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关于蒙台梭利的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关于蒙台梭利的论文参考文献

考文献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下面是CN人才网为大家整理的学前教育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参考~ 篇一:学前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皮连生著的《智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吴立岗著的《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朱家雄主编的《幼儿家庭教育大全》,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1)》,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靳玉乐著的.《现代课程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邵瑞珍著的《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方明编著的《家园合作 提高幼儿素质》,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 ★卢乐山等主编的《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沈阳出版社,1995。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编的《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华中师范大学等五院校编写的《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徐学莹等主编的《外国幼儿教育简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97。 ★刘克兰主编的《现代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李季湄、肖湘宁著的《幼儿园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袁衍喜编著的《幼儿园活动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学前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黄人颂著的《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华东七省市等编写《幼儿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全国统编的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材《幼儿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李瑞英编写的广西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教材《幼儿教育改革与实践》,1998。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刊物《幼儿教育》1990~1998。 篇二:学前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 高敏.幼儿英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Flege(1987).A critical period for learning to pronounce foreign language .Applied . [3] [意大利]蒙台梭利.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4] 吴牧之.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双语教育网,2004. [5] [美国]乔姆斯基.乔姆斯基语言哲学文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6] 林泳海.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7]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8] 强海燕,赵琳,西格尔.幼儿英语浸入式教育活动[M].陕西: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9] 哈默,田贵森.怎样教英语[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2002. [10] 边静.TPR教学法在儿童英语学习中的运用[M].宿州学院学报,. [11] 孟云.幼儿园双语教育研究—基于昆明市幼儿园英语教育调查[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06. [12] 狄飞.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的研究与试验 [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01. [13] 颜晓芳.学前儿童英语启蒙教育的误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4. [14] 仲伟秀.幼儿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8. [15] Jack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M]. Longman : Longman press,1985. [16] John Lybolt,Catherine pre—school Language[M].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2003. 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推荐 学前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汇总

小学英语论文参考文献(通用5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英语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 高敏.幼儿英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Flege(1987).A critical period for learning to pronounce foreign language .Applied .

[3] [意大利]蒙台梭利.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4] 吴牧之.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双语教育网,2004.

[5] [美国]乔姆斯基.乔姆斯基语言哲学文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6] 林泳海.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7]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8] 强海燕,赵琳,西格尔.幼儿英语浸入式教育活动[M].陕西: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9] 哈默,田贵森.怎样教英语[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2002.

[10] 边静.TPR教学法在儿童英语学习中的运用[M].宿州学院学报,.

[11] 孟云.幼儿园双语教育研究—基于昆明市幼儿园英语教育调查[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06.

[12] 狄飞.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的研究与试验 [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01.

[13] 颜晓芳.学前儿童英语启蒙教育的误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4.

[14] 仲伟秀.幼儿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8.

[15] Jack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M]. Longman : Longman press,1985.

[16] John Lybolt,Catherine pre—school Language[M].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2003.

[17]Harlen Seyfer, 吴古华1998.《英语学术论文写作》,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8]穆诗雄2002.《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文秋芳 2001.《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青海省民和县李二堡镇窑洞小学马雪红。浅谈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N].科学导报,2017-03-31C03.

[2]山东高密市咸家工业区学校李晓华。如何提高小学英语的学习兴趣[N].发展导报,2017-03-31029.

[3]忻州市静乐县爱乐希望小学段锦花。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N].山西科技报,2017-04-21006.

[4]展宗艳。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02:142.

[5]王雪蕾。巧用单词卡,为小学英语学习打造兴趣课堂[A].吉林市东方智慧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全国智慧型教师培养体系建构模式学术会议二等奖论文集[C].吉林市东方智慧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2016:4.

[6]柯尊燕。也谈农村小学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6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6:2.

[7]张盼静。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OL].学周刊,2016(05)。

[8]耿琦。小学英语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6,09:207.

[9]于春环。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新模式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11.

[10]闫琳。试论浅谈农村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6,15:9.

[11]张玉。小学一年级英语启蒙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习惯[J].西部素质教育,2016,13:164.

[12]曹智勇。浅谈小学英语教学如何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9:235.

[13]于凤英。小学英语学习兴趣培养策略探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6,18:135+133.

[14]孙学华。浅谈激发小学学困生英语语音学习兴趣的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10:97-99.

[15]付燕芳。小学阶段保持农民工子女英语学习兴趣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16]赵真。优化小学英语作业批改与布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年9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2.

[17]靳永品。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论文精选(上卷一)[C].:,2004:1.

[18]王雪莹。浅谈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A]新世纪中国教育发展论坛(第二卷)[C].:,2007:1.

[19]刘海英。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采用夸张手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A]新世界中国教育发展论坛(第三卷)[C].:,2007:1.

[20]周江平。培养小学英语课堂学习兴趣[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年10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2.

[21]李江。浅谈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下卷)[C].:,2007:1.

[22]袁耀文。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A].《教育科学》组委会。2016年6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教育科学》组委会:,2016:1.

[1]霍叶敏.小学英语课后作业的有效布置之我见[J].学周刊,2016,11:197-198.

[2]陈庆华,魏茂玲.小学英语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6,01:123-124+127.

[3]毛新.小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管窥[J].华夏教师,2016,02:65.

[4]汪慧.小学英语课堂提问艺术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3:106-107.

[5]高建霞.小学英语课堂创新教学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03.

[6]赵玉鑫.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08.

[7]季娟.小学英语课堂生命化教学的缺失与重构[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3:55-56.

[8]刘娜.情感因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6,01:49-51.

[9]吕硕.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英语口语交际能力[J].学周刊,2016,30:182-183.

[10]沈青.小学英语形象联想教学法的实施[J].基础教育研究,2016,10:67.

[11]金文雅.浅谈“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29:103.

[12]程方.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的模式构建[J].校园英语,2016,10:135.

[13]张春燕.新课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J].校园英语,2016,10:202.

[14]李安萍.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英语教学研究[J].校园英语,2016,12:90.

[15]王朝梅.小学英语歌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校园英语,2016,12:107-108.

[16]张敏.小学英语教学中听力教学“盲区”的突破[J].疯狂英语(教学版),2016,03:105-106.

[17]黄琳.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08:129.

[18]韩立霞.小学英语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6,04:33.

[19]王赫微.小学英语课堂分级阅读教学应用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95.

[20]张琪.小学英语教学中激发阅读兴趣的探索[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5:43.

[21]李爱平.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做好学困生转变工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7:79-80.

[22]陈金业.构建小学英语快乐课堂初探[J].学周刊,2016,21:229-230.

[23]盛敏.小学英语各板块预习模式的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08:73-74.

[24]梁君玉.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和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10:171.

[89]王纯清。小学英语学习兴趣持续性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90]李琛。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学习兴趣[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7:127.

[91]王娟宁。浅谈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J].新西部(下半月),2007,03:254.

[92]李锦绣。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4:527.

[93]蒋满珊。浅谈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07,03:61-62.

[94]王雪莹。浅谈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A]新世界中国教育发展论坛第二卷[C].:,2007:1.

[95]张清云。小学英语课堂导入艺术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6.

[96]林琳。如何在小学低年级培养英语学习兴趣[J].教书育人,2005,02:53.

[97]王雁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试论几种活跃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手段[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06:88-90.

[98]范丽萍。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A].江苏省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江苏省教育学会:,2004:3.

[99]蔡美莲。让英语学习兴趣常驻学困生心中--浅谈“三结合”对小学英语学困生的影响及对策[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3.

[100]仲明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黑龙江省小学英语教学整体改革实验体会[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0,03:115-116.

[1]费巧莲.激情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5:72.

[2]李征娅.舞台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教师,2016,06:78-80.

[3]李莉.夸张手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6,09:272-274.

[4]李彦子.浅谈小学英语课堂变革[J].亚太教育,2016,01:40.

[5]何轶君.PBL模式对小学英语自我效能的影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01:110-111.

[6]王东芳.如何让“动”成为小学英语课堂的主旋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2:68.

[7]韩笑.绿色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探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6,02:244.

[8]宋丽敏.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英语未来课堂探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1:120-121.

[9]杨进.小学英语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01:20-23.

[10]刘妲治.小学英语开展对话教学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6,02:267-268.

[11]路亚涵.浅谈小学英语教育中的创造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6,01:228-229.

[12]完玛草.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04:179.

[13]王秀国.小学英语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02:166.

[14]王思佳.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1:101+112.

[15]刘思瑶.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3:56-57.

[16]王凤英.浅谈小学英语两级分化的成因以及改进方法[J].才智,2016,04:193.

[17]沈丽萍.浅谈小学低年级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1:63.

[18]岳凌云.小学英语口语有效教学的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6,03:85.

[19]周海玲.浅谈小学英语教材插图资源的有效开发[J].中国校外教育,2016,05:98.

