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能解决音响的失真问题吗?
声音失真就是扬声器失真,扬声器失真的原因是因为扬声器的磁场结构造成的,谁都知道扬声器是靠磁场力工作的,从结构来看,扬声器的磁声结构如图所示!
用中间图形的宽度代表磁场的强度,音圈的力与蕊柱的磁场强度成正比,音圈上下运动,所处的位置不同,音圈得到的力也不同,音圈行程越长,力差就越大,这便是扬声器的各种失真所在,本人研究磁场对抗法,解决了一切问题
3/5A音箱被中国发烧友神话已久,其带来的电声经济、文化、 科技 消极影响“罄竹难书”。 3/5A音箱以前的售价2~3万元人民币,时下也要5000元左右。这一型号的音箱至少有Rogers(罗杰斯)、KEF、Harbeth(雨后初晴)、Spendor(思奔达)等英国公司生产并销售,国内也有复刻者。它的市场经历连连不断的音响杂志宣传,终于应证了纳粹领袖戈培尔“谎言重复千遍就会变成真理”的名言。 我不用在这里举例,只要在网上搜索“3/5A音箱”,就会呈现无数可计的吹捧文章。中国从80年代迄今,音响媒体将它不间断吹捧了40年。把它从BBC广播监听应用故事,一直神吹到无与伦比的书架箱经典,甚至将它列为技术上难以逾越的“天花板”。 91年,我在杂志宣传引导下,于广州发烧友家里第一次接触“3/5A”,功放是一套美国麦景图。发烧友因为这套3/5A音箱自豪、骄傲、兴奋到脸红(血脉喷张)地叨叨不绝。我一听,“怎么这么差”!,没瞬态、没动态、不通透、没细节、没低频、音染大、失真也大,几乎是集音箱制造所有缺陷为一身。当时我想不通:难道音响杂志对3/5A的评价是造假吗? 93年我以某音响技术研究所所长身份在成都HI-FI音响音乐中心兼职技术总监与主管技术的副总经理,“中心”所办杂志与刘汉盛(《音箱论坛》杂志主编)有合作,相识中才知道音响媒体表面上是“中立者”,举起一面公正公平进行音响评论的旗帜,实际上是音响制造商、供应商的附庸,亦或说音响行业的寄生体。道理很简单:厂商、制造商拿钱买评论,媒体自然要为其说好。否则哪来的版面钱赚。既然是依附厂商、供应商的音响媒体,怎么可能进行公正评论,只能合谋赚取发烧友的银子。 音响媒体将3/5A吹上“神坛”,谎言真能成为真理吗? 发烧友的银子是很好“赚”的。 “发烧友”这个桂冠非常具有讽刺意义。他本是一个比喻神志不清病态者(发烧的医学概念是39度左右),但在生活中以“发烧”来安抚自慰的人群却以此为荣。既然是一群“神志不清”者,自然是获取智商税的广袤商业逐利大草原。只要你会编故事、吹牛逼,就可以开动大型割草机任意收割“发烧友”。 常听发烧友说3/5A人声有多毒、小提琴有多黏,吉他有多浪等等。这些评价可信吗?依据是什么?标准是什么? 如此评价之人见过蔡琴吗?听过真的小提琴吗?一句话:你有过音乐阅历吗? 那这些评价从哪里来的呢?从杂志、从商家那里捡来的?人云亦云? 我所见过的发烧友多数不具备真音乐鉴别能力(我说这话意味着要得罪多数发烧友,忠言逆耳)。比如将蔡琴作为试音天碟一例,很普遍。我没有听过蔡琴的真声,但是蔡琴的唱片十张有9种音色,《渡口》与《三年》判若两人的声线。同样是未经专业训练的歌嗓,比较罗海英其发声不够通顺透彻,比较经专业训练的降央卓玛,声线、技巧、音域、音质等各方面均差得太多,不在一个层面。 蔡琴的录音混音叠加了很多电子效果的修饰和夸张。由于缩混音时,叠加的电子效果不同,音染不同,所以每一张蔡琴唱片音色音质均不同。即便如此,也听得出来蔡琴的声线是飘的。但是把蔡琴吹胀为试音天碟的媒体评论铺天盖地。我也用蔡琴试音,但试音的目的不是听好,而是听坏:凡能听到蔡琴唱片的缺陷越多,就表示音箱越好。因为混音后期无论什么手段都遮掩不了嗓音与技艺的缺陷。 发烧友多数不具备音乐声音审美判断力,商家清楚、厂家也清楚,这就是割草机的商机。 3/5A就是利用是个商机的典型案例。 我把3/5A说得一钱不值。果真如此吗? 3/5A的高音单元前期采用Mylar材质(麦拉),这是一种高分子聚集合成材料,俗称“塑料”,美国杜邦称为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这种音膜材料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许多语音喇叭、耳机喇叭、手机喇叭、笔记本喇叭都用。