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地质类文章查重率高吗

发布时间:

地质类文章查重率高吗

查重的话建议使用维普,降重以后根据重复率再考虑是否采用知网查重,毕竟知网查重费用比较昂贵,是维普查重的好几倍。大部分人的查重结果都会比知网高一些,在文献库丰富度不如知网的情况下,维普的算法比知网严格多了。

重率要求30%。(2)查重率要求:各高校要根据学位论文的不同特点,对论文进行合理检测。(3)检测结果认定:博士论文检测通常在答辩前的一个月进行;硕士论文检测不能通过者将被取消学位申请资格

论文的查重率非常严格,将通过论文文献之间的比较和特定算法进行进行检测。在论文的查重检测中,普通论文的查重率应在20%以内。如果是硕士论文查重检测,一般硕士论文的查重率可在15%以内通过审查。 一篇论文的质量如何?论文中的查重率自然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值。论文中的查重率在什么范围内非常重要。不同范围内的论文有不同的处理方法。那么,普通论文查重率一般是多少?paperfree小编给大家讲解。 论文的查重率非常严格,将通过论文文献之间的比较和特定算法进行进行检测。在论文的查重检测中,普通论文的查重率应在20%以内。如果是硕士论文的查重检测,一般硕士论文的查重率可在15%以内通过查重。 如果是对期刊论文的查重,不同的期刊有不同的要求。核心要求一般较高,5%-10%是可能的,而普通期刊的要求差异较大,最低要求可能达到5%,但较少,最高要求可达到30%。 在论文查重中要注意查重系统,不同的查重系统,对比库不同,算法也不同。

综述类文章查重率高

一般是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之内,以汉 .斯 .出 .版社为例,他们要求查重率低于15%

查重率取决于你写文献综述的方法。如果是复制粘贴,查重率就高,但如果是汇总评述,查重率就会变低。

通常来说,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如果你是直接引用原作者的内容,或者子标题,这样的引用重复很高的,还有可能导致重复引用,就是你引用的内容早已有人引用过,那么阴用部分也有可能当作复制比来算。

二是将原作者的内容进行文字转化,不改变愿意,这样基本不构成重复,跟降重的核心理念契合。

写文献综述:

很多同学心目中的文献综述部分,就是写自己阅读了多少篇文献,从中获得了什么论点。

如果按照这种逻辑来写,查重率一定会非常高。因为这相当于只写了文献名称、重要论点,而这些都是文献里可以找到的,可以说,这么写跟复制粘贴一样。

正确的写作方式是:根据自己研究的命题,找到相关文献,按照同一时期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时期的维度,对文献进行探讨。立足于前人对该命题的研究现状,梳理曾出现过的不同观点,从而引出自己观点。

认真地说,文献综述的部分是需要花心思、花时间进行创作的。

如果你们学校临时要查文献综述部分,那只能赶紧改写、再次查重了。

一般来说,一篇综述论文的查重率在20%以内,相对安全。论文中单个段落的重复率也要注意,重复率控制在5%以内相对安全。

一般来说,期刊的查重率分这么几档:

(1)30%内。(2)20%内。(3)15%内。(4)10%内。(5)5%内。

宽松一些的期刊,重复率要求在30%内即可。但是这两年严格了,要求30%的不多了。大多数普刊,省级国家级期刊,20%内的是多数。再稍微严格一些的,15%内。如果你是发表普通的期刊,非核心期刊。那么你控制在15%内,算是比较稳妥的。像核心期刊,还有要求比较高的期刊,会要求10%内,有的则要求5%内,这时候你就需要控制在对方要求的重复率之内了。

论文重复率,如果刊物是知网收录的,那么就是以知网检测为准,如果是万方数据库收录的,就以万方为准,如果是维普网收录的,那么就以维普网为准。但实际上,三者相差不大。权威性和可参考性上来说,知网检测的最权威,最具参考性。

地质学类文章

工程地质学科的基本理论形态包括 成因演化论 、 结构控制论 和 相互作用论 ,这些理论有着相通的思想 方法 ,就是成因决定结构,结构控制行为,工程地质过程是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工程地质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工程地质学论文 范文 一:工程地质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价值

一、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及其特点

工程地质测绘

工程地质测绘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一项基础工作,工程设计之前,地质人员要详细查明拟定建筑区工程地质条件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按照一定比例尺将其如实地反映在地形底图上,作为工程地质预测的基础,提供给设计部门使用。

工程地质勘探

对任何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从地表到地下的研究,从定性到定量的评价,都离不开勘探工作,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探包括:物探、钻探、坑探等。

工程地质野外试验野外试验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一项经常进行的重要的勘察方法,是获得工程地质问题定量评价和工程设计及施工所需要参数的主要手段。水利水电工程野外试验包括:钻孔压水试验、灌浆试验、荷载试验触探试验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野外试验水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试验仪器和设备的发展。

技术应用

3S技术是指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三大技术系统的集成与总称。遥感技术是3S技术的基础,它提供主要的遥感信息源。GPS技术用于遥感信息的精确定位,GIS技术则为遥感信息的获取提供辅助信息和专家思维,并对所提取的各种信息进行管理和分析且具有制图功能。近年来,国内开始在一些特大型、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采用3S技术,许多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采用了3S技术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特点有:非凡性与复杂性、实践性与 经验 性、工程地质问题的长期性与隐伏性。

二、水利水电工程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和条件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由于工程建设对原有的地质环境的改变,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工程地质问题,如:泥石流、斜坡滑动、斜坡崩塌、洞室围岩坍塌、溶洞、地质缺陷等。

