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地理杂志纪录片

发布时间:

地理杂志纪录片

《行星地球》是BBC制作的又一个经典系列地理纪录片,是对我们生活的这个世,-我们的行星地球的一次惊人的探查。生态纪录片权威大师-戴维艾汀堡禄爵士带您深入体验 您所熟悉却又陌生的地球。"我们每隔几年都会看到一套精彩绝伦的影集,使其它节目相形见绌。这套大制作影集的每一秒钟都让人赏心悦目,很不可思议"--每日镜报影评,"棒得超过你的要求,从水底的海象,鸟类堆积如山到雪豹的攻击模式无所不有,终极品味"--卫报影评,本影集由得过多项大奖的"蓝色星球"原班人马拍摄制作,这是对地球空前绝后的礼赞,拥抱地球上的不可思议的美景和自然生物。 "地球脉动"对地球生物多元性,做了一次权威性的观察。以空前绝后的大预算拍摄和制作四年, "地球脉动"扩展了自然史电视的领域。动用高画质摄影,革命性的超高速摄影机,以及细腻的空中和卫星画面,各种高品质结合,使我们这个影集能够捕捉到最神奇的画面。这一套惊人的电视经验结合罕见的动作,无法想象的规模,极难到达的地点,还有跟地球上最可爱,最野蛮,最难得一见的动物的亲密时刻。从最高的山到最深的河,这套畅销影集要带你看四季变化的挑战,还要到环境最恶劣的栖息地看一些动物每天如何挣扎求生。准备赞叹地球的美丽吧。

1、《地球的力量》:这部纪录片也被称作“地球自传”,由BBC团队历时三年拍摄制作,走访世界各地,探寻了45亿年来地球演变的过程和原因。纪录片的解说人 Steward 是英国著名的地理学家,由他为我们细说地球的故事,讲解通俗易懂,穿插真人现场演示。2、《美丽中国》:是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和英国广播公司(BBC)第一次联合摄制的作品。影片从长江以南的稻米之乡开始,到酷热的西双版纳雨林,极寒的珠穆朗玛峰,中国的标志长城,中华文化发源地黄河流域以及蜿蜒曲折的万公里海岸线等。3、《国家地理:河流与生命系列》:这部纪录片来自美国国家地理纪录片频道,介绍了世界最著名的六大河流: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恒河、长江与莱因河,寻找这些大河的源头、历史与变化。

说到地理纪录片,首先推荐的是《蓝色星球》,这是一部让人震撼的纪录片,每一个镜头都是唯美的画面,该纪录片介绍了海洋自然历史,由海岸到海底,浅海地带到深海域都做了深入的探索和报道。

另一部纪录片《北美大地》,是Discovery频道第一个独立自制的自然历史系列节目,制作过程耗时3年,横跨北美洲各地,从零下低温的加拿大冻原一路到巴拿马的热带雨林,展现在险恶地势和恶劣气候下适者生存才是自然界不变的法则。必看的纪录片之一。

《七个世界 一个星球》也是必看的地理纪录片之一,豆瓣评分高达分。纪录片呈现匪夷所思的动物行为,讲述鲜为人知的动物故事。我们将探索在这七个世界,丰富多样的生命如何在地球上生长繁衍,同时揭示在人类主导的世界,动物们所面临的不同挑战。

BBC 的《非洲》,2013年由曾制作地球脉动(行星地球)和生命等佳作的 David Attenborough 出品。讲述蛮荒非洲与其孕育的生命的故事:在这块没有文明介入的广袤大陆上,生命无非就像山川卵石,风雨雷电一般,再普通不过,再和谐不过。你会看到生命是怎样与不同的地貌互相作用,形成了优雅的平衡关系,并且提醒自己,这就是文明出现前,大自然本来的模样——片尾花絮不断地暗示观众这一点,同时引出一个思考,我们该怎样定义自己在大自然中的位置和作用。这部纪录片带有 David Attenborough 特有的那种“老派纪录片”风格,画面精美,配乐素质高,故事性强,是我近几年看过的最好看的一部。顺带一提,《非洲》获得了法国国家电视台和CCTV-9的投资,单集107万英镑的预算甚至比《地球脉动》还高出一半,于是剧组更加财大气粗,肆无忌惮地烧钱……用投资额来评价纪录片未免俗气,但能说明它的制作精美程度,仅仅作为感官享受的话,也是不输地球脉动的顶尖之作。