原材料30元~80元/kg,每公斤53平方,每平方产出265只音膜,一个30mm直径单元音膜的材料成本大约元(2厘),3/5A高音只有27mm直径。音膜热压成型时1出30为 元造价,1出6为 元造价,1出1时为 元造价,也就说其音膜成本不会超过元。也就说一只类似3/5A的25芯内磁(造价高于外磁)蚕丝高音单元东莞供货价不会高于8元。 造价 价值。价值里面包含商业价值和产品价值。产品价值包含造价与性能。PET的声学性能算是比较低的。它的声速仅有5400m/s,和铝膜相当。但因硬度低,承载功率受限,很容易失真。这种失真在麦拉喇叭中比比皆是。一个50μm厚度的PET音膜,响应时间为,较我们研发的高音振膜响应时间慢3倍,高频细节表现不出,且高频失真会造成振幅过载形成15K处(后)的尖峰和尖谷,频响特性呈极不均衡状态,不具备高端声学性能基本条件。属于低端性能的声学材料。也就说3/5A的高音单元的声学价值是很Low的。 3/5A的中低音单元也是塑料音膜,早期为了消减过多的固体频率音染,涂覆了一层阻尼胶。整体表现看,从110mm直径的单元(约.英寸)振动面积的灵敏度83dB(Rogers Studio 3做到了85dB)。它的振动投影面积为67平方厘米(有效振动面积比这个还大。因为是锥形)。声转换效率为平方厘米。与我们研发膜厚英寸单元灵敏度相当。但是它的投影振动面积 此近2倍,也就说声转换效率低了近2倍。其中的无功功率(为声转换有功功率作出的消耗)大了2倍。声转换的过程中,电磁消耗无功功率比例越大,性能就越低。音频电流中的频率细节都被它“吃掉”了。更何况其装箱低频-3dB时才70Hz。比较我们研发的3英寸单元装箱低频-3dB50Hz的性能相差太远。一个音箱-3dB50Hz都达不到是不能做监听用的。因为大多数音乐低频都在50Hz左右(如底鼓)。 3/5A一直号称监听,简直是掩耳盗铃。 这样的单元好吗?自然不好。要说它的制造价值就更低了。只要把扬声器配件组合起来都能达到这个水平,绝大多数制造厂均可以生产,没有任何较高的技术含量和材质的稀缺性。 在东莞,3/5A类似单元套件(2只1英寸外磁mylar膜高音+2只4英寸外磁塑料膜中低音)100元内能够拿下。 3/5A的箱材更普通——夹板(也叫层板,都是低质木材黏胶压合)。所需箱材每只平方米,当前价格为13元/平方米,材料成本两只箱体为8元,加工贴木皮50元/只,造价也才108元。 3/5A的分频器为两阶,电感、电容、电阻全都用的是最低端材质。估计不超过20元/组。两组最多40元。 3/5一对音箱造价,在东莞制造不会超过人民币300元(含包装)还不到我们研发3英寸一只磁体的造价。 这样的音箱价值高吗?从哪里高得起来? 所以3/5A的价值不在产品及其技术本身,而是媒体吹出来的“气球”。3~400元造价在市场价超过4000元为HI-Fi音响界的常规。整个产业链收获4000元,厂家分取1500,商家和媒体分3500。更何况3/5A曾销价2万呢。 如果厂家产品性能好,再多的利润无可厚非。但3/5A毕竟性能太差。它不是电声工业产品的经典,而是电声行业“掠夺性”市场品牌营销的经典。其所谓营销“经典”在于产品造价10元,市场价15倍,产业链分利:厂家与媒体共分35%,批发商与零售商共分65%。如此,聪明的经销商自然选择利润比大的商品。如此,厂+媒也可获得5倍的利益。这是3/5A进入中国市场率先取得的成功经验。它以“发烧”、“监听”的名义最早进入中国市场,为欧美音箱进入中国市场获取了宝贵的成功营销经验,迄今被欧美音响制造商广泛采用,也对阻挡人类电声工业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消极影响。(相关内容见拙作《Hi-End音箱真伪》)。 从技术角度讲,3/5A哪哪儿都不好:振膜、磁路、音圈、电感、电容、电阻、箱材、工艺......及其综合电声性能,没有一个可称为“好”的地方。粗制滥造典型。 写到这里要对读者说声抱歉:得罪了。尤其是一大批把钱仍在3/5A身上的发烧友(不少还蒙在鼓里)。请谅解:我说你们不识货是一种爱护的态度。我相信你们对3/5A并非“情人眼里出西施”,而只是因你们没见过真“西施”,因妖言惑众而误将3/5A当“情人”。不过,请你不要再听其他音箱,还能维持这个丑陋的“情人”西施像,否则悔之晚矣!
