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除锈剂原材料配方工艺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除锈剂原材料配方工艺研究论文

(1)硫酸:玻璃蚀刻液Ⅱ。本剂中用作去油剂和去锈剂。选用工业品。(2)磷酸:磷酸—氧化铜粘合剂。本剂中用作生成磷化膜防锈涂层的原料。选用工业品。(3)盐酸:手指烟渍清洁剂。本剂中用作去油剂及除锈剂。选用37%的工业品。(4)乌洛托品:脚气粉。本剂中用作防锈助剂。选用工业品。(5)膨润土:又名斑脱岩。一种土状矿物。乳白色至橄绿色。比一般粘土更能吸附水分。在本剂中用人填充剂。(6)水:自来水。二、金属除锈剂的配方(重量份)硫酸40磷酸19盐酸4乌洛托品1膨润土适量水4三、配制技术按配方量将硫酸酸、磷酸、盐酸、水及乌洛托品混合,并搅拌均匀,然后加入适量膨润土,边加边搅拌成稠糊状,放置3~4小时即可。四、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使用前应先将金属表面去油、除污后进行防锈。使用时可用毛刷将本剂涂刷到锈蚀的金属表面上,涂抹厚度约为1~2毫米,处理时间视锈蚀和度而定,轻锈放置1小时左右即可,重锈要放置24~30小时,再把涂层除去,然后用抹布或废旧砂纸擦去杂物,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并加以干燥。由于本剂是强酸性除锈剂,提醒您在涂刷时,应防止与皮肤接触,以免烧伤

除锈剂的配方如下:

将一定分量的各组分盐酸(30~80g)、六亚甲基四胺(1~10g)、十二烷基苯磺酸(1~10g)、十二烷基硫酸钠(0~2g)、尿素、(三乙醇胺)、氯化钠、6501、TX-10少量,再配加由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柠檬酸、盐酸配制的活化剂,混合均匀即可。

除锈剂也称为松锈剂,主要作用是松解生锈紧固件,润滑不能拆卸的紧固件,便于拆卸生锈的紧固件。它能在裸露的金属表面形成持久的防腐蚀保护,防止新的锈蚀形成。除锈剂也是理想的润滑冷却液,适用于不锈钢、铝板表面攻螺纹。还能有效清洁干燥电子设备,改善传导性能。

它可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建筑业、修理业、交通、能源、电力、石油及矿山开采等多种行业,适用于机械设备、车辆、船舶、军械、五金工具、建筑模板、金属零配件等钢材的除锈。其优越的性能会给您带来意想不到的方便和实惠。

除锈机理

钢材浸泡该防锈剂后,除锈剂沿着锈层和杂质层的裂痕渗透到钢材表面上,对锈层和杂质层发生溶解、剥落作用。

该除锈剂中的多种原料吸附在钢材表面、锈层和杂层上,在固/液界面上形成扩散双电层,由于锈层和钢材表面所带的电荷相同,从而发生互斥作用,而使锈层、杂质和氧化皮从钢材表面脱落。

该除锈剂中盐酸可以清洗钢材表面,提高酸洗效果,增快酸洗速度。该除锈剂在循环使用时,为进一步提高除锈速度、消除气味,可加入柠檬酸、盐酸配成的活化剂。柠檬酸可中和铁离子。盐酸可增加酸的能量。

什么是除锈剂呢?通俗来讲主要作用除去钢筋表面的铁锈,起到保护好钢筋基体,使用后呈现原色。为什么要使用除锈剂?因为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2002之中规定:“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所以为了达到合格要求,市面上出现了许多除锈产品。那些除锈剂是不合格的产品呢? 目前除锈剂在网络上搜索到许多产品,其中一部分产品含有硫酸、盐酸、硝酸、磷酸、络合剂、水等原料制作而成的除锈剂,这些则是不合格产品,使用这些产品的除锈剂,则会造成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更会腐蚀钢筋本体,施工中使用强酸清洗钢筋也是明文禁止的。 那些除锈剂是合格产品呢? 合格的除锈剂具有多种有机酸(植物酸、柠檬酸和食用磷酸)、络合剂、增渗剂、缓蚀剂、表面活性剂、水和增稠剂等原料制备的高效除锈剂。 主要特点包含安全性能高,无磷、无挥发、无气味、无毒、不易燃易爆,性能高效,能除锈彻底,不伤母体,除锈完成后免水冲洗,不影响后处理后续工序,环保高效,PH中性,废液也是弱酸性,不会发生酸化反应,没有重金属离子,废液稀释后简单处理可直接排放,可以避免客户废水处理产生的费用及人工费用。 网络上销售的钢筋除锈剂绝大部分产品为追求除锈效果加入盐酸,但盐酸在建筑规范中严禁使用的。如何鉴别钢筋除锈剂中是否含有盐酸,首先是取样品到当地质监站或化工研究所检测盐酸含量(或咨询大地钢筋除锈公司可提供技术支持),其次是凭感官去鉴别,含盐酸高的有刺鼻气味且药剂为黄色;含量低或使用高纯度的盐酸在太阳下晒几分钟药剂颜色很快变黄色。目前有一些不良厂商销售的钢筋除锈剂中含有盐酸,严重损害钢筋除锈剂行业利益,建议用户慎重考虑。

