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小班幼儿进餐现象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小班幼儿进餐现象论文参考文献

【摘 要】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不学习礼仪,很难有立足的地方,可见礼仪的重要性,由于现代社会不断向文明社会发展,幼儿的礼仪问题也备受关注,但当前社会一直存在一些不良的风气,这会影响幼儿在言行举止上出现一些不文明现象,本文基于浅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进餐礼仪展开论述。【关键词】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进餐礼仪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优秀的传统美德,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用餐礼仪是个人文明举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一个人是否文明的一面镜子。我们经常听闻国人在用餐时闹出了不少笑话,如餐厅内大声喧哗,随意走动、抢占自助食物,浪费粮食、在禁烟区吞云吐雾等不良行为。面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民素质却亟待提高的局面,我们应重视生活中细微的文明礼仪,从小培养孩子的文明习惯。一、幼儿期习得文明用餐礼仪的意义幼儿期是一个人各种习惯养成的最佳阶段,好的习惯应从小培养和建立。餐桌礼仪顾名思义就是在饭桌上面的礼仪,是我国礼仪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进餐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日三餐,有两餐是在幼儿园进行的,良好的用餐礼仪能让幼儿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增进人际交往。陈鹤琴先生说:“幼儿一日生活皆教育”,我们应该把幼儿的用餐礼仪渗透到日常教育活动中,形成自然的、常规的教育常态。所以,让幼儿在幼儿园习得文明用餐的礼仪非常有必要。二、当前幼儿园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首先,幼儿较少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调查发现,部分幼儿较少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比如,部分幼儿在请同学或老师帮忙时,并没有使用“请”等文明用语,而是采用命令的口气。其次,教师缺乏礼仪教育意识。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基本上以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教学为主,忽视了礼仪教育。有些教师认为礼仪教育并不是什么大事,没必要将其单独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再次,教师礼仪专业知识不足。作为礼仪教育的组织者与实施者,幼儿教师肩负着培养幼儿良好礼仪习惯的重任,同时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幼儿模仿的榜样,对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调研情况来看,部分幼儿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与礼仪培养,礼仪专业知识不足,对礼仪教育往往摸不着头脑。最后,礼仪教育方法陈旧。部分幼儿园重智育、轻德育,在此背景下有些教师缺乏探索礼仪教育方法的动力,导致礼仪教育方法陈旧,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实际教育效果不佳。三、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方法(一)提高幼儿的知识对于幼儿来说,知识储备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及时告诉幼儿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幼儿要学会明辨是非,所以要常常要开展一些活动或者课程,增进幼儿的知识,让幼儿明白其中的道理。(二)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礼仪教育活动幼儿的第一所礼仪教育学校是家庭,家长对幼儿礼仪习惯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幼儿教师要与学生家长建立紧密联系,引导家长参与到幼儿礼仪教育活动中。要经常与家长沟通和交流,多给家长传授先进的礼仪教育理念,让家长在家庭中重视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幼儿园应积极组织亲子活动,强化家长与幼儿的互动,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了解礼仪教育的具体要求以及目标。如此才能更好地取得家长的支持,为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三)幼儿园渲染氛围,教师开展活动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场所,幼儿园首先要渲染学习礼仪的氛围,《纲要》中指出:“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要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园可以开展一些活动,例如可以请礼仪专家来上公开课,也可以开展一日礼仪,幼儿园的宣传栏,不仅可以提醒教师,也可以提醒幼儿和家长们。四、培养幼儿在园文明进餐的方法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这需要以充足的营养为前提。幼儿时期的孩子大部分是在幼儿园里度过,他们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进餐环节尤其重要。(一)从小养成良好用餐习惯,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按需取餐,细嚼慢咽,保持餐桌干净整洁。(二)结合主题教育活动和游戏,让幼儿懂得饮食均衡的好处面对不少幼儿挑食、偏食的现象,我们会开展“美味的食物”“我是健康宝宝”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知道每种食物都有特定的营养,我们的身体需要不同的营养才能长高、长大。了解挑食、偏食给身体带来的危害。开餐前跟孩子玩“闻一闻”“猜一猜”“尝一尝”的游戏,用游戏的形式增加幼儿的食欲和动手愿望。(三)开心满足的餐后活动幼儿用餐后,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活动,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休息消化食物。教师应该重新制定活动,以便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享受开心满足的餐后活动。例如,让幼儿每周自带喜欢的图书来园阅读,可以规定一周中的一、三、五进餐后看书;周二、四则玩积木。以此调动幼儿看书的积极主动性;如果有充足的时间,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在走廊轻轻地走动,或到操场散步;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谈谈当天的见闻,或讲讲小故事,让幼儿从饱餐中慢慢过度到睡觉的意识。五、结束语综上所述,幼儿在生活和教学中出现一些不文明、不礼貌的言行举止都是非常正常的,受幼儿、家长、教师三方面的影响,幼儿语言、行为上会产生错误的认知,本文在幼儿如何提高、家长如何引导、教师如何培养上都发表了自己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对幼儿的礼仪方面有所帮助,也希望能让大家从小事做起,从生活做起。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 摘要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进餐是孩子一日生活中重要的环节,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是幼儿园的重要工作之一,更是小班老师和家长关注的问题。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成长在421家庭模式中,在家里都享受两个甚至四个成人的照顾。入园后,他们需要学会自己独立进餐,自我服务,这对他们来说是学习的开始。作为小班教师,首先就要学会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做到因人而异,从而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关键词小班幼儿 进餐习惯 培养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良好的进餐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经过开学初期的了解,我班大多数幼儿在家都是由家长喂饭的,很多孩子在家养成了边吃边玩、偏食、挑食、饭粒四散、吃饭慢的不良的就餐习惯。进入幼儿园后,家长也非常担心孩子的就餐问题。入园离园时,经常有家长问“老师,我孩子今天吃饭怎么样?”“吃了多少?”等问题。作为小班的老师,我们要利用小班幼儿年龄小,可塑性较强这一特点,在孩子进入幼儿园这个新环境时进行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及时地纠正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 我们可以运用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做好餐前的准备活动、培养进餐过程中的良好习惯、做好餐后的整理活动以及联系家长通过家园合作促进孩子良好进餐习惯的形成。一、餐前的准备活动(一)养成餐前洗手的好习惯幼儿进餐前,首先要洗干净小手。洗手主要是让小朋友们掌握洗手的顺序和洗手后要保持手部的干净。在我们的多元课程中的《这就是我》这个主题活动中教孩子正确洗手的步骤和方法。我先在课堂上边念儿歌边教孩子洗手“挽好小袖子,露出小手腕。打开水龙头,冲湿小小手。关起水龙头,拿起小肥皂。手里转三圈,放下小肥皂。先搓小手心,再搓小手背。搓搓指甲缝,还有小手腕。打开水龙头,泡泡冲干净。关好水龙头,合手甩三下。打开小毛巾,擦干小湿手。小手洗净了,细菌跑掉了。小手要勤洗,我们都健康。”熟悉后再到水龙头下实践,这样边念儿歌边洗手既富有童趣又避免了孩子洗手爱玩水的小毛病。(二)营造良好的用餐氛围让幼儿在良好和愉快的情绪下用餐,就需要营造良好的用餐环境。在就餐前放一段轻松缓和的音乐,平复幼儿的情绪。小班幼儿还处在直觉思维的阶段,他们容易受具体事物的直接影响,同时孩子都非常喜欢模仿老师。针对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利用饭菜到班后的时间对孩子进行诱导。用夸张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自己对这个菜的喜欢。孩子受老师的影响从而爱上自己不喜欢吃的菜。二、进餐过程中的习惯培养小班的孩子在进餐过程中容易出现吃得少、吃得慢、挑食、偏食、饭菜四散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采取了以下几个小措施:1、角色游戏 小班孩子最喜欢玩娃娃家游戏,并且很喜欢扮演大人来照顾娃娃,于是。我就设计了“喂娃娃吃饭”的游戏,让孩子体验喂娃娃吃饭时的感受。边喂边念儿歌:小宝宝,来来来,张开嘴,吃一口,一勺饭,一勺菜,嚼一嚼,往下咽。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像在游戏时喂娃娃吃饭那样,自己吃饭了,不知不觉中也加快了进餐的速度。2、趣味视频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刺激食欲的作用。比如,今天的菜主要是“胡萝卜”,我就设计了一个卡通胡萝卜,先让孩子们观看卡通胡萝卜玩“超级变变变”的游戏,接着通过卡通“小兔”向孩子们介绍胡萝卜的美味及其营养价值,以有效激发孩子的食欲。如果是吃海带,我就会播放水生生物的视频。并结合画面向孩子提一些问题:“这是海带,它是从哪里来的?”当孩子说出答案后,我们就接着说:“哦!它是来自海里的味道。好特别的味道,请尝尝!”3、耐心引导,打消幼儿依赖的心理班上常常有这样的幼儿,会吃但不愿自己动手吃,要等人喂。我班上的晟晟就是这样的孩子。午餐的时候,手放在腿上,手不拿勺也不扶碗,眼睛看着我们三位老师,好像在说:快来喂我。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首先做到老师之间教育的一致性:坚决动嘴不动手。坐在旁边多提醒,也可通过游戏化的语言鼓励。如:看看谁最棒,能往大山洞里送东西;比比谁的小手最能干,能喂自己吃饭等。但是,坚决不能喂。对于进餐好或有进步的孩子及时表扬。4、放个公共垃圾盘幼儿用餐时,往往吃的是一片狼藉。这时,我会在每个桌子上放一个公共垃圾盘,引导孩子将掉在桌上的饭菜捡到垃圾盘中。在进餐姿势上,要注意提醒孩子胸脯贴着桌子,手扶着碗,别让饭“跑”到桌子下面去。三、餐后的整理工作及卫生习惯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十七条教学原则中,第一条就说到“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像收拾餐具、擦嘴、擦手这些幼儿自己能做的事就应该自己做,这也是培养自我服务的机会。还可以通过安排值日生的活动培养孩子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孩子们从听老师讲方法,到自己实践,在第一次、第二次老师可以协助,但慢慢的,就可以让孩子自己去独立去完成,渐渐地就会变成习惯。四、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巩固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磨练,更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首先家长要做好榜样作用。老师和家长要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家长在家应培养孩子自己动手拿调羹吃饭的能力,不可边吃边玩。家庭成员都共同遵守餐桌规矩,例如在吃饭前,可引导孩子关注一下谁还没坐到餐桌边,让孩子感受到用餐必须是在餐桌上做的事。也可以让孩子参与到摆放碗筷之中,让孩子感觉到吃饭的时间到了。进餐时尽可能排除引发孩子玩的因素。当孩子把饭粒洒落在桌面上时,父母应引导孩子将它们捡起,培养孩子节约粮食的习惯。 家长在做菜时尽量将菜切得均匀,以免儿童进食时挑来捡去。另外给孩子做饭应多花心思,除了合理搭配食物的色、香、味以外,还发挥一点想象力,例如把食物拼成孩子喜欢的造型或卡通图案,以此来刺激儿童的胃口,减少孩子的挑食现象。五、结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一日三餐直接关系到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它对幼儿的成长及一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家长和我们幼儿园老师应长期坚持和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相信通过我们各方面的努力,孩子们一定能够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去成长、去迎接挑战。

