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现代销售管理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现代销售管理研究论文

企业在销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企业在销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 要:

分析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销售管理中存在着培训淡化和形式化、销售团队合作意识薄弱、缺少新的销售角色定位和忽视信息情报的价值等四个方面的问题;面对新出现的问题,提出从培训落地、销售团队学习型、销售角色定位和利用信息情报创造经济价值等方面的对策进行销售管理工作。

关键词:

团队;培训;信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盈利模式发生变化,人口“微利”时代到来加剧了企业的生存环境,企业如何进行销售管理工作成为新的企业管理的突破点,但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销售管理整体水平还处于低端落后的阶段,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企业面对和解决,这是企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环节。

一、企业在销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忽略培训工作,销售人员职业化心态缺乏

据研究了解,接受过严格培训的员工,工作效率能提高,成本能降低30%,创造的净产值则能提高90%。美国的一项统计,企业在员工培训每1美元的投入能得到50美元的收益。因此,拥有一支经过专业培训的职业化员工队伍,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必备要素。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是为更好的提高员工的素质,增加工作效率。但现阶段由于企业针对销售人员培训不到位,从而导致销售水平大大降低。

刘翔的教练孙海平曾说过:运动员要提升自己的水平,在训练到极限的一刹那,一定要咬牙挺过去,挺过哪怕一秒,你就会上升一大步;如果挺不过去,水平绝不会提高。这是很有道理的,销售人员也一样,如果遇到困难就退缩、逃避永远不会有进步、不会有提升。作为一名优秀的销售人员我们一定要有抗压能力以及良好的心态。这些都离不开我们的培训。

2.打造高绩效的销售团队尚未形成,团队意识薄弱

销售人员是企业通向市场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销售人员把产品推向市场,让产品最终体现出价值,又从市场中拿来信息回馈给企业,他们是离市场最近的人。然而,如何才能保证销售队伍的高绩效完成业绩?如何让这支队伍能够形成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团队,忠心耿耿地为企业去开疆拓土?这些归结于企业要打造高绩效的销售团队。

销售人员缺少团队合作与分工的团队意识。销售人员没有和公司的奋斗目标一致,虽然每个人都不一样,没有树立共同的目标,不能够合理进行分工协作,并保持顺畅的沟通,因此,团队目标无法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去实现,团队成员之间合作与协助意识薄弱,从而为公司创造业绩就更成为空谈。

3.片面认识和理解销售的本质,角色定位缺失

销售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利润,我们要让有价值的客户自愿走进来而不愿走出去。销售人员抓住了客户,也就是把握了企业的生存之源。然而,很多企业的销售人员没有深刻理解销售的本质,往往把其简单地理解为推销产品或者服务。可能从表面上看,这似乎并没有错。但这种肤浅的理解对于销售人员来说,却是一种毒药,会使销售人员把更多的目光停留在产品或者服务上,导致销售人员再销售过程中过度倾向地像客户叫卖产品或服务,这是我们在销售过程中的大忌。“不要老是向客户叫卖你的产品,我们要的是不断为他们创造价值”,我们要做的是在给客户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实现我们的销售目的。营销的本质是企业与客户建立一种关系,一种基于价值导向的伙伴关系。可见,营销的关键就是在于客户,本质还在于客户。销售人员的角色定位缺失,没有在客户面前确定好位置,理解为简单的交易过程,忽视了企业产品带给客户的内心感受。

4.忽略竞争情报价值,诊断情报能力薄弱

竞争情报在企业市场营销策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在进行销售管理工作更多时候关注自身的因素,而忽视了竞争情报分析和诊断,习惯性的闭门造车去设计销售策略和模式。通过导入竞争情报,企业能够捕捉各种尚在萌芽期的相关事件,通过对蛛丝马迹的比较和分析判断出危机征兆,及时反馈给企业决策层。事实上,开展竞争情报工作、完善竞争情报机制和部署竞争情报系统,不仅是企业危机预警的重要手段,而且在企业危机处理和危机恢复阶段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解决销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1.重视销售人员培训工作,提高职业化素养

一家企业的前途和命运不是取决于它能生产多少产品,而是取决于它能销售出多少产品,离开了销售我们既无法找出体现企业价值的任何形式,也无法找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任何出路。对销售人员培训工作需要建立系统化培训体系,保证销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销售产品的特点建立一套具有激励性的奖励机制,引导其客观去面对销售过程面对的问题,不断强化员工的职业化的心态和能力,在日常管理中塑造职业化的氛围。

2.建设学习型的销售团队,强化团队作战的意识

在现代企业销售管理中如何才能建立学习型的销售团队?学习型的团队具备以下几个:

(1)明确共同的目标;

(2)角色定位与相互补充;

(3)加强沟通与相互理解;

(4)确立民主的领导方式;

(5)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和支持;

(6)团队成员能够进行学习共享。学习型的销售团队善于彼此之间进行总结和分享经验,吸取教训来优化销售工作流程,将销售工作将其作为自己的切身利益来对待,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在企业日常销售管理中不断灌输团队作战的意识,在团队合作和分工中获取团队的收益最大化。

3.进行销售角色定位,树立正确的销售观念

企业进行销售管理要转变传统的销售概念,树立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出发点,满足客户的真实需求,从客户切身的角度来宣传和解说我们的产品特性,不能为销售而销售,而是应该从为客户解决困惑,帮助客户成长,在建立战略伙伴的角度来管理客户,实现双赢的商业盈利模式,销售工作是讲究心理学和技术技巧的工作,我们的销售人员重新定位自己的销售角色,善于运用人性化的销售管理技巧。

4.与时俱进重视信息情报管理和甄别,培养敏锐的市场感应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世界中,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其整合、利用与保护信息的能力,竞争情报在企业竞争力战略决策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西方的经济学家曾经说过,控制了信息就是控制了企业的命运,失去了信息就失去了一切,信息就是企业的财富。我们要进竞争情报有效地运用到企业各项重要经营活动中。

在信息化泛滥的时代,我们需要有雾里看花的本事一眼就看出信息的真实和价值所在,甄别市场信息真伪,充分利用信息来占领市场制高点,企业进行销售管理过程中在团队灌输对市场信息的敏锐度的思想,在日常管理过程不断进行同行的动态来更新销售策略和定位。获取信息之后,要果断做出市场判断,争取对市场信息做出及时的反应,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取决于我们对信息情报的应变速度。

总之,企业在面对不断出现的销售管理的新问题,在不断发现问题中去解决问题,保证企业的销售管理保持不断常青的发展循环。世界著名的商界巨子松下幸子曾经说过:“如果说企业的生产是科学,那么企业的销售就似乎是艺术了”。面对“艺术”化的销售管理工作要进行科学化引导和管理,在不断完善过程中创造让世界都震惊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叶枫.《重新审视销售的定义》.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

[2]刘冰.《企业竞争情报基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3]何晓兵.《销售业务管理》.科学出版社.2011

[4]邓琼芳.《掌握营销100钟手段》.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摘要:

企业销售人员作为企业发展必要的存在,对企业发展地位的建立有着重要的作用。企业销售人员的绩效考核是企业销售管理中的关键,一个好的绩效考核方式有利于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同时对于企业销售管理系统的完善也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企业销售绩效考核会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探讨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企业;销售绩效考核;问题对策

一、引言

销售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做好销售管理是企业所要思考的问题。其中,销售绩效考核是销售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一个好的绩效考核不但能够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并且对于企业整体销售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作用。企业可以通过对已有的销售绩效考核进行不断的改进完善,这样就能更好的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

二、企业销售绩效考核现存问题

1.销售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

就目前来看,企业在销售绩效考核上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最主要是因为缺乏一个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考核指标单一化、简单化。当前,企业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因为难以做到公平公正、客观的去评价员工的工作表现,导致考核不能真正的发挥其作用。还有就是领导过于的`重视销售结果,对员工的个人表现不是很看重,导致员工也过分的看重销售结果。另外,因为销售绩效考核不完善,会导致很多的问题的产生。例如:员工过于看重销售结果,为了达到更好的销售结果产生不正当的竞争行为,损害其他同事的利益;这对于员工自身来看是好的,但是不利于团队合作,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不利。

2.绩效考核指标不随时适应公司的战略和短期目标

很多企业,销售业绩考核指标做的面很广,指标做的也很细致。可是却不能机动的进行定期的调整,从而不符合公司的销售战略和短期目目标,反而考核指标起到了反向作用,阻碍了公司的发展。

3.绩效考核落实不够,后续改善管理措施跟不上

如不将绩效考核各指标同薪酬紧密相结合,就不会有人重视并且身体力行的去做,这样造成纸上谈兵。再如某项考核指标落后,有什么后续的管理办法或改进措施,对将来进行改善,例如应收账款除以销售额,这个比例越来越大,怎么办,有什么改进措施。

三、完善企业销售绩效考核的相应对策

1.健全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首先,要科学的规划好考核指标体系。拓宽绩效考核的维度,细化考核指标,注重各指标的评分值和权重。可以从工作结果、工作过程、学习能力、工作态度、拓展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设计。不能唯销售额论英雄,即以GDP论英雄,当然,工作结果有时是要占重要的权重,要看公司的现状。在用利润指标时,要考虑到可控费用和非可控费用,对于不能追溯到该考核对象的费用,不能归为该考核对象,如集团的战略广告费用,不能完全平摊到销售人员头上。分析销售业绩,需分析销售工作过程,比如,可以通过出差天数、拜访客户数量、发样品的客户家数、新成交客户数量等量化指标来进行具体的分析;分析工作态度,可以用客户投诉数量、客户满意度等指标来设计,有了这些工作过程指标,可以指导进一步怎样改善销售方式、销售策略、提高销售技巧;拓展能力的评价可以用新客户成交数量、新增销售额等作为考核指标,业务人员不能老是停留在老客户上,吃老本,裹足不前。其次,做指标体系时,可以量化的指标要尽量量化,定量的指标要多,定性的指标可以少,以增强考核的公平性,可操作性,考核时要以公司统计数据为基础,减少主观臆断。

2.绩效指标应适应公司的战略和战术,适时调整

设定考核指标时,首先要同公司的战略和战术结合起来,要考虑到各项指标的优点和局限性;比如,一味追求销售额,应收款可能会越来越大,但利润不一定大。一味追求利润,可能不愿投入广告费等费用,会影响市场占用额,影响公司长期的发展。如果公司的一个战略是在未来一年内将某新产品推广到市场,那么战术则是先占市场,后追求利润,所以,短期内考核该产品,就不能以利润为主要考核指标了,否则,新产品将很难推广,让市场接受,可能新增销售额是更为适合的指标。再如,对于坏账很多的产品销售,可能销售额这个指标分值要降低了,而以回款额、回款利润为主要考核指标,否则,应收款就会越来越多、呆账也越来越多,总体利润也可能随之下降。设计考核指标时要细致,如对于提成比率,我们可以设计距发货日30天内回款的,业务员提成比率为毛利润的30%,距发货日30天到60天的,业务员提成比率为回款毛利润的20%等,这样按回款时间阶段进行细化提成。所以,考核指标应该随公司的发展,机动的适时调整,“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考核指标要服从公司的销售战略和战术。

3.落实绩效考核,提高企业管理

为了落实绩考核,须将绩效考核结果同员工的薪酬结合起来,公司的目标是发展和获利,职员的目标也是要赚钱。总之,商人的本质就是要赚钱。所以,只要将绩效考核指标同薪酬结合起来,大家都会认真起来。如将销售人员收入的5%进行绩效考核,这样的话,只会让考核指标起不到多大作用。如将销售人员收入的80%进行绩效考核,当月计算,下月初发放兑现,考核效果就会立马见效。另外,对于绩效指标的结果,要分析背后的原因,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管理。比如,有的业务员没有新的销售业绩,要看看出差天数和拜访客户数量,有没有新的销售机会,是不是太懒惰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在吃老本。通过比较各业务员、各销售区域的绩效指标的结果,分析和寻找差异的原因,提出进一步改善的措施。如某产品的销售增长额在华东地区的销售明显低于中西部地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业务员人数的明显不同,还是不同地区的销售策略的不同等等。这样可以预备以后的增长点。

四、结语

综上所述,销售绩效考核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对于整个企业的发展来说是不利的。企业应该提高对绩效考核工作的重视,健全完善企业的销售绩效考核体系,以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进行绩效考核的工作,这样企业才能充分的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为公司持续发展和战略服务。

参考文献:

[1]胥泽林.企业销售人员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10):146.

[2]汪燕林.浅析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建筑,2010,(2):251-252.

摘 要:

煤炭行业前景可观,做好煤炭营销工作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在营销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既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也有主观层次的因素,做好煤炭营销工作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结合了本人从事煤炭销售十几年的经历和经验,指出了煤炭企业在营销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探讨。

关键词:

煤炭销售 问题 对策

我国煤炭市场有着独特的个性特征,总体表现为:煤炭资源分布不均衡;整体技术水平较低;市场集中度过低,无序竞争严重;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目前,我国的煤炭产量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行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煤炭产品的买方市场在我国已基本形成,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的煤炭市场,制订完善的营销对策,对于搞好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的煤炭营销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过长时间的低谷运行,煤炭行业逐步走出了“九五”中后期煤炭总量过剩、全行业严重亏损的困境,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好的销售环境一直持续到2011年,举个例子,我公司的精焦煤从每吨二三百元涨到最高1680元,而品质更好的山西柳林主焦煤居然最高达到了2760元/吨.然而物极必反,好的上涨趋势不可能无限制的持续下去,进入2011年下半年,煤炭行来终于迎来了严冬,一方面大的经济环境不景气,各钢厂的钢材销售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各个煤炭公司为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十几年持续不断的提高产量.终于,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煤炭严重供大于求,调整不可改变,先是经过一轮大的降价,然后反复的波动.在这种背景下,煤炭的销售工作显示出了在各个煤炭公司的重点地位,从在销售中产生的问题也慢慢显现出来.下面我将从问题和决策两个大的方面作一个解析.

一、 煤炭销售中存在的问题

1、随着近期煤炭市场的好转价格的回升刺激煤矿、尤其是小煤矿的生产,使煤炭生产出现了大幅增长的发展势头,对煤炭供求关系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加剧沿海城市煤炭用户增加煤炭进口,对国内煤炭市场造成了一定压力;

2、国内煤炭消费t呈相对减少趋势。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煤炭市场出现了煤炭需求量增长乏力,供大于求,市场疲软的局面,尽管煤炭产量连续多年增产,特别是乡镇煤矿盲目增产,煤炭供需总量上进行宏观调控缺乏必要的手段,造成煤炭供给过剩,但是煤炭消费量相对于经济增长而逐步减少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而且从客观上分析,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煤炭消费量相对减少将是一个必然趋势。

3、由于国家进行结构性调整和紧缩银根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使一部分用煤企业开工不足,耗电、耗煤等能耗没有上去,特别是电厂负荷不足影响了电煤需求,造成煤炭需求不足。

4、煤炭价格不合理。目前的煤炭供求关系并非完全由市场机制决定。煤炭价格尚未完全市场化,电煤价格“双轨制”还存在,煤炭运输环节的非市场化因素制约还存在。可以说,是体制的因素导致了煤炭供求关系和煤价的扭曲,放大了市场供求关系的波动幅度。因此,煤炭价格不合理的根本问题还是体制改革不协调、不到位。这里,既有下游相关行业改革滞后的问题,也有煤炭行业内部市场化进程中的问题。

5、煤炭营销信息化有待加强。我国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并不晚,但信息化水平与其他行业相比相对较低,原因是一、煤炭企业管理水平相对落后;二、人员素质相对较差,尤其缺乏高水平的企业管理人才和信息技术人才。而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作为帮助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管理效率,加强信息获取能力,增强服务质量,降低营运成本,及时了解煤炭市场的动态及煤炭价格变化。因此导致目前煤炭企业信息化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绝大部分仍然停留在重复的单项开发和单项应用的水平上,煤炭企业的一些领导决策层对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导致建设力度无法保证信息技术带来的对传统管理、企业机制等方面的改造,使得信息化成为一个“技改”项目和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短缺。因此,企业应加大财力、人力的投资,加强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走出生产领先与管理滞后并存的困境。

二、 煤炭销售中针对所出现问题的对策

1、以市场为导向,适时进行结构调整。21世纪,煤炭仍然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能源,煤炭供需将保持基本平衡。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国家,在一次能源消耗中煤炭占70%,石油与天然气占20%。由于中国富煤缺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格局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我国煤炭产量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行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这无疑给不断发展的煤炭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因此,我们要继续做好煤炭市场的培育和扩展,在煤炭工业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及时调整好产销关系,生产适销对路的煤炭品种,使煤炭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促进煤炭工业向新的水平迈进。

2、加强对财务结算管理,坚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不变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这包括:一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财务工作职责、财务预算管理、现金管理、结算资金管理、内部稽核、内部控制、会计档案管理、会计工作交接、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等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二是要及时把握市场的行情。根据市场供求变化,适时确定灵活的煤炭价格,对长期的老客户,大客户都有合同规定,对质量价格等也有明确要求,对那些零散户、临时户采取地销的煤,这一点比较重要,因为这样不仅把握了市场的行情,同时也考虑了季节的变化,适时地进行升降价以达到多销、快销,加快货物的周转。

3、抓好货款回收,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产品销售的实现。不能停止在过去那种只要产品发出、合同签订就完事的模式,必须延深到款项的收回,也即现金流量的实现,不仅是过去,还是现在,部分企业都存在这样的局面,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资产状况、获利能力、所有权益等都很好,但是企业内部资金非常的紧张,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长此下去会拖垮企业的,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货款回收不及时造成的。因此,抓好货款回收,提高资金的周转率,减少损失是非常重要的。这不单是一种财务问题,实质是销售工作的一种延续,笔者认为抓好货款回收。

4、积极推进煤炭运销信息工作。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市场形势瞬息万变,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大力发展大公司、大集团战略,提高煤炭销售的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已经成为政府和企业制订和调整营销策略的主要手段。因此,要积极利用现有的信息手段,充分发挥煤炭信息联络员的作用,及时收集、汇总和分析国家的煤宏观调控政策以及煤炭生产运销企业和煤炭用户的生产、销售、库存、价格等动态信息,为全省制订和调整营销策略提供决策依据,为煤炭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以效益为中心制定煤炭营销策略。制定煤炭产品的质量策略,要抓住煤炭质量这个根本,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以优质的服务赢得用户,占领市场;要制定出长远的、行之有效的提高产品质量战略,强化质量和品牌意识;要加快科技进步,利用科学技术增加煤炭品种,提高煤炭质量。

结束语

太原煤气化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必须推进煤炭工业生产现代化、销售网络化、管理网络化、采购电子化与管理科学化。而煤炭企业只有外闯市场,内强素质,苦练内功,深挖潜能,解决产品营销中的运输、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树立品牌效应,学会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来适应市场的变化,才能摆脱困境,走向良性发展,才能真正走向市场,适应市场,驾驭市场!