这个配方我这边有的,不知道怎么lian-系你啊

原料药和制剂的工艺研究论文

⑴ 你要什么?要论文?还是要创意?还是想请人帮你修改或指导写此类论文?⑵ 此外,什么叫药品质量验收。应该是药品质量分析,或药品质量检验吧。⑶ 我通常审很多这方面的稿,你若想写这方面的论文,请先读一下中国药典关于药品质量分析的规范,这是你这个论文的“结果”部分所必须有的,也是最规范的。⑷ 通常,此类论文按以下模块写: 1 药品、试剂、材料及仪器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文章的摘要按:目的,方法,结果,结论 写。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IX A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附录:172-173)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在起草药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在药品生产工艺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则质量标准分析方法也需进行验证。方法验证理由、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质量标准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需验证的分析项目有:鉴别试验,杂质定量或限度检查,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以及制剂中其他成分(如防腐剂等)的测定。药品溶出度、释放度等功能检查中,其溶出量等测试方法也应作必要验证。验证内容有: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视具体方法拟订验证的内容。附表中列出的分析项目和相应的验证内容可供参考。方法验证内容如下:一 准确度准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以回收率(%)表示。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试。1 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原料药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或样品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建立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制剂可用含已知量被测物的各组分混合物进行测定,如不能得到制剂的全部组分,可向制剂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物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结果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如该分析方法已经测试并求出了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在准确度也可推算出来的情况下,这一项可不必再做。2 杂质定量测定的准确度可向原料药或制剂中加入已知量杂质进行测定。如果不能得到杂质或降解产物,可用本法测定结果与另一成熟的方法进行比较,如药典标准方法或经过验证的方法。在不能测得杂质或降解产物的相对响应因子或不能测得对原料药的相对响应因子的情况下,则可用原料药的响应因子。应明确表明单个杂质和杂质总量相当于主成分的重量比(%),或是面积比(%)。3 数据要求在规定范围内,至少用9次测定结果进行评价,例如设计3个不同浓度,每个浓度各分别制备3份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应报告已知加入量的回收率(%),或测定结果平均值与真实值之差或可信限。二 精密度精密度系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精密度一般用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在相同条件下,由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在同一个实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的精密度,称为中间精密度;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现性。含量测定和杂质定量测定应考虑方法的精密度。1 重复性在规定范围内,至少用9次测定结果进行评价,如制备3个不同浓度的样品,各测定3次,或把被测物浓度当作100%,用至少测定6次的结果进行评价。2 中间精密度为考察随机变动因素对精密度的影响,应设计方案进行中间精密度试验。变动因素为不同日期、不同分析人员、不同设备。3 重现性当分析方法将被法定标准采用时,应进行重现性试验。如建立药典分析方法时通过协同检验得出重现性结果,协同检验的过程、重现性结果均应记载在起草说明中。4 数据要求均应报告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和可信限。三 专属性专属性系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下,采用的方法能准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鉴别反应、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均应考察其专属性。如方法不够专属,应采用多个方法予以补充。1 鉴别反应应能与可能共存的物质或结构相似化合物区分。不含被测成分的样品,以及结构相似或组分中的有关化合物,均应呈负反应。2 含量测定和杂质测定色谱法和其他分离方法,应附代表性图谱,以说明专属性。图中应标明诸成分的位置,色谱法中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在杂质可获得的情况下,对于含量测定,试样中可加入杂质或辅料,考察测定结果是否受干扰,并可与未加杂质和辅料的试样比较测定结果。对于杂质测定,也可向试样中加入一定量的杂质,考察杂质能否得到分离。在杂质或降解产物不能获得的情况下,可将含有杂质或降解产物的试样进行测定,与另一个经验证了的或药典方法比较结果。用强光照射,高温,高湿,酸(碱)水解,或氧化的方法进行加速破坏,以研究可能的降解产物和降解途径。含量测定方法应比对二法的结果,杂质测定应比对检出的杂质个数,必要时可采用光二极管阵列检测和质谱检测,进行纯度检查。四 检测限检测限系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药品的鉴别试验和杂质检查方法,均应通过测试确定方法的检测限。常用的方法如下。1 非仪器分析目视法用已知浓度的被测物,试验出能被可靠地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2 信噪比法用于能显示基线噪音的分析方法,即把已知低浓度试样测出的信号与空白样品测出的信号进行比较,算出能被可靠地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一般以信噪比为3:1或2:1时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确定检测限。3 数据要求应附测试图谱,说明测试过程和检测限结果。五 定量限定量限系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测定结果应具一定准确度和精密度。杂质和降解产物用定量测定方法研究时,应确定方法的定量限。常用信噪比法确定定量限。一般以信噪比为10:1时相应的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进行确定定量限。六 线性线性系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定线性关系。可用一贮备液经精密稀释,或分别精密称样,制备一系列供试样品的方法进行测定,至少制备5份供试样品。以测得的响应信号作为被测物浓度的函数作图,观察是否呈线性,再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必要时,响应信号可经数学转换,再进行线性回归计算。数据要求:应列出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线性图。七 范围范围系指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范围应根据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和线性、准确度、精密度结果和要求确定。原料药和制剂含量测定,范围应为测试浓度的80%~120%;制剂含量均匀度检查,范围应为测试浓度的70%~130%,根据剂型特点,如气雾剂、喷雾剂,范围可适当放宽,溶出度或释放度中的溶出量测定,范围应为限度的±20%;如规定了限度范围,则应为下限的-20%至上限的+20%;杂质测定,范围应根据初步实测,拟订出规定限度的±20%。如果含量测定与杂质检查同时测定,用百分归-化法,则线性范围应为杂质规定限度的-20%至含量限度(或上限)的+20%。八 耐用性耐用性系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为使方法可用于提供常规检验依据。开始研究分析方法时,就应考虑其耐用性。如果测试条件要求苛刻,则应在方法中写明。典型的变动因素有:被测溶液的稳定性,样品提取次数、时间等。液相色谱法中典型的变动因素有:流动相的组成和pH值,不同厂牌或不同批号的同类型色谱柱,柱温,流速等。气相色谱法变动因素有:不同厂牌或批号的色谱柱、固定相,不同类型的担体、柱温,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等。经试验,应说明小的变动能否通过设计的系统适用性试验,以确保方法有效。附表 检验项目和验证内容项目 内容 鉴别 杂质测定 含量测定及溶出量测定 定量 限度 准确度 - + - +精密度 重复性 - + - +中间精密度 - +① - +①专属性② + + + +检测限 - -③ + -定量限 - + - -线性 - + - +范围 - + - +耐用性 + + + +① 已有重现性验证,不需验证中间精密度。② 如一种方法不够专属,可用其他分析方法予以补充。③ 视具体情况予以验证。

原料药、制剂和生物样品是不同类型的化学或生物化学物质。它们之间的特点略有不同,但也有一些共性特点,包括:1. 原料药:原料药是指用于制备药品的单体、原始物质或合成中间体。原料药的特点是纯度高,品质稳定,活性强,通常需要经过深度处理和精细加工才能应用于药品制造。2. 制剂:制剂是指将一种或多种药物成份与其他物质混合,以便更轻松地使用药物。制剂的特点是具有较长的保质期,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往往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验。3. 生物样品:生物样品是指来自不同生物体的组织、血液、尿液、唾液等生物物质,通常需要低温保存,以保持其完整性和特异性。生物样品的特点是易受传染病毒、霉菌污染,需要进行高效的消毒、灭菌和处理,并遵循相关的生物安全标准和规定。总的来说,原料药、制剂和生物样品的特点都是要求高纯度、稳定性强,严格的质量控制,以及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随着我国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快速的提高,为人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药制药专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 现代中药制药工艺学的 教学 方法 探索 》