[20]卢林,张传福.论赏识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J].学周刊,2016,10:146-147.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杰出的幼儿 教育 思想家和改革家,自由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论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论文篇一 《理想人:论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摘要:玛丽亚?蒙台梭利从 儿童 身心特点出发,形成了其教育理念中的理想人。理想的儿童是“正常”的,教师是“科学家”般的指导者。这些理想假设对当今社会的教育和观念的改变仍有很大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理想儿童 理想教师 蒙台梭利 蒙氏开创“儿童之家”,进行教育观察和研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她在生理心理学、形态人类学、医学和实验科学等理论的奠基下, 总结 卢梭等人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以及自身教育实践掌握的一手材料的支撑,形成了自己革命性的儿童观和教师观。 一、理想儿童 1.健全的人格 儿童有自己“正在进行式”的独特人格,有自己发展的方式和遵守的规律。但成年人却因婴儿出生后的伶弱状态产生错误的认知――自认为是儿童的塑造者、恩人和拥有者。把帮助视为一种职责,把儿童当做自己的拥有物――试图胡乱干预儿童的自然生长,强行灌输自己的观念、意志,把儿童塞入成人的世界。当儿童开始意识到自我时,正处于个性形成和敏感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成人的这些行为不仅阻碍、扭曲了儿童的自然天性,也使自己的人格悄悄潜入儿童之中,从而压抑甚至剥夺儿童尚未成熟的人格。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潜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积极的、发展着的、具有无穷力量的存在。教育的任务就是引导儿童的这种“潜在生命力”朝着“形成健全人格”发展,以帮助“潜在生命力”走向“正常化”,儿童成长“正常化”。 2.身心健康,感觉正确 在后天成长中,由于一些内外在因素,导致孩子发育迟缓或异常,造成身体畸形。在3岁至6岁这一阶段,成人应注意幼儿保健,必须用 体操 锻炼来保护儿童,其主要形式是练习走步。通过齐步行进操和自由游戏、搬运、开关门、穿脱衣、发音练习等保护和促进体格正常发育及肌肉协调。 心理偏离正轨能影响身体功能的发挥,引起许多身体疾病和身体状态缺陷。例如,心理问题会导致儿童贪食,也会导致儿童拒绝吃东西,而饮食的失调会导致疾病。潜意识的心理紊乱会支配一个人的生理规律,只有当他脱离了让他不愉快的处境时,这些疾病和病态才会自动消失。所以,应将儿童安置在一个能使他们以正常的方式生活和自由活动的环境中,使其心理回归或维持正轨。 感觉是探知、理解、适应外界的联络通道,与生活息息相关。感觉的合理发展是适应实际生活和社会的准备。在3岁到7岁这段感觉形成期,通过感觉训练能帮助感觉器官的发展,发现并纠正一些缺陷(如耳聋、眼睛近视等),提高感觉能力。 3.自我教育 蒙台梭利提出了儿童自我教育的可能性:有吸收力的心理和敏感期。儿童的成长受内部潜能的驱使,儿童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容器,也非成人和外界环境随意塑造的蜡或泥,而是自我吸收创造。儿童具有一种自然的吸取和创造性的功能,人们没发现或者说不愿意承认儿童这种巨大力量,而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儿童,压抑其本性。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各种敏感期,这些敏感期使得儿童在特定时期有一种对某些事物的特殊感受力。儿童会对这些事物投入极关注和耐心,忽视其他事物。这种热情产生于儿童无意识的深处,但因此满足了其精神需要。儿童通过一个个敏感期,取得自己所需,从而形成自己的个性。但成人总是在儿童关注状态下将其打断,或者颁布禁令禁止其关注。 儿童既有吸收 文化 的本能,蒙台梭利进而说明了自我教育的必要性。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让儿童自由“工作”,使儿童的潜在生命力在与外界的作用中进行自我建构、纠正、发展,促进儿童的自我教育即是儿童教育的目的。如果成人忽视儿童的自我教育,过分强调他人教育,难免会造成儿童的被动学习,依赖外界的推动、命令,丧失自律感和学习积极性,最终导致消极的后果。因此,应保护儿童的主动性和吸收本能,改变传统的监管式、灌输式教育,为儿童创造满足其需要的适宜环境,让儿童自由活动与学习,进行自我教育。 二、理想的教师 传统的教育体系中,教师总是作为课堂的统治者、学生的监管者、资源的支配者,而将儿童当做需要培植灌溉的花木,将教育作为一种工作职责。所履行的职责只是灌输各种干巴零碎的知识,强制规定儿童的行为,实际上抑制了儿童的主动性和窒息了儿童的自我表现。教师应改称为“指导者”,因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儿童进行观察,及时加以指导,让儿童朝积极方向自由发展。 1.科学家与 __ 蒙台梭利认为,应将科学家直接引入学校领域,同时把教师提高到科学家水平。这个科学家水平不仅指外部的机械技能,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科学家精神――对大自然的神奇奥秘充满着热爱和忘我精神。即是说应更多地培养教师的科学家精神而非机械技巧,从教育者的心灵深处唤醒对于研究人的科学家般的热情和兴趣,及培养善于把儿童当做独特的个体来看待的能力。 耶稣:“谁变得像一个孩子,谁就是最伟大的。”听到这种言论的信徒,为达到这种境界,充满尊敬和好奇的心情去细心观察孩子的种种表现。即使是这种观察者,也成不了新型教师。但若把科学家的自我牺牲精神与__的虔诚与热心都移植到教育者的灵魂中来,那这个教师将向孩子学习,从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者。 2.学习者 教师只靠独自研究为他的使命做准备,远远不够。教师必须得到引导,一开始就研究自己的缺陷及坏脾性,而非一味纠正儿童的错误。教师以崇高的责任作为借口,掩饰自己的缺陷,事实上,这些最根深蒂固的缺陷会妨碍他与儿童的关系。 傲慢和发怒是其基本缺点。教师傲慢地认为他对儿童的一切都要负责。这种傲慢会导致某种虚假的尊严,甚至还要求得到尊重。而发怒是对儿童反抗的怒火,荫蔽在傲慢之下,在儿童要表现自己的微弱意图时,发怒就发展成一种暴虐专制,藐视商议。但儿童尚不能理解这些,他们接受暴虐专制,当受到责备时,总感到是自己有错,在学会反抗前就已经习惯并相信这种暴虐专制是完全为他好。这些缺陷是成人所特有的偏见,毫无疑问会阻碍教师理解儿童。成为有效的教师,必须去除这些缺陷,学会谦恭、慈爱、沉静、宽容这些有助于平衡和教学的美德。这对当前我国频发师生暴力事件的状况十分具有借鉴意义。 3.观察者 一个新型教师最基本的品质就是“观察”能力。成人必须改变自我中心的权威态度,发展自己对儿童观察的意念与能力,以观察取代传统的灌输式教学。 观察品质包括各种各样的细小品质,比如耐心。没有耐心的人不能正确地观察审度事物,只能意识到自己暂时的欲望满足,逃脱真正的工作,也不能对那些微小事物予以足够的重视。 儿童的许多缺陷,后来之所以很难弥补,是在最主要时期被忽视所造成的。所以教师必须具备观察入微的能力。同时,教师的观察态度应是积极的、科学的和神圣的。因为他要通过细致观察使自己准确地区分真理与谬误,且只有人才能去观察人这个特殊而神圣的对象。 4.指导者与环境管理者 注意儿童的环境是教师工作的第一个阶段。环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又有效持久的。教师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将所有教具都依次摆放,永远保持美丽、光泽与完美,营造对于儿童来说一切东西都是新颖、完整、可随意使用的环境。这也意味着教师本身在仪表上应富有吸引力,并保持整洁、沉稳、庄严,赢得儿童信任和尊敬。还应留心自己的举止。教师的仪表是环境的一部分,教师本身是儿童世界的最重要部分。 对儿童的必要干涉是教师工作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若不断打扰别人,教师最实际的 措施 就是打断他,既可以采取惊叫的方式,也可以对打扰别人的孩子表现出特别的和充满深情的兴趣。 但当儿童专心工作时,教师切忌打搅他,以免中断其积极关注,阻碍其自然的发展。儿童付出艰辛的努力,终于开始专心于某项工作,教师从他身边走过哪怕只说声“好”,也会使这第一步像肥皂泡一样消失。儿童对某事感到困难时,教师也不要去帮助他,否则会使其丧失克服困难的兴趣。教师必须随时留心孩子的状况,谨慎地安排学习环境,引导孩子自己行动、决定和思考。 三、评价 蒙台梭利站在幼儿教育的角度,运用多方面理论知识,提出了对儿童、教师的理想假设与要求。她的见解独特,对很多国家的幼儿教育都有较大的影响。尽管在某些方面存在局限和谬误,比如夸大了儿童的先天潜能和自主性,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作用,主张的环境教育脱离社会生活。但她的思想仍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如对儿童的认识与尊重,主张儿童的自由独立,重视环境的潜移默化,反对奖惩、教师满堂灌,对改变当今的儿童观念、灌输式教育、被动学习、功利教育以及分数论具有极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玛丽亚?蒙台梭利著,邵夏珍主编.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全书[M].:中国发展出版社. [2]卢乐山.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宋一.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三维审视[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26(3):5-8 [4]梅纳新.试论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和 教学 方法 [J].中州大学学报.2002,(4):51-53 作者简介 符美华(1995-)女,汉,四川达州,本科,西华师范大学

关于蒙台梭利的论文的参考文献

考文献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下面是CN人才网为大家整理的学前教育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参考~ 篇一:学前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皮连生著的《智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吴立岗著的《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朱家雄主编的《幼儿家庭教育大全》,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1)》,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靳玉乐著的.《现代课程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邵瑞珍著的《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方明编著的《家园合作 提高幼儿素质》,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 ★卢乐山等主编的《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沈阳出版社,1995。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编的《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华中师范大学等五院校编写的《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徐学莹等主编的《外国幼儿教育简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97。 ★刘克兰主编的《现代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李季湄、肖湘宁著的《幼儿园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袁衍喜编著的《幼儿园活动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学前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黄人颂著的《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华东七省市等编写《幼儿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全国统编的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材《幼儿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李瑞英编写的广西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教材《幼儿教育改革与实践》,1998。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刊物《幼儿教育》1990~1998。 篇二:学前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 高敏.幼儿英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Flege(1987).A critical period for learning to pronounce foreign language .Applied . [3] [意大利]蒙台梭利.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4] 吴牧之.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双语教育网,2004. [5] [美国]乔姆斯基.乔姆斯基语言哲学文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6] 林泳海.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7]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8] 强海燕,赵琳,西格尔.幼儿英语浸入式教育活动[M].陕西: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9] 哈默,田贵森.怎样教英语[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2002. [10] 边静.TPR教学法在儿童英语学习中的运用[M].宿州学院学报,. [11] 孟云.幼儿园双语教育研究—基于昆明市幼儿园英语教育调查[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06. [12] 狄飞.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的研究与试验 [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01. [13] 颜晓芳.学前儿童英语启蒙教育的误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4. [14] 仲伟秀.幼儿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8. [15] Jack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M]. Longman : Longman press,1985. [16] John Lybolt,Catherine pre—school Language[M].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2003. 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推荐 学前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汇总

幼儿学前教育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既是对论文引用原著的尊重,也是自身论文内容和论据的丰富。以下是我为您搜集整理的幼儿学前教育参考文献,希望您能喜欢。

[1]尼尔·本内特等著.刘炎等译.通过游戏来教一教师观念与课堂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罗文军.践行蒙台梭利混龄教育困难的原因探析[J],教育求索,2011(4).

[3]张俊楠.混龄游戏在幼儿园中的运用于发展[J],剑南文学,2011

[4]华爱华著.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02-203.

[5]束从敏.论儿童“教”儿童[J].幼儿教育,2001(12).

[6]华爱华著.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12

[7]丁海东编著.学前游戏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116-117(5).230.

[8]刘炎.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9]赵莹莹.浅谈混龄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实践价值[[J].活力,2010,(4)

[10]张博.学前混龄教育应成为我国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模式[[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2)

[11]玛丽亚·蒙台梭利著.肖咏捷译.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22.

[12][13]吴育红,季燕.对幼儿教师开展混龄活动的态度及指导状况的调查[J].幼教园地,2006,(4)

[14]胡瑛.对我园实施混龄教育的思考[[J].山东教育(幼教刊).2005(Z6)

[1]王振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45.

[2]曾昭文.儿童亲社会行为探析[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79

[3]王海梅,陈会昌,谷传华.关于儿童分享的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1):52一58.

[4]陈会昌,耿希峰,秦丽丽等.7一11岁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J].心理科学,2004,27(3):571一574.

[5]但菲,刘彦华.婴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507.

[6]吴念阳.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历史与现状[J].福州师专学报,2002,22(4):63.

[7]岑国祯,刘京海.5-11岁儿童分享观念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1988,(1):19-23.