库区工程地质问题

水库蓄水后,水位上升,水深加大,流速减缓,近坝一带水似静水体,形成一个广阔的人工湖,这就会对库区及其邻近地带的地质环境生产影响,产生库区渗漏、浸没、淤积、坍岸及诱发地震等工程地质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条件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问题不是孤立、偶然发生的,它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必然联系,其形成、发展和变化,都是工程活动对这里自然地质条件影响的结果,这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工程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施工和正常运用的地质条件就是工程地质条件,它主要是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特征、物理地质现象等。

三、水利水电工程中典型工程地质问题形成条件及对策

泥石流

泥石流形成条件有:流域内应有丰富的固体物质,并能源源不断地补给泥石流;要有陡峻的地形和较大的沟床纵坡;流域中上游应有由强大的暴雨或冰雪强烈消融及湖泊的溃决等形式补给的充沛水源。防治泥石流的原则是以防为主,兼设工程 措施 。可采用如下的防范措施:预防:在上游汇水区,做好水土保持,调整地表径流,加固岸堤;拦截:在中游流通区,设置一系列拦截构筑物;排导:在泥石流下游设置排导设施使泥石流顺利排除等措施。

斜坡滑动

斜坡滑动形成的条件:原有斜坡结构被破坏、斜坡外部荷载超过其承受能力等。斜坡滑动的防治措施:排水、消坡、抗滑桩、抗滑挡土墙、预应力钢索锚固措施、灌浆法、砂井砂桩加固法、焙烧发等。

斜坡崩塌

斜坡崩塌发生条件和发育因素:山坡坡度55-75度、表面凹凸不平;岩石性质和节理程度:软硬岩石互层组成;地质构造:岩层产状、构造作用。斜坡崩塌的治理措施:爆破或打楔、灌浆、调整地表水流、铺砌覆盖、坡面喷浆等等。

水库地震

水库地震是指水库蓄水后诱发的地震,水库地震发生的条件有:地质条件、激发条件,其中激发条件包括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水库诱发地震以3级左右为主。我国最大的水库诱发地震是广乐省新丰江水库诱发地震级。矿山诱发地震震级在~级,一般震级较小,震源较浅。水库地震的防治措施:尽量减少对可诱发水库地震的地质条件的破坏、采用有效方法预测水库地震发生的频率和级别、做好预防水库地震应急预案等。(本文来自于《价值工程》杂志。《价值工程》杂志简介详见.)

四、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则是在各种地质环境中进行的,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与地质环境之间必然产生一定方式的关联和制约,地质环境对水电工程建筑物的制约,可以由一定的作用影响工程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和正常运用,也可以由于某些地质条件的欠佳而提高工程造价;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有可以各种方式影响地质环境,使其产生程度不同、范围不一的变化。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必须根据具体地质环境和工程建设方式、规模和类型,预见到其二者相互制约的基本形式和规律,才能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并妥善保护地质环境。

工程地质学论文范文二:论工程地质实践教学方式

杭州西郊群山环抱西湖,水光潋滟、山色葱郁,北、东一片广阔平原。杭州山水有湖光山色之盛,山、石、洞、泉之美,地貌类型多样。北东向延伸并向南西扬起的西湖复向斜构造,使杭州地势自南西向北东逐渐降低。区内总体可分为山地、平原两大地貌单元:西湖的西、西南大部分地区为低山丘陵区,外围北、东、南侧为平原区。低山丘陵区内又可进一步分为低山丘陵与山麓沟谷两个小区。平原区分为西湖及北侧菬溪流域的湖沼冲积平原小区和东南侧钱江流域的冲海积平原小区。

工程地质实践教学

工程地质实习是工程地质专业本科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是该专业4年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实习。是学生在学完土质土力学、岩体力学、工程地质学基础、工程地质勘察等课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按工程地质选址勘察、初步勘察阶段的技术要求,通过对工程地质条件的野外实地考察、测绘和有关勘察手段使用的现场参观和实践,使学生获得工程地质实践的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理论,促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今后从事工程地质选址勘察或勘察工作打下初步基础。

1.实习内容和要求。岩石、土的肉眼鉴定,地层剖面观察;褶皱和断裂构造的基本判识;岩体结构面类型、结构体形状识别,野外鉴别和判识不同岩体结构类型,岩体结构面测绘统计;土体结构类型识别;地下水类型及水文地质条件的了解;各种环境地质及不良地质现象(滑坡、溶洞、坍塌等)野外识别、调查、测绘,成因和对场地稳定性影响初步分析和评价;以掌握工程地质测绘工作方法为主,并参观了解静力触探、标贯、钻探编录和取样等工程地质勘探手段;在了解杭州市区区域地层、构造等基础上,以浙江大学附近区为主,通过工程地质测绘,资料收集,编制工程地质剖面图、平面图和选址勘察文字 报告 。

2.实习教学。实习分为四条路线,路线一为大桥地层剖面路线,六和塔→钱塘江大桥北铁路线→八卦田→玉皇山;路线二为钱塘江岸—南高峰不良地质现象调查路线;路线三为浙大—青芝坞—灵峰—玉皇山—玉泉;路线四为浙大—黄龙洞—蝙蝠洞。实习内容为系统识别杭州地区地层岩性及其分界标志层;进行岩性描述,对出露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化石和风化程度等进行观察和描述,掌握观察方法和描述要点并采集岩样标本;岩体结构类型野外判别方法;滑坡识别、形态测绘等;洞穴调查、测绘;落水洞、岩溶塌陷调查;岩体节理裂隙统计;判识地貌单元及确定分区界线等内容。

