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卡娄拉斯和米太斯塔德首先提出利用克尔盒法来测定光速。1951年,贝奇斯传德用这种方法测出的光速是299793千米/秒。
光波是电磁波谱中的一小部分,当代人们对电磁波谱中的每一种电磁波都进行了精密的测量。1950年,艾森提出了用空腔共振法来测量光速。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微波通过空腔时当它的频率为某一值时发生共振.根据空腔的长度可以求出共振腔的波长,在把共振腔的波长换算成光在真空中的波长,由波长和频率可计算出光速.
当代计算出的最精确的光速都是通过波长和频率求得的。1958年弗鲁姆求出光速的精确值:±千米/秒。1972年,埃文森测得了目前真空中光速的最佳数值:±米/秒。
光速的测定在光学的研究历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从人们设法测量光速到人们测量出较为精确的光速共经历了三百多年的时间,但在这期间每一点进步都促进了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的发展,尤其是在微粒说与波动说的争论中,光速的测定曾给这一场著名的科学争辩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
扩展资料
2011年9月,欧洲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无法解释的现象——比光速快60纳秒的中微子。一旦被证实,将颠覆支撑现代物理学的相对论。
而2012年03月03日最新消息称,经过数月的反复检查,欧洲核子中心日前宣布,卫星定位系统同步接收器可能存在“调校”问题,并高估了中微子运行时间,而把卫星定位系统信号传送到原子时钟的光缆可能出现连接“松动”并导致低估了粒子包飞行时间。
最新一期隶属美国科学促进会的《科学》杂志也刊文指出,连接原子钟的光缆出现松动,可能导致计算中微子运行时间的原子钟产生了错误结果。
近月来欧洲核子中心已得到证实,该实验结论是实验电缆出错造成的,并没有颠覆相对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光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