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人文类论文的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人文类论文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是指为了撰写论文而引用已经发表的文献的格式,根据参考资料类型可分为专著[M],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杂志[G]。

1、期刊论文类

一般格式如下:

作者.论文名称[J].期刊名称,发表年份(第几期):页码.

注意:一般而言,参考文献里的标点符号用的是英文状态下输入的标点符号。输完汉字要切换到英文状态,再输入相应的标点符号。

示例:沈延生.村政的兴衰与重建[J].战略与管理,1998(6):1-34.

2、学位论文类

一般格式如下:

作者.论文名称[D].毕业院校所在城市:毕业院校,论文提交年份:页码.

示例:

刘杨.同人小说的著作权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2:12-15.

3、书籍著作类

一般格式如下:

作者.著作名称[M].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名称,出版年份:页码.

示例:金太军.村治治理与权力结构[M].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2008:50.

扩展资料

最主要的是根据载体把文献分为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和声像型。

(1)印刷型:是文献的最基本方式,包括铅印、油印、胶印、石印等各种资料。优点查可直接、方便地阅读。

(2)缩微型:是以感光材料为载体的文献,又可分为缩微胶卷和缩微平片,优点是体积小、便于保存、转移和传递。但阅读时须用阅读器。

(3)计算机阅读型:是一种最新形式的载体。它主要通过编码和程序设计,把文献变成符号和机器语言,输入计算机,存储在磁带或磁盘上,阅读时,再由计算机输出,它能存储大量情报,可按任何形式组织这些情报,并能以极快的速度从中取出所需的情报。出现的电子图书即属于这种类型。

(4)声像型:又称直感型或视听型,是以声音和图像形式记录在载体上的文献,如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科技电影、幻灯片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格式是:原作者姓,原作者名首字母(原著作出版年)。翻译之后的书名 (翻译者名首字母,翻译者姓)。出版地:出版社(翻译本出版年)。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扩展资料:

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

该技术规范概括了文献引证的“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不再使用“参考文献”的说法。这两类文献著录或引证规范在中国影响较大,后者主要在层次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得到了应用。

1、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2、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报纸N,期刊J,专利文献P,汇编G,古籍O,技术标准S,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录音带A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格式举例有4种:APA格式、MLA格式、CMS格式、哈佛文献格式(Harvard System)。

APA是一种标明参考来源的格式,主要使用在社会科学领域及其他学术准则中,国内很多期刊也是采用的APA格式。

MLA是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制定的论文指导格式,多用于人文学科。CMS格式源于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在1906年出版的Manual Style,主要用于人文学(humanities),它使用脚注、尾注和参考文献目录来注明文献来源。

哈佛文献格式是哈佛大学的论文参考文献标准,全名为:哈佛注释体系(Harvard System),起源于美国,但是在英国和澳洲等国家运用得比较多,尤其在物理和自然科学领域。

参考文献的国家标准:

一、前言。

1、本标准规定了各类型出版物中的文后 参考 文献 的著录项目、著录顺序、著录用的符号、各个著录项目的著录 方法 以及参考文献标注法。

2、本标准专供著者与编者编纂文后参考文献使用,而不是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纂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二、名词、术语。

1、文后参考文献:为撰写或编辑论著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

2、识别题名:国际连续出版物数据系统 (ISDS) 认可的某种连续出版物唯一的名称。

三、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

本标准分别规定了专著、连续出版物、专利文献、专著中析出的文献以及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文献的著录格式。

在五种著录格式中,凡是标注“供选择”字样的著录项目系参考文献的选择项目,其余的著录项目系参考文献的主要项目。可以按本标准第 6 章的规定或根据文献自身的特征取舍选择项目。

参考文献的格式为:

1、参考文献标注的位置

2、 参考文献标标注方法和规则

3、 参考文献标标注的格式

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

该技术规范概括了文献引证的“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不再使用“参考文献”的说法。这两类文献著录或引证规范在中国影响较大,后者主要在层次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得到了应用。

⑴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⑵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

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

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⑶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参考示例:

A.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 图书馆目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辛希孟. 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张筑生. 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 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4]冯西桥. 核反应堆压力管道和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 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5] Gill,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M] . London: Macmillan,1985.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人类的进化论文参考文献