销售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活要接近尾声了,大家都知道毕业生要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问题来了,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销售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李永瑞,毕妍,李俊莉,王昌海,于海波,王洛忠.房地产开发企业薪酬方案设计探讨——以北京H置地公司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2).

[2]王凌云,刘洪.我国不同所有制企业薪酬体系比较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9).

[3]王元艳.S公司销售人员薪酬组合的优化[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10)。

[4]赵辉.A企业薪酬体系设计个案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7,(4).

[5]孙柏龄.浅谈煤炭运销企业的经营销售高素质、科学化管理[J].北京外经贸大学学报,2007(1).

[6]刘森宇,马文.如何依靠人才激励机制,提高煤炭运输企业的销售增长力[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5(8).

[7]李景福.浅析提高煤炭运输企业销售团队建设与管理的具体措施[J].煤炭经济,2006(10).

[8]王丹惠,金铭.国内煤炭运输企业主要存在的销售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金融管理:综合版,2005(7).

[1]韩峰浅谈销售管理工作中对销售人员的激励[J].中国市场,2013(33).

[2]张锐捷,胡志洪激励因素在销售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企业导报,2012(23).

[3]毛春依谈销售管理工作中对销售人员的激励[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4).

[4]孙永胜,李丽营销从业人员有效激励体系的设计[J].统计与管理,2013(4).

[5]鲁遥外贸出口企业销售人员激励研究——以DW公司为例[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1.

[6]刘晓炜激励视角下的销售人员绩效管理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1(16).

[7]刘李豫,王云凤强化对电话销售人员的有效激励——以教辅行业A公司为例[J].经营与管理,2013(3).

[8]姜蕾,宁谨理,郭祥玉不同激励制度对销售人员激励有效性分析——基于某男装品牌的研究[J].纺织导报,2013(4).

[1]樽粮.全员营销的价值和误读[J].当代经理人,2005(5)

[2]王谦.海尔的全员营销[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4(5)

[3]潘丽琴.中小企业的全员营销探析[J].经济师,2012(11)

[4]张小红.全员营销误区剖析[J].电信技术,2010(11)

[5]周小光.重钢的全员营销[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4(8)

[6]杨坚红.永和大王的成功之道——开展全员营销[J].企业经济,2003(6)

[7]钱华锋.销售人员激励性薪酬的设计[J].消费导刊,2009(2)

[8]荆芳坤.企业销售人员的薪酬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

[9]王萍.销售人员薪酬体系设计[J].经济研究导刊,2009(4)

[10]张四龙.销售薪酬设计[J].企业管理,2007(4)

[11]杨睿娟.销售人员的薪酬设计方案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6(17)

[12]徐小辉,赵国强.销售人员双效薪酬方案[J].江苏商论,2006(8)

[13]胡淑奇,韦劲敏.煤炭运销企业的销售能力增长关键在于体制创新[J].中国经济导报,2004(9).

拓展阅读: 汽车销售毕业论文范文

4S店是集汽车销售、维修、配件和信息服务为一体的销售店。4S店是一种以"四位一体"为核心的汽车特许经营模式,包括整车销售(Sale)、零配件(Spare 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四部分。它拥有统一的外观形象,统一的标识,统一的管理标准,只经营单一的品牌的特点。汽车4S店汽车专卖店是由汽车经销商投资建设,用以销售由生产商特别授权的品牌汽车,其渠道模式可以表述为:厂商--专卖店--最终用户。汽车4S销售模式目前成为我国轿车市场上主流的渠道模式。

一、汽车4S店现状分析

信誉度方面 4S店有一系列的客户投诉、意见、索赔的管理,给车主留下良好的印象,而普通改装店由于人员素质、管理等问题,经常是出了问题找不到负责的,相互推委,互相埋怨,给车主留下非常恶劣的形象。以前4S店没有经营汽车用品,车主是没有选择的,只有去零售改装店,现在4S店有经营这方面业务,肯定不会舍近求远的,4S店将是他们的第一选择。

2.专业方面

由于4S店只针对一个厂家的系列车型,有厂家的系列培训和技术支持,对车的性能、技术参数、使用和维修方面都是非常的专业,做到了"专而精"。而汽车用品经销商接触的车型多,对每一种车型都不是非常的精通,只能做到"杂而博",在一些技术方面多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在改装一些需要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的产品时,4S店是有很大的优势。

3.售后服务保障方面

随着竞争的加大,4S店商家越发注重服务品牌的建立,加之4S店的后盾是汽车生产厂家,所以在售后服务方面可以得到保障。特别是汽车电子产品和汽车影音产品在改装时要改变汽车原来的电路,为以后的售后服务带来麻烦。曾经看到一家改装店改装一台奥迪轿车的汽车影音,影音改装好了,结果车不能点火了,因为没有专业的技术人才和服务保证,改装时把奥迪车的电脑程序破坏了。有的汽车制造商甚至严厉规定:不允许汽车电子方面的改装,如果改装了,厂家不进行保修。如果在4S店改装的车能对车主承诺保修,消除车主的后顾之忧,那将是吸引车主改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4S店改装一些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是车主的首选,同时还可以避免与零售改装店直接的价格竞争。

4.人性化方面

在4S店让车主真正的享受到"上帝"的感觉,累了有休息室,渴了有水喝,无聊可以看杂志、书刊、报纸、上网,如果急着用车还有备用车供你使用,整个流程有专门的服务人员为你打理,不用自己操心就完成整个业务。而汽车用品改装店这些方面根本做不到。

二、汽车销售服务

(一)销售服务的概念

销售是创造、沟通与传送价值给顾客,及经营顾客关系以便让组织与其利益关系人受益的一种组织功能与程序。销售就是介绍商品提供的利益,以满足客户特定需求的过程。商品当然包括着有形的商品及其附带的无形的服务,满足客户特定的需求是指客户特定的欲望被满足,或者客户特定的问题被解决。能够满足客户这种特定需求的,唯有靠商品提供的特别利益。因此,销售的定义就是您能够找出商品所能提供的特殊利益,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销售,它是一种时间的积累,专业知识的积累,实战经验的积累,行业人脉的积累。它打破了传统的生存手段,打破了固有的工作模式,以一种完全崭新的面貌计入经济发展的史册中。在它的身上,体现着自尊与自卑,骄傲与低微。它绝对因人而异,不同的销售人员代表着产品的不同价值。在人们心目当中,即佩服顶级销售人员侃侃而谈的演说、潇洒不凡的性格魅力,又无时无刻不在鄙视低微的销售人员。它既是鸿毛,又是泰山;既是企业的命脉,又是所谓"流浪汉"的家。每个人都在感叹:它具有如此悬殊的差别,它具有如此不可攀登的顶峰。 营销是一种帮助所需要的人们得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的过程,而从事销售工作的人,则从这个交换过程中得到适度的报酬。因此,如何让双方各取所需,彼此感到满意,形成一种双赢的局面,就是一种艺术了。所以,"销售"可以说是一种"变赢的艺术"。

(二)销售服务的要素

销售要素是企业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促进市场交易而运用的市场营销手段。这些要素多种多样,而且随着社会营销形势变化的发展而发展。

1.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的4P要素理论:短缺经济时代的"4P理论"。

美国营销学学者麦卡锡教授在20世纪的60年代将各种营销要素归结为四大类: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着几个词的英文开头都是P,故称为"4P"。

2.以追求顾客满意为目标的"4C"理论:饱和经济时代的"4C"理论。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媒介传播速度越来越快,4Ps理论越来越受到挑战。

药品销售毕业论文范文

题目:我国药品销售渠道未来发展探索

(一)借助第三终端市场打开销售局面

第三终端市场主要包括包括了广大农村医药市场以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国家和各地方政府无论从宏观政策上还是具体的实施办法上,在今年都有了进一步的落实,尤其是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具体指导措施也在不断完善,明年将使之拥有一个更大的市场机会。而今年针对广大农村医药市场主要包括县以下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所、诊所和部分城乡结合部的卫生所、私人诊所、厂矿企业门诊部等。他们不受今年各地药品招投标的限制,使许多药企尤其是处方药企业纷纷开始重视第三终端市场的开发。今年面对第一终端的药品销售,面临许多地区的药品挂网招标导致的价格降低和国家发改委针对药品尤其是抗生素类药品的降价措施,使许多处方药品在第一终端的销售陷入困境。第三终端尤其是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所、诊所等小型医疗机构的发展潜力成为各药企的青睐的对象。

目前全国市场第三终端市场的发展非常不均衡,市场差异化也比较大,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村医疗体系进展也不一样,各地医药商业渠道拓展第三终端的步伐也不一致。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拓展第三终端市场的步伐。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开拓第三终端的销售模式也比较单一,一是依托面对第三终端市场的医药商业公司平台,通过商业渠道资源间接开展第三终端的销售活动;二是企业自己组建专门从事第三终端市场开发的销售队伍,深入一线市场通过某种销售模式如推广订货小会等,深入挖掘市场,发挥当地卫生院等较大终端的能力开拓第三终端市场。无论哪种形式,哪种销售模式,我们的根本目的必须明确,那就是将我们的产品有效地向这些空白市场拓展。第三终端市场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市场,同样存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发展过程,明确销售目的,实时洞察市场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当地区域医药商业渠道格局变化、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阶段,顺应市场变化,结合企业自身状况,走出一条符合企业发展方向的第三终端开拓模式。

企业的品牌和实力是开拓市场的先天优势,同样体现在第三终端市场地开发。品牌企业或具有开拓实力的企业在目前市场竞争口趋白热化的今天拓展第三资终端市场势必是一项很好的选择。但在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和重视的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

1、利用品牌企业的知名度推动非品牌产品的销售

品牌产品的良好声誉可以作为打开第三终端的敲门砖,己经进入第三终端市场的品牌产品可以吸引客户,借助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推广和带动其他非品牌产品的销售;没有进入第三终端市场的品牌产品,依托起己经营造起来的销售氛围,依靠己经形成的品牌产品的市场效应可以轻松地进入市场,抢占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

2、结合企业其他深度分销工作低成本针对第三终端进行人员配置

开拓第三终端市场实际上是我们深度分销工组的一部分,对于许多企业来说,首先让大家头疼的事就是人,人力成本、投入产出、人员编制增加带来的管理问题等等都是困扰大家的大事。而对于品牌企业来讲尤其是强势品牌产品的企业,打假工作是销售团队长期的一项任务,而假货最容易出现的地区就是在第三终端市场,我们完全可以结合企业的打假工作,配置第三终端市场的深入分销人员,将开拓第三终端市场和企业假货查处结合起来,既节省了资源又深入拓展了市场,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第三终端市场的特点是终端数量多、分散,单个终端消化量小而整体市场容量大,点多面广、需求量大、配送困难、利润低、风险小。这就决定了我们开发第三终端的模式主要是以通过医药商业渠道平台和企业自身组织的销售会议进行销售,会议销售成为第三终端开发最主要的销售方式。这种针对第三终端客户举行的面对面式的会议销售,非常关节的一环是我们销售人员的拉单能力。我们以前组织过很多这样的第三终端会议,会议订货的效果往往决定于业务人员的工作能力。相同的产品,相同的促销政策,相似的区域环境,不同业务人员参与的会议活动,订货量相差很远。因此,重视业务人员会议销售工作的能力是放在销售工作的第一位,也是唯一的无法让竞争对手仿制的东西。在目前市场竞争同质化产品、同质化销售严重的今天,加强销售队伍的软件建设,提高团队的工作能力是赢得这场战斗的法宝。业务人员的拉单能力需要通过集中培训和实战操练来完成。

第三终端客户业务达成后最主要的也是最难的.问题是配送问题,开发第三终端对于生产企业来讲需要寻找具有区域市场配送能力的医药商业公司作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对于医药商业渠道来讲就必须建立自身建立和完善配送能力或寻找专业物流公司完成此项功能,这是开发第三终端的临门最关键的一脚。开发第三终端市场最主要需要解决的是配送和售后服务的问题。配送问题的解决原则是充分开拓和挖掘第三终端资源,以量取胜,摊薄配送成本。同时加强管理,在配送模式、销售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扩大配送规模等方面争取低成本、高效率。

目前主要的配送模式有以下几种形式:

1、自建配送体系

2、成为两网定点单位或利用两网定点“中转模式”实现配送,充分利用政府支持

3、利用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作为物流中心

4、利用目前中国最健全的物流体系邮政物流网络

5、利用第三方物流

6、利用目前快速消费品的物流网络

(二)有效利用招标中介资源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为了解决药价高的问题,医疗机构实行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一般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医疗机构组织有关部门或人员编制本期拟集中采购的药品品种(规格)和数量计划,经单位药事管理机构集体审核后提交药品招标采购经办机构(指医疗机构联合组织的招标采购机构或招标代理机构即招标中介)。

(二)药品招标采购

1.汇总各医疗机构药品采购计划,组织专家委员会审核各医疗机构提出的采购品种、规格,确认集中采购的药品品种、规格、数量,并反馈给医疗机构。

2.确定采购方式,编制和发送招标采购工作文件。

3.审核药品供应企业(投标人)的合法性及其信誉和能力,确认供应企业(投标人)资格。

4.审核投标药品的批准文件和近期质检合格证明文件;

5.组织开标、评标或谈判,确定中标企业和药品品种品牌、规格、数量、价格、供应(配送)方式以及其他约定。

6.决标或洽谈商定后,组织医疗机构直接与中标企业按招标(洽谈)结果签订购销合同。购销合同应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明确购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7.监督中标企业(或经购销双方同意由中标企业依法委托的代理机构)和有关医疗机构依据招标文件规定和双方购销合同做好药品配送工作。

(三)同品种药品集中招标一年最多不超过2次。

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程序中可以发现招标中介起着关键作用,它们链接着医院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管理部门。在招标采购流程中医药企业主要和招标中介联系,而招标中介链接着医院这个最终的买主,也就是说招标中介拥有大部分医院资源。无怪乎有人说招标中介是药品招投标背后的推手。

目前,全国被批准的药品集中招标代理中介机构大大小小估计己有百余家。这些机构的来历复杂多样,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类是由医药电子商务网络公司发展而来,借助互联网作为工具进行招标。比如海虹、金药、环宇等等公司。

一类是由地方药品集中采购中心发展而来,部分借助计算机进行采购,招标是其采购的一种方式。这些采购中心原来都是一些医疗改革试点工程项目,一般都是原地方卫生管理部门的下属企业。比如佳木斯市、陕西省等地。

一类是传统的机电设备、工程招标代理公司,药品招标代理只是其招标代理业务的一部分。比如黑龙江省招标公司。

当然这些招标中介也分三六九等,级别高的招标中介招标经验丰富、实力强、有很好的客户源、较强的招标代理能力。借助他们的力量可以很容易的进入医院和地方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虽然有很多的非议,但在中国仍然要走很长的路,作为中国目前很重要的药品销售渠道,医药企业应给以足够的重视。利用招标中介完成医药企业不能完成的工作,利用招标中介来完善自己的销售渠道。

(三)混合型医药销售模式

当前企业的销售从渠道的角度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直效销售、直控销售、非直控销售以及混合型销售。混合型销售模式就是既自建渠道,又保留各级代理商空间,两者互相策应,并插入市场的每一处空白。目前,国内医药企业采用这种销售模式不是太多,但在药改新政的局面下这种销售模式会很快被推广使用。因为这种模式能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这种混合型的销售模式,生存的根基在于中国地域文化、发展程度的差异性,来源于不同模式各自具备的适宜条件,来自于消费群体需求的差异化。

采取这种混合型销售模式要注意一些基本问题:

1,两者不能形成竞争格局;

2,要绝对处理好厂商关系;

3,厂家需要足够强的资金实力与品牌影响力;

4,在同一地区先自建渠道,运行平稳后,再招合作伙伴;

5,厂家当地自建渠道要对当地合作伙伴提供全面服务.

混合型经营管理模式的实质是一企多制,按照扁平化、信息化、小机构大职能的原则,精减机构,精干主体,减少管理层次,建立和形成了精干、效能、快速反应、纵横协调、权责明确、管理到位的组织结构体系。按照企业集团化、经营集约化、内部市场化、控制预算化、责任目标化、奖惩制度化的原则,实行生产与经营分开,生产与生活后勤剥离,管理职能与经营职能分开,建立了集权与适度分权相结合,责权利相结合的经营管理模式。实行“一企多制”,其目的是精干医药企业的主体,其核心是根据各单位、各部门不同性质和情况,采取不同的经营管理模式,“分而治之”,实行灵活多样的模式策略,充分调动各单位和各级各类人员的生产工作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机构的运行效率,巩固和加强核心主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其方式是划小核算单位,建立内部银行,实行内部买卖结算制,模拟市场运行,同时加大分流剥离力度,原则上与主业关联性小的部门、产业,从主业中分离出去,进行企业化经营。

大学销售管理论文销售信用研究

销售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活要接近尾声了,大家都知道毕业生要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问题来了,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销售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李永瑞,毕妍,李俊莉,王昌海,于海波,王洛忠.房地产开发企业薪酬方案设计探讨——以北京H置地公司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2).

[2]王凌云,刘洪.我国不同所有制企业薪酬体系比较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9).

[3]王元艳.S公司销售人员薪酬组合的优化[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10)。

[4]赵辉.A企业薪酬体系设计个案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7,(4).

[5]孙柏龄.浅谈煤炭运销企业的经营销售高素质、科学化管理[J].北京外经贸大学学报,2007(1).

[6]刘森宇,马文.如何依靠人才激励机制,提高煤炭运输企业的销售增长力[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5(8).

[7]李景福.浅析提高煤炭运输企业销售团队建设与管理的具体措施[J].煤炭经济,2006(10).

[8]王丹惠,金铭.国内煤炭运输企业主要存在的销售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金融管理:综合版,2005(7).

[1]韩峰浅谈销售管理工作中对销售人员的激励[J].中国市场,2013(33).

[2]张锐捷,胡志洪激励因素在销售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企业导报,2012(23).

[3]毛春依谈销售管理工作中对销售人员的激励[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4).

[4]孙永胜,李丽营销从业人员有效激励体系的设计[J].统计与管理,2013(4).

[5]鲁遥外贸出口企业销售人员激励研究——以DW公司为例[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1.

[6]刘晓炜激励视角下的销售人员绩效管理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1(16).

[7]刘李豫,王云凤强化对电话销售人员的有效激励——以教辅行业A公司为例[J].经营与管理,2013(3).

[8]姜蕾,宁谨理,郭祥玉不同激励制度对销售人员激励有效性分析——基于某男装品牌的研究[J].纺织导报,2013(4).

