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科学发展观论文模板

发布时间:

科学发展观论文模板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接下来我为你带来科学发展观的议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科学发展观的议论文篇1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是在工业化、信息化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社会全面进步过程,这是我党依据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作出的科学判断,是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长期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吸收和借鉴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系统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发展观所蕴涵的基本思想和发展规律,体现了构建和谐认证的目标要求,进而促进了新形势下认证工作不断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立足本职为认证事业的发展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将本人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心得体会归纳如下。 通过构建和谐社会,树立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认证的作用和影响力,在消费安全、食品安全、社会诚信机制的建设越来越得到重视,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的今天,认证工作作为一种国际通行的先进管理方法,在这些方面将会大有可为,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认可中心和认证认可协会的支持和帮助下,注意发挥认证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使认证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持续增长。 同时,在国际贸易中认证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在管理、服务、安全、质量、环保方面的基础性保障作用越来越为各国政府所重视。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我们所面临国外设置的技术壁垒会越来越多,如何适应这个需求,有效发挥认证的基础性保障作用,促进认证认可结果的国际互认,促进对外贸易,促进我国经济在全球化环境中的健康成长,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要实现科学发展,我认为在今后一段时期,认证工作的任务是一手抓提高,一手抓发展。抓提高,就是提高认证有效性。通过提高认证有效性来提高社会对认证认可的信任程度,提高认证认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价值。抓发展,就是发挥认证对经济的推动作用。通过扩大认证活动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面,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通过更多的社会组织实施认证,来推动引入现代管理理念。通过发展新的认证领域来,推动社会在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资源节约方面的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实现认证认可的工作任务,认证机构是认证工作实施的主体,首先认证机构要适应发展的要求。认证机构要从经营宗旨、内部机制、认证人员、技术开发、运行管理等各个方面适应工作发展对我们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议论文篇2 通过近段时间的学习,我深刻地感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素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各项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坚持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我们的重大国策,作为一名劳动保障人,我就学习的收获,谈几点体会: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把各方面的积极性真正引导到科学发展轨道上来,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结合,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结合,开放兼容与自主创新结合,时代精神与文化传统结合的全方位发展。因此,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必须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必须认真学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作为一名劳动工作者,学习了科学发展观的有关论述后,认识到:一是要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面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标要求,建立健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落实到工作的各个环节。二是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把工作推向前进。要紧密结合新时期新任务下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树立新形象,按照“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公平”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落实岗位职责,转变工作作风,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使科学发展观真正为我们所掌握,并真正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要大力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宣传和研究,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进一步明确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从而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统筹兼顾,推动我县劳动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我县劳动工作的深入开展,要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步骤和各项举措相适应。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充分调动一切积极性和创造性树立良好的教育现象,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努力形成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风气,以良好的作风、踏实的工作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学习科学发展观,重点是实践、是落实。我们一定要结合阜宁实际,心系劳动保障事业,服务阜宁人民,创建和谐阜宁,办人民满意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使我们阜宁的劳动保障事业更上一层楼。 科学发展观的议论文篇3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同时,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有力的思想保证。 第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发展实践,把握世界发展趋势,适应新的要求提出来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的经济建设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2007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246619亿元,位居世界第四位,从1979年至2004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过去五年我国经济的年均增长更是达到了。这些成绩的取得确实令人感到振奋,感到自豪。我国已经解决了十三亿人的吃饭问题,这也是中国人民为世界做出的重要贡献。目前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正在以饱满的热情、满怀信心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而奋斗。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诸多问题,虽然我国的GDP总量不少,但是平均到每个人就很少了,甚至比一些发展中国家还少。在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更加严峻的是,我国在贫富差距、社会稳定、道德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官方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基尼系数是经济学用来反映贫富差距的指标,基尼系数越大表明贫富差距越大,基尼系数越小表明贫富差距越小。如果基尼系数在至之间说明这个国家的贫富差距较大,如果在以上说明这个国家的贫富差距很大。据说,有的学者对我国基尼系数所做的统计还高于。这说明我国的贫富差距是比较大的。而我们的邻居日本基尼指数一直在左右徘徊。就连我们一直认为贫富差距很大的美国,其基尼系数虽然创下了新高,但也仅为。所以我们如果任由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将对我国的稳定团结造成很大的威胁。还有一个数据同样值得我们注意,2007年我国5人以上的群体性事件已经达到了9万起。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缩小城乡差距,缩小贫富差距,维持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再有,我国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是以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资源和环境是不可再生的,如果我们继续这种发展模式,不做任何调整,不但经济的高速发展难以为继,由此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可能会部分抵消经济发展的成就,甚至威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对我们的子孙后代是极不负责任的。此外,我国的道德建设也刻不容缓,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少数人利益至上,不惜干违法乱纪的事情,前不久发生的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说明,少数商人在利益的驱动下可以完全不顾人民的死活。以上这些问题当然不能抹煞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但是居安思危,我们不能忽略这些问题,而要采取有力的措施,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得可持续性发展。 看过科学发展观的议论文的人都会看: 1. 关于发展观的议论文3篇 2. 关于科技的议论文 3. 谈社会公德的800字议论文 4.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 5. 文明城市议论文范文4篇

