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论文参考文献多就好吗

发布时间:

论文参考文献多就好吗

一般的话文献引用思不少于10篇的,最好但是多几篇,论文查重的机制一般多根据数据库的数据逐多少字匹配的,一般 来说采用的算法都是一样的,论文摘抄的部分做好是做引用,这样查重几率低些,抄袭严重的话一般也是不通过的,重复率还在,最好一开始尽量不要段落抄袭。

一篇论文引用一般在八到十几篇。这要看论文的内容是什么?如果作为毕业论文,那么文献还是尽量选择多一些的。有一些专业选择的会更多一些。

各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数量要求

写论文不能手头上有什么文献就算数,没有就不算数,因为学术的发展不是以咱们知道与否来决定的,因此一定要去查找文献

现在博士、硕士论文以及本科论文参考文献数量一般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数一般应不少于100篇,其中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总数的1/2;硕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应不少于40篇,其中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20篇。参考文献中近五年的文献数一般应不少于总数的1/3,并应有近两年的参考文献。

本科毕业设计主要参考文献要求10篇以上, 其中外文文献2篇以上(指导教师认定为特殊类型的论文,可以不列外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必须是公开出版、发表的(含网上下载)着作或期刊(论文),统一放在文后,并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进行自然编号,序码加方括号。

依据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GB/T7714-2005),中文参考文献书写格式为:

专着:[序号] 作者名. 书名[M]. 出版地: 出版单位, 出版年:引文页码。

期刊:[序号] 作者名. 题名[J]. 刊名,年,卷号(期号): 所引用的文献在期刊中的起止页码。

报纸:[序号] 作者名. 题名[N]. 报刊名,年-月-日(版次)。(示例:2009-01-01(1))论 文 集:[序号] 作者名。题名[C]//论文集作(编) 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所引用的文献在期刊中的起止页码。

电子文献:[序号] 作者名.电子文献名[DB/OL].(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获取或访问路径(即网址)。

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名.题名[D].授予单位所在地:授予单位,授予年。

专利:[序号] 申请者.专利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公告日期。

外文参考文献编排格式:按语言所在国学术界通行的.格式。

参考文献作者三名以内的全部列出,四名以上的列前三名,中文后加“等”,英文后加“et al”.作者姓名不管是外文还是汉语拼音,一律姓在前名在后(如Hardy Thomas.)。外文姓不可缩写,名可缩写;如作者为二人以上,第一位作者的格式为先姓后名,后用逗号,其他作者均按先姓后名,但名后不加标点,最后一名作者名前要加and,最后用句号。

相关阅读:

论文参考文献是不是越多越好,多少比较靠合适?

有人认为参考文献引得越多代表作者比较注重引文问题,并尊重了其他作者的成果,而有的人说引得越多,代表文章的水分也越多,也就是变成所谓的从引文里拼拼凑凑了,其实这些都没什么道理,适度即可,能说明自己的问题即可。

举个特殊的例子,比如综述,引的文献不少吧?你能说人家的水分大?反过来也一样,综述引文献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吧。再者,后面这说法还有问题:结果讨论部分如何拼凑呢?

论文参考文献数量一般是多少?

一般来讲,不限篇数,特别是你题目上写要读多少期刊,更没有要求。对这个问题的要求,不在篇数而在其它方面:

1、你所写专业里的经典文献你有没有读过,特别是一些经典的综述文章,你一定要读当然也应该引用.

2、你研究的专业里最新的文献看过没有,最好近五年的文献看了,再写文章.

3、你投稿的期刊所发表的文章你看过没有,建议也要引上一两篇.