总计97小时去 ovc 官方网站有 堡耳机信号另外一种 就是把耳机声音调小开正常音乐堡 自然煲机法 时间有点长 但是 很不错
我个人的做法是20个小时,其实真正的问题不在于音乐,而是音量不要过大。40小时的耳机已经煲开了的
咋个煲法??接上音源,放上唱片,开他一个震天价响,来他个不分昼夜,连煲XX-小时,好了!!!是吗??? 用音乐煲耳机不妥吧?由于音乐中包含的频率相当丰富,每一个频段都有相当的能量..中高频段,振膜的运动量较小, 那只是在给耳机按摩."煲",是让耳机尽快的进入工作状态,用音频煲耳机就象中药,虽功效全面,但速度慢.本着先标 后本的原则耳机每煲一个小时,应该休息一下.这样做主要是让耳机音圈在通过低频信号时所产生的热量能充分的散发出去注意:耳机音量不要开得太大.耳机每煲一个小时,应该休息一下我以为音响器材虽不是工程机械、铁车钢马,但也有相通之处。好事需多磨,慢煲出好声!煲机还是分为舒筋、通 络、习武、打擂、出道五步为好。以耳机为例: 1、 舒筋——使用正常听音强度三分之一的音量驱动耳机12小时(用100~15000Hz/5s扫频信号更好); 2、 通络——使用正常听音强度三分之二的音量驱动耳机12小时(用50~18000Hz/3s扫频信号更好); 3、 习武——使用正常听音强度驱动耳机72小时(用20~20000Hz/2s扫频信号更好); 4、 打擂——使用正常听音强度三分之四的音量驱动耳机24小时(用18~22000Hz/1s扫频信号更好); 5、 出道——进入正常使用阶段。 我想这种煲机方法最少有两大好处,第一可以了解煲机各阶段音质变化的规律,理解煲机的作用,积累经验;第二 可提高器材性能,不留隐患延长器材寿命。 我当年也煲过我的森海赛尔耳机,感觉煲耳机恨痛苦~所以当时找了不少资料,中高频段都要煲,并不是只用一首歌曲,你可以下载下面的音乐使用适当的音乐会煲的快一些,拇指天空还有我的一个精华帖 叫 煲耳机的音乐给你贴过来了一女声:1蔡琴《渡口》《你的眼神》《机遇-淡水小镇》蔡姐相信已没有多作介绍的必要,其老歌是发烧友、爱乐者人手一张的必备之物。该碟的钢琴伴奏和编曲皆由音乐奇才鲍比达一手包办,洋溢着让人如痴如醉的诗情画意。正如该专辑的名字一般,《机遇》从头到尾都带给人一种不尚奢华、平淡如水却感人至深的美妙享受。该碟也许并不能打动那些听惯了所谓“发烧天碟”的人,但它自始至终带给人的却是一种真正的音乐享受,让人轻易进入那散发着淡淡幽香的音乐隧道……当然从纯Hi-Fi角度看《机遇》也是一张不可多得天碟,无论是蔡姐的浅吟低唱还是鲍比达一手清新脱俗的钢琴都无可挑剔,人声的质感、口型,钢琴的巨大共鸣、弹跳感,静谧的背景和深广的音场等等,皆为上成。推荐:Track1“机遇”(考验人声)、Track6“月光小夜曲”(考验人声及音频系统的透明度、纯净度,音场的深度、广度)等。记得《机遇》在第六届国产音响展上几乎被放“滥”了,原因没有别的,只因为它把音乐和音响这两个因素结合的是那么完美2.朱哲琴《阿姐鼓》《阿姐鼓》是由何训田作曲,何训友作词,朱哲琴演唱,上海音像公司于1995年出版,是国产CD中不可多得发烧天碟。作者曾历时二年多,亲赴西藏,走访寺庙,深入藏民基层,在仔细观察雪山、草地后完成了这部发自内心深处的巨作《阿姐鼓》。该专辑共由7首曲子组成,制造精良,纤细处丝丝入扣尽显女性的柔美,高亢处宏伟壮丽如同西藏一望无际的蓝天。朱哲琴的嗓音婉转飘逸,“没有阴影的家园,没有阴影的树,……”歌声仿佛已将我们带到世界屋脊那纯净、神秘的世界!该碟不但人声极其出色,低频也是雄浑厚实下潜很深,就像世界屋脊的高海拔带来的压抑感觉一样。《阿姐鼓》并非浪得虚名,不信您大可跑到音响店瞧瞧,也许试机时店员就会放进一张《阿姐鼓》以“炫耀”低频哦!3 沙拉.