想要培养幼儿养成一个良好的进餐行为。那么你就要做好规范孩子会跟着你的规范进行。因为它很小会看着大人怎样去进餐他也会学着一样去做。

目前不少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发现许多幼儿存在吃饭挑剔、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如果没有形成与之相应的良好的进餐习惯,光有丰富可口的食物也是徒然的。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意义重大。那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呢?一、创设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良好的环境,对幼儿的行为能产生积极的影响。1.营造良好的进餐氛围,引导幼儿愉快进餐幼儿进餐时要讲究秩序和纪律,不要拥挤,应从小学习饮食礼仪,不影响别的小朋友进餐,养成专心用餐,礼貌进餐的好习惯。幼儿进餐时是否有食欲与情绪好坏紧密相关,而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平等亲切的师生关系,能使幼儿身心愉悦、放松。经常保持进餐时的愉快情绪,有利于增进幼儿食欲。幼儿进餐时,营造轻松、和谐、愉快的气氛,能使幼儿愉快的进餐。我们采取的方法是:一播放音乐。就是在幼儿进餐时,有选择地播放一些优美悦耳的旋律,使幼儿边欣赏音乐,边愉快的进餐;二是对进餐表现良好的幼儿,给予鼓励,用亲切的摸头等形式表示赞扬,这会激励他们更加积极用餐;三是对进餐中有过失的幼儿宽容。如:进餐过程中出现有的幼儿掉饭菜,有的剩饭,还有的把饭扣在地上等现象,这时我们不能训斥、命令、批评,而是要采用亲切、关心的态度, 给他们鼓励,这样他们才会越做越好。2.创设丰富的进餐主题墙饰,引导幼儿与环境互动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和探究的中介和桥梁。我们通过开展丰富的主题墙饰活动,引导幼儿与环境互动。在互动中学会科学进餐的知识,懂得进餐时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误的,增强幼儿科学进餐的自觉性。通过家长的反馈表中了解到,绝大多数幼儿存在着挑食、偏食、边吃饭边玩耍,甚至个别幼儿进餐不吃一点菜等一些不良习惯。针对这些不良习惯,我们首先创设了“我是爱吃饭的好宝宝”主题墙饰。接着创设第一个子栏目“我会这样做”。把幼儿吃饭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拍下来,贴在主题墙上,让幼儿边观察边讨论,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一起看图编成了朗朗上口的儿歌。进餐时,如果哪个孩子做的不好,我们会说出儿歌中的某一句,提醒他,孩子会很快就调整过来。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等也是科学进餐的重要内容。为了使这些内容深入每个幼儿心里,我们和孩子一起把每一项步骤图展示在主题墙上,编成儿歌,照着去做。从而大大减少了教师用生硬的语言、命令等形式去教育幼儿,而是采用物化的教育目标,通过表扬、暗示、提醒儿歌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教育幼儿,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每天离园时,进餐表现良好的小朋友就会奖励一朵小红花。激励的效应是神奇的,孩子之间也互相提醒,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二、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幼儿的生活环境、身体状况、家庭教育不同,对食物的偏好也必然不一样。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的饮食习惯,进餐多少等,掌握每个幼儿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因人而异。1.逐渐加量法面对太多、太满的饭菜会加重幼儿的心理负担,使幼儿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在给幼儿盛饭时,要留有余地。这样幼儿会很轻松地吃完一碗。然后教师及时鼓励:“真棒!再盛点吧!” “今天,你吃了两碗,真了不起。”在老师的反复鼓励下,激起幼儿的食欲,达到逐渐增加饭量的目的。2.情绪感染法幼儿的情绪极不稳定,极易受大人的情绪感染。因此,我们会用积极地情绪去感染幼儿,激起幼儿食欲。面对不爱吃蔬菜的小朋友,我们会神秘地说:“你一边吃蔬菜,一边还能听到蔬菜咯吱咯吱地为你唱歌呢!”面对食欲不佳的幼儿我们会认真地说:“你这个勇敢的奥特曼,快吃吧,补充能量才能打败怪兽。”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积极的情绪感染他们,激起幼儿主动进餐的愿望,有效地解决幼儿偏食、挑食的习惯。幼儿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来。3.榜样示范法模仿是孩子们的天性。同伴的榜样能引起幼儿注意,更能激发幼儿模仿的兴趣。进餐时,我们要为幼儿树立正面榜样。对不挑食,一口菜一口饭,不掉饭粒,细嚼慢咽的幼儿当作典型榜样,让孩子们主动调整自己的不良行为。同时,有意地把进餐表现好的幼儿与偏食、吃得慢的幼儿座位安排在一起,用身边的榜样影响带动他们,渐渐地让他们在正确进餐的轨道上迈进。4.观察法针对幼儿进餐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引导。如:有的孩子吃饭慢,是因为身体不适,我们会更加关心,鼓励他适量进餐;有的孩子是因为不爱吃,我们会用游戏口吻激励他,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5.亲身实践法亲身实践法就是教师与幼儿一起亲自实践,有地放矢的进行教育,改变幼儿的不良进餐习惯。进餐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幼儿不喜欢吃青菜,尤其是菠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和幼儿一起收集菠菜种,种在种植区,经常带领孩子们去观察,给菠菜浇水、松土、除草。菠菜成熟了,我们共同把收获的菠菜带回活动室,通过择、洗,再送伙房。带领幼儿参观伙房师傅烹饪菠菜的过程。进餐时,孩子们个个都吃得津津有味。三、家长与幼儿园积极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不是幼儿园单方面可以独立完成的,也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完成的。这需要家园同步,统一行动,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1.多渠道与家长沟通,实现家园互动为了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具体表现,实现家园共育。我们利用多种渠道,及时有效的与家长进行沟通。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家园联系栏》是幼儿园与家长双向沟通的一个重要窗口。我们在家园联系栏向家长介绍从小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重要性,家长如何以身作则科学喂养幼儿等知识。通过qq群、微信、手机短信、电话等平台,与家长进行沟通。针对偏食、挑食等现象介绍一些小窍门、小方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科学育儿的自觉性。2.召开家长座谈会家长会是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有效方式之一。我们打破由原来家长是被动的倾听者,变为主动参与者。教师针对孩子近阶段饮食习惯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讨论。请进餐习惯良好的家长说说自己育儿经验;鼓励家长说出自己育儿困惑;大家互相讨论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满足家长的需求。家长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大家经验共享,不仅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双向沟通,也各自在活动中积累了教育经验,提高了教育水平。总之,对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有趣、直观、形象的、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那肯定能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使幼儿的身心进一步得到健康的发展。