写论文不能手头上有什么文献就算数,没有就不算数,因为学术的发展不是以咱们知道与否来决定的,因此一定要去查找文献

许多作者通常会有一个疑问——论文要引用多少才是适当的?其实这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只要论文需要,就都得放进去。关于引用要放多少并没有太多明确的规定,但在这篇文章,我们提供一些方法来帮助你判断自己引用的数量是否已经足够了。在进入正题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为什么引用文献很重要以及引用数量为何能显示论文质量。 一、为什么引用文献是必备材料 引用文献代表的是作者已经仔细的研究过该主题相关的文章,并从而产出了新的内容来贡献给学术界。如果作者可以批判性的评论先前的文章并区别出自己的新发现与现有累积的知识不同,就能建立权威与可信度。这边强调“批判性的评论”是因为文献只有在被适当应用于论文当中才能呈现其价值。“质先于量”是在引用文献时需考虑的关键因素。 二、引用数量在某些情况下传递出重要信息 过多或过少的引用数量,都隐射着一个信息,作者学术能力和其论文的不足。原因如下: 如果引用数量不足,尤其是大众比较熟悉的主题,读者可能会认为作者没有做好足够的文献研究。如果作者没有下功夫做好研究,读者会质疑论文是否值得花时间阅读。读者会想:论文有什么创新点和价值? 作者是不是对学术研究不太在行? 此外,读者也可能认为你有抄袭的可能,因为当引用文献过少时很可能是因为作者没有将参考的相关文献列入引用文献中。 如果引用数量过多,读者会想你是否有彻底地分析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如果是文献回顾类型的文章,那引用数量则另当别论。论文需专注于研究主题的调查与发现,千万不要将自己的心血结晶埋没在一堆文献与其他研究的讨论之中。让读者看到你发现了什么,以及这个新的发现是否偏离或符合现在学术圈对于你论文主题的理解。​ 三、影响参考文献数量的关键因素 以下是部分可能影响引用数量的因素: 1、参考文献的数量很大一部分是依据研究的目的。举例来说,literature和systematic reviews是现有研究的调查研究。因此,它们的参考文献列表会比一般只专注在本身研究议题的论文还要长。从许多期刊的作者须知(author guidelines)中也可以发现对于评论类型文章的参考文献数量上限相对较高。 2、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也会根据研究主题而有所不同。假设论文是关于较少人研究的主题,例如neuroparasitology的分支领域,会发现其实没有太多的文章可以引用。同样的,新领域的论文也不会有大量的可参考文献。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情况类似上述,可以检查看看近期其他相关领域文章的参考文献,看看是否能扩大一点范围,这样参考文献才有其价值。 3、另一个因素是所属机关单位或期刊的要求。 如果你正在准备硕博士论文,重复确认学校及学院的要求。虽然一般的学院都不会针对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做要求,但重复确认能换一个安心。比较常见的要求则是因为印刷问题的限制。 4、有时候作者会找到某个很可能为研究提供有益信息的论文,但因为没有阅读权限而受阻。这样的情况发生时,可以找找看哪些机构能提供你阅读权限。 5、考量到各领域比以往发表更多的论文,因为有越多的数据与论证可以引用,所以未来很有可能论文的参考文献会越来越长。建议可以参考近期在领域内发表文章的参考文献数量,以此来估计适当的引用量。 6、最后,论文长度通常与参考文献数量有关联。​ 四、“适当”的参考文献数量 以下我们提供几个技巧来判断你是否涵盖足够的参考文献,我们同时也提供几个技巧提醒你如何有效的使用参考文献。毕竟参考文献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同时要确保自己的研究为论文核心焦点。 让期刊成为你的向导 其中一个衡量引用数量的方式是调查符合自己领域文章发表的学术期刊,看看他们的作者须知(author guidelines)中是否有规范参考文献数量。确保参考文献列表符合这些期刊的限制要求。 读读近期跟自己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章,检查跟自己论文类型相似的文章有多少的参考文献数量,还有在每页引用的次数。 当然,上述方法只能告诉你一篇论文大概需要包含多少论文文献数量,但具体到每页应该要有多少引用时,则需要作者更加斟酌,因为某些章节有时候根本不会有引用的需要。 (例如:results section) 易美编校(Emate)提供专业学术论文翻译、润色、发表支持,微信公众号【易美编校】定期更新行业最新资讯、论文写作指导方法等,欢迎咨询

