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智慧的重要性论文

发布时间:

智慧的重要性论文

自古以来,智慧是人们获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无穷动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力量源泉。 纵观人类历史,有多少智慧在这历史的舞台上演!哲学家的真知灼见,高瞻远瞩;政治家的定国安邦,富国强民;军事家的运筹帷幄,出奇制胜;文学家的妙笔生花;艺术家的敏锐超常;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无不是智慧的结晶。 孔子观流水而领悟“逝者如斯,不分昼夜”;庄子品秋水而明悟“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佛家因一花一叶而领悟“世象无常,四大皆空”……这是东方人的智慧。 牛顿因“上帝的苹果”而闻名遐迩;贝多芬磨难一生,却流传千古;诺贝尔险些丧生而成就传奇……这是西方人的智慧。 智慧靠先天的禀赋更靠后天的努力,汲取知识是智慧的开始。汉字的“智”字,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天天获得知识,方能拥有智慧呢? 有智慧的人,凡事往大处着眼,能识大体,不为私事而和人计较,自然能受人尊敬;有智慧的人,愈是紧急的时候,愈是镇静沉着,想出应对的办法。智慧的人心胸开阔,志存高远。智慧的人从容。考虑事情周全,说话语言得当,行为举止得体,办事公平公正。智慧的人总能心怀希望,培养希望,点燃希望,成就梦想。 智慧就是财富,一个人真正的能源在于内心的智慧,能够开发内心的能源,人生才会活得充实快乐!

智慧是高等生物所具有的基于神经器官(物质基础)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智慧的议论文作文,莫轻言弃之,欢迎查看!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直以来,前进是人们的方向,在前进中中独立,在前进中锻炼是人们贯有的成长方式。最让人痛彻心扉的事,莫过于亲手埋葬自己的虔诚守望了多年的梦想。但有这么一位美国女孩,一位在音乐方面独具天赋的女孩,去只因为一群孩子出色的表现,而打了“退堂鼓”!当时,无数的人为其感到惋惜,但她却将众人的唏嘘声远远地抛在身后,独自开始了崭新的破冰之旅——国际政治,她热衷于这一课程,并为之努力奋斗。终于,长大后的她被提名国务卿,并被媒体称为华盛顿“最有权力的女人”。她就是美国《福布斯》杂志评出的世界100最大影响力女性中名列榜首的康多莉扎·赖斯。世人万万想不到,正是这可贵的“退堂鼓”,让赖斯寻到了人生的支点,痛苦的化蛹为蝶的人生历程,如凤凰浴火般获得了美丽的新生。

执着于人生的梦想,需要一种勇气与智慧。但埋葬旧的梦想,告别旧的自我,孕育新的梦想,彻底否定原本的自己,这需要如壮士断腕般激烈的勇气。人生可贵的“退堂鼓”,不是消极的退缩、坐标的摇摆,而是积极的突围。有时不敢轻言“退堂”,只是因为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甚至人生的坐标茫然无知,只得无助地固守罢了。

以退为进,在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之前,我们可以尝试任何,但当我们遇到一个并不符合自身的目标时,不妨学学赖斯,埋葬旧的梦想。与其说人生可贵的是能发现自己的优点,不如说可贵的更是精确地发现自己的缺点并使之消弭于无。使自己能更好地找到自己人生的坐标。

赖斯梦想的转变,表现了她对自己清醒的认知。让我们明白在人生的岔路口,“退堂鼓”显得多么重要。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懂得退的智慧,懂得判断梦想与现实的差距,让执着与放弃适时变通,及时在不必要的执着中早日清醒。

读书的人有两种,一种获得了思想的启发,变成一个智慧而快乐的人。一种丢掉了自己的思想,把自己变成一个生物内存。

读书对前者来说是一种愉悦的享受,他们通过读好书而倾听优秀的思想;他们也许无法和先贤谋面,但经由书籍和大师对话。

知识如果不成为人生的智慧,那么知识就只是一件装饰品。那些满嘴说得都是别人书里话的人,他们的作用不及于一张电脑存储卡。身体丑陋者需要一块遮羞布,而思想贫乏者,知识正是他们的遮羞布。一个人,再多的知识,如果不形成自己的智慧,那就仅仅是件可以炫耀的衣裳,智慧才是美丽的肉身。

每一次面对座座青冢,我们都会心生感叹,所有的有形,即便现在再坚固也终被时间毁灭,惟有精神、人类世代相承的优秀的思想永存,激励着人类前行。

有思想的人被尊为智者,智慧的学说叫做哲学。许多人喜欢谈哲学,哲学在他们那里成了干瘪、抽象的概念,他们在概念的堆积和推理中寻求虚拟的快慰。

没错,哲学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里被称为形而上学。但哲学之所以形而上,不仅仅因为它不研究具体的科学,更重要的是它是研究人类心灵的科学、是智慧之学。

我们的生活点滴中无不蕴含了哲学的踪迹,充满了智慧的火光。我们通过哲学思考去接近于人类的理性,获取智慧的快乐,实现人生的圆满,这正是哲学的意义。

但如果让我去比较读一本哲学书或者去倾听一位年迈农人的絮语,我更愿意去体会后者,实际上每个老人都是一本哲学书。学者的哲学溢于言表,而老人则用行为体现哲学。

子曰: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何以不逾矩,是因为他们参透了人生,谙熟了人生之道。何以随心所欲,因为那颗心已经皈依了造化,和造化合而为一。

我们一定要去坚持吗?

当然,不去坚持何以屹立在众生喧嚣的尘世!没有经历千辛万苦的意念又怎能成就伟大的事业!不懂坚持又怎能摆脱碌碌无为的状况达到自己的目的?古亦传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道理是不容置疑的!我并不否认!我也深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必要的坚持是成功的人士所必要的。但不知是不是因为尘世喧嚣遮掩了人们的视听,“坚持”这个名词也就渐渐地被人们所膜拜,“坚持”似乎变成了一种虚荣,明知结局是失败也不愿选择放弃,认为放弃就是失败者,与“放弃”二字拒而远之。

然而生活的道路是崎岖坎坷的,鱼与熊掌往往是不能兼得的,我们总是希望得到更多。因为贪恋虚名,不愿意放弃,所以我们失败了。那么,我们是时候学会勇敢放弃了,放弃不代表失败,是为了寻找生活中的充实;放弃也不是舍弃,它是为了等待更好的时机;一成不变的坚持不一定是对的一不小心就会变成一意孤行。古语亦谓“大丈夫能屈能伸”,“能屈”不是懦弱,是一种长远的策略,是为了“伸”得更远。哲人说过:“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的确,人生在世,每个人都背负太多责任与欲望,若将其全部丢掉,人生将会毫无意义;但不舍弃一些,我们又会不堪重负。这时,放弃就会成为一种尤其重要的智慧。

所以坚持不了就放弃吧。战国时期,帮助越王勾践复仇成功的有功之臣范蠡没有贪图荣华富贵。果断放弃大好前程隐姓埋名转战商业,终成为一代商神,其他不愿放弃前程的大臣终被送上断头台。因为他看出了越王并不想与他共享荣华,因此他亦不再痴傻地坚持他在大国的地位了,毅然放弃了在大国的虚名,选择了另一条大道,可能他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嘲笑,但他用事实告诉了我们正是放弃,使他趋利避祸、千古留名。坚持不是一意孤行,其实放弃也是一种智慧。生活还有很多不如意,我们不一定都要去坚持,有时要学会放弃,在放弃中找到更好点的选择。我们也是时候放下了。

为什么一定要去坚持?“放弃”也是一种智慧之举。

同在一个时代,同在一个世界,但人与人之间,不可能同在一个层次。有的人喜欢与身边的邻人俗事相还,有的人却喜欢跨跃空间时间与古今贤士相晤谈。这,就是智慧的层次。

智慧,是芸芸众生都有的,但为何会有层次的差异?因为储蓄智慧的侧重不同。那些天天与邻人俗事纠缠不清的人的智慧,不是真智慧,而是小聪明。真正的智慧是须要储蓄的,只有在智者、贤哲的语录中,与哲人的交流中,面对苍天,对生命的沉思中,才可以增长真智慧,储蓄大智慧。

智慧,不是用来炫耀的,真正有智慧的人,说过:“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无所知。”正如古人所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道至简,大智若愚。可惜,当下,这个世风日下的社会,多少人炫耀着自己微不足道的小聪明?莫言成功成名后,面对的是无数记者的采访,各种喧嚣,但莫言是一位真正的智者,他不为尘世间的诱惑所动,拒绝参加官员们要求的宴会,拒绝大量的采访。他明白自己需要什么,他需要安静的写作,安静的思索,储蓄文章的智慧。

微博上,有些自认完美的大V,行径确是张扬,一言一行中,无不在炫耀自己的一切学识,这是时代的悲哀。我不喜欢关注网络中流传的“新闻”。我更喜欢安静的思索人生,思考未来,但每每面对苍天,我都觉得自己轻薄的只剩下一颗小小的心。我明白,这是因为我还太年轻,经历的太少,太多的事不懂,有些东西没有放下,但最重要的是,我的智慧,储蓄的太少。

泰戈尔对我说过:“安静的坐着吧,我的心,不要扬起你的灰尘,让世界自己,寻路向你走来。”

我从此明白,储蓄智慧,需要安静,挣脱尘世间的一切肮脏,成人世界里的.那些背叛与准则,追捧与嘲讽,诱惑与贪婪。整个世界都与我无关,进入柏拉图的精神世界,小心翼翼地把智慧一点点,一点点堆积起来。

其实,储蓄智慧并不难,只须你我,多思,多看,多体验罢了。毕竟前人为我们打开了智慧的大门。我明白,储蓄智慧只是难在放下,放下诱惑,放下贪婪,放下七宗罪。但是,想要放下人性的七宗罪,是何其难也。千年的文化也只是留下了区区几尊佛陀。但,我想又何必力求脱俗入圣呢?小隐于林,大隐于市,看世间百态,从中提炼智慧,储蓄智慧吧。

正如这三年的高中生活,不就是一个很好的智慧源泉吗?智慧源源不断,还在等什么呢?储蓄智慧,从高中的每一堂课开始吧。

我静静的坐在考场上,听见了考生们从笔尖上舞动思想的翅膀,发出了一片动人的鼓翼之声,我似乎看见一丝丝智慧的光在我们身上闪耀,储蓄智慧,从点滴开始,储蓄智慧,需要心灵的宁静,让智慧的溪流流进我们的脑海,沉静,却又充实。

人生长路,何其漫长!长路途中,一道道障碍,一条条沟壑在所难免,倘若一心向前,将永远无法逾越。这时,只有绕道而行。“绕道而行”是迷雾中的的指南,帮助我们明确方向;“绕道而行”是沙漠中的甘泉,帮助我们重获希望;“绕道而行”是迷途的灯光,帮助我们抵达成功。由此看来,绕道而行不仅是自然界的常态、前进的方式与途径,更是一种智慧!