[8]郭忠玲.关于岁幼儿分享水平发展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1996,(5):36-37.

[9]李南.丹麦幼儿园的“零”教育及启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5).

[10]珍妮特·摩伊蕾斯著.刘炎等译.仅仅是游戏吗游戏在早期儿童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1]王海梅,陈会昌,张光珍.4-6岁儿童对“偶得物品”和“拥有物品”的分享行为[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3):37-43.

[12]邢雯吉.玩具所属性对4-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10):36-40.

[13]李幼穗,赵莹.4-6岁儿童分享行为的特点及培养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8,(2):39-41.

[14]吴念阳,许政援.3-6岁幼儿亲社会行为一致性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2,(5):51-53.

[15]耿希峰.朋友关系与儿童分享行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23(6):100-102.

[16]贾蕾,李幼穗.儿童社会观点采择与分享行为关系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4):305-309.

[17]耿希峰.儿童分享的影响因素及培养训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114-115.

[18]郭力平,杨恒.年幼儿童分享行为的研究进展及启示[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7,8)79-83.

[19]寇或,赵章留.小学4-6年级儿童对同伴亲社会行为动机的评价[J].心理学探新,2004,(2):48-52.

[20]李德显.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发展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3,(12):16-18.

[1]刘俊升.天使之心:儿童心理的形成与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88,190.

[2]宗爱东,李丹.2岁儿童亲社会行为及与父母教养方式、亲子依恋的关系[J].上海教育科研,2005,(9):46,47-48.

[3]冯夏婷,邹晓枫.澳门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调查研究[J].教育导刊,2002,(5):48-52.

[4]马娥,丁继兰.3-6岁幼儿自由活动时间亲社会行为一致性的.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18(5):69-72.

[5]张莉.榜样和移情对幼儿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1):26-32.

[6]李福芹.移情训练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94,(3):150-154.

[7]魏玉桂,李幼穗.不同移情训练法对儿童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1,4(5):557-638.

[8]桑标.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430-431,367,427,430-431.

[9]岑国祯,刘京海.5-11岁儿童分享观念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通讯,1988(2):

[10]刘晓晓、莫书亮、王红敏等,3-5岁儿童的分享行为与心理理论和所有权认知的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2013,(1):24-31.

[11]赵旖旎、王丽薇、苏彦捷,不同内容的谈话训练对5-6岁儿童分享行为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11,(3):47-51.

[12]王涛,3-6岁幼儿分享行为和分享观念的跨文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13]唐慧琳、严娟,玩具数量对3-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9):90-93.

[14]王美芳,庞维国.学前儿童在园亲社会行为的观察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3):15-20.

[15]杨爱莲.4-7岁儿童在冲突情境下分享行为的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4.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指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刘占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施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朱家雄.幼儿园课程(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9][美]戴维·A·温尼特,罗伯特·A·威廉姆斯等著.刘占兰等译.科学发现--幼儿的探究活动之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0][美]戴维·A·温尼特,罗伯特·A·威廉姆斯等著.刘占兰等译.科学发现--幼儿的探究活动之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小学英语论文参考文献(通用5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英语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 高敏.幼儿英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Flege(1987).A critical period for learning to pronounce foreign language .Applied .

[3] [意大利]蒙台梭利.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4] 吴牧之.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双语教育网,2004.

[5] [美国]乔姆斯基.乔姆斯基语言哲学文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6] 林泳海.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7]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8] 强海燕,赵琳,西格尔.幼儿英语浸入式教育活动[M].陕西: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9] 哈默,田贵森.怎样教英语[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2002.

[10] 边静.TPR教学法在儿童英语学习中的运用[M].宿州学院学报,.

[11] 孟云.幼儿园双语教育研究—基于昆明市幼儿园英语教育调查[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06.

[12] 狄飞.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的研究与试验 [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01.

[13] 颜晓芳.学前儿童英语启蒙教育的误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4.

[14] 仲伟秀.幼儿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8.

[15] Jack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M]. Longman : Longman press,1985.

[16] John Lybolt,Catherine pre—school Language[M].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2003.

[17]Harlen Seyfer, 吴古华1998.《英语学术论文写作》,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8]穆诗雄2002.《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文秋芳 2001.《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青海省民和县李二堡镇窑洞小学马雪红。浅谈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N].科学导报,2017-03-31C03.

[2]山东高密市咸家工业区学校李晓华。如何提高小学英语的学习兴趣[N].发展导报,2017-03-31029.

[3]忻州市静乐县爱乐希望小学段锦花。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N].山西科技报,2017-04-21006.

[4]展宗艳。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02:142.

[5]王雪蕾。巧用单词卡,为小学英语学习打造兴趣课堂[A].吉林市东方智慧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全国智慧型教师培养体系建构模式学术会议二等奖论文集[C].吉林市东方智慧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2016:4.

[6]柯尊燕。也谈农村小学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6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6:2.

[7]张盼静。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OL].学周刊,2016(05)。

[8]耿琦。小学英语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6,09:207.

[9]于春环。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新模式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11.

[10]闫琳。试论浅谈农村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6,15:9.

[11]张玉。小学一年级英语启蒙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习惯[J].西部素质教育,2016,13:164.

[12]曹智勇。浅谈小学英语教学如何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9:235.

[13]于凤英。小学英语学习兴趣培养策略探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6,18:135+133.

[14]孙学华。浅谈激发小学学困生英语语音学习兴趣的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10:97-99.

[15]付燕芳。小学阶段保持农民工子女英语学习兴趣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16]赵真。优化小学英语作业批改与布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年9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2.

[17]靳永品。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论文精选(上卷一)[C].:,2004:1.

[18]王雪莹。浅谈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A]新世纪中国教育发展论坛(第二卷)[C].:,2007:1.

[19]刘海英。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采用夸张手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A]新世界中国教育发展论坛(第三卷)[C].:,2007:1.

[20]周江平。培养小学英语课堂学习兴趣[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年10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2.

[21]李江。浅谈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下卷)[C].:,2007:1.

[22]袁耀文。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A].《教育科学》组委会。2016年6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教育科学》组委会:,2016:1.

[1]霍叶敏.小学英语课后作业的有效布置之我见[J].学周刊,2016,11:197-198.

[2]陈庆华,魏茂玲.小学英语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6,01:123-124+127.

[3]毛新.小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管窥[J].华夏教师,2016,02:65.

[4]汪慧.小学英语课堂提问艺术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3:106-107.

[5]高建霞.小学英语课堂创新教学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03.

[6]赵玉鑫.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08.

[7]季娟.小学英语课堂生命化教学的缺失与重构[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3:55-56.

[8]刘娜.情感因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6,01:49-51.

[9]吕硕.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英语口语交际能力[J].学周刊,2016,30:182-183.

[10]沈青.小学英语形象联想教学法的实施[J].基础教育研究,2016,10:67.

[11]金文雅.浅谈“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29:103.

[12]程方.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的模式构建[J].校园英语,2016,10:135.

[13]张春燕.新课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J].校园英语,2016,10:202.

[14]李安萍.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英语教学研究[J].校园英语,2016,12:90.

[15]王朝梅.小学英语歌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校园英语,2016,12:107-108.

[16]张敏.小学英语教学中听力教学“盲区”的突破[J].疯狂英语(教学版),2016,03:105-106.

[17]黄琳.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08:129.

[18]韩立霞.小学英语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6,04:33.

[19]王赫微.小学英语课堂分级阅读教学应用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95.

[20]张琪.小学英语教学中激发阅读兴趣的探索[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5:43.

[21]李爱平.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做好学困生转变工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7:79-80.

[22]陈金业.构建小学英语快乐课堂初探[J].学周刊,2016,21:229-230.

[23]盛敏.小学英语各板块预习模式的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08:73-74.

[24]梁君玉.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和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10:171.

[89]王纯清。小学英语学习兴趣持续性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90]李琛。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学习兴趣[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7:127.

[91]王娟宁。浅谈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J].新西部(下半月),2007,03:254.

[92]李锦绣。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4:527.

[93]蒋满珊。浅谈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07,03:61-62.

[94]王雪莹。浅谈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A]新世界中国教育发展论坛第二卷[C].:,2007:1.

[95]张清云。小学英语课堂导入艺术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6.

[96]林琳。如何在小学低年级培养英语学习兴趣[J].教书育人,2005,02:53.

[97]王雁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试论几种活跃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手段[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06:88-90.

[98]范丽萍。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A].江苏省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江苏省教育学会:,2004:3.

[99]蔡美莲。让英语学习兴趣常驻学困生心中--浅谈“三结合”对小学英语学困生的影响及对策[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3.

[100]仲明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黑龙江省小学英语教学整体改革实验体会[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0,03:115-116.

[1]费巧莲.激情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5:72.

[2]李征娅.舞台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教师,2016,06:78-80.

[3]李莉.夸张手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6,09:272-274.

[4]李彦子.浅谈小学英语课堂变革[J].亚太教育,2016,01:40.

[5]何轶君.PBL模式对小学英语自我效能的影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01:110-111.

[6]王东芳.如何让“动”成为小学英语课堂的主旋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2:68.

[7]韩笑.绿色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探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6,02:244.

[8]宋丽敏.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英语未来课堂探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1:120-121.

[9]杨进.小学英语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01:20-23.

[10]刘妲治.小学英语开展对话教学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6,02:267-268.

[11]路亚涵.浅谈小学英语教育中的创造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6,01:228-229.

[12]完玛草.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04:179.

[13]王秀国.小学英语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02:166.

[14]王思佳.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1:101+112.

[15]刘思瑶.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3:56-57.

[16]王凤英.浅谈小学英语两级分化的成因以及改进方法[J].才智,2016,04:193.

[17]沈丽萍.浅谈小学低年级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1:63.

[18]岳凌云.小学英语口语有效教学的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6,03:85.

[19]周海玲.浅谈小学英语教材插图资源的有效开发[J].中国校外教育,2016,05:98.

[20]卢林,张传福.论赏识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J].学周刊,2016,10:146-147.

蒙台梭利论文文献参考

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通用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04).

[2]俞国良,罗晓路.教师教学效能感相关因素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01).

[3]辛涛,申继亮.论教师的教育观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1).

[4]伊文婷.师范生教师职业信仰的近况、理由与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04).

[5]俞国良,辛自强,林崇德.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04).

[6]林正范,徐丽华.对教师研究的认识[J].教师教育研究,2006,(02).

[7]高潇怡,庞丽娟.教师的儿童学习观与其教育的关系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7,(03).

[8]任淑萍.新课标下历史教师的转变[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3).

[9]史献平.教师信仰: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动力[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1).

[10]辛涛,申继亮,林崇德.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因素关系的研究[J].教育研究,1994,(10).

[11]石中英.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教育研究,2006,(01).

[12]肖川.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J].辽宁教育,2007,(Z1).