硕士论文参考文献多好吗

许多作者通常会有一个疑问——论文要引用多少才是适当的?其实这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只要论文需要,就都得放进去。关于引用要放多少并没有太多明确的规定,但在这篇文章,我们提供一些方法来帮助你判断自己引用的数量是否已经足够了。在进入正题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为什么引用文献很重要以及引用数量为何能显示论文质量。 一、为什么引用文献是必备材料 引用文献代表的是作者已经仔细的研究过该主题相关的文章,并从而产出了新的内容来贡献给学术界。如果作者可以批判性的评论先前的文章并区别出自己的新发现与现有累积的知识不同,就能建立权威与可信度。这边强调“批判性的评论”是因为文献只有在被适当应用于论文当中才能呈现其价值。“质先于量”是在引用文献时需考虑的关键因素。 二、引用数量在某些情况下传递出重要信息 过多或过少的引用数量,都隐射着一个信息,作者学术能力和其论文的不足。原因如下: 如果引用数量不足,尤其是大众比较熟悉的主题,读者可能会认为作者没有做好足够的文献研究。如果作者没有下功夫做好研究,读者会质疑论文是否值得花时间阅读。读者会想:论文有什么创新点和价值? 作者是不是对学术研究不太在行? 此外,读者也可能认为你有抄袭的可能,因为当引用文献过少时很可能是因为作者没有将参考的相关文献列入引用文献中。 如果引用数量过多,读者会想你是否有彻底地分析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如果是文献回顾类型的文章,那引用数量则另当别论。论文需专注于研究主题的调查与发现,千万不要将自己的心血结晶埋没在一堆文献与其他研究的讨论之中。让读者看到你发现了什么,以及这个新的发现是否偏离或符合现在学术圈对于你论文主题的理解。​ 三、影响参考文献数量的关键因素 以下是部分可能影响引用数量的因素: 1、参考文献的数量很大一部分是依据研究的目的。举例来说,literature和systematic reviews是现有研究的调查研究。因此,它们的参考文献列表会比一般只专注在本身研究议题的论文还要长。从许多期刊的作者须知(author guidelines)中也可以发现对于评论类型文章的参考文献数量上限相对较高。 2、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也会根据研究主题而有所不同。假设论文是关于较少人研究的主题,例如neuroparasitology的分支领域,会发现其实没有太多的文章可以引用。同样的,新领域的论文也不会有大量的可参考文献。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情况类似上述,可以检查看看近期其他相关领域文章的参考文献,看看是否能扩大一点范围,这样参考文献才有其价值。 3、另一个因素是所属机关单位或期刊的要求。 如果你正在准备硕博士论文,重复确认学校及学院的要求。虽然一般的学院都不会针对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做要求,但重复确认能换一个安心。比较常见的要求则是因为印刷问题的限制。 4、有时候作者会找到某个很可能为研究提供有益信息的论文,但因为没有阅读权限而受阻。这样的情况发生时,可以找找看哪些机构能提供你阅读权限。 5、考量到各领域比以往发表更多的论文,因为有越多的数据与论证可以引用,所以未来很有可能论文的参考文献会越来越长。建议可以参考近期在领域内发表文章的参考文献数量,以此来估计适当的引用量。 6、最后,论文长度通常与参考文献数量有关联。​ 四、“适当”的参考文献数量 以下我们提供几个技巧来判断你是否涵盖足够的参考文献,我们同时也提供几个技巧提醒你如何有效的使用参考文献。毕竟参考文献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同时要确保自己的研究为论文核心焦点。 让期刊成为你的向导 其中一个衡量引用数量的方式是调查符合自己领域文章发表的学术期刊,看看他们的作者须知(author guidelines)中是否有规范参考文献数量。确保参考文献列表符合这些期刊的限制要求。 读读近期跟自己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章,检查跟自己论文类型相似的文章有多少的参考文献数量,还有在每页引用的次数。 当然,上述方法只能告诉你一篇论文大概需要包含多少论文文献数量,但具体到每页应该要有多少引用时,则需要作者更加斟酌,因为某些章节有时候根本不会有引用的需要。 (例如:results section) 易美编校(Emate)提供专业学术论文翻译、润色、发表支持,微信公众号【易美编校】定期更新行业最新资讯、论文写作指导方法等,欢迎咨询

