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的影响因素分析本论文是通过访谈法来调查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满意度的因素,并自编了《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满意度因素访谈提纲》。通过访谈我分析出的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满意度的因素如下:1.学生自身情况分析(1)实习学生对实习的期待值高在访谈中有13名学生都表达了他们对于实习的期待太高,其中一个学生说:“在没有实习前,我向学姐学长咨询了他们实习的时候的情况,通过了解他们的实习情况我也开始了幻想了自己的实习时光,可能自己对实习想的太过美好,所以当我真正去实习的时候,面对住宿条件不好、不能洗澡、不能上课只能当保育老师等太多的不满意不适应不喜欢的事情的时候,自己也无能为力只能默默承受,现在想来那个时候的自己真的太天真的吧”(A7)。通过这个学生的话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很缺乏,思想很天真,虽然对实习的美好幻想没错,但是太过将美好放大会导致学生在学生在真正去实习之后会发现与自己的想法不符时,心里落差感大,就会影响学生对实习的满意度。(2)实习学生的专业能力不足由于疫情原因,学生基本是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见习、观摩等实践活动取消,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预估,就像在访谈中以为学生这样说道:“我刚到幼儿园的时候,我的主班老师让我给幼儿上《蚂蚁搬家》,当时我很迷茫,语言也不知道该怎么去组织。后来我准备了好久给小朋友上一堂课,但是发现在书本里的东西,用在实际当中,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那个时候才发现自己的专业能力太欠缺了。”另一个同学也说道:“我在幼儿园从事的是保育工作,然后我刚开始也没有什么经验,看孩子拉裤子了也不知道该干什么,永远都是不知所措的状态。”(A8)通过这两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教育教学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有待提高。2.实习园所影响情况的分析(1)实习园所给予实习教师的授课机会少在访谈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同学都提到:“我在幼儿园一直从事保育工作,没有参加过课程研讨或者班级事务的管理。”(A14)由于幼儿园总是有把实习老师当成“干杂活的”,所以实习老师总是很被动,无法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导致学生在实习中的收获少失落多,因而影响的学生实习满意度的程度。(2)实习园所指导老师的指导能力不足 “我在实习的时候园所指导老师对我很好,但是他们在专业知识、经验传授等方面学习的比较少,并且指导的内容很片面,没有深度。而且我从事保育工作,总是在洗碗,拖地,擦桌子,都没有什么机会去向指导老师请教,他们也不会主动的教我什么。”(A1)通过访谈中的这段话,我们不难看出,园所的指导老师的指导能力,指导内容,指导方式等都不是很好,并且园所指导老师也没有对实习老师进行经验传授的意识,他们的指导没有计划、没有针对性,指导的过程也很随意,导致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基本都是靠自己去解决自己的疑问,而指导老师因指导能力缺乏,使其没有很好的去发挥自己的能力,导致学生对实习的满意度下降。3.基础设施情况的分析通过访谈我发现学生对于实习地的居住条件、交通情况、实习的地理位置、安全问题、饮食问题等都很重视,在访谈中学生说道:“我在一个特别偏远的乡下实习,刚到实习地的时候我眼泪都快下来了,因为哪里实在有点荒凉啊,而且哪里的居住条件不是很好,还不能洗澡,出门也不方便。”(A7)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实习学生对实习地的基础设施很重视,但是大部分实习地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实习学生很不满意。三、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一)高校实习管理制度不完善高校在安排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只是单纯的将学生分配到相应的学校,对学生的反馈与述求、基础设施不完善、学生身心等一系列问题学校并不会去关注,学校对学生的监管力度也会大大的放松,甚至处于忽视的状态。在访谈中有人说道:“在我到实习地方之后,学校就不管我们了,我们向学校反馈一些问题,学校给的答复是有问题自己找实习地方的领导,自己解决。”(A1)这说明了高校在学生实习过程中管理存在的问题。同时学校在安排实习园所时,只是单纯的校园合作关系,并没有深度交流,特别是在实习期间的管理制度,学校和园所并没有达成一致的管理方案,双方都处于一种“看学校的管理安排或看幼儿园的管理安排”的管理状态。并且实习地点的安排过于分散,不利于学校的管理以及增加校内指导老师的走访难度。(二)“双导师”的指导质量不高从基本信息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高校指导老师指导的人数众多,最多指导的人数在31个人以上,这就导致了指导老师的指导压力和责任重大,在访谈中有学生说道:“我的指导老师和我的专业不对口,然后指导老师指导的人数比较多,且指导的学生都比较分散,所以指导老师只对我指导过两次,指导的内容也很随意,就是问问有没有什么不习惯,有没有什么问题等。”(A4)从谈话中虽然可以看出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关怀,但是却缺乏专业的、及时性的指导。园所指导老师虽然可以进行一对一或一对二的指导,但是指导却很随意,在访谈中一个学生说道:“幼儿园的指导老师指导的没有目的性、针对性、专业性,及时性,他们指导的内容十分片面,而且我的指导老师以为指导就是带着我走一日流程。”(A11)这说明园所指导老师对于指导的认识不足,导致对学生的指导片面,没有深度,导致学生实习积极性不高,专业能力得不到提升,综上所述教育实习时“双导师”的指导质量不高。(三)园所对教育实习支持力度低在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园所给予实习学生的机会少,基本大部分学生在园所中从事的工作都是保育,同时还存在着轮班现象,学生对园所的课程教研、班级的教育教学等接触少。园所给实习学生提供的工作太过单一,导致实习老师的接触面狭窄,从而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幼儿园的工作。有学生说道:“在实习的过程中,我除了从事保育工作外,幼儿园的其他一些活动我都没有参加过,甚至开会我都没有去过。”(A4)实习园所对学生的实习支持度低,导致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专业认同感等得不到提升,在园所收获的知识、经验也会相对较少,从而学生对实习的满意度也就相对降低。(四)学生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低“去实习前我认为自己可以很好地应对实习中的一切事情,而且实习的时候可以锻炼一下自己,但是到实习幼儿园的那天,我被不能洗澡,住宿条件差这点小事给弄崩溃了。”(A2)通过这段话可以看出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不足,总是觉得自己可以去应对、自己可以、自己是成年人了这些话来安抚自己,但是当真正面临是有显得不知所措。同时学生对于自己角色的转变也没有意识,遇到困难就以我是学生的借口来自己。还有学生说道:“我在学校的专业成绩一直不错,以为去实习可以大展身手,结果实习的时候发现自己胆怯了,一是害怕自己讲不好,二是不知道怎么去切入课程,有一次给幼儿讲一首故事,自己觉得说的挺好,结果幼儿完全听不懂。”(A7)这说明有部分学生很自信,高估了自己的专业能力。综上所述高校学生教育实习存在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较低的现实问题,学生对自我期望太高,自我认识不足。四、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满意度的对策建议(一)强化实习管理,建立反馈机制高校在实习管理制度存在许多的问题,列如:对学生监管薄弱、对学生的管理力度低等。针对上述问题,学校应该强化实习管理,关注学生在实习中的问题,规范实习组织、实习过程、实习安全、学生实习的各方权责等的管理。还要建立学生反馈机制。建立学生反馈机制有利于学校及时掌握学生在实习过程的方方面面,以及学生权益受损时学校可以第一时间进行维权等活动。强化实习管理,建立反馈机制有利于学校实习制度的完善,和学生的述求的到反馈,从而提高实习积极性和实习满意度,为培养高质量教师奠定基础。(二)提高“双导师”的指导质量指导老师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一盏明灯,他能为学生指明方向,所以指导老师在学生实习中是很重要的存在,当前指导老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指导老师存在专业不对口的现象,二、指导老师指导人数多,力不从心,三、指导老师指导片面随意现象,四、指导老师不作为现象。针对上述问题,园所与学校要积极调整,科学合理的分配指导老师。学校指导老师拥有很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在实习中专业的理论知识指导对于实习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高校首先要解决指导老师不对口的问题。其次就是解决老师指导人数多的问题,笔者认为一个指导老师最佳指导人数在1-3人。最后指导老师要有责任心,指导学生的内容要有很强的专业性,指导要及时,指导内容和方式要有目的性、针对性、计划性。在指导的内容、方式上园所指导老师也要加强指导的目的性、针对性、计划性,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只有学校和园所指导老师双方同心协力,以一致的培养方向,去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提高指导质量,使教育实习的效果做大化,为培养高素质教师奠定基础。(三)构建“校-园”合作共同体教育实习是国家培养高质量教师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不是高校一方的责任,而是高校和幼儿园共同的责任,只有高校和幼儿园共同努力相互支持,明确教育实习的目的、培养方向、培养计划等,才能向着国家培养人才的大方向努力。教育实习的到幼儿园的支持,有利于校-园双联动,提升实习的质量,为学生毕业后进入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高校要做体验式的课程安排,在平时的课程安排中多向学生说明实习工作的不易,学生在实习中所面临的挑战等。校-园双管齐下,提高学生的实习质量,实习的层次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越。近些年,高校和幼儿园的多方合作的成功案列屡见不鲜,而构建“校-园”合作共同体是大势所趋,是国家和社会所期盼的,当前三胎政策的开放,对于高素质教师的迫切感有强了一分,所以高校和幼儿园的责任和担当就重了一分。高校和园所合作是共赢的,只有“校-园”相互协助支持,达成一致的培养方向和实习安排计划,那么教育实习的质量和学生的专业素养的提高会最大化的实现,校-园共同为国家培养“四有”的高素质学前教育师资。(四)学生应保持适度的实习期待,增强心理素质通过问卷的数据分析和访谈的内容发现学生对教育实习的期待值普遍较高,而导致这样的原因是:一、由于疫情的原因学校没有开展见习、实习等实践活动,导致学生对幼儿园的了解少,期望高;二、学生自身的理想主义,社会经验的缺乏等因素,导致学生只想到了实习过程中好的一方面,而坏的一方面学生并没有预想到。然而学生对实习的期待值越高,那么对实习的满意度就会越低,所以让学生保持适度的期待值就显得格外重要。首先学生自身要充分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明确实习中自己将会面临的困难和挫折,全面的去认识和正确看待教育实习,其次还要提高自我认识力,不要过度的高估自己,也不要过低的低估自己,保持良好心态,多与老师沟通实际实习中的具体情况,制定自己的实习计划,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一个脚印。最后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低,在实习中面对很小的问题时,心里的接受度低,在访谈中有学生说道:“我本来对实习信心满满的,但是去实习后发现自己心理挺脆弱的,平常看起来挺坚强,但是一遇事就想回家,就想找老师,可能我在实习前身体准备好了,心里没有准备好吧”。通过这段话可以看出学生的心理素质差,所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很重要。在学生实习前老师和学校要帮助学生对实习保持适度的期待值,提高自我认识力,增强心理素质。只有这样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才能守住初心,增强专业认同感,提高自我专业能力,学生才能在实习中收获更多知识,教育实习的目的才能达到,实习的质量才会有所提高,高素质教师的培养才会有所突破,国家和社会的期望才不会被辜负。
已发,注意查收