[13]刘莉,杨艳芳.教师教育信念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2).

[14]黄乾玉.论教师的教育信仰及教师的教育幸福[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

[15]吕国光,王嘉毅.中小学教师新课程信念的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4,(13).

[16]姜美玲.课程革新情境中的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叙事探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5,(20).

[17]王永跃.从支配到支持:建构主义视野中的教师[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S1).

[18]康武.信念--数学教师的方向性不足[J].数学教育学报,2003,(02).

[19]林智中,张爽.如何通过质化研究探求教师的`信念[J].全球教育展望,2008,(08).

[20]任永泽.我们现代需要样的儿童观[J].现代教育论丛,2010,(04).

[1]梁龙芳.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2]丁文婷.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3]丁洁.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4]张婉莹.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幼教师资补充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5]丁文婷.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6]丁洁.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7]杨晓红.幼儿园饮食营养教学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8]邢羽佳.兰州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9]钟映.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10]贾玉新着.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11]李振村,庄锦英着.教师体态语言艺术[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12]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发展[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13]王牧华,靳玉乐.课程目标研究的生态主义解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03)

[14]徐朝,王舟.从非言语语看涵化与英语教学--对英语教师在课堂中非言语语的调查[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2(02)

[15]张银萍.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

[16]袁爱玲.幼儿园教育活动生态现状剖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7(02)

[17]周鹏生.国内外教师体态语研究之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09)

[18]姜美芬.师幼体态互动的适时与适态[J].山东教育(幼教刊).2006(15)

[19](美)桑德拉·黑贝尔斯(SaundraHybels),(美)里查德·威沃尔着,李业昆译.有效沟通[M].华夏出版社,2002

[20]刘云艳主编.幼儿园教学艺术[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1]沈龙明着.课堂教学艺术断想录[M].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

[22]王明利.跨文化交流中非语言行为之分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01)

[23]吴海云.区域活动空间设置的有效性初探[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5(05)

[1]张石伟.教师参与园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2]牛银平.兰州市公办与民办幼儿园家长教育需求的比较[J].当代学前教育.2010(03)

[3]陈思帆.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幼儿园[D].华中师范大学2005

[4]张向葵,王元,刘佳,郭彦文.教育执行力:家长对落实幼儿《纲要》满意度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

[5]胡彩云,李志宇.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09(06)

[6]刘晓晔.对家长学前教育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8(04)

[7]张文钧.幼儿园全女性组织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8]刘芳.幼儿园家长工作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9]林小敏.幼儿园科研活动中园长的道德领导[D].南京师范大学2011

[10]薛建男.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11]夏晨伶.幼儿园保育质量评价指标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12]冷雪姣.幼儿园组织创新气氛现状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13]冯宝安.幼儿园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3

[14]周爱保,马小凤,青柳肇.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期望:中、日、韩三国之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06(04)

[15]曾晓东.供需现状与中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方向--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经济学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5(01)

[1] 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出版社,2002,(4):58-112.

[2] 苏婷.让自制玩教具成为“常青树”[N].中国教育报,2004,(6)

[3] 鲍小如.徽州地区举办自制玩具展览[J].安徽教育,1980,(4):40-43.

[4] 谢宁.基于游戏共同体的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9)

[5]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3

[6] 沈晓燕.幼儿园活动区自制玩学具及其效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5)

[7] 王晓芬.从幼儿教师自制玩具的演变看其教育观的变化[D].学前教育,2005,(12)

[8] 肖岚. 规范提升学前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发展[J]. 江苏政协. 2011(06)

[9] 戴莉.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我们的对策[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1997(03)

[10] 陈影.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分析[J]. 才智. 2012(34)

[11] 卢云舒.学前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以Y县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7)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赵著.幼儿园混龄课程园本化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5 (10)

[3]何影仪.混龄分班一一一种特别适合我国幼儿园的教学组织形式[J].教育导刊.1999(55)

[4]王晓芬.国外幼儿园混龄教育研究概述[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03)

[5]玛丽亚·蒙台梭利著.江雪编译.有吸收力的心理[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94-208.

[6] 张丽娟着.儿童教育与幼儿园管理研究[M].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

[7]Elks, S, Rogoff, B and Cromer. segregation in children's social interaction,Developmeng Psychology,1981(7).

[8]张更立.幼儿异龄同伴交往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9]李南.丹麦幼儿园的“零”教育及启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5).

[10]珍妮特·摩伊蕾斯著.刘炎等译.仅仅是游戏吗游戏在早期儿童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1]尼尔·本内特等著.刘炎等译.通过游戏来教一教师观念与课堂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2]罗文军.践行蒙台梭利混龄教育困难的原因探析[J],教育求索,2011(4).

[13]张俊楠.混龄游戏在幼儿园中的运用于发展[J],剑南文学,2011

[14]华爱华著.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02-203.

[15]束从敏.论儿童“教”儿童[J].幼儿教育,2001(12).

[16]华爱华著.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12

[17]丁海东编著.学前游戏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116-117(5).230.

[18]刘炎.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9]赵莹莹.浅谈混龄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实践价值[[J].活力,2010,(4)

[20]张博.学前混龄教育应成为我国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模式[[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2)

[21]玛丽亚·蒙台梭利著.肖咏捷译.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22.

[22] [23]吴育红,季燕.对幼儿教师开展混龄活动的态度及指导状况的调查[J].幼教园地,2006, (4)

[24]胡瑛.对我园实施混龄教育的思考[[J].山东教育(幼教刊). 2005(Z6)

[25]Evelyn , Mental Hygiene in the Kindergarten, NEA Journa1,44(February 1955),.

幼儿学前教育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既是对论文引用原著的尊重,也是自身论文内容和论据的丰富。以下是我为您搜集整理的幼儿学前教育参考文献,希望您能喜欢。

[1]尼尔·本内特等著.刘炎等译.通过游戏来教一教师观念与课堂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罗文军.践行蒙台梭利混龄教育困难的原因探析[J],教育求索,2011(4).

[3]张俊楠.混龄游戏在幼儿园中的运用于发展[J],剑南文学,2011

[4]华爱华著.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02-203.

[5]束从敏.论儿童“教”儿童[J].幼儿教育,2001(12).

[6]华爱华著.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12

[7]丁海东编著.学前游戏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116-117(5).230.

[8]刘炎.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9]赵莹莹.浅谈混龄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实践价值[[J].活力,2010,(4)

[10]张博.学前混龄教育应成为我国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模式[[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2)

[11]玛丽亚·蒙台梭利著.肖咏捷译.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22.

[12][13]吴育红,季燕.对幼儿教师开展混龄活动的态度及指导状况的调查[J].幼教园地,2006,(4)

[14]胡瑛.对我园实施混龄教育的思考[[J].山东教育(幼教刊).2005(Z6)

[1]王振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45.

[2]曾昭文.儿童亲社会行为探析[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79

[3]王海梅,陈会昌,谷传华.关于儿童分享的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1):52一58.

[4]陈会昌,耿希峰,秦丽丽等.7一11岁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J].心理科学,2004,27(3):571一574.

[5]但菲,刘彦华.婴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507.

[6]吴念阳.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历史与现状[J].福州师专学报,2002,22(4):63.

[7]岑国祯,刘京海.5-11岁儿童分享观念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1988,(1):19-23.

[8]郭忠玲.关于岁幼儿分享水平发展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1996,(5):36-37.

[9]李南.丹麦幼儿园的“零”教育及启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5).

[10]珍妮特·摩伊蕾斯著.刘炎等译.仅仅是游戏吗游戏在早期儿童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1]王海梅,陈会昌,张光珍.4-6岁儿童对“偶得物品”和“拥有物品”的分享行为[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3):37-43.

[12]邢雯吉.玩具所属性对4-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10):36-40.

[13]李幼穗,赵莹.4-6岁儿童分享行为的特点及培养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8,(2):39-41.

[14]吴念阳,许政援.3-6岁幼儿亲社会行为一致性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2,(5):51-53.

[15]耿希峰.朋友关系与儿童分享行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23(6):100-102.

[16]贾蕾,李幼穗.儿童社会观点采择与分享行为关系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4):305-309.

[17]耿希峰.儿童分享的影响因素及培养训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114-115.

[18]郭力平,杨恒.年幼儿童分享行为的研究进展及启示[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7,8)79-83.

[19]寇或,赵章留.小学4-6年级儿童对同伴亲社会行为动机的评价[J].心理学探新,2004,(2):48-52.

[20]李德显.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发展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3,(12):16-18.

[1]刘俊升.天使之心:儿童心理的形成与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88,190.

[2]宗爱东,李丹.2岁儿童亲社会行为及与父母教养方式、亲子依恋的关系[J].上海教育科研,2005,(9):46,47-48.

[3]冯夏婷,邹晓枫.澳门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调查研究[J].教育导刊,2002,(5):48-52.

[4]马娥,丁继兰.3-6岁幼儿自由活动时间亲社会行为一致性的.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18(5):69-72.

[5]张莉.榜样和移情对幼儿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1):26-32.

[6]李福芹.移情训练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94,(3):150-154.

[7]魏玉桂,李幼穗.不同移情训练法对儿童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1,4(5):557-638.

[8]桑标.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430-431,367,427,430-431.

[9]岑国祯,刘京海.5-11岁儿童分享观念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通讯,1988(2):

[10]刘晓晓、莫书亮、王红敏等,3-5岁儿童的分享行为与心理理论和所有权认知的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2013,(1):24-31.

[11]赵旖旎、王丽薇、苏彦捷,不同内容的谈话训练对5-6岁儿童分享行为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11,(3):47-51.

[12]王涛,3-6岁幼儿分享行为和分享观念的跨文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13]唐慧琳、严娟,玩具数量对3-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9):90-93.

[14]王美芳,庞维国.学前儿童在园亲社会行为的观察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3):15-20.

[15]杨爱莲.4-7岁儿童在冲突情境下分享行为的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4.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指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刘占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施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朱家雄.幼儿园课程(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9][美]戴维·A·温尼特,罗伯特·A·威廉姆斯等著.刘占兰等译.科学发现--幼儿的探究活动之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0][美]戴维·A·温尼特,罗伯特·A·威廉姆斯等著.刘占兰等译.科学发现--幼儿的探究活动之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有关蒙台梭利的小论文参考文献

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通用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04).

[2]俞国良,罗晓路.教师教学效能感相关因素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01).

[3]辛涛,申继亮.论教师的教育观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1).

[4]伊文婷.师范生教师职业信仰的近况、理由与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04).

[5]俞国良,辛自强,林崇德.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04).

[6]林正范,徐丽华.对教师研究的认识[J].教师教育研究,2006,(02).

[7]高潇怡,庞丽娟.教师的儿童学习观与其教育的关系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7,(03).

[8]任淑萍.新课标下历史教师的转变[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3).

[9]史献平.教师信仰: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动力[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1).