绕道而行,赢得胜利。绕道而行是就虚避实,以巧取胜。二战时法国耗巨资修建的马其诺防线固若金汤,坚不可摧。德国人不敢硬攻,只能绕到后方,毫不费力攻占法国,赢得胜利。是什么让德国笑到最后?是“绕道而行”。它使德国摆脱硬碰硬的局面,绕过阻碍,赢得胜利。由此看来,绕道而行是一种智慧,只有以此才能赢得胜利。

绕道而行,超越自我。绕道而行是面对从前的自己,改变过去的方向。刘翔幼时是长跑运动员,他梦想着有一天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但现实无情地打击着他,他的长跑成绩并不理想。从此他改变训练项目,攻练跨栏,虽然方向改变了,但勇夺第一的理想未曾改变。就这样,他在新的方向上获得巨大成就。是什么让他超越自我?是改变方向,而改变方向不正是一种“绕道而行”的智慧吗?由此看来,绕道而行是一种智慧,只有以此才能超越自我。

绕道而行,迈向成功。绕道而行,是对抗艰难的未来,选择另一条通向成功的途径。施瓦辛格自幼梦想当一名叱咤风云的政治家,但出身贫穷的他是难以实现的。但他从那时起并没有钻心于政治研究,而是苦练一身健美的肌肉。随后进军好莱坞影视圈,这之后还娶了一位富豪家的千金。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集聚足够的人气与金钱。此时的他已凭借财富朝着成功迈进。是什么使他绕过艰难,迈向成功?是他另辟蹊径,而这不正是一种“绕道而行”的智慧吗?由此看来,绕道而行是一种智慧,只有以此才能迈向成功。

绕道而行不是一种逃避,而是一种前进;不是一种懦弱,而是一种智勇;不是一种愚笨,而一种知理。绕道而行包含了世间一切真理,是不可否论的大智慧。从此就让我们用“绕道而行”的智慧,绕过障碍,绕过沟壑,在成长的道路上智慧前行,最后抵达成功的彼岸吧!

窗外那几棵高大的榕树,不知何时,开始默默支撑起我的高三生活。那或许是一种天外飞来的幸福,让我惊喜,也带着感动。如果说生命是上帝的礼物,我们要好好珍惜并且感激的话;那么,那榕树,便让我的生命更加充满激情。我要执着地向前,在生命的激流中毫无畏惧。

竟习惯了上课的时候,无意地望着窗外那几棵生命;也习惯了在课间静静地在树下凝望;习惯了在他们身上思索生存的智慧……

从来没有见过哪种树木像他们一样生长。

在第一次认认真真看他们的时候,才发现他们的枝干是多么的与众不同。像许多粗粗细细的藤蔓缠绕并捆绑在一起,所以根本不笔直。但我想,这自然是有他们自己的原因的。他们似乎是把粗壮的根长在了空中,这样也许能呼吸到更多的新鲜空气。这是何等的智慧!

他们每分每秒都在不停地生长,努力地奔向太阳。这是一种不懈的进取,他们在奋力地成为参天的奇迹。很多树都是靠根的发展来实现向上的目的,他们却又创造了另一种生存姿势。他们不仅有根的生长,也有干的生长。他们会从主干上生发出许多许多的根须,然后像根一样往地下生长,根须逐渐变粗,成为干紧紧抓在地上,似乎又长出了许多只脚。这让我突然想到,小树苗刚栽上的时候,我们会把木棍绑在它身上,当作它的支柱。

这不得不让我再次赞叹他们的智慧!

高三生活是生命激流的一段,却又要逆流而上。多少人在其中挣扎,多少人在其中怨骂……有多少人在挣扎的最后咬牙冲破阻挡?又有多少人在怨骂中仍然执着顽强?

生命其实不一定像白杨那样挺直地生长,或许像榕树一样谦卑地攀爬,更能展示生命的力量。伸开臂膀,让叶在空中簇拥,迎着朝阳微笑,在风中舞蹈。

他们坚定地站在那块土地上,在风雨中洗礼,在春夏秋冬中谱写着他们的顽强。

今年的冬天似乎特别的冷,冬风吹动着树叶,寒气侵入窗里。我隔着窗静静地望着那在寒风中却没有颤抖的身影,然后竟有了莫名的叹息……

下课了,我安静地走到树下,感觉着他们坚定的呼吸,却发现,心,在此刻宁静……

因为是高三,所以会觉得今年的冬天比往年更冷,但我却从心的宁静中体味到了生命的顽强和坚定不移的力量。

我张开双臂,仰头深深呼吸,觉得他们的精神会伴着我一路前行。

有人曾经说过:“放弃未必不是最坏的选择。”是啊,有时候,放弃也使一种聪明的选择。在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放弃去拼搏,也许你会获得意外的收获。

在神奇的自然界中,有些动物选择了放弃自己本身的才能,却生活的比以前更加轻松。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寒冷的南极,有一群企鹅要飞去其他的地方觅食,但有一只雌企鹅因为翅膀短小为不能飞翔。企鹅的大部队已经启程了,她很着急也很沮丧。有一只雄企鹅却默默的留了下来陪她一起生活。他们一起下海捕鱼。因为长时间的不飞行,翅膀退化越来越短,但是他们的游泳技术却越来越高。从此,他们过着安定的生活。

这或许是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但是,他们放弃了天空中的生活,却获得了安定的海洋生活。放弃,有时也是一种智慧。

从古至今,也有许许多多的名人放弃了功名利禄,却获得了平稳安定的幸福生活,陶渊明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生活在北宋时期的陶渊明因为不喜欢朝廷上的人以为功名利禄而勾心斗角的生活而选择远离世俗到偏远的大山深处生活。他每天悠闲自得的生活在大自然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便是他的真实写照。这样,放弃勾心斗角的物质生活,换来安逸自得的悠闲生活,何乐而不为呢?这就是放弃的智慧。

我曾今看到一个故事,他就是讲的放弃也是一种智慧。从前,一个老者领着一群孩子到森林里游玩。他们找到了一片神奇的石林,这里面有很多好看的石头,孩子们都挑了许多石头准备带回家,他们在走出森林的时候,因为石头的缘故,不少孩子都累的气喘吁吁。老者见状便说“你们把一些大而重的丢弃了,不就不累了么。”孩子们只能这样做了。他们扔下华丽而又沉重的石头,选择了小而轻的。于是,他们很轻松的就走出了森林。

放弃,虽然是一件让人们觉得很遗憾的事情,但有时,它也是一种智慧,聪明的选择。我们与其因为一件事情而心烦意乱,苦不堪言的时候,那就放弃吧。放弃一些对于你来说不能达到的东西时。有时候还会获得你意想不到的结果。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在“快餐”、“快车”、“快线”充斥着的“快速”发展的社会,慢,以其独特之姿,展现着自己的魅力与智慧。

慢是一种优雅。爱蝴蝶的翩跹其实是爱它的慢,它不似苍蝇般的上蹿下跳,而是展示自己的优雅之姿;爱枫叶的徐徐飞舞也是爱它的慢,它的慢可以让人心灵很平静,进而体现其优雅姿态。

慢也是一种笃定。古人云:“磨刀不误砍柴工”,不似其他樵夫一味用破斧砍樵,而是抱着一种笃定去磨刀,明白锋利的刀刃将会为自己省下更多的体力和时间。曹刿选择在齐人三鼓后方才出兵,也是用慢姿态消磨对手的斗志,是一种必胜的笃定。齐人一味恋战,士气再而衰,三而竭,在慌乱中败绩,也是必然。

慢还是一种稳重。一个“含碘盐能防辐射”的谣言何以令千万中国人将超市、小卖部的碘盐瞬间抢购一空?无非是人们缺乏理性眼光判别错误信息以及头大无脑盲目跟风,轻易被一句小小的话打倒,要稳重的念头荡然无存。

慢更是一种豁达。我十分喜欢苏轼的《定风波》,特别是其中的一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我在诗中仿佛看到一个不羁的诗人缓缓行于落叶飘飞的季节,他的衣角被风轻轻拂起,一种十分超脱的气度散落于他的眉目之间,那是一种慢的姿态,一种悠然的豁达,正印证了诗中的“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气概。

慢是学问,你若是寻求其中的奥妙之处还会发现很多很多。自古便有“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和“慢工出细活”等评价,国外也有“停一停,等候灵魂的脚步。”的感叹。在健步如飞的忙碌现代人群中,也请停一停您的脚步吧,去品味慢的智慧吧。

我强调慢的智慧,不是要否定“快”,而是希望我们谨记,我们需要用一种稳重而不是盲目追风的心理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否则便会如同被困苍蝇般乱撞,速度虽快但找不到出路;我们需要用笃定而不是焦虑急躁的眼光面对困难险阻,坚守脚下的土壤,脚踏实地,缓步前行;我们要有一种我们需要用豁达而不是急功近利的态度笑看云卷云舒,展现一种宠辱不惊的姿态。如此,便会如同一个恬然淡定的天鹅,在一群争先恐后的鸭子中脱颖而出。

蝴蝶慢舞,更显优雅;曹刿“三鼓”后出击,深谙慢的真谛;苏轼“吟啸且徐行”,彰显慢的豁达。你,能体味到慢的智慧吗?

