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对于音乐这门学科来说,教学方法是最重要的,那么怎样才算是好的教学方法呢?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一、研究背景
音乐学科的有效教学是通过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使学生学会唱歌、听赏、演奏、表演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评价能力等。要达成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灵活的运用课堂语言、充分利用课堂评价等方面下功夫。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新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也随之涌现于教育教学当中,这给我们的音乐课堂也带来了一片勃勃生机。自我校开展新课程改革以来,老师们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创导新的实践,在这几年多的时间里,我们担任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工作,从中听了多次关于学习新课程的讲座,也观摩了多堂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每一节课几乎都是那么的理想和完满。然而当我们兴致勃勃地回到自己的音乐课堂的时候,却发现,很多音乐课堂教学仍然呈现出单调、枯燥、繁琐与压抑的状态,学生音乐素养得不到真正有效的提高。在常态教学中,“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状依然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状态低迷,学习兴趣渐失,学习能力低下,主动精神与创造力缺乏。课堂上没有了生命活力的焕发与学习主体个性精神的张扬,课堂上感觉不到学习者的愉悦。却发现完全不能达到象他们那样完满的课堂效果!细想,是自己教育教法不妥?是学生素质太低?是师生配合不密?……
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更好地感悟与体验音乐文化,增强音乐学习的有效性,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这就需要教师合理组合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上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如何应对各种新课改理念做到融会贯通,逐步形成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如何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我们不禁自问:我们的教学方法有效吗?我们的教学方法有哪些不合理的存在?进而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促进有效的教学?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我们据此,我们提出了“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方案,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生长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分析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探究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的技术策略,从而大面积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研究的设计思路
(一)对关键概念界定
1.有效
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音乐教学后,学生获得的音乐或与之相关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2.教学方法
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音乐的所有行为。
3.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专家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发展就其时间而言,有当前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方法必定要促进学生当前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以现代教育学与小学音乐新课标为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音乐的过程,关注音乐教学效益,建构有效音乐课堂教学的策略,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具体目标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明确小学音乐有效课堂教学方法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总结一套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小学音乐有效课堂教学方法策略体系,形成学校有效教学特色。
二是通过课题研究改变学生学习音乐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音乐学习方法,提高音乐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合作竞争能力,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成为会学习会创造的智慧型人才。
三是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更新教师的音乐课堂教育观念,提高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音乐教师在小学音乐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中实现专业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着力于现实的音乐课堂教学考察,结合自己学校学生对音乐的一些基本知识了解甚少,对歌曲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很差的特点,使我觉得作为一名小学的音乐教师要想取得音乐课堂教学的真正实效,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教学原素,就必须得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摸索出适合小学学生学习音乐的方式方法,这对小学音乐的教学更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实依据
我校是一所地处农村和城市相结合的学校,近几年来由于我校生源问题,因此如何使我校的音乐教学在二期课改中得以提高和改善,全面提高我校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创新精神成为我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及研究的重要依据。
2.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创造性思维,并较好培养个体的学习风格。因而在研究中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具有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
3.创造教育的理论依据
创造教育研究认为,凡是智力正常的儿童人人具有创造潜能,在支持的环境与适合的教育条件下,这种潜能就会转化为自我实现水平的创造力。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及自我创新能力的培养。
4.音乐学科教学论依据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在研究中做到让学生学了音乐更有朝气;使学生更有智慧;使学生更有创意;使学生思维更活跃;使学生音乐素养更有内涵;最终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率。
5.儿童心理学理论依据
小学生感知事物较笼统,往往只注意表面现象和个别特征,时空特性的知觉也不完善,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明显发展。这个时期,无意注意起重要作用,但有意注意迅速发展,并且逐渐在学习和从事其他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在课堂中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合作学习的热情。
