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学前教育研究的论文大纲

发布时间:

学前教育研究的论文大纲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提纲

写论文提纲时要先确定论文方向与概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思路。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论文提纲,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题目: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

儿童入学准备是近年来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儿童入学准备是指学龄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入学准备研究对于存在潜在发展风险之儿童的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等,从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视角,重点考察了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文献综述。研究者对儿童入学准备概念的界定、相关理论、入学准备的测量、国外有关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以及国内儿童入学准备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分析。第二部分问题提出。研究者在分析了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总体研究构想、要解决的问题和具体研究方案。同时还阐述了本研究将采用的测量方法和研究思路,指出了本研究结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三部分儿童入学准备测量工具的开发。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NEGP)提出的儿童入学准备领域模型,从身体和运动发展、情绪和社会性发展、言语发展、学习方式、认知和一般知识基础五个维度,编制儿童入学准备系列测评工具(SRTB)并进行施测。结果表明:测验具有理想的难度与区分度、较好的信效度,具有方便使用、结构合理的特点,可以进一步用于中国4-7岁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的测量,并及早识别入学准备程度不同的儿童。第四部分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从家庭资源系统和家庭教养活动系统两个方面,系统考察了家庭环境各因素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资源系统中:父母职业、教育程度、父母年龄、家长自身特长等方面对儿童入学准备具有显著影响。

家庭教养活动系统中:家长主动给孩子讲解自然知识或科学常识、家长经常带孩子观看演出、体育比赛、电影等活动、孩子独立性、某些方面的父亲参与等方面家庭教养活动对儿童入学准备具有显著影响。第五部分高入学准备儿童家庭环境的质化研究。研究通过对高入学准备儿童的家长进行个别访谈,探讨了高入学准备儿童获得良好的发展的原因,分析高入学准备儿童的家庭环境特征,进一步挖掘促进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有利因素。丰富了已有的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为促进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教育实践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第六部分讨论与反思。研究者在结合本研究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讨论和深入分析了家庭环境各因素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促进儿童发展的家庭有利因素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本研究的结果、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的手段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和反思。

在论文的最后,研究者就未来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的发展趋向进行了大胆的`预期和展望。纵观本研究的整个过程,研究者突破了国内已有的有关儿童“幼小衔接”研究的局限,从全新的理论视角对儿童入学准备的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编制了适用于中国儿童的入学准备测量工具,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深刻的剖析,并对开展促进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教育实践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本研究的结果为国内有关儿童入学准备问题的探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摘要4-6

Abstract6-8

目录8-9

1 文献回顾9-23

“入学准备”的定义及内涵9-10

儿童入学准备的测评10-11

入学准备的生态化研究取向11-15

国外关于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15-21

国内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现状21-23

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构想23-26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23-24

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方案24-25

本研究的创新与研究意义25-26

3 研究一 入学准备系列测评工具(SRTB)的编制26-33

研究目的26

研究方法26-29

结果与分析29-32

小结32-33

4 研究二 家庭环境对入学准备的影响33-51

研究目的33

研究方法33-34

结果与分析34-50

小结50-51

5 研究三 高入学准备儿童家庭环境质化研究51-83

研究目的51

研究方法51-52

研究结果52-83

6 综合讨论83-87

研究结果与分析83-84

本研究的局限和展望84-85

研究的主要结论85-87

参考文献87-92

附录 学前儿童家庭情况调查表92-94

后记94-95

学前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范文一

题目:幼儿“调皮”的原因

“调皮”幼儿指的是在集体中经常表现出精力旺盛、活动量大、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常有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习惯差,喜欢恶作剧,爱发脾气且不遵守班级常规的幼儿。对于这样的幼儿,老师一般都采用“冷处理”的方法,不但没有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还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对待这样的幼儿,应利用他们身上的优点,帮助改正其不足,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幼儿“调皮”的表现

(一) “调皮”幼儿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完成组织的教学活动

(二) “调皮”幼儿表现出的注意力不集中

(三) “调皮”幼儿表现出的攻击性

二、幼儿“调皮”的原因分析

(一)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

1、过分溺爱的家庭环境

2、专制型的家庭环境

(二)“调皮”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三)幼儿在成长中存在的差异

(四)“调皮”幼儿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

三、“调皮”幼儿的教育策略

(一)树立科学儿童观,冷静对待“调皮”幼儿的行为。

(二)客观评价“调皮”幼儿的行为,努力发现 “调皮”幼儿的“闪光点”

(三)创造条件,让“调皮”幼儿有“发泄”的机会

(四)重视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

总之,我们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调皮”幼儿。对于他们身上的优点,应予适当的鼓励、引导、发扬;对于他们存在的不足之处,更应该应相信他们一定会改正的,同时创造条件,帮助他们一起克服,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范文二:

一、多元智力理论帮助幼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一)重构多元的“智力观”

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以皮亚杰为代表的传统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智力是指以思维为核心的几种能力的组合。加德纳教授后来则在《心智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并重点论述了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结构。加德纳认为,支撑多元智力的是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八种智能。提出:智力不再是某一种能力或围绕某一种能力的几种能力的整合,而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八种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

多元智力的核心教育思想是,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儿童原先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教师怎样使儿童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聪明。多元智力理论从根本上影响与改变了当下人们的教育观念。

1.言语─语言智力(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指个体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在记者、编辑、作家、演讲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2.音乐─节奏智力(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指个体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乐器制造者和乐器调音师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3.逻辑─数理智力(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指个体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在侦探、律师、工程师、科学家和数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4.视觉─空间智力(Visual一spatial intelligence),指个体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籍此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在画家、雕塑家;建筑师、航海家、博物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5.身体─动觉智力(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指个体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在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赛车手和发明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6.自知─自省智力(Intrapersonai intelligence),指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在哲学家、小说家、律师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7.交往─交流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指个体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 表现为个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在教师、律师、推销员、公关人员、谈话节目主持人、管理者和政治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8.自然观察智力(naturalist intelligence),这种智力主要指认识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其他部分的(比如云或者岩石)能力。在猎人、植物学家或者解剖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加德纳认为,心理测量学家花了太多的时间给人排名次,而很少考虑怎样花些时间来帮助他们。虽然人类一般都具有强烈的测量事物和评估人的爱好,但评估的主要目的在于怎样帮助儿童,并有责任为儿童提供有益的反馈,如识别儿童的强项和弱项,提出该儿童今后应怎样继续学习或发挥其强项的建议,指出哪种学习方式具有创造性以及评估预测儿童未来的'发展潜能等。智力并不是一个容易被测量的东西,目前所能够测量的东西仅仅是语言和数学逻辑能力,如果一定要去测量智力,那么应当侧重于该智力所要解决的问题或运用该智力时表现出来的创造性的能力。

这是一种全新的智力观,让我们曾经单一、平面的智力观多元化、立体化了。由此可见,我们曾经对幼儿智力开发的理解仅仅限于开发幼儿的观察、记忆、思维等几种能力是十分片面的,幼儿教师应创设多彩的环境和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从多维度启迪和开发幼儿的多种智能。开发幼儿智能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而非一个简单的工作。

多元智力理论克服了传统智力观念在认识上的偏狭,提出了更加科学的关于智力本质的认识。在大量科学实验和研究的基础上,加德纳重新定义了智力,提出了智力的新衡量标准。基于对智力本质的新认识,加德纳提出了人的智力构成的基本框架,并且对智力的性质以及各种智力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充分地论述。多元智力理论的这些观点为我们科学认识智力的本质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法。加德纳的贡献在于针对当时传统的、保守的、单一的智力模式,提出了适应时代需求的智力观。他的研究与今天的脑研究相关,但其智力说迄今为止还没有从脑科学及生理角度得到证实,他的观点从心理层面上看还是一个假说。但是这一假说从横向、空间的维度拓展了人们对智力的认识,拓展了对人、对世界的看法。加德纳正在识别第十种智力,即道德智力,他把整个社会所拥有的一切都变成了个体要认识的对象,而要认识形形色色的世界,就需要各种能力。这些能力并不是过去没有,只不过加德纳把它们放在一个理论架构中让人们来充分认识自己。 (二)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多元智力理论所倡导的儿童观是一种积极的儿童观。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8种智力,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幼儿园里不存在差生,所有的孩子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塑性人才。正因为人的智能是由8种,甚至更多不同智力有机组合起来的,而这些智力在幼儿期已经显现出来,并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加德纳称幼儿期为“觉醒体验”期,认为“他们至少对于人类经常使用的一些基本符号系统,如语言、数目、音乐、二度空间的概念等,具有了初步的判断能力”。同时,每位儿童所拥有的智力数量以及智能强项和弱项各不相同,并以高度个性化的方式组合和运用着各种能力,他们的智能、风格、 潜能像多彩光谱一样表现出广泛的多样性。正如“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一样,每一位幼儿都具有独特的、较完整的、待开发的智能组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将使每一个儿童的智能发挥到更高水平。因此,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孩子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情景,给每个孩子以多样化的选择,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孩子的个性。无论何时,我们应该树立这样一种信念:每个孩子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了合适的教育,每个孩子都能成才。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就是为具有不同智力潜能的孩子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不同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不同类型的人才。因此,幼儿教师要真正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用欣赏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进而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三)树立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

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对于儿童智力和潜能的评价,多采用“智力测验”的方式,目的是为了预测儿童的学业表现或为社会选拔人才,因而主要局限于语言和数学逻辑这两种能力的测试。多元智力理论的研究者则将儿童放在真实的活动情景中,采用观察、录像、录音和文件夹等综合性的手段,从7个领域的多项活动中,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儿童的多种智能进行不同层次和多维度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发现和培养每个儿童独特的智力潜能。因此,幼儿教师要摈弃以单一标准片面评价幼儿能力,尤其是仅仅以“IQ”为标准,简单评价幼儿智力的传统观念。教师应在尊重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从多维度多层次评价幼儿的智能,从而树立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

观念的更新较之知识的更新更为困难,也更为重要。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重建关系到教师教育行为的改进和对教育实践的反思,进而也直接影响新大纲的实施,素质教育方针的贯彻,以及每一个幼儿智能的健康、全面发展。

