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的我为你整理的学术论文写作的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用。
作为科技期刊发表的论文,其基本要素应包括:题名、作者署名、摘要、关键词、分类号、引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必要时)、参考文献为主体部分。其前为前置部分。必要时,其后可加附录部分。
题名与层次标题
题名
题名,是能反映论文中特定内容的恰当、简明的词语的逻辑组合。一个好的题名,常会使文章增色添辉,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如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因此,在写作时应考虑用言简意赅的20字以内的词语组合为宜.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题名中常见的问题如下:
1)题目大、内容少和题目小、内容多。这主要是没有把握好文题关系.对于前一种,或根据内容重新给题,或根据题目充实内容;对于后一种,应把握好与题目无多大关系的略写或不写。
2)随意设置副标题。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设副标题,仅在靠正标题无法完全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时加设。同时要注意避免副标题大于主标题。
3)连用同义、近义词。如“××分析研究”,“××研究探讨”。“分析、研究、探讨”为近义词,题名中保留其一即可。
4)拔高文章层次。有的文章只是一般的论述分析,谈不上研究,但作者往往喜欢冠上“研究”二字作为题目,这就很不恰当地拔高了文章的层次,因此“研究”一词应当删去。
层次标题
科技论文层次划分的章条序码统一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但不少作者仍在沿用中文数字表示法。
层次划分的章条层次可分为若干级,各级号码之间加一小点,末尾一级不加。层次分级以一般不超过4级为宜。它的正确位置是各级章条顶格书写。层次标题中,最好不用标点符号,实在删不下去的,可采用空格方法断开。
作者署名与摘要
作者署名
对于论文作者,除在题名下方署名外,还应在首页地脚处(下方)对文章的主要作者按以下顺序刊出其简介: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及主要从事什么研究.便于让读者更详细地了解论文责任人。
摘要
文摘是现代科技论文的必要附加部分,它的详略程度取决于文献内容。文摘写作中,其四要素——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可根据文摘类型有所侧重。通常中文文摘以不超过400字为宜,纯指示性文摘应控制在200字上下。外文文摘不超过250个实词。文摘中要用第三人称,不要使用“本人”、“作者”、“我们”等作为文摘陈述的主语。这是绝大多数作者要注意的地方。
正文与正文中图和表中英文对照
正文
正文是科技论文的核心部分,在引言引出问题后正文中加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部分是作者研究成果的学术性和创造性的集中表现。有的论文思路混乱、结构松散、层次不清,令人把握不准文章主题,这主要是作者没有掌握好正文的论述方式。
正文的论述方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将科学研究的全过程作为一个整体,对有关各方面作综合性论述;另一种是将所研究的全过程按研究内容的实际情况划分为几个阶段,再对各阶段的成果依次进行论述。
图和表中英文对照
现代科技刊物中图和表用得较多,它们已成为科技文献中不可缺少的表述手段。由于它们的运用,使所表述的内容的逻辑性、准确性更强。论文作者在撰写时较好地运用了图、表来表述,但不少作者忽略了论文在对外交流时必要的图和表的中、英文对照,这就势必影响外国读者对论文的理解。他们虽然能从英文题名、英文摘要中得到论文的创新内容及定量式定性的信息梗概,但对事物运动过程和事物之间的关系参量变化过程及试验的数据等更多的重要信息仍无法了解,因此,图和表的中、英文并列给出将便于外国读者了解作者得出结论的重要依据,并由此获得感兴趣的信息。
另外要注意,科技表格采用三线表格,必要时可加辅助短线。
结论与参考文献
结论
论文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展示其结论。结论是论文的基本构成成分,因此一篇论文不能不写结论,但又不能是正文标题的重复,还要避免以“结果与讨论”作结尾的论文出现其内容仍属“结果与分析”,因为这样会缺乏真正的讨论内容,也没有结论性的文字。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现代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一部分也往往被作者忽略,有的尽管列出,却很不规范。几种主要的标准著录格式见下:
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文集中析出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起止页码.
