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教育研究伦理学论文1000字

发布时间:

教育研究伦理学论文1000字

你要道德方面的论文干吗?下载后自己在家中面对着忏悔吗?

论文 关键词:提升德性;规范行为;

论文摘要: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特殊的实践活动,要真正实现“至善”的价值目标,就不得不从人性的理念出发,对教育活动的主体即教师的德性和行为进行伦理的反思。学生素质的提升离不开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从提升德性、规范行为的视角对教育伦理建设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教育伦理问题实质上是价值问题,它所要解决的是教育应该是什么和教育应该怎么样的问题。教育伦理作为在培养人的活动过程中的伦理道德,既不是从某种绝对的道德理念推导出来的,也不是人的头脑先天固有的善良意志在教育活动中的表达,而是产生和形成于现实的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教育伦理对教育的作用,即教育伦理的价值,是由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决定的,教育者的美德与善行是教育伦理价值取向的两个维度,是教师教育伦理道德建设的终极目标。

一、美德伦理与规范伦理的省思

规范伦理与美德伦理是道德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伦理论的基本类型。规范伦理与美德伦理,从某种意义上讲都可以成为人们行为导引和品德塑造的价值取向,但两者具有不同的伦理品性、伦理旨趣和实现机制。

规范伦理研究道德规范及其性质、结构和发挥功能的方式以及规范的论证等问题,它主要以人的行为及其道德标准为研究要义,探讨善与恶、正当与不正当、应该与不应该之间的界限与标准,给人们行为提供准则指引,为人类探索理想的规范系统。它具有最广泛的可行性、可接受性,甚至具有某种必须性,是社会秩序、人际关系最基本的伦理需要。无论是功利主义,还是康德的绝对命令的义务论伦理学,乃至现代西方以罗尔斯正义论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或个人主义等等,都是一种规范伦理学。它们都是建立在规则基础之上的,认为人们选择一种行为,可能不是因为他们愿意这样做,而是因为他们必须按照规则而行为。

美德伦理本质上属于一种“人格伦理”,即是一种指向更真人生尽力、更善人生价值和更美人生境界的人格的自我完善。道德不只是外在的遵守,更是内在的实现、内心的诚服和以此为基础的行动。作为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美德伦理或者说德性论点的典型代表,以美德和修身为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圣外王”的起点,强调“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古希腊罗马伦理学围绕的核心问题就是研究“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前苏联伦理学学家季塔连科因此认为“古希腊罗马伦理学可以说是关于德行的学说,’(季塔连科:《伦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6页),美德伦理“重视美德,并把人生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在关于美德问题上,规范伦理和美德伦理的理论侧重和实践导向不同。规范伦理侧重“美德是出于规则而行动的愿望”,认为美德源于规则;美德伦理则侧重“应当通过美德来定义规则”,坚持规则源于美德。不同的伦理导向将塑成完全不同的人才规格。内心的诚服和以此为基础规范伦理的价值取向体现的是一种以规则为本位的知性人才培养模式;美德伦理的价值取向本质上追求的是一种以人格健全发展为本位的德性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在我术界,普遍存在着一种重视规范伦理而轻视美德伦理的倾向。重视规范伦理的观点主要有“底线伦理”论与制度伦理论。上述两种观点均是从社会伦理之视角与维度出发,强调在当代道德建设中首先要注重规范伦理建设,不过前者强调了这种规范的基础性即底线性,后者则强调了这种社会规则的制度维持手段。但是如果现代道德把伦理学几乎变成纯粹外在约束规范的设计,使伦理道德成了一种类似于的规则体系,会不会使道德规范本身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和意义?因为没有现代人自身的德性品格作为现代伦理运作的内在主体基础,道德规则又如何得以实施?美德和规则本来是一个完整的伦理学所应当必须涵盖的内容,合理的选择应当是规范伦理与美德伦理的有机整合,既提倡既通过遵循规则,规范行为,行为,同时又高扬人作为道德主体的自主自愿的主体精神,通过培养优秀的美德和塑造良好的人格,提升德性,规范行为,指导行为。

握手,,我也百度呢。。

浅谈中小学教师的道德人格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推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特别是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对《纲要》的重要性、先进性、及时性已达成共识,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实施《纲要》,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使其真正地发挥作用。在中小学教育的问题中,我认为最为重要的应是道德教育问题,而道德教育的关键是中小学教师自身道德水平的问题,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道德水准,特别是道德人格乃是全社会进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这也是我们必须把中小学教师的道德人格作为研究课题的重要原因。� 人格问题乃“做人之道”。心理学认为,人格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内在组织,它包括人的思想、态度、兴趣、气质、潜能、人生哲学以及体格和生理特点等心理物理个体性的多面综合,简单地说,就是指个体的差异,也可以叫人格的个性特征。如果我们完全从伦理或道德的语境中谈人格,就是指人的品格,是指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高低,也可以称人格的品质特征。所以,无论是从心理学还是从伦理学的视角分析人格问题,都很难区分开人格的个性特征和品格特征。这与过去的教学理论研究只重视物质世界问题的研究,不重视人的问题的研究,在有关人的问题上大多偏重对学生问题的探究,却常常忽视对教师本身的研究。 心理学上的人格解释至少在两个方面是与伦理问题相沟通的。第一,道德人格是人格的组成部分。能够正视环境与个人的责任,因而对自身、别人或所居处的环境,能够正确适应的所谓“健全人格”,如从伦理学的角度看,亦可认定是一种道德人格。第二,人格的动力特征与道德问题相沟通,以某种行为方式行动或能以某种特定结构组合一系列外在行为表现的整合能力。所以,人格的心理学与伦理学的解释是沟通的,人格与道德问题有相关性,讨论人格建构不可不讨论道德教育,尤其是道德人格的建构。而道德人格的建构有外部和内核两个层面,前者指一系列的道德行为规范组成的外在系统的建设,后者指道德观念、情感、信念等内在系统的建构。由于中小学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更应着力关注对自身的道德观念、情感、信念等的内在系统的建构,加强人格修养。 我们之所以要将中小学教师的人格修养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来研究,是因为在每个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社会媒体是学习的源泉,有很大的社会化力量,在青少年生活的不同时期,这些社会媒体都有各自突出的作用,并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施加不同的影响,特别是中学教师的人格修养,甚至影响着学生们的终身,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带有社会责任,对学生人格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从学校教育来看,教师的人格,体现着教师之间的个性差异,诸如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稳重的态度、积极的兴趣、刚毅的性格和良好的品性等,这些因素在不同的教师身上的外在表现是不同的,具体反映在教师个体为人处事的道德风尚上,体现在不同的教学风格中,也表现在不同的德育环境里,而这些反映与表现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师德。可见,教师的人格与师德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切师德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学生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由此可见教师人格的力量。学生往往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其品德,从教师的威望中完善其人格的全部含义。 我们应该特别强调在理想的教师人格中,道德的纯洁性如雪一样洁白。不管有人还是无人,行动都是表里如一,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学生,都能赋予公正的爱,这样的人格才是真正有魅力的人格。慈爱和权威是为师的特质,因而也是人格感化的根本动力。而慈爱和权威决不是对抗的二元的东西,而是由同一根源——教师高尚的人格涌现出的。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威信,没有威信就没有真正的爱。金子般的人格,能给学生们带来足够享用一生的“热量”,能还给教育一个更加深刻的内涵,既使父母给予孩子们足够的爱,青少年的身心也并不一定能够健康成长,来自师长的爱是无声的,但却是最有份量的,学生们在学校里最渴望的就是来自教师给予他们的那种发自内心的爱。 在学校道德教育中,要实现学生道德人格的提升就必须重视建构合乎时代的道德理想人格;道德理想人格的塑造要在神化人格与现实人格之间保持张力、取得平衡,使之既有现实性,又有一定的神圣性;理想人格追求在教育或修养中的具体落实应通过榜样人格——具有优秀人格魅力的教师作为中介去完成,对每一个个体而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既要以理想人格作最高参照系,又要以榜样人格作最切近的参照。所以,我们不仅要把教师当作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的执行者、知识的传播者,而且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该突现教师的道德人格魅力。在学校,教师是学生最依赖的人,是学生的人格榜样,学生在教师那里获得信心和力量,学到高尚的思想品德。教师是学生情操的陶冶者,心灵的哺育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处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还很不成熟,其成长不是自发的,教师要按照教育发展规律,在言传身教中去影响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实现他们的理想人格。社会在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迅速地发生着变化,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对教师特别是中学教师而言,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样的核心人格才是真正有魅力的人格呢? 教育规律告诉我们,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新的教育氛围对中学教师首先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极强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愿意为教育事业而献身,为此,他们应该不断地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凡是学生尊敬和爱戴的教师,都是有着较强业务能力的教师。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并且善于把必要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发展学生的智力,在教师的服务中,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掌握知识的乐趣与教师的人格力量。为了实现教师对学生的真正的爱,教师要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表现为有理想、有道德,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能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一言一行能成为学生的表率。教育是双边活动的过程,只有学生对教师道德人格的认可,师生关系融洽才能使教育取得成功。 创造性、创造精神是中小学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内容。创造精神是和保守、守旧思想相对立的,一个具有创造精神的人在这样一个信息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对信息的捕捉、吸收、筛选和运用,都需要有新的思维方式。这就要求每位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去捕捉新的有价值的信息,并会对庞杂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整理,从中找出主要的问题,据此做出决策,指导行动,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对信息的处理上,不仅会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做定性分析,还会利用数学及其他科学手段做定量分析,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很好地结合起来,加强思维的精确性。一个具有创造精神的人,一定是敢想、敢干,有勇气独辟蹊径,有能力开拓新的领域,敢于创新,想前人所未想、做前人所未做的事。关于这一点,目前同仁们还有不同的看法,争论的焦点是中小学教师到底该不该从事一定的科研活动,教师们应该是只依据教学大纲传授知识,还是在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的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承担一些课题研究;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否会对其正常教学有帮助的问题。我认为,开放思想是时代对人的素质提出的要求。在人们的思维方式上,也应该有新的转变,要改变思维的参照系,扩大思维的空间范围,从过去那种狭隘的、封闭型中解放出来,变为宽广的开放型。要使人们的思维在更广阔的领域中驰骋,以发展人们的创造精神,中小学教师也不例外。低水准、低素质的教师既使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也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但高水准、高素质的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就一定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而且其先进的、甚至是超前的思维方式会使所有的学生受用终身。 独立的人格才是真正的人格。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品德高尚的教师应该具有能够摆脱物质诱惑、耐得住寂寞、淡薄名利、喜欢独处和隐静的品质。赖以指导教师人生目标的是他们所具有的价值观和情感,对待那些能引起人们混乱的事情常常能保持超然、平静、泰然自若的态度。他们很容易找到自我克制的方法,以及找到使自己保持平静和安详的方法;因而教师能做到在处理个人名利、灾祸时不像一般人那样反应强烈。他们能做到在有失尊严的情境中也有能力保持自己的尊严。这种自我克制是根本不同于严厉和冷漠的。由于教师的独立自主,因此总能不受环境的约束,比依赖外部世界更多地依赖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呈现出一种清新不逊的鉴赏力,以敬畏的、惊奇的和愉快的心情体验其一生中遇到的各种事件。由于内心世界的纯洁,使他们对每个学生或每次日出都像第一次见到那样感到美丽和令人激动。他们表现出对自己、对别人以及对整个自然的最大的认可,他们所能做的就是让这个世界更加美丽。 自然、朴实、纯真、向上是值得我们崇尚的美德,这些美德通过教师的言行,表现在学生们面前,教师的人格就具有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修养应该是与其自身的事业和生命相伴而行。在学生面前,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感情,沿着自己选择的目标前进。在教学过程中,展示自己的天赋,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义务,懂得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存在的差异,懂得自我评价与别人对自己评价之间存在的差异,在影响和教育学生的同时,也不断地修正和追求自己的理想人格,教师的人格魅力应该是具有生命力的,因为具有生命力的教育事业是他们的终身选择。 教师们,在我们为了职称不得不忙于学习外语、学习计算机的时候,为了升学率而不得不一头钻进无边无际的题海中苦思瞑想的时候,千万别忘了道德人格乃是支撑我们之所以为人师的真正灵魂。