[1]樽粮.全员营销的价值和误读[J].当代经理人,2005(5)

[2]王谦.海尔的全员营销[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4(5)

[3]潘丽琴.中小企业的全员营销探析[J].经济师,2012(11)

[4]张小红.全员营销误区剖析[J].电信技术,2010(11)

[5]周小光.重钢的全员营销[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4(8)

[6]杨坚红.永和大王的成功之道——开展全员营销[J].企业经济,2003(6)

[7]钱华锋.销售人员激励性薪酬的设计[J].消费导刊,2009(2)

[8]荆芳坤.企业销售人员的薪酬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

[9]王萍.销售人员薪酬体系设计[J].经济研究导刊,2009(4)

[10]张四龙.销售薪酬设计[J].企业管理,2007(4)

[11]杨睿娟.销售人员的薪酬设计方案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6(17)

[12]徐小辉,赵国强.销售人员双效薪酬方案[J].江苏商论,2006(8)

[13]胡淑奇,韦劲敏.煤炭运销企业的销售能力增长关键在于体制创新[J].中国经济导报,2004(9).

拓展阅读: 汽车销售毕业论文范文

4S店是集汽车销售、维修、配件和信息服务为一体的销售店。4S店是一种以"四位一体"为核心的汽车特许经营模式,包括整车销售(Sale)、零配件(Spare 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四部分。它拥有统一的外观形象,统一的标识,统一的管理标准,只经营单一的品牌的特点。汽车4S店汽车专卖店是由汽车经销商投资建设,用以销售由生产商特别授权的品牌汽车,其渠道模式可以表述为:厂商--专卖店--最终用户。汽车4S销售模式目前成为我国轿车市场上主流的渠道模式。

一、汽车4S店现状分析

信誉度方面 4S店有一系列的客户投诉、意见、索赔的管理,给车主留下良好的印象,而普通改装店由于人员素质、管理等问题,经常是出了问题找不到负责的,相互推委,互相埋怨,给车主留下非常恶劣的形象。以前4S店没有经营汽车用品,车主是没有选择的,只有去零售改装店,现在4S店有经营这方面业务,肯定不会舍近求远的,4S店将是他们的第一选择。

2.专业方面

由于4S店只针对一个厂家的系列车型,有厂家的系列培训和技术支持,对车的性能、技术参数、使用和维修方面都是非常的专业,做到了"专而精"。而汽车用品经销商接触的车型多,对每一种车型都不是非常的精通,只能做到"杂而博",在一些技术方面多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在改装一些需要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的产品时,4S店是有很大的优势。

3.售后服务保障方面

随着竞争的加大,4S店商家越发注重服务品牌的建立,加之4S店的后盾是汽车生产厂家,所以在售后服务方面可以得到保障。特别是汽车电子产品和汽车影音产品在改装时要改变汽车原来的电路,为以后的售后服务带来麻烦。曾经看到一家改装店改装一台奥迪轿车的汽车影音,影音改装好了,结果车不能点火了,因为没有专业的技术人才和服务保证,改装时把奥迪车的电脑程序破坏了。有的汽车制造商甚至严厉规定:不允许汽车电子方面的改装,如果改装了,厂家不进行保修。如果在4S店改装的车能对车主承诺保修,消除车主的后顾之忧,那将是吸引车主改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4S店改装一些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是车主的首选,同时还可以避免与零售改装店直接的价格竞争。

4.人性化方面

在4S店让车主真正的享受到"上帝"的感觉,累了有休息室,渴了有水喝,无聊可以看杂志、书刊、报纸、上网,如果急着用车还有备用车供你使用,整个流程有专门的服务人员为你打理,不用自己操心就完成整个业务。而汽车用品改装店这些方面根本做不到。

二、汽车销售服务

(一)销售服务的概念

销售是创造、沟通与传送价值给顾客,及经营顾客关系以便让组织与其利益关系人受益的一种组织功能与程序。销售就是介绍商品提供的利益,以满足客户特定需求的过程。商品当然包括着有形的商品及其附带的无形的服务,满足客户特定的需求是指客户特定的欲望被满足,或者客户特定的问题被解决。能够满足客户这种特定需求的,唯有靠商品提供的特别利益。因此,销售的定义就是您能够找出商品所能提供的特殊利益,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销售,它是一种时间的积累,专业知识的积累,实战经验的积累,行业人脉的积累。它打破了传统的生存手段,打破了固有的工作模式,以一种完全崭新的面貌计入经济发展的史册中。在它的身上,体现着自尊与自卑,骄傲与低微。它绝对因人而异,不同的销售人员代表着产品的不同价值。在人们心目当中,即佩服顶级销售人员侃侃而谈的演说、潇洒不凡的性格魅力,又无时无刻不在鄙视低微的销售人员。它既是鸿毛,又是泰山;既是企业的命脉,又是所谓"流浪汉"的家。每个人都在感叹:它具有如此悬殊的差别,它具有如此不可攀登的顶峰。 营销是一种帮助所需要的人们得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的过程,而从事销售工作的人,则从这个交换过程中得到适度的报酬。因此,如何让双方各取所需,彼此感到满意,形成一种双赢的局面,就是一种艺术了。所以,"销售"可以说是一种"变赢的艺术"。

(二)销售服务的要素

销售要素是企业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促进市场交易而运用的市场营销手段。这些要素多种多样,而且随着社会营销形势变化的发展而发展。

1.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的4P要素理论:短缺经济时代的"4P理论"。

美国营销学学者麦卡锡教授在20世纪的60年代将各种营销要素归结为四大类: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着几个词的英文开头都是P,故称为"4P"。

2.以追求顾客满意为目标的"4C"理论:饱和经济时代的"4C"理论。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媒介传播速度越来越快,4Ps理论越来越受到挑战。

药品销售毕业论文范文

题目:我国药品销售渠道未来发展探索

(一)借助第三终端市场打开销售局面

第三终端市场主要包括包括了广大农村医药市场以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国家和各地方政府无论从宏观政策上还是具体的实施办法上,在今年都有了进一步的落实,尤其是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具体指导措施也在不断完善,明年将使之拥有一个更大的市场机会。而今年针对广大农村医药市场主要包括县以下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所、诊所和部分城乡结合部的卫生所、私人诊所、厂矿企业门诊部等。他们不受今年各地药品招投标的限制,使许多药企尤其是处方药企业纷纷开始重视第三终端市场的开发。今年面对第一终端的药品销售,面临许多地区的药品挂网招标导致的价格降低和国家发改委针对药品尤其是抗生素类药品的降价措施,使许多处方药品在第一终端的销售陷入困境。第三终端尤其是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所、诊所等小型医疗机构的发展潜力成为各药企的青睐的对象。

目前全国市场第三终端市场的发展非常不均衡,市场差异化也比较大,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村医疗体系进展也不一样,各地医药商业渠道拓展第三终端的步伐也不一致。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拓展第三终端市场的步伐。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开拓第三终端的销售模式也比较单一,一是依托面对第三终端市场的医药商业公司平台,通过商业渠道资源间接开展第三终端的销售活动;二是企业自己组建专门从事第三终端市场开发的销售队伍,深入一线市场通过某种销售模式如推广订货小会等,深入挖掘市场,发挥当地卫生院等较大终端的能力开拓第三终端市场。无论哪种形式,哪种销售模式,我们的根本目的必须明确,那就是将我们的产品有效地向这些空白市场拓展。第三终端市场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市场,同样存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发展过程,明确销售目的,实时洞察市场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当地区域医药商业渠道格局变化、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阶段,顺应市场变化,结合企业自身状况,走出一条符合企业发展方向的第三终端开拓模式。

企业的品牌和实力是开拓市场的先天优势,同样体现在第三终端市场地开发。品牌企业或具有开拓实力的企业在目前市场竞争口趋白热化的今天拓展第三资终端市场势必是一项很好的选择。但在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和重视的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

1、利用品牌企业的知名度推动非品牌产品的销售

品牌产品的良好声誉可以作为打开第三终端的敲门砖,己经进入第三终端市场的品牌产品可以吸引客户,借助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推广和带动其他非品牌产品的销售;没有进入第三终端市场的品牌产品,依托起己经营造起来的销售氛围,依靠己经形成的品牌产品的市场效应可以轻松地进入市场,抢占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

2、结合企业其他深度分销工作低成本针对第三终端进行人员配置

开拓第三终端市场实际上是我们深度分销工组的一部分,对于许多企业来说,首先让大家头疼的事就是人,人力成本、投入产出、人员编制增加带来的管理问题等等都是困扰大家的大事。而对于品牌企业来讲尤其是强势品牌产品的企业,打假工作是销售团队长期的一项任务,而假货最容易出现的地区就是在第三终端市场,我们完全可以结合企业的打假工作,配置第三终端市场的深入分销人员,将开拓第三终端市场和企业假货查处结合起来,既节省了资源又深入拓展了市场,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第三终端市场的特点是终端数量多、分散,单个终端消化量小而整体市场容量大,点多面广、需求量大、配送困难、利润低、风险小。这就决定了我们开发第三终端的模式主要是以通过医药商业渠道平台和企业自身组织的销售会议进行销售,会议销售成为第三终端开发最主要的销售方式。这种针对第三终端客户举行的面对面式的会议销售,非常关节的一环是我们销售人员的拉单能力。我们以前组织过很多这样的第三终端会议,会议订货的效果往往决定于业务人员的工作能力。相同的产品,相同的促销政策,相似的区域环境,不同业务人员参与的会议活动,订货量相差很远。因此,重视业务人员会议销售工作的能力是放在销售工作的第一位,也是唯一的无法让竞争对手仿制的东西。在目前市场竞争同质化产品、同质化销售严重的今天,加强销售队伍的软件建设,提高团队的工作能力是赢得这场战斗的法宝。业务人员的拉单能力需要通过集中培训和实战操练来完成。

第三终端客户业务达成后最主要的也是最难的.问题是配送问题,开发第三终端对于生产企业来讲需要寻找具有区域市场配送能力的医药商业公司作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对于医药商业渠道来讲就必须建立自身建立和完善配送能力或寻找专业物流公司完成此项功能,这是开发第三终端的临门最关键的一脚。开发第三终端市场最主要需要解决的是配送和售后服务的问题。配送问题的解决原则是充分开拓和挖掘第三终端资源,以量取胜,摊薄配送成本。同时加强管理,在配送模式、销售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扩大配送规模等方面争取低成本、高效率。

目前主要的配送模式有以下几种形式:

1、自建配送体系

2、成为两网定点单位或利用两网定点“中转模式”实现配送,充分利用政府支持

3、利用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作为物流中心

4、利用目前中国最健全的物流体系邮政物流网络

5、利用第三方物流

6、利用目前快速消费品的物流网络

(二)有效利用招标中介资源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为了解决药价高的问题,医疗机构实行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一般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医疗机构组织有关部门或人员编制本期拟集中采购的药品品种(规格)和数量计划,经单位药事管理机构集体审核后提交药品招标采购经办机构(指医疗机构联合组织的招标采购机构或招标代理机构即招标中介)。

(二)药品招标采购

1.汇总各医疗机构药品采购计划,组织专家委员会审核各医疗机构提出的采购品种、规格,确认集中采购的药品品种、规格、数量,并反馈给医疗机构。

2.确定采购方式,编制和发送招标采购工作文件。

3.审核药品供应企业(投标人)的合法性及其信誉和能力,确认供应企业(投标人)资格。

4.审核投标药品的批准文件和近期质检合格证明文件;

5.组织开标、评标或谈判,确定中标企业和药品品种品牌、规格、数量、价格、供应(配送)方式以及其他约定。

6.决标或洽谈商定后,组织医疗机构直接与中标企业按招标(洽谈)结果签订购销合同。购销合同应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明确购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7.监督中标企业(或经购销双方同意由中标企业依法委托的代理机构)和有关医疗机构依据招标文件规定和双方购销合同做好药品配送工作。

(三)同品种药品集中招标一年最多不超过2次。

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程序中可以发现招标中介起着关键作用,它们链接着医院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管理部门。在招标采购流程中医药企业主要和招标中介联系,而招标中介链接着医院这个最终的买主,也就是说招标中介拥有大部分医院资源。无怪乎有人说招标中介是药品招投标背后的推手。

目前,全国被批准的药品集中招标代理中介机构大大小小估计己有百余家。这些机构的来历复杂多样,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类是由医药电子商务网络公司发展而来,借助互联网作为工具进行招标。比如海虹、金药、环宇等等公司。

一类是由地方药品集中采购中心发展而来,部分借助计算机进行采购,招标是其采购的一种方式。这些采购中心原来都是一些医疗改革试点工程项目,一般都是原地方卫生管理部门的下属企业。比如佳木斯市、陕西省等地。

一类是传统的机电设备、工程招标代理公司,药品招标代理只是其招标代理业务的一部分。比如黑龙江省招标公司。

当然这些招标中介也分三六九等,级别高的招标中介招标经验丰富、实力强、有很好的客户源、较强的招标代理能力。借助他们的力量可以很容易的进入医院和地方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虽然有很多的非议,但在中国仍然要走很长的路,作为中国目前很重要的药品销售渠道,医药企业应给以足够的重视。利用招标中介完成医药企业不能完成的工作,利用招标中介来完善自己的销售渠道。

(三)混合型医药销售模式

当前企业的销售从渠道的角度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直效销售、直控销售、非直控销售以及混合型销售。混合型销售模式就是既自建渠道,又保留各级代理商空间,两者互相策应,并插入市场的每一处空白。目前,国内医药企业采用这种销售模式不是太多,但在药改新政的局面下这种销售模式会很快被推广使用。因为这种模式能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这种混合型的销售模式,生存的根基在于中国地域文化、发展程度的差异性,来源于不同模式各自具备的适宜条件,来自于消费群体需求的差异化。

采取这种混合型销售模式要注意一些基本问题:

1,两者不能形成竞争格局;

2,要绝对处理好厂商关系;

3,厂家需要足够强的资金实力与品牌影响力;

4,在同一地区先自建渠道,运行平稳后,再招合作伙伴;

5,厂家当地自建渠道要对当地合作伙伴提供全面服务.

混合型经营管理模式的实质是一企多制,按照扁平化、信息化、小机构大职能的原则,精减机构,精干主体,减少管理层次,建立和形成了精干、效能、快速反应、纵横协调、权责明确、管理到位的组织结构体系。按照企业集团化、经营集约化、内部市场化、控制预算化、责任目标化、奖惩制度化的原则,实行生产与经营分开,生产与生活后勤剥离,管理职能与经营职能分开,建立了集权与适度分权相结合,责权利相结合的经营管理模式。实行“一企多制”,其目的是精干医药企业的主体,其核心是根据各单位、各部门不同性质和情况,采取不同的经营管理模式,“分而治之”,实行灵活多样的模式策略,充分调动各单位和各级各类人员的生产工作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机构的运行效率,巩固和加强核心主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其方式是划小核算单位,建立内部银行,实行内部买卖结算制,模拟市场运行,同时加大分流剥离力度,原则上与主业关联性小的部门、产业,从主业中分离出去,进行企业化经营。

企业在销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企业在销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 要:

分析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销售管理中存在着培训淡化和形式化、销售团队合作意识薄弱、缺少新的销售角色定位和忽视信息情报的价值等四个方面的问题;面对新出现的问题,提出从培训落地、销售团队学习型、销售角色定位和利用信息情报创造经济价值等方面的对策进行销售管理工作。

关键词:

团队;培训;信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盈利模式发生变化,人口“微利”时代到来加剧了企业的生存环境,企业如何进行销售管理工作成为新的企业管理的突破点,但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销售管理整体水平还处于低端落后的阶段,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企业面对和解决,这是企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环节。

一、企业在销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忽略培训工作,销售人员职业化心态缺乏

据研究了解,接受过严格培训的员工,工作效率能提高,成本能降低30%,创造的净产值则能提高90%。美国的一项统计,企业在员工培训每1美元的投入能得到50美元的收益。因此,拥有一支经过专业培训的职业化员工队伍,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必备要素。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是为更好的提高员工的素质,增加工作效率。但现阶段由于企业针对销售人员培训不到位,从而导致销售水平大大降低。

刘翔的教练孙海平曾说过:运动员要提升自己的水平,在训练到极限的一刹那,一定要咬牙挺过去,挺过哪怕一秒,你就会上升一大步;如果挺不过去,水平绝不会提高。这是很有道理的,销售人员也一样,如果遇到困难就退缩、逃避永远不会有进步、不会有提升。作为一名优秀的销售人员我们一定要有抗压能力以及良好的心态。这些都离不开我们的培训。

2.打造高绩效的销售团队尚未形成,团队意识薄弱

销售人员是企业通向市场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销售人员把产品推向市场,让产品最终体现出价值,又从市场中拿来信息回馈给企业,他们是离市场最近的人。然而,如何才能保证销售队伍的高绩效完成业绩?如何让这支队伍能够形成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团队,忠心耿耿地为企业去开疆拓土?这些归结于企业要打造高绩效的销售团队。

销售人员缺少团队合作与分工的团队意识。销售人员没有和公司的奋斗目标一致,虽然每个人都不一样,没有树立共同的目标,不能够合理进行分工协作,并保持顺畅的沟通,因此,团队目标无法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去实现,团队成员之间合作与协助意识薄弱,从而为公司创造业绩就更成为空谈。

3.片面认识和理解销售的本质,角色定位缺失

销售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利润,我们要让有价值的客户自愿走进来而不愿走出去。销售人员抓住了客户,也就是把握了企业的生存之源。然而,很多企业的销售人员没有深刻理解销售的本质,往往把其简单地理解为推销产品或者服务。可能从表面上看,这似乎并没有错。但这种肤浅的理解对于销售人员来说,却是一种毒药,会使销售人员把更多的目光停留在产品或者服务上,导致销售人员再销售过程中过度倾向地像客户叫卖产品或服务,这是我们在销售过程中的大忌。“不要老是向客户叫卖你的产品,我们要的是不断为他们创造价值”,我们要做的是在给客户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实现我们的销售目的。营销的本质是企业与客户建立一种关系,一种基于价值导向的伙伴关系。可见,营销的关键就是在于客户,本质还在于客户。销售人员的角色定位缺失,没有在客户面前确定好位置,理解为简单的交易过程,忽视了企业产品带给客户的内心感受。

4.忽略竞争情报价值,诊断情报能力薄弱

竞争情报在企业市场营销策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在进行销售管理工作更多时候关注自身的因素,而忽视了竞争情报分析和诊断,习惯性的闭门造车去设计销售策略和模式。通过导入竞争情报,企业能够捕捉各种尚在萌芽期的相关事件,通过对蛛丝马迹的比较和分析判断出危机征兆,及时反馈给企业决策层。事实上,开展竞争情报工作、完善竞争情报机制和部署竞争情报系统,不仅是企业危机预警的重要手段,而且在企业危机处理和危机恢复阶段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解决销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1.重视销售人员培训工作,提高职业化素养

一家企业的前途和命运不是取决于它能生产多少产品,而是取决于它能销售出多少产品,离开了销售我们既无法找出体现企业价值的任何形式,也无法找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任何出路。对销售人员培训工作需要建立系统化培训体系,保证销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销售产品的特点建立一套具有激励性的奖励机制,引导其客观去面对销售过程面对的问题,不断强化员工的职业化的心态和能力,在日常管理中塑造职业化的氛围。