摘要:从课程的准确定位、多元化教学、补充新的中药制药工艺技术以及全面评价等四个方面论述中药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方法,提高专业课的授课质量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药制药工艺学;中药现代化;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编号:1674-9324(2014)22-0069-02

我过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中药现代化,旨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中医药优势和特色,综合运用现代制药技术和手段,提供“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中药产品。这既是提高中药竞争力和国际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中药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中药现代化,不仅需要技术创新,也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不仅需要科研院所的努力,更需要中药企业的积极参与。针对中药制药技术进行联合攻关,提高中药的质量和竞争力,现代中药制药工艺对于实现中药现代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中药制药工艺涉及两个相辅相成的重要环节:中药原料药的生产工艺和中药制剂的生产工艺。其中本文所讨论的中药制药工艺主要是指中药原料药的生产工艺,涉及中药的前处理、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分离纯化工艺、浓缩工艺和干燥工艺,这也是决定现代中药质量的关键环节[1,2]。现代中药制药工艺学研究的对象是中药,涉及中药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药工程等多门专业课的综合理论知识。中药制药工艺学与化学制药工艺学和生物制药工艺学的相通之处在于对现代制药技术的采用,但中药制药工艺又具有自身的显著特色: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新技术和手段的应用要围绕中医药理论进行,若离开这个基础,就成为植物药或天然药物。因此,在中药制药工艺学的教学中,要在中医药理论这个基础上,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提取纯化工艺。

一、准确定位

中药制药工艺学是专业性课程,针对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的学生开设。所以在中药制药工艺学的教学工程中,要以专业性、技术性为导向,突出这门课的应用性。这门课以中药学、天然药物化学、制药工程学课程为基础,突出其综合性以及在日后中药生产中的桥梁作用。中药制药工艺学的落脚点是工艺技术,不能过于强调其基础原理。

二、多元化教学

虽然中药制药工艺学目前的发展总体上较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有所差距,但仍有不少发展良好的中药制药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实现了中药生产的升级换代。同时积极吸收现代化学制药与生物制药领域的先进技术,与中医药理论相结合,在保证中医特色的前提下,实现中药的现代化生产。这就需要高校为企业输送既懂传统中医药理论,又掌握现代制药工艺的专业人才,这对制药工程专业的教学,特别是中药制药工艺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该课程的教学,要立足课本,但也要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多种资源提高教学成效。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用网络资源,特别是国际上植物药生产的工艺的相关资料,对于提高中药制药工艺学的教学质量非常重要。目前,限于课堂教学条件限制,学生不能从教材上直观地感受工艺过程。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选用一些直观、说明生产流程的视频讲义。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中药材的精油章节,可以利用flash演示加热、汽化、冷凝过程,同时播放水蒸气蒸馏提取薰衣草精油的视频,这比教材的示意图更加直观和富有吸引力。等视频网站有动态表现生产工艺的flash和视频资料,可以直观地表现工厂车间的生产流程和原理,同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强化实践教学。工科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药制药工艺学这门课之前,会有专业见习和实习的机会,充分利用这些机会,让学生在车间里最直接地认知中药生产工艺,同时,车间操作人员的现场操作也可以加深学生对工艺流程、参数设置的理解。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企业资源,将理论学习与基本训练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切不可将见习或实习简单化、形式化,在开始实习前,老师要和车间的带教老师沟通好,在保证学生和生产安全的前提下,要让学生对生产流程有深入的了解,最好有一定的亲手操作的机会。同时利用学校的中试车间,让学生分组分批完成实验任务,让每个小组(3~4学生)都独立地完成提取、纯化、浓缩、干燥以及压片或灌装胶囊的中药制药流程。该课程配套的实验分为两部分:一次是集中实验,统一学习操作技能;一次是进入到中药或生药方向的课题组中,跟随研究生做实验,要求每位学生从提取、纯化、浓缩、干燥等环节中,挑1~2种练习。这部分实验需要和各课题组的负责人沟通好,虽然实行起来有难度,但效果较好。

三、充分吸收最新的工艺技术

目前所采用的教材对新技术、新工艺有所更新,但仍不充分。但目前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和研究院所的共同努力下,一些中药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对新技术和新工艺的采用比较积极,引进了一批较高技术含量的生产工艺。所以在教学中需要补充已经被企业采用或行将被企业采用的新的技术或手段。在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膜分离(浓缩)技术。比如一些中药企业采用无机陶瓷膜工艺代替传统的醇沉工艺,减少生产环节,缩短生产周期;减少乙醇使用量,对中药有效成份基本无截留,除杂彻底;无机膜性质稳定,再生方便等特点。与纤维滤膜组合使用,即可以延长滤膜的使用寿命,又可以提高药品品质。但关于无机陶瓷膜的介绍以及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在目前的教材中较少,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及时补充到讲课材料中,使学生接触到代表中药制药工艺发展方向的新技术。采用有机超滤膜精制中药多糖类成分,较传统的水提醇沉工艺具有得糖率高、工序简省的优点,是非常具有前景的生产工艺。以香菇多糖的制备为例,可以从超滤原理、多糖分子截留、多糖的组成等几个方面介绍有机膜超滤工艺在中药多糖制备工艺中的应用。同时利用flash动画模拟超滤过程,多糖的电镜测定等手段直观的对比膜过滤与传统工艺的不同,让学生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全面评价教学效果

中药制药工艺学是一门突出技术工艺的专业课,不能当作理论课来讲授,在考察学生时也应兼顾课本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因此考察环节中应该有一定比例的实验课环节,考察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对中药制药工艺的理解。笔者在学习结束后设置了中药制药工艺学综合实验:银杏总黄酮的提取及滴丸制备,涉及微波、超声以及传统煎煮等不同的提取工艺,采用UV和HPLC定量法,考察不同工艺对总黄酮的提取效率的影响。比较大孔吸附树脂柱、膜分离以及醇沉工艺对总黄酮部位质量的影响。让学生不仅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而且锻炼工艺设计的能力。

现代中药制药工艺学是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在坚持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积极采用现代的技术,特别是源于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领域的先进技术,对于提升中药的生产水平至关重要,毕竟,目前中药制药领域新技术的独立创新成果较少。在设置中药制药工艺学实验课时要兼顾中药学、中药制剂等传统学科和生物学、材料学、波普学等现代技术。既懂传统中医药理论,又掌握现代制药工艺的专业人才,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重要依赖,也是生产现代中药的重要保障。所以,现代中药制药工艺学的教学要立足课堂,联系实践,培养既有扎实理论功底,又有实际工艺设计能力的工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平.中药制药工艺与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2-5.