实践科学发展观论文专题模板

用科学(中间打1991个空格)的观点来发展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实现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认识的新飞跃。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我们只有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要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工作、研究问题,才能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回答了新形势下我国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用新的思想和观点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从根本上讲,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的观点;强调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系统内部诸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思想;强调可持续发展,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人、社会对自然界的依赖性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连续性的观点。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运用,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为我们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形成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本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具体体现,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新社会本质要求的思想;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必然趋势,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富民安邦的新的遵循。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科学发展观赋予党的执政理念以鲜明的时代内涵,为我们党更好地领导发展提供了新的遵循、新的思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完善党的执政方略、健全党的执政体制、改进党的执政方式、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战略选择。只有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的成效作为衡量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尺度,把坚持党的先进性落实到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上来,我们党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广泛支持,才能更好地肩负起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行动指南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重大的实践问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根本和最重要的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工作、研究问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把以人为本贯穿各项工作的始终。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要求我们:第一,把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素质高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要大力开发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努力把我国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大的人力智力支持。第二,把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实现发展的根本战略。当今世界,人才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经济科技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要更加自觉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把人才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为更多的人才脱颖而出、施展聪明才智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第三,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做任何工作,都要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要努力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当前,特别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抓好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扶贫开发、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民生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把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贯穿各项工作的始终。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把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贯穿各项工作的始终,一是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全面发展的关系。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没有经济增长,就没有全面发展。但是,只抓经济增长,不但不能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而且经济增长也难以持久。二是必须正确处理协调发展与共同发展的关系。协调不是“劫富济贫”、“压快拉慢”,而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完善政策,扫除发展的障碍,落实“五个统筹”,从而促进共同发展。三是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只有始终坚持把握全局、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才能实现在和谐稳定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把可持续发展贯穿各项工作的始终。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重要资源和能源短缺、环境压力加大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本途径是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当前,必须抓紧建立和完善科学、全面地考核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体系,把人口与计划生育、环境与资源保护、生态安全与生产安全等因素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的轨道,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发展问题� “和谐社会”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它涵盖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和评判标准,也是各不相同的。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解读上述六个基本特征我们会发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要更好的促进公平正义,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公平和正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蛋糕”的不断做大,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公平正义问题日益凸现。如何切实做到全体社会成员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分配公平,如何顾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实现社会的整体、全面和谐,促使社会稳定发展,归根到底是一个发展问题。� 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强调“科学”发展,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定下一个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这是党和政府一直强调的。我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新的发展时期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任务与新的机遇,它同时还需要新的智慧和新的发展对策。�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郑功成先生指出:“我个人觉得可以作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一个是惠普的改革时代已经成为历史,利益分割的时代已经到来,并表现为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反差越来越大。共同贫穷的时代早已经成为历史,只强调鼓励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时代也正在成为历史,而让全体国民分享发展成果并逐渐迈向共同富裕的时代已经到来。单纯强调经济发展乃至GDP增长至上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强调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要经过长期的奋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不是一项短期的任务,同样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是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才能逐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以科学的发展观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南。� 二、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1、发展的全面性就是全方位多方面共同发展� 发展的全面性至少应当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第一是构成发展内涵的各个要素、各个方面要全面;第二是各主要方面内部各方面的发展要全面。具体地说,不仅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发展要全面,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要全面,而且生产力、经济、人、社会本身的发展也要全面。因此,着眼于全局,从局部着手,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2、发展的协调性就是按比例地和结构合理地发展�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全面发展的发展观,而且也是协调发展的发展观。党中央提出“五个统筹”就是协调发展观的集中表现。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协调城市发展和乡村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收入的差距和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从而达到城市与乡村良性互动、共同繁荣;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协调各个区域的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和收入差距,实现东、中西部良性互动,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切实改变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是要协调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改变任意破坏生态环境、浪费资源、不惜代价促进经济增长的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是要协调本国发展和世界发展的关系、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的关系、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关系、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的关系、自主研发能力和引进先进技术的关系等,从而加快提升综合国力。� 3、发展的可持续性就是人类社会世世代代能够持续不断地发展 持续性发展就其本来意义是指人类世世代代都能持续不断地发展,当代人的发展不应当对后代人的发展造成总体上的不利影响,不应当以牺牲后代人的发展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这个概念强调的是代际间的公平问题。当今世界,即使是同代人之间,也存在严重的社会不和谐问题,甚至出现社会冲突。因此,可持续性发展不仅关注环境、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而且关注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这里涉及两个问题: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如人口的适度增长、资源的适度开发和合理利用、环境的保护和优化、生态的平衡、资源有效配置;二是人类之间的和谐,如社会公平分配、代际间的可持续发展等。可持续发展就是高尚文明的发展,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地发展及人类间和谐地发展。� 三、科学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解放、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有四点:一是人本,即以人为中心、为根本着眼点;二是全面;三是协调;四是可持续。其中人本是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由人本的派生。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控制程度的高度发展。它有两方面的含义:就整个人类社会而言,人的全面发展实质上就是人类社会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过渡,它强调的是人的社会化程度,即整个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全面发展,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而又协调的发展,就作为个体的人而言,全面发展强调的是人的个性化程度,即人的能力、素质、需要、独特个性、社会关系等诸方面自由而充分的发展。� 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的个性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依赖于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和它所创造的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条件,构成了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而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则是社会全面发展的主要条件。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必须依靠人们长期的努力去创造。� 总而言之,人的全面发展就是:第一,全面满足人的需要,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且要满足人民的政治需要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需要;第二,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包括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等;第三,全面发挥人的才能,包括通过教育、激励和竞争机制,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这三者互为条件、互为前提。归根到底,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自身的解放和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四、科学发展观包含着科学性、具有指导性�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指导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科学发展观遵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表现在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一般规律的深刻认识上;对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上,因而具有科学性。� 第二,科学发展观追求的是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一方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统一体;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又是由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构成的复合系统。三大系统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第三,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还在于科学发展观追求的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内在统一。� 第四,科学发展观始终以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基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既不能以经济发展代替社会发展,也不能因此而否定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不意味着发展经济已经退居次要位置,从而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五,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视为一个历史范畴和历史过程。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强调要以人为本,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无论我们的个体成员或局部地区期望值有多高,我们不可忽视发展是一个历史范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历史过程。� 科学发展观所反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也包括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的认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过渡的关键时期,从国际经验来看,这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严峻现实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发展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以使经济社会能够又快又好地发展,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国家能够安定团结,社会能够和谐发展。因此,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恰恰是科学发展观的贯彻执行过程。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坚持好字当头,在“好”字上下功夫,努力做到好中求快、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提出的一种新型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当前,全国各个领域、各个群体正以科学务实的态度树立和落实这一发展的新型理念、新型思路,大学校园——作为培育国家和民族精英的摇篮也以讲座、研讨会、论坛等形式及丰富的实践活动宣传和实践行着科学发展观。然而,在全国上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乐章中,也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有的大学生认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已无关,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没有任何意义”。对此,笔者不敢苟同,这一方面反映了有的当代大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理解的片面性,另一方面反映了个别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的偏差。 通过较为系统的学习,我认为科学发展观之于当代大学生的意义有二点:一是科学发展观是作为我党在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总结过去20多年的教训和经验提出来的,是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事关国家兴衰,作为民族和社会的中坚——当代大学生理应掌握这一理念,把自身的和谐健康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的结合起来;二是科学发展观中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同样是指导我们学习成长的有力武器,可以使我们全面的审视自己,弥补缺陷,克服弱点,发扬优点,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过硬的社会竞争力以及国际竞争力、个性与人格得到健全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我觉得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能够提高我们大学生的觉悟,指导我们大学生进行自身建设。 第一,科学发展关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做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辩证的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是对立统一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把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统一起来,把个人的发展置于国家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在个人发展的同时,强调对国家和社会的奉献。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以本,我们重视每个公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同时也强调每一个人的发展是其他人发展的前提,因此要做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世纪伟人邓小平同志一生奋斗,全身心的投入到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现代化建设事业,他的一句深情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道出了有志于国家强盛人民幸福人士的心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代大学生要克服极端的个人主义,更多地为他人着想,满怀激情地投入学习中去,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去,在奉献社会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 第二,科学发展观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做一个知识结构完善的人.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全面、协调的发展自己,要求我们有一个完善的知识结构。完善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我们全面的提高自身的素质,有利于全面的发展我们的综合能力. 目前,存在的重理轻文、重技术轻人文的偏向亟需纠正。其他学科学的再好,没有世界观和人文素养还是不够的。由此观之,当代大学生应该在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以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做一个全面协调发展的人。 第三,科学发展观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求当代大学生取得学业的成功,而且要求其人格健全,做一个身心都健康的人。人格健全就是指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当代大学生要以高度的自觉自律精神培养自己的集体主义感、敬业奉献和诚实信用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摈弃自我中心、功利主义、虚伪欺诈、懒散依赖等不良人格品质;并且用自己优良的人格品质感染他人,教育他人,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做到言行一致,意志坚定。遇到挫折不气馁,愈挫愈奋;成功时不骄傲,谦虚谨慎;别人有困难时,乐于帮扶;遵规守约,积极向上。讲求合作团结,不断超越自我,实现同学间竞争求胜求发展的“双赢”。 通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于当代大学生自身成长,可以有效的实现做学问与做人、理论思想与社会实践、宽广知识和较强能力、技术素养与人文素养、健康身体与心理等有机结合,实现自身和谐健康的成长,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