智慧城市需要安全智慧论文

针对智慧政务平台的安全隐患金鹏信息智慧政务专家小组提出建议,一方面要看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给我们政府提供了更好更快捷的公众服务手段,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意识到快捷服务必须是基于政府自身的服务平台而不是第三方企业或机构的社会公共服务平台。政府完全可以借鉴商业领域的服务模式,在中国智慧政务战略框架内建设政府自身的在线服务平台,构建一套以微博、微信为前台,以政务移动应用中心为运行的微政务应用体系。一 、要将信息公开和政务应用相剥离可以将微博、微信等平台作为基于互联网的宣传和吸引公众流量的平台,而不能作为业务交互办理的平台。通过此类平台将用户吸引回流到政府自身的移动App上。政府要建立自己的移动应用中心,根据业务需求提供便捷的移动互联网服务App,确保政务数据能集中收集在政府内部的数据中心。从三个层次上确保政务服务:1、政府自身建设移动应用中心和App,保障政府服务提供的可持续性;2、保障政务数据的安全性;3、保障政务数据的完整性。政府各个业务数据完整地收集汇总,可以较好地实现跨部门的数据开放和业务协同,也为进一步的大数据分析支撑决策提供良好基础。二、要把业务应用和数据标准相剥离政府可借鉴成功的商业模式,如在前端的交互设计和应用规范上参考商业标准。但在网络和数据安全上一定要坚持已有的安全体系。三、应制定合理的标准规范,完善信息化建设体制中国智慧政务建设的实际情况是“一把手”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决策权在各级单位的“信息化领导小组”,而具体的建设和安全保障落在了信息中心或智慧政务处等技术部门。“一把手”精通业务,但对于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安全等方面不一定很熟悉,很容易被误导进入“重业务轻安全”的误区。事实上在基层单位的微博、微信热潮中,就出现过领导“强压”的局面。对此,有必要明确信息中心在政府信息化建设中安全保障的“领导”地位,确保相关标准规范的切实应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指导意见,这为“政务信息和应用开放”提供了更大的动力,更大规模、更大范围的政务数据面临着“社会化”的考验。政府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让市场与政府各自归位,避免政府“媒体化”和“被动开放”。金鹏信息新型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建设以物联网、云计算等大数据技术体系为支撑,数据信息巨大,并涉及到政务、商业、生活等方方面面,一旦出现信息泄露、数据丢失等安全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智慧城市的信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我国近年来智慧城市建设实践中,信息安全作为重要一环,在进行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之时,并未被忽视,各省市的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大多都建立了完善的体系系统,在信息安全方面也都有比较完善的规划设计。风华正茂科技为您详细介绍。智慧城市建设中 网络安全攻防战如何打赢? 配合当地文化与市民需求,以及智慧科技在一些关键领域可能遭到什么样的黑客攻击是值得被注意的议题。同时,一旦缺乏良好的安全标准和规范,原本预期的效益将大打折扣,进而将衍生出意想不到的问题。 为了协助主管单位打造健全的智慧城市,制作了一份安全十大要点,以供于导入智慧科技时做为参考。 1、执行质量检验与渗透测试 智慧科技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及测试,才能进行任何全面性的建置。经由这道步骤,建置单位可在智能装置、基础架构或服务正式上线之前,找出安全和维护上的问题,例如:资料外泄和异常状况。 此外,市府单位也应聘请独立的外部厂商定期进行渗透测试。不过,由于渗透测试的重点仅在于漏洞扫瞄,因此,一些标准的产品测试程序,如:品保(QA)与质量测试(QT)也应列为标准程序。品保的重点在于发掘智慧科技中的瑕疵,而质量测试的重点则在于测试功能的稳定度。 2、将安全列为所有厂商及服务供货商“服务等级协议”(SLA)的优先目标 智慧城市计划的负责人员必须制定一套服务等级协议(SLA),列出智慧科技厂商及服务供货商必须达到的安全标准。并且明订未达标准时的罚则。此外,也可以纳入民众数据隐私确保条款、7天24小时紧急应变团队,或是前述的定期渗透测试和安全稽核。 3、在市府内成立计算机紧急应变小组(CERT)或网络安全事件应变小组(CSIRT) 万一智慧科技发生任何的安全事件,市府内部应该要有专责的计算机紧急应变小组(CERT)或安全事件应变小组(CSIRT)随时待命准备应变。当遭遇黑客攻击时,他们必须熟悉如何应对,或者当系统发生当机时该如何复原。除此之外,这类小组还可统筹漏洞通报与修补作业、担任厂商联络窗口、倡导最佳安全实务原则等等。 4、确保软件更新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一旦厂商针对智能装置释出软件或固件更新,主管单位就应立即展开部署工作。不论市府或厂商都应确保更新派送的安全性(例如透过加密和数字签名),以确保软件的完整性。数字签名可用来检查更新是否遭到篡改,等确认无误之后再进行安装。 5、妥善规划智慧基础架构的生命周期 相对于一般的消费性产品,智能基础架构的服务生命周期显然较长。因此很重要的一点,市府单位必须制定一套详细的程序,来处理面临淘汰或厂商已终止支持的基础架构。因为一旦系统被终止支持,后续将面临严重漏洞无法修补的窘境,引来黑客觊觎。 此外,智慧城市负责单位也应将基础架构的寿命列入考虑。经年累月的使用、缺乏维护、或过度使用,都有可能造成基础架构耗损。因此,预先针对基础架构的生命周期进行妥善规划,未来市府单位在面临系统必须维修或汰换时就不会不知所措。 6、所有数据处理流程都必须考虑到隐私权 请谨守一大原则:智慧城市所搜集的任何数据,都必须匿名处理以保障民众隐私,尤其是政府必须对外公开的数据。任何与智慧城市计划无关的数据,都必须彻底销毁。 任何敏感的数据都必须受到严格管制,只有市府核准的人员才能存取,例如:有义务达成服务等级协议(SLA)的服务厂商。此外,也应制定明确的信息共享规范,包括:哪些信息可以共享、谁可以共享,以及数据隐私保障机制为何。此外也应包含数据备份与复原的规划,以防灾难发生。 7、加密、认证及管制所有通讯 所有的通讯,不论有线或无线,皆应防范黑客窃听、拦截及窜改,尤其是包含敏感信息的数据,必须采用严格的加密,而加密密钥也应妥善保管。 所有智能通讯系统至少必须经过账号密码认证才能存取。此外,也可采用更严格的认证,如:一次性密码、生物特征认证、双重或多重认证等等来提高安全性。 市府单位应管制通讯协议和流量,以降低中央系统或多个彼此相连的装置遭攻击而脱机的风险。将智能通讯系统上非必要的功能全部关闭,如此可缩小黑客的攻击面,也避免遭人滥用。 8、务必要能强制切换手动操作 不管全面自动化多么诱人,但维持切换手动操作的能力仍旧非常重要。因为,万一发生严重的系统故障,或者遭到黑客入侵,强制切换手动操作可以让市府单位在没有因特网联机或者远程操作遭到黑客拦截时,依然能够操作系统。 9、设计一套容错系统 智能基础架构及应用程序必须在单一或多个组件故障时依旧维持运作,这就是所谓的容错系统。此时,智慧服务或许会稍微不顺,但系统还是能够维持运作,不会全面瘫痪。要达到这点,必须要建置一些备援机制(软件、硬件)来容许故障发生,并且维持必要功能。 10、确保基本服务永续运作 万一真的发生不幸而导致所有系统全部当机,民众还是必须能够取得基本的公共服务,包括:水、电、燃气、救护车等等。所以当主要电力系统故障时,必须要有备用的电力。 随着时间演变,未来的都市必定更加聪明。随着各国政府逐渐拥抱智慧科技,这将是未来必然的发展。不论是全新规划或是都市更新的智慧城市,都必须兼顾功能和安全。都市是为了服务人民而打造,因此,保障人民安全才是真正的王道。 特别声明:我们推送的文章部分图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涉及到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核实后将作删除处理 ��

智慧城市是基于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通过城市感知、城市数据共享、城市决策和城市服务等方面的整合和创新,提升城市管理和生活品质的城市。在我看来,智慧城市应该是人性化、可持续、安全、高效的,能够满足城市居民的多样化需求,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智慧城市建设,我认为可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莫愁智慧女性杂志

不记得谁说过,只要一本书里有一百个字的营养,这便是一本值得购买的书。以这样的标准,我与《莫愁?智慧女性》的定身契实在是高出这标准许多,除了文字上的打动,它将我引向了一个“熟人”的世界,拥有各种忘年交。 果尔达?梅厄这个“雄伟的母狮”,带来了一个和平的中东,让“犹太难民”成为历史。“请任何地方的任何人不要有丝毫怀疑,我们的孩子和我们孩子的孩子永远不会满足于比自由更少的东西。”隔着云烟样的岁月,我觉得握住了一双有力而温柔的手,那样的坚韧让我思维的栅栏纷纷倒下。 因为曾宝荪,我去了湖南的艺芳女校遗址,昨是今非,高楼大厦掩盖不住的是昔日的朗朗书香。那里曾经住过中国最纯粹的素质教育:学校从不开除学生,不记过,不当堂训斥学生;学生可以自由谈论时事,探讨文学、艺术;考试无需监场。我大不敬地叫她“宝荪”,将她列入熟人的名单,为她在民国时代的开风气之先而叫好。 新闻女王法拉奇、完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装料数据计算的王承书、只身前往南太平洋最原始最偏远的塔乌岛的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是的,她们都是女性,也都是人类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批人,以极大的勇气和智慧青史留名。《莫愁?智慧女性》将她们从专业的史学书里,从被遗忘的角落里,一一领到世人的面前。或者,准确一点说,《莫愁?智慧女性》带着我自由穿越,让我在每个时代、每个国家都能找到她力量。透过她们,我看到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甚至透过她们的表情,看到那个时代的质感。于是,仿佛活了几生几世。 一期又一期,《莫愁?智慧女性》将一个又一个陌生人带到我的面前,准时而精致地,我们施施然地相识。她们让我看到了时空的无限、乾坤的远大,时刻提醒着我个人的“小”。 而她们,以自己的生活、创造、姿态和穿越岁月的神情,给时代绘制肖像,给人类精神添加着美、尊严和荣誉。无论遭遇什么,只要一想到人群中曾经有过她们,和人群中有她,我即会坚信这世界很美好、这人生值得过。我时常觉得,在人生的每一个隘口,让我得以逾越的,不是生活本身的考验,而是她们于暗地里给予我的“神助”。倘若这世间真有神灵的话,我想我信仰传承的力量。也因为她们的存在,我至今都不敢轻言懂得孤独的真正滋味。 《莫愁?智慧女性》知性而温婉,但她一直都有态度,就像我的那些“熟人”们,因此,她也在我的熟人清单里。很想在她三十岁生日之际,道一声真诚的谢谢。谢谢以纸为媒,让我认识了那么多有品格的人,无论年代,无论国别,无论尊卑。 还有,这些年,《莫愁?智慧女性》在我心里已经不再仅仅是一本杂志,而是一个有温度的翩翩中性至交,习惯静静地娓娓道来,不尖刻但也绝不绵柔,就像一把藏在鞘里的刀,有着恰到好处的锋利。或许,在一切都以市场为准绳的今日,能有一本杂志以不迎合的姿态来做自己,难能可贵吧。其中风骨,想来只有那些幕后人员才更知坚守的不易。所以,但凡留下的,都是“死粉”,都是灵魂与灵魂的“臭味相投”。 我想,这应该是世界上最美的相遇和相伴吧。相爱的人,也不过是一生一世,而与一本杂志的精神之恋,是可以在有限的生命里,N生N世的。

钟山 少年文艺南京版 儿童故事画报 祝您健康 译林 莫愁(智慧女性) 短小说 东方娃娃 东方宝宝 畅销书摘 歌迷大世界 读者原创版 读者乡土人文版 还有很多学生类刊物和专业领域的刊物

不是的。是民间杂志社,省级杂志都是政府部门的书刊。省级期刊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部门、委办、厅、局、所,省级社会团体和机构以及各高等院校主办,在新闻出版部门有登记备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

查了一遍,以下都是我一字一字敲上去的:《科学大众》《钓鱼》《画刊》《同学》《小学生语文学习》《祝您健康》《今日企业》《改革与开放》《面粉通讯》《工作与学习》《乡土》《数学之友》《歌迷大世界》《雨花》《新企业》《广告大观》《科学大众》《江苏纺织》《江海学刊》《江苏年鉴》《政治时代》《好家长》《风流一代》《畜牧与兽医》《室内》《青春》《小康》《钟山》《世纪风采》《莫愁》《银潮》

智慧的论文

自古以来,智慧是人们获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无穷动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力量源泉。 纵观人类历史,有多少智慧在这历史的舞台上演!哲学家的真知灼见,高瞻远瞩;政治家的定国安邦,富国强民;军事家的运筹帷幄,出奇制胜;文学家的妙笔生花;艺术家的敏锐超常;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无不是智慧的结晶。 孔子观流水而领悟“逝者如斯,不分昼夜”;庄子品秋水而明悟“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佛家因一花一叶而领悟“世象无常,四大皆空”……这是东方人的智慧。 牛顿因“上帝的苹果”而闻名遐迩;贝多芬磨难一生,却流传千古;诺贝尔险些丧生而成就传奇……这是西方人的智慧。 智慧靠先天的禀赋更靠后天的努力,汲取知识是智慧的开始。汉字的“智”字,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天天获得知识,方能拥有智慧呢? 有智慧的人,凡事往大处着眼,能识大体,不为私事而和人计较,自然能受人尊敬;有智慧的人,愈是紧急的时候,愈是镇静沉着,想出应对的办法。智慧的人心胸开阔,志存高远。智慧的人从容。考虑事情周全,说话语言得当,行为举止得体,办事公平公正。智慧的人总能心怀希望,培养希望,点燃希望,成就梦想。 智慧就是财富,一个人真正的能源在于内心的智慧,能够开发内心的能源,人生才会活得充实快乐!

