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去百度百科看,或者看多点漫威出品的电影
地球内部住有神秘外星人? 据俄罗斯《真理报》9月20日报道,一些有名望的科学家和作家相信,在地球内部,有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地下城镇,在这些城镇中,住着一些来自外星球的生命体。 他们曾与“外星人”亲密接触 报道说,首先提出关于地下城镇说法的是美国一名颇有声望的科学家兼记者作家的理查德·沙弗。他在1946年通过调查研究,在美国《惊异事件杂志》上提出了这个说法。 沙弗说,他曾经有过几个星期的亲生经历,与住在地下城镇中的外星人打交道。这些长相似魔鬼的外星人是些不可思议的天才,在人类出现前就已经定居在地球上了。他们非常聪明,受到非常高等的教育。他们所有的生活习惯与人类没有一丝相似,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不屑与人类相同”。沙弗的说法在杂志上发表后,有上百名读者也称,他们也曾见到过一些地下城镇的居民。 假设已被很多科学家接受. 报道说,17世纪英国天文学家爱德蒙德·哈雷,著名作家朱尔斯·凡尔纳、爱德加·艾伦·坡和其他一些有名的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都曾提到关于地球是一个内部有着洞穴的球体的说法。 1942年,德国科学家成立了一个高级秘密探险小组,在地下安装一些新的雷达装置,试图利用这些雷达装置探测到地下机密,帮助他们统治全球。不过,人们至今仍不知道这个科学小组的探秘最终是否取得成功。但地下世界中有外星人居住的这个假设已被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所接受。 煤矿工人发现“外星人”出入地面通道? 据悉,1963年,两名美国煤矿工人大卫·菲林和亨利·斯朗在挖煤时,发现了一条地下隧道。他们循着隧道一直斜着向下走,最后在隧道的尽头发现了一扇巨大的门。推开门后,他们发现了一个大理石楼梯。因为害怕,这两名煤矿工人没敢再向下走去。而几乎在同一时期,在英国,几名煤矿工人在挖掘一条隧道时,听到地底下传来机械装置运动的声音,这个声音非常微弱,似乎是从地底遥远的地方传来的。一名矿工称,他们还发现一个通向地下井的楼梯,走到楼梯口时,机械装置运动的声音变得清晰。有些科学家认为,这些隧道、楼梯和地下井很可能就是“地下外星人”出入地面的通道。 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的一个人造卫星曾拍摄到一些有趣的图片。这些后来被刊登在《西部科学杂志》上的图片显示,在北极地区,存在着一个黑暗的、有规律的成形场所。 最近,美国人类学家詹姆士·麦肯纳和他的同事考察了美国爱达荷州的一个以邪恶闻名的洞穴。他们在这个洞穴的几百米深处听到了尖叫声和呻吟声。之后,这些考察者在洞穴中发现了一些人类的骨架。但是,由于洞穴中有着大量的硫磺味道,他们停止了更进一步的探险。 “外星人”可能住在第四度空间 一些地质学家认为,地下世界所谓的居民并非地球人类,因为在地下洞穴中温度极高,又缺乏氧气,人类是不可能生活在地下的。惟一的解释就是,住在地下的居民是来自地球以外的外星人。这些存在于地球上的外星人可能对于人类无止境的战争和暴力感到厌倦,于是搬到地下生存。他们在地下可以一边发展自己的科技,一边观察地面上人类的发展情况。 但是,也有一些科学家认为,如果外星人居住在地底下,地球表面应该可以找到通向地下世界的入口处。所以,这些居住在地球上的外星人可能是居住在地下第四度空间。随着地球磁场的不停变化,通向第四度空间的入口会在某个时刻打开。之前提及的看到楼梯和入口的煤矿工人很可能是在偶然的情况下,看到了入口打开,听到了地下世界的声音.青海省神秘外星人遗址揭秘曾被海内外媒体炒作得沸沸扬扬并引起广泛争议的青海“外星人遗址”能否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近日,由人民日报和北京UFO研究会共同主办,国家气象局、航天部、科技部、国家天文局以及全国近10家新闻单位共同参与的大型探险暨研究活动即将开始,本报特派记者已于6月21日先期抵达柴达木盆地北翼,对这一举世闻名的遗址和探险研究活动进行追踪采访。 号称中国四大盆地之一的柴达木,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北依连绵不绝的祁连山,西缘阿尔金山,南屏昆仑山和唐古拉山系,总面积为32万平方公里。柴达木盆地在亿万年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欧亚板块的漂移,喜玛拉雅山脉的隆起,造就了群山环绕的高原盆地。八百里瀚海以及茫茫草原曾是西羌的牧地乐土、吐谷浑古国的中兴之地、吐蕃政权的广袤疆野、“西蒙古”和硕特首领固始汗统一青藏高原的腹地,也是通往西域的“丝绸辅道”的著名通衢。这里冰峰耸立、地势高拔;河流纵横、碧湖点缀。 八千里路,五万仞山,泱泱柴达木蕴藏了不可尽数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遗迹——格拉丹冬长江之源、横空出世莽昆仑、雅丹地貌、海市蜃楼、茫茫盐湖万丈盐桥、热水唐代吐蕃墓葬群、诺木洪文化遗址,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神秘幽境、石经岩画石刻以及西王母神话所展示的文化神韵无不散发出迷人的光彩。这其中,尤以白公山下、托素湖畔的“外星人遗址”最具争议性和最神秘难解。 白公山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首府德令哈市西南40多公里处的怀头他拉乡,它四面被荒漠和沼泽包围,沙梁与戈壁随处可见。在白公山的西南有两座高原湖泊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其上,一座叫托素湖,一座被称为可鲁克湖。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托素湖为咸水湖,而可鲁克湖为淡水湖,其间有一条叫巴音河的水流相连,但水质泾渭分明。在托素湖的东北角有一座白山,当地人称作白公山。“外星人遗址”和众说纷纭的神秘的铁质管状物就坐落在白公山下的岩洞里。 6月22日下午,记者一行到达白公山周边时,连续几天罕见的暴雨刚刚退去,高原的烈日和紫外线像雪崩一般地爆发在头顶,把地表的一切都赤裸裸地暴露无遗。呈现在眼前的情形如同一部美国科幻影片所描述的火星表面,火红色的岩石反射着刺目的光斑,一簇簇干旱的沙漠植物顽强抵抗着侵袭而来的罡风。这里海拔为2800多米,空气已显稀薄,记者走在松软的沙石上,脚下有一种暄软的感觉,好象在太空里失重的宇航员那样。白公山矗立在托素湖畔,已然风化的铁质管状口散布在山体的表面上,沙石的岩层上有一串神秘莫测的符号和未解的字母,黝黑的岩洞仿佛一个巨大的问号。