选题定了么,若随便什么研究方向都可以在范文网可以参考。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的影响因素分析本论文是通过访谈法来调查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满意度的因素,并自编了《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满意度因素访谈提纲》。通过访谈我分析出的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满意度的因素如下:1.学生自身情况分析(1)实习学生对实习的期待值高在访谈中有13名学生都表达了他们对于实习的期待太高,其中一个学生说:“在没有实习前,我向学姐学长咨询了他们实习的时候的情况,通过了解他们的实习情况我也开始了幻想了自己的实习时光,可能自己对实习想的太过美好,所以当我真正去实习的时候,面对住宿条件不好、不能洗澡、不能上课只能当保育老师等太多的不满意不适应不喜欢的事情的时候,自己也无能为力只能默默承受,现在想来那个时候的自己真的太天真的吧”(A7)。通过这个学生的话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很缺乏,思想很天真,虽然对实习的美好幻想没错,但是太过将美好放大会导致学生在学生在真正去实习之后会发现与自己的想法不符时,心里落差感大,就会影响学生对实习的满意度。(2)实习学生的专业能力不足由于疫情原因,学生基本是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见习、观摩等实践活动取消,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预估,就像在访谈中以为学生这样说道:“我刚到幼儿园的时候,我的主班老师让我给幼儿上《蚂蚁搬家》,当时我很迷茫,语言也不知道该怎么去组织。后来我准备了好久给小朋友上一堂课,但是发现在书本里的东西,用在实际当中,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那个时候才发现自己的专业能力太欠缺了。”另一个同学也说道:“我在幼儿园从事的是保育工作,然后我刚开始也没有什么经验,看孩子拉裤子了也不知道该干什么,永远都是不知所措的状态。”(A8)通过这两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教育教学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有待提高。2.实习园所影响情况的分析(1)实习园所给予实习教师的授课机会少在访谈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同学都提到:“我在幼儿园一直从事保育工作,没有参加过课程研讨或者班级事务的管理。”(A14)由于幼儿园总是有把实习老师当成“干杂活的”,所以实习老师总是很被动,无法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导致学生在实习中的收获少失落多,因而影响的学生实习满意度的程度。(2)实习园所指导老师的指导能力不足 “我在实习的时候园所指导老师对我很好,但是他们在专业知识、经验传授等方面学习的比较少,并且指导的内容很片面,没有深度。而且我从事保育工作,总是在洗碗,拖地,擦桌子,都没有什么机会去向指导老师请教,他们也不会主动的教我什么。”(A1)通过访谈中的这段话,我们不难看出,园所的指导老师的指导能力,指导内容,指导方式等都不是很好,并且园所指导老师也没有对实习老师进行经验传授的意识,他们的指导没有计划、没有针对性,指导的过程也很随意,导致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基本都是靠自己去解决自己的疑问,而指导老师因指导能力缺乏,使其没有很好的去发挥自己的能力,导致学生对实习的满意度下降。3.基础设施情况的分析通过访谈我发现学生对于实习地的居住条件、交通情况、实习的地理位置、安全问题、饮食问题等都很重视,在访谈中学生说道:“我在一个特别偏远的乡下实习,刚到实习地的时候我眼泪都快下来了,因为哪里实在有点荒凉啊,而且哪里的居住条件不是很好,还不能洗澡,出门也不方便。”(A7)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实习学生对实习地的基础设施很重视,但是大部分实习地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实习学生很不满意。三、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一)高校实习管理制度不完善高校在安排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只是单纯的将学生分配到相应的学校,对学生的反馈与述求、基础设施不完善、学生身心等一系列问题学校并不会去关注,学校对学生的监管力度也会大大的放松,甚至处于忽视的状态。在访谈中有人说道:“在我到实习地方之后,学校就不管我们了,我们向学校反馈一些问题,学校给的答复是有问题自己找实习地方的领导,自己解决。”(A1)这说明了高校在学生实习过程中管理存在的问题。同时学校在安排实习园所时,只是单纯的校园合作关系,并没有深度交流,特别是在实习期间的管理制度,学校和园所并没有达成一致的管理方案,双方都处于一种“看学校的管理安排或看幼儿园的管理安排”的管理状态。并且实习地点的安排过于分散,不利于学校的管理以及增加校内指导老师的走访难度。(二)“双导师”的指导质量不高从基本信息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高校指导老师指导的人数众多,最多指导的人数在31个人以上,这就导致了指导老师的指导压力和责任重大,在访谈中有学生说道:“我的指导老师和我的专业不对口,然后指导老师指导的人数比较多,且指导的学生都比较分散,所以指导老师只对我指导过两次,指导的内容也很随意,就是问问有没有什么不习惯,有没有什么问题等。”(A4)从谈话中虽然可以看出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关怀,但是却缺乏专业的、及时性的指导。园所指导老师虽然可以进行一对一或一对二的指导,但是指导却很随意,在访谈中一个学生说道:“幼儿园的指导老师指导的没有目的性、针对性、专业性,及时性,他们指导的内容十分片面,而且我的指导老师以为指导就是带着我走一日流程。”(A11)这说明园所指导老师对于指导的认识不足,导致对学生的指导片面,没有深度,导致学生实习积极性不高,专业能力得不到提升,综上所述教育实习时“双导师”的指导质量不高。(三)园所对教育实习支持力度低在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园所给予实习学生的机会少,基本大部分学生在园所中从事的工作都是保育,同时还存在着轮班现象,学生对园所的课程教研、班级的教育教学等接触少。园所给实习学生提供的工作太过单一,导致实习老师的接触面狭窄,从而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幼儿园的工作。有学生说道:“在实习的过程中,我除了从事保育工作外,幼儿园的其他一些活动我都没有参加过,甚至开会我都没有去过。”(A4)实习园所对学生的实习支持度低,导致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专业认同感等得不到提升,在园所收获的知识、经验也会相对较少,从而学生对实习的满意度也就相对降低。(四)学生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低“去实习前我认为自己可以很好地应对实习中的一切事情,而且实习的时候可以锻炼一下自己,但是到实习幼儿园的那天,我被不能洗澡,住宿条件差这点小事给弄崩溃了。”(A2)通过这段话可以看出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不足,总是觉得自己可以去应对、自己可以、自己是成年人了这些话来安抚自己,但是当真正面临是有显得不知所措。同时学生对于自己角色的转变也没有意识,遇到困难就以我是学生的借口来自己。还有学生说道:“我在学校的专业成绩一直不错,以为去实习可以大展身手,结果实习的时候发现自己胆怯了,一是害怕自己讲不好,二是不知道怎么去切入课程,有一次给幼儿讲一首故事,自己觉得说的挺好,结果幼儿完全听不懂。”(A7)这说明有部分学生很自信,高估了自己的专业能力。综上所述高校学生教育实习存在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较低的现实问题,学生对自我期望太高,自我认识不足。四、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满意度的对策建议(一)强化实习管理,建立反馈机制高校在实习管理制度存在许多的问题,列如:对学生监管薄弱、对学生的管理力度低等。针对上述问题,学校应该强化实习管理,关注学生在实习中的问题,规范实习组织、实习过程、实习安全、学生实习的各方权责等的管理。还要建立学生反馈机制。建立学生反馈机制有利于学校及时掌握学生在实习过程的方方面面,以及学生权益受损时学校可以第一时间进行维权等活动。强化实习管理,建立反馈机制有利于学校实习制度的完善,和学生的述求的到反馈,从而提高实习积极性和实习满意度,为培养高质量教师奠定基础。(二)提高“双导师”的指导质量指导老师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一盏明灯,他能为学生指明方向,所以指导老师在学生实习中是很重要的存在,当前指导老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指导老师存在专业不对口的现象,二、指导老师指导人数多,力不从心,三、指导老师指导片面随意现象,四、指导老师不作为现象。针对上述问题,园所与学校要积极调整,科学合理的分配指导老师。学校指导老师拥有很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在实习中专业的理论知识指导对于实习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高校首先要解决指导老师不对口的问题。其次就是解决老师指导人数多的问题,笔者认为一个指导老师最佳指导人数在1-3人。最后指导老师要有责任心,指导学生的内容要有很强的专业性,指导要及时,指导内容和方式要有目的性、针对性、计划性。在指导的内容、方式上园所指导老师也要加强指导的目的性、针对性、计划性,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只有学校和园所指导老师双方同心协力,以一致的培养方向,去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提高指导质量,使教育实习的效果做大化,为培养高素质教师奠定基础。(三)构建“校-园”合作共同体教育实习是国家培养高质量教师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不是高校一方的责任,而是高校和幼儿园共同的责任,只有高校和幼儿园共同努力相互支持,明确教育实习的目的、培养方向、培养计划等,才能向着国家培养人才的大方向努力。教育实习的到幼儿园的支持,有利于校-园双联动,提升实习的质量,为学生毕业后进入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高校要做体验式的课程安排,在平时的课程安排中多向学生说明实习工作的不易,学生在实习中所面临的挑战等。校-园双管齐下,提高学生的实习质量,实习的层次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越。近些年,高校和幼儿园的多方合作的成功案列屡见不鲜,而构建“校-园”合作共同体是大势所趋,是国家和社会所期盼的,当前三胎政策的开放,对于高素质教师的迫切感有强了一分,所以高校和幼儿园的责任和担当就重了一分。高校和园所合作是共赢的,只有“校-园”相互协助支持,达成一致的培养方向和实习安排计划,那么教育实习的质量和学生的专业素养的提高会最大化的实现,校-园共同为国家培养“四有”的高素质学前教育师资。(四)学生应保持适度的实习期待,增强心理素质通过问卷的数据分析和访谈的内容发现学生对教育实习的期待值普遍较高,而导致这样的原因是:一、由于疫情的原因学校没有开展见习、实习等实践活动,导致学生对幼儿园的了解少,期望高;二、学生自身的理想主义,社会经验的缺乏等因素,导致学生只想到了实习过程中好的一方面,而坏的一方面学生并没有预想到。然而学生对实习的期待值越高,那么对实习的满意度就会越低,所以让学生保持适度的期待值就显得格外重要。首先学生自身要充分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明确实习中自己将会面临的困难和挫折,全面的去认识和正确看待教育实习,其次还要提高自我认识力,不要过度的高估自己,也不要过低的低估自己,保持良好心态,多与老师沟通实际实习中的具体情况,制定自己的实习计划,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一个脚印。最后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低,在实习中面对很小的问题时,心里的接受度低,在访谈中有学生说道:“我本来对实习信心满满的,但是去实习后发现自己心理挺脆弱的,平常看起来挺坚强,但是一遇事就想回家,就想找老师,可能我在实习前身体准备好了,心里没有准备好吧”。通过这段话可以看出学生的心理素质差,所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很重要。在学生实习前老师和学校要帮助学生对实习保持适度的期待值,提高自我认识力,增强心理素质。只有这样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才能守住初心,增强专业认同感,提高自我专业能力,学生才能在实习中收获更多知识,教育实习的目的才能达到,实习的质量才会有所提高,高素质教师的培养才会有所突破,国家和社会的期望才不会被辜负。
