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建筑材料与装饰材料论文

发布时间:

建筑材料与装饰材料论文

建筑材料论文3000字篇3 浅谈多孔建筑材料热湿物理性能探究及应用 本文分析了多孔介质的传热质理论,同时,结合建筑围护结构来分析了多孔介质材料的传质系数,从而得知多孔建筑材料热湿物理性能与建筑材料本身以及建筑围护结构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为进一步改善多孔建筑材料以及建筑围护结构提供有效的依据,从而为建筑材料研发领域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关于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理论分析 根据建筑市场来看,绝大部分的材料均属于多孔介质,它是一种固体与流体组成的复合介质。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对其有个明确的定义,根据相关研究学者J?Bear对其进行的简单定义得知:多孔介质是指部分空间至少有一种非固态的物质,固体部分被称为固相基质,固体以外的物质以外的空间被称为空隙空间。同时,多孔介质中至少有一个空隙空间是相连通的。另外,在1990年S?P?W?Wong对建筑材料进行了分类,即非多孔介质材料、等吸湿多孔介质材料以及毛细多孔介质材料等。根据多孔介质传输现象可以得知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多孔介质传输涉及到较多的科学理论,因此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第二,多孔介质材料应用于不同的地方,则侧重点就不一样,例如:当多孔介质材料应用于石油开发中,则需要侧重其液相流动的规律;第三,多孔介质具有非均匀的特点,这也是构成其复杂性的重要原因,在此则需要通过实践来了解其中的规律性。 二、关于建筑围护结构多孔介质材料的传质系数分析 多孔介质材料的各种传递系数在传热传质的研究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难题,相关研究学者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关于传质系数的研究成果有以下几种:水蒸气扩散系数、液态水扩散系数以及传导系数。 (一)水蒸气扩散系数研究分析 水蒸气扩散系数是指在一定的蒸汽压差下,某一时间内通过一定面积扩散的水蒸气量。同时,根据材料的不同,水蒸气的扩散系数是不尽相同的,通过研究发现,水蒸气在材料中的扩散系数与其在空气中的系数呈以下关系:,其中为水蒸气的扩散阻力系数,其与当地大气压力以及温度有着直接的关系,通过实践计算得出,水蒸气扩散系数具有以下几种成果:第一,水蒸气扩散系数在湿传过程中为一定值;第二,水蒸气扩散系数在不同材料中会产生不同的值;第三,水蒸气扩散系数与材料物理有着一定的关系,且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二)液态水扩散系数研究分析 随着水蒸气的含湿量的增加,在多孔材料中,将会出现水蒸气以及液态水两种介质传递形式。针对液态水在整个湿传递过程中的变化,不同的研究者提出不同的方程来描述,例如:Künzel认为湿扩散系数由吸湿水分阶段与毛细水分阶段结合而成的;而Roels针对水蒸气湿传递给出了两种扩散系数的计算办法,一种是综合指数法,另一种为叠加函数法,这种系数可以得出水汽曲线。 综上所述,以上均是由国外研究学者针对扩散系数而提供的研究情况,我国国内针对水分在混凝土中的扩散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土壤与岩层水流为例,张靖在分析岩石扩散系统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扩散系数的温度校正公式,从而建立了一套研究岩石扩散系统的 方法 ;另外,刘志勇等人针对多孔介质材料的气体传输基础上而提出一种混凝土气体有效扩散系数的计算公式,从而提出一种可以通过提高压力梯度来测量混凝土的透气性试验方法等等。而相对于建筑材料而言,其扩散系数的研究较少,但是也有相关研究者提出一些研究成果,例如:苏向辉针对多孔结构内热湿迁移的问题,提出了将质扩散系数与热质扩散系数作为温度以及含湿量,来观察液态水扩散系数的线性变化。 (三)传导系数研究分析 当驱动力为毛细压力时,传湿量的系数等于液态水传导系数。我国国内不少研究学者就是利用液态水传导系数来计算土壤方面的传导系数。在普通建筑材料中,国外相关研究学者提出以下几点模型,即简化模型、网络模型、管束模型等。简化模型是不考虑多孔结构以及弯曲因子的,而网络模型是利用网格来模拟实际孔隙结构,并且还通过了电阻网络模型的验证。 三、多孔建筑材料质扩散系数研究分析 (一)关于建筑材料多孔孔隙结构分析 对于建筑材料而言,多孔孔隙影响着其材料的物理性质,例如:强度、定都、弹性等,因此,需要研究以及了解孔隙结构对材料性质的影响,从而有效的解决多孔材料耦合计算的问题。材料内部的热湿物理性能与材料本身的结构特性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多孔材料的复杂性以及多样性使得多孔材料的孔隙结构模型的建立有着较大的难度,但是还是取得了突破性的收获,例如:在研究多孔材料结构表征中,探析出了图像分析技术等相关设备。孔隙结构可以分为以下两类,即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其中各向异性材料给热湿传递性能的研究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本文着重结合多孔孔隙结构的各向同性建筑材料来分析热湿传递性能。 (二)关于质扩散系数的推导分析 为了阐述湿分在多孔孔隙结构各向同性建筑材料中的传递过程,则需要将材料的孔隙体积进行进一步细分。当热力学平衡时,多孔材料的湿度会随着附近空气的湿度而升高,一旦到了一定湿度程度时则会凝结液态水。这时候液态水会居于孔隙中,随着湿度进一步增高,则形成以液态水的形式来传递湿度,在此过程中及公共三个含湿量过程,即干燥含湿量、过渡含湿量、有效含湿量。由于水蒸气以及液态水的传输机理不一样,有串联模式与并联模式,因此,多孔介质中湿热传递情况也不尽相同。 结语: 本文分析了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理论,同时,结合多孔建筑材料质扩散系数理论来分析了热湿物理性能,多孔孔隙结构的建筑材料产生热湿物理性能与建筑的整体能耗以及室内热湿环境有着直接的联系。改善对孔结构建筑材料的热湿物理性能对实现低碳、低能耗的建筑工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为建筑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建筑材料论文3000字篇4 浅谈《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建筑材料》是技工院校建筑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长久以来,《建筑材料》以其凌乱的系统、繁杂的内容困扰了很多教师和学生。面对新时期课程体系的挑战,如何又好又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应是专业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 1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内容多,涉及面广,系统性差 《建筑材料》主要介绍了常用的建筑材料,如石灰、石膏、木材、混凝土、吸声材料、建筑砂浆、水泥、轻体材料、建筑装饰材料、建筑钢材、石灰、防水材料、绝热材料、建筑胶体、管道材料等,内容繁杂,品种繁多。虽然各类材料自成体系、但各体系内缺乏逻辑关系,系统性较差,学生学起来易枯燥乏味,上课时提不起兴趣、提不起精神,更别谈能学到多少东西了。 内容枯燥,逻辑性差,实践性强 本课程 经验 性内容多,概念术语多,纯文字叙述多,逻辑推理内容少。看似好学,实则不然,要想真正学好这门课,掌握起来还是比较较难的。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若 教学方法 不对路, 学习方法 无要领,教师们教起来就会比较累,学生们学起来就会比较吃力,掌握不了多少实用知识。 课程学时少,不能保证学生能够学完 一般来讲,技工院校建筑专业的学生最后一个学期或两个学期通常会被安排到建筑工地一线实习,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在校学习实际时间减少,为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很多教师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填鸭式”教学,教师不顾学生的学习效果,单追求“快”忽略了“好”,最终导致学生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教师教起来紧张无奈。 教材内容滞后,缺乏创新 目前,《建筑材料》相关教材中,传统材料如石灰、水泥、普通砼、钢材、木材等讲得过多、过细,占用了较多的课时。但很多新材料教材中多数并未提及,例如建筑工程中已经被广泛使用的高性能砼、各种新型玻璃、双钢筋、新型防水材料、新型管材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相对落后 目前,传统教学方法在不少技工院校中仍然有较大的市场。虽说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某些学科中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有些效果,但对于建筑材料这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来说,只采用上课老师讲、学生被动学的方法,根本无法使学生真正掌握这门课程的精髓。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仅停留在理论的基础层面上,对各类材料的应用知识以及工程实际材料的应用知之甚少,进入工地后,并不能针对现场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反应,更谈不上综合应用所学的材料知识去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了。 2 课程教学方面的改进 根据技工院《建筑材料》课程标准、自身特点和建筑材料教学过程中经常存在的问题,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改进教学方法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直观,这样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筑材料是一个发展一日千里、日新月异的行业,新材料层出不穷,但目前广泛使用的教材内容远远滞后于实际。由于各地师资条件不同,在不能实现实物讲课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将各种建筑材料的特点、应用等以多媒体展示的形式将原料结构、内部构造等呈现在学生面前,以增加感性认识。多媒体教学以动静皆宜、声像俱佳、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把知识点直观、生动地结合起来,把抽象的理论以形象、易于接受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了边看、边听、边做、边想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大量引入案例法教学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针对技工院校学生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深受广大师生好评。建筑材料课程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针对建筑工程常用建筑材料,运用发生在身边的工程案例,从引入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使知识在案例中呈现,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增加他们的直观认识。 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的、必须的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建筑材料学科中有大量的建材需要学生去认识,通过建材实验,不仅能验证已学的理论知识,还能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强烈的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巨大的,学生有控制课堂的渴望。教师教学要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讨论、观察、思考、质疑、评价,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力。 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 目前,多数技工院校都覆盖了高速的互联网络,学生能够轻而易举的在网络上获取相关资料,不断学习,增加的知识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例如各种专业的建材网站、科研院所网站、甚至建材市场动态。这些他山之石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技术、市场零距离接触是非常有好处的。 选择内容浅显实用而又不失新颖的教材 选对一个教材的作用非常之大,作为专业教师应该把好学生的教材关。选择教材要把握好“三关”一要把握“浅”字,二要把握“用”字,三要把握“新”字。浅显是指应在通俗易懂上下功夫,解决一个“浅”字,在必需、够用、有用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难度;“用”字就是实用之意,实用是指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再学习能力有用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新”字即新颖,新颖是指教学内容符合并能反映科学技术进步和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具有先进性,突出一个“新”字。近些年来建筑领域新材料、新技术等新的信息都要在教学内容里反映出来。 3 结语 在《建筑材料》学科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技工院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根据技工院校课程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材,结合教学内容,认真研究,采用最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而有效地提高技工院校《建筑材料》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广受社会欢迎的建筑人才。 猜你喜欢: 1. 建筑材料论文优秀范文 2. 建筑材料类论文优秀范文 3. 关于建筑材料的论文 4. 有关建筑材料论文2000字 5. 建筑材料论文5000字 6. 建筑材料论文范例

随着建筑工程的发展,建筑工程材料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建筑项目的完成质量往往取决于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建筑材料论文20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建筑材料检测的相关技术

1、建筑材料的分类与检验项目

房屋建筑材料根据其在建筑物中的部位或使用性能,大体上分为三大类,即建筑结构材料(建筑物受力构件和结构所用的材料)、墙体材料(建筑物内、外及隔墙所用的材料)、建筑功能材料(承担某建筑功能的非承重用的材料)。施工现场所用的建筑材料品种繁多,进场检测、试验材料项目要服从国家、行业及当地建设主管部门(或所属有关部门)的规定,并服从《省建筑工程竣工技术档案编制办法》。

例如配制混凝土用的水泥,需按批检验其安定性、 强度、凝结时间和细度;混凝土用粗骨料按常规进行颗粒级配、密度、含泥量及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等检验项目,如若用于≥C35的混凝土须做压碎指标,新采用的质地疏松的骨料还应做坚固性试验,活性骨料做活性试验等。对于合成高分子防水材料,按―2000《高分子防水材料――第一部分片材》,应按批检验其物理性能,例如断裂拉伸强度、胶断伸长率、不透水性和低温弯折。材料检测试验项目的确定应以确保工程质量为前提,只检验其原始合格证明而不按规定抽样试验,或虽抽样试验但检测项目不全,都是不符合要求的。

2、取样的数量和方法

取样要有代表性,一般是以一批材料不同部位随机抽取规定数量的样品(钢材是从规定部位截取),即不仅取样数量要正确,而且取样部位及方法也要按规定进行。试样的数量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数量过少、取样部位及方法的偏差,都会使试验误差增大,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果。但是,在实际检测中经常会出现取样不具有代表性、取样的数量不够、取样方法不正确等问题。例如袋装水泥要从该批不少于20袋水泥中任取等量样品,总质量至少12kg。