2.建设学习型的销售团队,强化团队作战的意识

在现代企业销售管理中如何才能建立学习型的销售团队?学习型的团队具备以下几个:

(1)明确共同的目标;

(2)角色定位与相互补充;

(3)加强沟通与相互理解;

(4)确立民主的领导方式;

(5)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和支持;

(6)团队成员能够进行学习共享。学习型的销售团队善于彼此之间进行总结和分享经验,吸取教训来优化销售工作流程,将销售工作将其作为自己的切身利益来对待,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在企业日常销售管理中不断灌输团队作战的意识,在团队合作和分工中获取团队的收益最大化。

3.进行销售角色定位,树立正确的销售观念

企业进行销售管理要转变传统的销售概念,树立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出发点,满足客户的真实需求,从客户切身的角度来宣传和解说我们的产品特性,不能为销售而销售,而是应该从为客户解决困惑,帮助客户成长,在建立战略伙伴的角度来管理客户,实现双赢的商业盈利模式,销售工作是讲究心理学和技术技巧的工作,我们的销售人员重新定位自己的销售角色,善于运用人性化的销售管理技巧。

4.与时俱进重视信息情报管理和甄别,培养敏锐的市场感应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世界中,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其整合、利用与保护信息的能力,竞争情报在企业竞争力战略决策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西方的经济学家曾经说过,控制了信息就是控制了企业的命运,失去了信息就失去了一切,信息就是企业的财富。我们要进竞争情报有效地运用到企业各项重要经营活动中。

在信息化泛滥的时代,我们需要有雾里看花的本事一眼就看出信息的真实和价值所在,甄别市场信息真伪,充分利用信息来占领市场制高点,企业进行销售管理过程中在团队灌输对市场信息的敏锐度的思想,在日常管理过程不断进行同行的动态来更新销售策略和定位。获取信息之后,要果断做出市场判断,争取对市场信息做出及时的反应,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取决于我们对信息情报的应变速度。

总之,企业在面对不断出现的销售管理的新问题,在不断发现问题中去解决问题,保证企业的销售管理保持不断常青的发展循环。世界著名的商界巨子松下幸子曾经说过:“如果说企业的生产是科学,那么企业的销售就似乎是艺术了”。面对“艺术”化的销售管理工作要进行科学化引导和管理,在不断完善过程中创造让世界都震惊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叶枫.《重新审视销售的定义》.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

[2]刘冰.《企业竞争情报基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3]何晓兵.《销售业务管理》.科学出版社.2011

[4]邓琼芳.《掌握营销100钟手段》.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摘要:

企业销售人员作为企业发展必要的存在,对企业发展地位的建立有着重要的作用。企业销售人员的绩效考核是企业销售管理中的关键,一个好的绩效考核方式有利于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同时对于企业销售管理系统的完善也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企业销售绩效考核会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探讨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企业;销售绩效考核;问题对策

一、引言

销售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做好销售管理是企业所要思考的问题。其中,销售绩效考核是销售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一个好的绩效考核不但能够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并且对于企业整体销售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作用。企业可以通过对已有的销售绩效考核进行不断的改进完善,这样就能更好的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

二、企业销售绩效考核现存问题

1.销售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

就目前来看,企业在销售绩效考核上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最主要是因为缺乏一个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考核指标单一化、简单化。当前,企业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因为难以做到公平公正、客观的去评价员工的工作表现,导致考核不能真正的发挥其作用。还有就是领导过于的`重视销售结果,对员工的个人表现不是很看重,导致员工也过分的看重销售结果。另外,因为销售绩效考核不完善,会导致很多的问题的产生。例如:员工过于看重销售结果,为了达到更好的销售结果产生不正当的竞争行为,损害其他同事的利益;这对于员工自身来看是好的,但是不利于团队合作,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不利。

2.绩效考核指标不随时适应公司的战略和短期目标

很多企业,销售业绩考核指标做的面很广,指标做的也很细致。可是却不能机动的进行定期的调整,从而不符合公司的销售战略和短期目目标,反而考核指标起到了反向作用,阻碍了公司的发展。

3.绩效考核落实不够,后续改善管理措施跟不上

如不将绩效考核各指标同薪酬紧密相结合,就不会有人重视并且身体力行的去做,这样造成纸上谈兵。再如某项考核指标落后,有什么后续的管理办法或改进措施,对将来进行改善,例如应收账款除以销售额,这个比例越来越大,怎么办,有什么改进措施。

三、完善企业销售绩效考核的相应对策

1.健全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首先,要科学的规划好考核指标体系。拓宽绩效考核的维度,细化考核指标,注重各指标的评分值和权重。可以从工作结果、工作过程、学习能力、工作态度、拓展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设计。不能唯销售额论英雄,即以GDP论英雄,当然,工作结果有时是要占重要的权重,要看公司的现状。在用利润指标时,要考虑到可控费用和非可控费用,对于不能追溯到该考核对象的费用,不能归为该考核对象,如集团的战略广告费用,不能完全平摊到销售人员头上。分析销售业绩,需分析销售工作过程,比如,可以通过出差天数、拜访客户数量、发样品的客户家数、新成交客户数量等量化指标来进行具体的分析;分析工作态度,可以用客户投诉数量、客户满意度等指标来设计,有了这些工作过程指标,可以指导进一步怎样改善销售方式、销售策略、提高销售技巧;拓展能力的评价可以用新客户成交数量、新增销售额等作为考核指标,业务人员不能老是停留在老客户上,吃老本,裹足不前。其次,做指标体系时,可以量化的指标要尽量量化,定量的指标要多,定性的指标可以少,以增强考核的公平性,可操作性,考核时要以公司统计数据为基础,减少主观臆断。

2.绩效指标应适应公司的战略和战术,适时调整

设定考核指标时,首先要同公司的战略和战术结合起来,要考虑到各项指标的优点和局限性;比如,一味追求销售额,应收款可能会越来越大,但利润不一定大。一味追求利润,可能不愿投入广告费等费用,会影响市场占用额,影响公司长期的发展。如果公司的一个战略是在未来一年内将某新产品推广到市场,那么战术则是先占市场,后追求利润,所以,短期内考核该产品,就不能以利润为主要考核指标了,否则,新产品将很难推广,让市场接受,可能新增销售额是更为适合的指标。再如,对于坏账很多的产品销售,可能销售额这个指标分值要降低了,而以回款额、回款利润为主要考核指标,否则,应收款就会越来越多、呆账也越来越多,总体利润也可能随之下降。设计考核指标时要细致,如对于提成比率,我们可以设计距发货日30天内回款的,业务员提成比率为毛利润的30%,距发货日30天到60天的,业务员提成比率为回款毛利润的20%等,这样按回款时间阶段进行细化提成。所以,考核指标应该随公司的发展,机动的适时调整,“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考核指标要服从公司的销售战略和战术。

3.落实绩效考核,提高企业管理

为了落实绩考核,须将绩效考核结果同员工的薪酬结合起来,公司的目标是发展和获利,职员的目标也是要赚钱。总之,商人的本质就是要赚钱。所以,只要将绩效考核指标同薪酬结合起来,大家都会认真起来。如将销售人员收入的5%进行绩效考核,这样的话,只会让考核指标起不到多大作用。如将销售人员收入的80%进行绩效考核,当月计算,下月初发放兑现,考核效果就会立马见效。另外,对于绩效指标的结果,要分析背后的原因,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管理。比如,有的业务员没有新的销售业绩,要看看出差天数和拜访客户数量,有没有新的销售机会,是不是太懒惰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在吃老本。通过比较各业务员、各销售区域的绩效指标的结果,分析和寻找差异的原因,提出进一步改善的措施。如某产品的销售增长额在华东地区的销售明显低于中西部地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业务员人数的明显不同,还是不同地区的销售策略的不同等等。这样可以预备以后的增长点。

四、结语

综上所述,销售绩效考核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对于整个企业的发展来说是不利的。企业应该提高对绩效考核工作的重视,健全完善企业的销售绩效考核体系,以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进行绩效考核的工作,这样企业才能充分的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为公司持续发展和战略服务。

参考文献:

[1]胥泽林.企业销售人员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10):146.

[2]汪燕林.浅析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建筑,2010,(2):251-252.

摘 要:

煤炭行业前景可观,做好煤炭营销工作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在营销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既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也有主观层次的因素,做好煤炭营销工作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结合了本人从事煤炭销售十几年的经历和经验,指出了煤炭企业在营销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探讨。

关键词:

煤炭销售 问题 对策

我国煤炭市场有着独特的个性特征,总体表现为:煤炭资源分布不均衡;整体技术水平较低;市场集中度过低,无序竞争严重;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目前,我国的煤炭产量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行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煤炭产品的买方市场在我国已基本形成,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的煤炭市场,制订完善的营销对策,对于搞好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的煤炭营销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过长时间的低谷运行,煤炭行业逐步走出了“九五”中后期煤炭总量过剩、全行业严重亏损的困境,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好的销售环境一直持续到2011年,举个例子,我公司的精焦煤从每吨二三百元涨到最高1680元,而品质更好的山西柳林主焦煤居然最高达到了2760元/吨.然而物极必反,好的上涨趋势不可能无限制的持续下去,进入2011年下半年,煤炭行来终于迎来了严冬,一方面大的经济环境不景气,各钢厂的钢材销售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各个煤炭公司为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十几年持续不断的提高产量.终于,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煤炭严重供大于求,调整不可改变,先是经过一轮大的降价,然后反复的波动.在这种背景下,煤炭的销售工作显示出了在各个煤炭公司的重点地位,从在销售中产生的问题也慢慢显现出来.下面我将从问题和决策两个大的方面作一个解析.

一、 煤炭销售中存在的问题

1、随着近期煤炭市场的好转价格的回升刺激煤矿、尤其是小煤矿的生产,使煤炭生产出现了大幅增长的发展势头,对煤炭供求关系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加剧沿海城市煤炭用户增加煤炭进口,对国内煤炭市场造成了一定压力;

2、国内煤炭消费t呈相对减少趋势。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煤炭市场出现了煤炭需求量增长乏力,供大于求,市场疲软的局面,尽管煤炭产量连续多年增产,特别是乡镇煤矿盲目增产,煤炭供需总量上进行宏观调控缺乏必要的手段,造成煤炭供给过剩,但是煤炭消费量相对于经济增长而逐步减少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而且从客观上分析,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煤炭消费量相对减少将是一个必然趋势。

3、由于国家进行结构性调整和紧缩银根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使一部分用煤企业开工不足,耗电、耗煤等能耗没有上去,特别是电厂负荷不足影响了电煤需求,造成煤炭需求不足。

4、煤炭价格不合理。目前的煤炭供求关系并非完全由市场机制决定。煤炭价格尚未完全市场化,电煤价格“双轨制”还存在,煤炭运输环节的非市场化因素制约还存在。可以说,是体制的因素导致了煤炭供求关系和煤价的扭曲,放大了市场供求关系的波动幅度。因此,煤炭价格不合理的根本问题还是体制改革不协调、不到位。这里,既有下游相关行业改革滞后的问题,也有煤炭行业内部市场化进程中的问题。

5、煤炭营销信息化有待加强。我国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并不晚,但信息化水平与其他行业相比相对较低,原因是一、煤炭企业管理水平相对落后;二、人员素质相对较差,尤其缺乏高水平的企业管理人才和信息技术人才。而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作为帮助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管理效率,加强信息获取能力,增强服务质量,降低营运成本,及时了解煤炭市场的动态及煤炭价格变化。因此导致目前煤炭企业信息化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绝大部分仍然停留在重复的单项开发和单项应用的水平上,煤炭企业的一些领导决策层对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导致建设力度无法保证信息技术带来的对传统管理、企业机制等方面的改造,使得信息化成为一个“技改”项目和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短缺。因此,企业应加大财力、人力的投资,加强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走出生产领先与管理滞后并存的困境。

二、 煤炭销售中针对所出现问题的对策

1、以市场为导向,适时进行结构调整。21世纪,煤炭仍然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能源,煤炭供需将保持基本平衡。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国家,在一次能源消耗中煤炭占70%,石油与天然气占20%。由于中国富煤缺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格局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我国煤炭产量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行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这无疑给不断发展的煤炭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因此,我们要继续做好煤炭市场的培育和扩展,在煤炭工业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及时调整好产销关系,生产适销对路的煤炭品种,使煤炭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促进煤炭工业向新的水平迈进。

2、加强对财务结算管理,坚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不变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这包括:一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财务工作职责、财务预算管理、现金管理、结算资金管理、内部稽核、内部控制、会计档案管理、会计工作交接、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等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二是要及时把握市场的行情。根据市场供求变化,适时确定灵活的煤炭价格,对长期的老客户,大客户都有合同规定,对质量价格等也有明确要求,对那些零散户、临时户采取地销的煤,这一点比较重要,因为这样不仅把握了市场的行情,同时也考虑了季节的变化,适时地进行升降价以达到多销、快销,加快货物的周转。

3、抓好货款回收,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产品销售的实现。不能停止在过去那种只要产品发出、合同签订就完事的模式,必须延深到款项的收回,也即现金流量的实现,不仅是过去,还是现在,部分企业都存在这样的局面,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资产状况、获利能力、所有权益等都很好,但是企业内部资金非常的紧张,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长此下去会拖垮企业的,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货款回收不及时造成的。因此,抓好货款回收,提高资金的周转率,减少损失是非常重要的。这不单是一种财务问题,实质是销售工作的一种延续,笔者认为抓好货款回收。

4、积极推进煤炭运销信息工作。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市场形势瞬息万变,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大力发展大公司、大集团战略,提高煤炭销售的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已经成为政府和企业制订和调整营销策略的主要手段。因此,要积极利用现有的信息手段,充分发挥煤炭信息联络员的作用,及时收集、汇总和分析国家的煤宏观调控政策以及煤炭生产运销企业和煤炭用户的生产、销售、库存、价格等动态信息,为全省制订和调整营销策略提供决策依据,为煤炭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以效益为中心制定煤炭营销策略。制定煤炭产品的质量策略,要抓住煤炭质量这个根本,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以优质的服务赢得用户,占领市场;要制定出长远的、行之有效的提高产品质量战略,强化质量和品牌意识;要加快科技进步,利用科学技术增加煤炭品种,提高煤炭质量。

结束语

太原煤气化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必须推进煤炭工业生产现代化、销售网络化、管理网络化、采购电子化与管理科学化。而煤炭企业只有外闯市场,内强素质,苦练内功,深挖潜能,解决产品营销中的运输、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树立品牌效应,学会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来适应市场的变化,才能摆脱困境,走向良性发展,才能真正走向市场,适应市场,驾驭市场!

