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有关学术论文错误的是

发布时间:

有关学术论文错误的是

到底是不是谣言,目前还在调查之中,但是詹启敏在其微信公众号中称:“少数论文中确实存在标记错误的现象,并不涉及学术不端、也不影响科学结论,我们按照学术界惯例正在与相关杂志社沟通勘误。” 也就是说在他出问题的一些论文中出现了标记错误的现象,而不是抄袭之类的。但是具体情况到底如何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查。

意思是该参考文献来自国外。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参考文献的正确运用对学术论文的整体质量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参考文献引用不当的问题还是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论文本身的质量,降低了基于此的各类评价指标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我们在进行英文学术论文写作的时候,使用类似于“sound good.”的短语和术语可能感觉会不错。然而,最终这些短语并不是必要的,甚至会产生更糟糕的效果(模糊论文的内容,让读者难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On Writing Well》一书的作者威廉·津瑟(William Zinsser)将“clutter”定义为任何没有必要传达的意思。威廉·津瑟认为:好的英语写作的首要规则之一是不惜一切代价避免clutter。通过减少clutter,才能确保作者的信息传达给读者(无论是同行、导师,还是期刊编辑)。

有时候,你的论文被审稿人、编辑批英语不过关,看不懂,很可能就是你使用了clutter用语的原因。clutter通常是没有进行专业科研写作训练的老师学生们容易犯的错误,这正是投必得专业论文编辑所擅长解决的。

接下来,笔者将clutter的短语分为三类:冗长的短语、不精确用语,以及陈旧用语,通过10个例句告诉你为什么应该避免使用这些短语。

一、冗长的短语

学术论文写作切忌使用冗长的短语,使用复杂且长的句子并不能代表英语水平高,反而会使得语句晦涩、累赘。如果你没有发现自己正在使用冗长的短语,或者不知道自己犯了冗长的错误,那么笔者接下来就分享几个冗长短语示例,您可以对照一下,赶紧修改你的论文,只保留必要的单词和短语。

1. Due to the fact of/that…

Due to the fact of/that…就是一个典型的冗长短语,“Because”通常可以用来代替这个冗长的短语。

修改前: Due to the fact that more people are hiking in the Adirondacks, there have been more bear encounters.

修改后: Because more people are hiking in the Adirondacks, there have been more bear encounters.

2.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It should be noted that…可以删掉,直接进入主题,丝毫不会影响句子的内容。

修改前: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ere were only 15 subjects in the study.

修改后: The study consisted of 15 subjects.

3. In consequence of this fact…

In consequence of this fact…可以直接替换成because of,并给出this fact具体指的是什么,方便读者阅读理解!

修改前: In consequence of this fact, we really do not know how much of an impact daily exercise has on a person's BMI.

修改后: Because of unreliable reporting and other factors, we really do not know how much of an impact daily exercise has on a person's BMI.

4. It's worth mentioning/it’s worth considering…

你是不是经常使用“It's worth mentioning/it's worth considering…”,这个句式非常文学化,并不适合我们严谨的学术论文。

修改前: It's worth considering whether the recent storm patterns are connected to glacier melt.

修改后: Recent storm patterns may be connected to glacier melt.

5.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is needed to ...是不是你经常用到句型?删掉它,将被动句子改成主动句,效果更好。

修改前: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determine how extensive the damage to the intestinal wall is.

修改后: Future studies will gauge the extent to which intestinal walls are damaged.

6. In this essay/paper/study, we will…

你是不是经常会在论文introduction部分使用“In this essay/paper/study, we will… ”?

一般来说,没有明文规定论文一定要介绍你要做什么,有时这种叙述对引导读者是有帮助的。

删掉“In this essay/paper/study, we will… ”的内容,你会发现,这对于你的论文没有任何影响。

怎么样,修改掉论文中冗长的短语,是不是感觉句子变得清晰易读了?接下来,笔者再来说说SCI写作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些不精确的用语。

二、不精确用语

不精确用语可能是口语用语,多余的,不太正确的,它们在学术论文中是没有意义的。接下来给出2个不精确用语的示例。

7. End result

“End result”短语是多余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你可以简单地使用“result”或“results”,也可以用"... caused by..."。

修改前: The end result of more run-off is higher levels of bacteria in the water.

修改后: Higher levels of bacteria are caused by increased run-off.

8. On average

On average是一个不精确的术语,我们应该避免使用它。

修改前: 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on average, birds returned to the nest X number of times.

修改后: According to our results, birds returned to the nest an average number of X times.

三、陈旧的术语

陈旧的术语是一些曾经新鲜、新颖的短语,但由于使用了太多次,它们已经失去了影响力。 这种术语一般是研究领域的一些专业术语,也可以是一些过时的用语。

light

Sheds light的意思是使某事容易理解、阐明、揭示,通常用在杂志的封面信或摘要中。Sheds light是不常用、过时的短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它。Sheds light可以替换成suggest、determine。

修改前: This research sheds light on why monkeys engage in these behaviors.

修改后: This research suggests some reasons why monkeys engage in these behaviors.

修改后: This research determined why monkeys engage in these behaviors.

10. Paradigm shift

一些专业术语不常用,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更精确地描述发生了什么变化。

修改前: Donaldson's experiments resulted in a paradigm shift in current thought.

修改后: Donaldson's experiments have had some influence on current thinking.

写在最后

虽然在英文学术论文写作中还有很多避免使用的短语,但上面列出的10个短语是最常见的。 删掉那些不必要的和不精确的短语,不要觉得可惜,你会发现你的论文变得更加简洁、清晰、易懂!

我认为肯定是谣言。他作为一名北大的副校长,其业务能力水平肯定非常优秀,因为他肯定不会通过这种方式去做这些自己有能力完成的事情。

关于学术论文表述错误的是

关于学术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求及常见问题,喜欢你们喜欢。

学术论文的结构是学术界约定俗成的行文格式,我国《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 7713一1987)》指出,相对统一学术论文的撰写和编写格式是“为了便于学术文献信息系统的收集、存储、处理、加工、检索、利用、交流和传播”.学术论文的结构主要包括前置部分、主体部分、附录三大部分。其中,前置部分主要包括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主体部分主要包括引言、正文、结尾;除附录外,规范的学术论文的结构体系必须包括参考文献。

一、题名

(一)定义。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 7713一1987)》指出,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学术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是科研工作者对其科研成果的称谓和命名。“在以下的情况,题名可以加副题名;题名语意未尽,用副题名补充说明学术论文中的特定内容;一篇学术论文分成多次出版发表,或是一系列工作分成几篇论文报道,或是分阶段的研究结果,各用不同副题名区别其特定内容;其他有必要用副题名作为引申或说明的情况。”

(二)基本要求。

学术论文的题名可以根据科研成果的主要思想和内容来命名,或者根据所要加工的科研资料和性质来命名,其具体用词的基本要求如下:

