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中国医药类核心期刊

发布时间:

中国医药类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分为:(1)科技核心期刊(2)北大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北大核心目录每四年更新一次,一般去知网搜索这本期刊就能查到结果。科技核心每年都会更新目录,这个就比较麻烦了。知网有时候更新很慢,是不是科技核心期刊有时候是看不到的。但是你可以在这里查到结果: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图书馆→首页界面右侧有一个相关下载,里面有社科目录、理科目录。最近得知几本中华牌审核比较快,周期短的核心

中医类论文核心期刊有:中华医学杂志、第四军医大学学报、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等等。1、中华医学杂志:杂志编辑委员会由生物医学领域的学科带头人组成,一般两个月内回复,加上审稿时间,周期较长。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改为《医学争鸣》,双月刊,由第四军医大学主办,主要发表具有一定理论见解和研究水平的学术论文、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科技部及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三军医大学主管、主办。

这个说不完的,有很多,主要看你要求。

医学类核心期刊有:①《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月刊)、②《中国医学装备》(月刊)。具体如下:《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月刊)创刊于1993年,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全国中医内科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医学装备》(月刊)创刊于2004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专业学术期刊。杂志以“开拓学术视野,加强深层服务”为办刊理念;以“坚持学术性、专业性、实用性,强调前瞻性、创造性,达到权威性要求”为办刊方针;以“打造医学装备权威媒体,追求医学装备领域的前沿学术价值,追踪国内外卫生产业发展态势,不断接受新技术、新思想、新挑战,引领中国医学装备行业健康前行,以多年积累与沉淀的行业文化背景和雄厚的专家资源为基础,结合全国卫生系统的读者网络,搭建连接生产与应用的桥梁,成为服务于医学装备产业的优秀品牌”为办刊宗旨。

医药类论文核心期刊

中医类论文核心期刊有:中华医学杂志、第四军医大学学报、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等等。1、中华医学杂志:杂志编辑委员会由生物医学领域的学科带头人组成,一般两个月内回复,加上审稿时间,周期较长。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改为《医学争鸣》,双月刊,由第四军医大学主办,主要发表具有一定理论见解和研究水平的学术论文、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科技部及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三军医大学主管、主办。

核心难度都是比较大的,不仅对文章要求好,对作者的身份还是有一定的要求。

比较推荐科技核心:《陕西中医》(SCD 第一批学术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医药类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

投稿要求:来稿应具先进性、科学性和逻辑性。要求资料真实,当报道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作者应该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地区、国家)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

数据可靠、论点明确、结构严谨、文字通顺。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若取得国家或部、省市级以上基金资助或属攻关项目,请附项目证书复印件,并脚注于文题页下方。

好投的医学核心期刊:包括《中国学杂志》、《护理管理杂志》、《医学研究杂志》、《中国医师》、《四川中医》、《海南医学》等。医学核心期刊是指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审批准后公开发行的医学学术期刊,经各高校、医学研究所、医学行政机关等机构根据期刊刊录文稿被摘引率等系统的对期刊按医学学科进行评定。 扩展资料 好投的医学核心期刊:包括《中国学杂志》、《护理管理杂志》、《医学研究杂志》、《中国医师》等。《中国学杂志》是中国学会主办、中国科协主管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专业性学术期刊,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该刊主要介绍国内外学创新性成果、学先进技术、临床合理用、中西制剂、调剂、学学科的科学管理与改革、学基础知识及理论等。《医学研究杂志》(月刊)创刊于197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办的部级医学学术杂志。紧跟医学发展趋势,对医学热点予以适时追踪,内容新颖、及时,学术水平较高,以从事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以报道医学领域的重大科研成果、国家重点课题的医学进展、医疗新技术和诊疗经验为主要内容,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和实用性,促进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中国医师》(月刊)创刊于1995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医学会主办的医学学术类综合性科技期刊,是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一级期刊。以传播医学领域的理论、实践、基础研究及相关方面的最新进展为宗旨,以反映我国医学领域的科技进步和学科创新为主。主要报导医学领域临床各个专业的新进展、新方法以及各级医疗工作者临床工作中的经验。