这里,真的就是外星人造访地球时留下的遗迹吗?从柴达木盆地目前发现的人类活动的文物资料表明,这一地区的人类最早活动时限可追溯到上万年以前。所见的出土文物,远者为兽骨、石器、陶器或皮革,近者为青铜器、刀箭、衣物等等,虽然也有毛纺织品,但都工艺简单、制作粗糙。在此之前从未有过铁管之类的现代工业产品。加之柴达木盆地自然条件恶劣,人烟稀少,当地民族从未有过成形的工业开发史。遍查史书,也从未找到有关此地工业的片言只语的记载。解放以后,国家曾经几次大规模开发过柴达木,但根本未在托素湖周围施过工。据当地人回忆,除了白公山北草滩偶有流动牧民外,这一地带没有任何居民定居过,所以可以肯定这里不可能是古人或现代人的遗址。那么,那些壮观粗重的铁质管状物究竟是谁遗失在这一片荒蛮地带的呢?青海省神秘外星人遗址揭秘恶劣行星上“虫子”多 NASA的行星学家克里斯托费尔对太阳系内行星的生命展开了想象:“降落伞软体虫”很像身子两侧有好些圆赘疣花带的红水母,在火焰般的云彩中动动小腿,像在波涛中摇晃,它们是木星的居民。“滑翔机”和“钻沙虫”(如图,由克里斯托费尔创作)是有前触角和吻的多足纲动物,它们定居在火星的荒漠里。“滑翔机”靠张开像手风琴折层般的翅膀飞翔。“钻沙虫”则像仙人掌浑身都是刺,好在刮大风时团成个刺球翻滚而不伤着身体。“钻沙虫”头顶上和身子两侧各有一双眼睛,好让它们钻进沙土和出来后都能看见东西。 “超级地球”上有“良驹” 最近5年来,科学家在太阳系之外又发现了30多颗像太阳的星球,它们有不少质量近似木星的行星。而一些乐观的天文学家更是相信,宇宙中生存环境类似地球的行星———“超级地球”有成千上万颗。 美国的生化学家、《外星人科学》一书的作者克里福德宣称:不久前他们曾试图制作出远离地球有好几十光年的“超级地球”的模型,他们推定该行星的重量只有地球的一半,频繁的火山喷发使其地动山摇,以至于该星球上的3个大洲一会儿合拢,一会儿散开。在将这些“生存环境”输入到电脑后,电脑描绘出一种生命形象:一种介乎于马和长颈鹿之间的3条腿大型动物,可以在这个星球上自由地跳动。 外星智慧生命像不像人? 外星球的智慧生命会不会与人长得很像?对此,科学家们至今意见还不能统一。因为尽管组成生命的同是一些像氨基酸、蛋白质和酶的“基础材料”,但经过大自然的化学过程,它们既可以“组成”人,也可以“组成”丑八怪。到底它们啥模样?光想象是不够的,科学家们希望随着科技进步和未来的宇宙飞行,借助一些更强大的宇宙探索计划,能揭开宇宙其他生命的面纱。
享誉全球的科普和科幻巨匠阿西莫夫创造了奇迹,他的一生也是一个传奇。1920年1月2日,他出生在原苏联斯摩棱斯克的彼得洛维奇,双亲是犹太人。3岁时,他随家庭迁居美国纽约州的布鲁克林,1928年加入美国籍。
生性聪明的阿西莫夫年方5岁就在当过会计师的父亲辅导下开始自学。7岁时,他居然已能教5岁的妹妹念书了。9岁那年,他在父亲开的杂货店里首次接触到科幻杂志。这些流行刊物为阿西莫夫开启了阅读之门,使他对知识产生了一种渴求,后来还将他引入了写作生涯。
中学时代的阿西莫夫喜欢独来独往,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而且毫不挑剔,什么都想学。他15岁便念完高中,迈进了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的课堂。课余时间,他一边大量阅读科普和科幻作品,一边积极思考问题,同时内心也涌起了一种创作的冲动。18岁那年,他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被放逐的维斯塔》。21岁时,他在著名科幻编辑约翰·W·坎贝尔的点拨下,写出了科幻短篇经典《黄昏》,并一举成名。
1939年,阿西莫夫从哥伦比亚大学本科毕业,其后又相继取得了该校的硕士和博士学位。自1955年起,他开始担任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副教授,从事酶学、光化学的研究。这期间,除了在部队服役的短暂岁月,他一直没有中断科普和科幻创作,并且已经写出了奠定他科幻小说大师地位的几部重要作品:《我,机器人》和《基地》系列。而他在20世纪50年代初创作的一些科普作品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早期的科普创作实践使阿西莫夫认识到,他不仅喜欢而且也非常擅长撰写科学类题材的作品。1957年,苏联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深深地触动了阿西莫夫。他痛感美国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落后于由卫星上天所标志的当代科技水平。作为一名科学作家,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尽力而为,使这种差距尽快地缩小,于是便毅然放下早已得心应手的科幻创作,而潜心于撰写普及科学知识的书籍和文章了。
然而,创作需要充裕的时间,教学工作显然大大限制了阿西莫夫的创作活动。另外,极有自知之明的阿西莫夫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虽然自己的头脑和专业功底并不差,但他认为自己决不会成为一个第一流的科学家,而可能会成为一个第一流的作家。于是,他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去做我能做得最好的事情。”1958年,他毅然不顾他那时尚未离婚的前妻的反对,告别了讲台和实验室,成为一名专业作家。这是阿西莫夫事业和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那时候,他已经出版了24本书。
渊博的学识和不懈的努力使阿西莫夫作品的数量迅速上升,并使他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和褒奖。他全身心地投入写作,每天至少写作8小时,有时甚至整个星期都坐在打字机旁。一年之内,他往往能推出10部或更多的著作。在阿西莫夫逝世前不久,当每年修订一次的美国《名人录》征集有关他的条目时,他自述已出版过467部著作。从1950年出版第一本书《天上的小石子》(长篇科幻小说)算起,他花了237个月、近20年的时间,于1969年写完他的头100本书;往后至1979年3月,他用113个月、近9年半的时间完成了他的第二个100本书;而当他在1984年12月写完他的第三个100本书时,只花了69个月的时间,更令人惊奇的是,在以后8年左右的岁月里,他以更惊人的速度写了近200本书。在其自传《我,阿西莫夫》中附录的作品分类就有:科学总论24种、数学7种、天文学:68种、地球科学11种、化学和生物化学16种、物理学22种、生物学17种、科学小品40集、历史19种、文学10种、谈《圣经》的7种、幽默与讽刺9种、自传3卷、科幻随笔2集、长篇科幻小说38部、科学探案2部、科幻小小说与短篇科幻故事33集、趣味短篇故事1集、短篇科学探案故事2集,以及由他主编的科幻故事118集。