科学发展观论文1500

建设生态文明 坚持科学发展 “文明”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概念,“文明”程度反映一个国家或民族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与整体面貌。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的理念,这既是中国发展的科学选择,也是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标志,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认知和执政水平。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必将大大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文明形态 人类对于文明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文明是相对于野蛮而言的。人类从“野蛮”过渡到“文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同时常常表现为多层次性、多形态性和多系统性。从社会形态看,人类创造了奴隶制文明、封建制文明、资本主义文明和社会主义文明;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信息文明阶段;从地域和生产形态上看,又呈现出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等等。 生态文明产生于人类与自然的矛盾斗争中,这一矛盾的不断演化推进生态文明前行。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后,经济活动中片面夸大人力和机械力,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先哲关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是辩证统一的思想,忽视了经济过程与自然再生产过程的动态平衡,一味对自然界进行索取和掠夺性开发,其结果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基本生态过程和自然再生产的能力,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纵观人类社会发展,衰落的特别是那些消亡的人类文明,都直接或间接地发生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协调,人口膨胀、盲目开垦、过度砍伐森林等造成的对资源掠夺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性使用是其中的主要原因。恩格斯告诫人们“不要过于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有鉴于此,当今时代,一种新的文明——生态文明的出现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生态文明的含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从广义角度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一切文明形态如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基本前提,坚持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及和睦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主要内涵,倡导人的自觉与自律,倡导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从狭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并列的文明形式之一,它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的相互依存、和谐共生、良性互动、持续发展的意境。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明是人类社会的整体进步状态,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方面的所有进步作为一个整体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要素。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交互作用,共同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体系的基础。如果生态文明系统不能向人类持续提供资源、能源和良好的环境要素时,物质文明的持续发展就失去了载体和基础,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内涵也无法全面持续发展。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不仅直接影响着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而且直接影响着人类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进步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 坚持生态文明是共产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升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为此,社会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环境污染、土地沙化、生态破坏、温室效应等问题日益突出。2006年我国消费能源亿吨标准煤,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5%,但创造的GDP却只相当于世界总量的%。世界银行调查并测算,中国的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已经占到中国GDP的8%;而中科院测算的数据则表明,环境污染使我国的发展成本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了7%,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占到GDP的15%。尽管测算单位不同、所采指标各异,但却共同揭示,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既是对我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成果的总结,也是对人与自然关系方面重要认识成果的继承和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提出,是我们党科学发展、 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也是党的执政兴国理念的创新发展。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从表象上看,引致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是由人类非科学的活动造成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生产能力的巨大提高而生产的。但其根源却在于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支撑的发展观和发展模式。“人类中心论”把人类自身看成是世界的中心,自然的主宰,一味对自然资源进行索取和掠夺性的开发,造成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其结果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基本生态过程和“自然”的再生产能力,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从这个意义上看,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本身就是一种非科学、反“自然”的文化现象,生态危机实质上就是人类及人类文明的危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巨大,但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这是我们的发展理论中缺少“生态文明”的要素,片面强调GDP增长,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它造成了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严重的矛盾状态。这是一个深刻教训,应该引以为戒。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的理念,把生态理念和思想作为一种文明形态提出,实质上是从治国的高度上否定旧有的发展理念,从根本上纠正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不利于长远发展的错误执政理念;超越工业文明资源扩张型的发展模式,实现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变,探索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因此说,“生态文明”不仅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更是一种重要的执政理念。 不断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建设生态文明为我们解决发展中的环境问题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指导。当今的环境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社会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能孤立地就环境论环境,必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社会和行政等手段来解决。要努力做到: 树立明确的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意识是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平衡、和谐的关键所在。生态文明要求把人类的价值和终极关怀扩展到自然界,做到既利用和开发自然,又珍爱和保护自然,规范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维护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方式,形成以生态文明意识为主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社会氛围和社会道德观念,树立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社会风气,增强全民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 建立健全生态法律制度体系。法律制度是文明的产物,它标示着人类文明进步的程度,法律的功能在于用刚性的制度约束人类自身的行为。我国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之一是环境法制不完善,“无法可依”和“执法不严”并存。必须建立和健全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环境保护管理决策相一致的环境法规、政策、标准和技术体系,严格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尤其是刑事责任的追究制度,加大对违法超标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 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环境污染是经济发展与“自然界”失衡的外部性突出表现,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从单一的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其中,经济手段尤为重要。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杠杆作用,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运用价格、税收、财政、信贷、收费、保险等经济手段,改变资源低价和环境无价的现状,形成科学合理的资源环境的补偿机制、投入机制、产权和使用权交易等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经济与环境、发展与环保的矛盾。 转变生产和消费方式。