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大众摄影杂志刊号是多少

发布时间:

大众摄影杂志刊号是多少

1965年出生于重庆黔江的土家族摄影家刘俊阳,是一名体制内的官员,也是重庆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刘俊阳是勤奋的,他几乎把自己的全部业余时间都交给了摄影,这自然比起那些只谈论少实践的所谓爱好者甚至摄影家强很多,这也是他能快速提高技艺的关键;刘俊阳是好学的,在我创办摄影培训高级班一年里,他几乎每次课、每次点评都不落下,而且还奔走各地,听邓维、索久林等大师们的讲座,观摩连州国际展、第二十四届国展等著名影展,这是他不断自我纠正,增加艺术储备,完善创作思维的较好手段;刘俊阳是用心的,他不只是在拍摄,而且善于思考,关注社会,乐于助人,这是摄影作品提高到一定层次对摄影家个人修养的要求和必然选择。 摄影创作就是一种修行,是自我人格完善的过程,也是摄影家灵魂的旅行。丰富生动的影像,在摄影人这种心灵旅行中吟唱,发出他自己内心深处的,而且是这个世界所期待的声音。 这些年,他的作品开始在网络和中国主流摄影媒体上频频亮相,受到广泛关注。《半边天》、《苗乡盛事》在《中国摄影》杂志发表;《家在黔江》、《掌中大世界》在《大众摄影》杂志发表;《苦练》、《基础》等作品在《中国摄影报》发表;《五彩生活》入选重庆市第十六届书法美术摄影联展;《苗乡盛事》入选2013年贵州梵净山国际摄影展;《掌柜午餐》在《大众摄影》最近的征集活动中获得一级佳作奖;刚刚评选结束的2013首届“天翼手机杯”全国摄影大展中,他的《喜讯》获得了最高荣誉——金质收藏奖。2 刘俊阳喜欢摄影的时间也不算太短,但前些年他的作品很少引起我的关注,过去的印象中他喜欢拍摄些自然风光、花卉小品、美女模特什么的。曾经让我感觉就是一般官员摄影群体和沙龙摄影的拍摄路数,玩玩小资情调,追求唯美和快乐。然而,最近一年多来,他的创作出现了明显变化,作品中多了对社会生态的观察,对人本意识的思考,对民生万象的关注。换言之,他的作品中有了更多思想和精神层面的东西,语境出现了新的变化,语言的张力明显增强,作品显现出更多耐人寻味的东西。看刘俊阳这些年摄影作品的发展和变化,让我想起了2013年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的主题——告别经验。 在艺术渐渐沦为生产的时代,在摄影图片疯狂增长的今天,我们曾经拥有的艺术经验,不断受到批评和诟病。我们需要告别过去,告别经验,重构摄影理论的细节和评价体系,重新审视自己镜头和作品,重新思考我们所拍摄的图片到底要拿来干什么?它对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这一年来,刘俊阳或许正是经历了这样的思考、变化甚至是阵痛。 任何一种艺术创作最可悲的莫过于不断地重复自我。叙述方式、语言情趣、题材取向等已成了不少摄影家的包袱。每一张摄影作品都是摄影师内心世界的情感密码,他们感觉自己前面的路越来越窄,感觉无法跟上时代的变化,感觉自己的世界已经没有了秘密,甚至难以对他人的作品产生共鸣。