布莱曼《月亮女神》专辑优秀的女声天碟还有许多,像王菲《天空》、《泰坦尼克号》Loreena McKennitt《神迷之书》、杨小琳《禧乐》、戴安娜.克劳《When I Look In your eyes》、等等。。很多很多??个人觉得煲耳机没必要刻意去煲上几个月,自然最好。也不要急于求成!其实放上几个特定的煲机音乐(自己喜欢的更好)开始不听一些重低音,以及摇滚乐。放13个小时左右要停一下不调整EQ把音调到60~70%。戴上耳机享受就可以了二男声:1.腾格尔《天堂》 蒙古族歌手滕格尔有着大漠男儿的豪迈和热情,他的人声中气十足、爆发力极强,也是音响店试机的常用CD之一,一般中高频不过硬的系统被腾格尔一嗓子就会吼的洋相百出。这次推荐的是其XRCD2版,音效较《四十独白》大有提升,中国联合交响乐团的伴奏也增添了更多细节和更雄伟的场面。这是近年国内乐坛不可多得的精品音乐集,歌唱者的沧桑、成熟、热情值得品味。 此外值得购买的还有意大利瞎子男高音Andrea Bocelli的最新大碟《CIELI DI TOSCANA》、夏韶声《谙》、飞鹰乐队《加州旅馆》、世界三大男高音作品等等2.《阿淘的歌》 阿淘本名陈永淘,是台湾新竹的一位客家民歌手。无论是歌唱者还是出版商都可谓默默无闻,但《阿淘的歌》何以被专业媒体冠为“近年少见的男声试音典范”呢?!有两个原因,一是感人至深的演唱。15首歌曲全部由阿淘自己作词作曲,他的演唱很真诚,很自然,毫无修饰做作,嗓音中流露出一种沧桑感但却又不乏积极向上的因素,与《机遇》相似,《阿淘的歌》也是以平淡感人取胜,这也许正应了“平平淡淡才是真”这句老话吧。其次,该碟的录音漂亮到无懈可击,看看《音响世界》是怎么评价的吧:“《阿淘的歌》录音非常漂亮,绝对是近年来男声发烧录音的典范,假如在大型视听欣赏会中采用,相信它一定会有镇场的效果……最适合校验Hi-Fi组合的音场还原能力……”相信听完本碟,会激起您对音乐、生活的无限热爱,如果只用来试音确实就太浪费了。推荐:《仰葛煞》、《春水》、《想问》、《日出部落》等。问》、《日出部落》等。三高频:1.吕思清《四季》维瓦尔第的《四季》号称再版次数最多的古典名曲,我国小提琴顶级大师吕思清用6把价值上亿的名琴再次演绎并由马可波罗公司以顶级录音器材精心打造。在世界乐坛享有盛誉的中国小提琴家吕思清加上The Stradivari Society(斯特拉迪瓦里收藏协会)提供的6把绝世名琴,并由世界一流器材、录音师录下这辑发烧级“四季”,是发烧乐迷绝对值得收藏的天碟。听完此碟,如果您的音频系统足够强劲相信就会大致明白成天挂在发烧友嘴边的“天碟”是何含义了:无论是高频区的解析力、延伸度还是乐队整体的定位、层次都堪称示范级水准!不过由于该碟解析力极高、透明度非常好,所以能把它放过关的普通设备可谓寥寥无几了。推荐试听片段:春(第一乐章) 2. 阿卡多《Diabolus IN Musica》(魔鬼小提琴)该碟由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家阿卡多演绎,帕克尼尼的经典作品收录了不少。在音响店这也是一张“不敢”随意乱试的天碟,普通低价器材放出来的声音索然无味,全无感觉……Track2 《La Campanella》也叫“Ensemble”(帝王),由阿卡多拉来犹如天外来音一般,小提琴的松香味、木质感、擦弦等等如实奉上,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好的音频系统重放本碟让你根本感觉不到音箱的存在,而在两个音箱中间则可以“看”到一把名琴在飞舞……对自己的听音设备很满意的朋友不妨试试本碟,也许您会有新的认识。