美国地理杂志纪录片

1、《地球的力量》:这部纪录片也被称作“地球自传”,由BBC团队历时三年拍摄制作,走访世界各地,探寻了45亿年来地球演变的过程和原因。纪录片的解说人 Steward 是英国著名的地理学家,由他为我们细说地球的故事,讲解通俗易懂,穿插真人现场演示。2、《美丽中国》:是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和英国广播公司(BBC)第一次联合摄制的作品。影片从长江以南的稻米之乡开始,到酷热的西双版纳雨林,极寒的珠穆朗玛峰,中国的标志长城,中华文化发源地黄河流域以及蜿蜒曲折的万公里海岸线等。3、《国家地理:河流与生命系列》:这部纪录片来自美国国家地理纪录片频道,介绍了世界最著名的六大河流: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恒河、长江与莱因河,寻找这些大河的源头、历史与变化。

视频没找到,就一PDF版的,将就下吧

《Forest China》挺好看得的~

08美国国家地理纪录片《到宇宙中旅行》,或译为《旅行到宇宙边缘》 。可以用迅雷下载。

地理纪录片研究课题论文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关于纪录片海洋的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宁波海洋文化及旅游开发研究2、试论海岛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以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为例3、论福建海洋文化的独特性4、试论海岛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以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为例5、海洋文化对中国海洋经济的影响6、发展海洋事业与加强海洋文化研究7、中国海洋文化景观分类及其系统构成分析8、论古代中国海洋文化在世界史上的地位9、"环中国海"海洋文化的土着生成与汉人传承论纲10、舟山开发海洋文化旅游的思考11、海洋文化对英语词汇的影响12、中国海洋文化的早期历史与地理格局13、中国海洋文化的区域特征与区域开发14、浅谈福州海洋文化的形成及特点15、大连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16、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集群形成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17、论潮汕近代民居建筑的海洋文化内涵18、城市滨海环境景观设计表现海洋文化初探19、舟山群岛海洋文化论20、论中国历史上内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征

《后天》怎么样 ,全球气候变暖的论文比较好写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作用越来越广,影响程度越来越深,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也日益增强。同时,环境的反作用已使全球的环境问题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此,大家要行动起来,为解决环境问题尽一份责任。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以来,科学水平迅速提高,人口数量急剧膨胀,经济实力空前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其中包括全球气候变暖,氧层的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的燃烧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向大气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由此增强的温室效应会加剧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随着气温加速上升,预计到2100年,一些沿岸低地和沿海大城市以及一些岛国将面临被淹没的威胁,海平面上升还会家具暴潮和洪涝灾害,造成城市排污系统失效;海水倒灌则导致土地和农田盐渍化。*过多地适用氯氟烃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氯氟烃是一种人造化学物质,1930年由美国的杜邦公司投入生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进入60年以后,开始大量使用,主要作用气溶胶、制冷剂、发泡剂、化工溶剂等。另外,哈龙类物质(用于灭火器)、氮氧化物也会造成臭氧层的损耗,臭氧层被破坏造成地球紫外线增加,紫外线会破坏包括DNA早内的生物分子增加罹患皮肤癌、白内障的几率、而且和许多免疫系统疾病有关。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受致命的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受破坏,作物减产,加强温室效应。*大气污染主要与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煤炭燃烧产生的硫氧化物、烟尘等有关。由大气污染引起的酸雨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环境问题。工厂排放的含硫污染物进入大气层后,与水汽结合形成亚硫酸和硫酸,从而使降水呈现出较强的酸性,落到底面即为酸雨。酸雨毁坏森林,使湖水酸化;腐蚀建筑物、塑料和金属设施;使土壤酸化,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减产。我国长江以南重庆、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江苏、江西、浙江等省市受酸雨污染严重。这一时期,环境问题上升成为从根本上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危及整个人类的生存,人地矛盾迅速激化。为解决这一问题,谋求人地关系协调,必须坚持之路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三项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坚持可持续发展也就是创建一种心的生产方式、新的消费方式、新的社会行为规则和新的发展方式。这需要我们转变观念,调整行为,加强国际间的合作。需要转变的观念包括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伦理道德观和消费观等※续发展的发展观认为,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一部分, 用经济增长代替发展是片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追求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包括环境质量的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的精神修养的提高、社会风尚的改善,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等。※续发展的价值观要求人类重新认识和评价自然界对人的价值,并在经济核算系统中加以考虑。※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达到就有可持续意义的经济增长,必须重视能源和原料的适用方法,以求减少损失,杜绝浪费,并尽量不让废物进入环境,以减轻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可持续的观点看,处理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关系的伦理道德也是必需的。人类必须和其他生物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关系,如果这种关系被破坏,人类所处的食物链将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传统的消费观念是形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可持续发展呼吁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要求人们在生产时尽可能少投入,多产出,在消费时尽可能多利用、少排放。 调整行为主要是指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 政府行为的调整主要包括:落实环境保护有关法律;防污染为主,控污染发生;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计算某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完善各种环境税费的征收;加强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加强对产品的环境监督管理;树立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等。 市场行为的调整主要包括:变末端治理为全过程的清洁生产;实行科学管理;行业经营目标兼顾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目标;策划企业发展战略;具体可行的环境行为标准融入员工的考评、奖惩机制;减少流通领域的浪费等。 公众行为的调整包括;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用环保产品;少过度包装,倡导简朴生活;普及环保知识;实行垃圾分装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要从现在运行的传统模式转换到一个变化很大的新模式中去,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转变。同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建立真正的全球合作伙伴关系《21世纪议程》明确了世界各国对于保护地球“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变革,它的成败关系到人类这个物种的生存或者灭绝。我们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改变着地球环境。因此,我们倡议: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对废品进行回收利用;绿色消费,选购环保产品;珍爱生灵,万物共存。要做到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要了解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知道这些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而理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纪录片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纪录片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纪录片论文参考文献一:

[1]李三强.动画纪录片--一种值得关注的纪录片类型[J].中国电视,2009(07).

[2]聂欣如.动画可以成为纪录片吗?[J].中国电视,2010(02).

[3][美]比尔?尼可尔斯.纪录片导论[M].陈犀禾,刘宇清,郑洁,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

[4]朱思晔.当代法国喜剧电影中的'法式幽默[J].世界电影.2012(6):188.

[5]张同道.《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4月.

[6]谢勤亮.《影像如何记忆--年鉴学派视野下的中国纪录片》[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4月.

纪录片论文参考文献二:

[1]石裕东,邢起龙.微文化内涵初探[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6):77-79.

[2]焦道利.微纪录片的叙事美学--以《故宫100》为例[J].中国电视,2015(1):82-85.

[3]李汶羲.短篇幅纪录片之美--以《故宫100》为例[J].新闻世界,2013(2):100-102.

[4]刘烨.微纪录片的特征与叙事策略--以《故宫100》为例[J].新闻世界,2013(7):273-274.

[5]宁一中.从“经典”到“后经典”:马克·柯里《后现代叙事理论》解读之一[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3(1):70-78,90.

纪录片论文参考文献三:

[1]李莉.纪录片中的动画现象研究[D].苏州大学,2013.

[2]姜浩.纪录片中的动画与动画纪录片[J].中国电视,2014,01:86-90.

[3]臧飞.后现代语境下动画纪录片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2.

[4]2010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1-03-31.

[5]清史研究--清光绪帝砒霜中毒类型及日期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万彬彬.科学纪录片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7]钟里满.清史研究--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学术问题研究专项课题成果: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8]李思蓓.《电视人文纪录片的怀旧趣味》[J].《浙江传媒学报》,2012年2月.

参考文献格式

(1)期刊文章(文献类型标识:j)[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任选)。

(2)专著(文献类型标识:m)[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文献类型标识:c)中析出的文献(文献类型标识:a)[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论文集主要责任者(任选)。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文献类型标识:d)[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5)国际、国家标准(文献类型标识:s)[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发布年。

(6)专利(文献类型标识:p)[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名称[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7)电子文献[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

(8)未定义类型的文献(文献类型标识:z)[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国家地理杂志图片