二、多元智力理论引导幼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实践的反思者

反思是幼儿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依据的教育理论、选择的教学内容、实施的教育方案、采取的教学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也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波斯纳曾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在反思过程中,幼儿教师能通过对教学经验,特别是问题性经验做出客观理性的批判分析,探讨各种与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观念,并积极寻

找新的教学策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因此,反思对于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实施有效的教学行为,促进其专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德纳自身的反思行为和他所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为幼儿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提供了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一)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自觉性

作为多元智力理论的缔造者,该理论提出伊始,加德纳就开展了对该理论的反思,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多次提升和修订。幼儿教师应该以加德纳教授为榜样,具备探究的热情和

质疑的精神,形成反思的主观意识,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并把它 作为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不仅要反思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理论、树立的观念和实施的策略,还要反思教学活动中每一个环节的组织、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和每一次与幼儿的互动等。在反思中,教师可以及时地调整、修订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只有这样,幼儿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教育实践的反思者,也才会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责任感

多元智力理论的意义,并不只在于它提出了一种对于智力的新解释,更在于它给传统教育观念带来的巨大冲击。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个人发展的新模式,使我们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孩子的发展,审视我们对孩子的责任感,从而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具有正确的教学观和课程观。

由于孩子智力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的复杂性,因而无论什么时候,不论多么优秀的教师,都不可能找到一种适合于所有孩子的教学方法。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只能适用于一部分孩子,而对另一些孩子则完全无效。这样的教学必然导致部分学生其他方面的智力因不能得到适当的培养而僵滞、萎缩,这对个人和社会都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如果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孩子就有机会利用适合他的智力倾向的方法来学习。多元智力理论的教学观要求我们的教师根据教育内容以及学生智能结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不同特点,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挑战传统的课程设计思路并形成新的、有时代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在传统的课程设计中,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为一两种核心智力而教,是通过整齐划一的直接讲授来教。这种学校课程使得我们的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多是片面发展的学生,而且多是循规蹈矩的没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根据多元智力理论的理念和实践,有时代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可以概括为两点,其一是“为多元智力而教”,其二是“通过多元智力来教”。前者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被看做是我们对教育目的的新思考,后者则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被看做是我们在教育方法上的新追求。“为多元智力而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教育课程设计的时候, 摒 弃原来只围绕语文和数理化设计课程的惯有思路,而对孩子的多种智力一视同仁,在观念上把多种智力领域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在实践中把多种智力领域和不同的学科教学相结合,使孩子能够较好地运用并发展自己的每一种智力。同时,“为多元智力来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教育课程设计的时候,充分认识到不同孩子的不同智力特点,强调使每一个孩子的智力强项得到充分发展,并从每一个孩子的智力强项出发,促进孩子其他各种智力领域特别是智力弱项的发展。“通过多元智力来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课程设计的时候,在使不同智力领域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通过调动不同智力活 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同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通过多元智力来教”可以直接地为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提供积极的借鉴,帮助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譬如,教师可以根据言语语言智力的特点,在任何一种课堂教学中,注意增加师生

之间的对话,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语言,并据此做出反应,另外,这样的师生互动也能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

(三)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评价观

受传统的以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智力观念的影响,传统教育把孩子的成绩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错误地估计了孩子的学习潜力,更多地倾向于训练和发展孩子的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却忽视了孩子其他多方面的能力训练和培养。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应该 摒 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考核为重大的评价观,树立多维的评价观。多元智力理论所主张的教育评价是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学习情景下进行的、确实考查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评价。教师应该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孩子的优点和弱势,并把这种由此得来的资料作为服务于孩子的出发点,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个孩子智力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关于该理论的应用,加德纳提出了如下忠告:

——没有理由推断可以采用对英语吧中智力的八种不同方式对每个对象实施有效教育,这种努力使徒劳无功的。

——不要认为仅仅运用某一种特定智力就够了。例如,关于身体-运动智力,随意的肌肉运动和认知技能的培养没有任何关系。

——没有理由认为,儿童在从事和一种智力类型相关的活动时,将另一智力作为背景活动会有何种帮助。例如,加德纳认为,学生在解数学题时以音乐作为背景就是对他的理论的错误应用。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 智力的结构[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32-35。 [2]霍华德•加德纳著,霍力岩,房阳洋等译.智力的重构[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0-12。

[3]陈杰琦,玛拉•克瑞克维斯基,朱莉•维恩斯编,方均君译,多元智力的理论与实践让每个儿童在自己强项的基础上发展[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16.

[4]玛拉•克瑞克维斯基编,李季湄,方均君译,多元智力的理论与学前儿童能力的评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2-40.

[5]蒋俊华、袁爱玲, 刍 议当前我国幼教课程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J].幼儿教育出版社,2004,32—34.

[6]何育萍,多元智力理论与教师专业发展[J],中小学管理出版社,2003,(1):20—22.

学前教育论文大纲

学前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范文一

题目:幼儿“调皮”的原因

“调皮”幼儿指的是在集体中经常表现出精力旺盛、活动量大、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常有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习惯差,喜欢恶作剧,爱发脾气且不遵守班级常规的幼儿。对于这样的幼儿,老师一般都采用“冷处理”的方法,不但没有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还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对待这样的幼儿,应利用他们身上的优点,帮助改正其不足,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幼儿“调皮”的表现

(一) “调皮”幼儿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完成组织的教学活动

(二) “调皮”幼儿表现出的注意力不集中

(三) “调皮”幼儿表现出的攻击性

二、幼儿“调皮”的原因分析

(一)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

1、过分溺爱的家庭环境

2、专制型的家庭环境

(二)“调皮”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三)幼儿在成长中存在的差异

(四)“调皮”幼儿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

三、“调皮”幼儿的教育策略

(一)树立科学儿童观,冷静对待“调皮”幼儿的行为。

(二)客观评价“调皮”幼儿的行为,努力发现 “调皮”幼儿的“闪光点”

(三)创造条件,让“调皮”幼儿有“发泄”的机会

(四)重视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

总之,我们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调皮”幼儿。对于他们身上的优点,应予适当的鼓励、引导、发扬;对于他们存在的不足之处,更应该应相信他们一定会改正的,同时创造条件,帮助他们一起克服,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范文二:

一、多元智力理论帮助幼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一)重构多元的“智力观”

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以皮亚杰为代表的传统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智力是指以思维为核心的几种能力的组合。加德纳教授后来则在《心智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并重点论述了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结构。加德纳认为,支撑多元智力的是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八种智能。提出:智力不再是某一种能力或围绕某一种能力的几种能力的整合,而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八种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

多元智力的核心教育思想是,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儿童原先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教师怎样使儿童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聪明。多元智力理论从根本上影响与改变了当下人们的教育观念。

1.言语─语言智力(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指个体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在记者、编辑、作家、演讲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2.音乐─节奏智力(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指个体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乐器制造者和乐器调音师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3.逻辑─数理智力(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指个体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在侦探、律师、工程师、科学家和数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4.视觉─空间智力(Visual一spatial intelligence),指个体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籍此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在画家、雕塑家;建筑师、航海家、博物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5.身体─动觉智力(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指个体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在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赛车手和发明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6.自知─自省智力(Intrapersonai intelligence),指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在哲学家、小说家、律师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7.交往─交流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指个体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 表现为个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在教师、律师、推销员、公关人员、谈话节目主持人、管理者和政治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8.自然观察智力(naturalist intelligence),这种智力主要指认识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其他部分的(比如云或者岩石)能力。在猎人、植物学家或者解剖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加德纳认为,心理测量学家花了太多的时间给人排名次,而很少考虑怎样花些时间来帮助他们。虽然人类一般都具有强烈的测量事物和评估人的爱好,但评估的主要目的在于怎样帮助儿童,并有责任为儿童提供有益的反馈,如识别儿童的强项和弱项,提出该儿童今后应怎样继续学习或发挥其强项的建议,指出哪种学习方式具有创造性以及评估预测儿童未来的'发展潜能等。智力并不是一个容易被测量的东西,目前所能够测量的东西仅仅是语言和数学逻辑能力,如果一定要去测量智力,那么应当侧重于该智力所要解决的问题或运用该智力时表现出来的创造性的能力。

这是一种全新的智力观,让我们曾经单一、平面的智力观多元化、立体化了。由此可见,我们曾经对幼儿智力开发的理解仅仅限于开发幼儿的观察、记忆、思维等几种能力是十分片面的,幼儿教师应创设多彩的环境和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从多维度启迪和开发幼儿的多种智能。开发幼儿智能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而非一个简单的工作。

多元智力理论克服了传统智力观念在认识上的偏狭,提出了更加科学的关于智力本质的认识。在大量科学实验和研究的基础上,加德纳重新定义了智力,提出了智力的新衡量标准。基于对智力本质的新认识,加德纳提出了人的智力构成的基本框架,并且对智力的性质以及各种智力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充分地论述。多元智力理论的这些观点为我们科学认识智力的本质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法。加德纳的贡献在于针对当时传统的、保守的、单一的智力模式,提出了适应时代需求的智力观。他的研究与今天的脑研究相关,但其智力说迄今为止还没有从脑科学及生理角度得到证实,他的观点从心理层面上看还是一个假说。但是这一假说从横向、空间的维度拓展了人们对智力的认识,拓展了对人、对世界的看法。加德纳正在识别第十种智力,即道德智力,他把整个社会所拥有的一切都变成了个体要认识的对象,而要认识形形色色的世界,就需要各种能力。这些能力并不是过去没有,只不过加德纳把它们放在一个理论架构中让人们来充分认识自己。 (二)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多元智力理论所倡导的儿童观是一种积极的儿童观。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8种智力,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幼儿园里不存在差生,所有的孩子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塑性人才。正因为人的智能是由8种,甚至更多不同智力有机组合起来的,而这些智力在幼儿期已经显现出来,并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加德纳称幼儿期为“觉醒体验”期,认为“他们至少对于人类经常使用的一些基本符号系统,如语言、数目、音乐、二度空间的概念等,具有了初步的判断能力”。同时,每位儿童所拥有的智力数量以及智能强项和弱项各不相同,并以高度个性化的方式组合和运用着各种能力,他们的智能、风格、 潜能像多彩光谱一样表现出广泛的多样性。正如“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一样,每一位幼儿都具有独特的、较完整的、待开发的智能组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将使每一个儿童的智能发挥到更高水平。因此,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孩子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情景,给每个孩子以多样化的选择,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孩子的个性。无论何时,我们应该树立这样一种信念:每个孩子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了合适的教育,每个孩子都能成才。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就是为具有不同智力潜能的孩子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不同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不同类型的人才。因此,幼儿教师要真正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用欣赏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进而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三)树立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