这个时候,摄影家应该做的,就是和刘俊阳一样,果断地向经验告别,重新寻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更有利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创作方向。或者告别没有出路的天空,或者告别没有天空的出路,重新开始。3 当代艺术不再强调形式感和装饰性,不再拥戴形式上的纯粹主义。1970年代以来,摄影转向用批判的目光看待视觉艺术,开始强调观念的表达和批判性实践。那些所谓权威和大师们按他们的经验制定的摄影艺术游戏规则,其实大可一笑而过,将我们的镜头指向人类所共同面对的问题与困境,才是摄影作为当代艺术应该担当的责任,这也是摄影本质的所在,即便不把摄影创作当成艺术也没什么大不了。刘俊阳作品明显经历了这样的变化,特别是从他在《大众摄影》获奖而编的作品集《驿站》中可以看见这样的“告别”与“前行”。《半边天》是刘俊阳第一次在摄影圈认可的几种专业媒体之一《中国摄影报》(2013年44期)上发表的第一张作品,或者叫严格意义的处女作。作品拍摄于重庆黔江濯水古镇上的小酒厂里,就是那种传统煮酒的作坊,水泥砖砌成的简陋的作坊里雾气升腾,红衣女在雾气中挥铲劳作,从酒锅里铲出酒糟。这口大酒锅,在广角镜前,只半边就占据了画面的一半,这半边锅的视觉形象就是这女人的“半边天”,形式感和空间效果是作者没有放弃的“经验”,也可能是这幅作品被编辑选择的理由。放弃了“陪体”之“经验”反而增强了内容的孤独感,突出了“女人能顶半边天”的中国式女性颂歌。这张作品后来又发表在《中国摄影》2013年9期上。《苦练》首度发表于2013年59期《中国摄影报》。这幅作品貌似用定焦镜头、大光圈,靠近被摄对象拍摄,大光圈所营造出的虚实对比,很好地表现出点面的关系和纵深感,也突出了主体形象。准确的用光,有力的双手,下巴上欲滴的汗珠,极好地体现出行伍本色。严肃的神情中透露出军人的特质,也成功地刻画了人物形象。从这张作品上可以看出刘俊阳良好的摄影技术功底和构图经验。非常难得的是,《中国摄影报》发表《苦练》之后的下一期报上,紧接着又发表了刘俊阳的《基础》。暗光下的拍摄,再次证明了他的技术功底。这也是一张形式感极强的作品,柱基之下,深穴之中,工人依稀可见,柱洞形成的圆圈,营造出很强的空间感和节奏感。这一基础不只是城市建设之基础,也表达出对民工的情感,他们也是中国社会发展之基础。由这幅作品,我看到了作为官员的刘俊阳,对基层民众的观注,对社会民生的解理,对人类发展的思考。《苗乡盛事》首先发表于《中国摄影》2013年11期。拍摄角度也非常独特,构图上突破并告别了日常“盛会”拍摄的经验。仍然是他惯用的定焦头、大光圈手法,虚化了那些本来就不可能清晰的“盛事”,进一步突显主体,突出表现三个苗家女的头帕,很好地刻画了 “苗乡”女人服饰上的特点,完成了作品朴素而又准确的记录表达。《五彩生活》这幅作品是我和作者还有其它几位影友一起拍摄的。同一画面的作品在国内多项比赛和展出中亮相。刘俊阳这一幅也入选了重庆市第十六届书画摄影展,并获得优秀奖。一面墙前,洁白的墙面上描绘着她们对生活的追求和梦想,她们不是在自由创作,自由构思,自由抒发情感,她们不为浪漫,而是一种劳动,为了生活和梦想的劳动。画面中这个小小女生则是这幅作品成功的关键,是这张照片的亮点、焦点、兴趣点。成人与儿童、站与蹲、明与暗、心中之境与笔下之境的对比,也表达出民工孩子别样的周末或假日。