这个说不完的,有很多,主要看你要求。

民族医药类核心期刊

学术堂为大家推荐几本中医类的核心期刊,供大家参考:1、《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刊物简介:主要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和中西医结合方针,报道我国中西医结合在临床、科研、教学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级别:本刊为科技核心(2018自然科学), 中文核心(2017年版), RCCSE(A+)(2017-2018), CSCD核心(2019-2020)2、《中华中医药杂志》刊物简介:是中国科协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学术进展的中医药学科杂志.级别:科技核心(2018自然科学), 中文核心(2017年版), RCCSE(A)(2017-2018), CSCD扩展(2019-2020), 梯队期刊(2019)3、《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级别:科技核心(2018自然科学), 中文核心(2017年版), RCCSE(A-)(2017-2018), CSCD核心(2019-2020)刊物简介:全面报道中药新药、中医药的研究进展与成果,并为医药卫生行政部门以及中药新药研究、生产、应用单位提供信息和交流园地,是中药研究、中药临床药理学科进行国内外学术成果交流的重要窗口.

是正规合法期刊,评职称肯定可以用,但不是核心。核心期刊非常严格,不是交钱就可以搞定的。

医学核心期刊有如下:《FRONTIERS OF MEDICINE》《解放军医学杂志》《解放军医药杂志》《医学研究生学报》《中华医学杂志》。

医学核心期刊是对以公开发行的医学学术期刊,按学科分门别类的进行系统评价的医学学术期刊目录,通常所说的核心期刊,是指被北大图书馆每四年出版一次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列出的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主要以北京大学图书馆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也叫2011版北大中文核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2014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为参照标准,

同时各地高校和卫生机构根据各地的需要按期刊的影响引子等条件将医学类期刊分为一类、二类或者A、B、C、D等,这种分类方法由于各地的要求不统一,所以没有统一的标准。

核心期刊 第五编 医药、卫生

R 综合性医药卫生

R1 预防医学、卫生学

R2 中国医学

R3 基础医学

R4/8 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R9 药学

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

1、中华医学杂志

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6、解放军医学杂志

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12、复旦学报.医学版

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广东医学

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2、上海医学

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4、江苏医药

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7、实用医学杂志

28、山东医药

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30、重庆医学

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32、天津医药

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

1、中国公共卫生

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4、卫生研究

5、营养学报

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不了解,自己到知网查查就知道了

医药类核心期刊目录

R9 药学类核心期刊表1药学学报7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3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中国药学杂志8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4中国抗生素杂志3中国药理学通报9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4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0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6中国海洋药物5中国新药杂志11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6药物分析杂志12华西药学杂志