阿西莫夫拥有科学家、科幻作家和科普作家3种头衔,但以科幻作家最负盛名。他的科幻小说大致可分成“机器人”、“未来史系列”和“科幻侦探小说”3大类,其中以“机器人”为题材的科幻小说最为出色。他的科幻作品不仅牢固地建立在科学的预测基础之上,而且还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真正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帮助人们扩大视野,创造性地思索未来,向未知的领域延伸、拓展。
阿西莫夫无疑也是一位卓越的人文学者,他把科学看作是地球上伟大而统一的原则。他利用科幻小说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促使人们去考虑人类与科技、历史等各方面的联系,考虑人类与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阿西莫夫还是控制人口增长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位先行者,是“理性、科学和怀疑论的卫士”,也就是反对伪科学、超自然现象和宗教迷信的先锋斗士。他以自己的著作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的解惑释疑的工作。
1992年4月6日清晨,一颗不平凡的大脑永远地停止了思考。全世界失去了有史以来著述最丰的作家之一——艾萨克·阿西莫夫。虽然生前他曾表示他不相信有来世,但千千万万喜爱他的读者深知,他的伟大事业和他留下的宝贵遗产已经让他获得了永生。
漫威电影宇宙中的第一部电影是《钢铁侠》(2008),接下来是《无敌浩克》(2008),《钢铁侠2》(2010),《雷神托尔》(2011),《美国队长》(2011),《复仇者联盟》(2012)。先拍各个角色的故事,后拍英雄战队复仇者联盟,这样各部影片的设定是统一的,还在各部影片中埋下相互联系的伏笔,形成一个统一的世界观。第二阶段率先上映的是《钢铁侠3》(2013)、《雷神托尔2》(2013)、《美国队长2》(2014)。另有几部电影正在不同的阶段:《银河护卫队》(2014)即将上映,《复仇者联盟2》(2015)在拍摄中,《蚁人》(2015)在筹备中,《雷神3》和《奇异博士》进入前期准备,《美国队长3》和《黑寡妇》已经提上日程。漫威电影宇宙中的电影在业界评论和商业收益两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功。除了电影之外,这个系列也扩展到了漫画书、一系列被称为「MarvelOne-Shots」的短片(包括《神盾顾问》(2011)、《寻找雷神锤子路上发生的趣事》(2011)、《47号物品》(2012)、《探员卡特》(2013)、《王者万岁》(2014)),以及电视剧《神盾局特工》(2013)。漫威漫画公司(Marvel Comics)与DC漫画公司(DC Comics)为美国齐名的漫画巨头。漫威漫画由杂志出版商马丁·古斯曼(Martin Goodsman)创建于1939年,于1961年正式定名为Marvel。漫威漫画公司首位真正意义上的主编是乔·西蒙(Joe Simon),他与新兴产业著名艺术家杰克·柯比(Jack Kirby)为1941年3月的创刊号创作了首位以爱国为主体的超级英雄——美国队长,近一百万的销量证明该角色的热门程度。公司旗下拥有蜘蛛侠、钢铁侠、美国队长、雷神托尔、绿巨人、金刚狼、神奇四侠、恶灵骑士、蚁人等8000多名漫画角色和复仇者联盟、X战警、银河护卫队等超级英雄团队。2010年9月,Marvel宣布其正式中文名称为“漫威”。创始之初漫威Marvel公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9年。当时公司名称为及时漫画(Timely Comics);1951年更名为亚特拉斯漫画(Atlas Comics),而在1961年正式更名为Marvel Comics,并确定了正式的标记:在漫画封面的左上角,设置一个长方框,里面有着当期主角的形象,下面是“Marvel Comics Group”的字样。因为Marvel有“惊奇、奇迹”的意思,所以在中国一度被称为“惊奇漫画”,直到2010年9月Marvel将中文名称正式定为“漫威”。2011年4月29日,在第七届中国国际动漫产业博览会B馆漫威展区里,Marvel宣布其中文名“漫威”正式登陆中国。漫威的创立者是出版商马丁·古德曼(Martin Goodman),古德曼早先致力于创办通俗杂志,题材涵盖西部故事、侦探、冒险和科幻等许多方面。到1938年,他决定寻找新的发展方向——新奇,华丽,还要有引人入胜的激烈场面——漫画正是这样的东西。尽管当时DC漫画公司已经抢得了先机,推出了两大王牌角色超人和蝙蝠侠,不过凭借新奇的点子和精彩的创意,漫威还是独辟蹊径,创造出了令人难忘的新角色。1939年,一本叫做《Motion Pictures Funnies Weekly》的漫画在电影院作为赠品发行,Namor the Sub-Mariner(海王子纳摩)在其中初次登场。他是人类与鱼类的结合体,可以在水下生活。这是漫威的第一位超级英雄——比公司的成立还要早半年。之后,这个故事经过少许扩展,被重新收录在一个新出版的系列中。而这个新的漫画刊物的名字将成就一个漫画帝国的英名——《Marvel Comics》。其实,纳摩并不像超级英雄,反倒像是英雄们常常对抗的怪物。他父亲是人类,母亲是水下世界的公主。半人半鱼的他不仅外貌怪异,其行为也颇值得推敲:长大成人的纳摩因为他那美丽的王国被毁,誓要向“地面人”展开复仇。他年轻、危险,而且愤怒。他可不管地面人的死活——他毁坏了大楼和船只,可以说是近乎屠杀。然而,读者们喜欢这个人物。纳摩为自己的人民、自己的家园而战,他捍卫他的种族,他们自己的文化。而且,他的确是站在正义立场——他自己的正义。对于无辜的水底人来说,地面人的存在就是应当被除去的罪恶。纳摩代表着当时社会上郁积着的不满情绪,也代表着年轻一代的反叛愿望。漫画为这种愿望提供了一个宣泄的途径,同高高在上的英雄梦幻相比,纳摩更加贴近人们的本能。他的诞生在漫画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第一个有明显缺点的主角。他顽固、野蛮,而且反社会。在反英雄凤毛麟角的那个年代,这样的人物不能不说是一个先驱。《Marvel Comics》第一期还推出了许多别的英雄:Human Torch(火焰人)、Ka-Zar、The Angel等。初代火焰人严格来说并不是真正的人类,而是一个人造人,是一位科学家在巨型试管里制作出来的造物,同氧气接触时就会冒出熊熊的火焰,他所接触到的一切都会燃烧。人们出于自身的安全考虑,将他密封在混凝土中;但是一丝裂纹却给了他氧气以及逃生的机会。