小班幼儿进餐现状研究论文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三 幼儿园给幼儿培养良好的常规教育是在给幼儿生活、行为等方面打好良好的基础,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我认为幼儿的习惯是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由身边的抚养人在生活的言传身教,然后到幼儿园就是由幼儿园和家庭共同教育孩子。 幼儿园中,一个班级的纪律和常规可以看出这个班级教育怎样?幼儿园的班级常规可以直接的影响到幼儿的成长,没有建立好常规教育的班级无法让幼儿好好的学习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教学中一个班级常规教育好。就能给幼儿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的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逐步进步,好的常规有利于老师开展教学活动。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他们的每日常规的要求就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断突破。为了给幼儿创造出良好的常规教育环境,让他们愉快的生活。家长应积极配合如何教育幼儿的工作。家长要在思想上就要认识幼儿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来说有着多么大的意义,从而使家长努力配合教师的幼儿园的常规教育。 一、 幼儿园常规教育分析 (一) 常规教育的作用 1. 什么是“规矩”? 什么是“规矩”?在字典里面解释这一词语就是“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在幼儿园里也是需要一定的标准、法则和习惯。幼儿园常规就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幼儿发展的特点来定位的。 2. 幼儿园常规的作用? 幼儿园常规作用就是幼儿们的一日生活中基本要求。我们要把这些要求制定出一个完整的计划,我们要让幼儿非常清楚的明白他们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把幼儿培养成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自主能力,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没必要的困扰。幼儿园常规的作用就是让幼儿的一日生活变得丰富、规律、多姿多彩,教师要积极调动幼儿在生活中的自主性的积极性。 3.常规教育的内容 生活常规贯穿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是根据幼儿园的生活环节制定的活动规则。它包括入园、盥洗、饮水、入厕、进餐、午睡、起床、离园等环节的常规。幼儿应该形成的生活常规包括:遵守作息时间,有良好的进餐习惯、睡眠习惯、卫生习惯、有良好的坐、站、走姿势,以及有良好的物品收放习惯等。各年龄阶段会对幼儿的常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存在的误区 1.强调有序性,忽视了自主性 常常说到幼儿园常规教育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常规教育就是为了“保持课堂教学秩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偶尔会让幼儿参与讨论。其实教师完全控制着讨论的最终结果,这样的做法限制了幼儿的思想,幼儿园常规教育对幼儿的行为失去了引导作用。教师都努力强调幼儿的有序性都没有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特点。 2.强调共性,忽视差异性 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教师在上课的主要问题还是课堂纪律,教师上课时的说课内容过于活泼,幼儿也会克制不住自己跟着混乱起来,这时教师该如何是好呢?掌握不了课堂纪律就草草收场?作为教师你缺乏课堂纪律的 经验 外,最重要的是要把常规教育当作一种活动活动而开展,幼儿园的常规教育不是一味的开发出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遵循幼儿的想法来帮助他们自主学习。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是“过分强调幼儿学习的有序性,忽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过于强调常规教育中幼儿的共性,忽视遵守常规教育中幼儿的个体差异。” (二) 常规教育内容方面的问题 1.常规教育的限制性 幼儿教师和保育老师的任务都是一样重,压力也很大。但是幼儿教师他们面临的是一群不懂事的孩子,容易对孩子强压的进行说教、情绪行为控制、命令等语言指令已经让幼儿的思想方面限制。他们没有考虑过幼儿的感受,没有站在幼儿角度想问题,让幼儿处于被动状态,幼儿收到的都是“命令”。幼儿按照老师要求做事,训练幼儿各种常规训练。幼儿心里老师就是“皇帝”,说出来的就是“圣旨”,不管对与错都必须服从。幼儿的思维得到限制,剥夺他们想象自由。 2.常规教育的方法单一 常规教育应该实施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在一日活动中教师要把握每一个环节,让幼儿能更好的融入。可是,有的教师不会把握在一日活动中的环节,那么他们大多都是把常规教育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幼儿明白,然后就是每天不断的提醒,督促。最后幼儿违反了常规就用惩罚的方式教育幼儿。对于幼儿来说这样教育往往起不到好的效果。他们觉得这些都是老师强调他们去遵守的秩序,他们心里就会产生“规矩关我什么事?为什么要遵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常规落实到幼儿的心理。 (三) 如何进行常规教育 ①小班 幼儿园常规是幼儿活动的保证,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比较好动,如果没有良好的常规,保教活动就不能很好的实施。那么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必要的常规教育呢?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对幼儿园的环境、生活不熟悉,不习惯按相对一致的要求去行动。因此,我们必须从常规培养开始,使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怎么做,从而逐渐养成习惯。若能在小班时期形成良好的常规,那就有利于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使孩子终身受益。经过实践,我认为进行小班常规教育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为出发点: 一.建立帮助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常规。 小班幼儿好模仿,易受暗示,自我意识刚形成,第一反抗期的来临,良好的常规能使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比较协调,这样就不会束缚和限制幼儿。比如在带领幼儿进行洗手、喝水等生活活动时,如果先让幼儿分批洗手后,然后坐回椅子,再组织幼儿分批去喝水,我以为这样的常规就限制了幼儿。小班幼儿年龄小,坚持性差,让他们等待的时间过长,势必会造成常规的混乱,针对小班幼儿的这一特点,我认为可以让幼儿洗完手后自由去喝水,然后给幼儿一点自由活动的时间,这样下一个环节活动时幼儿的注意力就比较容易集中,如此有松有紧的常规比较适合小班幼儿。 又如我们在安排幼儿座位时,通常是排马蹄形位子,带过小班的老师不难发现孩子为了这个椅子经常发生矛盾,不是你挤我,就是我挤你,针对这样的现象,我觉得可以在地板上用线做上相应的标志,固定幼儿椅子的位置,便与幼儿放好椅子。地上的线可以给孩子暗示,而小班幼儿正是最容易受暗示的……如此的常规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矛盾。 二、常规教育必须从幼儿的需求出发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小班幼儿更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重点。所以,我们在进行常规教育时要让幼儿直接参与。以洗手为例:一般如果是徒手的示范讲解,由于小班孩子头脑中没有表象,这种方法比较难以接受。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分批带幼儿进入盥洗室,让幼儿看见水龙头,肥皂,毛巾,再亲眼看到老师的具体示范,这样使幼儿看到具体的行为标准,以及达到这个标准所使用的方法后,便于幼儿的掌握。 我们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在他们能力范围内的自理,教师适当的帮助是必须的。比如,冬季要求小班幼儿将衣服塞在裤子里,由于孩子手臂短,穿的又多,因此只能将前面几件衣服塞好,而身后的衣服很难整理好,这时就需要老师给予适当的帮助。所以,在常规教育时,不能考虑到方便老师,而是要从幼儿需求出发,怎样做有利于幼儿,就采取怎么的做法。 三、在活动中建立常规 由于小班幼儿及容易进入角色,我们设计的活动就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如果只是单纯的说教或是机械地重复练习,孩子马上会厌倦,于是,我们可以用“小孩小孩快回家”、“小鸟小鸟快回家”或者“小兔小兔快回家”等游戏,来建立体育活动中站位的常规。在活动中建立常规是由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只有在活动中采用具体形象,让幼儿亲身体验行为的方式,才能建立稳固的常规。 幼儿的常规意识,需要不断地进行强化,才能巩固,这就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教育,并反复进行练习,不断地强化,督促。例如在培养洗手常规时,我们除了交给幼儿正确地洗手方法外,还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洗手的程序编成儿歌,让幼儿边念儿歌边洗手,这样他们很快掌握了正确地洗手方法,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另外,在活动中建立常规,还必须考虑到三个基本要素: 1、 内容少,分解细: 再以洗手为例,以前我们在教幼儿洗手时,总是教师完整的示范并讲解一下洗手的整个过程,然后让幼儿操作,但孩子们很难达到要求,原因是他们不知道怎么样才算两只小手冲湿了,怎么样才算手上都擦上了肥皂,怎么样才算搓出了肥皂泡等等。因此,我们不能粗线条的教,而必须细化某一个环节。比如,一般幼儿擦肥皂都是一擦了事,于是我在指导幼儿擦肥皂时,对幼儿说:“肥皂要和你的小手做朋友,先和手心做朋友(用肥皂在手里擦一擦),然后和手背做朋友(用肥皂在手背擦一擦),最后和你的手指做朋友(用肥皂擦手指两面),这样,你的手心、手背和手指上都有了肥皂,才算是做了好朋友”。这样,在十分具体的边讲边做的过程中,就比较容易掌握擦肥皂的要领。同时,由于幼儿记忆的特点,中班幼儿可以同时提两个要求,大班幼儿可以同时提出三个要求,而小班幼儿在一次活动中只能有一个要求,即一个重点,因此,在对小班幼儿提常规要求时,切记一次提一个要求,同时要把这样要求讲细讲透。 2、 考虑仔细、周全: 教师考虑的周到,教的仔细,就有利于良好常规的建立。比如在安排午餐的位置时,既要考虑桌子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方便幼儿的进出,又要考虑幼儿进餐时情绪,将食欲好进餐快的幼儿于食欲差进餐慢的幼儿坐在一起,这样可以起到以快带慢的效果。如果教师只是随意摆放桌子,根本不考虑桌子与桌子之间的距离等问题,势必会造成孩子之间的许多矛盾,出现冲撞、将椅子举起来或顶在头顶等现象,这样就破坏了安静吃点心的常规,同样也破坏了搬椅子的常规。因此,在安排教育设施时,每个教育环节都要适合幼儿,以免使幼儿之间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3、语言要慢、轻、短。 在常规的建立中,必定有要求,有检查。我认为我们只需要轻声的语言和动作的暗示,从正面引导,以榜样作用激励幼儿,多督促幼儿。对小班幼儿讲话我们要做到慢、轻、短,即语速慢一些,声音轻一些,语句短一些,尤其是小班幼儿很容易进入角色。我们应该注重拟人化语言的运用,这在成人看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对于中、大班孩子来说效果可能还不怎么样,但是,在小班幼儿来讲确是必须的。例如小朋友在放杯子时,老师要求他们轻放,但发现孩子们没有做到这一要求时。老师可以说:“听,是哪一只杯子在吵架啊?这些杯子都是好朋友,应该这样说话(教师示范轻放杯子,并请出错的孩子模仿一下)对,现在他们是轻轻讲话了,才是好朋友。”按这样的方式提出要求,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 总之,只有立足于小班的特点,细化稳固在生活中建立的常规,才能使幼儿常规活动不乱,达到我们预期的教育效果。 ②中班 一.如何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的教育 在一个班上如果没有很好的生活常规,这个班将会是乱哄哄的,同时在这个小细节上也存在着许多不安全隐患。每当幼儿过了一个假期后,回到集体生活就会表现:做事不认真、不踏实;老师提要求要么没听见;要么是听见做不道;导致老师不断地提醒着,分散老师注意力来维持班上纪律,同时也会影响到幼儿正常活动。为此开学第一周我班把工作重点放在常规培养。首先,三位老师要求上、下午保持一致;其次老师提要求明确、简洁,帮助幼儿记住和落实;第三加强老师和值日生检查力度;请每天值日生协助老师管理、检查。如:每天都会有值日生选择不同值日,每位值日小朋友都有自己任务;闻手香检查小朋友洗手是否用香皂;擦手摘毛巾检查小朋友是否把小手擦干净并收放到相应位置准备消毒;每天小朋友也都有自己任务:来园前放值日生或劳动图片,提示自己晚间所从事的劳动;为了帮助幼儿养成收放好习惯, 3月4日经三位老师共同商讨后,请幼儿在晚间劳动后自觉地把劳动图片收好,这无形之中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看似简单生活常规,需要老师付出很多心血帮助幼儿建立,只有家园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实施教育。 (一)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法是指对幼儿的良好品行和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巩固其良好品行的教育方法。幼儿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教师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比如:为了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每天幼儿穿、脱衣服和叠被子等环节用数数方法鼓励做事快幼儿,同时认真观察全班做事情况,并提出相应要求,如:安静做事,不要因说话影响自己做事速度,在老师引导下,发现幼儿做事速度明显加快了,他们也逐渐发现做事快了,会有更多时间玩。个别做事“慢”(边说边做)幼儿,发现老师每天都在关注他(她)们,也能很快完成自己事情,加入到后面游戏中来。所以每位幼儿都是非常有潜力,只要我们给他们锻炼机会,并学会用鼓励话语激励他们,相信进步更快。 (二)引导法 故事引导法实际上也是一种榜样教育,但这种教育方法主要是运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向幼儿介绍遵守常规的典型,启发幼儿向文艺作品中的榜样学习,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而教师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载体,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比如:利用餐前、午睡前等环节给幼儿讲故事,引导幼儿向身边榜样学习。讨论:这位小朋友遇到问题怎么做的?怎么解决问题?3月4日星期五是我班评选“小小气象员”的日子,卢树柏推荐:孙准小朋友,理由是他帮助我把写的名字放在柜子里,(卢树柏柜子高,自己放不了请哥哥帮忙)到大二班住宿帮拿拖鞋、脱鞋、拿牙刷,帮助我弄不哭(什么意思) 孙缘缘说:哄他。孙准和杨添淇用自己行动帮助身边小弟弟,他们的行为很让老师感动,老师会以此来引导全班小朋友向他们学习,学会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小朋友。 (三)生活体验欣赏法 生活体验欣赏法是指经常组织幼儿进行生活方面的自我服务活动,在活动达到目的之后,组织幼儿观赏和评价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从中欣赏规范生活的美感和进行良好的情绪体验。当幼儿能够正确欣赏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时,不仅会对生活常规教育要求产生迎合的心理,而且能够使幼儿获得成功感,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比如:每天晚间劳动,幼儿都会非常自觉参与到劳动中,闫一冉很认真地把第一层鞋柜里鞋一双双摆出来后擦柜子,然后第二层第三层,最后她还把全班鞋按男孩和女孩分类码放到鞋柜里,最可贵的是动画片都开演了,别的小朋友把手中劳动布放到盆里马上跑来,只有她直到把自己事做完她才过来。对于这样幼儿我们引导全班幼儿要学会欣赏别人身上闪光点,使班上幼儿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产生自豪感,以此为榜样用这种良好的生活体验欣赏教育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四)巩固法 行为巩固法是指定期对幼儿的行为常规进行检查和评比,使其能够在生活常规的制约下自觉养成良好生活常规和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在行为巩固教育时,教师要注意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促进幼儿坚持良好行为。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论文四 常规教育是幼儿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常规教育也是使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手段,因此逐步认识理解和正确掌握这些常规不但是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 那么,如何帮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良好常规的前提,老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老师对孩子提出的常规要求,不能只停留在让孩子执行的水平上,教师应该用语言和行动具体地向幼儿说明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同时常规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要有耐心,贵在坚持。 二、创设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1.游戏激发,行为巩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在游戏中巩固幼儿的常规行为。因此,我充分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如:刚入园的小班孩子,睡午觉时脱下的鞋子总是随意乱放。起床后经常会穿错鞋或找不到鞋子,经常会把我们弄得手忙脚乱,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有时还得趴在地上帮孩子找鞋,费时又费力。所以养成午睡的常规很重要。于是我就尝试着用孩子能乐意接受的游戏口吻教育孩子,帮助他们学习放好鞋子的方法。有一天午睡前,我用游戏的口吻地对孩子说:“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两只鞋子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喜欢在一起说悄悄话,如果我们睡觉时,把它们东一只,西一只分开乱放,它们就找不到好朋友了,心里会非常难过。所以我们午睡的时候脱下鞋子,一定要把两只鞋子靠拢摆整齐,让两个鞋子朋友永远亲亲热热地在一起。”我一边说,一边把正确的方法示范给孩子看。果然,孩子们上床午睡时,都非常认真地把自己的鞋子放在了一起,有的孩子还拉着我去看,指着自己放整齐的鞋子说:“老师,你看,我把两个好朋友放在一起了。”就这样,孩子开始饶有兴趣地学习摆放鞋子的常规,通过每天地坚持和经常地提醒,这一常规很快就建立起来了。 2、故事引导,儿歌记忆。充分发挥故事、儿歌的引导作用,运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向幼儿介绍遵守常规的典型事例,启发幼儿向故事中的榜样学习,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而教师充分利用故事这一载体,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 三、坚持说服和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正面引导幼儿 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即使老师讲的对,幼儿也不可能完全接受,接受了也不一定按要求去做。所以,对幼儿的管理应体现在耐心说服和引导上。对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步,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 四、重视孩子的个性化教育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有思想、有个性的孩子,而且他们每个人的个性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我非常注重孩子的个性差异,针对孩子的性格、兴趣、 爱好 等特点来开展教育工作。 从幼儿实际水平出发,循序渐进地实现《纲要》的有关要求。在具体要求和指导方法上,也要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如对小班幼儿培养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时,要着眼于“教”。教师要以极大耐心,不厌其烦地采取多种形式,示范并结合具体讲解指导,通过游戏进行练习,重点放在幼儿学会技能上。而中班,则在小班基础上,着眼于“形成行为习惯”,可较多利用语言进行督促、检查、表扬和批评。对大班,则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要求其“自觉”。在指导幼儿日常生活活动时,还必须看到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这些差异除了受家庭或幼儿园的教育影响外,还有受到体质的好坏、智力发展状况、精神状况和意志性格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区别对待。 五、教师为幼儿做好榜样 榜样激励是指为幼儿提供正确的行为典范,激励幼儿去模仿。为幼儿提供的榜样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直接的榜样主要是指成人和同伴,间接的榜样有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有人说: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要让孩子怎样做,首先自己要做好榜样。老师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形象是很大的,她们常常在家里、或游戏情景中模仿老师。做为老师我们更要规范好自己的言行,做孩子们的榜样示范。教师要以身作则,千万不可不拘小节。老师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时时注意自己举止言行的规范,才能留下正确的教育影响。 六、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 积极的师幼关系能让孩子的被动遵守规则行为变为自觉自愿行为,当孩子们对规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后,他们有了自己制定规则的想法。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如:午睡前要脱衣服,小班的幼儿有的坐在地上脱,很不卫生。对于这个问题,我组织幼儿讨论,应该在哪儿脱?怎么脱?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在桌子上,有的说在床上„其中王晓婷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椅子上脱,脱好后就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椅子上。当天中午,所有的幼儿都坐在自己的椅子上脱衣服(有的需要老师过去帮忙),并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椅子上。如此看来,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七、重视家园配合 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家长在了解了我们的常规工作后,很乐意参与我们的教育活动,帮助孩子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区角材料,这样既方便了我们的教学又节省了我们的财力。做好了家园配合,才能培养良好、稳定的常规。 猜你喜欢: 1. 关于幼儿园教育方面的论文 2. 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 3. 浅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论文 4. 有关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策略探讨论文