推荐:Track2 《La Campanella》、Track3 《Capriccio per violino solo 》四低频/整体: 唱片公司《1812序曲》(DSD技术录音新版)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市场能将《1812序曲》摆平的Hi-Fi系统非常少,但考虑到它的“权威性”还是做一推荐。1812序曲是俄罗斯著名作曲家Tchaikovsky(柴科夫斯基)最出名的交响乐作品之一,录有真实的炮声,足有摧毁器材的魄力!因此大家播放此碟前一定要设置安全的音量,免得“机毁人亡”!康泽尔指挥下的辛辛那提通俗乐团演奏老练出色,音乐感强烈。新版本的《1812》不但管弦乐部分极其出彩而且人声合唱部分一流,是一张不可多得的试机天碟,也难怪那么多的器材发烧友将其作为“看家”之作了! 2.阎学敏《炎黄第一鼓》也是音响界试音的必备软件之一,荟萃了中国鼓韵文化的精粹,以巧妙的手法展现出一幅华夏人民的生活风貌。《鼓诗》在国内音响界早已是公认的低频天碟,系统的低频到底如何,一试便知!如果试听时感觉低频力度好、速度正确、鼓皮的涨力都仿佛历历在目,同时也没有什么发散、发蒙的感觉,那么系统的低频基本就过关了;如果能“看”到鼓皮的颤动、阎学敏手起棍落的爽朗那么真该羡慕您才对…… 3.雨果《雨果发烧碟8》这是一张很常见的发烧碟,采用24K金压片技术,加上HDCD技术的辅佐,使得该碟音质不俗。Track1《大黄河》动态惊人,气势极大,用来考验音箱的动态再好不过;Track2 《在那遥远的地方》为杨小琳的个人“show”,她那迷人的嗓音以及悠远开扬的风格让人百听不厌;Track9《阳春白雪》有着近似打击乐的奇特效果,同时爆棚场面也是耐人寻味……总之,这是一张适合发烧友及民乐爱好者的大碟,不容错过。 4.《拿索斯发烧「骚」》最后出场的是来自以性价比高而著称的拿索斯,是该公司在过往十五年来所灌录的发烧录音的一次大汇演。此碟所辑录的曲目皆是权威音响杂志主编的精心推介,其中包括国际权威音响天书美国杂志《绝对音响》(The Absolute Sound)、誉满大中华地区的两本权威音响杂志《音响技术》(Audiotechnique)及《发烧音响》(Audiophile)与响誉全球的音乐音响英国杂志《留声机》(Gramophone)。《拿索斯发烧「骚」》网罗音响示范级佳作,古典音乐精华尽收本碟。交响乐气势恢宏无比,录音效果令人瞠目。……………………………… 推荐几首莎拉布莱曼的歌:史卡保罗市集,winter_in_july,Naturaleza Muerta,Deliver Me 还有伊甸园都不错个人觉得Seals & Crofts 的 Windflowers《风花》,肯尼罗杰斯的《lady》 泰坦尼克主题曲,加州旅馆…应该也适合
216 浏览 4 回答
276 浏览 5 回答
105 浏览 3 回答
328 浏览 7 回答
336 浏览 3 回答
345 浏览 5 回答
183 浏览 3 回答
239 浏览 3 回答
124 浏览 5 回答
314 浏览 4 回答
238 浏览 4 回答
90 浏览 5 回答
346 浏览 5 回答
328 浏览 3 回答
132 浏览 4 回答
253 浏览 4 回答
213 浏览 4 回答
124 浏览 4 回答
336 浏览 6 回答
179 浏览 3 回答
343 浏览 5 回答
251 浏览 5 回答
86 浏览 2 回答
239 浏览 2 回答
326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