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陕西教育编辑部

发布时间:

陕西教育编辑部

张敏华,本名张智敏,笔名还有张敏、敏之、文敏等。商州市人。曾任陕西教育出版社《作文精选》编辑部商洛工作站站长;主编《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 》等系列丛书18部。

您好! 您要发教育方面的刊物这些刊物多了 我可以给您推荐 都是正规的刊物您看要是有合适的 可以直接Hi我 时代教育 省级当代职业教育 省级小学科学 省级教育科研 省级新校园 省级教师 省级科教文汇 省级海外英语 省级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省级学报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省级学报信息教研周刊 国家级中小学电教 省级吉林教育 省级陕西教育 省级数学学习与研究 省级高校招生 国家级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国家级教育艺术 国家级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国家级数理化学习 省级语文教学与研究 教育部语文天地 省级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找学报投吧一般大学教师都是投自己学校的学报的

教育部门认可的刊物都有:

一、《中小学教育》

《中小学教育》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出版的教育专业期刊杂志。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育教学学术交流。

《中小学教育》期刊给一线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展示自己教育教学才能的平台,为评职晋级提供理论依据。本刊以探寻本真理念、关照教育实践、引导改革潮流、推动教育创新为宗旨,为理论研究和教育决策提供参考,为教学实践提供指导。

二、《教学与管理》

《教学与管理》创刊于1984年,是由太原师范学院主管、主办,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办的教育类期刊。据2019年5月《教学与管理》官网显示,《教学与管理》编委会共有编委15人。

《教学与管理》主要设有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办学改革、教育管理、学校管理、师资建设、学生管理、德育建设、教研活动、教学内容、教学方略、教学评价、教材研究、考试研究、外国教育、教师论坛等栏目。

三、《教师杂志》

《教师》杂志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登记,由海南省出版社出版的大型教育类学术理论期刊(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系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CNKI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龙源国际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

四、《新课程》

《新课程》是2005年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出版的杂志,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教育类学术期刊,系山西省一级、国家二级期刊,主要围绕教学改革和实践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是一份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的指导刊物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刊物。

五、《陕西教育》

《陕西教育》(高教)属于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是为高等院校、高职院校及中等职业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发表具有学士学位以上的高学历人群各类原创性的学术理论、成果综述、评职、晋级等方面提供主阵地。

国内外公开发行,属于ASPT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龙源期刊网全球版权唯一代理期刊。望陕西及全国各地从事教育、科研、专业技术工作的同仁多赐佳作。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小学教育

百度百科—教学与管理

百度百科—教师杂志

百度百科—新课程

百度百科—陕西教育

陕西教育杂志社编辑部

《陕西教育》不是国家级.它是陕西教育厅主管的教育刊物,是旬刊,他们编辑,我熟悉

不是吧,省级的

陕西教育(综合版)期刊属于省级期刊。

《陕西教育·综合版》杂志社创刊于2006年,是一份集教育政策解读、新闻报道、深度观察、热点聚焦和文化传播于一身的综合性教育新闻类月刊。办刊宗旨为:拓展民生教育新视野,传递立德树人正能量;刊物定位是:聚焦教育,服务社会,立足陕西,面向全国。基本读者群为: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干部、教育一线的广大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该刊目前开设有“新闻博览”“深度报道”“开坛问道”“文化自觉”四大板块20多个栏目。其基本栏目有:“政要时论”“政策指南”“市县传真”“校园直击”“领导访谈”“特别报道”“局长论坛”“校长在线”“教改前沿”等。国内刊号:CN61-1018/G4邮发代号:52-161