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对于儿童智力和潜能的评价,多采用“智力测验”的方式,目的是为了预测儿童的学业表现或为社会选拔人才,因而主要局限于语言和数学逻辑这两种能力的测试。多元智力理论的研究者则将儿童放在真实的活动情景中,采用观察、录像、录音和文件夹等综合性的手段,从7个领域的多项活动中,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儿童的多种智能进行不同层次和多维度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发现和培养每个儿童独特的智力潜能。因此,幼儿教师要摈弃以单一标准片面评价幼儿能力,尤其是仅仅以“IQ”为标准,简单评价幼儿智力的传统观念。教师应在尊重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从多维度多层次评价幼儿的智能,从而树立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

观念的更新较之知识的更新更为困难,也更为重要。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重建关系到教师教育行为的改进和对教育实践的反思,进而也直接影响新大纲的实施,素质教育方针的贯彻,以及每一个幼儿智能的健康、全面发展。

二、多元智力理论引导幼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实践的反思者

反思是幼儿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依据的教育理论、选择的教学内容、实施的教育方案、采取的教学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也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波斯纳曾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在反思过程中,幼儿教师能通过对教学经验,特别是问题性经验做出客观理性的批判分析,探讨各种与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观念,并积极寻

找新的教学策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因此,反思对于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实施有效的教学行为,促进其专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德纳自身的反思行为和他所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为幼儿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提供了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一)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自觉性

作为多元智力理论的缔造者,该理论提出伊始,加德纳就开展了对该理论的反思,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多次提升和修订。幼儿教师应该以加德纳教授为榜样,具备探究的热情和

质疑的精神,形成反思的主观意识,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并把它 作为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不仅要反思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理论、树立的观念和实施的策略,还要反思教学活动中每一个环节的组织、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和每一次与幼儿的互动等。在反思中,教师可以及时地调整、修订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只有这样,幼儿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教育实践的反思者,也才会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责任感

多元智力理论的意义,并不只在于它提出了一种对于智力的新解释,更在于它给传统教育观念带来的巨大冲击。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个人发展的新模式,使我们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孩子的发展,审视我们对孩子的责任感,从而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具有正确的教学观和课程观。

由于孩子智力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的复杂性,因而无论什么时候,不论多么优秀的教师,都不可能找到一种适合于所有孩子的教学方法。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只能适用于一部分孩子,而对另一些孩子则完全无效。这样的教学必然导致部分学生其他方面的智力因不能得到适当的培养而僵滞、萎缩,这对个人和社会都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如果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孩子就有机会利用适合他的智力倾向的方法来学习。多元智力理论的教学观要求我们的教师根据教育内容以及学生智能结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不同特点,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挑战传统的课程设计思路并形成新的、有时代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在传统的课程设计中,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为一两种核心智力而教,是通过整齐划一的直接讲授来教。这种学校课程使得我们的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多是片面发展的学生,而且多是循规蹈矩的没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根据多元智力理论的理念和实践,有时代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可以概括为两点,其一是“为多元智力而教”,其二是“通过多元智力来教”。前者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被看做是我们对教育目的的新思考,后者则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被看做是我们在教育方法上的新追求。“为多元智力而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教育课程设计的时候, 摒 弃原来只围绕语文和数理化设计课程的惯有思路,而对孩子的多种智力一视同仁,在观念上把多种智力领域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在实践中把多种智力领域和不同的学科教学相结合,使孩子能够较好地运用并发展自己的每一种智力。同时,“为多元智力来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教育课程设计的时候,充分认识到不同孩子的不同智力特点,强调使每一个孩子的智力强项得到充分发展,并从每一个孩子的智力强项出发,促进孩子其他各种智力领域特别是智力弱项的发展。“通过多元智力来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课程设计的时候,在使不同智力领域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通过调动不同智力活 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同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通过多元智力来教”可以直接地为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提供积极的借鉴,帮助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譬如,教师可以根据言语语言智力的特点,在任何一种课堂教学中,注意增加师生

之间的对话,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语言,并据此做出反应,另外,这样的师生互动也能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

(三)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评价观

受传统的以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智力观念的影响,传统教育把孩子的成绩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错误地估计了孩子的学习潜力,更多地倾向于训练和发展孩子的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却忽视了孩子其他多方面的能力训练和培养。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应该 摒 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考核为重大的评价观,树立多维的评价观。多元智力理论所主张的教育评价是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学习情景下进行的、确实考查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评价。教师应该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孩子的优点和弱势,并把这种由此得来的资料作为服务于孩子的出发点,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个孩子智力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关于该理论的应用,加德纳提出了如下忠告:

——没有理由推断可以采用对英语吧中智力的八种不同方式对每个对象实施有效教育,这种努力使徒劳无功的。

——不要认为仅仅运用某一种特定智力就够了。例如,关于身体-运动智力,随意的肌肉运动和认知技能的培养没有任何关系。

——没有理由认为,儿童在从事和一种智力类型相关的活动时,将另一智力作为背景活动会有何种帮助。例如,加德纳认为,学生在解数学题时以音乐作为背景就是对他的理论的错误应用。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 智力的结构[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32-35。 [2]霍华德•加德纳著,霍力岩,房阳洋等译.智力的重构[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0-12。

[3]陈杰琦,玛拉•克瑞克维斯基,朱莉•维恩斯编,方均君译,多元智力的理论与实践让每个儿童在自己强项的基础上发展[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16.

[4]玛拉•克瑞克维斯基编,李季湄,方均君译,多元智力的理论与学前儿童能力的评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2-40.

[5]蒋俊华、袁爱玲, 刍 议当前我国幼教课程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J].幼儿教育出版社,2004,32—34.

[6]何育萍,多元智力理论与教师专业发展[J],中小学管理出版社,2003,(1):20—22.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提纲

写论文提纲时要先确定论文方向与概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思路。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论文提纲,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题目: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

儿童入学准备是近年来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儿童入学准备是指学龄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入学准备研究对于存在潜在发展风险之儿童的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等,从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视角,重点考察了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文献综述。研究者对儿童入学准备概念的界定、相关理论、入学准备的测量、国外有关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以及国内儿童入学准备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分析。第二部分问题提出。研究者在分析了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总体研究构想、要解决的问题和具体研究方案。同时还阐述了本研究将采用的测量方法和研究思路,指出了本研究结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三部分儿童入学准备测量工具的开发。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NEGP)提出的儿童入学准备领域模型,从身体和运动发展、情绪和社会性发展、言语发展、学习方式、认知和一般知识基础五个维度,编制儿童入学准备系列测评工具(SRTB)并进行施测。结果表明:测验具有理想的难度与区分度、较好的信效度,具有方便使用、结构合理的特点,可以进一步用于中国4-7岁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的测量,并及早识别入学准备程度不同的儿童。第四部分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从家庭资源系统和家庭教养活动系统两个方面,系统考察了家庭环境各因素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资源系统中:父母职业、教育程度、父母年龄、家长自身特长等方面对儿童入学准备具有显著影响。

家庭教养活动系统中:家长主动给孩子讲解自然知识或科学常识、家长经常带孩子观看演出、体育比赛、电影等活动、孩子独立性、某些方面的父亲参与等方面家庭教养活动对儿童入学准备具有显著影响。第五部分高入学准备儿童家庭环境的质化研究。研究通过对高入学准备儿童的家长进行个别访谈,探讨了高入学准备儿童获得良好的发展的原因,分析高入学准备儿童的家庭环境特征,进一步挖掘促进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有利因素。丰富了已有的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为促进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教育实践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第六部分讨论与反思。研究者在结合本研究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讨论和深入分析了家庭环境各因素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促进儿童发展的家庭有利因素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本研究的结果、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的手段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和反思。

在论文的最后,研究者就未来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的发展趋向进行了大胆的`预期和展望。纵观本研究的整个过程,研究者突破了国内已有的有关儿童“幼小衔接”研究的局限,从全新的理论视角对儿童入学准备的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编制了适用于中国儿童的入学准备测量工具,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深刻的剖析,并对开展促进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教育实践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本研究的结果为国内有关儿童入学准备问题的探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摘要4-6

Abstract6-8

目录8-9

1 文献回顾9-23

“入学准备”的定义及内涵9-10

儿童入学准备的测评10-11

入学准备的生态化研究取向11-15

国外关于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15-21

国内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现状21-23

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构想23-26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23-24

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方案24-25

本研究的创新与研究意义25-26

3 研究一 入学准备系列测评工具(SRTB)的编制26-33

研究目的26

研究方法26-29

结果与分析29-32

小结32-33

4 研究二 家庭环境对入学准备的影响33-51

研究目的33

研究方法33-34

结果与分析34-50

小结50-51

5 研究三 高入学准备儿童家庭环境质化研究51-83

研究目的51

研究方法51-52

研究结果52-83

6 综合讨论83-87

研究结果与分析83-84

本研究的局限和展望84-85

研究的主要结论85-87

参考文献87-92

附录 学前儿童家庭情况调查表92-94

后记94-95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学前教育的研究论文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终身教育及社会发展均具有重要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学前教育的创新模式》

摘要:学前教育是当前的一个热点话题,学前教育专业也成为当前各中职学校的一个热门专业;游戏是儿童生活自然而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儿童用以理解其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社会与人生的手段,更是儿童主要的生活方式。乍一看,学前教育和游戏这两个名词之间没有什么关系,实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学前教育中,采用游戏形式进行教育,其价值在于实现儿童认识能力、运动能力、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目的就是将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纳入一个有计划的影响过程,通过德、智、体、美各育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相对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来说,游戏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和功效。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她们是未来的幼师,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老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游戏对于幼儿的成长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学会如何设计出符合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游戏。