智慧是高等生物所具有的基于神经器官(物质基础)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智慧的议论文作文,莫轻言弃之,欢迎查看!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直以来,前进是人们的方向,在前进中中独立,在前进中锻炼是人们贯有的成长方式。最让人痛彻心扉的事,莫过于亲手埋葬自己的虔诚守望了多年的梦想。但有这么一位美国女孩,一位在音乐方面独具天赋的女孩,去只因为一群孩子出色的表现,而打了“退堂鼓”!当时,无数的人为其感到惋惜,但她却将众人的唏嘘声远远地抛在身后,独自开始了崭新的破冰之旅——国际政治,她热衷于这一课程,并为之努力奋斗。终于,长大后的她被提名国务卿,并被媒体称为华盛顿“最有权力的女人”。她就是美国《福布斯》杂志评出的世界100最大影响力女性中名列榜首的康多莉扎·赖斯。世人万万想不到,正是这可贵的“退堂鼓”,让赖斯寻到了人生的支点,痛苦的化蛹为蝶的人生历程,如凤凰浴火般获得了美丽的新生。

执着于人生的梦想,需要一种勇气与智慧。但埋葬旧的梦想,告别旧的自我,孕育新的梦想,彻底否定原本的自己,这需要如壮士断腕般激烈的勇气。人生可贵的“退堂鼓”,不是消极的退缩、坐标的摇摆,而是积极的突围。有时不敢轻言“退堂”,只是因为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甚至人生的坐标茫然无知,只得无助地固守罢了。

以退为进,在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之前,我们可以尝试任何,但当我们遇到一个并不符合自身的目标时,不妨学学赖斯,埋葬旧的梦想。与其说人生可贵的是能发现自己的优点,不如说可贵的更是精确地发现自己的缺点并使之消弭于无。使自己能更好地找到自己人生的坐标。

赖斯梦想的转变,表现了她对自己清醒的认知。让我们明白在人生的岔路口,“退堂鼓”显得多么重要。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懂得退的智慧,懂得判断梦想与现实的差距,让执着与放弃适时变通,及时在不必要的执着中早日清醒。

读书的人有两种,一种获得了思想的启发,变成一个智慧而快乐的人。一种丢掉了自己的思想,把自己变成一个生物内存。

读书对前者来说是一种愉悦的享受,他们通过读好书而倾听优秀的思想;他们也许无法和先贤谋面,但经由书籍和大师对话。

知识如果不成为人生的智慧,那么知识就只是一件装饰品。那些满嘴说得都是别人书里话的人,他们的作用不及于一张电脑存储卡。身体丑陋者需要一块遮羞布,而思想贫乏者,知识正是他们的遮羞布。一个人,再多的知识,如果不形成自己的智慧,那就仅仅是件可以炫耀的衣裳,智慧才是美丽的肉身。

每一次面对座座青冢,我们都会心生感叹,所有的有形,即便现在再坚固也终被时间毁灭,惟有精神、人类世代相承的优秀的思想永存,激励着人类前行。

有思想的人被尊为智者,智慧的学说叫做哲学。许多人喜欢谈哲学,哲学在他们那里成了干瘪、抽象的概念,他们在概念的堆积和推理中寻求虚拟的快慰。

没错,哲学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里被称为形而上学。但哲学之所以形而上,不仅仅因为它不研究具体的科学,更重要的是它是研究人类心灵的科学、是智慧之学。

我们的生活点滴中无不蕴含了哲学的踪迹,充满了智慧的火光。我们通过哲学思考去接近于人类的理性,获取智慧的快乐,实现人生的圆满,这正是哲学的意义。

但如果让我去比较读一本哲学书或者去倾听一位年迈农人的絮语,我更愿意去体会后者,实际上每个老人都是一本哲学书。学者的哲学溢于言表,而老人则用行为体现哲学。

子曰: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何以不逾矩,是因为他们参透了人生,谙熟了人生之道。何以随心所欲,因为那颗心已经皈依了造化,和造化合而为一。

我们一定要去坚持吗?

当然,不去坚持何以屹立在众生喧嚣的尘世!没有经历千辛万苦的意念又怎能成就伟大的事业!不懂坚持又怎能摆脱碌碌无为的状况达到自己的目的?古亦传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道理是不容置疑的!我并不否认!我也深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必要的坚持是成功的人士所必要的。但不知是不是因为尘世喧嚣遮掩了人们的视听,“坚持”这个名词也就渐渐地被人们所膜拜,“坚持”似乎变成了一种虚荣,明知结局是失败也不愿选择放弃,认为放弃就是失败者,与“放弃”二字拒而远之。

然而生活的道路是崎岖坎坷的,鱼与熊掌往往是不能兼得的,我们总是希望得到更多。因为贪恋虚名,不愿意放弃,所以我们失败了。那么,我们是时候学会勇敢放弃了,放弃不代表失败,是为了寻找生活中的充实;放弃也不是舍弃,它是为了等待更好的时机;一成不变的坚持不一定是对的一不小心就会变成一意孤行。古语亦谓“大丈夫能屈能伸”,“能屈”不是懦弱,是一种长远的策略,是为了“伸”得更远。哲人说过:“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的确,人生在世,每个人都背负太多责任与欲望,若将其全部丢掉,人生将会毫无意义;但不舍弃一些,我们又会不堪重负。这时,放弃就会成为一种尤其重要的智慧。

所以坚持不了就放弃吧。战国时期,帮助越王勾践复仇成功的有功之臣范蠡没有贪图荣华富贵。果断放弃大好前程隐姓埋名转战商业,终成为一代商神,其他不愿放弃前程的大臣终被送上断头台。因为他看出了越王并不想与他共享荣华,因此他亦不再痴傻地坚持他在大国的地位了,毅然放弃了在大国的虚名,选择了另一条大道,可能他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嘲笑,但他用事实告诉了我们正是放弃,使他趋利避祸、千古留名。坚持不是一意孤行,其实放弃也是一种智慧。生活还有很多不如意,我们不一定都要去坚持,有时要学会放弃,在放弃中找到更好点的选择。我们也是时候放下了。

为什么一定要去坚持?“放弃”也是一种智慧之举。

同在一个时代,同在一个世界,但人与人之间,不可能同在一个层次。有的人喜欢与身边的邻人俗事相还,有的人却喜欢跨跃空间时间与古今贤士相晤谈。这,就是智慧的层次。

智慧,是芸芸众生都有的,但为何会有层次的差异?因为储蓄智慧的侧重不同。那些天天与邻人俗事纠缠不清的人的智慧,不是真智慧,而是小聪明。真正的智慧是须要储蓄的,只有在智者、贤哲的语录中,与哲人的交流中,面对苍天,对生命的沉思中,才可以增长真智慧,储蓄大智慧。

智慧,不是用来炫耀的,真正有智慧的人,说过:“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无所知。”正如古人所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道至简,大智若愚。可惜,当下,这个世风日下的社会,多少人炫耀着自己微不足道的小聪明?莫言成功成名后,面对的是无数记者的采访,各种喧嚣,但莫言是一位真正的智者,他不为尘世间的诱惑所动,拒绝参加官员们要求的宴会,拒绝大量的采访。他明白自己需要什么,他需要安静的写作,安静的思索,储蓄文章的智慧。

微博上,有些自认完美的大V,行径确是张扬,一言一行中,无不在炫耀自己的一切学识,这是时代的悲哀。我不喜欢关注网络中流传的“新闻”。我更喜欢安静的思索人生,思考未来,但每每面对苍天,我都觉得自己轻薄的只剩下一颗小小的心。我明白,这是因为我还太年轻,经历的太少,太多的事不懂,有些东西没有放下,但最重要的是,我的智慧,储蓄的太少。

泰戈尔对我说过:“安静的坐着吧,我的心,不要扬起你的灰尘,让世界自己,寻路向你走来。”

我从此明白,储蓄智慧,需要安静,挣脱尘世间的一切肮脏,成人世界里的.那些背叛与准则,追捧与嘲讽,诱惑与贪婪。整个世界都与我无关,进入柏拉图的精神世界,小心翼翼地把智慧一点点,一点点堆积起来。

其实,储蓄智慧并不难,只须你我,多思,多看,多体验罢了。毕竟前人为我们打开了智慧的大门。我明白,储蓄智慧只是难在放下,放下诱惑,放下贪婪,放下七宗罪。但是,想要放下人性的七宗罪,是何其难也。千年的文化也只是留下了区区几尊佛陀。但,我想又何必力求脱俗入圣呢?小隐于林,大隐于市,看世间百态,从中提炼智慧,储蓄智慧吧。

正如这三年的高中生活,不就是一个很好的智慧源泉吗?智慧源源不断,还在等什么呢?储蓄智慧,从高中的每一堂课开始吧。

我静静的坐在考场上,听见了考生们从笔尖上舞动思想的翅膀,发出了一片动人的鼓翼之声,我似乎看见一丝丝智慧的光在我们身上闪耀,储蓄智慧,从点滴开始,储蓄智慧,需要心灵的宁静,让智慧的溪流流进我们的脑海,沉静,却又充实。

人生长路,何其漫长!长路途中,一道道障碍,一条条沟壑在所难免,倘若一心向前,将永远无法逾越。这时,只有绕道而行。“绕道而行”是迷雾中的的指南,帮助我们明确方向;“绕道而行”是沙漠中的甘泉,帮助我们重获希望;“绕道而行”是迷途的灯光,帮助我们抵达成功。由此看来,绕道而行不仅是自然界的常态、前进的方式与途径,更是一种智慧!

绕道而行,赢得胜利。绕道而行是就虚避实,以巧取胜。二战时法国耗巨资修建的马其诺防线固若金汤,坚不可摧。德国人不敢硬攻,只能绕到后方,毫不费力攻占法国,赢得胜利。是什么让德国笑到最后?是“绕道而行”。它使德国摆脱硬碰硬的局面,绕过阻碍,赢得胜利。由此看来,绕道而行是一种智慧,只有以此才能赢得胜利。

绕道而行,超越自我。绕道而行是面对从前的自己,改变过去的方向。刘翔幼时是长跑运动员,他梦想着有一天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但现实无情地打击着他,他的长跑成绩并不理想。从此他改变训练项目,攻练跨栏,虽然方向改变了,但勇夺第一的理想未曾改变。就这样,他在新的方向上获得巨大成就。是什么让他超越自我?是改变方向,而改变方向不正是一种“绕道而行”的智慧吗?由此看来,绕道而行是一种智慧,只有以此才能超越自我。

绕道而行,迈向成功。绕道而行,是对抗艰难的未来,选择另一条通向成功的途径。施瓦辛格自幼梦想当一名叱咤风云的政治家,但出身贫穷的他是难以实现的。但他从那时起并没有钻心于政治研究,而是苦练一身健美的肌肉。随后进军好莱坞影视圈,这之后还娶了一位富豪家的千金。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集聚足够的人气与金钱。此时的他已凭借财富朝着成功迈进。是什么使他绕过艰难,迈向成功?是他另辟蹊径,而这不正是一种“绕道而行”的智慧吗?由此看来,绕道而行是一种智慧,只有以此才能迈向成功。

绕道而行不是一种逃避,而是一种前进;不是一种懦弱,而是一种智勇;不是一种愚笨,而一种知理。绕道而行包含了世间一切真理,是不可否论的大智慧。从此就让我们用“绕道而行”的智慧,绕过障碍,绕过沟壑,在成长的道路上智慧前行,最后抵达成功的彼岸吧!