在实际工作中,多次遇到送检人员一次性提取半袋或整袋水泥作为样品,经检测水泥强度值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情况,后经现场按标准要求取样后复试,试验结果则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又如送检钢筋焊接试件时,有的是用工地的废钢筋头作为模拟试件或者取样方法不正确;再如钢筋气压焊焊件按标准应送检6根,3根做拉伸试验,3根做弯曲试验,而有的只送检3根试件,这样即使3根试件的拉伸试验结果全部合格,仍无法判定该批试件是否合格。

3、常用建筑材料检测技术要点分析

在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实践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工程材料的质量监控要采取施工单位自检和监理单位平行检测、跟踪检测、见证取样相结合的办法,检测和试验相结合,完善“企业自检、社会监理、政府监督” 的质量保证体系,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的方针。 现总结几种建筑材料的检测取样试验方法。

钢筋的检测

钢筋进场时,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钢筋砼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规定。1)取样时,从任一钢筋端头,截取500mm2~1000mm的钢筋,再进行取样。2)冷拉钢筋:应进行分批验收,每批重量不大于20t的同等级、 同直径的冷拉钢筋为一个检验批。3)钢筋焊接。钢筋焊接在建筑施工中一般分为:闪光对焊、电阻点焊、电弧焊、电渣压力焊、预埋件T型接头埋弧压力焊、钢筋气压焊。

(1)闪光对焊:其机械性能试验包括拉伸试验和弯曲试验,拉伸试件长度一般≥500mm(500mm~650mm),冷弯试件长度一般250mm(250mm~350mm)。

(2)电阻点焊:热轧钢筋点焊做抗剪试验,试件长度一般≥600mm;拔低碳钢丝焊点,除作抗剪试验外,还应对较小钢丝做拉伸试验,试件长度一般≥500mm(500mm~650mm)。

(3)电弧焊与电渣压力焊:在现场安装条件下都做拉伸试验,试件长度一般≥500mm(500mm~650mm)。

水泥、砂石的检测

砂石、水泥、外加剂是建筑工程中最基本的、也是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以往建筑工程在对这些产品检验时,只是检验产品的强度和一些与强度有关的常规性技术指标。而如今对砂、石和水泥甚至包括回填上都要进行放射性的检测。

水泥进场验收: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等的规定。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日期超过3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1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砂石取样方法:在料堆水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底部各均匀分布的5个不同部位取得,组成一组样品,砂子在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8份,石子在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15份。砂石、水泥送检的同时,进行砼配合比、砂浆配比的检验工作,一般是与砂石、水泥检验报告同期出示。在第一次使用配合比搅拌砼或砌筑砂浆时,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标养试件(标养条件: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为90%,试件间距为10mm~20mm)作为验证配合比的依据。同时,根据砂浆配比,对所搅拌的砌筑砂浆用砂的粒径、水泥用量、搅拌时间、砂浆和易性等进行检验试验。

砼工程

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应及时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实验报告。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 ,抗渗试验报告也应随时检查以保障施工质量。

检测时环境温度与湿度的控制温度和湿度对一些建筑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故在标准中对材料养护、测试时的环境条件有明确的规定,必须严格遵守。如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规定,试体成型时的环境温度应稳定保持在20℃±2℃,相对湿度应>50%;试体拆模前的养护温度为20℃±1℃,相对湿度应>90%;试体在水中养护的温度控制在200C±10C。又如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SBS)等防水材料,其性能对环境温度较为敏感,进行拉伸试验时要求室温控制在23℃±2℃。

4、结束语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飞速,人们越来越关注建筑材料的质量。建筑材料作为构建建筑工程的基础,其质量好坏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性造成直接的影响。在施工之前,一定要高度重视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并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实际操作水平,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从中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和工程的使用安全。

>>>下页带来更多的建筑材料论文2000字

随着我国建筑工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材料被应用到建筑工程的施工中。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建筑材料中废旧高分子材料回收及应用

1.我国废旧高分子材料回收的现状

对废旧高分子材料进行处理可谓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能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如果没能够处理好,就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还会是出现毒有害现象。将废旧材料应用到建筑建设当中,既可以进一步降低高分子材料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还可以为建筑工程提供更多更好的建筑材料的来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会有更多新型的高分子材料问世,从而提高整个建筑行业的经济效益,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我国处理废弃的高分子材料的技术还相对比较落后,绝大部分处理方法也只是简简单单的再生及复合再生。

在这种情况下,大批量的废弃高分子材料就会被当成垃圾,随意丢弃,大量的废旧高分子材料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严重污染了我们的环境,例如:分散在土壤中塑料地膜,很容易导致土质板结,不利于农作物对氧、空气、水分、光的吸收;地面上飞散的薄膜碎片也容易导致相关建筑引起火灾;再降解的过程中,部分废旧高分子材料会释放对人们身体健康非常有害的毒素。现阶段,我们迫切需要处理好这些废旧的塑料、纤维、橡胶等问题。

2.废旧高分子材料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充满高分子材料的世界,我们在一方面享受高分子材料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的同时,还要考虑废旧高分子的处理问题。处理废旧高分子材料有益也有弊,废旧材料处理得好,则有利于降低高分子材料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不仅如此,还能够帮助我们降低生产生活成本;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危害环境,给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将废旧高分子材料作为一种建筑材料,能够有效解决废旧材料无法处理的难题,一方面可以降低废旧高分子材料的危害,另一方为工程建设提供了一条新的建筑来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新型材料将会一项接着一项的问世,最终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首先,废旧高分子材料在建筑当中可以当做墙体材料来应用。随着我国相关使用粘土砖禁令的进一步公布,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已经开始进一步加强了新型墙体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因此,回收废旧高分子材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极大的支援了墙体材料的进一步创新。

现阶段,新墙体材料的相关技术已经日益成熟,并逐步应用到生产实际当中,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塑料同玻璃有机结合成在一起形成的样品砖。现阶段,我国已经研制出了将玻璃和塑料复合而成的样品砖,这种样品砖并得到了极大的应用。二是金属橡胶混凝土。金属橡胶混凝土材料的效能较强,有利于解决混凝土的各种结构问题,例如我们通常见到的隔音差以及抗震效能不够等。三是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生产混凝土保温砌块。这种砌块的规模通常比较小,且具有很强的隔音效果以及抗压强度较高,属于高质量的、质量较轻的墙体材料。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砌块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外部包裹的水泥浆层起着重要的骨架作用,因此,基本上泡沫塑料不受外力的作用。四是利用粉煤灰和废旧塑料制作成的建筑用瓦,这种瓦的研制,一方面能够极大的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消除白色污染。五是充分利用废泡沫材料制作新型的保温砖,这种保温砖具有防火效能好、造价低廉等特点。

其次,废旧高分子材料在建筑装饰材料中的应用。每一个建筑材料中都不能缺少建筑材料,如果建筑当中缺乏装饰材料则会极大的影响我们日常的生产和生活,甚至还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更有甚至,还会引发重大的疾病。因此,我们可以将废旧高分子材料应用到建筑装饰材料中,一方面能够降低整个建筑的建设成本,另一方面还提高了安全效能,减少了环境污染,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具体来说,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运作:

一是,充分利用废旧塑料来生产建筑装饰板材。现阶段,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对这方面给予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该技术的主要原理在于是用色素新增剂、废旧塑料、增强剂等原料,以重量为基本单位,现将废旧塑料清洗干净,将其晒干后,进行融化成为细颗粒,再次融化的同时,新增增强剂以及色素新增剂,并将其冷却成为我们需要的形状,在此基础上,涂上鲜艳的色彩,将其制作成成品。

二是,利用废旧高分子材料制作组织燃烧的一种废旧材料。根据相关报道,通过在一些废旧塑料和锯粉末中加入一定新增剂的方式,可以制作有效阻止燃烧的一种建筑装饰材料。经过试验证实,这种材料的阻燃性非常强,因此,完全可以应用到建筑当中,一方面能够为建筑装饰建材提供更多的种类,另一方面还能够保护环境,为美化环境做贡献。再次,废旧高分子材料在其他建筑材料当中的应用。近些年来,废旧高分子材料逐步应用到建筑材料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废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和粉煤灰共同制造的防水材料。以普通矽胶为材料,新增少量防腐剂,从而形成质量良好的保温防水材料,该材料能够将防水和保温隔热有机的融为一体,该保温防水材料的强度较高、密度相对较低、保温隔热效能极好,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屋面保温材料。二是,利用废聚烃类树脂生产塑料地板,现阶段,我国已经研究出该项产品,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在世界塑料家族中,“PVC”的产量相对较高,制品也比废品相对较多。

由于“PVC”是一种含卤物质,因此,想要回收该材料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运用这项技术能够生产出很多建筑材料产品,我们常见的有用废农膜、碳酸钙、润滑剂、稳定剂、色浆适量,经混合、密炼等一系列加工可制成塑料地板。总而言之,废旧高分子材料在建筑当中的应用,一方面降低了建筑的建设成本,另一方面还保护了环境,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近些年来,我国对该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3.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废旧高分子材料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这些废旧材料应用到建筑当中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正因如此,我们应当予以高度的重视。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进一步加强该项工作的研究,相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组织科研人员进行研究,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社会努力。

>>>下页带来更多的

建筑材料装饰期刊

不是。建筑建材装饰杂志是省级期刊。杂志创刊于1989年,由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主办,杂志获得过的荣誉有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等。杂志主要栏目涉及管理论坛、专题研究、设计探讨、技术应用、欣赏与评介、其他等。及时反映中国各类新建筑新材料及装饰装修、开发设计领域的进展及动向,介绍建材工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设备、技术交流和管理经验,内容涉及各类建筑材料、建筑涂料、建筑防水材料、胶粘剂、建筑塑料、建筑幕墙、保温材料建筑节能。

序号 代号 刊名 单价 全年价 优惠价 1 2-192 建筑学报(单月刊) 2 2-191 世界建筑(单月刊) 3 4-466 时代建筑(双月刊) 4 82-680 建筑技术及设计(单月刊) 5 82-698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单月刊) 6 82-691 城市住宅(单月刊) 7 照明设计(双月刊) 8 38-89 新建筑(双月刊) .00 .00 9 2-190 建筑结构学报(双月刊) 10 当代设计(单月刊) 11 82-608 建筑师(双月刊) 12 景观设计(双月刊) 13 2-755 建筑结构(单月刊) 14 2-757 给水排水(单月刊) 暖通空调 15 2-758 暖通空调(单月刊) 16 2-756 施工技术(单月刊) 17 62-170 建筑电气(单月刊) 18 46-161 世界建筑导报(双月刊) 19 82-217 中国园林(单月刊) 20 4-441 设计新潮(双月刊) 21 28-141 室内设计与装修(单月刊) 22 82-884 建筑创作(单月刊) 23 2-83 建筑(半月刊) 24 82-72 城市规划(单月刊) 25 48-79 规划师(单月刊) 26 4-463 城市规划学刊(双月刊) 27 82-363 国外城市规划(双月刊) 28 14-23 城市建筑(单月刊) 29 82-635 装饰装修天地(单月刊) 30 46-196 现代装饰(单月刊) 31 住区(双月刊) 32 设计家(单月刊) 33 城市环境设计(双月刊) 34 建筑细部(双月刊)

常见的建筑类有;