核心期刊 第五编 医药、卫生R 综合性医药卫生R1 预防医学、卫生学R2 中国医学R3 基础医学R4/8 临床医学/特种医学R9 药学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1、中华医学杂志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6、解放军医学杂志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2、复旦学报.医学版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广东医学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上海医学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江苏医药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7、实用医学杂志28、山东医药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30、重庆医学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32、天津医药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公共卫生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卫生研究5、营养学报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7、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环境与健康杂志10、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1、中国卫生统计12、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3、中国职业医学14、环境与职业医学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6、中国卫生经济17、毒理学杂志18、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现代预防医学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2、中国妇幼保健23、中国学校卫生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6、生殖与避孕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草药2、中国中药杂志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4、中国针灸5、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7、中药材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中药药理与临床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5、辽宁中医杂志16、时珍国医国药17、中医杂志18、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3、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4、解剖学报5、中国免疫学杂志6、免疫学杂志7、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8、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9、生理学报10、解剖学杂志1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3、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改名为: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4、生理科学进展15、中华病理学杂志16、神经解剖学杂志17、现代免疫学18、病毒学报19、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1、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3、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5、基础医学与临床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中华检验医学杂志5、中国超声医学杂志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8、中华护理杂志9、临床检验杂志1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1、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2、中国急救医学13、检验医学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5、中国全科医学16、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7、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8、中国输血杂志19、中国实验诊断学20、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1、护士进修杂志内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中华内科杂志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5、中华血液学杂志6、中华肝脏病杂志7、中华消化杂志8、中国地方病学杂志9、中华肾脏病杂志10、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1、中华糖尿病杂志(改名为:中国糖尿病杂志)1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3、中华传染病杂志14、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6、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7、中国循环杂志18、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19、中国老年病杂志2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1、中国内镜杂志22、肠外与肠内营养23、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4、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外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外科杂志2、中华骨科杂志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4、中华创伤杂志5、中国实用外科杂志6、中华实验外科杂志7、中华显微外科杂志8、中华神经外科杂志9、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0、中华烧伤杂志11、中华麻醉学杂志12、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3、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4、中华手外科杂志15、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6、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7、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8、中国器官移植杂志19、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1、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2、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3、临床麻醉学杂志24、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5、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6、中华男科学杂志妇产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妇产科杂志2、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3、实用妇产科杂志4、现代妇产科进展儿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儿科杂志2、中国实用儿科杂志3、临床儿科杂志4、实用儿科临床杂志5、中华小儿外科杂志6、中国当代儿科杂志肿瘤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肿瘤杂志2、癌症3、中国肿瘤临床4、肿瘤5、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6、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7、肿瘤防治研究8、中国癌症杂志9、实用肿瘤杂志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神经科杂志2、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3、中华精神科杂志4、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5、中国行为医学科学6、临床神经病学杂志7、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8、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改名为:国际脑血管病杂志)9、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皮肤病学与性病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皮肤病杂志2、临床皮肤科杂志3、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耳鼻咽喉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改名为: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3、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4、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眼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眼科杂志2、中华眼底病杂志3、中国实用眼科杂志4、眼科研究5、眼科新进展口腔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华西口腔医学杂志3、实用口腔医学杂志4、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5、口腔医学研究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放射学杂志2、临床放射学杂志3、实用放射学杂志4、中华核医学杂志5、中国运动医学杂志6、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7、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8、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9、放射学实践10、介入放射学杂志药学类核心期刊1、药学学报2、中国药学杂志3、中国药理学通报4、药物分析杂志5、中国新药杂志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7、中国医院药学杂志8、中国医药工业杂志9、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0、中国抗生素杂志11、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2、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3、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4、中国药房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6、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7、华西药学杂志

医学类核心期刊有:①《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月刊)、②《中国医学装备》(月刊)。具体如下:《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月刊)创刊于1993年,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全国中医内科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医学装备》(月刊)创刊于2004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专业学术期刊。杂志以“开拓学术视野,加强深层服务”为办刊理念;以“坚持学术性、专业性、实用性,强调前瞻性、创造性,达到权威性要求”为办刊方针;以“打造医学装备权威媒体,追求医学装备领域的前沿学术价值,追踪国内外卫生产业发展态势,不断接受新技术、新思想、新挑战,引领中国医学装备行业健康前行,以多年积累与沉淀的行业文化背景和雄厚的专家资源为基础,结合全国卫生系统的读者网络,搭建连接生产与应用的桥梁,成为服务于医学装备产业的优秀品牌”为办刊宗旨。