火焰人冲出囚笼,爆发出愤怒的烈火。匪徒试图利用他,但他不愿受人控制。最终,他毁灭了创造他出来的科学家。这同样不是一个英雄故事,更像是一个恐怖故事——“科学的危险”与“毁灭创造者”这样的弗兰肯斯坦式的主题。这种不完美的角色、不被社会接纳的孤独,以及人性的冲突,形成了后来漫威漫画的一大特点。迷惑、愤怒、不谙世事……同尊贵的英雄们相比,火焰人是悲惨的,痛苦的。在拥有强大能力的同时,他的心灵几乎是一片空白——但是这个残酷的世界绝不容许有人保持天真。火焰人一点一点的学习着这个陌生的世界,在充满了自私的人世中慢慢试图寻找着自我。他逐渐成长起来,学会了对能力的控制,有了人类的身份,也懂得了责任。拿摩和火焰人虽然各有各的独立连载,但是也曾经一起合作,甚至还互相有过一场大战。这种互相串场的情况后来被称作crossover——最后发展成universe的概念。不过,真正让所有的英雄都投身其中的事件并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是让全世界都卷入其中的二十世纪最大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在欧洲和亚洲战场战事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尚未正式参战。不过英雄们面对法西斯主义横行的世界局势,早已摆明了自己的态度,也对美国的对外政策提出了挑战——早在1940年,拿摩就摧毁了纳粹的潜艇;火焰人也开始了对抗法西斯的行动。然而,最为著名的反法西斯漫画英雄,恐怕要数美国队长(Captain America)了。1941年3月,距离珍珠港事件发生还有9个月的时间。一本名叫《Captain America》的漫画于此时创刊,一位爱国主义与美国精神的象征诞生了。编剧乔·西蒙和画家杰克·科比合作,创造出了这样一位美国偶像。他身穿红白蓝三色的星条服装,手持盾牌,对希特勒狠狠地饱以正义的铁拳。美国队长从来没有在别的刊物上试行,而是直接推出独立漫画,这在当时是不寻常的——古德曼刚见到这个人物的设定稿,就断定他一定会大获成功,于是立刻给了美国队长独立表现的机会。事实证明,这是完全正确的,充满美国主义色彩的美国队长漫画在推出后大受欢迎。美国队长是一名土生土长的“真实”美国人。他名叫斯蒂夫·罗杰斯(Steve Rogers),原本是一个瘦弱的青年,为了报效国家,他自愿参加军方的秘密计划,服用了一种秘密药物,成为超级士兵。纳粹间谍杀害了发明药物配方的教授,让斯蒂夫成为唯一的超级战士。在政府的安排下他以普通大兵的身份作为伪装,在军中同敌人作战。美国队长不是天生的英雄,也没有不死之身,他只是比一般人坚强、勇敢、机智。他直面德意日轴心国敌人,让漫画的主题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当美国真的宣布参战之后,这些描写英雄们打击敌人的漫画书也同补给一起送到了前线,长成为军中的精神食粮,激励着士兵们英勇奋战。这个漫画形象的成功也让漫威公司从此和DC分庭抗礼。而随着战争的结束,美国队长仿佛失去了战斗的目标。他淡出了漫画世界,一直到了60年代才真正重新回到漫画中来。但是社会情况已经同他所熟悉的善恶分明的世界不一样了,爱国主义也已经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尽管他历经了许多不同的战斗,但这个真正的美国英雄对抗法西斯敌人的事迹依然为人们所怀念。漫威同样在1941年,古德曼妻子的表弟,16岁的斯坦利·莱伯(Stanley Lieber)加入了漫威。但同他的本名相比,他的笔名更加知名——斯坦·李(Stan Lee)。作为编辑和主要作者,他不仅创造了80%的漫威知名角色,也伴随漫威公司历经了六十多年的沧桑。可以说,是斯坦·李真正创造了漫威的奇迹,他也因此被称为美国漫画界的龙头老大。50年代,美国漫画遭受了最大的挑战,”漫画有害论“开始风行,1954年春,参议院专门针对漫画出版召开了听证会。漫画公司不得不自我设限,同时社会上也掀起了反对漫画的运动。出版社纷纷关闭,一年之内,漫画书的销量下降了75%。漫威的创始人古德曼不堪亏损,将当时名为Atlas的公司关闭了。尽管它的漫画还在出版——只剩下一间小小的办公室,而且丧失了所有的发行渠道,不得不借用竞争对手DC漫画公司的渠道来发行少数仅存的漫画。漫威濒临崩溃边缘徘徊,漫画业看来毫无前途,以至于在逆境中苦苦奋斗多年的斯坦·李几乎决定退出这一行,另谋高就。然而,1961年,一件事的发生改变了这一切。漫威老总古德曼和DC老总莱波维兹打高尔夫球时,莱波维兹提到DC公司刚推出了大受欢迎的“正义联盟”,这是一个集合了所有明星角色的战队;受到启发的古德曼作出了一个将会永远改写漫画历史的决定:他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战队。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斯坦·李。斯坦·李原本就打算在退出漫画界之前写一部他心目中的作品。听了古德曼的要求,他想出了一个故事大纲,然后同画家杰克·科比一道,创造出了一个新的英雄组合:神奇四侠(Fantastic Four)。正是这本漫画导致了漫威的复兴。因为漫威手头没有任何活跃着的英雄,斯坦·李便自创了四名角色:英俊成熟、却有点唠叨和沉闷的科学家里德·理查兹;他的好友本·格瑞姆;他的女友苏珊·斯托姆;还有苏珊的弟弟约翰尼。他们四人乘坐的试验飞船穿越了一场宇宙射线乱流,让他们每个人都具有了不同的超能力:里德能够让身体自如的伸长,被称为神奇先生(Mr Fantastic);本的外形变成了粗蛮的巨人,拥有了超强的力气,自称石头人(The Thing);苏珊有了隐形能力,成为隐形女(Invisible Woman);约翰尼则能够在体外产生火焰并驱动他飞行——他承继了从前Marvel Comics第一期里那个浑身被火焰包围着的人的名字:霹雳火(Human Torch)。他们四人自此便成为了神奇四侠,这不仅是一个战队,更是一个家庭。与以往的英雄人物不同,打从一开始,四人就没有什么“秘密身份”,而且也不是心甘情愿成为英雄的。虽然他们做好事,但是并不喜欢这种命运的安排,互相之间也常常争吵——这种矛盾为漫画平添了几分现实感和深度,也奠定了漫威引以为豪的“现实化”剧情的基础。这些革新受到了读者们的欢迎。神奇四侠和其他一些英雄漫画的成功,让漫威意识到:超级英雄再度成为了漫画的主流。接下来,斯坦·李和杰克·科比又再度联手合作,创造出了另一位反英雄式的角色:绿巨人浩克。浩克体现了漫威从正在逐渐放弃的惊悚漫画向英雄漫画的过渡。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年轻的科学家布鲁斯·班纳,他为军方从事研制“伽马炸弹”的工作。在一次实验中,为了救一个少年,布鲁斯遭到大量伽马射线辐射,结果变成绿色的大块头——浩克,蛮力强劲,但是却难以保持人类的理智。在《绿巨人》里,主角同军队站在了对立面。