时代建筑

现代装饰

这两个就很常见。

建筑类杂志大全1)安徽建材 合肥 安徽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所2)安徽建筑 合肥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3)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 合肥 安徽省建筑工业学院4)保温材料与节能技术 南京 中国绝热隔音材料协会5)北京工程造价 北京 北京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处6)北京规划建设 北京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7)北京建材 北京 北京市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8)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北京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9)北京修建科技 北京 北京市房地产管理局10)玻璃钢、复合材料 北京 国家建材局玻璃钢研究所11)玻璃与陶瓷 上海 全国玻璃搪瓷工业科技情报站12)城市 天津 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13)城市公用事业 上海 上海市公用事业研究所14)城市规划* 北京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15)城市规划汇刊 上海 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16)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天津 天津市环境科学学会17)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北京 建设部房地产业司18)城市开发 北京 中国城市煤气协会19)城市煤气 北京 该刊编辑部20)城乡建设 北京 中国城镇供水协会21)城镇供水 重庆 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22)重庆环境科学 重庆 重庆市建委技术情报站,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23)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重庆 重庆建筑大学24)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重庆 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25)村镇建设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26)大连建工 大连 大连市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27)大连市政 大连 大连市城建局市政工程情报站28)低温建筑技术* 哈尔滨 黑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等29)地基基础工程 北京 北京市城建设计院30)地下空间 重庆 重庆建筑大学31)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京 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哈尔滨建筑大学32)东北市政科技 沈阳 沈阳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33)东南大学学报* 南京 东南大学34)防护工程 洛阳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防护工程学会35)福建建设科技 福州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36)福建建筑 福州 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37)工厂建设与设计 北京 机械工业部工程建设中心38)工程机械 天津 工程机械杂志社39)工程技术 天津 中国建筑工程第六工程局40)工程建设标准化 北京 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41)工程勘察* 北京 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学术委员会,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42)工程抗震 哈尔滨 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43)工程力学 北京 中国力学学会,清华大学土木系44)工程设计与研究 北京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建筑设计研究院45)工业建筑* 北京 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46)公用科技 北京 北京市公用事业科学研究所47)供水与排水 长春 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48)古建园林技术* 北京 北京市第二房屋修建工程公司(北京古代建筑工程公司)49)广东供水信息 广州 中国城镇供水协会广东分会50)广东建材 广州 广东省建材工业科研所51)广东土木与建筑 广州 广东省建筑科研设计所52)广西城镇供水 南宁 广西城镇供水协会53)广西土木建筑 南宁 广西土木建筑学会54)广州建筑 广州 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所55)规划师 桂林 桂林市规划设计院56)硅酸盐建筑制品 沈阳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院57)硅酸盐通报 南京 中国硅酸盐学会58)硅酸盐学报 北京 中国硅酸盐学会59)国外城市规划 北京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60)国外建材科技 武汉 武汉工业大学学报期刊编辑部61)国外建材译丛 绵阳 西南工学院62)国外建筑科学 重庆 重庆建筑大学63)国外煤气 天津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院64)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参见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哈尔滨 该刊编辑部65)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哈尔滨 该刊编辑部66)河北建材 石家庄 河北建材科技情报站67)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石家庄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68)河北建筑煤炭工程学院学报 邯郸 河北建筑煤炭工程学院69)河南城建高专学报 平顶山 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 70)河南建筑技术 郑州 河南省建材研究院71)湖南建材 长沙 湖南省建材研究设计院72)华中建筑* 武汉 中南建筑设计院,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73)化工给水排水设计 合肥 化学工业部给排水设计技术中心站74)化学建材* 上海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75)混凝土* 沈阳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业联合会混凝土协会76)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苏州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所77)机场工程 北京 空军工程设计研究局78)基建优化 西安 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79)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吉林 该刊编辑部80)吉林建筑设计 长春 吉林省建筑设计院81)给水技术 北京 北京市自来水公司82)给水排水*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给排水学会83)建材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标准化研究所84)建材地质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地质研究所85)建材工业技术 成都 成都建材工业设计研究院86)建材工业信息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技术情报研究所87)建材统计与预测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生产协调司88)建工技术 贵阳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89)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长沙 中国建设机械总公司90)建设监理 上海 建设部建设监理司上海建设委员会91)建筑 北京 建设部建设杂志社92)建筑电气 成都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93)建筑工人 北京 北京市建筑工程总公司编辑部94)建筑管理现代化 哈尔滨 哈尔滨建筑大学95)建筑机械* 北京 建设部北京建筑机械综合研究所,中国建筑机械协会96)建筑机械化 廊房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建筑机械化所97)建筑技术* 北京 建筑技术杂志社98)建筑技术及设计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99)建筑技术开发 北京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100)建筑节能 北京 中国建筑业协会101)建筑结构*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102)建筑结构学报* 北京 中国建筑学会103)建筑科技 唐山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104)建筑技术情报 北京 中国建筑第一工程局建筑科学研究所105)建筑科学 北京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106)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郑州 中国建筑砌块协会107)建筑人造板 南昌 江西建筑人造板研究所108)建筑设计管理 沈阳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109)建筑设计通讯 广州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110)建筑师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11)建筑施工* 上海 上海建工(集团)公司112)建筑通讯 天津 天津市建筑科学研究所113)建筑学报* 北京 中国建筑学会114)建筑与预算 沈阳 辽宁省城乡建设经济技术定额管理站115)建筑知识 北京 中国建筑学会116)江苏城市规划 南京 江苏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17)江苏建材 南京 江苏省建材研究设计院118)江苏暖通空调制冷 南京 江苏省土建学会暖通空调热能动力委员会119)结构工程师 上海 同济大学等120)军工勘察 北京 国防机械工业工程勘察科技情报网121)勘察科学技术 保定 冶金部勘察科学技术研究所122)兰州城乡建设 兰州 兰州市城市科学研究会123)辽宁建材 沈阳 辽宁省建筑科学研究会124)辽宁建筑 沈阳 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所125)煤气与热力 天津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126)耐火材料 洛阳 该刊编辑部127)南方建筑 广州 广东省建筑学会128)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南京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129)南京市政 南京 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130)暖通空调*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等131)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青岛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132)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北京 清华大学133)区域供热 北京 中国城镇供热协会134)人防工程 北京 人防工程杂志社135)山东建材 济南 山东省建材设计研究院136)山东建材学院学报 济南 山东建材学院137)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济南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138)山西建筑 太原 山西省建筑学会建筑科学研究所139)陕西建筑 西安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140)上海城市规划 上海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141)上海城市建筑学院学报 上海 上海城市建设学院142)上海给水排水 上海 上海市给水排水技术情报网143)上海建材 上海 上海市建材科技情报所144)上海建材学院学报 上海 上海建材学院145)上海建设科技 上海 上海市建设科技情报中心站146)上海煤气 上海 上海市煤气公司147)上海市政工程 上海 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148)设计通讯 上海 首钢设计总院149)设计与科研 北京 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150)沈阳建筑 北京 沈阳市建工局技术情报站151)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沈阳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152)施工技术 上海 宝钢二十冶技术处153)施工技术(包头) 包头 包钢建设总指挥部154)施工技术(吉林) 吉林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建设公司155)施工技术*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等156)施工企业管理 北京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157)石油化工建筑设计 洛阳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建筑设计技术中心站158)时代建筑 上海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159)世界地震工程 哈尔滨 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160)世界建筑 北京 清华大学,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161)世界建筑导报 深圳 深圳大学,香港该刊编辑部162)市政工程 北京 天津市市政工程研究所163)市政工程国外动态 天津 天津市市政工程科技信息中心164)市政技术 北京 北京市建设局165)市政建设与管理 重庆 重庆市市政工程协会166)室内设计 重庆 重庆建筑大学建筑规划学院167)室内设计与装修 南京 南京林业大学168)水泥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技术情报研究所169)水泥、石灰 南京 南京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170)水泥技术 天津 天津市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171)四川建材 成都 四川省建材工业局172)四川建筑 成都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173)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成都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174)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 苏州 苏州城建环保学院175)陶瓷 咸阳 咸阳市陶瓷研究设计院176)特种工程设计与研究 北京 国防科工委工程设计研究所177)特种结构 北京 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178)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天津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179)天津建设科技 天津 天津市建设科技信息中心180)天津市政工程 天津 天津市市政工程局181)铁道建筑 北京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182)通风除尘 武汉 中南建筑设计院183)同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上海 同济大学184)土工基础 武汉 湖北省土建学会,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所185)土木工程学报* 北京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186)武汉城市建筑学院学报 武汉 武汉城市建设学院187)武汉市政 武汉 武汉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188)西安建大科技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89)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90)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西安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191)西南给排水 成都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192)西宁城建 西宁 西宁市城乡建设局193)新建筑 武汉 华中理工大学,武汉市建筑设计院194)新型建筑材料* 杭州 中国新型建材工业杭州设计研究院等195)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北京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196)岩土工程学报* 北京 中国水利学会等197)岩士力学 武汉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198)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北京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研究所199)园林 上海 上海市园林管理局200)云南建材 昆明 云南省建材科学研究设计院201)云南建工 昆明 云南省建筑科学研究所202)云南建筑 昆明 云南省建筑学会203)浙江建筑 杭州 浙江省城乡建设厅204)中国电梯 廊房 中国建筑科学院建筑机械化研究所205)中国给水排水* 天津 建设部城建司206)中国环境科学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7)中国建材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208)中国建材科技 北京 国家建筑材科学研究院209)中国建材装备 北京 中国建材技术装备总公司210)中国建筑防水材料 苏州 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公司211)中国市政工程 上海 全国市政工程科学技术情报网212)中国土木水利工程学刊 台北 中国土木水利工程学会213)中国园林 北京 中国风景园林协会214)中南给水排水 武汉 湖北省给水排水技术情报站215)中南勘察 武汉 全国建筑工程勘察科技情报网中南情报站216)中州建筑 郑州 河南省建筑学会217)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西安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218)住宅建设 北京 北京市住宅开发建设集团总公司219)住宅科技 上海 上海市房屋土地管理局220)砖瓦 西安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221)装饰装修天地 北京 国家建材料工业局