(1)最恰当的词语。编写题名在命名用词上要恰如其分地反映论文的意义及所研究的核心内容,而不能使用哗众取宠的词藻或不恰当的程度词。

(2)最简明的词语。编写题名用词要简洁,不使用冗长的修饰词,选取论文内容所涉及学科中通俗易懂的、词义简单的、规范化的术语,而不能使用复杂的主、动、宾语句逐一表述论文的内容。

根据最恰当和最简明的用词原则,学术论文题名在反映特定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字数一般不要超过20字。同时,《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 7711-1987)》规定,题名选用词语时“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并能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题名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旱和公式等。学术论文用作国际交流时,应有外文(多用英文)题名。外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

(三)常见问题。

1.文不对题。

文不对题就是学术论文题名所表达的语义信息与内容毫不相干,又称“跑题”.例如,有一篇论文的题名是“预防医学教学方法初探”,按照这个题目的要求,该论文应该着重于分析哪些因素影响教学,进而需要采取哪些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但全文却在探讨预防医学的重要性,与题名所表达的语义信息不相干,犯了文不对题的错误。

2.题名太大。

题名太大就是学术论文题名所表达的信息涵盖面过于宽泛,而论文内容仅占题名所涵盖内容的一部分,以导致论述空泛。例如,有一篇论文题名为“中国近代图书馆文化发展浅析”,但其论文论述的内容仅仅是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发展,犯了题名太大的错误,应将题名改为“高校近代图书馆文化发展浅析”.

3.题名大小。

题名太小就是学术论文内容超出了题名所表达的范畴。例如,有一篇论文题名为“谈提高高校教学干事工作效率”,但其论文的内容是探讨高校教学改革问题,其中提高高校教学干事工作效率只是构成高校教学改革中的一部分,因此,该题名对于论文内容而言范围过于狭窄。

4.题名过长。

题名过长就是题名的文字过于冗赘、哆咳,字数超过20个汉字。《科学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 7713一1987)》规定“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这是题名的字数限制。

二、作者和单位

(一)定义。

作者是学术论文的创作者,是论文的法定着作权人和主要责任人。论文主要内容的构思者、实验或实证研究的设计和操作者、论文的实际撰写者都可以成为学术论文的作者。

作者署名意味着作者的责任和权益,享有着作权,并承担以下相应的义务:

(1)作者对其论文拥有不容侵犯的着作权,不论是否发表,都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着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赋予的权益,发表或转载原作者文稿的出版单位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着作权法》的相关规定履行职责。作者对学术论文的着作权主要包括署名权、发表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翻译权、汇编权等权利。学术论文是作者的科研劳动成果,其权益受相关法律保护,只有作者本人才有权用其学术论文作为申报课题、申报奖项、申评学科带头人、申报职称、申请学位、申请出国访问等的科研成果材料。

两人以上合作创作的学术论文,其着作权由合作者共同享有,没有参加创作的人,不能成为合作者。合作论文可以分割使用的,作者对各自创作的部分可以单独享有着作权,但行使着作权时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体的着作权。

(2)作者也是学术论文的责任人,对原文中存在的学术性问题负有主要责任,即“文责自负”.剽窃、抄袭、篡改、捏造实验数据的论文作者应承担学术道德责任及其惩罚后果,并对论文中存在的侵犯其他着作权人权利的行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二)基本要求。

学术论文作者的署名是十分严肃的学术行为。署名反映的是作者对以学术论文为形式的科研成果的贡献度。一篇论文涉及多名作者时,作者署名的排序则要按照作者的贡献大小,排在题名之下。作者单位及邮编则置于作者署名下方。

(三)常见问题。

1.署名不当。

作者署名应是对论文的构思和撰写做出主要贡献的人。违反了正确署名的学术规范,称之为署名不当。署名不当是当前比较突出的学术不端行为,主要有四种情况:

一是学术研究人员出于各种目的邀请没有参与研究的人员将名字署在自己所撰写的学术论文上,或者学术研究人员出于增加科研成果数量的虚荣心考虑在自己没有参加研究的论文上署名。二是一个研究成果有多人实际参与攻关,但在论着署名时不是按照实际研究贡献的大小排名,而是出于其他原因不真实排名。一篇学术论文存在多名作者时,作者署名应按各自对论文的贡献大小来排序,不能按职位或资历来排名。三是学术研究人员未经被署名人同意将其名字标署在自己的研究论着上。四是有多人共同参与一项研究,但在最终的研究成果中有意或无意漏掉对研究成果有实际贡献的研究人员的署名。

2.使用笔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着作权法》,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署名权,同时拥有署笔名的权利。但在撰写论文时,应该使用真实名字,而不能随意使用笔名,如果非要用笔名,作者在投稿时必须将真实姓名告知期刊编辑部,相应地,期刊编辑部则应在来稿登记的原始材料上把真名和笔名都填写清楚,在必要时期刊编辑部才能为作者提供有力的证明。

三、摘要

(一)定义。

摘要是学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一篇以提供论文内容梗概为主要目的,并且不加任何解释和评论,简明、确切地记述论文重要内容的短文。为了方便国际交流,论文还应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

摘要的作用是供读者在不阅读论文全文的情况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来了解和获得论文的主要内容,由此可决定是否进一步阅读全文。摘要的特点在于具备独立性、客观性,包含与论文全文同等量的主要内容。

摘要的主要内容包括论文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从摘要内容的角度,可将摘要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描述型摘要,这类摘要着重于描述论文的写作意图及主要的内容。

(2)资料型摘要。这类摘要除了描述论文的主要内容之外,还涉及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

(二)基本要求。

学术论文摘要一般置于题名和作者之后、正文之前。

对于撰写摘要的要求,《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 7713-1987)》有明确的规定;“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可以引用”,“摘要的内容皮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摘要一船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学术论文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200一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如遏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除了实在无变通办法外,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学术论文为了参加学术会议,可按要求写成变异本式的摘要,不受字数规定的限制”.