工程地质实践 教学方法 探讨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很多的工程地质现象,仅通过书本上的概念、理论而不配合一定的实习,是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正如俗话所说“实践出真知”,充分说明了实验实习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实习可以验证、巩固和学习与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激发学生对工程地质的兴趣。杭州作为实习基地本身对学生即是很大的吸引力。在实习过程中循循诱导学生对工程地质专业的热爱。启发式教学具有多种功能,通过启发教学,能激励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切实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以及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每一条实习路线,都要在实习前布置好任务;每爬一座山,都要每位同学抱着征服高山的勇气,去翻越它,研究它,并对工程地质现象了然于心。对率先完成任务的小组要给予奖励。在山上野餐时,表演节目活跃气氛。激发同学的实习热情。在实习过程中,老师应该对实习地的风土人情、历史地理有所了解,把地质现象与人文知识、风俗习惯、经济发展联系起来。比如某些特殊地形地貌在古代兵家战争中起过什么作用;一个地区的地层与该地的闻名土特产有什么关系;某些因地质作用形成的湖光山色在当地有哪些民间 传说 ,在旅游业中起到什么作用等。这些都会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从而也增强对工程地质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科学研究是从观察开始的,工程地质学更是如此,有的人对丰富的地质现象熟视无睹,而有的人则善于观察并有所发现,二者的区别在于对观察的重视不够,观察能力不同。野外实习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最具体而有效的方式。做到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勤于观察是指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进行独立观察。野外实习时,对欲让学生观察的现象,老师一般都作了预习,心中有数。切实而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老师可通过提示、点拨要观察内容。善于观察是指把看到的不同现象进行对比,找出其本质上的成因联系。实习时老师可给学生示范,抓住两至三个现象深入剖析,学生便可举一反三,掌握思路和方法在此过程中,老师应特别注意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释,即使错了也没关系。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任何工程都是一个系统工程,都需要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所以团队合作精神的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地层实测剖面和独立填图阶段训练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在进行工作前,需按掌图、记录、定点、测量产状和采集标本等任务分工,对最后成果的整理分析也要采用讨论式的方法上各小组的成员都发表意见,集思广益最终完成图件的绘制,杜绝单打独斗。

工程地质学论文相关 文章 :

1. 工程地质论文

2. 地质学毕业论文范文

3. 环境工程地质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分析

4. 工程地质勘探中的钻探技术应用论文

5. 采矿论文范文

6. 采矿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工程地质勘察是完成工程地质学在经济建设中“防灾”这一总任务的具体实践过程,其任务从总体上来说是为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工程地质职称论文,仅供参考!

浅论工程地质勘查

【摘要】工程地质勘察是完成工程地质学在经济建设中“防灾”这一总任务的具体实践过程,其任务从总体上来说是为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以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和地质条件,避开或改造不利的地质因素,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有关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质勘查质量

中图分类号: TU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工程地质学早在21世纪30年代就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近期的研究成果更是高深至运用非线性科学研究其复杂性问题。地质情况是复杂、多变的,因区域、地区、场地而各异。在各类建筑地基基础设计中,为保证其安全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技术条件:①地基强度条件,即保证地基稳定性,不发生剪切破坏或滑动破坏;②地基变形条件,即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局部倾斜都不超过地基容许变形值。地质勘察报告是建筑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是保证满足上述两个技术条件的必备资料。科学的地质勘察报告不仅能提高建筑设计质量,还可节省工程量,减少投资,从而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近些年来,我国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已有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地质工程建设的左右手。地质勘察是对地质工程相关区域范围内的岩石、地层、构造、水文、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确定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必要的依据及参数。地质勘察报告的内容将会决定出不同的投资投入和施工管理方案,不同的施工方案决定不同的工程质量。

二、工程地质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特殊施工要求的重大建筑物地基,有时通过详细勘察尚不能全部查明情况或取得全部所需资料时,则需进行施工勘察。当前在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中存在着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性和价值认识不够

地质勘察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揭示地质构成,二是提供土体的力学指标;地质构成决定基础处理方案的选择,力学指标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众所周知,地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靠钻探勘察,建设场地是唯一性的,勘察成果也没有可比性,因此建设单位选择一家专业技术强,操作规范严谨,能准确提供成果的勘察单位相当重要,对建筑的安全、工程施工顺利进行、节约投资都有重要的意义。

2、地勘部门地勘报告质量不高

地勘部门提出的地勘报告,质量不高,并不乏错误。现某些地勘报告其内容简化到不提供土工试验指标,不作评价,不作明确的结论和提出建议性工程处理意见等。一些报告中该省略的不省略,不该省略却没有;不该附的图附上,需要的表格又没有;文字不多,却废话连篇。其做法是蒙哄不懂专业的管理人员和去迎合部分设计人员只要提供地基承载力这一指标。

3、勘探方法不对

一些勘察部门用所谓的静载荷试验压裂探坑两侧土层为准来确定承载力,其做法是一种误导,是不科学的。试想,压裂较浅和较深的两侧土层所需的压力大小都不一样,究竟取用哪一压力定值来作为地基承载力。另外,压裂两侧土层不能替代或者说明该压力值就是竖直方向土层地基持力层的承载力。

4、工程地质勘察缺乏监管

一是工程地质勘察在工程的前期阶段进行,由建设单位自主选择勘察单位,一般建设单位缺少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对地质勘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对勘察单位要求不高,有个成果就可以,钻探费用上考虑多点,对技术的要求就轻了。二是地质勘探是野外作业、土工试验和资料整理,整个过程只有勘探单位独自完成,没有监督,到底钻了几个孔,钻了多深,取了多少土样,土工试验做了多少,这些都存在漏洞,是勘探单位的“良心”活。现在施工图审查也对地质勘察成果进行审查,那都是事后了,只要资料造得过得去都能通过,地质构成与实际施工严重不符时有发生,力学指标的精确性更是无法判别。