装配式建筑材料论文

二、发展新型建材及制品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对于能源和耕地等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1/4的中国来说,国民经济和社会与资源、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目前我国粘土实心砖仍占墙体材料总产量的近80,能耗高、毁田、污染等问题十分严重,每个消耗22亿吨的粘土资源,制砖毁田约12万亩,耗能8200万吨标煤,同时排放大量的粉尘和二氧化碳。因此,发展机关报型建筑材料及制品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同时也关系到建材工业的健康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居住和工作场扬要求也不断提高。许多国家的经验证实,它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建筑业的进步不令要求建筑物的质量、功能要完善,而且要求其美观且无害人体健康等。这就要求发展多功能和高效的新型建材及制品,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可以显著改善建筑物的功能,增加建筑物的使用面积,提高抗震能力,便于机械化施工和提高施工效率,而且同等情况下可以降低建筑造价。天津、成都等城市的实践证实,在同等条件下,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可增加有效使用面积近10,减轻建筑自重40以上,有效提高抗震能力。按目前年竣工城镇住宅亿平方米的10采用新材料计,每年可增加有效使用面积约2000万平方米,综合造价可降低约4-7。此外,发展新型建材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也有显著效果,以"八五"期间为例,仅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就累计节约生产能耗和建筑采暖能耗2200多万吨标煤,减少毁田约15万亩,利用工业废渣9500万吨,减少三氧化碳排放量2300万吨。作为与建筑业关联性最强,70的产品应用于建筑业的建材工业来说,发展新型建材及制品纳入到建筑设计、施工规程规范中,以推广应用新型那样工促进新型建材的发展。推广应用新型建材不仅社会效益可观,而且经济效益显著。如建筑上应用新型保温材料节能一项的费用,就远大于用新型建材顶替粘土实心砖所增加的费用。因此,发展新型建材及制品是社会进步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一环。三、新型建材及制品发展展望按照建材工业"由大变强,靠新出强"跨世纪发展战略的要求,发展新型建材将着重在新字上做文章,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产值"九五"期间以20-25左右的速度发展,到2000年产值接近1300亿元。其中乡以上独立核算企业产值800-900亿元,占建材工业总产值的20。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70年代水平,骨干企业达到国际80年代初水平,先进企业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1、部分新型建材产品2000年及2010年猜测(1)防水密封材料。预计到2000年,全国新型防水卷材产量达到8300万平方米,市场占有率达到20,全国城镇永久性建筑采用新型防水材料达到60。到2010年,全国新型防水卷材产量将达到亿平方米,市场占有率达到50,城镇永久性建筑采用新型防水材料将达到80。(2)保温隔热材料。预计到2000年,全国保温材料需求量为,岩(矿)棉40万吨,玻璃棉5万吨,膨胀珍珠岩30万吨,硅酸铝纤维4万吨。预计到2010年,全国保温材料需求量为:岩(矿)棉60万吨,玻璃棉10万吨,膨胀珍珠岩40万吨,硅酸铝纤维8万吨。(3)矿棉吸声板。预计到2000年,全国矿棉吸声板需求量为2000-2500万平方米。预计到2010年全国矿棉吸声板需求量为4000-5000万平方米,产品品种、质量和数量不但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要,而且将有部分产品出口。(4)装饰石膏板。预计到2000年,全国装饰石膏板需求量为700万平方米。预计到2010年,全国装饰石膏板需求量为1400万平方米。石膏板2000年需求量约8000万平方米左右。(5)建筑涂料。预计到2000年,全国建筑涂料需求量为100万吨,中、高档建筑涂料将占较大比例。预计到2010年,全国建筑涂料需求量将达到160万吨。(6)塑料异型材和门窗。预计到2000年,全国塑料异型材需求量为20万吨,可组成1000万平方米塑料门窗。预计到2010年,全国塑料异型需求量为50-60万吨,可组成塑料门窗2500-3000万平方米。(7)塑料地板。预计到2000年,全国塑料地板需求量为8000万平方米。预计到2010年,全国塑料地板需求量将达到-2亿平方米。届时,各种塑料地板(包括弹性卷材地板、半硬质塑料地板、柔性卷材地板)和各种功能地板)抗静电、防腐蚀、防火、保健)的品种、档次将有显著的提高,可基本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8)塑料管道。预计到2000年,全国塑料管道需求量为40万吨(其中33万吨为排水管、7万吨为给水管),塑料管材与管件不配套问题基本可解决。预计到2010年,全国塑料管道需求量将达到100万吨,其品种包括塑料给水管、电线导管、冷热水管、燃气管等。(9)壁纸、墙布。预计到2000年,全国壁纸、墙布的需求量为-3亿平方米。胶印壁纸、全天然壁布、水墨印崦及其他功能的壁纸将进一步发展,可基本满足高级宾馆、饭店的需要。预计到2010年,全国壁纸壁布需求量将达到4亿平方米以上,并有部分出口。(10)化纤地毯。预计到2000年,全国化纤地毯需求量为1200万平方米,预计到2010年,全国化纤地毯需求量将达到5000-8000万平方米,品种基本可配套,可满足不同要求的建筑物对抗静电、阴燃、防毒、防沾污、耐磨等功能的要求。2、"十五"期间新型建材行业发展重点新型建材将成为中国第十个五个计划期间(2001-2005年重点发展行业。新型墙体材料占墙材总量的比例将由"九五"末期的28增长至35。重点是建设上档次、不水平、规模的主导产品生产线。空心砖重点发展利用废渣的掺加量、高空洞率、高保温性能、高强度的承重多孔砖、外墙饰面的清水墙砖;混凝土砌块重点发展双排孔或多排孔的保温承重砌块、外墙饰面砌块,重点发展机械化(挤压式)生产的轻质多孔条板、外墙复合保温或带饰面的装配式板材,并配合建设部门推广应用轻钢结构体系,发展各种装配式条板。积极推广UPVC塑料管及其它新型塑料管。全国新建住宅室内排水管80、穿线管90。外墙雨水管50采用塑料管,基本淘汰铸铁管,约需各种管材管件16万吨左右;室内上水管和供暖管分别有30和20采用柔性塑料管;城市供水管道50;村镇供水管道80采用塑料管,下水管道15使用塑料管,共需UPVC管道20万吨左右。新型防水材料重点发展SRS、APP、APO改性沥青油毡,工程应用量将达到防水材料市场的55以上,用量约7000万平方米,逐步淘汰纸胎油毡防水材料。高分子防水卷材工程应用量将达到20,用量约5000万平方米,防水涂料工程应用量达7,年用量约6万吨,特种机关报型防水材料应用量将占防水材料应用量的80以上。新型保温材料产量将达到70-80万吨(不包括膨胀珍珠岩)。重点是加强各咱保温材料在建筑上的应用,使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在建筑中应用量占当年应用量比例达到35。建筑装饰材料重点发展丙烯酸类乳胶、高档发内外墙涂料、复合仿木地板等一些适销对路产品,朝着功能化、高档化、无化害化方向发展,做到新奇、美观、实用、方便,使装饰装修材料产值达到2000亿元,其工程产值约4000亿元。四、对策与建议1、确定新型建材及制品发展的主导产品,加强结构调整的导向工作。新型墙体材料以节能、节地、利废和改善建筑功能为目的,大力发展各种轻质板材和砼砌块,开发承重复合墙体材料。防水材料重点发展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氨酯防水涂料和硅酮、聚氨酯密封材料;保温材料重点发展建筑用矿物棉、玻璃棉制品;装饰装修材料重点发展丙烯酸类乳胶内外墙涂料、复合仿木地板等一些适销对路的产品;门窗重点发展塑料门窗,并注重解决好款式新奇、功能各异的设计和高档五金件的开发配套;上下水管道重点发展UPVC塑料管材件,并解决好管材与管件的配套问题。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重点发展建筑、石油化工、电子、汽车等支柱产业所需的各类玻璃钢和制品,以及农渔业等行业所需的玻璃钢渔船、风力发电叶片等产品,不断提高集约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2、加大科研开发的力度,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结合不同地区、不同建筑类型,以新型墙体材料为重点,瞄准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新技术,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装备的基础上,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重点围绕尽可能少用天然资源,降低能耗并大量使用总收入弃物作原料;尽量采用不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尽量做到产品不仅不损害人体健康,而应有利人体健康;加强多功能、社会效益好的产品开发。力争在下世纪30年代从总体上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同时代水平,在2015年部分有条件的产业率先实现现代化。近期应加强中高档外墙涂料的研制和开发,注重承重的复合墙体材料、保温材料在建筑上的应用研究,促进厨房卫生间产品的系列化、配套化开发,另外还应加强功能建材和绿色建材的研究和开发,优化产品结构。3、加强产品在工程技术应用的研究,加快新型建材及制品的应用步伐。建材主管部门和建筑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合作,尽快制定、落实新型建材纳入建筑应用于的规程和治理办法,切实解决新型建筑材料发展过程中科研、生产、建筑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的具体问题;研究适合新型建材及制品应用的设计规程和施工工艺;编制、修订有关新型建材及制品的市府、生产、施工规范、规程及施工通用图集;颁布比较成熟的机关报型建材及制品设计、应用、推广产品目录,部分产品可考虑实行生产许可证等。力争在工作到一定程度时以几个部门联合下文的方式予以法定化。4、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一批新型建材及制品的生产基地和在型企业集团,按十五大提出的"抓大放小"和组建"大企业集团"的精神,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选择一批有基础的城市和有实力的新型建材及制品生产企业集团和基地进行重点发展,使之形成生产规模大、配套能力台的大型新型建材及制品企业集团和生产基地。结合住宅产业化试点工作,抓好北京、上海、天津等一批城市发展新型建材及制品,使之形成各具特色,具有自己的主导产品和合理的产品结构、有一定规模和配套能力的新材料基地,对全国其他大中城市起到示范作用。 结 束 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深入人心,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空间广阔,对新的节能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势必成为今后研究的焦点,通过建筑节能新材料应用研究最终达到节省消耗,节约能源的目的。

装配式建筑的论文里面可以写一些装配式建筑的优点以及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和它的未来发展的方向。

1.占有材料2.库存材料: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信息对做什么事情都很重要,也要以信息化来促进教学质量。信息是仓库,有的同学说来说去就那么几句话,就因为摄入的信息量少,所以要善于捕捉信息,占有库存材料。3.运用材料:在写作时,要对储存的材料库进行筛选,提取你所需要的材料。语言表达分析提炼出了观点,又筛选好了材料,接下来就是语言表达了。语言不在华丽,关键是准确、简洁,历来大作家们的作品看起来都不是很华丽,但却读起来琅琅上口,耐人咀嚼,而且能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就像如今我们读鲁迅的作品,一样能感到语言很优美。其实,大部分同学语言表达不成问题,主要的问题就是材料少,立意不高。