具体看你的方向而定1 、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研究。 2 、关于幼儿争抢行为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3 、关于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 4 、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 5 、关于幼儿“人来疯”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6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 7 、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研究。 8 、幼儿教师社会支持的现状研究。 9 、幼儿教师家庭支持的现状研究。 10 、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11 、幼儿园的奖惩制度与幼儿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相关研究。 12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13 、关于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14 、关于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15 、关于幼儿冲突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16 、关于父亲角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的研究。17 、关于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18 、关于父母教育态度的一致性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19 、关于幼儿园开展英语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20 、关于某市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取向的研究。21 、关于幼儿园的社会支持现状研究。 22 、关于家长选择幼儿园时的主导因素研究。 23 、关于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期望的现状研究。 24 、关于家长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配合现状研究。 25 、 35 岁以下年轻父母的早教观念的现状研究。 26 、关于父亲与母亲对于幼儿发展认识上的差异研究。 27 、关于幼儿教师离岗,跳槽现状的研究。 28 、关于家长对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认识研究。 29 、关于幼儿教师对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认识研究。 30 、关于小班幼儿教师与大班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的对比研究。 31 、关于男幼儿与女幼儿在师幼互动中的差异因素研究。 32 、关于小班幼儿性别认同的现状研究。
选题定了么,若随便什么研究方向都可以在范文网可以参考。
据学术堂了解,一篇好的论文首先得有一个好的论文题目,下面给大家整理了10篇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选题供大家参考:1.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研究2. 幼儿争抢行为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3. 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4.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5. 幼儿“人来疯”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6.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7. 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研究8. 幼儿教师社会支持的现状研究9. 幼儿教师家庭支持的现状研究10. 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幼儿的告状,是指幼儿在他们自己认为受到同伴侵犯或发现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告状是一种发生次数很频繁的现象,它花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据一些调查资料显示:幼儿园中每天约有60%的幼儿向老师告状,有的每人每天告状次数达5次之多,以请求帮助为主。幼儿告状如此频繁,如果处理不当,会影响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并会对幼儿的性格和品质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教师如何处理幼儿告状行为就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应了解幼儿告状的动机和目的,区别对待。1. 教师在处理幼儿因纠纷而产生的告状行为时,必须先了解纠纷的原因,经过调解加以解决,而对那些持强凌弱的幼儿加以批评,对被欺负者给以安慰和保护。2. 在为打包不平而发生告状行为的处理时,教师应问明情况后,对那些敢于制止、揭发别人不良行为的幼儿给予表扬和鼓励,要求其他幼儿向其学习,并向全体幼儿指出欺负别人的行为是错误的。3. 在处理为引起别人注意、希望承认而产生的告状行为时,教师首先肯定他的良好表现,鼓励其继续保持,但也要防止某些幼儿为寻求表扬而出现谎报、误报、乱告状的不良行为,避免幼儿不良心理的产生。4. 在处理因嫉妒而产生的告状行为时,教师应引导幼儿看到别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不足,不借助别人来评价自己,不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同伴们的榜样。5. 对因报复别人或为讨好老师而产生的告状行为时,要对其进行认真的教育,让幼儿明白对人要以 诚相待、友好相处,不窥探他人秘密,做一个正直的人。 其次,教师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组织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培养幼儿处事的能力和良好的品质,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1. 可组织幼儿看动画片、听故事、看电影等,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评价其中人物的行为,从而丰富幼儿是非的感性经验,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减少幼儿的不良行为。2. 可组织幼儿通过谈话等形式,讲一些幼儿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幼儿自己来想办法解决,从而提高幼儿处事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进而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 总之,幼儿的告状看来事小,其实跟幼儿的心理发展关系很大,幼儿教师作为幼儿的启蒙者,在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时,切莫等闲视之。事时上,只要我们教育引导得当,它还能帮助我们提高教育效果,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活动情况和心理需要,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有的放矢,成效显著。
浅谈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分析及策略
本论文主要分析了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与动机,并提出教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对策。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浅谈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分析及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文摘要: 人自出生以来,就不断通过各种感官吸收环境中的点点滴滴,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反复建立、积累各种新旧经验,并在新旧经验的交替循环与相互作用中达到身体、动作、情绪、社会、语言、智能的综合协调发展。在幼儿园里,幼儿向老师传达信息的渠道一般都是通过告状,从而在告状中引起老师的注意,表达他的想法,或间接或直接的想要的某种结果。
论文关键词: 大班幼儿 告状 解决策略
问题的提出:
发生在幼儿园的幼儿告状行为和成人世界的告状行为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但是有一个明显的差异就是幼儿告状行为除了幼儿自己受欺负、得不到公正待遇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幼儿觉得同伴违反了自己所认同的规则、规范。所以说,幼儿园中幼儿的告状行为指幼儿在自己认为受到同伴的侵犯或者发现同伴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老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他突出的目的就是要阻止同伴的行为。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幼儿的告状行为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据了解,幼儿园每天大概有60%的幼儿向老师告状,有的幼儿每天告状五次,这些让老师们应接不暇,又忙又累。
幼儿告状是指3-6岁的幼儿将自己或别人受到的欺负向教师陈述的过程。对含义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首先,从告状的主体来看,它是3-6岁的幼儿,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在处理问题上存在依赖性和试误性。其次,从幼儿告状的内容来看,多是自己或别人受到了欺负,不含告发的意味。再次,通过这一学期在幼儿园的实习,我观察到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最为常见。无论在活动中、晨间活动中、区域中、吃点心时,都能听到幼儿告状的声音。面对幼儿的告状老师采取的解决策略也大有不同。怎么解决幼儿的告状行为,是检验一位幼儿园老师掌握幼教科学、幼儿心理学和责任心的试金石,也考验着幼儿教师的智慧与善意。
大班的幼儿正处于自我概念形成的过程中。随着自己生活经验不断积累,他们逐渐从成人的依赖中脱离出来,对自己周围环境的 "制约权",却没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去应付一切,经常会做一些我们成人看上去不对的事情。于是老师就要为他们担心了,就要管他们,就要要求他们听成人的话。这样一来,孩子内在的需求与外在的环境之间就会发生矛盾冲突,体现在行为上,这就是所谓的不听话。
通过在所在实习幼儿园的观察分析大班幼儿每一个告状行为都有其特殊的心理活动,这些告状行为多发生在同伴之间的活动、关系中。现在,通过以下几个案例,先来观察一下大班幼儿的告状
案例一:老师,他不送杯子地点:
大一班, 时间: 9:40吃点心时间到了,今天吃的是饼干和豆浆。孩子们每个人去阿姨那边拿了两块饼干,然后拿一杯豆浆回到自己座位上吃。吃完的小朋友把杯子送到小桶里,韩欣妍吃饼干的速度比较慢,班上已经有一大半的吃完出去玩了,她的饼干还没吃多少。阿姨已经在洗杯子了。
忽然,张驰跑到正在准备下节活动的李老师面前说:"老师,韩欣妍不送杯子就出去玩了。
张驰的声音很大。韩欣妍是坐在张弛的对面的,也许是急着跑出去玩,她吃完后顺手把杯子往身后的桌子上一放,便快步走出教室。李老师头也没抬说:"快吃你的吧韩欣妍不爱放杯子我管。每天吃点心都吃到最后,还爱管别人的事情!"张弛机械地把手中的半块饼干往嘴里送,不再讲话。
分析:幼儿发现同伴的这一行为与老师规定的吃完点心要把杯子送到前面的盆里,并向老师发起告状,同时也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表扬。
案例二:老师,他在我纸上乱画。
地点:大一班,时间: 8:15在图画活动中,所有小朋友都在聚精会神地画画。壮壮和苗苗位置相邻,都在画画。老师在进行巡视。在涂色时,壮壮见老师巡视他的画时,急忙跟老师说:"老师,我在画画的时候苗苗老用水彩笔在我纸上乱涂,"同时高高举起苗苗之前画的地方说:"看,都被他在上面画了好几条线了。"分析:这件事看起来很小,但却很常见。幼儿产生这一告状行为主要是为了引起老师注意,并希望老师批评乱画的幼儿案例三:我们,该怎么办?
