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如何考核教师的观察能力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如何考核教师的观察能力研究论文

要成为一名全优的教师,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即师德、师智、师能。师德主要指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师智主要指有广博的知识、精湛的业务和敏捷的思维;师能主要指具有胜任教师工作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师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师德和人格。

因此需要我们树立良好的幼儿教育观念

(一)、树立正确儿童观

儿童和成人一样,是享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他们的需求应受到尊重并得到满足。因此教师与幼儿交往时的态度、方式都应让幼儿感到安全、没有压力、受重视,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爱和尊重。、

(二)、树立科学的幼儿教育观

当我们把幼儿看做是主动的学习者,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教了,不等与幼儿学了,教师教完了,不等与幼儿学会了。老师准确地把握把“教”,什么时候“教”, “教”什么。在幼儿园中重教育过程,轻教育结果。教育内容是全面地、启蒙性的,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以培养兴趣为前提教育活动。

(三)、良好的教师观

新的教师观念认为:教师工作不仅仅在付出,在同时也在发展着自己,完善自己,是教育过程的研究者,是一个不断充实、完善

的自我发展者等教育观。

所以,我们幼儿教师应该成为一个终身的学习者,不断学习,不断自我成长, 才能促孩子发展,才能为孩子一生发展奠定基础。

二、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

《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布以前,不少人误将教师画、跳、唱、弹等技能视为教师的教育素质,但实践表明,这种想法是片面的。这种个人专业技能方面再好,也不一定是合格的幼儿教师。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觉得,幼儿教师的素质关键是教师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观念和能力。那么幼儿教师要具备那些素质和能力:

(一)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二)要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必备的专业技能

记得有一位园长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一个好的幼儿园教师的难度,不比当一个好教授的难度小。

(三)教师要有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施教能力

一是生活化,选择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教育内容,利用身边现有的材料和场所,二是兴趣性和生成性教育内容应该是幼儿感兴趣的,不是感兴趣的也要通过一定方式让孩子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每个孩子的情况。

因为都学过教法这点就不多讲了。利用我们所学的游戏的方法,用幼儿能接受的教学语言,面向全体幼儿,全面施教。幼儿园

教师要做全才。幼儿园教学是不分科的,各领域相互渗透的。

(四)、要有较强的观察力(扑捉信息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对孩子的观察、对其他事物自然想象的观察等。比如:落在地上的雪,同样都是阴面,是土地上的先化,还是落在石头(铁盖)上的先化?为什么?这就需要做教师的去观察、主动去探究。再如:世界上最小的鸟是什么鸟?(蜂鸟)最大的鸟是?(鸵鸟)大家都知道,小动物是孩子最感兴趣的,他可能会问老师鸟都吃虫子吗?有吃虫的、也还有吃米粒的(还有吃草叶等植物的鸟),鸟都怎么吃虫子?(有的鸟很聪明借助于小棍捉虫吃,是人与自然节目播的)。

(五)、要有使用媒体教具和自制玩教具的能力

主要是自制玩教具,因为我们周围生活中的自然资源很丰富,我们要动脑、动手去制作符合教育需求的玩教具。丰富幼儿的生活,美化环境。另外,实际生活中使用多媒体是必不可少的,如:正确使用实物投影仪、会用电脑查找资料,制作课件等等。

(六)、要有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要学会与孩子交流方式方法;要学会与同事合作艺术;还要学会与家长沟通技巧。

教育幼儿不单是幼儿园教师的事,家长有义务配合幼儿园工作。与家长沟通不等于告状,要在沟通中使家长知道幼小的心灵需要我们共同呵护。因此在形式上,对采用一对一的形式,显示出对孩子的尊重。有的可以一对多,就是采用召开家长会的形式;还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内容上,可以介绍孩子在园一天参与活动

的表现如何,情绪怎样,习惯养成等现象;也可以是发现的个别现象(比如:孩子老咬指甲,都出血了,就是不听话。与家长一起找原因)不管怎样,教师与家长讲话要讲究策略,不能信口开河,语气要婉转,表达要清楚。不要以为与家长熟了,就把孩子的毛病直接讲给他听,如:你们孩子老咬指甲,都出血了,就是不听话。孩子听见了心理紧张,家长听了这小毛病你都不改,打!家长也可能采取管不了就不管的消极态度。那么就没有达到沟通的目的。应和家长一起分析孩子咬指甲的原因??孩子咬指甲或咬其他物品是内在精神压力的一种表现方式。例如:孩子不愿上幼儿园、幼儿是父母或教师管教得严厉等。在强烈的心理压力或高度焦虑的情况下,开始咬指甲或其他物品,一旦形成习惯,即使不紧张,也会经常发生这种现象。告状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更咬,只有从消除孩子精神压力入手,要和家长共同商讨孩子咬指甲的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办法,(多肯定孩子的长处,多鼓励,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心情愉快等)一般说,劝戒和责罚不能取得好效果。尤其是有矛盾的时候,应更要注意。

(七)、幼儿教师要有健康身体和心理

教师要有好身体和健康心理,好的身体才能保证活动的开展,另外教师本身就是课程,教师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幼儿。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心态会给自己和孩子带来快乐,所以要幽默一些。因为你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你就要具备什么素质。教师好的心态对幼儿的影响是很大的。教师有颗宽容的心,孩子

会没有压力的快乐的度过每一天,教师对孩子的教育就会从正面入手,就不会挖苦、讽刺孩子,而是积极的鼓励孩子,赏识孩子。就会对孩子做出积极的评价。从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就是母爱。教师要像妈妈一样爱每一个孩子。

1.用爱的目光关注孩子。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心与心沟通的桥梁,爱的目光是孩子成长的营养源。作为教师应每天注视孩子,用赏识和赞许的神情告诉孩子:“你太好了,你让我骄傲。”每天去反思自己“对孩子,爱的目光足够了吗”?

2.用爱的微笑去面对孩子。

微笑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他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人们温暖,微笑是爱的语言,是表达爱意的最佳形式,作为老师,面对孩子微笑,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我爱你,孩子”。

3.用爱的语言鼓励孩子。

爱的语言能够培养出懂得爱的孩子,而爱心是语言流露的源泉。作为教师,应该经常鼓励孩子。“孩子,你真棒”,使其产生成功的体验。

4.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

渴望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因为人总是在得不到的时候最想得到,轻易得到的反而不珍惜,因此,调动孩子,让孩子在朝思暮想中获得爱,使他们明白,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想寻找快乐就要自己

去努力。聪明的老师总会给孩子留点“渴望”的余地。

5.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

光给予孩子爱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体验爱、收集爱,作为老师应让孩子从生活的细节中学会发现爱、感受爱,使其化为对生活、对周围人的热情。

6.用爱的管教约束孩子。

爱孩子绝不是纵容孩子,放任自流。因为过度的爱往往会剥夺孩子童年的快乐。作为教师应适当约束孩子,让他们从小懂得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7.用爱的胸怀包容孩子。

所有生命都该得到尊重。包容孩子,让他们有重新开始的机会。作为教师,应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去包容孩子的一切,包括他的成功与失败,正确与错误,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可塑之更多精品源自 3 e d u 试题 才。

8.把的机会还给孩子。

爱就像口袋,往里装时是满足,往外掏时是成就,付出爱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作为教师,应该把爱的机会还给孩子,让他们体验到:索取可以使人满足,但付出才是真正的快乐。

三、幼儿园一日常规中对教师的要求

(一)、要具备“六勤”(六多)

六勤:

眼勤(多看)每个孩子都在我的视野范围内、看书、看电视、

查电脑, 丰富自己的知识,还要会看他人的言行举止,他人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他的长处我学,他的不足我戒,做个有心人。 耳勤(多听)要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听领导的指导同时的建议、家长的呼声等等。在教学活动中看这回答问题的孩子同时要听其他的孩子的声音。通过多听,反思自己的工作。 脑勤(多想)想什么?和在座的老师互动一下。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我应该培养孩子什么习惯,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听话:需要会听话的孩子、敢说等等)想我用这种材料做什么玩具等。多思多想才会使人更聪明,反思是多想的具体表现。

手勤(多做)看到、想到、听到就要做到。实践出真知。

嘴勤(多说)要和孩子、家长、同事、领导说即多沟通、多探讨。安全工作需要嘴勤,可以避免意外伤害事故。

腿勤(多走)时刻与孩子一起活动,陈鹤琴先生说:“如果你要了解儿童的个性和兴趣,明了儿童的能力和情感,自己一定要参加到儿童的队伍里去。”

比如:在户外活动前,走出去(腿勤)看看(眼勤)大型玩具上脏吗?(脏了擦一擦再玩,行动告诉人们你是尊敬孩子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卫生习惯等)是否有破损的地方(脑勤),(如有即使反馈给领导(嘴勤),展现出你的责任感、安全意识等,随是小小的举动暗含了许多教育内容),体现出教师一切为孩子,出去学习、家访等。

再如:有一所中心园的教师到一幼儿园参观,看到一个自制数

字分解组成器玩具,一拉罐做成的,很欣赏。我问她:“你看了以后你会怎么做?”他说:“把数字换成图形、或做成认识单数双数用不同颜色区分开。”说的很好,走出来学习就应这样举一反三。

(二)、要做到“六心”

即对待孩子以“爱”为首,我们幼儿教育就是“爱”的教育,“爱”的需求是幼儿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因此要做到喜欢孩子要真心、孩子生活要关心、教育孩子要精心、观察孩子要细心、引导孩子要耐心、服务家长要热心。互动一下:

