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包含的知识类目比较多,流派方面可以写《小生流派的传承》、《老生的流派与发展》;唱法方面可以写《京剧唱腔方法分析》、表演方面可以写《京剧程式表演的渊源》、行头方面可以写《京剧服装砌末考证》等
戏剧表演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导语:全面分析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异同,帮助自己更好的把握两者的特征,使表演进入一种更为宽广和自由的创作境地。下面是我分享的戏剧表演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欢迎阅读!
一、题目背景和意义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间的异同,是常挂于影视圈口头的一个话题,但如何从理论层面予以剖析,既看到相互的"近亲性",又看到彼此的"殊异性";既要继承和借鉴戏剧表演诸多原理,又不至于混同对方和迷失自我;特别是在不少艺术院校设置"影视表演专业"的今天,其普遍意义是深远的。
影视的产生对戏剧表演的影响是巨大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摄影技术的产生,灯光、道具的发展都对传统的表演概念带来了巨大冲击。表演的范畴扩大,类型更加复杂化。媒体从单项向多项化的视听发展,戏剧表演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舞台上,剧场里,而是在向外扩大。传统的剧场表演,演员和观众的都有一种相对固定的空间距离,因此剧场里有座位,而影视观赏基本没这个问题,近镜头、特写镜头甚至已经排除了化妆、脸谱的必要性。事实上,影视表演是脱胎于戏剧表演的一种表演样式,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规律性;然而,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又从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影视表演一经确立,就逐渐培育、形成了自己鲜明独特的艺术特征。这些艺术特性及由此形成的美学原则又对影视表演自身的创作方式、记录方式及展现方式产生了许多制约与整合。作为影视演员,自觉认识和主动把握这些特征,会使自己的表演进入一种更为宽广和自由的创作境地。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戏剧与影视艺术在本质上讲,都是演员利用自身作为创作材料,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的一门艺术。戏剧与影视艺术有着不可割舍的血脉关系。从表演艺术本身来看,戏剧与影视的表演方式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区别,这也是由各自的艺术特性决定的。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同属表演艺术,在创作原则、创作方法和表演方法上都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规律性。这决定了戏剧演员与影视演员可以相互流通人才。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优秀“两栖演员”或说“三栖演员”。然而,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又从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它们受到电影、电视剧、戏剧各自不同的艺术特性和美学原则的制约。表演艺术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派)、布莱希特(布派)和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梅派)三大体系,这在学界基本上已达成共识。然而,从表演艺术实践的角度来看,三大演剧体系中影响最大的还是斯氏体系。斯氏体系第一次使戏剧表演艺术从演员的培养到舞台的实践都有了完整的科学体系,其影响遍及全世界。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是两种不同的表演形态,在艺术表现的手段上有很大的差异,但在艺术本质上是同一的。正如英国当代著名戏剧理论家和导演马丁•艾思林在谈到戏剧与电影电视时所言,“电影、电视剧和广播剧等这类机械录制的戏剧,不论在技术方面可能有多么不同,但基本上仍是戏剧,遵守的原则也就是戏剧的全部表达技巧所由产生的感受和领悟的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因此,首先必须认识到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在本质上的同一性,具言之,即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在自我与角色的统一性问题上是相同的,都需要演员在表演创作中完成从自我走向角色的过程。其次,在表现手段和方式上,影视表演确有其独特之处,比如表演的非连贯性、无法与观众实时沟通、语言、情绪、形体表现的分寸感等问题,都与传统的戏剧表演的方式有所不同。
三、主要内容与待解决的问题
全面分析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异同,帮助自己更好的把握两者的特征,使表演进入一种更为宽广和自由的创作境地,并努力探寻出实现“全方位解放”(“有机天性”、“自然个性”和“创作个性”)的有效途径。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在创作原理、角色塑造、方式方法、分寸拿捏和时空关系中体现出的亲近性与殊异性,区别戏剧表演的“变形”与影视表演的“自然”、戏剧表演的“连贯性”与影视表演的'“问断性”、戏剧表演的“有反馈”与影视表演的“无反馈”,以及如何更好的展开演员的二度创作。
本论文课题以研究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中的角色创作艺术为目的,达到演员对角色创作艺术研究的思考和综合评述,帮助演员遵循各自的艺术规律,掌握表演技巧,从而进一步细化产生的。
四、设计方法与实施方案
(1)运用文献法,查阅和搜集国内外戏剧与影视表演艺术的有关文献资料,这是写好综述的基础信息。通过文摘、专业教程、讲座、索引期刊等检索工具书查阅文献以及采用互联网搜索等方法,系统的了解本课题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2)采用经验总结法。通过调查本学院学生日常在专业上的实践经验,以及研究演员在创作角色时的理论成果与实践创作,结合自身的创作经验,适时进行对演员角色创作艺术研究的思考和综合评述。
本论文准备从以下提纲中来进行具体研究和实施撰写:
绪论
1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之简介
影视表演的基本概念
戏剧表演的基本概念
2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之共性
两种形式的表演在自我准备方面的一致性
两种表演形式创作原理与技巧的亲密性
两种表演形式对于假定与行动的相同性
两种表演形式在创造角色性格过程中体验的相似性
两种表演形式在体验中的下意识与控制的同等性
3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之差异
无序的影视表演与连贯的戏剧表演
摄像机的运用对两种表演的影响
导演和演员在两种表演中存在的方式和地位不同
两种表演形式对于时空关系的差异 结论
五、参考文献
[1]《演员自我修养》作者: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中国电影出版社
[2]《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作者: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年9月版)
[3]《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排演中》作者: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电影出版社(1981年版)
[4]《表演心理学》作者:李锦云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版)
[5]《斯氏体系精华》作者:(苏)玛 阿 费烈齐阿诺娃 中国电影出版社
[6]《影视表演学基础——21世纪中国影视艺术系列丛书》作者:苏彭成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
[7]《表演技巧》[中译文]作者:胡博译 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年版)
[8]《布莱希特论戏剧》 中国戏剧出版社
[9]《电影表演探索》作者:白杨 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年版)
[10]《戏剧表演学》作者:胡导 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年版)
[11]《影视戏剧表演技巧与训练》作者:胡敏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2]《表演创作论》作者:郭薄澜 李佛华 李永军 中国戏剧出版社
[13]《电影戏剧中的表演艺术》作者:齐士龙 中国电影出版社
[14]《表演学》作者:(美)贝拉·伊特金 华夏出版社
[15]《黄会林影视戏剧艺术论集》作者:黄会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6]《艺术鉴赏影视戏剧》作者:朱典淼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7]《戏剧表演基础作》作者:梁伯龙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
[18]《表演艺术教程》作者:林洪桐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
[19]《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家表演解读》作者:崔新琴 霍璇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戏剧表演基础》作者:梁伯龙 李月 文化艺术出版社