[10]辛涛,申继亮,林崇德.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因素关系的研究[J].教育研究,1994,(10).

[11]石中英.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教育研究,2006,(01).

[12]肖川.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J].辽宁教育,2007,(Z1).

[13]刘莉,杨艳芳.教师教育信念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2).

[14]黄乾玉.论教师的教育信仰及教师的教育幸福[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

[15]吕国光,王嘉毅.中小学教师新课程信念的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4,(13).

[16]姜美玲.课程革新情境中的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叙事探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5,(20).

[17]王永跃.从支配到支持:建构主义视野中的教师[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S1).

[18]康武.信念--数学教师的方向性不足[J].数学教育学报,2003,(02).

[19]林智中,张爽.如何通过质化研究探求教师的`信念[J].全球教育展望,2008,(08).

[20]任永泽.我们现代需要样的儿童观[J].现代教育论丛,2010,(04).

[1]梁龙芳.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2]丁文婷.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3]丁洁.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4]张婉莹.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幼教师资补充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5]丁文婷.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6]丁洁.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7]杨晓红.幼儿园饮食营养教学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8]邢羽佳.兰州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9]钟映.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10]贾玉新着.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11]李振村,庄锦英着.教师体态语言艺术[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12]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发展[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13]王牧华,靳玉乐.课程目标研究的生态主义解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03)

[14]徐朝,王舟.从非言语语看涵化与英语教学--对英语教师在课堂中非言语语的调查[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2(02)

[15]张银萍.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

[16]袁爱玲.幼儿园教育活动生态现状剖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7(02)

[17]周鹏生.国内外教师体态语研究之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09)

[18]姜美芬.师幼体态互动的适时与适态[J].山东教育(幼教刊).2006(15)

[19](美)桑德拉·黑贝尔斯(SaundraHybels),(美)里查德·威沃尔着,李业昆译.有效沟通[M].华夏出版社,2002

[20]刘云艳主编.幼儿园教学艺术[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1]沈龙明着.课堂教学艺术断想录[M].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

[22]王明利.跨文化交流中非语言行为之分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01)

[23]吴海云.区域活动空间设置的有效性初探[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5(05)

[1]张石伟.教师参与园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2]牛银平.兰州市公办与民办幼儿园家长教育需求的比较[J].当代学前教育.2010(03)

[3]陈思帆.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幼儿园[D].华中师范大学2005

[4]张向葵,王元,刘佳,郭彦文.教育执行力:家长对落实幼儿《纲要》满意度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

[5]胡彩云,李志宇.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09(06)

[6]刘晓晔.对家长学前教育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8(04)

[7]张文钧.幼儿园全女性组织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8]刘芳.幼儿园家长工作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9]林小敏.幼儿园科研活动中园长的道德领导[D].南京师范大学2011

[10]薛建男.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11]夏晨伶.幼儿园保育质量评价指标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12]冷雪姣.幼儿园组织创新气氛现状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13]冯宝安.幼儿园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3

[14]周爱保,马小凤,青柳肇.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期望:中、日、韩三国之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06(04)

[15]曾晓东.供需现状与中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方向--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经济学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5(01)

[1] 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出版社,2002,(4):58-112.

[2] 苏婷.让自制玩教具成为“常青树”[N].中国教育报,2004,(6)

[3] 鲍小如.徽州地区举办自制玩具展览[J].安徽教育,1980,(4):40-43.

[4] 谢宁.基于游戏共同体的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9)

[5]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3

[6] 沈晓燕.幼儿园活动区自制玩学具及其效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5)

[7] 王晓芬.从幼儿教师自制玩具的演变看其教育观的变化[D].学前教育,2005,(12)

[8] 肖岚. 规范提升学前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发展[J]. 江苏政协. 2011(06)

[9] 戴莉.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我们的对策[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1997(03)

[10] 陈影.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分析[J]. 才智. 2012(34)

[11] 卢云舒.学前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以Y县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7)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赵著.幼儿园混龄课程园本化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5 (10)

[3]何影仪.混龄分班一一一种特别适合我国幼儿园的教学组织形式[J].教育导刊.1999(55)

[4]王晓芬.国外幼儿园混龄教育研究概述[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03)

[5]玛丽亚·蒙台梭利著.江雪编译.有吸收力的心理[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94-208.

[6] 张丽娟着.儿童教育与幼儿园管理研究[M].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

[7]Elks, S, Rogoff, B and Cromer. segregation in children's social interaction,Developmeng Psychology,1981(7).

[8]张更立.幼儿异龄同伴交往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9]李南.丹麦幼儿园的“零”教育及启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5).

[10]珍妮特·摩伊蕾斯著.刘炎等译.仅仅是游戏吗游戏在早期儿童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1]尼尔·本内特等著.刘炎等译.通过游戏来教一教师观念与课堂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2]罗文军.践行蒙台梭利混龄教育困难的原因探析[J],教育求索,2011(4).

[13]张俊楠.混龄游戏在幼儿园中的运用于发展[J],剑南文学,2011

[14]华爱华著.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02-203.

[15]束从敏.论儿童“教”儿童[J].幼儿教育,2001(12).

[16]华爱华著.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12

[17]丁海东编著.学前游戏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116-117(5).230.

[18]刘炎.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9]赵莹莹.浅谈混龄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实践价值[[J].活力,2010,(4)

[20]张博.学前混龄教育应成为我国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模式[[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2)

[21]玛丽亚·蒙台梭利著.肖咏捷译.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22.

[22] [23]吴育红,季燕.对幼儿教师开展混龄活动的态度及指导状况的调查[J].幼教园地,2006, (4)

[24]胡瑛.对我园实施混龄教育的思考[[J].山东教育(幼教刊). 2005(Z6)

[25]Evelyn , Mental Hygiene in the Kindergarten, NEA Journa1,44(February 1955),.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杰出的幼儿 教育 思想家和改革家,自由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论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论文篇一 《理想人:论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摘要:玛丽亚?蒙台梭利从 儿童 身心特点出发,形成了其教育理念中的理想人。理想的儿童是“正常”的,教师是“科学家”般的指导者。这些理想假设对当今社会的教育和观念的改变仍有很大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理想儿童 理想教师 蒙台梭利 蒙氏开创“儿童之家”,进行教育观察和研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她在生理心理学、形态人类学、医学和实验科学等理论的奠基下, 总结 卢梭等人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以及自身教育实践掌握的一手材料的支撑,形成了自己革命性的儿童观和教师观。 一、理想儿童 1.健全的人格 儿童有自己“正在进行式”的独特人格,有自己发展的方式和遵守的规律。但成年人却因婴儿出生后的伶弱状态产生错误的认知――自认为是儿童的塑造者、恩人和拥有者。把帮助视为一种职责,把儿童当做自己的拥有物――试图胡乱干预儿童的自然生长,强行灌输自己的观念、意志,把儿童塞入成人的世界。当儿童开始意识到自我时,正处于个性形成和敏感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成人的这些行为不仅阻碍、扭曲了儿童的自然天性,也使自己的人格悄悄潜入儿童之中,从而压抑甚至剥夺儿童尚未成熟的人格。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潜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积极的、发展着的、具有无穷力量的存在。教育的任务就是引导儿童的这种“潜在生命力”朝着“形成健全人格”发展,以帮助“潜在生命力”走向“正常化”,儿童成长“正常化”。 2.身心健康,感觉正确 在后天成长中,由于一些内外在因素,导致孩子发育迟缓或异常,造成身体畸形。在3岁至6岁这一阶段,成人应注意幼儿保健,必须用 体操 锻炼来保护儿童,其主要形式是练习走步。通过齐步行进操和自由游戏、搬运、开关门、穿脱衣、发音练习等保护和促进体格正常发育及肌肉协调。 心理偏离正轨能影响身体功能的发挥,引起许多身体疾病和身体状态缺陷。例如,心理问题会导致儿童贪食,也会导致儿童拒绝吃东西,而饮食的失调会导致疾病。潜意识的心理紊乱会支配一个人的生理规律,只有当他脱离了让他不愉快的处境时,这些疾病和病态才会自动消失。所以,应将儿童安置在一个能使他们以正常的方式生活和自由活动的环境中,使其心理回归或维持正轨。 感觉是探知、理解、适应外界的联络通道,与生活息息相关。感觉的合理发展是适应实际生活和社会的准备。在3岁到7岁这段感觉形成期,通过感觉训练能帮助感觉器官的发展,发现并纠正一些缺陷(如耳聋、眼睛近视等),提高感觉能力。 3.自我教育 蒙台梭利提出了儿童自我教育的可能性:有吸收力的心理和敏感期。儿童的成长受内部潜能的驱使,儿童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容器,也非成人和外界环境随意塑造的蜡或泥,而是自我吸收创造。儿童具有一种自然的吸取和创造性的功能,人们没发现或者说不愿意承认儿童这种巨大力量,而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儿童,压抑其本性。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各种敏感期,这些敏感期使得儿童在特定时期有一种对某些事物的特殊感受力。儿童会对这些事物投入极关注和耐心,忽视其他事物。这种热情产生于儿童无意识的深处,但因此满足了其精神需要。儿童通过一个个敏感期,取得自己所需,从而形成自己的个性。但成人总是在儿童关注状态下将其打断,或者颁布禁令禁止其关注。 儿童既有吸收 文化 的本能,蒙台梭利进而说明了自我教育的必要性。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让儿童自由“工作”,使儿童的潜在生命力在与外界的作用中进行自我建构、纠正、发展,促进儿童的自我教育即是儿童教育的目的。如果成人忽视儿童的自我教育,过分强调他人教育,难免会造成儿童的被动学习,依赖外界的推动、命令,丧失自律感和学习积极性,最终导致消极的后果。因此,应保护儿童的主动性和吸收本能,改变传统的监管式、灌输式教育,为儿童创造满足其需要的适宜环境,让儿童自由活动与学习,进行自我教育。 二、理想的教师 传统的教育体系中,教师总是作为课堂的统治者、学生的监管者、资源的支配者,而将儿童当做需要培植灌溉的花木,将教育作为一种工作职责。所履行的职责只是灌输各种干巴零碎的知识,强制规定儿童的行为,实际上抑制了儿童的主动性和窒息了儿童的自我表现。教师应改称为“指导者”,因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儿童进行观察,及时加以指导,让儿童朝积极方向自由发展。 1.科学家与 __ 蒙台梭利认为,应将科学家直接引入学校领域,同时把教师提高到科学家水平。这个科学家水平不仅指外部的机械技能,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科学家精神――对大自然的神奇奥秘充满着热爱和忘我精神。即是说应更多地培养教师的科学家精神而非机械技巧,从教育者的心灵深处唤醒对于研究人的科学家般的热情和兴趣,及培养善于把儿童当做独特的个体来看待的能力。 耶稣:“谁变得像一个孩子,谁就是最伟大的。”听到这种言论的信徒,为达到这种境界,充满尊敬和好奇的心情去细心观察孩子的种种表现。即使是这种观察者,也成不了新型教师。但若把科学家的自我牺牲精神与__的虔诚与热心都移植到教育者的灵魂中来,那这个教师将向孩子学习,从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者。 2.学习者 教师只靠独自研究为他的使命做准备,远远不够。教师必须得到引导,一开始就研究自己的缺陷及坏脾性,而非一味纠正儿童的错误。教师以崇高的责任作为借口,掩饰自己的缺陷,事实上,这些最根深蒂固的缺陷会妨碍他与儿童的关系。 傲慢和发怒是其基本缺点。教师傲慢地认为他对儿童的一切都要负责。这种傲慢会导致某种虚假的尊严,甚至还要求得到尊重。而发怒是对儿童反抗的怒火,荫蔽在傲慢之下,在儿童要表现自己的微弱意图时,发怒就发展成一种暴虐专制,藐视商议。但儿童尚不能理解这些,他们接受暴虐专制,当受到责备时,总感到是自己有错,在学会反抗前就已经习惯并相信这种暴虐专制是完全为他好。这些缺陷是成人所特有的偏见,毫无疑问会阻碍教师理解儿童。成为有效的教师,必须去除这些缺陷,学会谦恭、慈爱、沉静、宽容这些有助于平衡和教学的美德。这对当前我国频发师生暴力事件的状况十分具有借鉴意义。 3.观察者 一个新型教师最基本的品质就是“观察”能力。成人必须改变自我中心的权威态度,发展自己对儿童观察的意念与能力,以观察取代传统的灌输式教学。 观察品质包括各种各样的细小品质,比如耐心。没有耐心的人不能正确地观察审度事物,只能意识到自己暂时的欲望满足,逃脱真正的工作,也不能对那些微小事物予以足够的重视。 儿童的许多缺陷,后来之所以很难弥补,是在最主要时期被忽视所造成的。所以教师必须具备观察入微的能力。同时,教师的观察态度应是积极的、科学的和神圣的。因为他要通过细致观察使自己准确地区分真理与谬误,且只有人才能去观察人这个特殊而神圣的对象。 4.指导者与环境管理者 注意儿童的环境是教师工作的第一个阶段。环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又有效持久的。教师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将所有教具都依次摆放,永远保持美丽、光泽与完美,营造对于儿童来说一切东西都是新颖、完整、可随意使用的环境。这也意味着教师本身在仪表上应富有吸引力,并保持整洁、沉稳、庄严,赢得儿童信任和尊敬。还应留心自己的举止。教师的仪表是环境的一部分,教师本身是儿童世界的最重要部分。 对儿童的必要干涉是教师工作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若不断打扰别人,教师最实际的 措施 就是打断他,既可以采取惊叫的方式,也可以对打扰别人的孩子表现出特别的和充满深情的兴趣。 但当儿童专心工作时,教师切忌打搅他,以免中断其积极关注,阻碍其自然的发展。儿童付出艰辛的努力,终于开始专心于某项工作,教师从他身边走过哪怕只说声“好”,也会使这第一步像肥皂泡一样消失。儿童对某事感到困难时,教师也不要去帮助他,否则会使其丧失克服困难的兴趣。教师必须随时留心孩子的状况,谨慎地安排学习环境,引导孩子自己行动、决定和思考。 三、评价 蒙台梭利站在幼儿教育的角度,运用多方面理论知识,提出了对儿童、教师的理想假设与要求。她的见解独特,对很多国家的幼儿教育都有较大的影响。尽管在某些方面存在局限和谬误,比如夸大了儿童的先天潜能和自主性,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作用,主张的环境教育脱离社会生活。但她的思想仍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如对儿童的认识与尊重,主张儿童的自由独立,重视环境的潜移默化,反对奖惩、教师满堂灌,对改变当今的儿童观念、灌输式教育、被动学习、功利教育以及分数论具有极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玛丽亚?蒙台梭利著,邵夏珍主编.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全书[M].:中国发展出版社. [2]卢乐山.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宋一.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三维审视[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26(3):5-8 [4]梅纳新.试论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和 教学 方法 [J].中州大学学报.2002,(4):51-53 作者简介 符美华(1995-)女,汉,四川达州,本科,西华师范大学