这正是60年代的潮流:对权威,尤其是官方力量的质疑。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核能威胁的恐惧。迅速崛起的漫威收到了不少读者来信。许多是十几岁的少年,也有大学生。据此,斯坦·李认为塑造一个年轻的英雄将会受到读者欢迎。在此之前,少年们通常是作为大英雄的助手出现的;这一次,斯坦·李要创造一个独立的、全新的年轻角色。他和画家斯蒂夫·迪特科共同创造出了一个平凡的学生形象,他的名字叫彼得·帕克(Peter Parker)——他就是蜘蛛侠。蜘蛛侠彼得在和同学们一起参观实验室时,被一只经过辐射的变种蜘蛛咬了一口,从此获得了类似于蜘蛛的超能力。可是,他一开始甚至根本不想同罪恶做什么斗争——他只想利用自己的能力去赚钱!然而因为他放过了一个小毛贼,导致抚养他长大的叔叔被害死,他才明白了一个道理——“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句话成了漫画世界里的名言。1963年,蜘蛛侠正式开始独立连载。如今他是漫威最受欢迎的明星角色之一,被人们昵称为Spidey。尽管蜘蛛侠行侠仗义的起因是叔叔遇害,但是他的动机并不是复仇,而是自身的罪恶感。然而,Spidey可不是一个悲剧英雄。他乐观,爱幻想,而且一点不缺幽默感。就算背负着内心的愧疚,得不到别人的理解,还经常被警察追捕、被媒体责难,也不能改变他的天性。即使在激烈的战斗中,他也总能令读者开怀。而在漫威世界的其他英雄书里客串时,蜘蛛侠更是屡屡担当起搞笑的任务。而在生活中,他会错过约会,会没钱交房租,会忘了在相机里装胶卷……总之,他就是这样一个随处可见的毛头小伙子。同时,漫威也开始挖掘旧有的英雄们。在神奇四侠第4期上,拿摩复苏了。虽然拿摩的独立漫画只是偶尔出版,但是他在整个漫威世界中都是一个活跃角色,经常和其他英雄共同出现。许多新的人物也不断被创造出来,其中大部分都是斯坦·李的杰作:雷神托尔,源于北欧神话,手持巨锤,既同神话中的人物作战, 也和复仇者并肩战斗;钢铁侠,原本是百万富翁、工业家兼科学家托尼·史塔克,他为自己制造了一身高科技的装甲,同邪恶作斗争;还有蚁人、黄蜂侠、超胆侠、特工尼克·弗瑞……1964年,斯坦·李和杰克·科比树立起了漫威历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他们创造了漫威的全明星阵容:复仇者联盟。复仇者初战的对手是邪神洛基,尽管这主要是雷神托尔的敌人,但是蚁人、黄蜂侠、钢铁侠、绿巨人等都卷入了。在战斗胜利之后。他们决定定期会面,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对敌。这就是复仇者的由来。由于难以控制自己力量的绿巨人并不适合团队合作,所以第二期就退出了;其他成员在找寻途中发现了被冰封在北海里的美国队长,他也成为了这支战队的领导人物。不久,由身为巨富的托尼·史塔克出资,在曼哈顿设立了复仇者总部。由于当时漫威的发行渠道有限,每个月只能出版少量的漫画,所以他们觉得让已有独立漫画的明星们再占一本书有点不合算。于是,漫威在第16期撤走了除美国队长以外的全部主要角色,代之以三名“改过自新”的反派:神箭手鹰眼,变种人快银和绯红女巫兄妹,他们长期留在复仇者联盟中。当漫威终于走出发行困境后,原本的创立者们(除了绿巨人)也都回来了。复仇者的成员变动也很大,不少漫威人物都曾经在其中呆过一段时间。到1985年,它的人数变得极其庞大,就算除去非活跃成员,也难以容纳在一本书的篇幅里。因此鹰眼在洛杉矶另建了分部——“西海岸复仇者”,这一分部一直持续到1994年。纽约总部则至今仍在继续运行中。同一时期诞生的团队还有著名的X战警。故事发生在由X教授建立的变种人学园,它的目的一方面是训练年轻的变种人正确运用自己的能力,一方面也是保护世界不被邪恶一方的变种人侵害。故事从新学生琴·葛蕾来到学园开始,加上镭射眼、野兽、天使和冰人,一共五名成员。他们一开始的对手便是赫赫有名的万磁王。此时的X战警成员都身着统一的制服,非常年轻,不过比起别的战队,其最大的特色是有一位并不参与实战的领导——轮椅上的X教授。漫画引入了“学习和控制超能力”的思想,这是同一贯的超级英雄概念所不同的。既然活动地点是学校,难免和校园青春剧一样,加入感情戏等“文场”,并不是一味的打斗,这是当时其他的漫画战队很少涉及的。漫威的大部分英雄都靠斯坦·李一个人来编写,这样繁重的工作量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有时甚至连斯坦·李自己都不记得写过的人物,为了方便记忆,他在为笔下人物取名时故意把姓和名都选取相同的首字母——彼得·帕克 (Peter Parker)、布鲁斯·班纳(Bruce Banner)、马特·默多克(Matt Murdock)……同时,他发明了“漫威式创作法”:第一步:编剧和编辑讨论,提出故事梗概和大纲;第二步:画家接到大纲后,决定故事的步调和重心,画成指定页数的漫画;第三步:编剧拿到画家铅笔稿后,以其作为指导,撰写最终的剧本,包括人物对话和标题;第四步:描字、墨线和上色的工序。这种做法相当于编剧们只提供创意,由画家们发挥自己的创造进行创作,然后编剧再来“看图说话”,减弱了编剧的劳动,而增加了画家的工作,所以同漫威编剧们配合的画家们就尤为重要。靠着这一大批出色的人物,到了1968年,漫威已经追上甚至超越DC,成为漫画业的又一巨头。同时,漫画行业也终于走出了困境,高速发展起来。这个时代也被称为漫威时代。1974年,漫威又推出了一个同过往的英雄都大不一样的神秘人物:他个子不高,脾气火爆,狂野、危险,手背上能伸出锋利的钢爪,所受到的任何损伤都能迅速复原。没有人知道他的来历,人们只知道他叫做金刚狼(Wolverine)。他作为加拿大政府的特工“Weapon X”,在《The Incredible Hulk》第180期的最后一页上登场,并在紧接着的第181期中得到了集中表现。此时X战警已经停刊了好几年。金刚狼的出现为这部漫画带来了新的生机。漫威决定保留一部分原有的成员,另外再加入一批新鲜血液。1975年,《Giant-Size X-men》特刊出版。它既为老队员提供了发挥的空间,也为新加入的成员安排了特别任务让其得以表现。一支全新的队伍诞生了。X-战警成为最流行的英雄漫画之一,而金刚狼始终是新的X战警里最吸引人的角色,他看上去既是英雄又是反派,似乎天生就是要将对手剖杀似的。但是在他的野性之中,又有着顽强的意志力和惊人的自制力——多年以来,许多作者都将他描写成集狂暴的杀手与自制的典范于一身的人物。在团队之中,金刚狼也总是偏向于独行侠的角色——他冷酷,顽强,沉默寡言,而他神秘的过去也总是一个谜。漫画里偶尔透露出他的经历的一鳞半爪,反而更加勾起读者的好奇心。直到2002年,漫威才在《Origin》(起源)一书中详细披露了他的来历。八十年代漫威进入八十年代,为了顺应美国漫画读者趋于青年化的形势,漫威对《超胆侠》(Daredevil)进行了改造,担纲的是在读者中呼声很高的弗兰克·米勒(Frank Miller)。