关键词:游戏设计 幼儿教具设计 教育

探讨游戏规则设计与其形态、功能设计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人们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真正的儿童游戏,更有利于帮助游戏设计者及生产者创作出真正符合儿童身心发展需求。同时,对游戏规则与形态、功能设计进行探讨,也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需要。儿童的早期教育是社会培育一代新人的初始阶段,也是儿童人格、品德、智力等方面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游戏活动对儿童的成长影响深远。但是,很多时候游戏的形式、功能设计没能做到“与时俱进”,不能完全满足当代儿童早期教育的需求。不管是儿童本身还是市场都迫切需要更多更好的、符合儿童成长需要的玩教具诞生。

1 游戏在幼儿园集体活动中的组织设计原则

根据年龄特点,调整游戏规则

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必须制定不同的游戏规则。小班应以体验游戏的乐趣为主,规则简单易遵守,与游戏内容和情节一致。例如“小老鼠过河”游戏,幼儿只要抓住前一个幼儿的衣服,一个跟着一个走,就可以完成游戏。中班是初步的游戏合作阶段,可以制定一些限制性和惩罚性规则,大班可适当地引进竞争机制。例如在“狼和小羊”的游戏中,需要4名幼儿“搭架子”,游戏规则是幼儿必须看清谁是狼后才能逃跑,逃跑时不能跑出规定场所,而作为惩罚的,即被“狼”捉住的“小羊”,只能担任“搭架子”的角色,这类游戏的竞争性较强,适合大班的幼儿。另外,同一游戏由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组合一起玩,可调整游戏规则,以增加游戏难度。例如“老鹰捉小鸡”游戏,小班的幼儿可四处躲跑,中大班的幼儿可6人一组排成一排拉着前面幼儿的衣服躲闪,但在游戏时,教师要控制幼儿追逐跑动的时间与运动量。

创设活动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

很多幼儿园拥有宽阔的场地,绿树成阴、草地成片,拥有柔软的塑胶场地,非常有利于孩子们追逐、游戏。我们能够将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进一步丰富游戏环境以及材料。在一些平整的塑胶地、水泥地上画上极富情趣的、各种颜色的“方格房子”、“圆圈”等,孩子们还能够充分利用小树林,玩起“捉迷藏”、“躲猫猫”的游戏,在构建相对宽松的集体户外活动中,有效锻炼幼儿体能,极大的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切实体验到游戏当中的乐趣。

2 游戏设计:转陀螺游戏

游戏规则

(1)适合年龄段:3岁以上;(2)参与对象:儿童、老师或家长;(3)参与人数:3人或3人以上;(4)材料用具:圆盘三层盘子一个;红色竹筒、黄色竹筒、蓝色竹筒各一个;红色积分小颗粒、黄色积分小颗粒、蓝色积分小颗粒;记分牌一个;小球、陀螺各一个。

游戏方式

以两人参与游戏为例。

(1)开始游戏:盘中放三个小球,游戏一方旋转陀螺,让陀螺撞击小球,陀螺开始旋转之后,在陀螺停止转动前,玩者都不能再继续旋转陀螺,落入顶层与中间层盘面之间凹陷处的小球不能再次放回盘中心,等陀螺停止转动时才记分,以此时小球的位置作为记分依据,记分完毕轮到游戏另一方旋转陀螺。

(2)一记分方式:小球进入红色小筒则往自己的一记分牌上套入一颗红色记分粒,进入黄色小筒则套入两颗黄色记分粒,进入蓝色小筒则套入三颗蓝色小粒。

(3)判断胜负:最先将自己的记分牌堆满记分粒者为胜者。

游戏时间

每局10-15分钟。

游戏结构

(1)竹筒与盘面之间采用塑料键进行连接,方便拆装和自由组合该塑料键的长度能同时起到阻挡小球跑出盘面的作用。

(2)盘面共有三层,顶上层与中间层之间的落差为5mm,该结构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阻止没能被陀螺顺利撞击进入竹筒的小球不能回落到盘面中心,被陀螺再次撞击。

(3)盘面呈均匀凹陷状,这个结构能保证陀螺不会旋转到盘面边沿碰撞圆筒,同时,还能增加陀螺撞击小球的机会。

游戏功能

(1)游戏功能:通过竞赛的方式,让儿童及其玩伴游戏中得到紧张、激烈的,满足儿童及其玩伴的成就感。

(2)教育功能:①通过引导儿童观察力学现象,帮助他们理解力学等方面的科普知识;②锻炼儿童手脑眼协调并用的能力;③提高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3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游戏对于儿童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国内外的幼教机构所重视。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儿童的存在方式,儿童应当在游戏中度过童年,不仅仅因为众多研究者们告诉我们游戏在儿童认知、情感、社会化、身体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发展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儿童喜欢游戏,游戏和吃饭、睡觉一样是基本的需求,而对于学前教育工作者而言,合理的开发和设计学前儿童的游戏资源,是开拓教学模式人性化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政涛.幼儿园游戏与玩具[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众.幼儿园游戏教学论[J].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3]吴云.对幼儿游戏规则的探讨―兼谈幼儿规则游戏[J].学前教育研究,.

[4]秦丽.幼儿园游戏本质的再认识―从皮亚杰活动理论谈游戏活动的指导[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 科学家认为:人类的大脑的基本构架,在6岁就基本完成,所以学前教育尤为重要,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幼儿认识事物能力还有幼儿的自制能力,意志能力,身心健康等等。常言道:“三岁定终身”,在幼儿时期是施以教育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早期教育决定幼儿的未来,所以,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起着重大的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 教育 学前教育 幼儿教育

何谓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就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为开发学前儿童的智力,使他们更加聪明,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

一、学前教育的意义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学前阶段是儿童神经系统迅速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对儿童发展起着重大的决定性作用,也是其发展智力,潜力的必要条件. 学前教育是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实施适应儿童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可有效地促进儿童发展,促成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协调与联结,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幼儿如果能在学前教育中得到很好的发展,那也就为他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是一个复杂,动态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过程.我认为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诱导作用,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对儿童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前教育的`目的

学前教育的目的是让孩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学习对和错,形成初步的判断对与错的能力:对外部世界和对所处环境进行初步认知和探索(学习探索,试验和观察):学会简单与社会交往(学习聆听,分享和合作):形成健康情绪,让他们经常进行正面的情绪体验(建立自信,学习与同伴和家人沟通):获得健康的体魄(通过活动锻炼身体)。

三、学前教育的价值

儿童社会性、人格的健康发展需要成人提供良好、适宜的教育环境。学前期适宜的社会性教育能够有力地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爱心、责任感等社会性、人格品质的发展,接受了适宜社会性教育的儿童以上各方面发展水平都要显著高于没有接受过这一教育方案的儿童。而不良的学前教育则容易使儿童形成消极的社会性及人格品质。诸多事实和研究均反映,学前期是儿童形成各种行为、习惯和性格的重要时期,而该时期所受到的环境和教育影响则是其行为、性格形成的基础。所以,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四、学前教育的任务

根据统一的教育目的,结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水平而提出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具体内容如下:1.让儿童独立地、主动地成长;2.发展自我控制,自我训练及自我指导的能力,而不是只受成人的控制;3.学习从自我中心的情感,到能够给予、分享及接纳情感,在新的环境中感到安全和被抚爱;4.学习与别人交往的技能,并获得快乐的、积极的体验;5.使男女儿童同等地发展个性与才能;6.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能注意到健康、卫生和营养;7.发展与练习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8.初步认识及支配周围环境,鼓励儿童的好奇心,思考和推理能力的发展,鼓励儿童积累和和运用知识;9.发展语言,学习新的词汇,并理解别人的语言;10.发展对周围环境的积极情感,发展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五、学前教育的原则

1.从胎教开始适应各年龄发展和个体发展的教育;2.促进学前儿童体、智、德、美的良好发展与个性的健康发展;3.成人对学前儿童的照管与教育相结合;4.以兴趣诱发,在游戏中成长;5.创设适宜的环境,发挥其教育的功能。

六、学前教育的教育方式

(一)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

(二)多让孩子接触大自然,是必要的

乡村都市有土、洋之分,虽然都是在同一片天空底下,然而无论景观、房舍、建筑,都有差别。久居都市的孩子,每天所风的无非是几幢大的房屋、川流不息的车辆,想要玩玩“官兵捉强盗”的游戏,恐怕都找不到足够的空间,父母应多带孩子们到乡村、田园玩玩。若做不到,则家中若有院子或空间,可放些砂石、野草,虽无大自然之宝,但也聊胜于无,依然可以让孩子玩得不亦乐乎。不要怕孩子弄脏衣服、身体,弄脏了还可以洗,最重要的,从中玩出野性,常能影响未来的雄心壮志及达观进取的精神,这些不是一些斯斯文文的积木可以培养出来的。

(三)多给予孩子鼓励

对孩子的评价要以肯定性评价为主。一个良好的自我系统的形成,有赖于主我与客我的积极互动。幼儿很希望从教师、父母、同伴那里得到自我认识。孩子还是特别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并从中获得自己的印象,如果他面对老师的漠视,他还敢向老师表现自己吗?我们知道,幼儿如果得到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就会利于幼儿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形成,从而形成自信、自尊的人格特征,反之就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

(四)让幼儿体验合作的乐趣

幼儿对游戏很感兴趣,因此,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合作的益处,促进幼儿积极与他人合作,逐渐具有合作的意识。如游戏“照镜子”一课,两人为一组,其中一个幼儿拿镜子,一个幼儿对着镜子往额头贴红点,看哪一组贴得又好又快。游戏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幼儿进行反思,让他们想一想自己是怎么做的、应该怎样改进等。在这里,教师应注重让幼儿用自己的眼光看问题,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彼此争论,达到互教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总之,学前教育不单单是照本宣科的进行文化课本传授,更重要的是实践能力和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希望家长及幼师们能紧抓孩子的黄金时期,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幼儿身心都得到全面的发展。让孩子的无限潜能通过学前教育激发出来,为今后的成才之路坐下良好的铺垫。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EB/OL].