[2]潘林梅.加强对中药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工程综合技能的培养[J]. 教育 教学论坛,2013,(38):95-96.

[3]李淑清,李淑霞.《制药工艺技术》课程特色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129-130.

《 高新技术在中药制药领域应用的分析 》

摘 要:如今,人们对于中药制药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也使中药制药面临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越来越多先进科学技术与专业设备出现在中药制药市场中。然而,我国目前中药制药领域中,高新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高新技术的出现,不仅大大提高了中药制药生产的效率,还能够有效保障药品的安全卫生质量,对于中药制药行业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就具体介绍了高新技术在中药制药领域中的应用,并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总结 出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关键词:高新技术;中药制药;应用;分析

目前,高新技术受到了中药制药领域的高度重视,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制药过程中,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就我国目前高新技术水平而言,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与进步,可总体来说尚不成熟,在实际的中药制药领域的应用中,仍旧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使得药品质量无法得到充足的保障,严重影响了中药制药的生产效率,这无疑会对中药制药领域产生一定的冲击。因此,本文以高新技术在中药制药领域的应用为主要内容,加少了几种不同类型的高新技术,提出一些自身的观点,仅供参考。

1 高新技术在中药制药工程中的应用与分析

泡制全浸润工艺与装备

一般情况下,我们对于中药的认识只存于表面,并不了解中药具体的制药过程。但是,在实际的中药的生产过程中,制药工艺非常繁琐,难度较大,这也导致大多数中药在制药过程中发生一些问题,使得药品的治疗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其次,中药浸润工序是整个中药制药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制药人员必须要对浸润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充分保证药品的质量。因此,我们可以将先进的高新技术与设备应用到中药的泡制全浸润工艺中,以此来简化复杂的制药工艺,从而有效的降低制药生产工作的难度。此外,制药人员要对不同类型的药物进行分别处理,更根据药物的性质采取适合的制药工艺,并制定合理的浸润时间。

动态提取技术

结合目前我国中药制药生产过程现状而言,其中还存在很多的弊端,尤其是在进行重要药物的提取过程中,制药人员依旧延续了传统陈旧的提取方法,施工设备也非常滞后,这就导致药物的提出率不高,并不能发挥很好的治疗效果,从而严重制约了我国中药制药领域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中药的使用率,达到良好的治疗作用呢?那就必须将动态提出技术应用于中药制药的生产中,并对滞后的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这样不仅能够充分保障药物的提出率,还大大提高了药物的使用率,使得我国中药制药领域真正满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仿生技术

仿生技术是从生物药剂学的角度模拟人口服给药及药物经胃、肠运转的原理,将药物研究与分子药物研究相结合,为经消化道给药的中药制剂设计的一种新的提取工艺技术。中药材粉末在一定的pH酸性水溶液提取,然后再用一定PH碱性水溶液提取,选择pH的最佳值和其他一些辅助条件和工艺参数。它主要是以生物学的相关理念为基础,从而对药物特性进行相应的分析,通过人体环境模拟的办法,来对中药药物生产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了解。而且在药物提纯的过程中,人们也可以采用仿生技术来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使得药物在提取的过程中,药材的利用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生物酶技术

与上述仿生技术使用一样,生物酶技术是借鉴了生物工程技术的酶工程技术来实现对中药的提取。生物酶是一种具有特殊催化性质的高效催化剂,大多数酶的主要构成成分是蛋白质,利用这项技术的优点在于,一方面多数植物中药的有效成分主要是靠生物酶的作用才能实现将其溶解出来,同时还可以借助酶的运输将药物的有效成分作用于细胞内部发挥药效。另一方面中药材在经过提取后其中还是含有一定量的杂质,如大分子的多糖、蛋白质、胶质类等,这些物质通过生物酶的催化都会将其降解而挥发出去。但是在使用生物酶技术时要注意,由于中药材包含的领域十分的广阔,包括了植物、动物、矿物质等物质,生物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物质。

2 中药制剂应用高新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重要活性成分或药物配比的关系

一种中药的发现,其中活性成分和要用部位的确定和使用,使之进一步成为确定的药物很重要,但是研究清楚每一味中草药植物中所含有的活性成分的种类、用药部位之间的量效关系在医学研究领域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因为这种研究和最终各项理论的确定为人类利用中药开拓了广泛的药物资源。目前,我国中医中药药性和药味组成之间的关系研究主要是从哲学的辩证态度的分析进行的,缺乏相关药物之间量效方面的深入研究。因此,我们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中医中药理论和处方方剂的基础上,要从理论研究与实验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发展和研究。

中药产品的内在质量和技术含量问题

目前我国中药制药生产过程中常常出现农药超标、化学成分过多等质量问题,这些药品一旦投入市场中,将会极大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甚至还会引发其他的并发症,后果不堪设想。虽然现代中药制药领域中引入了更多的高新技术和施工设备。但是,中药产品内在质量问题仍是中药制药行业非常关注的问题,还需要相关技术人员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开发,不断加强和完善高新技术,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水平,促进中药制药领域长期稳定的发展。因此,中药制药行业要高度重视中药产品内在质量和技术含量问题,对于农药超标和化学成分较高的中药药材进行分析调查,充分保障药物的使用质量,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从而大大缓解了患者的病痛情况,为我国中药制药行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应用现代检测技术控制

为了提高中药制药产业的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水平,大力发展想指纹图谱技术和其他的相关控制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未来应采用更加先进的高新技术,例如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并与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质谱联用等。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高新技术的出现,对于中药制药领域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提高了中药制药的生产效率,还充分保障了药物的质量,减少了繁琐的制药工序,打破以往传统的中药制药生产方法,采取更多先进的制药技术,加大对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及时对制药设备进行优化和更新,使其能够充分满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对药物内在质量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根据不同类型的药物,采用适合的高新技术,确保药物能够起到绝佳的治疗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新技术水平,促进中药制药领域长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付廷明,来庆发.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发展与应用现状浅析[J].硅谷,2011,8(05):22.