三、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对策

1、确立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规范和制度

工程地质勘查工程师在进行正式的勘查工作之前,应详细地了解和掌握建设单位对岩土勘测工作的要求,及其所负责工程的结构形式、用途、载荷大小,并根据施工现场情况编制勘察规范和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时间计划,合理安排内业资料整理、土工试验、外业施工等环节,规定取样及试验、原位测试、钻探施工等技术要求,明确勘测过程中与规范和制度相冲突时应作出的技术调整要求。

2、做好对勘查数据的提炼,提高地质勘查报告质量

做完地质勘查工作,得到勘查数据之后,还应结合项目自身及周边环境特点来做好勘查数据的整理、分析和提炼,以确保土层划分的科学性和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并做好与设计人员的沟通,对于差异较大的参数要进行必要的说明,使得设计人员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情况。

3、选择合适的勘察测试方法

勘察主要有钻探、取样和试验三种方法,它们都拥有着非常强的针对性,选择合适的勘察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有可能会浪费大量的工作时间和资金。选择既经济又合理可行的工程勘察方法,首先应当详细了解场地已有地质资料、沿线构造物情况、与工程建设设计人员充分交流、明确要解决的工程地质问题,然后开展勘察工作,特别是对未知区域的勘察,要分阶段的多次完成勘察工作。针对不同的材料与地质结构,采取的方法有:干钻取芯钻进、泥浆护壁回转钻进等。

4、做好勘查现场的监督工作

开工前,工程地质勘查人员须结合建设方提供的各类报告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测与核实;要对钻机所使用钻杆的尺寸和长度予以核对,确保其各部分技术参数符合勘测和施工的要求;岩土勘测工作中的各项原位测试项目,应满足《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及其他相关规范和制度的要求;合理选择钻进方式,在对岩层进行钻进时,应根据岩层强度合理确定钻进速度,在钻进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粉土、砂土、软弱土层时,须采用泥浆护壁钻进法,并严格限制钻进速度;做好取样管理,取样时,应严格控制钻杆尺寸,不得通过切取岩芯管的方式取原状土样,对取好的样应及时贴好标签,并妥善保管;对于高程和水位的测量,高程的测量应首先选择黄海高程,若条件不允许而须采用假定高程,最好是将基准点埋设在不易遭到破坏的地方,应在工程施工结束后统一进行地下水位的测量工作;工程师要及时对外业资料进行核对和验收,确保原位测试数量和主要持力层的取样数量满足要求,同时,还要注意做好持力层的起伏情况的控制工作,对可能存在的异常点进行小规模钻探,探明具体情况。

5、控制好工程地质勘察周期

勘察周期作为工程地质勘察项目的重要因素必须满足计划要求。在制定勘察纲要时,应根据工程项目情况、勘察工作量和勘察方法、场地地形地质条件等情况,对野外业工作、岩土试验和室内资料整理时间进行统筹安排人员和设备。树立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观念,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勘察设计要统筹考虑规划、建设、养护、运营的全过程,运用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观念,进行技术方案比选,合理确定项目的功能水平,实现技术与经济的有机结合,确保勘察设计工作质量。设计阶段是项目寿命周期成本控制最关键的阶段,要从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去看待成本,不仅要重视建设成本、维修成本、养护成本的控制,还要重视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的控制,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合理评价设计方案,在确保安全和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提高技术含量,合理、灵活地运用设计指标,达到最佳技术与经济效益。

结束语

勘察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上,优良的勘察报告无疑会给设计提供可靠的工程地质依据。相反,不合格的报告会给设计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甚至造成质量事故。因此要对勘察工作有明确的定位,重视工程地质勘察,落实管理和规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拥有比较可靠的勘察成果。

参考文献

[1] 黄光琼. 工程地质勘查及高层建筑物地基处理措施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 2011(02)

[2] 张美元.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探析[J]. 商品与质量. 2009(S6)

[3] 刘涛. 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科技资讯. 2009(16)

工程地质勘察探讨

摘要:介绍了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以及决定勘察任务的因素,具体阐述了工程地质勘察流程,包括前期准备、各阶段勘察内容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以期指导相关人员正确进行工程地质勘察,为设计施工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目的;任务;勘察报告

建筑是建在地面以上的,地面以下土层的分布,土质的疏松、强度,地下水的深度等都会影响到在建建筑的安危。所以,为了确保建筑及其地基设计的准确性,就必须有建筑场地的地质资料作为科学依据。只有对建筑场地的地质资料有个全面的了解、准确把握才能更好的对建筑及其地基进行设计。

一、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

工程地质勘查的主要目运用坑深、触探、钻探等勘查手段和方法,对在建工程的场地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的地质资料。

二、决定勘察任务的因素

(一)建筑场地的复杂程度

根据建筑场地的地形情况将场地复杂程度分为三个级别:简单场地,对建筑地基影响不大;中等场地,对建筑的地基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复杂场地,对建筑的地基存在很大的影响。

(二)工程所在场地地质条件的研究机当地建筑工程经验

比如,在某一陌生区域,对当地的地质条件缺少研究,则勘查工作量就有加大;相反,如果在此地有工程施工经验,则花费时间及工作量都会减少。

三、建设规模及建筑物等级

依据所建工程类类型,建筑地基负荷大小、建筑地基损坏后造成建筑整体后果的程度等,可将建筑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建筑物,主要指的是关键性或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破坏后果很严重。二级建筑,主要指的是地基负荷较大的建筑物,破坏后果严重。三级建筑,主要指的是建筑地基负荷不大,破坏后果不严重。

勘察工作的准备。1)接受工程地质勘查任务书,结合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制定相应的勘查工作计划;2)建筑规模较大或地质条件复杂的场地,应当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并实地观察场地地质情况;3)设置勘查点和勘查线,采用各种地质勘查手段或方法探明场地地质情况,并取得地质试样;4)对取得地质试样进行物理力性测试和水质分析测试。

四、地质勘察各阶段的内容

(一)选址勘察

1.目的

选址勘查是指对工程场地的地质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评价。

2.选址阶段的勘察工作

1)对工程场地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地震、矿产资源和工程地质信息以及气候、自然条件等信息进行收集;2)工程现场实地踏勘,初步了解场地的土层结构情况,形成原因和大致成型年代,主要土层、地下水位等情况。3)对附近区域的建筑物规模、结构、地质资料等情况有所了解;4)工程场地地质情况复杂,现有资料不能不能准确反映地质信息,应当进行必要的地质测绘及勘探工作。

(二)初步勘察?