你具体看看你的文章方向和这个期刊相关性吧

中国中医药报是核心期刊吗

张德英右手直握球拍,属于中国传统的“左推右攻”型打法,但她根据自身的反应快,爆发力好的特点,练就一身以发球抢攻为主的凶狠进攻技术,在同时代打球的女运动员中,张德英以发球变化多,进攻速度快,击球落点刁而独具一格。一九七九年就读于河北医学院中医系,八四年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毕业后留校,在附属医院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十年余,九四年调中医学院,担任推拿类课程的教学,一九九七年任教研室主任,从事教学兼临床医疗工作,通中医内、妇、儿、外、骨伤、针灸、推拿诸科,曾系统担任骨伤、推拿、针灸、手法、功法、推拿治疗等课程的教学及临床。现为河北医科大学教授,河北中医学会常务理事,香港国际传统医学研究会客座教授,香港中华医药报高级撰稿人,曾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国家级论文17篇,国家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国际级论文1篇;著书六部,均为国家级。论文“改善中医发展的环境”、“新世纪中医的发展方向”、“对中医科研工作的思考”均在《中国中医药报》发表,“对中医科研工作的思考”曾引起全国的争鸣;“治吐之剂,服之有道”、“脾实证与繁木泻土”等3篇论文在《中医杂志》发表,“关于行间穴的音义”等3篇在《中国针灸》发表,2007年发表新著《痰证论》,是对现代病、流行病的治疗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在国内影响较大。负责及主研担任厅级科研课题2项,主研担任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各2项。2002年起担任全国推拿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唯一委员),2003年起任《中华推拿疗法杂志专家编委》。

病情分析:你好,对于你的情况,建议你说明一下是存在哪方面的疾病意见建议:

巫医啥都不看,也在看病!还有那么多人在追捧!

