增添动力;要有超前意识,思想上先人一步、行动上快人一拍,想在人先、做在人前;要在尊重事实、摸清规律的基础上,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拿出新办法、闯出新路子,取得大成果,干出大业绩。

2、要同心协力不松散。干大事、成大器,就要识大体、讲大局。大家从全国各地齐聚衡中,非常不容易,要珍视这份感情、珍惜这段缘分,在工作、生活中要自觉培养容人容事的气度、从善如流的雅量,有骨气不傲气、有正气不凌气,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做到补台不拆台、成事不误事,在合作共事中加深了解,在相互支持中增进团结,要坚决禁止宗派活动,不能搞亲亲疏疏,不能借地缘、人缘、学缘、亲缘等关系拉小圈子,要真正做到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事业上同干,在内形成凝聚力、对外形成战斗力,形成和谐共事、团结干事的良好风气,齐心协力把衡中的事业办得更好。

3、要真抓实干不虚浮。呼唤莫若实干,心动不如行动。唯有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唯有实干才能实现梦想。对于工作不久的年青教师来说,你们一定要勤勉敬业、埋头苦干,绝不能心浮气躁、好高骛远,更不能轻轻浮浮、飘飘渺渺,要忠于自己的目标、忠于自己的方向、忠于自己的选择,看准了的事情、定下来的工作,就要脚踏实地地干、实事求是地做,不能“只听楼梯响”的不作为,更不能“雨过地不湿”的假作为。另外,还要实干加巧干,真教还要会教,要深化对问题的思考,强化对事实的认识,真正做到智慧实干、灵活实干、有效实干,争取胜过中年教师,超过老年教师。

在这里,我要再强调一点,在座的各位青年老师都很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很辛苦。学校对大家付出的劳动和做出的业绩,是充分肯定的。学校会进一步研究出台相关措施,努力为青年教师的成长营造好环境,搭建高平台,在座的各位班子成员和主任,要切实担负起责任,时刻把培养青年教师放在首位,真正地尊重青年教师,关心青年教师,支持他们的工作,保障他们的待遇,要想出新办法,拿出新措施,推出新服务,为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助力加油。

伟大的五四精神历久弥新,衡中的发展催人奋进。过去、现在和将来,青年教师群体一直是支撑衡中持续发展的脊梁,希望大家以坚定远大的信念励志前行,以孜孜不倦的品格求索新知,以高尚美好的情操培育师德,以锐意创新的精神投身实践,以艰苦扎实的奋斗,成就属于你们的无悔青春和美丽人生,不断谱写无愧于前人、无愧于时代的辉煌篇章!

立德树人成就最美征文篇二:

在我们这个泱泱大国里,每个人都有幻想,但是谁能把幻想变现实呢?这下我来跟你谈谈实干的作用。

每人都有幻想,比如说我也有幻想,我幻想过我长大以后是一位让人尊敬的人,而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小混混,幻想也只是幻想,幻想如你不现实也只如吹泡泡,幻想与现实当中有很远很远的差距,幻想你可以闭起眼睛做做梦,但是要让梦变现实很难很难,要毅力,恒心。

从幻想就想到了实干,实干是让你把你想的梦想实现,比如说:你要考前三名,那你就要努力的实现,因为幻想是成功的第一步,实干是第二步,如果你说我去干什么事,我一定去做,但一定要坚持到底,实干从幻想开始,你要做一位科学家,那你做成了,那你就做成功,你看看人家名人多好说到做到,我们也要想到做到,实干就是这样。

成功就是你所实现的,实现的就是你所把幻想变实干变成功,这就是你所表现出来的,你看看把幻想变成你所做到的,你实现的事就是你打造出来的,比如,你在路边把一片好地变成了一家超市那你一定被人羡慕。

最终,我们就得出了一个重要理论,首先要有幻想,再加上自己的实干,或者一个团队的实干,历经一段艰苦岁月,终取成功的旗帜。

立德树人成就最美征文篇三:

转眼间,踏上讲台身为人师已经有十几年了,一路走来,有泪水,也有欢笑;有迷茫,也有收获。这次师德集训让我收获很多,让我知道了,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立德树人,首先要立“师德”。“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即“师魂”。它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其次,它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又不是一般的职业道德,教师劳动的示范性与创造性特点决定了师德不同于一般道德的特殊性。教育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育的目标是“德才并重,以德为主”;教师的职责在于通过言传身教,培育一代又一代具有高尚思想道德的人才。在学生心目中,教师被视为社会的典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把教育当作崇高的事业,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自觉坚持,带头实践,不断加强师德修养,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