1.目的

1)对在建建筑的地基稳定作出评价;2)为建筑的总体平面提供必要信息;3)为工程的主要建筑地基施工发案提供参考资料;4)如遇不良地质现象提交防治方案。

2.主要任务

1)对场地地质初步了解。2)对地下水水位和冻结深度有个初步了解3)查明场地中不明地质现象,范围,对工程项目的影响和发展趋势

(三)详细勘探

1.目的

1)从工程地质角度评价建筑地基,提出相应建议;2)为建筑地基设计提供详细的地质工程资料;3)为建筑地基的加固和处理提供工程资料支持;4)为不良地质情况的防治提供地质资料。

论文百事通

2.主要任务

1)详细勘查主要采用的手段以原位测试、勘探和室内试样检测为主。2)复杂场地或一、二类建筑物,详细勘探点宜按主要柱列线布置;对其他场地和建筑物可沿建筑物周边或建筑群布置;对重要设备基础应单独布置。3)要以地基主要受力层为原则钻探勘探孔深度。如果地基需要进行变形验算,部分勘探孔可以底基层压缩深度。4)对场地进行详细勘探时,原位测试井、探孔数量级所取地质试样,应依据地质的复杂程度、建筑规模或类别进行确定。取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部位,应依据设计要求、地基情况进行确定。

(四)施工勘察

1)对较重要建筑物的复杂地基需进行验槽。验槽时应对基槽地质素描,实测地层界限,查明人工填土的分布和均匀性等,必要时应进行补充勘探测试工作。2)基坑开挖后,地质条件与原勘察资料不符,并可能影响工程质量。3)深基坑设计及施工中,需进行有关地基监测工作。4)地基处理、加固时,需进行设计和检验工作。5)地基中溶洞或土洞较发育,需进一步查明及处理。6)施工中出现边坡失稳,需进行观测及处理。

五、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一)文字部分

1)勘查工作的任务和概况;2)是否存在影响建筑物地基不稳情况存在及其影响程度;3)工程场地的地质土层结构、强度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4)低下水位的深度、水质情况、变化情况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程度;5)在地震设防区划分场地类型和场地类别,并判别饱和沙土及粉土;6)对建筑地基基础方案进行分析,提出经济可行的设计方案意见,尤其对地基设计和施工中需注意的地方检出建议;7)当工程需要时,尚应提供:深基坑开挖的边坡稳定计算和支护设计所需的技术参数,论证其对周围已有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影响;基坑施工降水的有关技术参数及施工降水方法的建议;提供用于计算地下水浮力的设计水位。

(二)图表部分

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2)工程地质剖面图、综合工程地质图或工程地质分区图;?3)土的物理力学性试验总表。重大工程根据需要,绘制综合工程地质图或地质分区图、地质柱状图或综合地质柱状图和有关试验曲线。

参考文献:

[1] 韦俊行. 欧家村水电站工程地质勘测工作中的教训与启示[J]. 水力发电, 1990, (02)

[2] 邱贤荣. 浅论地质勘测各阶段技术要点分析[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08, (08)

[3] 刘涛,甄星灿. 某高层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实例分析与加固处理[J]. 建筑结构学报, 2002, (02)

地质类综述文章

现在是个难题,不好解决

地质类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最后,需要注意文献综述的语言表达清晰、简洁,条理分明,符合学术规范。

对研究区地质背景的了解,尤其是大地构造属性与地层区划及地层系统、岩相古地理轮廓的总体分析与把握,是开展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必要前提。

一、地层区划特征

研究区位于湖南、湖北交界地带,属于上扬子地台东南缘,具有较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特征(王鸿祯,1978,1981,1982;赖才根等,1980,1982;王鸿祯主编,1985;王鸿祯等,1986,1990;周明魁等,1992;刘宝瑁等,1993)(见图1)。根据沉积类型、生物面貌、沉积厚度及层序结构以及顶底界特征等原则(王鸿祯,1978),自北向南,研究区可分属以下三个地层区类型(湖南区调队,1986;曾庆銮等,1987)。其总体特征如下:

(1)大致沿桃源热市—慈利龙潭河—吉首一线以北(北西),岩性及岩相与峡东宜昌一带类似。其奥陶系下部为较纯的碳酸盐岩,夹少量泥页岩;其上部则为泥质较多的碳酸盐岩,并有碳硅质笔石页岩等,最顶部为观音桥层。靠近慈利一带,奥陶系顶部—志留系底部则多有不同程度的缺失。生物群以三叶虫、头足、腕足等为主,间有笔石等。总体厚度300~400m。属于一种基底较稳定的台地相区沉积环境,即扬子区。

(2)以桃源九溪—黄石和慈利陈家河一带为代表,基本上沿武陵山南坡呈北东—南西向延伸。该区奥陶系沉积厚度较大(700~1000m)。其下部地层,自两河口期至牯牛潭期,以含泥的碳酸盐岩为主,夹多层碳酸盐角砾岩等碎屑流沉积,向上逐渐过渡为泥质—粉砂质沉积。奥陶系上部,自庙坡期至五峰期,该区则与扬子区相似,为含泥的碳酸盐岩与碳硅质笔石页岩,顶部出现观音桥层。生物群以扬子型为主,夹有江南型,反映了一种沉积基底较活动、沉降较大的台地边缘斜坡沉积环境,属于通常所说的扬子区和江南区之间的过渡区(武陵山小区)。