一、前言 二、进化论,一个永远的假说 三、进化论三大证据的破灭 四、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挑战进化论 五、进化论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危害 六、结束语 —————————————————————————————— 三、进化论三大证据的破灭 不迷在具体的专业术语里就事论事,在宏观上,一个有趣的逻辑分析否定了进化论的证明思路。对此,各种知识背景的读者都能明白。 进化论的立足,主要有三大方面的证据: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和胚胎发育的重演律,可是近年来的研究使得它们相继瓦解了。我们先来分析比较解剖学。 1.进化论三大证据的破灭之一——使用比较解剖学证据中的逻辑错误 (1)比较解剖学证据的使用方法——乱用逆命题如果一个科学假设的证明包含了任何一点逻辑错误,这个假设就不能依*这个证明上升为理论。用比较解剖学来证明进化论,形象地说就是:“如果人是猿进化来的,人和猿就会有许多相近的特征;因为人和猿有许多相近的特征,所以人就是猿进化来的。” 用逻辑的语言来说就是:如果一个命题为真,其逆命题也为真。这当然是最简单幼稚的逻辑错误。不过,在实际生活中这个逻辑错误也是非常普遍的。 简单地说,带有一个条件和一个结论的陈述句,只要意义不是似是而非的,都可叫做逻辑命题。如果把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换,所得到的命题就叫原来那个命题的逆命题。如果这样再换一次,又和原命题一样了。因此,一个命题一旦产生出逆命题,它们每一个都是对方的逆命题,所以又叫互为逆命题。 互为逆命题的两个陈述,结构上密切相关(因为它们有相同的两个构成成份,只是这两个成份扮演的角色——条件和结论——刚好相反),但是它们的逻辑值(“真”或者“假”)完全没有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它们可能一个对,另一个错,也可能两个都对或者两个都错。 举例来说吧,下面是三组互为逆命题的陈述,每一组里两个命题的逻辑值都和另一组里两个命题的逻辑值取法不同: “如果甲是乙的弟弟,甲就比乙小;因为甲比乙小,甲就是乙的弟弟。”这两个命题中,第一个是对的,第二个是错的; “如果一个数能被二整除,这个数就是偶数;因为一个数是偶数,这个数就能被二整除。”这两个命题都是对的;因为“能被二整除”就是“偶数”的一个定义,用定义作条件的命题,都是可逆的(逆命题也对); “如果一个人会骑马,他就会开车;如果一个人会开车,他就会骑马。”这两个命题都是错的,因为“骑马”和“开车”之间没有任何必然的逻辑联系。 现在回到第一段中关于进化论的一对命题中去。第一个命题“如果人是猿进化来的,人和猿就会有许多相近的特征”,本来就是归纳出进化论假说的出发点,虽然听似有理,其实无法证明,因为“进化”的定义不是用“相近特征”的多少来判断的。退一万步来说,即使可以证明,其逻辑值(“真”或“假”)也和第二个命题的逻辑值毫无关系。第二个命题“因为人和猿有许多近似之处,所以人就是猿进化来的,”由于不受第一个命题真或假的影响,其唯一可能取“真”值的办法是:把“进化”直接定义为“有许多近似之处”。但这样一来,不但猴子是你的祖先,满街上男女老少全是你的祖先!因为任何人与你的“近似之处”都比猴子与你的“进似之处”要多得多。真要把人类搞成这样的“一锅粥”,只有“魔王的圣经”才干得了。 但是人们对这样明显的逻辑错误却宽宏大量,不予追究。大约是进化论的证据本来就难找,再在逻辑上一认真,就没有证据可言了。 (2)进化论用的是归纳法吗?有人曾说进化论用的是归纳法(当然是指完全归纳法,而绝非数学归纳法)。这就意味着要对世界上所有的物种,一个一个的都把它们由之而来的“进化前辈”找出来!只要有一个“归纳”不进去,进化论就脱不了手!“人由猿进化而来”只牵涉到人这一个物种,而至今还没有令人诚服的证据。 如果再考虑到史前文化、进化的速度、物种爆发式产生的方式、进化的概率等等许许多多的因素,势必有太多的对象归纳不进去,而且还可能引出否定进化论的反例来。提倡此说者还是早早收起来吧! 2.进化论三大证据的破灭之二——胚胎发育重演律被否定 1866年,德国的海克尔(Haeckel E.)提出了重演律(或称生物发生律)的说法,认为高等生物胚胎发育会重现该物种进化的过程。在进化论刚刚奠基的时代,重演律立即成为进化论最有利的“证据”之一。随着生物学的发展,重演律在不断发展延伸的过程中,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特别是近年来的研究使得它在理论上陷入无法摆脱的危机。而且深入的实验研究分析表明重演律的提出是粗略观察的结果,基本失去了事实的支持。站在今天科技水平的角度,再来看看这个假说,“外行人”都能一目了然了。 (1)用假说证明假说,累死也无法弄假成真重演律本身是一个假说,它来自对胚胎发育中一类现象的观察总结;但它只挑选了那些有利于自己的结论的现象,回避了更多的不利事实。这一产生假说的方法与进化论的产生方法本质上完全相同。其区别只是:进化论选用了物种之间的相似特征作为归纳的线索,而重演律则在高等生物胚胎发育的过程上去寻找归纳的线索;进化论的结论是“高级生物是由低级生物进化来的”,而重演律则说“生物进化的过程会表现到胚胎发育的过程上来”(这个结论只限于具有胚胎的高级生物)。 但是这样一来,任何用来归纳出重演律假说的证据都是根据进化论来判断的。因为你选出任何一件证据,认为它表现了生物进化过程时,你已经用了进化论来作为你归纳假设的基础了。自己是“进化论”和“胚胎发育过程”孕育出来的假说,又想回过头来证明进化论。打个形象的比喻:重演律本来是“进化论”和“胚胎发育过程”的儿子,现在他反过来宣称“进化论”是他的儿子!这在人类叫做“乱伦”,在思维上可称“怪圈”,在逻辑上叫“循环论证”(虽然只是最简单的循环),都是致命的毛病。 用重演律证明进化论,也可形式地表述为:“由于进化论的真实性,胚胎发育会重演进化的过程;因为胚胎发育会重演进化的过程,所以进化论是真的。” 这和前面已经分析过的“乱用逆命题”一模一样。 (2)重演律事实上是一个观察错误现在,很多学者证明了重演律是一个观察错误。德国人类胚胎学家布莱赫施密特(Erich Blechschmidt)所著的《人的生命之始》(The Beginnings of Human Life)一书中,以详尽的资料证明了人的胎儿开始就都是人的结构。例如以前认为胎儿早期出现的象鱼一样的“鳃裂”,实际是胎儿脸上的皱褶,完全是人脸的结构,被硬说成“鳃裂”。胎儿在9毫米左右,身体下端的突起好像是尾巴,其实没有任何尾巴的结构特征,那是一条中空的神经管,它发育较快,向阻力小的方向生长,暂时向末端突出,很快就平复了。而且它是有重要作用的,根本就不是残迹器官[1]。对罕见的畸形病:毛孩和长尾巴的小孩,进化论解释为人类祖先的特征;要按这种逻辑,没有大脑的畸形更多,那人的祖先就没有大脑了?先天肢体残缺的、多长手指、脚趾的也常见,那么人的肢体就是从各种畸形进化来的?跳出进化论的思想框框一想,就会发现所谓的“返祖现象”只是畸形或缺陷而已,是基因病变的反映,和人类祖先联系在一起是没有道理的。 (3)重演律是一个大,英国胚胎学家李察逊,组织了十七个单位的科学家,研究了50种不同脊椎动物的胚胎及其生长过程,并且仔细观察、记录。并联名在1997年8月的Anatomy & Embryology学报上发表了他们惊人的结果:即“海克尔的胚胎”是生物学上最“著名”的。 根据李察逊研究,重演律有许多疑点:例如,为了将人的胚胎画得像鱼一样,海克尔将人胚胎的鼻子、心脏、肝脏等大部份的内脏,及手、脚的胚芽都挖掉,再加长脊椎成尾巴!他还随意加添。例如鸡的胚胎,在这时期的眼与其他动物不同。它是没有色素的,而海克尔则将它涂黑,使它与其他动物看齐。还有,海克尔在大小比例上也随意更改,他的伸缩性可达十倍,以增加不同胚胎的相似性。海克尔刻意选用不同动物作为代表,却隐瞒这些代表的种名,使人以为同纲的动物一定都是一样的。 原来当年海克尔还在德国Jena大学任教期间,他伪造的这些假图就已经被人揭发。李察逊为了证实这遮掩了100多年的,亲自到Jena大学去调查。证实海克尔当年被同事指控,他不但承认伪造,并且被判有罪。所以,至今在德国的课本中找不到海克尔的图画。 (4)重演律的畸形发展更加令人遗憾的是,许多重演律学者还把该“学说”进一步发展,作为了种族主义的依据[1]。例如,布林顿(D. G. Brinton)指出:黑人……,因为他们保留着幼年的特征;博克(L. Bolk)则宣称:黑人……,因为他们的发育超越了白种人保留的幼年的特征。”如此矛盾的论据却支持同样的观点!由此也可以看出他们的基点——重演律是根本错误的。 (5)重演律的崩溃随着遗传学的出现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特别是对基因的深入研究,重演论在理论上面临着空前的危机。现在公认基因突变是进化的原因。既然过去的基因已经突变成新基因了,怎么还重现过去的特征呢?就连进化论的支持者古生物学家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也指出了重演律的致命缺陷,他说:“到了20世纪20年代结束时,重演律完全垮台了。重演论有一个致命缺陷。假如祖先的成体特征变成后裔的幼体特征,那么到了后裔个体发育结束时,发育一定要加快,好为新增加的特征留出位置。随着1990年孟德尔遗传学的重新发现整个重演理论也随之崩溃。” 综上所述,重演律本身就是一个没有坚实基础的、错误的假说。自己的生存问题尚未解决,哪有余力和资格去为进化论作证明呢? 参考文献1.[德]布莱赫施密特著( Erich Blechschmidt),陈养正等译, 《人的生命之始》 (The Beginnings of Human Life),科学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 31-38, 52-57。 3.进化论三大证据的破灭之三——“古生物学证据”被新的发现所否定 分析了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发育,我们再看看古生物学,这个为进化论提供最直接论据的领域。一百多年来,以地质学、地理学、放射性化学、比较解剖学等学科为基础,古生物学发展起来。进化论者根据化石的历史年代,勾勒出一幅生命由简单到复杂,随年代出现的进化时间表;通过类比化石,描绘出一个生物由低等向高等发展的“进化树”。随着研究的深入,化石等遗迹出土得越来越多,迫使人们对进化时间表和进化树不断地修改更新,以便保持理论和论据的一致。然而,时至今天,面对许许多多新的事实,这种修改终于到了再也无法进行下去的地步。 (1)考古学和古生物学的突破性发现,否定了进化时间表 进化论提出不久,学者们根据当时很有限的化石资料,搭起了进化时间表的框架,认为以后的发现都能填入其中,最多也只是稍做修补,使进化论更加完善充实。然而,事实却不断给出反例。