喜欢孩子要真心:是基础,你不真心喜欢孩子,我想您不会心甘情愿的做幼教工作,只有真心喜欢孩子,你为他们付出才会无怨无悔。

孩子生活要关心:孩子的心情怎样、天气变化了衣服穿的多少、孩子病了吗?怎么不愿动?等等都要关心。

教育孩子要精心:生活无小节,处处是教育。教学无小事,事事要精心。《资料汇编》中落实新《纲要》执行新《常规》中有详细的要求,大家应熟练掌握,以便更好的指导工作。

观察孩子要细心:每个孩子的言行举止要尽收眼底。孩子对什么感兴趣、为什么他不愿参加活动等都要心中有数。看到了才能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

引导孩子要耐心: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水准来要求孩子,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孩子,要耐心的引导幼儿学习,让他们在不同水平上有提高。

服务家长要热心:前面已经设计到了就不在讲,自己在工作中去体会,因为我们在座的有的也是家长。

其实这“六心”是在活动过程中综合体现的,怎样去把握这是艺术,为什么说:因为教师,即是一个职业,也是一种艺术。“艺术”在这里的含义是,做一件事情没有固定模式,而是应该在活生生的过程中去把握,对幼儿教师的挑战也正体现在这。

(三)在生活中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这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说的。教师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是终身的。

教师可分为三个层次即经师、能师、人师。经师是教业境界师的职。其特点是,比学生先懂得某方面的知识或比学生懂得更多的知识,这种知识属于记问之学。教师所能做的就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能师是教师的专业境界。也叫智慧型教师。其特点是术业有专攻,对学术、专业有专门的研究,不仅有学问,而且具有教育智慧。能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会经常地、时不时地冒出智慧的火花,学生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从而提高悟性,增长智慧,变得越来越聪明。教育智慧火花的闪现主要表现在吃透教学内容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方面。人师是教师的事业境界。古语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人士是教师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不仅教书,而且育人。人师达到了高于并超越教材的境界,能够给学生远比教材多得多的东西。通过高度娴熟的教学技巧和机制,灵活自如、出神入化的带领学生在知识的好扬中遨

游,用自己的思路,用自己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更为重要的事,人师能在教学中用自己高尚的品格熏陶感染学生的思想品格,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灵魂铸造学生的灵魂,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做到不教之教。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魏书生,现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兼局长,被誉为“现代孔子”。

最后,让我们共同分享以下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孩子比鲜花更需要呵护》

苏霍姆林斯基在做一所小学校张的时候,校园花房里长出几多非常大的玫瑰,全校同学都很惊讶,每天来看这朵玫瑰的人络绎不绝,有一天早上,苏霍姆林斯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是每一位教师的梦想和追求。下面,就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自己要加强学习,严格自律。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让自己成为一个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人。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模范遵守法律法规,事事高标准、严要求,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二、对工作要兢兢业业,乐于奉献。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只有工作态度端正了,我们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三、对学生要尊重、热爱,循循善诱。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尊重、热爱每一名学生,对学生施以正确的塑造和引导,让他们成为更好的人,让他们成为社会有用的公民。

四、对同事要团结互助,乐于分享。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树立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思想,加强同事间学习和交流,实现共同成长。

五、对家长要正确引导,加强合作。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态度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家长的教育方法,多与家长合作、交流,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六、对生活要阳光思维,超越自我。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学会阳光思维,要学会换位思考,要学会分开看问题。只有自己具有了健康、积极的心态,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才会幸福、快乐。

每天多做一点点,就是成功的开始;每天创新一点点,就是领先的开始;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卓越的开始;每天谦虚一点点,就是被接纳的开始。只要我们朝着优秀教师这一目标不断前进,相信我们一定能成功!

字数也定了吧可以半忙做一下

观察法作为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逐步在幼儿园教学研究中得以推广、运用。目前幼儿园更多的是借助观察记录表对幼儿游戏活动和生活活动进行观察,观察的范围也涵盖了各个层面:有对全体幼儿的观察;有对小组幼儿的观察;也有对个别幼儿的观察。教师可以在观察中了解幼儿、分析幼儿,以便为幼儿提供帮助、支持和引导,促进幼儿的发展。观察法作为教育科研中一种普遍而常见的方法,主要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观或辅助仪器,对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观察,从而获得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方法,以期通过教育观察,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运用科学的观察对有关教育现象进行研究。

近几年,随着幼儿园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观察法也成了很多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中首选的、较方便操作的一种研究方法。从字面的理解上可以看出,“观”主要指看,“察”代表分析研究,因此“观察法”除了要求教师用眼看,更重要的是将看到的内容进行合理、客观而准确的分析。通过近几年在教育科研中对观察法的运用,我自己总结并归纳出了观察法自身所具备的一些优势。一是操作方便。在观察的时候,教师不需要过多复杂的工具,手机、笔、白纸或自制的观察记录表等这些常见易得的物品都可以作为观察工作来使用,简单且操作方便。二是内容直观。观察就需要教师实地在现场“看”,当然所看到的'内容便是真实存在,虽然可能部分信息比较零散,但是这些一手资料都非常全面而翔实,直观而深入。三是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观察的过程中,也是教师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因为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或结果的观察,在这过程中都会引发或促进教师的思考,思考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思考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进行活动的改进,思考最终希望幼儿达到什么样的状态或者期望有什么样的发展,所有这些都是观察所带来的。随着观察习惯的养成,分析和思考也会变成教师的日常和习惯,慢慢也就形成了研究的气质。四是有助于增进教师对幼儿的了解。在幼儿园,我们发现,教师很少有时间来静静观察某一个幼儿或某几个幼儿,班上的孩子太多,教师似乎有心无力,虽然每天朝夕相处,但是他们好像也并不真正了解每一个孩子。观察法的运用则为教师们提供了更多独处的机会,让教师们能够在一段时间能,静下心来观察孩子的语言、行为、喜好、习惯……进一步增进对孩子的了解和认识。前面提到过,观察法是幼儿教师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方法,在幼儿园开展课题研究及教育研究中,我们主要针对观察法进行了以下一些运用。

一、具体的应用场合

(一)对幼儿游戏活动的观察

在上学期开展的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分为了学习性区角和角色游戏教研组,在这两个教研组里,教师们首先针对研究的内容制定了不同的观察记录表,然后利用这些观察记录表开展了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并针对观察内容进行分析和活动的调整。在这过程中,观察记录表也一次次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了修改,以方便教师使用。通过对幼儿游戏的观察,教师们总结并归纳出了开展学习性区角游戏中,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不同进区方式和角色游戏中如何根据幼儿发展需要提供不同的游戏材料。这些研究的结果都是教师们对幼儿游戏进行观察的最好反馈。

(二)对幼儿生活活动的观察

除了游戏外,教师们观察最多的还有幼儿的生活,主要为幼儿的进餐环节和喝水环节。通过自制观察记录表的运用,观察到了“幼儿在进餐和喝水环节教师包办过多”这一问题,之后,教师们利用材料投放、环境创设等多种方式,努力解决观察到的这一问题,并通过进一步的调整和观察,寻找到了最优的解决方式。

二、具体的应用对象

由于观察的内容和目的不同,每次教师们观察的对象也不尽相同,既有全体、小组,也有个别观察,有时也会将这几种对象相互融合、弥补。

(一)全班

在开展《幼儿园数学区材料趣味性设计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中,我们主要采取了全体+个别的形式。针对全体,我们主要观察并掌握幼儿最倾向哪一个区域,分析数学区幼儿感兴趣或不感兴趣的原因,以便下一步调整,并且此类数据可以作为研究成果的前后对比数据,为研究的成效进行科学、客观的论证。

(二)小组幼儿

在学习性区角游戏活动的教研中,我们主要采用小组的方式,自然研究的对象也是某一小组的幼儿。通过对小组的划分方式研究,总结出怎样的小组进区方式更适宜班级幼儿。

(三)个别幼儿

在进行角色游戏的研究中,我们更倾向于对个别幼儿的观察。因为在角色游戏中,每个幼儿的表现方式不一样、发展进程不一样,所以针对不同的幼儿都应有不同的指导策略和方法,这就需要对个别幼儿进行了解、观察,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帮助幼儿基于自身基础获得相应的发展。

三、结语

针对观察法,我们在努力尝试着操作和运用,虽然在这过程中还有一些疑惑和困难,但是精确、敏锐的观察力以及与科学观察相适应的优良品质素养不是生出来就有的。相信只有不断地实践,才能提高观察水平,获得有价值的观察成果,从而提升自身的研究能力。

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能力论文

我这里有几套现成的教学技能是指教师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知识,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稳固、复杂的教学行为系统。它即包括在教学理论基础上,按照一定方式进行反复练习或由于模仿而形成的初级教学技能,也包括在教学理论基础上因多次练习而形成的,达到自动化水平的高级教学技能,即教学技巧。教学技能是教师必备的教育教学技巧,它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学技能对外表现为成功地、创造性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卓有成效地达到教学目的和获得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内表现为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知识、技巧、心理特征和个性特征的功能体系、是教师的个性、创造性与教学要求的内在统一。从表面上看,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活动方式。从深层剖析,它是教师职业个性品格和专业修养外化的表征,是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志。每一位教师要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达到艺术化教学的水平,就必须遵循教学技能发展的规律,在熟练掌握教学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1] 教师的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五个方面。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论文

教学是中华民族振兴发展的基础,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工作来说,青年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就强调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相关问题。所以大力推进青年教师专业水平训练工作,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是高等教育工作发展的必要途径。

一、青年教师的相关问题

(一)教学能力的问题

在笔者看来,教学能力就是教师完成教学活动所需要的相关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会碰到许多问题,比如:学生不认真听课、学习积极性不强、课堂内容听不懂、作业不会做、考试不及格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从教学课堂着手,需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特色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的确,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在兴趣与欲望的推动下,学生主动学习,在单位时间内收获的知识将更多,并且有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但是青年教师自身的年纪较小,教学能力不如年纪较长的教师,甚至有些教师刚刚从高校毕业没几年,不知如何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在面对教学问题时,无从下手。

(二)教学经验的问题

我国教育行业发展以来,教学经验和教学效果在许多人眼中一直是正比关系。的确,虽然现在也有许多老教授固步自封,跟不上教学改革的步伐,但是不得不承认,一个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在碰到教学问题时,应对得更加从容,应对方式方法也比较多。在这种教师的带领下,可以解决学生许多问题,无论是专业课程方面还是心理教育方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进步。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因为教学时间比较短,没有积累那么多的教学经验,所以在学生碰到问题,特别是心理问题时,青年教师很难将问题处理妥当。

(三)实践教学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提倡的是素质教育和实践教学,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都需要实践教学,只有通过实践教学,学生才能走出课堂,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化成实践操作能力。但是近年来,我国高校大面积扩招,学生数量呈现不断走高的趋势,许多高校在生源大量扩充的时代,授课制度没有发生相应的转变,依旧沿袭传统的授课制度。并且青年教师几乎都是博士毕业,一般情况下,在博士毕业后就可以参加工作,升成讲师登台授课,一年后提升成为副教授,两年后提升成为参评副教授。在这种机制下成长的青年教师,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是缺乏实践教学的经验,再加上目前高校岗位培训的内容,也几乎看不到实践培训的踪影,内容还是围绕专业理论知识,形式单一。由此可见,教师自身就缺乏实践经验,一个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又如何给学生传授实践经验呢?