一、餐前活动的组织1、餐前安静活动帮助幼儿调节情绪,让幼儿在良好和愉悦的情绪下进餐是餐前安静活动的主要目的。餐前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可进行一些安静活动,使幼儿较为兴奋的情绪逐渐恢复到平静,如欣赏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使小朋友懂得吃饭时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就会造成桌面、地面、身上弄得不干净,教育幼儿吃饭时要专心。故事《小黄莺吃饭》使幼儿形象地理解不吃饭就没有力气了,飞也飞不动了,唱歌比蚊子还轻,多难为情呀,从而了解食物对人体的作用。以及通过一些儿歌潜移默化的告诉孩子们一些用餐时的小礼仪。也可在餐前让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向孩子们介绍今天要吃的食物,并且介绍这些食物的对宝宝身体的益处,幼儿带着一个愉悦、期待的心情去用餐。2、餐前洗手进餐前洗手是十分重要的。我们通过儿歌“小手真有用”、“小手洗一洗”让幼儿了解小手的作用,并学习洗手的方法。在教幼儿洗手时,根据小班孩子的特点,我们特地在墙上张贴了一组洗手步骤图,并且在每张图片上配上了一些简短的字,将洗手方法分解成相互联系的几个步骤:卷衣袖,把手打湿,擦肥皂,搓洗手指、手心、手背,冲洗干净,甩掉手上的水,用毛巾擦干。我们让孩子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还将这些动作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哗哗流水清又清,洗洗小手讲卫生,卷起袖子再洗手,手心搓一搓,手背搓一搓,两只手儿甩一甩,小手变得白又白。”在多次的反复练习中,幼儿逐步掌握了正确的洗手的顺序及方法,养成了餐前洗手的好习惯。二、进餐过程中的组织1、宽松、愉快的用餐氛围创设一个干净、整洁的进餐环境,进餐时为幼儿播放轻音乐,使幼儿在优美轻松的音乐中安定、愉快的进餐。对进餐表现好的幼儿,教师用眼神投给他们赞许的目光,用亲切的摸头等形式表示赞扬,激励幼儿积极用餐。对进餐中有过失的幼儿一定要宽容,如有的孩子掉 饭菜、剩饭、不小心把饭倒在地上,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不能训斥、命令、批评,而要采用亲切、关心的态度,宽容、谅解孩子。幼儿进餐是否有食欲与情绪好坏紧密相关。因此,教师在幼儿进餐前后不要批评孩子。比如:有的孩子打了人,或做错了事,老师要等他吃完饭再做处理,以免影响幼儿进餐的情绪。在进餐过程中,绝对不能让幼儿哭叫,以免将食物吸进气管。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平等亲切的师生关系,能使幼儿身心愉悦放松,有利于增进幼儿食欲。2、纠正幼儿偏食、挑食的情况餐前诱导法:根据小班幼儿喜模仿的特点,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在进餐前,教师有意识的吸吸鼻子,夸张的说:“哇,今天的菜好香啊,看还有木耳炒肉片呢,多香啊!营养很丰富,肯定好吃极了” 教师热情、亲切的语气引发了幼儿的食欲,这样,小朋友们也学着我的“馋”样,动手吃起饭来。班里有的孩子不喜欢吃蔬菜,碰到吃蔬菜时,很多小朋友就皱起了眉头,挑着拣着就是不愿意吃,我就拿了一个玩偶“小白兔”来帮忙,以“小白兔”的语气说:哟,今天吃我最喜爱的青菜呀,我要吃,我要吃。孩子们一看,小兔要来抢他们的菜吃,一下子来劲了,都低下头吃起了青菜,吃得又快又香。对于小班的幼儿,老师利用夸张的动作,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幼儿进餐的欲望,效果很好。同时,我利用幼儿爱模仿动画人物的特点,告诉他们哪种食物是哪个动画人物爱吃的,从而让幼儿也爱上吃这种食物。如吃菠菜汤时,有的小朋友不爱吃菠菜,我就问了几个问题激励幼儿,我问“小朋友有没有看过《大力水手》的动画片啊?”小朋友都说看过,我再问“那么大力水手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呢?”许多小朋友马上说是菠菜,我说:“是啊,大力水手吃了菠菜会变的很神通,能完成很多本来做不了的事,吃了菠菜它能飞上天,还能变出宇宙飞船让小朋友到天上游玩呢„„”听了我这些话幼儿心已有所动了,我再说菠菜汤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幼儿时,幼儿已经等不及想吃了,这次的菠菜汤空前畅销。比如吃西红柿时我会说,这是天眼神牛最爱吃西红柿,吃了西红柿力气会变的很大,美人鱼最爱吃海带所以才长的这么漂亮”,我利用幼儿爱看动画片爱模仿动画人物的心理,激励幼儿吃各种食物,从而保证了幼儿食物有均衡的营养。少盛多添、逐渐加量的方法:教师给幼儿盛饭时,有意不盛得太多太满,留一点菜和饭等到吃完时再添。因为一次性给幼儿盛太多的饭会让幼儿有恐惧感,面对太多、太满的饭菜会加重幼儿的心理负担,产生畏难情绪。而且孩子对盛饭、添饭很感兴趣,每添一次都会自豪,增加了孩子的信心。所以我在给幼儿盛饭时,有意不盛得太多太满,鼓励幼儿吃完再添。这样既不减少饭量又不会使孩子对吃饭有畏惧感。有些幼儿挑食,如果要他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太可能的,对这类幼儿可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如有的幼儿不吃绿色蔬菜,开始少给他盛点,以后逐渐增加,让他慢慢的逐渐适应,教师及时鼓励:真棒!再盛点吧!今天,你学会吃胡萝卜了,真了不起。在老师的反复鼓励下,激起幼儿的食欲,帮助孩子逐渐改掉挑食的毛病。座位安排法: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同伴的榜样能引起幼儿注意,更能激发幼儿模仿的兴趣。进餐时,老师应为幼儿树立正面榜样。对不挑食,一口菜一口饭,不掉饭粒,细嚼慢咽的幼儿当作典型榜样,去教育其他幼儿,让他们主动调整自己的不良行为。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的把进餐表现好的幼儿与偏食、吃得慢的幼儿座位安排在一起,用身边的榜样影响带动他们,这样,他们看到自己周围的好朋友吃得这么香,受到感染和鼓舞,渐渐也吃得快,吃得香了。表扬、奖励法:表扬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心理认同,当幼儿的某些方面有了进步的时候,教师给 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使之已有的一些良好习惯、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在进餐的过程中,对于幼儿的好的行为,哪怕是一点点进步,教师都给予鼓励,如奖给孩子一朵小红花,小贴画、小卡片,或是一个微笑、拥抱等精神奖励,都可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良好行为的巩固。对此,孩子们积极性很高,进餐习惯也明显进步了。三、餐后活动组织 引导孩子吃完后将自己餐桌上、碗里的事物残渣清理干净,倒在指定的地方, 并把碗轻轻地放放在固定的地方,养成饭后漱口、用毛巾擦嘴的习惯,告诉幼儿餐后漱口、擦嘴不仅能使幼儿的牙齿得到保护,而且也会养成整洁、干净的好习惯。我利用儿歌教幼儿正确漱口的方法:喝口水,转三转,吐出来,牙齿好。洗脸时让孩子摊开两只小手放上毛巾,边擦边念儿歌:这边擦擦,那边擦擦,嘴巴擦擦,鼻子擦擦,眼睛擦擦,虽然他们的动作还不是那么的协调,但都能饶有兴趣地完成整个洗脸过程,良好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由于个体差异,幼儿的进餐速度有快有慢,于是我就组织先吃完饭的孩子看一会图画书,或者给他们讲一会故事。等孩子们全部吃完后,我就带他们做一些安静的活动,比如:拍拍手、听听优美的音乐、或者做一些手指游戏、智力游戏等。四、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单靠在幼儿园的培养是不够,还需要家园的一致性,统一行动,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家长的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幼儿进餐习惯的建立,我们利用家长宣传栏向家长介绍了孩子在园进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偏食、挑食对孩子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引起家长的重视。并经常与个别进餐习惯差的幼儿家长交流寻找原因取得共识,寻求解决方法。要求家长在家以身作则,谨言慎行,帮助幼儿改善不良的进餐习惯。教师及时把幼儿在园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请家长也将幼儿在家情况如实转告老师,这样双方配合积极施教,让幼儿在和谐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行为习惯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从幼儿时期抓起的。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我想我们的孩子都能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并茁壮成长。

浅谈幼儿营养与合理膳食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浅谈幼儿营养与合理膳食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健康的身体是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的必要前提,而营养则是保证幼儿健康的物质基础。适当的营养不仅关系到孩子的大脑发育、行为能力及记忆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是否会患上肥胖症、哮喘、心脏病、记忆力衰退等慢性疾病。《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成人要为幼儿提供营养丰富、健康的饮食。如参照《中国孕期、哺乳期妇女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为幼儿提供谷物、蔬菜、水果、肉、奶、蛋、豆制品等多样化的食物,均衡搭配;烹调方式要科学,尽量少煎炸、烧烤、腌制。

众所周知,幼儿的新陈代谢非常快,这也就意味着孩子健康生长所需要的能量非常多,而这些能量只能依靠饮食来供给。因此,如果幼儿膳食中的总能量长期供应不足,其体内的营养素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进而降低幼儿的体重,导致幼儿发育迟缓。反之,如果能量长期供给过量,对孩子来说也是不利的,容易引发肥胖症或高血压等疾病。由此可见,要保证幼儿的营养摄入,科学、合理、卫生地安排好幼儿的膳食是非常重要的。

一、营养与能量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一)营养: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营养是指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的整个过程,也可用来表示食物中营养素含量的多少或质量的好坏。食物对孩子体力和智力的`影响毋庸置疑,有益的食物能为孩子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耐力、智慧和力量,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战胜所有艰难险阻。因此,幼儿园必须要与家庭通力合作,在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上下功夫,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事实上,有些家长和老师本身就有不良的饮食习惯,这又如何能够较好地引导幼儿呢?因此,教育孩子要从自身做起。有的祖辈家长总认为孩子多吃是好事,孩子吃得越多,他们就越开心;孩子长得越胖,他们就越有成就感。殊不知,这给孩子的身体健康埋下了很大的隐患。例如,我邻居家的小孩就是一个现成的反面教材。孩子每次吃饭时,总喜欢大口大口地吃肉,对蔬菜却碰都不碰。爸爸妈妈硬要让他吃蔬菜,他就会大哭,或者索性把筷子扔掉不吃了。这时候,爷爷奶奶就会上前哄劝,然后带孩子去超市,不是买鸡腿、香肠,就是买薯片、饮料、冰激凌,一味地用“更好吃的”去安抚孩子。结果,孩子现在刚上小班,就因为营养过剩而患上了肥胖症。所以,教师和家长一定要引以为戒,营养充足且均衡对幼儿的成长影响不容小觑。