下表左面是经典的进化时间表(参考Weinberg[1].,Knoll[2]李难[3]等),右面是那些无 (2)如果按时间顺序排列古生物学的全部发现,其结果足以否定进化论考古学家克莱默和汤姆森(Michael & Richard Thompson)的《考古学禁区》(Forbidden Archeology)一书,列举了500个确凿的与进化论相悖的事例,那是几万、几十万、百万、几千万甚至几亿年前的人类文明遗迹。每一个发现都足以否定进化论。 回过头来,再分析一下论证进化论的逻辑问题。 (3)古生物学证明进化论的逻辑问题古生物学的建立不但需要借用比较解剖学的模式,而且本身也需要建立一套进化的模式。比较解剖学模式提供了生物机体各部结构的相关性,使人们能够从几块骨头复原出整个动物模型;进化模式使得学者能够确定复原的目标,比如我国著名猿人“元谋人”的确定,是从仅有的3颗人类牙齿推断来的[15,16],把它确定成什么,要完全套用进化论模式。这里边暴露了问题:从进化论来的东西,再去证明进化论,显然还是循环论证。在逻辑上不能成立。 进化时间表自身的逻辑问题:进化时间表本身是根据进化论来的,用他来证明进化论还是循环论证。如果说这是归纳法,它又不能归纳所有的事实,太多的反例否定了进化论本身。古生物学证明进化论:一厢情愿的解释。我们知道,根据零散破碎的一两块骨头很难弄清大量解剖学的意义或进化的意义。著名的古人类学家Meave Leakey和Alan Walker也持有类似观点,他分析阿纳蒙南方古猿的几块残留的骨化石时,认为不能确定许多关于这种躯体的外貌[17]。那么,仅凭几个牙齿,根据磨损程度就给元谋人在进化上定位,也只能是一种说法而已,因为我们无法根据几颗牙齿推断脑容量,更无法推断相貌(除非有较为完整的颅骨或面部骨骼)。我们也可以看出,这种方法有太多的人为的因素。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有大量事实支持的“人类文明周期发展学说”把它解释成一期人类文明的遗迹,反而更加合理。 更加一厢情愿的解释是把人类的脚印“还原”成古猿的。1976年,著名考古学家利基(Mary. D. Leakey)领导的研究小组在非洲坦桑尼亚北部、东非大裂谷东线,一个叫利特里(Laetoli)的地方发现了一组和现代人特征十分类似的脚印。这些脚印印在火山灰沉积岩上,据放射性测定,那火山灰沉积岩有340~380万年的历史。从这些足迹可以明显地看出,其软组织解剖特征明显不同于猿类。重力从脚后跟传导,通过脚的足弓外侧、拇指球,最后传导到大脚拇指,大脚拇指是向前伸直的,而猩猩及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直立行走时,重力从脚后跟传导,但通过脚的外侧传导到脚中指,且大脚拇指向侧面伸出[18]。令人遗憾的是,后来两位学者在没有深入研究脚印结构的情况下,就把这些脚印当作南方古猿的[19],因为根据过去的理论,那时只有古猿,人还没出现。而且,文章还请人画了生动的插图——三个南方古猿“直立”着走过这片土地----太多的臆想成份,使文章失去了科学性。因为这不是根据事实深入研究,而是完全根据进化论假说说话,本身就违背了科学的态度。进化论者又把这些作为进化论的证据,又陷入了循环论证的诡辩之中。 那幅凭想象描绘古猿完全像人一样表情、像人一样直立走路的图画,在博物馆作为科普教材展出,观众却会把这种“不科学”的东西当成科学,起到了严重误导的作用。如果完全不带偏见的进行推断,应当推断这些脚印是现代人类的更为科学,可是谁愿意,又有谁敢这样呢。 (4)进化过程中确凿的过渡类型,严格地讲并没有发现某些化石的缺环相当惊人,它不是以几万年、几十万年计,而是以几百万年计对于短短的人的历程该有多少事件可能发生[20]。进化论常用马的进化来说明问题,从始祖马到现代马过渡类型有好几个,可是列举的那几个过渡化石平均间隔5,000,000---30,000,000年.[3][21],还是没有过渡类型。 在从猿到人的问题上,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化石,归类为“古猿”、“类人猿”、“猿人”、“智人”,唯独没有“类猿人”。寻找过渡物种“类猿人”,被列入了科学的“十大悬案”。数次宣布的人类始祖,很快就被否定了。例如1892年发现的人和猿之间的过渡化石“嘉伯人”,是一块猿的头骨和相距40英尺的一根人的腿骨拼凑出来的,学术界否定了“嘉伯人”,科教方面却还在宣传。直到1984年“嘉伯人”才被新发现的猿人化石“露茜”代替。但后来的鉴定中,露茜同样被大部份学者否定了,科学家已经确定了露茜是一种绝种的猿--南方古猿,和人无关。 6具"始祖鸟化石"的相继问世,轰动了世界,成为鸟类和爬行动物之间过渡物种的典范。后来鉴定出5具是人造的,剩下的1具坚决拒绝任何鉴定。最初的"发现者"坦白了造假的原因之一:太信仰进化论了,就造出了最有力的证据。而教科书中,对始祖鸟和露茜还是不予更正,公众也就不知真相了。 假如进化论不假,过渡类型化石就应该很容易找到,为什么没有呢?大家沿用达尔文的解释:“化石记录不完全”。深入想一想:从宏观上看,化石的形成是普遍和随机的,为什么单单漏掉了过渡类型呢?《审判达尔文》一书的作者约翰逊(PhilipJohnson)做了这样的总结:“化石向我们展示的都是突然出现的某种有机体,没有逐步进化的任何痕迹。这些有机体一旦出现,基本上就不再变了,哪怕过了几百万年,不管气候和环境如何变化。如果达尔文的理论成立,这些条件本应该引起物种的巨大变化。”[20]古生物学家古尔德和埃尔德里奇曾根据地质历史的事实,提出了一个“间断平衡”假说,来说明过渡类型形成化石机率较小,但不能解释为什么过渡类型根本不存在,而且该假说的进化机制在基因水平上看,该学说是行不通的。 (5)化石告诉人们:生命的发展遵循着这样一条规律:“出生---发展---灭亡”跳出进化论的框框,就会发现,化石们实际上在对进化论反戈一击。化石不是一般条件下能形成的,生物在腐烂风化前必须埋在地下很深,在强大的压力下才能渐渐变成化石。只有大灾变才能提供这样的条件,化石也就成了灾难的见证。地层中化石的研究恰恰告诉人们:物种的发展是很短时间内大面积突然出现的,发展繁荣,再到大毁灭,残留的和新出现的物种再这样发展,周而复始。 现在,生物界认识到地球曾发生过多次全球性波及所有生命的大灭绝(见上表),期间小的灭绝也是时有发生。地球周期性灾变的直接证明非常多。在西伯利压的冻土中,发现了冰冻的成千上万的哺乳动物的遗骸。有的很完整,有的被扯碎和树干绞在一起。检测它们胃里的食物,发现了还没来得及消化的毛茛草[21]。事实告诉人们,那里曾是温和地带的草原,极短时间内,发生这场毁灭性的灾难,而且,无论是大陆骤然移位还是气候骤冷,如此惨烈的灾难不可能不牵扯全球。 由上可见,古生物学的发现实际上无情地否定了进化论。 参考文献1. Weinberg s. 《科学(中译本)》,1995:2,1-6,[ 译自Scientific American , 1994(270):10 ]Knoll A. H., 2. 《科学(中译本)》,1992:2,19-28,[ 译自Scientific American , 1991(265):4 ] 3. 李难,《生物进化论》,107,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第一版 4. 克莱默、汤姆森(Michael A. Cremo & Richard Thompson),《 Forbidden Archeology: The Hidden History of the Human Race 》,Govardhan Hill Publishing, ISBN: see in: The Mysterrious Origins of Man, NBC"s Special, Hosted by Charlton C. 5. 克勒尔著,朱永等译,《放射化学基础》,236,原子能出版社,1993 6. Lamarsh J., Wesley A., 《Introduction to Nuclear Engineering》, Publishing Company - Reading, MA, USA, 1993 7. Cook M. A., 《Why Not Creation》, 185-193, Phillipsburg, New Jersey, Presbyterian & reformed Publishing Co.,1970 8. 《中国科学报》, “我国发现亿万年前的太古石画”,1997年5月17日 9. Schoolcraft H. R., et al., 《Remarks on the Prints of Human Feet, Observed in the Secondary Limestone of the Mississip Valley》, Journal of Science and Arts, 5, 1822, 223-231 10. Alvarez W., Asaro F., 《科学(中译本)》,1991:2,26-32,[ 译自Scientific American , 1990(263):4] 11. Courtillot V. E., 《科学(中译本)》,1991:2,33-41,( 译自Scientific American , 1990(263):4) 12. Holloway M., 《哇化石的新的断代数据:新的断代结果给人类起源的争论火上浇油》, 科学(中译本),1994:9,70-71,( 译自Scientific American , 1994(270):5) 13. Appenzeller T., 《Evolution or Revolution》, Science, 1998(282):5393, 1451-1458 14. [英]葛瑞姆.汉卡克,罗伯特.鲍威尔著,石尚仪译:《创世纪的守护神》,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9,31-37 15. 胡承志,《云南元谋发现猿人牙齿化石》, 地质学报,1973:1 16.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632-633,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 17. Leakey M., 《科学(中译本)》,1997:10,62-67,( 译自Scientific American , 1997(277):1) 18. Tuttle R. H., 《The Pitted Pattern of Laetoli Feet》, Nature History, March,1990,61-64 19. Agnew N., Demas M., 《科学(中译本)》,1998:12,62-67,[ 译自Scientific American , 1998(279):9] 20. 于建平,郑忠梅, 《人的进化---生物学与文化的诠释》, 科学(中译本),1998:11,62-65 21. 朱洗, 《生物的进化》, 科学出版社,1980 22. [英]葛瑞姆.汉卡克著,[台湾]李永平等译:《上帝的指纹》,民族出版社, 1999,1-31