教育伦理研究期刊

不是必须不同。

参考文献是作者撰写论著时所引用的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书目,集中列表于文末;

注释主要包括释义性注释和引文注释,一般排印在该页地脚或集中列于文末参考文献表之前。

释义性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

引文注释包括各种不宜列入文后参考文献的引文和个别文后参考文献的节略形式。

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注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不是的。

注释就好像我们上语文课学古诗词时,那一页的下方有一些难理解词汇或者短剧的解释一样。注释是对书籍或文章的语汇、内容、背景、引文作介绍、评议的文字。为古书注释开始于先秦时期。中国古代分得较细,分别称之为注、释、传、笺、疏、章句等。

参考文献是引用人家已发表的观点或者文章或者实验结果等,需要在引用的那段话后面加[1][2]这样的上标,然后文章末尾列“参考文献”时与文中的上标相对应。

参考文献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作用:

①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②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

③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

④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

⑤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注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研究生报考须知一、我校是江苏省重点高校,也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现有博士后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4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98个。2006年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生约1800名(包括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研究生)。 二、报考条件: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优良,遵纪守法,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1、统考:①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毕业生;或②国家承认学历的2006年应届本科毕业生;或③2004年9月之前大专毕业生或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或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或④已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 年龄超过40周岁的须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 以同等学力报考的考生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①进修过8门或8门以上与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的本科主干课程;②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还须加试两门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 2、法律硕士联考:符合以上条件,并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非法学专业(下列13个专业不得报考:法学、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劳动改造法、商法、公证、法律事务、行政法、律师、涉外经济与法律、知识产权法、刑事法),另非应届本科毕业生须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 3、单考:大学本科毕业后连续工作4年或4年以上、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工作2年或2年以上,业务优秀,已公开发表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或已成为业务骨干,经本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为本单位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 三、报考程序:所有考生必须先于10月10日—31日(8:00—23:00)登录报名网站()填写本人报名信息;网报结束后,于11月10日—14日,考生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到所在省级招办指定的报考点确认报名信息,并进行缴费、照相。所有报考我校单考生及美术专业绘画、书法方向的考生必须直接到我校报名、考试。 四、我校在研究生中设有“徐悲鸿”、“高觉敷”、“朱敬文”、“华藏”等奖、助学金。 五、简章中专业名称前标“●”者表示该专业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标“☆”者为国家重点学科,标“▲”者为省重点学科。考试科目前的数字为考试科目代码,报名时需填写。所有专业招生人数仅供参考。 六、其它事项:1、我校欢迎学生跨学科报考;2、因硕士生考取之后才确定导师,且每年聘任一次,故无法告之。 联系部门:南师大(随园校区)研招办 邮政编码:210097 联 系 人:王正平 电 话:025-83598152 研究生网址: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初试考试科目 复试笔试科目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001文学院)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01语文教学论 4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教育学基础④心理学基础 ⑤语文教学综合基础(含文章解读) ⑥古代文学⑦文学理论 050101●文艺学01文学理论02文艺美学03文学创作论04审美文化学05文学评论 29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中国古代文学史④文学理论 ⑤文学评论 ⑥写作学⑦现代汉语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1理论语言学02计算语言学03应用语言学(含对外汉语教学) 27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 ③现代汉语学④语言学概论或程序设计语言 ⑤02方向:计算机应用基础01、03方向:语言学简史 ⑥中国古代文学史⑦古代汉语学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01古代汉语02现代汉语 28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现代汉语④古代汉语 ⑤语言理论 ⑥中国古代文学⑦中国现当代文学 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01古籍整理与研究02文献与文化研究03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 20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文献阅读基础④中国古典文献学 ⑤国学基础知识 ⑥中国文学史⑦文史知识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01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02唐宋文学03元明清文学 38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 ③中国文学史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阅读与评论 ⑤古代文学专题 ⑥文学理论⑦古代汉语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01中国现当代文学 35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文学作品评论写作④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⑤现当代文学专题 ⑥中国文学史⑦现代汉语 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1现当代欧美文学(含俄罗斯文学、女性文学)02中外文学—文化关系(含中日文学—文化关系)03海外华文文学 20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④比较文学基础 ⑤外国文学评论写作 ⑥文学理论⑦中国现当代文学 050121★●影视文学01影视创作02影视批评 8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影视艺术概论④影视评论写作 ⑤影视美学 ⑥中国电影史⑦中国电视史 050122★●中国文学与文化01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文学与文化02宋元明清文学与文化 9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 ③中国文学史④中国文化史 ⑤中国文学与文化专题 ⑥文学理论⑦古代汉语 050405戏剧戏曲学01中国戏曲史02中外戏剧比较03戏剧理论研究 8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中国文学史④中国戏剧史(古代、现代部分) ⑤经典戏剧作品赏析 ⑥文艺理论基础⑦戏剧理论基础 050406电影学01影视批评02影视编导 25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影视艺术概论④影视评论写作 ⑤电影文化诗学 ⑥中国电影史⑦中国电视史 002新闻与传播学院) 050301▲新闻学01新闻理论与新闻业务02广播电视03出版与编辑 23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新闻与传播学理论④新闻与传播学史 ⑤新闻业务、新闻评论 ⑥新闻学基础⑦写作 050302传播学01理论传播学02应用传播研究03广告经营管理 20 同“新闻学”专业 ⑤01、02方向:传播实务03方向:广告原理 同“新闻学”专业 050407广播电视艺术学01广播电视艺术与技术02播音与主持03摄影与摄像 15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广播电视概论④广播电视文艺学 ⑤01方向:艺术与技术02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03方向:摄影技艺与摄影专题实践 ⑥01、02方向:广播电视史03方向:摄影技术实践⑦01、02方向:电视策划03方向:摄影艺术实践 003公共管理学院) 010105伦理学01伦理学理论研究02经济伦理研究03社会伦理研究04教育伦理研究 25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④西方哲学史 ⑤伦理学理论与实践 ⑥法律基础理论⑦邓小平理论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01科学哲学、技术哲学02科技政策与管理 10 同“伦理学”专业 ⑤自然辩证法或西方科学哲学 ⑥科学方法论⑦自然科学基础 030202中外政治制度01中国近现代、当代政治制度暨政府理论02外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研究 10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政治学原理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⑤中外政治制度 ⑥科学社会主义原理⑦政治制度理论 030203●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01列宁与俄罗斯问题研究02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0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研究 15 同“中外政治制度”专业 ⑤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⑥科学社会主义原著选读⑦国际政治 030204中共党史01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02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10 同“中外政治制度”专业 ⑤中共党史 ⑥中国近代史⑦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030205●▲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01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02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管理03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04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30 同“中外政治制度”专业 ⑤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⑥马克思主义哲学⑦毛泽东思想概论 120401行政管理01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02公共政策分析03社区治理研究04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40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政治学原理④公共管理学 ⑤行政管理学 ⑥管理学原理⑦公共政策 004法学院) 030101●▲法学理论01法哲学研究02中国法制现代化研究03法律社会学研究04现代市场经济法制研究 40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法理学④民法学与刑法学(各75分) ⑤中西法律思想史 ⑥国际公法⑦商法 030102法律史01法律文化传统与现代化02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史03中国法制史 6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法理学④中西法律思想史 ⑤中外法制史 ⑥民法学⑦刑法学 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1宪法、行政法基本理论研究02宪法制度研究03行政法律制度研究04经济行政法研究 29 同“法学理论”专业 ⑤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⑥国际公法⑦商法 030105民商法学01商事法律制度研究02民事法律制度研究 15 同“法学理论”专业 ⑤民法与企业法 ⑥国际经济法⑦国际私法 030106●诉讼法学01诉讼法制现代化研究02刑事诉讼原理与实践03民事诉讼原理研究 50 同“法学理论”专业 ⑤诉讼法学综合 ⑥国际公法⑦商法 030180法律硕士 60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专业基础课(含刑法、民法)④综合课(含法理、宪法、中国法制史) ⑤法理学 ⑥刑法⑦民法 005商学院) 020101政治经济学0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研究02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研究03社会主义经济国际化研究04社会主义产业发展研究 15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数学四④现代经济学(政治经济学50%+西方经济学50%) ⑤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⑥世界经济⑦货币银行学 020204金融学01金融理论与政策研究02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03公司金融研究04资本市场研究 30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数学四④经济学综合(含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 ⑤国际金融学 ⑥政治经济学⑦证券投资学 120202企业管理01管理决策研究02现代企业制度研究03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研究04人力资源管理 25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数学三④管理学 ⑤西方经济学与市场营销学 ⑥经济学⑦管理思想史 006教育科学学院) 040101●☆教育学原理01教育基本理论(含教育哲学、德育原理)02教育社会学03教育科研方法 