先介绍特点,然后结合具体的作品来分析,基本都是这样写的
你的论文是否规定字数呢?要写好一篇论文,一开始你要为你的论文从各方面准备材料,收集资料,不然你的论文是写不好的。 就论文内容而言,首先,你应该从你的论文标题出发,你的论文标题是你整篇论文的论述内容以及核心价值。 我个人觉得,你的论文题改成这样可能会好着手一些简洁明了些。 毕业论文题:经典角色与原创角色的创作方式与方法论 你要明了什么是角色的创作方式?什么是角色的创作方法? 我认为,方式是整体的宏观的,方法是具体的微观的。角色的创作方式是指导演对角色的运用的方式,是前期决定的一个整体的宏观的创作手段,就是说,“角色的创作方式”时间段在前,导演为主演员为辅,而“角色的创作方法”时间段在“角色的创作方式”之后,演员为主导演为辅。“角色的创作方式”,是导演对角色的思考、理解、揣摩、推敲、想象和赋予其形象化的体现,而这种方式,它可以是集体的,可以是个体的;集体的就是导演和演员不分主辅一同创作,个体的就是导演独立创作后让演员演绎他的想法。“角色的创作方法”,是演员对角色的角色的思考、理解、揣摩、推敲、想象和赋予其形象化的体现,可有一点是与导演不同,他必定要以导演的创作方式为基调进行他个人的创作,简单些说,就是导演让他怎么做他就要怎么做,而自己的创作方法要在按照导演所要求的基础上添加以及安排来表演。正因为有那么大的集体与个体的差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的差异,原创与非原创才会有论述点可谈。你这个论文非常的专业,没有一两年的表演功底估计很难写。 在弄明白以上内容后,你可以开始整理你的论点框架了,可以这样: 1、首先论述经典角色的创作方式与方法。我认为(你不一定非要跟我同一观点,你要有你自己鲜明的主张和观点),经典角色强调的是模仿。你要知道什么是角色的创作方式和方法,一个角色是如何形成的,该如何表演一个角色,例如某某导演在某某经典话剧中运用了一种如何独特的创作方式来进行导演创作,某某演员在某某经典话剧中运用了一种如何独特的创作方式来进行表演创作。 2、其次论述原创角色的创作方式与方法。强调原创角色的创作方式与方法是自由的是民主的,导演与演员的创作融为一体,不分主次,不分高低,因为它是“原创”的所以它必定是有它独特的创作方式以及独特的方法,突出的正是“原创”的意义。赖川声导演的《暗恋桃花源》是很好的例子。还有就是一些不需要剧本创作的剧目也是很好的例子。 3、论述对原创角色与经典角色创作的比较与差异?论述比较与差异的同时,可以从观众接受的角度出发,对经典角色的观赏感受是如何的?对原创角色的观赏感受是如何的? 我能想到的就那么多了,还有疑问就给我留言吧。 论文格式可以参考这个
之前也是为论文苦恼了半天,网上的范文和能搜到的资料,大都不全面,一般能有个正文就不错了,而且抄袭的东西肯定不行的,关键是没有数据和分析部分,我好不容易搞出来一篇,结果还过不了审。 还好后来找到文方网,直接让专业人士帮忙,效率很高,核心的部分帮我搞定了,也给了很多参考文献资料。哎,专业的事还是要找专业的人来做啊,建议有问题参考下文方网吧 下面是之前文方网王老师发给我的题目,分享给大家: 中国当代小剧场话剧的文学性与剧场性 空间表演:全球化时代舞台图形转换和空间剧场化 中国话剧演员文化研究(1977年-2014年) 《红楼梦》戏曲、曲艺、话剧研究 戏曲舞台现代叙述方式的导演探索与建构 维吾尔戏剧研究 民营剧社的品牌化运营研究——以民营剧社“开心麻花”为例 高等院校音乐剧人才培养(本科)课程设置与实施研究 产业融合背景下话剧IP影视化开发研究 《桃花扇》接受史研究 肢体语言在话剧表演中的运用——以校园戏剧实践为例 样板戏的发生与改编研究 新编历史剧生产体制研究 开心麻花喜剧创作中台词的二度创作应用研究 市场化经营下我国剧场的设计思路更新研究 中国话剧演员文化研究 二十世纪末叶戏曲现代戏研究 舞蹈元素在话剧表演中的应用——以《洒满月光的荒原》为例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策略研究 政治化与世俗化的合流与悖反—上海剧艺社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西高校话剧社团调查研究 林兆华戏剧舞台叙事观念与方法研究 古代学人戏曲观的生成与演进 舞台艺术中武术表演形式研究 中国话剧(2000-2015)舞台多媒体运用研究 论现代话剧艺术民族化的生命力 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论 近代中国歌剧文学创作特性历史审视 中国当代话剧舞台叙事形式的演变 天津民营小剧场话剧运营研究——以美域话剧团为例 中国现代话剧:民族表演体系的探索和建构 延安戏剧运动研究(1937-1947) 兰州市小剧场——大河剧场调查报告 从苏区到延安:李伯钊与根据地戏剧发展研究 中国话剧的民族特色与诗化精神 论林兆华话剧对戏曲假定性的借鉴和发展 王延松关于曹禺经典剧作的诗意解读与美学建构 《分手大师》从话剧到电影的叙事转换 西方话剧对海派京剧的影响 市场细分背景下小型舞台演艺产业化运营研究——以我国二线城市小型歌舞剧、话剧等表演艺术为典型 声有情,词有味—台词二度创作探析 长沙小剧场话剧传播研究 “破”与“立”视域中的五四话剧新论 异态时空中的展演与观看—伪满洲国女作家杨絮的生存与写作 “译者登场”——英若诚戏剧翻译系统研究 以舞剧《原野》为例谈话剧元素在舞剧中的运用 中国当代小剧场校园话剧艺术研究 中国儿童戏剧发展史(1919-2010) “开心麻花”话剧改编电影的策略研究 黄河流域道情戏研究 戏曲表演程式研究 异化和归化策略在音乐文献翻译中的初步实践——以《文革文化史》的翻译为例 中国剧院管理经营研究——以上海为例 用戏曲搭建跨文化沟通的桥梁 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的融合——田沁鑫话剧艺术探析 1872-1919年近代报刊剧评研究 话剧表演与声乐的融合 十七年“戏改”过程中的民间与国家——以福建地方戏为考察中心 二十世纪前期(1904-1949)戏曲期刊与戏曲理论批评 新中国话剧演员文化生态研究(1949-1966) 中国戏曲剧本语言研究 新中国舞台美术研究 伪满洲国戏剧研究 双生与互动的美学历程——中国戏剧与电影的关系研究 赖声川即兴创作研究 试论中国话剧对民族传统戏剧的学习借鉴——兼及戏剧教育汲取戏曲养分的问题 论朱琳的话剧表演艺术 基于戏改背景的样板戏版本考察与美学分析——以《智取威虎山》为例 当代国内电影改编话剧作品的艺术方法及美学特征研究——以“表演工作坊”和“开心麻花”为例 韩国学生中文话剧表演教学设计与指导实践 英语表演式教学研究——以江西某高中英语教学为例 基于话剧表演式教学法的韩国小学汉语口语课教学设计——以《务安五味》的教学为例 演员话剧表演创作中的节奏研究 高中语文戏剧类文本教学研究 传统戏曲的经典化与再生产——以《赵氏孤儿》为中心 新时期以来中国话剧观众期待视野问题研究 直面戏剧在中国的接受 复合性观演空间设计研究 从先锋到大众——论中国小剧场话剧的发展 论我国经典话剧中的性格化表演——以《雷雨》人物周萍的角色塑造为例 投影艺术介入舞台戏剧的应用研究 新中国初期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研究 “十七年”戏剧与电影的互动研究——以戏剧对电影的影响为中心 表演艺术的肢体语言再探索 当代台湾戏剧在中国大陆的接受研究 近年来中国IP话剧电影改编的研究 《樊粹庭文集》整理与研究 非营利艺术表演团体社会导向研究 论“赖声川模式”对内地话剧产业的启示意义 浅谈话剧与戏曲在角色塑造上的差异 山西戏剧文化创意及其产业发展研究 建国后老舍的多重身份“表演”与话剧实践 斯坦尼体系与中国话剧演剧 话剧舞台表演节奏之总体观 近代戏曲改良运动研究 中等艺术学校戏剧(话剧)表演专业发展研究——以石家庄市艺术学校为例 电子音乐制作技术在话剧舞台表演声音呈现中的若干应用——以话剧《白露为霜》为例 戏逍堂商业戏剧运作模式研究 现代性理论视角下的新时期话剧发展与艺术特点研究
论文著作权实行自愿登记,论文不论是否登记,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取得的著作权不受影响。我国实行作品自愿登记制度的在于维护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和作品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有助于解决因著作权归属造成的著作权纠纷,并为解决著作权纠纷提供初步证据。 (1)文后参考文献不编序号,仅在文末按其重要程度或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 (2)文后参考文献不注页码。(3)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及次序与注释基本相同。 1)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2) 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 3)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 4) 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 5) 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a.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b.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c.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 [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瞿秋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A].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d.报纸文章 论文种类为了探讨和掌握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论文进行分类。由于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专题型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论辩型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综述型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综合型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
不好写的。。。