大一班,时间: 15:30快要吃点心了,老师让小朋友把雪花片拆好放到小筐子里再送到前面的大筐子里。大部分小朋友拆的都很快,也快速的把雪花片送到了大框子里。这时,我看到有一组小朋友,玩具都没人拆就在那抢小筐子,看到我来了,抢筐子的两个小朋友,谁也不肯松手都想送玩具。旁边的说:"老师,看他们呢,筐子都要坏了。"我说:"你们就这样一直下去吗?这样谁都送不成哦!"一个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们来石头剪刀布谁赢了谁送。"我拍了拍另一个小朋友说:"来,你们来石头剪刀布吧"分析:大班幼儿已经具有解决矛盾的能力,所以在遇到争抢之类的告状。教师不要急于帮幼儿解决,而是让幼儿自己多想想,问问他们怎么解决。从这一案例可看出幼儿有能力自己解决,能够想到石头剪刀布的方法来解决。
大班幼儿出现告状行为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两大方面:
一、缺乏独立思考处理问题的能力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难免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娇气等不良习惯,跟别的孩子相处时缺乏合作有爱关心他人、矛盾不断,又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幼儿自尊心较强喜欢争强好胜,当看到小朋友比自己强,就会产生嫉妒心理,通过告状来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这时,家长要注意 疏导孩子的嫉妒心理,如让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用平常心看待。还一些孩子,攻击性比较强,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他们虽然是引发冲突的直接责任者,但因为害怕责备,于是向家长告状,以推卸责任。这时家长不能迁就,要比批评教育,引导孩子主动承认改正错误。
大班幼儿快要升入小学了,各方面的发展都比小中班有明显的进步,道德情感的发展特别突出,所以教师处理大班幼儿告状问题时,所用的方式方法会影响幼儿对行为规则的认识和掌握,以及幼儿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在处理大班幼儿告状行为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对幼儿告状行为要认真对待,妥善处理千万不能应付了事:
首先在处理幼儿之间因纠纷而产生告状行为时,老师必须先了解幼儿之间发生纠纷原因。如果是意见不合、争夺玩具等纠纷告状行为可以通过在当事人之间进行调解来解决矛盾;对于倚强凌弱告状一定要对有责任的幼儿进行严厉批评,明确指出他是不对的并要求他改正;对于受欺负者则应该安慰和保护,对这类告状行为如果老师处理不当或者置之不理会导致幼儿之间纠纷升级从而影响幼儿间友好关系,使幼儿形成不健康心理。并且会导致幼儿对老师产生不信任而疏远。
在处理幼儿试探性告状行为时,老师要对试探问题给予明确答复表明支持或反对态度使幼儿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否则会让幼儿决得无所适从在处理打抱不平或维持纪律而产生的告状行为时,老师要区别对待,对于有必要查清并处理对汇报情况与积极维护纪律的幼儿给予表扬;对于没必要查清问题,老师也不能冷落告状幼儿,更不能则怪幼儿多管闲事,要给予适当解释和说明否则会挫伤幼儿自尊心和积极性,不利于幼儿健康心理形成和发展对于逃避责任或惧怕批评告状行为进行处理时,老师应对犯错误幼儿讲清能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还是好孩子,不能迁就。不然让他尝到"甜头"下次,他还会欺负别人、欺老师对于幼儿的告状,老师可以组织幼儿看电影、讲故事等活动有目的引导幼儿评价其中人物行为,提高他们对各种行为认知水平和评价能力,明白要相互谦让、相互合作,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经常这样做不久可以密切幼儿之间的友好关系,而且可以培养幼儿互相谦让、互相合作的优良品质,减少幼儿之间的摩擦。
在此基础上如果老师能结合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有目的训练就可以逐步提高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幼儿独立性。所以幼儿工作者要重视自身行为对幼儿的作用,用和善的态度和幼儿交往,为幼儿做好榜样来消除幼儿消极心理。这就要求幼儿工作者在与幼儿接触时,要用积极的表情和生动有趣的语言,对幼儿表现出注视、微笑、点头、肯定的手势,身体上的接触(例如抚摸、拥抱、拍拍头),让幼儿产生被重视和被接纳的感觉,让幼儿生活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和美好未来,每一位幼儿工作者都要时刻以身作则,时刻从爱出发。让每位幼儿身心健康,快乐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娟娟,《新手老师上路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陈帼眉,《学期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3、刘晶波,《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向老师发起--我在幼儿园看到了什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4、吴放,《与孩子一起跳舞》,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摘 要: 通过对大班幼儿陆子涵告状行为的个案研究,发现现在普遍幼儿园都存在着幼儿告状行为的出现,究其原因是幼儿在家里时家长都围绕着一个人转,到了幼儿园却发现教师不是为了他一个人,使幼儿在心理上发生了一个质的变化。
对比整个幼儿园情况,我们采取与家长沟通,家长与教师共同促进的措施,初步使幼儿的告状行为从一些无用的告状行为转变为一些有用的告状行为,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
关键词: 告状行为、动机、措施
引言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幼儿告状行为时有发生,是一种常见现象。告状是幼儿在成长中一种非常普遍的而又令人犯难的行为。而幼儿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类个体,他们的.告状行为一定有很多不同于成人的地方。那么幼儿为什么要告状?教师为什么要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
有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的告状行为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探讨了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幼儿告状是由幼儿人际关系的变化引起的。从4~5岁开始,幼儿的人际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主要是和成人的关系,开始向同龄人关系过渡。这种人
[1]际关系的变化容易出现人际冲突,引发幼儿的告状行为。二是探讨了幼儿告状行
为的类型:按幼儿告状动机把幼儿告状行为分为求助型、试探型、表现型、检举
[2]型、关爱型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从上述分析
可以看出,幼儿告状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规律和基本特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告状时会采取不同的策略,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也会根据性别和情境的不同而采
[3]取多样化的告状策略。本研究是在去幼儿园实习了三个半月,结合在幼儿园实习
中看到的真实案例,在初步了解幼儿的基本情况,从幼儿的年龄特点、规矩认知、社会性发展以及道德发展的维度分析告状行为的类型和原因,通过跟教师与家长的访谈,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及应如何辅导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以及所采取的策略进行归纳与分析。
一、个案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陆子晗,男,七周岁。他是一个连续读了五年的孩子,对于幼儿园里的模式已经很熟悉。之所以注意到他是因为这个孩子他在上课的时候从来不会端正地坐在小椅子上,总会这边玩一下,那边走一下,嘴巴里老是发出声音,告状比谁都积极,总是说其他小朋友上课怎么这么样,自己犯错了总有理由。根据和幼儿园班主任的沟通,我初步了解了一下他的家庭,经济相当优越,父母自己开了一家公司,生意不错。
事件一:上科学活动的时候,老师正在给孩子们讲解有趣的七彩光,正当大家听的津津有味的时候,陆子晗突然跑到老师身边,对老师说,老师,某某某上课不认真听讲,他在玩扣子,某某某一直在跟旁边的小朋友讲话??老师看了陆子晗一眼,他又继续说到,老师,某某小朋友上课老是把脚搁起来,尽管他自己有时也会这样。
事件二:晨间活动时都会有一段时间是给幼儿玩玩具的时间,老师规定每组幼儿只能选一个玩具品种玩,不能拿第二个,要在自己的位置上玩。陆子晗挑了很多其他组的拼装玩具在自己手边玩,其他小朋友看见了就对陆子晗说:“那是我们组的玩具,你不能玩的。”陆子晗不听,还跑到老师那告状:老师,你看其他组有那么多玩具的,我想玩那个玩具,可是他们不让我玩的,还说我拿他们的玩具,我没有,是我先看见的,我想玩那个玩具。我每天都玩这个的,它是我的。 事件三:课间活动时,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楼下玩大型玩具,规定哪组排队排的好就可以先玩,于是大家都立正站好,当大部分的孩子得到认可可以去玩,只剩一部分因为站的不好不能去玩的孩子时,陆子晗又说了:“老师你看,某某没站好,我站的很好的,我可以去玩了吧。”于是不等老师回答,就自己跑开去玩了。
二、个案分析
根据我观察的陆子涵的个人行为,又考虑到他的家庭情况,分析认为这个孩子出现告状行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家庭因素:由于陆子晗在家里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又十分优越,父母平时对他十分宠,甚至达到了溺爱的程度,使他在生活中不用与别人共同使用某个东西或分享,就能的得到全部的关注。又因为家里只有陆子涵一个孩子,是他们的宝贝,家长宠着孩子,没有严厉的管教约束孩子,采取宽容型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过分纵容、放任,养成孩子霸道、粘人的性格。可见,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行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2、教师因素:大班的老师一般都要带30到40不等的幼儿,很难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个幼儿身上,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幼儿整体的发展而忽略个体的发展。一个孩子采用告状的行为引起教师的注意,教师回应了幼儿的告状,就会使孩子认为自己得到了重视。这也是告状行为频频产生的原因之一。
3、环境因素:现在的房子基本上都是独门独户,不像乡下的孩子有那么多的活动空间,孩子经常呆在以他为中心点的家里,很少到需要分享的地方磨练,当到需要集体生活的环境时如幼儿园便会很不习惯,这也是造成陆子涵小朋友频频产生告状行为的原因之一。
三、对陆子涵告状行为的处理方法以及建议
通过对陆子涵的个人行为和与他家长的沟通分析得知,他先前的告状行为完全依赖于成年人的态度。到了大班,他有了自己的观点,也有了批判性,对成年人的依赖性也有所降低。所以,无论从其依赖性来讲还是从其批判性来讲,老师对他的告状行为的处理,必然会影响他的健康心理与人格的形成。
1、了解幼儿告状的动机,区别对待
在处理幼儿试探性告状行为时,老师对幼儿试探的问题要给于明确的答复,表明支持或反对的态度。使幼儿通过老师的答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以增强幼儿的是非观念。否则,会使幼儿感到无所适从。
在事件一中,老师可以在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小朋友专心听讲的同时,表扬陆子晗这种帮助其他小朋友的行为,但是还要提出他也因为太过注意别的小朋友而导致自己不专心的行为,且他自己也会做类似的小动作。随后指出老师自己会注意到小朋友不专心而提醒他们,而不需要他用告状的方式来提醒老师,这样做不会因为表扬陆子晗而使他屡屡告状而影响到别人和自己,也不会因为否定他的这种告状行为而使他沮丧,无所适从。
2、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减少告状行为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平时多注意训练幼儿的独立性,对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作为幼儿园的老师,妥善地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是非常必要的,但最终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从而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
对于幼儿之间纠纷的处理,最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幼儿自己解决纠纷。在事件二中,老师可以在温和的方式下指出陆子晗的行为是不对的,是不按老师要求做的行为,并且引导出小朋友之间要互相礼让、友爱的观点,让他们知道在幼儿园每个小朋友都是一样的权利,都应该遵守幼儿园的规定和老师的规定。鼓励他们互相进行谅解。除此,老师可以组织幼儿通过看电影、听故事、等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评价其中人物的行为,提高他们对各种行为的认知水平和评价的能力,明白相互礼让、相互合作的益处和必要性,然后由他们自己做出合理的决定,培养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经常这样做,不仅可以密切幼儿之间的友好关系,而且可以培养幼儿互相谦让、互相合作的优良品质,减少幼儿之间的摩擦。从而减少小朋友互相告状的行为。
四、总结
由陆子涵的个案研究可以看出大班幼儿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行为规范,而且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其“告状”的内容更多的是关心同伴与同伴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们在告状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多是复合式的,方式也较为隐蔽,如很多幼儿轻轻地靠近教师耳边告状,以免同伴听到。他们逐步采用消极评价、撒娇、神态示意、嘲笑等告状策略。大班幼儿在对规则的要求本质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些内在的价值观,他们的告状策略也是基于一定的价值观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告状行为日益呈现出一种层层接近目标的趋势,告状幼儿期望最终达成目标的愿望也更为明显。
告状行为的幼儿个体差异大,因此他们参与活动的程度和进度,要视其实际行为反映而定。老师不可操之过急,要视情况而定。情绪反应良好时可进入下一个阶段。切忌强迫指令、发火训斥,以防幼儿发生逆反心理,影响模仿效果。教师一定要按照“积极诱导、顺其自然“的原则,掌握参与活动的速率。而且,不论在哪个阶段,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只要被辅导的幼儿做出教师所预期的行为时,都要及时给予有效强化物,并明确告诉他强化的原因,即为何奖赏他那个行为。积极鼓励他与同伴合作交往,并参与社交,逐渐脱离霸道、粘人的性格。
谢辞
在本论文完成之际,我要向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胡玉敏老师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胡玉敏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从开题报告的修改、论文的架构拟定到最终定稿,她给予了殷切的指导,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胡老师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特别是她广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我受益匪浅,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和深深的谢意。
感谢所有支持和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他们为我及时完成论文写作提供了许多支持和帮助,并定期督促论文写作进度,才使得此论文得以按期保质的完成。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学的宝贵建议,特别是室友的鼓励、对问题的争执、相关素材的提供,对我来说都是我莫大的财富。
1、要重视幼儿的告状行为,对幼儿的告状持欢迎态度
幼儿爱告状是他们这个年龄阶段普遍的现象,老师不要怕幼儿告状,从积极意义上说,幼儿告状正是他们亲社会的一种表现,因此,教师对幼儿的告状应斥欢迎的态度,在工作中遇到幼儿告状,可以先停一停别急着截断或不耐烦,微笑会让自己与幼儿都得到放松,要耐心指导,帮助幼儿,只要教师能重视幼儿告状,并以恰当的方式加以指导,相信幼儿的这些良好心理品质会得到发展。
2、认真倾听幼儿的告状,要了解原因“对症下药”
遇到幼儿告状教师应耐心倾听,细致、全面的调查,争吵、控告的原因,详细的弄清告状的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对症下药”选择适合的处理方法。以下列举个别类型进行分析:
(1)、检举类告状的幼儿,他们以揭发检举他人的方式显示自己的优秀,其目的就是为了讨好老师,表现自己,教师遇到这种情况,不宜鼓励,更不能当着“告状”幼儿的面批评另一个幼儿,可以这样对告状的孩子说:“你知道他打人不对,这很好,那你看有什么办法帮助他呢?”