这位既是编剧又是画家的年轻作者,彻底改变了这个原本平平无奇的故事的基调和发展方向。米勒带来了惊险的武打场面,鲜明的表现主义画法,现实而黑暗的剧情,以及新的敌人Elektra,她既是超胆侠的前女友也是杀手。于是,米勒笔下的超胆侠漫画并非简单的正邪大战,而混合了超级英雄和硬汉派侦探小说的风格,立刻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在这个时期,漫威让自己的角色变得更加黑暗、冷血,塑造了惩罚者等“反英雄”。漫威的前身虽然在四十年代就存在,但真正确立方向并开始发展是在六十年代初,一个从美国梦中觉醒,并开始将梦幻打破的时代。因此也造就了漫威的特点:走现实路线,80%以上的故事都发生在纽约市,英雄们是被排斥的对象,《号角日报》头版整天挂着批判蜘蛛侠的高论。漫威的英雄不是完美的,他们展现给我们的,是这个世界的缺陷:媒体的夸大事实、政府的不负责任,还有阶级与种族的冲突——X战警就是代表。这群受人歧视的英雄,本身就是对传统的英雄主义的颠覆。蜘蛛侠则始终被媒体视为眼中钉,并被受舆论左右的警方当作杀人凶手。他们活在一个残酷的世界中,不得不全力求存,并且同罪恶对抗。漫威虽然也充满了魔法、太空冒险和日本忍者,但它扎根在一个丑陋、肮脏的现实背景中,因此显得更为“真实”一些。终极宇宙在漫威的漫画中,经常可以看到不同系列的人物互相串门:蜘蛛侠跑去和绿巨人战斗,金刚狼和美国队长一起搭救了年幼的黑寡妇。这是因为他们虽然各自有不同的漫画,但只要属于同一公司,就都是一个“世界”(Universe)里的人物。所谓Universe,—般就是同一公司的角色在漫画中所生活的庞大、复杂的“世界”。在同一世界里的人物虽然有各自的主打漫画(包括但不限于英雄漫画),但互相之间有所关联,并可以发生互动。而漫威的主世界即为Marvel Universe(也被称为地球616/ Earth-616,意为1961年6月建立)。“世界”概念的重要性,就是保证同一公司出品的漫画在一定范围内的整体连续性。假如一个事件在一本书里犮生,那么同一世界里的所有人物都有可能受到影响。这种做法有它的好处,就是故事有连续性,虽然是不同的编剧和画家共同创作,但大家都在同一个大背景下,所以不会乱;但也有缺点,那就是面对浩如烟海的背景剧情,一个新读者很难明白来龙去脉,也不太可能去把几十年的漫画都补习一遍。因此,美国漫画界发现自己处在这样一个矛盾的境地:新读者越来越少,漫画店越来越小众。2000年的世纪之交,漫威针对这种情况,开始着手进行一个大胆的计划:何不干脆丢掉过去的历史包袱,从头讲述英雄们的故事?这些角色经过重新包装,在21世纪背景下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吸引新的读者投入其中。首先被列为实验对象的是漫威最热门的系列——蜘蛛侠,随后是X战警。这两大王牌获得成功之后,其他英雄系列如神奇四侠等也逐渐加入进来,开创了漫威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被称为终极宇宙(Ultimate),编号为地球1610(Earth-1610)。所有标题中有“终极”字样的漫画都属于这个世界,其本意是从头开始讲述一批主流英雄的故事,吸引新读者。这些英雄一开场就被设定在了21世纪,其身世经历与正传既相似又不同,贴近当代人的生活。终极系列发展到后来,与主线的差别已经很大。终极系列的初衷是吸引新读者,但老读者同样也会从这些新的演绎中获得乐趣:他们所熟悉的情节发生了哪些改变?“增强版”的某某角色将会是个什么样子?对于从前某些饱受批评的桥段,作者和读者双方都相当于获得了第二次机会——他们知道从前错在哪里,这一次重新讲述的故事将会更好。“终极宇宙”和正传世界之间的差异,本身就是这个系列的最大卖点。毕竟,正传里的角色多半都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产物,在“80后”“90后”读者面前,当年令他们的父母赞叹不已的神作,如今已经成了古董:蜘蛛侠和X战警诞生的年代流行的是辐射,如今时髦的则是纳米和基因;伽马射线在漫画里是创造绿巨人的可怕射线,伽玛刀在医院并不罕见;而曾经挥拳痛揍希特勒的美国队长,更是曾祖父级的人物了。在终极宇宙里,英雄不仅回到了原点,甚至比正传里他们登场时还要年轻——神奇先生里德·里查兹不再是两鬓斑白的科学家,而是仅仅二十一岁的天才青年;终极版的怪奇博士是原怪奇博士的儿子,法力经常出问题,还喜欢在媒体上抛头露面……
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美国科幻小说作家、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1]阿西莫夫一生著述近500本,题材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与罗伯特·海因莱因、亚瑟·克拉克并列为科幻小说的三巨头。[2]同时也是著名的门萨学会会员,并且后来担任副会长。[3]其作品中以《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誉为“科幻圣经 ”。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小行星5020、《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和两项阿西莫夫奖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1]他提出的“机器人学三定律”被称为“现代机器人学的基石”。[4]中文名艾萨克·阿西莫夫外文名Isaac Asimov别名乔治·戴尔,保罗·弗兰克西国籍美国民族犹太人精品荐读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真的能锁死机器人的文明吗?作者:未来电影局快速导航主要作品创作特点人物思想人物轶事获奖记录人物影响人物评价人物经历早年生活1920年1月2日,艾萨克·阿西莫夫出生在俄罗斯莫斯科西南约250英里的一个名叫彼得罗维奇的小村庄里,父母是俄国犹太人。快到2岁时,他才得第一场大病,差点死于肺炎。据阿西莫夫家族记载,艾萨克是当地肺炎流行时唯一幸存的孩子。阿西莫夫早年照片1922年6月,定居于美国的阿西莫夫母亲安娜的哥哥约瑟夫·伯曼来信表示愿意帮助阿西莫夫一家人移民美国。1923年1月11日,阿西莫夫一家离开了俄罗斯,于1923年2月抵达纽约,定居布鲁克林,一家人在当地开了糖果店。[5]阿西莫夫从小就很聪明,年轻时多次参加“智商测试”,普通人的智商一般是80分,而他得分总在160左右,属于“天赋极高”之列。在学生时代,老师们都知道他是个超级灵童,多次跳级,而考试中总能考取第一名。但同时,他也是个爱闹腾的、让老师头疼的学生。[6]1931年,阿西莫夫11岁时,他开始写作。