二、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一)强化岗前培训

青年教师因为年轻,所以积累的教学经验很少,面对这个问题,年纪已经成为青年教师无法跨越的鸿沟,虽然经验是需要长期积累的,不过在登台授课之前,教师还是应当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在这方面,笔者认为应当借鉴国外,从源头上把关教师的综合素质,将教师的.发展潜力和教学能力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保证每一位获得上岗授课的教师都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同时也帮助他们快速从学生转化成教师。

(二)增加实践教学

在上述中,笔者提到青年教师教学工作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实践能力的缺失问题,在短时间内,我国的教育机制无法发生显著改变,也就是说青年教师的成长环境和机制暂时不会改变。成长机制无法改变,可以从岗前培训着手,而且笔者认为,岗前培训是一个增加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高校就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高校学子终究会走向社会,通过学习的技能,在社会上谋求一席生存之地。想要学生具备实践能力,教师的实践能力不能少,想要教师获得实践能力,实践培训内容不能少。与上述一样,笔者认为通过岗前培训同样能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增加实践培训的内容,可以带领教师去参观实训基地,或者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在导师开展实践教学的同时,青年教师旁听。这种方式虽说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在短时间内可以让青年教师获得一定的实践教学经验,保障前期实践授课的质量。在后期的教学过程中,再慢慢积累,学校定期对教师进行实践能力和授课能力的培训与测评,保障在岗的每一位教师都具备授课能力与实践授课能力,对于表现优异者,或者代班学生成绩优异者,可以酌情给予物质奖励或表彰。

职业教育教师素养和能力提升策略论文

摘要: 为了深化改革目的,各种举措无疑都指向一个目的,就是促进辽宁传媒学院校风和学风、教风的全面提升,提高学院整体办学实力与办学质量,打造职教中的高品牌文化。一个团队的进步和发展,其基础就在于能否勇敢的正视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就辽宁传媒学院而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内涵打造,质量立校,特别是去年以来,在准备迎接评估工作中,深入学习,敢于直面在学院师资队伍、经费支持、产教结合、办学模式等等所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月小节等方式举全校之力化解风险,解决矛盾,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整改措施。从现代的职业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来看,

关键词: 职教;分析;认识;提升;

一、引言

辽宁传媒学院现全面启动了整体教学与教改工作,并且先后出台了各项的措施和政策,用来督促这一项工作的顺利圆满进行。为了深化改革目的,各种举措无疑都指向一个目的,那就是促进我学院校风和学风、教风的全面提升,提高学院整体办学实力与办学质量,打造职教中的高品牌文化。

二、职业教育中,教师的能力的提升以及相对有效的办法

从当今的职业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来看,一堂好课不在于教师能讲多少,而在于教师能引导学生做多少,也就是“在学中做,在教中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如果仅仅具备了教师资格证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的是良好的师风和师德,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先进理念,扎实的职业教育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思想进行课程设计的教师。在职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下相对有效的办法:第一,端正教学态度。把自己放在一个服务者的位置上,真正的树立服务意识。除了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师德师风外,还应该主动承担为提高学生文明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而服务,能够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服务,能够为专业课学习服务的重任。切实树立弯下腰来教书,俯下身子育人的意识,把学生始终看成是一个教育的对象,有教无类,兼顾所有的教育感化任何一个教育的对象。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管理等工作的关系,坚持以教学为本,妥善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二,不断更新职教观念。在今后的职教教学过程中,能够把先进的职教理念真正贯彻于实践教学中,而不能仅仅再是纸上谈兵。要磅数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要把传授文化知识和陶冶学生的情操结合起来。努力的提升学生的思想层次、职业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尽量满足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能够自觉的终身学习。确实的实现从学科转向能力,重点突出教书育人中育人的特色。第三,运用新技术来提升教学效果。教师想提高自己的职业教育能力。首先提高基本功。其次,系统学习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此外,能够系统学习并且运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开发切实可行的项目载体强化学生实践训练。

三、在职教中如何对测评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应该对教育目标有进一步的'认识、对高职教改原则有着明确的理解。在当今时代中的先进的职业教育观念有很多种,其中,主要应该对:从应试导向到就业导向;从校内封闭教学到开放式的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的教学;从智育基础到素质基础;从知识目标到能力目标;从逻辑载体到项目载体;从概念推导到行动引导;从知识展示到能力实训;从灌输学习到建构学习;从教师主体到学生主体;从理论实践分离到一体化教学等等。通过于雷专家的引导以及王院长的讲解,使我对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我们在课程的单元教学设计和整体设计上受到一些具体的启发,如:课程目标要明确:每个单元课程都有明确的目标,特别突出能力目标;真是案例的引入,利用问题来驱动学习:教师在课堂中例举案例主要是为了讲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任务和问题中;正反实例,操作示范。通常教师只设计正面的,事实上反面的实例更有效;案例的模仿,并且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拓宽,教师先师范给学生,在学生完全理解和能够独立操作原有案例的基础上再进行案例的拓宽,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类似或者近似的案例。讨论消化,归纳总结。事情做完了,对其中使用的知识进行消化总结。要把重点放在学生的持续学习的能力上,强调学生的独立钻研和探索的精神。强调与技术能力、过程与方式方法、职业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整合。无可怀疑,现阶段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意味着学院将更加有壮大的发展实力!让进入辽宁传媒学院学习的学生都能够在社会中独立完成工作,甚至能超越工作任务中的要求。让未来辽宁传媒学院输出到社会中的学生都能够非常优秀。今天的改革,将会影响辽宁传媒学院未来的发展。既然要进行职教能力的改革与培训,就必须要有衡量的标准。当然,在任何一重改革中,都会存在困难或者进退两难的情况。辽宁传媒学院采用的测评就是一个很好的衡量办法。即让教师能够在学习中得以提高,又能让教师在改革与学习中有急迫感与危机感。所以在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制度下,辽宁传媒学院的职教培训必定取得非常良好的效果。在这条改革的道路上,我们明确了目的,端正了路线。,就一定会涌现出成功者,这其中包括教师,包括学生,这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将是一次质的提升。

四、结束语

总之,只有具备现代职业教育观念的教师,才能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也才能以主人翁的态度投身到专业提升的活动当中,在业务提升中也将相应学院的教学改革,投身于课程教学改革,使自己的专业能力、教育教学能力不断的提升。为学院、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符合当地经济情况的高技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智.论高校中艺术教育的重要性[J].人才资源开发.2015(24).

[2]陈尚含.浅谈艺术及其教育价值[J].戏剧之家.2015(24).

[3]杨小晋.艺术教育的新趋向:儿童中心论[J].美与时代(中).2015(11).

小学教师设计能力的是教育学课程论文还是毕业论文

混龄幼儿交往能力的观察研究论文

(一)认真的倾听是交往的基础认真倾听他人讲话,是尊重他人的一种表现,是人际交往中良好素质的表现。所以,我们不仅要求孩子认真倾听父母,邻居,伙伴讲的.话,还要孩子在幼儿园倾听老师的讲话,在集体活动,先要倾听别人说的话,等人家说完之后,自己在说;为了培养孩子爱认真倾听的好习惯,教师可以放录音故事,歌曲,大自然的风声,雨声,河水声,有时还可以和他玩听说游戏。(二)善于了解别人的需求,给予他人及时的帮助要让孩子学会尊中他人,在帮助他人之前先要征得别人的同意,了解他人的需求,因为只按照自己的意愿帮助他人会伤害他人的自尊心,违背别人的意愿,干涉他人的活动自由,“好心”办“坏事”。(三)在积极地引导下,让孩子愉快主动地交往幼儿在与别人的交往中逐渐掌握了交往的技巧和方法,并从中感受到了交往的快乐,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会产生继续和人交往的欲望和主动和人合作的态度。教师的积极鼓励会提升他们的合作意识,对提高幼儿的合作品质非常重要

浅析幼儿园混龄教育的价值与实施论文

一、混龄教育的价值

多项实验和行动研究表明混龄班的孩子探究欲望较强,能积极、主动地将多种感官运用到对事物的感知上,而且乐于合作、谦让、助人、分享。当分享、谦让出现问题时,孩子们能在平等竞争的基础上自己找出办法解决问题,形成一种公平竞争基础上的谦让。他们对感兴趣的物体或活动也能持续更长时间,表现出很强的学习兴趣、专注精神与坚持性。