《中国国家地理》,原名《地理知识》,是一本关于地理的杂志月刊,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主办。作为中国的国家地理杂志,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外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是中国大陆较为出名的一本有关地理的杂志。 现任杂志社社长为李栓科(1997年至今)总编辑为单之蔷。《国家地理》,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官方杂志,在国家地理学会1888年创办的九个月后即开始发行。现在国家地理杂志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一本杂志,其封面上的亮黄色边框以及月桂纹图样已经成为象征,同时这些标识也是国家地理杂志的注册商标。 杂志每年发行12次(一月一次),但偶尔有特版发布则不在此限。杂志的内容为高质量的关于社会、历史、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的文章;其印刷和图片之质量标准也为人们所称道。这也使得这本杂志成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新闻记者们梦想发布自己照片的地方。早在20世纪初期,国家地理杂志即已经开始使用一些当时罕见的彩色照片。 杂志的另一特色是经常提供高质量地图。国家地理学会的地图档案曾经为美国联邦政府所采用以弥补美国军方地图资源的不足。2001年国家地理发布了一套8张CD的合集,内容包括从1888年至2000年12月的所有杂志地图。杂志订阅者对这本杂志的收藏爱好也是其与众不同之处(大部分其他种类的旧杂志一般人都是看完就扔),订阅者也可以选择全年合集购买。 1915年一月号国家地理杂志封面1960年开始, 杂志开始在其封面刊登照片(原先只有文字)。接下来的几年,杂志去掉了封面上那著名的橡树叶饰纹。 1985年有一张封面描述的是阿富汗难民——一位用刺骨的绿眼看着镜头的年轻阿富汗小女孩。她的照片后来变得非常著名。在美军击败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后,国家地理杂志第二次发起人力寻找她。2002年,普什图族妇女Sharbat Gula被认出就是当年的那位女孩。她的故事被刊登在2003年三月号的国家地理杂志上。综合杂志《华夏地理》 本/16元(订阅价)20元人民币(零售价) 寰宇新知 全球同步 ※创刊于2001年2月,涉及地理、生物、科技、考古等各方面内容,从多种角度深度报道不同主题。 ※每月特许精选美国《国家地理》专稿,与全球28个国际版本同步刊出 ※中国最具实力的期刊出版集团 “时尚”是我们的强力后盾 ※使用美国《国家地理》的全球统一版式(高*宽=254*175mm) 2007年7月开始,《华夏地理》杂志与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建立了正式的版权合作关系。创刊已有119 年历史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长期以顶尖的编辑品质成为世界期刊的典范,每个月为全球数以千万计的读者提供了来自地球、甚至更远的角落的信息与体验,那封面上的黄色方框代表着一扇探索的窗口,通往我们的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现在,中国大陆的读者终于也可以加入这全球探索的行列了。与《国家地理》版权合作以后,我们不仅在杂志的内容上能更加深入汲取这丰富的地理知识泉源,同时也将引进更多的活动与教育资源,在“增进与普及地理知识”上为中国读者尽一份力量。 另一方面,改版之后的《华夏地理》仍然将一贯地坚持关注中国的人与土地,从本地的角度为我们的读者提供最亲切和深刻的报道。中国广袤的土地有太多值得报道的素材、太多需要关注的问题、太多应该挖掘的事物,作为一本中国杂志我们会继续为满足中国读者的需求而努力。 因此,在我们封面上的那扇黄色的窗口其实是个双向的门户,它带领读者迈向更广阔的世界,也探索更深入的中国。

一般卖的是国家地理(讲很多地方的,是杂志,一定时间出一期)中国国家地理、华夏地理是教科书式的。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上的图片可以用。如果标着严禁转载或者声明转载要标明出处,那转载时一定要标明出处。还有,即使没有说明,如果用于商业目的转载,还是需要征询国家地理方同意才行。如果是简单的个人分享,还是比较保险一些。

根据《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

侵权的危害:

中国版权法中,涉及图像版权的法律非常健全,而且盗版取证非常容易。这几年发生的侵权官司中,正版图片的拥有者几乎全部赢得了官司。目前一些企业没有关注到图片版权的问题,在广告和宣传等方面使用盗版图片,造成的影响有:

1、侵权赔偿

一般在销售价格的10倍以上。另外的赔偿标准,也有按盗版图片的创造的利益来赔偿,这种情况下,赔偿金额可能高达数十万元。

2、前期宣传费用的损失

企业用于广告宣传的费用动辄上百万,如果因为盗版图片引起的官司,所有广告投放都得撤出,这样的影响就不仅是图片赔偿的问题。

3、企业声誉

盗版官司对一个企业的诚信品牌将造成重大的影响。

希望你满意:这个著名的黄色边框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品牌标志,它是一本书的边框,更像打开外部世界的一扇美丽的窗户,意味着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是打通人们通向外面世界的通道。这个标志简洁明快、颜色醒目,便于读者认知和记忆,准确地传达了该杂志的办刊宗旨,而它与照片搭配而成的封面造型又成为了《国家地理》杂志另一显著特色。在扩散开来的越来越多不同肤色、说着不同语言的读者心目中,这个独特的黄色边框代表着冒险、激情、经典和质量。在该杂志出版发行之初,学会就选择用这样一个黄色边框来强化其品牌。如今,时间过了100多年,在漫长的出版过程中,黄色边框成了世界著名的品牌标识,以及《国家地理》杂志品牌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维持这个黄色边框也就成了该杂志品牌维护的重要抉择。