(2)、求赏类告状,这是幼儿比较常见的一种心态,因为幼儿告状常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老师不宜鼓励。
(3)、为自己辩解的告状,这时老师要分清责任,该惩罚的绝不姑息,同时要让本以为告了别人的状自己就没事的孩子认识到;把责任推给别人是不对的。
(4)、保护弱者类告状行为,这是幼儿道德意识发展的表现,教师应视之为一种可喜的想象,并应及时的加以肯定、鼓励,然后应认真予以引导,与孩子共商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3、培养幼儿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告状行为组织幼儿观看动画片、听故事等,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评价其中的任务的行为,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进而减少幼儿的不良行为,也可组织幼儿通过谈话,讨论等形式,讲一些幼儿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幼儿来想办法解决,从而幼儿独立处理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进而减少幼儿告状行为,幼儿到了幼儿园其目的就是为了发展能力、认识社会、与同伴交往、学习交往技能、学会解决身边的矛盾。所以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告状行为,是非常有必要的。
浅谈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分析及策略
本论文主要分析了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与动机,并提出教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对策。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浅谈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分析及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文摘要: 人自出生以来,就不断通过各种感官吸收环境中的点点滴滴,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反复建立、积累各种新旧经验,并在新旧经验的交替循环与相互作用中达到身体、动作、情绪、社会、语言、智能的综合协调发展。在幼儿园里,幼儿向老师传达信息的渠道一般都是通过告状,从而在告状中引起老师的注意,表达他的想法,或间接或直接的想要的某种结果。
论文关键词: 大班幼儿 告状 解决策略
问题的提出:
发生在幼儿园的幼儿告状行为和成人世界的告状行为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但是有一个明显的差异就是幼儿告状行为除了幼儿自己受欺负、得不到公正待遇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幼儿觉得同伴违反了自己所认同的规则、规范。所以说,幼儿园中幼儿的告状行为指幼儿在自己认为受到同伴的侵犯或者发现同伴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老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他突出的目的就是要阻止同伴的行为。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幼儿的告状行为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据了解,幼儿园每天大概有60%的幼儿向老师告状,有的幼儿每天告状五次,这些让老师们应接不暇,又忙又累。
幼儿告状是指3-6岁的幼儿将自己或别人受到的欺负向教师陈述的过程。对含义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首先,从告状的主体来看,它是3-6岁的幼儿,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在处理问题上存在依赖性和试误性。其次,从幼儿告状的内容来看,多是自己或别人受到了欺负,不含告发的意味。再次,通过这一学期在幼儿园的实习,我观察到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最为常见。无论在活动中、晨间活动中、区域中、吃点心时,都能听到幼儿告状的声音。面对幼儿的告状老师采取的解决策略也大有不同。怎么解决幼儿的告状行为,是检验一位幼儿园老师掌握幼教科学、幼儿心理学和责任心的试金石,也考验着幼儿教师的智慧与善意。
大班的幼儿正处于自我概念形成的过程中。随着自己生活经验不断积累,他们逐渐从成人的依赖中脱离出来,对自己周围环境的 "制约权",却没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去应付一切,经常会做一些我们成人看上去不对的事情。于是老师就要为他们担心了,就要管他们,就要要求他们听成人的话。这样一来,孩子内在的需求与外在的环境之间就会发生矛盾冲突,体现在行为上,这就是所谓的不听话。
通过在所在实习幼儿园的观察分析大班幼儿每一个告状行为都有其特殊的心理活动,这些告状行为多发生在同伴之间的活动、关系中。现在,通过以下几个案例,先来观察一下大班幼儿的告状
案例一:老师,他不送杯子地点:
大一班, 时间: 9:40吃点心时间到了,今天吃的是饼干和豆浆。孩子们每个人去阿姨那边拿了两块饼干,然后拿一杯豆浆回到自己座位上吃。吃完的小朋友把杯子送到小桶里,韩欣妍吃饼干的速度比较慢,班上已经有一大半的吃完出去玩了,她的饼干还没吃多少。阿姨已经在洗杯子了。
忽然,张驰跑到正在准备下节活动的李老师面前说:"老师,韩欣妍不送杯子就出去玩了。
张驰的声音很大。韩欣妍是坐在张弛的对面的,也许是急着跑出去玩,她吃完后顺手把杯子往身后的桌子上一放,便快步走出教室。李老师头也没抬说:"快吃你的吧韩欣妍不爱放杯子我管。每天吃点心都吃到最后,还爱管别人的事情!"张弛机械地把手中的半块饼干往嘴里送,不再讲话。
分析:幼儿发现同伴的这一行为与老师规定的吃完点心要把杯子送到前面的盆里,并向老师发起告状,同时也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表扬。
案例二:老师,他在我纸上乱画。
地点:大一班,时间: 8:15在图画活动中,所有小朋友都在聚精会神地画画。壮壮和苗苗位置相邻,都在画画。老师在进行巡视。在涂色时,壮壮见老师巡视他的画时,急忙跟老师说:"老师,我在画画的时候苗苗老用水彩笔在我纸上乱涂,"同时高高举起苗苗之前画的地方说:"看,都被他在上面画了好几条线了。"分析:这件事看起来很小,但却很常见。幼儿产生这一告状行为主要是为了引起老师注意,并希望老师批评乱画的幼儿案例三:我们,该怎么办?
大一班,时间: 15:30快要吃点心了,老师让小朋友把雪花片拆好放到小筐子里再送到前面的大筐子里。大部分小朋友拆的都很快,也快速的把雪花片送到了大框子里。这时,我看到有一组小朋友,玩具都没人拆就在那抢小筐子,看到我来了,抢筐子的两个小朋友,谁也不肯松手都想送玩具。旁边的说:"老师,看他们呢,筐子都要坏了。"我说:"你们就这样一直下去吗?这样谁都送不成哦!"一个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们来石头剪刀布谁赢了谁送。"我拍了拍另一个小朋友说:"来,你们来石头剪刀布吧"分析:大班幼儿已经具有解决矛盾的能力,所以在遇到争抢之类的告状。教师不要急于帮幼儿解决,而是让幼儿自己多想想,问问他们怎么解决。从这一案例可看出幼儿有能力自己解决,能够想到石头剪刀布的方法来解决。
大班幼儿出现告状行为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两大方面:
一、缺乏独立思考处理问题的能力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难免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娇气等不良习惯,跟别的孩子相处时缺乏合作有爱关心他人、矛盾不断,又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幼儿自尊心较强喜欢争强好胜,当看到小朋友比自己强,就会产生嫉妒心理,通过告状来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这时,家长要注意 疏导孩子的嫉妒心理,如让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用平常心看待。还一些孩子,攻击性比较强,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他们虽然是引发冲突的直接责任者,但因为害怕责备,于是向家长告状,以推卸责任。这时家长不能迁就,要比批评教育,引导孩子主动承认改正错误。
大班幼儿快要升入小学了,各方面的发展都比小中班有明显的进步,道德情感的发展特别突出,所以教师处理大班幼儿告状问题时,所用的方式方法会影响幼儿对行为规则的认识和掌握,以及幼儿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在处理大班幼儿告状行为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对幼儿告状行为要认真对待,妥善处理千万不能应付了事:
首先在处理幼儿之间因纠纷而产生告状行为时,老师必须先了解幼儿之间发生纠纷原因。如果是意见不合、争夺玩具等纠纷告状行为可以通过在当事人之间进行调解来解决矛盾;对于倚强凌弱告状一定要对有责任的幼儿进行严厉批评,明确指出他是不对的并要求他改正;对于受欺负者则应该安慰和保护,对这类告状行为如果老师处理不当或者置之不理会导致幼儿之间纠纷升级从而影响幼儿间友好关系,使幼儿形成不健康心理。并且会导致幼儿对老师产生不信任而疏远。
在处理幼儿试探性告状行为时,老师要对试探问题给予明确答复表明支持或反对态度使幼儿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否则会让幼儿决得无所适从在处理打抱不平或维持纪律而产生的告状行为时,老师要区别对待,对于有必要查清并处理对汇报情况与积极维护纪律的幼儿给予表扬;对于没必要查清问题,老师也不能冷落告状幼儿,更不能则怪幼儿多管闲事,要给予适当解释和说明否则会挫伤幼儿自尊心和积极性,不利于幼儿健康心理形成和发展对于逃避责任或惧怕批评告状行为进行处理时,老师应对犯错误幼儿讲清能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还是好孩子,不能迁就。不然让他尝到"甜头"下次,他还会欺负别人、欺老师对于幼儿的告状,老师可以组织幼儿看电影、讲故事等活动有目的引导幼儿评价其中人物行为,提高他们对各种行为认知水平和评价能力,明白要相互谦让、相互合作,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经常这样做不久可以密切幼儿之间的友好关系,而且可以培养幼儿互相谦让、互相合作的优良品质,减少幼儿之间的摩擦。
在此基础上如果老师能结合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有目的训练就可以逐步提高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幼儿独立性。所以幼儿工作者要重视自身行为对幼儿的作用,用和善的态度和幼儿交往,为幼儿做好榜样来消除幼儿消极心理。这就要求幼儿工作者在与幼儿接触时,要用积极的表情和生动有趣的语言,对幼儿表现出注视、微笑、点头、肯定的手势,身体上的接触(例如抚摸、拥抱、拍拍头),让幼儿产生被重视和被接纳的感觉,让幼儿生活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和美好未来,每一位幼儿工作者都要时刻以身作则,时刻从爱出发。让每位幼儿身心健康,快乐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娟娟,《新手老师上路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陈帼眉,《学期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3、刘晶波,《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向老师发起--我在幼儿园看到了什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4、吴放,《与孩子一起跳舞》,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摘 要: 通过对大班幼儿陆子涵告状行为的个案研究,发现现在普遍幼儿园都存在着幼儿告状行为的出现,究其原因是幼儿在家里时家长都围绕着一个人转,到了幼儿园却发现教师不是为了他一个人,使幼儿在心理上发生了一个质的变化。
对比整个幼儿园情况,我们采取与家长沟通,家长与教师共同促进的措施,初步使幼儿的告状行为从一些无用的告状行为转变为一些有用的告状行为,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
关键词: 告状行为、动机、措施
引言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幼儿告状行为时有发生,是一种常见现象。告状是幼儿在成长中一种非常普遍的而又令人犯难的行为。而幼儿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类个体,他们的.告状行为一定有很多不同于成人的地方。那么幼儿为什么要告状?教师为什么要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
有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的告状行为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探讨了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幼儿告状是由幼儿人际关系的变化引起的。从4~5岁开始,幼儿的人际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主要是和成人的关系,开始向同龄人关系过渡。这种人
[1]际关系的变化容易出现人际冲突,引发幼儿的告状行为。二是探讨了幼儿告状行
为的类型:按幼儿告状动机把幼儿告状行为分为求助型、试探型、表现型、检举
[2]型、关爱型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从上述分析
可以看出,幼儿告状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规律和基本特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告状时会采取不同的策略,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也会根据性别和情境的不同而采
[3]取多样化的告状策略。本研究是在去幼儿园实习了三个半月,结合在幼儿园实习
中看到的真实案例,在初步了解幼儿的基本情况,从幼儿的年龄特点、规矩认知、社会性发展以及道德发展的维度分析告状行为的类型和原因,通过跟教师与家长的访谈,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及应如何辅导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以及所采取的策略进行归纳与分析。
一、个案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陆子晗,男,七周岁。他是一个连续读了五年的孩子,对于幼儿园里的模式已经很熟悉。之所以注意到他是因为这个孩子他在上课的时候从来不会端正地坐在小椅子上,总会这边玩一下,那边走一下,嘴巴里老是发出声音,告状比谁都积极,总是说其他小朋友上课怎么这么样,自己犯错了总有理由。根据和幼儿园班主任的沟通,我初步了解了一下他的家庭,经济相当优越,父母自己开了一家公司,生意不错。
事件一:上科学活动的时候,老师正在给孩子们讲解有趣的七彩光,正当大家听的津津有味的时候,陆子晗突然跑到老师身边,对老师说,老师,某某某上课不认真听讲,他在玩扣子,某某某一直在跟旁边的小朋友讲话??老师看了陆子晗一眼,他又继续说到,老师,某某小朋友上课老是把脚搁起来,尽管他自己有时也会这样。
事件二:晨间活动时都会有一段时间是给幼儿玩玩具的时间,老师规定每组幼儿只能选一个玩具品种玩,不能拿第二个,要在自己的位置上玩。陆子晗挑了很多其他组的拼装玩具在自己手边玩,其他小朋友看见了就对陆子晗说:“那是我们组的玩具,你不能玩的。”陆子晗不听,还跑到老师那告状:老师,你看其他组有那么多玩具的,我想玩那个玩具,可是他们不让我玩的,还说我拿他们的玩具,我没有,是我先看见的,我想玩那个玩具。我每天都玩这个的,它是我的。 事件三:课间活动时,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楼下玩大型玩具,规定哪组排队排的好就可以先玩,于是大家都立正站好,当大部分的孩子得到认可可以去玩,只剩一部分因为站的不好不能去玩的孩子时,陆子晗又说了:“老师你看,某某没站好,我站的很好的,我可以去玩了吧。”于是不等老师回答,就自己跑开去玩了。
二、个案分析