1935年高中毕业时,阿西莫夫年仅15岁,之后入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7]20世纪30年代中期,阿西莫夫成为一名科幻迷。从1935年开始,他给《惊奇故事》杂志写了许多信,它们一般都会刊登出来。1938年,他参加了一个科幻俱乐部。[7]开始创作1938年6月,阿西莫夫写了一个叫做《宇宙瓶塞钻》的故事,投稿给《惊人故事》,但遭到退稿。[7]在连续9次收到退稿以后,[6]阿西莫夫终于于1939年3月在《惊奇故事》上正式发表第一个科幻故事《逐出灶神星》。同年5月,《惊奇故事》发表了阿西莫夫的又一个故事《致命的武器》。1939年7月,坎贝尔的《惊人故事》首次刊登他的作品,名为《趋势》。从此,阿西莫夫有能力自己支付学费了。[7]1939年9月,他达到了学业标准,进入了研究生院。1940年底,他以优异的成绩正式成为哥伦比亚的研究生。[5]同年,阿西莫夫发表了《我,机器人》的第一个短篇故事《小机》,刊登于1940年9月号的《超级科幻小说》。[8]阿西莫夫到1941年春天,阿西莫夫已经发表了15个故事。1941年4月,阿西莫夫发表了《日暮》,描述了一个被六个太阳照耀、从未遇到过日落的行星,突然发生了日食之后的故事。[5]这部小说后来被认为是经典之作,许多人认为是阿西莫夫写得最好的小说。[7]同年8月1日,阿西莫夫去见《惊奇故事》的主编约翰·坎贝尔,他有了一个崭新的科幻点子:撰写一部发生于未来的历史小说,描述银河帝国衰落的始末。坎贝尔认为阿西莫夫应该将其写成系列故事,还和他共同发明出“心理史学”这门虚构的科学,这就是日后的“基地系列”。[9]1942年2月2日,阿西莫夫顺利取得了硕士学位,并马上开始申请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课程。[5]随后,他在1942年3月号的《惊奇》上发表了短篇《转圈圈》,首次提出了“机器人学三定律”。[8]同年3月,阿西莫夫在科幻小说家罗伯特·亨纳恩的推荐下前往海军造船厂工作。[5]他于同年又将“基地系列”的第一个故事发表于《惊奇故事》1942年5月号,第二个故事则于次月刊出,受到读者的欢迎。[9]同年7月26日,阿西莫夫与女友杰特鲁德结婚,两人在纽约度过了为期一周的蜜月。[5]在坎贝尔的监督鼓励之下,阿西莫夫在1940年代总共为基地系列写了八个故事,后来都归入“基地三部曲”,完整地讲述了银河帝国的衰亡和基地崛起的历史。[9]从1944年到1950年之间,阿西莫夫又在《惊奇》上发表了四个机器人短篇,这些小说后来都收录于《我,机器人》中。[8]1945年11月,阿西莫夫被征入了军队,在弗吉尼亚州利兵营接受了4个月的体能训练。1946年3月,他作为化学专家被送到瓦胡岛参加一项原子弹爆炸试验。1946年6月5日,阿西莫夫退役回到纽约。1948年5月20日,阿西莫夫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5]黄金十年1950年代,阿西莫夫持续为科幻杂志写短篇小说,他称这个时期是自己的“黄金十年”。[10]Isaac Asimov1950年1月,双日公司出版了阿西莫夫的首部长篇科幻小说《苍穹一粟》,该书属于“银河帝国三部曲”,讲述了一个20世纪的裁缝穿越到数万年后的银河帝国的故事。年底,他又在格言出版社出版了第二部长篇小说《我,机器人》,收录了九个机器人短篇小说。[8]1951年,阿西莫夫晋升为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生物化学助理教授,[10]同年他发表了“基地三部曲”的首部长篇《基地》[9]和“银河帝国三部曲”第二部长篇《繁星若尘》。[5]1952年,阿西莫夫出版了一部生物化学教科书《生物化学与人体代谢》,这是他写作科普书籍的开始。[10]同年,他在格言出版社出版了“基地三部曲”的第二部小说《基地与帝国》,[9]并完成了首部机器人长篇小说《钢穴》,该书讲述了未来世界机器人与人类搭档办案的故事。[8]同年12月,他出版了“银河帝国三部曲”的第二部《星空暗流》。[5]1953年,阿西莫夫出版了“基地三部曲”的第三部《第二基地》。[9]1953年12月初到1954年2月,阿西莫夫完成了他的时空旅行作品《永恒的终结》。[5]1954年,阿西莫夫出版了《钢穴》,这本书比之前的每一部书都要畅销。由于该书的成功,阿西莫夫于1955年开始撰写续集。[8]同年他被提升为副教授。[10]1955年,《永恒的终结》由双日公司出版,这部小说中故事情节围绕男女主人公的恋情展开,打破了阿西莫夫以往的模式,代表着他创作的最高点。[5]1957年,《钢穴》续集《裸阳》由双日公司出版。[8]同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深深地触动了阿西莫夫,他深感公众的科学素养落后于当代的科技发展水平。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尽力而为使这种差距尽快地缩小,于是毅然收缩早已得心应手的科幻创作,潜心撰写科普方面的书籍和文章。[11]1958年夏季,阿西莫夫辞去了波士顿大学的工作,但保留了助理教授的头衔,成了一名专业作家。[5]演说与创作60年代,阿西莫夫创作的小说极少,但正是在这一时期,他成了一名非常成功的非小说类作品创作者和公众演说家。阿西莫夫喜欢在集会上发表演说,扮演就餐后演说家的角色或讲授科普知识。到1963年为止,阿西莫夫每月平均做二至三个演讲,每次固定收费1000美元。Isaac Asimov除《神奇的旅程》和少数几个短篇小说外,整个60年代,阿西莫夫都致力于非小说类作品的创作。在这10年结束前,他写的书达到并超过了100本,而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发表于1960—1970年之间。他写作的速度很快,随着知名度的提高,他的任何作品几乎都能自动卖出。1960年10月阿西莫夫出版了《聪明男人的科学指南》,在全国各地都受到了好评并获得了国家图书奖的提名。1964年,阿西莫夫又出版了《阿西莫夫的科学与技术传记百科全书》,该书花了他三年时间才写成,共有50多万字,由为古今各国最重要的1000多名科学家的小传组成。该书立即成为畅销书,直到80年代仍反复再版。至今,它仍被当作一本工具书在世界各地的许多大图书馆中得到广泛使用。随后,阿西莫夫开始创作历史题材书籍。60年代的的作品有《希腊人》、《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埃及人》、《近东》、《黑暗时代》、《英格兰的形成》等。1966年,阿西莫夫因《基地三部曲》荣获了科幻小说界最高奖项“雨果奖”。1972年,阿西莫夫发表了一篇描写外星人的科幻小说《神们自己》,并凭借这部作品获得了雨果奖和星云奖。在70年代早期,他又写了其他几部历史作品,这些书从法国历史开始,一直写到了美国的历史和君士坦丁堡的历史。同一时期,阿西莫夫还出版了几部黄色打油诗集。1972年1月,在一次例行体检中,阿西莫夫被发现患有甲状腺癌,不得不动了一次手术。