不好意思,你没留下邮箱,我直接发上来了。作为与希腊悲(喜)剧、印度之梵剧并列的中国戏曲,被世界公认为三大古老戏剧形态文化之一,中国戏曲形成于12世纪,虽较希腊悲(喜)剧和印度梵剧晚出,但希腊戏剧和印度梵剧都早已在戏剧文化的流变中销声匿迹,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唯只中国戏曲却与时俱进,呈现出勃勃生机。究其原因,当与戏曲特殊的表现形态——戏曲的写意性有着根本的关系。戏曲的写意性集中体现为重神轻形,就是说戏曲的表达方式上十分重视情感真实的传达而对客观存在的生活原形(外形)则予忽略不计。自然,中国戏曲的写意性与西方艺术在总体上的写实性是大相径庭的,这种反差毫无疑问是中、西艺术产生的人文背景不同之使然。不同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所创造的文化,便构成了那个民族的文化观念,文化观念即决定或影响到那个民族的文化艺术形态。换句话谈,中国戏曲艺术写意性的生成与发展,是与中华民族久远的历史文化的积淀相关联,也就是说,是民族审美哲学、思想的结果。那么,我们民族审美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呢?这与我国古代关于对“形”与“神”的认识所形成的思辨形神观有关系,其时间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道家代表人物的老子就曾说“重道轻器”。道是指思想、观念形态的东西,器则指的是外在的物,如同《周易》上说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稍后的庄子更明确提出:“形残而神全”,强调“神”的重要。“神”也就逐渐指从远古来的神秘的东西,而逐渐引伸为表达人的主观意志的“意”。庄子在其著作《秋水篇》,关于“意”有着生动而形象的描述:“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在意,得意而忘言……”,“意”由此演化开去,被推崇到十分重要位置,有所谓“得意忘象”(魏晋时期王弼),“得意忘形”,三国时荀或据此更提出“象外之意”,晚唐时司空图又提出“象外之象,味外之首”,发展到近代,提出“不似之似”、“离形得似”。明代大戏剧汤显祖更主张:“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极力反对“步趋形似”。近代的齐白石也就说“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凡此,无不都在强调意的重要,形的次要。这种强调意的重要的重神轻形哲学思想,就是在儒家和佛家也能共通,儒家重义轻利、佛家重精神轻物质,所以在儒释道三家合一中,重神轻形也自然融合一。因此,强调“意”的重要的重神轻形观,也便一以贯之到中国各门类艺术始终。自不待言,重神轻形的形神观也直接左右和影响着中国戏曲艺术,并孕育出写意性戏剧形态的生成与发展。然而,作为以视听感受的戏曲艺术,主要是以“形”示人,那么,在重神轻形支配下,其写意性的表现形态又是怎样在戏曲中得以贯彻落实呢?中国戏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经由着若干代戏曲伶人的创造实践,对“形”不是弃之不用,而是在形“意”为中轴的情况下,对“形”采取了大胆而合理的抽象或半抽象处理,产生出更具视觉冲击的“形”以期达到最佳状态的“立象以尽意”效果。归纳起来,其写意性戏剧形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夸张变形的写意处理。夸张变形的写意处理,主要是将外化的“形”,以抽象或半抽象进行造象,使新造的象处于“似与不似之间”。夸张变形的写意,大致有以下四种,即变形、略形、忘形、幻形。变形,即在原形上的夸张变化。如男角戴的髯口(胡须),不仅依人的想象有黑、灰、白、红等色彩的胡须,其形状且长而多。双更根据角色行为不同还分有三绺、互绺、一字、四喜等各种形状的胡须,更有某类丑角戴的“吊搭”,胡须是吊在下巴上的,这些长、大、多、奇并且有色彩的各类胡须,完全是人为夸张变形出来的,在生活原型中几乎没有,然而观众非但不予反感,还欣然接受,其根本原因在于这咱夸张变形的写意处理,是符合情理的,就是说只是在原形上的夸张变化,没太离谱,同时,髯口在仍挂在咀上,倘若挂在后脑勺上就有悖情理了。略形,就是略去“形”的某些部分,保留某些部分的写意处理,如有鞭无马,有桨无船。在观众眼里却对这种写意处理忽略不计,仍写有马有船。川剧《秋江》中艄公仅凭一桨舞蹈仿佛舟行碧波荡漾中,京剧《悦来店》十三妹的骑马出场,仅凭马鞭挥动,同样也似骑马疾行。忘形(也作离形),即全部舍去现实中的“形”,而以新的“形”代之的写意处理,这种“忘形”是以剧中人物情感为依托,精心设计、提炼出新的形象以烘托人物,如京剧《李慧娘》,则是以一个现实中完全没有的美丽的复仇女鬼出现的,十分感人,而这个女鬼形象是以离开真实的李慧娘幻化而来。这样的写意处理,恰较好地达到了“离形得似”的艺术境界。所谓幻形,乃指现实中纯然没有的极尽夸张抽象出来的形象,如《花田错》中刘玉燕与书生卞现偶然相遇,四目刹那间的偷视到愣视的特殊时刻,丫鬟春兰特以“挑视线”(即从刘、卞二人眼中仿佛抽出了眼线样)的写意性表演,不但取得类似影视中特写镜头的强化效果,更将三人的内心独白明白晓畅揭示出来,观众无不感到畅快、快意。二是时空上的写意性。这主要表现为在时间处理上的随意性和空间处理上的假定性。众所周知,作为舞台戏曲的表演最大的限制就是时空的限制。在时间上,一是不能超长演出,超长会使观众产生疲劳,而更重要的是戏剧情节的时间跨度的长短处理,若按真实的时间表现,则会让许多无关宏长的历时情节挤占有效而特殊的历时情节,作为叙事性的戏剧则会浪费时间作平庸的叙事,为解决这一矛盾,中国戏曲在时间的处理上,采取了随意性的写意处理,让有限的时间达到无限的运用,如《武家坡》、《坐宫》中薛平贵、杨延辉离别18年的历程均用说唱交待清楚。又如演员在台上虚作打盹的片刻经抬头、操眼、伸腰表示天已大亮,甚或以鼓点示意天交三更或五鼓等,《伍子胥过韶关》,剧中伍子胥因愁不能过关,表演时即由原先的黑须发突变成白须发,即表明了一昼夜的时间跨度,也强化了伍的焦虑心境,在空间上的假定性写意处理,戏曲中更是比比皆是,《梁祝》中的“十八相送”,舞台上除梁山伯与祝英台外,别无一山一水的环境陈设,但梁祝二人仅通过在台上圆场的行动和说唱台词的交待,观众感到的是他二人依依不舍,相送了十八里,且这十八里路程中,真仿佛有山有水,有树有桥。《武家坡》王宝钏仅在台上躬身、伸腰举动即表现出了破窑的内外环境,《春草闯堂》四轿夫抬春草进京一场,轿夫完全以舞蹈表现出了上坡、下坎、涉水、过桥等不同环境,又如《徐策跑城》、《追韩信》等都是通过剧中人徐策提袍来回在舞台上的跑,肖何策马拼命地在台上“追”,仿佛就跑了追了若干地方,这些景随人转、景随情生的假定性写意处理,竟使方丈之间的舞台空间变成了无所不包的广阔天地。三是表演上角色化、程式化的虚拟性写意。戏曲中人物系由社会生活中人物进行归类提炼而来,带有较强的规定性,如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社会角色,生指青年男子,旦指女性,净为有特殊性格和品性的男子,末为壮年类男子,丑一般代表善良、幽默、滑稽及奸刁小人等。在各类行为中双分为许多专行,不同专行分别有不同程式化的表演,这些表演集中表现为假定性的写意表演,如武将的“起霸”中整冠、束带、捋袖,表临陈前的整装厮杀。旦角的“整鬓”表女性恪守妇德的严装理容。还有些特殊性的写意表演,如“倒僵尸“,表示忧愤气绝。《上天台》中刘秀因酒醉错杀忠臣姚期及28功臣,悔恨交加,气绝休克,就以“倒僵尸”进行特技表演,川剧《白蛇传》“断桥”一折,小青见到许仙,怒不可遏,即以“变脸”(以几种着色的脸相出现)示意。除此还有许多程式化的虚拟性写意表演,如“圆场”“过场”表行动和时空转换“推磨”,表二人偶遇的交错审视(如(《乌龙院》宋江与阎惜姣的“推磨”表演)、“三笑”表特别的畅快,“甩发”表易性忧愤交加,频繁的“小翻”“翻出场”、“倒扎虎”表战场打斗激烈等,这些角色化、程式化的虚拟性表演,使戏曲表演写意性达到最大化。四是舞台美术上象征性的写意。戏曲的舞台美术主要包括有化妆、道具、服饰及舞台背景等,戏曲舞台美术的各个方面的设计与装置,也不是以写实为表现的,相反,它是以象征性为手段体现出写意性。如在人物造型设计的化妆上,虽人物有角色行为的规定,但这些规定性中的写意性却是以象征手法表现的,比如“脸谱和着装,以色彩的不同代表着善恶智勇贵贱等社会中人。”脸谱中,黑表刚毅,红表仁厚,白表奸诈,金表神仙,如包公、关羽、赵高及诸神仙等。在服饰上,皇帝贵为天子,则黄袍加身,五公卿相则衣金腰紫、蟒袍玉带以象征高贵富有,平民百姓多为青、兰、黑色,以象征其平凡、贫贱、低下。在道具上,如各类刀枪剑戟,都不完全生活化,而以装饰性的造型而象征之,另如火旗、水旗、令旗、车旗、云片等分别象征火、水、传令、车胄、云朵等传统戏曲的舞台不设置布景,主要以大、二、三幕的间隔以表示时空转换,或以蝴蝶幕象征公堂、绣房、殿堂等,在底幕处,多以麒麟、凤凰进行华美装饰,以象征吉祥福寿。这种象征性的写意处理,使观众仅凭直觉就能知道人物身份和戏剧敷衍的情节及其它气氛等。五是戏曲的简性的写意处理。中国戏曲夫论是剧情铺陈、人物及道具设置都作到十分简略,即所谓以少胜多、以一写十、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等,戏剧最大的弊端即以笨重复杂著称,而中国戏曲却以其简略性的写意处理则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如在剧情铺陈上,京剧《群英会》表现的是历史上曹操、孙权、刘备的赤壁之战,若大的时间、空间,若干人物竟相交织出没,但《群英会》略去了许多情节和人事,仅只用诸葛亮“一股风”、庞统“一条计”、周喻“一把火”就将赤壁之战敷演完毕,双如黄梅戏《夫妻观灯》出场只夫妻二人,但通过他二人在台上的唱、念、做,让观众感到的却是人山人海的观灯场面,戏曲舞台上的一桌二椅经挪移设置或表升堂、或表设宴、更还表山、表城等,不一而足,极其方便灵活又用途广泛。这种约简的写意处理,尤如柳宗元的诗《江雪》一样,仅一“雪”字让人感到“白茫茫的一片”,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戏曲的写意性还包括“意识流”的写意处理及诗化语言的写意处理,几乎涉及到戏曲的各个方面,十分丰富,也正是因为这一古代写意性的美学原则,贯穿于戏曲始终,才使中国戏曲这一古老的民族戏剧形态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而长盛不衰。