(三)常见问题。

撰写摘要时经常遇到以下几个问题:

(1)采用第一人称,混同于“编者按”.学术论文摘要的写作应以第三人称方式对论文的中心内容进行客观地叙述。摘要用第一人称撰写就可能使读者倾向于将摘要理解为作者自己对论文的主观自我评价、解释或说明。有不少论文摘要都以“我们”“作者”“笔者”“本人”等第一人称作为主语来撰写摘要,这种情况应予以避免。

(2)文字篇幅过长,将摘要写成“引言”.不少论文将摘要写成引言式,把论文写作背景、对论文内容的栓释或自我评价都归人摘要之中。例如,在摘要中使用“首次发现”“受到了专家的好评”等是不适宜的。

(3)末摘出文章要点和新意。论文摘要末摘出论文的要点和新意,而是罗列一些常识性内容作铺垫,或把摘要写得过于笼统、不具体,并未使读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了解和获得论文的主要内容。

四、关键词

(一)定义。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 7713一U87)》指出,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学术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是直接从论文的题名、摘要或正文中所选取的可反映论文主要内容并具有检索意义的词或词组。

为了便于国际学术交流,在英文摘要下方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

关键词应该包括以下含义;①在选取和形式上,关键词必须是论文作者从标题、摘要或正文中直接摘抄的词汇;⑦在内涵与外延上,关键词必须具有特定的实际意义,即具有实际意义的名词或较固定的名词性的词组才可能成为关键词;⑦在作用和功能上,关键词在能够充分表达论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要具备检索价值和功能。

关键词包括两类词:一类是正式主题词(又称叙词),是已收录入《国家汉语主题词表》中的可用于标引论文概念的规范化的词或词组;另一类是非正式主题词(又称自然语言),主要是从论文题名、摘要或论文内容中选取出来的可反映论文内容的词或术语。

(二)基本要求。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 7713-1987)》规定,一篇学术论文“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为宜”, “关键字要以显着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如有可能,尽量用《国家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标引关键词的一般程序:一是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以确定论文中的主题概念和核心内容;二是尽可能从题名、摘要、层次标题或论文正文中的重要内容里筛选能表达主题概念的词及词组;三是对选取的词或词组进行排序,并对照《国家汉语主题词表》进行规范化,即找出哪些词可以直接作为正式主题词,哪些词可以经过规范后变为正式主题词,哪些词可通过组配成为专指概念词;四是对自由词进行标引,即对无法通过规范化成为正式主题词的自由词进行标引。

关键词的一般选择方法:①抽词法。学术论文撰写者直接从题名、摘要或者全文中选取关键词。例如,从题名州、额贷款公司;现状、困境与出路--浙江案例研究》

中直接选取“小额贷款”“公司”“困境”“出路”等作为关键词。②赋词法。学术论文撰写者分析题名、摘要或全文后,提炼出可充分表达论文中心主题的关键词。例如,为了便于表达《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信贷风险的预警模型》

论文的中心主题,作者提炼了“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信贷风险”“模型”“风险预警系统”等关键词。

(三)常见问题。

标引关键词常见的不规范现象包括以下三种:

(1)用词不规范,随意性强。由于关键词标引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计算机检索工作,如果标引不当会造成检索困难而不能达到快速地、方便地检索目的,所以关键词用词要严谨规范。例如某些论文所选取的关键词不是实词,不具有实质性意义,因而不能反映论文主题。

(2)标引词数随意,漏标和过渡标引的现象严重。按照关键词标引的要求规定,其个数在3-8个之间,即最低不少于3个但不多于8个;一般而言,选取的关键词个数在3-5个之间最为恰当。

(3)组配不恰当。标引关键词时,除了要阅读论文的各级标题、摘要、引言、结论等内容之外,还要浏览全文,在真正掌握论文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来筛选能反映论文核心内容、具备较强检索意义,并且尽量从《国家汉语主题词表》中去筛选已规范化的词或词组来进行组配关键词。

五、引言

(一)定义。

引言又称导言或绪论,是论文正文前面的一段短文,用来简要地说明、介绍与本研究相关的前人研究状况以及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等,即说明“为什么做此项研究”“采用了何种方法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及“有说明重要的意义”等问题。《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 7713-1987)》中将“引言”定义为“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知识空白、基础理论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测结果和意义等”.

(二)基本要求。

(1)引言一般要求切题,力求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要重复摘要的内容,也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

(2)引言中需要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概括说明或综述,需要以脚注或尾注的方式注明引用前人研究成果的出处,并在文后“参考文献”中标明。

(3)引言的篇幅长短并无统一的规定,需要根据论文的篇幅大小及阐述内容来确定,宁数不宜过多,一般300字左右。

(三)常见问题。

引言中常见的问题有以下两种:

(1)在结构层次方面,引言中层次不够分明,各层次之间的逻辑联系不紧密,上下文跳跃性较大,前后不够连贯,承接生硬。

(2)在内容表述方面,使用过长的文字却无法明确说明该论文所研究的主题、研究的范围、研究的方法等。

六、正文

(一)定义。

正文是学术论文的核心组成部分,占据全文的主要篇幅,它是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决定性部分,作为作者科研成果的代表可集中地反映论文的学术水平、学术价值等。《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 7713一1987)》指出,正文可以包括“调查对象、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 7713一1987)》指出,“由于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选题、研究方法、工作进程、结果表达方式等有很大的差异,对学术论文的正文内容不可能作统一的规定”.正文在论证过程中,内容上要求科学,以事实为依据,客观真实;思路上要求清晰,合乎逻辑,准确完备;结构上要求层次分明,简练可读;语言上要求简洁、准确,尽量通过数据与事实说话,并用简要的文字陈述;可以运用图或表来表达文字难以说明的内容;行文中直接引用的应标注引号,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都要分别标明各自的出处,数据的引用要严谨、确切,以防止错引。

一般而言,学术论文的正文在结构类型上可归纳为四种类型,即并列式、串式、伞式和混合式。

(1)并列式结构。学术论文中各章节之间并无逻辑制约关系,可随意调换章节而不影响表达的意思。

(2)串式结构。学术论文中各章节之间存在逻辑关系,不可随意调换。例如,时间顺序型串式结构是依据时间的顺序来表达论文的观点,给读者以清晰的结构层次。

(3)伞式结构。论文中某一分层的论点由多于两个的论据来支撑的结构,即上一层次论据得以成立的条件是下一个层次两个以上的论据必须同时成立。

(4)混合式结构,又称复式结构,是上述三种结构类型的综合运用。

在实际撰写学术论文时,作者要根据论文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以完整表达观点为准则,灵活选取正文的结构类型。

(二)基本要求。

撰写正文时,要求采取合适的结构顺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围绕一个中心来开展论证。论点是论文的核心,而论点的证明则是论文写作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论点一经确定,全文就必须以其为中心来安排结构、选取材料。

在论证中运用说明、描写时要注意:一节、一个自然段、一个句子,甚至一个句组,要求只能表达一个中心。只有牢牢把握一个中心,紧紧围绕一条线,论文才会浑然一体,避免犯杂乱无章、不知所然的错误。

(2)论文立意要求新颖、深刻。论文所研究、分析、解决的学术问题应该是前人从未研究或尚未很好解决的问题,因此,论文选题前必须广泛收集、整理、阅读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力图解决从未研究过的问题或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尚未解决的学术问题。论文撰写时要围绕中心主题展开深入分析,力图得出新的见解和观点。论文立意上不能停留在简单地描述现象,堆砌搜集到的材料上,而必须透过现象来把握研究问题的核心与本质,从而使论文研究内容更加深刻。论文的见解在反映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把实践知识上升为理论知识,得出有价值的分析结论。

(3)围绕中心,合理构段。构段是撰写正文的基础,通过安排适合的正文撰写结构、选择层次与段落,以充分、有效地表达论文的中心主题。要求每一逻辑段、自然段能够单一完整地集中表达一个中心意思,并注意各部分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要运用好关联词、过渡句;完稿后运用增删、分合和调整等方法来解决全文中存在的重复、脱节和交叉混杂等问题,使论文整体主题明确、层次分明、前后衔接照应、互相连贯、结构严谨。

学术论文中通常使用标题、序号,使得结构脉络清晰,具备循序渐进的节奏美感。使用小标题来分层时,要注意几点:首先,每个层次的小标题均可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编码的两个数字之间用圆点分隔开,末位数字后面不加圆点,例如“1”“”“”.其次,所有的编码均左顶格书写,最后一个序数码后空一格再写标题。最后,使用小标题分层时,每一层次一般不超过4级,例如“”.