关于建筑结构选型的论文 在 591论文网上有很多类似的范文可以借鉴。如果你懒得借,就找那里老师原创。。。。。我表妹的就那儿搞定的。还行。挺讲诚信的

装饰材料论文模板

1.概论 建筑业是中国国民经济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们对建筑物外观质量和内在要求的不断提高,使装饰装修的比重在工程造价中不断提升,在高档建筑建设中,装饰装修已占工程造价的40%以上。与此同时,建筑装饰材料行业随着房地产、建筑装饰业的发展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装饰材料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出口大国。1.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统计显示,2005年建筑装饰行业实现工程产值1万亿元人民币,首次超过了汽车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400万人。2.建筑装饰行业年增长速度达15%以上,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处于中上水平,并远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为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显著贡献。3. 预计到2010年全行业实现工程产值将达到2万亿元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品种门类繁多,更新换代十分迅速,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居住条件改善密切相关,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建筑材料品种之一。它的品种、质量和配套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建筑物装饰档次的高低,对美化城乡建筑、改善人民居住和工作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建筑装饰材料市场各领域发展现状装饰业的发展带动了装饰材料行业的快速发展,新材料的研发和使用也促进了装饰行业的进步。总体上看,20年来,我国建筑装饰材料行业随着房地产、建筑装饰业的发展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装饰材料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出口大国。材料主导产品不仅在总量上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而且人均消费指数已接近和高于世界先进水平。。陶瓷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筑卫生陶瓷业取得长足发展,除满足国内需要外还走向了国际市场,而且逐步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目前,中国已成为建筑卫生陶瓷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同时也是建筑卫生陶瓷的出口大国。市场容量:中国建筑卫生陶瓷产量自1993年起连续十年居世界第一位,建筑陶瓷的产量超过世界总产量的40%,卫生陶瓷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近30%。2001年,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建筑陶瓷年产量已达到了26亿平方米,卫生陶瓷5500万件。生产企业数量约为4300余家。2003年产业产值超过1500亿元,产品出口额达亿美元。2005年,我国的陶瓷砖产量大约在35亿平米左右,而卫生陶瓷的产量达到8000万件,在全世界,是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大国。2004年世界建筑卫生陶瓷出口总额为亿美元。中国2004年建筑卫生陶瓷出口额为亿美元,占世界建卫陶瓷出口总额的10%,列世界第三位。2005年1-1O月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出口额已达亿美元,已超过2004年出口额,同比增幅在50%左右。建筑卫生陶瓷主要是由建筑陶瓷和卫生陶瓷两部分组成。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出口中建筑陶瓷约占70%左右,卫生陶瓷约占30%左右。发展趋势:在建筑装饰装修过程中,建筑卫生陶瓷制品占总建材的比例高达40%。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产品也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对陶瓷企业来说将面临更大、更广的市场空间,产品也从单一化发展到多元化。在2002年,整个中国卫生陶瓷行业仍然以低价位的产品线为主,贡献了超过50%的销售量;到了2004年中价位产品的持续增长成为了行业增长引擎,整个中价位产品线已经占到了38%的销量,高于2002年35%的市场份额。预计中价位产品的份额增长将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并会在2年内取代低价位产品成为市场份额最大的产品线。中价位的产品线增长说明普通消费者在产品价格以外对品牌、质量、造型以及产品差异化的特点开始更加关注。木地板业中国木地板业是一个新兴产业,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木地板以自然温馨、高贵典雅、冬暖夏凉和脚感舒适等突出优势,成为建筑业和千家万户装饰装修地面的首选材料,市场需求量呈现直线上升态势。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木地板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市场规模:2005年中国木地板总产量超过3亿平方米,比2004年增长18%。其中,实木复合地板产量为46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强化木地板产量为190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竹地板产量为6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会长张森林指出,中国现已是木地板的产销大国,已从10年前强化木地板和实木复合地板的进口国成为现在的出口国。发展趋势:实木地板将成为中高端客户的首选地面材料之一在各种各样的地面装饰材料里面,实木地板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尤其是实木地板的物理属性使它具有其它地面材料无可比拟的优势,因为木材本身就具有调节室内湿度的功能,实木地板可以不停地监测着周边空气的湿度,空气湿度高时,实木地板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份;当空气温度低时,实木地板就会释放水份,让居室的空气变得湿润起来。而且实木地板既有天然的纹理、美丽的色泽,它本身具备的天然弹性又可以保护行走其上的人的关节,这点对老人和儿童尤具价值。门业门窗市场近几年世界需求量增长强劲,一直保持在5亿樘左右。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门窗生产基地和最大的消费市场,门窗销售量占世界的30%。市场容量:据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的资料显示,在我国的建筑门窗产品市场上,铝门窗产品占的比例最大,为55%;其次是塑料门窗,占的比例为35%;钢门窗产品有6%的份额;其它材料的产品占了剩余的4%。产量方面,铝门窗产品的数字,约为亿平方米。而近几年来,全国房地产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城镇住宅6亿平方米,农村住宅7亿平方米,公共和工业建筑7亿平方米,共20亿平方米的建筑,其门窗的需求量高达5亿平方米。发展趋势:随着我国住宅建设向产业化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的功能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门窗的功能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我国门窗用料已从单纯的木材、钢材向复合材发展,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发展。在窗的性质和功能上将主要向密闭、保温、隔热的节能型发展。同时,我国节能规划要求,“十五”期间节能将达到50%。可以预测,节能门窗会受到更大的关注。木门业木门业已成为木材大行业中一个独立性很强的新型产业。随着木门生产与流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我国木门业开始步入旺盛的发展期。木门以其不可替代的优点以及与当今崇尚自然环保的潮流相适应的特点,成为时尚的首选,对提高装饰装修档次和品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市场规模:2005年木门出口万吨,创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在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拉动下,中国每年的木门窗的需求量高达5亿平方米,但是现在的木门生产能力还不足3千万平方米。壁纸业由于墙面在家居装修中的特殊地位,其装修的色彩和风格的选择成为整个家庭的基调,而壁纸的多样化选择,完全符合家庭装饰中“轻装修、重装饰”的原则,逐渐赢得追求时尚生活的消费者的青睐。市场规模:据权威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壁纸的总消费需求为3600万卷,按照以往每年13%左右的增幅,这一数字有望于2007年底被刷新为4200万卷。发展空间:据报道,壁纸使用率最高的是日本和韩国,90%以上的室内墙体都被壁纸所覆盖;而在欧洲的德国,壁纸的使用率也在50%-60%以上;但在中国,壁纸作为内墙装饰材料的使用率很低,仅为2%-3%,这无疑说明中国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国的现状来看,虽有壁纸的设计与生产,但缺乏对国际潮流的参与,小品牌长期处于无序竞争状态,严重制约壁纸艺术的发展!.建筑和装饰涂料近年来,随着中国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建筑涂料在涂料中的比重也日益增加,中国目前建筑涂料的应用已接近50%。1999年,全国涂料产量约为195万吨,建筑涂料产量约为130万吨,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建筑涂料生产国。但实际上,目前中国高档涂料供应严重不足。国内生产的高档涂料在涂料总供应中只占很小的比例,尤其是水性建筑涂料仍以中档为主,因此中国涂料市场呈现高质量产品供应不足、低质量产品供应过剩的状况。高档涂料不足的部分只能依靠进口来满足,而低质量产品又难以出口,造成这部分产品严重积压。建筑五金近年来,随着国内建筑市场及装饰装修等消费市场快速增长,我国的建筑五金行业得到了空前发展。据统计,到2004年,全国建筑五金行业企业已超过万家,工业总产值达到900多亿元,年均递增10%以上;出口贸易超过20亿美元,年均递增12%以上。出口贸易增长幅度高于总产值的增长速度,体现了我国建筑五金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能力的提高和增强。3.发展前景预测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国民经济要保持7%以上的发展势头,这无疑为建筑装饰行业提供更大的发展机遇。我国1978年人均住房平均平方米,到2010年按建设部颁布的小康社会住宅标准,1户1套,每人1间,人均将达到35平方米左右。全国增加住宅总需求达到120亿平方米。从现在起,每年要完成住宅建设20亿平方米,加上农业转移人口,总共每年要完成26亿平方米。按预测住宅建设量,每年新建住宅装饰装修工程量在5000亿元以上。到2010年,家装二次装修市场年产值将达到3000亿元。仅此家装测算:2010年产值将达到8000亿元。从公装分析:北京申奥成功,2006年新建、改建800家涉外星级宾馆、饭店,有近40座体育场新建、改造,加上中央商业区、中关村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步伐加快以及配套的公共设施,总体建设规模在3万亿元左右。上海申办国际博览会成功,新一轮城市建设将投资7000亿。全国现有696个县级以上的城市,同时要建设数以千计的小城镇,这些都为建筑装饰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房地产业、建筑业的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建筑材料行业新技术、新品种的不断出现,“十一五”期间,我国建筑装饰行业仍将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预计到2010年全行业实现工程产值将达到2万亿元,建筑装饰企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建筑装饰材料挥发性有机物及去除设备研究现状Review of researches on VOCs emission and their elimination1 挥发性有机物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是指环境监测中以氢焰离子检测器测出的非甲烷烃类物质的总称,其中包括含氧烃类、含卤烃类,广义场合包括甲烷、丙烷、氯烃、氟烃及醇、醚、酯、酮、醛等含氧烃、胺等含氮烃、二硫化碳等含硫烃。通常按沸点的范围把有机化合物分为极易挥发性有机物(VVOC),挥发性有机物(VOC),半挥发性有机物 (SVOC)和与颗粒物质或颗粒有机物有关的物质(POM)等4类。有些有机化合物不能包括在以上的分类中。这是由于这些化合物(如甲醛和丙烯酸)因其反应性或对热的不稳定性不易从吸附剂上回收或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挥发性有机物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感官效应和超敏感效应,包括感官刺激,感觉干燥,刺激眼黏膜、鼻黏膜、呼吸道和皮肤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很容易通过血液到大脑,从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人人产生头痛、乏力、昏昏欲睡和不舒服的感觉;醇、芳得烃和醛能刺激黏膜和上呼吸道;很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如苯、甲氯乙烯、三氯乙烷、三氯乙烯和甲醛等被证明是致癌物或可疑致癌物。Molhave依据室内VOC对人体的影响不同,对其浓度进行了划分[1],该划分原则通常作为权威引用或作为指导,并在美国ASHRAE标准62-1989R中得到应用,他的划分原则见表1。表1 VOC浓度与人体反应浓度范围/ug/m3 人体反应<200 舒适200~3000 可能抱怨3000~25000 抱怨>25000 有毒2 现有建筑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情况中国华西医科大学公共健康学院1995年冬天对刚装修的两个居民房进行了两个半月的VOC测量,发现这些房中产生不同程度的甲醇、乙醇、戊烷、已烷、苯、庚烷、环已烷、甲苯、二甲苯、乙基苯[2]。其中最主要的有机物是甲醇,苯,甲苯和二甲苯。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对一个办公室空气污染进行测量,发现办公室内主要有机物是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和甲醛,浓度从到 mg/m3。美国环保局(EPA)通过对16个建筑的随机抽样调查发现,有4个建筑中的VOC浓度超过了 mg/m3。欧洲对9个国家的56栋建筑进行了室内VOC浓度的测量[3],发现有22栋建筑中VOC浓度超过 mg/m3。文献[4]指出日本住宅中的有机物浓度为~ mg/m3。文献[5]指出瑞典公寓中VOC浓度为 mg/m3,居民家庭中为 mg/m3。文献[6]指出英国综合建筑中VOC浓度为 mg/m3。从上述调查情况可以看出,目前室内VOC污染状况是比较严重的。3 不同建筑装饰材料挥发性有机物的散发量测量为了从污染源上控制VOC的产生,国内外很多单位都对建筑装饰材料的VOC散发情况进行了测量。文献[7]对中国生产的8种室内材料即酸漆、黑漆、地板清洁剂、地板蜡、空气清新剂、地毯背面粘接剂、墙约、墙纸粘接剂和彩色墙纸进行了测量,发现其散发的VOC有3~30种。文献[8]指出了TVOC的最大传和其衰减度随着材料的不同而不同,流态物质如油漆、清漆和地板油的衰减度最大。EPA做了实验来确认各种室内污染源的散发量,同时确认各种因素对散发量的影响[9],这些因素包括温度、相对湿度、空气变化及小室负荷。结果表明,空气换气次数对散发量尤其是湿材料的散发量有很大的影响。文献[10]对37种典型的加拿大民用住宅所使用的建筑装饰材料发散的VOC进行了测量,得出了这些材料的VOC数据库。目前世界上已有3个体积为55 m3 (5m×4m×)的实验室用于研究建筑装饰材料的VOC产生量,它们分别是IRC/NRC①,NRMRL/USEPA②和CSIRO/Austrlia③,这些实验室均用不锈钢制作,具有加热、通风、空气调节系统,能够控制室内各种参数。为了使各实验室所测得的数据有可比性及可靠性,欧洲已经建立了对室内污染物测量方法、选样方法、数据分析方法、结果整理方法等统一的协定方案[11]。4 建筑装饰材料VOC散发标准的制定和材料的分类目前我国国家质检总局已颁发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10项强制性标准,从2002年7月1日开始的散发量作了规定[12]。北欧国家根据普通材料最大的VOC散发量为40,100和数百ug/(m2·h),将材料分为MEC-A(低挥发性材料),MEC-B(中挥发性材料)和MEC-C(高挥发性材料)3类[13]。美国EPA现在做出了污染源分类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含有材料的VOC散发量及毒性[14]。5 挥发性有机物散机理的研究挥发性有机物的散发率通常由以下两个过程决定[15]:①材料内部的扩散;②材料表面到周围空气的散发。材料内部的扩散是浓度梯度、温度梯度及密度梯度共同作用的结果。每种化合物都有自己的质扩散系数,与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体积、温度及与被扩散的物质特性有关。表面散发由几种机理共同作用,包括蒸发和对流。对于表面散发而言,VOC的散发率会受到空气中浓度、气流速度及温度的影响[16,17]。根据材料的不同,VOC的产生率可能由上述一个或两个因素起决定作用。根据散发机理的不同,室内建筑装饰材料的散发模型,总体上可分为两类即经验模型和物理模型。6 挥发性有机物去除机理和去除设备的研究目前人们主要集中研究活性炭和光触媒设备对VOC的去除特性。吸附是由于吸附剂和吸附质分子间的作用力引起的,这些作用力分为两大类--物理作用力和化学作用力,它们分别引起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物理吸附是可逆过程,只能暂阻挡污染而不能消除污染。而化学吸附是不可逆的过程,是挥发性物质的分子与吸附剂起化学反应而生成非挥发性的物质,这种机理可使得低沸点的物质如甲醛被吸附掉。活性炭是最常用的吸附剂,它对许多VOC都是很有效的,但对甲醛作用很小。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活性炭对芳香族化合物的吸附优于对非芳香族化合物的吸附,如对苯的吸附优于对环已烷的吸附;对带有支键的烃类物质的吸附优于直键烃的吸附;对相对分子质量大、沸点高的化合物的吸附总是高于相对分子质量小、沸点低化合物的吸附;空气湿度增大,则可降低吸附的负荷;吸附质浓度越高,则吸附量也越高;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吸附剂内表面积愈大,吸附量越高。浸了高锰酸钾的氧化铝(PIA)对甲醛及低浓度的醛和有机酸有很高的去除效率。所以PIA经常与活性炭联合起来使用以提高过滤器的效率。目前美国市场上有3种化学过滤器,都是用活性炭作为吸附剂的[18],第1种是V字型装有大颗粒的活性炭,第2种是折边型装有小颗粒的活性炭,第3种是折边型的活性炭编织物过滤器,效率为40%~80%,当风速为时阻力为约100Pa。光触媒设备是以N型半导体的能带理论为基础,N型半导体吸收能量大于或等于禁带宽度(禁带能量)的光子(hv)后,进入激发状态,此时价带上的受激发电子路过禁带,进入导带。同时在价带上形成光致空穴。可以用作光催化剂的N型半导体种类繁多,有TiO2,ZnO, Fe2O3,CdS和 WO3等。由于TiO2的化学稳定性高、耐光腐蚀、难溶,并且具有较深的价带能级,可使一些吸热的化学反应在被光辐射的TiO2表面得到实现和加速,加之TiO2无毒、成本低,所以被广泛用作光催化氧化反应的催化剂。TiO2的禁带宽度(Eg)为,当用波长小于387nm的光照射TiO2时,由于光子的能量大于禁带的宽度,其价带上的电子被激发,跃过禁带进入导带,同时在价带上形成相应的空穴。光致空穴h 具有很强的捕获电子的能力,而导带上的光致电子e-又具有高的活性,在半导体表面形成了氧化还原体系。利用光致空穴h 和光致电子e-与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相互反应产生的具有高浓度活性的氢氧游离基·OH,可氧化各种有机物质并使之矿化。如下所示: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机理与其分子结构有关,分子结构不同其降解机理及途径也有差异。Hashimoto等研究了脂肪族化合物的光催化降解机理,认为脂肪烃先于·OH生成醇,并进而氧化为醛和酸,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19]。文献[20]指出TiO2光催化反应中,一些芳得族化合物的光催化降解过程往往伴随着多种中间产物的生成。目前,对于各类芳香族化合物的光催化降解机理研究还很不完备,初步研究认为其主要降解机理还是在·OH基的作用下,芳香环结构发生变化,并进一步开环,从而逐步被氧化,最终矿化为二氧化碳、水及小分子无机物。对室内甲醛和甲苯的研究表明,污染物光催化氧化与其浓度有关,质量数在1×10-4以下的甲醛可完全被光催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而在较高浓度时,则被氧化成为甲酸。高浓度的甲苯光催化降解时,由于生成的难分解的中间产物富集在TiO2周围,阻碍了光催化反应的进行,去除效率非常低,但低浓度时TiO2表面则没有中间产物生成。文献[21]对非均相光催化技术在室内空气品质控制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指出光催化氧化技术室内空气中低浓度的VOC有着良好的效果。光催化氧化设备可进行模块化设计,而且气体通过时压力降低可忽略不计,这样很容易加装到中央空调空调的系统中去。美国新泽西州的通用空气技术(UAT)公司已开发生产了落地式及管道式光催化空气交净化与消毒设备[22]。尽管许多厂家都在研制VOC去除设备,但对于室内多种有机物污染并存的情况,如何描述这些设备的性能及如何用于实际工程中,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7 结语7.1 国内外实测结果表明,目前许多建筑中存在VOC污染。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刚起步,建议有关部门应规范现有建筑装饰材料,根据有关规范要求,尽快建立建筑装饰材料VOC数据库。7.2 为了评估建筑装饰材料对室内带来的挥发性有机物,应考虑实际房间中多污染源的问题,通过建立合理的房间污染模型来切实指导空调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7.3 针对目前国内外空调房间存在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的问题,应该改变空调系统设计方法即从设计阶段就应该考虑这些污染的去除问题,并开发出用于去除各种污染包括牢固挥发性有机物的高效设备。参考文献1 Molhave 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door air quality, and health. 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oor Air Quality and Climate Indoor Air'90, V5:15-342 Li Y, Hu J, Liu G, et al. Determin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residential buildings. The 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oor Air Quality and Climate- Indoor Air'96, V3, 1997: Bluyssen P M, Oliveria Fernandes E De, Fanger P O, et al. Final report, European audit project to optimize indoor air quality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n office buildings, (Contract JOU2-CT92-0022), TNO Building Construction Research, Delft, The Netherlands, Park J S, Fujii S, Yuasa K,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residence. 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oor Air Quality and Climate-Indoor Air'96, V3, 1997:579-5845 Englund F, Hardrup L E. Indoor air voc levels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a new three-story building with wooden frame. The 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oor Air Quality and Climate- Indoor Air'96, V3, 1997: 47-516 Yu C, Crump D, Squire R. The indoor air concentration and the emission of VOCs and formaldehyde from materials installed in BRE low energy test houses. Indoor and Built Environment, 1997(6): Han K, Jing H. Chamber testing of VOCs from indoor materials. The 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oor Air Quality and Climate- Indoor Air'96, V3, 1997:107-1118 Tahtinen M, Saarela K, Tirkkonen T et al. Time dependence of tvoc emission for selected materials. 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oor Air Quality and Climate- Indoor Air'96, V3, 1997: EPA Report No. EPA-600/R-94-141. Characterization of emissions from carpet samples using a 10 gallon aquarium as the source chamber. Prepared by Acurex Environmental Corporation for the U 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Offic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igley D, Makohon J, Dumont R, et al. Development of a voc emission database for building materials. The Proceedings of the 7th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oor Air Quality and Climate- Indoor Air' 96, V3, 1997: Saarela K, Clausen G, Pejtersen J, et al. European database on indoor air pollution sources in buildings, principles of the protocol for testing of building materials. The 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oor Air Quality and Climate- Indoor Air'96, V3, 1997: Schriever R, Marutzky R. VOC emissions of coated parquet floors. Indoor Air'90. 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oor Air Quality and Climate. Toronto, 1990, 3: Saarela K, Sandell E. Comparative emission studies of flooring materials with reference to nordic guidenlines. ASHRAE IAQ 94 Healthy Buildings Conference Proccedings, Washington, DC: Johnston P K, Cinalli C A, Girman J R ,et al. Priority ranking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indoor air sources. Characterising Sources of Indoor Air Pollution and Related Sink Effects. ASTM STP 1287, Bruce A Tichenor editor, 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 USA, 1996:392~400。15 Knudsen H N, Kjaer U D, Nielsen P A. Characterization of emissions from building products: long-term sensory evaluation, the impact of concentration and air velocity. The 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oor Air Quality and Climate-Indoor Air'96, V3, 1997: Tichnor B A, Guo Z, Sparks L E. Fundamental mass transfer model for indoor air emissions form surface coatings. Indoor Air, 1993, 3 (4): Clausen P A. Emission of volatile and semi-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from water borne paints- the effect of film thickness. Indoor Ai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oor Air quality and Climate, 1993, 3 (4): Michael A J. Chemical filtration of indoor air : An application primer. ASHRAE J, 1996 (2).19 Hashimoto Kazuhito, et al. J Phys. Chem, 1984, 88: 藤屿昭,机能材料,1998,18(9):2921 Jacoby W A, et al. Heterogeneous photocatalysis for control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unds in indoor air. J Air & Waste Manage Assoc, 1996, 46:

在社会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室内功能空间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室内设计及装饰行业其专业性要求愈来愈离;人们对自己的居住空间及工作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对设计及材料的的要求.从而促进了建筑装饰材料的空前繁荣。随之而带来了材料层出不穷.丰宫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材料以及先进的加工机具给我们的专业设计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使得我们在进行设计时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构思和创造,让自己的设想成为现实。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本着因地取材.粉实去把握每种材料的性能特征及艺术效果.使材料在环境的界面里发挥应有的作用.切不可机械地照搬罗列,哗众取宠。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在实施设计时.很大程度上受到材料的制约.再好的设计.如果没有相应材料实施的话,也只能成为一种设想,好比巧妻难做无米之炊。无论是雕梁画栋,贴金包银的皇宫庆殿:还是简单典雅.优美统一的现代建筑.回归自然的中国民居无一不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材料来展现设计师的非凡构想和创意境界。腊的神庙.中世纪的教堂和城堡,至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所运用建筑材料多以石材为主.其建筑高耸宏大.丛向发展较为突出。而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工业革命代替手工业他们又寓于理性,强调结构,崇拜机器.执衷于机械美。包豪斯理论的创立.开始推崇功能主义.以简洁为美.建筑全部采用一种最简洁纯粹的形式,一律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镜面玻璃外墙,直接体现西方现代的文化特征。而东方民族相信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城镇村庄的建筑物直接应用自然材料,既亲切又朴素而且富有感染力。古老文明的中国.人们很注重情感主张以心去体验世界。大思想家孔子的”仁’‘、“礼“思想,古代哲学“天人合一“学说,更能体现这一点。木材给人以亲近.舒适的感觉.它是东方民族主要的建筑用材.即所谓’‘大兴土木“。正因为建筑传统的木构体系,使得建筑向高层发展有一定的难处,因而多为横向发展。在同一时代,不同地域,受地理因素、风格习惯的影响.各地区的材料文化也各异。比如地处我国西北黄土高原的窑洞当地居民利用丰厚的黄土开洞凿室.用土坯石块等材料垒成拱式空间.用土台、土炕、土桌.土壁弃土炉台等来装点自己的生活空间,与大自然成为一体,充分反映我国大西北的建筑面貌。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构木为巢.编竹为壁的居住空间,更别具风味,他们就地取材,用竹、藤、干草来美化自己的环境,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不同地区.反映出不同的风土人情我们要研究材料首先要了解其文化背景使材料在空间环境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二、自然材料和材料的性能特点随普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装饰的材料要求逐渐把目光移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成为室内设计的重要发展趋势。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材料应用.甚至一些天然材料开始受到设计师和大众的宠爱。人们向往使用自然材料.渴望住在天然绿色环境中去.天然材料具有本来的肌理和面目.较好的大理石经过精密打磨.使得加工过的表层材料效果更加绚丽多彩,棚壁生辉。有的好像“微波荡漾“.“惊涛骇浪“.而有的则似“烟波浩渺’‘、’‘水天相连’‘,更有的如“清泉石上流“、“幽谷出奇烟“。其天然的“笔墨“情趣引人入胜,时时牵动人们的怀乡情思,使人们回归自然的意趣更加强烈。同时,不同的材质有粉不同的性能特点。例如.石材.其结构致密.抗强度高.耐磨耐久.是我们运用的很好材料。然而石材不宜加工.重大、质地坚硬.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而被称为三大建筑装饰材料之一的木材.其优良的特性及装饰效果,在建筑装饰领域中始终保持着重要地位。装饰性好,导热系数小可塑性强.且有良好的天然纹理,也是当今室内装饰所用的理想材料。我们常见的花岗岩其品种繁多,色彩丰富是一种典型的火成岩其矿物组成主要为长石、石英及少t暗色矿物和云母。各种化学成份随产地不同而各异.主要属酸性岩石.某些花岗岩含微t放射性元紊最不易用在室内.而现在我们好多宾馆大堂、餐厅,商场等室内空间用之较多,更有甚者用于居室。表面的材料(主材)容易被人注意构造一、材料与文化浅析材料体现普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所谓文化,简而言之.是一个民族在艺术及智惫方面的高度成就.是人们所创造物质及精神产品的提练。在东西文化中.由于地理因紊、气候差异.历史背景的发展和组合不同而存在粉明显的差异。西方文化认为,自从上帝创造了人,人们就开始宣布他们对世界拥有无上的权利,虔诚地崇拜上帝.他们多强调的是一种绝对理念的永恒性,其建筑艺术,希材料(我们常叫其辅材)往往容易忽视.如何选择环保,性能好、耐久,污染少的材料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在选用材料时,更应该了解材料的自身物理特性.像隔音、隔热包括对光的反射等。既要考虑它的外观效果还要了解它的特质特征,让材料在设计及空间环境中充分发挥它的作用。纹理的组织排列也是表现其形式美的一种方法许多木纹或大理石,其纹理更是一幅人无法达到的天然意向,在材料的拼凑上也要注意其纹路变化.使得纹理更加完美和谐。天然纹理的巧妙运用也是我们设计中铸要挖掘的一个方面,像用竹、藤、枯树皮等装饰性强、纹理自然,却有反俗为美之称。某画家居室,用竹杆排列组合设计为隔档或电视墙,在灯光的照射下呈现出很强的艺术效果。而过分热衷装饰与质感.无限制地到处滥用,会使人视觉产生乏味,甚至有俗腻之感。三、材料的色彩我们所生存的环境.时时刻刻在接触着色彩,正因为有了色彩.我们才容易辨别不同的物质,色彩给人的生活增添了生机,丰富多彩的材料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的影响更是如此不同色彩的材质.用在不同的环境当中,给人感受有所不同。暖色材料给人温暖、舒适的感觉,而冷色材料,使人感觉轻爽、安静。同样浅色材质让人感到柔和淡雅.深色材质让人感到高贵、庄重。如果使用不当.会使人觉得沉重、压抑。同类材质其色彩从冷到暖、从浅到深有粉微妙的变化.只木材一类,色彩变化极为丰富。不同功能空间.对材质色彩的要求各不一样.不同兴趣爱好.也反映出不同的色彩要求。不同色彩材质在空间面积上的处理也很重要.比如重色材料在面积空间表层上应当慎重,使用不当.会使得空间显得萎缩、狭小、沉闷、压抑。四、质感是材料的本质.性一切物体除形、色以外,材料的质地及纹理与线、形、色一样向周围传递信息。不仅要我们用眼去观看同时身体也直接与它发生接触.使人亲身感知其表面质地。质感给予人的美感中还包括了快感比单纯的视觉现象略胜一筹。表面粗糙与光滑.是软是硬给人的感受大不一样有的坚硬、有的柔软、的的粗糙、有的细腻.根据我们僻求的不同而变化很大。我们对于材质的选择从美观上讲,不同的肌理给人在视觉上有不同的美感.不同材质肌理的对比也会取得异样的效果。粗糙与光滑的对比.透明与封闭的对比,吸光与反光的对比等。五、光作用下的材质任何好的设计作品.都是科学设计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灯光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已经不单是为了照明而同时作为限定空间,强调空间的一种手段.甚至在光的作用下.提高了设计素材的品质.并获得某种特定意境。对粗面材质进行照射时.会产生阴影而加强其立体感并强化材料的空间质感相同材质正面或侧面受光时.则起到强调色彩、质地或在彩度明度上的退晕效果,并且虚实相接.层次丰富。不同种类的灯光效果或散光或聚光.对材质或物体会形成明显的主题强调作用而对于反光材质.则反映周围环境的镜面效应,使得整个空间水天相连,碧波倒影。这类材质在利用灯光时.应避免直射表面。比如镜面下不锈钢等.会出现反光,对人的眼睛或心理都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在灯光的布局上.要发挥其科学适用与艺术于一身的功能,合理利用每一盏灯,既节省能源也要表现质感的艺术效果.而且赋予材质更动人的表情使固有的空间变得更加丰富而富有变化,使室内具有艺术的美感和极强的生活情趣。六、不网功能区的用材随着文化经济繁荣.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的变化,消费水平与文化层次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对各种功能空间的要求更系统、更讲究。例如:商业、办公、居住等环境的功能分区因使用不同有明显区别.从而各环境的设计也充分满足各自的适用要求。对每个功能空间理解的不同.其设计选材也大不一样。正如室内陈设.配景绿化,给人形象和生理上带来的刺激一样.材质也会刺激人的大脑并由感觉转化为感情会给人的心理与精神上产生作用。一般的商业空间.其选材用色多从突出商品本身,激发购物欲望这一主题考虑使顾客动线流畅.主要显示其商品的丰富多样及一派繁荣的购物商业氛围。而办公环境则以其简洁大方的方法.营造出了一种具有稳定感又有安全感的空间气氛.从色彩及质地上转为平素、轻淡,使人觉得井然有序,安静平和.更有心静下来办公。作为人们生活的居室环境,一般选材多以质地柔和.触觉舒适的材料为主.使自己的生活空间更加温特、亲切。不同功能的室内.应有与之相应的设计及材料搭配.会产生出不同的室内环境气氛。一些很高档很美观的材料.不一定用在任何地方都好看。近几年来.许多人把宾馆的用材搬到家中其效果并不是很佳。为了摆阔气、讲攀比、谈紊华材料要进口.要高档.一种新材料出现,便会倍受青睐.拿来便用.觉得社会的流行就是自己的喜好.似乎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身价这种现象依然存在。但随粉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文化紊质的提高也随着行业的不断完善,这种现象将会越来越少7。随着社会的发展,会有新型材料不断涌出.一些既美观.对人无任何伤害的人工材料将层出不穷.其纹理色彩可与自然材料相她美.这样可以代替一些天然材料,即经济又节省了能源。我国是一个林业人均资源相对水平较低的国家,人口众多.对木材的偷用t大,我们要珍惜材料.多用仿木材料,而作为一名设计者在这里无疑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设计过程中.可诱导业主致力于造价低.高水平的设计,而不是高级材料的堆砌。在设计中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成本,以低造价做出好的设计,并体现设计的高水平.这才是一名设计者追求的最终目标。