[2] 徐少萍,何熹.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2003,4(02):45.

[3] 王成东,杨华登,季晓. 先进萃取技术及装备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J]. 机电信息. 2008(11)

有关中药制药专业论文推荐:

1. 关于中药毕业论文

2. 生物制药技术论文范文

3. 生物制药专业论文范文

4. 中药学本科论文

5. 生物工程论文范文

6. 有机化学教育论文

原料药、制剂和生物样品的特点如下:1. 原料药特点:原料药是制药工业生产制剂的必要原料,其特点是化学纯度较高、成分单一、药效稳定,但不能直接使用于病人治疗。原料药需要进一步加工制成制剂,才能满足口服、注射等途径给药的需要。2. 制剂特点:制剂是将一个或多个原料药和其他辅料按照一定的配方及制备工艺进行混合、加工、制成的成品药品,其特点是易于携带、存储和使用,通常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不同类型的制剂具有各自的使用特点,如口服制剂、注射剂、外用制剂等。3. 生物样品特点:生物样品是指来自于生物体内的组织、血液、尿液、唾液等样本,用于对疾病诊断、治疗和研究。其特点是复杂性、多样性和易变性,包含大量生物分子和细胞,需要进行严格的采集、处理和保存以保证其质量和准确性。以上是原料药、制剂和生物样品的一些特点,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加深对药物行业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有助于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复合材料装配工艺论文

1、纳米Fe_3O_4及Fe_3O_4-SrFe_(12)O_(19)吸波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2、纳米Ag颗粒/In-3Ag复合焊料的微观组织演变3、基于宏微观分析的碳纤维增强高分子复合材料强度性能表征4、新型无卤膨胀阻燃聚丙烯的制备及阻燃性能5、热残余应力对内埋光纤光栅传感性能的影响6、独角仙鞘翅微结构及其纳米力学性能7、聚丙烯-钢纤维混杂高强混凝土高温性能研究8、复合材料层合板准静压损伤的数值模拟9、MgO/Li_2O(mol)及烧结温度对结合剂及cBN磨具性能的影响10、复合材料层合板临界屈曲载荷分散性研究11、Si、Mg含量对离心铸造原位颗粒增强Al-xSi-yMg复合材料的组织与耐磨性能的影响12、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涂层的制备及其特性与应用13、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渐进损伤分析的数值方法14、纳米银/环化聚丙烯腈复合物的制备与结构表征15、功能化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功能化碳纳米管/尼龙6复合纤维16、石墨烯/聚苯胺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17、二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的非线性损伤本构模型与应用18、压电复合材料表面化学镀镍工艺及镀层性能19、微米级煅烧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20、纳米TiO_2颗粒弱界面增强复合材料宏观力学行为有限元模拟

材料科学啊,现代物理啊都行

有关复合材料类的论文可以投稿的期刊有很多,如:《复合材料学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材料开发与应用》等等,还有更多的期刊,你想了解更多的 这方面的期刊信息和这类论文发表的注意事项原则,都可以来中国鸣网学术站看看。

片剂制剂工艺研究论文

医药专业毕业论文,需要根据您题目,按要求写。我帮您,请加Q,三三零四四九二五七提供一些药学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 1、胶囊的制剂工艺研究 2、分散片的制剂工艺研究 3、注射液制剂工艺的改进 4、几个质的提取和转化 5、口服液制剂工艺研究 6、颗粒剂制剂工艺研究 7、片剂制剂工艺研究 8、栓剂制剂工艺研究 9、片剂的质量标准的研究 10、胶囊的质量标准的研究 11、口服液质量标准的研究 12、颗粒剂质量标准的研究 13、栓剂质量标准的研究 14、中药成分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研究 15、中药提取工艺的研究

药品经营管理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流程与写作技巧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药品经营管理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流程与写作技巧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答案补充提供一些药品的论文题目,供参考。1、胶囊的制剂工艺研究2、分散片的制剂工艺研究3、注射液制剂工艺的改进4、几个质的提取和转化5、口服液制剂工艺研究6、颗粒剂制剂工艺研究7、片剂制剂工艺研究8、栓剂制剂工艺研究9、片剂的质量标准的研究10、胶囊的质量标准的研究11、口服液质量标准的研究12、颗粒剂质量标准的研究13、栓剂质量标准的研究14、中药成分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研究15、中药提取工艺的研究16、紫外分光度法测定制剂的含量17、HPLC法测定制剂的含量18、药品标准中制剂测定方法的改进19、某药物的生产工艺的改进20、某药物的合成工艺的改进21、制剂的药效研究22、制剂的剌激性研究23、制剂的稳定性研究24、医院处方调剂的改进25、医院药品管理的改进26药物生物转化生产新工艺探索27、酶促反应生产药物工艺路线探索28、BTC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研究29、新药开发药效学研究30、新药毒性研究