(三)常见问题。

撰写正文时,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1)在主旨内容上,论文表达观点不集中,面面俱到,涉及过多的与全文主旨无关或关系不密切的内容,使得所研究的问题内容繁杂、脉络不清等。

(2)在结构层次上,正文的层次混乱,每个逻辑段、自然段缺乏小标题,或者小标题冗长、表达不明确;逻辑段、自然段之间缺乏内在的逻辑性;各逻辑段、自然段问的文字篇幅长短不齐、差异太大;各个层次间序号混乱,未能按照“一、”“(一)”“1.”“(1)”的顺序来使用。

据学术堂了解,在英文科研论文写作中可能会出现三个表达不对的地方:1. 一个观点或者论据引用一大串文献 — Give too many citations for one point例如Many studies have found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X and Y [4-15]. 这句话引用文献 [4-15] 实在是太多了,堆砌在一个观点的后面是审稿人很反感的。尽量节选重要的经典的或者最近的文献来引用。如果说这些文献实在是都很值得引用,那么不妨尝试改用下面的句式来展现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has been found between X and Y in men[4-7], women [8-11], and children [12-15].2. 指出研究课题不具体说明到底如何有研究价值 — Explain why your research topic is worth of study例如我在修改学生论文时最常遇到的表达就是“… is important…”,但是没有给出细节描述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所以如果你想说The development of new materials is important for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则应该要这样去表述The development of new materials is necessaryfor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to produce stronger, lighter vehicles, which will improve safety and fuel economy.(推荐表达,加粗部分具体指明在哪几个点体现新材料的重要性)3. 细节过多导致句子不够精炼 — Bury your readers in detail引言部分不要摆太多的细节和具体数据,尤其是关于论文研究结果的具体数据。关于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只需要概述性地在引言部分点到为止即可,接下来的章节会给它们更多的空间去展开更具体的内容。如果说引言部分所有论据和陈述都罗列太多细节性的内容,会让句子显得非常臃肿,导致干扰信息过多让读者抓不住重点。例如 a previous study conducted in 2014 found that 10% fewer individuals were diagnosed with age-related diseases, such as arthritis, in areas with such healthcare policies in place.推荐修改如下更精炼简洁 a previous study found that fewer individuals were diagnosed with age-related diseases in areas with such healthcare policies.

有关学位论文错误的

根本不用担心你已经审核通过的论文。一、论文既然已经通过,必然受到导师及审评委员会通过和肯定的,没有人能够推翻论文的结果。二、论文只要不是抄袭的,不是窃取他人的成果的,已经通过的论文,都不应该受到质疑。三、不需要补救,也不需要忐忑不安,假如你有愿望的话,可以继续你的博士学历,在写博士论文的时候,再有新的发现和新的论述。四、硕士学位只要是经过正常审批渠道的,不存在撤销的现象,一切由评审委员会承担责任,个人不负任何责任。

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有时并不清楚该如何做才是合适的,单看别人怎么做,缺少必要的讲解或提示,往往会视而不见或不知其妙。例如,不少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就是这种情况,虽然看了很多文献,但是,依然可能不知道怎么写才是恰当的。下面以我评阅的一篇硕士学位论文为基础,选择其中的若干典型错误,进行描述、分析、讲解和提示,希望对有关的人开展研究、撰写论文有所裨益。为了避免伤及论文作者,我做了一定的技术处理。按照惯例,先呈现我写的评阅意见,再进行典型错误的例子分析。 该文以初中生的师生关系、同伴接纳、自我控制、学业拖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为研究选题,符合专业特点和要求。作者力图通过链式中介分析,较为全面地考察初中生的师生关系、同伴接纳影响学业成绩的复杂机制,做出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工作。然而,实际取得的效果难如人意。虽然该文的文献综述较为规范,但是,其他部分存在较多问题,特别突出的至少有: 其一,强拆研究。该文呈现为研究一和研究二,其实只有一个研究,数据也是相同的,仅从分析内容上把一个研究强说成两个研究。 其二,文题不符。表现为研究一无法包含在该文的题目之中、未能论证清楚链式中介的相关问题,把师生关系和同伴接纳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分开分析。 其三,学理失据。师生关系、同伴接纳与自我控制究竟是什么关系?该文认为师生关系、同伴接纳影响自我控制,然而,相反的关系似乎更合理。该文的讨论和教育建议更是没有什么理论深度。 其四,统计粗糙。该文没有介绍统计分析时可能进行的数据转换,从而,使得重要变量的均值无法理解,过大的标准差也让人生疑。该文呈现了两个链式中介模型,估计作者也不太明白这样的模型是什么意思,从而,在报告时只能机械呈现表格,无法阐明对应的含义。 其他问题详见分页提示(这里从略)。 宏观地说,该文有如下四个典型错误——这些错误其实有一个共同根源。 典型错误之一:热衷差异分析。 该文专门设置研究一,对测试的基本数据进行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差异检验。然而,这类内容与该文的题目没有关系,考察并呈现这样的结果,无异于画蛇添足。同时,既然师生关系和自我控制存在年级差异,那么,随后的中介分析就应当考虑年级这个调节变量,但是,作者不再考虑年级变量。 特别地,该文得出了像“初三学生的师生关系优于初一和初二学生,初一学生的师生关系优于初二学生”这样的结论。如果没有理论解释,此类结论是鲜有意义的。该文的确没有理论解释,也不太可能有理论解释。 典型错误之二:没有研究目的。 该文研究一讨论部分的4个三级标题,均是“……的差异分析”,研究二讨论部分的三级标题与结果部分的三级标题完全相同。这反映的是,作者分不清讨论与结果,把讨论与结果混为一谈,根本不知道讨论是理论层次的。这种错误产生的根源在于,作者没有发现并提出真正的研究问题,只能对测得的数据,机械地统计分析,生硬地描述结果,勉为其难地进行讨论。没有研究问题,其实是没有研究目的,从而,讨论自然就陷于无的放矢的窘境,也就是不知道要讨论什么。例如,该文对基本变量的人口统计学差异检验,正是如此。即使是中介分析,作者的理解也是浅层的,不清楚检验的模型究竟有什么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当然很难讨论下去,体现在标题上,就是对结果亦步亦趋。 典型错误之三:不懂研究意义。 该文提到的“实践意义”是,“丰富此领域的研究质量”、“使该领域的研究内容更加全面”。不说“丰富”与“研究质量”能否搭配,只说列出的两点,都不属于实践方面的意义——其实,也不属于理论方面的意义。 无论是学术型学位论文,还是专业型学位论文,都会分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两个方面来专门描写研究意义——本来应该是论述,实际情况是描写。然而,很多论文呈现出来的,就是上述这类内容。这反映的依然是,作者没有找到真正的研究问题,从而,无法确定自己的研究对相应领域的独特贡献。那种“丰富XXXX领域的研究”“进一步丰富YYYY领域的研究”的说法,全然没有意义。 此外,一些学位论文在描写研究意义时,显得定位不清。例如,学术型学位论文呈现实践意义的篇幅远远多于理论意义,而专业型学位论文给出理论意义的文字大大超过实践意义。 典型错误之四:随意主观发挥。 一篇论文的精华,在讨论部分,然而,该文在讨论方面存在太多问题。因此,这里再专门指出讨论时出现的不当。该文描述:“随着年级的增加,师生关系更加亲密和谐”,这与文中呈现的师生关系得分情况不一致,说法是不可靠的。“女孩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应该成熟于同龄的男孩,她们往往有焦虑、易怒等不良情绪,她们在行为上没有主动性,这有助于男孩获得更高的同龄人认可”,“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具体的目标,对自己也没有严格的要求”,不仅显得表述莫名其妙,而且说法显得随意发挥。 又如,“良好的师生关系或同伴关系可以让个体从中学会更好地控制自己,从而提高自我控制水平”,这也属于主观臆测之说。更可能的情况是,较高的自我控制水平,可以促进师生关系和同伴接纳。 总的来看,该文的讨论,根本没有理论层面的内容,对相关分析的讨论,不过是再描述一遍相关现象,对中介分析的讨论,仍然只是表面现象的主观解释,而所谓的综合讨论,也不过是把前面研究一和研究二的相应内容再大致重复一遍,加上一些主观推测的理由。 我深切地体会到,学位论文存在这些典型错误的根源在于,作者没有用矛盾论的哲学观点指导自己开展研究、撰写论文,没有找到真正的研究问题。任何一篇论文都应当有自己解决的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太多的心理学类学位论文,呈现了大量文不对题的内容,例如,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差异检验结果,既无必要,更无趣味。如果作者具有矛盾论的哲学思想,很容易避免出现这样的错误,因此,加强哲学的学习和运用,对于研究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本文来自李宏翰科学网博客