人类的进化史 约6500万年前,一颗宽度约16公里的陨石撞击到了今天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上,造成巨大灾难,当时地球上包括恐龙在内的三分之二的动物物种消亡灭绝, 爬行动物的黄金时代结束, 原始哺乳类动物逃过劫难经过漫长岁月存活下来,之后迅速进化.约5000多万年前,灵长类动物呈辐射状快速演化,从低等灵长类动物原猴类中(如狐猴、眼镜猴)又分化出高等灵长类动物(即猿猴类,如猕猴、金丝猴、狒狒与猿).注: 中国“曙猿“比早期高等灵长类动物猿猴类还要古老,基本属于早期原猴,也就是说所谓“曙猿“实际上还是猴子,根本谈不上人类的起源,如果说“曙猿“是猴子的起源还差不多.约2500万年前,猴类开始了向猿类的进化,原始猿类出现并逐渐从猴类分离出来.此时准确而言尚不属人类范畴.古类人猿 古类人猿最早出现在非洲东部南部,由原始猿类逐渐进化而来,分化为:低等类人猿(如长臂猿),高等类人猿(如猩猩),古猿等. 约1,200万年前, 地壳运动使非洲东部的大地上形成一条大裂谷,大裂谷的形成把非洲分为东方和西方两个独立的动物系统, 大裂谷这个阻隔成为人和猿分道扬镳的关键, 裂谷之西依然是茂密的湿润的树丛, 猿类为适应改变不大的环境, 它们不需作出太大的改变来协调, 就注定了它们的迄今仍处在猿类的阶段, 如大猩猩等。 大裂谷以东由于地壳变动, 降雨量渐次减少, 林地消失出现了草原, 大部分与现今猿类共祖的祖先族群因而灭绝, 其中一小部分惯于攀爬的猿类适应了新环境, 学习在地上活动在开阔的环境中生活, 形成了独特演化模式, 避开了灭绝的危机. 约600万年前, 出现了一种大型的, 勉强以双足着地, 双手作辅助的灵长类动物-----古猿, 由于祗分布于非洲大陆南部, 故名为南方古猿.1). 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ines) 约600万年前,现代公认的最早的人类祖先,即人类的起源.最早出现在非洲大陆南部,是最早的人科动物. 此后,原始人类逐渐从猿类分离出来.3). 能人(Homohabilis) 约150万到250万年,南方古猿的其中一支进化成能人,最早在非洲东岸出现. 能人意即能制造工具的人,也就是所谓的早期猿人.是最早的人属动物. 旧石器时代开始;后经过数十万年的演进, 能人最终为被新品种的人类:直立人所取代而消亡.能人与后代直立人曾共存过一段时间.4). 直立人(Homoerectus) 约20万到200万年,最早在非洲出现,也就是所谓的晚期猿人,懂得用火,开始使用符号与基本的语言,约100万年前,冰河时期来临,非洲开始草原化,直立人不得不开始迁徙,向世界各地扩张,在欧亚非都有分布(海德堡人,瓜哇猿人,北京猿人都属于直立人). 注意:此时人类第1次走出非洲. 约80万年前,直立人来到现在的西班牙地区,成为最早的欧洲人.约20万年前,欧亚非的直立人逐渐消失, 被来自非洲的新品种人类:智人取代.5). 智人(Homosapiens) 早期智人(early Homosapiens) 约3万到25万年,旧石器中期.起源于非洲,后向欧亚非各低中纬度区扩张(除了美洲),这是人类第2次走出非洲.(大荔人、马坝人、丁村人、许家窑人、尼安德特人都属于早期智人). 直立人走出非洲后,约60万年前在欧洲演化出海德堡人,海德堡人又于约30万年前演化出尼安德特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中近东. 独立演化成为早期智人的尼安德特人后来遭遇第2次走出非洲的早期智人以及第3次走出非洲的晚期智人,彼此共存过一段时间. 随着第3次走出非洲的晚期智人的到来,使早期智人(包括第2次走出非洲的早期智人和独立演化成为早期智人的尼安德特人)在生存竞争中失败,之后约6万年前,随着冰河期的到来,生存环境愈发困难,终于在约3万年前,所有早期智人被淘汰灭绝. 晚期智人(late Homosapiens) 约1万到5万年,也就是所谓现代人的祖先(山顶洞人、河套人、柳江人、麒麟山人、峙峪人既属于晚期智人). 后向欧亚非澳美5大洲各地扩张包括高纬度区,这是人类第3次走出非洲. 这时,艺术出现.能够人工取火. 母系氏族公社. 旧石器晚期. 也是当今世界四大人种(黄、白、黑、棕)蕴育形成的时期. 这其间,猛犸和剑齿虎灭绝.