师德的核心是师爱。“师爱”,一是教师对自身事业的爱;二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以自己的生命维系自己热爱的事业,把自己整个身心付给教育对象,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才会有强烈的事业心,才能奠定教育成功的基矗

师爱必然表现为“师风”。所谓师风,即教育作风。现代教育倡导教育民主作风。教育民主作风的基本原则是承认师生人格平等,强调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懂得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为此,要善于与学生作学术思想的平等切磋,并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吸取学生的有益思想;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并虚心向学生的长处学习;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灵世界,熟悉学生心理,学会用“心”与学生作平等对话,以达到师生的彼此真情理解。这是育人的根本保证和基本途径。

师德基于教师的人格,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体现。教师的崇高人格首先体现为爱岗敬业的崇高思想境界。爱岗敬业首先是一种奉献社会、奉献人生的执著信念;其次是一种刻苦拼搏、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顽强精神;又是一种勤奋务实、积极主动、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用陶行知先生当年的话来说,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无畏精神。

具体地说,对于一名教师而言,其爱岗敬业的人格精神尤其体现为严谨的教风和科学精神。古人云:“人之情,心服于德而不服于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关系到教师的整体形象。教师在课堂上每讲一句话,每一投足、一举手,每一个脸部表情,都能体现出其思想作风、道德涵养及对学生的基本态度。严谨的教风,是培育学生优良学风的先决条件。而严谨的科学精神,指教师的讲课内容富有时代气息,追踪学科前沿,体现出治学的严谨性。世界已进入高科技时代,知识信息量激增,知识创新周期性越来越短,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反映现代科技和现代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包括一些学科基本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因而,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有了崇高的人格,确立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同时又能刻苦钻研、严谨笃学,才能践履胡锦涛******要求的“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奉献教育,建功立业。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立德树人,奉献教育,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是广大教师献给每一届教师节的最好礼物。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习立德树人,艰苦奋斗,廉洁自律。请你就立德树人写一篇 议论文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立德树人的议论文 优秀 作文 ,供你参考。

记得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我认为,一个人可以没有博古通今的知识,也可以没有能歌善舞的才能,但决不能没有道德。知识可以去积累,才能可以去学习,但惟有道德一旦失去,后果将不堪设想。因为古往今来,“德”是一个永远不变的品质,任何时代,只要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就会使人产生无尽的力量,就能够创造无尽的财富!道德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一丝一毫都关乎节操,它不能用钱来买,不能用金子来换。道德是一个人的自身修养,是反映一个人品质的镜子,照出一个人真实的面貌;道德是人类建立美好生活的基础,没有了道德,人类就没有了核心,人类将自相残杀,争名逐利,世界将一片混乱,惨不忍睹。

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需要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必须时时留意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需要在实际生活中实践,需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到情、意、行的统一。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孕妇或小孩让座;随手拣起地上的果皮纸屑,放进垃圾箱内;为辛劳了一天的父母献上一杯茶,尽一份自己的孝心;帮助同学解答一道难题;用自己的好成绩来报答敬爱的老师;送迷路的小孩回家……其实这都是司空见惯的小事,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只有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才会成为有道德的好少年、好公民。此外,我们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手拉手”活动、“雏鹰”活动和“希望工程”的活动等,帮助那些贫困的孩子们,让他们也能和我们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学习,这样,我们的道德观念会再次升华。

三国时的刘备曾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 教育 自己的儿子,它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做;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这句话值得我们知道并铭记在心,他反映了古人的道德观,直至现在,仍千古流传、脍炙人口。还有儒家学派的代表孟子,也曾说:“吾日三省吾身”讲的是古人良好的修养,也是古人重视道德的表现。既然古人都有这样的道德观念,我们作为祖国的未来,就更应该努力发扬这种优秀的品质,并世世代代传播下去,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美丽。

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希望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导人们走向灿烂辉煌。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让我们自觉地做道德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扞卫者,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在我们这个泱泱大国里,每个人都有幻想,但是谁能把幻想变现实呢?这下我来跟你谈谈实干的作用。