给你个提示吧,自己看看能不能用毕业论文是我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专业综合训练,强化专业技能、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学生获得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对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工商专业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主要目的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工商管理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检查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并将论文成绩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主要依据之一。 3、学生根据选定的题目,搜集相关资料,开展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训练专业研究文章的写作能力,学会并运用专业文献资料的检索技术与方法,专业分析、调查和研究的技术与方法。 二、毕业论文写作的程序与步骤 (一)动员准备 1、由学院教务处、管理系组织召开按规定可以进入毕业论文准备阶段的学生参加的毕业论文写作动员会,介绍学生与指导教师见面。学院邀请专家讲解毕业论文写作基本规范与要求。 2、学生自选与系安排结合,确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在校进行相关资料、文献、参考书阅读与学习,确定写作及选题方向。 (二)选题开题 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根据本指导书提供的选题范围(见附件),从中选择论文题目方向。 学生提交开题报告,提交500字论文写作提纲,指导教师审查提纲,提出修改意见,指导教师与学生确定论文写作进程。 选题时要注意: 1、本指导书给出的课题仅仅是论文选题的方向,供学生参考之用,并非指定题目; 2、如选择其它课题,可以和指导教师讨论确定; 3、非专业方面的内容不宜作为论文选题; 4、选题应该是自己比较熟悉、资料占有比较多、和自己的社会实践、实习联系密切的题目。 5、论文题目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动。如特殊原因确需变动,应征得指导教师的同意。 (三)实习调研及论文写作 学生由学院统一安排到 “好又多”成都亚太店进行专业实习与调查研究。其间,学生应有重点地、有针对性地搜集资料、调查分析。实习调研期间必须保持与指导教师的联系并定期沟通,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规定时间完成初稿。 (四)论文定稿 论文辅导的时间由指导教师和学生讨论确定。每个学生应主动和教师取得联系,并根据事先安排的辅导时间和地点,准时参加辅导。指导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指导、辅导时间不少于12学时。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规范论文格式,督促学生按时提交论文定稿及读书、调研笔记和其他相关原始资料。 (五)论文成绩与论文答辩 指导教师依据学院制定的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标准,评阅学生毕业论文、评估毕业论文写作期间综合情况,并提出初评成绩。系指导小组共同讨论确定论文的最后成绩。 凡指导教师初评建议毕业论文成绩为优秀的学生,应按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参加答辩。 论文答辩程序如下: 1、按规定的顺序参加答辩 2、每位答辩人答辩自述时间约为20分钟,答辩教师组提问5—10分钟,答辩人回答问题5-10分钟。 3、答辩教师组共同讨论确定答辩论文的最后成绩。 三、毕业论文体例和成文要求 毕业论文包括:封面、目录、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致谢、附件。
毕业论文格式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戏剧表演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导语:全面分析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异同,帮助自己更好的把握两者的特征,使表演进入一种更为宽广和自由的创作境地。下面是我分享的戏剧表演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欢迎阅读!
一、题目背景和意义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间的异同,是常挂于影视圈口头的一个话题,但如何从理论层面予以剖析,既看到相互的"近亲性",又看到彼此的"殊异性";既要继承和借鉴戏剧表演诸多原理,又不至于混同对方和迷失自我;特别是在不少艺术院校设置"影视表演专业"的今天,其普遍意义是深远的。
影视的产生对戏剧表演的影响是巨大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摄影技术的产生,灯光、道具的发展都对传统的表演概念带来了巨大冲击。表演的范畴扩大,类型更加复杂化。媒体从单项向多项化的视听发展,戏剧表演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舞台上,剧场里,而是在向外扩大。传统的剧场表演,演员和观众的都有一种相对固定的空间距离,因此剧场里有座位,而影视观赏基本没这个问题,近镜头、特写镜头甚至已经排除了化妆、脸谱的必要性。事实上,影视表演是脱胎于戏剧表演的一种表演样式,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规律性;然而,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又从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影视表演一经确立,就逐渐培育、形成了自己鲜明独特的艺术特征。这些艺术特性及由此形成的美学原则又对影视表演自身的创作方式、记录方式及展现方式产生了许多制约与整合。作为影视演员,自觉认识和主动把握这些特征,会使自己的表演进入一种更为宽广和自由的创作境地。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戏剧与影视艺术在本质上讲,都是演员利用自身作为创作材料,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的一门艺术。戏剧与影视艺术有着不可割舍的血脉关系。从表演艺术本身来看,戏剧与影视的表演方式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区别,这也是由各自的艺术特性决定的。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同属表演艺术,在创作原则、创作方法和表演方法上都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规律性。这决定了戏剧演员与影视演员可以相互流通人才。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优秀“两栖演员”或说“三栖演员”。然而,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又从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它们受到电影、电视剧、戏剧各自不同的艺术特性和美学原则的制约。表演艺术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派)、布莱希特(布派)和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梅派)三大体系,这在学界基本上已达成共识。然而,从表演艺术实践的角度来看,三大演剧体系中影响最大的还是斯氏体系。斯氏体系第一次使戏剧表演艺术从演员的培养到舞台的实践都有了完整的科学体系,其影响遍及全世界。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是两种不同的表演形态,在艺术表现的手段上有很大的差异,但在艺术本质上是同一的。正如英国当代著名戏剧理论家和导演马丁•艾思林在谈到戏剧与电影电视时所言,“电影、电视剧和广播剧等这类机械录制的戏剧,不论在技术方面可能有多么不同,但基本上仍是戏剧,遵守的原则也就是戏剧的全部表达技巧所由产生的感受和领悟的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因此,首先必须认识到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在本质上的同一性,具言之,即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在自我与角色的统一性问题上是相同的,都需要演员在表演创作中完成从自我走向角色的过程。其次,在表现手段和方式上,影视表演确有其独特之处,比如表演的非连贯性、无法与观众实时沟通、语言、情绪、形体表现的分寸感等问题,都与传统的戏剧表演的方式有所不同。
三、主要内容与待解决的问题
全面分析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异同,帮助自己更好的把握两者的特征,使表演进入一种更为宽广和自由的创作境地,并努力探寻出实现“全方位解放”(“有机天性”、“自然个性”和“创作个性”)的有效途径。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在创作原理、角色塑造、方式方法、分寸拿捏和时空关系中体现出的亲近性与殊异性,区别戏剧表演的“变形”与影视表演的“自然”、戏剧表演的“连贯性”与影视表演的'“问断性”、戏剧表演的“有反馈”与影视表演的“无反馈”,以及如何更好的展开演员的二度创作。
本论文课题以研究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中的角色创作艺术为目的,达到演员对角色创作艺术研究的思考和综合评述,帮助演员遵循各自的艺术规律,掌握表演技巧,从而进一步细化产生的。
四、设计方法与实施方案
(1)运用文献法,查阅和搜集国内外戏剧与影视表演艺术的有关文献资料,这是写好综述的基础信息。通过文摘、专业教程、讲座、索引期刊等检索工具书查阅文献以及采用互联网搜索等方法,系统的了解本课题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2)采用经验总结法。通过调查本学院学生日常在专业上的实践经验,以及研究演员在创作角色时的理论成果与实践创作,结合自身的创作经验,适时进行对演员角色创作艺术研究的思考和综合评述。
本论文准备从以下提纲中来进行具体研究和实施撰写:
绪论
1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之简介
影视表演的基本概念
戏剧表演的基本概念
2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之共性
两种形式的表演在自我准备方面的一致性