32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教育学④教育史(含中国教育史(50%)、外国教育史(50%)) ⑤教育学综合考试(含教育社会学、教育哲学) ⑥教育科研方法⑦教学论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01课程论02教学论 12 同“教育学原理”专业 ⑤课程与教学论 ⑥教育科研方法⑦教育心理学 040103●教育史01中国教育史02外国教育史 12 同“教育学原理”专业 ⑤01方向:中国教育思想史02方向:外国教育思想史 ⑥教学论⑦德育原理 040104●比较教育学01教师教育的国际比较02学校课程的国际比较03教育基本问题的国际比较 10 同“教育学原理”专业 ⑤比较教育学 ⑥教育社会学⑦教育心理学 040105●☆学前教育学01学前教育基本理论02审美与艺术教育03学前课程论 30 同“教育学原理”专业 ⑤学前教育学(50%)与儿童心理学(50%) ⑥学前教育科研方法⑦学前卫生学 040106●高等教育学01高等教育原理02高等教育制度研究03高等教育政策研究 10 同“教育学原理”专业 ⑤高等教育学 ⑥教育社会学⑦高等教育专题 040107成人教育学01成人教育基本理论02家庭教育03社区教育 5 同“教育学原理”专业 ⑤成人教育学 ⑥教育社会学⑦教育管理学 040108职业技术教育学01技术教育02职业指导03人力资源管理 8 同“教育学原理”专业 ⑤职业技术教育与科学技术概论综合 ⑥教育社会学⑦比较职业技术学 040110●教育技术学01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02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03信息技术教育比较研究04Web知识工程05多媒体信息处理 38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C语言与Web技术④教学设计或数据结构 ⑤教育技术学 ⑥高等数学⑦数据库技术 040121★德育学01德育原理研究02德育模式与操作机制研究03中外学校德育比较研究 5 同“教育学原理”专业 ⑤德育学 ⑥现代德育论⑦教育心理学 040122★科学教育学01科学课程设计02科学教学理论与实践 5 同“教育学原理”专业 ⑤科学教育概论 ⑥教育科研方法⑦教育心理学 040123★教育政策学01教育政策理论与实践02比较教育政策 3 同“教育学原理”专业 ⑤教育政策学 ⑥教育社会学⑦教育法规 040124★●美育学01艺术教育学 5 同“教育学原理”专业 ⑤艺术教育综合 ⑥教育概论⑦艺术概论 040201●▲基础心理学01心理学史与理论心理学02情绪与人格(品德)心理学03生理与认知心理学 28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心理学原理④心理学研究方法 ⑤基础心理学综合考试 ⑥社会心理学⑦教育心理学 04020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1学习心理学02教育心理学03儿童发展心理学04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22 同“基础心理学”专业 ⑤儿童教育心理学综合 ⑥心理学综合⑦社会心理学 040203应用心理学01社会心理与人才测评02人才测评与职业指导03管理心理学04医学心理学 28 同“基础心理学”专业 ⑤社会心理学 ⑥人格心理学⑦管理心理学 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01教育管理学02教育经济学 18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教育学④教育管理学 ⑤教育经济学 ⑥管理学原理⑦外国教育史 007外国语学院)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01英语学科教学论 3 ①政治②二外:俄语或日语或法语③教育学基础④心理学基础 ⑤英语教学综合基础(英语教学论和基础英语) ⑥综合英语⑦翻译与写作 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1俄罗斯文学02英美文学03日本文学04意大利文学 15 ①政治01方向:②二外:英语或日语或法语③基础俄语④俄语文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02方向:②二外:俄语或日语或法语③基础英语(含阅读与写作、英汉互译)④英语文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03方向:②二外:英语或俄语或法语③基础日语④日语文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04方向:②二外:英语或俄语或日语或法语③基础意大利语④意大利语文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 ⑤01方向:俄罗斯文学史02方向:英美文学史03方向:日本文学史04方向:意大利文学史 ⑥01方向:综合俄语02方向:综合英语03方向:综合日语⑦01方向:俄汉互译02方向:英语翻译与写作03方向:日汉互译04方向:意汉互译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01英美文学02英语语言与文化研究03翻译学 52 ①政治②二外:俄语或日语或法语③基础英语(含阅读与写作、英汉互译)④01方向:英语文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02、03方向:英语语言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 ⑤01方向:英美文学史02、03方向:英语语言学 ⑥综合英语⑦英语翻译与写作 050202俄语语言文学01俄罗斯文学02俄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5 ①政治②二外:英语或日语或法语③基础俄语④01方向:俄语文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02方向:俄语语言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 ⑤01方向:俄罗斯文学史02方向:俄语语言学 ⑥综合俄语⑦俄汉互译 050205日语语言文学01日本语言与文化02中日文学与文化 8 ①政治②二外:英语或俄语或法语③基础日语④01方向:日语语言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02方向:日语文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 ⑤01方向:日语语言学02方向:日本文学史 ⑥综合日语⑦日汉互译 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1英语语言学、英语教学理论02日本语言学、日本文化研究03俄语语言学、俄语教学及俄汉互译 22 ①政治01方向:②二外:俄语或日语或法语③基础英语(含阅读与写作、英汉互译)④英语语言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02方向:②二外:英语或俄语或法语③基础日语④日语语言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03方向:②二外:英语或日语或法语③基础俄语④俄语语言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 ⑤01方向:英语语言学02方向:日语语言学03方向:俄语语言学 ⑥01方向:综合俄语02方向:综合英语03方向:综合日语⑦01方向:俄汉互译02方向:英语翻译与写作03方向:日汉互译 008社会发展学院) 030301社会学01城乡发展研究02社区建设研究03现代化研究 18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社会学理论④社会研究方法 ⑤城乡社区发展研究 ⑥社会学概论⑦社会统计学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01历史学科教学论 4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203日语③教育学基础④心理学基础 ⑤历史教学综合基础 ⑥中国通史⑦世界通史 060102考古学及博物馆学01史前艺术与江苏区域考古02博物馆学研究 12 ①政治②英语或日语③中国通史④世界通史 ⑤考古学与博物馆学通论 ⑥考古技术与方法⑦中国考古学史 060104历史文献学01传世历史文献02历史地理文献03出土文献04敦煌学 8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中国通史④世界通史 ⑤古代汉语 ⑥中国古代史⑦中国历史文选 060105●专门史01中国经济史02中国社会史03中国政治史04文化史 25 同“历史文献学”专业 ⑤文史综合 ⑥史学概论⑦历史文选 060107中国近现代史01中国近现代人物02中国近现代经济史03日本侵华史04当代中国问题研究 15 同“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 ⑤中国近现代史 ⑥史学概论⑦世界近现代史 009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01数学学科教学论 8 ①政治②英语③教育学基础④心理学基础 ⑤数学教学综合基础 ⑥高等几何⑦近世代数 070101●▲基础数学01函数论02数论03微分方程04拓扑学05拓扑动力系统 32 ①政治②英语③数学分析④高等代数 ⑤01、03方向:实变函数或常微分方程02、04、05方向:实变函数或近世代数 ⑥复变函数⑦常微分方程 070102计算数学01数值代数与最优化02微分方程数值解 25 同“基础数学”专业 ⑤计算方法 ⑥复变函数⑦常微分方程 070104应用数学01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02常微分方程及其应用03生物数学 8 同“基础数学”专业 ⑤实变函数或常微分方程 ⑥复变函数⑦常微分方程 070105运筹学与控制论01图论与组合优化02概率统计03信息网络安全控制 23 同“基础数学”专业 ⑤近世代数或概率统计 ⑥复变函数⑦常微分方程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01智能技术及应用02信息安全03多媒体信息处理04数据库与数据挖掘05网络技术 23 ①政治②英语③数学一④数据结构(含程序设计)或数字电路 ⑤专业综合(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或微机原理 ⑥编译原理⑦离散数学 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01管理科学(最优化理论与方法)02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 8 ①政治②英语③数学三④管理学原理或数据库原理 ⑤运筹学或管理信息系统 ⑥数据结构⑦C程序设计 010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01物理科学与教学论 4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教育学基础④心理学基础 ⑤物理教学综合基础 ⑥光学⑦热力学 040110教育技术学01物理教育技术 6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普通物理(含力学、电磁学)④C语言与网络技术 同“课程与教学论(物理)”专业 ⑥教学法实验⑦计算机应用基础 070201●▲理论物理01凝聚态理论02粒子物理与核物理03统计理论 14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普通物理(含力学、电磁学)④量子力学 ⑤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 ⑥理论力学⑦原子物理学 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01强子物理与非微扰QCD理论02B介子物理与CP破坏03新物理模型研究 5 同“理论物理”专业 同“理论物理”专业 同“理论物理”专业 070205凝聚态物理01低维凝聚态物理02计算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物理03纳米磁性材料 8 同“理论物理”专业 同“理论物理”专业 同“理论物理”专业 070401天体物理01河外天文与宇宙学02等离子体天体物理03类星体与活动星系核 5 同“理论物理”专业 同“理论物理”专业 同“理论物理”专业 080300光学工程01光电技术与系统02光电信息技术03光电功能材料 8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数学一④普通物理 ⑤电子技术 ⑥C语言⑦光学 080901●物理电子学01光电传感与微纳技术02信息光电子技术03光电材料与器件 13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数学一④电子技术或普通物理 ⑤01、02方向:微机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03方向:固体物理 ⑥信号与系统⑦电磁场与电磁波 080902电路与系统01信号处理与通信系统02电子精密测量与智能仪器03信息处理与光电控制 9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数学一④电子技术 ⑤微机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⑥信号与系统⑦通信原理 011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01化学学科教学论 14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教育学基础④心理学基础 ⑤化学教学论综合基础知识 ⑥无机化学⑦分析化学 070304物理化学01电化学02多相催化03凝聚态相变动力学04功能材料及结构05胶体化学 30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无机化学④物理化学 ⑤有机化学 ⑥结构化学⑦分析化学 081704应用化学01应用电化学02有机高分子和精细化学品03环境保护和工业三废资源化 12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数学二④化工原理 同“物理化学”专业 ⑥无机化学⑦物理化学 012生命科学学院)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01生物学科教学论 2 ①政治②英语③教育学基础④心理学基础 ⑤生物教学综合基础 ⑥生物学教学基础⑦普通生物学 071001植物学01植物细胞及分子生物学02植物生理生化03植物生物技术 26 ①政治②英语③生物化学④分子生物学 ⑤植物生理学与结构植物学 ⑥种子植物分类学⑦细胞生物学 071002●▲动物学01动物分子生物学02生物多样性与分子进化03动物生态学 10 同“植物学”专业 ⑤动物生物学或基础生态学 ⑥动物学综合知识⑦动物生态学 071005●微生物学01微生物分子生物学02微生物资源与生物技术03微生物药物04微生物与动植物互作 30 同“植物学”专业 ⑤微生物学 ⑥细胞生物学⑦分子生物学 071007遗传学01进化遗传学02种质资源遗传学03分子遗传学 10 同“植物学”专业 ⑤遗传学 ⑥分子遗传学⑦普通生物学 071008发育生物学01肿瘤发生与调控02辅助生殖技术03胚胎工程 10 同“植物学”专业 ⑤细胞生物学 ⑥细胞工程⑦基因工程 071009●细胞生物学01细胞及分子遗传02细胞免疫03细胞分化与增殖 8 同“植物学”专业 ⑤细胞生物学 ⑥细胞工程⑦基因工程 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1生物活性物质02免疫生理生化及网络调控03基因工程药物 15 同“植物学”专业 ⑤细胞生物学或生理学或分子生物学 ⑥生化实验技术⑦分子免疫 090801水产养殖01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学02水产生物饵料学与养殖生态学03水产经济动物疾病学 6 ①政治②英语③生物化学④普通动物学 ⑤水生生物学 ⑥鱼类学⑦池塘养殖学 100705微生物与生化药学01基因工程药学02微生物药学03生化药学 12 同“植物学”专业 ⑤01方向:微生物学02方向:分析化学03方向:天然药物化学 ⑥有机化学实验技术⑦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013地理科学学院)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01地理课程与教材开发02课程理论与教学艺术03教学测量与评价 4 ①政治②英语③教育学基础④心理学基础 ⑤地理教学综合基础 ⑥自然地理学⑦人文地理学 070501●▲自然地理学01环境变迁与全球变化02资源开发与利用03地面过程与地貌模拟 12 ①政治②英语③高等数学④自然地理学 ⑤地貌学 ⑥地理信息系统概论⑦环境学概论 070502●人文地理学01人文地理与区域规划02土地管理03旅游管理与规划 25 ①政治②英语③高等数学④01、02方向:人文地理学03方向:旅游管理概论 ⑤01、02方向:城市地理学03方向: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 ⑥01、02方向:区域分析与规划03方向:管理学概论⑦01、02方向:中国地理03方向:旅游概论 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1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应用02数字区域与数字城市03遥感科学与技术 52 ①政治②英语A组:③C语言程序设计(含数据结构)④地理信息系统或数据库系统概论(包括VFP)B组:③遥感概论④自然地理学 ⑤高等数学 ⑥地图学⑦地理学基础理论 070521★●环境地理学01生态修复与生态工程02景观生态学与生态规划03资源与环境04环境教育 10 ①政治②英语③高等数学④环境生态学 ⑤环境学概论 ⑥环境监测⑦普通生态学 070522★●海洋地理学01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02海洋信息技术03海岸带资源开发与管理 6 ①政治②英语③高等数学④海洋学概论