(二)能量:提供运动所消耗的热量

能量是人体生理活动和生活活动所需要的动力来源,提供人们生活运动所消耗的卡路里热量。幼儿天性活泼好动,他们喜欢每天跑跑跳跳,加之生长发育快,每天所需的热量也相对较多。这一阶段如果能量供给不足,就会导致孩子身材偏瘦,甚至会产生厌食情绪。反之,如果能量供给过剩,热量不能得到及时消耗,就会在幼儿体内沉积变成脂肪,长此以往,孩子很可能会患上肥胖症。因此,保持幼儿体内的能量消耗与供给平衡同样很重要。

二、遵循营养摄入和膳食安排的基本原则

对一个孩子来说,每天所消耗热量的大致范围为:20%~25%来自蛋白质(增强肌肉),20%~50%来自有益脂肪,55%来自有益碳水化合物(全谷淀粉、水果和蔬菜)。此外,还有一个值得重视的方面,即儿童每天需要800mg的钙质,骨质发育是需要慢慢积累的。所以,为了让孩子拥有强壮的体格,最好尽早给孩子补充充足的钙质。

(一)食物选择的基本原则

1.粮谷及豆科植物类食品

全谷食物是儿童饮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糙米、大麦、燕麦、小米、全麦面条和面包都可以提供复合碳水化合物,不仅含有蛋白质、膳食纤维和维生素,还能提供持久的能量。而红豆、黑豆、豇豆、扁豆等富含蛋白质、钙质、膳食纤维和许多其他营养,是极好的热量来源。豆腐和豆豉都是黄豆制成的,适合做沙拉、炖菜、炒菜和煮汤。一顿有糙米和豆类的饭,或者任何谷物和豆子的组合,都可以提供完全的蛋白质,却不含胆固醇,并且几乎不含饱和脂肪。

2.乳制品类食品

成人在让孩子食用乳制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中的脂肪含量。3~6岁幼儿最好喝脂肪含量为1%的脱脂牛奶,因为脱脂牛奶不仅不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还能提供蛋白质、钙质和维生素D。总之,在0~6岁幼儿的饮食中,乳脂含量越少越好,而不含奶的乳状食品在市场上也随处都有,如豆奶、米糊、杏仁露等。

3.鱼、肉、蛋类食品

鱼是不饱和脂肪的重要来源,专家建议,每周至少吃2~3次鱼。但是,目前社会上鱼类食品中的汞及其他重金属污染较高,所以家长在购买和甄别时要多下一番功夫。无论是在儿童还是在成人的膳食中,肉的质量都很重要,在草地上放养的动物所富含的饱和脂肪较低,且这类动物比常规养殖的动物喂食的激素和抗生素要少。此外,蛋白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既不含脂肪,热量又相对较低,而蛋黄是幼儿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如铁和钙)的重要来源,幼儿每天可摄入一部分。

4.蔬菜、水果类食品

蔬菜和水果类食品中的维生素C、β-胡萝卜素含量一般较高,因此,孩子每天的饮食中都应包含2~3份绿叶蔬菜。烹调绿菜叶的时间应尽量缩短,保证营养不流失。此外,应尽量选择当季的时令水果,避免孩子受到一些催生素的影响。

5.油、糖、盐等调味品及零食

在各种食用油中,最健康的油是芝麻油、橄榄油、玉米油、亚麻油和不饱和植物油,但幼儿也不宜多吃,炒菜时要少放。植物油比动物油要健康得多,但不管是哪种油,应以适量为宜。精制糖属于单一碳水化合物,虽然热量很高,却没有什么营养价值,而幼儿饮食中应含有大量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其主要存在于谷物、豆类和蔬菜中,因此,可以选择一些新鲜的水果或果汁作为幼儿的甜品,少吃糖类。精加工的盐都非常咸,这会使含盐量正常的食物吃起来显得没有味道,所以烹饪过程中要少加盐。零食在多数情况下只能短时间地满足孩子的胃口,并不能提供幼儿身体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食用过多反而会破坏孩子对其他食物的胃口,所以,一定要控制幼儿的零食量。

(二)膳食搭配的基本原则

1.主副食搭配合理,花样多变

孩子并不是每一餐每一样食品都要吃到,其自我调节能力远胜于父母。即便孩子某一天或某一餐吃得少了,那么他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往往会加倍地补回来。所以,只要孩子发育正常,没有超出或低于正常水平,家长就让孩子自我调节,切忌强迫他们进食。许多父母抱怨,不知道该怎样变换孩子每一餐的饮食花样。其实,只要大致满足以下三点就可以了:提供充足热量的主食,提供一种蔬菜或水果,提供多种方式烹调的绿叶蔬菜。

2.营养素比例恰当

在孩子每日的膳食准备中,要尽量保证食物中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分别占总热量的12%~14%、25%~30%、55%~60%,必须尽可能地避免高热量为主、营养单一的食品,如膨化食品。安排好一日三餐听起来似乎很复杂,但其实只要保证以下四点就可以了:绿色或黄色蔬菜3~5份,最好有一些是生的;水果2~3份,至少一半是生的,水果和蔬菜可以交替食用;豆科植物2~3份,如菜豆、豌豆、扁豆;全麦面包、饼干、谷物或面食2份以上。

(三)膳食烹饪及卫生原则

所有食物在烹调过程中都应注意保持其中的营养成分,避免因为一些不当操作而使营养流失。例如,淘米的次数不宜过多,不要用热水淘,也不能用手搓米;制作面食时,要少放或不放碱;蔬菜最好先洗后切,洗菜时不能久泡,也不要把买来的菜长时间存放在冰箱里;对于西红柿、胡萝卜、黄瓜、苹果、梨等果蔬,其果皮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比果肉多,应尽量带皮吃;烧排骨汤时可以加点醋,这样可以使骨中的钙溶解于汤中;油炸食品会严重破坏食物的营养素,尽量少让幼儿吃;等等。

三、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建议

(一)环境创设

在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环境幽雅的室内,孩子可以更加愉快地进餐。如果条件允许,家长也可以让孩子帮助挑选和准备食物、布置餐桌、收拾碗筷,提高他们的成就感,让他们进餐更加愉快。进餐时还要避免电视和电话的干扰,家长可以和孩子在饭前做几分钟祈祷或冥想,帮助孩子形成一种充满感恩的心理和归属感。此外,即使孩子不小心弄撒了食物,或在餐桌礼仪方面犯了错误,家长也不要直接在餐桌上批评或责骂他们,应让孩子在放松的状态下继续进餐。

(二)烹调方法多样化

好看、有趣的食物往往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幼儿膳食烹调过程中,我们除了要保持食物的色、香、味、形俱全,适合幼儿的消化能力和膳食心理特点,还应发挥创意,做出各种造型独特的食物,以促进幼儿的食欲。例如,充满童趣的卡通造型拼盘,可以成功吸引孩子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进餐欲望。

(三)控制零食,按时进餐

有规律的生活才是健康的生活,因此,幼儿每天的进餐时间应固定在一个时间段内,这样会利于孩子对食物营养的消化吸收,保证身体健康成长。此外,家长应控制孩子吃零食的数量和时间,不能任由孩子吃,否则孩子会没有饥饿感,进而失去食欲,最终导致身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流失。

当今,人们对健康饮食文化的认识越来越高,每个人也都有着自己的观点,但基本观念是相同的:健康饮食应含有较少的饱和脂肪和精制糖,同时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精益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对于孩子而言,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是根本,也是基础,这将为他们的健康童年以及今后漫长的人生路保驾护航!

幼儿进餐论文参考文献

幼儿进餐行为教育的研究参考文献包括: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是在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经验。并充分吸纳了世界范围内早期教育优秀思想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的。

2、《幼儿不良饮食习惯》 石朝琴 南京师范出版社。

3、《幼儿教育》。

扩展资料:

平衡膳食的基本标准是:

1.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例分别为12%-15%、30%-35%和50%-60%。

2.蛋白质中动物蛋白应占1/2以上,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总量的1/3。

3.蔬菜和水果主要供给矿物质与维生素,应保持经常搭配供给。

4.幼儿期一天二餐和点心(零食)的供给比例为:早餐20%、午餐35%、点心15%、晚餐30%。

如果能够按照不同年龄的生理条件使所需要的总量达到上述要求,这种膳食就称为平衡膳食了。在调配时,可以通过荤素搭配,米面搭配,配些豆制品等来达到上述要求。

虽然对某些个体过多的营养素(上要指能量性营养素)摄入可以引起终身肥胖,但婴幼儿在没有外界强加的过多膳食摄入情况下,具有调节能量摄入,使之配合生长发育及维持机体生存所需能量的能力。

浅谈幼儿营养与合理膳食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浅谈幼儿营养与合理膳食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健康的身体是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的必要前提,而营养则是保证幼儿健康的物质基础。适当的营养不仅关系到孩子的大脑发育、行为能力及记忆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是否会患上肥胖症、哮喘、心脏病、记忆力衰退等慢性疾病。《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成人要为幼儿提供营养丰富、健康的饮食。如参照《中国孕期、哺乳期妇女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为幼儿提供谷物、蔬菜、水果、肉、奶、蛋、豆制品等多样化的食物,均衡搭配;烹调方式要科学,尽量少煎炸、烧烤、腌制。

众所周知,幼儿的新陈代谢非常快,这也就意味着孩子健康生长所需要的能量非常多,而这些能量只能依靠饮食来供给。因此,如果幼儿膳食中的总能量长期供应不足,其体内的营养素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进而降低幼儿的体重,导致幼儿发育迟缓。反之,如果能量长期供给过量,对孩子来说也是不利的,容易引发肥胖症或高血压等疾病。由此可见,要保证幼儿的营养摄入,科学、合理、卫生地安排好幼儿的膳食是非常重要的。

一、营养与能量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一)营养: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营养是指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的整个过程,也可用来表示食物中营养素含量的多少或质量的好坏。食物对孩子体力和智力的`影响毋庸置疑,有益的食物能为孩子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耐力、智慧和力量,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战胜所有艰难险阻。因此,幼儿园必须要与家庭通力合作,在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上下功夫,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事实上,有些家长和老师本身就有不良的饮食习惯,这又如何能够较好地引导幼儿呢?因此,教育孩子要从自身做起。有的祖辈家长总认为孩子多吃是好事,孩子吃得越多,他们就越开心;孩子长得越胖,他们就越有成就感。殊不知,这给孩子的身体健康埋下了很大的隐患。例如,我邻居家的小孩就是一个现成的反面教材。孩子每次吃饭时,总喜欢大口大口地吃肉,对蔬菜却碰都不碰。爸爸妈妈硬要让他吃蔬菜,他就会大哭,或者索性把筷子扔掉不吃了。这时候,爷爷奶奶就会上前哄劝,然后带孩子去超市,不是买鸡腿、香肠,就是买薯片、饮料、冰激凌,一味地用“更好吃的”去安抚孩子。结果,孩子现在刚上小班,就因为营养过剩而患上了肥胖症。所以,教师和家长一定要引以为戒,营养充足且均衡对幼儿的成长影响不容小觑。

(二)能量:提供运动所消耗的热量

能量是人体生理活动和生活活动所需要的动力来源,提供人们生活运动所消耗的卡路里热量。幼儿天性活泼好动,他们喜欢每天跑跑跳跳,加之生长发育快,每天所需的热量也相对较多。这一阶段如果能量供给不足,就会导致孩子身材偏瘦,甚至会产生厌食情绪。反之,如果能量供给过剩,热量不能得到及时消耗,就会在幼儿体内沉积变成脂肪,长此以往,孩子很可能会患上肥胖症。因此,保持幼儿体内的能量消耗与供给平衡同样很重要。

二、遵循营养摄入和膳食安排的基本原则

对一个孩子来说,每天所消耗热量的大致范围为:20%~25%来自蛋白质(增强肌肉),20%~50%来自有益脂肪,55%来自有益碳水化合物(全谷淀粉、水果和蔬菜)。此外,还有一个值得重视的方面,即儿童每天需要800mg的钙质,骨质发育是需要慢慢积累的。所以,为了让孩子拥有强壮的体格,最好尽早给孩子补充充足的钙质。