两种表演形式创作原理与技巧的亲密性
两种表演形式对于假定与行动的相同性
两种表演形式在创造角色性格过程中体验的相似性
两种表演形式在体验中的下意识与控制的同等性
3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之差异
无序的影视表演与连贯的戏剧表演
摄像机的运用对两种表演的影响
导演和演员在两种表演中存在的方式和地位不同
两种表演形式对于时空关系的差异 结论
五、参考文献
[1]《演员自我修养》作者: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中国电影出版社
[2]《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作者: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年9月版)
[3]《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排演中》作者: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电影出版社(1981年版)
[4]《表演心理学》作者:李锦云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版)
[5]《斯氏体系精华》作者:(苏)玛 阿 费烈齐阿诺娃 中国电影出版社
[6]《影视表演学基础——21世纪中国影视艺术系列丛书》作者:苏彭成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
[7]《表演技巧》[中译文]作者:胡博译 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年版)
[8]《布莱希特论戏剧》 中国戏剧出版社
[9]《电影表演探索》作者:白杨 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年版)
[10]《戏剧表演学》作者:胡导 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年版)
[11]《影视戏剧表演技巧与训练》作者:胡敏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2]《表演创作论》作者:郭薄澜 李佛华 李永军 中国戏剧出版社
[13]《电影戏剧中的表演艺术》作者:齐士龙 中国电影出版社
[14]《表演学》作者:(美)贝拉·伊特金 华夏出版社
[15]《黄会林影视戏剧艺术论集》作者:黄会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6]《艺术鉴赏影视戏剧》作者:朱典淼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7]《戏剧表演基础作》作者:梁伯龙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
[18]《表演艺术教程》作者:林洪桐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
[19]《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家表演解读》作者:崔新琴 霍璇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戏剧表演基础》作者:梁伯龙 李月 文化艺术出版社
观音菩萨瓷像前的香炉升起袅袅的紫烟,阳光透过木栅栏门的空隙射入室内,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西关一个普通市民的家庭…… 广州话剧团近日演出的粤语话剧《家运》,以生活化的语言和平淡的风格,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富有南方气息和都市特征的家庭故事。和广州话剧团以往演出的剧目不同,《家运》以小剧场的形式,在舞台上创造出了一种近乎完整的日常生活幻觉,这种幻觉唤起了观众对熟悉的日常生活的回忆,使他们在观剧时始终有一种真实感相伴,这种真实感正是此剧编、导、演、舞美等在艺术创作上的一致追求,也是此剧最成功之处。 真实感首先来自剧本。剧中用大量细节描绘了这个家庭的成员:养了几笼鸟、整天乐呵呵的爷爷;话不多,可是在家庭很有权威的奶奶;整天忙于公司业务而无暇顾家的父亲;既怕丈夫在外头有女人,又操心儿子婚事的母亲;被全家人宠爱的孙子以及三个外来人——爱慕虚荣的玲玲、善良的小保姆惠惠和好人威叔。 该剧还使用了广州方言。方言中特有的语句结构、俚语、惯用语和剧情、人物和谐一致,大大加强了真实感。 为了追求真实感,导演把整个演出空间放在一个小剧场的环境内,并且由舞美设计师设计了一台很有生活真实感的布景。在这样的舞台环境中,在如此近距离的观众面前,令人高兴的是广州话剧团的演员能把表演的分寸感掌握得很准,尤其是扮演爷爷、奶奶的两位老演员给人印象很深。 如果说,《家运》的成功在于表现了日常生活的真实性的话,那么,其不足似乎就在于没有在艺术中区分出真实性和随意性。 《家运》是围绕着孙子曾子劲这个人物的命运展开的,在他的周围,是家人、女友以及小保姆等。全剧所有的矛盾冲突,都是围绕着他展开的。既然曾子劲处于矛盾冲突的中心点,那就应该把全家人和外人都紧紧“拉”进这个矛眉中来。然而,从现在的演出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剧中人没有进入这个矛盾,而是无目的地游离在矛盾冲突之外,造成了剧作结构的松散,同时也给演员的表演留下了难题,使得扮演这些角色的演员有时会出现无“戏”可演的尴尬场面。 从剧中人本身来看,这些人物无疑是真实的,作者选取的细节在生活中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如伟杏的打麻将不上班,父亲的忙生意等,那么,为什么在剧中他们却会显得没“戏”呢?关健在于他们没有处在戏剧结构之中。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是相当随意的。因为他处在一个相当大的生活空间里,他与他身边的人可以有关系,也可以没关系。然而,当人们被带到一个戏剧空间里来,他们的行为受到2小时的演出时间局限的时候,这种随意性就不存在了。他不再是单独的自己,而是整个戏剧结构中的一部分,他必须和其他人,和剧情发生有机的联系,不然的话,他的存在就会破坏整个戏剧结构的完整性。曾涛、伟杏之所以在剧中显得游离,正是因为他们保留了原来生活中的随意性,他们的语言和行为尽管真实,却只是他们原来生活中的某一个瞬间,并没有和全剧的结构有什么关系。 《家运》这个剧名是富有象征意义的,一个家有其“运”,这个“运”应该和家的全体成员有关。因此按照戏剧结构的规律来说,或者“家运”和家里每一个人的“运”直接联系;或者家的“运”集中体现在一个人物身上,而其他剧中人则和这一个核心人物有关。而现在《家运》的作者采取的是后一种结构方法,这就要求所有剧中人都和曾子劲的“运”有关。然而,曾涛、伟杏的行为对子劲“运”的发展变化却没有多少直接关系,这就或多或少造成了他们与这个家和“家运”的分离。这也是两个人物显得过于随意的原因。 选择日常生活作为艺术表演的对象,并采用常人的眼光来描写它,在文学上已有一些成功的例子,然而在戏剧中成功的却还不多见。作者采用这种眼光来表现他所熟悉的生活,其勇气和见识是令人钦佩的。只是日常生活一旦进入戏剧,它就不再是原来的日常生活,而是戏剧中的日常生活,它就不仅受生活的法则支配,也受戏剧的法则支配。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用戏剧性去代替真实性,而是要用戏剧的集中原则去规范日常生活的随意性。
之前也是为论文苦恼了半天,网上的范文和能搜到的资料,大都不全面,一般能有个正文就不错了,而且抄袭的东西肯定不行的,关键是没有数据和分析部分,我好不容易搞出来一篇,结果还过不了审。 还好后来找到文方网,直接让专业人士帮忙,效率很高,核心的部分帮我搞定了,也给了很多参考文献资料。哎,专业的事还是要找专业的人来做啊,建议有问题参考下文方网吧 下面是之前文方网王老师发给我的题目,分享给大家: 中国当代小剧场话剧的文学性与剧场性 空间表演:全球化时代舞台图形转换和空间剧场化 中国话剧演员文化研究(1977年-2014年) 《红楼梦》戏曲、曲艺、话剧研究 戏曲舞台现代叙述方式的导演探索与建构 维吾尔戏剧研究 民营剧社的品牌化运营研究——以民营剧社“开心麻花”为例 高等院校音乐剧人才培养(本科)课程设置与实施研究 产业融合背景下话剧IP影视化开发研究 《桃花扇》接受史研究 肢体语言在话剧表演中的运用——以校园戏剧实践为例 样板戏的发生与改编研究 新编历史剧生产体制研究 开心麻花喜剧创作中台词的二度创作应用研究 市场化经营下我国剧场的设计思路更新研究 中国话剧演员文化研究 二十世纪末叶戏曲现代戏研究 舞蹈元素在话剧表演中的应用——以《洒满月光的荒原》为例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策略研究 政治化与世俗化的合流与悖反—上海剧艺社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西高校话剧社团调查研究 林兆华戏剧舞台叙事观念与方法研究 古代学人戏曲观的生成与演进 舞台艺术中武术表演形式研究 中国话剧(2000-2015)舞台多媒体运用研究 论现代话剧艺术民族化的生命力 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论 近代中国歌剧文学创作特性历史审视 中国当代话剧舞台叙事形式的演变 天津民营小剧场话剧运营研究——以美域话剧团为例 中国现代话剧:民族表演体系的探索和建构 延安戏剧运动研究(1937-1947) 兰州市小剧场——大河剧场调查报告 从苏区到延安:李伯钊与根据地戏剧发展研究 中国话剧的民族特色与诗化精神 论林兆华话剧对戏曲假定性的借鉴和发展 王延松关于曹禺经典剧作的诗意解读与美学建构 《分手大师》从话剧到电影的叙事转换 西方话剧对海派京剧的影响 市场细分背景下小型舞台演艺产业化运营研究——以我国二线城市小型歌舞剧、话剧等表演艺术为典型 声有情,词有味—台词二度创作探析 长沙小剧场话剧传播研究 “破”与“立”视域中的五四话剧新论 异态时空中的展演与观看—伪满洲国女作家杨絮的生存与写作 “译者登场”——英若诚戏剧翻译系统研究 以舞剧《原野》为例谈话剧元素在舞剧中的运用 中国当代小剧场校园话剧艺术研究 中国儿童戏剧发展史(1919-2010) “开心麻花”话剧改编电影的策略研究 黄河流域道情戏研究 戏曲表演程式研究 异化和归化策略在音乐文献翻译中的初步实践——以《文革文化史》的翻译为例 中国剧院管理经营研究——以上海为例 用戏曲搭建跨文化沟通的桥梁 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的融合——田沁鑫话剧艺术探析 1872-1919年近代报刊剧评研究 话剧表演与声乐的融合 十七年“戏改”过程中的民间与国家——以福建地方戏为考察中心 二十世纪前期(1904-1949)戏曲期刊与戏曲理论批评 新中国话剧演员文化生态研究(1949-1966) 