蛋糕工艺配方的研究论文

摘要本研究以小麦粉、薏米荞麦混合粉、白砂糖和鸡蛋作为主要原料,经科学加工,制成不含色素及防腐剂的杂粮蛋糕。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探讨了薏米荞麦粉添加量,白砂糖用量,鸡蛋以及大豆油用量对薏米荞麦戚风蛋糕的感官质量影响。试验得出薏米荞麦戚风蛋糕的最佳生产工艺及配方:主要原料以小麦粉100%计,其他原辅料为鸡蛋200%,蛋糕油5%,大豆油30%,白砂糖100%,薏米荞麦粉35%,泡打粉%,盐%,水45%。制作出的蛋糕内部呈淡黄色,口感绵软细腻,香甜松喧,具有很好的营养和保健价值。关键词:薏米;荞麦;戚风蛋糕1 前言 课题来源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自选课题。 国内外研究现状焙烤食物是指使用粮食为基础材料,选用焙烤加工的工艺而制成的食品[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感官及质量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尤其是焙烤食品中的蛋糕和面包,西方家庭通常拿其作为主食,为了满足大家的需求,因此最近几年来烘焙食物的品种也变得越来越繁多,烘焙行业在全世界飞速发展,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生产工艺及技术上,都在一直提高,市场规模总体呈现扩大趋向[2]。焙烤行业在亚洲发展时间不长,人们普遍认知度不高,但其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生活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品,焙烤行业已经发展了数百年,市场规模早已逐步稳定,近几年在亚洲居民对焙烤食品的接受程度不断提升。随着近些年焙烤技术的发展和工艺流程的完善,焙烤食品以其种类繁多,口味适宜,造型多样,方便携带的众多优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好和人们平均收入的持续增加,焙烤行业总体销售收入呈逐步上升趋势。近些年富贵病的普遍发生引起了人们对食品的营养均衡的重视,而焙烤食品作为现代化人们经常食用的食物,焙烤食品的发展趋势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状况。因此生产适合人体需求模式的营养均衡食品显得尤为重要,更是开发焙烤食品的根本趋势。膳食纤维在杂粮中含量较高,不仅有可溶,还有不可以被人体利用吸收的粗纤维,所以其通便作用十分明显,其次杂粮中微量元素含量高,可为人们供应充足的铁,钙,硒,锌,而这些微量元素正是人们很难从精白面中获取的。而其中蛋糕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细腻绵软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的焙烤食品,一直存在着蛋糕口味单一、热量较高,缺乏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及其它功能成分的缺陷[3-5]。所以研发一款人们喜爱并含有一定量杂粮成分的蛋糕产品,对经济和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将杂粮添加至焙烤食品中,研制成杂粮焙烤产品,完善焙烤食品原本微量元素缺乏的缺点。戚风蛋糕作为市场上最常见的一款蛋糕产品,属海绵蛋糕类型,质地非常轻柔,以低筋粉、鸡蛋、糖、油及泡打粉为基本材料,面糊调制是把蛋黄和蛋白分开,利用打蛋器把蛋白搅拌得蓬松且柔软,再加入面糊,这样调制面糊的蛋糕称为戚风蛋糕[6]。由于戚风蛋糕具有体积膨松、结构轻柔、口感滋润嫩爽、口味香甜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戚风蛋糕也朝着健康平衡营养的方向发展[7],所以戚风保健蛋糕的开发也成为现在人们研究的热点。因此我决定开发添加薏米的戚风荞麦蛋糕。 薏米荞麦戚风蛋糕的保健功能薏米又名薏苡或薏仁等。薏米属禾本科植物,因其营养价值高,故又被人们称为禾本科植物之王。在我国的土地上,世人栽培薏米的历史悠远长久,被众人认为是我国药食皆佳的粮种之一。根据实验分析,薏米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18%~21%,脂肪4%~6%,还拥有多种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氨基酸等,营养非常丰富[8]。薏米在人体中十分易消化,常用于滋补疗养生息。经医学研究证实,薏米有防癌的功用。薏米在日本被视为典型的"抗癌食品”[9],所含的薏苡仁脂、薏苡仁内脂为抗癌的主要有效成分,可以有效抑制癌细胞的增殖。除此之外,在薏米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高,它能够有效缓解血液中的过多的胆固醇,增加细胞通透性,防止动脉和心肌组织硬化[10]。所以作为药食两用型功能性原材料,薏米正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营养又健康的食品,国内外学者均对薏米的进一步加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验,发展前景十分好[11]。荞麦是一种药食同用的粮食作物。荞麦含有19种氨基酸,它不含有胆固醇,所含的脂肪酸也多为不饱和脂肪酸,不仅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其抗氧化也十分显著;它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元素及微量元素,丰富的常见维生素,另外其中含有生物类黄酮和类黄酮化合物[12]。另外,膳食纤维在荞麦中的百分比为2%左右,在人体中膳食纤维是不可被消化酶分解的,它可以促进人体胃肠蠕动,具有持水性,吸油性,膨胀性及吸附性。 实验的目的及意义在戚风蛋糕中添加薏米荞麦制成薏米荞麦戚风蛋糕,使其具有相应的杂粮功效及作用,以弥补小麦粉的营养成分和膳食纤维的缺失,增加蛋糕的微量元素含量,使消费者吃的更健康。薏米和荞麦作为杂粮,膳食纤维含量高,因此作为戚风蛋糕的配料,容易出现蛋糕表面凹陷,口感不细腻等现象。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现对薏米荞麦粉,白砂糖,鸡蛋,大豆油对蛋糕的感官影响进行讨论。以薏米荞麦粉为主要原料,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不同量的白砂糖,鸡蛋及大豆油,结合正交试验,研究着四种因素的添加量对薏米荞麦戚风蛋糕的感官影响,确定薏米荞麦戚风蛋糕的最佳工艺配方。研制出一种组织细腻,块状饱满,甜度适中,营养丰富,具有杂粮功效及作用的戚风蛋糕产品。2 材料与仪器 材料低筋面粉,蛇口南顺面粉有限公司;白砂糖,漳州山峰食品有限公司;鸡蛋,薏米粉,大庆北京华联超市;大豆油,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盐,苏州乐丰食品有限公司;蛋糕油,东莞市添之彩食品厂;泡打粉,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DDQ-B01K1型手持电动搅拌机,广东小熊电器有限公司;CKTF-32GS型远红外线食品烤炉,伟仕达电器实业有限公司;KF-168型电子计价秤,凯丰集团有限公司。3 试验方法 薏米荞麦戚风蛋糕工艺制作流程①鸡蛋黄、泡打粉、食盐、水、食用油 制成蛋浆;②薏米荞麦粉、面粉过筛(80目) 调制面糊;③鸡蛋清、白砂糖 慢速搅拌 快速搅拌 蛋白霜;①+②+③ 混合 浇模 烘烤 脱模 成品。 薏米荞麦戚风蛋糕工艺制作要点(1)准备材料薏米粉,面粉需要过80目筛,将新鲜鸡蛋洗净擦干表面水分,敲碎壳后,用蛋清分离器,将蛋清蛋黄分离,注意蛋清中不得带入蛋黄,盛蛋白的盆要保证无水无油,最好使用不锈缸盆。(2)打浆将蛋黄先缓慢搅拌1 min,加入白砂糖总量的1/5搅拌均匀,不要把蛋黄打发,然后加入水,大豆油,泡打粉,蛋糕油及食盐,再继续搅拌5 min,制成蛋浆。(3)调糊把杂粮粉,面粉均匀加入蛋浆中,缓慢搅打,均匀混合即可。不要过度搅拌,以免面粉起筋影响蛋糕的起发,时间控制在2 min之内。完成的面糊不可放置过久,以防面粉下沉,致使烤制出的蛋糕不细腻,有气泡,影响蛋糕品质。(4)打发蛋清将打蛋器冲洗干净并擦干水分以后,分三次加入白砂糖,将蛋白打发到能够拉出直立尖角的干性发泡状态即可。(5)混合向蛋黄糊中倒入三分之一的蛋白,用橡皮刮刀轻轻翻拌均匀,从底部往上翻拌,直到蛋黄糊和蛋白糊完全混合均匀。切忌画圈搅拌,防止蛋白消泡。(6)浇模成型混合后应马上倒入模具中,防止蛋糊中面粉下沉,蛋糕发生板结倒入模具面糊量要为模具容量的一半或六分,拿刮板将面糊抹平,轻震几下,减少气泡。