(一)食物选择的基本原则

1.粮谷及豆科植物类食品

全谷食物是儿童饮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糙米、大麦、燕麦、小米、全麦面条和面包都可以提供复合碳水化合物,不仅含有蛋白质、膳食纤维和维生素,还能提供持久的能量。而红豆、黑豆、豇豆、扁豆等富含蛋白质、钙质、膳食纤维和许多其他营养,是极好的热量来源。豆腐和豆豉都是黄豆制成的,适合做沙拉、炖菜、炒菜和煮汤。一顿有糙米和豆类的饭,或者任何谷物和豆子的组合,都可以提供完全的蛋白质,却不含胆固醇,并且几乎不含饱和脂肪。

2.乳制品类食品

成人在让孩子食用乳制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中的脂肪含量。3~6岁幼儿最好喝脂肪含量为1%的脱脂牛奶,因为脱脂牛奶不仅不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还能提供蛋白质、钙质和维生素D。总之,在0~6岁幼儿的饮食中,乳脂含量越少越好,而不含奶的乳状食品在市场上也随处都有,如豆奶、米糊、杏仁露等。

3.鱼、肉、蛋类食品

鱼是不饱和脂肪的重要来源,专家建议,每周至少吃2~3次鱼。但是,目前社会上鱼类食品中的汞及其他重金属污染较高,所以家长在购买和甄别时要多下一番功夫。无论是在儿童还是在成人的膳食中,肉的质量都很重要,在草地上放养的动物所富含的饱和脂肪较低,且这类动物比常规养殖的动物喂食的激素和抗生素要少。此外,蛋白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既不含脂肪,热量又相对较低,而蛋黄是幼儿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如铁和钙)的重要来源,幼儿每天可摄入一部分。

4.蔬菜、水果类食品

蔬菜和水果类食品中的维生素C、β-胡萝卜素含量一般较高,因此,孩子每天的饮食中都应包含2~3份绿叶蔬菜。烹调绿菜叶的时间应尽量缩短,保证营养不流失。此外,应尽量选择当季的时令水果,避免孩子受到一些催生素的影响。

5.油、糖、盐等调味品及零食

在各种食用油中,最健康的油是芝麻油、橄榄油、玉米油、亚麻油和不饱和植物油,但幼儿也不宜多吃,炒菜时要少放。植物油比动物油要健康得多,但不管是哪种油,应以适量为宜。精制糖属于单一碳水化合物,虽然热量很高,却没有什么营养价值,而幼儿饮食中应含有大量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其主要存在于谷物、豆类和蔬菜中,因此,可以选择一些新鲜的水果或果汁作为幼儿的甜品,少吃糖类。精加工的盐都非常咸,这会使含盐量正常的食物吃起来显得没有味道,所以烹饪过程中要少加盐。零食在多数情况下只能短时间地满足孩子的胃口,并不能提供幼儿身体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食用过多反而会破坏孩子对其他食物的胃口,所以,一定要控制幼儿的零食量。

(二)膳食搭配的基本原则

1.主副食搭配合理,花样多变

孩子并不是每一餐每一样食品都要吃到,其自我调节能力远胜于父母。即便孩子某一天或某一餐吃得少了,那么他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往往会加倍地补回来。所以,只要孩子发育正常,没有超出或低于正常水平,家长就让孩子自我调节,切忌强迫他们进食。许多父母抱怨,不知道该怎样变换孩子每一餐的饮食花样。其实,只要大致满足以下三点就可以了:提供充足热量的主食,提供一种蔬菜或水果,提供多种方式烹调的绿叶蔬菜。

2.营养素比例恰当

在孩子每日的膳食准备中,要尽量保证食物中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分别占总热量的12%~14%、25%~30%、55%~60%,必须尽可能地避免高热量为主、营养单一的食品,如膨化食品。安排好一日三餐听起来似乎很复杂,但其实只要保证以下四点就可以了:绿色或黄色蔬菜3~5份,最好有一些是生的;水果2~3份,至少一半是生的,水果和蔬菜可以交替食用;豆科植物2~3份,如菜豆、豌豆、扁豆;全麦面包、饼干、谷物或面食2份以上。

(三)膳食烹饪及卫生原则

所有食物在烹调过程中都应注意保持其中的营养成分,避免因为一些不当操作而使营养流失。例如,淘米的次数不宜过多,不要用热水淘,也不能用手搓米;制作面食时,要少放或不放碱;蔬菜最好先洗后切,洗菜时不能久泡,也不要把买来的菜长时间存放在冰箱里;对于西红柿、胡萝卜、黄瓜、苹果、梨等果蔬,其果皮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比果肉多,应尽量带皮吃;烧排骨汤时可以加点醋,这样可以使骨中的钙溶解于汤中;油炸食品会严重破坏食物的营养素,尽量少让幼儿吃;等等。

三、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建议

(一)环境创设

在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环境幽雅的室内,孩子可以更加愉快地进餐。如果条件允许,家长也可以让孩子帮助挑选和准备食物、布置餐桌、收拾碗筷,提高他们的成就感,让他们进餐更加愉快。进餐时还要避免电视和电话的干扰,家长可以和孩子在饭前做几分钟祈祷或冥想,帮助孩子形成一种充满感恩的心理和归属感。此外,即使孩子不小心弄撒了食物,或在餐桌礼仪方面犯了错误,家长也不要直接在餐桌上批评或责骂他们,应让孩子在放松的状态下继续进餐。

(二)烹调方法多样化

好看、有趣的食物往往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幼儿膳食烹调过程中,我们除了要保持食物的色、香、味、形俱全,适合幼儿的消化能力和膳食心理特点,还应发挥创意,做出各种造型独特的食物,以促进幼儿的食欲。例如,充满童趣的卡通造型拼盘,可以成功吸引孩子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进餐欲望。

(三)控制零食,按时进餐

有规律的生活才是健康的生活,因此,幼儿每天的进餐时间应固定在一个时间段内,这样会利于孩子对食物营养的消化吸收,保证身体健康成长。此外,家长应控制孩子吃零食的数量和时间,不能任由孩子吃,否则孩子会没有饥饿感,进而失去食欲,最终导致身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流失。

当今,人们对健康饮食文化的认识越来越高,每个人也都有着自己的观点,但基本观念是相同的:健康饮食应含有较少的饱和脂肪和精制糖,同时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精益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对于孩子而言,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是根本,也是基础,这将为他们的健康童年以及今后漫长的人生路保驾护航!

想要培养幼儿养成一个良好的进餐行为。那么你就要做好规范孩子会跟着你的规范进行。因为它很小会看着大人怎样去进餐他也会学着一样去做。

小班幼儿进餐行为论文研究

一、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进餐环境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进餐环境尤为重要。每次进餐为幼儿提供一个清洁整齐、安静舒适的进餐环境,通过进餐时间和环境的“刺激”,使幼儿建立起固定的条件反射,为就餐做好心理准备,以利于胃液的分泌,促进消化和吸收。进餐的环境要安静、卫生、秩序良好,使幼儿心情愉快,思想集中,让幼儿从小养成专心进餐的习惯,切忌边吃边玩,成人不要在进餐时训斥幼儿,应把问题放在其他时间处理。二、培养幼儿吃多种多样的食物培养幼儿吃多种多样的食物。避免挑食、偏食及吃单一食物,在安排幼儿膳食时应注意粗细搭配,肉、鱼、奶类、豆制品及各类蔬菜均要安排食用,幼儿不喜欢吃的食物,可变换花样和注意烹调方法。平时可采取讲故事或歌谣形式教育幼儿,说明食物营养的重要性,对长身体有好处,并积极诱导幼儿喜欢吃各种食物,保证幼儿获得全面的营养。三、讲究餐前卫生要求教育幼儿饭前洗手,人们常强调“病从口入”。手接触外界物品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常带有几万个细菌,指甲缝里的污垢可藏细菌几十种,幼儿在进餐时如不洗手,很容易随食物将细菌吃进体内而导致生病,要教育幼儿饭前洗手,洗手时用流动水,打上肥皂,边洗边搓,边洗边冲。四、饮食要定时定量根据幼儿年龄的需要量供给相应的食物。注意营养全面,数量充足,食物丰富多样,同时根据幼儿心理特征,少盛多添,进餐时不宜一次把饭盛得太多,教育幼儿学会一口饭一口菜,不暴饮暴食,要细嚼慢咽。幼儿胃肠道的消化酶和消化液也都有自身的固定量,如果食物量超过这些消化液消化能力的限量,就会打乱胃肠道自身的节律而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对身体造成危害。习惯的培养是在不断重复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进行训练。同时,家园配合,要求一致,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 摘要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进餐是孩子一日生活中重要的环节,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是幼儿园的重要工作之一,更是小班老师和家长关注的问题。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成长在421家庭模式中,在家里都享受两个甚至四个成人的照顾。入园后,他们需要学会自己独立进餐,自我服务,这对他们来说是学习的开始。作为小班教师,首先就要学会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做到因人而异,从而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关键词小班幼儿 进餐习惯 培养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良好的进餐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经过开学初期的了解,我班大多数幼儿在家都是由家长喂饭的,很多孩子在家养成了边吃边玩、偏食、挑食、饭粒四散、吃饭慢的不良的就餐习惯。进入幼儿园后,家长也非常担心孩子的就餐问题。入园离园时,经常有家长问“老师,我孩子今天吃饭怎么样?”“吃了多少?”等问题。作为小班的老师,我们要利用小班幼儿年龄小,可塑性较强这一特点,在孩子进入幼儿园这个新环境时进行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及时地纠正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 我们可以运用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做好餐前的准备活动、培养进餐过程中的良好习惯、做好餐后的整理活动以及联系家长通过家园合作促进孩子良好进餐习惯的形成。一、餐前的准备活动(一)养成餐前洗手的好习惯幼儿进餐前,首先要洗干净小手。洗手主要是让小朋友们掌握洗手的顺序和洗手后要保持手部的干净。在我们的多元课程中的《这就是我》这个主题活动中教孩子正确洗手的步骤和方法。我先在课堂上边念儿歌边教孩子洗手“挽好小袖子,露出小手腕。打开水龙头,冲湿小小手。关起水龙头,拿起小肥皂。手里转三圈,放下小肥皂。先搓小手心,再搓小手背。搓搓指甲缝,还有小手腕。打开水龙头,泡泡冲干净。关好水龙头,合手甩三下。打开小毛巾,擦干小湿手。小手洗净了,细菌跑掉了。小手要勤洗,我们都健康。”熟悉后再到水龙头下实践,这样边念儿歌边洗手既富有童趣又避免了孩子洗手爱玩水的小毛病。(二)营造良好的用餐氛围让幼儿在良好和愉快的情绪下用餐,就需要营造良好的用餐环境。在就餐前放一段轻松缓和的音乐,平复幼儿的情绪。小班幼儿还处在直觉思维的阶段,他们容易受具体事物的直接影响,同时孩子都非常喜欢模仿老师。针对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利用饭菜到班后的时间对孩子进行诱导。用夸张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自己对这个菜的喜欢。孩子受老师的影响从而爱上自己不喜欢吃的菜。二、进餐过程中的习惯培养小班的孩子在进餐过程中容易出现吃得少、吃得慢、挑食、偏食、饭菜四散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采取了以下几个小措施:1、角色游戏 小班孩子最喜欢玩娃娃家游戏,并且很喜欢扮演大人来照顾娃娃,于是。我就设计了“喂娃娃吃饭”的游戏,让孩子体验喂娃娃吃饭时的感受。边喂边念儿歌:小宝宝,来来来,张开嘴,吃一口,一勺饭,一勺菜,嚼一嚼,往下咽。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像在游戏时喂娃娃吃饭那样,自己吃饭了,不知不觉中也加快了进餐的速度。2、趣味视频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刺激食欲的作用。比如,今天的菜主要是“胡萝卜”,我就设计了一个卡通胡萝卜,先让孩子们观看卡通胡萝卜玩“超级变变变”的游戏,接着通过卡通“小兔”向孩子们介绍胡萝卜的美味及其营养价值,以有效激发孩子的食欲。如果是吃海带,我就会播放水生生物的视频。并结合画面向孩子提一些问题:“这是海带,它是从哪里来的?”当孩子说出答案后,我们就接着说:“哦!它是来自海里的味道。好特别的味道,请尝尝!”3、耐心引导,打消幼儿依赖的心理班上常常有这样的幼儿,会吃但不愿自己动手吃,要等人喂。我班上的晟晟就是这样的孩子。午餐的时候,手放在腿上,手不拿勺也不扶碗,眼睛看着我们三位老师,好像在说:快来喂我。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首先做到老师之间教育的一致性:坚决动嘴不动手。坐在旁边多提醒,也可通过游戏化的语言鼓励。如:看看谁最棒,能往大山洞里送东西;比比谁的小手最能干,能喂自己吃饭等。但是,坚决不能喂。对于进餐好或有进步的孩子及时表扬。4、放个公共垃圾盘幼儿用餐时,往往吃的是一片狼藉。这时,我会在每个桌子上放一个公共垃圾盘,引导孩子将掉在桌上的饭菜捡到垃圾盘中。在进餐姿势上,要注意提醒孩子胸脯贴着桌子,手扶着碗,别让饭“跑”到桌子下面去。三、餐后的整理工作及卫生习惯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十七条教学原则中,第一条就说到“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像收拾餐具、擦嘴、擦手这些幼儿自己能做的事就应该自己做,这也是培养自我服务的机会。还可以通过安排值日生的活动培养孩子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孩子们从听老师讲方法,到自己实践,在第一次、第二次老师可以协助,但慢慢的,就可以让孩子自己去独立去完成,渐渐地就会变成习惯。四、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巩固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磨练,更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首先家长要做好榜样作用。老师和家长要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家长在家应培养孩子自己动手拿调羹吃饭的能力,不可边吃边玩。家庭成员都共同遵守餐桌规矩,例如在吃饭前,可引导孩子关注一下谁还没坐到餐桌边,让孩子感受到用餐必须是在餐桌上做的事。也可以让孩子参与到摆放碗筷之中,让孩子感觉到吃饭的时间到了。进餐时尽可能排除引发孩子玩的因素。当孩子把饭粒洒落在桌面上时,父母应引导孩子将它们捡起,培养孩子节约粮食的习惯。 家长在做菜时尽量将菜切得均匀,以免儿童进食时挑来捡去。另外给孩子做饭应多花心思,除了合理搭配食物的色、香、味以外,还发挥一点想象力,例如把食物拼成孩子喜欢的造型或卡通图案,以此来刺激儿童的胃口,减少孩子的挑食现象。五、结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一日三餐直接关系到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它对幼儿的成长及一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家长和我们幼儿园老师应长期坚持和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相信通过我们各方面的努力,孩子们一定能够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去成长、去迎接挑战。