有关蒙台梭利教育的论文加文献

蒙台梭利 教育 是由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提出,并以她的名字命名,在世界各地广泛引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析蒙台梭利教育的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蒙台梭利教育的论文篇一:《蒙台梭利教育实践的几点建议》 【摘要】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创立的蒙台梭利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自20世纪90年代末,第一间蒙台梭利教室引进A市,蒙台梭利幼儿园和蒙台梭利教室就如同雨后春笋般的突现。针对蒙台梭利教育的局限及在A市市区的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蒙台梭利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以推进A市蒙台梭利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蒙氏教育 实践 建议 蒙台梭利教育作为一种世界知名的幼教模式,说明它具有世界性。但是这个不表明它在推广过程中不需要本土化、民族化。实际上,任何教育模式都是一定民族化的产物,蒙台梭利教育也不例外。蒙台梭利教育在推广过程中都经历了本土化过程。在引进的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个从错误到正确选择的过程。A市市区引进蒙台梭利教育的时间较短,针对蒙台梭利教育的局限及在A市市区的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蒙台梭利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一)理解蒙台梭利教育的精髓,从理论上正确把握蒙台梭利教育 1.蒙台梭利教育的精髓在于培养 儿童 健全的人格。其精髓是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通过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让儿童自主发展,进而培养健全之人格。蒙氏教具的运用是蒙台梭利教育的特色,但绝不是蒙台梭利教育的全部。但是在实践中,笔者发现有些蒙氏班的教师把蒙台梭利教育片面地理解为蒙氏教具的操作,仅注意蒙氏教具的操作步骤与 方法 ,对于蒙台梭利教育的思想内涵一知半解,缺乏系统、正确的认识。如对教师的“导师”作用、如何观察儿童、何时干预儿童的操作环境、制作蒙氏教具的原则、如何提供有准备的环境等都缺乏正确的认识。当前的蒙氏师资存在的问题,与蒙氏教师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也与蒙台梭利教育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有一定关系。因此,学习、运用蒙台梭利教育的当务之急是走出蒙台梭利教育即蒙氏教具的误区,全面、系统地学习蒙台梭利教育的精髓。当前,尤其要注意儿童独立性的培养,这不仅因为独立性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我国的儿童的独立性较差,应充分发挥蒙氏课程的优势,加强儿童独立性的培养与锻炼。 2.正确把握蒙台梭利教育的精髓需要认清该蒙台梭利教育存在的局限性并加以克服。如前文所述蒙台梭利教育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因此,在蒙台梭利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研究蒙台梭利教育与 其它 教育方案有机结合起来加以克服。蒙台梭利教育的特点是加强儿童的自主建构、自主探究、自主发展,但是这种教育的局限是合作不够充分、创造力培养不够。因此要将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自主学习与基于情景的合作式学习、与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如在实践中探讨与瑞吉欧教育方案进行有机结合。当然在探讨结合的过程中,必须注意避免不同教育方案之间相互干扰的问题。经典蒙氏课程突出强调儿童的自由工作,因此在时间分配比例上自由工作时间一般为2―3小时,而团体时间则在30分钟左右,保证儿童的自主操作、建构。因此,无论如何进行蒙台梭利教育与其它教育方案的结合都不要把儿童自由工作的时间缩的太短,否则就不能保证蒙氏台梭利教育的真正实施。 (二)进一步完善蒙台梭利教育课程 1.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科学的发展,增加课程内容是必然的。即使是意大利的蒙氏课程也与蒙台梭利教育创设之初不同了,根据我国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实践中应当将蒙台梭利教育方案中原有的五大领域扩展为十大领域,分别为:日常生活训练,感觉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 文化 教育,体能(大肌肉活动),音乐教育,美术教育,戏剧(角色扮演),社会教育(包括社会交往技能的训)。 2.注意课程实施的顺序性。在各领域课程进行的顺序上,应以日常生活练习为起始,逐渐进入感觉教育,然后分化为语文、算术及文化课程。日常生活练习放在感觉教育之前的用意在于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能力,而感觉教育是为促进高层次认知学习而做的准备,感觉教育培养出来的能力及 学习态度 ,如专注力、自信心等,能促使幼儿进行高层次的算术、语文及文化课程。此外许多教育实践表明,由于现在的幼儿发展较早,因此课程之提供在各领域适合的幼儿起始年龄有提早半年的趋势。 (三)注重环境创设与教具的开发 1.有准备环境的提供要注意秩序性和适宜性 蒙台梭利教育中的环境,指依据幼儿发展过程中吸收性心智和敏感期之需要而提供的环境,目的在于帮助幼儿独立学习,为进入世界及未来生活做准备。由于儿童对于秩序有特殊的需要,因此,教师为儿童提供环境时,应当在幼儿进入教室之前将蒙氏工作依照不同领域规划放置于教室之中。这样当幼儿进入教室时,能够受到工作的吸引,并在有秩序的教室中学会自我控制,进行自主学习。 2.开发设计符合时代特征与本地区特色的教具 经典的蒙氏教具连同教师自制教具对于儿童的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蒙氏课程过分依赖经典教具,忽视自制教具的现象,应根据蒙氏教具的设计理念积极自制教具。在制作与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密切联系生活的原则,要反映现实世界,尤其是儿童所处的文化背景。例如:蒙古族幼儿园可以结合本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创造出符合蒙语文字特点的语言教具。如果明确了蒙台梭利教育的意图和目的,掌握了基本原理,就可以灵活地变化运用,大胆创新,适应我们今天的需要,做到既“与时俱进”,又“本土化”。 (四)加强蒙氏教师的师资培训 对蒙氏教师进行培训是蒙台梭利教育的重要内容,原因在于蒙氏教师在蒙台梭利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区别于传统教师的作用。结合蒙台梭利教育与纲要的要求,在培养蒙氏师资时尤其要注意三点: 1. 树立蒙台梭利教育观。通过培训,蒙氏教师应在深刻理解蒙台梭利教育之内涵的基础上把握其精髓,把蒙台梭利教育的理念真正渗透到实践中,那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简单机械的操作教具开展工作的做法是万万不行的。 2. “导师”意识。通过培训,使蒙氏教师清醒地认识到蒙氏教师与传统教师的不同之处,明确教师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应当怎样观察儿童;应当在什么情况下对儿童的工作进行干预。蒙台梭利认为一个普通班的老师不能马上成为蒙氏教师,她需要重新塑造,摒弃所有的教育偏见。 3. 观察能力。通过培训使蒙氏教师有准确观察出儿童需求的能力,并提供准备好的环境,使蒙氏教师明确教师的作用就是观察,而不是控制和集中。 (五)注意蒙台梭利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家庭与幼儿园的有机结合 在实施蒙台梭利教育的过程中,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相一致是非常重要的。当前很多家庭存在着溺爱孩子,孩子的事情都有家长包办代替的现象,这种现象与蒙台梭利教育是背道而驰的。因为蒙台梭利教育特别强调的是儿童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发展,注重幼儿独立能力的培养。如果 家庭教育 观念与幼儿园实施的蒙台梭利教育相背离,自然不会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而且蒙台梭利教育很多教育内容,如日常生活练习,除了在幼儿园进行外,更需要在家庭生活中不断地进行练习。这就需要家长为儿童提供准备好的环境,而不是越俎代庖,剥夺儿童锻炼的机会和发展的权利。因此,幼儿园在实施蒙台梭利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家庭的作用,要通过幼儿开放日、家长会等方式让家长了解蒙台梭利教育的思想内涵,配合幼儿园共同实施好蒙台梭利教育,实现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步调一致。 蒙台梭利教育的论文篇二:《浅谈蒙台梭利教育的点滴体会》 【摘要】蒙特梭利教学法是一种全面提升儿童素质,发展儿童潜能的教育方法。她巧妙的利用儿童自身的成长要求,在不损害儿童自由与快乐的前提下实现教育的目的。蒙特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积极的、不断发展的、具有无穷的力量;而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展;儿童不是成人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泥和蜡,教师和父母必须认真研究、观察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在儿童自由与自发的活动中,帮助儿童获得身心发展。据此,蒙特梭利为学前儿童设计出一整套有效引导儿童迅速成长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蒙台梭利;教育;体会 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创始人玛丽亚•蒙台梭利是一位医学博士,在多年的智障儿童教育过程中,她一边研读前辈著作,一边在实践中探索,终于发现了新的教育原理,并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幼儿教育方法。20世纪初,她在罗马建立了第一所儿童之家,把自己摸索出的智障儿童教育方法运用到正常儿童的教育当中,成效十分显著。随后,蒙氏教育法遍及欧洲大陆也走向了全世界。 一、儿童观 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一个发育着的机体和发展着的心灵;儿童发展的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幼儿处在不断生长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而且主要是内部的自然发展。