每人都有幻想,比如说我也有幻想,我幻想过我长大以后是一位让人尊敬的人,而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小混混,幻想也只是幻想,幻想如你不现实也只如吹泡泡,幻想与现实当中有很远很远的差距,幻想你可以闭起眼睛做做梦,但是要让梦变现实很难很难,要毅力,恒心。

从幻想就想到了实干,实干是让你把你想的梦想实现,比如说:你要考前三名,那你就要努力的实现,因为幻想是成功的第一步,实干是第二步,如果你说我去干什么事,我一定去做,但一定要坚持到底,实干从幻想开始,你要做一位科学家,那你做成了,那你就做成功,你看看人家名人多好说到做到,我们也要想到做到,实干就是这样。

成功就是你所实现的,实现的就是你所把幻想变实干变成功,这就是你所表现出来的,你看看把幻想变成你所做到的,你实现的事就是你打造出来的,比如,你在路边把一片好地变成了一家超市那你一定被人羡慕。

最终,我们就得出了一个重要理论,首先要有幻想,再加上自己的实干,或者一个团队的实干,历经一段艰苦岁月,终取成功的旗帜。

可能有的人认为,道德只有在与别人相处时才表现出来。

其实,在我们独处的时候,面对我们的内心,道德同样存在。 自强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每个人在面对自己的内心时,都应该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否无愧于自己的内心。 生命是可贵的。

面对生活的磨难,有的人自暴自弃,甚至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而有的人则自珍自爱,成为“心灵的强者”。 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在坚强的人面前,什么问题都不是什么难题;在软弱的人面前,什么问题都认为是难题。要发挥自己的潜能。要相信这样一句话:天下没有两棵相同的树木,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人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家庭是温馨的港湾。作为家里的孩子,我们一定要孝敬长辈。百善孝为先,养育之恩大如天。孝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勤劳可以创造财富;节俭可以聚集财富。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永远不会过时的美德。

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浓浓的师爱、真挚的友谊、温暖的集体一直伴随左右。我们感恩老师,因为老师为我们打开智慧的大门,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我们感谢伙伴,同学之间那份真诚的友谊,带给我们无限的快乐;我们热爱集体,因为那是我们另一个温暖的家。