传统的生产方式是资源—产品—废物—排放单向度的线性模式,资源消耗大,产出效益低;生活方式以物质主义为原则,以高消费为特征,认为更多地消费资源就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生态文明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及和睦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主要内涵,倡导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必须转变生产方式,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转变消费方式,以实用节约为原则,以适度消费为特征,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接下来我为你带来科学发展观的议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科学发展观的议论文篇1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是在工业化、信息化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社会全面进步过程,这是我党依据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作出的科学判断,是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长期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吸收和借鉴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系统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发展观所蕴涵的基本思想和发展规律,体现了构建和谐认证的目标要求,进而促进了新形势下认证工作不断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立足本职为认证事业的发展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将本人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心得体会归纳如下。 通过构建和谐社会,树立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认证的作用和影响力,在消费安全、食品安全、社会诚信机制的建设越来越得到重视,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的今天,认证工作作为一种国际通行的先进管理方法,在这些方面将会大有可为,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认可中心和认证认可协会的支持和帮助下,注意发挥认证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使认证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持续增长。 同时,在国际贸易中认证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在管理、服务、安全、质量、环保方面的基础性保障作用越来越为各国政府所重视。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我们所面临国外设置的技术壁垒会越来越多,如何适应这个需求,有效发挥认证的基础性保障作用,促进认证认可结果的国际互认,促进对外贸易,促进我国经济在全球化环境中的健康成长,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要实现科学发展,我认为在今后一段时期,认证工作的任务是一手抓提高,一手抓发展。抓提高,就是提高认证有效性。通过提高认证有效性来提高社会对认证认可的信任程度,提高认证认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价值。抓发展,就是发挥认证对经济的推动作用。通过扩大认证活动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面,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通过更多的社会组织实施认证,来推动引入现代管理理念。通过发展新的认证领域来,推动社会在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资源节约方面的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实现认证认可的工作任务,认证机构是认证工作实施的主体,首先认证机构要适应发展的要求。认证机构要从经营宗旨、内部机制、认证人员、技术开发、运行管理等各个方面适应工作发展对我们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议论文篇2 通过近段时间的学习,我深刻地感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素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各项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坚持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我们的重大国策,作为一名劳动保障人,我就学习的收获,谈几点体会: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把各方面的积极性真正引导到科学发展轨道上来,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结合,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结合,开放兼容与自主创新结合,时代精神与文化传统结合的全方位发展。因此,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必须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必须认真学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作为一名劳动工作者,学习了科学发展观的有关论述后,认识到:一是要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面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标要求,建立健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落实到工作的各个环节。二是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把工作推向前进。要紧密结合新时期新任务下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树立新形象,按照“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公平”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落实岗位职责,转变工作作风,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使科学发展观真正为我们所掌握,并真正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要大力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宣传和研究,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进一步明确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从而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统筹兼顾,推动我县劳动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我县劳动工作的深入开展,要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步骤和各项举措相适应。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充分调动一切积极性和创造性树立良好的教育现象,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努力形成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风气,以良好的作风、踏实的工作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学习科学发展观,重点是实践、是落实。我们一定要结合阜宁实际,心系劳动保障事业,服务阜宁人民,创建和谐阜宁,办人民满意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使我们阜宁的劳动保障事业更上一层楼。 科学发展观的议论文篇3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同时,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有力的思想保证。 第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发展实践,把握世界发展趋势,适应新的要求提出来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的经济建设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2007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246619亿元,位居世界第四位,从1979年至2004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过去五年我国经济的年均增长更是达到了。这些成绩的取得确实令人感到振奋,感到自豪。我国已经解决了十三亿人的吃饭问题,这也是中国人民为世界做出的重要贡献。目前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正在以饱满的热情、满怀信心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而奋斗。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诸多问题,虽然我国的GDP总量不少,但是平均到每个人就很少了,甚至比一些发展中国家还少。在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更加严峻的是,我国在贫富差距、社会稳定、道德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官方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基尼系数是经济学用来反映贫富差距的指标,基尼系数越大表明贫富差距越大,基尼系数越小表明贫富差距越小。如果基尼系数在至之间说明这个国家的贫富差距较大,如果在以上说明这个国家的贫富差距很大。据说,有的学者对我国基尼系数所做的统计还高于。这说明我国的贫富差距是比较大的。而我们的邻居日本基尼指数一直在左右徘徊。就连我们一直认为贫富差距很大的美国,其基尼系数虽然创下了新高,但也仅为。所以我们如果任由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将对我国的稳定团结造成很大的威胁。还有一个数据同样值得我们注意,2007年我国5人以上的群体性事件已经达到了9万起。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缩小城乡差距,缩小贫富差距,维持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再有,我国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是以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资源和环境是不可再生的,如果我们继续这种发展模式,不做任何调整,不但经济的高速发展难以为继,由此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可能会部分抵消经济发展的成就,甚至威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对我们的子孙后代是极不负责任的。此外,我国的道德建设也刻不容缓,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少数人利益至上,不惜干违法乱纪的事情,前不久发生的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说明,少数商人在利益的驱动下可以完全不顾人民的死活。以上这些问题当然不能抹煞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但是居安思危,我们不能忽略这些问题,而要采取有力的措施,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得可持续性发展。 看过科学发展观的议论文的人都会看: 1. 关于发展观的议论文3篇 2. 关于科技的议论文 3. 谈社会公德的800字议论文 4.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 5. 文明城市议论文范文4篇