作品真实再现了农民工的生活境遇,也表达了作者善良、客观而丰富的人本精神。从这些作品开始,我看到了刘俊阳摄影作品的根本变化,他开始了直面社会、直面生活、直面自己更真实的内心和摄影本真,也开始了作品生活化新风格之旅。这张《掌中大世界》最初获得的是大众摄影杂志网络天地 “一级佳作奖”,并发表于《大众摄影》2013年第10期,后来又以《喜讯》之名,在2013首届“天翼手机杯”全国摄影大展获金质收藏奖。这也是他第一次获得全国大赛金奖。作品拍摄于重庆市正阳工业园区一个钢材销售企业库房。画面简洁而不简单,人物单纯而不单调。在夏天,这种钢筋圈里,是民工们午睡的地方,闷热时节,这里面反而显得凉快许多,钢筋圈里已经磨得光滑的稻草和纸板,可以看出这里是他们常常休息的地方。然而这个小伙子却没有睡意,他蜷缩在里面,专注于手机,甜美的神情中流露出幸福和快乐。这一刻,打工生活的种种体验丰满而充实。《掌柜午餐》于近期获得了《大众摄影》微征集活动一级收藏奖,并获准免费印制了他的第一本作品集。作品给我们分享了一个春节前夕春联摊点的故事。一个看摊的小女孩,看似中午正饿的时候,一边看摊,一边很满足地吃着烧饼。黄金分割线上的主体人物形象而生动,目光关注着这新年将至的时刻。温暖的红色透出浓浓年味,年味中自然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孩子们从小学习着生活的担当。这样的图片更显真实,更有生活气息,这是民俗事项很好的叙述方式,在生动的叙述中表达作者的真情。 刘俊阳还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可让我们玩味,让我们为之感动,通过对部分作品的分析,我们粗略了解了他摄影作品的变化历程,知道了他经历变化后作品的基本风格,也感觉到了他告别固有经验之后新的前行。4 我以为,刚刚所分析的这些作品,是刘俊阳告别经验之后的影像行吟。然而这种告别还只是一种对自我经验的告别,还带着明显的他人经验或者说是摄影的固有经验。这应该是他继续前行中,摄影留给他的一个思考。 从他的作品中,观念和思想并不是一眼可以洞察的东西,他把这些都退到了影像的背后,把思考留给了读者。然后,对自我观念的表达,自己真的是清楚的吗?我们可以不把话说完,但不可以心中不清楚。因而我想,明确自己每一张作品的内在观念,应该是他可以突破的一个方向。 我相信,刘俊阳一直在努力将心像变为镜像,同时也在努力将镜像变为心像。因为映像中他一直努力于摄影的后期的学习和研究。从他的一些作品中也可以看到这样的印记。不过,我更愿意看到,有一天,他能够心镜合一,淡忘那些所谓的PS技术,少一些匠气,多一份自然,回到相机最初的功能上来,实现在影像语境中自由呼吸,以最原始也是最真实的方式直面社会,直面内心,创作出更多不但有档案意义,也有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有人说摄影是“有钱、有闲”人的玩法,作为体制内的摄影人,要在工作之余进行创作,特别是还要做到有所突破,有所收获,更不容易。刘俊阳有这样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不是人人都有的。我祝愿他在摄影路上一路前行,并走得更好。