中国戏曲剧本语言研究 新中国舞台美术研究 伪满洲国戏剧研究 双生与互动的美学历程——中国戏剧与电影的关系研究 赖声川即兴创作研究 试论中国话剧对民族传统戏剧的学习借鉴——兼及戏剧教育汲取戏曲养分的问题 论朱琳的话剧表演艺术 基于戏改背景的样板戏版本考察与美学分析——以《智取威虎山》为例 当代国内电影改编话剧作品的艺术方法及美学特征研究——以“表演工作坊”和“开心麻花”为例 韩国学生中文话剧表演教学设计与指导实践 英语表演式教学研究——以江西某高中英语教学为例 基于话剧表演式教学法的韩国小学汉语口语课教学设计——以《务安五味》的教学为例 演员话剧表演创作中的节奏研究 高中语文戏剧类文本教学研究 传统戏曲的经典化与再生产——以《赵氏孤儿》为中心 新时期以来中国话剧观众期待视野问题研究 直面戏剧在中国的接受 复合性观演空间设计研究 从先锋到大众——论中国小剧场话剧的发展 论我国经典话剧中的性格化表演——以《雷雨》人物周萍的角色塑造为例 投影艺术介入舞台戏剧的应用研究 新中国初期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研究 “十七年”戏剧与电影的互动研究——以戏剧对电影的影响为中心 表演艺术的肢体语言再探索 当代台湾戏剧在中国大陆的接受研究 近年来中国IP话剧电影改编的研究 《樊粹庭文集》整理与研究 非营利艺术表演团体社会导向研究 论“赖声川模式”对内地话剧产业的启示意义 浅谈话剧与戏曲在角色塑造上的差异 山西戏剧文化创意及其产业发展研究 建国后老舍的多重身份“表演”与话剧实践 斯坦尼体系与中国话剧演剧 话剧舞台表演节奏之总体观 近代戏曲改良运动研究 中等艺术学校戏剧(话剧)表演专业发展研究——以石家庄市艺术学校为例 电子音乐制作技术在话剧舞台表演声音呈现中的若干应用——以话剧《白露为霜》为例 戏逍堂商业戏剧运作模式研究 现代性理论视角下的新时期话剧发展与艺术特点研究
四、 必要的修养 通过上面的讲解,相信大家会有这样一个认识:对一部影片的剧作分析必须建立在一定的修养之上。 首先,你必须有相当的看片量。一个人如果加起来总共没看过几部影片,就无法展开一部影片与其它影片的比较并对这部影片做出正确的分析了。保证一定的看片量才能了解最新的和全面的电影创作动态和现象,也才能将一部影片放置在大的创作背景和环境下来考察。例如一篇分析《沙鸥》的文章这样说: “尽管《沙鸥》这部影片在今天的观众眼中看来各个方面都显得幼稚了,但它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特殊位置是必须肯定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中国第四代电影导演的发端之作,是书写在银幕上的宣言。因此,当我们立足于今天对这部影片进行评论的时候,考证它对中国电影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就比单纯分析它的创作技巧重要得多了。 “‘四人帮’粉碎以后的1979年到1980年,中国电影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创作春潮。其中,《小花》、《小街》、《苦恼人的笑》、《生活的颤音》等等一批中年导演的作品尤为引人注目。然而在热热闹闹的创作中,中国的电影人却惊讶地发现,正是‘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由于十年动乱的耽误,中国电影已经与世界电影拉开了距离。尽管这些中年导演从外国优秀影片中学习借鉴了很多对于当时的中国电影说来还很新鲜的表现手法,例如变焦镜头的运用、时空交错式的结构、画外音、高速镜头、通俗唱法的主题歌、旋转镜头、女跑男追……等等,但是渐渐地他们就感觉到盲目地从外国电影中拿来一些皮毛无法解决中国电影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一个是被观众普遍指责的‘不真实’,一个便是电影语言的落后。就在这个时候,中国影坛的两个年纪已不太年轻的新人——张暖忻、李陀夫妇在《电影艺术》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一文。作者以慷慨激昂的语调呼吁国内同行向外国电影学习,加快中国的电影语言现代化的步伐。尽管今天看来,这篇文章对外国电影具体手法的罗列过于琐碎和表面化,缺少系统扎实的理论体系作为基础,但作者的热情和直率还是在那个特定的背景下激起了中国影坛的轩然大波。这篇文章被后来的人们看作是第四代中国电影导演的宣言,而文章的作者就是《沙鸥》这部影片的编导者。”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把握《沙鸥》剧作特点的时候并没有就《沙鸥》论《沙鸥》,而是把这部影片放在了一个大的创作背景中考察,这就使文章作者得以沉浸在剧作手法的具体细节里反而“不识庐山真面目”。由此可见一个全面客观的剧作分析应该建立在对电影创作发展和现状的全面了解和全盘把握上,这就要求作者随时关注电影创作的现实和动向。 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作好一部影片的剧作分析没有相应的剧作理论准备也是不行的。我们来看看上面引述过的分析《沙鸥》的文章中的一个段落: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曾经制定过戏剧必须恪守的规律,他说:‘有人认为,情节之统一,出于只写一个人物,其实不然。因为一人的遭遇可能很多,甚或无数可计,其中有些无法统一;同样,一人的行为可能甚多,其中有些不能构成一件行为。’据此,他认定,只提写‘一个人’是不能保证情节完整性的,必须提‘一件事’。中国清代戏剧家李渔持有同样的观点:‘后人作传奇,但知为一人而作,不知为一事而作。尽此一人所行之事,逐节铺陈,又如散金碎玉,以作零出则可,谓之全本,则为断线之珠,无梁之屋。’可是《沙鸥》要打破的偏偏就是这条戒律。在影片中,沙鸥的行为虽然依旧是统一的——努力奋斗,夺取金牌,但是影片却没有拘囿于一个单一事件。也许,作者可以把时空和情节框定在最后一次出国比赛上,然后再依据亚里士多德的法则有层次地展开这个事件。但是这似乎不合《沙鸥》作
给你个提示吧,自己看看能不能用毕业论文是我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专业综合训练,强化专业技能、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学生获得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对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工商专业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主要目的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工商管理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检查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并将论文成绩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主要依据之一。 3、学生根据选定的题目,搜集相关资料,开展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训练专业研究文章的写作能力,学会并运用专业文献资料的检索技术与方法,专业分析、调查和研究的技术与方法。 二、毕业论文写作的程序与步骤 (一)动员准备 1、由学院教务处、管理系组织召开按规定可以进入毕业论文准备阶段的学生参加的毕业论文写作动员会,介绍学生与指导教师见面。学院邀请专家讲解毕业论文写作基本规范与要求。 2、学生自选与系安排结合,确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在校进行相关资料、文献、参考书阅读与学习,确定写作及选题方向。 (二)选题开题 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根据本指导书提供的选题范围(见附件),从中选择论文题目方向。 学生提交开题报告,提交500字论文写作提纲,指导教师审查提纲,提出修改意见,指导教师与学生确定论文写作进程。 选题时要注意: 1、本指导书给出的课题仅仅是论文选题的方向,供学生参考之用,并非指定题目; 2、如选择其它课题,可以和指导教师讨论确定; 3、非专业方面的内容不宜作为论文选题; 4、选题应该是自己比较熟悉、资料占有比较多、和自己的社会实践、实习联系密切的题目。 5、论文题目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动。如特殊原因确需变动,应征得指导教师的同意。 (三)实习调研及论文写作 学生由学院统一安排到 “好又多”成都亚太店进行专业实习与调查研究。其间,学生应有重点地、有针对性地搜集资料、调查分析。实习调研期间必须保持与指导教师的联系并定期沟通,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规定时间完成初稿。 (四)论文定稿 论文辅导的时间由指导教师和学生讨论确定。每个学生应主动和教师取得联系,并根据事先安排的辅导时间和地点,准时参加辅导。指导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指导、辅导时间不少于12学时。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规范论文格式,督促学生按时提交论文定稿及读书、调研笔记和其他相关原始资料。 (五)论文成绩与论文答辩 指导教师依据学院制定的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标准,评阅学生毕业论文、评估毕业论文写作期间综合情况,并提出初评成绩。系指导小组共同讨论确定论文的最后成绩。 凡指导教师初评建议毕业论文成绩为优秀的学生,应按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参加答辩。 论文答辩程序如下: 1、按规定的顺序参加答辩 2、每位答辩人答辩自述时间约为20分钟,答辩教师组提问5—10分钟,答辩人回答问题5-10分钟。 3、答辩教师组共同讨论确定答辩论文的最后成绩。 三、毕业论文体例和成文要求 毕业论文包括:封面、目录、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致谢、附件。
戏剧表演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导语:全面分析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异同,帮助自己更好的把握两者的特征,使表演进入一种更为宽广和自由的创作境地。下面是我分享的戏剧表演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欢迎阅读!