是的。本身就是两个概念啊,

大学教育伦理问题研究论文

浅析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要: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当前我国高校师生关系出现了一些问题。通过分析现阶段高校师生之间出现的问题,希望能从个体、学校和社会层面提出一系列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 现代高校;师生关系;问题;对策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两大要素,拥有良好的关系,能够促进教育教学过程的良性发展。但近年来高等学校频繁出现“教室门”事件,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反响,师生伦理受到严重质疑。

一、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师生之间关系疏远,感情淡漠

这主要是指老师仅仅只是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员存在,而缺少和学生之间的精神交流。现在高校基本都是采用教室流动、合班上课制,一名老师要教几百位学生,这样自然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就减少了。这也使得老师不认识学生,学生也在逐渐地远离老师。就算是与学生最密切的辅导员,也因为一系列的日常事务,而缺少与学生进行内心交流。因此师生关系逐渐淡漠,甚至出现“辱师”现象。

(二)师生关系呈现功利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师逐渐以利益作为交际的目的,师生之间单纯的关系陷入了肮脏的交易中,师生间的关系转化成了金钱与利益的关系。现阶段,师生关系更多地打上了世俗烙印,部分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观偏离正常轨道,老师把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亲疏有别,过分地追求经济利益。由于老师掌握一部分资源,学生为了能够从部分老师那里获得一些好处,千方百计地迎合老师,纯洁的师生关系也呈现出功利化的倾向。

(三)师生关系表面化、对抗化

当前社会的消费主义、竞争主义和功利主义对高校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使得师生关系也逐渐呈现表面化和对抗化的现象。学生对老师没有了敬畏感,上课的时候也不会认真听讲,只在学期结束的时候背老师划出来的重点,以此来应对期末考试。同学之间经常在学期末戏谑,我要开始预习了…。而师生对抗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一些老师的教育和教学方法有问题,老师对学生缺少足够的尊重,教育的方法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如今就业严峻,校园也时常出现不公平现象,学生也容易产生不良情绪,甚至厌恶社会、学校和老师,加上没有正确的引导,就容易与教师形成对抗。总之,高校师生间的关系问题有着一系列的社会根源和学校层面的原因,同时,老师也越来越缺少为人师表的职业素养。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对策

马克思说:“为了不致丧失已经取得的成果,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实,人们在他们交往方式不再适合于既得的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已越来越重要。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的师生关系,是师生间能够相互融洽,并进行很好的配合。

(一)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

在师生关系中,教师的道德人格和修养对师生关系以及学生的道德修养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养成严于律己的自省精神、学而不厌的至真精神和诲人不倦的至善精神,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把自己的这些精神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发挥自己的教育优势,在课堂教育中也要营造良好的气氛,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人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课后,也要积极地抽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主动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自己没有对抗心理,与学生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学生也应在课后积极地与老师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这样才能及时引导并解决问题。积极主动接受并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充分接受课堂知识,学习老师所散发的精神,学会处理关系问题,为自己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能够更快的适应社会生活。

(二)高校应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强化教师及管理者的职业素养

高校应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学校管理都体现着伦理色彩。不论是课堂和班级管理,还是学生和教学管理,都应体现着以人为本,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管理。明确老师和学生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并进行相应的监督管理。学校领导者应有强大的伦理意识,因为他们的育人理念,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管理制度,也影响这校园文化的形成。强化校领导的伦理意识,能够使学校形成一个良好的学校氛围,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

(三)全社会应积极关注师生关系问题,进行正确引导

社会应正确看待师生关系问题,对于师生伦理道德要进行理性的思考,认同其“合理性”,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发扬尊师重道传统美德的同时,也能够突破封建传统观念的束缚。各类大众媒介应积极倡导和谐师生关系,通过舆论导向,扭转社会不良的师生氛围,通过积极宣传,加强对师德、伦理道德教育和学生的礼仪意识和传统美德教育。尽量避免教育产业化对高校的影响,才能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师生之间的关系,确实存在着许多问题与矛盾,但是我相信,只要各高校以及教师、学生一起同心协力,这些矛盾与问题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缓和与解决,我相信,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会趋向和谐,这是每个人都乐意看到的。

[参考文献]

[1]曹砚辉.当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教育探索,2012,03:99-100.

[2]周慧霞.高校师生关系的伦理问题及保障[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1:76-78.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道德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词,道德高尚的人是多么令人景仰啊!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就是这个意思吧. “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已在全国广大未成年人中开展.这项活动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际出发,遵循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动员全国城乡未成年人,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践行道德规范,增强道德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党和国家对广大未成年人的殷切期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努力.当代未成年人将承担起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把广大未成年人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任务,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保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在广大未成年人中开展“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未成年人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根本利益所在.少年时期是长身体时期,也是思想道德观念形成时期,要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思想道德方面的健康成长不可或缺.“德者才之帅”(司马光语),思想道德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主导,关系到他们将来成为什么人,走什么路,能否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要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就要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一代. 在广大未成年人中开展“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要贴近未成年人的实际,按照简单易行、切实可行、就近就便、力所能及的原则,组织未成年人在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在家庭、学校、社会参加针对性、参与性、实效性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深刻理解道德要求,增强道德观念,打牢道德基础.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也是亿万家庭对未成年人的心愿.亿万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牵动着亿万家长的心,关系到亿万家庭幸福.为人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平安?而仅仅在生活上关心他们是不够的,还要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使他们提高鉴别力,增强免疫力,养成自制力,防止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的侵蚀,抵制色情、暴力、赌博、毒品等丑恶现象的诱惑,学会自我保护,远离危险,避免危害.为人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而仅仅让他们掌握知识技能是不够的,还要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让他们学会做人,与他人和谐相处,适应市场竞争,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自立于社会,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真正成为高素质人才.孩子有出息,家庭才幸福;家庭幸福了,社会才安定和谐. 全团带队是共青团的责任,服务青少年是共青团的职能.各级团组织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大力开展“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要围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一主题,充分发挥团组织的组织动员优势,积极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和社会各方面踊跃参与,使“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成为影响和号召广大未成年人的响亮主题,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活动品牌. 我们播下一个动作,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使收获一个品格;文明已被人们放在心里的一个重要位置,时时刻刻在与文明交谈,千万不要把文明行为习惯看作小事.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丰富的文明信息,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管住我们的口,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管住我们我们的脚,不践踏花草.道德是最美丽的花儿,最圣洁的心灵,它让人问心无愧,心胸坦荡.有时道德是一种感恩.道德有时是一种爱心.道德,是春天的花儿,是植物的肥料.道德,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财富,更是一种智慧.做人要讲道德,有道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烈荣辱感的民族.在我们的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不能混淆.否则,社会和谐不起来,经济发展不起来,民族精神振作不起来,国家也强盛不起来.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应当成为每个公民应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倡议我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在思想上积极追求上进,明辨是非;在学习上刻苦努力,精益求精;在生活上勤俭节约,节约水电,不攀比;在平时热心为同学服务,大胆创新;在行动上坚决反对有损民族形象的丑恶行为,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遵守社会公德和校规校纪.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把“八荣八耻”作为心灵的准则和行动的指南,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道德是我们拥抱在怀中的一道绚丽的彩虹,只要它一现身,便会带给我们雨过天晴的喜悦与欢欣不是吗?当我们和别人闹矛盾时,道德会让我们伸出热情的双手,主动和对方言和;当我们自暴自弃时,道德会帮助我们找回自我;当我们悲观失望时,道德会使我们振作,从而走出那愁云密布的黑暗;当我们受到挫折、失败时,道德会促使我们奋勇前行,坚信“失败乃是成功之母”;当时代的使命降临时,道德又会使我们抱定“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勇敢地、毫不畏惧地承担起一切……可以说,道德是我们生活的立足点,也是我们生命的支撑点.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自觉地做道德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捍卫者,逐渐具备良好的公民道德,长大后成为一个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的响当当的中国人!