《今日人像》《摄影世界》、《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摄影爱好者》《摄影之友》《摄影与摄像》《中国摄影家》《人像摄影》《国际摄影》《摄影世界》《摄影世界》

杂志上有地址啊。或者打电话问问

中国制カメラ步み发表于日本国日文杂志1994年5月;《摄影镜头的性能与选择》教材的编写体会发表于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并被收入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司编《高等教育优秀教材建设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1993年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成果奖;《摄影镜头的发展与展望》发表于《影视技术》1995年4期,并被收入《电影技术百年》文选(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年出版);《谈谈摄影名词术语》发表于《大众摄影》1983年2期;《照相机上的常见标记》发表于《大众摄影》1983年8期;《万次闪光灯的检修常识》连载于《大众摄影》1984年3、5期;《光圈与快门》发表于《大众摄影》1984年4期;《照相机上各种专用符号的意义》发表于《摄影世界》1985年7期;《有关曝光的几个术语》发表于《摄影世界》1985年10期;《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连载于《中国摄影报》1986年3月10日-5月8日;《康太克斯159型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发表于《摄影世界》1986年9期;《怎样选择照相机》发表于《中国摄影函授学院辅导报》1987年7月;《正确使用与维护照相机》发表于《中国摄影函授学院辅导报》1987年9月;《漫谈袖珍照相机》连载于《摄影报》1988年总39-51期;《照相机的特点与种类》连载于《军事摄影》1988年创刊号、1989年1-3期;《电影摄影机的技术更新与进步》发表于《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89年1期;《江花GKM-90型钢片快门》发表于《照相机》杂志1992年4期;《阿里弗莱克斯535型35毫米电影摄影机》发表于《电影技术》杂志1992年4期;《论现代照相机的特点》发表于《中国摄影》杂志1993年10期;《摄影技术与摄影》发表于《照相机》杂志1995年7期;《论摄影基本功》发表于《大众摄影》杂志1995年11期;《深圳照相器材博览会观感》连载于《人民摄影》1996年14、15、17期;《黑白摄影用滤光镜的拍摄效果》连载于《人民摄影》1996年11-12期;《论APS胶卷、相机、冲扩系统》连载于《人民摄影》1996年21-22期《照相机发展史简论》连载于《中国摄影》杂志1997年1、2、3期;《世光(SEKONIC)L-408型测光表》发表于《中国摄影》杂志1998年1期;《叶片快门与钢片快门》发表于《人民摄影》报1998年8月5日:《应该善待优秀民族工业产品》发表于《人民摄影》报1998年9月23日头版;《腾飞的凤凰》发表于《人民摄影》报1999年10月20日头版;《爱普生IP-100型数字打印机》发表于《摄影与摄像》1999年11期;把握机遇 迎接挑战,发表于《照相机》杂志2000年3期;数字影像与传统影像,发表于中国摄影家协会2004年理论年会,并被收入《中国摄影》杂志及《视觉维度》文集。所主编的著作《摄影手册》作为全国艺术科学规划研究课题中九五国家级课题 ,已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并结项,并获广电总局颁发的部级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并在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联合举办的《摄影手册》学术研讨会上获得一致好评。曾参预与承担的科研项目还有:国家科研项目8·75毫米电影涂磁机的研制,已与他人合作研制成功;国家科研项目8·75毫米电影快速转录机的研制,已与他人合作研制成功;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研项目漫射镜与彩色偏振镜的机理与应用;北京市的科研项目《高等学校艺术素质教育与图片摄影理论研究》。主讲的电视系列讲座如下:任《现代相机》电视系列讲座(15集)的首席顾问及主讲,该电视讲座已由中央电视台第一、二频道多次播放;任《学摄影》电视讲座中第二讲的主讲,该电视讲座已由中央电视台第一、二频道多次播放;任《电影摄影机》(2集)电视讲座的主讲,该电视讲座已由中央电视台第六频道多次播出。

大众摄影期刊号

ViVi 《昕薇》,世界知名时装杂志,有中文版 NONNO 在中国卖得最火的日本原装时装杂志 《Vogue》被称为“时尚圣经”中文版的是《服饰与美容VOGUE》 与《Vogue》形成竞争的有《世界时装之苑-ELLE,为世界著名杂志《ELLE》的中文版 其他还有《时尚芭莎》 《时尚·COSMOPOLITAN》中国本土期刊市场上 名副其实的领导品牌 《嘉人marie claire》 《JESSICA旭茉》

《中国摄影》的学术性更强一些,《大众摄影》基本就是大杂烩,《摄影之友》重点在于器材。看你需要什么了。

《大众摄影》讲得比较清晰,适合自学进步。《中国摄影》和《摄影视界》都是提高性的,里面有很多新理念。《人像摄影》对你学习人像有很大的帮助。还有一个不是摄影杂志的,不能不提,就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虽然不是摄影专业杂志,但对摄影有着非常好的诠释,给人的启发也非常大,尤其是摄影理念方面。摄影最终其实是要落在人文上。

大众摄影东西比较杂,也好理解中国摄影....我不大喜欢,看起来象中国摄影家协会的会刊,偶尔有外国作品。基本整本书都是图片,文字相对教少,可能比较适合老玩家吧。个人观点。大众摄影无论哪方面都不如摄影之友。