家居装潢对人体的影响[课题提出的背景]住宅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们生活、休息、家庭团聚的主要场所。随着国民经济的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住房状况不断改善的同时,人们对室内装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种装潢材料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但是如果采用不适当的装潢材料和家庭用品甚至各种电器,就很可能造成室内环境污染。空调、微波炉、冰箱等在给人类带来舒适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引起了一系列的健康问题。此外家用化学物品如杀虫剂、洗涤剂等物品的大量使用也可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加之大多数使用者缺乏卫生知识,人体的健康的受到很大的潜在威胁。目前家居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而在家居装修中,由室内装潢所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已经倍受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人士对室内环境污染进行了大量研究,已经检测到的有毒有害物质达数百种,常见的也有十几种,检测表明室内环境的污染主要有化学污染,生物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电磁辐射污染四种,其中化学污染是最严重的污染源,化学污染主要来源于建筑材料和装潢材料,这些材料有的在常温下就会释放出多种挥发性气体有毒有害的物质,造成居住环境的污染。[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绿色,在我们现在看来永远是很时尚、很显眼的名词。人人都希望生活在绿色的环境中,不希望有那么一天会无缘无故的死在自己家中,这听起来是一件令人多么后害的事。但事实总是无情的摆在我们面前,怎么办?我们小组选择以家庭装潢对人的影响这个课题为研究对象是为更好的了解在生活中与我们密切相关的生活环境,也为我们能有一个健康、无污染的环境作好充足的准备,让我们关注绿色的家庭,健康的环境。成果之二 —— 实 验如果把果蝇放入一个新装修完的房间里,它们的生命竟然在刚刚踏入最为强壮的中年便戛然而止,国内著名生物研究专家同济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厉曙光教授的这项生物试验再次证明,新装修的居室内空气污染严重,会对生物特别是人们生存造成极大的伤害。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中心主任提醒消费者,春季是大兴土木进行室内装饰装修的季节,在装修的过程中务必要注意这一问题。 果蝇是一种真核多细胞的昆虫,其代谢系统、生理功能等均与哺乳动物基本相似,对空气质量很敏感,科学家们多利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来鉴定、分析及探讨导致引起人类癌症的基因及癌细胞形成的过程。为了证明装修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担任国家果蝇毒理室研究工作的厉曙光教授利用果蝇进行了一个装修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伤害实验。 在一间装修不到一个月的普通家庭房间里,厉教授按照室内空气检测规范的要求,采用梅花布点的方式,分别竖立了5根试验柱,并且按照人们在房间里站立时和躺下睡觉时呼吸的高度,在每根试验柱的米处和米处又分别设立了两个实验点,每个实验点放置40只实验用的果蝇,并且提供了适宜果蝇生长的室内温度。在正常条件下,果蝇的寿命一般雄性在50天以上,雌性在60天。可是,实验进行到25天时,“住”进新房的果蝇开始大批死亡。最终实验结果发现,参加实验的800只果蝇平均寿命要缩短一半以上。 不管是对人,还是动物实验,装修的危害性真的难以想象,虽然室内环境污染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但是由于建筑、装饰和家具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仍然是室内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人们的室内环境意识还需要不断提高。成果之三 —— 污染物质的分析引起装修污染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是不合格的建材。现代居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达三百多种,其中易对人体造成伤害、甚至致癌的就有二十多种。研究证实,建筑和装饰材料是主要的潜在室内空气污染源,而油漆家具、涂料、合成纤维板等是主要的室内污染物。近几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不断升温,建材生产和销售也随之快速增加,于是各种不合格装修装饰材料充斥市场,许多不具备生产资质的厂商,生产出的建材产品有害气体超标,严重危害着消费者的人身健康。据现场执法人员介绍,这些涂料表面上看与正规厂家生产的涂料没有任何区别,使用的效果也相差无几,但涂料的各项指标却严重超标,一旦用于家庭装潢,将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据了解,评价室内环境是否合格主要有五方面的指标,而这五个方面均与装潢材料有关。其中最为常见的两种就是甲醛与苯。1、甲醛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甲醛(HCH0)是一种无色易溶的刺激性气体,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以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经混乱、妊娠综合症,引起鼻咽癌,引起新生儿体质降低、染色体异常,甚至导致儿童得白血病。高浓度的甲醛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等都有毒害。甲醛还有致畸、致癌作用,据流行病学调查,长期接触甲醛的人,可引导起鼻腔、口腔、咽喉、 皮肤和消化道的癌症。 室内空气中的甲醛来源 ▲ 作护墙板、天花板等装饰材料的各类脲醛树脂胶人造板,如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 ▲ 含有甲醛成分并有可能向外界散发的各类装饰材料,比如贴墙布、贴墙纸、油漆和涂料管; ▲ 有可能散发甲醛的室内陈列及生活用品,比如家具、化纤地毯和泡沫塑料等; ▲ 燃烧后会散发甲醛的某些材料,比如香烟及一些有机材料。上述有可能散发甲醛的材料在高温、高湿、负压和高负载条件下会加剧散发的力度。其中,各类人造板的甲醛散发是形成室内空气中甲醛的主体。2、苯无色具有特殊芳香味的液体,是室内挥发性有机物的一种。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短时间吸入高浓度苯蒸气可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为主的急性苯中毒。由不合格建材引起的室内环境污染还具有长期性的特点。研究表明,缓慢释放造成的污染可以持续4至15年,而且难以觉察。“消费者在选择装潢材料时,一定要尽量挑选品牌过硬的环保材料。”3、甲苯、二甲苯因为苯是一种无色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所以专家们把它称为“芳香杀手”。而甲苯、二甲苯属于苯的同系物,都是无色 。主要来源于油漆、涂料和防水材料。并且苯还用于各类涂料中,主要应用于涂料及各种有机溶剂中。苯化合物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强烈的致癌物质。人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甲苯、二甲苯时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醉的症状,轻者头昏恶心胸闷等,严重的会出现昏迷以致呼吸衰竭而死。4、氡气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和一些有机溶剂,是自然界唯一具有放射性的气体。氡是一种惰性放射性气体,易扩散,在体温条件下极易进入人体组织。主要来源于天然石材、瓷砖和水泥。氡气是由岩石及土壤中的铀、镭等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物,如某些花岗岩装饰板,但有时砖和混凝土中也会散发出氡气。如湖南省出产的一种石煤,含镭量为×108C/kg,若利用这种石煤渣制成的砖建成房屋,居室内氡气的浓度可达×10 C/L,超过国家标准5-9倍。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联合国原子能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等国际学术团体一致公认,长期在氡浓度高的环境中生活,会导致肺癌发病率提高,以及其他病症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氡气列为使人致癌的19种物质之一。据科学家估计,在英国每年约有万人死于氡气导致的肺癌。氡是由铀、镭等衰变所产生的。铀、蕾都是固体,广泛存在于地壳中,衰变成氡后变成气态,氡可继续衰变直至变成铅。每次衰变都有α、β及γ辐射。室内氡的来源主要是土壤和建筑材料中含有的镭。氡及其字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引起肺癌,潜伏期约为15-40年。现代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氡是仅次于吸烟的第二个导致肺癌的原因,由氡引起的肺癌占肺癌总发病率的10%。影响室内氡含量的因素除污染源的释放量以外,室内的密闭程度、空气交换率、大气压、室内外温差等都是重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建筑材料表面使用涂料可起一定的防护作用。 5、氨气一种无色而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比空气轻。主要来源于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泥凝土外加剂,室内装饰材料的添加剂和增白剂。6、甲醇用作染料树脂油漆橡胶等的溶剂。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甲醇及其代谢产物可抑制视网膜和神经细胞一些酶的活性,其代谢产物甲酸在体内大量累积可引起酸中毒。急性中毒轻者有神经衰弱症状和酒醉感;重者还会眼痛,怕光,视力减退,检查可见视网膜病变,甚至神经萎缩;严重者出现酸中毒及脑水肿症状,如四肢痉挛,精神失常甚至昏迷。慢性中毒表现以神经衰弱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为主,也有黏膜刺激症状和视力减退。7、丙酮用于油漆、橡胶、人造皮革、塑料、染料。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吸收。高浓度时有眼和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以及轻度麻醉作用。在高浓度的反应釜或储槽工作,可引起急性中毒,表现为头昏、头痛、无力、动作障碍,进而陷入昏迷。慢性接触有头晕、咽喉刺激感,乏力、易激动等症状。8、糠醛:用于油漆、树脂、橡胶、制药等工业。可经呼吸道或皮肤吸收。其蒸气对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结膜炎、流泪、头痛、咽喉痛痒,长期吸入可引起慢性鼻炎,并伴有嗅觉减退。皮肤长期接触液体,常染有黄色,并可引起皮炎和湿疹。成果之四 ——问卷调查及分析调查表装潢对人体的危害近年来,人们对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因此人们对室内装修的健康性问题倍加关注。1.你对环保装潢有多少了解?( )A.非常了解 B一般了解 C知道一些 D没听过2.你认为家居装潢是否对身体有害,并得一些病?( )A是 B否 C不知道3.你认为装潢时,环保性的重视程度( )A重要 B过得去可以 C无所谓 D其他比较重要4.你认为装潢后需要多少天才能住进去?( )A无所谓 B一个星期 C一个月 D三个月 E越久越好5.是否有在家里放植物盆栽?A是 B否6.你晚上睡觉是否开窗?A是 B否7.你对植物对人体的影响了解多少?( )A非常了解 B知道一些 C不知道8.众所周知,有些材料对人体多多少少有一点会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你认为可有些什么方法防止或减少危害( )A选择天然材料 B装修后要打开门窗通风一周C在室内放醋 D放植物来吸收有害物质9.若进行家居装潢,会选择以下哪种材料作为地板( )A三合板 B胶板 C复合板 D花岗岩 E木板 F大理石10.如果环保油漆很贵,是否会买A是 B否11.你觉得装潢时对人体危害较严重的是( )A油漆 B地板 C粉尘12.你认为存留在房中的刺激性气味来自于以下哪些材料?A人造 及复制品 B地毯及地毯胶粘剂 C内墙涂料D木家具 E壁纸 F以上都是 H其他( )13.当你搬入新家后,是否有身体不适,表现的症状有( )A.恶心、憋闷、头晕目眩 B经常感冒 C长期精神、食欲不振D.皮肤过敏 E房子中植物不易成活 F宠物莫名其妙死掉G.房内有刺鼻、刺眼等刺激性气味,且长时间不散。14.下列家庭装修的主要污染你了解哪些?( )A.甲醛 B.苯 C.镭 D.氡 E.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 F.苯并比 G.甲苯 H.二甲苯 I.二异氰酸脂 J.铅 K.镉 L.铬 M.汞 N.砷 O.钍 P.钾 Q.电磁辐射问卷调查表的分析:第1题中就有些十分直接地反映出人们对这个环保装修了解程度,可非常了解的人只有10%装潢危害人体健康是非常可怕的,致癌性是很高的,在有关部门对装修后的房子进行污染检测,几乎所检查的房子都是超标的,环保装修是必须引起重视的。第3题中,三个月以上的人群站了40%,这已说明大家都装修的危害物质还是留意的。根据标准的装修后是最好能空置通风半年左右的时间,最短不能少于40天,这段时间是不能省的。第5题其实这个四个选项都是可以的,这个题目主要是为了反映大家对装潢防止或减少危害的常识。这一点大家都做得比较好,不过大家最好能多了解点这方面的知识。第6题中,有68%的人选择了油漆。看来油漆的危害性已经深入人心。大家对油漆的环保性已越来越重视。磷和贡来自内墙涂料,苯、二甲苯来源于油漆。不过地板和粉尘也是具有相当高的危害指数。这一点大家不要忽视了。第9题,这道题目有较高的难度。当然这题已经考住了许多人,连污染最严重的甲醛也只有15%。大家对装潢并没有太高的专业水平。如果对环保装潢具有较高的重视程度,对这个题目要有了解。选项中的几种化学元素都会污染环境。这块知识有待大家了解提高。由以上几道题目进行分析,并从调查问卷的数量上进行整理,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大部分人认为装潢之后应该隔一段时间住进去比较好,且越久越好。虽然思想上是这么认为,但对科学的时间却了解不多。专家提醒,装潢后房子应该空一段时间,半年后可住人,且最少有不少于40天的空置时间。在家里摆放绿色植物显然已成了现代人家居的一个共识,从结果上看90%的人有这样的做法。特别提示,植物可作净化器,但不能多放于卧室。植物能起吸收甲醛,苯分解二氧化碳的净化效果。特别是折别鹤吊兰,可充当8至10平方米房间的净化器。晚上睡前开窗,可使室内有毒气体排除,并利用新鲜空气进入,这也是大部分城市人所赞同的正确观点。在装潢后,大部分人对减少残余有毒物的清理知识方面,虽有一定认识,但所知并全面,本题所提供选择的项目其实全部可采用,但人们对它们却知知甚少或完全不清楚。在进行室内装潢时,人们对装潢材料的选择上也存在一些盲点:所有人造板,人造家具,完能胶,都含有大量甲醛,且时常上大部分为不合格品。大理石具有强辐射,所以在选材上应尽量选择天然板材或有信誉产品。家居装潢中难免有许多的有害物残留,人对其引起的各种疫病也应有一定了解。但从调查结果上反映出,人们对其产色怀念感的毒害,所带有的疫病知知甚少,可见在这方面人们对能够知识应用不够或了解不多。以下是常见的几种疫病及其引起原因:一定量的甲醛,会引起眼睛刺痛、头痛。长期接触会引起呼吸道疾病,鼻,咽,皮肤,消化道的癌症。苯与甲醛都是引起癌症,白血病的主要有害物质。还有其它症状如题目中所给出的所有选项。成果之五 —— 防治方法一、如何控制装修污染据保守估计,在中国,新装修的房屋70%以上室内环境不达标,装修污染正在威胁着越来越多人的身体健康。究竟如何控制装修污染?把好建材源头关、规范装潢市场、严格进行室内环境监测以及尽快研究生物治污法,坚决斩断装修污染之手。1、大量不合格装潢材料充斥市场是装修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最根本的原因。很多厂家在利润的驱使下,昧着良心,生产了大量不合格产品。而对于建材质量的把关,涉及到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地矿等多个部门,多头管理很难管好;同时,当地政府出于地方保护,对不合格的建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其流入外地市场。“国家必须有强硬措施,进行严格把关,保证从厂家出来的建材都是合格的。”一位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工作人员说。2、装潢市场比较混乱,装潢公司缺乏诚信,这给房主装潢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装潢公司对建材市场比较了解:他们清楚怎样的材料符合环保标准,但选择装潢材料时一般以“利润空间”为准绳,对材料质量基本不予考虑。这使得社会逐渐对装潢公司失去了信任,以致于大部分房主装潢时都选择包工不包料的方式。而房主本身对建材的把握肯定不如装潢公司。3、室内空气监测是控制装潢污染最后一道关。由于正规室内环境监测中心的要价较高,做一次检测要2000多元,这一价格让很多房主望而却步。一些民间的、没有资质的环境监测中心便趁机,打出“价廉物美”的招牌吸引顾客,收钱之后,乱出报告糊弄房主;他们甚至与一些装潢公司勾结,随意出具“室内环境完全达标”的监测报告。二、如何进行环保装修及认识的几个误区1、选择装修材料的原则是什么?(1)环保装修应遵循这几个原则:复合地板、大芯板、贴面板以及密度板等人造板材,是造成市内甲醛污染的主要原因,如果可能要尽量选择天然板材。(2)漆和装修中使用的各种黏合剂等都属于胶漆涂料类,要坚持使用口碑好的大品牌。(3)石材、瓷砖类的选择要注意它们的放射性,天然石材可选择符合室内建材标准的A类产品,花岗岩的放射性较高,不适用于室内。(4)引水污染主要来自上水管材及储水装置,国家明令禁止使用钢铁上水管和铁水嘴,煤气管等的选择以安全为第一要素。(5)作为家居使用,尽量选用天然材料制作的壁纸和地毯,如麻草壁纸、纯羊毛地毯等。2、用了全环保的材料就等于健康装修了吗?这是一个误区,用全环保的装修材料并不等于就环保装修了。一定的室内面积的承载量是有限的,假设在一套80平方米的居室里,使用10张达标的大芯板,也是室内甲醛含量是合格的,但若使用了20张就会超标。3、新买的家具有气味是正常现象吗?(1)并不是装修完了就万事大吉,选购家具同样关系到室内的环境。(2)注意:有强烈刺激气味、易砍价的不买。(3)好的产品是不会有很大味道的,新买的家具一定要注意甲醛和苯的释放量,最好通风一段时间再用,让家具里的有害气体尽快释放。三、防治的几种方法方法分类 方法说明及原理 适应范围 优劣分析 成本分析简单方法 长时间通风(时间三个月以上) 装修后的居室场所 适用于异味较轻、通风条件好,可长时间通风放置的装修后场所。对于污染程度较重、通风条件不好的居室场所很长时间都难达到去除异味的效果。 表面上为零成本,实际上物业浪费的成本相当高。传统方法 用茶叶、菠萝等吸收 装修后的居室场所 基本上是起遮盖作用和一种心理作用,不能达到从根本上消除污染的作用。 成本低化学方法 化学分解反应(如市面上的甲醛捕捉剂一类的产品) 适应于装修过程中对板材等材料进行处理。 如在装修过程中使用能从根本上解决甲醛持续释放的问题,但装修后使用易对人体和物表产生损害。 成本相对较高物理方法 吸附净化原理(如一般的空气净化装置) 装修后的居室场所 作用时间长且有能量损耗。 成本很高纳米方法 纳米技术 装修后的居室场所 概念性产品,真正意义的纳米技术产品还未出现。 成本低光触媒法 二氧化钛光催化效应 装修后的居室场所 在预处理表面上形成二氧化钛层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波长大于紫外线的电磁波没有反应。 成本高生物方法(一) 装修后在居室中摆放绿色植物(如吊兰、芦荟等) 装修后的居室场所 有一定的吸收作用,且还有居室美化的效果,但作用时间较长。 成本低生物方法(二) 利用多种绿色植物吸收有害气体的原理,直接加工成专门的产品 装修后的居室场所 能直接和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参与反应,效果方面比绿色植物吸收来得更快、更直接、更彻底。 成本低四、生活中的几点建议1、新买的家具不要急于放进居室,有条件最好放在空房间里,过一段时间再用。新装修的家庭购买了新家具,最好不要急于入住,让家具里的有害气体尽快释放。2、人造板制作的衣柜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尽量不要把内衣、睡衣和儿童的服装放在里面。因为甲醛是一种过敏源,当从纤维上游离到皮肤的甲醛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引发皮炎,多分布在人体的胸、背、肩、肘弯、大腿及脚部等。夏天放在衣柜里的被子也要注意,里面会吸附大量甲醛,一定要充分晾晒后再用。3、布艺沙发不但要注意面料,内填充物更有讲究,填充材料用料要实在,弹性均匀,无论压、靠、挤、释放压力后能迅速回弹,而且没有污染物质。4、在室内和家具内采取一些有效的净化措施及材料,可以降低家具释放出的有害气体。 成果之六 —— 专家说法广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主任陈平说,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在保护碧水蓝天,治理大气污染等外部环境时不惜重金,却忽视了与人的日常起居更为密切的室内空气污染。而室内空气污染对人的危害具有长期性和累积性,即使能忍得住或没有异样感觉,但它对人的健康危害是不可低估的。 广大民众特别是城市居民每天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内,室内空气质量对人的影响往往比室外更大。但研究显示:室内空气污染程度高出室外5至10倍,68%的疾病是由于室内空气污染造成。 环境专家、丹麦技术大学教授范格的研究表明: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和印度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比过去15年翻了一番,每天大约有5000人死于室内空气的污染。 据了解,室内空气污染源来自建筑物、装饰材料、家具三大类,主要产生甲醛、苯、氨、氡四大有害气体,被称为潜伏在空气中的四大“隐形杀手”。家庭装修中劣质板材、油漆、家具以及地毯是有害气体的主要释放源。 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李裕生说,室内空气污染危害严重,除可导致人头昏、恶心、乏力等症状外,还可诱发儿童的血液性疾病,增加人们哮喘病的发病率;其中甲醛是造成癌症、呼吸道疾病、白血病、胎儿畸型、老年痴呆等病症的主要诱因。近年来,儿童白血病等恶性疾病呈现高发态势,这与家庭装修不科学有密切联系2003年3月1日我国第一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正式实施。专家把室内环境污染按照污染物的性质分为三大类。1.化学污染:主要来自装修、家具、玩具、煤气热水器、杀虫喷雾剂、化妆品、抽烟、厨房的油烟等;2.物理污染:主要来自室外及室内的电器设备产生的噪声、光和建筑装饰材料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等;3.生物污染:主要来自寄生于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生活用品和空调中产生的螨虫及其它细菌等。据《中国环境报》2005-2-28报导国家在2002年和2003年分别发布实施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但是由于没有具体规范的合同文本,在遇到室内环境问题纠纷时也难以解决,有的甚至通过法律诉讼,可是消费者想退房还是比较困难。2000年12月19日,北京宣判国内首例商品房室内氨气甲醛气味案,原告业主刘忠被法院一审判定败诉。2004年2月,历时5年颇受关注的北京现代城业主状告开发商房屋氨气超标案,在北京朝阳法院宣判,判决开发公司一次性补偿业主孙某、张某各5万元,两名原告的其他诉讼请求被驳回。