窗外那几棵高大的榕树,不知何时,开始默默支撑起我的高三生活。那或许是一种天外飞来的幸福,让我惊喜,也带着感动。如果说生命是上帝的礼物,我们要好好珍惜并且感激的话;那么,那榕树,便让我的生命更加充满激情。我要执着地向前,在生命的激流中毫无畏惧。

竟习惯了上课的时候,无意地望着窗外那几棵生命;也习惯了在课间静静地在树下凝望;习惯了在他们身上思索生存的智慧……

从来没有见过哪种树木像他们一样生长。

在第一次认认真真看他们的时候,才发现他们的枝干是多么的与众不同。像许多粗粗细细的藤蔓缠绕并捆绑在一起,所以根本不笔直。但我想,这自然是有他们自己的原因的。他们似乎是把粗壮的根长在了空中,这样也许能呼吸到更多的新鲜空气。这是何等的智慧!

他们每分每秒都在不停地生长,努力地奔向太阳。这是一种不懈的进取,他们在奋力地成为参天的奇迹。很多树都是靠根的发展来实现向上的目的,他们却又创造了另一种生存姿势。他们不仅有根的生长,也有干的生长。他们会从主干上生发出许多许多的根须,然后像根一样往地下生长,根须逐渐变粗,成为干紧紧抓在地上,似乎又长出了许多只脚。这让我突然想到,小树苗刚栽上的时候,我们会把木棍绑在它身上,当作它的支柱。

这不得不让我再次赞叹他们的智慧!

高三生活是生命激流的一段,却又要逆流而上。多少人在其中挣扎,多少人在其中怨骂……有多少人在挣扎的最后咬牙冲破阻挡?又有多少人在怨骂中仍然执着顽强?

生命其实不一定像白杨那样挺直地生长,或许像榕树一样谦卑地攀爬,更能展示生命的力量。伸开臂膀,让叶在空中簇拥,迎着朝阳微笑,在风中舞蹈。

他们坚定地站在那块土地上,在风雨中洗礼,在春夏秋冬中谱写着他们的顽强。

今年的冬天似乎特别的冷,冬风吹动着树叶,寒气侵入窗里。我隔着窗静静地望着那在寒风中却没有颤抖的身影,然后竟有了莫名的叹息……

下课了,我安静地走到树下,感觉着他们坚定的呼吸,却发现,心,在此刻宁静……

因为是高三,所以会觉得今年的冬天比往年更冷,但我却从心的宁静中体味到了生命的顽强和坚定不移的力量。

我张开双臂,仰头深深呼吸,觉得他们的精神会伴着我一路前行。

有人曾经说过:“放弃未必不是最坏的选择。”是啊,有时候,放弃也使一种聪明的选择。在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放弃去拼搏,也许你会获得意外的收获。

在神奇的自然界中,有些动物选择了放弃自己本身的才能,却生活的比以前更加轻松。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寒冷的南极,有一群企鹅要飞去其他的地方觅食,但有一只雌企鹅因为翅膀短小为不能飞翔。企鹅的大部队已经启程了,她很着急也很沮丧。有一只雄企鹅却默默的留了下来陪她一起生活。他们一起下海捕鱼。因为长时间的不飞行,翅膀退化越来越短,但是他们的游泳技术却越来越高。从此,他们过着安定的生活。

这或许是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但是,他们放弃了天空中的生活,却获得了安定的海洋生活。放弃,有时也是一种智慧。

从古至今,也有许许多多的名人放弃了功名利禄,却获得了平稳安定的幸福生活,陶渊明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生活在北宋时期的陶渊明因为不喜欢朝廷上的人以为功名利禄而勾心斗角的生活而选择远离世俗到偏远的大山深处生活。他每天悠闲自得的生活在大自然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便是他的真实写照。这样,放弃勾心斗角的物质生活,换来安逸自得的悠闲生活,何乐而不为呢?这就是放弃的智慧。

我曾今看到一个故事,他就是讲的放弃也是一种智慧。从前,一个老者领着一群孩子到森林里游玩。他们找到了一片神奇的石林,这里面有很多好看的石头,孩子们都挑了许多石头准备带回家,他们在走出森林的时候,因为石头的缘故,不少孩子都累的气喘吁吁。老者见状便说“你们把一些大而重的丢弃了,不就不累了么。”孩子们只能这样做了。他们扔下华丽而又沉重的石头,选择了小而轻的。于是,他们很轻松的就走出了森林。

放弃,虽然是一件让人们觉得很遗憾的事情,但有时,它也是一种智慧,聪明的选择。我们与其因为一件事情而心烦意乱,苦不堪言的时候,那就放弃吧。放弃一些对于你来说不能达到的东西时。有时候还会获得你意想不到的结果。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在“快餐”、“快车”、“快线”充斥着的“快速”发展的社会,慢,以其独特之姿,展现着自己的魅力与智慧。

慢是一种优雅。爱蝴蝶的翩跹其实是爱它的慢,它不似苍蝇般的上蹿下跳,而是展示自己的优雅之姿;爱枫叶的徐徐飞舞也是爱它的慢,它的慢可以让人心灵很平静,进而体现其优雅姿态。

慢也是一种笃定。古人云:“磨刀不误砍柴工”,不似其他樵夫一味用破斧砍樵,而是抱着一种笃定去磨刀,明白锋利的刀刃将会为自己省下更多的体力和时间。曹刿选择在齐人三鼓后方才出兵,也是用慢姿态消磨对手的斗志,是一种必胜的笃定。齐人一味恋战,士气再而衰,三而竭,在慌乱中败绩,也是必然。

慢还是一种稳重。一个“含碘盐能防辐射”的谣言何以令千万中国人将超市、小卖部的碘盐瞬间抢购一空?无非是人们缺乏理性眼光判别错误信息以及头大无脑盲目跟风,轻易被一句小小的话打倒,要稳重的念头荡然无存。

慢更是一种豁达。我十分喜欢苏轼的《定风波》,特别是其中的一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我在诗中仿佛看到一个不羁的诗人缓缓行于落叶飘飞的季节,他的衣角被风轻轻拂起,一种十分超脱的气度散落于他的眉目之间,那是一种慢的姿态,一种悠然的豁达,正印证了诗中的“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气概。

慢是学问,你若是寻求其中的奥妙之处还会发现很多很多。自古便有“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和“慢工出细活”等评价,国外也有“停一停,等候灵魂的脚步。”的感叹。在健步如飞的忙碌现代人群中,也请停一停您的脚步吧,去品味慢的智慧吧。

我强调慢的智慧,不是要否定“快”,而是希望我们谨记,我们需要用一种稳重而不是盲目追风的心理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否则便会如同被困苍蝇般乱撞,速度虽快但找不到出路;我们需要用笃定而不是焦虑急躁的眼光面对困难险阻,坚守脚下的土壤,脚踏实地,缓步前行;我们要有一种我们需要用豁达而不是急功近利的态度笑看云卷云舒,展现一种宠辱不惊的姿态。如此,便会如同一个恬然淡定的天鹅,在一群争先恐后的鸭子中脱颖而出。

蝴蝶慢舞,更显优雅;曹刿“三鼓”后出击,深谙慢的真谛;苏轼“吟啸且徐行”,彰显慢的豁达。你,能体味到慢的智慧吗?