[2]孙碧华.信息技术对幼儿园礼仪课程的影响[J].1(4):39-42.

[3]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22):106-107.

学前教育专业是我国幼儿园教师培养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探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现状,对保障我国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学前教育毕业论文2500字以上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学前教育方法初探》

摘 要:目前我国幼儿学前教育存在着问题,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教育方法不当,进而影响了教育的发展。幼儿在这个特殊时期里独立思想能力较弱,分辨是非的能力也较弱。所以,良好的教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幼儿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变的规范。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方法

幼儿的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基本任务,也是影响孩子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阶段孩子没有自控的能力,所以只有靠教师来引导、教育幼儿,培养幼儿的认知和感知能力,所以幼儿学前教育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学前教育的性质和地位,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可以说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三年制幼儿园教育是我国现行学制的起点,属学校教育系统,虽有别于正规的学业教育,但同样是正规教育范畴,对3~6岁幼儿施行科学保教,绝不仅仅是幼儿家庭的责任,也是现代国家和政府的责任。脑科学、儿童心理学和儿童生理学的研究早已揭示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国家应从民族和未来的高度重视发展学前教育。

二、从主观的幼儿本身为出发点进行探讨

1.把握好幼儿的心理特征

幼儿是一个特殊的个体,他们的心理与成人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幼儿教师要认识到这个问题,清楚的知道幼儿的心理特点来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幼儿的心理特征主要有活泼好动、好奇心较强、抽象性很差、模仿能力较强、行为随意性较强几个方面。针对孩子在心理上诸多的特点,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在回答孩子提问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耐心而细致,随时关注孩子的理解程度。幼儿时期的孩子善于模仿,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发育和成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教学语言的应用,不要让孩子在大人口中学会一些不良的脏话、口头禅等。因此,加强对幼儿教育时的文明语言和优良行为的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2.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时期非常容易模仿别人,好的不好的、善的与恶的孩子都会模仿,那么要想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教师和家庭的正确引导。孩子对于现代的家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父母长辈们都会给予了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也就造成孩子在生活中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去关注其他人的感受,且对父母产生了过分的依赖。但是,这时候的幼儿身心发展都还处于可塑阶段,如果对其进行及时的纠正,还是够使其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当孩子在接受幼儿教育的时候,教师会对其灌正确的行为思想,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这还是需要与家长相互配合,要不然一切努力都将会徒劳无功。幼儿园应该对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幼儿。还要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以便让家长亲眼目睹幼儿在学校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与不同,同时也可以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家庭也要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3.培养幼儿审美感知能力

良好的审美观能够帮助一个人对事物进行正确的判断与认知。审美的感知能力是审美心理构成的重要成分,所以对幼儿进行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使其对接触的事物有一个正确的判断。

(1)帮助幼儿接触并感受艺术的美感。对幼儿进行美术教学工作,这并不意味着让他们能够成为伟大的艺术家。这是要让孩子在学习美术中感受到美好的事物,对他们进行艺术上的熏陶。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要设计出符合孩子身心特点的课程与活动,使孩子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其展现出对艺术的独特理解。不仅仅是美术课程的学习,与此同时音乐对于孩子的艺术审美观的培养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孩子在唱歌与跳舞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智力水平和身体的灵活性,同时也能够对美好的事物更多的接触和体验。

(2)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孩子能够高品位的游戏中感受到美丽的存在。但是为了能够让孩子在多种多样的游戏当中,真正的做到对美的正确认识,教师就要下一番功夫了,只有好的游戏才能创造出美好的东西,才能真正的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

(3)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感受美的存在。为了使孩子的情感培养更加浓厚,让幼儿们充分的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孩子了解更多的新鲜事物、去亲近自然,在自然中感受到他们的质朴和美,以此来激发他们更多地了解大自然。

三、从客观的生活环境进行探讨

1.大力开展“三化”教育工作

“三化”教育是指建立教育工作的民主化、环境化和个性化。

(1)民主化教育。对于幼儿时期的学前教育而言,进行民主化教育主要是给幼儿更多自由发言的机会,制定一些规定并且试图能够与孩子们商量进行,这样不仅能够确保幼儿自觉遵守规定,而且要能够使幼儿的学习能力提高。对于表现较好的幼儿奖励,激励更多的幼儿。

(2)环境化教育。幼儿在学校学习的环境主要有教室、卧室、图书室和洗手间等,学校可在教室中制作一个文化墙,将优秀的孩子的照片贴在上面;在卧室中画一些能够有助于好好休息的图画与宣传语;在图书室中张贴一些认真看书的画面与标语;在洗手间中粘贴一些节约用水以及常洗手的标语,通过这些实质性的熏陶,让孩子对此产生一定的反应。

(3)个性化教育。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幼儿年龄较小,其理解能力也很有限。将每个孩子的个性充分的展现出来,是非常困难的,但是这对于个性教育是非常关键的。在个性化教育时,教师要对孩子进行帮助帮孩子们制定符合他们的计划,并且根据不同幼儿的个性来采取不同的方案。

2.幼儿学前教育注重本土化

当代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就是本土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本土化的加强。幼教界的教育改革,首先要以教育实验为主导,从教育目标、课程体系与师资培训三个方面出发,建立了适合中国幼儿学前教育的体系,然后才能进一步促进了幼教界的本土化的发展。我国近代学前教育经历了百年的历史发展,他经过了模仿性学习、适应性学习以及自主发展性学习三个阶段。需要引入国外成功教育理念,然后根据我国的国情进行不断调整,最后发展成完全适应我国的学前教育。

四、结语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本文对学前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但更大意义上是为了能够说明对于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让孩子能够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出应该具备的能力与品质。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和锻炼,所以做好幼儿学前教育是功在当代,立在千秋的事情,我们应该高度的重视,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多做贡献。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学前教育毕业论文2500字以上范文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论文

学前教育专业是我国幼儿园教师培养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探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现状,对保障我国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学前教育毕业论文2500字以上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学前教育方法初探》

摘 要:目前我国幼儿学前教育存在着问题,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教育方法不当,进而影响了教育的发展。幼儿在这个特殊时期里独立思想能力较弱,分辨是非的能力也较弱。所以,良好的教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幼儿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变的规范。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方法

幼儿的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基本任务,也是影响孩子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阶段孩子没有自控的能力,所以只有靠教师来引导、教育幼儿,培养幼儿的认知和感知能力,所以幼儿学前教育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学前教育的性质和地位,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可以说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三年制幼儿园教育是我国现行学制的起点,属学校教育系统,虽有别于正规的学业教育,但同样是正规教育范畴,对3~6岁幼儿施行科学保教,绝不仅仅是幼儿家庭的责任,也是现代国家和政府的责任。脑科学、儿童心理学和儿童生理学的研究早已揭示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国家应从民族和未来的高度重视发展学前教育。

二、从主观的幼儿本身为出发点进行探讨

1.把握好幼儿的心理特征

幼儿是一个特殊的个体,他们的心理与成人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幼儿教师要认识到这个问题,清楚的知道幼儿的心理特点来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幼儿的心理特征主要有活泼好动、好奇心较强、抽象性很差、模仿能力较强、行为随意性较强几个方面。针对孩子在心理上诸多的特点,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在回答孩子提问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耐心而细致,随时关注孩子的理解程度。幼儿时期的孩子善于模仿,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发育和成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教学语言的应用,不要让孩子在大人口中学会一些不良的脏话、口头禅等。因此,加强对幼儿教育时的文明语言和优良行为的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2.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时期非常容易模仿别人,好的不好的、善的与恶的孩子都会模仿,那么要想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教师和家庭的正确引导。孩子对于现代的家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父母长辈们都会给予了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也就造成孩子在生活中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去关注其他人的感受,且对父母产生了过分的依赖。但是,这时候的幼儿身心发展都还处于可塑阶段,如果对其进行及时的纠正,还是够使其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当孩子在接受幼儿教育的时候,教师会对其灌正确的行为思想,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这还是需要与家长相互配合,要不然一切努力都将会徒劳无功。幼儿园应该对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幼儿。还要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以便让家长亲眼目睹幼儿在学校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与不同,同时也可以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家庭也要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3.培养幼儿审美感知能力

良好的审美观能够帮助一个人对事物进行正确的判断与认知。审美的感知能力是审美心理构成的重要成分,所以对幼儿进行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使其对接触的事物有一个正确的判断。

(1)帮助幼儿接触并感受艺术的美感。对幼儿进行美术教学工作,这并不意味着让他们能够成为伟大的艺术家。这是要让孩子在学习美术中感受到美好的事物,对他们进行艺术上的熏陶。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要设计出符合孩子身心特点的课程与活动,使孩子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其展现出对艺术的独特理解。不仅仅是美术课程的学习,与此同时音乐对于孩子的艺术审美观的培养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孩子在唱歌与跳舞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智力水平和身体的灵活性,同时也能够对美好的事物更多的接触和体验。

(2)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孩子能够高品位的游戏中感受到美丽的存在。但是为了能够让孩子在多种多样的游戏当中,真正的做到对美的正确认识,教师就要下一番功夫了,只有好的游戏才能创造出美好的东西,才能真正的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

(3)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感受美的存在。为了使孩子的情感培养更加浓厚,让幼儿们充分的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孩子了解更多的新鲜事物、去亲近自然,在自然中感受到他们的质朴和美,以此来激发他们更多地了解大自然。

三、从客观的生活环境进行探讨

1.大力开展“三化”教育工作

“三化”教育是指建立教育工作的民主化、环境化和个性化。

(1)民主化教育。对于幼儿时期的学前教育而言,进行民主化教育主要是给幼儿更多自由发言的机会,制定一些规定并且试图能够与孩子们商量进行,这样不仅能够确保幼儿自觉遵守规定,而且要能够使幼儿的学习能力提高。对于表现较好的幼儿奖励,激励更多的幼儿。