在这个连续的自然发展过程中,幼儿的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在蒙台梭利看来,幼儿身体内含有生气勃勃的冲动力。正是这种本能的自发冲动,赋予他积极的生命力,促使他不断发展。一是主导本能,这种本能对于处在生命初创时期的婴儿提供指导和保护,甚至决定物种的生存。二是工作本能,这是人的基本特征。幼儿正是通过不断的工作在进行创造,使他自己得到充分的满足,并形成自己的人格。它既能使人类更新,又能完善人类的环境。 在心理方面,幼儿心理发展既有一定的进程,又有隐藏的特点。蒙台梭利认为,幼儿是一个“精神(心理)的胚胎”。因为每一婴儿都有一种创制本能,一种积极的潜力,能依靠他的环境,构筑一个精神世界,所以,幼儿不仅作为一种肉体的存在,更作为一种精神的存在。每个幼儿的精神也各不相同没,各有自己的创造性的精神。 在蒙台梭利看来,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会出现各种“敏感期”。她说:“正是这种敏感期,使儿童用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去接触外部世界。在这时期,他们对每样事情都易学会,对一切充满了活力和激情。”而人的智力发展正是建立在幼儿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上的。 1.秩序的敏感期 从出生的第一年就出现一直持续到第二年。这是幼儿的一种内部的感觉,以区别各种物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物体的本身。 2.细节的敏感期 幼儿在1―2岁时会表现出对细节的敏感,他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最小的细节上。这表明幼儿的精神生活的存在,以及幼儿和成人具有两种不同的智力视野。 3.行走的敏感期 这是在幼儿发展中最易观察到的一个敏感期。幼儿通过个人的努力学会走路,并逐渐取得平衡和获得稳健的步伐。 4.手的敏感期 幼儿会朝着外界的物体伸出小手。这个动作的最初推力代表幼儿自我进入外部世界之中。这正是通过手的活动,幼儿才能发展自我,发展自己 的心灵。 5.语言的敏感期 幼儿开始学说话,他所获得的语言是他从周围环境中听到的。当他说第一句话时,并不需要为他准备任何特殊的东西。在蒙台梭利看来,语言能力的获得和运用,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外部表现之一。 蒙台梭利强调指出,应该注意幼儿的心理发展和生理的发展之间的密切的关系。她说:“如果心理的压抑会影响新陈代谢,并因此降低了一个人的活力的话,那可以肯定,相反的情况也会发生,富有刺激的一种心理体验能够增加新陈代谢的速度,并因而促进一个人的身体健康。” 二、幼儿教育的原则及环境 在蒙台梭利看来,幼儿教育是人类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它的目的是两重性的:生理的和社会的。从生理方面看来,是帮助个人的自然发展;从社会方面看来,是使个人为适应环境作好准备。在幼儿的教育中,要注意两条原则: 1.自由的原则 根据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幼儿的内在冲动是通过自由活动表现出来的,他能根据自己的特殊 爱好 选择物体进行活动。“科学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将是学生的自由,允许个体的发展和儿童天性的自由表现。” 幼儿有充分活动的自由并不意味着他可以为所欲为。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必须在自由的基础上培养纪律性。自由和纪律是同一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自由活动是形成真正的纪律的重要方式,而真正的纪律也必须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 2.工作的原则 蒙台梭利认为,使幼儿身心协调发展的活动就是“工作”。如果儿童能全神贯注的工作,正说明这种工作能满足他内在的需要。这个过程也就是幼儿生理和心理实体化的过程。这不仅使幼儿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而且也使得他获得了独立的能力。总之,工作对于幼儿来说是极有帮助的,能有助于他的肌肉协调和控制,能使他发现自己的潜力,能有助于他培养独立性和意志力,能使他在生命力不断现的神秘世界中练习自己并进一步完善自我。 蒙台梭利学校的课堂使一个“有准备的环境”。 1.为幼儿创设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环境。他们喜欢有条理、有秩序的生活,因此东西必须放在固定的位置。 2.提供有吸引力的、美观的、实用的设备和用具,适合儿童的身材、体力,同时方便儿童使用。 3.允许儿童独立的活动和自我选择活动。 4.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为幼儿提供感官训练的教材。 5.培养儿童的社会行为,各种教具的取放和使用方法都依照一定的规则,并且考虑对他人是否方便。 三、幼儿教育内容和方法 蒙台梭利指出在“儿童之家”中对幼儿的教育应该包括以下四方面: 1.肌肉训练 肌肉训练不仅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健康,而且有助于幼儿动作的灵活、协调和正确,还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意志和发展幼儿之间的合作关系。 2.感官训练 蒙台梭利认为,必须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和多方面的感官训练,使他们通过对外部世界的直接接触,发展敏锐的感觉和观察力。这是幼儿高级的智力活动和思维发展的基础。 3.实际生活练习 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幼儿的实际生活练习。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儿童自己有关的,另一类是与环境有关的。通过实际生活练习,幼儿可以培养独立生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4.初步知识教育 3―6岁幼儿天生具有学习出初步知识的能力,完全可以教他们学习阅读、书写和计算。初步知识教育与感官训练是相联系的,正确的感官训练有助于初步知识的教育。 蒙台梭利教育法大致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觉教育,数学教育,文化教育等几部分。蒙台梭利教育法最为精彩、最为科学和适合儿童发展的部分,则是成人对待儿童的态度和教育观念。成人通过观察,了解到儿童发展需要,从而为幼儿准备一个适宜发展的环境,协助儿童自然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不仅发展了认知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习得了主动学习的方法,培养了独立、进取、坚持、自信、有条理的良好习惯。 蒙台梭利教育的论文篇三:《试谈蒙台梭利教育的日常生活领域》 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孩子的世界应该是快乐,无忧无虑的,在他们小的时候我们不该过早地让他们过多的体会学习的重压,他们只需要做的就是尽早的适应这个世界,学会一些照顾自己的方法、照顾他人以及与这个世界相处的必备的一些能力,这样在他们长大一点,才能是一个懂得照顾自己,照顾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相信在孩子能够处理好这些事情之后,他会很好的处理好自己以后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培养独立能力从小做起。 一、日常生活教育的重要性 在现在的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家庭生活条件都越来越好,家长对孩子的照顾也越来越周到,这就在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学习生活的能力。在幼儿园,教师虽然注意了对孩子日常生活能力的培养,但大多数情况下是随机教育。在这种教育中,孩子表现为: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对同伴不会谦让等。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照顾自己,培养孩子独立的精神是孩子在初期学习的一个必要能力。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非常重视日常生活教育,她认为“实际生活练习是塑造儿童性格的活动”,“幼儿期是动作发展及生活环境学习的敏感期”。 二、日常生活教育与传统意义上的教育的不同 日常生活教育不是传统的教学和小学教育的常规训练。在一般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室只是讲课和学习知识的地方,学生们必须要遵守学校的规矩,上课时只能规规矩矩地坐在木头桌椅上听老师说,而学到的也只能是一些书本上的知识。因此,在孩子入园后,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日常生活教育比较注重孩子日常生活能力的培养,而日常生活教育是来帮家长解决一下日常中出现的一些令家长头疼的事情,会很好的帮助妈妈们,家长会为他们在学校学习的东西以及在家里的进步而感到惊讶的。 三、日常生活教育的目的 培养孩子的组织能力,增强对自己身体的控制能力,从而把孩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方面培养,脱离对父母的过度依赖,学习生活自理能力,学会帮助别人,照顾环境,培养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并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行为,为将来进入正式的社会生活做准备。 四、日常生活教育的内容 日常生活教育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小朋友最熟悉的,在家里天天要做的事,随时会用到的事,自己做,自己拿,自己用。主要包括:照顾自己,照顾他人与环境,生活礼节问候等三方面。 (一)照顾自己 照顾自己衣方面主要包括,学会自己穿脱衣服,穿鞋子,自己刷牙、洗手、洗脸、洗头,剪指甲,梳头,洗衣物,自理大小便等。食方面主要包括,学会自己用筷子,勺等工具自己吃东西,喝水,自己从冰箱中取出食物。 (二)照顾他人与环境 自己衣食方面做好后就可以帮助别人了,照顾环境方面包括扫地浇花 ,擦桌子椅子,甚至还可以帮助家里洗盘子,简单的搬一些东西等工作。还可以培养帮助大人做事。收拾碗筷子等。看完电视帮父母倒水,为家人服务的工作。学习叠衣服。 (三)生活礼节,问候礼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渗透一些社会行为的基本要素,比如在上课的时候需要安静,在适当的时间会吃饭,在课间的时候要吃好东西,上好厕所等。对待同伴要礼貌,早上来了要和大家问好,走时也要和大家打招呼,轻声关门。在外面遇见自己的长辈时也一样要问好。吃饭之前要帮助家里拿好碗筷,吃完也要帮助收拾一下。当不小心对别人造成伤害时,还要适当的学会道歉。在与人交往方面,教给幼儿如何与别人打招呼,如何感谢和道歉,如何观察和参与别人的活动,让幼儿知道每件事情应该怎样做,从而在幼儿各种习惯形成的初期为幼儿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对于幼儿在家中已经养成的不良习惯,我们也注意给予及时的纠正和引导。 