大众摄影是什么杂志

一、《大众摄影》《中国摄影》: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摄影月刊。内容很丰富,覆盖面广,但针对性不强。二、《摄影世界》:新华通讯社主办。很专业,偏重介绍国内外名家作品。三、《人像摄影》: 主办单位 中国商业联合会 编辑出版 人像摄影杂志社。针对影楼、工作室从业人员。四、这些都是不错的杂志,只买一本的话,推荐《摄影世界》。

投稿任务已经结束。由于大众摄影杂志投稿任务已经结束,因此投不上去了。《大众摄影》是1958年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月刊。《大众摄影》面向广大专业和业余摄影者,以传播图像文化为己任。

杂志 《大众摄影》个人感觉应该是发行量最大的杂志了 《摄影世界》 下来就是比较专业的 《人像摄影》 《商业摄影》等杂志了 价格比较贵 都在30元左右 其实你只要挑选一种就可以了 大众摄影还是摄影世界 你都看一下,感觉哪个符合自己的风格就订阅那就就可以了

我最喜欢看的是《摄影之友》,这是面向普通摄友的,还有同一出版社出的《今日人像》,这本是面向影楼的。我觉得这2本比较好。

大众摄影杂志app

这方面多的很,摄影界有:《中国摄影》、《摄影之友》、《大众摄影》、《摄影世界》、《中国摄影家》等,旅游杂志有《时尚旅游》、《旅游天地》、《旅行家》、《户外探险》、《旅行者》等,文化地理类《中国国家地理》、《文明》、《华夏人文地理》等,报纸只知道有《中国摄影报》,其他不知道。这些杂志都有官方网站,你可以直接搜索进入查看投稿方法,我记得中国摄影出版社出过一本《摄影作品投稿指南》,里面资料最全,祝你进步!

蜘蛛精,内容很全的数字杂志馆,是蜘蛛网旗下的一款app,还没怎么开始推广呢,现在正有限免活动,我在看呢,还蛮方便的~

投稿任务已经结束。由于大众摄影杂志投稿任务已经结束,因此投不上去了。《大众摄影》是1958年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月刊。《大众摄影》面向广大专业和业余摄影者,以传播图像文化为己任。

把作品投到杂志社啊,然后看他能不能选上了,选上了才会发表.还有他那有月赛,你也可以参赛,选上的也会发表的.没准还获个奖什么的.

摄影杂志有多少

如果你列出的几本都算了的话,国内基本上就没什么了。那就找国外的,但是得分清你自己的方向,E文水平行不行。如果你是偏向风光及人文之类的摄影,考虑《国家地理》吧,他们的摄影、摄像师都是世界顶级的。如果偏重人像摄影,则修头脑不是修技术,看一些视觉、行为艺术之类的书,如《i-D》。国外好的杂志太多,可惜我知道的不多,自己去找吧,估计买回来成本也挺高。 个人建议:如果想拍风光类摄影的话,去买胶卷拍吧,短时间内数码还是比不上胶卷,就风光类来说。 人文就用数码行了,练抓拍,微距不用练,买好器材就OK。 至于人像摄影,如果你真的不用看列出来的那几本,E文也不行,那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报考一门成人大专或本科的艺术类专业,苦练PS技术。完成了这个比你看什么书都强。

嘿嘿~~如果你可以到大书店的话.直接在那看算了.毕竟花20块钱买一本杂志能学到的东西是很少的.看完了也不知道怎么处理.以我为例.以前有买.但是后来发现摄影论坛也差不多.而且大学的图书馆里也有杂志看.但现在主要只是看器材的评测.其他的越看越没味.

要看你感兴趣什么题材 杂志有人像摄影 国家地理各类 报纸主要是人民摄影报和中国摄影报2大主流。

种类太多,有中国摄影 咔啪先锋摄影 数码影像时代 摄影与摄像 摄影世界等,这是我在杂志铺买书的时候顺便看到的,希望对你有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