人家论文一般有两个题目啊一个画眼一个点睛的小论人生目标与人生价值----高中生要以服务社会的态度发展自我科学发展观的意思你知道吗?就是结合实际正确的做出对如何发展的认识喽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实现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认识的新飞跃。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我们只有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要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工作、研究问题,才能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回答了新形势下我国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用新的思想和观点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从根本上讲,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的观点;强调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系统内部诸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思想;强调可持续发展,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人、社会对自然界的依赖性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连续性的观点。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运用,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为我们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形成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本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具体体现,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新社会本质要求的思想;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必然趋势,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富民安邦的新的遵循。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科学发展观赋予党的执政理念以鲜明的时代内涵,为我们党更好地领导发展提供了新的遵循、新的思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完善党的执政方略、健全党的执政体制、改进党的执政方式、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战略选择。只有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的成效作为衡量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尺度,把坚持党的先进性落实到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上来,我们党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广泛支持,才能更好地肩负起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行动指南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重大的实践问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根本和最重要的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工作、研究问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把以人为本贯穿各项工作的始终。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要求我们:第一,把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素质高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要大力开发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努力把我国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大的人力智力支持。第二,把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实现发展的根本战略。当今世界,人才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经济科技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要更加自觉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把人才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为更多的人才脱颖而出、施展聪明才智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第三,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做任何工作,都要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要努力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当前,特别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抓好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扶贫开发、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民生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把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贯穿各项工作的始终。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把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贯穿各项工作的始终,一是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全面发展的关系。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没有经济增长,就没有全面发展。但是,只抓经济增长,不但不能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而且经济增长也难以持久。二是必须正确处理协调发展与共同发展的关系。协调不是“劫富济贫”、“压快拉慢”,而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完善政策,扫除发展的障碍,落实“五个统筹”,从而促进共同发展。三是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只有始终坚持把握全局、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才能实现在和谐稳定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把可持续发展贯穿各项工作的始终。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重要资源和能源短缺、环境压力加大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本途径是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当前,必须抓紧建立和完善科学、全面地考核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体系,把人口与计划生育、环境与资源保护、生态安全与生产安全等因素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的轨道,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讨论科学发展观论文

《简析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及其意义》

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生动运用和体现,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只有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顺利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正因为其目的就是进一步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发展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有着极为深刻和丰富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胡锦涛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完整概括。

(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这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革命也好,改革开放也好,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前提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要采取各种措施激励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基础。国家的昌盛,人民的富裕,说到底是经济实力问题。国际竞争说到底也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国内各种矛盾的解决,说到底也要靠经济的发展,财富的积累。一句话要靠发展去解决,不发展或发展慢,就不是社会主义。