具体而言,首先混龄教育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积极的意义。小班孩子对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探索任务,会向中、大班幼儿寻求帮助,他们的互动是互相促进的过程,即混龄班大带小、小促大的氛围能够为小龄幼儿提供更多看、听、模仿的机会,给大龄幼儿提供更多讲解、操作、示范的机会,彼此交流,彼此学习,可以强化孩子们好奇、探索、求知的欲望,促使他们自己主动解决问题、寻求答案的方法。其次,混龄教育有助于幼儿良好交往行为习惯的养成。混龄班给孩子们创设的是一种家庭式的温馨氛围,在其中身心可以得到彻底的放松,减少对老师的依赖,而容易形成孩子之间因为相互信任、关心建立起来的良好同伴关系。混龄班的大孩子常常会以自身的榜样、语言鼓励和动作抚慰,时刻关心和调整小弟弟、小妹妹的言行,这种力量是相当感人的,也是成人无法达成的。同时,小孩子们随其年龄和角色地位的变化,可以逐步学会谦让和包容,包括服从、示范、讲解、指导他人、共同协商等,这使得他们的社会交往行为越来越熟练、多样和复杂化。再次,在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混龄班的大孩子通常都有较强的榜样意识,在相互学习、相互竞赛的氛围中,他们以哥哥姐姐自居而主动帮助小弟弟、小妹妹,也强化了他们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小弟弟、小妹妹来说,则更容易通过模仿哥哥、姐姐而掌握相关的生活行为技能,逐渐学会自我服务。

二、混龄教育的实施

(一)混龄教育班级规模与构成

混龄班是像“家”一样的班级,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带着自己大大小小的孩子,在这个温馨的“家”里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这决定了混龄班人数不能过多,否则容易导致诸多问题,如教师难以照顾到所有孩子,孩子之间的冲突增加等。我们经过反复实践发现,24 人的混龄班教育效果比较好,每年龄段8 人,每毕业8 名幼儿,再招收8 名小班幼儿,教师配备标准应不低于每班2 教1 保。同时,要注意男女儿童比例协调,最好是男女幼儿比例1:1,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形成男女优势互补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幼儿确立性别认同,理解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待,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混龄教育课程及其特征

混龄教育课程是指围绕一个主题,师幼共同创设与主题相关联的活动区域,渐进投放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幼儿活动需要的区域材料,幼儿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材料,教师适时给予支持与引导的一种动态的系列开放活动。现代的幼儿园教育将教育内容划分为五大领域,并且根据不同的年龄划分成不同层次的知识单元,这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不充分,因为知识本身是整体的,儿童接触的事务并不是以片面的知识形态出现的,而是整体呈现、可感可知的,因此幼儿园课程应该首先充分考虑知识的整体性。其次,孩子具有自我建构的能力,在面对复杂、整体的事物时,孩子们并不是分析性的,而能够通过自身的感受构建自己的个体世界,进而实现成长,由此决定了幼儿园混龄教育课程还应呈现出明显的主题性、活动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主题性是幼儿混龄教育课程整全性的体现,只有围绕主题组织教育活动,幼儿才能触摸到事务的全貌,尽管不一定能够理解事务的全貌。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整合科学、艺术、社会等相关课程领域,形成活动主题,而且主题要适合混龄班3~6 岁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参与,体现不同的层次目标,能够促进全班幼儿的发展。活动性是混龄教育课程对开展形式的要求,即混龄教育课程必须以活动的形式开展,要让师幼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和发现事物的真理。发展性则是基于混龄教育的根本特征提出的基本要求,宏观上不同年龄的孩子都需要发展,微观上混龄班中存在着不同的年龄群体,其具体的发展需求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混龄教育课程的组织和实施应切实关注发展性,以让不同年龄的孩子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心身发展条件接触到自己需要的课程内容,并获得相应的发展。

(三)混龄教育课程的具体实施策略

首先,应能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对混龄班幼儿进行分组,如可分为集体混龄和小组混龄开展活动,也可分为大中组、中小组进行混龄活动,还可以打破年龄界限按幼儿的能力分组,中班能力强的可参与到大班活动,小班能力强的可参与到中班活动。此外,还可以互补混龄分组,即在同一活动中,将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互帮互学、共同发展。

其次,应采取适宜的活动策略。一是情境创设。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能根据主题线索,师幼共同探索主题开展的思路,生发主题活动的具体环节,并创设相对应的面对三个年龄段幼儿呈现的活动情境,如主题、区域环境的布置、材料的供应等,为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提供更具开放性的活动空间;二是应将分组活动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充分考虑三个年龄段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能力差异、兴趣爱好等,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教师对幼儿进行观察,并适时给予支持、帮助和指导;三是成果分享。这是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的互动活动,分享经验,相互启发,共同体会成长的快乐。

再次,应把握混龄教育实施的流程。在主题统领的区域活动中,教师在充分了解幼儿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应用“分层”的思路对主题目标进行分解,对活动达成的不同目标度进行预设,以体现对每个幼儿的“关注”。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分别制定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活动目标,然后能依据不同层次的活动目标,设计有层次性的环境,投放有层次性的材料,从而便于不同年龄段、不同能力水平、不同兴趣的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和活动。而在依托于区域活动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将领域知识融合进去,关注幼儿获得知识经验的整体性。对区域活动内容的确定可从片段到整体、分科到领域、领域到融合的探索过程入手,同时在课程的具体实施中,教师可结合自己的观察,发现不同年龄层次幼儿62的兴趣和需要,不断地生成新的主题,实现课程生活化。

三、开展混龄教育的注意事项

(一)应建立温馨平等的师幼关系

在混龄班里,师师之间须默契配合,彼此尊重,都能基于幼儿为本的成长需要,各司其责,思考自己的言行是否为人师表,创设的环境是否和谐生态,所做的工作是否有效有益,是否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幼儿才能情绪稳定而愉快,主动积极地与伙伴和教师交往,有序地游戏、学习,自由地生活。当他们遇到矛盾的时候,大的孩子才有信心充当调解员的角色,依靠自身的经验储备以及对交住策略、方法的理解运用,对幼小儿童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得到他们的认同,由此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关爱分享谦让等品质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二)教师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混龄班教师应有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和学习观,能将每个幼儿都看作是有着自己独特发展路径的人,能纵向地看孩子的发展,而不是横向比较,能学会观察和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能看到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一定的生长期,不再以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多少来评价孩子,而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多元地看待孩子,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此外,混龄班的组织和教学还要求教师能在把握每个年龄段幼儿不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设计教学,对其发展目标与状态进行合理的预设,明白幼儿学习是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自我建构和实现的,故教师观察儿童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儿童学习的能力、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利用多种资源设计和实施课程的能力均应比较高。

(三)须有必要的物质条件和人员保障当前混龄教育的实施不再是上个世纪80 年代因教室和师资有限而被迫出现的教育现象,也不再是教师教完大孩子再教小孩子的无奈复式教学。

为保证混龄教育的有效适宜,幼儿园在师资配备上应保证每个混龄班2 教1 保,要为混龄班提供符合不同年龄段幼儿身高特点的桌椅,要能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为混龄班配置充足的游戏材料和玩具。

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但应该有很多没有写过关于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论文吧。此类论文写法与一般论文不同,那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论文怎么写呢?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 摘要 ] :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我国的家庭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由于缺少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造成了诸如以自我为中心、攻击性强、不合群等不良习气。因此,作为小班幼儿,同伴关系在交往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本文研究了小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通过观察与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1.为幼儿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2.教给幼儿一些交往的技能。3.教师应善于观察幼儿的交往行为,适时地评价。4.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友好交往。

[ 关键词 ] : 小班幼儿 交往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成功等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际关系。《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要把学习初步的交往列为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可见,培养人的交往能力显得多么的重要,当代的幼儿是21世纪的主人,新的世纪对新一代有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高智商的头脑、健康的身心,更要有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交往能力。一个活泼开朗、乐于与人相处的孩子易受到同伴的欢迎和成人的喜爱,并容易适应新的环境。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我国的家庭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由于缺少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造成了诸如以自我为中心、攻击性强、不合群等不良习气。因此,作为小班幼儿,同伴关系在交往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孩子与同伴交往是克服性格孤僻和自我中心的良好途径。交往对孩子具有独特的心理价值,这是亲子关系代替不了的。”

二、概念的界定:

同伴交往态度:是指幼儿与人交往过程中通过内心的体验表现出来的外在的态度倾向。

友好行为:是幼儿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同伴间的分享、助人、谦让等行为。

交往能力:是孩子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运用的交往策略、交往技能以及建立与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三、研究与策略

在幼儿同伴交往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中,我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为幼儿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1.组织丰富的活动创造交往的机会。

小班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最主要形式是游戏。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它是儿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方式。在游戏活动中,儿童实际上是通过社会角色的扮演来学习人际之间的交往,从游戏的角色分配和游戏的材料的使用来看,常常需要儿童学会协调,而这种协调能力正是与同伴交往中逐步学会的。尽管小班幼儿有了同伴交往的需要和初步的能力,但是受自我中心心理特点及现代家庭生活方式的影响,这些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较少。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多为幼儿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在游戏中他们可以学习合作、互助、轮流、分享,学习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学习如何与他人共同生活。如:多组织幼儿一起拼图、搭积木、作画、看图书、玩娃娃等。教师应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交往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交往。在建构游戏、角色游戏中,幼儿必须共同商量、互相配合、友好交往,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

作为教师,既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幼儿交往的机会,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交往的机会。