刊名: 陕西教育(高教版)主办: 陕西教育报刊社周期: 月刊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2-2058CN: 61-1018/G4邮发代号: 52-175历史沿革:现用刊名:陕西教育(高教版)创刊时间:2007《陕西教育·高教版》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为高等院校,高职院校及中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科研、学术交流,评职、晋级等方面提供主阵地,为研究生、大学生创新研究开辟园地,并及时宣传报道我省高等教育、高等院校取得的成绩。《陕西教育》(高教)主要栏目:领导艺术、教育新论、教研探索、学校管理、教育感悟、文化艺术、社会观察、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教育纵横、研究生论坛、当今大学生等。《陕西教育》(高教)为国际大16开本,128页码。主要面对知识群体,她以大气、高雅、精确、高品质的形象给您展示一个全新的学术殿堂。 刊名: 陕西教育(教学版)Shanxi Education主办: 陕西省教育报刊社周期: 月刊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2-2058CN: 61-1018/G4邮发代号: 52-33历史沿革:现用刊名:陕西教育(教学版)曾用刊名:陕西教育创刊时间:1958《陕西教育·教学》(原为《陕西教育》)创刊于1958年,她立足三秦,面向全国,是教育工作者的帮手,广大教师工作、学习、生活服务的挚友。五十余年来,杂志秉承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始终走在教育教改前沿,倾心为教育事业鼓与呼,逐渐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办刊风格,深受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欢迎。《陕西教育·教学》杂志贴近教育,贴近教师,贴近教学,全心全意为教师工作、学习服务,其主要栏目有“西部观察”、“本刊特稿”、“名师导航”、“校长论道”、“班级小语”、“德育新视野”、“成长足迹”、“考试兵略”、“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法探讨”等。近年来,杂志以课改为重点,以服务教师、服务教学为宗旨,紧扣教育教学,释疑解惑,注重引导,加强专题研究,以其权威性、可读性、超前性赢得广泛赞誉。我们恳切期望教育界的各位领导、朋友和广大读者,能一如既往地对我们给予关注和支持。 刊名: 陕西教育(行政版)主办: 陕西教育报刊社周期: 月刊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2-2058CN: 61-1018/G4邮发代号: 52-161历史沿革:现用刊名:陕西教育(行政版)创刊时间:2006《陕西教育·行政版》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一份集教育行政指导和教育新闻报道为一体的教育类杂志。其主要面向省内的各级各类教育行政机关领导群体及其广大教育工作者,社会各界关心和关注教育发展的所有热心人士。紧紧围绕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重大政策的出台背景、各级各类教育的行政工作动态、重大教育新闻深度解析、广大教育行政管理者的管理经验,以及教育专家权威的教研成果等展开报道。目前刊物包含“行政纵横”、“管理天地”、“教育大观”、“文化博览”四大板块近30个常设栏目。

陕西气象编辑部

陕西省气象台主要职责:负责编制和发布陕西省分区的天气预报和警报; 负责向陕西省政府领导机关,陕西省防汛抗旱部门及省农业、林业、救灾等部 门及时提供重要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森林火险预报、专题气候分析 和每月天气概况等; 组织省内天气预报、警报传递网,并提供天气预报指导产品; 承担天气预报应用研究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工作;为人工增雨、人工消雹提供气象保障业务。 洛川县气象局建站于1954年,属国家基准站,占地面积约9亩,现有职工12人。 2003年,洛川县气象局抓住台站综改的机遇,建成660平方米的现代化办公楼和标准观测场,局大院环境进行综合绿化和美化,院内绿树成荫,四季常青,鸟语花香,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台站综改以后,促进了气象事业的发展,气象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气象局在该县环境一流,工作一流。该局先后被陕西省气象局授予基础业务红旗单位,被陕西人事厅,省气象局授予先进集体,晋升为市级文明单位。 子长县气象局始建于1956年,属国家一般气候站,现有职工人,占地面积4034平方米,气象服务手段不断更新,服务水平稳步提高,服务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越来越明显.在2002年7月4~5日的特大暴雨服务中,由于预报准确,服务及时,使受灾程度减少到了最小,受到中国气象局、省局、延安市委、市政府的表彰。中国气象局秦大河局长亲临子长,对该局工作给予肯定和表扬。2003年晋升为市级文明单位。 横山站是国家基本站,地处李家洼山顶,海拔1111米,是国家五类艰苦台站,又属边远台站。该站现有在职职工11人,离退休干部3人。面积354平方米.在业务楼的建设过程中,横山县的大门、门房、车库、锅炉房也同时建成,其围墙、院子硬化、职工宿舍的改造也相继完成,使台站面貌焕然一新。

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气象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并监督实施;负责建立健全和落实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工作;负责本行政区域气象系统计划财务、基本建设、国有资产、统计等管理工作。 负责省级气象局党组织管理干部的考核、任免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负责本行政区域气象系统机构编制、劳动劳资、社会保障、录用调配、奖惩、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等各项人事管理工作;拟定本行政区域人才培养的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职工在职教育、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人事教育处主要职责。 拟草本行政区域的地方性气象法规、政府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组织协调和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行政执法工作,承担气象性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组织学习、宣传、普及法律法规;归口管理气象事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工作;负责气象行业管理的综合协调;制定气象事业发展战略,针对气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政策调研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意见;负责气象科技服务于产业的宏观协调和政策指导;组织管理雷电灾害的防御工作。