(2)环境化教育。幼儿在学校学习的环境主要有教室、卧室、图书室和洗手间等,学校可在教室中制作一个文化墙,将优秀的孩子的照片贴在上面;在卧室中画一些能够有助于好好休息的图画与宣传语;在图书室中张贴一些认真看书的画面与标语;在洗手间中粘贴一些节约用水以及常洗手的标语,通过这些实质性的熏陶,让孩子对此产生一定的反应。

(3)个性化教育。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幼儿年龄较小,其理解能力也很有限。将每个孩子的个性充分的展现出来,是非常困难的,但是这对于个性教育是非常关键的。在个性化教育时,教师要对孩子进行帮助帮孩子们制定符合他们的计划,并且根据不同幼儿的个性来采取不同的方案。

2.幼儿学前教育注重本土化

当代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就是本土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本土化的加强。幼教界的教育改革,首先要以教育实验为主导,从教育目标、课程体系与师资培训三个方面出发,建立了适合中国幼儿学前教育的体系,然后才能进一步促进了幼教界的本土化的发展。我国近代学前教育经历了百年的历史发展,他经过了模仿性学习、适应性学习以及自主发展性学习三个阶段。需要引入国外成功教育理念,然后根据我国的国情进行不断调整,最后发展成完全适应我国的学前教育。

四、结语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本文对学前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但更大意义上是为了能够说明对于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让孩子能够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出应该具备的能力与品质。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和锻炼,所以做好幼儿学前教育是功在当代,立在千秋的事情,我们应该高度的重视,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多做贡献。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学前教育毕业论文2500字以上范文

学前 教育 作为基础教育,在教学中需要教师付出更大的耐心和精力来教育和引导幼儿的认知能力,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学前教育论文 范文 ,欢迎阅读!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范文篇一: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 方法 探讨 摘要:幼儿教育是帮助幼儿身心发展的基础教育。如何更好地进行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成为教育界、社会以及家长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通过探讨和分析关于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方法及理念培养,提出一些相关可实施的幼儿教学建议。 关键词: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教育方法;理念 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完全的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中大班幼儿的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在教学中需要教师付出更大的耐心和精力来教育和引导幼儿的认知能力,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必须将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问题放在教育的重要地位,必须高度重视幼儿学前教育问题并不断改进和优化。 一、优化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的方法 第一,人性化教育。在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中,一定要采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即人性化教育。中大班时期,幼儿还处在人格塑造、潜能开发的初级阶段。“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对待不同的幼儿,一定要观察他们各自的特点,以此为依据因材施教,采取幼儿易于接受的不同教育方式,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和目的。人性化教育主要体现在:面对不善言辞、性格内向的幼儿,要多进行鼓励性引导;面对性格外向调皮的幼儿,要多进行管理监督。此外,还要重视中大班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第二,环境化教育。教学环境在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育中应结合幼儿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例如,在教室、午睡间以及洗手间,多采用图画等设计,在饭桌上写着“爱惜我”的米粒状 标语 等,这种图字并存的设计,对于识字能力较低的幼儿们来说更有吸引力,达到提示和教学的作用。第三,民主化教育。民主化的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教学中逐渐被重视起来。所谓民主化教育就是让幼儿参与到教育管理当中,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例如,在制定班级的日常奖惩 规章制度 时,引导幼儿一起参与到规范的制定当中,多进行师生沟通、生生交流,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真实想法以及主人翁姿态。教师通过奖励小红花的方式,来规范幼儿的行为,达到鼓励幼儿遵守规范要求,努力做到自律的教育效果。 二、优化大中班幼儿学前教育中的语文教育 第一,充分发挥母语的作用。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正是幼儿们学习语言运用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个阶段的教育中,母语的应用必不可少。教师要加强幼儿对母语使用的引导,合理规划幼儿学习母语的时间和教育方法,让幼儿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母语学习。第二,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通常采用以听为主、以写为辅的教学原则。因此,在这个阶段要综合考虑,全面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语言是幼儿学习知识、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和途径。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环境,以促进幼儿对 语文知识 的掌握。 三、培养学前教育中中大班幼儿的审美能力 第一,感受和体验大自然的美。在中大班学前教育中,幼儿教师要尽量让幼儿走出课堂,感受学校外部环境,让幼儿自身建立情感,学习自然事物。教师可以组织幼进行野外参观,让幼儿在游玩中感受大自然的美,让幼儿内心得到放松,对自然进行感悟,培养其独特的情感,加深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第二,接触和欣赏艺术的美。艺术是人类文明世界的瑰宝。在中大班教育中,让幼儿接触健康的艺术形式教育,有利于激发幼儿的艺术天赋,丰富幼儿的 想象力 ,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从而体会艺术的美感。尤其是美术教育,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幼儿通过绘画来增强其对线条美、对称美、节奏美的掌握和理解,用艺术学习的方法对幼儿进行知识与兴趣的培养。第三,品味游戏的美。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游戏能大幅度激发他们的社交能力与创造力。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在学习期间带领幼儿进行有组织的协作游戏和创造性游戏,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开拓幼儿的思维,提高审美水平。 四、增强中大班幼儿学前理念培养 第一,建立人际关系培养理念。促进中大班幼儿的成长学习,需要为幼儿建立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幼儿教师要鼓励爱护、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给他们发展自己、开拓创新、健康成长的机会,营造互帮互助、互尊互爱的融洽的人际关系和教学氛围。第二,构建互动空间培养理念。学校在组织各项活动时,幼儿教师要为中大班幼儿创造良好的互动空间,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使幼儿体验到互动时产生的新信息给他们所带来的全新的乐趣。 五、结语 通过对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 教学方法 、理念培养的研究分析,提出了目前幼儿教育应当使用和改进的教学方法和建议,并对幼儿教育在育中以及幼儿本身成长中的重要性做了具体的阐述。同时,中大班的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和培养就是为社会培养优秀的接班人。因此,幼儿教师要不断改进中大班幼儿教育方法,创新教育理念,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作者:党春肖 单位:正宁县山河镇东关幼儿园 参考文献: [1]陈蓉晖,刘霞.学前 儿童 艺术教育生命化价值取向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53-156. [2]柴占学.学前幼儿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报告 [J].中国农村教育,2010(7):32-33. [3]张海钟,魏绎儒,刘璐.新世纪幼儿学前教育 热点 问题综述与我见[J].沈阳大学学报,2011(23):55-59.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范文篇二:幼儿学前教育教学问题与对策 摘要:在改革开放经济复苏的社会中,我国发展的脚步快速稳健的大步朝前,与此同时,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所以,在对物质的需求标准上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时代在发展,经济水平也在不断的上升,造成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幼儿的教育教育问题成为了当今社会所关注的重点。文本以幼儿学前教育教学中常见问题和对策解析为主题,针对我国幼儿教育目前的现状以及在幼儿教育教学事业上所需要作出的改进,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从而保证了幼儿与小学教育衔接,为我国未来的教育发展事业贡献出一份力量。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学;问题;对策 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节奏,在社会中对人才的需要上看,教育要从根本入手,在我国的教育理念中,幼儿的早期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国教育的重点,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人才的培养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人才的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前景,人才的教育要从幼儿时期着手,重视幼儿综合能力的教育,当前,国际教育教学部门对幼儿的早期教育方式都在积极的探索和发现,因此,在我国国内,幼儿学前教育也逐步走向正规化,作为我国首要教育重点将全面进行改革。在幼儿教育中,教育学者应当首先了解幼儿面对学前教育的心理和态度,并且根据幼儿的自身特点因材施教。幼儿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对于新鲜事物的学习能力也较成年人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和能力,并且幼儿在性格上有较为明显的可塑性,所以,具备良好的幼儿学前教育,对我国幼儿未来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1我国现阶段幼儿学前教育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 当前,我国教育已经与国际接轨,在西方的各大国家普遍开始关注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教育特别提到了幼儿学前教育教学是一切发展方向的根本,国家未来的繁荣昌盛全部掌握在幼儿未来的发展前途中。在我国,幼儿学前教育的正式施行是在20世纪末,但是,在当时我国的教育体系发展的不够完善,从而导致在幼儿学前教育的发展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当前的教育相关学者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被深入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精神享受的标准在不断的提高,而相对应的,对于子女的在接受教育上的问题上逐渐开始重视,这也就涉及到了幼儿教育的根本和关键所在。这种重视的形成,对于我国开展幼儿学前教育具有极大的帮助。由于社会上的教育形式繁多,鱼龙混杂,从而导致了部分家长在 对子 女学前教育的意识上出现了偏差,一味的注重课堂教学将学习成绩看的很重要,重视孩子的理论学习能力同时,被家长忽略的不仅是孩子的兴趣和 爱好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幼儿早成长过程中的素质教育,早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对这个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会充满好奇的心理,在幼儿进入这个可塑性极强的成长阶段,教师和家长要进行及时沟通,对孩子的行为品格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够在孩子未来的生活中引导其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在我国,幼儿的学前教育缺少系统的管理体系和教学保障:政府精简政策的出台,部分区域的教育相关部门对幼儿学前的教育教学的重要意识还没有被深入的渗透。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中,幼儿学前教育不能被相关部门所重视,从而无法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发展,更甚者,有些地区根本没有开展幼儿学前教育工作,由于教育工作上的忽视,造成幼儿学前教育地区化,或是空白化,在当代发展形势下,幼儿教育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提高,将对当地幼儿未来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2在幼儿学前教育发展上出现问题的解决对策 根据时代的需要,教育对学生的教学要求也在日益严格,由此,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渐进行改变。在新时代开启的同时,教育相关学者意识到,教育要从根本着手,在教育的整体理念中,教育不仅要对幼儿在知识和实践技能上进行相关的培养,并且,还要对幼儿的 创新思维 进行积极有效的开发,使幼儿在接受创新教育的过程中,鼓励幼儿对事物进行大胆的想象,大胆的创造。这样以来,幼儿在面对未来学习生活所出出现的困难时,能够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而使幼儿在教育中塑造完美的 言行举止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适时将开发智力的教学模式运用到实际中:学前教育教学的开展能够有效的丰富幼儿的生活和思想,这种教学 经验 的诞生,有益于幼儿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在培养幼儿的语言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接受正面教学,比如,“我爱祖国,我爱学习”等等,以贴近幼儿生活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幼儿在对语言的学习中感悟情感。 在幼儿的成长阶段培养良好的品行素质:在教育教学的方法上,教师能够有效的将正确的道德品质灌输于学生的思想中,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心理年龄的需要来进行教学设计,在幼儿的学前教学中不需要死板的课本和枯燥乏味的课堂,相反,生动有趣的 寓言 故事 却能够有效的打开幼儿的心扉,幼儿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将寓言故事的情节作为教学的载体,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在《守株待兔》的故事中,教师为幼儿讲述以为农夫在田中干活,偶然间发现一只兔子撞死在了大树上,于是,农夫美美的大餐了一顿,从此,农夫日夜守在树旁希望能在等到兔子撞上大树,从此荒废了农耕。在教师绘声绘色的对故事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幼儿深切的明白,在生活或学习中成功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由此,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师可以根据这个道理对幼儿的生活习惯进行规范。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幼儿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主要表现在,幼儿学前教育的过程和教育的水平两大方面,所以,在幼儿早期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适时的把握好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以及辅助指导的环节,在学前教学中,较比更高等教育的方式,更要将教学做到细致化,只有充分的将幼儿的实际情况与优质的教学进行完美的结合才能在实际教学中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将智慧与多变两种具有矛盾性质的教学方式进行融合,才能对幼儿教学模式的优化起到良好的作用。在学前教育教学质量上,需要教师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以及创新的思想,综合创造出生动有趣的教学课堂,从而使幼儿在学前课堂教学中更好的接受知识的传授。总而言之,在幼儿学前教育教学的苦心研究中,所有教育工作者在不断的为之而不断的努力,为国家的未来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作者:黄江蓉 单位:重庆市黔江区实验幼儿园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范文篇三:幼儿学前教育方法探讨 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作为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表现力,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错落有致的语调、夸张生动的表情和富有激情的肢体语言等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引导幼儿进行游戏、学习的各种体验。幼儿要进行课间活动,笔者通常采用歌曲、音乐操的形式引导。例如,课间操笔者会选用《健康操》的歌曲,笔者自己先跟着视频学,学会以后,再慢慢教学生,动动胳膊动动腿,和学生边跳边唱。 二、教学设备的有效利用 教学并不局限于教师讲课、学生听讲这一种方式,幼儿的教学尤其由此。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把多媒体、钢琴、七巧板、立体拼图、跳绳、 跳棋 等各种各样的教学设备利用起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方面开发学生的潜能。笔者曾为学生组织过一次音乐跳绳。跳绳的规则不是笔者口述(因为太复杂,怕说起来学生难以理解,浪费时间),而是用多媒体播放其他幼儿玩游戏的视频,幼儿边看笔者边在旁边讲解。音乐跳绳需要找准音乐的重音,幼儿理解跳绳规则以后,笔者播放音乐。为了更方便地让幼儿找准重音,笔者还在一旁放了一架小鼓,每到重音,就敲一下鼓,帮助幼儿分辨重音。 三、互动游戏,小组配合 幼儿时期是孩子自主能力、思维能力以及 人际交往 能力高速发展的时期。教师要展开各种活动、游戏和互动,来培养幼儿的这些能力。笔者经常为学生设置一些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的游戏,把幼儿分成小组互相比拼。小组成员配合默契,才能在比拼中获胜。这种游戏既让幼儿玩得开心,也能在玩乐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一举多得。 作者:安志霞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无定河镇无定河幼儿园