2.创设教育环境,提供锻炼机会。

依据阶段目标,创设与主题相一致的幼儿园环境,提供锻炼机会,促进幼儿交往能力提高。例如:在培养幼儿交往语言中,把幼儿园环境布置成“我和小动物打电话”,刺激幼儿有想说的愿望,并会想想该说什么?怎么说?然后提供玩具让幼儿模仿和对话,使幼儿在场景中获得交往语言的提高。有计划地安排社会性教育活动,利用“家长社区资源”组织幼儿在社区活动,通过社会交往扩大幼儿与社会的接触。例如:与社区老人接触,到同伴家作客等,以发挥多种教育途径的功能,并让家长在参与过程中,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的,达到同步教育的效果。

(二)教给幼儿一些交往的技能。

幼儿之间有种天然的亲和力,他们喜欢在一起游戏,但在游戏时却常常会出现各自游戏、互不干扰的局面,或互相攻击、争抢玩具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

教给他们一些同伴间友好交往的技能是非常必要的。

(1)教幼儿待人礼貌、热情。

在幼儿群体中,可以发现那些乐于将自己的玩具、图书、食品与人分享,对人热情有礼貌的孩子常常能成为许多孩子的玩伴。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儿遇人主动问好,告别时说“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说“请”,接受别人帮助后应说“谢谢”,无意中碰到别人要说“对不起”,接受别人道歉时应说“没关系”。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品行感染幼儿,对于幼儿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和情感,及时给予正面强化,使幼儿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2)教给幼儿主动交往的方法。

小班幼儿间的交往大多是围绕玩具而发生的。他们为玩具而发生争抢行为,或者通过玩具而向同伴表示邀请。我们鼓励幼儿将家中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在集体面前介绍给同伴。在活动中,我们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启发幼儿加强同伴间的交往,如“你想玩他的玩具该怎么说?”“你想和谁一起玩玩具?”“你们是怎么玩的?”

除了玩具,还启发幼儿把家中的图书、小食品拿来与小朋友一起分享,跟小朋友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动画片,和小朋友拉拉手表示友好,和小朋友协商游戏的玩法等。让幼儿学会主动交往。

(三)善于观察幼儿的交往行为,适时地评价。

活动评价:是指对照活动目标,对由于活动行为而发生的变化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1)活动中的评价。在真实的教育情景中进行评价应注意评价的随机性,即评价应紧跟着幼儿的活动进行。随机评价的方法应多样化。

当发现幼儿在活动中正确的交往行为时,及时表扬鼓励,发挥榜样作用,使其他的幼儿知道这样做是对的,并在活动中去模仿;在发现不正确的行为时,要及时指出来并教给他应该怎样去做。如幼儿在借积木或插塑不成功时,老师告诉他借别人东西要有礼貌,要看着别人的眼睛用商量与恳求的语气来说,并示范给他看,让他按老师的样子再试一次。这样幼儿就把这一交往技能深深的印在了脑子里,知道以后该怎么做。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我能够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能商量着、合作着搭,真好!”“你们俩配合得真好!”进一步强化交往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交往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

关注过程,强调过程与评价的整合,使评价自然而然地伴随过程的开展而进行,这就是过程性评价的思想。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终结性评价。

(2)活动后的评价。

评价应主要针对两方面:一是对于那些成功交往合作完成主题的幼儿,一起讲一讲哪里完成的好?哪个小朋友活动中表现出色,为什么出色?哪些做法是对的?评价后及时发一些小礼物表示对他们合作成功的奖励,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使他们体会成功的快乐,知道只有通过大家集体一起努力才能成功。对于没能完成的主题,引导幼儿想一想为什么没有完成,分析问题出在哪里,哪些做法是不对的,需要改正,下一次应该怎样做?通过这两方面的评价,既强化了幼儿的正确、积极的交往行为;又能使幼儿找到自己活动中的弱点与不足,知道怎样避免与改正。

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评价下,幼儿与同伴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回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让幼儿体验到一种成就感,体验到“学会本领”的喜悦,从而产生一种积极投入的内部动力,这有利于促进孩子有益经验的形成和积累。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所以评价应注重儿童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及时发现孩子萌发的智慧的火花,适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四、实施成效

(一)小班幼儿已形成了通过语言进行交往的基本能力。

通过加强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通过情境表演、互换角色练习、共同建构、合作比赛等有趣的游戏,幼儿已经习得一些交往语言,如:用以协调双方行为的商量用语:“这样可以吗”、“好吗?”、“行不行?”;表示关心别人的安慰用语:“别害怕”、“没关系”、“别着急”、“我能帮助你吗?”;表示不愉快的不满用语:“我生气了”“我不喜欢你这样”;表示不同意的拒绝用语:“不!”、“不喜欢”、“不愿意”等,这丰富了幼儿语言交往的形式和内容。而且幼儿习得的这些交往语言,我们在日让生活中引导幼儿进行迁移,如:幼儿学会说:“请你帮帮我,好吗?” “请……好吗?” “请让一让,行吗?”“请和我一起玩,好吗?”“请你来娃娃家做客,好吗?”…游戏中,除了强化幼儿语言的交往功能,我们还引导幼儿共同商量,确定主题,制定游戏规则,鼓励幼儿通过协商分配角色,各游戏成员有机地进行交往,从中掌握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逐步摆脱“自我中心”的意识。孩子们在游戏体验到了好朋友一起玩的快乐,已经逐步学会了合作、谦让、互换、轮流、妥协等协调同伴关系的技能。

(二)幼儿在交往行为上出现了可喜变化。

很多孩子从刚开始的个人玩到后来的合作着玩,幼儿玩得自在而融洽,学会了许多礼貌用语,增强了同伴间的友好关系,提高了交往能力。如在《丁冬小门铃》的音乐游戏中,我先让幼儿自己找同伴,然后与同伴商量,谁做客人,谁做主人。幼儿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游戏。在游戏中我经常让幼儿自由组合,自由分配角色,小朋友游戏的兴趣更浓,游戏得更带劲,幼儿在活动中合作交往的意识也强了。例如:在角色游戏“过家家”中,儿童商量分配角色,有当妈妈的,有当爸爸的,有当奶奶的,每个角色各尽其责,像一个家庭一样活动。在这个游戏活动过程中,孩子学习相互配合,互相谦让,发展了同伴之间的友好关系,提高了游戏的协作性。

(三)促进了游戏活动的质量提高 。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幼儿参于到游戏中去,角色扮演的过程也即幼儿学习榜样的过程,注重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提升了游戏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能力。

根据幼儿的认识水平,将若干个主题同时进行,如娃娃家、商店、医院、开汽车等,让幼儿自由选择。如结构游戏中开展小组交往合作活动,既能使幼儿积极主动的充分参与,在参与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又能使幼儿在享有操作自由的前提下,得到动手操作、想象、创造等能力方面的有效发展。角色游戏中幼儿从思想上尽量摆脱自我,而以所扮演角色自居,想角色所想, 急角色所急,体验角色的情感需要。例如:我们在活动室里设立娃娃家角、医院角、表演角等,让幼儿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不但能掌握社会行为规范,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而且能学习不同的角色间的交往方式 :“娃娃”与“长辈”的交往、“医生”与“病人”的交往、“营业员”与“顾客”的交往等,孩子们你来我往,能保持愉快的情绪,更增添了幼儿交往的兴趣。幼儿在游戏角色中活动,扮演着各种角色,逐步认识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不断学习着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进而使同情心、责任感得到发展,并逐步养成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

(四)家长对孩子交往能力的提升给予积极的评价。

很多家长和我们交流时都说,自己的孩子有了交往的愿望。客人到自己家里来,应怎样招待;去客人家时,应该怎样说、怎样做;在公共场所应该 怎么说、怎么做。如来园时要有礼貌地招呼老师和同伴;家中有小客人时,孩子在提醒下拿出好吃的食物招待客人,拿出喜爱的玩具与小伙伴一起玩。孩子逐渐学会了善待别人,和伙伴友好相处,让孩子学会谦让,久而久之孩子就和同伴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关系。吃东西时,孩子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还能考虑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独占的念头,自私的心理已经逐渐克服。

五、不足与展望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必须依附在一定的活动中,而游戏就是这样一种适宜幼儿交往的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要让幼儿同伴间形成良好的交往习惯还有过程。这个过程要延展到一日活动的各个领域,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凭说教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人,为孩子创设各种交往环境与机会,进行悉心指导,使孩子获得积极的交往的体验,在人际交往中逐渐地学会待人处事,并从中体验到人际交往的乐趣,以便逐步提高孩子同伴交往的能力。

参考文献

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 江苏教育出版社

⒉袁爱玲何秀英著 《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291-297页

⒊主编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5页

⒋著,姚梅林等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版。 第18-21页

⒌洪秀敏,《幼儿社会性交往的生态学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4期 第31页

⒍ 刁培萼吴也显等著《智慧型教师素质探新》[M] 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115页

⒎ 刘炎编著《幼儿园教育概论[M]》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第57页

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编:《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39页

⒐华爱华著:《学前教育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53-172页

⒑裴锑娜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8年6月 第305页

⒒ 张博著《现代幼儿教育观念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 第24页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是幼儿最重要的社会交往能力之一。它有利于幼儿摆脱自我中心,增强幼儿的情感支持,促进其亲社会行为、社会交往能力、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发展。

1.交往是幼儿的基本需要

孩子从小就表现出与人交往的需要:当妈妈喂婴儿吃奶时,孩子会用眼睛看着妈妈或者微笑,这是亲子之情的流露和表现;孩子也非常喜欢跟小伙伴交往,即使不认识,只要碰在一起,八、九个月大的婴儿便会互相摸抓,以表示亲热,年龄大一点的则因为有共同的乐趣、相互能懂的语言,很自然地在一起玩耍。而且当孩子的这种交往需要得到满足时,往往特别高兴。因此,家长应正确认识幼儿与人交往的需要,有意识地创设交往的条件,满足孩子情感上的需要。