陕西中医药大学编辑部

陕西中医药大学地址新校区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陈阳寨世纪大道。陕西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创建于西安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1961年迁至古都咸阳,是陕西唯一一所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是1978年中共中央56号文件确定的全国8所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之一,1978年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有条件接收国外留学生、港澳台地区学生的高等院校,2015年更名为陕西中医药大学。2019年确定为陕西省一本招生单位。2021年成为省局共建中医药院校。经过70年的建设和发展,陕西中医药大学已成为一所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中西医并重,医、理、工、文、管多学科专业相互支撑、交叉融合的医科类院校。学校现有南北两个校区。北校区位于咸阳市秦都区渭阳中路,南校区位于沣河之畔的西咸新区,总占地面积平方米。现有各类在校生近万名,设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下设中医系、中西医临床医学系)。第二临床医学院(下设临床医学系)、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护理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人文管理学院、外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等14个教学单位和儿科学院、妇幼保健学院等2个医教协同共建单位,4所直属附属医院、1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以及陕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和陕西医史博物馆。

简介:陕西中医学院的前身是1952年创建于西安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1961年迁至古都咸阳,是陕西惟一一所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是1978年中共中央56号文件确定的全国8所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之一,1978年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有条件接收国外留学生、港澳台地区学生的高等院校。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陕西中医学院已成为一所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医、理、工、文、管多学科专业相互支撑、交叉融合的医学类院校。 一、基本情况 学校总占地面积 m2,有南(新校区)、北两个校区。现有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下设中医系、中西医临床医学系)、第二临床医学院(下设临床医学系)、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针灸推拿系、护理系、医学技术系、公共卫生系、人文科学系、英语系、体育部、社会科学部等13个教学院(系、部);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1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另有陕西中医学院制药厂和陕西医史博物馆。 二、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2501人(含两所直属附属医院),有专任教师739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426人;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19名、兼职博士生导师15名、博士后导师2名;分别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及北京、广州、成都、上海、黑龙江等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拥有张学文、郭诚杰2位“国医大师”,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9人,有国家级、省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老师43人,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省“三五”人才17人,陕西省名老中医、名中医32人次,省级优秀教学团队8个,形成了一支敬业精神强、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三、人才培养 学校开设21个本科专业,基本形成了以中医药为核心,医、理、工、文、管等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学校自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拥有中医学等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教育等不同层次,全日制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截至2013年12月,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近12000人(含留学生5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922人,本科生10360人。 学校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精品课程及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共18门,近五年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7项,其中一等奖2项。 近六十年来,学校坚持立足陕西、面向西北、辐射全国,为国家培育了6万余名德才兼备的优秀中医药人才。他们有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的光辉榜样,有些已成为德高望重的国家名老中医,有些已成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有些已成为卫生事业的高级管理人才,有些已成为优秀的医药企业家。广大校友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杰出表现,是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体现。 四、科学研究 学校坚持“科技强校”战略,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形成了以中医中药为主,结构比较合理,层次比较齐全的重点学科群,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7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0个。 学校现有各级科研平台29个,其中国家级科研基地2个,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3个、二级实验室13个,有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科研基地2个、省级重点研究室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有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陕西中药资源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1个,针药结合创新研究中心1个,为科学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工作,科技创新已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近五年,学校承担了“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创新重大专项、陕西省“13115工程”重大项目等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600余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39项。 学校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陕西中医学院学报》、《现代中医药》是省级优秀刊物,在省内有较大影响。 五、医疗服务 学校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开放床位2700张,年门诊量120余万人次,年住院患者6万余人次,有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5个。两所医院特色突出,优势互补,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一附属医院是国家“七五”期间确定的全国7所重点建设的中医医院之一,具有70多年历史,是一所中医特色突出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全国示范中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为西北地区首家中西医结合三级甲等医院,其妇产科、心血管内外科、眼科等专科特色鲜明、疗效显著,有较高的知名度,为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临床实践教学平台。 六、科技产业 学校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力度,突出以科研带动产业,以产业支持教学,形成了产学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机制。陕西中医学院制药厂是集生产、经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现代化制药企业,拥有技术先进的注射剂、口服液、丸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六大剂型生产线,有 “固肠止泻丸”、“八正合剂”、“维血宁”、“参术止带糖浆”、“消炎退热合剂”、“金砂五淋丸”等主导产品,企业总资产达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在陕西省高校产业中名列前茅。学校主动进入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先后与企业合作建立了黄芪、连翘等药材种植基地,与铜川市、宝鸡市、商洛市等地方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100多项科研成果和中药新药成功转让给省内外企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七、对外交流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药的发扬光大并走向世界。学校先后同韩国、加拿大、吉尔吉斯斯坦、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的高校建立校际交流关系,目前有在校留学生51人,其中本科生44人、硕士研究生7人。 八、校园文化 学校具有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50多个学生社团活动异彩纷呈,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成长舞台。坚持30多年的“文艺百花奖”汇演、大学生辩论赛、运动会等,已成为学校传统的文体项目,烘托出莘莘学子的青春热情。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服务队多次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连续多年被评为陕西省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称号,在全国“十运会”上受到表彰,是我省高校和全国中医药院校中惟一获此殊荣的单位。因校园文化气息浓厚、环境优美,学校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在国内传递的惟一一所中医院校。学校承办的全国中医药院校第九届传统保健体育运动会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市领导及全国中医药院校的高度评价。注册资本:81616万人民币