(五)遵循的原则
1.兴趣性原则
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要注意儿童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向学生展露新奇、有趣的音乐、律动,能使学生产生很大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产生积极了解音乐和感受音乐的需要与动力。
2.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遵循教学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一种教学原则。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并想办法保持其稳定性和持久性;然后,创设让学生“质疑”的问题和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养成习惯;再次,教给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自我探究的能力。
3.实践性原则
音乐教学的原则是要一切学生必须通过动一动、练一练、唱一唱、欣赏欣赏来体验、感悟音乐的魅力。在动、练、唱中培养学生的乐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和欣赏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4.创造性原则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创造性人格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5.全体性原则
(1)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都学有所得,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2)对每个学生负责,“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3)我们特别强调的是,不能让班上音乐表现较差的学生沦为陪读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教师让他们答问要留心为他们创造能够获得成功和自尊的机会,使他们感到自己可以回答以往只有好学生才能回答的问题,从而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三、研究内容
构建有效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2)音乐课堂常规训练有助与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3)舞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学习小学生心理学、小学音乐课程标准、音乐教学理论,收集有关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情报资料。
2.调查法
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了解目前小学学生学习音乐的状况,了解他们对本课题的看法,以及在课题研究中学生的变化情况。
3.行动研究法
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不断调整研究方案,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理性指导下进行研究实践,把研究实践上升到理性高度,实施研究计划,完成研究任务。
4.个案研究法
选择典型学生建立个案进行追踪研究,从而检验和了解课题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情况。
5.经验总结法
在前期文献研究、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形成项目研究报告,并把研究成果有机渗入到小学各年级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五、研究步骤
提出问题——制定课例内容——实施课堂教学——课后评价反思——修订教学方案——再次实施课堂教学——评价反思
先有教研组全体成员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然后由教研组集体制定课例内容,由一位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组其他成员听课紧接着是集体研讨,进行说课自评他评,并对做课老师进行置疑,然后集体进行二次备课,针对提出的或存在的'问题商讨对策,制定教学方法,由这位老师进行二次做课,然后再次进行评价反思,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效果如何?那些问题还没有解决,总结出有效的教学方法。
六、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性的研究》
七、研究成果及其分析
1.推进备课改革
首先,学校作了两个层面的改革。一是在全校推行了校级领导随堂听课制度。由教导处每周统一安排校级领导和中层分组听课,对被听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摸底、指导。对优课教师加以表彰和鼓励,对差课教师继续跟踪指导,以听课来促进教师认真备课。
二是在课题组改进了备课的设计和过程。首先是改变备课的格式,在教案的内容栏里增设了“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学生学法”这样两块,显然这是与本课题紧密相关的。其次,以往的校内教研活动常常是执教者独立备课,呈现的是一种个人的努力。为了加强指导,进一步提高研究课的质量,我们实施了合作备课。由一名课题组骨干成员和一名一般组员组合成对,提前对教材和教法进行切磋指导。实践证明:这些改革是富有成效的。
2.改进研讨课
为了使音乐研讨课真正获得研讨的价值。我们采用了专题研讨、一课多教、同课异教等研究的策略。
(1)主题研讨
课题研讨有了明确的主题,才能充分发挥研讨的价值。主题的选择可以从教师普通关注的问题入手,然后加以提炼而成。如音乐教学的研讨主题有“小学音乐课堂常规训练”、“歌曲与舞蹈的整合”、“音乐课堂有效问题的设计”、 等。主题的设定者可以是课题组长,也可以是执教老师。我们一般围绕一个主题研究一个阶段,开出几堂研讨课,从而使教师对此既有理性的深度思辨,又积累了一些感性的操作经验。
(2)一课多教
一般来说,我们要求研讨课都有一个试教的过程,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设计,然后才能推出比较成熟的课。如 韩慧老师执教的研讨课《吹起羌笛跳锅庄》试教了二次。这种对一堂课的反复研究,体现了我们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也有力地提升了我们对教材及课堂的把握能力。
(3)同课异教
同一篇教材,由不同的教师来教,称为同课异教。如韩慧老师和刘静对《木瓜恰恰恰》异教得到了大家的赞许。她们对教材共同钻研,又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来执教,体现了她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体现了她们对教学个性和学生特点的正确把握。
3.提倡互动评课
评课是实验教师理论素养的体现,它需要教师用理性的眼光来观察,用内化的理论来阐述。为了促进每位教师都能积极参与评课,我们要求听课教师听课后撰写一份评课稿或提纲。在评课中,我们除了先请执教者说课,还主张向执教者质疑,问他的设计思路、问他的设计意图、设计理念。这种积极互动的评课氛围常常感染着每一位参与的教师,无论对执教者还是评课者,都是一种激励,一种历练。
(二)总结了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1、《音乐课堂中唱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探究》 教师:黄艳玲
研究成果:
(1)、学生歌唱时间要充足,教师示范引领到位,加强了感悟体验。
(2)、教学中注重学生对歌曲的演唱技巧指导。
(3)、歌曲的表现形式要多样,让孩子快乐歌唱。
2、《略谈创造情境教学让学生融入音乐》教师:丁学义
研究成果:
(1) 组织教学,创设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
(2) 感受情境.
(3) 用丰富的多媒体展现情景
(4) 创设“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情境.
(5) 表现情境.
(6) 拓展转化情境.
3.《创设音乐学科特色常规教学》教师:韩慧
研究成果:
(1)、用音乐去指挥学生。
(2)、速度变化的运用指挥学生。
4、《舞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策略的有效性》教师:刘静
研究成果:
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歌曲内容、风格、情景的不同,采用先歌后舞、先舞后歌、或者穿插式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觉得简单而有特色的舞蹈动作,会使一堂单调乏味的唱歌课充满生机,学生积极性高到极点。不仅学的快也学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