给我50万人民币 命就是你的 有要的没?

人文社科类论文类的参考文献网址

数据库都是要前的,没有免费的,要么你去道客巴巴或者豆丁看看,那里有文档分享,说不定能找到你想要的

参考文献自动生成:

知网

百度学术:

谷歌学术:

查找参考文献的网站

1、文献党下载器()一款资源集成的文献下载平台,几乎整合了所有中外文献数据库资源,覆盖全科以及各种文献类型。整合资源包括知网、万方、维普、SpringerLink、Elsevier(sciencedirect)、Wiley 、Web of Science、PubMed 、EI、ProQuest(国外学位论文)等数据库资源,还有大量的世界知名期刊,如:nature《自然》、science《科学》、CELL《细胞》、PNAS《美国科学院院报》等等。只要有互联网,在哪里都可以查找下载文献。

2、知网:全球最大的中文数据库。提供中国学术文献、外文文献、学位论文、报纸、会议、年鉴、工具书等各类资源,并提供在线阅读和下载服务。涵盖领域包括:基础科学、文史哲、工程科技、社会科学、农业、经济与管理科学、医药卫生、信息科技等。

3、万方数据库:是由万方数据公司开发的,涵盖期刊、会议纪要、论文、学术成果、学术会议论文的大型网络数据库;也是和中国知网齐名的中国专业的学术数据库。

学科分类:综合,机械,电子电气,计算机/信息科学,能源/动力工程,建筑/土木工程,艺术,社会科学,语言/文学,教育,哲学,政治,生物,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化学/化工,物理,数学。

4、Web of Science是获取全球学术信息的重要数据库。其中以SCIE、SSCI、A&HCI等引文索引数据库,JCR期刊引证报告和ESI基本科学指标享誉全球科技和教育界。Web of Science收录了论文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通过独特的引文索引,用户可以用一篇文章、一个专利号、一篇会议文献、一本期刊或者一本书作为检索词,检索它们的被引用情况,轻松回溯某一研究文献的起源与历史,或者追踪其最新进展;可以越查越广、越查越新、越查越深。

5、Wiley 作为全球最大、最全面的经同行评审的科学、技术、医学和学术研究的在线多学科资源平台之一,Wiley及旗下的子品牌出版了超过500位诺贝尔奖得主的作品。“Wiley Online Library”覆盖了生命科学、健康科学、自然科学、社会与人文科学等全面的学科领域。Wiley Online Library上有1600多种经同行评审的学术期刊,20000本电子图书,170多种在线参考工具书,580多种在线参考书,19种生物学、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的实验室指南(Current Protocols),17种化学、光谱和循证医学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

6、Elsevier(sciencedirect)是荷兰一家全球著名的学术期刊出版商,每年出版大量的学术图书和期刊,大部分期刊被SCI、SSCI、EI收录,是世界上公认的高品位学术期刊。scienceDirect是爱思唯尔公司的全文数据库平台,是全球最大的科学、技术与医学全文电子资源数据库,提供2500余种学术期刊以及37000余种图书的全文内容。包括全球影响力极高的CELL《细胞杂志》、THE LANCET《柳叶刀杂志》等。

7、SpringerLink是全球最大的在线科学、技术和医学(STM)领域学术资源平台。Springer 的电子图书数据库包括各种的Springer图书产品,如专著、教科书、手册、地图集、参考工具书、丛书等。具体学科涉及:数学、物理与天文学、化学、生命科学、医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地球科学、经济学、法律。

8、PubMed 是一个免费的搜寻引擎,提供生物医学方面的论文搜寻以及摘要的数据库。它的数据库来源为MEDLINE。其核心主题为医学,但亦包括其他与医学相关的领域,像是护理学或者其他健康学科。PubMed 的资讯并不包括期刊论文的全文,但可提供指向全文提供者(付费或免费)的链接。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1、参考文献类型:

普通图书[M]、期刊文章[J]、报纸文章[N]、论文集[C]、学位论 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 子公告[EB]、联机网络[OL]、网上期刊[J/OL]、网上电子公告[EB/OL]、其他未 说明文献[z]。

2.参考文献格式及示例: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15—18.

[2]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1994.

[3]Radden G&Kovecses Z.Towards a Theory of Metonymy[M].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9.

(2)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T].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4]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T].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62—67.