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当我们向自然获取我们想要的东西的时候,我们还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让大家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吧!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普遍规律的反映,是一定的社会主义社会对人民教师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概括。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论文范文篇1 浅谈中专教师加强自身职业道德规范的策略 【摘要】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导师,更是人生道路的引路人。百年之计根于 教育,教育之计植于教师。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符合 现代教育的知识结构。而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则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所在。 【关键词】中专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是根据教师的职业特征,用一定的理论和要求,使社会主流的、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成为教师的思想意识形态,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对自己的职业的认识,达到提高自身道德品质的目的,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师资队伍,也才能有力地促进教育 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要想正确有效地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淤坚定的主导性。必须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之上,紧定不移地坚持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的主流道德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以及坚持邓小平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等;于鲜明的时代性。 教育的内容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全国各族人民一同与时俱进,要努力抓住当前社会转型重要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当前突出的紧迫问题,如胡锦涛同志于2006 年3 月4 日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代表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盂强烈的针对性。在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时候,必须针对教师的职业特点,加入相关的重大内容。如高校作为特殊的教书育人机构,往往还同时承担着学术研究的重任。 这样的特点,要求在普通教书育人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防范和纠正学术研究中的一系列不正之风和学术腐败等;榆高度的自律性。教师作为社会的知识精英,除了精湛的专业知识而外,更有超乎一般人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对于客观分析以及正确看待道德教育的意义也往往更为深刻。在这样的条件下,适宜的引导,可以促成教师主动地更进一步深入理解相关的道德问题,以自觉自律的精神,去内化和升华自己的品质,从而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合格的教师。 2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 道德实践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只有通过在教育活动的种种职业道德实践中,才能真正深刻体会到各种相关利益和道德的相互联系与区分,才能更进一步对自己良好品行的塑造起到积极的作用,增加自律性和自觉性的内化过程。 根据中职教师的职业特点,对于中职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提出了如下基本要求:淤敬业。作为高校教师,只有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业务,才能在一个更高的平台,达到教师所被赋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于研究创造。积极发挥高校教师创造性,思维广阔的特点,在 科学研究上积极进取,严肃认真,力争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和教育风气,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言传身教,才有可能培养出大批优秀的莘莘学子,完成作为高校教师所应承担的社会教育责任;盂关心爱护学生。有教无类,诲人不倦是 中国儒家传统观点,也是 历史源流悠远而切实有效的民族文化精髓之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需要耐心和爱心,是一个渐进的长期以观后效的过程,在此期间,中职教师应以莫大的恒心和毅力,关心成长过程中的学生,纠正缺点,发扬优点,才有可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栋梁之才;榆社会生活的细节。高校教师道德修养的高度自律性,决定了这些优良品质在社会生活点点滴滴中的体现和光辉,无论从仪表,言行举止,接物待人,谙熟知识和胸怀大度等等方面,均应达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准。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论文范文篇2 试论中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差异 摘要:本文从中国《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美国《教育专业伦理规范》两个建设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指导性文件的文本分析出发,探寻两者的不同之处,结果显示中美两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性质、价值标准、基本要求方面存在差异。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差异;中国;美国 一、中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国《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于2011年颁布实施,规范主要从6个方面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提出要求。第一部分,爱国守法。首先从公民角度和政治方面规定教师爱国拥党,遵纪守法,保护国家荣誉,以教育方针为指南,实施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教学活动。第二部分,敬业爱生。这是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本职体现。教师要崇尚教育事业,并为此投入全部时间精力,强化自身专业素养,能在不断取得科研成果的同时,培养教育高校学生,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育出优秀的学生,建设一流的高等学府。第三部分,教书育人。 这是对教师“教”的明确具体的概念界定。教师的教学首先是充分了解学生天性,并承认和欣赏学生拥有发展潜质,合理运用教学规律,实施教学,教学的最好成果是学生获得最优发展,教师提高了教学能力。第四部分,严谨治学。学士水准是标识教授的尺度之一。教授忠诚真理,在追求真知的路上是不断踏实苦干,钻研求索的过程,是捍卫知识尊严,不占有、剽窃他人劳动成果。第五部分,服务社会。教师像所有其他劳动者一样天然地服务社会,履行社会职能。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知识传承,文化延续。第六部分,为人师表。从教师自身言行修养提出要求。教师以广博的学识、高尚的品德教导学生,引导学生[1]。 