征信市场的研究论文篇三 《我国征信市场的培育与发展》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信用市场经过十几年的风风雨雨,已逐步走向成熟,征信体系初见成效,且市场化运作模式基本形成。但由于传统的信用观念影响,政府、银行、企业、个人对征信市场的标准化发展在认识上重视不一,操作上“摸石头过河”,因此,我国的征信供给市场不规范,征信需求市场不成熟,征信体系还不够完善。为推动征信体系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对征信供需两大市场进行基础性的培育和规范。 关键词:信用;征信市场;征信体系 我国征信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从无到有,逐渐壮大,虽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信用中介机构仍然处于步履艰难的窘境。究其根源在于全社会缺乏信用观念与政府缺乏信用法制而伴生的整个市场的征信产品供给与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如企业使用信用产品的意识普遍淡薄、社会其他主体大多缺乏利用信用产品来保护经济交往中利益的意识。特别是在结束计划经济体制之后,我们还是习惯于操作政府信用需求,不自觉地导致政府信用需求挤出企业特别是个人的信用需求。其表现就是企业离不开银行贷款、银行个人储蓄居高不下。因此,如何淡化政府信用需求,稳定企业信用需求,启动个人信用需求,从而推动征信机构、征信产品、征信从业人员快速健康发展,就成为建设社会征信体系的一个重要问题。本课题分析了征信供需市场的培育与完善和两大市场的协调与管理问题,以期对我国征信市场的发展与完善提供有限的参考。 一、征信供给市场的培育与完善 (一)我国征信供给市场现状分析 1.征信机构的发展状况。 我国的征信机构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和一些私营征信机构。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商业银行已建成的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成为我国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同时,也是我国征信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它在全国范围内为每一个有经济活动的企业和个人建立了一套全面的、综合的信用档案,连接了所有的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有条件的农村信用社,截至2006年12月,已为460多万户贷款企业和近5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其中4800多万自然人拥有信贷记录,收录的企业和个人贷款余额占全国相应贷款余额的90%左右。 私营征信机构主要是指经征信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专门从事征信业务活动的企业法人,即狭义上的征信机构。目前我国私营征信类公司的总体规模普遍较小,几家规模比较大的征信公司,如新华信商业风险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华夏国际企业信用咨询有限公司等,其年营业收入也仅有几千万元的水平。目前我国征信机构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信用征集和调查公司正处于探索阶段;资信评估机构发育缓慢;信用担保机构存在较大的风险;资产评估机构公信力度较低。 2.征信产品的供给状况。 从供给的角度来看,资本征信产品、企业征信产品、个人征信产品品种较少、普及率低。 首先,各金融机构之间还没有建立一套统一的信用评级体系,对于同一企业各金融机构内部评级结果差距很大,同一企业在不同金融机构常常具有不同的信用等级,这种评级结果在金融机构之间互不认可,不具有可比性,使得企业的真实信用状况难以准确判断。对相同事物的不同描述造成了征信体系建设中各系统间互联互通困难,对数据加载整合造成了很大障碍,降低了征信系统的数据质量,影响了信用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使信用报告无法全面和客观反映被征信主体的信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征信产品供给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 其次,人民银行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数据采集普遍单薄。2006年11月人民银行渭南市中心支行对渭南市县级金融征信系统的一份调查显示,目前渭南市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数据只能反映客户在信贷方面的内容,数据的采集也只是与金融部门有信贷业务关系的客户群,因而很难独立成为征信产品。 同时,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数据更新也比较慢,信息的真实性难以核实。在调查中中国人民银行延安市宜川县支行和定西市安定区支行都承认,一些县人民银行仅仅通过年审完成数据库的信息更新,企业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实、准确无法核实。渭南中心支行的工作人员认为,目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信息质量难以保证,部分信息更新与企业变化脱节,不能及时反映企业财务、资产等情况。如渭南市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企业财务状况的数据一般是在办理贷款卡、发生信贷业务以及每年4至6月贷款卡集中年审时进行登记的,大多数企业每次相隔的年审时间为一年,而企业财务的变化却是频繁的,这使得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中的财务数据与企业真实财务状况有较大偏差。 再次,商业性的私营征信机构采集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由于信息公开涉及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而目前我国尚没有统一的信息公开的相关法规,征信机构采集信息难度大、成本高,严重阻碍了征信机构业务的开展和产品的普及,国家还没有相关的法规,强制性规定掌握征信数据的各机构和企业必须向社会公开有关征信数据,并严格控制信息公开的种类、传播范围和准确性,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3.从业人员的管理状况。 征信人员是征信事业的关键,征信报告初级资料的搜集、报告的撰写、公司印象的产生及公司利润的来源均依赖于征信员的认真工作。因此征信机构从业人员素质的优劣自然也会影响征信品质的好坏。 征信工作的本质是以现有的数据探求事物真相,预测未来趋势。技术范围颇为广泛,涵盖会计、统计、经济、货银、企管、国贸、税务、市场、行销、商事法及各行各业的专业知识。征信工作已形成一种专业工作,不仅初入门者需要训练培养,而且随着社会的变迁,科技日益发达,征信技能不断更新,征信从业人员须不断接受新信息,高效完成工作。而我国征信机构从业人员较少,人数最多的公司也仅有几百人,通常为几十人,有的征信公司仅有几个人,而且这些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比重不高,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更少。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征信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征信供给市场的发展与完善 1.征信机构的专业化。 我国的征信机构应该以国际性征信机构为标准进行完善。如,益百利(Experian)和艾可飞(Equifax),这两个跨国公司都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和 网络技术 ,对数据进行集中处理,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数据中心并异地备份,数据每月进行更新。两个公司对于信息数据的处理在技术上是自动完成的,以防止人工干预出现错误,防止违法使用个人客户信息。两大公司通过对收集数据的加工处理,为金融机构和零售商有偿提供信用产品及服务,主要是提供信用报告。 同时,利用对数据的深加工,帮助金融机构和零售商更深入地了解客户和开发有利润潜力的客户,进行目标营销;利用其先进的信用评分技术,帮助金融机构和零售商快速处理客户申请、准确决策;利用其人才、技术和管理优势,提供特定服务,向外进行技术扩张。再如,美国的信用局,专门从事个人信用资料的收集、加工整理、量化分析、制作和售后服务,形成了个人信用产品的一条龙服务。我国的征信机构也应该就信用信息的收集、信用产品的开发和管理形成一套科学的体系,即:建立起信用资料的收集和登记、信用数据的加工处理和信用评估、信用产品销售使用的系统工程。 2.征信产品的标准化。 征信标准化建设是征信业高效率发展的平台。征信标准化的目的是促进信用信息跨部门、跨行业共享,规范征信业务活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因此,涉及信用信息采集、使用以及从事征信业务的机构。如涉及企业身份登记及个人身份认证、信贷、企业信用、产品质量、社会保障、公积金、纳税、法院执行、通信缴费、学历等信息的机构以及信用调查、信用评级等征信机构。 2006年11月21日,人民银行发布了包括征信数据元标准在内的5个标准,其中征信数据元标准为系列标准,包括《征信数据元数据元设计与管理》、《征信数据元个人征信数据元》及《征信数据元企业征信数据元》,人民银行2006年11月21日发布的是该系列标准其中的两项。《征信数据元数据元设计与管理》是指导性标准,结合征信业务特点,对征信数据元的基本概念和结构、征信数据元的表示规范以及特定属性的设计规则和方法进行规定,明确了征信数据元的动态维护管理机制,为指导征信机构或其他相关信用信息报送或使用机构编制征信数据元目录提供了统一的方法和指南。《征信数据元个人征信数据元》按照《征信数据元数据元设计与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个人征信市场所涉及的基础性、通用性数据元的定义、计量单位、表示等18个属性进行了统一规定。并且,为发挥征信业标准化建设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健康发展的作用,人民银行优先开展了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规范的制定工作。 为进一步实现征信业的国际化、标准化,《征信数据元企业征信数据元》等国际性标准应逐步出台。主要涉及:数据元及代码标准、数据包格式标准、信用数据交换统一接口标准、分布式自治数据库统一检索技术指导标准、分布式应用服务访问指导规范、征信数据交换质量过程管理规范、征信数据安全过程管理指导规范等。另外,鉴于国内可能出现较多地方性征信系统的实际情况,应制定征信系统建设指导白皮书,指导各征信系统的建设,从而保证各系统可以有效地与其他征信系统衔接。 3.从业人员的现代化。 社会各界委托征信机构提供征信资料,主要是希望透过征信机构有经验的专业人才,以其专业知识及作业方法,对企业及个人往来客户经调查分析后,提出评鉴意见,作为信用管理的依据。且专业征信机构因处于第三者立场,对委托征信及被征信公司均无任何利害关系,所搜集到的资料能客观公正地分析,使企业交易更有保障。而信用的探讨、分析与评估判断,则依赖征信工作人员求真、求专之精神、敏锐的警觉性及观察能力,缜密的分析与熟练技术的应用与丰富经验之配合。至于如何巧妙运用,与征信工作人员的素养关系重大。因此,征信工作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且应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征信人员应该通过职业培训分为初级征信人员与中、高级征信人员。初级征信人员必须达到高级商业学校程度,或大专程度(曾修习会计、商业、工商管理等有关课程者)。目前的征信工作人员必须进行训练,训练的方式,应该除了由征信事业或企业内部的主管对员工集体教育及个别辅导、工作会议研讨、举办企业内部演讲会等的内部训练以外,外部训练也十分必要,包括国内、外院校进修及其他外部训练机构,或选派优秀人员赴先进国家同业考察、研习业务等。 针对初级征信人员,应由专门负责单位编列年度训练计划,适度为员工建立一套完整的职业前程发展计划,定期有系统地培育员工,提高其实务处理能力,以提高人力资源的品质。相对地,针对中、高级征信人员的训练,则以不定期训练为主,可视业务需要随时调整、训练或派赴训练机构训练,增强其对社会关系错综变化的应变能力,提升其经营理念层次。 二、征信需求市场的培育与发展 (一)企业征信需求市场的培育与发展 1.企业征信需求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推动企业广泛使用信用产品没有足够的引导,更加上经济发展水平对企业征信需求拉动不够,因此,我国企业信用仅在大城市大企业有所发展,相当部分的中小城市及中小企业信用能力还不强,广大农村地区更是无从谈起。根据国外的经验,经济发达程度与征信成熟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即,经济越发达对征信的依赖程度就越大,而征信又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发展。从国际上看,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企业信用的巨大潜力才会被发掘出来。2005年我国GDP刚刚超过18亿元,人均1400美元,远远低于该标准线。 另外,企业对征信的作用认知程度较低也是企业征信需求市场得不到较好发展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我国间接融资几乎垄断了企业的资金融通市场。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主体是国家,企业贷款靠关系、走后门、凭计划,企业的信用意识缺失。中小企业在银行的贷款比例极低,更是缺乏信用意识。亚洲金融危机以后,银行风险的暴露,金融监管的加强,银行体制的改革,使得企业的信用意识有所加强,但被信用机构征集信用的正确理念并没有树立起来。对征信机构缺乏了解,对征信公司的调查报告将成为企业开拓新客户、提供信用额度的重要衡量指标认识不够。相反,由于一些企业信用程度低,即会把征信报告当作“黑名单”,对征信持消极态度。这也是各国征信业发展的历史足迹。如,上世纪初日本的征信业,企业对于早期的信用调查普遍持警惕、排斥、拒绝态度,其中不乏将调查员拒之门外、侮辱谩骂等行为,表现出社会整体的不信任感。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而在今天,经过无数次市场洗礼,企业已普遍认同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将其作为参与经济活动的游戏规则。态度转为谨慎警惕、理解和配合。一些企业甚至希望接受信用调查,以便通过征信公司的信用调查网络,向客户、金融机构展现自身良好的资信状况,开拓潜在客户,获得优惠贷款。而国内企业对自身的信用信息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规范的管理机制。 2.企业征信需求市场的培育。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各类企业都在大力倡导正确的信用理念,但信用信息规范的管理机制却没有建立起来。企业自身的信用信息规范的管理机制既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建设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不可或缺的前提。从西方征信体系完善的国家来看,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一般都建立了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企业内部征信制度既能服务于企业赊销业务的发展,也有利于企业信用信息的管理。从而可以充实与完善社会征信体系。这种制度一般要求企业建立相对独立的信用管理机构,制定信用政策,对每一笔赊销业务进行前期、中期、后期管理。 但是,建立企业内部征信制度,首先要有相应的法律支持。我国在有关征信法规制定中要考虑为企业内部征信发展提供法律环境。资料是企业内部征信关键环节。法律应当授予企业方便、快捷地获得赊销对象信用信息的权利,并划定较宽松的资料收集范围;应当允许企业从政府部门、专业征信机构获取其债务人的信息;应规定债务人承担提供虚假信息的责任。 另外,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推动企业内部信用制度建立。针对社会信用意识差,传统观念强的状况,政府应采取试点、树立典型,介绍经验,开动宣传舆论机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促使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加快建立起内部征信制度。 (二)个人征信需求市场的培育与发展 1.个人征信需求存在的问题。 第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导致个人信用利用程度不高。个人信用消费仅在大中城市有所发展,相当部分的中小城市个人信用消费能力还不强,广大农村地区更是无从谈起。目前,除了东部沿海城市和中、西部部分省会城市经济较发达外,我国大多地区经济水平较落后,尚不具备大范围发展个人信用的经济条件。 第二,政府对个人信用征信的引导与规范不够导致个人征信的有效需求不足。1999-2000年,我国相继颁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的规定》等法规,但这些法规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都较差,更没有对较为关键的个人信息的使用和传播进行规范。此外,我国的个人破产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个人财产申报制度,个人账户制度等相关 政策法规 尚未出台,影响了个人征信制度的建立。 第三,传统观念直接影响个人信用征信的有效需求。受传统观念影响,我国居民“量入为出”的消费习惯根深蒂固。尽管在一些大中城市,人们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一部分人已突破了“零信用”记录,但大多数人仍然对个人贷款持谨慎态度,而储蓄率却高达39%。并且个人还持有相当数量的国库券、债券、股票等金融资产,这些都是重要的个人信用资源。理论上说,18万多亿元的个人信用资产足以产生巨大的个人信贷需求,促进消费信贷的增长,而当前的实际情况是,我国个人贷款占银行贷款总额的比例约为2%-3%,在个人信贷业务发展较好的上海也仅有10%,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30%的比例。庞大的个人信用资源被长期闲置,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个人信用征信制度的建设与发展。 第四,个人信用资料不全导致个人征信的有效需求不足。目前我国居民能够提供的个人信用文件主要有居民身份证、户籍证明、人事档案和个人财产证明(如存款凭证、实物财产和其他个人财产证明等)。前三种文件仅能说明个人的自然状况,第四种虽然与经济有关,但它仅提供了某一时点个人存款余额和实物资产情况,并不反映个人收入多少、来源及可靠性,也不反映个人债权、债务状况及守信状况。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个人财产申报制度和个人基本账户制度,个人收支和债权债务没有完整系统的记录,个人信用评价的基础数据资料十分缺乏。另外,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没有专门的征信机构对个人信用记录进行系统的收集记载,普通居民普遍缺乏自己的个人信用记录。个人信用档案一片空白,个人征信成为“空中楼阁”。 第五,个人信用资料的分割封锁降低了个人征信的有效需求。目前,我国居民的个人信用信息“原材料”,要么掌握在公安、法院、人事、工商、税务、劳动保障等政府相关的部门中,要么掌握在银行、公用事业单位、通信、保险等非政府机构,处于极端分散的状态。同时,这些部门和机构的信用数据档案系统相互封闭,条块分割情况严重,制约了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步伐。 2.个人征信需求市场的培育。 首先,发挥政府部门作用,运用市场机制积极引导、推动个人信用信息的建设。当前,我国尚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发育状况和社会信用状况都不是很理想,单独依靠市场的力量来推动个人信用信息建设是行不通的,必须重视和依靠政府支持,发挥政府在制定政策、创造环境和监督管理方面的优势,推动个人信用信息建设的快速发展,提高其有效需求。 其次,营造个人信用信息的法律环境,提高对社会公众隐私权的保护。借鉴美国的《公平信用报告法》等,制定类似的法律,全面保护个人隐私权。该法律应包括以下内容: (1)保护被征信者的知情权,即征信必须取得被征信者同意; (2)合法性,即征信必须符合法定程序,以合法手段取得; (3)客观性和时效性,即信息的收集应以事实为基础,进行客观、公正的描述;被征信者有权消除错误的、过时的信息,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4)保密性,即信息服务对象必须是根据法定的或约定的事由使用信息资料,不得随意向第三者泄密; (5)对征信中侵害个人隐私的行为进行追究和惩处。 再次,立足全民,培育良好的诚实守信社会风尚。个人信用征信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民的参与,要做好信用知识普及工作,加强全民道德教育,向社会大众宣传、普及信用知识,要注重个人信用的培育。良好的个人信用是一种经济资源,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信用已经成为一个人在生活中的“第二身份证”。个人信用的培育重在日积月累。日常生活中将不用的钱及时存入银行、使用银行卡刷卡消费、按时归还贷款、避免信用卡恶意透支、按时交纳各种税费等等,都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信用评分,有利于个人信用的培育。 为使我国征信市场尽快与国际市场接轨,在大力培育征信供需市场的同时,必须努力解决征信的法律法规问题、征信市场监管问题、行业自律不足问题等,实现征信市场的快速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1. 金融诚信论文 2. 关于市场与金融的3000字论文 3. 关于市场经济诚信论文 4. 关于个人信用管理论文

销售论文的研究现状

面对越来越多大企业的“抢逼围”,中小企业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劣势。技术力量不如人,资金不够一个零头,人才更是弱项,中小企业究竟凭什么跟大企业竞争?中小企业的独特竞争优势究竟何在?笔者认为,相对大企业来说,中小企业应以零距离营销方式快速获取竞争优势。 零距离营销,就是中小企业要利用对消费者的近距离接触,以变化和速度来求先求胜。可以说主动求变、速度制胜是“零距离营销”的精髓。发挥中小企业优势从产品销售各环节来说,应在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策略中突出四个“最”字。 最能满足目标顾客需求的产品 与消费者“亲密接触”的中小企业,无疑拥有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先天优势,但仅仅将注意力停留在顾客对现有产品的显性需求上则未免目光太短浅。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最佳的选择不是去追逐现有需求最畅销的产品,而是应该集中精力在目前没有得到充分满足的“隐性”需求,追踪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作为自己产品定位的基础。最有效的方法包括: 市场补缺。消费者的有些需求由于需求量不大被忽视,或者是潮流改变带来的新需求,大公司没有介入。中小企业在经过评估后如果认为可以赢利,则可以采取市场补缺的策略开发针对性产品进入市场。 需求挖掘。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处于随时变化中,消费者本人也无法清晰地意识到全部的潜在需求。而作为旁观者的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己比较客观的了解去提出能满足消费者潜在需求的产品概念,然后采取调查、访谈等方式到消费者中去征求意见。消费者朦胧的需求会受具体产品的激发而明确化,厂商就可以将这些明确化的需求作为自己开发产品的出发点。这就是需求挖掘的方法。 个性化定制。当今社会,消费者对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要求日益上升,而这部分追求个性的消费群体往往正是20�80原则中所讲的那些提供了高利润率的20%的顾客群体。中小企业资源有限,如果将资源集中于为这些高质量个性化生活的顾客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就可以获得最大的投入产出比。 追踪式开发。对于一些产品开发周期短、受潮流影响大的产品,中小企业可以采用追踪式开发。例如服装企业就可以根据当红影视作品的服装风格、国外时装潮流变化来设计和推出自己的新服装。 最令顾客心动的价格 具体到定价策略上,中小企业可以采用需求导向与竞争导向混合的定价策略。一方面,根据消费者对自己产品的认知价值来确定自己产品的定价,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大企业相似产品的价格水平,以始终比大品牌产品低一些的有竞争力的价格来投入市场竞争。 而在价格调整策略上,中小企业应该主动求变,速度为先,以灵活的价格变动来吸引和保持消费者。大企业的资金雄厚,价格变动后执行力度大,如果跟它保持同步变动,则实力薄弱的中小企业无疑会处于劣势。而主动求变、求快、求先,保持领先一步的价格优势,才是取胜之道。例如,可以采取新品上市优惠价、节庆折扣价、促销价、高档品降低等方式灵活地来招徕消费者。 最直面消费者的分销渠道 在市场运作中,中小企业不能墨守成规,采用传统的层次繁多的渠道模式,而应采取尽量直面消费者的方式。一是中小企业的产品多为满足消费者需求未得到满足的创新产品,则产品上市推广的速度尤为重要,渠道越短越能尽快赶在大企业前占领市场;二是中小企业面对分销商时,由于自己的实力有限,讨价还价能力弱,无法有效地控制渠道成员的行为,而尽量缩短渠道则能更好地落实自己的营销努力;三是中小企业经营范围、地域都相对狭小,终端零售商数目较少,中小企业能够实现直接跟终端联系。 最吸引消费者的促销方式 中小企业的促销策略要体现在自己资金有限、灵活度高两个特点。由于资金有限,就决定了不能够采用广告轰炸、人海推销等方式,而是应尽量采取投入产出比高的方式进行。例如,在投入广告时,注意选择在目标消费群接触率高、投入相对小的地方或者专业媒体来投放,而不是盲目地选择大众媒体。比如,电子辞典的推广就没有必要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相反,在大学生接触的媒体上做广告效果会更好,费用也低。 由于中小企业与消费者接触多,灵活度高,就该随追踪消费者市场行为的变化,采取快速多变的促销策略。比如,生产化妆品的企业在天气干燥时主推保湿产品,在高温天气则可以主要对防晒产品进行促销;此外,还可以根据当前青少年喜欢韩国影视剧的特点,推出具有韩国特点的产品等。 正所谓大有大的好,小有小的妙,企业规模小并不可怕,只要善于用零距离营销,采取主动求变、速度制胜的经营方式,中小企业同样能够赢得一片明朗天空。

论文研究现状可以写如下:

研究现状是开题报告的关键部分,对开题报告的层次和水平起决定性作用,也是英语论文“文献综述”的基础。研究现状内容长度一般是在1000字左右。并要附上有权威性和时效性的参考文献目录。在写研究现状时,不能单纯列举,应避免繁琐和不得要领。

撰写研究现状之前,需要查阅与论文选题有关的国内外文献,以便了解国内外在该选题上的研究现状,比如:目前已经有了哪些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是如何实施的;它们的研究方向和深度;取得了什么成果;还有哪些问题有待解决等等。

对选题相关文献的认真查阅不但可以让我们避免进行无效重复的研究工作,而且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拓展我们的研究视角。通过较全面的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分析就可以发现以往研究的不足或漏洞,甚至可以启迪新的研究思维和角度,为我们提供新的研究目的和切入点。

写论文研究现状注意事项

应避免空洞和泛泛而谈。要先从大处着手,然后逐步归拢,最后集中到本选题的研究问题上。要对所搜集到的研究文献进行的归纳和整合,客观地阐述研究背景,然后对巳有研究的不足进行主观评论。