根据我观察的陆子涵的个人行为,又考虑到他的家庭情况,分析认为这个孩子出现告状行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家庭因素:由于陆子晗在家里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又十分优越,父母平时对他十分宠,甚至达到了溺爱的程度,使他在生活中不用与别人共同使用某个东西或分享,就能的得到全部的关注。又因为家里只有陆子涵一个孩子,是他们的宝贝,家长宠着孩子,没有严厉的管教约束孩子,采取宽容型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过分纵容、放任,养成孩子霸道、粘人的性格。可见,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行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2、教师因素:大班的老师一般都要带30到40不等的幼儿,很难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个幼儿身上,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幼儿整体的发展而忽略个体的发展。一个孩子采用告状的行为引起教师的注意,教师回应了幼儿的告状,就会使孩子认为自己得到了重视。这也是告状行为频频产生的原因之一。
3、环境因素:现在的房子基本上都是独门独户,不像乡下的孩子有那么多的活动空间,孩子经常呆在以他为中心点的家里,很少到需要分享的地方磨练,当到需要集体生活的环境时如幼儿园便会很不习惯,这也是造成陆子涵小朋友频频产生告状行为的原因之一。
三、对陆子涵告状行为的处理方法以及建议
通过对陆子涵的个人行为和与他家长的沟通分析得知,他先前的告状行为完全依赖于成年人的态度。到了大班,他有了自己的观点,也有了批判性,对成年人的依赖性也有所降低。所以,无论从其依赖性来讲还是从其批判性来讲,老师对他的告状行为的处理,必然会影响他的健康心理与人格的形成。
1、了解幼儿告状的动机,区别对待
在处理幼儿试探性告状行为时,老师对幼儿试探的问题要给于明确的答复,表明支持或反对的态度。使幼儿通过老师的答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以增强幼儿的是非观念。否则,会使幼儿感到无所适从。
在事件一中,老师可以在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小朋友专心听讲的同时,表扬陆子晗这种帮助其他小朋友的行为,但是还要提出他也因为太过注意别的小朋友而导致自己不专心的行为,且他自己也会做类似的小动作。随后指出老师自己会注意到小朋友不专心而提醒他们,而不需要他用告状的方式来提醒老师,这样做不会因为表扬陆子晗而使他屡屡告状而影响到别人和自己,也不会因为否定他的这种告状行为而使他沮丧,无所适从。
2、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减少告状行为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平时多注意训练幼儿的独立性,对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作为幼儿园的老师,妥善地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是非常必要的,但最终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从而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
对于幼儿之间纠纷的处理,最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幼儿自己解决纠纷。在事件二中,老师可以在温和的方式下指出陆子晗的行为是不对的,是不按老师要求做的行为,并且引导出小朋友之间要互相礼让、友爱的观点,让他们知道在幼儿园每个小朋友都是一样的权利,都应该遵守幼儿园的规定和老师的规定。鼓励他们互相进行谅解。除此,老师可以组织幼儿通过看电影、听故事、等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评价其中人物的行为,提高他们对各种行为的认知水平和评价的能力,明白相互礼让、相互合作的益处和必要性,然后由他们自己做出合理的决定,培养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经常这样做,不仅可以密切幼儿之间的友好关系,而且可以培养幼儿互相谦让、互相合作的优良品质,减少幼儿之间的摩擦。从而减少小朋友互相告状的行为。
四、总结
由陆子涵的个案研究可以看出大班幼儿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行为规范,而且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其“告状”的内容更多的是关心同伴与同伴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们在告状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多是复合式的,方式也较为隐蔽,如很多幼儿轻轻地靠近教师耳边告状,以免同伴听到。他们逐步采用消极评价、撒娇、神态示意、嘲笑等告状策略。大班幼儿在对规则的要求本质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些内在的价值观,他们的告状策略也是基于一定的价值观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告状行为日益呈现出一种层层接近目标的趋势,告状幼儿期望最终达成目标的愿望也更为明显。
告状行为的幼儿个体差异大,因此他们参与活动的程度和进度,要视其实际行为反映而定。老师不可操之过急,要视情况而定。情绪反应良好时可进入下一个阶段。切忌强迫指令、发火训斥,以防幼儿发生逆反心理,影响模仿效果。教师一定要按照“积极诱导、顺其自然“的原则,掌握参与活动的速率。而且,不论在哪个阶段,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只要被辅导的幼儿做出教师所预期的行为时,都要及时给予有效强化物,并明确告诉他强化的原因,即为何奖赏他那个行为。积极鼓励他与同伴合作交往,并参与社交,逐渐脱离霸道、粘人的性格。
谢辞
在本论文完成之际,我要向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胡玉敏老师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胡玉敏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从开题报告的修改、论文的架构拟定到最终定稿,她给予了殷切的指导,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胡老师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特别是她广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我受益匪浅,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和深深的谢意。
感谢所有支持和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他们为我及时完成论文写作提供了许多支持和帮助,并定期督促论文写作进度,才使得此论文得以按期保质的完成。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学的宝贵建议,特别是室友的鼓励、对问题的争执、相关素材的提供,对我来说都是我莫大的财富。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选题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1】
1.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2.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3.试论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4.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5.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探新
6.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7.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8.试论幼儿园应成为社区
9.幼儿提问的研究
10.幼儿(小班托班)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
11.幼儿(大中班)自我服务及参与家庭劳动情况的调查
12.幼儿教育小学化(非正常化)倾向的调查分析
13.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14.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
15.教师对幼儿游戏的参与与指导问题研究
16.自由游戏中教师参与及指导情况的调查
17.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
18.关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类活动时间的调查
19.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
20.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21.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22.利用农村自然环境促进儿童主动发展的行动研究
23.中班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行动研究
24.关于某某省编《幼儿计算用书(小班)》使用情况的调查
2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与《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的比较研究
26.托幼机构“特色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27.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调查
28. 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
29.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调查研究
30. 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31.幼儿园男教师若干个案调查研究
32.农村教师工作状况和工资状况的调查研究
33.某地区某园教师聘任制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
34.某地学前教育的调查
35.某地混合班教育的调查
36. 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37.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38. 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分析
39.某地区儿童学前教育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
40.某地区民办儿童学前机构近年来发展的调查研究
41.某地区幼儿园办园成本的调查研究
42.中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研究
43.幼儿园婴小班幼儿进餐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44.幼儿心理理论发展与教育
45.家长对幼儿园满意度调查
46.农村幼儿园如何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形成自己的优势
47.男性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48.想像性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49.对激发幼儿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兴趣的思考
50.中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研究
51.男性幼儿教师专业意识访谈研究
52.幼儿母语习得对学习英语的思考
53.如何对幼儿实施合理有效的惩罚
54.农村地区幼儿家长教育观念的现状调查
地区幼儿园课程与当地文化资源联系
56.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提问方式调查及建议
57.大班幼儿主要吟唱歌曲来源.原因调查研究及问题对策
58.幼儿一日生活(活动)设计研究
59.新教师如何处理幼儿的自由与纪律的关系
60.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61.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
62.关于父母教育态度的一致性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3岁婴幼儿家庭科学育儿指导策略的研究
64.学习型幼儿园构建策略研究
65.幼儿园公开课的功能分析
66.幼儿攀比行为及教育策略的研究
67.关于家园合作的策略考察与分析
68.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69.幼儿教师的暗示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70.关于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71.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2.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研究
73.幼儿审美与创造力的研究
74.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式与策略
75.男生选择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原因分析
76.父亲角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的研究
77.幼儿家庭闲暇教育的个案研究
78.中班、小班教师在与幼儿互动中使用言语的对比分析
79.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80.关于家长对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认识研究。
81.幼儿“人来疯”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82.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
83.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师幼对话教学研究
84.幼儿园意外事故处理的法律研究
85.亲子游戏现状与对策调研
86.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
87.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对策研究
88.幼儿冲突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89.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与策略
90.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研究
91.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开发及利用
岁幼儿撒谎行为研究
岁乳婴儿家庭科学育儿指导策略的研究
94.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
95.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96.幼儿园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策略研究
97.学前教育本(专)科院校的培养规格与模式的研究
98.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调查与分析
99.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成因及对策