二、美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美国现行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经过46年6次修订成形于上世纪80年代。规范内容简要,由阐明规范目标,改进、实行的前言部分和规范具体纲要组成。“高校教育工作者以保障自身及学生的教学自由、确保教育公平为最高伦理标准,在工作中履行职责、恪守标准”,这是规范印发的目的所在。规范要求“教师包括行政人员竭力获得社会各方支持与帮助,以崇高的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实施教育行为,对学生负责[2]”。这也是修改规范的标准。对学生和本专业的责任是规范具体纲要强调的重点。“对学生的责任”即是对“学生的义务”,主要包括学生理性自由、学生身心健康、公平对待学生、保护学生信息等[3]。学生理性自由指教师尽力帮助学生获得有益学生成长的书籍、思想、活动许可。学生身心健康指教育者创造有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条件,包括硬性设施和软性的文化氛围。 公平对待学生指不得以任何理由不公正地阻碍任一学生参与课程、损害或给予学生不合理利益;保护学生信息指如非专业或法律要求,不得做关于学生的虚假或恶意表述,不得泄露教育工作中获得的学生信息。规范的专业原则部分有申请专业资格、招聘教育工作者、不得接受不合理利益、保护同事信息等。申请专业资格指申请专业职位时出具真实客观证明、经历,不得做虚假表述;招聘教育工作者指对职位申请者做真实客观的陈述和说明;不得接受不合理利益指禁止接受有碍职业精神或行为的馈赠、恩惠;保护同事信息指如非专业或法律要求,不得做关于同事的虚假或恶意表述,不得泄露教育工作中获得的同事信息。 三、中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比较分析 1.性质。 中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定性不同,中国名称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美国为教育专业伦理规范。中国高校教师规范内容延续针对中小学教师的部分内容,即两者差异性小,趋同性大,前者难以体现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占规范条目量20%的“爱国守法”和“服务社会”宽泛、随意,与社会其他行业的基本职业规范并无不同。规范中体现高校教师专业性的其他条目不够全面、不透彻[4]。综上,中国高校教师仅需遵守一般道德准则即可,与其他行业从业人员区分性不大。美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以保障自身及学生的教学自由、确保教育公平为最高伦理标准,在工作中履行职责、恪守标准,这是高等教育专业性对高校教师德行的最高要求,体现高校教师伦理的深层发展[5]。 2.价值取向。 (1)价值追求方面[5]。 中国专业伦理标准源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理想的道德境界是成就如孔子般的圣贤、宗师。规范语言表述上通常使用四字、对称性的句子,这种恢宏、宽泛的字眼折射出对高校教师的理想化、规格化要求。美国高校教师专业伦理标准源于美国传统的务实主义、现实主义,要求从点滴教育教学实践中考核教师的行为,细化、明确、具体的行为标准能让教师有的放矢,而不是一个高远的道德标杆,无从落实[6]。 (2)在师生观方面。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两个最重要的主体,重教师还是重学生一直是教育家们探讨的主题,现代教学中偏向于以学生为中心,中国教师专业伦理标准重前者,这也是中国教育中师尊生仆在教师规范中的体现。美国教育崇尚学生至上,教师服务学生,以学生为中心。 (3)几元性、层次性、意识形态方面。 中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元性、单层性、意识形态化,美国则是多元性、多层性、去意识形态化。中国教师承担着诸多使命,如学生政治倾向、思想意识、专业学习,这样的多功能、混合性反而不是纯粹的高等教育专业性。美国高校教师专业伦理规范要求教师从本身专业立场出发,以平等、自由、民主的方式启发学生个人意识和人生观的形成。 (4)情理方面,中美高校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存在情理不同的本位标准,私德和公德的不同原则,效法经验和遵从法则的不同范式。 中国教师习惯于效法模范、先贤,往往在社会推选出模范后,全体效法,这种方式因为没有具体明确的细则,而在不同地区、学校、教师间存在天然差异,因而会出现理解偏差甚至互相矛盾的现象。美国教师惯于理性分析,在公共规则下修订运行教师从业规范。这样的方式易于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标准,便于运行及结果考核。 3.中美伦理规范的基本要求。 (1)对学生。 中国强调教师对学生德育和热爱。传授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道德品行自古就是教师最根本与最基础的任务,是教师专业性本质体现。“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充分了解学生天性,并承认和欣赏学生拥有发展潜质,合理运用教学规律,实施教学,教学的最好成果是学生获得最优发展,教师提高了教学能力。[7]“教书育人”要求高校教师自身能够以身作则、严谨治学的同时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美国教师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崇尚对学生平等、启发。教师平等对待学生,引导其自主学习知识。遵循教学多样化的原则探寻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法。学生任何探索真知的想法、行为应予以支持帮助。 (2)对学术。 中国规范要求教师具有科学的精神和良好的学术良知。教授忠诚真理,在追求真知的路上是不断踏实苦干、钻研求索的过程,是捍卫知识尊严,不占有、剽窃他人劳动成果。这些规范细则囊括空洞的精神追求及约束自身不犯错误的警示。美国要求教师自身价值追求与理念中就对学术怀有忠诚和进取心。教师的全部精神追求应是专注学术以提升自身学识和传授给学生,教师保持对学术的忠贞和探索。 (3)对社会。 中国规范要求教师像所有其他劳动者一样天然地服务社会,履行社会职能。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知识传承,文化延续。教师教书育人就是服务社会。教师培养社会年轻一代成为接班人的同时,还要参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建设,这一方面是教师本职体现,另一方面是社会发展需要。但这样过于强调社会责任造成教师对教学与学术的懈怠[8]。美国社会更关注教师对社会的公益心和对科普做出的贡献。高校教师在课堂之外的行为应是代表个人表达出对研究、学术的有益言论,这种言论能促进公众对学术自由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高等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Z].2011. [2]王丽佳.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教育专业伦理规范历史演进探析――兼谈师德规范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62-63. [3]United Sta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Office of the White Policy on Research Misconduct[EB/OL]. [4]檀传宝.论教师“职业道德”向“教师专业道德”的观念转移[J].教育研究,2005,(1):13-14. [5]徐廷福.美国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5). [6] on Professional Ethics[EB/OL]. [7]傅维利,朱宁波.试论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体系和内容[J].中国教育学刊,2003,(2). [8]王毓.师德分层:师德建设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4,(12). 猜你喜欢: 1. 教师职业道德方面论文范文 2.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论文优秀例文 3.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论文范文 4.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论文范文参考 5. 教师的职业道德论文1500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