禅的智慧论文

禅宗哲学是融合了佛家与道家、儒家之后的一种思想体系。它对中国哲学、文学和艺术等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随着对物理学研究的深入进行,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现代物理学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之间具有某种平行性。这种平行性的根源在于二者遵循相同的逻辑——禅宗逻辑。 认识人类自身、认识人类所面对的宇宙,是科学的根本任务,并由此而衍生出人类知识的两大系统——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二者之间最深刻的关联在于:人对自身认识有多深,对外部宇宙的认识就有多深,它们是同步进行的。作为自然科学重要分支的物理学是建立在分析与实证基础上的。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物理学的研究无论在宏观还是在微观上早已超越了感官经验的范围之外。这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个困惑:我们以现有的感官经验去描述、解释远在我们经验之外的对象是可能的吗?要解决这一困惑,就必须转换逻辑思维的方式。对此,古老的禅宗哲学给了我们重大的启示。 一、禅宗与禅宗逻辑 “禅”或“禅那”是梵文Dhyana的音译,原意是沉思、静虑。佛教禅宗的起源,按传统说法,谓佛法有“教外别传,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的教义,从释迦牟尼直接传下来,传到菩提达摩。达摩于梁武帝时(约520~526年)来到中国将心传传给二祖慧可(486~593年)。如此辗转相传,终于出现了以六祖慧能(638~713年)创始的南宗顿教,以后日益丰富发展,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佛学禅宗。禅宗是佛教的一个宗派,是“中国的佛学”,它是中国道家哲学与佛教空宗(亦称中道宗)相互作用的产物,对于中国哲学、文学、艺术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禅宗所依据的主要典籍为《金刚经》和《六祖坛经》。 其实早在达摩来华以前,空宗的代表人物僧肇与道生等就在吸收与融汇中国道家思想的基础上,为禅宗的出现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准备。如在道生的理论中,就有了“顿悟成佛”、“一切众生,莫不是佛”(《法华经疏》)等禅宗的基本思想。而在被僧肇所具体化了的关于三个层次的“二谛义”理论中(《肇论·般若无知论》),空宗所谓的第三层真谛即为禅宗之“第一义”。禅宗的一切修行以及最后的顿悟,都是为了成就作为其终极目标的“第一义”。这个第一义就是宇宙的本体、佛的本体,就是最后解脱的境界。 三个层次的“二谛义”理论认为:(1)第一个层次:普通人以为万物实“有”,而不知“无”。佛教认为万物实际上都是“空”、“无”。在这个层次上,认为万物是“有”,这是“俗谛”;认为万物是“无”是“真谛”。(2)第二个层次:认为万物是“有”与认为万物是“无”,都是片面的。因为“无”并不只是没有了“有”的结果。事实上“有”同时就是“无”。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一物此时此刻的存在状态与其在另一时刻的存在状态是不同的,在这种意义上,此时此刻的“有”在另一时刻就是“无”了。故在这个层次上,说万物是“有”与说万物是“无”,都同样是“俗谛”。只有不片面的中道,认识到万物非有非无才是“真谛”。(3)第三个层次:说“中道”在于不片面(非有非无),这意味着进行区别,而一切区别本身就是片面的。故在这一层次上,说万物非有非无就是俗谛了。真谛是:万物非有非无,而又非非有非非无(《大藏经》卷四十五)。禅宗的第一义,指的就是这种“非有非无,而又非非有非非无”的境界。《金刚经》云:“……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这种“非非”的境界是经验之外的,是普通的逻辑思维达不到的,是不可言说的。所以“说似一物即不中”(《六祖坛经·机缘品第七》),“我向尔道是第二义”(《五灯会元卷第十·清凉文益禅师》),“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第一章》)。 为了证悟禅宗的第一义,“只有打破和超越任何区分和限定(不管是人为的概念、抽象的思辨,或者是道德的善恶、心理的爱憎、本体的空有……),才能真正体会和领悟到那个所谓真实的绝对本性。它在任何语言、思维之前、之上、之外,所以是不可称道、不可言说、不可思议的。束缚在言语、概念、逻辑、思辨和理论里,如同束缚于有限的现实事物中一样,便根本不可能‘悟道’”[1]。而这也正是六祖慧能临终传授宗旨的“秘诀”:“先须学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菩提场,说一切法,莫离自性。忽有人问汝法,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若有人问汝义,问有将无对,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对。二道相因,生中道义”(《六祖坛经·付嘱品第十》)。应用六祖的这种“对法”,从“有”、“无”始,便可达到非有非无,进而证悟非非有非非无的第一义境界。 仔细分析禅宗的“第一义”以及六祖慧能的“对法”,不难发现,它实际上是给出了一种全新的逻辑,在此将其称为“禅宗逻辑”。 众所周知,作为逻辑演算的对象可以是事物、事物的类、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是命题之间的关系。禅宗逻辑同布尔逻辑[2][3]相似,也具有明显的类代数的特点。令全类为"1",空类为"0"。以A和B分别代表两个类,也称之为选取符号。A代表在论域中选取所有A的结果,B代表选取所有B的结果,则 A=B表示两类之间有完全相同的分子; AB表示两类相交,即逻辑相乘,代表既属于A类又属于B类的类; A+B表示两类相并,即逻辑相加,代表或属于A所标记的事物的类,或属于B所标记的事物的类; 附图表示A的补类,即由论域中除去类A的事物的类。 按照上述的基本约定,在传统的布尔逻辑中,如果A表示类“有”,B表示类“无”,则明显有A+B=1,即类A和类B互为补类,即这意味着同时属于两个互补的类的类是可能存在的,即传统逻辑中的“不矛盾律”在禅宗逻辑中不一定成立。其次,由禅宗逻辑的基本求和公式可以清楚地看到,对于不可言说的本体的“认识”过程在逻辑上只能是一个无限逼近的渐进过程,这正从逻辑上显示了它的不可言说性的根源所在。逻辑原子主义的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曾指出:“我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逻辑充满着世界;世界的界限也是逻辑的界限。”[4]原来不可言说的禅宗“第一义”是在传统的语言和逻辑之外的存在,现在随着逻辑的扩展,在禅宗逻辑框架内,它便不再是逻辑之外的存在了。逻辑扩展了,世界也随之扩展了。 根据禅宗逻辑的基本求和公式,在零级近似下(对应于在求和公式中只取n=0一项),逻辑求和公式变成: A+B=1. 附图而这正是布尔逻辑,即布尔逻辑是禅宗逻辑的零级近似。可见禅宗逻辑比传统的只研究矛盾对立双方间的关系的二值逻辑具有更大的包容性。首先,它在逻辑对象上,除了包含互补的、矛盾的两个基本的逻辑类之外,它还同时容纳了与之相关联的其余所有可能的独立的类,这就为在逻辑上去研究“非非”之类(传统逻辑之外的、不可言说的)的对象奠定了基础。其次,就逻辑自身而言,禅宗逻辑包容了那些不矛盾律不再成立的逻辑,为逻辑自身的扩展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二、物理学中的“波粒二象性”与禅宗逻辑 物理学按照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经典物理学和量子物理学(现代物理学)两大类。经典物理学所研究的是人们感官经验之内的物质客体,适用于牛顿力学。站在经典物理学的立场上,一个具体的物质客体只能以粒子的方式或波动的方式存在,不存在其它的可能存在方式,即一个物理客体要么以粒子的方式存在,要么以波动的方式存在。以粒子的方式存在的客体在某一时刻具有确定的空间位置;以波动的方式存在的客体在某一具体时刻在全空间存在而不具有确定的空间位置,例如水波和声波等。无论是经典的粒子还是经典的波,它们都存在于人们的经验范围之内,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借助于牛顿力学理论,人们可以运用日常经验中的语言、概念来描述、理解它们,而不会产生任何逻辑上的困难。 物理学研究一旦深入到微观的领域,它的客观对象(如原子)就不再是人的感官所能直接体验的了。微观客体的微观运动本身已不再是感官所能直接观测和认识的对象。为了“认识”微观客体及其运动,只有借助于复杂的科学仪器,通过人工安排的科学实验,观测由其引起的在仪器中发生的某种不可逆放大过程所导致的宏观可观察效应。这种通过仪器的读数所“认识”到的对象已不再是微观客体本身,而这又是对微观客体的唯一的一个认识途径,即只能这样来认识微观客体,对微观客体的认识就是这种意义上的一种“认识”。 在通过各种科学实验对微观客体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微观客体(原子、电子等)在某些条件下表现出粒子性的一面,而在另一些条件下又表现出波动性的一面,这就是所谓的“波粒二象性”问题。微观粒子在某种意义上既是粒子又是波,既不是粒子又不是波,也不是粒子和波的简单综合。这种“波粒二象性”在经典物理学框架内是完全不可理解的。“物理学家们在原子物理学初期面临的自相矛盾的境遇与之(指禅宗)惊人地相似,与禅宗的情况一样,真谛隐藏在佯谬之中,这些佯谬不能用逻辑推理来解决,而只能靠一种新的认识来理解。”[5]尽管物理学家们无法在逻辑上解决“波粒二象性”佯谬,但是经过许多人的努力,最终在数学上建立起了一套完备的理论体系——量子力学来描述微观客体的运动。在量子力学体系中,微观客体一般就表现为一个数学上虚的态函数,它可以通过薛定谔方程来确定。但是,无论如何量子力学的数学形式理论本身并不能给出关于微观客体波粒二象性的物理解释,因为数学上的虚数无论如何是无法同外在的客观存在相对照的。1927年,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所谓的“互补原理”来解释微观客体的“波粒二象性”问题。“玻尔把两种图象——粒子图象和波动图象——看作是同一个实在的两个互补的描述。这两个描述中的任何一个都只能是部分正确的,使用粒子概念以及波动概念都必须有所限制,否则就不能避免矛盾。”[6]不难发现玻尔的互补性解释只是一种哲学上的尝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由“波粒二象性”所导致的逻辑困难。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传统逻辑是无法解释微观客体的“波粒二象性”疑难的,唯一的出路是求助于比传统逻辑包容性更大的新的逻辑。本文所给出的禅宗逻辑正好可以用来解释“波粒二象性”问题。首先,波和粒子作为两个类在传统逻辑(经典物理学框架内)上是完全互补的两个类,因此可令:A表示粒子,B表示波,翻译成逻辑的语言就是:在逻辑上存在这样的类,它同时既是粒子又是波。物理学上的微观粒子就正好是这样的一种客观存在的类。这又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微观客体所遵循的逻辑是禅宗逻辑的一级近似的结论的正确性。 三、总结 禅宗哲学(包括禅宗逻辑)同现代物理学之间的平行性,早已引起过人们的关注。玻尔在1937年访华时就曾被中国的对立两极的概念所震惊。而美国著名物理学家F.卡普拉则更是为这种平行性所吸引,写出了轰动一时的《物理学之“道”——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一书。尽管有许多人都意识到了现代物理学与古老的中国哲学思想之间具有某种相通性,但没有人能明确指出其背后的根由。通过本文的研究,不难发现这种平行性、相通性的根源在于二者所研究和指向的对象都遵循相同的逻辑——禅宗逻辑。禅宗逻辑的对象是感官经验之外的,是日常的语言、逻辑所不能言说的,物理学所研究的微观客体同禅宗所要证悟的最终本体恰恰都是这种对象。人的思维离不开形象、直观,离不开日常经验中的语言、概念和逻辑,而禅宗所要证悟的本体和物理学所研究的微观客体却又都是直接经验之外的存在,是无法从形象和直观上把握的。正如玻尔所指出的:“物理学面临的困难来源于我们被迫使用日常生活的词汇和概念,即使我们是在从事于精炼的观察也如此。我们除用粒子或波就不知道其他描写运动的方式。”[7]因此要想“认识”和“把握”这类对象,就只有超越传统逻辑的束缚,应用全新的包容性更大的逻辑进行思维,才能将其重新纳入到逻辑的框架之内加以“言说”、“认识”。

正知、正行、正念是佛教用语。正知是指正确的见地,一般指的是指八正道当中的正见和六度中的般若波罗蜜;正行指的是修十善业;正念指的是当下一念或现前一念,当代国际知名一行禅师对正念的阐释是活在当下。笔者建议这种作文,应该是写成佛教禅修实践方面的论文,分三部分写,第一部分应当阐述正知正行正念的理论来源和具体含义。第二部分应当简述正知正行正念三者的关系及其在实际生活中重要性,可以讲讲正知正行正念的功德和邪知邪行邪念的过患。第三部分要重点讲讲从何入手,在我们的安身立命为人处事中实践正知正行正念,换句话说,要怎么做,才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体现我们的身语意三业具足正知正行正念,要明确告诉人们,培养正知正行正念就是培养幸福,而这就是禅佛教的智慧,这种智慧可以让我们熄灭痛苦,带来解脱自在。