一、题目背景和意义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间的异同,是常挂于影视圈口头的一个话题,但如何从理论层面予以剖析,既看到相互的"近亲性",又看到彼此的"殊异性";既要继承和借鉴戏剧表演诸多原理,又不至于混同对方和迷失自我;特别是在不少艺术院校设置"影视表演专业"的今天,其普遍意义是深远的。
影视的产生对戏剧表演的影响是巨大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摄影技术的产生,灯光、道具的发展都对传统的表演概念带来了巨大冲击。表演的范畴扩大,类型更加复杂化。媒体从单项向多项化的视听发展,戏剧表演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舞台上,剧场里,而是在向外扩大。传统的剧场表演,演员和观众的都有一种相对固定的空间距离,因此剧场里有座位,而影视观赏基本没这个问题,近镜头、特写镜头甚至已经排除了化妆、脸谱的必要性。事实上,影视表演是脱胎于戏剧表演的一种表演样式,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规律性;然而,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又从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影视表演一经确立,就逐渐培育、形成了自己鲜明独特的艺术特征。这些艺术特性及由此形成的美学原则又对影视表演自身的创作方式、记录方式及展现方式产生了许多制约与整合。作为影视演员,自觉认识和主动把握这些特征,会使自己的表演进入一种更为宽广和自由的创作境地。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戏剧与影视艺术在本质上讲,都是演员利用自身作为创作材料,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的一门艺术。戏剧与影视艺术有着不可割舍的血脉关系。从表演艺术本身来看,戏剧与影视的表演方式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区别,这也是由各自的艺术特性决定的。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同属表演艺术,在创作原则、创作方法和表演方法上都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规律性。这决定了戏剧演员与影视演员可以相互流通人才。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优秀“两栖演员”或说“三栖演员”。然而,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又从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它们受到电影、电视剧、戏剧各自不同的艺术特性和美学原则的制约。表演艺术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派)、布莱希特(布派)和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梅派)三大体系,这在学界基本上已达成共识。然而,从表演艺术实践的角度来看,三大演剧体系中影响最大的还是斯氏体系。斯氏体系第一次使戏剧表演艺术从演员的培养到舞台的实践都有了完整的科学体系,其影响遍及全世界。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是两种不同的表演形态,在艺术表现的手段上有很大的差异,但在艺术本质上是同一的。正如英国当代著名戏剧理论家和导演马丁•艾思林在谈到戏剧与电影电视时所言,“电影、电视剧和广播剧等这类机械录制的戏剧,不论在技术方面可能有多么不同,但基本上仍是戏剧,遵守的原则也就是戏剧的全部表达技巧所由产生的感受和领悟的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因此,首先必须认识到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在本质上的同一性,具言之,即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在自我与角色的统一性问题上是相同的,都需要演员在表演创作中完成从自我走向角色的过程。其次,在表现手段和方式上,影视表演确有其独特之处,比如表演的非连贯性、无法与观众实时沟通、语言、情绪、形体表现的分寸感等问题,都与传统的戏剧表演的方式有所不同。
三、主要内容与待解决的问题
全面分析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异同,帮助自己更好的把握两者的特征,使表演进入一种更为宽广和自由的创作境地,并努力探寻出实现“全方位解放”(“有机天性”、“自然个性”和“创作个性”)的有效途径。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在创作原理、角色塑造、方式方法、分寸拿捏和时空关系中体现出的亲近性与殊异性,区别戏剧表演的“变形”与影视表演的“自然”、戏剧表演的“连贯性”与影视表演的'“问断性”、戏剧表演的“有反馈”与影视表演的“无反馈”,以及如何更好的展开演员的二度创作。
本论文课题以研究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中的角色创作艺术为目的,达到演员对角色创作艺术研究的思考和综合评述,帮助演员遵循各自的艺术规律,掌握表演技巧,从而进一步细化产生的。
四、设计方法与实施方案
(1)运用文献法,查阅和搜集国内外戏剧与影视表演艺术的有关文献资料,这是写好综述的基础信息。通过文摘、专业教程、讲座、索引期刊等检索工具书查阅文献以及采用互联网搜索等方法,系统的了解本课题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2)采用经验总结法。通过调查本学院学生日常在专业上的实践经验,以及研究演员在创作角色时的理论成果与实践创作,结合自身的创作经验,适时进行对演员角色创作艺术研究的思考和综合评述。
本论文准备从以下提纲中来进行具体研究和实施撰写:
绪论
1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之简介
影视表演的基本概念
戏剧表演的基本概念
2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之共性
两种形式的表演在自我准备方面的一致性
两种表演形式创作原理与技巧的亲密性
两种表演形式对于假定与行动的相同性
两种表演形式在创造角色性格过程中体验的相似性
两种表演形式在体验中的下意识与控制的同等性
3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之差异
无序的影视表演与连贯的戏剧表演
摄像机的运用对两种表演的影响
导演和演员在两种表演中存在的方式和地位不同
两种表演形式对于时空关系的差异 结论
五、参考文献
[1]《演员自我修养》作者: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中国电影出版社
[2]《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作者: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年9月版)
[3]《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排演中》作者: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电影出版社(1981年版)
[4]《表演心理学》作者:李锦云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版)
[5]《斯氏体系精华》作者:(苏)玛 阿 费烈齐阿诺娃 中国电影出版社
[6]《影视表演学基础——21世纪中国影视艺术系列丛书》作者:苏彭成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
[7]《表演技巧》[中译文]作者:胡博译 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年版)
[8]《布莱希特论戏剧》 中国戏剧出版社
[9]《电影表演探索》作者:白杨 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年版)
[10]《戏剧表演学》作者:胡导 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年版)
[11]《影视戏剧表演技巧与训练》作者:胡敏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2]《表演创作论》作者:郭薄澜 李佛华 李永军 中国戏剧出版社
[13]《电影戏剧中的表演艺术》作者:齐士龙 中国电影出版社
[14]《表演学》作者:(美)贝拉·伊特金 华夏出版社
[15]《黄会林影视戏剧艺术论集》作者:黄会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6]《艺术鉴赏影视戏剧》作者:朱典淼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7]《戏剧表演基础作》作者:梁伯龙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
[18]《表演艺术教程》作者:林洪桐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
[19]《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家表演解读》作者:崔新琴 霍璇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戏剧表演基础》作者:梁伯龙 李月 文化艺术出版社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内容及程序
开题报告是硕士研究生进入学位论文写作的重要环节,是审核、阐述、确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举行的报告会,是监督和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完成的重要措施。