一、陕西中医药大学教务管理系统入口及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创建于西安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1961年迁至古都咸阳,是陕西惟一一所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是1978年******56号文件确定的全国8所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之一,1978年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授权单位,199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有条件接收国外留学生、港澳台地区学生的高等院校。2015年更名为陕西中医药大学。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陕西中医药大学已成为一所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医、理、工、文、管多学科专业相互支撑、交叉融合的医学类院校。学校北校区坐落于古都咸阳,南校区位于西咸新区西咸大道,总占地面积平方米。现有各类在校生近万名,设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下设中医系、中西医临床医学系)、第二临床医学院(下设临床医学系)、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护理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人文管理学院、外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4个教学单位,2所直属附属医院、3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以及陕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和陕西医史博物馆。 陕西中医药大学教务管理系统入口: 二、陕西中医药大学王牌专业有哪些 1、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省级) 国家级(2个):中医学、中药学 省级(7个):制药工程、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资源与开发、医学检验技术 2、特色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中药学、中医学 省级特色专业:中药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医学、制药工程 校级特色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汉语言文学

妇幼附近的中小学校有:- 行者街道办小寨小学临潼实验小学妇幼附近的技术类学校有:- 陕西工程科技高级技工学校西安市临潼卫生职业学校,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西安市导游礼仪职业学校, 华鹰汽车驾驶员修理专修学院,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等大学有:西安科技大学临潼校区行政楼, 西安科技大学临潼校区, 西安工程大学临潼校区教学楼C座, 西安工程大学临潼校区教学楼D座, 西安工程大学

陕西教育报社社长和总编辑

报纸的总编辑(主编)的最高领导人是主编和编辑的主要业务部门或内容供应部门的媒体、出版社和信息公司,负责控制公司或组织的整体运作和发展的大致方向主要业务。

总编辑的工作总结就是把握出版方向,对图书质量负责,创造开发环境,参与出版管理,带领一支优秀的编辑队伍。

扩展资料:

例如,罗华:人民网党委副书记、副主席、总编、副总裁,人民网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人民网区块链研究所所长,人民网书画研究所所长。

1963年10月生,中共党员,学士学位,高级编辑。1985年8月至1993年4月,在人民日报群众工作部任助理编辑、编辑。

1993年4月,任人民日报群众工作部读者朋友编辑组副组长。1998年12月,人民日报网络中心总编辑办公室副主任。

1999年12月,他被任命为人民日报网络中心规划技术组组长。2004年6月,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多媒体部主任;2007年8月,任人民网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2010年6月,担任人民网董事、副总裁。

2016年12月,任人民网主任、副总编。2019年4月,任人民日报网络版主任、总编、副总裁。2019年7月,任人民日报在线副书记、主任、总编、副总裁;2020年1月至今,担任人民日报网党委副书记、副主席、总编、副主席。

参考资料:人民网——总编辑专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总编

还是总编辑大,一般社长都兼任总编。正职。社长快退休时,选一个总编辑做为以后的接班人。而常务副社长再厉害也是副职。如:山西日报社,是直属于山西省委宣传部的省级党报,内部则有两个正厅级岗位,社长,正厅级,总编辑,正厅级。而副社长、副总编辑、纪检书记则都是副厅级。

指的是陕西日报吗?如果是的话,那么陕西日报社的社长、党委书记、总编辑的行政级别是正厅(局)级的。陕西日报是省级党报,由省委宣传部管理。

我就在报社上班,楼上说的并不完全对,这要针对每个报社的情况,要看报社是总编负责制还是社长负责制。 一般情况下,都是社长是法人,为一把手,总编二把手。 也有的报社不设社长这个职位,或者虽然有社长但只是挂名而已。这样就是总编一把手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