浅谈中小学教师的道德人格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推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特别是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对《纲要》的重要性、先进性、及时性已达成共识,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实施《纲要》,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使其真正地发挥作用。在中小学教育的问题中,我认为最为重要的应是道德教育问题,而道德教育的关键是中小学教师自身道德水平的问题,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道德水准,特别是道德人格乃是全社会进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这也是我们必须把中小学教师的道德人格作为研究课题的重要原因。� 人格问题乃“做人之道”。心理学认为,人格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内在组织,它包括人的思想、态度、兴趣、气质、潜能、人生哲学以及体格和生理特点等心理物理个体性的多面综合,简单地说,就是指个体的差异,也可以叫人格的个性特征。如果我们完全从伦理或道德的语境中谈人格,就是指人的品格,是指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高低,也可以称人格的品质特征。所以,无论是从心理学还是从伦理学的视角分析人格问题,都很难区分开人格的个性特征和品格特征。这与过去的教学理论研究只重视物质世界问题的研究,不重视人的问题的研究,在有关人的问题上大多偏重对学生问题的探究,却常常忽视对教师本身的研究。心理学上的人格解释至少在两个方面是与伦理问题相沟通的。第一,道德人格是人格的组成部分。能够正视环境与个人的责任,因而对自身、别人或所居处的环境,能够正确适应的所谓“健全人格”,如从伦理学的角度看,亦可认定是一种道德人格。第二,人格的动力特征与道德问题相沟通,以某种行为方式行动或能以某种特定结构组合一系列外在行为表现的整合能力。所以,人格的心理学与伦理学的解释是沟通的,人格与道德问题有相关性,讨论人格建构不可不讨论道德教育,尤其是道德人格的建构。而道德人格的建构有外部和内核两个层面,前者指一系列的道德行为规范组成的外在系统的建设,后者指道德观念、情感、信念等内在系统的建构。由于中小学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更应着力关注对自身的道德观念、情感、信念等的内在系统的建构,加强人格修养。我们之所以要将中小学教师的人格修养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来研究,是因为在每个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社会媒体是学习的源泉,有很大的社会化力量,在青少年生活的不同时期,这些社会媒体都有各自突出的作用,并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施加不同的影响,特别是中学教师的人格修养,甚至影响着学生们的终身,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带有社会责任,对学生人格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从学校教育来看,教师的人格,体现着教师之间的个性差异,诸如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稳重的态度、积极的兴趣、刚毅的性格和良好的品性等,这些因素在不同的教师身上的外在表现是不同的,具体反映在教师个体为人处事的道德风尚上,体现在不同的教学风格中,也表现在不同的德育环境里,而这些反映与表现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师德。可见,教师的人格与师德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切师德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学生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由此可见教师人格的力量。学生往往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其品德,从教师的威望中完善其人格的全部含义。我们应该特别强调在理想的教师人格中,道德的纯洁性如雪一样洁白。不管有人还是无人,行动都是表里如一,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学生,都能赋予公正的爱,这样的人格才是真正有魅力的人格。慈爱和权威是为师的特质,因而也是人格感化的根本动力。而慈爱和权威决不是对抗的二元的东西,而是由同一根源——教师高尚的人格涌现出的。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威信,没有威信就没有真正的爱。金子般的人格,能给学生们带来足够享用一生的“热量”,能还给教育一个更加深刻的内涵,既使父母给予孩子们足够的爱,青少年的身心也并不一定能够健康成长,来自师长的爱是无声的,但却是最有份量的,学生们在学校里最渴望的就是来自教师给予他们的那种发自内心的爱。在学校道德教育中,要实现学生道德人格的提升就必须重视建构合乎时代的道德理想人格;道德理想人格的塑造要在神化人格与现实人格之间保持张力、取得平衡,使之既有现实性,又有一定的神圣性;理想人格追求在教育或修养中的具体落实应通过榜样人格——具有优秀人格魅力的教师作为中介去完成,对每一个个体而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既要以理想人格作最高参照系,又要以榜样人格作最切近的参照。所以,我们不仅要把教师当作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的执行者、知识的传播者,而且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该突现教师的道德人格魅力。在学校,教师是学生最依赖的人,是学生的人格榜样,学生在教师那里获得信心和力量,学到高尚的思想品德。教师是学生情操的陶冶者,心灵的哺育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处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还很不成熟,其成长不是自发的,教师要按照教育发展规律,在言传身教中去影响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实现他们的理想人格。社会在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迅速地发生着变化,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对教师特别是中学教师而言,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样的核心人格才是真正有魅力的人格呢?教育规律告诉我们,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新的教育氛围对中学教师首先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极强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愿意为教育事业而献身,为此,他们应该不断地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凡是学生尊敬和爱戴的教师,都是有着较强业务能力的教师。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并且善于把必要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发展学生的智力,在教师的服务中,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掌握知识的乐趣与教师的人格力量。为了实现教师对学生的真正的爱,教师要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表现为有理想、有道德,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能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一言一行能成为学生的表率。教育是双边活动的过程,只有学生对教师道德人格的认可,师生关系融洽才能使教育取得成功。创造性、创造精神是中小学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内容。创造精神是和保守、守旧思想相对立的,一个具有创造精神的人在这样一个信息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对信息的捕捉、吸收、筛选和运用,都需要有新的思维方式。这就要求每位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去捕捉新的有价值的信息,并会对庞杂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整理,从中找出主要的问题,据此做出决策,指导行动,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对信息的处理上,不仅会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做定性分析,还会利用数学及其他科学手段做定量分析,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很好地结合起来,加强思维的精确性。一个具有创造精神的人,一定是敢想、敢干,有勇气独辟蹊径,有能力开拓新的领域,敢于创新,想前人所未想、做前人所未做的事。关于这一点,目前同仁们还有不同的看法,争论的焦点是中小学教师到底该不该从事一定的科研活动,教师们应该是只依据教学大纲传授知识,还是在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的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承担一些课题研究;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否会对其正常教学有帮助的问题。我认为,开放思想是时代对人的素质提出的要求。在人们的思维方式上,也应该有新的转变,要改变思维的参照系,扩大思维的空间范围,从过去那种狭隘的、封闭型中解放出来,变为宽广的开放型。要使人们的思维在更广阔的领域中驰骋,以发展人们的创造精神,中小学教师也不例外。低水准、低素质的教师既使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也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但高水准、高素质的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就一定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而且其先进的、甚至是超前的思维方式会使所有的学生受用终身。独立的人格才是真正的人格。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品德高尚的教师应该具有能够摆脱物质诱惑、耐得住寂寞、淡薄名利、喜欢独处和隐静的品质。赖以指导教师人生目标的是他们所具有的价值观和情感,对待那些能引起人们混乱的事情常常能保持超然、平静、泰然自若的态度。他们很容易找到自我克制的方法,以及找到使自己保持平静和安详的方法;因而教师能做到在处理个人名利、灾祸时不像一般人那样反应强烈。他们能做到在有失尊严的情境中也有能力保持自己的尊严。这种自我克制是根本不同于严厉和冷漠的。由于教师的独立自主,因此总能不受环境的约束,比依赖外部世界更多地依赖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呈现出一种清新不逊的鉴赏力,以敬畏的、惊奇的和愉快的心情体验其一生中遇到的各种事件。由于内心世界的纯洁,使他们对每个学生或每次日出都像第一次见到那样感到美丽和令人激动。他们表现出对自己、对别人以及对整个自然的最大的认可,他们所能做的就是让这个世界更加美丽。

你们也是科大的?

教育研究方法论文1000字

学位论文,是其在校学习的重要学习成果之一,也是学校研究生 教育 的关键环节。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1000字的论文 范文 ,仅供参考。

关于1000字论文范文篇一:

科技腾飞下的音乐

流行音乐源于西方,它是19世纪的产物,在20世纪的前几十年得到迅速发展。西方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的流行音乐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美国是世界上流行音乐最发达的国家,也是流行音乐的主要发源地。如今,世界各国的流行音乐形态基本上都是在美国流行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实际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已逐渐发展成了有别于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音乐体系。并非大众所理解的“流行的音乐”。同样具有很高的学术性,以爵士和声、拉丁音乐节奏、非洲音乐节奏、现代编曲技术为理论依据。其特点为风格多样、节奏相对比较复杂、音色多样。包括所有的民间音乐种类,发展风格也不受局限性。

随着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网络、通讯与传媒的日益完善与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随着社会的变迁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流行音乐”的概念最早来自西方。流行音乐指流行风格的音乐,它包括流行歌曲,还有爵士乐、摇滚乐等器乐形式的作品。流行音乐的风格类型并不是固定的和一成不变的。音乐的流行与传播是分时间、空间的。首先从时间这个角度来看,在不同历史时期里流行的音乐风格显然不同。

就像我喜欢的一首流行乐曲王力宏的《心跳》,无论是这首歌的MV或是创作都是喜爱之至。『心跳』在力宏的创作歌曲当中,是首非常特别的歌,他摒弃了学院派的创作手法,不从乐理著手,而是由最内心深处的想法出发,旋律和歌词浑然天成,在短短的字句当中,一语道尽对于感情的态度。是一首让人在繁杂喧闹中,会想要静下来倾听的好歌。这首歌曲每个乐器,包括吉他、钢琴、贝斯、鼓声,都是由力宏ㄧ人编写弹奏完成,在弹奏的过程当中,力宏常常不断一遍又一遍演练弹奏,希望歌曲能够透过最纯手工的弹奏,表现出最真实的内心感受。新专辑的歌曲非常的力宏,因此在视觉得呈现上面符,力宏特别请到他纽约的好友摄影师Seamus来台负责所有MV的掌镜工作。Seamus在今年一年就拍摄了6部电影以及其他的电影短片,是目前好莱坞非常具有潜力的新锐摄影师,力宏希望透过Seamus自然光的风格摄影,帮每支MV创造不同以往的摄影风格,赋予MV更具生命力的视觉表现。

如果没有现代科技迅速的发展,并且与音乐创作的完美结合,怎么众多粉丝如痴如醉。如果没有MV与歌曲的相结合,仅仅是享受这歌声虽然也是种妹的享受,但是却不及MV的展示方式来的直接。那样更能触动我们的心,也许在我看来这是种更直接聆听音乐的方式吧。科技不断腾飞,更多的高科技越来越融入到我们的身边,就像我们身边的音乐,音乐是陪伴我们成长的一个媒介,现在这个媒介也将是逐渐的科技化。

流行音乐的发展空间是无限的,科技发展也是无止境的,只要将科技和音乐的创作完美的结合。即使是普通的原创歌曲,如果巧妙的加入科技元素,就是另一番享受。所以科技的长翅腾飞对于我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作铺垫。

关于1000字论文范文篇二:

当代社会的巨大变化和飞速发展,对人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青少年的人文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在基础教育阶段,民族精神和国际意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同时,随着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间的义叉渗透,并逐步趋向融通,注重学科联系的综合认识方式,有利于人们形成对历史与社会生活的整体认识。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这一综合化趋势,促进了学校社会人文学科的综合化进程。

作为综合课程的《历史与社会》,将历史、人文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有机整合,有利于从学生的生活 经验 出发,促进他们整体地、历史地认识社会,在获得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逐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课程性质

《历史与社会》是在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实施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 本课程的综合性不仅在于对相关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综合,还有对其基本 方法 和技能的综合;不仅是对历史发展过程和现实社会问题的综合,还体现在对分析、认识某个事件或现象的角度的综合。它是一门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 学习方法 上都力求整合的新型课程。