建材与装饰杂志社

《青年视觉》, 这个是《建材与装饰》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媒体

建材与装饰杂志是真杂志,国家广电总局网站可以查询到。

这本杂志投稿可以到下面网站:中国学术期刊论文投稿平台

建材与装饰

Construction Materials & Decoration

主管单位:四川省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四川省成都市厨房卫生设施行业协会  四川省成都市新闻出版发展中心

国际标准刊号:1673-0038

报刊代号 报刊名称 刊期 出版日期 订阅单价 2-346 装饰 月刊 当月01日 ¥ 2-649 建筑装饰材料世界 月刊 当月10日 ¥ 42-138 家具与室内装饰 月刊 当月05日 ¥ 46-163 广东建筑装饰 双月刊 双月10日 ¥ 46-196 现代装饰 月刊 当月05日 ¥ 52-246 新材料新装饰(完美居家) 月刊 当月01日 ¥ 61-43 装饰商报 周报 周三 ¥ 62-282 建材与装饰(上旬.市场营销) 月刊 当月01日 ¥ 82-635 装饰装修天地 月刊 当月05日 ¥ 82-698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月刊 当月01日 ¥ 62-305 建材与装饰(中旬.科技发展) 月刊 当月11日 ¥ 62-306 建材与装饰(下旬.学术论文) 月刊 当月21日 ¥ 28-141 室内设计与装修 月刊 当月10日 ¥ 82-635 装饰装修天地 月刊 当月05日 ¥ 82-698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月刊 当月01日 ¥ 46-230 时尚家居 月刊 当月01日 ¥ 80-469 瑞丽家居设计 月刊 当月01日 ¥ 以上杂志均可在邮局订阅。订阅电话11185.

哪类刊物上发表都可以,具体要看你的论文是哪类内容。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