硕士论文出现很严重的理论错误,可以申请更改。

一、论文既然已经通过,必然受到导师及审评委员会通过和肯定的,没有人能够推翻论文的结果。

二、论文只要不是抄袭的,不是窃取他人的成果的,已经通过的论文,都不应该受到质疑。

三、不需要补救,也不需要忐忑不安,假如你有愿望的话,可以继续你的博士学历,在写博士论文的时候,再有新的发现和新的论述。

四、硕士学位只要是经过正常审批渠道的,不存在撤销的现象,一切由评审委员会承担责任,个人不负任何责任。

简介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2020年12月24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提出,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 。

有关毕业论文的说法错误的是

论文一般都具备六要素,但有的论文,如果其中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或者某些要素不交代不影响表达效果,是可以省略的。2.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来叙述的是第一人称,如《小桔灯》《孔乙己》等。采用第一人称来写,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写作误区介绍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的误区

1.误区——片面求新,偏离专业方向

科学研究是以已知求未知,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创新性是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但这种创新要以专业知识为根基、为背景,不应片面求新,偏离专业方向,超越专业知识边界。以近三年我院为例,总计677篇论文,选题方向包括:文学(古今中外作家作品和文艺思潮、文学流派等)470篇,占;语言学36篇,占;新闻传播学61篇,占9%;写作学、秘书学20篇,占3%;教育学(教材教法研究)40篇,占6%;其他50篇,占。这难以归类的其他方面的选题,大多属于偏离专业方向、缺乏专业根基的选题。具体说来又有两种情况:一是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没关系,完全脱离了专业知识背景;二是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只有间接的、松散的关联。前者如“关于农民工问题的思考”、“家庭暴力问题的成因和对策”、“无锡茶馆的文化定位和经营方略”、“无锡城区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思考”、“关于《刑法》中“间接故意”的理解与辨析”、“论乡镇企业教育”、“关于秘书腐朽问题的思考”、“大学生消费心理浅析”、“江南大学品牌构建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后者如“儒家精神在荣氏家族中的体现”、“扬泰地区姓名文化初探”、“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走进苏州——浅析苏州文化遗产”、“找准市场竞争中的平衡点——浅析中国电影期刊困境中的出路”、“对大学生活中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等。

孤立地看,这些论题大多是一定社会时期里的热点间题,而且不乏地域特点,的确具有学术探讨的价值。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同学不具有释疑解惑的专业知识。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相关的专业知识就像是开锁的钥匙。例如:我们对经济学不熟悉,就很难提出并解决好经济学方面的问题;我们对现代企业管理不熟悉,就很难提出并解决好现代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

就其主要目的而言,它应该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在对相关专业性问题的探讨中,训练科学研究的能力。也就是说,作为专业教育的重要实践环节,它既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检验,也是在实际应用中,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选题具有专业性,才能有效防止毕业论文走过场,才能有望充分实现预期的目的。

我们之所以称这种选题为片面求新,是因为这里的“新”,只是与合乎专业方向的论题在横向比较中所显现出的差异性。它不是对该论题理论研究上具有真正意义的新拓展。好比是错误地耕种了别人家的田地,而那片田地非但不是处女地,相反可能是肥田沃土,是长势喜人的丰收景象。

2.误区——满足“通说”,缺乏学术价值

“通说”即通行的说法,是被认可了的结论性意见,是前人的智慧结晶,它们大多反映在专业教科书里,是我们用以探索未知的理论工具。选题应该着眼于通说不完备或难以自圆其说的方面,进行深化、扩展或争鸣。仅仅满足于通说,实际上是在炒冷饭,是在打死老虎。

学生的,围绕某一论题,以“定义—分类—特点—作用”的结构模式展开分析论证的,并不鲜见。这行文脉络仿佛是教科书中的章节,周密严谨,但内容上却仅限于对常识性问题的静态阐释,缺乏学术价值。

学术研究要致力于发现新的事实、提出新的假说、做出新的解释、构成新的体系、找到新的方法。它们是衡量的选题是否具有创新性的主要尺度。

选择前人未曾涉足的领域,选择“填补空白的论题”,也就是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做拓荒者,无疑具有创新性,而且是“原始性创新”。但一般说来,独辟蹊径,创立新学说是力所不及的。“渐进性创新”,即通过量变的积累,不断补充、丰富和发展前人创立的理论或学说,应当成为选题的自觉追求。