(3)以桃江响涛园—安化毛铺子一带为代表,奥陶系为一套厚度不大(300m±)的硅泥质、碳泥质、粉砂质板状页岩,中上部夹含锰碳酸盐岩及近源型浊积砂砾岩。其顶底分别与寒武系、志留系呈连续沉积,生物群以笔石为主体。与前两区相比,总体上显示出远离碳酸盐台地、相对饥饿的深斜坡-盆地沉积背景。该区即属于扬子区与华南区之间的过渡区,习称江南区(雪峰分区)。

二、地层划分与对比

上扬子地台东南缘的峡东—湘西北地区,是我国华南地区奥陶系经典研究区之一。地层研究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20、30年代。李四光(1924)、田奇镌等(1933)、王钰(1938)以及孙云铸(1941)等地学前辈,曾在该区内做过许多开创性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更有许多学者在此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工作,如杨敬之、穆恩之(1954)、张文堂(1957,1962,1982)、金玉琴等(1959,1964)、刘义仁、傅汉英(1984,1989)、安太庠等(1980,1987)、汪啸风等(1980,1983,1987),等等。另外,湖北省和湖南省地矿局所属单位等,则对该区进行了地质填图及专题研究,如湖北省地矿局三峡地层研究组、原地质矿产部宜昌地质矿产所、湖北及湖南区调队等。数十年的积累,已使该区的生物地层学及相关研究达到较高的水平。宜昌黄花场剖面等已成为我国奥陶系指定层型剖面(赖才根等,1982;汪啸风等,1987)。

本文基本沿用该区现有的地层系统(表1-1)。奥陶系的年代地层特别是阶根据赖才根等(1982)以及汪啸风和陈旭等(1996)的划分综合而成。笔石带、牙形石带则分别参照安太庠(1987)、倪世钊等(1987)、陈旭等(1993)、汪啸风和陈旭等(1996)、张建华(1996)等人的资料综合。寒武—奥陶系暂以Cordylodus lindstromi带的底界为界,奥陶—志留系暂以Glyptograptus persculptus带底界为界(汪啸风等,1987,1992)。系、阶界线年龄分别采用Harland等(1989)以及王鸿祯、李光岑(1990)和王鸿祯(1996)的数据。岩石地层划分基本根据曾庆銮等(1987)、湖南区调队(1986)及汪啸风和陈旭等(1996),但此次在湘西北划分出了大田坝组、舍人湾组等,并对桃花石组等岩石地层单位的界线,从层序地层学的角度进行了重新厘定(参见第八章)。

表1-1上扬子东南缘奥陶系多重地层划分对比表

三、沉积环境及古地理演化

已有的研究表明,奥陶纪时,扬子地台总体上处于靠近冈瓦纳大陆的南半球低纬度地区(王鸿祯等,1985;汪啸风等,1987;Chen和Rong,1992;刘宝珺等,1993;Wang和Chen,1995),这使得扬子地台奥陶系的地层沉积总体上以碳酸盐岩为主。但是,由于晚期的古纬度要比早期稍稍靠南(王鸿祯,1985;汪啸风等,1987;Chen和Rong,1992;刘宝珺等,1993;Wang和Chen,1995),并因此更多地受到了冈瓦纳大陆冰川及深凉水背景的影响,使得这块地台在奥陶纪晚期,无论沉积类型还是生物群面貌,都呈现出有别于早期温暖浅水的深凉水特征来(戎嘉余,1984;Chen,1984;陈旭等,1986;戎嘉余等,1987;曾庆銮,1991;王志浩等,1996)。而从鄂西到湘中,从碳酸盐台地内部经其边缘向陆棚斜坡和盆地的沉积相区的横向变化,使得该地区沉积环境的在时空上的演替,变得更为复杂多样(湖南区调队,1986;周名魁等,1993;刘宝珺等,1993;汪啸风等,1996)。尽管如此,在总体上,奥陶纪时本研究区及所在的上扬子地台仍可分为两个较大的沉积阶段,即:

1.正常温暖浅水碳酸盐台地阶段

该阶段时限为两河口期—红花园期。它们基本上继承着震旦纪末期以来的沉积背景和格局。这一阶段,研究区内又可分为以下三个相区:

(1)台地相区:自慈利龙潭河—桃源热市一线以北,包括峡东地区在内的广大区域;

(2)台缘斜坡相区:以桃源九溪—黄石及慈利陈家河一带为代表,沿武陵山南坡呈北东—南西向延伸的狭长地带;

(3)深水陆棚(斜坡)—盆地相区:以桃江响涛园—安化毛铺了—带为代表,沿雪峰山南麓向东南展布的地区。

2.淹没深凉水碳酸盐台地阶段

该阶段自大湾期开始,直到五峰期末。在这一阶段,上述的前两个相区基本合二为一,普遍发育含较深水环境生物组合的瘤状泥灰岩、具收缩纹泥灰岩等,呈现出较典型的广海陆棚沉积环境,但第三相区仍然存在。该阶段又可以牯牛潭期和庙坡期之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次级阶段。前后相比,后者则发育有代表滞流、还原背景的黑色硅质碳质笔石页岩,反映了沉积环境等曾有较大变化。

“构造控制盆地,盆地控制沉积”(王鸿祯,1992)。下面,作者将以古斜坡坡度及沉积基底构造沉降速率的测算,来概括性地揭示研究区的沉积环境及古地理变化。

Middleton和Hampton(1973)曾经以大量而翔实的实际资料,总结过地层中碎屑流的厚度与古斜坡坡度角的关系,并提出了如下的经验公式:

Tcrit=(K+σntanφ)/ρ1gsinθ

其中Tcrit为碎屑流沉积岩的厚度,K为碎屑流静力学强度,σn为正常沉积静力学强度,φ为摩擦角,θ为斜坡角,ρ1为碎屑流润湿密度。对于润湿未固结的沉积岩,由于φ接近于零(Schofild和Worth,1968),因此上述公式可简化为:

Tcrit=K/ρ1gsinθ

又根据D=△ρ可求得K。其中D为重力流可搬运的最大球状砾石直径,g为重力加速度,△ρ为碎屑流和基质的密度差,因此

sinθ=D·△ρ/ρ1Tcrit

又因为对颗粒支撑的重力流而言,ρ与灰岩密度近等,即等于,△ρ则可近似地视为,所以

sinθ=θ=arcsin()

按照这一公式,根据研究区碎屑流沉积中最大等轴状或近等轴状砾石粒径数据,对古斜坡坡度和碎屑流静力学强度进行了估算,结果如表1-2所示:

表1-2研究区奥陶纪古斜坡坡度及碎屑流静力学强度表

注:HJ即九溪剖面,HH为桃源黄石镇剖面,HC为慈利陈家河剖面。O1p即盘家嘴组,O1m即马刀育组这三条剖面均属于武陵山小区。HX则为桃江响涛园(南石冲)剖面,O2n即南石冲组,属于湘中区。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1)研究区奥陶纪古斜坡坡度为°~°。它们包含在现代所观测的可发生碎屑流的斜坡角范围中(°~°)(Embley,1976;Jacobi,1976),与李杰测算的川陕及湘黔交境晚寒武世发生碎屑流沉积的古斜坡坡角(°~°;°~°)相比较,总体上也是一致的。

(2)研究区内碎屑流静力学强度值的范围在102~104Pa之间。这与(1970)关于现代地表泥石流的强度(102~104Pa)及刘宝珺(1990)关于湘黔地区寒武纪碎屑流静力学强度(102~104Pa)李杰关于川陕、湘黔交境地区晚寒武世碎屑流静力学强度(103~104Pa)是基本吻合的。

(3)如果测量值没有大的偏差的话(不排除因露头面积所限、所能见到的最大等轴粒砾石的直径有可能会偏小等),那么,奥陶纪早期湘北九溪一带的古斜坡坡度角,看起来总体上要比晚期湘中响涛园一带的大一些。同时,根据当前的坡度测算值,并参考台地边缘湘北热市—茅草铺一带当时的古水深(潮间带附近)等,可以估算出湘北九溪一带和湘中响涛园一带古斜坡在理想状态下的“古水深”。其中,前者大多为100~200m,后者则为350~700m左右。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问题:前者属于碳酸盐台地前缘斜坡,后者则可能已属外陆棚缓坡地带或盆地相区(王鸿祯,1985;湖南区调队,1986;周名魁等,1993;刘宝珺等,1993)。前者大体上或可与现代热带-亚热带海洋的大堡礁及巴哈马台地边缘等相比照,后者则大致可与我国东海及黄海陆架外部等相对应。同时,这也表明,此前有关九溪一带“下奥陶统存在着等深流沉积”的认识(高振中等,1995)是令人怀疑的,至少是值得商榷的。

由此可见,上扬子地台东南缘湘西北—湘中一带的沉积基底,自北西向南东,大致上从坡度稍陡的碳酸盐台地前缘斜坡,逐渐转换为坡度较缓的外陆棚缓坡或盆地相区,基本上继承了震旦、寒武纪以来的面貌(刘宝珺,1991;刘宝珺等,1993)。而由于红花园期之后碳酸盐岩台地的被淹没(刘宝珺等,1993)和沉积充填,坡度稍陡的碳酸盐台地前缘斜坡,已随之转化为坡度较缓的陆棚缓坡的一部分。即自大湾期开始,研究区的沉积基底环境又有了一些改观。

Von Bubnoff(1954)最早运用了时间-沉积厚度曲线,即平均沉降速率来表达沉积盆地沉降史。尽管它比现在的“反剥法”所达到的精度稍低,数值稍小,但最终所获得的趋势与后者是基本一致的(刘宝珺等,1993)。因此,在缺乏孔隙度及压实比等参数的情形下,人们仍可以直接用现在的实测地层厚度,参照一些界线年龄来求得这一数值。下图即为作者根据研究区的4条奥陶系基干剖面的实测数据,参照现有的奥陶系各阶年龄(表11),做成的研究区奥陶纪基底沉降曲线(图1-1)。

图1-1研究区奥陶纪基底沉降曲线对比图

Ⅰ—桃江响涛园;Ⅱ—宜昌黄花场;Ⅱ—桃源热市-茅草铺;Ⅳ—桃源九溪

从图中可以看到以下特点:

1.各区基底沉降速率的差异

总体上沉降最大、最快的地区是九溪剖面所代表的武陵山小区,即台缘斜坡区。其次是热市—茅草铺剖面所在的八面山小区,它属于台地相区,但非常接近台地前缘斜坡,大致相当于枢纽带(hinge)附近。再次则是黄花场剖面所在的峡东区,属台地内部相区。沉降最小、最慢的地区是响涛园剖面所在的湘中区,属外陆棚斜坡-盆地相区。这说明相区的形成及地层区的划分,实际上首先是由沉积基底的稳定程度所决定的。