(7)烘烤浇模后应立即烘烤,烤箱需预热,上火为170~180 ℃,下火为130~150 ℃。焙烤35 min时,将竹签插到蛋糕底部,通过检查拔出的竹签上有没有粘附物料来可判断蛋糕熟透。(8)冷却脱模从烤炉拿出后,放置在实验台上,轻微震荡一下,再倒放置冷却网上冷却,防止变形。冷却至室温即可脱模。 感官评价依据蛋糕品质评定方法的相关标准,制定薏米荞麦戚风保健蛋糕品质评分标准及分数分配表见表1[13]。随机抽取10人组成测评组,根据蛋糕的色泽(20分)、形态(20分)、组织结构(30分)、滋味和口感(30分),共计100分,对产品打分,然后取平均值,评价其产品品质。表1 感官评分标准Table 1 Sensory evaluation standard评分项目评分细则满分分值色泽表面油润,表皮呈金黄色,色泽明亮(16~20分);介于中间(12~15分);色发暗,发灰,有斑点(1~11)20组织结构内部组织结构均匀细密,切面呈细密蜂窝状,无大气泡,无硬块(16~20分);有大气泡,质地硬,(12~15分);切面粗糙,有很多大气泡,有硬块(1~11)20滋味和口感滋味纯正,甜度适宜,细腻绵软(30~21);绵软性差,稍有黏牙感(20~11);口感粗糙,松散发干,蛋腥味明显(10~1)30形态外形完整,块型饱满,不粘边,无破裂,无崩顶(30~21);块状略有收缩变形,有开裂,表面粗糙,边缘有粘边(20~11);表面粗糙,开裂严重,边缘粘边明显(10~1)304 结果与讨论 薏米荞麦粉添加量对蛋糕品质的影响薏米和荞麦的表皮坚硬,烹调困难,人体无法全面吸收其营养成分,因其口感粗糙,故将其粉碎应用到食品比较适合。杂粮的营养价值很高,但添加量的多少可以决定产品的品质。杂粮粉添加量太少,蛋糕的营养强化作用得不到保证;添加量过多,口感不够绵软,致使产品的品质降低。因为薏米质地细腻,荞麦质地较粗糙,且它们中营养成分各有优缺,为了均衡营养互相弥补,突出杂粮口感,所以在蛋糕的制作中我们选择将薏米荞麦以各50%的比例混合制成杂粮粉。在低筋面粉100 g,鸡蛋100%,白砂糖100%,蛋糕油5%,大豆油40%,泡打粉,盐,水60%的条件下,分别以5%,15%,25%,35%,45%杂粮粉添加量(杂粮粉中薏米粉和荞麦粉各占50%)进行比较试验。薏米荞麦粉添加量对蛋糕品质的影响见图1。图1 薏米荞麦添加量对蛋糕品质的影响Fig. 1The influence of coix seed and buckwheat powder adding quantity on cake quality由图1可知,随杂粮粉添加量的增加,薏米荞麦戚风蛋糕的感官评分先显著增加后显著减少。杂粮粉用量较少时,产品杂粮风味不明显。当杂粮粉添加量达到35%时产品表明为金黄色、内部组织细腻,杂粮风味浓郁。当杂粮粉的用量继续增加时,产品色泽虽然较好,但蛋糕起发性差,海绵状的结构不够细密,口感稍干、不细腻。这可能是由于过多的杂粮粉起到了削弱面筋的作用,导致内部结构发软、塌陷。另外,添加杂粮粉的蛋糕焙烤时应比正常产品时间稍长,否则蛋糕中心难以烤熟,出炉后容易塌陷。综上所述,进一步优化试验时薏米粉添加量选择在25%~45%。 白砂糖添加量对蛋糕品质的影响白砂糖会在焙烤期间发生焦糖化作用,使蛋糕具有特殊的香气与色泽,还会影响鸡蛋的稳定性及蛋糊的黏度。糖添加量过少时,甜味不够,风味较差;糖添加量过大时,蛋糕口感会过于甜腻[14]。在低筋面粉100 g,鸡蛋100%,杂粮粉35%,蛋糕油5%,泡打粉,食盐,大豆油40%,水60%的条件下分别以80%,90%,100%,110%,120%的白砂糖添加量进行比较试验。白砂糖添加量对蛋糕品质的影响见图2。Fig. 2The influence of sugar powder adding quantity on cake quality从图2可以看出,白砂糖主要是对产品的甜度、色泽、弹韧性有影响。随着白砂糖添加量的增加,感官评分先升高再降低,白砂糖添加量低时,产品口感偏淡,颜色淡黄色,可能是由于白砂糖添加量少导致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产物偏少,从而造成蛋糕上色不足;白砂糖添加量高时,蛋液黏度过大,不能裹入充足的空气使蛋糕弹韧性缺陷,还会造成产品口感过甜,影响其感官品质。因此,白砂糖添加量初步选为90%~110%。 鸡蛋添加量对蛋糕品质的影响鸡蛋有良好的乳化性和起泡性。在低筋面粉100 g,白砂糖100%,杂粮粉35%,蛋糕油5%,泡打粉,食盐,大豆油40%,水60%的条件下分别以50%,100%,150%,200%,250%的鸡蛋添加量进行比较试验。鸡蛋添加量对蛋糕品质的影响见图3。 influence of egg amount on cake quality由图3可知,感官评价分值随着鸡蛋添加量的增加先升高再降低,鸡蛋添加量味200%时薏米戚风蛋糕感官评分最高。鸡蛋添加量较低时,蛋糕组织结构不规整,口感较差,可能是由于鸡蛋添加量较少导致美拉德反应产物不足,且蛋白不足导致气泡较少,组织不够蓬松。鸡蛋添加偏多时蛋糕的腥味过重,口感不好,增加了面糊中水分含量,降低了蛋糕的弹性,表面凹陷不平,感官品质较差[15]。因此,初步选定鸡蛋添加量为150%~250%。 大豆油的添加量对蛋糕品质的影响添加油脂在蛋糕中可以保持蛋糕的口感细腻性和组织的柔软性,同时使产品具有特殊风味,戚风蛋糕一般添加的是清淡无味的植物油,本产品添加大豆油的目的就在于前者。在低筋面粉100 g,白砂糖100%,杂粮粉35%,蛋糕油5%,泡打粉,食盐,鸡蛋200%,水60%的条件下分别以20%,25%,30%,35%,40%的大豆油添加量进行比较试验。大豆油添加量对蛋糕品质的影响见图4。由图4可知,随大豆油添加量的增加,薏米荞麦戚风蛋糕的综合评分先逐步增加后显著减少。当大豆油添加量为35%时,薏米荞麦戚风蛋糕的感官评价分值最高,口感润滑绵软。含油量对蛋糕品质影响较大:含油量过少时,产品组织粗糙、不够细腻;含油量较高时油脂有消泡作用,当大豆油添加量超过35%后,产品蓬松降低,产品出炉后易塌陷,蛋糕口感稍显油腻,且油多对健康影响较大,还增加了成本。因此,初步选定大豆油添加量为30%~40%。Fig4 The influence of oil additives on cake 正交试验根据前期的单因素试验基础,确定出最重要的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设计,采用正交试验法,以产品的感官评价得分为综合指标,对薏米荞麦粉添加量(A)、白砂糖添加量(B)、鸡蛋添加量(C)、大豆油添加量(D) 4 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得到薏米荞麦戚风蛋糕的最优配方,因此本实验采用四因素三水平L9(34)的正交实验,进行优化选择。正交试验见表2,结果见3。表2 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表Table 2 Factors and level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因素杂粮粉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鸡蛋添加量(%)大豆油添加量(%)125902003534511025040表3 正交试验及试验结果分析Table 3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L9(34) orthogonal experiment实验号实验因素实验结果1A1B1CD感官评分根据表3数据,对各因素的K、k及R的大小进行计算。然后根据极差R的大小,进行因素的主次排队,并做出因素与指标的关系图。主 次B A D C 图5因素的主次排序Fig. 5 Factor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order图6 因素与水平的关系Fig. 6 The factors and levels of relationship从图5和图6可知,影响杂粮的添加量对薏米荞麦戚风蛋糕的四个因素中,四个因素对产品感官指标的影响程度为B>A>D>C,即白砂糖添加量>薏米荞麦添加量>大豆油添加量>鸡蛋添加量。由正交试验结果可知薏米荞麦戚风蛋糕的最佳配方为A2B2C2D1。按最佳因素配方,进行最佳水平实验,得到的产品感官评价分值为91,证明适合作为最佳配方。最佳配方即为,即薏米荞麦粉35%、白砂糖100%,鸡蛋200%,大豆油30%。5 结论本实验采用感官评价及正交实验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百分比的薏米荞面粉,白砂糖,鸡蛋和大豆油添加量对薏米荞麦戚风蛋糕的品质影响。得出最佳配方:主要原料以小麦粉100%计,其他原辅料为鸡蛋200%,蛋糕油5%,大豆油30%,白砂糖100%,薏米荞麦粉35%,泡打粉%,盐%,水45%。在此工艺条件下制作出的薏米荞麦戚风蛋糕色泽明亮,内部组织结构均匀,蛋香浓厚,甜度适中,无破碎,块状饱满,具有较好的感官品质。