不多。正常情况下150篇到200篇左右,目前来说是硕士或者是博士毕业的毕业论文,需要参考150到200篇文献。

论文参考文献过多不好吗

本科论文参考文献数量不少于10个。

本科论文参考文献并不是越多就越好的,参考文献的数量和论文的信息量成正相关。有些同学认为参考文献引得越多代表作者比较注重引文问题,并尊重了其他作者的成果,而有的人说引得越多,代表文章的水分也越多,也就是变成所谓的从引文里拼拼凑凑了,所以引用时适度即可,能说明自己的问题就好。如果是需要投稿的论文,不知道数量要求,可以在评价期刊的指标中,找到一个为"平均引文数"的指标,这就是参考文献的数量,可以作为参考。

硕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应不少于40篇,其中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20篇。博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数一般应不少于100篇,其中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总数的1/2;参考文献中近五年的文献数一般应不少于总数的1/3,并应有近两年的参考文献。本科毕业设计主要参考文献要求1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2篇以上(指导教师认定为特殊类型的论文,可以不列外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必须是公开出版、发表的(含网上下载)着作或期刊(论文),统一放在文后,并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进行自然编号,序码加方括号。但期刊论文中应该引用多少文献并没有明确规定,你该引用足够支持你论文的文献,而数量则视领域内存在的文献而定。如果你的课题很新,可能没有太多文献可以参考引用,相反地,如果你是进行先前已经所过的课题,可能就有很多文献。另外,这也关系到你的文章类型,综述文章通常会有很多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引用一般在八到十几篇。这要看论文的内容是什么?如果作为毕业论文,那么文献还是尽量选择多一些的。有一些专业选择的会更多一些。