一、开题报告包括的内容:
1、选题的`目的和依据,说明选题的理论意义。介绍国内外研究状况和自己的设想以及课题的学术和实际应用价值。
2、本人对开展论题工作的设想,具体研究内容和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指出将在哪些方面有所进展和突破及可能达到的水平。
3、论题研究拟采用的研究方式和手段,论文基本内容框架。
4、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的预案。
5、论文工作的总体安排及论文写作计划。
二、开题报告的程序:
报告人提前将《开题报告》交系办公室,由系安排审核小组,并将《开题报告》分送每位成员,报告会的时间由系确定并报研究生部。开题报告审核小组由系主任、教研室负责人、报告人导师、相关学科及方向的研究生导师组成,成员为五名左右。
报告会程序:
1、系主任宣布报告者具有开题报告资格;
2、报告人导师介绍报告者情况;
3、报告人作开题报告(表演专业一般在15分钟左右,理论专业一般在20分钟至30分钟;作曲专业方向学生可同时简要汇报学位作品的创作设想与构思);
4、审核小组成员就相关问题进行提问;
5、审核小组讨论并就报告者是否通过开题报告而进入论文写作作出决议(必要时可采用表决方式)。同时可提出修改、改进建议(以上1,2,5项程序进行时报告者应回避)
三、备注:
1、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三学期进行(作曲系可在第二学期末进行)。
2、该工作是对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考核,未获准者,不得进入论文写作。
3、若改题,需重新进行开题报告审批。
4、在审核小组评议后,审批、备案、存档并正式进入论文写作。
5、《开题报告》交研究生部备案。
以上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内容及程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析扬琴曲《林冲夜奔》的演奏要求摘要:《林冲夜奔》是著名扬琴大师项祖华教授于1984年根据昆曲《林冲夜奔》中的音乐元素创作而成。作品的题材与构思,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美学的角度,探求具有民族神韵的音乐思维方式,在运用昆曲音乐的腔韵同时又借鉴了西洋的作曲手法,并通过使用双音琴竹,山口滑拨,滑抹摇拨,半音变奏,多声织体等创新技巧,使乐曲充满了戏剧性和英雄气魄。该曲既涉及诸多难度较大的扬琴演奏技巧,又对演奏者的文化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主要从音乐表现和演奏技法这两方面对该作品进行分析。关键词:扬琴;林冲夜奔;音乐表现;技术技巧前言:《林冲夜奔》的故事出自小说《水浒传》的第十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在传统戏曲中,《林_夜奔》讲的是:林冲因为得罪权贵被陷害而含冤入狱,但权贵们还是不放过他,欲将他置之死地。于是设下阴谋诡计,在宣判充军后派他去看守军用草料场,打算夜里放火,即使不能把他烧死,也能以更重的罪名陷他于死地。这种一而再、再而三的迫害,使林冲的忍让达到了极限,他抛去幻想愤而反击,杀死仇敌后连夜投奔梁山。这一段故事情节起伏跌宕,人物形象突出、戏剧性强,一直是各种戏曲、说唱表演艺术编选写剧本的好材料,以此为题材的音乐作品不止一种,扬琴独奏曲《林冲夜奔》只是其中之一。作曲家汲取昆曲和传统戏曲音乐的音调和手法,恰当地应用了扬琴的多种技术技巧,写成这一部带打击乐伴奏的扬琴独奏作品。这首乐曲的题材和音乐素材都充满戏剧性,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戏曲风格,无论是乐曲的结构、旋法、句逗、“呼吸”都融合了传统戏曲表演的元素。乐曲的情感表达十分细致,对演奏者的音乐表现能力要求很高,其中涉及扬琴的具体演奏技巧很多,重点的有“双音琴竹”与“滑音指套”的使用;“滑抹”与“摇拨”技巧的运用,以及借风雪呼啸的音响效果表达内心不平静的快速半音音阶的弹奏技巧等等。因为技巧多,在练习时我们特别容易沉溺于技术而忽视音乐内在的表现。实际上曲中涉及的所有的演奏技巧都是为情感的表达而设计的。此外因为乐曲的特殊风格,如果演奏者不熟悉中国传统戏曲的音乐和表达方式,演奏时就会很容易摸不着头脑,所以,演奏这首乐曲之前,可以通过多听一些昆曲或京剧的音乐,观摩传统戏曲的程式化表演来获得形象的联想。乐曲结构基本上是按照故事情节来安排的,分为“引子”、“愤慨”、“夜奔”、“风雪”和“上山”五个部分。按照作者“起、乘、转、合”的意图:“引子”应为“起”,“愤慨”为“承”,“夜奔、风雪”是“转”,而“上山”为全曲之“合”。按先后顺序讲述如下:一、引子乐曲开始的引子,汲取了京剧打击乐中强烈的节奏变化和力度变化,来表达内在情绪的手法,一开始就把一个困顿英雄的形象突显了出来。带装饰的低音使用“起鼓”那样的节奏,一击而起,留有余韵,并与大鼓相呼应渲染出乐曲特定的气氛。双音琴竹的应用,使音响更加丰满,强劲有力地引发出音乐主题。这样的音乐气氛不是仅凭音量变化就能做到的,演奏时不妨想象一下戏曲中林冲出场的程式化表演,从内心感受出发,使击弦的力度与弹性恰到好处,这里每一击都要低沉浑厚,震撼人心。在演奏引子时,大幅度的力度变化是表达情绪的关键。从技术上说大幅度快速力度变化的关键是发力点的不同,这里要求我们指腕、腕臂等结合的方式要配合得好,要充分运用小臂的力量控制,触弦后回松的速度要快,弹奏单、双音时要注意换用不同的触弦角度。轮音要“密”左手音比右手的音“稍强”,因为左手的音全是高音和主旋律音。演奏中“气息”的控制和应用是表达音乐情绪的非常重要一环,尤其是在强烈的情绪转换时。例如引子部分的第一、第二拍,演奏时要有一种积郁很深,势必喷发而又强行抑制的情绪,气息应尽量下沉,呼吸支点也相应下沉,运用“屏息”使这两拍之间略有停顿,再逐步进入高潮。这小节是根据戏曲武场打击乐的节奏型而借鉴来的,因此它又极富余戏剧性,它给我们的印象,仿佛是在舞台上:林冲踏着鼓点,从慢逐快,一步步从后台走出来,他目视前方,越走越快,在舞台上快步走着圈场,,这就要求我们在演奏此小节时,应将气息的运用与音乐表现相结合。在第6小节中,前4拍是爆发性的,第4拍上突然收住应用屏息拉长“气息”转换情绪,待余音消失后,以轻柔的动作和极弱的力度,慢起,渐快渐强地弹奏下面的音型。这样的技术处理可以较深刻地表现林冲英雄困顿的悲愤心理。乐曲中有多处无限反复,那是借鉴的中国戏曲音乐旋法,有的“无限反复”实际上是在一个音的变化装饰上做文章(如3至5小节),这样的地方要学习京剧板鼓的表达方式,在速度和力度中寻找音乐表现的张力,刻画林冲那种“叩天问地”的心情。引子的结尾带有了“叹息式”的性格特点,最后结束在慢慢消失的和音长轮音上,为乐曲的第一段的音乐情绪基调做了铺垫,叙事的段落于此才正式拉开。二、愤慨“愤慨”的慢板是一段抒情性的音乐,这是一段对林冲内心世界的音乐描写。它和一般抒情段落的不同之处是:音乐叙述了林冲经历家破人亡,身负不白之冤,英雄无用武之地,悲痛而又无奈的心情。演奏必须有古典的韵味,虽慢却不能拖泥带水,轮音的音色要凝重浑厚,保持稳定深沉的呼吸。。高音区反竹的模仿,奏出的音色带有一种琴弦的金属声,这一技巧的使用在为乐曲增添了凄凉色彩的同时,也是对林冲人物内心世界悲哀的表达。在慢板这一段中,装饰音是模仿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古筝的下琶音的音响感觉,采用下行三音列来装饰旋律音,使乐曲更具有传统戏曲的韵味。整个慢板的感情基调是压抑的,从C调转到F调,同样的主题旋律随着故事情节的逐步发展,音响效果越来越丰富,张力越来越强,情感积蓄一触即发。慢板的最后作曲家运用了泛音的演奏技法,它朦胧淡雅的音响效果,既把主人公的悲惨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将他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真实地展示开来。这一段的末尾饱含着悲惨、悲伤、悲愤、忍耐等多重情绪,作品很自然地过渡到了“夜奔”。来源:神州·下旬刊
《漳州布袋戏》作为一种传统戏剧,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在漳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是近现代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被称为中国“最古老的木偶戏”。《漳州布袋戏》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精致的服饰,细腻的表演,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漳州布袋戏》的表演形式由木偶、布袋、木马等组成,表演者扮演木偶,在布袋内进行表演,同时也会有木马进行表演,直接反应在观众面前,极大地增加了观赏性和趣味性。而服饰方面,《漳州布袋戏》表演者身着朴实简洁的服装,细节处也融入了漳州特色,层次分明,每一件服装都是精心设计出来的。《漳州布袋戏》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精致的服饰,细腻的表演,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受到了国内外文化界的高度关注,其木偶、布袋、木马等元素都体现了漳州独特的文化气息,以古老的文化形式表达出来,成为漳州文化的一个标志。
木偶戏和布袋戏都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其中漳州布袋戏是福建省非常有名的一种。它是由手工制作的木偶和布袋操纵者共同表演的一种戏剧形式。在演出中,操纵者隐藏在幕布后,通过线索或直接将手伸进布袋,控制木偶的动作和表情来表现故事情节。写文创题报告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介绍漳州布袋戏的历史和特点,如何制作木偶、演出形式、音乐、服装等。2. 分析漳州布袋戏的表演技巧,如何通过木偶的动作、表情和声音来诠释角色和情节。3. 探讨漳州布袋戏对于现代文化的影响,如何将其传承和发展,以及如何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参与和了解这种传统文化。4. 结合实际例子,介绍漳州布袋戏的应用场景和文化价值,如何运用它来推广旅游、宣传历史文化等等。总之,写文创题报告需要深入了解主题内容,同时要突出其特点和意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