必须指出国内外文献就相关论题已经提出的观点、解决方法和阶段性成果,阐述这些研究的广度、深度和不足,从而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确定本选题研究的平台,并指出本选题的研究预期将有哪些突破。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市场中产品的同类品牌越来越多,企业品牌在市场营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品牌能够里示出一个企业的具体价值和市场定位,品牌已经逐渐成为了企业的重要资源,这充分体现出了品牌在企业中的重性。加强创新及大力推广品牌策略,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首先对品牌概念,特征和作用进行介绍,然后介绍了品策略和内容方面的相关内容,最后对我国品牌策略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并通过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对品牌策略的创新研究。关键词:市场营销品牌策略创新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similar brands and products in the market of China, the enterprise brand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market marketing, the brand can be shown in a practical value and market positioning, brand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resource of enterprises, which fully show the brand in the in the enterprise. To enhance innovation and vigorously promote brand strategy, plays a role can not be ignored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d the brand concept, characteristic and function, and then introduces the related content of product strategy and content, the status of brand strategy in China were introduced, and analysis of the innovation research on brand strategy in China through several aspects.随着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企业的经营策略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式,使企业能够在新的形式中得到平稳的良好发展,企业在市场中的营销方式趋向于品牌策略营销方式,且品牌策略方式更趋向于鲜明化、个性化、价值化的发展。在我国的新经济形势下同类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愈演愈烈,品牌之间的竞争成为了体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有率的重点。1品牌概述1.1品牌概念及其特征和作用l-1.1品牌的概念品牌是指用于识别一个或多个已经出售的产品或劳务,使其与其他相同产品间相区别的一个专业术语。品牌主要是指可以通过语言描述来表达出来的内容。品牌的名称通常是由文字、符号、图案或这三种因素随意组合而成,其名称定义涵盖了品牌的主要特征,其具有良好的宣传、沟通和互相交流的作用。品牌是一种表现产品完整形象的概念,它包括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比如:宝马、肯德基、可口可乐等都是国外著名的可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品牌名称。1.1.2品牌的特征(1)品牌的属性。每一个成功的品牌都会给人们带来属于它本身特有的属性,品牌的属性代表的就是产品或企业本身的一种内涵。这种内涵主要体现在质量、性能、做工、服务、其自身所附有的附加值等方面。(2)品牌的价值。不同的品牌代表着不同的产品,因为其代表的企业声誉不同,所以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产品价值和利益也不尽相同,同时也表现了企业在进行品牌设计时对其产品所持有的某种特定的价值观。(3)品牌的文化。品牌的文化主要是指企业文化在沉淀于产品品牌中的某种体现,同时也是企业在进行经营、销售活动过程中,来充分体现企业文化的一种表现,以及通过品牌所能具体表现出的对利益、情感、个性形象等方面的价值观念的总和。品牌表现的是企业本身特有的一种文化,此外它还是代表一种极能反应企业丰富内涵的文化。企业文化的载体依托于品牌,企业精神通过文化凝结于企业品牌之上,体现于企业品牌之中,又将其全部贯彻于整个企业经营运行过程当中。(4)品牌的个性。品牌应该具有体现自己独特一面的鲜明个性。创立一个品牌不止要在文字、符号、图形的表现形式上做到标新立异以外,还要着重的突出品牌所代表产品的独特个性,而且要让人们通过看到品牌形象,便可以联想到某种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或者物或者其他某一景象等,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品牌产生更有效的强大识别功能。1.1.3品牌的作用各类产品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一个企业所应具备的企业素质、销售信誉以及品牌形象,同时它也充分体现了一个国家所应具备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通过创立新品牌和发展品牌形象,是保持企业持续平稳发展和抢占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品牌的主要作用体现为:(1)品牌是体现企业经济实力的主要衡量标志;(2)品牌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主要实施方法;(3)品牌是推动企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4)品牌是企业获得高额利益的主要保障;(5)品牌是加快企业资产积累的主要表现内容;(6)品牌能促进企业避开市场产品价格间的激烈竞争;(7)品牌能更快地提升企业发展速度。2品牌策略和内容概述2.1品牌策略概述品牌策略是指企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把品牌作为市场竞争中主要竞争手段,用此来获得更大利润和价值的企业经营目标。企业通过塑造品牌形象,来体现企业本身的市场价值,在对自身具备的条件进行具体分析后,又加之在外部经济市场环境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总体规划目标和具体行动计划。品牌策略是现代企业中经营销售策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品牌策略,让企业的产品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接受,使企业产品销售更加顺利。企业将品牌营销策略来作为实现市场销售的主要方式,让品牌在销售过程中真正地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使其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作用力。2.2品牌策略内容以品牌策略为企业市场营销手段,是以品牌为主要核心,通过分析、设计等方法,让品牌在市场营销过程中给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收益。品牌策略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品牌创建、品牌形象策划、品牌传播策划、综合创意策划等项个内容。实施品牌策略就是让企业从整体的发展策略角度出发,经过对企业产品的包装和大力宣传,使广大消费者对产品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使得成为消费者喜爱的产品。提高品牌知名度、信誉度和顾客忠诚度,对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整体经营管理得到提升,进而塑造企业良好形象,最终实现增强经济实力的企业核心目标。3品牌策略的现状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一些国外品牌企业进驻到我国经济市场内,这给我国的大多数品牌企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冲击。一些知名品牌,不是被抢先注册了商标,就是被国外企业收购或挤垮。我国对于品牌的认知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这使得我国在这一方面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积极开展品牌策略实施,发展、强化企业自身的品牌产品还处于初级的意识阶段。这种意识一方面来源于政府的正确引导,另一方面来源于在市场竞争中的实践。尤其是在市场竞争中的实践,使得很多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用尽各种营销手段,着重分析、标新立异、另行捷径,发展属于企业自身的品牌效应。比如在上海,有三枪牌内衣、真丝大王、开开牌服饰、爱建衣料等,属于自身的品牌产品。由于发展出了属于自身的品牌产品,使得企业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立头角,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要地位,发展成了现在全国知晓的大品牌。于是很多企业才意识到要在市场经济中真正实现自身企业的发展,不能只采用传统的营销策略,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鲜明特点,实施和推进品牌策略,发展属于企业自身的品牌产品。现如今,实施品牌策略在企业营销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可轻视的主要问题。其主要表现为:(1)企业在实施品牌策略时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不清晰。一些企业在实施和推进品牌策略时,仅仅只是把对生产商开发、生产的名牌作为重点内容。认为只要和这名牌产品的生产商互相合作,经营名牌产品,就是在实施和推广自身企业的品牌策略。其实,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实施品牌策略是企业以促进自身发展为基础,进而创建、发展自身的品牌产品,它是充分的把企业投入到经济市场当中,在市场中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品牌产品。(2)缺乏在实施品牌策略时的时间紧迫感。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应当先把企业销售作为主要方面,其他的一些可以先放一放。而实施企业品牌策略是个系统化、连续化的工作,必须加大力度、不断尝试,不能只是采取表面化的推广方法。(3)企业对实施品牌策略的方法使用不得当。一些企业在具体实施品牌策略时的对品牌营销的理论知识认识缺乏,企业在具体实施品牌策略时茫然无措。很多时候是看到别的企业做什么品牌的产品,自己也跟着人家去做,随波逐流,缺少创新精神和主见。其实在当前的知识经济环境下,没有太多现成的优秀产品可以复制,在别人已经树立起品牌形象后,再去摹仿、学习别的企业的产品,已经不能产生其自身的品牌价值。综上撰述,只有在经济市场中做到从实际情况出发,创建和发展属于企业自身的产品,才能开发出具有鲜明个性的品牌产品。(4)企业缺乏相应的管理营销机制。现如今,大多数企业尚处于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过程中。只有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实施经营管理分离,企业才能够具有相对独立的特性。不然在具体实施和推广企业品牌策略时,就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只能产生短期的经营行为。品牌策略是一个具体化过程,它具体体现在具有连续性和短期实现行为,所以,企业在具体实施和进行品牌推广策略过程中一定要解决好企业在经营管理机制方面的问题。4品牌策略的创新研究4.1品牌策略观念的创新品牌策略观念的创新,主要是指企业在市场当中的营销创新的主导,只有在观念方面的领先创新,才能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领先地位。品牌策略观念的主要内容包括:(1)全球性品营销策略l Marketing牌策略观念,即树立能够满足全球顾客需求产品的观念。在我国力III.&WTO后,我国企业产品营销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应当具有品牌策略观念,放眼于全球性的巨大潜力市场需求,创造属于企业自身品牌的新的市场。换句话说,就是企业在进入WTO后的条件下,要让自己的品牌产品顺利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大舞台,必须着眼于对全球性市场需求的分析,研究出消费者的主要消费趋向,抓住消费者的主要消费热点,创立和开发出能够让全球消费者都感到满意的新产品,丰富消费者的消费内容,提高消费者消费水平。(2)认知品牌策略观念。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企业通过互相间的信息交流来实现传播企业产品,促进消费者了解和接受企业产品,催生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认知品牌策略是对品牌营销的深化与认识品牌产品相结合的结果。我国企业在推广企业品牌时,必须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确立认知品牌策略的观念。4.2注重品牌效应,推广品牌营销品牌就是企业的商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品牌意识在企业当中得到了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品牌策略列为营销方法。品牌的重要意义就是帮助企业利用自己的品牌产品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树立企业产品形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时刻都存在着各种潜在的经济危机,面临着各种的挑战,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不变的规律。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注重企业的品牌效应。推广品牌策略,坚持以质量为本原则,以服务为坚实后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大潮中,只有用优质的产品创建出的品牌,才能树立其良好的品牌形象,只有用优质的售后服务,才能巩固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市场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没有了市场就没有了企业的生存根本,没有了市场的发展就没有了企业的发展。注重品牌效应,创新市场营销是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也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4.3品牌营销策略方面的创新品牌营销策略方面的创新,是指我国企业要敢于在营销方法上大胆创新,实施新的品牌营销策略方法,把国内外企业先进的营销方法创造性地融合加以利用。品牌营销策略方面的创新主要现在:(1)企业关系营销,是指以企业关系为主要基本指导思想,建立和发展与企业产品存在良好合作关系的核心导向,特别是努力实现让消费者满意,保持并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良好交易关系,并长期从此获得丰富的市场利益。(2)利用网络进行营销,是指企业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来展开的品牌营销策略活动。网络进行的品牌营销策略将会是促进企业实现品牌推广的最重要、最显著的手段。(3)采取知识营销,是指通过利用产品的科技方面创新和进行科普推广’进而培育和扩大市场营销活动,知识营销是现代化企业中市场营销中的新趋势。(4)达到无缺陷营销,是指企业在整个品牌营销过程中不给消费者留下任何消费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遗憾,其主要的方法,包括使产品在设计方面无缺陷,在生产过程中无缺陷,在销售过程中无缺陷,售前、售中无缺陷,以此建立起和消费者的良好关系,促进企业展。

进而企业若想真正实现战略性发展就必须在制定、实施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过程中保证创新性和发展性。在此,本论文将对国际营销的本质以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策略,以期利于企业以及营销汲取儒家文化精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市场营销理论市场营销学新领域从消费需求的变化看我国企业产品营销观念的转变当代市场营销的三次革命现代美国市场营销教学与研究 西方银行市场营销观念的演进与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策略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市场营销专业建设之探索我对中国市场营销教育的一些看法论市场营销的两次革命浅谈西方金融营销的历史进程及发展趋势对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等级营销初探管理教学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初探论近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市场营销思想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市场营销观念的变化论市场营销的第二次革命营销异化与营销深化21世纪市场营销新观念综述营销观念的发展与博弈均衡——兼谈旅游企业的市场决策。

销售人员薪酬管理研究论文

国有企业薪酬管理问题论文

第1篇: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薪酬分配、绩效考评,一直为国有企业薪酬管理者和经营者所关注。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对员工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的调动与激发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为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大多数国有企业正在进行企业管理方面的改革,认识清楚并着手解决薪酬分配、绩效考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这种情况只有建立全面有效的薪酬管理制度,用更新的管理理念来指导新的实践,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

1目前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已确立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目标。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制度的变化,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自主经营的地位随之确立,国有企业的发展日益规范化。但是,从总体看,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薪酬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薪酬管理基础工作薄弱,薪酬管理观念落后

在许多国有企业,工作分析、职位评价、绩效考核等基础工作薄弱,方法欠科学,欠公平,薪酬管理还处在经验管理阶段。制度不健全,机制不完善,缺乏激励机制,现行的岗位技能工资以技能为主,年资影响过大造成员工满意度不高,不利于调动青年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不少国有企业从领导者到普通员工的管理观念仍较落后,铁饭碗、铁交椅、大锅饭、官本位、人情风、拜金主义等旧观念,严重地妨碍市场机制的建立,严重地阻碍着企业内部薪酬制度和动力机制的建立。

政企不分

政企不分,政府对企业的薪酬管理干预过多。目前,国有企业的分配主体地位还没有根本确立起来。主要表现是:虽然国有企业已经拥有较大的内部分配自主权,但在我国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总体目标后大多数国有企业的工资总额决定权仍由政府有关部门掌握,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对企业实行工效挂钩或工资总额包干办法;其他企业大都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直接由政府有关部门核定工资总额的办法。有的地方政府不仅控制企业的工资总额,而且直接干预企业内部工资比例等具体管理决策。这使企业的薪酬管理自主权难以落实,严重影响了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质量。

国有企业工资水平与市场价位脱节

薪酬总额控制无法与企业效益真正挂钩,员工感受不到市场竞争的压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大部分企业在工资水平方面存在“一高一低”的现象,即一般职位的员工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劳动力市场价位,而关键、重要职位员工的工资水平普遍低于劳动力市场价位。这种状况对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极为不利。也正是因为企业工资水平与劳动力市场价位的严重脱节,造成了企业关键、重要职位上的人才大量流失。而想分流的人分流不出去,导致劳动力需求配置结构不合理。

个人的薪酬分配过分强调按效益分配

国有企业在现行的分配体制中,员工个人工资收入主要取决于所在单位的经济效益,某人在生产经营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因企业效益不好,不能得到相应的报酬;反之,某人在生产经营中出工不出力,却因企业效益好,而得到较高的报酬,在国有企业中,行政职务的大小,学历职称高低,工龄对工资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有些从事艰苦岗位的一线职工,工资与其他员工的工资差距很小,这是分配上一种新的大锅饭。

机制不健全,人力资本价值未得到应有的体现

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报酬收入水平偏低。知识经济时代是人力资本雇佣货币资本的时代,在企业中应充分重视人力资本的价值作用。然而,在我国企业中人力资本的价值尤其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价值一直被忽视。另外,目前我国对企业家的报酬激励方式比较单一,大多仍为基本工资加奖金、年度奖金奖励等构成。然而,诸如“股权激励”等在国际上行之有效的经验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

晋升通道单一,管理独木桥

这是国企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不升到管理岗位,工资、奖金一般都只能维持大致固定的水平,不能得到提高。但是管理岗位毕竟有限,更多的还是专业类岗位。所以,为了提高收入,员工都紧紧盯着管理岗位,希望自己能挤过管理独木桥。然而,管理岗位对知识、技能和经验都有特殊的要求,在自己专业领域发挥出色的员工并不一定是更好的管理者。也有些企业为了增加晋升的机会,设置大量的副职,在某国企,我们统计平均每个管理层级有两个多的副职,也就是说管理幅度平均只有约2人,结果往往是企业少了一个优秀的专业人才,多了一个无能的管理者。

2国有企业薪酬管理现存问题的解决对策

解决国企薪酬体系的问题要抓住三个重点:薪酬要反映职位价值、薪酬模式的合理性、绩效与薪酬的挂钩。但是,由于企业的基础管理还没有完全到位,很多配套的措施不健全,要想在现实中落实这些办法,一般需要借助专业咨询公司的力量,完成管理平台的建设。

建立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

要有效防范薪酬管理存在的误区,就要建立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第一,必须建立工作评价制度。通过职位分析、岗位测评。调整和精简机构、岗位、人员,确定劳动差别,为确定薪酬收入的差别提供量化依据。第二改变现有的薪资结构,建立内部竞争上岗、岗上竞争的机制,逐步形成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格局。第三,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并真正与薪酬挂钩。

政企分开,一企两制

深化薪酬分制度配改革,彻底改变政企不分,减少政府对企业薪酬管理的直接干预。政府的任务是制定宏观调控薪酬的制度和法规,为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对于一些平均工资水平偏低,很难与劳动力和人才市场接轨的企业,可实行“一企两制”。即:对普通员工实行以薪点为基础的岗位技能工资制,对于管理骨干、技术骨干中的市场稀缺人才,可以实行“谈判工资制”,建立工资特区。同时,加强劳动力和人才市场的培育,完善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在企业内部建立和健全公平竞争和合理淘汰机制,激发薪酬管理的活力。

建立薪酬分配能升能降的机制

一个真正有效的薪酬制度应该具有科学的工资标准,合理的工资结构,动态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首先薪酬标准应该是动态的,与企业的综合效益挂钩;其次,薪酬结构应该是动态的,随着不同时期的需要而及时调整;第三,薪酬制度应该处于动态运行之中。薪酬的调整要由以前的基本处于静止状态转变为动态的及时调整。优秀的薪酬制度一定会根据生产经营的效果、劳动力市场价位的变化、岗位的调整和个人绩效的提高及时予以调整。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需要急需的高级紧缺人才,市场价位又高的,采用高于市场平均值的增长率,增资幅度要大;对企业工资水平高于市场价位的简单劳动岗位,增资幅度要小,甚至不增资。通过这样动态、积极、合理的薪酬调整,使职工的收入真正随着岗位和技术的变化和岗位劳动效率、效益情况能增能减。

建立基本工资制度,实施全面薪酬战略

清理现有的奖金和津贴专案,尽量将其纳入工资之中。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工资制度。在职位分析、岗位测评的基础上,设计本单位的基本工资制度,改革现行的工资构成,优化工资结构,简化工资项目,如清理现有的奖金和津贴项目,尽量纳入工资的统一管理。取消、合并平均发放的工资单元,增大岗位工资的比重,使岗位工资占工资收入的70%左右,形成企业优胜劣汰、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以岗位工资为主体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同时为进一步打破平均主义,提高关键性管理、技术岗位和高素质短缺人才的工资水平,在分配上拉开关键岗位与一般岗位的分配差距,留住关键人才,流动一般人员。根据各类劳动者的特点,在岗位绩效工资制的基础上,选择灵活多样的多种薪酬分配办法和形式。如对主要经营管理者实行年薪制,在严格考核基础上,适当加大风险收入的比重,提高对主要经营者的激励作用;对科技人员、主要管理骨干实行按岗位、按项目、按业绩确定报酬,试行股份、股票期权等工资分配制度,发挥其长期激励功能;对销售人员可采用佣金制和底薪制相结合的方法来设计销售人员的薪酬等。