(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不仅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还回答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的重大问题。要求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党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发展中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一切决策。要把经济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和实现人民的利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上,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发展成果。在政治的建设发展上,要着眼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合法权益,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在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上,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精神生活的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质量和品位。在社会建设和发展上,一方面,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增强人民的凝聚力,构建好和谐社会,保护好环境,让人民生活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另一方面,又要大力发展教育,发展科学文化,要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的品质,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如何发展呢?基本要求是发展的全面性,要求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坚持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四大方面的建设,而不是某个方面和领域的发展。发展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但不能顾此失彼,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片面追求某个方面和领域的发展。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全国是一个大系统,系统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看不到这一点,就难以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在发展中兼顾各方面关系,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四)坚持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毛泽东曾说过,统筹兼顾,各得其所。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都曾讲过发展中的统筹问题。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讲了四个方面的统筹: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的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从世界发展变化的大局中把握国内发展的机遇,决策我们国家发展的方针政策。统筹兼顾的思想方法是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提出来的。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的发展观,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

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

(一)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是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新的阶段性重大成果。它正确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党的执政理念的一个新飞跃。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过艰苦探索,在发展问题上,我们党积累了不少经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经济增长从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注重经济与人口、资源、生态的协调发展等。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因为坚持了正确的发展观,制定和贯彻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六大在深刻总结这段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为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前进提供了指导。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科学发展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经验加以深化,与新的时代特点和当前国情相结合,赋予发展观以新的时代内涵,因而具有坚实的历史基础和实践基础。

(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深刻回答了社会发展的问题。

科学理论的伟大意义在于它能够指导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理论,必须是能够解决重大实践问题的理论。现在,我国的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新的问题层出不穷。科学发展观系统深入地回答了“要不要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等事关中国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三)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科学发展观是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新的阶段性重大成果,是重大的理论创新。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以广的世界眼光和深刻的战略思维观察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进一步结合,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增添了富有时代精神和现实品格的崭新内容,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人民日报..

[2]吴邦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人民日报..

科学发展观对企业财务报告目标的影响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思考树立科学发展观——————————————————————————————————————这里还有很多的论文范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实现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认识的新飞跃。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我们只有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要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工作、研究问题,才能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回答了新形势下我国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用新的思想和观点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从根本上讲,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的观点;强调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系统内部诸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思想;强调可持续发展,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人、社会对自然界的依赖性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连续性的观点。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运用,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为我们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形成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本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具体体现,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新社会本质要求的思想;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必然趋势,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富民安邦的新的遵循。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科学发展观赋予党的执政理念以鲜明的时代内涵,为我们党更好地领导发展提供了新的遵循、新的思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完善党的执政方略、健全党的执政体制、改进党的执政方式、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战略选择。只有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的成效作为衡量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尺度,把坚持党的先进性落实到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上来,我们党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广泛支持,才能更好地肩负起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行动指南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重大的实践问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根本和最重要的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工作、研究问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把以人为本贯穿各项工作的始终。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要求我们:第一,把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素质高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要大力开发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努力把我国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大的人力智力支持。第二,把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实现发展的根本战略。当今世界,人才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经济科技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要更加自觉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把人才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为更多的人才脱颖而出、施展聪明才智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第三,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做任何工作,都要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要努力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当前,特别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抓好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扶贫开发、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民生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把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贯穿各项工作的始终。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把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贯穿各项工作的始终,一是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全面发展的关系。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没有经济增长,就没有全面发展。但是,只抓经济增长,不但不能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而且经济增长也难以持久。二是必须正确处理协调发展与共同发展的关系。协调不是“劫富济贫”、“压快拉慢”,而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完善政策,扫除发展的障碍,落实“五个统筹”,从而促进共同发展。三是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只有始终坚持把握全局、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才能实现在和谐稳定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把可持续发展贯穿各项工作的始终。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重要资源和能源短缺、环境压力加大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本途径是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当前,必须抓紧建立和完善科学、全面地考核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体系,把人口与计划生育、环境与资源保护、生态安全与生产安全等因素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的轨道,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接下来我为你带来科学发展观的议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科学发展观的议论文篇1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是在工业化、信息化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社会全面进步过程,这是我党依据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作出的科学判断,是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长期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吸收和借鉴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系统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发展观所蕴涵的基本思想和发展规律,体现了构建和谐认证的目标要求,进而促进了新形势下认证工作不断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立足本职为认证事业的发展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将本人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心得体会归纳如下。 通过构建和谐社会,树立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认证的作用和影响力,在消费安全、食品安全、社会诚信机制的建设越来越得到重视,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的今天,认证工作作为一种国际通行的先进管理方法,在这些方面将会大有可为,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认可中心和认证认可协会的支持和帮助下,注意发挥认证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使认证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持续增长。 同时,在国际贸易中认证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在管理、服务、安全、质量、环保方面的基础性保障作用越来越为各国政府所重视。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我们所面临国外设置的技术壁垒会越来越多,如何适应这个需求,有效发挥认证的基础性保障作用,促进认证认可结果的国际互认,促进对外贸易,促进我国经济在全球化环境中的健康成长,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要实现科学发展,我认为在今后一段时期,认证工作的任务是一手抓提高,一手抓发展。抓提高,就是提高认证有效性。通过提高认证有效性来提高社会对认证认可的信任程度,提高认证认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价值。抓发展,就是发挥认证对经济的推动作用。通过扩大认证活动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面,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通过更多的社会组织实施认证,来推动引入现代管理理念。通过发展新的认证领域来,推动社会在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资源节约方面的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实现认证认可的工作任务,认证机构是认证工作实施的主体,首先认证机构要适应发展的要求。认证机构要从经营宗旨、内部机制、认证人员、技术开发、运行管理等各个方面适应工作发展对我们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议论文篇2 通过近段时间的学习,我深刻地感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素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各项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坚持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我们的重大国策,作为一名劳动保障人,我就学习的收获,谈几点体会: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把各方面的积极性真正引导到科学发展轨道上来,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结合,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结合,开放兼容与自主创新结合,时代精神与文化传统结合的全方位发展。因此,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必须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必须认真学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作为一名劳动工作者,学习了科学发展观的有关论述后,认识到:一是要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面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标要求,建立健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落实到工作的各个环节。二是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把工作推向前进。要紧密结合新时期新任务下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树立新形象,按照“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公平”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落实岗位职责,转变工作作风,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使科学发展观真正为我们所掌握,并真正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要大力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宣传和研究,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进一步明确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从而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统筹兼顾,推动我县劳动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我县劳动工作的深入开展,要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步骤和各项举措相适应。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充分调动一切积极性和创造性树立良好的教育现象,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努力形成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风气,以良好的作风、踏实的工作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学习科学发展观,重点是实践、是落实。我们一定要结合阜宁实际,心系劳动保障事业,服务阜宁人民,创建和谐阜宁,办人民满意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使我们阜宁的劳动保障事业更上一层楼。 科学发展观的议论文篇3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同时,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有力的思想保证。 第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发展实践,把握世界发展趋势,适应新的要求提出来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的经济建设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2007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246619亿元,位居世界第四位,从1979年至2004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过去五年我国经济的年均增长更是达到了。这些成绩的取得确实令人感到振奋,感到自豪。我国已经解决了十三亿人的吃饭问题,这也是中国人民为世界做出的重要贡献。目前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正在以饱满的热情、满怀信心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而奋斗。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诸多问题,虽然我国的GDP总量不少,但是平均到每个人就很少了,甚至比一些发展中国家还少。在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更加严峻的是,我国在贫富差距、社会稳定、道德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官方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基尼系数是经济学用来反映贫富差距的指标,基尼系数越大表明贫富差距越大,基尼系数越小表明贫富差距越小。如果基尼系数在至之间说明这个国家的贫富差距较大,如果在以上说明这个国家的贫富差距很大。据说,有的学者对我国基尼系数所做的统计还高于。这说明我国的贫富差距是比较大的。而我们的邻居日本基尼指数一直在左右徘徊。就连我们一直认为贫富差距很大的美国,其基尼系数虽然创下了新高,但也仅为。所以我们如果任由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将对我国的稳定团结造成很大的威胁。还有一个数据同样值得我们注意,2007年我国5人以上的群体性事件已经达到了9万起。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缩小城乡差距,缩小贫富差距,维持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再有,我国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是以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资源和环境是不可再生的,如果我们继续这种发展模式,不做任何调整,不但经济的高速发展难以为继,由此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可能会部分抵消经济发展的成就,甚至威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对我们的子孙后代是极不负责任的。此外,我国的道德建设也刻不容缓,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少数人利益至上,不惜干违法乱纪的事情,前不久发生的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说明,少数商人在利益的驱动下可以完全不顾人民的死活。以上这些问题当然不能抹煞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但是居安思危,我们不能忽略这些问题,而要采取有力的措施,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得可持续性发展。 看过科学发展观的议论文的人都会看: 1. 关于发展观的议论文3篇 2. 关于科技的议论文 3. 谈社会公德的800字议论文 4.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 5. 文明城市议论文范文4篇