[5]Hubscher—Davidson S E.Personal diversity and diverse personalities in translation: A study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J].Perspectives&u西es in Translatology,2009,1 7 (3):175-192.

(3)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C]//原文献主要 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6]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C]//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 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468-471.

[7]Barcelona A.Reviewing the properties and prototype structure of metonymy[C]//Benczes R,Barcelona A.Defining Metonymy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Towards a Consensus View. 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20 11:7—57.

(4)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El报,1998—12—25(10).

(5)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9]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6)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10]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

(7)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发表或 更新日期)[引用日期].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

[11]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1998—08— 16)[1998—10—04].http:Hwww.cajcd.edu.cn/pub/wml.txt/980810—2.html.

[12]万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 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8)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 版年.

FindaRticles作为文献论文搜索引擎提供了多种顶级刊物的上千万篇论文。该网站大部分为免费全文资料。HighWire全球最大的学术文献出版商之一,世界上最大的免费科学期刊库。Google学术搜索是一个可以免费搜索学术文章的网络应用,包括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出版的学术期刊。 seek68文献馆中外文数据库整合汇总,涵盖学科全面。需要的论文文献基本都可以找到。iData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师生学者共同筹建的用于教学、科研目的的公益互联网项目,一个号称全世界最大的中文知网镜像网站。Library Genesis号称是帮助全人类知识无版权传播的计划。Sci-Hub英文文献免费下载,只是域名经常更换。SpringerLink是全球最大的在线学术资源平台。

论文参考文献可以找的网站如下:

1、知网国内最大知识库,还有批量导出参考文献功能。

2、谷歌学术收录各个领域学术资料的免费搜索引擎。ScienceDirect收录的期刊是世界上公认的高质量学术期刊。

3、Web of Science数据库是国际公认的反映科学研究水准的数据库。检索精确到文献被收录的期刊、出版公司、作者、日期、页码等。

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人类简史论文参考文献

人类的进化史 约6500万年前,一颗宽度约16公里的陨石撞击到了今天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上,造成巨大灾难,当时地球上包括恐龙在内的三分之二的动物物种消亡灭绝, 爬行动物的黄金时代结束, 原始哺乳类动物逃过劫难经过漫长岁月存活下来,之后迅速进化.约5000多万年前,灵长类动物呈辐射状快速演化,从低等灵长类动物原猴类中(如狐猴、眼镜猴)又分化出高等灵长类动物(即猿猴类,如猕猴、金丝猴、狒狒与猿).注: 中国“曙猿“比早期高等灵长类动物猿猴类还要古老,基本属于早期原猴,也就是说所谓“曙猿“实际上还是猴子,根本谈不上人类的起源,如果说“曙猿“是猴子的起源还差不多.约2500万年前,猴类开始了向猿类的进化,原始猿类出现并逐渐从猴类分离出来.此时准确而言尚不属人类范畴.古类人猿 古类人猿最早出现在非洲东部南部,由原始猿类逐渐进化而来,分化为:低等类人猿(如长臂猿),高等类人猿(如猩猩),古猿等. 约1,200万年前, 地壳运动使非洲东部的大地上形成一条大裂谷,大裂谷的形成把非洲分为东方和西方两个独立的动物系统, 大裂谷这个阻隔成为人和猿分道扬镳的关键, 裂谷之西依然是茂密的湿润的树丛, 猿类为适应改变不大的环境, 它们不需作出太大的改变来协调, 就注定了它们的迄今仍处在猿类的阶段, 如大猩猩等。 大裂谷以东由于地壳变动, 降雨量渐次减少, 林地消失出现了草原, 大部分与现今猿类共祖的祖先族群因而灭绝, 其中一小部分惯于攀爬的猿类适应了新环境, 学习在地上活动在开阔的环境中生活, 形成了独特演化模式, 避开了灭绝的危机. 约600万年前, 出现了一种大型的, 勉强以双足着地, 双手作辅助的灵长类动物-----古猿, 由于祗分布于非洲大陆南部, 故名为南方古猿.1). 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ines) 约600万年前,现代公认的最早的人类祖先,即人类的起源.最早出现在非洲大陆南部,是最早的人科动物. 此后,原始人类逐渐从猿类分离出来.3). 能人(Homohabilis) 约150万到250万年,南方古猿的其中一支进化成能人,最早在非洲东岸出现. 能人意即能制造工具的人,也就是所谓的早期猿人.是最早的人属动物. 旧石器时代开始;后经过数十万年的演进, 能人最终为被新品种的人类:直立人所取代而消亡.能人与后代直立人曾共存过一段时间.4). 直立人(Homoerectus) 约20万到200万年,最早在非洲出现,也就是所谓的晚期猿人,懂得用火,开始使用符号与基本的语言,约100万年前,冰河时期来临,非洲开始草原化,直立人不得不开始迁徙,向世界各地扩张,在欧亚非都有分布(海德堡人,瓜哇猿人,北京猿人都属于直立人). 注意:此时人类第1次走出非洲. 约80万年前,直立人来到现在的西班牙地区,成为最早的欧洲人.约20万年前,欧亚非的直立人逐渐消失, 被来自非洲的新品种人类:智人取代.5). 智人(Homosapiens) 早期智人(early Homosapiens) 约3万到25万年,旧石器中期.起源于非洲,后向欧亚非各低中纬度区扩张(除了美洲),这是人类第2次走出非洲.(大荔人、马坝人、丁村人、许家窑人、尼安德特人都属于早期智人). 直立人走出非洲后,约60万年前在欧洲演化出海德堡人,海德堡人又于约30万年前演化出尼安德特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中近东. 独立演化成为早期智人的尼安德特人后来遭遇第2次走出非洲的早期智人以及第3次走出非洲的晚期智人,彼此共存过一段时间. 随着第3次走出非洲的晚期智人的到来,使早期智人(包括第2次走出非洲的早期智人和独立演化成为早期智人的尼安德特人)在生存竞争中失败,之后约6万年前,随着冰河期的到来,生存环境愈发困难,终于在约3万年前,所有早期智人被淘汰灭绝. 晚期智人(late Homosapiens) 约1万到5万年,也就是所谓现代人的祖先(山顶洞人、河套人、柳江人、麒麟山人、峙峪人既属于晚期智人). 后向欧亚非澳美5大洲各地扩张包括高纬度区,这是人类第3次走出非洲. 这时,艺术出现.能够人工取火. 母系氏族公社. 旧石器晚期. 也是当今世界四大人种(黄、白、黑、棕)蕴育形成的时期. 这其间,猛犸和剑齿虎灭绝.