学前教育论文提纲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启蒙教育阶段,也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下面是我整理的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仅供大家参考!

一、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文献综述

1、国外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

2、国内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

(五)相关概念界定与说明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三、4—6 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现状调查结果

(一)部分幼儿进餐不够独立

(二)幼儿挑食、偏食行为明显

(三)幼儿进餐的专注度不高

(四)幼儿的进餐速度过快或过慢

(五)幼儿离园后吃零食行为普遍

四、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

(一)幼儿园的进餐环境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1、幼儿饮食健康教育缺乏

2、有些教师指导用语不合适

3、部分教师对幼儿要求过高

(二)家长喂养方式、生活习惯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1、家庭喂养方式不当

2、家庭内部观念不一致

3、家长不良榜样作用

(三)幼儿自身发展特点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1、幼儿自身食欲不佳

2、幼儿自身注意力不集中

3、幼儿自身为难养型幼儿

(四)社会环境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1、电视广告失范,家长防范意识不强

2、幼儿食品质量堪忧

3、幼儿园附近的垃圾食品摊贩

五、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改善策略

(一)创造适宜的幼儿园饮食氛围

1、开展多形式的饮食健康教育活动

2、规范教师幼儿进餐时的指导语

(二)树立正确的家庭喂养观念

1、坚持正确的喂养方式

2、家庭内部对孩子统一要求

3、家长做好榜样示范

(三)帮助幼儿依照其自身特点健康饮食

1、帮助幼儿从自身发展特点改善饮食行为

2、规范不同年龄幼儿不良饮食行为

3、帮助不同气质幼儿改善不良饮食行为

(四)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1、完善幼儿食品广告立法

2、选择适合幼儿的电视节目

3、严重处罚未按照要求生产儿童食品的厂商

4、严格监管幼儿园周围的食品摊贩

一、编写提纲的步骤: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

(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

(三)编写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

二、毕业论文提纲的拟定

如何落笔拟定毕业论文提纲呢?首先要把握拟定毕业论文提纲的原则,为此要掌握如下四个方面:

(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某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提纲

写论文提纲时要先确定论文方向与概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思路。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论文提纲,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题目: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

儿童入学准备是近年来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儿童入学准备是指学龄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入学准备研究对于存在潜在发展风险之儿童的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等,从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视角,重点考察了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文献综述。研究者对儿童入学准备概念的界定、相关理论、入学准备的测量、国外有关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以及国内儿童入学准备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分析。第二部分问题提出。研究者在分析了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总体研究构想、要解决的问题和具体研究方案。同时还阐述了本研究将采用的测量方法和研究思路,指出了本研究结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三部分儿童入学准备测量工具的开发。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NEGP)提出的儿童入学准备领域模型,从身体和运动发展、情绪和社会性发展、言语发展、学习方式、认知和一般知识基础五个维度,编制儿童入学准备系列测评工具(SRTB)并进行施测。结果表明:测验具有理想的难度与区分度、较好的信效度,具有方便使用、结构合理的特点,可以进一步用于中国4-7岁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的测量,并及早识别入学准备程度不同的儿童。第四部分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从家庭资源系统和家庭教养活动系统两个方面,系统考察了家庭环境各因素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资源系统中:父母职业、教育程度、父母年龄、家长自身特长等方面对儿童入学准备具有显著影响。

家庭教养活动系统中:家长主动给孩子讲解自然知识或科学常识、家长经常带孩子观看演出、体育比赛、电影等活动、孩子独立性、某些方面的父亲参与等方面家庭教养活动对儿童入学准备具有显著影响。第五部分高入学准备儿童家庭环境的质化研究。研究通过对高入学准备儿童的家长进行个别访谈,探讨了高入学准备儿童获得良好的发展的原因,分析高入学准备儿童的家庭环境特征,进一步挖掘促进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有利因素。丰富了已有的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为促进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教育实践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第六部分讨论与反思。研究者在结合本研究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讨论和深入分析了家庭环境各因素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促进儿童发展的家庭有利因素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本研究的结果、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的手段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和反思。

在论文的最后,研究者就未来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的发展趋向进行了大胆的`预期和展望。纵观本研究的整个过程,研究者突破了国内已有的有关儿童“幼小衔接”研究的局限,从全新的理论视角对儿童入学准备的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编制了适用于中国儿童的入学准备测量工具,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深刻的剖析,并对开展促进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教育实践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本研究的结果为国内有关儿童入学准备问题的探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摘要4-6

Abstract6-8

目录8-9

1 文献回顾9-23

“入学准备”的定义及内涵9-10

儿童入学准备的测评10-11

入学准备的生态化研究取向11-15

国外关于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15-21

国内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现状21-23

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构想23-26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23-24

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方案24-25

本研究的创新与研究意义25-26

3 研究一 入学准备系列测评工具(SRTB)的编制26-33

研究目的26

研究方法26-29

结果与分析29-32

小结32-33

4 研究二 家庭环境对入学准备的影响33-51

研究目的33

研究方法33-34

结果与分析34-50

小结50-51

5 研究三 高入学准备儿童家庭环境质化研究51-83

研究目的51

研究方法51-52

研究结果52-83

6 综合讨论83-87

研究结果与分析83-84

本研究的局限和展望84-85

研究的主要结论85-87

参考文献87-92

附录 学前儿童家庭情况调查表92-94

后记94-95

学前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范文一

题目:幼儿“调皮”的原因

“调皮”幼儿指的是在集体中经常表现出精力旺盛、活动量大、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常有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习惯差,喜欢恶作剧,爱发脾气且不遵守班级常规的幼儿。对于这样的幼儿,老师一般都采用“冷处理”的方法,不但没有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还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对待这样的幼儿,应利用他们身上的优点,帮助改正其不足,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幼儿“调皮”的表现

(一) “调皮”幼儿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完成组织的教学活动

(二) “调皮”幼儿表现出的注意力不集中

(三) “调皮”幼儿表现出的攻击性

二、幼儿“调皮”的原因分析

(一)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

1、过分溺爱的家庭环境

2、专制型的家庭环境

(二)“调皮”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三)幼儿在成长中存在的差异

(四)“调皮”幼儿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

三、“调皮”幼儿的教育策略

(一)树立科学儿童观,冷静对待“调皮”幼儿的行为。

(二)客观评价“调皮”幼儿的行为,努力发现 “调皮”幼儿的“闪光点”

(三)创造条件,让“调皮”幼儿有“发泄”的机会

(四)重视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

总之,我们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调皮”幼儿。对于他们身上的优点,应予适当的鼓励、引导、发扬;对于他们存在的不足之处,更应该应相信他们一定会改正的,同时创造条件,帮助他们一起克服,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范文二:

一、多元智力理论帮助幼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一)重构多元的“智力观”