100.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指导策略
101.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对策研究
102.亲子游戏现状与对策调研
103.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104.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
105.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影响的研究
106.幼儿园社会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07.幼儿园活动区材料的选择、开发、利用情况调研
108.幼儿教师职前道德教育的影响及成因
109.幼儿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发展研究
110.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111.幼儿自我控制的早期表现与影响因素
112.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3.农村幼儿意外伤害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114.幼儿“跳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师范学院学前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2】
1.幼儿教师幽默语言对幼儿园小班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研究
2.幼儿教师幽默语言在xx课中运用研究
3.教师幽默语言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4.试论幼儿教师教学幽默语言的作用
5.教学中幽默语言对幼儿语言发展的作用研究
6.某某市幼儿园教师职业压力现状的调查研究
7.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以某某市为例
8.某某市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查
9.某某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分析
10.某某市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分析
11.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师幼对话教学的研究
12.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13.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与指导
14.某某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15.幼儿家庭闲暇教育的个案研究
16.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17.幼儿教师的暗示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
18.某某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研究
19.某某区幼儿性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20.陕南文化与园本课程建设的研究
21.论新课程理念下的学前教师评价
22.论游戏与儿童想象力的培养
23.农村留守幼儿的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村为例
24.农村留守幼儿认知发展问题及教育对策——以###幼儿园为例
25.农村留守幼儿的言语能力发展问题研究
26.城乡幼儿“前学习能力”的比较研究
27.农村3~6岁留守幼儿体质健康问题与对策
28.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农村幼儿园为例
29.幼儿园主题活动环境创设研究
30.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
31.基于传统民间文化传承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32.浅谈学前儿童绘画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33.从学前儿童绘画作品中透析幼儿心理
34.浅谈幼儿园区角游戏的组织与实施
35.对建构幼儿园游戏课程的思考与探索
36.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的调查研究
37.学前儿童告状行为的研究
38.对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研究
39.探析幼儿入园适应问题
40.审美性阅读活动的实践研究
41.幼儿阅读活动中注意稳定性的培养
42.正确看待幼儿体育活动的“挑战”
43.教师语言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影响
44.陶行知艺友制教育思想的启示
45.生活中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方法与途径
46.在幼儿园体育游戏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及实践
47.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48.关于幼儿教师幼儿心理健康观的研究
49.在家庭中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
50.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51.传统游戏的教育价值探新
52.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53.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54.当前陕南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
55.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56.幼儿园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57.绘本阅读促进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研究
58.不同依恋类型幼儿入园适应性教育方案的研究
59.绘本阅读促进幼儿同情心(或移情能力)发展的研究
60.幼儿抗挫折能力培养的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61.幼儿安全概念的理解及其幼儿园主动的安全教育
62.缓解新生入园焦虑的教育方案研究
63.幼儿数概念的认知发展研究
64.某某市幼儿园师幼互动质量与有效策略的研究
65.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现状调查
66.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的调查研究
67.农村教师工作状况和工资状况的调查研究
68.某地区某园教师聘任制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
69.某地学前教育的调查
70.某地混合班教育的调查
71.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72.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73.几例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分析
74.某地区儿童学前教育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
75.某地区民办儿童学前机构近年来发展的调查研究
76.某地区幼儿园办园成本的调查研究
77.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78.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
79.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策略和能力的调查
80.自由游戏中教师参与及指导情况的调查
81.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
82.关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类活动时间的调查
83.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
84.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85.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86.利用农村自然环境促进儿童主动发展的行动研究
87.中班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行动研究
88.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89.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探新
90.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91.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92.试论幼儿园应成为社区幼儿教育中心
93.关于幼儿提问的研究
94.关于幼儿第二语言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95.儿童英语游戏教学法
96.英语特长带班教师进行幼儿园日常教学之模式及策略个案研究
97.幼儿园网页制作
98.幼师生人文素养调查
99.幼儿美育目标与途径
100.幼儿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发展前景及对策研究
101.信息技术与幼儿园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102.幼儿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103.幼儿文学(中某体裁)研究的互文性视角
104.幼儿散文的符号转换功能研究
105.技术发展对幼儿戏剧/影视剧发展的影响(各项技术,如工业技术)
106.幼儿体质与健康研究
107.健康教育中的幼儿体育活动研究
108.主题活动背景下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现状调查
109.幼儿园数学教育幼小衔接现状调查
小孩子也有憎恨这种情绪,比起直接面对处理,他们更倾向于借助于大人之手来达到惩罚或使对方痛苦的目的。这是由于周围人对他的态度决定的。当大人让孩子依赖自己以获得满足感,不注重培养或者剥夺他的独立人格,什么事都独断专行,习惯性的低人一等的看待他们而不自知,再或者周围所见的都是大人主导一切这样的环境,就会诱导孩子下这样的结论——什么事都要通过大人最终才能决定解决。其实,这样会给另一方造成更大的伤害。有时还会无中生有,扭曲事实。如果大人不能主张公正,两个方面都会是非观扭曲。所以,最重要的是大人要如何处理这样的情况。
幼儿的告状行为的研究Tell on young children's behavior research
浅谈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分析及策略
本论文主要分析了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与动机,并提出教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对策。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浅谈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分析及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文摘要: 人自出生以来,就不断通过各种感官吸收环境中的点点滴滴,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反复建立、积累各种新旧经验,并在新旧经验的交替循环与相互作用中达到身体、动作、情绪、社会、语言、智能的综合协调发展。在幼儿园里,幼儿向老师传达信息的渠道一般都是通过告状,从而在告状中引起老师的注意,表达他的想法,或间接或直接的想要的某种结果。
论文关键词: 大班幼儿 告状 解决策略
问题的提出:
发生在幼儿园的幼儿告状行为和成人世界的告状行为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但是有一个明显的差异就是幼儿告状行为除了幼儿自己受欺负、得不到公正待遇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幼儿觉得同伴违反了自己所认同的规则、规范。所以说,幼儿园中幼儿的告状行为指幼儿在自己认为受到同伴的侵犯或者发现同伴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老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他突出的目的就是要阻止同伴的行为。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幼儿的告状行为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据了解,幼儿园每天大概有60%的幼儿向老师告状,有的幼儿每天告状五次,这些让老师们应接不暇,又忙又累。
幼儿告状是指3-6岁的幼儿将自己或别人受到的欺负向教师陈述的过程。对含义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首先,从告状的主体来看,它是3-6岁的幼儿,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在处理问题上存在依赖性和试误性。其次,从幼儿告状的内容来看,多是自己或别人受到了欺负,不含告发的意味。再次,通过这一学期在幼儿园的实习,我观察到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最为常见。无论在活动中、晨间活动中、区域中、吃点心时,都能听到幼儿告状的声音。面对幼儿的告状老师采取的解决策略也大有不同。怎么解决幼儿的告状行为,是检验一位幼儿园老师掌握幼教科学、幼儿心理学和责任心的试金石,也考验着幼儿教师的智慧与善意。
大班的幼儿正处于自我概念形成的过程中。随着自己生活经验不断积累,他们逐渐从成人的依赖中脱离出来,对自己周围环境的 "制约权",却没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去应付一切,经常会做一些我们成人看上去不对的事情。于是老师就要为他们担心了,就要管他们,就要要求他们听成人的话。这样一来,孩子内在的需求与外在的环境之间就会发生矛盾冲突,体现在行为上,这就是所谓的不听话。
通过在所在实习幼儿园的观察分析大班幼儿每一个告状行为都有其特殊的心理活动,这些告状行为多发生在同伴之间的活动、关系中。现在,通过以下几个案例,先来观察一下大班幼儿的告状
案例一:老师,他不送杯子地点:
大一班, 时间: 9:40吃点心时间到了,今天吃的是饼干和豆浆。孩子们每个人去阿姨那边拿了两块饼干,然后拿一杯豆浆回到自己座位上吃。吃完的小朋友把杯子送到小桶里,韩欣妍吃饼干的速度比较慢,班上已经有一大半的吃完出去玩了,她的饼干还没吃多少。阿姨已经在洗杯子了。
忽然,张驰跑到正在准备下节活动的李老师面前说:"老师,韩欣妍不送杯子就出去玩了。
张驰的声音很大。韩欣妍是坐在张弛的对面的,也许是急着跑出去玩,她吃完后顺手把杯子往身后的桌子上一放,便快步走出教室。李老师头也没抬说:"快吃你的吧韩欣妍不爱放杯子我管。每天吃点心都吃到最后,还爱管别人的事情!"张弛机械地把手中的半块饼干往嘴里送,不再讲话。
分析:幼儿发现同伴的这一行为与老师规定的吃完点心要把杯子送到前面的盆里,并向老师发起告状,同时也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表扬。
案例二:老师,他在我纸上乱画。
地点:大一班,时间: 8:15在图画活动中,所有小朋友都在聚精会神地画画。壮壮和苗苗位置相邻,都在画画。老师在进行巡视。在涂色时,壮壮见老师巡视他的画时,急忙跟老师说:"老师,我在画画的时候苗苗老用水彩笔在我纸上乱涂,"同时高高举起苗苗之前画的地方说:"看,都被他在上面画了好几条线了。"分析:这件事看起来很小,但却很常见。幼儿产生这一告状行为主要是为了引起老师注意,并希望老师批评乱画的幼儿案例三:我们,该怎么办?