这种“渐进性创新”,可以是以新的材料论证旧的论题。学术研究重在指出客观对象“是什么(本质)”、“为什么(规律)”,也就是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发现真理、发展真理。以新材料论证旧的论题,着力点不在于“发现”,而是以新的典型例证去加以证实和“发展”。例如:新闻的真实性问题,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报道必须格守的原则,这早已成为共识。但新闻失实作为多发病和常见病,一直危害着传媒的公信力,而且,失实原因和表现形式随时代、社会的变化而呈现多样性的特点,这就为相关选题预留下广阔的空间。或者说,有关新闻真实性问题的探讨,其学术价值主要体现于以新的病症作为解剖的标本,进行病理分析,开出医治的药方。

“渐进性创新”还可以是以新的角度、新的方法论证旧的论题。任何客观对象,都是多种要素相统一的复合体。如果仅仅做整体直观,难免空泛笼统,而选择角度实际上就是限定了一个研究的范围和区域。以文学作品为例,文学作品研究的“基本项”、“共同项”包括:主旨、题材、语言、创作方法、人物形象、风格流派等。选择角度为单方面切 入,而不是面面俱到。

角度是客观地存在于研究对象当中的,研究者可以自己选择,但不可以强行地植人。比如法院张贴的布告、街头胡乱涂画的非法小广告,通常并不具有审美价值,如果执意要从审美的角度来研究布告、小广告,就显得不伦不类。

方法是认识的工具。它所追求的是“殊途”,是通向某一目标的不同的路径。研究方法,是我们研究对象的途径、方式与手段。在文学批评当中,常用的方法有美学的、社会学的、心理学的、结构主义的、阐释学的方法等等。当然,在对某一对象的研究中,不同的方法之间常常是互补的,可以兼用的。比如传统的社会学批评比较注重文学和社会生活的联系,能够帮助我们深人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但它对文学文本的研究又不及形式主义批评那样精细。形式主义批评强调对文学文本的研究,自有它合理之处,但它割裂作品与时代、社会、作家、读者的联系,只是孤立地研究文学作品,又表现出极大的随惫性。

3.误区——贪大求“难”,脱离主观实际

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分属于史、论、术等不同的层次,存在着大小难易的差别。史、论、术,即学科历史、基本理论、实践应用。例如:语言学有历史语言学、基础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之分;文学有文学史、文学理论、应用美学之分。属于发展史的研究,要竭泽而渔,高屋建瓶;属于基本理论的研究,要学好哲学、美学、逻辑学,提高理论修养,长于分析,善于论辩;属于实践问题研究,要密切关注现实,具有学术敏感。一般说来,宏观上的问题,千头万绪,时空跨越大,属于难度大的论题;而微观上的问题,相对单一,难度小。例如:某位作家的研究、某部作品的研究、作品中某个人物形象的研究,它们的难度系数是依次递减的。再以下面选题为例:《鲁迅创作研究》、《鲁迅小说研究》、《<呐喊>研究》、《<阿q正传>研究》、《阿Q性格分析》、《阿Q精神胜利法分析》……能分明地显现选题范围由大到小的变化。外延不同,难度不一样。必须依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来选择论题。

的选题,要善于聚焦,就某一问题的一个侧面或一个难点展开分析,宜小不宜大。一些同学的选题贪大求“难”,失之于笼统,主要表现是对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缺乏辨析,界定不明。例如一篇“媒体变革对广告业的冲击”的,其关键词有媒体、变革、广告业、冲击。媒体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期刊、书籍等,究竟是哪一种媒体?变革也是语义宽泛,传播理念的殖变,技术手段的更新,从业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等,都属于“变革”的.范畴;至于广告业则包括制作商、代理商、发布商等,泛指所有与广告相关的产业;而冲击既可产生正面作用,也不排除负面影响。涵盖如此广泛,写作时难免迷失方向。

其实,“小”题目也可以做出“大”文章,“小”并不意味着没有学问。有人不无调侃地说,现在写,是初中生写伟大的中国文学,研究整个中国文学;高中生写一个朝代的中国文学;本科生写一个朝代文学的一个方面;研究生研究一套书或一套文献;博士生研究一本书;博士后研究一本书中的序言或书中的一篇文章;教授研究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话;到国外讲学就讲一句话中的一个词。抛开调侃的成分,就事论事地讲,这教授只讲“一个词”,从某种意义上说,更需要学问,而且是把书看“厚”的大学问。

中,所谓的“小”和“易”,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是针对所掌握的学识而做出这种区分的。一般情况下,小题目易做,大题目繁难。关键是大小适度,难易适中。一些同学的选题无原则地“小”和“易”,例如《演讲词开头的几种方法》、《谈谈孟浩然<;春晓>一诗的写作技巧》,因为所蕴涵的学术价值相当有限,只相当于一般意义上的文艺短论或文艺随笔,所以,也是不足取的。有人把论文选题应有的难度比作篮球筐的高度。球筐太高,高过20层楼房,拼尽全力投篮,都会“三不沾”,或者球筐太低,常人也可以像飞人乔丹那样大力灌篮,篮球都将失去参与的热情。现在的高度正合适。“跳一跳,可以够得到”,应该是选题难度的形象化的表述。

4.误区——只顾眼前,忽视长远发展

选题好比采矿,有贫矿和富矿之分。中,所谓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说不尽的鲁迅、说不尽的曹雪芹或者是《红楼梦》……意思是这些作家、作品仿佛是一座富矿,开采不尽。如果所选择的是三流作家、三流作品,作家本人江郎才尽,作品本身缺乏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昙花一现,就不存在所谓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了。

科学研究工作不是游击战,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相反,常常是咬定青山不放松,是众里寻她千百度。在学者的治学工作中,第二个论题常常是第一个论题的扩展或深人,是前一项研究成果的生长点,而不是另起炉灶。它们常常会形成系列性研究,构成一个大的课题。反观一些同学,课程论文分析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点,学年论文探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规律,毕业论文研究大学生消费心理,这样组合在一起就成大杂烩了,也无以体现研究者的“术业有专攻”。

除了论题本身缺少含金量、“朝三薯四”打游击战,选题忽视长远发展,还体现为与日后工作需要相脱节。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同学的就业方向是:到机关从事文秘工作,到媒体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到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从事文秘工作,应该侧重于选择秘书学、写作学方面的论题;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应该侧重于选择新闻学、传播学方面的论题;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应该侧重于选择语言学、文章学、语文教法方面的论题。当然,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研究是看家的本领,所以,文学方面的论题应当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无可争议的首选,这里主要是依据就业方向,相应地作了上述的区分。而上文曾经提到过一些同学的选题为“关于农民工问题的思考”、“家庭暴力问题的成因和对策”等等……。其就业方向也不外乎文秘工作、新闻工作或教学工作,但无论哪一种,这样的选题都与日后的工作需要相去甚远,不利于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选择这些偏离专业方向、忽视长远发展的论题,不能不说与临急抱佛脚有关。