直立行走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灵长类的重要表现,然而直立行走并非没有缺点。对比黑猩猩的骨骼你就会发现,黑猩猩的盆骨比人们要宽许多,盆骨较宽能够给产道留下足够大的空间,能够使女性更容易生育后代。人类的盆骨相对于黑猩猩而言非常狭窄,而这是其实是为了适应直立行走的需要,否则过宽的髋骨就会导致人类在行走时就像黑猩猩一样一走一晃。过于狭窄的盆骨对于女性而言就是一个灾难,这是因为过窄的盆骨会挤压女性的产道,使产道变得狭窄且崎岖,我们的婴儿需要经过调整两次头部方向才能够顺利出生。如果过于狭窄的产道已经让人类女性饱受生育之苦的话,那么人类逐渐膨大的大脑则导致了孕妇与婴儿的死亡率。我们知道,人类在直立行走之后,开始尝试以肉类为食,而肉类中含有大量的能量。再加上消化肉类不需要较长的肠道,所以人类的肠道可以演化地更短,肠道是一种高耗能器官,更短的肠道意味着更加节能。还有,直立行走是一种非常节能的行走方式,帮助人类节约了部分能量。在这样的环境下,人类有多余的能量用于脑容量的发展,所以人类的脑容量逐渐膨大了起来。逐渐膨大的脑容量又会导致人类婴儿在出生时面临难产现象,从某方面来讲,这也是人类的设计不合理之处。然而我们知道,如果孕妇以及婴儿的死亡率过高,就会导致人口出现负增长,人类就会在演化过程中灭绝。既然我们还好好地生活到了现在,那就说明人类在演化过程中找到了解决孕妇以及婴儿死亡率过高的办法,那就是:提前生产。人类其实都是早产儿,按照理论人类应该发育21个月,但是人类在10个月左右就会将幼崽生育下来,此时人类婴儿的脑容量并没有发育完成,在接下来一年里婴儿的脑容量还会继续快速发育。人类的身体寿命是有限度的在过去,人类的寿命较短,原因是因为人类的生存条件非常恶劣,不仅仅会因为生病无药可医而死,还会因为食物匮乏、猛兽攻击、传染疾病等原因而死亡,所以远古时期人类的寿命非常短,大约在20岁左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发达的农业能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粮食,满足人们对能量的需求;再加上基础设施的改善,使得我们能够使用干净的水和食物,患病率大幅度下降;我们还有疫苗能够预防一些疾病,发达的医疗也能够治愈在过去属于不治之症的重症。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已经足够发达,能够尽可能地延长我们的寿命。但是,人类的身体是有使用寿命的,我们始终无法突破人类的极限寿命,更别说实现永生。之所以人类的身体是有使用寿命的,是因为人类也是生物,也要接受自然选择,而长生并不利于人类的生存,所以被自然选择淘汰了。长生对个体虽然有好处,但对于种群来说却是灭顶之灾,原因是因为长生会导致人口数量越来越多,而地球上的能量是有限的,当地球上的能量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时,就会有大量人口因为饥饿而死亡。幸存的人类也会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和能量,而更加频繁地发生战乱。而且永生的个体身体内的基因很难发生变化,这意味着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地球环境突然发生一次变化,那么永生的人类将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灭绝。由此可见,对于地球生物而言,永生并不能帮助人类更好地生存,反而会导致人类灭亡。但是对于个体而言,无法演化出永生是我们的遗憾。

直立行走就是人类生理上最大的不合理。我知道几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是靠着「直立行走」这技能睥睨天地,搭上进化快车的。但素,这技能给我们带来的生理bug真的也很惊心动魄。图片来源:电影《2001太空漫游》一、生育子嗣的难度瞬间爆表这点已经有答主回答过了。一句话就是:直立行走之后,为了方便稳住上半身和拉动双腿前进,女人的骨盆开始变得又宽又扁,导致妇女产道严重变窄,这不仅给人类女性带来了史无前例的阵痛,同时还伴随极高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超图解人类简史》我每次看动物世界的生育场景都在艳羡,别的动物生个崽真的不要太容易。然而对大多数人类女性来说(尤其在没有剖腹产之前),分娩实在是一件艰难的事情。二、引起一系列脏器下垂相关的病症直立行走前人类的肚子是朝地的,而在直立行走之后体内重力发生90度的巨变,横陈式的内脏结构变成了垂直叠压式,脏器在引力作用下产生移位,各种内脏都容易下垂。由此,也引起了一系列脏器下垂相关的病症,如胃下垂、子宫下垂、肾下垂甚至自然流产等。参考文献:《疯狂人类进化史》三、让人类掉进了心血管病的大坑高血压,可以说是高居人类热门疾病榜单,但这病在四肢动物群体却很罕见。心脏是脊椎动物身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主要功能就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压力,既要向上射出动脉血向脑部供血,又要从身体下部抽回静脉血(生物都学过的嘛)。而在直立行走之后,大脑的高度被提高了,这就导致大脑很容易缺血,从而加强供血会增加心脏的负担,所以我们很容易得心血管疾病。参考文献:《疯狂人类进化史》

达尔文的进化史大家都了解的,按照生物的进化理论来讲人类生理上基本上没有不合理之处。得跟舍之间进行对比的话自然是要获得的更多。例如现在人的体毛越来越少那是因为体毛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降低了作用所以体毛在退化,人体机能一直在进化如果有不合理的很快会在进化中被淘汰。

人类的求偶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求偶,汉语词汇,指追求异性,寻求配偶。动物求偶,雄性有的要跳舞或是舞动美丽的翅膀等来表现自己来求得异性的喜爱;也即是用形体的诱惑力来感动对方,博得异性或者同性的欢爱。求偶行为是指寻求配偶,导致交配的行为。可能相当简单,只需通过嗅觉、视觉、听觉的刺激即可完成,也可能相当复杂,需通过若干形式的通讯交流方能完成。凡有两性区别的动物都需要有求偶行为,其最终目的是导致子代的产生。如某些雌性昆虫(蝴蝶、毒蛾)能分泌有气味的物质以吸引远处的雄体;雄性锦龟用触碰的动作求偶;蛙类通过鸣叫求偶。复杂的求偶方式见于某些鸟类。如鲣鸟用其艳丽的双脚表演复杂的仪式化舞蹈动作以吸引异性。这种复杂的求偶形式有助于加强配偶之间的联系,使配偶关系能在整个养育幼体的过程中维持下来,甚至维持得更为长久。人类的求偶行为尽管与动物是出于同一机制,也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的作用而完成的,但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已深受文化传统的影响。因而,人类的求偶行为早已不再是简单的本能动作,而需要从风俗习惯的角度来认识。