科学运用薪酬激励艺术

薪酬激励的艺术尽管薪酬不是激励员工的惟一手段,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却是一个非常重要、最易被人运用的方法。薪酬总额相同,支付方式不同,会取得不同的效果。一是设计适合员工需要的福利项目。完善的福利系统对吸引和保留员工非常重要,它也是公司人力资源系统是否健全的一个重要标志。二是在薪酬支付上注意技巧。对不同的人员要用不同的激励措施。三是适当缩短常规奖励的时间间隔、保持激励的及时性,有助于取得最佳激励效果。频繁的小规模的奖励会比大规模的奖励更为有效。减少常规定期的奖励,增加不定期的奖励,让员工有更多意外的惊喜,也能增强激励效果。四是重视对团队的奖励。尽管从激励效果来看,奖励团队比奖励个人的效果要弱,但为了促使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同时防止上下级之间由于工资差距过大导致出现低层人员心态不平衡的现象,所以有必要建立团队奖励计划。五是实施科学的绩效管理。科学的绩效管理能使企业进入“高工资、高效率、高效益”的良性循环,用一流的人才成就一流的事业,这样公司和员工都会有一个加速度的发展。

3结束语

目前,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有企业面临的挑战和竞争相当激烈,而薪酬管理制度改革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充分发挥分配机制的杠杆作用,激励人才、吸引人才,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人员特别是关键岗位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活人力资源是目前企业需要改革的重点。合理的薪酬制度与绩效考核体系必将使企业更具竞争力。

第2篇:完善我国国有企业薪酬管理的对策研究

国有企业现有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实施难点

国企的薪酬管理制度在长期的演进过程中已近能够做到基本的公平合理,但对于薪酬制度的根本作用以及结构认识有所缺失,在此将其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薪酬管理的相对公平性 。国有企业长期的薪酬奖励机制注重的是标准化的公平模式,也就是说在国有企业当中界别相差悬殊不大职级之间薪酬的变动并不大,薪酬在大结构上看似公平,但员工缺较难理解和感受到薪酬差别。国有企业的薪酬评判大都有一个基本值,然后依据个人的工作贡献度进行大区间的报酬定位,而且企业的整体效益是其中占比最大的一个参考项目,因此某些员工工作效率低下,却依旧可以获得较高报酬,这就是相对公平性的缺失表现。

二,薪酬标准不合理。 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国有企业较低的岗位享有较非国有企业更高的工资,而高水平岗位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工资偏低。这是因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基础相对较好,一般都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史,因此许多国企对于薪酬的定位标准一直以自身的传统标准为基础进行变动,并不对市场实际情况进行比对。而实际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非国有企业的薪酬管理也有着较为合理的标准,高技能人才的薪酬标准更高,这样就会出现国有企业人才缺失的情况,进而造成企业核心的知识型人才减少,导致企业发展速度减缓。

三,薪酬管理受国有企业机制上的限制。 国有企业的管理主体大部分还处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手中,因此,国有企业中大部分的工资额度定位是由政府部门制定和把握,企业自身并不具备决定缺,企业的相关部门也成了简单的工资发放机构。政府机构并不会实际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因此对于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员工工作状况也没有深入的了解,其制定的薪酬标准并不一定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这钟企业丧失自主管理权的情况下,薪酬管理也无法发挥真正的用途。

四,对薪酬制度根本作用的忽略。 薪酬制度的根本作用是对与员工工作的一种证明和嘉奖,是员工工作贡献的反应,尤其重要的是薪酬制度对于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推动作用。企业经过长期的发展之后对于薪酬管理的研究逐步从这种核心的方向偏移到了对薪酬标准和机制上,从而忽略的其基本的作用,进而致使薪酬标准的制定中对于员工晋职奖励、工作优秀奖励等方面的考虑逐渐减少,从缺丧失了薪酬制度应有的员工激励作用。

国有企业薪酬管理的思考

综合以上的问题分析,可以看出核心的问题主要出现在几个方面:薪酬制度的内涵认识、新形势下薪酬奖励制度的变革、员工参与程度和企业的主动权。薪酬内涵的认识应当注重企业薪酬制度制定的根本目标,在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和推动企业发展这样的核心思想指导下进行薪酬管理的研究;新形势下薪酬奖励制度的变革就是需要及时的了解普遍的人才聘用方式和薪酬标准,制定出合理完善并具备外部公平性的薪酬奖励制度,同时又需要考虑当前社会文化影响下许多人对于国企薪酬“铁饭碗”的认识,改变这种传统认识,保证员工思想的积极性和活力;员工参与则是需要改变传统薪酬管理模式中只由上层决定,员工对标准和薪酬计算方式均不了解的情况,这样也能更好的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员工更容易了解薪酬奖励的意义;企业掌握薪酬管理的主动权,进而制定更符合企业实际的薪酬奖励标准。

国有企业薪酬管理的改善建议

通过第一章中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国有企业薪酬制度完善需要着眼于认识提升、调整薪酬标准、改变标准制定方式等几个方面。下面针对这几点进行详细的对策阐述。

一,建立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加强对于薪酬管理的总体认识。

新形势下科学的管理体系就要注重管理层的认识和薪酬标准的科学性,重新认识薪酬管理的激励作用个,制定更为详细和科学化的薪酬发放标准。具体实施时需要企业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企业定期对薪酬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知识培训,在加强知识基础的同时进行思想认识上的巩固;其次,薪酬管理机构要定期对人才市场的薪资评价标准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作为企业薪酬标准制定的参考;最后是企业在岗位、年龄、机构差别下要制定更为详细的薪酬评价标准,这样能够细化薪酬差别,在体现相对公平性的同时也能更好的让员工体会到薪酬与绩效的联系,从而对工作更加重视,提升员工的劳动积极性。

二,具体薪酬结构优化,改善薪酬激励方式。

薪酬制度的优化中更多的加入岗位评测和结构划分,并且在各类评测和划分的项目制定中建议员工参与,这样能够使薪酬奖励更为明确,员工也能够认识到自己所得的薪酬每一项从何而来,这样员工如果想要获得更高的薪酬也能有更为明确的努力方向。当然也要避免制度上的漏洞,防止某些员工针对薪酬制度上的漏洞进行投机取巧的行为,因此在制度制定时也要加入合理化的考虑。

三,改变政府完全控制的传统,加强企业的控制力。

减少薪酬制度制定中政府的参与度,政府只要需要对薪酬制度的合法性以及对国家宏观政策的遵循情况进行监督,而实际的制定过程交由企业执行,这样能够更好的提供给企业薪酬制定的基础,从而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有益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薪酬制度。

合理的薪酬奖励能促进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又能有效的控制公司运营成本,销售人员有积极性才能使公司的业绩获得提升。

外商企业薪酬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随着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和政府优惠政策的降低,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普遍面临困境,吸引、保留人才更加成为竞争的焦点,而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是企业形成人才优势的重要环节,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AK公司作为外商投资企业的代表,分析其薪酬管理中存在的薪酬结构单一、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分离、晋升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薪酬管理改进措施,以期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外商投资企业;薪酬结构;浮动薪酬;晋升制度

外商投资企业,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中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共同投资或仅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随着经济发展的日渐成熟和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正在向新常态趋势迈进。但近年来,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的业绩不佳,发展面临困境,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压缩外企的利润空间;二是外企原本享受的优惠政策的调整及我国税收制度的改革,给外企带来一定经营压力;三是本土企业的实力提升,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四是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严厉打击商业贿赂及垄断等行为。在此境况下,我国部分劳动密集型外商投资企业向南亚、东南亚等地区转移。一些外商投资企业积极调整应对,促进自身转型升级,更多的技术密集型及资产密集型外商投资企业迁入中国。与此同时,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制约着其在中国的发展。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优秀人才成为企业永葆生命力、创造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薪酬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吸引、保留人才发挥着有效的激励作用。因此,本文以AK公司为例,就外商投资企业薪酬管理方面展开研究。

一、AK公司及其薪酬管理现状

AK公司是一家外商独资的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它是XX集团全球战略化的生产基地,总员工人数达600余人。公司以总部的技术支持和中国的生产基地作为发展保障,目前公司产品涉及生物诊断、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销售遍布全球140多个国家,并且已成功开发血糖仪、血红蛋白分析仪等医疗器械及相应检测试剂等快速诊断产品。AK公司作为一家正在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型的公司,与当前我国大多数外商投资企业所处境况一致,因此以AK公司作为外商投资企业的典型代表,其研究结果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中国投资建厂初期,AK公司主要以生产加工产品为主,组织结构较为简单。但随着客观环境及自身实力的不断变化,AK公司将部分技术研发等工作向我国转移,技术研发人才的流入使其组织规模不断壮大。因此,AK公司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形成了目前的薪酬体系,具体内容如下:从员工工资水平来看,AK公司个人月平均收入在5000元左右。据中商产业研究院2017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杭州市的月平均工资为7608元,相比之下个人月平均收入在区域范围内处于较低位置。从薪酬结构来看,包括固定薪酬、浮动薪酬和福利三大部分。其中,固定薪酬包括基本工资、津贴等;浮动薪酬包括绩效工资及奖金提成;福利包括五险一金、年假等。AK公司根据组织结构及员工类型的不同,决定采取混合型薪酬策略。其中对技术及研发人员采取市场领先型薪酬策略,企业希望以此吸引大量优秀人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自身转型;对营销业务人员采取绩效激励制薪酬水平,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而对从事财务、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等基础日常性工作的人员采取跟随型薪酬战略。根据以上对AK公司薪酬现状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AK公司在薪酬管理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并且这些问题也正是当前外商投资企业在薪酬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AK公司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薪酬结构单一,经济性报酬较低

AK公司的薪酬由固定薪酬、浮动薪酬、福利三部分构成,其中固定薪酬以基本工资为主,每年保持5%的涨幅;浮动薪酬以奖金为主,年终奖依据职位的不同给予1-2个月的工资奖励;福利包括法定社保和年假,缺乏具有高激励效果的措施,因此员工满意度普遍较低。究其原因,一方面,AK公司于上世纪末进入中国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及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然而企业的薪酬制度并未进行改革创新;另一方面,近年来部分外企在中国的发展面临困境,成本增加导致净利润减少,工资无法保证原有10%-20%的涨幅,经济性报酬难以提高。因此,目前的薪酬制度陈旧,缺乏外部竞争力,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二)薪酬激励与绩效考核结果相分离

依据企业自身情况,将薪酬管理与绩效考核有机结合,有利于挖掘员工潜能,发挥薪酬激励的最佳效果[1]。然而,AK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薪酬管理与绩效考核联系不密切,浮动薪酬在总体薪酬中占比较低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公司以同工同酬作为薪酬设计的原则,因此无法拉开同等职务员工的薪资差距,难以反映不同能力水平的员工对公司做出的不同贡献。虽然AK公司形成了自身的绩效考核制度及评价标准,但是由于考评工具不完善、考评人员能力欠缺以及考核结果不对薪资及晋升产生巨大影响,使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存在“走形式”的现象,这违背了设置浮动薪酬项目的初衷,导致公司资源的极大浪费,增加内耗,降低了整体运作效率。

(三)薪酬晋升制度设置不合理,出现职业天花板

玻璃天花板比喻企业中女性工作者想要达到高层所面临的无形的障碍[2]。虽然在以往的研究中,“玻璃天花板”现象发生在女性身上,但是随着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的实践发展,其内部本土优秀员工的职业发展,也出现了“玻璃天花板”现象。例如:AK公司是垂直管理型组织结构,管理职位较为集中,在此条件下中高层管理人员大多是从总部派遣而来,只有基层及中层极少数职位是通过招聘甄选,由本土员工担任,由此必然导致部分优秀人才在进入公司1-2年后申请离职的现象发生。因此造成人才流失的原因,除了经济性报酬较低外,还包括企业未能为员工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员工晋升途径及路线单一等。AK公司存在的上述问题及原因,对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的薪酬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针对AK公司薪酬管理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也对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的薪酬管理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三、AK公司薪酬管理对外商投资企业薪酬管理的启示

(一)树立全面薪酬理念,注重内外薪酬结合

所谓全面薪酬,是指公司为达到组织战略目标对做出贡献的个人或团队的系统奖励。在设置薪酬体系时,既要关注内部薪酬设计也要关注外部薪酬设计,将传统的薪资项目与新型的奖赏项目相结合,依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全面薪酬体系。如AK公司一样,很多外商投资企业正处于转型时期,急需技术研发人才和管理储备人才来维持组织的长远发展。因此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针对外部薪酬,应进行系统的薪酬调查,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科学专业的分析,依此设置各职位的基本工资,以提高薪酬的外部竞争性;针对内部薪酬,首先应改善工作环境及办公设施,尤其是高新技术设备的引入;其次,依据员工的能力水平,制定个性化的培训项目,提升员工的各项能力;接着,定期对表现突出的`员工进行表彰和嘉奖,增强其对组织的归属感,发挥模范作用;最后,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及外出旅游等项目,加强企业的人文关怀及员工的交流沟通,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满足员工的心理报酬需要。

(二)增加浮动薪酬比例,促进内部公平

在浮动薪酬的设置中,首先应增设月度或季度奖金,将员工的个人绩效与薪资相结合[3],实现薪酬短期激励的目的。其次,应制定收益利润分享计划,加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企业须在年初设定各部门的绩效目标,并保留一定弹性,在年终依据企业盈利状况及各部门的绩效完成情况,确定部门利润分配比例,实现薪酬长期激励的目的。在此之前,企业需对原有的绩效考核制度进行精简优化,利用科学化、专业化的考评工具,制定适合企业特性的全新绩效考核制度。除此之外,企业需将绩效考评结果及部门业绩成果进行公示,以保证公开透明,并由人力资源部对整个绩效考核过程进行监督核查。由此,既能使企业在外部环境处于劣势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发展增加收入,又能极大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增强企业凝聚力,确保薪酬的内部公平性。

(三)重视员工长远发展,培养留住人才

依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企业制定科学可行的晋升管理制度,为员工量身设计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都是在满足员工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类似AK公司的外商投资企业可以设置多通道的晋升模式,比如针对技术人员,既可以选择向技术路线发展,也可以选择向管理路线发展,企业为员工提供多种晋升选择,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的能力,匹配最为合适的职位,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除此之外,企业应调整自身组织结构,适当增加组织层级,减少“空降兵”的使用频率,当出现空缺职位时,优先考虑提拔内部员工,这样既能缩短员工适应新职位的磨合期,又能使本土员工看到职业发展前景,降低离职率,进而有利于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 参考文献 ]

[1]苏弋.基于激励机制绩效薪酬制度的构建浅议[J].现代商业,2015,(15):117-118.

[2]白东红,赵新元,范欣平.外资企业“玻璃天花板”与本土员工离职倾向:易变性职业生涯的调节效应[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7,(04):22-31.

[3]陈丹.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应对策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6.

作者:张鹏 郑雪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销售团队管理问题研究论文

企业在销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企业在销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 要:

分析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销售管理中存在着培训淡化和形式化、销售团队合作意识薄弱、缺少新的销售角色定位和忽视信息情报的价值等四个方面的问题;面对新出现的问题,提出从培训落地、销售团队学习型、销售角色定位和利用信息情报创造经济价值等方面的对策进行销售管理工作。

关键词:

团队;培训;信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盈利模式发生变化,人口“微利”时代到来加剧了企业的生存环境,企业如何进行销售管理工作成为新的企业管理的突破点,但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销售管理整体水平还处于低端落后的阶段,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企业面对和解决,这是企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环节。

一、企业在销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忽略培训工作,销售人员职业化心态缺乏

据研究了解,接受过严格培训的员工,工作效率能提高,成本能降低30%,创造的净产值则能提高90%。美国的一项统计,企业在员工培训每1美元的投入能得到50美元的收益。因此,拥有一支经过专业培训的职业化员工队伍,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必备要素。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是为更好的提高员工的素质,增加工作效率。但现阶段由于企业针对销售人员培训不到位,从而导致销售水平大大降低。

刘翔的教练孙海平曾说过:运动员要提升自己的水平,在训练到极限的一刹那,一定要咬牙挺过去,挺过哪怕一秒,你就会上升一大步;如果挺不过去,水平绝不会提高。这是很有道理的,销售人员也一样,如果遇到困难就退缩、逃避永远不会有进步、不会有提升。作为一名优秀的销售人员我们一定要有抗压能力以及良好的心态。这些都离不开我们的培训。

2.打造高绩效的销售团队尚未形成,团队意识薄弱

销售人员是企业通向市场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销售人员把产品推向市场,让产品最终体现出价值,又从市场中拿来信息回馈给企业,他们是离市场最近的人。然而,如何才能保证销售队伍的高绩效完成业绩?如何让这支队伍能够形成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团队,忠心耿耿地为企业去开疆拓土?这些归结于企业要打造高绩效的销售团队。

销售人员缺少团队合作与分工的团队意识。销售人员没有和公司的奋斗目标一致,虽然每个人都不一样,没有树立共同的目标,不能够合理进行分工协作,并保持顺畅的沟通,因此,团队目标无法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去实现,团队成员之间合作与协助意识薄弱,从而为公司创造业绩就更成为空谈。

3.片面认识和理解销售的本质,角色定位缺失

销售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利润,我们要让有价值的客户自愿走进来而不愿走出去。销售人员抓住了客户,也就是把握了企业的生存之源。然而,很多企业的销售人员没有深刻理解销售的本质,往往把其简单地理解为推销产品或者服务。可能从表面上看,这似乎并没有错。但这种肤浅的理解对于销售人员来说,却是一种毒药,会使销售人员把更多的目光停留在产品或者服务上,导致销售人员再销售过程中过度倾向地像客户叫卖产品或服务,这是我们在销售过程中的大忌。“不要老是向客户叫卖你的产品,我们要的是不断为他们创造价值”,我们要做的是在给客户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实现我们的销售目的。营销的本质是企业与客户建立一种关系,一种基于价值导向的伙伴关系。可见,营销的关键就是在于客户,本质还在于客户。销售人员的角色定位缺失,没有在客户面前确定好位置,理解为简单的交易过程,忽视了企业产品带给客户的内心感受。

4.忽略竞争情报价值,诊断情报能力薄弱

竞争情报在企业市场营销策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在进行销售管理工作更多时候关注自身的因素,而忽视了竞争情报分析和诊断,习惯性的闭门造车去设计销售策略和模式。通过导入竞争情报,企业能够捕捉各种尚在萌芽期的相关事件,通过对蛛丝马迹的比较和分析判断出危机征兆,及时反馈给企业决策层。事实上,开展竞争情报工作、完善竞争情报机制和部署竞争情报系统,不仅是企业危机预警的重要手段,而且在企业危机处理和危机恢复阶段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解决销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1.重视销售人员培训工作,提高职业化素养