五、日常生活教育的好处 虽说这样做会让家长们迅速地体会到孩子的成长与进步,但最主要的事通过这些训练,孩子们不仅仅是因为好玩,自从有了生命,儿童就在争取独立,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克服各种困难,以增加自己的独立性,他们的内现在由一股生命力,会引导他们走向目标。在满足了这种生物性的需求之后,他的身心都会感到骄傲与自豪,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成就感,也就是他们对此乐此不疲的原因。对他们信心的建立,以及今后主动做事情的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也会培养他们独立去应付周围的事物,也在生活环境中能够担任任何工作,让小朋友从这些具体的练习中,奠定一个发展成人的基本能力与德行,以及养成个别的独立意识和自主精神。同时也促进他们的专注力、意志力和理解力。 幼儿学会了使用正确的礼貌用语,初步学会了等待,知道了尊重别人,知道了在别人工作时不打扰别人,知道了只有经过别人的允许才能参与别人的活动。幼儿之间逐步学会了互相谦让、互相帮助、友好相处。这样幼儿初步的社会意识开始形成,社会交往能力较入园前有了明显的提高。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杰出的幼儿 教育 思想家和改革家,自由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论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论文篇一 《理想人:论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摘要:玛丽亚?蒙台梭利从 儿童 身心特点出发,形成了其教育理念中的理想人。理想的儿童是“正常”的,教师是“科学家”般的指导者。这些理想假设对当今社会的教育和观念的改变仍有很大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理想儿童 理想教师 蒙台梭利 蒙氏开创“儿童之家”,进行教育观察和研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她在生理心理学、形态人类学、医学和实验科学等理论的奠基下, 总结 卢梭等人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以及自身教育实践掌握的一手材料的支撑,形成了自己革命性的儿童观和教师观。 一、理想儿童 1.健全的人格 儿童有自己“正在进行式”的独特人格,有自己发展的方式和遵守的规律。但成年人却因婴儿出生后的伶弱状态产生错误的认知――自认为是儿童的塑造者、恩人和拥有者。把帮助视为一种职责,把儿童当做自己的拥有物――试图胡乱干预儿童的自然生长,强行灌输自己的观念、意志,把儿童塞入成人的世界。当儿童开始意识到自我时,正处于个性形成和敏感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成人的这些行为不仅阻碍、扭曲了儿童的自然天性,也使自己的人格悄悄潜入儿童之中,从而压抑甚至剥夺儿童尚未成熟的人格。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潜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积极的、发展着的、具有无穷力量的存在。教育的任务就是引导儿童的这种“潜在生命力”朝着“形成健全人格”发展,以帮助“潜在生命力”走向“正常化”,儿童成长“正常化”。 2.身心健康,感觉正确 在后天成长中,由于一些内外在因素,导致孩子发育迟缓或异常,造成身体畸形。在3岁至6岁这一阶段,成人应注意幼儿保健,必须用 体操 锻炼来保护儿童,其主要形式是练习走步。通过齐步行进操和自由游戏、搬运、开关门、穿脱衣、发音练习等保护和促进体格正常发育及肌肉协调。 心理偏离正轨能影响身体功能的发挥,引起许多身体疾病和身体状态缺陷。例如,心理问题会导致儿童贪食,也会导致儿童拒绝吃东西,而饮食的失调会导致疾病。潜意识的心理紊乱会支配一个人的生理规律,只有当他脱离了让他不愉快的处境时,这些疾病和病态才会自动消失。所以,应将儿童安置在一个能使他们以正常的方式生活和自由活动的环境中,使其心理回归或维持正轨。 感觉是探知、理解、适应外界的联络通道,与生活息息相关。感觉的合理发展是适应实际生活和社会的准备。在3岁到7岁这段感觉形成期,通过感觉训练能帮助感觉器官的发展,发现并纠正一些缺陷(如耳聋、眼睛近视等),提高感觉能力。 3.自我教育 蒙台梭利提出了儿童自我教育的可能性:有吸收力的心理和敏感期。儿童的成长受内部潜能的驱使,儿童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容器,也非成人和外界环境随意塑造的蜡或泥,而是自我吸收创造。儿童具有一种自然的吸取和创造性的功能,人们没发现或者说不愿意承认儿童这种巨大力量,而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儿童,压抑其本性。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各种敏感期,这些敏感期使得儿童在特定时期有一种对某些事物的特殊感受力。儿童会对这些事物投入极关注和耐心,忽视其他事物。这种热情产生于儿童无意识的深处,但因此满足了其精神需要。儿童通过一个个敏感期,取得自己所需,从而形成自己的个性。但成人总是在儿童关注状态下将其打断,或者颁布禁令禁止其关注。 儿童既有吸收 文化 的本能,蒙台梭利进而说明了自我教育的必要性。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让儿童自由“工作”,使儿童的潜在生命力在与外界的作用中进行自我建构、纠正、发展,促进儿童的自我教育即是儿童教育的目的。如果成人忽视儿童的自我教育,过分强调他人教育,难免会造成儿童的被动学习,依赖外界的推动、命令,丧失自律感和学习积极性,最终导致消极的后果。因此,应保护儿童的主动性和吸收本能,改变传统的监管式、灌输式教育,为儿童创造满足其需要的适宜环境,让儿童自由活动与学习,进行自我教育。 二、理想的教师 传统的教育体系中,教师总是作为课堂的统治者、学生的监管者、资源的支配者,而将儿童当做需要培植灌溉的花木,将教育作为一种工作职责。所履行的职责只是灌输各种干巴零碎的知识,强制规定儿童的行为,实际上抑制了儿童的主动性和窒息了儿童的自我表现。教师应改称为“指导者”,因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儿童进行观察,及时加以指导,让儿童朝积极方向自由发展。 1.科学家与 __ 蒙台梭利认为,应将科学家直接引入学校领域,同时把教师提高到科学家水平。这个科学家水平不仅指外部的机械技能,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科学家精神――对大自然的神奇奥秘充满着热爱和忘我精神。即是说应更多地培养教师的科学家精神而非机械技巧,从教育者的心灵深处唤醒对于研究人的科学家般的热情和兴趣,及培养善于把儿童当做独特的个体来看待的能力。 耶稣:“谁变得像一个孩子,谁就是最伟大的。”听到这种言论的信徒,为达到这种境界,充满尊敬和好奇的心情去细心观察孩子的种种表现。即使是这种观察者,也成不了新型教师。但若把科学家的自我牺牲精神与__的虔诚与热心都移植到教育者的灵魂中来,那这个教师将向孩子学习,从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者。 2.学习者 教师只靠独自研究为他的使命做准备,远远不够。教师必须得到引导,一开始就研究自己的缺陷及坏脾性,而非一味纠正儿童的错误。教师以崇高的责任作为借口,掩饰自己的缺陷,事实上,这些最根深蒂固的缺陷会妨碍他与儿童的关系。 傲慢和发怒是其基本缺点。教师傲慢地认为他对儿童的一切都要负责。这种傲慢会导致某种虚假的尊严,甚至还要求得到尊重。而发怒是对儿童反抗的怒火,荫蔽在傲慢之下,在儿童要表现自己的微弱意图时,发怒就发展成一种暴虐专制,藐视商议。但儿童尚不能理解这些,他们接受暴虐专制,当受到责备时,总感到是自己有错,在学会反抗前就已经习惯并相信这种暴虐专制是完全为他好。这些缺陷是成人所特有的偏见,毫无疑问会阻碍教师理解儿童。成为有效的教师,必须去除这些缺陷,学会谦恭、慈爱、沉静、宽容这些有助于平衡和教学的美德。这对当前我国频发师生暴力事件的状况十分具有借鉴意义。 3.观察者 一个新型教师最基本的品质就是“观察”能力。成人必须改变自我中心的权威态度,发展自己对儿童观察的意念与能力,以观察取代传统的灌输式教学。 观察品质包括各种各样的细小品质,比如耐心。没有耐心的人不能正确地观察审度事物,只能意识到自己暂时的欲望满足,逃脱真正的工作,也不能对那些微小事物予以足够的重视。 儿童的许多缺陷,后来之所以很难弥补,是在最主要时期被忽视所造成的。所以教师必须具备观察入微的能力。同时,教师的观察态度应是积极的、科学的和神圣的。因为他要通过细致观察使自己准确地区分真理与谬误,且只有人才能去观察人这个特殊而神圣的对象。 4.指导者与环境管理者 注意儿童的环境是教师工作的第一个阶段。环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又有效持久的。教师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将所有教具都依次摆放,永远保持美丽、光泽与完美,营造对于儿童来说一切东西都是新颖、完整、可随意使用的环境。这也意味着教师本身在仪表上应富有吸引力,并保持整洁、沉稳、庄严,赢得儿童信任和尊敬。还应留心自己的举止。教师的仪表是环境的一部分,教师本身是儿童世界的最重要部分。 对儿童的必要干涉是教师工作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若不断打扰别人,教师最实际的 措施 就是打断他,既可以采取惊叫的方式,也可以对打扰别人的孩子表现出特别的和充满深情的兴趣。 但当儿童专心工作时,教师切忌打搅他,以免中断其积极关注,阻碍其自然的发展。儿童付出艰辛的努力,终于开始专心于某项工作,教师从他身边走过哪怕只说声“好”,也会使这第一步像肥皂泡一样消失。儿童对某事感到困难时,教师也不要去帮助他,否则会使其丧失克服困难的兴趣。教师必须随时留心孩子的状况,谨慎地安排学习环境,引导孩子自己行动、决定和思考。 三、评价 蒙台梭利站在幼儿教育的角度,运用多方面理论知识,提出了对儿童、教师的理想假设与要求。她的见解独特,对很多国家的幼儿教育都有较大的影响。尽管在某些方面存在局限和谬误,比如夸大了儿童的先天潜能和自主性,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作用,主张的环境教育脱离社会生活。但她的思想仍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如对儿童的认识与尊重,主张儿童的自由独立,重视环境的潜移默化,反对奖惩、教师满堂灌,对改变当今的儿童观念、灌输式教育、被动学习、功利教育以及分数论具有极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玛丽亚?蒙台梭利著,邵夏珍主编.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全书[M].:中国发展出版社. [2]卢乐山.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宋一.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三维审视[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26(3):5-8 [4]梅纳新.试论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和 教学 方法 [J].中州大学学报.2002,(4):51-53 作者简介 符美华(1995-)女,汉,四川达州,本科,西华师范大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