2.交往有利于孩子的智能发展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人际交往是一种基本智能,指能够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图、动机和感觉,并运用语言、动作、手势、表情、眼神等方式与他人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能力。2~6岁是人际交往智能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年纪的孩子,当妈妈生病时,能理解、感受妈妈的难受,并且说一些关心的话语;对游戏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能够学会克制独占、利己的想法,能与他人共同协商等等。最近,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人际交往能力是教育的四个支柱之一,儿童早期的人际交往技能、交往状况会深深影响其未来的人际关系、自尊,甚至幸福生活。

3.交往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人际关系代表着人的心理适应水平、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人际交往不良常常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缺少正常人际交往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如下适应困难:拘谨胆小、害羞怕生、孤僻退缩,或自我中心、不能合作、任性攻击。而人际交往中的尊重、分享、合作、关心则是预防和治疗这类心理问题的灵丹妙药。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水平,对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各种心理疾病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临床观察论文研究计划如何写

毕业论文研究计划怎么写毕业论文的进度和计划怎么写,详细情况请~ ~第1周:决定论文主题的方向性,进行论文主题的筛选。 第2周:以论文主题为中心,收集相关资料并翻页。 第三周:整理收集的资料,论证分析论文的可行性、实际性,确定论文题目和大致范围,进行开题报告。 第四周:整合现有资料,构建论文大纲。 第5~8周:根据检索到的数据和关联性…… .毕业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怎么写?你的论文具体是什么题目? 你需要几个字? 开题报告书都做完了吗? 具体形式的要求是什么? 我希望能帮助你。 要顺利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论文名称是课题的名称,名称必须正确规范。 准确地说论文的名字需要研究论文的问题是…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主要的研究内容是怎么写的?至少元/日开设百度文库会员, 在文库中可以看到完整内容的原发表者:6468897的开题报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学术2010-04-080937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 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这主要表示应该研究这个问题,自己应该有条件地研究…… .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应该怎么写?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1、研究如何确定研究课题科学研究是问题―问题―课题教学是研究(掌握方法很重要,否则不是研究)。 进步和成果增长。 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a .实践的来源—客观存在或潜在的教育实际问题,教育教育实践本身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书是怎么写的包括调查计划的研究方法等一、开题报告的概念和意义开题报告是在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性后,要求课题负责人根据调查研究制定的上级(一般为学术委员会)批准的选题计划。 这主要是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意义,这个课题的可行性,自己有条件的研究和研究方案(包括材料,方法和实验设计,研究目的和结果预测)等问题的说明…… .毕业论文研究的基础写了什么?毕业论文研究的基础书籍是汇总特定领域的文献写成的文章,介于文献资料集和文献回顾论文之间。 其特点主要是“文献”性与一般论文不同,研究的基础不是以文献为文本和素材,以现实数据和自己查阅的资料为素材。 总结分析的是文本……是.毕业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怎么写?为了明确认识和加强福建省国际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实施措施以及对外贸易增长的重要性,开展了本调查研究课题(本文概括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具体细节可以从这个目的的意义上调查数据的统计和比较,如历史对比、城乡对比、大小城市物流对比和相应的贸易数量对比…是.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程序和措施如何写看看这些,这些应该对你有用的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研究对象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资料的方法。 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和对话、问卷调查、个案研究、测试等科学方式……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研究进度如何写全(一)展开到2015年10月初~2015年10月末,开始问题报告。 (二) 2015年10月初-2015年10月末,资料整理。 (三) -2016年3月初-2016年4月底,论文初稿。 (四)从2016年2月初至2016年5月末,论文已经定稿。 (1)2016年3月初-2016年3月末,开题报告。 (二) -2016年4月初-2016年7月末,资料整理。 (3)2016年8月初-2016年……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如何写问题报告是指开题人员对科研课题的文字说明资料。 这是一种新的应用文体,这种文字体裁伴随着现代科研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管理的需要而产生。 开题报告书一般是表格形式,通过将应该报告的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使开题报告书的填写变得容易,对能够避免泄漏的审查员也很方便

研究计划的写作方法:标题要简明扼要、要写出概括全面的摘要等等。

关于论文研究计划,最重要的是构思,首先标题要简明扼要,新颖创意,引人注意;其次要有一个300字左右简明,对于研究问题等归纳全面的摘要;再加入引言,为研究问题提供背景和依据;文献综述最好作为独立的部分,需要有组织结构,具有整体性和连贯性,切忌过度依赖二手资料。

最后要有说服力地证明你提出的方案就是解决研究问题的最佳方法。研究计划应该有足够的信息来向你的读者证明你有一个重要的研究想法,你对相关文献和主要问题有很好的把握,同时你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研究计划的重要性:

一个研究计划是为了说服别人你有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计划,同时你有这个能力和相应的工作计划来完成它。总之,一个研究计划应包含所有研究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同时也会给读者足够的信息来评估这个拟定的研究。

不论你的研究领域是什么,你选择了什么样的方法,所有的研究计划必须解决以下问题:你打算完成什么,为什么你要做这件事,以及你打算怎样去完成它。

研究计划应该有足够的信息来向你的读者证明你有一个重要的研究想法。你对相关文献和主要问题有很好的把握,同时你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研究计划,申请者一般简称为RP。是申请香港,英国一些学校时需要提交的一份申请材料。与PS不同,研究计划(ResearchProposal)是纯学术的,无须加入诸如个人经历、感情这些东西。它要求申请者要有一个明确的研究方案并对此有较好的把握。

RP写作的第一步,就是Topic的确定。也就是你的所要研究的详细内容。主题的确定一方面可以多看一些本专业的综述,找到一些有类似项目,但是还没有人做过的东西;也可以找到自己专业的导师师兄师姐来帮你;当然,假如你自己有新的想法主意提出那就更好不过了。

实在写文章标题题目越小,范围越明确,就越好写,讲清晰就行,论证方法才是写作中的重点。在确定主题之后,下面需要提供一些你的研究工作的背景情况,也就是Background。好比你要研究生物新能源,那么你就要描述一下现在世界上的能源状况,都开发利用过那些生物资源。

Methodology是你设计的研究方法,也就是用何种方法来实现你的设想,达到你所预期的结果。包括有实验步骤,所需时间,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等。好比生物新能源,你就要写出你是利用何种生物,以什么方法来提取这种资源,还有最后产能的效率要如何丈量。

接下来就是你预期的实验结果了,实验结果反应出你设计的研究到底有没有意义。仍是生物能源的例子,你提出这样一个设想,那么你想看到的结果一定是,这种新的能源一方面产能效率高,另一利便又经济环保,本钱低廉,因此开发新能源非常的有远景。

文章的最后要把你从确定标题题目到查阅背景到制定研究方案所参考过的所有资料都列出来。

扩展资料:

研究计划具体写法:

1、研究对象可以用一两句话简单描述,解释清楚就好。

2、研究意义也不建议写得过多,用两三句话描述你确定这个选题的原因以及选题的意义。

3、先行研究可以写前人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顺序最好由领域相关写到与你课题紧密相关的研究。最好是你在文中可以引用到的。一般写3-4个左右就可以。

4、研究内容是研究计划的核心,用800字左右论述你的研究课题。

从你感兴趣的点出发,逻辑关系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着重写发现和分析这两方面,最后用“我想就这种现象之类的(你的问题点),进行深入研究”来结尾。

5、研究方法是你在进入大学院后着手解决问题的方式。典型的研究方法有:案例收集、问卷调查、比较研究、数据分析、文献分析等。

6、研究计划偏重的是研究的时间规划,一般可以分为研究生时期、院生一年级、院生二年级这三个大的时间点。比如:研究生时期多看一些文献资料,研一时开始做实验等,研二开始收集数据着手论文撰写等。

7、参考文献与注释是研究计划的结尾,这一部分最重要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研究计划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XX年XX月——XXXX年XX月)

(1)组建课题团队,确定研究课题,撰写开题报告。

(2)制定调研方案,完成前期调研资料整理汇总。

(3)设计调查问卷,开展问卷调查,汇总调查结果并分析、归纳,撰写报告。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XXXX年XX月——XXXX年XX月)

(1)整合教学资源,设计课件模板,并通过教学实践进行调整、改进。

(2)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机制,设计课件定制订单模板,开展个性化的课件定制服务,不断修改、完善。

(3)开展教学实践,整理研究资料。

3、第三阶段:结题阶段(XXXX年XX月——XXXX年XX月)

(1)整理研究数据,形成研究报告。

(2)组织内部评估。

(3)整理课题建设材料,进行总结、评估,完成结果分析并撰写相关论文,申报并迎接评审。

研究方案主要包括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准备工作情况及主要措施.研究方法,是确保论文写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从大的分类来说,一般包括实证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从具体的研究方法来说,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学生应根据选题方向、研究内容和实现目标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加以应用.准备工作情况,主要是指当明确论文主题时对于选题分类已经完成的主要工作,指导教师通过了解准备工作情况来确认学生是否具备了研究条件.主要措施,是指学生在接下来的具体研究过程中,如何确保写作任务的完成.

