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生于1360年,洪武三年封为燕王。燕王镇守北藩,足智多谋,屡次出征蒙古而威名大振,深受朱元璋的器重,渐渐产生了觊觎皇位的野心。1398年5月,朱元璋“驾崩”,建文帝嗣统,在齐泰、黄子澄的辅助下,先后削除了周、湘、齐、代、岷诸王,正准备向雄踞幽燕的燕王开刀。燕王先发制人,起兵“靖难”,篡夺了皇位。
很多人认为建文帝之失败首先在于朱元璋杀戮功臣造成其无将可用的局面。诚然,朱元璋在历史上是以猜忌嗜杀而著称的暴君,但是造成建文帝在燃眉之急无将可用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中国古代社会重文轻武的习性。
很多人认为建文帝之失败首先在于朱元璋杀戮功臣造成其无将可用的局面。诚然,朱元璋在历史上是以猜忌嗜杀而著称的暴君,但是造成建文帝在燃眉之急无将可用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中国古代社会重文轻武的习性。
在杀了老一代武将后,更不愿培养新一代武将,以防出现掘墓人。本来,朱元璋统治30余年,完全可以培养出新一代武将,而不至于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洪武朝始终没开武举,却担心武将子弟不习诗书而开武学。
如果把朱元璋杀戮功臣看成建文帝无将可用的唯一原因,那么这些宿将若不被杀,形势又如何呢?经过30度年的岁月,这些老将也都是六、七十岁的老头了,恐怕自然死亡的也不少,活着的也难以重征沙场了,后来受命于危难之间的长兴侯耿炳文终因老朽而不堪一击,便是明证,所以说建文帝的无将可用是朱元璋杀戮功臣和重文轻武的综合症。
建文帝成长在古代社会的“和平”年代,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环境使他成为文弱书生,处理政事也往往仁柔寡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