不是。一篇论文并非以ref参考文献个数的多少来判断其学术价值,但如果ref参考文献越多,反而会起到不好的效果。

论文中参考文献越多越好吗

许多作者通常会有一个疑问——论文要引用多少才是适当的?其实这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只要论文需要,就都得放进去。关于引用要放多少并没有太多明确的规定,但在这篇文章,我们提供一些方法来帮助你判断自己引用的数量是否已经足够了。在进入正题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为什么引用文献很重要以及引用数量为何能显示论文质量。 一、为什么引用文献是必备材料 引用文献代表的是作者已经仔细的研究过该主题相关的文章,并从而产出了新的内容来贡献给学术界。如果作者可以批判性的评论先前的文章并区别出自己的新发现与现有累积的知识不同,就能建立权威与可信度。这边强调“批判性的评论”是因为文献只有在被适当应用于论文当中才能呈现其价值。“质先于量”是在引用文献时需考虑的关键因素。 二、引用数量在某些情况下传递出重要信息 过多或过少的引用数量,都隐射着一个信息,作者学术能力和其论文的不足。原因如下: 如果引用数量不足,尤其是大众比较熟悉的主题,读者可能会认为作者没有做好足够的文献研究。如果作者没有下功夫做好研究,读者会质疑论文是否值得花时间阅读。读者会想:论文有什么创新点和价值? 作者是不是对学术研究不太在行? 此外,读者也可能认为你有抄袭的可能,因为当引用文献过少时很可能是因为作者没有将参考的相关文献列入引用文献中。 如果引用数量过多,读者会想你是否有彻底地分析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如果是文献回顾类型的文章,那引用数量则另当别论。论文需专注于研究主题的调查与发现,千万不要将自己的心血结晶埋没在一堆文献与其他研究的讨论之中。让读者看到你发现了什么,以及这个新的发现是否偏离或符合现在学术圈对于你论文主题的理解。​ 三、影响参考文献数量的关键因素 以下是部分可能影响引用数量的因素: 1、参考文献的数量很大一部分是依据研究的目的。举例来说,literature和systematic reviews是现有研究的调查研究。因此,它们的参考文献列表会比一般只专注在本身研究议题的论文还要长。从许多期刊的作者须知(author guidelines)中也可以发现对于评论类型文章的参考文献数量上限相对较高。 2、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也会根据研究主题而有所不同。假设论文是关于较少人研究的主题,例如neuroparasitology的分支领域,会发现其实没有太多的文章可以引用。同样的,新领域的论文也不会有大量的可参考文献。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情况类似上述,可以检查看看近期其他相关领域文章的参考文献,看看是否能扩大一点范围,这样参考文献才有其价值。 3、另一个因素是所属机关单位或期刊的要求。 如果你正在准备硕博士论文,重复确认学校及学院的要求。虽然一般的学院都不会针对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做要求,但重复确认能换一个安心。比较常见的要求则是因为印刷问题的限制。 4、有时候作者会找到某个很可能为研究提供有益信息的论文,但因为没有阅读权限而受阻。这样的情况发生时,可以找找看哪些机构能提供你阅读权限。 5、考量到各领域比以往发表更多的论文,因为有越多的数据与论证可以引用,所以未来很有可能论文的参考文献会越来越长。建议可以参考近期在领域内发表文章的参考文献数量,以此来估计适当的引用量。 6、最后,论文长度通常与参考文献数量有关联。​ 四、“适当”的参考文献数量 以下我们提供几个技巧来判断你是否涵盖足够的参考文献,我们同时也提供几个技巧提醒你如何有效的使用参考文献。毕竟参考文献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同时要确保自己的研究为论文核心焦点。 让期刊成为你的向导 其中一个衡量引用数量的方式是调查符合自己领域文章发表的学术期刊,看看他们的作者须知(author guidelines)中是否有规范参考文献数量。确保参考文献列表符合这些期刊的限制要求。 读读近期跟自己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章,检查跟自己论文类型相似的文章有多少的参考文献数量,还有在每页引用的次数。 当然,上述方法只能告诉你一篇论文大概需要包含多少论文文献数量,但具体到每页应该要有多少引用时,则需要作者更加斟酌,因为某些章节有时候根本不会有引用的需要。 (例如:results section) 易美编校(Emate)提供专业学术论文翻译、润色、发表支持,微信公众号【易美编校】定期更新行业最新资讯、论文写作指导方法等,欢迎咨询

本科论文参考文献数量不少于10个。

本科论文参考文献并不是越多就越好的,参考文献的数量和论文的信息量成正相关。有些同学认为参考文献引得越多代表作者比较注重引文问题,并尊重了其他作者的成果,而有的人说引得越多,代表文章的水分也越多,也就是变成所谓的从引文里拼拼凑凑了,所以引用时适度即可,能说明自己的问题就好。如果是需要投稿的论文,不知道数量要求,可以在评价期刊的指标中,找到一个为"平均引文数"的指标,这就是参考文献的数量,可以作为参考。

没有具体要求,如果是毕业论文自己学校会有要求,一般都在10-20篇左右

硕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应不少于40篇,其中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20篇。博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数一般应不少于100篇,其中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总数的1/2;参考文献中近五年的文献数一般应不少于总数的1/3,并应有近两年的参考文献。本科毕业设计主要参考文献要求1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2篇以上(指导教师认定为特殊类型的论文,可以不列外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必须是公开出版、发表的(含网上下载)着作或期刊(论文),统一放在文后,并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进行自然编号,序码加方括号。但期刊论文中应该引用多少文献并没有明确规定,你该引用足够支持你论文的文献,而数量则视领域内存在的文献而定。如果你的课题很新,可能没有太多文献可以参考引用,相反地,如果你是进行先前已经所过的课题,可能就有很多文献。另外,这也关系到你的文章类型,综述文章通常会有很多参考文献。

投稿之前就要改好参考文献格式吗

(一)题目、署名及层次格式、文字、字数要求:

1、文稿采用A4幅面word文档;中文标题为三号黑体,如有副标题,另起一行,字体为四号宋体;正文为小四号仿宋体;英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标题字号为三号,字母全部大写;如有副标题,另起一行,首字母大写,正文为小四号字体;文稿应加注页码。

2、题目居中,作者署名(五号、仿宋体)及单位信息(五号、仿宋体)标在题目下,(当作者单位不同时,应用1、2……标识区别)。需做作者简介时,可在当页下方划一条横线,在横线下加说明。

3、摘要和关键词(五号、黑体)写在题目后、正文前,摘要和关键词的内容部分为五号仿宋体。

(二)文稿和图稿其它要求:

1、正确阐述技术内容。名词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如所采用的名词术语尚未编定时,可采用各业务部门和科研单位常用的名词术语,不要任意用简称、方言。

2、准确使用标点符号,注意:

(1)标题、图题、表名后及公式后不用标点;

(2)阿拉伯数字的起止(范围)号用“~”,如:

“20~30”,“8%~10%”,“0~10oC”

3、对正文中的某些问题需加以说明时,可用“呼应注”(也叫脚注),即在所要加注处的右上角标注“①、②……”,同时在本页末留出位置,划一横线与正文隔开,在横线下注明“①、②……”。

大部分期刊只要文章内容写得好,格式方面的问题都有返修的机会(当然,投稿前就把格式整理好是最好的,毕竟返修也耽误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文章不需要任何格式!!!论文不是作文,不能按照中学语文老师教的那样去写。不需要格式完全正确,但论文基本要素要有,并且最起码要让人看着舒服,全篇不分段、一行挨着一行、一段挨着一段。

回到主题,投稿到期刊上的学术论文,一般需要具备以下几点内容——

题目、作者、单位、单位所在省市及邮编、作者简介、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正文、参考文献、五项英译(题目、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是指为了撰写论文而引用已经发表的文献的格式,根据参考资料类型可分为专著[M],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杂志[G]。

1、期刊论文类

一般格式如下:

作者.论文名称[J].期刊名称,发表年份(第几期):页码.

注意:一般而言,参考文献里的标点符号用的是英文状态下输入的标点符号。输完汉字要切换到英文状态,再输入相应的标点符号。

示例:沈延生.村政的兴衰与重建[J].战略与管理,1998(6):1-34.

2、学位论文类

一般格式如下:

作者.论文名称[D].毕业院校所在城市:毕业院校,论文提交年份:页码.

示例:

刘杨.同人小说的著作权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2:12-15.

3、书籍著作类

一般格式如下:

作者.著作名称[M].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名称,出版年份:页码.

示例:金太军.村治治理与权力结构[M].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2008:50.

扩展资料

最主要的是根据载体把文献分为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和声像型。

(1)印刷型:是文献的最基本方式,包括铅印、油印、胶印、石印等各种资料。优点查可直接、方便地阅读。

(2)缩微型:是以感光材料为载体的文献,又可分为缩微胶卷和缩微平片,优点是体积小、便于保存、转移和传递。但阅读时须用阅读器。

(3)计算机阅读型:是一种最新形式的载体。它主要通过编码和程序设计,把文献变成符号和机器语言,输入计算机,存储在磁带或磁盘上,阅读时,再由计算机输出,它能存储大量情报,可按任何形式组织这些情报,并能以极快的速度从中取出所需的情报。出现的电子图书即属于这种类型。

(4)声像型:又称直感型或视听型,是以声音和图像形式记录在载体上的文献,如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科技电影、幻灯片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规范格式一、参考文献的类型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1.期刊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举例】[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3] Heider, .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专著类【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报纸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举例】[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4.论文集【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10] Almarza, .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and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学位论文【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研究报告【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条例【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举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8.译著【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三、注释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四、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与文中注(王小龙,2005)对应。标号在标点符号内。多个都需要标注出来,而不是1-6等等 ,并列写出来。

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

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并作上标。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