幼儿进餐行为教育的研究参考文献包括: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是在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经验。并充分吸纳了世界范围内早期教育优秀思想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的。

2、《幼儿不良饮食习惯》 石朝琴 南京师范出版社。

3、《幼儿教育》。

扩展资料:

平衡膳食的基本标准是:

1.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例分别为12%-15%、30%-35%和50%-60%。

2.蛋白质中动物蛋白应占1/2以上,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总量的1/3。

3.蔬菜和水果主要供给矿物质与维生素,应保持经常搭配供给。

4.幼儿期一天二餐和点心(零食)的供给比例为:早餐20%、午餐35%、点心15%、晚餐30%。

如果能够按照不同年龄的生理条件使所需要的总量达到上述要求,这种膳食就称为平衡膳食了。在调配时,可以通过荤素搭配,米面搭配,配些豆制品等来达到上述要求。

虽然对某些个体过多的营养素(上要指能量性营养素)摄入可以引起终身肥胖,但婴幼儿在没有外界强加的过多膳食摄入情况下,具有调节能量摄入,使之配合生长发育及维持机体生存所需能量的能力。

小班幼儿进餐行为研究论文

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行为,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中进行引导。家长应该及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比如定时、定量,可以明确地告诉孩子,这顿不吃好,过了时间就没得吃,直至下一顿才能吃,这期间除了可以喝水外,零食是绝对不能吃的,无论孩子说自己有多饿,以此强迫他形成良好的进食习惯,绝对不能养成宝宝边吃边玩的坏习惯。进餐时对孩子不要过分迁就,否则会加重其消极心理,对偏食、挑食起助长作用。父母情绪平静、和气,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不可采取训斥、恐吓、惩罚等强制性手段,否则会使孩子产生畏惧逆反心理,甚至拒绝吃饭。在孩子食欲不振时少吃一顿并无多大妨碍,多数孩子饿了自然会产生食欲,自然会吃。有些父母担心孩子营养不良,强迫孩子多吃,并严厉训斥、非吃不可,这对孩子的机体和个性都是一种可怕的压制,使孩子认为进食是极不愉快的事,逐渐形成顽固性厌食。尽量做到吃饭的时间一到,全家人一同在餐桌上用餐的习惯,并规定孩子须吃完自己的那一份餐。鼓励孩子独立进餐。幼儿随着手的动作的发展,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对周围事物兴趣的不断增加,常常有想自已动手吃饭的意识。

一、餐前活动的组织1、餐前安静活动帮助幼儿调节情绪,让幼儿在良好和愉悦的情绪下进餐是餐前安静活动的主要目的。餐前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可进行一些安静活动,使幼儿较为兴奋的情绪逐渐恢复到平静,如欣赏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使小朋友懂得吃饭时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就会造成桌面、地面、身上弄得不干净,教育幼儿吃饭时要专心。故事《小黄莺吃饭》使幼儿形象地理解不吃饭就没有力气了,飞也飞不动了,唱歌比蚊子还轻,多难为情呀,从而了解食物对人体的作用。以及通过一些儿歌潜移默化的告诉孩子们一些用餐时的小礼仪。也可在餐前让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向孩子们介绍今天要吃的食物,并且介绍这些食物的对宝宝身体的益处,幼儿带着一个愉悦、期待的心情去用餐。2、餐前洗手进餐前洗手是十分重要的。我们通过儿歌“小手真有用”、“小手洗一洗”让幼儿了解小手的作用,并学习洗手的方法。在教幼儿洗手时,根据小班孩子的特点,我们特地在墙上张贴了一组洗手步骤图,并且在每张图片上配上了一些简短的字,将洗手方法分解成相互联系的几个步骤:卷衣袖,把手打湿,擦肥皂,搓洗手指、手心、手背,冲洗干净,甩掉手上的水,用毛巾擦干。我们让孩子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还将这些动作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哗哗流水清又清,洗洗小手讲卫生,卷起袖子再洗手,手心搓一搓,手背搓一搓,两只手儿甩一甩,小手变得白又白。”在多次的反复练习中,幼儿逐步掌握了正确的洗手的顺序及方法,养成了餐前洗手的好习惯。二、进餐过程中的组织1、宽松、愉快的用餐氛围创设一个干净、整洁的进餐环境,进餐时为幼儿播放轻音乐,使幼儿在优美轻松的音乐中安定、愉快的进餐。对进餐表现好的幼儿,教师用眼神投给他们赞许的目光,用亲切的摸头等形式表示赞扬,激励幼儿积极用餐。对进餐中有过失的幼儿一定要宽容,如有的孩子掉 饭菜、剩饭、不小心把饭倒在地上,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不能训斥、命令、批评,而要采用亲切、关心的态度,宽容、谅解孩子。幼儿进餐是否有食欲与情绪好坏紧密相关。因此,教师在幼儿进餐前后不要批评孩子。比如:有的孩子打了人,或做错了事,老师要等他吃完饭再做处理,以免影响幼儿进餐的情绪。在进餐过程中,绝对不能让幼儿哭叫,以免将食物吸进气管。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平等亲切的师生关系,能使幼儿身心愉悦放松,有利于增进幼儿食欲。2、纠正幼儿偏食、挑食的情况餐前诱导法:根据小班幼儿喜模仿的特点,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在进餐前,教师有意识的吸吸鼻子,夸张的说:“哇,今天的菜好香啊,看还有木耳炒肉片呢,多香啊!营养很丰富,肯定好吃极了” 教师热情、亲切的语气引发了幼儿的食欲,这样,小朋友们也学着我的“馋”样,动手吃起饭来。班里有的孩子不喜欢吃蔬菜,碰到吃蔬菜时,很多小朋友就皱起了眉头,挑着拣着就是不愿意吃,我就拿了一个玩偶“小白兔”来帮忙,以“小白兔”的语气说:哟,今天吃我最喜爱的青菜呀,我要吃,我要吃。孩子们一看,小兔要来抢他们的菜吃,一下子来劲了,都低下头吃起了青菜,吃得又快又香。对于小班的幼儿,老师利用夸张的动作,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幼儿进餐的欲望,效果很好。同时,我利用幼儿爱模仿动画人物的特点,告诉他们哪种食物是哪个动画人物爱吃的,从而让幼儿也爱上吃这种食物。如吃菠菜汤时,有的小朋友不爱吃菠菜,我就问了几个问题激励幼儿,我问“小朋友有没有看过《大力水手》的动画片啊?”小朋友都说看过,我再问“那么大力水手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呢?”许多小朋友马上说是菠菜,我说:“是啊,大力水手吃了菠菜会变的很神通,能完成很多本来做不了的事,吃了菠菜它能飞上天,还能变出宇宙飞船让小朋友到天上游玩呢„„”听了我这些话幼儿心已有所动了,我再说菠菜汤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幼儿时,幼儿已经等不及想吃了,这次的菠菜汤空前畅销。比如吃西红柿时我会说,这是天眼神牛最爱吃西红柿,吃了西红柿力气会变的很大,美人鱼最爱吃海带所以才长的这么漂亮”,我利用幼儿爱看动画片爱模仿动画人物的心理,激励幼儿吃各种食物,从而保证了幼儿食物有均衡的营养。少盛多添、逐渐加量的方法:教师给幼儿盛饭时,有意不盛得太多太满,留一点菜和饭等到吃完时再添。因为一次性给幼儿盛太多的饭会让幼儿有恐惧感,面对太多、太满的饭菜会加重幼儿的心理负担,产生畏难情绪。而且孩子对盛饭、添饭很感兴趣,每添一次都会自豪,增加了孩子的信心。所以我在给幼儿盛饭时,有意不盛得太多太满,鼓励幼儿吃完再添。这样既不减少饭量又不会使孩子对吃饭有畏惧感。有些幼儿挑食,如果要他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太可能的,对这类幼儿可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如有的幼儿不吃绿色蔬菜,开始少给他盛点,以后逐渐增加,让他慢慢的逐渐适应,教师及时鼓励:真棒!再盛点吧!今天,你学会吃胡萝卜了,真了不起。在老师的反复鼓励下,激起幼儿的食欲,帮助孩子逐渐改掉挑食的毛病。座位安排法: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同伴的榜样能引起幼儿注意,更能激发幼儿模仿的兴趣。进餐时,老师应为幼儿树立正面榜样。对不挑食,一口菜一口饭,不掉饭粒,细嚼慢咽的幼儿当作典型榜样,去教育其他幼儿,让他们主动调整自己的不良行为。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的把进餐表现好的幼儿与偏食、吃得慢的幼儿座位安排在一起,用身边的榜样影响带动他们,这样,他们看到自己周围的好朋友吃得这么香,受到感染和鼓舞,渐渐也吃得快,吃得香了。表扬、奖励法:表扬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心理认同,当幼儿的某些方面有了进步的时候,教师给 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使之已有的一些良好习惯、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在进餐的过程中,对于幼儿的好的行为,哪怕是一点点进步,教师都给予鼓励,如奖给孩子一朵小红花,小贴画、小卡片,或是一个微笑、拥抱等精神奖励,都可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良好行为的巩固。对此,孩子们积极性很高,进餐习惯也明显进步了。三、餐后活动组织 引导孩子吃完后将自己餐桌上、碗里的事物残渣清理干净,倒在指定的地方, 并把碗轻轻地放放在固定的地方,养成饭后漱口、用毛巾擦嘴的习惯,告诉幼儿餐后漱口、擦嘴不仅能使幼儿的牙齿得到保护,而且也会养成整洁、干净的好习惯。我利用儿歌教幼儿正确漱口的方法:喝口水,转三转,吐出来,牙齿好。洗脸时让孩子摊开两只小手放上毛巾,边擦边念儿歌:这边擦擦,那边擦擦,嘴巴擦擦,鼻子擦擦,眼睛擦擦,虽然他们的动作还不是那么的协调,但都能饶有兴趣地完成整个洗脸过程,良好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由于个体差异,幼儿的进餐速度有快有慢,于是我就组织先吃完饭的孩子看一会图画书,或者给他们讲一会故事。等孩子们全部吃完后,我就带他们做一些安静的活动,比如:拍拍手、听听优美的音乐、或者做一些手指游戏、智力游戏等。四、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单靠在幼儿园的培养是不够,还需要家园的一致性,统一行动,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家长的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幼儿进餐习惯的建立,我们利用家长宣传栏向家长介绍了孩子在园进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偏食、挑食对孩子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引起家长的重视。并经常与个别进餐习惯差的幼儿家长交流寻找原因取得共识,寻求解决方法。要求家长在家以身作则,谨言慎行,帮助幼儿改善不良的进餐习惯。教师及时把幼儿在园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请家长也将幼儿在家情况如实转告老师,这样双方配合积极施教,让幼儿在和谐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行为习惯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从幼儿时期抓起的。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我想我们的孩子都能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并茁壮成长。