大一班,时间: 15:30快要吃点心了,老师让小朋友把雪花片拆好放到小筐子里再送到前面的大筐子里。大部分小朋友拆的都很快,也快速的把雪花片送到了大框子里。这时,我看到有一组小朋友,玩具都没人拆就在那抢小筐子,看到我来了,抢筐子的两个小朋友,谁也不肯松手都想送玩具。旁边的说:"老师,看他们呢,筐子都要坏了。"我说:"你们就这样一直下去吗?这样谁都送不成哦!"一个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们来石头剪刀布谁赢了谁送。"我拍了拍另一个小朋友说:"来,你们来石头剪刀布吧"分析:大班幼儿已经具有解决矛盾的能力,所以在遇到争抢之类的告状。教师不要急于帮幼儿解决,而是让幼儿自己多想想,问问他们怎么解决。从这一案例可看出幼儿有能力自己解决,能够想到石头剪刀布的方法来解决。
大班幼儿出现告状行为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两大方面:
一、缺乏独立思考处理问题的能力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难免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娇气等不良习惯,跟别的孩子相处时缺乏合作有爱关心他人、矛盾不断,又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幼儿自尊心较强喜欢争强好胜,当看到小朋友比自己强,就会产生嫉妒心理,通过告状来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这时,家长要注意 疏导孩子的嫉妒心理,如让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用平常心看待。还一些孩子,攻击性比较强,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他们虽然是引发冲突的直接责任者,但因为害怕责备,于是向家长告状,以推卸责任。这时家长不能迁就,要比批评教育,引导孩子主动承认改正错误。
大班幼儿快要升入小学了,各方面的发展都比小中班有明显的进步,道德情感的发展特别突出,所以教师处理大班幼儿告状问题时,所用的方式方法会影响幼儿对行为规则的认识和掌握,以及幼儿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在处理大班幼儿告状行为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对幼儿告状行为要认真对待,妥善处理千万不能应付了事:
首先在处理幼儿之间因纠纷而产生告状行为时,老师必须先了解幼儿之间发生纠纷原因。如果是意见不合、争夺玩具等纠纷告状行为可以通过在当事人之间进行调解来解决矛盾;对于倚强凌弱告状一定要对有责任的幼儿进行严厉批评,明确指出他是不对的并要求他改正;对于受欺负者则应该安慰和保护,对这类告状行为如果老师处理不当或者置之不理会导致幼儿之间纠纷升级从而影响幼儿间友好关系,使幼儿形成不健康心理。并且会导致幼儿对老师产生不信任而疏远。
在处理幼儿试探性告状行为时,老师要对试探问题给予明确答复表明支持或反对态度使幼儿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否则会让幼儿决得无所适从在处理打抱不平或维持纪律而产生的告状行为时,老师要区别对待,对于有必要查清并处理对汇报情况与积极维护纪律的幼儿给予表扬;对于没必要查清问题,老师也不能冷落告状幼儿,更不能则怪幼儿多管闲事,要给予适当解释和说明否则会挫伤幼儿自尊心和积极性,不利于幼儿健康心理形成和发展对于逃避责任或惧怕批评告状行为进行处理时,老师应对犯错误幼儿讲清能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还是好孩子,不能迁就。不然让他尝到"甜头"下次,他还会欺负别人、欺老师对于幼儿的告状,老师可以组织幼儿看电影、讲故事等活动有目的引导幼儿评价其中人物行为,提高他们对各种行为认知水平和评价能力,明白要相互谦让、相互合作,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经常这样做不久可以密切幼儿之间的友好关系,而且可以培养幼儿互相谦让、互相合作的优良品质,减少幼儿之间的摩擦。
在此基础上如果老师能结合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有目的训练就可以逐步提高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幼儿独立性。所以幼儿工作者要重视自身行为对幼儿的作用,用和善的态度和幼儿交往,为幼儿做好榜样来消除幼儿消极心理。这就要求幼儿工作者在与幼儿接触时,要用积极的表情和生动有趣的语言,对幼儿表现出注视、微笑、点头、肯定的手势,身体上的接触(例如抚摸、拥抱、拍拍头),让幼儿产生被重视和被接纳的感觉,让幼儿生活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和美好未来,每一位幼儿工作者都要时刻以身作则,时刻从爱出发。让每位幼儿身心健康,快乐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娟娟,《新手老师上路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陈帼眉,《学期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3、刘晶波,《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向老师发起--我在幼儿园看到了什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4、吴放,《与孩子一起跳舞》,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摘 要: 通过对大班幼儿陆子涵告状行为的个案研究,发现现在普遍幼儿园都存在着幼儿告状行为的出现,究其原因是幼儿在家里时家长都围绕着一个人转,到了幼儿园却发现教师不是为了他一个人,使幼儿在心理上发生了一个质的变化。
对比整个幼儿园情况,我们采取与家长沟通,家长与教师共同促进的措施,初步使幼儿的告状行为从一些无用的告状行为转变为一些有用的告状行为,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
关键词: 告状行为、动机、措施
引言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幼儿告状行为时有发生,是一种常见现象。告状是幼儿在成长中一种非常普遍的而又令人犯难的行为。而幼儿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类个体,他们的.告状行为一定有很多不同于成人的地方。那么幼儿为什么要告状?教师为什么要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
有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的告状行为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探讨了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幼儿告状是由幼儿人际关系的变化引起的。从4~5岁开始,幼儿的人际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主要是和成人的关系,开始向同龄人关系过渡。这种人
[1]际关系的变化容易出现人际冲突,引发幼儿的告状行为。二是探讨了幼儿告状行
为的类型:按幼儿告状动机把幼儿告状行为分为求助型、试探型、表现型、检举
[2]型、关爱型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从上述分析
可以看出,幼儿告状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规律和基本特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告状时会采取不同的策略,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也会根据性别和情境的不同而采
[3]取多样化的告状策略。本研究是在去幼儿园实习了三个半月,结合在幼儿园实习
中看到的真实案例,在初步了解幼儿的基本情况,从幼儿的年龄特点、规矩认知、社会性发展以及道德发展的维度分析告状行为的类型和原因,通过跟教师与家长的访谈,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及应如何辅导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以及所采取的策略进行归纳与分析。
一、个案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陆子晗,男,七周岁。他是一个连续读了五年的孩子,对于幼儿园里的模式已经很熟悉。之所以注意到他是因为这个孩子他在上课的时候从来不会端正地坐在小椅子上,总会这边玩一下,那边走一下,嘴巴里老是发出声音,告状比谁都积极,总是说其他小朋友上课怎么这么样,自己犯错了总有理由。根据和幼儿园班主任的沟通,我初步了解了一下他的家庭,经济相当优越,父母自己开了一家公司,生意不错。
事件一:上科学活动的时候,老师正在给孩子们讲解有趣的七彩光,正当大家听的津津有味的时候,陆子晗突然跑到老师身边,对老师说,老师,某某某上课不认真听讲,他在玩扣子,某某某一直在跟旁边的小朋友讲话??老师看了陆子晗一眼,他又继续说到,老师,某某小朋友上课老是把脚搁起来,尽管他自己有时也会这样。
事件二:晨间活动时都会有一段时间是给幼儿玩玩具的时间,老师规定每组幼儿只能选一个玩具品种玩,不能拿第二个,要在自己的位置上玩。陆子晗挑了很多其他组的拼装玩具在自己手边玩,其他小朋友看见了就对陆子晗说:“那是我们组的玩具,你不能玩的。”陆子晗不听,还跑到老师那告状:老师,你看其他组有那么多玩具的,我想玩那个玩具,可是他们不让我玩的,还说我拿他们的玩具,我没有,是我先看见的,我想玩那个玩具。我每天都玩这个的,它是我的。 事件三:课间活动时,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楼下玩大型玩具,规定哪组排队排的好就可以先玩,于是大家都立正站好,当大部分的孩子得到认可可以去玩,只剩一部分因为站的不好不能去玩的孩子时,陆子晗又说了:“老师你看,某某没站好,我站的很好的,我可以去玩了吧。”于是不等老师回答,就自己跑开去玩了。
二、个案分析
根据我观察的陆子涵的个人行为,又考虑到他的家庭情况,分析认为这个孩子出现告状行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家庭因素:由于陆子晗在家里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又十分优越,父母平时对他十分宠,甚至达到了溺爱的程度,使他在生活中不用与别人共同使用某个东西或分享,就能的得到全部的关注。又因为家里只有陆子涵一个孩子,是他们的宝贝,家长宠着孩子,没有严厉的管教约束孩子,采取宽容型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过分纵容、放任,养成孩子霸道、粘人的性格。可见,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行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2、教师因素:大班的老师一般都要带30到40不等的幼儿,很难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个幼儿身上,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幼儿整体的发展而忽略个体的发展。一个孩子采用告状的行为引起教师的注意,教师回应了幼儿的告状,就会使孩子认为自己得到了重视。这也是告状行为频频产生的原因之一。
3、环境因素:现在的房子基本上都是独门独户,不像乡下的孩子有那么多的活动空间,孩子经常呆在以他为中心点的家里,很少到需要分享的地方磨练,当到需要集体生活的环境时如幼儿园便会很不习惯,这也是造成陆子涵小朋友频频产生告状行为的原因之一。
三、对陆子涵告状行为的处理方法以及建议
通过对陆子涵的个人行为和与他家长的沟通分析得知,他先前的告状行为完全依赖于成年人的态度。到了大班,他有了自己的观点,也有了批判性,对成年人的依赖性也有所降低。所以,无论从其依赖性来讲还是从其批判性来讲,老师对他的告状行为的处理,必然会影响他的健康心理与人格的形成。
1、了解幼儿告状的动机,区别对待
在处理幼儿试探性告状行为时,老师对幼儿试探的问题要给于明确的答复,表明支持或反对的态度。使幼儿通过老师的答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以增强幼儿的是非观念。否则,会使幼儿感到无所适从。
在事件一中,老师可以在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小朋友专心听讲的同时,表扬陆子晗这种帮助其他小朋友的行为,但是还要提出他也因为太过注意别的小朋友而导致自己不专心的行为,且他自己也会做类似的小动作。随后指出老师自己会注意到小朋友不专心而提醒他们,而不需要他用告状的方式来提醒老师,这样做不会因为表扬陆子晗而使他屡屡告状而影响到别人和自己,也不会因为否定他的这种告状行为而使他沮丧,无所适从。
2、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减少告状行为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平时多注意训练幼儿的独立性,对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作为幼儿园的老师,妥善地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是非常必要的,但最终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从而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
对于幼儿之间纠纷的处理,最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幼儿自己解决纠纷。在事件二中,老师可以在温和的方式下指出陆子晗的行为是不对的,是不按老师要求做的行为,并且引导出小朋友之间要互相礼让、友爱的观点,让他们知道在幼儿园每个小朋友都是一样的权利,都应该遵守幼儿园的规定和老师的规定。鼓励他们互相进行谅解。除此,老师可以组织幼儿通过看电影、听故事、等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评价其中人物的行为,提高他们对各种行为的认知水平和评价的能力,明白相互礼让、相互合作的益处和必要性,然后由他们自己做出合理的决定,培养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经常这样做,不仅可以密切幼儿之间的友好关系,而且可以培养幼儿互相谦让、互相合作的优良品质,减少幼儿之间的摩擦。从而减少小朋友互相告状的行为。
四、总结
由陆子涵的个案研究可以看出大班幼儿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行为规范,而且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其“告状”的内容更多的是关心同伴与同伴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们在告状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多是复合式的,方式也较为隐蔽,如很多幼儿轻轻地靠近教师耳边告状,以免同伴听到。他们逐步采用消极评价、撒娇、神态示意、嘲笑等告状策略。大班幼儿在对规则的要求本质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些内在的价值观,他们的告状策略也是基于一定的价值观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告状行为日益呈现出一种层层接近目标的趋势,告状幼儿期望最终达成目标的愿望也更为明显。
告状行为的幼儿个体差异大,因此他们参与活动的程度和进度,要视其实际行为反映而定。老师不可操之过急,要视情况而定。情绪反应良好时可进入下一个阶段。切忌强迫指令、发火训斥,以防幼儿发生逆反心理,影响模仿效果。教师一定要按照“积极诱导、顺其自然“的原则,掌握参与活动的速率。而且,不论在哪个阶段,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只要被辅导的幼儿做出教师所预期的行为时,都要及时给予有效强化物,并明确告诉他强化的原因,即为何奖赏他那个行为。积极鼓励他与同伴合作交往,并参与社交,逐渐脱离霸道、粘人的性格。
谢辞
在本论文完成之际,我要向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胡玉敏老师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胡玉敏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从开题报告的修改、论文的架构拟定到最终定稿,她给予了殷切的指导,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胡老师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特别是她广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我受益匪浅,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和深深的谢意。
感谢所有支持和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他们为我及时完成论文写作提供了许多支持和帮助,并定期督促论文写作进度,才使得此论文得以按期保质的完成。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学的宝贵建议,特别是室友的鼓励、对问题的争执、相关素材的提供,对我来说都是我莫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