二、基本理念

(一)本课程将大力提供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7-9'SS2') 《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把全体学生培养成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不但引导学生综合地、整体地认识社会,逐步形成真实而全面的社会生活观念,而且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二)本课程将力求真正实现人文社会学科内容的综合

《历史与社会》课程不是学科群体的统称,而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历史、人文地理等相关学科内容的整合。它力求综合范围适当、融合程度较高、整合形式合理,从而把各学科领域彼此孤立、相互隔离的内容体系,改造成为各学科领域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而不只是形式上的捏合。

(三)本课程将强调历史地、辩证地观察和认识社会

《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整合基础是社会生活与历史变迁,即把社会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来描述,借助历史的眼光认识今天的社会。本课程将从纵向发展来呈现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及其基本趋势,从横向扩展来揭示不同地域环境和 文化 的差异。在贯穿中国社会发展基本过程的同时,把国际社会的发展历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在掌握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体验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综合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正确面对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各种问题,逐步树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差异、不同区域的人文特征、历史变迁及其各种问题。

2.理解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丰富内涵,以及人的发展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

3.知道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制度文明发展的一般过程和基本趋势。

4.会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保存、处理和评价社会信息。

三、过程与方法

5.尝试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观察、评价现实问题,提高辨别重大是非的能力。

6.思考优秀的民族 传统文化 与外国文化的创造过程,培养当代青年应有的创新能力。

7.体会在社会生活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关爱他人、与人合作。

8.尝试从不同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 社会实践 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各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要清楚,对具体内容的表述要精当。图像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寻找文与图的最佳结合点,多用而不滥用图像。学生作业应围绕课文来设计,但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要有启发性。

关于1000字论文范文篇三:

大学生心理教育论文(1000字)

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加强与国内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迎来了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大学校园已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象牙塔,我们大学生正在环境适应、学习适应、 人际交往 、性与爱、就业与创业方面面临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和冲突。近年来,因为上述问题处理失当而引发的个人悲剧日益演变成一种社会现象,让人不禁直呼——“大学生究竟怎么了?!”

本学期,我们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科学地从客观环境、主观环境入手,针对学习、人际、恋爱、网络、休闲、就业方方面面来分析和排解大学生的心理困惑,是一门非常有实际意义的课程。总的来说,大学生较之社会人士、老年人、中小学生等人群,有一定自制力但仍易意气用事、有一定主见但仍易盲从和被煽动、自信自负却又常常怀疑自己偶尔自卑,这样的心理特点,使引导世界观、人生观、爱情观的正确形成显得格外重要。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明白了无论是心理健康问题还是良好的心理素质,都是各种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和长期积累形成的。生物因素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最难改变的因素,也是精神病是一种病、精神病需要吃药的理由。在所有因素中,家庭因素是影响最大的、意想不到的深远的——大凡成人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问题,或多或少总带有其童年的体验和遭遇痕迹,早期所经受的较大的挫折或创伤,可能会压抑在潜意识中,在日后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个体的心理障碍。所以家庭作为主要的早期个体活动环境,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历史上臭名昭著的连环杀手里,不少都经历了悲惨的童年。外号“发狂的月光杀手”的美国杀手阿尔伯特费什:叔叔是宗教狂热分子,生母患有幻视幻听的顽疾,费什被送到孤儿院,时常因犯错而被脱衣服受到老师鞭打。他甚至有一个朋友跟他讲吃屎喝尿等虐待方法,这些无疑成为一个诱拐 儿童 并杀而食之的疯子杀手最刻骨铭心的启蒙教育??次之家庭因素,还有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对个人心理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而当面对我们自身的一些心理问题,我们不是无计可施的。首先,身体健康有利于心理健康,加强运动锻炼可以发泄自身的不良情绪,有助于磨炼大学生的意志、发展个性,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甚至治疗某些心理缺陷,如孤僻的人可以多多参与像 足球 、 排球 、 篮球 这样的团队项目;容易急躁、感情易冲动者则宜选择 太极拳 、 射击 、远足等要求耐心和坚强毅力的项目。

其次,立足于大学学习特点,合理安排学习生活。作为学生,任何时候都不应放弃自己的专业,要自主地根据个人兴趣、需要、特长组织学习,逐渐把对老师和课堂的依赖转化为自主学习。并且,大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在于掌握知识,更在于培养科学的思维和独立的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最后,如果遇到想不开的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定要学会倾诉。当我们把压力、困惑说给家人和朋友听之后,他们的支持会成为一个阻碍压力发展的缓冲器,或者,也可以请教心理咨询师,无需害羞,将心中之魔放出以求良策。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无论是大学生自己,还是校方、家长和社会,都予以大学生心理健康足够的重视。毕竟,只有心理健康、心理素质过硬的人,才能承担繁重的学习任务,肩负起较高的社会期望和社会责任,才能建立与他人的良性互动,成为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于1000字论文范文篇四:

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加强与国内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迎来了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大学校园已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象牙塔,我们大学生正在环境适应、学习适应、人际交往、性与爱、就业与创业方面面临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和冲突。近年来,因为上述问题处理失当而引发的个人悲剧日益演变成一种社会现象,让人不禁直呼——“大学生究竟怎么了?!”

本学期,我们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科学地从客观环境、主观环境入手,针对学习、人际、恋爱、网络、休闲、就业方方面面来分析和排解大学生的心理困惑,是一门非常有实际意义的课程。总的来说,大学生较之社会人士、老年人、中小学生等人群,有一定自制力但仍易意气用事、有一定主见但仍易盲从和被煽动、自信自负却又常常怀疑自己偶尔自卑,这样的心理特点,使引导世界观、人生观、爱情观的正确形成显得格外重要。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明白了无论是心理健康问题还是良好的心理素质,都是各种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和长期积累形成的。生物因素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最难改变的因素,也是精神病是一种病、精神病需要吃药的理由。在所有因素中,家庭因素是影响最大的、意想不到的深远的——大凡成人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问题,或多或少总带有其童年的体验和遭遇痕迹,早期所经受的较大的挫折或创伤,可能会压抑在潜意识中,在日后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个体的心理障碍。所以家庭作为主要的早期个体活动环境,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历史上臭名昭著的连环杀手里,不少都经历了悲惨的童年。外号“发狂的月光杀手”的美国杀手阿尔伯特费什:叔叔是宗教狂热分子,生母患有幻视幻听的顽疾,费什被送到孤儿院,时常因犯错而被脱衣服受到老师鞭打。他甚至有一个朋友跟他讲吃屎喝尿等虐待方法,这些无疑成为一个诱拐儿童并杀而食之的疯子杀手最刻骨铭心的启蒙教育??次之家庭因素,还有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对个人心理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而当面对我们自身的一些心理问题,我们不是无计可施的。首先,身体健康有利于心理健康,加强运动锻炼可以发泄自身的不良情绪,有助于磨炼大学生的意志、发展个性,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甚至治疗某些心理缺陷,如孤僻的人可以多多参与像足球、排球、篮球这样的团队项目;容易急躁、感情易冲动者则宜选择太极拳、射击、远足等要求耐心和坚强毅力的项目。

其次,立足于大学学习特点,合理安排学习生活。作为学生,任何时候都不应放弃自己的专业,要自主地根据个人兴趣、需要、特长组织学习,逐渐把对老师和课堂的依赖转化为自主学习。并且,大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在于掌握知识,更在于培养科学的思维和独立的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最后,如果遇到想不开的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定要学会倾诉。当我们把压力、困惑说给家人和朋友听之后,他们的支持会成为一个阻碍压力发展的缓冲器,或者,也可以请教心理咨询师,无需害羞,将心中之魔放出以求良策。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无论是大学生自己,还是校方、家长和社会,都予以大学生心理健康足够的重视。毕竟,只有心理健康、心理素质过硬的人,才能承担繁重的学习任务,肩负起较高的社会期望和社会责任,才能建立与他人的良性互动,成为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于1000字论文范文篇五:

有趣的共振现象

唐朝的时候,洛阳的一座寺院里出了一件怪事。寺院的房间里有一口铜铸的磬,没人敲它,常常自己“嗡嗡”地响起来,这里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这口磬和饭堂的一口大钟,它们在发声时,每秒种的振动次数—

—频率正好相同。每当小和尚敲响大钟时,大钟的振动使得周围的空气也随着振动起来,当声波传到老和尚房内的磬上时,由于磬的频率跟声波频率相同,磬也跟着振动起来。发出了“嗡嗡”的响声。这就是发生振动的共振现象,也叫共鸣。

你注意过吧,胡琴的下端都有一个不小的“肚子”——蒙上蛇皮的竹筒。当你兴致勃勃地拉起胡琴时,琴弦的振动通过蛇皮会引起“肚子”中空气的共鸣,使发出来的琴声不仅响亮,而且音乐丰满,悠扬动听。人们把这种“肚子”叫做共鸣箱。你瞧,扬琴、琵琶、提琴、钢琴等乐器,不都有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共鸣箱吗?

除了共鸣箱之外,人们利用共振现象来做的好事还不少呢。

建筑工人在造房子的时候,不论是浇灌混凝土的墙壁或地板,为了提高质量,总是一面灌混凝土,一面用振荡器进行震荡,使混凝土由于振荡更紧密、结实。

大街上的行人,车辆的喧闹声,机器的隆隆声——这些连绵不断的噪声不仅影响人们正常生活,还会损害人的听力。有一种共振性的消声器,是由开有许多小孔的孔板和空腔所构成。当传来的噪声频率与共振器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就会跟小孔内空气柱产生剧烈共振。这样,声音能在共振时转变为热能,使相当一部分噪声被“吞吃”掉。

此外,粉碎机,测振仪,电振泵等,也都是利用共振现象进行工作的。

但在某些情况下,共振现象也可能造成危害。例如:当军队过桥的时候,整齐的步伐能产生振动。如果它的频率接近于桥梁的固有频率,就可能使桥梁共振,以致到了断裂的程度。因此,部队过桥要用便步。

在我国西北一带,山头终年积雪。每当春暖花开,山上冰雪融化,雪层会离开原来的地方滑动。往往一次偶然的大吼声,厚厚的雪层就会因为共振而崩塌下来,因此规定攀登雪山的勘察队员,登山队员不能大声说话。

我们要将共振充分运用到各个科学领域,还要防止共振现象给生活、工作、环境带来危害。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探索。

关于1000字论文范文篇六: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当代社会的巨大变化和飞速发展,对人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青少年的人文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在基础教育阶段,民族精神和国际意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同时,随着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间的义叉渗透,并逐步趋向融通,注重学科联系的综合认识方式,有利于人们形成对历史与社会生活的整体认识。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这一综合化趋势,促进了学校社会人文学科的综合化进程。

作为综合课程的《历史与社会》,将历史、人文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有机整合,有利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促进他们整体地、历史地认识社会,在获得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逐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课程性质

《历史与社会》是在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实施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 本课程的综合性不仅在于对相关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综合,还有对其基本方法和技能的综合;不仅是对历史发展过程和现实社会问题的综合,还体现在对分析、认识某个事件或现象的角度的综合。它是一门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上都力求整合的新型课程。

二、基本理念

(一)本课程将大力提供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7-9'SS2') 《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把全体学生培养成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不但引导学生综合地、整体地认识社会,逐步形成真实而全面的社会生活观念,而且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二)本课程将力求真正实现人文社会学科内容的综合

《历史与社会》课程不是学科群体的统称,而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历史、人文地理等相关学科内容的整合。它力求综合范围适当、融合程度较高、整合形式合理,从而把各学科领域彼此孤立、相互隔离的内容体系,改造成为各学科领域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而不只是形式上的捏合。

(三)本课程将强调历史地、辩证地观察和认识社会

《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整合基础是社会生活与历史变迁,即把社会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来描述,借助历史的眼光认识今天的社会。本课程将从纵向发展来呈现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及其基本趋势,从横向扩展来揭示不同地域环境和文化的差异。在贯穿中国社会发展基本过程的同时,把国际社会的发展历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

关于1000字论文范文6篇相关 文章 :

★ 1000字论文范文6篇

★ 关于1000字论文范文6篇

★ 关于1000字论文范文6篇(2)

★ 1000字议论文范文3篇

★ 1000字论文范文6篇(2)

★ 中国制度优势论文1000字范文5篇

★ 1000字科技论文范文

★ 初中议论文范文1000字3篇

★ 初中议论文作文范文1000字3篇

★ 1000字短篇论文范文

注意好饮食。增加运动!