【选题对策】

质量滑坡,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就业形势紧张,同学忙于“找婆家”,分散了时间和精力;用人单位往往只重视学历文凭和外语、计算机等级证书,无暇顾及毕业论文质量(甚至未完成论文就已签约),又对同学形成一种误导;而常规教学和毕业论文专项工作上的某些疏漏,则是质量滑坡的主观原因。这里侧重于教学管理,谈谈提高质量,把好选题关的对策。

1.——培养问题意识

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是由已知世界走向未知世界的过程。问题意识是科学研究的立足点。

培养问题意识,落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既可以是学术热点的评介,也可以是前 瞻 性问题的引导,还可以是边缘性、交叉性问题的阐发以及冷门问题、盲点问题的告知……它是多学科教学合力作用的结果。教师要坚持在“教中教”,即在教会学生知识的过程中,也教会学习的方法。当然,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鼓励自主选题

选题概括说来有三种类型:学生自主选题、师生商议选题和教师命题。它们各有利弊,但相互比较,更应该鼓励、倡导的是学生自主选题。这是因为,选题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自主选题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上文曾说,选题好比采矿。选题之前,有关学术信息的搜集就像这采矿之前的勘探,这是确保“科学决策”的可靠的技术手段。

强调自主选题,选题要以掌握必要的学术信息为前提。这必要的学术信息包括:前人对这一论题作过哪些研究?研究的程度如何?有什么样的研究成果?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争论的主要问题和焦点是什么?矛盾的症结在哪里?有哪些代表性意见?代表人物是谁?等等。如果说论题是观照的对象,它总有一个学术背景。就像我们观照一个苹果,苹果树是它的背景;观照一棵苹果树,一片果林是它的背景;观照果林,莽莽群山又是它的背景。老舍说,要想写好一座小岛,要知道整个大海的全貌;画画,也讲求搜尽奇峰打草稿。古人著述非常讲究的一点是“蝎泽而渔”,另外还有“长袖善舞”、“多财善贾”的说法。“长袖”是“善舞”的条件,“多财”是“善贾”的条件。掌握必要的学术信息,而且能够在横向的现实和纵向的历史这个坐标轴当中去观照研究对象,才会觉得有话要说、有话可说。硬着头皮完成老师的命题作文,难免陷于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

严格说来,不能自主选题,是不善于学习的表现。自主选题和教师命题,就好像“为情而造文”和“为文而造情”之间的关系。如果迫不得已,必须依赖教师命题,那么,由近及远、逆流而上地查阅相关文献(目录、索引、文摘等),是堪称“捷径”最为实用的方法。查阅资料的方法可分为顺查法和倒查法,作为命题作文的急就章应该采用倒查法;顺查法是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皓首穷经。此外,要先学术期刊,再学术论著。

自主选题,要立足于专业、专长,凝练方向,不断升华;要把握课程论文、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在内容上的关联,精心培育,持续发展;还要充分利用参加读书报告会、“挑战杯”等活动的机会,善于积累,锻炼提高。

3.——强化指导环节

大学生尚不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教师的指导工作不可或缺。要通过统一组织的专题讲座,明确最基本的学术规范,要通过动态的监管,把握步骤,分解落实。不无夸张地说,毕业论文有多少写作环节和内容要素,就相应地存在着多少问题。例如论题、题目、摘要、关键词、绪论、本论、结论、注释、参考文献等方面,都有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差错,至于观点的深刻性、材料的典型性、论理的透彻性以及论文的创新性、论文的学术价值等宏观上的问题,更需要指导教师全面监控,帮助把关。以本文所着力探讨的的论题为例,面对“无法拒绝的爱——关注手机短信”、“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经典影视改编的得与失”、“社会新闻与民生新闻的零距离”、“新闻策划的临门一脚”,以及夹杂着漫谈、杂感、随想等字眼的论题,如果指导教师仅限于指出这种感性化的、描述性的语言运用不当,而不善于小题大做,由此发现文体感的缺失,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那么小洞不补的结果,势必是大洞叫苦。当然,上文论及的偏离专业方向、缺乏学术价值、脱离主观实际、忽视长远发展的选题更应该及时校正。参考文献(略)

错误。根据查询研究生毕业论文相关资料得知,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框架和技术细节问题通常不会影响正常毕业此说法是错误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框架和技术细节问题是会影响正常毕业的。

有关错误的论文题目

我可以把知道的告诉你,像我就是从事医学论文发表

错误,应该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它。“人们若要有所追求,就不能不犯错误。”人生的路,没有坦途。人生中的一些错误,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是探索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当然,这绝不是说不要努力去防止和减少错误,或者说可以对错误持满不在乎的态度,而是说不要因为惧怕错误而畏首畏尾,缩手缩脚。有了这样的立意,就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想一想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有哪些“错误”是你成长过程的趣事,为促进你成长起了作用;有哪些“错误”的认识,使你在人生道路上走了一段弯路,付出了代价。把这些切身的体验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既是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成长过程进行思考,也可以给别人一些启迪。 活着是美丽的,工作着是美丽的,必要时,犯错误亦不失为一种美丽。正如一辈子不离开地面,自然避开溺水的危险。但只有经历呛水和疲惫,才能领略另类生活的风采和快乐。 保留错误也是一种美 . 在漫漫人生旅途中,很多时候,我们是在错误中成长,在成长时犯错.错误,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成就人生的必然因素. 从我们"惊天动地"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就开始犯错,在一个又一个错误中,我们逐渐让这个陌生的世界成为我们所熟悉而温馨的家园.错误中,我们会跌跌撞撞走路;错误中,我们会咿咿呀呀说话;错误中,我们用稚嫩的双手,写字画画;错误中,我们会用我们浅薄的智慧去赢得老师家长的夸耀;错误中,我们便会用手指敲打键盘,我们可以用我们的腿脚博得阵阵喝彩;错误中,我们学会用属于自己的知识步入竞争的行列. 我们都在被纠正错误中长大,懂事,成熟.可是生活中,保留一些错误却可以创造生活的美好. 身为劳动农民的父亲,在他孩子面前吹牛说他读书的时候英文可了得,孩子不服气.当父亲把那些英文字母乱说一气的时候,孩子咯咯地大笑.父亲的错误成为了逗乐孩子的方式,这难道不也是另一种爱的表达方式吗? 孩子一天为自己准备了一个大红苹果,而当父亲看到时,却"自做多情"地说:"这个苹果是给爸爸准备的吗?真懂事!"而孩子用孩子最天真的笑容清脆地说:"是的,爸爸.你吃吧!"这又是一个错误,却是一个美丽的错误.这错误,铸就了美丽真挚的亲情.谁能说,这错误需要纠正呢?相信,在以后,孩子想到就不仅仅是自己而已了. 不是错误都要纠正,不是纠正了就是正确的.有时候,错误也是幸福与美丽的一种特殊路标.保留下某些错误的痕迹吧,那是另一种美丽的所在! 错误也是一种美分类 . 一个学生因迟到被老师叫到办公厅罚站,这在教育中看来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但在我看来,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得人心者得教育,青春时期的孩子逆反心理很强,作为老师,需要的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而后去改正错误.如果是一味地强调师者的威严,那我想,我们得到的不是学生的心悦诚服,而更多的是学生心口不一的空头承诺. 其实错误也是一种美,关键在于当事者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它.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我在赞美爱迪生成功的同时,也在欣赏他在发明过程中的一次又一次的错误.因为有了这无数次的错误,爱迪生最后带给人类的灯光才显得更加耀眼夺目.大海都有潮汐,人生又怎能没有起伏呢?我现在觉得,人生中的错误是可以原谅的,而且有时还觉得它们很可爱.因为有了它们,这人生才不会变的死气沉沉,完全"正确".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北宋的苏轼几百年前对于人生都有这样的发现,今天的我们又何苦去孜孜以求那象梦一样的完美呢?给别人多一点宽容,这世界就会多一份美好;给错误多一点欣赏,这世界就会多一点可爱.身为凡人的我们,请在为那些安安静静的学生鼓掌的同时,也别忘了给那些"调皮捣蛋"生几许温柔的目光.因为只要我们的心有多大,教育的舞台就有多大.