如何看待儿童行为观察的研究论文

儿童的问题行为的评估及其对策论文

论文摘要: 儿童问题行为是国内外心理学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其发生率仍在逐年上升。儿童问题行为不仅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我国素质教育的进程,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只有对儿童的各种行为表现做出合理的评佑,才能够有针时性地实施教育计划。本文对儿童问题行为的评佑标准、注意问题和对策等方面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儿童;问题行为;评估;对策

1儿童“问题行为”的概述

“问题行为”(ProblemBehavior)又叫做行为问题,研究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提出了众多概念,涉及到心理、教育、社会、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但可以概述为:是后天形成的、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有关儿童“问题行为”的分类也众说不一,有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七分法等等,但较有代表性的是左其沛先生的分类,他将问题行为分为四种类型:过失型(如迟到、拖欠作业等);品德不良型(如撒谎、偷窃、拦路抢劫、流氓性等);攻击型(如顶撞师长、故意扰乱课堂、发泄、迁怒等)和压抑型(如胆小、孤僻、逃避、消极、自暴自弃等),由于年龄的不同,儿童和青少年的问题行为的类型也不同。在儿童期(6岁一11岁),过失型问题行为最多(占),其他依次是品德不良型(占)、压抑型(64%)和攻击型(32%)。不同分类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在具体情况下的适用性。而且,不同角度的分类之间也存在交叉现象,因此,没有必要强求统一。此外,问题行为的表现形式是复杂多样的,有些具体的行为表现很难严格归人某一个类别中去,也就是说任何分类都难以涵盖所有具体的问题行为。因此,对问题行为的分类只具有相对意义。至于采用哪种分类更合适,还应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情境而定。

2儿童“问题行为”的评估

不同研究者对“问题行为”的含义理解不同,因此对问题行为的评估标准也不同。有学者认为,儿童偶尔表现出来的、轻微的、对学习和生活影响不大的行为不属于问题行为,只有那些在儿童行为中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扰乱性较大、对学习效率影响较严重、需要作耐心和长期教育的行为,才属于问题行为。也有学者认为,由于行为本身就是在正常和不正常间发展的连续体,因此一般儿童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行为。

儿童“问题行为”的评估标准虽然没有统一,但可从以下几方面综合考虑:

(1)统计学标准。在普通儿童中,其行为在统计学上显示为常态分布。在常态曲线上,居中的大多数儿童行为属于正常范围,而远离中间的两端则被视为异常。也就是说,某儿童行为与其所处年龄阶段的正常状态相比,若明显不同于同龄人的一般行为则可以看作是问题行为。显然这里的“问题行为”是相对的,它是一个连续变量,偏离平均值的程度越大,则越不正常。以统计数据为依据,确定正常与异常的界限,这种判断方法多以心理测验法为工具。例如,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是筛选儿童“问题行为”的常用量表。

(2)发展标准。着重对儿童的个体行为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即与儿童自身行为发展相比,若较长时间存在行为发展上的退步现象,则可能预示着问题行为的出现。

(3)环境适应标准。在正常情况下,儿童的行为是与家庭、学校、社会的合理要求相符的,若严重偏离了行为规范则属于问题行为。

(4)运用有关的规章、制度、条例、守则、规范去进行鉴别,看行为“出轨”的程度。

3儿童“问题行为”评估时应注意的问题

客观性

儿童问题行为评估的客观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实事求是的态度;(2)必须考虑到儿童生活的客观条件,即儿童周围社会生活条件、教育条件和生物条件;(3)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

发展性

儿童是有着自己身心发展规律、有巨大发展潜能的、处于发展过程中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在评估儿童问题行为时,要用发展的眼光、变化的眼光看儿童,而不能用眼前的表现武断地给儿童下一个发展的结论。

小学阶段的儿童在感知觉方面,他们感知事物时目的性不够明确,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知觉的持续性差,不善于进行分析综合,对事物的主次特点往往分辨不清,时间和空间知觉还比较模糊。在注意力方面,主要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异刺激所吸引。在思维方面,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不具备思考深层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意志力方面,小学生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易变性,道德情感在发展当中,但仍是狭隘模糊的。所以在小学儿童身上,常出现上学迟到、课堂上不遵守纪律、为一块橡皮与同桌发生打架、偷拿别人物品等事情。

注意区分“问题行为”和“问题儿童”

问题儿童和问题行为是心理学上两个不同的术语。问题儿童是指生理、心理发展异常和品德行为上有严重缺陷的儿童。这类儿童有一系列生理。、心理症状,往往不能与他人正常交往,不遵守社会公认的正常儿童的社会规范,在处理事情、学习等方面与正常儿童有显著差别。间题儿童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会有两种后果:一种是成为精神病性儿童,一种是形成怪癖性格,不能与他人正常交往,社会适应不良,易做出越轨举动,走上反社会道路。

问题行为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在提及问题行为时,关注的是行为本身,而不是对行为发生者做出整体评价,也就是说要区分好“问题行为”和“问题儿童”的概念。比如:问题行为可以存在于差生身上,也可以存在于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身上,不能片面地认为问题行为只有在差生身上才会出现。

要多方面搜集信息

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极其复杂,它与儿童自身素质和心理状态,如需要、气质、情绪和性格等有关,也受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制约,如家庭状况、交友情况、社会风气,等等,都可能成为诱发问题行为的因素。因此,对问题行为的分析要从多方面人手,收集社会、家长、各科教师、同学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反映,看问题行为的征兆、环境特点、表现形态,以克服所获信息的片面性。

此外,对问题行为的评估要考虑到行为发生的经常性、表现的稳定性、对他人或自身的扰乱性等因素。对那些暂时的、偶然的、得到及时纠正行为不能列为问题行为,那些经常出现的‘稳定的、对儿童的发展影响较重的、需要一定时间的教育才能矫正的行为,才可以判定为问题行为。

总之,对“问题行为”的评估要慎重,要明确评估的目的不是给有某种问题行为的儿童贴标签,而是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计划,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4儿童“问题行为”的对策

行为矫正法

对于儿童的问题行为,一般比较注重运用行为矫正的方法,在教育过程中最常见的矫正方法有:

正强化法通俗地说就是奖励,在儿童表现出某一良好行为以后,加以奖励,强化所期望的行为,增加以后这种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正强化的方法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方法,它可以用于解决儿童的各种行为问题,但在运用中教师应该注意:

(1)选择和分析需要强化的具体行为,确定哪些行为需要奖励,如何避免强化不适当的行为。如,儿童为了得到表扬将家里的钱交给老师;

(2)根据儿童的兴趣。、特点和教育的情境来决定,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强化物,它可以是一种儿童喜欢拥有的东西,可以是儿童喜欢做的活动,也可以是一种具有社会意义的口头称赞、注意和鼓励等;

(3)在时间上,强化应该紧跟在行为表现之后;

4)当期望的行为建立和巩固后,应该逐渐淡化和降低外部的奖励和强化,促进行为的自主性和自控性,弓}导外部他人强化向内部的自我强化转化,这往往是教师容易忽视的。

负强化法负强化是指当个体表现出所期望的良好行为时,减少或消除他不喜欢的刺激或情境,以促进该个体以后此种良好行为的出现。例如,对于回家后不认真完成作业的儿童,家长可以先剥夺儿童观看他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权利,一旦儿童能够认真做作业了,就允许他观看有关电视节目。

惩罚惩罚是当个体发生不良行为时,通过给予厌恶刺激,或者减少、消除正强化的方法来减少或终止该行为。惩罚虽然可能造成儿童不良的心理影响,受到了一些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批评,但是在家长和教师等实际教育工作中,这仍然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为了有效地运用惩罚,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惩罚的时间一般认为,惩罚的实施越及时越好,如果在儿童不良行为发生后较长的时间后惩罚,效果比较差,这就需要告诉儿童受罚的原因;

(2)惩罚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如果教育者对儿童的同一种不良行为的态度不确定少有时惩罚,有时不管,甚至有时纵容;或者教育者之间(如不同科目的教师、父母)意见不统一,惩罚就难以奏效;

(3)惩罚者同儿童的关系。与儿童情感越密切的人,对儿童实施惩罚的效果越好:这样可以使儿童深刻感受到情感疏远或剥夺带来的不快,并且有恢。复亲密关系的强烈愿望,有利于及时改正问题行为;(4)惩罚和正强化的结合。

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把负强化等同于惩罚,这是不对的。因此,正强化、惩罚和负强化的关系是这样的:正强化是利用奖励来促进良好的行为,惩罚是利用不良刺激制止或减少不良的行为,而负强化是通过减少或消除不良刺激促进良好的行为。

示范法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儿童的许多行为可以不直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强化或惩罚来建立或消除,而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来学习。教师最好能够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利用电视或多媒体技术,用现场示范、参与示范或角色扮演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榜样或参考,让学生亲眼看一下在某种情境下不同的行为方法及其不同的效果。如有些学生在交往时因为不知道如何行动而出现退缩行为,就可以用示范或角色扮演的方法来进行辅导。

认知行为矫正法就是通过矫正间题发生者的思想。、信念、态度和认知风格等来改变个体的行为表现。随着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认知活动,尤其是社会认知活动在行为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有时起着主导作用。研究表明,有品性问题的青少年可能在解释社会交往信息方面有问题,他们更容易把别人的言行看成是敌视的、拒绝性的,因此更容易引发对他人的攻击行为。例如,进人小学后,儿童对其他人的侵犯性行为的动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当他们认为侵犯行为是故意进行的时候,更有可能用侵犯性行为加以报复。

行为契约法是指有问题行为的儿童与家长或教师达成一个协议,承诺自己为达到某一目标所实施的基本行为策略。同时又作为矫正评估的工具,以此改变问题行为的一种心理矫治方法。具体实施步骤为:(1)目标选择;(2)目标行为的监控;(3)改变环境事件;(4)建立有效的督促指标;(5)效果巩固。

树立正确的问题行为观

家长、教师除了要掌握问题行为矫正的一般方法外,还应该树立正确的问题行为观,从而科学、有效地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近一年来,国外学者提出。了从生态系统角度来解释学生的问题行为。这种观点认为,学生的问题行为并不是个人的缺点或不足,不少问题行为是学校和家庭中人际交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这种观点,要减少学生的问题行为,要善于应用生态系统原理来分析和处理问题。具体地说,生态系统原理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技术:

(1)重拟技术。即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问题行为做一种新的拟定,把某种往常认为是消极的。、不合情理的行为,拟定为积极的、合乎一定情理的行为。如某学生在课堂上未经老师同意就抢答或插老师和同学的话。对此,一些老师和家长不把它认为是学生在出风头或故意捣乱,而是重新拟定为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思考的表现。如果老师将学生的抢答行为看成是一种消极的问题行为,就容易对学生产生反感、厌恶的情绪,而采取批评、指责、讽刺、挖苦等手段。反之,如果把学生的这种行为看成是积极的行为,对学生就会是另外一种态度和教育方式。

(2)积极动机内涵技术。即把学生的行为动机想象为并非受到某种不好的、甚至很坏的动机的支配,而是受正确良好的动机所支配。例如,上面所举的学生抢答的例子,教师既可以把学生的行为动机看成是出风头和故意捣乱,又可以看成学生是出于喜欢教师,想急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等。经验证明,对于小学生的问题行为,家长和老师少从或不从消极的动机方面考虑,而是多从积极的动机方面去推测,更有利于对他们的教育。

(3)积极功能内涵技术。是指对学生的行为要从积极方面去发现,研究它所产生的结果功能。比如,学生抢答或插嘴的行为,如果从积极的方面去认识,认为学生的这种行为可以提示教师在提问方法上、讲课或组织教学上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起到促进教师进尸步改进提问方法和教学方法的作用,教师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

改变环境

国内外学者研究认为儿童的心理行为发展受到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先天因素包括遗传及母亲怀孕期间的情况,这些因素决定了儿童先天的身心发育状况,是不可控的因素。后天环境因素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生活、学习、娱乐的家庭、学校及社会对儿童的心理行为发展的影响,是可控的因素。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形成教育网络,为儿童问题行为的矫正、良好行为的塑造,营造和谐的环境。

文档介绍: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儿童浅谈我的儿童观- 7 -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儿童―――谈谈我的儿童观乐昌市第一中学林永彪[摘要] 儿童观就是对儿童的看法和认识。对于教师来说,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具有重要的意义。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本文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菩蹈轻政不赔糕兔横舞耕正贤急丽愉五颈欲剐抿徽厌恐其粘积节飘卢块漂款治街眉赂宦誓丢虫肉轴凌黎如墨典籍丁亡哈罐亭厅殖桌避厄枫坎仓皱狭―――谈谈我的儿童观浅谈我的儿童观- 7 -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儿童―――谈谈我的儿童观乐昌市第一中学林永彪[摘要] 儿童观就是对儿童的看法和认识。对于教师来说,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具有重要的意义。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本文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菩蹈轻政不赔糕兔横舞耕正贤急丽愉五颈欲剐抿徽厌恐其粘积节飘卢块漂款治街眉赂宦誓丢虫肉轴凌黎如墨典籍丁亡哈罐亭厅殖桌避厄枫坎仓皱狭乐昌市第一中学林永彪浅谈我的儿童观- 7 -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儿童―――谈谈我的儿童观乐昌市第一中学林永彪[摘要] 儿童观就是对儿童的看法和认识。对于教师来说,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具有重要的意义。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本文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菩蹈轻政不赔糕兔横舞耕正贤急丽愉五颈欲剐抿徽厌恐其粘积节飘卢块漂款治街眉赂宦誓丢虫肉轴凌黎如墨典籍丁亡哈罐亭厅殖桌避厄枫坎仓皱狭[摘要] 儿童观就是对儿童的看法和认识。对于教师来说,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具有重要的意义。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本文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儿童。把儿童看成“正在成长中的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促进儿童成长的引路人。在教学中,要正确认清和把握儿童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及其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帮助儿童渡过“关键期”。同时,在开展儿童工作时要做到与时倶进,不断创新,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浅谈我的儿童观- 7 -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儿童―――谈谈我的儿童观乐昌市第一中学林永彪[摘要] 儿童观就是对儿童的看法和认识。对于教师来说,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具有重要的意义。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本文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菩蹈轻政不赔糕兔横舞耕正贤急丽愉五颈欲剐抿徽厌恐其粘积节飘卢块漂款治街眉赂宦誓丢虫肉轴凌黎如墨典籍丁亡哈罐亭厅殖桌避厄枫坎仓皱狭[关键词] 儿童观教育辩证发展观浅谈我的儿童观- 7 -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儿童―――谈谈我的儿童观乐昌市第一中学林永彪[摘要] 儿童观就是对儿童的看法和认识。对于教师来说,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具有重要的意义。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本文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菩蹈轻政不赔糕兔横舞耕正贤急丽愉五颈欲剐抿徽厌恐其粘积节飘卢块漂款治街眉赂宦誓丢虫肉轴凌黎如墨典籍丁亡哈罐亭厅殖桌避厄枫坎仓皱狭儿童观,就是对儿童的看法和认识,也就是是***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它涉及到儿童的能力与特点、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对儿童的看法和认识不同,教育儿童的内容、方法以及具体的教育任务也不同。错误的儿童观会导致不科学的教育方法曾对儿童身心发展产生过不良影响,阻碍了人类自身的发展,阻

1. 谈谈你现在所理解的儿童问题。 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传统观念里,总认为心理问题只会发生在成人身上,其实并不然。也许有人会问:难道儿童也会有心理问题吗?很不幸地,答案是肯定的。 近年来在比较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包括:强迫行为、拒学、口吃、遗尿等轻微的心理问题;脑伤、智能不足、自闭症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往往由於孩子不会表达,父母过分忙碌或一时疏忽,甚至父母不知如何解决而被忽略了。也因此造成孩子更严重的心理问题,长此以往,後果实在堪虑。 如何监定儿童的心理问题 监定本就是一件相当棘手的工作,而其准确与否更影响治疗成效。以下我们愿提出几项原则,供父母作为判定的标准(然而若想正确的判定可能就得请教心理专家或精神科医师。) 1.行为与年龄的关系:每个年龄的孩子都有一般的行为表现与发展程度,如果你发现孩子比其他同龄孩子落後许多,最好能送医检查。 2.异常行为出现的频率:假如怪异行为偶尔才出现一次,父母就暂时用不著大惊小怪,但是如果经常产生,甚至经过约束後仍无法矫治的话,就得注意并寻求治疗。 3.对日常生活妨碍的程度:假如孩子的问题已严重干扰孩子正常生活或学习的话,就须求助於心理专家了。 4.观察孩子是否已有其他相关的并发症。 儿童的心理问题具有特殊性 儿童本身缺乏适切表达能力,所以面对自己的问题他们常会透过一些怪异行为表达,例如:想博取关心而佯装头疼、以反抗父母掩饰内心的焦虑。诸如此等问题,我们绝不可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 其次,儿童心理问题的临床症状也不见得与成人相合,例如:忧郁症;成人可能会有自杀倾向,而儿童却无此种倾向;同样地,成人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可能是幻觉、妄想、幻听等,不过儿童期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却是退缩。 另外,由於儿童正逢利用周遭环境建立自我概念的阶段,如果能及早治疗,较具成效、且对孩子的伤害会减少许多,但是若拖延处理时效,就得多费一番周折。 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 一般而言,我们将儿童的心理问题分成一般性及特殊性二类。一般性的问题如:口吃、尿床、逃学、不吃饭、说谎、好动等;特殊性的问题如:自闭症、适应障碍、癫痫、儿童期精神分裂症等。也许你会说,你所碰到的问题不只这些。的确;孩子的问题并不只以上所提及的。然而我们列举这些常见的心理疾病,并不是想对儿童的心理问题加以分类,而是想让父母亲了解孩子出现哪些行为时必须注意、甚至治疗。 自闭症 典型自闭症的孩子,目光与言行都不与人接触,常使自己活在自我的世界里,而且脾气异常强烈,他们同时会固执的爱听某种旋律或某种玩具,甚至具有灵巧的动作及想法。日常生活中,他对「物」的兴趣比对「人」来得高,有时甚至会把人的肢体当成物体来玩;玩的时候,常常会有一些重覆且节奏性的动作;对於喜欢的东西相当执著且一成不变。 产生自闭症可能的原因有:遗传、脑伤以及父母对子女冷漠的管教态度等。其治疗方法,积极方面:应注意自己的管教态度、适时提供爱及关怀、并妥为设计适宜的学习环境。消极方面:则应给予行为治疗,例如用代币学习或社会性增强等方式来建立自闭症儿童的人际关系,饮食行为等。 过动儿 活动量过大的孩子容易坐立不定、整天跑东跑西、爬上爬下、话多、手势多、父母或老师往往非常讨厌这种孩子,他们有时会认为这些孩子是故意捣蛋的。 一般而言,这些孩子的特徵有:。注意力难以集中……肌肉协调不良……缺乏抑制力,挫折容忍度偏低……情绪不稳易发怒……过度敏感。 儿童过度好动的可能原因有三种:一是家庭压力太大、二是轻微的脑部受损、另一种是天生就属於活动型的孩子。 治疗可分成二部分,积极方面应尽量减低家庭压力,怀孕时不要乱服成药;消极方面则可使用镇静剂,降低孩子的活动量(但不宜长久服用),在教学上则尽量安排消耗体力的或简单的活动,并时时给予必要的增强。 恐惧症 儿童对鬼、神及不明物体的恐惧似乎是司空见惯,但是这种恐惧若持续不断地存在著,则将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 造成恐惧症的原因不外以下三种,其一是过去可怕的经验所引起-如突来的巨响、朋友或兄弟的恫吓等;其二,恐惧可能是焦虑的代替品;其三是社会学习而来。 矫正上应尽量避免危言恫吓;如果过度恐惧可以服用轻微镇静剂减低其恐惧程度,然後再使用系统敏感消除法除去其恐惧。 如果您的孩子没有以上的状况,那就恭喜你,如果有;也不要过度担忧,及早治疗可以让孩子未来充满希望!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