2.各地区普遍存在这样几个基底沉降演化阶段

(1)两河口—红花园期:属于强沉降阶段。沉降速率范围为4~25m/Ma,顺序为九溪>热市>黄花场>响涛园。反映研究区所在的上扬子地台及其边缘,总体可能处于一种热沉降拉伸或裂谷状态(Miall,1990;Einsele,1992;刘宝珺等,1993),并有可能最终导致了整个地台区和碳酸岩台地的被淹没(刘宝珺等,1993)。这一时期不仅在斜坡(湘西北九溪一带)及盆地相区(如湘中新化等地)均出现了较典型的类复理石式浊积岩(湖南区调队,1986),而且在台地内部相区的峡东一带,也出现了碳酸盐角砾岩等重力流堆积(雷卞军等,1996),可能就是这种应力背景状态的一个突出表现。

(2)大湾—牯牛潭期:属于弱沉降阶段,沉降速率范围降低为~,总体上远远小于前一阶段的幅度,但顺序有所变化,为九溪>响涛园>黄花场>热市。其中前两者的速率十分接近,不过,响涛园的沉降幅度却超过了前期。而后两者的幅度比前期减少了许多。反映出上扬子地台及其边缘的热沉降拉伸或裂谷状态,比前期减弱了许多,并可能有某种调整。因而在其末期导致了上扬子地台及其边缘整体露出海平面,并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剥蚀(汪啸风等,1996)。

(3)庙坡—临湘期:属于极弱沉降阶段。沉降速率均变得非常低,为~,四个地区很相似,仅九溪剖面稍稍小些。反映出研究区总体上可能处于构造沉降甚小、整体较为稳定的均衡状态,并很可能在早期出现了较快、较大幅度的海平面上升,造成了缺氧事件,从而使其代表性产物-黑色笔石页岩,几乎遍布原来各个相区(湖南区调队,1986;曾庆銮等,1987)。后期虽有改观,但总体仍远离物源区——不管是碎屑岩滨岸,还是碳酸盐台地,属于一种相对稳定、还原的沉积环境,因而有利于较为均一、厚度不大的瘤状泥灰岩、具收缩纹泥灰岩的形成(陈旭等,1986)。并在末期有可能逐渐暴露或接近暴露,因而一些地点出现了白云岩等(刘永耀等,1984)。

(4)五峰期:总体属于弱沉降阶段,但各地差异较大。沉降速率范围可从2m/Ma增至12m/Ma。其中,热市一带因后期剥蚀缺失而难以估算,余者的顺序为九溪>响涛园>黄花场。反映该区可能又出现了新的热沉降拉伸,如湘中桃江—安化一带发育了近源浊积岩(徐熊飞,1980)。末期则因出现了挤压状态(刘宝珺等,1993),造成了以热市一带为代表的湘鄂黔交界地区局部隆升成陆,并遭受剥蚀(穆恩之,1954;湖南区调队,1986)。

综述类文章查重率高怎么办

把重复的每一句话换一种说法,通常来讲不与原来的连续重复7个字以上就能成功避免重复。实在不会的等方面,可以来文天下论文检测网咨询。

技巧一:删减

大家可以先对论文初稿进行查重,检测完就可以拿到初稿的查重报告,大家可以根据查重报告中标红的部分进行论文修改,因为论文中标红的部分就是检测论文中重复的部分,可以删减掉部分检测论文标红的部分。

技巧二:语序倒换

对于论文中重复的句子可以将语句进行倒换,因为论文查重是依据文字的重复而计算出重复率,所以可以将倒换后的重复语句适当修改一下,这个方法是能够有效降低重复率的。

方法三:关键词替换

关键词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关键词在论文查重时检测为重复的话,那对论文整体的重复率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因为关键词在论文中出现的频率是比较频繁的,所以可以将关键词使用意思相近的词语进行替换。

一般来说,如果论文中的单词数量超过15个字符,与原始数据库中的论文字数完全相同,则被认定为剽窃。因此,根据本规定,可以通过改变词汇和句型来降低查重率。对于段落,它也可以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扰乱顺序。 论文查重率太高,所以在论文检测中不能粗心,在论文写作中,我们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在论文中的降重方法必须清楚,那么论文查重率偏高如何修改? 当论文降重时,国内期刊的要求很高,必须在查重率规定范围内,在论文查重检测中,一般论文检测系统有自己的查重算法和标准,一般来说,如果论文中的单词数量超过15个字符,与原中的论文字数完全相同,被认定为剽窃,因此根据本规定,可以通过改变词汇和句子修改来降低查重率,对于段落,不影响原意义,也可以打乱顺序。 国内论文复检系统一般包括paperfree、papertime等。在提交时,我们根据不同的学校需求选择不同的查重系统,不同系统检测结果不一样。

论文查重重复率不达标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当然是给论文降低重复率了,不然那个重复率会自动降低吗?

首先,如果毕业生的论文是文科论文,其专业是教育、会计、文史类的,这种论文的重复率要好降很多。像教育学,如果一段文字和别人一模一样,这可能是参考文献的时候出现了问题,所以会导致结果一样。其实,参考文献的部分的文字是不用照搬的,也可以做一些技术方面的处理,怎么进行技术处理?就是将文献部分的文字进行一个语句方面的调整,不要别人是什么,你就搬什么,那样,很容易出现论文的重复率不达标。

严格来说,一个学生的毕业论文出现重复率不达标的问题,要么是在文献参考上和别人是参考的一个部分的文献,要么确实存在着不好的抄袭的行为,这种抄袭的行为,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毕业结果,但不少人还是对此心存侥幸的,不愿意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过多的投入,直接拿起别人的东西就抄,抄袭可以的了自己,但是不过论文检测平台,任何抄袭过的论文,论文查重平台很快就能查出里面的重复部分来自于哪里,会标注的清清楚楚。

论文检测平台检测有个好处就是一个学生论文的抄袭部分出自哪里,抄袭的是哪篇,都会清清楚楚的标出来,所以说没有抄袭的,在事实面前都会被打回原形。

以上就是关于论文查重率的相关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关注本平台!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