一家企业的前途和命运不是取决于它能生产多少产品,而是取决于它能销售出多少产品,离开了销售我们既无法找出体现企业价值的任何形式,也无法找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任何出路。对销售人员培训工作需要建立系统化培训体系,保证销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销售产品的特点建立一套具有激励性的奖励机制,引导其客观去面对销售过程面对的问题,不断强化员工的职业化的心态和能力,在日常管理中塑造职业化的氛围。

2.建设学习型的销售团队,强化团队作战的意识

在现代企业销售管理中如何才能建立学习型的销售团队?学习型的团队具备以下几个:

(1)明确共同的目标;

(2)角色定位与相互补充;

(3)加强沟通与相互理解;

(4)确立民主的领导方式;

(5)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和支持;

(6)团队成员能够进行学习共享。学习型的销售团队善于彼此之间进行总结和分享经验,吸取教训来优化销售工作流程,将销售工作将其作为自己的切身利益来对待,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在企业日常销售管理中不断灌输团队作战的意识,在团队合作和分工中获取团队的收益最大化。

3.进行销售角色定位,树立正确的销售观念

企业进行销售管理要转变传统的销售概念,树立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出发点,满足客户的真实需求,从客户切身的角度来宣传和解说我们的产品特性,不能为销售而销售,而是应该从为客户解决困惑,帮助客户成长,在建立战略伙伴的角度来管理客户,实现双赢的商业盈利模式,销售工作是讲究心理学和技术技巧的工作,我们的销售人员重新定位自己的销售角色,善于运用人性化的销售管理技巧。

4.与时俱进重视信息情报管理和甄别,培养敏锐的市场感应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世界中,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其整合、利用与保护信息的能力,竞争情报在企业竞争力战略决策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西方的经济学家曾经说过,控制了信息就是控制了企业的命运,失去了信息就失去了一切,信息就是企业的财富。我们要进竞争情报有效地运用到企业各项重要经营活动中。

在信息化泛滥的时代,我们需要有雾里看花的本事一眼就看出信息的真实和价值所在,甄别市场信息真伪,充分利用信息来占领市场制高点,企业进行销售管理过程中在团队灌输对市场信息的敏锐度的思想,在日常管理过程不断进行同行的动态来更新销售策略和定位。获取信息之后,要果断做出市场判断,争取对市场信息做出及时的反应,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取决于我们对信息情报的应变速度。

总之,企业在面对不断出现的销售管理的新问题,在不断发现问题中去解决问题,保证企业的销售管理保持不断常青的发展循环。世界著名的商界巨子松下幸子曾经说过:“如果说企业的生产是科学,那么企业的销售就似乎是艺术了”。面对“艺术”化的销售管理工作要进行科学化引导和管理,在不断完善过程中创造让世界都震惊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叶枫.《重新审视销售的定义》.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

[2]刘冰.《企业竞争情报基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3]何晓兵.《销售业务管理》.科学出版社.2011

[4]邓琼芳.《掌握营销100钟手段》.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摘要:

企业销售人员作为企业发展必要的存在,对企业发展地位的建立有着重要的作用。企业销售人员的绩效考核是企业销售管理中的关键,一个好的绩效考核方式有利于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同时对于企业销售管理系统的完善也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企业销售绩效考核会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探讨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企业;销售绩效考核;问题对策

一、引言

销售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做好销售管理是企业所要思考的问题。其中,销售绩效考核是销售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一个好的绩效考核不但能够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并且对于企业整体销售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作用。企业可以通过对已有的销售绩效考核进行不断的改进完善,这样就能更好的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

二、企业销售绩效考核现存问题

1.销售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

就目前来看,企业在销售绩效考核上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最主要是因为缺乏一个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考核指标单一化、简单化。当前,企业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因为难以做到公平公正、客观的去评价员工的工作表现,导致考核不能真正的发挥其作用。还有就是领导过于的`重视销售结果,对员工的个人表现不是很看重,导致员工也过分的看重销售结果。另外,因为销售绩效考核不完善,会导致很多的问题的产生。例如:员工过于看重销售结果,为了达到更好的销售结果产生不正当的竞争行为,损害其他同事的利益;这对于员工自身来看是好的,但是不利于团队合作,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不利。

2.绩效考核指标不随时适应公司的战略和短期目标

很多企业,销售业绩考核指标做的面很广,指标做的也很细致。可是却不能机动的进行定期的调整,从而不符合公司的销售战略和短期目目标,反而考核指标起到了反向作用,阻碍了公司的发展。

3.绩效考核落实不够,后续改善管理措施跟不上

如不将绩效考核各指标同薪酬紧密相结合,就不会有人重视并且身体力行的去做,这样造成纸上谈兵。再如某项考核指标落后,有什么后续的管理办法或改进措施,对将来进行改善,例如应收账款除以销售额,这个比例越来越大,怎么办,有什么改进措施。

三、完善企业销售绩效考核的相应对策

1.健全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首先,要科学的规划好考核指标体系。拓宽绩效考核的维度,细化考核指标,注重各指标的评分值和权重。可以从工作结果、工作过程、学习能力、工作态度、拓展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设计。不能唯销售额论英雄,即以GDP论英雄,当然,工作结果有时是要占重要的权重,要看公司的现状。在用利润指标时,要考虑到可控费用和非可控费用,对于不能追溯到该考核对象的费用,不能归为该考核对象,如集团的战略广告费用,不能完全平摊到销售人员头上。分析销售业绩,需分析销售工作过程,比如,可以通过出差天数、拜访客户数量、发样品的客户家数、新成交客户数量等量化指标来进行具体的分析;分析工作态度,可以用客户投诉数量、客户满意度等指标来设计,有了这些工作过程指标,可以指导进一步怎样改善销售方式、销售策略、提高销售技巧;拓展能力的评价可以用新客户成交数量、新增销售额等作为考核指标,业务人员不能老是停留在老客户上,吃老本,裹足不前。其次,做指标体系时,可以量化的指标要尽量量化,定量的指标要多,定性的指标可以少,以增强考核的公平性,可操作性,考核时要以公司统计数据为基础,减少主观臆断。

2.绩效指标应适应公司的战略和战术,适时调整

设定考核指标时,首先要同公司的战略和战术结合起来,要考虑到各项指标的优点和局限性;比如,一味追求销售额,应收款可能会越来越大,但利润不一定大。一味追求利润,可能不愿投入广告费等费用,会影响市场占用额,影响公司长期的发展。如果公司的一个战略是在未来一年内将某新产品推广到市场,那么战术则是先占市场,后追求利润,所以,短期内考核该产品,就不能以利润为主要考核指标了,否则,新产品将很难推广,让市场接受,可能新增销售额是更为适合的指标。再如,对于坏账很多的产品销售,可能销售额这个指标分值要降低了,而以回款额、回款利润为主要考核指标,否则,应收款就会越来越多、呆账也越来越多,总体利润也可能随之下降。设计考核指标时要细致,如对于提成比率,我们可以设计距发货日30天内回款的,业务员提成比率为毛利润的30%,距发货日30天到60天的,业务员提成比率为回款毛利润的20%等,这样按回款时间阶段进行细化提成。所以,考核指标应该随公司的发展,机动的适时调整,“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考核指标要服从公司的销售战略和战术。

3.落实绩效考核,提高企业管理

为了落实绩考核,须将绩效考核结果同员工的薪酬结合起来,公司的目标是发展和获利,职员的目标也是要赚钱。总之,商人的本质就是要赚钱。所以,只要将绩效考核指标同薪酬结合起来,大家都会认真起来。如将销售人员收入的5%进行绩效考核,这样的话,只会让考核指标起不到多大作用。如将销售人员收入的80%进行绩效考核,当月计算,下月初发放兑现,考核效果就会立马见效。另外,对于绩效指标的结果,要分析背后的原因,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管理。比如,有的业务员没有新的销售业绩,要看看出差天数和拜访客户数量,有没有新的销售机会,是不是太懒惰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在吃老本。通过比较各业务员、各销售区域的绩效指标的结果,分析和寻找差异的原因,提出进一步改善的措施。如某产品的销售增长额在华东地区的销售明显低于中西部地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业务员人数的明显不同,还是不同地区的销售策略的不同等等。这样可以预备以后的增长点。

四、结语

综上所述,销售绩效考核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对于整个企业的发展来说是不利的。企业应该提高对绩效考核工作的重视,健全完善企业的销售绩效考核体系,以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进行绩效考核的工作,这样企业才能充分的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为公司持续发展和战略服务。

参考文献:

[1]胥泽林.企业销售人员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10):146.

[2]汪燕林.浅析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建筑,2010,(2):251-252.

摘 要:

煤炭行业前景可观,做好煤炭营销工作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在营销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既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也有主观层次的因素,做好煤炭营销工作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结合了本人从事煤炭销售十几年的经历和经验,指出了煤炭企业在营销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探讨。

关键词:

煤炭销售 问题 对策

我国煤炭市场有着独特的个性特征,总体表现为:煤炭资源分布不均衡;整体技术水平较低;市场集中度过低,无序竞争严重;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目前,我国的煤炭产量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行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煤炭产品的买方市场在我国已基本形成,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的煤炭市场,制订完善的营销对策,对于搞好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的煤炭营销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过长时间的低谷运行,煤炭行业逐步走出了“九五”中后期煤炭总量过剩、全行业严重亏损的困境,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好的销售环境一直持续到2011年,举个例子,我公司的精焦煤从每吨二三百元涨到最高1680元,而品质更好的山西柳林主焦煤居然最高达到了2760元/吨.然而物极必反,好的上涨趋势不可能无限制的持续下去,进入2011年下半年,煤炭行来终于迎来了严冬,一方面大的经济环境不景气,各钢厂的钢材销售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各个煤炭公司为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十几年持续不断的提高产量.终于,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煤炭严重供大于求,调整不可改变,先是经过一轮大的降价,然后反复的波动.在这种背景下,煤炭的销售工作显示出了在各个煤炭公司的重点地位,从在销售中产生的问题也慢慢显现出来.下面我将从问题和决策两个大的方面作一个解析.

一、 煤炭销售中存在的问题

1、随着近期煤炭市场的好转价格的回升刺激煤矿、尤其是小煤矿的生产,使煤炭生产出现了大幅增长的发展势头,对煤炭供求关系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加剧沿海城市煤炭用户增加煤炭进口,对国内煤炭市场造成了一定压力;

2、国内煤炭消费t呈相对减少趋势。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煤炭市场出现了煤炭需求量增长乏力,供大于求,市场疲软的局面,尽管煤炭产量连续多年增产,特别是乡镇煤矿盲目增产,煤炭供需总量上进行宏观调控缺乏必要的手段,造成煤炭供给过剩,但是煤炭消费量相对于经济增长而逐步减少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而且从客观上分析,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煤炭消费量相对减少将是一个必然趋势。

3、由于国家进行结构性调整和紧缩银根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使一部分用煤企业开工不足,耗电、耗煤等能耗没有上去,特别是电厂负荷不足影响了电煤需求,造成煤炭需求不足。

4、煤炭价格不合理。目前的煤炭供求关系并非完全由市场机制决定。煤炭价格尚未完全市场化,电煤价格“双轨制”还存在,煤炭运输环节的非市场化因素制约还存在。可以说,是体制的因素导致了煤炭供求关系和煤价的扭曲,放大了市场供求关系的波动幅度。因此,煤炭价格不合理的根本问题还是体制改革不协调、不到位。这里,既有下游相关行业改革滞后的问题,也有煤炭行业内部市场化进程中的问题。

5、煤炭营销信息化有待加强。我国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并不晚,但信息化水平与其他行业相比相对较低,原因是一、煤炭企业管理水平相对落后;二、人员素质相对较差,尤其缺乏高水平的企业管理人才和信息技术人才。而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作为帮助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管理效率,加强信息获取能力,增强服务质量,降低营运成本,及时了解煤炭市场的动态及煤炭价格变化。因此导致目前煤炭企业信息化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绝大部分仍然停留在重复的单项开发和单项应用的水平上,煤炭企业的一些领导决策层对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导致建设力度无法保证信息技术带来的对传统管理、企业机制等方面的改造,使得信息化成为一个“技改”项目和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短缺。因此,企业应加大财力、人力的投资,加强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走出生产领先与管理滞后并存的困境。

二、 煤炭销售中针对所出现问题的对策

1、以市场为导向,适时进行结构调整。21世纪,煤炭仍然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能源,煤炭供需将保持基本平衡。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国家,在一次能源消耗中煤炭占70%,石油与天然气占20%。由于中国富煤缺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格局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我国煤炭产量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行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这无疑给不断发展的煤炭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因此,我们要继续做好煤炭市场的培育和扩展,在煤炭工业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及时调整好产销关系,生产适销对路的煤炭品种,使煤炭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促进煤炭工业向新的水平迈进。

2、加强对财务结算管理,坚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不变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这包括:一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财务工作职责、财务预算管理、现金管理、结算资金管理、内部稽核、内部控制、会计档案管理、会计工作交接、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等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二是要及时把握市场的行情。根据市场供求变化,适时确定灵活的煤炭价格,对长期的老客户,大客户都有合同规定,对质量价格等也有明确要求,对那些零散户、临时户采取地销的煤,这一点比较重要,因为这样不仅把握了市场的行情,同时也考虑了季节的变化,适时地进行升降价以达到多销、快销,加快货物的周转。

3、抓好货款回收,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产品销售的实现。不能停止在过去那种只要产品发出、合同签订就完事的模式,必须延深到款项的收回,也即现金流量的实现,不仅是过去,还是现在,部分企业都存在这样的局面,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资产状况、获利能力、所有权益等都很好,但是企业内部资金非常的紧张,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长此下去会拖垮企业的,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货款回收不及时造成的。因此,抓好货款回收,提高资金的周转率,减少损失是非常重要的。这不单是一种财务问题,实质是销售工作的一种延续,笔者认为抓好货款回收。

4、积极推进煤炭运销信息工作。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市场形势瞬息万变,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大力发展大公司、大集团战略,提高煤炭销售的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已经成为政府和企业制订和调整营销策略的主要手段。因此,要积极利用现有的信息手段,充分发挥煤炭信息联络员的作用,及时收集、汇总和分析国家的煤宏观调控政策以及煤炭生产运销企业和煤炭用户的生产、销售、库存、价格等动态信息,为全省制订和调整营销策略提供决策依据,为煤炭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以效益为中心制定煤炭营销策略。制定煤炭产品的质量策略,要抓住煤炭质量这个根本,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以优质的服务赢得用户,占领市场;要制定出长远的、行之有效的提高产品质量战略,强化质量和品牌意识;要加快科技进步,利用科学技术增加煤炭品种,提高煤炭质量。

结束语

太原煤气化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必须推进煤炭工业生产现代化、销售网络化、管理网络化、采购电子化与管理科学化。而煤炭企业只有外闯市场,内强素质,苦练内功,深挖潜能,解决产品营销中的运输、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树立品牌效应,学会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来适应市场的变化,才能摆脱困境,走向良性发展,才能真正走向市场,适应市场,驾驭市场!

1、 确立团队共同的奋斗目标,塑造团队文化确立团队共同的奋斗目标,是团队凝聚力的基础,正是因为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所以团队成员才会积极主动地工作,紧密地配合,竭尽全力地为实现目标而工作。每一个企业团队,还应有自己的团队文化,这是精神的需求。华为总裁任正非说,“资源将被耗尽,只有文化可以是永无止境的。”华为通过塑造团队文化,在精神上提高团队凝聚力。华为认为,企业员工只有首先尊敬父母,帮助兄弟姐妹,才能关心帮助他人,才会关心企业未来的发展,把企业的发展当作自己的发展,把企业的命运当作自己的命运,进而才能关心祖国的发展,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同时,企业领导要做员工的榜样,公司要关心员工的发展,领导要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员工互相关心,员工关心企业,员工关心客户的良好氛围,使企业处于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这就是华为的关心文化。此外,团队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在不同的阶段不断完善和提升。因此,团队的管理者在团队文化的建设中责任重大,管理者不仅要注重团队日常事物的管理,还要不断丰富和发展团队的文化,增强团队的凝聚力。2、 让团队成员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把团队当成自己的家一个团队的组织者,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如何才能凝聚起大量的追随者,如何让员工心甘情愿地为企业工作出力,把企业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提高团队成员的归属感必不可少。有了归属感,员工才会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具有使命感和成就感,才为以企业的发展为荣,才会从内心产生强烈的责任感,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激励,把团队当成自己的家,把团队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阿里巴巴每年都要举行“五年陈”颁奖仪式,“五年陈”的员工可以得到两件礼物:白金戒指及股权。有这样的老板,哪个员工不会卖力地干工作呢?可见,提高团队成员的归属感,首先要提高成员的工工资和福利待遇。但是待遇不是留住员工的决定因素。企业领导还应给团队成员发展空间,要给员工提供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让员工不断进取,加强员工素质再教育,提高企业员工思想统一认知度。此外,团队的管理者作风民主、广开言路、乐于接纳意见、办事公道,遇事能与大家商量,善于体谅和关怀下属,也能增强团队成员的归属感,提高团队的凝聚力。3、 协调团队成员的关系,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见,古人都知道团结协作是克敌制胜的法宝。一颗颗珍珠能够变成美丽的项链,需要一条线贯穿起来,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就是那根增强团队凝聚力的线。乐队没有统一的指挥,没有统一的乐谱,就不会演奏出华美的乐章;酿酒没有五谷杂粮的适当配比,也不会有醇香的美酒。同样,一个团队的成员没有团结协作的能力,这个团队也只能是一盘散沙。因此,团队每个成员必须具备团结协作的能力,团队的组织者也必须具备增强团队协作的能力,才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作为团队的管理者,要学会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经常与团队成员沟通交流,在沟通中增进了解,便于大家从多角度合作,能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接纳不同的意见,进而提升团队成员的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团队的凝聚力。4、 团队管理者要善于解决团队成员之间的冲突和摩擦团队内部成员在交往中难免会有意见分歧,出现争论,甚至产生摩擦与对抗,导致成员之间关系紧张,这会直接威胁到团队的凝聚力。此时,团队管理者的作用非常重要。在众多的冲突中,有些是因为工作分歧而产生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管理者可利用竞争的策略来处理,让发生分歧的成员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做,然后用业绩检验对与错,给对者以奖励,给错者以鼓励,使分歧最终消除。有些冲突是成员之间因个人利益而产生的冲突,这对团队管理者而言,是一个挑战,因为,一旦处理不当就会严重影响团队的团结。此时,管理者要有主见,将心静下来,不可冲动,要冷静而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客观评价当事员工的对与错,坚持自己正确的立场,不能偏袒任何一方。总之,维持一个团队,管理一个企业,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是必要条件。只有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才能使团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才能凝聚所有成员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才能增强企业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企业团队获得长久的发展动力,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而确立团队的共同目标,塑造团队文化,让团队成员增强归属感,把团队当作自己的家,促进团队成员的团结协作,正确处理团队成员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是提高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措施。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