写论文可以需要参考资料可以去学校图书馆查询,找相关权威期刊学习,不应该在知道是发问的。所引用的文献要切实可靠并且亲眼所见的,不可是传闻。下面是一些食品行业期刊目录希望对你有帮助。TS2 食品工业 1.食品科学 2.食品与发酵工业 3.食品工业科技 4. 中国油脂5.中国粮油学报6. 食品科技7.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8. 中国乳品工业9. 食品工业10. 茶叶科学 11. 食品与机械12.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3. 中国调味品14. 粮食与油脂15.粮食与饲料工业 16.中国食品添加剂17.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改名为:粮油加工)18. 中国食品学报19.中国酿造20. 食品研究与开发

脆皮蛋糕有两种。 1,是以糖为基料的制作方法。但保脆时间短,而且口感不是很好 2,是以酥皮包裹在蛋糕外层,经过烘烤制得,制作工艺比较复杂!但效果比较理想,口感也比较有新! 普通脆皮蛋糕配比:蛋38个,糖斤,面3斤,BP约10~15克,水少许,色拉油少许上火180~190下火250。模具刷油! 以酥皮包裹的蛋糕配方:海绵蛋糕一块或戚风蛋糕也可外裹酥皮,外形自定。以中点烤制的温度烤熟酥皮即可 表面装饰自定 。 将300克面粉、15克麦芽糖、120克熟猪油、45克白糖拌和,加入175克沸水揉成水油面。 3. 将200克面粉加入90克熟猪油擦成油酥面。 4. 将油酥面包入水油面中,封口朝上按平。在案板上撒上干面粉,将面团擀成3厘米厚的酥皮。 5. 将大块酥皮分成两块,每块卷成一个长条,下成40个剂子。 6. 将剂子按扁,包入戚风蛋糕。 脆皮蛋糕有两种。 1,是以糖为基料的制作方法。但保脆时间短,而且口感不是很好 2,是以酥皮包裹在蛋糕外层,经过烘烤制得,制作工艺比较复杂!但效果比较理想,口感也比较有新! 普通脆皮蛋糕配比:蛋38个,糖斤,面3斤,BP约10~15克,水少许,色拉油少许上火180~190下火250。模具刷油! 以酥皮包裹的蛋糕配方:海绵蛋糕一块或戚风蛋糕也可外裹酥皮,外形自定。以中点烤制的温度烤熟酥皮即可 表面装饰自定 。 将300克面粉、15克麦芽糖、120克熟猪油、45克白糖拌和,加入175克沸水揉成水油面。 3. 将200克面粉加入90克熟猪油擦成油酥面。 4. 将油酥面包入水油面中,封口朝上按平。在案板上撒上干面粉,将面团擀成3厘米厚的酥皮。 5. 将大块酥皮分成两块,每块卷成一个长条,下成40个剂子。 6. 将剂子按扁,包入戚风蛋糕。 7. 烘烤3-5分钟,即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