之前我写的一些文章,希望对您有帮助。 禅是什么? 文/槛外白衣 写这个题目是比较难,因为禅是不可以说,说者即不为禅。但以我自己的感受体悟确实想说说。那么就班门弄斧地侃一下。如果说错了大家尽量包含。不昧因果,别落入野狐禅。哈哈! 禅:(Dhyana)全称禅那又作禅那、驮衍那、持阿那。意译作静虑。静思维。《五灯会元》卷一。:“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柯迦叶’ ”这大概是普遍认同禅宗的由来。 现在的禅宗一般指六祖慧能大师传下来的顿悟法门,禅宗讲的是明心见性,以心印心,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破除一起执著。历史上禅宗最兴旺的时期是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特别在唐朝从皇帝士大夫,到市井百姓谈玄论妙成为茶余饭后。禅最大的特点是破除执著,破除常见的逻辑思维和惯性思维。一般来说参悟禅主要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很难用语言来表达的。我用《五灯会元》卷十七一则语录说明一下: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善知识,有道行的人),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榭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这中境界三般见解是什么状态?难言也。前一种是常见。中间一种是扫除一切执著,见到真实。最后一种显然不是同于第一种。而是证得一种更高的真实,这就是禅悟的境界。很难用语言来表达。是一个经过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只能通过比喻来说明,而这种比喻又不是通过逻辑能表达的,佛家的比喻往往是追求结果,逻辑思维和惯性思维只是过程。用通常的逻辑思维和惯性思维,来比喻超逻辑的惯性思维的结果,只有开悟的人才能感知印证开悟人。即以心印心。所以说难言也。 关于禅,是不能用通常的科学思维去理解。我们相信科学,禅者也和常人一样适用科学,也尊重科学规律。但是讲到禅,不同于一般的科学,因为科学是归纳法,是把概率作为宗旨,把实验作为依据。立足于外部世界。禅是内部世界,是自我内心世界的学问,如果这种归类只有禅者可以讲出。没有禅实践的人是无法了解的。所以对于学人只能靠前人传的经验来对照自己。至于禅有百千三昧(三摩地),究竟哪种是和自己相应的,这就要靠自己实践了。但禅究其根本不外乎止(舍摩他)观(毗钵舍那)二字。 经论中有许多关于禅的讲述,有浅显的,有深奥的。一般学人都喜欢浅显易懂的,不去深入探究。正如鸠摩罗什大师说的“秦人好简”(后秦的中国人喜欢简单)。《六祖法宝坛经》之所以得到广传被大家喜欢,正是和我们的口味。大家都喜欢顿悟,恨不得你告诉我一个方法,马上让我开悟。事实上哪有那么简单的事情。 譬如一个人问月亮在什么地方,佛把手指向月亮说:“在那”。那个人以为手指就是月亮。其实佛是要告诉他顺着手指看。《金刚经》云:“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这句话是说,谁要是把手指看成月亮了就是谤佛,因为他没有理解我所说的。因此我们看禅宗公案不能简单参。其实禅宗公案都是遍学止观经论的大成就者。 在譬如有人问爱因斯坦什么是相对论。他回答说:“当你一个人在等人的时候你会觉的时间过的很慢,当一个美丽的姑娘和你在一起的时候,你会觉的时间过的很快”。那人明白了什么是相对论。其实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根本不是他所讲的那么简单。只是要通过一个比喻来说明相对论。如同上面的指月一样。 一次妙境长老在讲《瑜伽师地论》后,回答弟子关于禅方面有关问题的时候说到,“曾经在佛学杂志上,看到一位非常有名的法师讲禅,结果一看他根本不懂什么是禅,而且讲的道理一大套。非常是可叹!”那是一位居士写信给那位有名法师,请教关于禅的问题,那位法师写信回答了那位居士,此居士认为这篇回信非常好,就发表在佛学杂志上了。后来妙境长老看到了这篇文章。 (注:妙境长老原美国法云寺佛学院院长,妙老讲止观修习方法,及弘扬唯识宗一系堪称当今一位高僧。2003年圆寂) 关于禅要真的谈是非常复杂的,禅有百千三昧,按照三界划分,有欲界的未到地定,色界的四禅,无色界的空四定。按照寻伺划分,色界初禅以下是有寻有伺地,初禅和二禅之间中间禅是无寻有伺地,二禅以上是无寻无伺地。按照修禅次第有师子奋迅三昧,不按照次第修有超越三昧。还有按照功德支分的,按照所缘境分的,按照对治分的,按照九住心分的,按照十六特胜分的,按照七作意分的,按照四十业处得分等等 上面提到的禅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就自己学过的提及一下。至于修末学实在不敢说参禅悟道,只能简单介绍一下,供大家批评指正。 中国汉传佛教八宗个有什么特点? 文/槛外白衣 中国大乘佛教八宗是律宗、华严宗、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真言宗、禅宗、净土宗。 佛教八宗偈诵: 富密贫禅方便净,唯识耐烦嘉祥空。 传统华严修身律,义理组织天台宗。 此偈简单叙述中国大乘佛法的八个宗派 - 密宗,禅宗,净土,唯识(法相) ,嘉祥(三论) ,华严(贤首) ,律宗及天台宗。 八宗修学各有其特色:密宗仪轨繁复,修法须备佛像法器,金银珠宝,故称之为“富”。禅宗只须参话头,万事皆抛,什么都不须要,故称为“贫”。净土一句“阿弥陀佛” 随时随处可修,故曰“方便” 。唯识名相繁复难学,须耐得住烦。嘉祥宗研究空理,华严为传统八宗之首,律宗着重戒律,天台将经论分门别类以利修学,特种义理组织。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八个宗派修学都可以成就,为便于初学记住这八宗,故有此偈。 此外还有两个小乘宗派。即小乘空宗成实宗,小乘有宗俱舍宗。共成十宗。 1,俱舍宗,以世亲菩萨造的俱舍论为主,发扬诸法的有谛,阐明无我之理。认为宇宙间的业力不灭,所以万法皆是实有。至于人,则系诸法的假和合而成,所以在诸法中,实无有虚妄的我,这法有我空的看法,便是本论的主旨。本论主张以无漏真智,观四谛之理,而证涅槃之果。始祖:梁武帝时真谛三藏。 2,成实宗,以诃黎跋摩法师的成实论为依据,发挥人法二空之理,立我法二空观以断除烦恼及所知二障,人法既空则世间万有悉归于涅槃寂灭之境。始祖:姚秦时僧睿等。 3,禅宗(又名佛心宗),以不著言论,不立文字,偏重修心,以心传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教义。在印度以摩诃迦叶为始祖,在中国以梁武帝时达摩为始祖。 4,天台宗,以法华经为主,对宇宙万象都用三谛说明。讲修持要断三惑,故立一心三观以断惑。此宗肇始于北齐慧文,而集大成于隋之智顗。 5,华严宗(又名贤首宗)以华严经为依据,显示法界缘起,十玄六相的妙义,表现事事无碍,相融相即的旨趣。始祖:唐初杜顺和尚。 6,真言宗(又名密宗),以大日经金刚顶经等真言秘教为依据,以六大(即地、水、火、风、空、识六大)四曼(即大、三、法、羯四种曼荼罗)及三密(即身口意)为教义,谓三密相应,可以即身成佛。始祖:唐玄宗时善无畏及金刚智。 7,法相宗(又名慈恩宗、唯识宗、相宗、有宗),以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及成唯识论等为主要依据,其教义为宇宙万有,悉为识所转变,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晓得了一切事物的实相,就可以转识成智而入佛智。在印度以戒贤大师为祖,在中国以唐时玄奘三藏为始祖。 8,净土宗(又名念佛宗、莲宗),以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为依据,教人起信发愿,以念佛为行持,以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那里受阿弥陀佛的教导,寿命无限,直到成佛为止。始祖:东晋时慧远大师。 9,律宗(又名南山宗),以五部律中的四分律为依据,主张遵守释迦牟尼佛所制定的戒律来节制日常的思想行为与观念,久后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就可以证得佛果。始祖:唐初终南山道宣律师。 10,三论宗(又名法性宗、性宗、空宗、般若宗),以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为理论根据,说宇宙间万事万物皆无固定的自性,是随关系变动的,所谓缘生的,因之说“自性本空”。主张理解佛理,使内心解脱流转,证入真空本性。始祖:东晋时鸠摩罗什。 附注:释尊说法,皆随众生根机,方便立说,初无所谓宗派。大法东来,中国后世学者,见佛法如汪洋大海,为便利修习计,各择一条道路,以求专精,于是乃有各种宗派之形成。

您好,我就为大家解答关于禅机故事,禅机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禅”可以开拓吾人的心灵,启发人们的智慧,引导我们进入更超脱、自由的世界。

2、禅合乎真善美的条件;虽然不容易谈,可是要知道什么是禅,那我们就不能不尽力弄清楚。

3、现在我把内容分成三个部分来叙述,这三部分是禅的历史,禅的内容与禅的修法。

4、一、禅的历史佛陀谈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三藏十二部经典浩翰无涯;可是,这些无量数的文字般若,与禅宗的起源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5、相传有一天,佛陀在灵山会上,登座拈起一朵花展示大众,当时众人都不明所以,只有大迦叶微笑了一下,佛陀当时就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

6、”佛陀于是将法门付嘱大迦叶,禅宗就这样开始传承下来。

7、印度禅师代代相传,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到中国来,时值南朝梁武帝在位。

8、梁武帝笃信佛教,曾经三次舍身同泰寺,布施天下僧众,造桥建庙,依常人眼光看,真是功德无量。

9、当达摩见梁武帝时,梁武帝问他说:“我们所做的这些佛教事业有无功德?”达摩祖师说:“并无功德。

10、”这一下梁武帝被泼了一盆冷水,心想我如此辛劳,怎么会毫无功德?所以,他对达摩祖师的回答,并不满意。

11、     其实,从深一层面来说,梁武帝所得的只是人天果报,应属福德,并非功德。

12、在禅的立场看,达摩祖师所说,天是直心之言;但是却得不到梁武帝的欣赏,因此,达摩乃转往嵩山少林寺面壁。

13、从这一段记载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禅的高妙,确实是不能以一般的见解去论断的。

14、像梁武帝的这种居心,只求为善得福,并不是禅宗的究竟目标。

15、即使有所得,也是人天福报而已,在禅师的眼里,是微不足道的。

16、神光慧可,河南人,少年精通世学,壮年在龙门香山出家,后入嵩出少林寺,拜谒达摩,要求开示,并请为入室弟子,达摩不准许,神光遂在门外停候。

17、时值风雪漫天,过了很久,雪深入腰。

18、达摩见他确实真诚求法,允许入内,并问他:汝究竟来此所求何事?神光答道:弟子心未安,乞师安心。

19、达摩喝道:将心拿来,吾为汝安!神光愕然地说道:觅心了不可得!达摩这时居然说道:吾与汝安心竟!     神光慧可乃告豁然大悟。

20、烦恼本空,罪业无体,识心寂灭,无妄想动念处,是即正觉,就是佛道。

21、若能会心,佛性当下开显。

22、神秀博通三藏,为五祖弘忍座下的大弟子,讲经说法,教化四方,当时的人,莫不以其为五祖的传人。

23、这时却从南方来了一个慧能,其根法甚利,虽处南蛮獦獠之地,求法热忱,并不落人之后。

24、当他见到五祖时,五祖曾试探他说:“南方人没有佛性?”当时慧能答道:“人有南北,佛性岂有南北?”五祖经他这一反驳,知道这人是顿根种姓,非常人所及。

25、为了考验他的心志,就要他到柴房舂米,暂避众人耳目。

26、后来,五祖令众人各举一偈,以为传法的根据,若是见性,即得衣钵,成为五祖传人。

27、这时大众都以为衣钵非神秀莫属,所以没有人敢与他竞争。

28、当时,神秀日夜思量,终于提出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一偈子,五祖认为虽然不错,但却仍未能见性。