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以皮亚杰为代表的传统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智力是指以思维为核心的几种能力的组合。加德纳教授后来则在《心智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并重点论述了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结构。加德纳认为,支撑多元智力的是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八种智能。提出:智力不再是某一种能力或围绕某一种能力的几种能力的整合,而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八种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

多元智力的核心教育思想是,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儿童原先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教师怎样使儿童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聪明。多元智力理论从根本上影响与改变了当下人们的教育观念。

1.言语─语言智力(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指个体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在记者、编辑、作家、演讲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2.音乐─节奏智力(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指个体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乐器制造者和乐器调音师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3.逻辑─数理智力(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指个体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在侦探、律师、工程师、科学家和数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4.视觉─空间智力(Visual一spatial intelligence),指个体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籍此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在画家、雕塑家;建筑师、航海家、博物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5.身体─动觉智力(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指个体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在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赛车手和发明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6.自知─自省智力(Intrapersonai intelligence),指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在哲学家、小说家、律师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7.交往─交流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指个体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 表现为个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在教师、律师、推销员、公关人员、谈话节目主持人、管理者和政治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8.自然观察智力(naturalist intelligence),这种智力主要指认识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其他部分的(比如云或者岩石)能力。在猎人、植物学家或者解剖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加德纳认为,心理测量学家花了太多的时间给人排名次,而很少考虑怎样花些时间来帮助他们。虽然人类一般都具有强烈的测量事物和评估人的爱好,但评估的主要目的在于怎样帮助儿童,并有责任为儿童提供有益的反馈,如识别儿童的强项和弱项,提出该儿童今后应怎样继续学习或发挥其强项的建议,指出哪种学习方式具有创造性以及评估预测儿童未来的'发展潜能等。智力并不是一个容易被测量的东西,目前所能够测量的东西仅仅是语言和数学逻辑能力,如果一定要去测量智力,那么应当侧重于该智力所要解决的问题或运用该智力时表现出来的创造性的能力。

这是一种全新的智力观,让我们曾经单一、平面的智力观多元化、立体化了。由此可见,我们曾经对幼儿智力开发的理解仅仅限于开发幼儿的观察、记忆、思维等几种能力是十分片面的,幼儿教师应创设多彩的环境和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从多维度启迪和开发幼儿的多种智能。开发幼儿智能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而非一个简单的工作。

多元智力理论克服了传统智力观念在认识上的偏狭,提出了更加科学的关于智力本质的认识。在大量科学实验和研究的基础上,加德纳重新定义了智力,提出了智力的新衡量标准。基于对智力本质的新认识,加德纳提出了人的智力构成的基本框架,并且对智力的性质以及各种智力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充分地论述。多元智力理论的这些观点为我们科学认识智力的本质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法。加德纳的贡献在于针对当时传统的、保守的、单一的智力模式,提出了适应时代需求的智力观。他的研究与今天的脑研究相关,但其智力说迄今为止还没有从脑科学及生理角度得到证实,他的观点从心理层面上看还是一个假说。但是这一假说从横向、空间的维度拓展了人们对智力的认识,拓展了对人、对世界的看法。加德纳正在识别第十种智力,即道德智力,他把整个社会所拥有的一切都变成了个体要认识的对象,而要认识形形色色的世界,就需要各种能力。这些能力并不是过去没有,只不过加德纳把它们放在一个理论架构中让人们来充分认识自己。 (二)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多元智力理论所倡导的儿童观是一种积极的儿童观。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8种智力,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幼儿园里不存在差生,所有的孩子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塑性人才。正因为人的智能是由8种,甚至更多不同智力有机组合起来的,而这些智力在幼儿期已经显现出来,并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加德纳称幼儿期为“觉醒体验”期,认为“他们至少对于人类经常使用的一些基本符号系统,如语言、数目、音乐、二度空间的概念等,具有了初步的判断能力”。同时,每位儿童所拥有的智力数量以及智能强项和弱项各不相同,并以高度个性化的方式组合和运用着各种能力,他们的智能、风格、 潜能像多彩光谱一样表现出广泛的多样性。正如“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一样,每一位幼儿都具有独特的、较完整的、待开发的智能组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将使每一个儿童的智能发挥到更高水平。因此,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孩子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情景,给每个孩子以多样化的选择,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孩子的个性。无论何时,我们应该树立这样一种信念:每个孩子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了合适的教育,每个孩子都能成才。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就是为具有不同智力潜能的孩子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不同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不同类型的人才。因此,幼儿教师要真正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用欣赏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进而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三)树立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

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对于儿童智力和潜能的评价,多采用“智力测验”的方式,目的是为了预测儿童的学业表现或为社会选拔人才,因而主要局限于语言和数学逻辑这两种能力的测试。多元智力理论的研究者则将儿童放在真实的活动情景中,采用观察、录像、录音和文件夹等综合性的手段,从7个领域的多项活动中,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儿童的多种智能进行不同层次和多维度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发现和培养每个儿童独特的智力潜能。因此,幼儿教师要摈弃以单一标准片面评价幼儿能力,尤其是仅仅以“IQ”为标准,简单评价幼儿智力的传统观念。教师应在尊重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从多维度多层次评价幼儿的智能,从而树立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

观念的更新较之知识的更新更为困难,也更为重要。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重建关系到教师教育行为的改进和对教育实践的反思,进而也直接影响新大纲的实施,素质教育方针的贯彻,以及每一个幼儿智能的健康、全面发展。

二、多元智力理论引导幼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实践的反思者

反思是幼儿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依据的教育理论、选择的教学内容、实施的教育方案、采取的教学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也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波斯纳曾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在反思过程中,幼儿教师能通过对教学经验,特别是问题性经验做出客观理性的批判分析,探讨各种与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观念,并积极寻

找新的教学策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因此,反思对于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实施有效的教学行为,促进其专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德纳自身的反思行为和他所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为幼儿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提供了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一)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自觉性

作为多元智力理论的缔造者,该理论提出伊始,加德纳就开展了对该理论的反思,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多次提升和修订。幼儿教师应该以加德纳教授为榜样,具备探究的热情和

质疑的精神,形成反思的主观意识,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并把它 作为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不仅要反思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理论、树立的观念和实施的策略,还要反思教学活动中每一个环节的组织、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和每一次与幼儿的互动等。在反思中,教师可以及时地调整、修订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只有这样,幼儿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教育实践的反思者,也才会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责任感

多元智力理论的意义,并不只在于它提出了一种对于智力的新解释,更在于它给传统教育观念带来的巨大冲击。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个人发展的新模式,使我们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孩子的发展,审视我们对孩子的责任感,从而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具有正确的教学观和课程观。

由于孩子智力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的复杂性,因而无论什么时候,不论多么优秀的教师,都不可能找到一种适合于所有孩子的教学方法。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只能适用于一部分孩子,而对另一些孩子则完全无效。这样的教学必然导致部分学生其他方面的智力因不能得到适当的培养而僵滞、萎缩,这对个人和社会都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如果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孩子就有机会利用适合他的智力倾向的方法来学习。多元智力理论的教学观要求我们的教师根据教育内容以及学生智能结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不同特点,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挑战传统的课程设计思路并形成新的、有时代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在传统的课程设计中,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为一两种核心智力而教,是通过整齐划一的直接讲授来教。这种学校课程使得我们的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多是片面发展的学生,而且多是循规蹈矩的没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根据多元智力理论的理念和实践,有时代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可以概括为两点,其一是“为多元智力而教”,其二是“通过多元智力来教”。前者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被看做是我们对教育目的的新思考,后者则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被看做是我们在教育方法上的新追求。“为多元智力而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教育课程设计的时候, 摒 弃原来只围绕语文和数理化设计课程的惯有思路,而对孩子的多种智力一视同仁,在观念上把多种智力领域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在实践中把多种智力领域和不同的学科教学相结合,使孩子能够较好地运用并发展自己的每一种智力。同时,“为多元智力来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教育课程设计的时候,充分认识到不同孩子的不同智力特点,强调使每一个孩子的智力强项得到充分发展,并从每一个孩子的智力强项出发,促进孩子其他各种智力领域特别是智力弱项的发展。“通过多元智力来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课程设计的时候,在使不同智力领域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通过调动不同智力活 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同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通过多元智力来教”可以直接地为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提供积极的借鉴,帮助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譬如,教师可以根据言语语言智力的特点,在任何一种课堂教学中,注意增加师生

之间的对话,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语言,并据此做出反应,另外,这样的师生互动也能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

(三)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评价观

受传统的以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智力观念的影响,传统教育把孩子的成绩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错误地估计了孩子的学习潜力,更多地倾向于训练和发展孩子的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却忽视了孩子其他多方面的能力训练和培养。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应该 摒 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考核为重大的评价观,树立多维的评价观。多元智力理论所主张的教育评价是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学习情景下进行的、确实考查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评价。教师应该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孩子的优点和弱势,并把这种由此得来的资料作为服务于孩子的出发点,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个孩子智力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关于该理论的应用,加德纳提出了如下忠告:

——没有理由推断可以采用对英语吧中智力的八种不同方式对每个对象实施有效教育,这种努力使徒劳无功的。

——不要认为仅仅运用某一种特定智力就够了。例如,关于身体-运动智力,随意的肌肉运动和认知技能的培养没有任何关系。

——没有理由认为,儿童在从事和一种智力类型相关的活动时,将另一智力作为背景活动会有何种帮助。例如,加德纳认为,学生在解数学题时以音乐作为背景就是对他的理论的错误应用。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 智力的结构[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32-35。 [2]霍华德•加德纳著,霍力岩,房阳洋等译.智力的重构[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0-12。

[3]陈杰琦,玛拉•克瑞克维斯基,朱莉•维恩斯编,方均君译,多元智力的理论与实践让每个儿童在自己强项的基础上发展[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16.

[4]玛拉•克瑞克维斯基编,李季湄,方均君译,多元智力的理论与学前儿童能力的评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2-40.

[5]蒋俊华、袁爱玲, 刍 议当前我国幼教课程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J].幼儿教育出版社,2004,32—34.

[6]何育萍,多元智力理论与教师专业发展[J],中小学管理出版社,2003,(1):20—22.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