期刊中析出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报纸中析出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学位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者,年份.
会议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会议名称,会址,会议年份.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所录参考文献必须在文中句后右上角标出,按顺序排列.文后参考文献的序号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
、做学问前先做人
具体怎么做人,做一个受欢迎的人,本人还在不断摸索,但最近经历的一些事,让我深刻体会到,做任何事前都要谨言慎行、谦虚谨慎、尊重他人以及考虑他人的感受。这和学术论文写作一样:
(1)写论文时,引用别人观点时,不能断章取义,要客观地反映前人的研究成果。
(2)写论文时,不能过分夸大自己的研究意义;要借鉴前人学者的观点时,必须引用别人的观点,不然就是抄袭,就是学术不端。
(3)写论文时,无论是用英语,还是汉语。心中都要有读者意识,做到作者责任型(writer-responsible),而不是读者责任型(reader-responsible)。
(4)论文的引言、理论框架、研究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都是一脉相承的、互相依存的,而不是单独孤立的。因此,在论文写作中,应该注重逻辑衔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减少读者的阅读负担。
、大量阅读文献
读文献的目的主要有两个:
(1)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解当前研究现状,写论文前常常没思路,或者卡壳的主要原因是文献读得太少。杨绛先生曾经说过,你的问题是想太多,而书读得太少,其实学术研究也是一样的道理。上周末四川外国语大学的王寅教授来我校参加第二届全国英汉对比翻译研究学科建设高层论坛,王老师就在会上指出,现在很多学者书读得太少,理论没有吃透,就瞎说话,写文章,误人子弟。
(2)找出前人的不足之处。不足之处,可以是研究方法的问题,如语料选取不够科学,不具可比性;也可以是研究视角的问题。
在写论文前,尽可能地将所有要阅读的国内外文献搜集到(主要包括理论框架、研究对象的综述文章、利用理论框架分析研究对象的期刊文章),然后取之精华(国外、国内核心期刊、博士论文),弃之糟粕(一般刊物、硕士论文)。但也要与时俱进,多去期刊阅览室看看,及时跟进最新文献,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引用到自己文章中。
好的文章一定要多读,边读边做笔记边写作,把文章的研究目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都记录下来,哪怕是文章里的图表也要仔细分析一下,看看为什么柱状图,饼状图?再用一句话概括,总结不足之处(当然有时候之处不是立马就能看出来的,可能在文献阅读量达到一定量后才有效果;不同时间段读论文的重心也不同,在写研究方法时,多模仿前人研究方法的写作风格,取百家所长。
、多与导师沟通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如遇到瓶颈,要及时和导师沟通,导师的每句话可能都会给我们打开写作思路,让我们少走弯路,所以要珍惜每次和导师沟通的机会。熟悉导师的写作风格,可以不了解导师写的具体内容,但一定要对导师的论文进行“体裁分析”。
、提高使用工具的能力
由于现在期刊基本接受电子版论文,所以务必提高一些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如:提高工作效率和论文的“颜值”。例如:Word中的绘制各种图表(柱状图、条形图)、SmartArt的方法、表格的边框底纹、特殊符号的使用,比如“→”等一些常用符号;Excel中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F4的技巧;基本求和函数的使用;学会运用360云盘,可以保证在写作过程中实时更新,论文写作过程就像进行一个项目,风险管理很重要!
、每天写一点,持之以恒
最好保持每天写作的习惯,不然当我们有事耽搁了,我们就会发现之前的思路有些模糊了,再要重新拾起来就要花更多的时间。
很多人读研并不是为了将来毕业后从事科学研究,相信多数人只是为了拿一张硕士研究生的证书,然后给就业增加砝码。但其实做学术研究的过程,可以培养很多严谨的科研品质,“悟”出其中的道,对今后一生的工作和生活都会大有裨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