链接: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们不怎么吃饭成为父母之间流行的苦恼。经常姐妹和我抱怨孩子们不喜欢吃饭,每天吃饭就像战争一样。 那么为什么孩子们不想吃东西呢?

这里有让宝宝爱上吃饭的12个秘籍课程,希望能帮到你

浅谈幼儿营养与合理膳食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浅谈幼儿营养与合理膳食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健康的身体是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的必要前提,而营养则是保证幼儿健康的物质基础。适当的营养不仅关系到孩子的大脑发育、行为能力及记忆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是否会患上肥胖症、哮喘、心脏病、记忆力衰退等慢性疾病。《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成人要为幼儿提供营养丰富、健康的饮食。如参照《中国孕期、哺乳期妇女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为幼儿提供谷物、蔬菜、水果、肉、奶、蛋、豆制品等多样化的食物,均衡搭配;烹调方式要科学,尽量少煎炸、烧烤、腌制。

众所周知,幼儿的新陈代谢非常快,这也就意味着孩子健康生长所需要的能量非常多,而这些能量只能依靠饮食来供给。因此,如果幼儿膳食中的总能量长期供应不足,其体内的营养素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进而降低幼儿的体重,导致幼儿发育迟缓。反之,如果能量长期供给过量,对孩子来说也是不利的,容易引发肥胖症或高血压等疾病。由此可见,要保证幼儿的营养摄入,科学、合理、卫生地安排好幼儿的膳食是非常重要的。

一、营养与能量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一)营养: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营养是指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的整个过程,也可用来表示食物中营养素含量的多少或质量的好坏。食物对孩子体力和智力的`影响毋庸置疑,有益的食物能为孩子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耐力、智慧和力量,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战胜所有艰难险阻。因此,幼儿园必须要与家庭通力合作,在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上下功夫,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事实上,有些家长和老师本身就有不良的饮食习惯,这又如何能够较好地引导幼儿呢?因此,教育孩子要从自身做起。有的祖辈家长总认为孩子多吃是好事,孩子吃得越多,他们就越开心;孩子长得越胖,他们就越有成就感。殊不知,这给孩子的身体健康埋下了很大的隐患。例如,我邻居家的小孩就是一个现成的反面教材。孩子每次吃饭时,总喜欢大口大口地吃肉,对蔬菜却碰都不碰。爸爸妈妈硬要让他吃蔬菜,他就会大哭,或者索性把筷子扔掉不吃了。这时候,爷爷奶奶就会上前哄劝,然后带孩子去超市,不是买鸡腿、香肠,就是买薯片、饮料、冰激凌,一味地用“更好吃的”去安抚孩子。结果,孩子现在刚上小班,就因为营养过剩而患上了肥胖症。所以,教师和家长一定要引以为戒,营养充足且均衡对幼儿的成长影响不容小觑。

(二)能量:提供运动所消耗的热量

能量是人体生理活动和生活活动所需要的动力来源,提供人们生活运动所消耗的卡路里热量。幼儿天性活泼好动,他们喜欢每天跑跑跳跳,加之生长发育快,每天所需的热量也相对较多。这一阶段如果能量供给不足,就会导致孩子身材偏瘦,甚至会产生厌食情绪。反之,如果能量供给过剩,热量不能得到及时消耗,就会在幼儿体内沉积变成脂肪,长此以往,孩子很可能会患上肥胖症。因此,保持幼儿体内的能量消耗与供给平衡同样很重要。

二、遵循营养摄入和膳食安排的基本原则

对一个孩子来说,每天所消耗热量的大致范围为:20%~25%来自蛋白质(增强肌肉),20%~50%来自有益脂肪,55%来自有益碳水化合物(全谷淀粉、水果和蔬菜)。此外,还有一个值得重视的方面,即儿童每天需要800mg的钙质,骨质发育是需要慢慢积累的。所以,为了让孩子拥有强壮的体格,最好尽早给孩子补充充足的钙质。

(一)食物选择的基本原则

1.粮谷及豆科植物类食品

全谷食物是儿童饮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糙米、大麦、燕麦、小米、全麦面条和面包都可以提供复合碳水化合物,不仅含有蛋白质、膳食纤维和维生素,还能提供持久的能量。而红豆、黑豆、豇豆、扁豆等富含蛋白质、钙质、膳食纤维和许多其他营养,是极好的热量来源。豆腐和豆豉都是黄豆制成的,适合做沙拉、炖菜、炒菜和煮汤。一顿有糙米和豆类的饭,或者任何谷物和豆子的组合,都可以提供完全的蛋白质,却不含胆固醇,并且几乎不含饱和脂肪。

2.乳制品类食品

成人在让孩子食用乳制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中的脂肪含量。3~6岁幼儿最好喝脂肪含量为1%的脱脂牛奶,因为脱脂牛奶不仅不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还能提供蛋白质、钙质和维生素D。总之,在0~6岁幼儿的饮食中,乳脂含量越少越好,而不含奶的乳状食品在市场上也随处都有,如豆奶、米糊、杏仁露等。

3.鱼、肉、蛋类食品

鱼是不饱和脂肪的重要来源,专家建议,每周至少吃2~3次鱼。但是,目前社会上鱼类食品中的汞及其他重金属污染较高,所以家长在购买和甄别时要多下一番功夫。无论是在儿童还是在成人的膳食中,肉的质量都很重要,在草地上放养的动物所富含的饱和脂肪较低,且这类动物比常规养殖的动物喂食的激素和抗生素要少。此外,蛋白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既不含脂肪,热量又相对较低,而蛋黄是幼儿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如铁和钙)的重要来源,幼儿每天可摄入一部分。

4.蔬菜、水果类食品

蔬菜和水果类食品中的维生素C、β-胡萝卜素含量一般较高,因此,孩子每天的饮食中都应包含2~3份绿叶蔬菜。烹调绿菜叶的时间应尽量缩短,保证营养不流失。此外,应尽量选择当季的时令水果,避免孩子受到一些催生素的影响。

5.油、糖、盐等调味品及零食

在各种食用油中,最健康的油是芝麻油、橄榄油、玉米油、亚麻油和不饱和植物油,但幼儿也不宜多吃,炒菜时要少放。植物油比动物油要健康得多,但不管是哪种油,应以适量为宜。精制糖属于单一碳水化合物,虽然热量很高,却没有什么营养价值,而幼儿饮食中应含有大量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其主要存在于谷物、豆类和蔬菜中,因此,可以选择一些新鲜的水果或果汁作为幼儿的甜品,少吃糖类。精加工的盐都非常咸,这会使含盐量正常的食物吃起来显得没有味道,所以烹饪过程中要少加盐。零食在多数情况下只能短时间地满足孩子的胃口,并不能提供幼儿身体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食用过多反而会破坏孩子对其他食物的胃口,所以,一定要控制幼儿的零食量。

(二)膳食搭配的基本原则

1.主副食搭配合理,花样多变

孩子并不是每一餐每一样食品都要吃到,其自我调节能力远胜于父母。即便孩子某一天或某一餐吃得少了,那么他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往往会加倍地补回来。所以,只要孩子发育正常,没有超出或低于正常水平,家长就让孩子自我调节,切忌强迫他们进食。许多父母抱怨,不知道该怎样变换孩子每一餐的饮食花样。其实,只要大致满足以下三点就可以了:提供充足热量的主食,提供一种蔬菜或水果,提供多种方式烹调的绿叶蔬菜。

2.营养素比例恰当

在孩子每日的膳食准备中,要尽量保证食物中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分别占总热量的12%~14%、25%~30%、55%~60%,必须尽可能地避免高热量为主、营养单一的食品,如膨化食品。安排好一日三餐听起来似乎很复杂,但其实只要保证以下四点就可以了:绿色或黄色蔬菜3~5份,最好有一些是生的;水果2~3份,至少一半是生的,水果和蔬菜可以交替食用;豆科植物2~3份,如菜豆、豌豆、扁豆;全麦面包、饼干、谷物或面食2份以上。

(三)膳食烹饪及卫生原则

所有食物在烹调过程中都应注意保持其中的营养成分,避免因为一些不当操作而使营养流失。例如,淘米的次数不宜过多,不要用热水淘,也不能用手搓米;制作面食时,要少放或不放碱;蔬菜最好先洗后切,洗菜时不能久泡,也不要把买来的菜长时间存放在冰箱里;对于西红柿、胡萝卜、黄瓜、苹果、梨等果蔬,其果皮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比果肉多,应尽量带皮吃;烧排骨汤时可以加点醋,这样可以使骨中的钙溶解于汤中;油炸食品会严重破坏食物的营养素,尽量少让幼儿吃;等等。

三、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建议

(一)环境创设

在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环境幽雅的室内,孩子可以更加愉快地进餐。如果条件允许,家长也可以让孩子帮助挑选和准备食物、布置餐桌、收拾碗筷,提高他们的成就感,让他们进餐更加愉快。进餐时还要避免电视和电话的干扰,家长可以和孩子在饭前做几分钟祈祷或冥想,帮助孩子形成一种充满感恩的心理和归属感。此外,即使孩子不小心弄撒了食物,或在餐桌礼仪方面犯了错误,家长也不要直接在餐桌上批评或责骂他们,应让孩子在放松的状态下继续进餐。

(二)烹调方法多样化

好看、有趣的食物往往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幼儿膳食烹调过程中,我们除了要保持食物的色、香、味、形俱全,适合幼儿的消化能力和膳食心理特点,还应发挥创意,做出各种造型独特的食物,以促进幼儿的食欲。例如,充满童趣的卡通造型拼盘,可以成功吸引孩子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进餐欲望。

(三)控制零食,按时进餐

有规律的生活才是健康的生活,因此,幼儿每天的进餐时间应固定在一个时间段内,这样会利于孩子对食物营养的消化吸收,保证身体健康成长。此外,家长应控制孩子吃零食的数量和时间,不能任由孩子吃,否则孩子会没有饥饿感,进而失去食欲,最终导致身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流失。

当今,人们对健康饮食文化的认识越来越高,每个人也都有着自己的观点,但基本观念是相同的:健康饮食应含有较少的饱和脂肪和精制糖,同时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精益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对于孩子而言,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是根本,也是基础,这将为他们的健康童年以及今后漫长的人生路保驾护航!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