1.教育研究方法的内涵科学方法:是认识自然或获得科学知识的程序或过程。教育研究:与所有科学研究一样,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客观事实、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它是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突出的特点是富有创造性。教育研究方法: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教育研究方法的特性: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具有一般研究方法的特点,即教育研究与其他研究的共性是:(1)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2)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研究的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供检查的指标。(3)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搜集可靠的资料数据。(4)强调方法的科学性:它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因此,方法本身是可辨认的,运用过程和研究结果是可检验的,研究结果要回到实践中检验。(5)有创造性:对原有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有所突破,这是研究最重要的特点。教育科学研究具有区别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研究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1)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2)研究的周期较长。(3)针对性、实践性强。(4)教育科研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教育研究的意义及教育研究方法的价值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1)教育科学研究对教师发展的作用①教育研究是教育变革自身的要求②教育研究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是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是教育创新的要求;是提高教育质量、形成独立教育教学风格的要求。(2)要解决教育工作中的新问题、新情况,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体系。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当方向与目的确定之后,方法就起着决定的作用。研究方法对头了,就可以本着正确的方向,达到研究的目的,起到辨别知识真伪、扩充知识数量与范围、获得新的发现、启发人的思想的作用。反之,如果方法不当,就会使研究工作劳而无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二)、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1.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及特征(1) 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① 教育研究的起点,是从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则以道德教育为主。② 采用观察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③ 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④ 各种学派基于不同的哲学观、自然观、社会观和教育观,而形成不同的教育研究方法思想。在这一时期,人们还不能对自然界、社会、教育进行解剖分析,他们把教育当作一个整体进行观察研究。无论唯物论或辩证法思想都带有原始的、自发的、朴素的性质。(2) 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① 从经验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不仅描述现象的特点,而且着重揭露现象间的联系和发展历程。② 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同认识论糅合在一起的,并初步形成归纳法和演绎法。③ 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④ 反对权威专断,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3) 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以来)①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从哲学方法论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专门研究领域。② 构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③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理论中的基本派别-进步的与传统的、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流派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④ 由于受西方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影响,明显地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⑤ 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形成独立学科的同时,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取得显著进展。⑥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产生和广泛传播、心理学及心理研究方法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2.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研究方法上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教育研究取得了积极进展,出现许多新气象。(1)重大理论突破与新的学术观点二十一世纪教育理论界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局面,无论是从研究的领域、视角和方法还是从所提出的理论、观点和结论看,都有较重要的突破,给人以清新之感,反映了教育理论界创新、进取的新景象。就理论层面而言,主要表现如下:①“三个代表”和教育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学者们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的特征,这一方面体现在研究者对“三个代表”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所作的深入探讨,还有研究者对教育创新的时代意义及其核心内容作了探讨,提出教育研究要全面创新,与时俱进,为教育创新作出切实贡献。②社会转型中的教育定位随着政治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整体深入,教育的外部和内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全新的背景下,教育面临着新的定位和挑战。如何对社会转型时期的教育以科学合理的定性和定位,是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工作的前提。关于教育的定位,研究者提出教育是介于市场领域和政治领域之间的第三部门,学校及其教育机构是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教育产品是非垄断性的公共物品,可以通过政府和非营利性机构两种资源配置机制来向社会提供。为此,应当鼓励市场有限介入,并保持适当的政府调节功能。③教育政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20世纪90年代后期,教育政策研究开始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走向教育政策研究”、“走向教育政策分析”已成为教育学界的共识。④教育主体间性学者们在对教育主体性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吸纳了后现代主义和哲学解释学对教育的理解,运用主体间性理论对教育和德育予以了新的诠释和解析,并开始关注教育与交往、教育与理解、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在主体间性问题上,研究者开始关注主体之间在语言和行动上相互平等、相互理解和融合、双向互动、主体对话的交往特点和关系等问题,有关教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进一步深化为不同主体间的共识,以及不同主体通过共识表现的一致性等新的领域。(2)具体研究领域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及教学改革在素质教育的理论方面有两个明显的突破。一是提出了素质教育对生命发展的意义。二是探讨了人作为活动主体的素质结构,认为这是当代教育突出人的主体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要求的前提性问题。在课程方面,学者们主要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原则,比较典型的观点有,一是从课程实施的角度提出“综合实践活动”的独特价值是智慧统整与知识统整;二是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意义进行了研究,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为新型教学结构的设计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三是探讨了“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关系,提出二者由截然分开开始走向相互融合和趋向统一,从而形成了以建构主义课程观为基础的“学生本位课程”。在教学论和教学改革研究方面,学者们对教学论体系在新的教改和课改形势下所遭遇的冲击和挑战及未来走向,教学转型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系,课堂教学价值观、过程观等内容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提出教学论从传统向现代的发展走向是建立开放的现代教学论体系,实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论研究模式的转换,加强网络时代的教和学的研究的观点。(3)教育平等和教育公平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社会对于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人们对教育平等和教育公平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具体包括从教育政策的公平性和公平机制到义务教育领域的均衡发展再到高等教育的公平性问题的研究。从教育政策的层面探讨教育平等和公平问题,是一个新的视角。追求教育平等和教育公平是当代我国教育政策基本的价值选择。(4)“教育产业化”、“教育市场化”研究在观念层面,指出教育的事业性抑或产业性,并不是教育的固有属性,而是对教育活动在某一历史阶段运行特征的规定,取决于人们对它是作为事业来运行有利还是作为产业来运行有利的主观判断。在制度层面,认为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和加入WTO的过程中,我国公办高等学校作为第一部门组织在政府体制中运作的社会经济基础已经丧失。解决公办学校存在的问题,需要的不是修修补补的改良,而是深刻的转型,比较可行的方向选择是转向第三部门领域。在体制层面,关于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则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提出未来的改革将是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在高等教育的拨款机制方面,提出要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产出型拨款机制的观点。3.教育研究方法演进的主要趋势在当代教育研究中,直观性的程度降低,抽象化的程度提高,高度发展了逻辑思维方法。在20世纪初,教育研究主要关心的是搜集有关的描述性资料、编制测验工具,强调经验在检验理论中的作用。多种教育理论流派的形成导致教育研究方法的统一性和多元性,教育规律的复杂性要求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当代科技革命所带来的自然科学方法的发展,大量新学科的形成,随之而产生的新方法将再次冲击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有助于更好的把握教育现象及其发展过程。补充:研究方法的新进展(1)研究者的问题意识增强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部分研究者对真假问题的判断标准进行了探讨,反对过去乃至现在依然存在于教育研究领域中“假问题”的出现。二是问题研究已成为重要的教育研究范式。如教育创新问题、教育与交往问题、教师培训问题、教育公平问题、义务教育经费问题、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等等,这些都是教育理论建设或教育实践中确确实实存在的“真问题”。 三是研究主体问题意识的增强进一步体现为政策意识的增强。研究者力求通过参与教育政策的制定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2)研究视角的多元化多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教育研究也遵循了这个学科发展的一般规律,研究者的研究视野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他们从多角度、多学科出发来研究教育问题,使教育研究内容更加丰富、视野更加开阔,理论论证更加全面、有力。(3)具体研究方法有新的发展教育研究工作者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期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比较单一,文献法、历史法、测验法等类似方法常被人们所采用,但这并不意味着研究者在研究方法上没有发展。实验法与调查法、用个案法进行案例分析、行动研究法、质的研究方法为广大教育研究者所采用。综观世界教育科学研究,正在显现基础学科与边缘学科融合、多学科领域相互交叉、注重实证分析和应用成效、积极影响决策等态势。因此,当前我们特别需要全面总结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努力提高教育科研的理论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不断为教育科学创新开掘不竭的源泉。我们要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胸怀,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教育科学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为我国教育科学提供营养,扩大视野。我们要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育目标的实现途径,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战略,剖析阻碍教育事业持续均衡发展的体制性因素,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制度相适应的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的新特点,研究课程教材、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乃至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尤其是力争在符合国情的教育信息化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缩小不同区域、群体之间教育水平的差距,加快教育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三)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1.以研究过程的阶段为标准的方法分类设计阶段的方法:确定课题的方法、查阅文献的方法、研究设计的方法;实施阶段的方法:形成事实的方法、形成理论的方法。总结评价阶段的方法:撰写报告的方法、成果评定的方法。2.以问题性质为标准的分类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理论研究是对复杂的教育问题的性质和相互关系,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以发现其内在规律或一般性结论。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等);实验研究方法(真实验-是一种对所有可能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都作了控制的实验;准实验-是一种接近实验法而又不十分合格的实验,从该方法与要达到的目的看,它接近实验法,即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但从控制要求上看,又不足以称为实验法,因为控制过程无法做到十分严格,教育实验大都只能是准实验;前实验-是一种不够规范的实验,实验前没有清晰的假设,尤其是没有转化为可验证的命题,对实验环境的控制不够严格,干扰实验结果的因素很多,因此这种实验结论具有或然性):实验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根据一定的假设,在教育活动中创造能验证实验假设的系统和环境,主动控制研究对象,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内容分析法等)。历史研究涉及对过去发生事件的了解和解释。它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以往事件的原因、结果或趋向的研究,帮助解释目前事件和预测未来事件。3.其他分类教育价值研究与教育事实研究:在以往的教育价值论研究中,常常以哲学价值论的研究框架为教育价值论研究的基本构架,作无所不包的泛价值论研究基本构架,作无所不包的泛价值论研究。这样的教育价值研究是不符合教育领域中价值存在及其本质的实际的。教育价值研究的核心应当在兼顾一般价值研究视野的同时,将研究重点调整到对教育价值取向的研究上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根据它们各自不同的目标或目的来区分的。基础研究的基本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通过研究,寻找新的事实,阐明新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有理论,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与建立教育科学的一般原理有关;应用研究旨在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理论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它的目的是解决当下的、实际的问题,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四)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是指教育科学研究必须采取严格的客观态度,实事求是,全面系统地占有材料,忠实地反映客观事实,最大限度地保证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这是进行教育科研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2.创新性原则:要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创造。这主要体现在对前人没有研究或研究得较少以及对前人已有研究但从深化或相悖的方向来展开的研究上。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既要重视理论的指导,又要重视实践,将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起来,密切联系教育教学实际,使一切科学研究的结论都建立在广泛的严格的科学实验基础之上。4.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分别反映客观事物的质与量的关系。针对教育的特点来运用定量的研究方法,重要的在于要发现潜在的量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描述有关对象数量关系及规律的相应的数学方法。5.伦理原则补充:1.按适用范围的概括程度分:第一层次是具体的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第二层次是适用于各门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等;第三层次是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即唯物论和辩证法。2.按研究的目的、功能和作用分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发展用于学校的有效的策略,回答的问题是“如何改进”)、评价研究(通过搜集和分析资料数据,对一定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的相关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回答的问题是“怎么样”)、预测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和趋势,回答“将会怎样”的问题)3.按研究方法分类:历史研究、描述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以及测验等手段搜集资料以验证假设或回答有关现实研究的问题)、相关与比较研究(对两个或更多数量的变量间是否存在相关以及相关程度进行判定,研究目的在于建立相关或用于预测)、实验研究、理论研究、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等(五)、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过程1.选题与设计阶段选择课题一、教育问题与课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问题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首先要能创造性地发现问题,提出科学问题。一般来说,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成为科研课题。科研课题的确立过程一般首先要明确科研任务要达到的目标,然后提出科研问题,对问题进行分解、分析,使问题不过于笼统,不过于超前,使其范围确定、含义确定,问题具体明确,在当前的条件下能够实施研究。切忌大而空、虚而玄、泛而散。判断问题是否值得研究的标准(选题的基本要求):1.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问题的现实性,集中表现为选定的问题要有针对性,指导思想及目的明确,理论根据充实、合理。选题的科学性表现在选题的时间基础和理论基础上。2.问题本身要新颖、有研究价值(问题是不是尚未解决)。选定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应有所创新,有新意和时代感。为此,要把研究课题的选择放在总结和发展以往实践成果和理论思想的基础上,否则,任何新发展、新突破都是不可能的。选定的问题应该对本学科领域有好的内部价值(即理论上要有新突破,实践上要对教育工作有重要指导作用),同时还应该对其他相关领域有高的外部价值。3.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问题是不是具有普遍意义)。可行性指问题是能被研究的,存在这被解决的可能性。可行性包括以下三方面:(1)客观条件。除必要的资料、设备、时间、经费、技术、人力、理论准备外,还有科学上的可能性。(2)主观条件。指研究者本人原有知识、能力、基础、经验、专长,所掌握的有关这个课题的材料以及对此课题的兴趣。(3)时机问题。选题必须抓住关键性时期,什么时候提出该研究课题要看有关理论、研究工具及条件的发展成熟程度。4.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问题的范围、研究的任务是否明确集中)。选定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要清,范围宜小,不能太笼统。问题是否具体、适度,往往影响研究全局的成败。二、课题的来源1.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从教育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中提出课题)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从教育教学的疑点或困惑中提出课题)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4.从成功的教育经验中提出课题,从报刊杂志和他人研究成果中提出课题。三、选择课题的原则1.价值性原则 2.可行性原则 3.创新性原则 4.优势性原则 四、选题的策略1.循序渐进的策略 2.边缘搜索策略 3.联想移植的策略 4.厚积薄发的策略五、课题研究的设计1.选择研究对象总体,即研究对象的全体。凡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它成为统计研究对象时,就叫总体。总体是一定时空范围内研究对象的全部总和。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也称为样组。它使能够代表总体的一定数量的基本观测单位。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量称为样本容量。取样,是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目的在于,用一个样本去得到关于这个总体的信息及一般性结论,从样本的特征推断总体,从而对相应的研究作出结论。2.确定研究方法 (1)根据研究课题的目的和要求选择研究方法(2)注意各种方法的独立性及相互联系3.制定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是在进行研究基础上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全面规划,对研究的各项主要工作进行安排。研究计划应回答的问题是:研究的目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安排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用什么样的方法研究;如何搜集所需的资料;研究成果的形式以及如何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鉴定;研究人员的组织与分工及所需的研究经费等。完整的研究计划的主要包括:研究题目;对研究课题及意义的简要说明;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预计突破哪些难题;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工作方案和进度计划;研究课题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有关条件;研究成果的预计价值及使用范围;经费概算以及需购置的仪器设备。六、课题论证的基础内容1.课题选题的价值2.对同类研究和相关研究状况把握的准确性与全面性。3.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及内容框架的科学性。4.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的合理性。5.课题研究基本条件上的可行性。课题论正是为了避免选题的盲目性,它依据详实的资料,并以齐全的参考文献和精细的分析来对选定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通过课题论证,也可以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创设落实的条件。课题的论证主要回答以下问题:①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类型;②本课题研究的迫切性和针对性;③本课题领域以往的研究水平和发展动向;④本课题的理论、事实依据及限制,研究的可能性,研究的基本条件(包括人员结构、任务分配、物资设备及经费预算等),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⑤课题研究策略、步骤及成果形式的妥当性。词汇翻译: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教育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应用研究 applied research、基础研究 basic research、定性研究 qualitative research、定量研究 quantative research、研究问题的确定 identification of a research problem、常量 constants、变量 variables、自变量 independent variables、因变量 dependent variables、操作性定义 operational definition、假设 hypotheses、问题的陈述 the statement of problem;查阅文献文献检索是教育科研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它贯穿于研究的全过程。一、教育文献的含义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1.教育文献的基本概念教育文献:记载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教育文献的数量和质量,是判断一国或一地教育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2.教育文献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1)选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方向。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2)为教育科学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3)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二、教育文献的种类及主要分布1.教育文献的三种等级一次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是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具有创造性,有很高的直接参考和借鉴使用价值。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之系统、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二次文献具有报告性、汇编性和简明性,是对一次文献的认识,是检索工具的主要组成部分。三次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基础上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述评、数据手册、进展报告、年度百科大全以及专题研究报告等。2.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1)书籍:包括名著要籍、教育专著、教科书、资料性工具书及科普通俗读物,它是教育科学文献中品种最多、数量最大、历史最长的一种情报源。(2)报刊:报纸和期刊均属于连续出版物。报纸是以刊登新闻和评论为主的定期连续出版物。期刊,是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有周刊、月刊、双月刊、季刊等。(3)教育档案类:是人类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并且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文献资料。教育档案类包括教育年鉴、教育法令集、教育统计、教育调查报告、学术会议文件、资料汇编、名录等。(4)专家询问:是通过个人交往接触的非正式渠道搜集资料,研究者与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研究人员、学者进行交谈,交流讨论学术问题。(5)电子信息检索系统。三、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及主要方法1.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分析和准备阶段;搜索阶段;加工阶段2.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顺查法:按时间范围,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远及近,由旧到新的顺序查找。逆查法:与顺查法相反,按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查找。引文查找法:以已掌握的文献中所列的引用文献、附录中的参考文献作为线索,查找有关主题的文献。综合查找法:将各种方法结合使用,以达到检索目的。正确的检索资料方法要达到四点要求:准,高的查准率;全,高的查全率;深,占有资料的多样性及内容的专深;快,要迅速。3.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文献检索中的应用运用计算机检索文献的主要途径:光盘检索与在线检索一般方法:确定检索的问题和范围;选择数据库;选择并联合主字码;从资料库中查找参考资料的数目;如果需要,扩大查找范围。