试论科学发展观论文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接下来我为你带来科学发展观的议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科学发展观的议论文篇1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是在工业化、信息化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社会全面进步过程,这是我党依据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作出的科学判断,是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长期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吸收和借鉴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系统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发展观所蕴涵的基本思想和发展规律,体现了构建和谐认证的目标要求,进而促进了新形势下认证工作不断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立足本职为认证事业的发展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将本人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心得体会归纳如下。 通过构建和谐社会,树立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认证的作用和影响力,在消费安全、食品安全、社会诚信机制的建设越来越得到重视,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的今天,认证工作作为一种国际通行的先进管理方法,在这些方面将会大有可为,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认可中心和认证认可协会的支持和帮助下,注意发挥认证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使认证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持续增长。 同时,在国际贸易中认证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在管理、服务、安全、质量、环保方面的基础性保障作用越来越为各国政府所重视。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我们所面临国外设置的技术壁垒会越来越多,如何适应这个需求,有效发挥认证的基础性保障作用,促进认证认可结果的国际互认,促进对外贸易,促进我国经济在全球化环境中的健康成长,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要实现科学发展,我认为在今后一段时期,认证工作的任务是一手抓提高,一手抓发展。抓提高,就是提高认证有效性。通过提高认证有效性来提高社会对认证认可的信任程度,提高认证认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价值。抓发展,就是发挥认证对经济的推动作用。通过扩大认证活动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面,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通过更多的社会组织实施认证,来推动引入现代管理理念。通过发展新的认证领域来,推动社会在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资源节约方面的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实现认证认可的工作任务,认证机构是认证工作实施的主体,首先认证机构要适应发展的要求。认证机构要从经营宗旨、内部机制、认证人员、技术开发、运行管理等各个方面适应工作发展对我们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议论文篇2 通过近段时间的学习,我深刻地感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素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各项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坚持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我们的重大国策,作为一名劳动保障人,我就学习的收获,谈几点体会: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把各方面的积极性真正引导到科学发展轨道上来,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结合,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结合,开放兼容与自主创新结合,时代精神与文化传统结合的全方位发展。因此,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必须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必须认真学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作为一名劳动工作者,学习了科学发展观的有关论述后,认识到:一是要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面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标要求,建立健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落实到工作的各个环节。二是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把工作推向前进。要紧密结合新时期新任务下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树立新形象,按照“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公平”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落实岗位职责,转变工作作风,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使科学发展观真正为我们所掌握,并真正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要大力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宣传和研究,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进一步明确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从而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统筹兼顾,推动我县劳动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我县劳动工作的深入开展,要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步骤和各项举措相适应。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充分调动一切积极性和创造性树立良好的教育现象,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努力形成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风气,以良好的作风、踏实的工作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学习科学发展观,重点是实践、是落实。我们一定要结合阜宁实际,心系劳动保障事业,服务阜宁人民,创建和谐阜宁,办人民满意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使我们阜宁的劳动保障事业更上一层楼。 科学发展观的议论文篇3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同时,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有力的思想保证。 第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发展实践,把握世界发展趋势,适应新的要求提出来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的经济建设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2007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246619亿元,位居世界第四位,从1979年至2004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过去五年我国经济的年均增长更是达到了。这些成绩的取得确实令人感到振奋,感到自豪。我国已经解决了十三亿人的吃饭问题,这也是中国人民为世界做出的重要贡献。目前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正在以饱满的热情、满怀信心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而奋斗。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诸多问题,虽然我国的GDP总量不少,但是平均到每个人就很少了,甚至比一些发展中国家还少。在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更加严峻的是,我国在贫富差距、社会稳定、道德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官方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基尼系数是经济学用来反映贫富差距的指标,基尼系数越大表明贫富差距越大,基尼系数越小表明贫富差距越小。如果基尼系数在至之间说明这个国家的贫富差距较大,如果在以上说明这个国家的贫富差距很大。据说,有的学者对我国基尼系数所做的统计还高于。这说明我国的贫富差距是比较大的。而我们的邻居日本基尼指数一直在左右徘徊。就连我们一直认为贫富差距很大的美国,其基尼系数虽然创下了新高,但也仅为。所以我们如果任由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将对我国的稳定团结造成很大的威胁。还有一个数据同样值得我们注意,2007年我国5人以上的群体性事件已经达到了9万起。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缩小城乡差距,缩小贫富差距,维持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再有,我国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是以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资源和环境是不可再生的,如果我们继续这种发展模式,不做任何调整,不但经济的高速发展难以为继,由此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可能会部分抵消经济发展的成就,甚至威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对我们的子孙后代是极不负责任的。此外,我国的道德建设也刻不容缓,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少数人利益至上,不惜干违法乱纪的事情,前不久发生的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说明,少数商人在利益的驱动下可以完全不顾人民的死活。以上这些问题当然不能抹煞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但是居安思危,我们不能忽略这些问题,而要采取有力的措施,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得可持续性发展。 看过科学发展观的议论文的人都会看: 1. 关于发展观的议论文3篇 2. 关于科技的议论文 3. 谈社会公德的800字议论文 4.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 5. 文明城市议论文范文4篇