29、所以衣钵没有传给他。

30、慧能在柴房得悉此事,心想我亦呈一偈如何!遂央人替他把偈语题在墙上。

31、这偈语是这样写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2、五祖见了,知道慧能已经见性。

33、为恐其招忌,仍着人将偈试去。

34、然后到柴房敲门。

35、问道:米熟了没有?慧能回答曰:早就熟了,只等着筛耳。

36、五祖遂又在门上敲了三下,慧能会意,乃在半夜三更,到五祖座下,请他开示。

37、五祖传授他《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慧能顿然大悟。

38、五祖遂将衣钵传给他,并命他南行,以待时机。

39、五祖送到江边说:“我操船送你。

40、”慧能说:“迷时师度,悟时自度。

41、”遂到南方弘化,终成为震烁古今的六祖。

42、从这些历史记载,可知禅的风格确是相当独特的,所谓教外别传,不立文字,实是得其真机。

43、但是由于禅门宗旨,并非人人能解,所以也常受人曲解。

44、然而禅的机锋教化,都是明心见性之方,全是依人的本性--佛性而予以揭露。

45、他的原则是建立在“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道理上。

46、所以进一步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又有多少人能把握这一层的意义?梁武帝的希求人天福报,不就是典型的一例吗?至于今天谁才能直探禅门本源?这就要靠众生求法的宏愿和实践了!二、禅的内容古今禅门公案皆为禅师考验或印证弟子悟道的对答,其实这种对答,就是一般人所谓的“考试”。

47、不同的是,它是随各人的根性与时间、地点而变化,它没有明确的划一标准答案,也不是从思考理解得来的。

48、所以,如果不是禅门的师徒,有时候很难明白其中的道理所在,而且,如果用常人的想法来推敲,往往会发觉“公案”之违背常理。

49、禅是离语言对待的,是不可说的,一说即不中;可是,究竟真理固然如此,但对一般人如果不说,岂不是永远无门可入吗?所以,我们见到禅宗的语录居然也相当多,就是这个缘故。

50、现在,我们就禅的内容特色列举几点,以为入门的契机,使我们进一步认识禅门的风光。

51、(一)禅与自我在佛教的其他宗派中,有些是依他力的辅助始得成佛,而禅宗则是完全靠自我的力量。

52、如净土法门持诵佛号,密宗持诵真言,都是祈请诸佛加被,配合自力而后得度。

53、在禅门里有一警语:“念佛一句,嗽口三天”!禅师们认为成佛见性是自家的事,靠别人帮忙不可能得道,唯有自己负责,自我努力才是最好的保证。

54、心外求法了不可得,本性风光,人人具足,反求内心,自能当下证得。

55、宋朝时,大慧宗杲禅师要道谦外出参学,道谦不肯,后来宗元与他同往。

56、宗元曾告诉他说,有五件事别人不能帮忙:走路、吃饭、饥、渴、排泄。

57、有人问赵州禅师道:“怎样参禅才能悟道?”赵州禅师听后,站起来,说道:“我要去厕所小便。

58、”     赵州禅师走了两步,停下来,又说道:“你看这么一点小事,也得我自己去!”求法也如是,别人何尝帮得上忙?言下道谦恍然大悟。

59、从前父子两人,同是小偷,有一天,父亲带着儿子,同往一个地方作案。

60、到那个地方时,父亲故意把儿子关在人家衣橱内,随后就大喊捉贼,自个儿却逃走了。

61、儿子在情急之下,乃伪装老鼠叫声,才走了那人家的主人,终于逃了出来。

62、当他见着父亲的时候,一直不停地抱怨。

63、     父亲告诉他说,“这种功夫是在训练你的机智,看你的应变能力,偷的功夫,而这种应变的智力是要你自己掌握的,别人是没有办法帮得上忙的。

64、”这一则故事,虽然不一定是实有其事,但正可以比喻禅门的教学态度。

65、禅师们常常将其弟子逼到思想或意识领域的死角,然后要他们各觅生路。

66、在这种情形之下,如果能够冲破这一关,则呈现眼前的是一片海阔天空,成佛见性就在此一举。

67、“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这种披荆斩棘的创发宏愿,在禅门中可说是教学的基本宗旨。

68、不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在修持上独立承担,自我追寻,自我完成,这是禅的最大特色。

69、(二)禅与知识禅不讲知识,因此,不受知识的障碍,也更视知识为最大的敌人。

70、知识教人起分别心,在知识领域里,人们会因此迷失了自我,甚至为邪知邪见所掌握,形成危害众生的工具。

71、所以,禅首先要求追寻自我,其过程和手段,往往不顺人情,不合知识,违反常理。

72、     因为在禅师的心目中,花不一定是红的,柳不一定是绿的,他们从否定的层次去认识更深的境界。

73、他们不用口舌之争,超越语言,因而有更丰富的人生境界。

74、傅大士善慧说:“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75、” 这是不合情理的描述语句,完全是在与迷妄的分别意识挑战,以破除一般人对知识的执著。

76、扫除迷妄分别的世界,使人进入一个更真、更美、更善的心灵境界。

77、禅语是不合逻辑的,但它有更高的境界;禅语是不合情理的,但它有更深的涵意。

78、六祖曾说:我有一物,无头、无脸、无名、无字、此是何物?神会接口答道:此是诸佛之本源,众生之佛性。

79、六祖不以为然,明明告诉你无名无字,什么都不是,偏偏你又要指一个名字相(佛性)出来,这岂不是多余。

80、禅的教学是绝对否定一般分别意识;不容许意识分别来参杂其中。

81、在佛门中,被人们赞美为知识广博的智闲禅师在参访药山禅师时,药山问他:“什么是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智闲禅师愕然不能回答,于是尽焚所藏经书,到南阳耕种。

82、有一天,当他在耕地时,锄头碰到石头,铿然一声,而告顿悟。

83、“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84、这就是药山不用知识来教授智闲的原因。

85、他要让智闲放下一切知识文字的迷障,来返求自心。

86、这种超然的教学,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87、这在一般知识界里,简直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

88、这是禅的另一项特色。

89、(三)禅与生活人整天忙碌,为的是生活,为的是图已此身的温饱,可是这个“身”是什么?禅师说:“拖着死尸的是谁?”这种问题,在一般人是不容易体认得到的,人们辛苦地奔波,饱暖之外,又要求种种物欲;物质可以丰富起生活,却也常会枯萎了心灵;口腹之欲满足了,却往往反而闭锁了本具的智慧。

90、人们的日常生活,完全在一种不自觉的意识下被向前推动着。

91、善恶是非的标准,都是社会共同的决定,没有个人心智的真正自由;所以这一时代的人们,往往感觉到,虽然拥有了前人所梦想不到的物质生活,却也失去了最宝贵的心灵自我。

92、这是现时代的人类的悲剧。

93、事实上,人们也逐渐地觉察到这一危机,也曾设想了许多补救的办法,社会哲学家,也提出了改良的方案,虽是改善了一部份,但对整个泛滥的洪流,似乎也无济于事。

94、禅,这个神妙的东西,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到处充满着生命力,正可以扭转现代人类生活意志的萎靡。

95、禅并不是弃置生活上的情趣,确切地说,它超越了这些五欲六尘,而企图获得更实在的和谐与寂静。

96、他一样的穿衣,一样的吃饭,“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别无圣解”。

97、如有僧问道于赵州禅师,赵州回答他说:“吃茶去!”吃饭、洗钵、洒扫,无非是道,若能会得,当下即得解脱,何须另外用功?迷者口念,智者心行,向上一路,是凡圣相通的。

98、禅,不是供我们谈论研究的,禅是改善我们生活的,有了禅,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四)禅与自然何谓禅?禅就是自然而然,禅与大自然同在,禅并无隐藏任何东西。

99、什么是道?“云在青天水在瓶”,“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

100、用慧眼来看,大地万物皆是禅机,未悟道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悟道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101、但是前后的山水的内容不同了,悟道后的山水景物与我同在,和我一体,任我取用,物我合一,相入无碍,这种禅心是何等的超然。

102、“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随地觅取,都是禅机;一般人误以为禅机奥秘,深不可测,高不可攀,这是门外看禅的感觉,其实,禅本来就是自家风光,不假外求,自然中到处充斥,俯拾即得。

103、     但是,今天的人类,与自然是站在对立地位的,人类破坏自然界的均衡,把自然生机摧残殆尽,展现在世人眼前的一切,都靠人为的障碍机械操纵,而告僵化、机械化。

104、这样生活下去,怎能感到和谐,怎能不感到空虚,使精神烦忧而痛苦呢?“禅”就如山中的清泉,它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他如天上的白云,让你飘流四方,任运逍遥。

105、(五)禅与幽默悟道的禅师,不是我们想象中枯木死灰一般的老僧入定,真正的禅师,生活风趣,而且更具幽默感。

106、在他们的心目中,大地充满了生机,众生具备了佛性,一切是那么活泼,那么自然,因此,纵横上下,随机应化,象春风甘霖一般地滋润世间;有时具威严。

107、有时也至为幽默,这正是禅门教化的特色。

108、温州玄机比丘尼,参访雪峰禅师。

109、雪峰问她:从何处来?从大日山来。

110、日出也未?如果日出,早这溶却雪峰。

111、(这是说我若悟道,则盛名必将雪峰禅师掩盖,哪需来向你请教)雪峰又问:叫什么名字?玄机!日织几何?寸丝不挂!雪峰心想,你真有这个本事吗?随口说道:汝袈裟拖地了!这时玄机猛然回头,雪峰大笑说:好一个寸丝不挂!太监鱼朝恩,权震当朝,一日,问药山禅师:“《普门品》中说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请问什么是黑风?”禅师并未正面回答,只是不客气直呼:“鱼朝恩!你这呆子,问此何为?”鱼朝恩听了勃然变色,正要大怒,药山禅师笑道:“这就是黑风吹其船舫了!”灵圳禅师参访归宗禅师,问道:“如何是佛?”归宗禅师说:“不可语汝,汝不信;汝若信,过来吾告汝!”然后细声贴耳地告诉他:“汝即是!”这些弘化教导的手段是何等的幽默!学禅,要有悟性,要有灵巧,明白一点说,就是要有幽默感!古来的禅师,没有一个不是幽默大师,在幽默里,禅是多么活泼!禅是多么锐利!三、禅的修法以上仅是就禅的历史和禅的内容特色,向诸位作简单介绍,现在我再进一步来告诉各位禅是如何修法。

112、古代禅师的棒喝,那是在教禅;禅者的扬眉瞬目,那也是论禅;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是在参禅,赵州八十行脚,这是在修禅;这些典型,都留给后人很大启示,现分叙几点,略加介绍。

113、(一)提起疑情世界上的大部分宗教,最重视的是信仰,而且不可以用怀疑的态度去追觅教义,但是禅宗在入门时,首先须提起的便是疑情。

114、尤其禅门,更是要有大疑,才能大悟,若是没有疑情,则等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绝不会有开悟的时候。

115、“如何是祖师西来大意?”“什么是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念佛是谁?”……这些问题,并不是要学禅的人去找资料写论文,它只不过是要提起禅和子的疑情而已。

116、(二)参究下去疑情起了以后,进一步要用心去修,所谓迷者枯坐,智者用心。

117、用心是随时随地,用全副精神去参,并不是在打坐时才是用心参禅,这么追本溯源的疑下去,问下去,一直到打破沙锅问到底,则豁然大悟,这种开悟的境界能描述吗?很难。

118、只能告诉大家:“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119、”(三)身行力学本来禅是不可说的,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境界。

120、我今天在这里说了许多许多,已有画蛇添足之嫌,事实上,禅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从生活上去实践,衣食住行处寻个着落。

121、那么,一屈指,一拂袖,上座下座,无一不是禅,各位,若要再问什么是禅,我告诉你:“睡觉去!”懂不懂?不懂!不懂!参!。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