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医院药事管理与中药临床药学:从事医院药事管理多年,组织编写了我国第一部《医院中药管理学》,主持开展了“医院中药现代管理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科研课题,围绕这一课题发表相关论文20多篇,出版相关专著2部,该成果被评为中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方面与曾聪彦主任中药师合作,带领团队申报开展“常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与防治措施规范化研究”的科研课题,发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该成果被评为中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广东省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项目负责人发起并组织承办了“全国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学术研讨会暨中药安全性问题研修班”, 率先提出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大部分是临床使用不当造成的观点,得到了与会代表的支持。在中药处方点评方面,作为广东省药学会处方点评实施规范起草专家组成员参与了广东省处方点评实施规范的起草工作,率先提出了“中药处方点评实施要点”,并先后在深圳、广州、南京、天津、合肥等地为中药人员做了多场学术报告。较早关注中药安全性与合理使用,曾就“中药(或中成药)安全性及合理使用”为题在各种学术会议、培训班、学习班及科普论坛上作过30多场讲座或报告,深受广大医药工作者和普通人民群众的欢迎,在“全国第五次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暨全国中医药科普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 “全国中医药科学普及金话筒奖”。十分重视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积极推动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早在2008年就在《中国药房》杂志上发表“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与发展思考”一文,2009年又在《中国中医药报》(6月3日3版)上撰文“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亟待加强”,呼吁加强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并提出了“发挥中医药特点,促进中药临床药学发展;医院中药师应转变观念,促进‘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药疗服务;积极探索中药临床药学的开展模式;加大中药临床药学人才的培养教育(包括中医药院校要开设中药临床药学专业和参考目前西药临床药学人员培养模式把一些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开展较好的三甲中医院设为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的建议,首次提出建立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的建议。该文被2009年11月18日在广西梧州召开的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先后在中山、广州、重庆(《中国药房》编委会)、天津、北京(第五届紫禁城国际药师论坛)等地宣讲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性。与北京东直门医院药学部主任曹俊岭教授合作共同发起并担任主编、邀请全国16家三甲医院药学部主任共同参与编写、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了我国首部《中药临床药学》专著,作为项目负责人发起并承办了“全国中药临床药学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药临床药学研修班”,牵头组织参会代表向全国的医疗机构、医药高校及中医药管理部门发出“关于积极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推动中药临床药学学科发展的倡议”,为推动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 药物研究与开发:在故乡湖北蕲春工作期间,对李时珍故乡的地产、特产药材进行了深入研究,主编出版《蕲州药志》、《艾叶》等专著,特别是对家乡的特产药材艾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论证了蕲艾的优质性与道地性,围绕艾叶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 主编出版艾叶专著2部 ,指导国内10多家艾叶生产企业开展艾叶系列产品研发工作,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推动艾叶研发及推广艾叶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90年代中期来到广东后,梅教授把广东地产药材的研究开发工作列为自己的重要研究方向,带领他的技术团队以中药药理实验室为研究平台,以“广东地产药材研究与开发”为研究方向先后带教硕士研究生8名,其中10届研究生戴卫波获南粤优秀研究生称号;11届研究生范文昌在读期间发表论文10多篇,主编出版100多万字的《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物大全》专著,获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13届研究生李红念在读期间发表论文18篇,第1作者7篇(其中3篇为核心期刊),参编专著7部(均为编委),获2012年度国家奖学金和2013届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近年来分别开展了广东土牛膝、三角草、广昆布、三丫苦、蛇鳞草、布渣叶、蛇泡簕等广东地产药材研究,在此基础上主编出版《广东地产药材研究》专著,并获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研制出医药新产品10多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省、市科技进步奖10多项。其中广东地产药材研究项目“三角草的基础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昆藻调脂制剂治疗脂肪肝的机理与临床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复方土牛膝制剂治疗咽喉疾病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获中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药学史及本草研究:早期在故乡工作期间主要开展对李时珍及《本草纲目》的研究,发表论文10多篇,在各级领导和专家的支持下牵头成立了湖北蕲春李时珍中医药研究所,并担任首任所长。协助黄石著名的中药专家邓来送老师创办了《时珍国药研究》杂志。率先组织全国各地的的专家开展对《本草纲目》的补正研究,并主编出版了《本草纲目补正》一书。2012年应日本药学史学会会长津谷喜一郎教授的邀请,赴日本进行学术交流时在日本东京大学举办的“日本药史学会柴田论坛”作“60年来纪念李时珍活动大事记”的学术报告。1993年南下广东后,积极开展对岭南医药学家葛洪的研究,发起并承办了“纪念葛洪及其药剂学成就学术研讨会(中国药学会主办)”,发起成立了“葛洪(惠州)研究会”,担任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并组织研究会的副主任委员郝近大、冉懋雄、胡晓峰等一起编译出版了《抱朴子内篇.肘后备急方今译》一书。目前,正领导课题组开展广东省科技厅资助的中医专项研究项目“葛洪《肘后备急方》研究”课题。为积极推动广东的医药历史研究,发起成立广东省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并担任首届主委职务。著作主编出版的专著有:《中成药的引申应用》(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蕲州药志》(中医古籍出版社1993年8月第1版)、《本草纲目补正》(中医古籍出版社1993年8月第1版)、《医院中药管理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年3月第1版)、《抱朴子内篇、肘后备急方今译》(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年3月第1版)、《现代中药药理手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艾叶》(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中成药临床新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现代中成药手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药海撷菁——梅全喜主任中药师从药二十年学术论文集》(中医古籍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手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现代医院中药管理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老药新用途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简明实用中药药理手册2009》(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鼻咽癌的最新研究与对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应对》(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8月第1版)、《广东地产药材研究》(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年5月第1版)、《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物大全》(中医古籍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新编中成药合理应用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现代医院药事管理论文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年7月第1版)、《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速查》(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年7月第1版)、《中药熏蒸疗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8月第1版)、《艾叶的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版)、《中药临床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11月第1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导,2004年版、2007年版、2009年版、2011年版、2012年版、2013年版和2014年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同步习题精选》(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试题集,2009年版、2011年版、2012年版、2013年版和2014年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等20部达1000多万字,参编并担任副主编、编委的专著有12部,在国内外医药杂志上公开发表专业论文250多篇,科普文章80多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