科学发展观对企业财务报告目标的影响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思考树立科学发展观——————————————————————————————————————这里还有很多的论文范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家论文一般有两个题目啊一个画眼一个点睛的小论人生目标与人生价值----高中生要以服务社会的态度发展自我科学发展观的意思你知道吗?就是结合实际正确的做出对如何发展的认识喽

《简析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及其意义》

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生动运用和体现,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只有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顺利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正因为其目的就是进一步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发展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有着极为深刻和丰富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胡锦涛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完整概括。

(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这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革命也好,改革开放也好,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前提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要采取各种措施激励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基础。国家的昌盛,人民的富裕,说到底是经济实力问题。国际竞争说到底也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国内各种矛盾的解决,说到底也要靠经济的发展,财富的积累。一句话要靠发展去解决,不发展或发展慢,就不是社会主义。

(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不仅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还回答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的重大问题。要求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党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发展中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一切决策。要把经济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和实现人民的利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上,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发展成果。在政治的建设发展上,要着眼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合法权益,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在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上,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精神生活的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质量和品位。在社会建设和发展上,一方面,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增强人民的凝聚力,构建好和谐社会,保护好环境,让人民生活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另一方面,又要大力发展教育,发展科学文化,要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的品质,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如何发展呢?基本要求是发展的全面性,要求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坚持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四大方面的建设,而不是某个方面和领域的发展。发展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但不能顾此失彼,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片面追求某个方面和领域的发展。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全国是一个大系统,系统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看不到这一点,就难以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在发展中兼顾各方面关系,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四)坚持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毛泽东曾说过,统筹兼顾,各得其所。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都曾讲过发展中的统筹问题。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讲了四个方面的统筹: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的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从世界发展变化的大局中把握国内发展的机遇,决策我们国家发展的方针政策。统筹兼顾的思想方法是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提出来的。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的发展观,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

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

(一)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是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新的阶段性重大成果。它正确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党的执政理念的一个新飞跃。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过艰苦探索,在发展问题上,我们党积累了不少经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经济增长从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注重经济与人口、资源、生态的协调发展等。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因为坚持了正确的发展观,制定和贯彻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六大在深刻总结这段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为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前进提供了指导。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科学发展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经验加以深化,与新的时代特点和当前国情相结合,赋予发展观以新的时代内涵,因而具有坚实的历史基础和实践基础。

(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深刻回答了社会发展的问题。

科学理论的伟大意义在于它能够指导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理论,必须是能够解决重大实践问题的理论。现在,我国的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新的问题层出不穷。科学发展观系统深入地回答了“要不要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等事关中国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三)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科学发展观是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新的阶段性重大成果,是重大的理论创新。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以广的世界眼光和深刻的战略思维观察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进一步结合,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增添了富有时代精神和现实品格的崭新内容,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人民日报..

[2]吴邦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人民日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