教育研究的内涵1. 教育研究的概念及性质【多选】教育研究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以发现和总结教育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教育研究用所有的科学研究一样,由三个要素组成:客观事实、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2. 教育研究的对象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它包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3. 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意义【多选】(1)是教师自我反思、重新学习、不断调整和改善知识结构的过程(2)是教师与他人沟通交流、扩大视野的过程(3)是教师挑战自我、提高教育研究能力的过程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记忆口诀:一选二查三制定,分析整理写报告。1.选择研究课题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必须具有以下特点:(1)必须有价值(2)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3)必须明确具体(4)必须新颖、有独创性(5)有可行性2.教育文献检索与综述【单选】文献检索贯穿研究的全过程,网络检索是查阅资料最快捷的方法。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包括: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综合查找法3.制定研究计划基本要求为: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怎样研究、预计成效4.即教育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分析的基本步骤为:阅读资料→筛选资料→解释资料5.教育研究论文与报告的撰写(1)实证性的研究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观察报告(2)理论性的学术论文:案例、综述、述评、理论性的论文教育研究方法1.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单选、简答】(1)观察研究法:广泛使用(2)调查研究法:通过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及其测验等方式最基本、使用最广泛的是问卷调查(3)实验研究法:是各类研究中唯一能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4)个案研究法:是当今教育研究中运用广泛的定性研究方法,也是描述性研究和实地调查的一种具体方法(5)比较法2.新兴的教育研究方法【单选、多选、判断】(1)行动研究法最早提出:勒温环节:计划、行动、考察、反思(2)质性研究“实地研究法”“参与观察法”(3)教育叙事研究(4)教育随笔

大学生专业伦理教育研究论文

十五个伦理学论文选题:

1、当前中国伦理道德状况及其精神哲学分析。

2、当今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规律。

3、当前中国伦理道德的“问题轨迹”及其精神形态。

4、《论语》伦理道德思想的精神哲学诠释。

5、青少年生态伦理道德意识的培育探究。

6、伦理道德,因何期待“精神哲学”。

7、改革开放三十年行政伦理道德法制化问题研究述论。

8、旅游伦理道德判断与结构性分析。

9、科技伦理道德论析。

10、中国少数民族伦理道德的起源和发展规律研究。

11、回归真实需要:食品安全的经济伦理学审读。

12、中小民营企业衰退现象的经济伦理学研究。

13、我国民营企业衰退现象的经济伦理学研究。

14、我国上市公司非公平关联交易的经济伦理学研究。

15、经济伦理学视角下的商业地产开发。

莫非,你们伦理学老师也布置的这个?

你们也是科大的?

握手,,我也百度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