科学,意味着不浪漫。 因为“浪漫”这个词意味着内在,是一种主观感受,是很个人的,是外部难于观测的。 但科学,意味着外在,是一种外部观察。 “我不会听你怎么说,我会看你怎么做。”这句话大概是科学家的心里话。 而主观体验则相反,在主观体验领域,讲究的是:“我听你说出你的心声。” 所以在主观领域,沟通很重要。 科学家观察了人类的恋爱行为,哦,大部分时候他们称之为“求偶”。 求偶,这词就透着科学。 当我们说“恋爱”的时候,我们已经在感情用事了;当我们改用“求偶”来表述这种活动,就很冷冰冰很客观了。 美剧《生活大爆炸》里有两个nerd(书呆子),一个男nerd,一个女nerd。两个人真是天生一对。两个人对恋爱的认识就是完全符合科学观点的认识,他们把恋爱称之为人类求偶行为,把心动的感觉称之为下丘脑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安眠酮素,至于接吻,则毫无疑问是交换口水以及8000万细菌…… 这些书呆子会集中出没在《果壳网》《科学松鼠会》这些严肃科学的地方。 科学家研究人类求偶行为的成果集中汇集在《进化心理学》之类的科学著作中,也有《红皇后》、《自私的基因》、《精子战争》之类兼顾趣味性的科普作品。 恩格斯说过一句话:“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让我来延伸一下这句话:“人是一切历史生物的总和。” 进一步的延伸更加革命:“人是宇宙一切历史的总和。” 初中植物学和动物学中,我们知道了动物进化的整个脉络,由非生命到生命,有单细胞到多细胞,由低等到高等,由植物到动物,有海洋到陆地,由无性繁殖到有性繁殖…… 在初中学习生物学的时候,我就萌生了一个大胆的猜测:在人的身上,沉淀了历史中所有生命阶段的记忆。 我并没有机会在生物领域去发展我的非凡天分,我只举两个简单的例证: (1)人类在胚胎阶段是有尾巴的,出生后尾巴退化消失; (2)人类血液中盐分的比例是千分之九,这和海洋中盐分的比例是一致的,这不是偶然的,这说明人类的祖先生活在海洋里。 人是一切历史生物的总和,意味着人是矿物,人是水,人是非生命,人是植物,人是软体动物,人是节肢动物,人是冷血动物,人是脊索动物,人是恐龙,人是山羊,人是老鼠,人是猴子,人是人…… 所以在人身上会表现进化过程中所有生命的所有特征,有的特征明显,有的特征不明显。 在《红皇后》这本书里研究了生物界多样的求偶方式,有分裂繁殖,单性繁殖,多性繁殖,单偶制,多偶制…… 我相信所有的繁殖方式都在人的身体上留下了烙印。 当然难以想象现代人可以不借助技术单性繁殖,克隆人是高科技。 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有一个特点,越晚出现的形态越占主导地位。 以人类文明发展为例, 在远古,工业是农业的附属品,农业占人类活动的90%,工业是在农业基础上派生出来的衍生品; 但进入工业时代,工业占据了人类活动的90%; 服务业是更加附属品的产业,现在已经发展为比工业更重要的产业。 再举个电力革命的例子, 电器本来是工业的一部分,制作衣服、制作家具,都是工业的主要内容,但电器出现后,很快发展为最大的工业产品; 电子产品本质是一种特殊的用电设备,电视、广播、飞机、火箭、卫星、导弹出现后,电子产品迅速膨胀为最巨大的电器子集; 电脑原本是一种特殊的电子设备,但电脑产生后,成为最大的电子设备子集,电脑产业占所有电子设备产业的90%以上; PDA原本是一种超小型的掌上电脑,但手机出现后,成为最大的电脑子集,我认为现在的智能手机,更多的是电脑,而非更多的是手机,手机就是电脑,只不过我们把它叫做手机。 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是这种趋势,原本是一个小小角落的部分,由于旺盛的生命力,发展为最巨大的部分。 就如同美国原本是文明最落后的大陆,现在成为人类文明最先进的陆地。 在股市里也在发生同样的故事,像腾讯控股这样的公司,原本是香港股市最小的一个公司,现在成为市值最大的公司。 对于人类,从远古到近代,再到现代,则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大脑,是人类后来才进化出来的器官,但它越长越大,现在竟然成为人类最重要的器官。 对于原始人类,社会化行为只占1%;到现代人类,社会化行为占据99%以上的时间。 人类的求偶活动,也从单纯的生物行为,进化成一种社会化行为。 现代婚姻制度,一共才几百年时间,竟然迅速成为全人类流行的生活方式。 人类现代生活的许多冲突,都是由于身体里积累的原始记忆和现代生活方式之间的冲突造成的。 比如,人类早已脱离海洋生活几百万年,但依然需要摄入大量的水和盐,才能保持身体形态。 在爱情领域,人类早已过上文明的一夫一妻生活,但男人依然每天产生几千万个精子,并且90%的精子是用来跟其他男人的精子打架用的。 我们的精神是很时髦的,但我们的身体是很守旧的。 这就是为什么现代人会有“体育锻炼”这么古怪的活动。对于原始人,是不可能有这种专项活动的,因为原始人每天从事如此繁重的体力劳动。但现代人每天要坐在电脑前敲八个小时键盘。或者,每天花五六个小时低头看手机。 我看过佛经上一段有趣的描述,说到人类的婚姻制度。 说北俱卢洲的男女不结婚,生了孩子自己不养,扔在大街上,谁看到喜欢就可以捡回去。 这段描述真是荒诞离奇。不知道北俱卢洲是不是说的外星人。 恋爱,就是求偶。 男人寻找繁殖能力强的女人交配。 女人寻找生存能力强、繁殖能力也强的男人交配。 女人对于后代有更多的确定性,所以对于后代抚养投资更大;男人对于后代有更多的不确定性,所以对于后代抚养投资更小。 在交配和繁殖上,不同的个体采取不同的策略。 欺是常用的方法。 女人伪装发情期取男人更多的物质投资。 男人伪装忠诚度取女人更多的交配机会。 女人通过偷情,收集花花公子的基因,让自己的后代具有竞争优势。 男人通过花心,最大面积地播种,让自己的基因得以延续。 科学角度的观点基本如此。

求偶,指追求异性,寻求配偶。动物求偶,雄性有的要跳舞或是舞动美丽的翅膀等来表现自己来求得异性的喜爱;也即是用形体的诱惑力来感动对方,博得异性的欢爱。求偶行为是指寻求配偶,导致交配的行为。可能相当简单,只需通过嗅觉、视觉、听觉的刺激即可完成,也可能相当复杂,需通过若干形式的通讯交流方能完成。凡有两性区别的动物都需要有求偶行为,其最终目的是导致子代的产生。如某些雌性昆虫(蝴蝶、毒蛾)能分泌有气味的物质以吸引远处的雄体;雄性锦龟用触碰的动作求偶;蛙类通过鸣叫求偶。复杂的求偶方式见于某些鸟类。如鲣鸟用其艳丽的双脚表演复杂的仪式化舞蹈动作以吸引异性。这种复杂的求偶形式有助于加强配偶之间的联系,使配偶关系能在整个养育幼体的过程中维持下来,甚至维持得更为长久。人类的求偶行为尽管与动物是出于同一机制,也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的作用而完成的,但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已深受文化传统的影响。因而,人类的求偶行为早已不再是简单的本能动作,而需要从风俗习惯的角度来认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