写真地理杂志图片

这也显出了很多不合规矩的地理环境,而且他们也配了一些不合理的图片,有时候总会在一些乱想,而且有一些胡说八道的文章。

毋庸置疑,这肯定是学术造假,已经煮熟的鸡蛋怎么能重新孵出小鸡呢?简直是太荒唐了。像什么隔空移动物品,逆转时空等等的东西,我们似乎只是在魔术中才见到过。

1.地理类杂志的特点

百科全书式的传播内容区别于数学、物理、化学等数理和实验传统的学科,地理学拥有悠久的博物学传统。博物的本意是“Naturehistory”即“自然的故事”。自然差异体现了人文过程,人文兴衰包含着自然背景,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相结合是大众地理杂志的一个重要特点。获得跨学科的视野和相关的知识对大众地理杂志十分关键。

大众地理杂志在内容上往往冲破传统地理概念,包括了重大科学发现、地理区域专题、生态环境、动植物、考古与发现、文化与民俗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不但跨地理学、地质学、动物学等自然学科,更是自然与人文有机的结合起来。自然和人文的浩瀚深远,决定了内容的丰富多彩。以《中国国家地理》为例,杂志涵盖了天(文)、地(理)、生(物)、人(文)四个方面,因此内容可以满足不同读者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作为表现语言的图像

现实中,人们对景观的欣赏会有一种“尽收眼底”的快感,景观中的各种元素在同一空间内同时展现出来,但若将所见通过文字语言描述出来,就变成了有先后顺序的,线性的内容。因此,将空间事物的共时性和文字叙述的续时性有机地结合,图像无疑是最好的空间语言。因此,对大众地理杂志而言,图像(照片、地图、图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即要将图像最为一种独立的表现语言来使用,用图像来讲故事。

航拍、俯瞰照片是地理杂志摄影的重要组成部分,熟知的景观展现出令人惊奇的面貌。具体、繁复的内容被抽象成简单明快的线条、色块和肌理,视觉比文字更加地震撼,更有说服力。图片语言之所以重要,还因为“只阅读图片不阅读文字”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准阅读方式。

对于《写真地理》杂志一事,我觉得这是把正规杂志办成了商业杂志,视规定为无物,为了谋私利竟然堂而皇之的发表反科学文章,并且还冠以“学术论文”的标签。

这是什么问题,这就是诱导行为,所有的杂志社都不是私人拥有的,那是机构,就像现在的媒体新闻一样,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的,而写真地理不管不顾,为了几百块钱的期费,一下子搞黄了,让人深深叹息。

一,地理杂志的乱象。

乱象最主要的就是杂志变成了中饱私囊的工具,不管你写什么东西,只要你掏钱,我就可以发表在杂志上?那么,为什么有人发掏钱发这个东西呢?很简单,这是一个标签,对于评职称或者认证系统上完全可以让一个人更上一层楼,对于学述界的人来讲,在杂志上发表论文与不发表论文,完全是两个不同的身份,一个是专家,一个是学生。

而只要有东西发到杂志上,你马上就会被叫为老师,等于给自己镀了一层金。

二,各行业杂志的乱象。

其实这种情况很少见,仅仅是因为地理杂志不出名,且没有多少人关注,所以有人敢如此行事。很多杂志都是没有问题的,我们不能因为一个虫洞而否定整棵树,这是非常不理智的,而且所有的杂志都有网媒,可以算是全民监督,对于学述论文这种严肃的东西,我不懂,你不懂,但总有懂行的,一经发现,这就是很大的事儿。

杂志的存在是为了落实上级指示,这就好比公款消费一样,只不过发生在了文学上,这是一件很可怕的的事,仅仅是因为被揭发了,我们才知道生熟鸡蛋变生是胡扯的,因为这本杂志里的造假学述论文,主要就以“熟鸡蛋变生”这种伪科学呈现给大家的,借由杂志之名,有可能就害了一些认真的读者。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