错误分两种:一种是自己的错误,一种是别人的错误.一般人,自己犯了错误,为了面子或者逃避承担责任,便拼命掩盖,掩盖不成就矢口抵赖,有错不认不改,所以总在同样的错误中一再摔跤;对别人的错误则揪着不放,无限上纲上线,恨不得置他人于死地.这种人,严于律人,宽于待己,是非不分,终至损人害己,自作自受的境地.如何对待自己的错误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许多错误,若及早承认,及时改正,危害便不会太大,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也就不会太大;若掩盖拖延,错误就不会停止,危害只会越来越大,导致最后自己难以承担责任,只好接受惩罚,害人又误己.比如三峡工程,从“可抵御万年一遇洪水”到“千年一遇”,到“百年一遇”,再到“不要抱太高期望”,人尽皆知,这是个错.承认事实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若承认这个犯错的事实,就可以先停工,然后考虑改建或者炸掉等补救措施,反思当初决策时不透明不民主酿成此错之成因,避免以后再在类似问题上重蹈覆辙;若不承认这个犯错的事实,自然是要一错再错,继续建下去的,地质灾害、生态灾难频发,或者有朝一日,洪水滔天,民众变成鱼虾,便是出动解放军,也不过是多添些鱼虾而已,大自然之威,绝非愚昧或者谎言可以抵挡的.对于自己的错误,放下面子,及早承认,及时改正,积极补救,就可以将错误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若是死要面子,矢口抵赖,或者意图逃避责任,掩盖错误,只会一错再错,轻则害人误己,重则祸国殃民.如何对待别人的错误呢?无心之失的,指出其错误之处,别人若肯承认,便不必揪着不放了,若愿意补救改正的,也可以考虑帮一把了,毕竟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犯错误,宽容善待别人,就是宽容善待自己.但是对于死要面子,有错不认不改的人,若只祸害自己,倒也罢了;若还遗祸他人,甚至祸国殃民,便该狠狠修理,甚至重拳出击,铁腕整治了;若有少数人,犯的错又大,又宁死也不肯承认不肯改,便该成全其死了,总不能叫无辜旁人白白受这些人毒害吧?无论是别人指出我们的错误,还是我们自己主动反思发现的错误,承认和改正它们,不是为了给别人交代,而是为了提高我们自己.一个人,若从不怀疑自己有可能是错的,犯的通常都是大错,特错,甚至是无法挽回的错;唯有接受批评,时常反思,“每日三省吾身”,才能吃一堑,长一智,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不断成长.2.(段落分的有点混乱)一名很有前途的士兵在一次演习中不慎撞死了战友,他悔恨至极,悲伤之下,申请退役,放弃了大好的前程.但是,离开军营未能减轻良心上的负担,战友惨死的景象经常浮现在他的脑海中,他从此一蹶不振,时刻生活在悔恨与痛苦之中. 一时的疏忽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因此而忏悔,可以说理所应当,但是,为此就让自己背上一生的良心债,士兵的做法,不禁让人产生疑问:放弃了事业,继而又放弃了自己的人生,难道这样便可以让战友复活?这样就能弥补对死者亲属造成的巨大伤害?想必人们希望看到的是他从悔痛中振作起来,勇敢地面对人生,尽力以实际行动去弥补对战友一家造成的伤害. 人生在世,或多或少总会犯些错误.面对不可避免的错误,有些人坦然面对,积极改正,让错误成为迈向成功的垫脚石.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断学习,他们可以笑看错误,让自己的错误变得更有价值.而另一些人,却无法正视错误,或是竭力为之申辩,无视错误的存在,活得浑浑噩噩;或是沉陷在错误中无法自拔,因一次过错就怀疑自己,对自身失去信心,甚至自我放逐.如果说前一种人在自己与幸福之间架起了桥梁,那么后一种人则是断绝了自己的幸福之路——即使跨出一小步便可得到幸福,他们也宁可用悲伤将自己重重包围. 有位百岁老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被问及长寿的原因,老人用听起来并不清晰的方言答道:“学会快乐.而快乐的秘诀是:别人犯错少计较,自己犯错多考虑.不难为别人,也别跟自己过不去.” 老人的话平凡朴素,仔细琢磨,却又充满智慧.暂且不说怎样对待别人的错误,就如何面对自身错误这一点看,便值得我们好好领会. 前面已说过,一个人不可避免会犯错,若是太过拘泥于往昔的错误而停止了前进,一味跟自己过不去,不但生活难以快乐起来,也可能永远与成功无缘.那些成就突出的科学家,其背后往往有无数次的失败与不计其数的错误.而他们之所以获得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正视了自己的种种错误,从中总结教训,汲取智慧,赢得经验.爱迪生发明电灯,曾尝试了上千种材料;居里夫妇发现镭,也曾经历了多次失败.他们的成功,不正昭示着我们面对自身错误时的正确态度吗? , 与其如那个士兵般选择长久的痛苦与一生的悔恨,不如多想想百岁老人那睿智的回答,正确对待自身错误,相信幸福与成功就在不远处.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和致谢。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题目(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署名(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引言(三)论文——引言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材料方法(四)论文——材料和方法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实验结果(五)论文——实验结果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讨论(六)论文——讨论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结论(七)论文——结语或结论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参考文献(八)论文——参考义献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