1973年11月16日,在经历了为期三年半的离婚大战后,阿西莫夫与妻子杰特鲁德正式离婚。同年11月30日,他与新伴侣珍尼特结婚。1974年8月,阿西莫夫出版了科幻短篇《双百人》,讲述一个想变成人类的机器人的故事,再度获得评论界的赞誉。70年代中期,阿西莫夫已是世界科学名人了,几乎每个月他都要上电视谈谈科学新动向。1974年,他甚至被载入《大英百科全书》。1979年底,《作品200》出版后,他亦作为文学历史上的前十位多产作家之一,被载人了记录丛书。在随后的两年里,阿西莫夫写了一套关于他生活的大部头作品,即《记忆常青》(1979年)和《欢乐永存》(1980年)。[5]重返科幻自60年代中期双日出版社首次出版了《基地》系列后,阿西莫夫便不断收到读者来信,希望他继续接着写这套书。1981年2月,在朋友们的不断催促下,阿西莫夫重抬旧业,又开始接着创作基地系列。1982年9月,他还开始创作“机器人系列”的下一部作品。Isaac Asimov1982年10月,阿西莫夫出版了基地系列新作《基地边缘》,讲述了“基地三部曲”之后发生的故事。这部书获得了巨大成功,成功跻身于《纽约时报》的畅销书行列,并获得了1983年雨果奖的最佳小说奖。1983年3月,阿西莫夫又出版了“机器人系列”的新作《曙光中的机器人》。1985年,阿西莫夫出版了“机器人系列”的最后一部作品《机器人与帝国》,在这部书中他提出了凌驾于“机器人学三定律”之上的“第零定律”。1986年10月,阿西莫夫出版了“基地系列”的第五部作品《基地与地球》,书中提出了“盖娅星系”的构想。这是阿西莫夫最长的一部科幻小说,在《纽约时报》的畅销小说榜上停留达15周之久,曾一度蹿到第七位,但读者反响并不太好。于是阿西莫夫便开始创作“基地三部曲”的前传系列。1988年,阿西莫夫出版了《基地前奏》,讲述了心理史学之父哈里·谢顿发明这一学说的历程,填补了《基地三部曲》留下的空白。1992年,阿西莫夫又开始创作《迈向基地》,这部小说重新启用了《基地三部曲》的中篇小说集模式,讲述了哈里·谢顿的一生。阿西莫夫原来打算写5个相互关联的中篇,结果由于健康每况愈下,阿西莫夫和助手在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周将第五个故事改编成了整套作品的尾篇。这部小说在1993年阿西莫夫去世后出版。在生命的最后历程中,阿西莫夫还曾与友人罗伯特·西尔沃伯格合作,将自己早期的一些短篇故事扩写成长篇小说,包括《日暮》、《正子人》(由《双百人》扩充而成)等。[5]逝世整个80年代,阿西莫夫坚持每个月在《幻想与科幻》杂志上发表专栏文章,直到病得根本不能再动笔时才被迫停止。[5]1983年,阿西莫夫接受了心脏手术。1989年,阿西莫夫要再次接受心脏手术,术前检测出感染艾滋病毒,手术只好取消。[12]晚年阿西莫夫从80年代到90年代初,阿西莫夫的健康状况持续恶化。由于药物治疗所产生的副作用,到1990年下半年时,他的双手开始抖得很厉害,越来越难于操作微机或打字机。他只能口述他的最新作品,让别人帮他打出来。整个1991年冬天和1992年春天,他不断地出入医院,突如其来的一点感冒或肚子疼都使得他必须接受观察。1992年4月,阿西莫夫因心绞痛住院,不久得了肾衰竭。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他已处于半昏迷状态,最终于1992年4月6日清晨逝世于纽约大学道奇医院,享年72岁。1992年4月22日,在道德文化中心举行了阿西莫夫的悼念仪式。[5]主要作品作品综述阿西莫夫一生著述众多。1979年2月,阿西莫夫出版了第200部作品。1985年突破300部。到了1987年8月,已上升到394部。在阿西莫夫逝世前不久,他曾自述出版过467部著作,但研究他的作品的专家称,他至少出版过480部著作。目前尚没有人做过计算过阿西莫夫的所有作品垒起来会有多高,但他肯定是“著作超身”了,而且极有可能打破吉尼斯纪录。[13]小说类作品阿西莫夫所著小说类作品共201种,含科学幻想小说38部、探案小说2部、短篇科幻和短篇故事集33种、短篇奇幻故事集1种、短篇探案故事集9种,此外还主编科幻故事集118种。[14]其中最有名的是“大基地系列”,即基地系列、机器人系列、帝国系列三大系列。大基地系列本来“银河帝国三部曲”系列是独立的故事,“机器人系列”也跟“基地系列”没什么关联,到了阿西莫夫晚年,他将三大系列的宇宙历史观溶进“基地系列”,于是便诞生整个“大基地系列”。年代 英文名 中文名 注释机器人系列1954年 The Caves of Steel 钢穴 以利亚·贝莱的第一部科幻推理小说1957年 The Naked Sun 裸阳 以利亚·贝莱的第二部科幻推理小说展开全部其他科幻小说下面所列的是阿西莫夫的其他较有名的科幻小说,包括小说和小说集,一般不属于“大基地系列”。年代 英文名 中文名 注释1950年 I, Robot 我,机器人 短篇小说集,收录阿西莫夫最早的机器人短篇小说,一般来说不列于“机器人系列”1955年 The End of Eternity 永恒的终结 长篇小说1956年 The Last Question 最后的问题 短篇小说展开全部其他作品阿西莫夫所著非小说类作品共269种,包括科学总论24种、数学7种、天文学68种、地球科学11种、化学和生物化学16种、物理学22种、生物学17种、科学随笔集40种、科幻随笔集2种、历史19种、有关《圣经》的7种、文学10种、幽默与讽刺9种、自传3卷、其他14种。[14]阿西莫夫部分科普作品书名 简介你知道吗?——现代科学中的100个问题 以通俗的语言解释了现代科学中的100个尖端课题数的趣谈 阿西莫夫为《幻想和科幻》杂志撰写的科学专栏文章中的数学类文章地球以外的文明世界 探讨了宇宙的形成、生命的起源、地外文明世界存在的可能性,以及我们可能与之通讯往来的方式展开全部创作特点小说特点场景宏大阿西莫夫借鉴《罗马帝国衰亡史》所写的“基地”系列科幻小说中的“未来的历史”,发生在非常非常遥远的将来。那时候,人类文明已遍及银河系的两千五百万个行星,总人口也人大膨胀,出现了一个横跨整个银河系的“银河帝国”。这一系列与《机器人》、《帝国》等系列相互贯串起来,其时间跨度超过两万年。在这三大系列中,阿西莫夫通过银河帝国的兴亡史讨论了人性与政治、经济、军事等文明要素的互动影响。这种宏观视野使他的作品比起一般的科幻作品更加充满人文关怀。
去定购杂志《飞碟探索》吧,一月一期,也不贵。
《弗兰肯斯坦》是英国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在1818年创作的小说,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的全名是《弗兰肯斯坦——现代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中译本有《弗兰肯斯坦》《人造人的故事》等)。“弗兰肯斯坦”是小说中那个疯狂科学家的名字,他用许多碎尸块拼接成一个“人”,并用闪电将其激活。《弗兰肯斯坦》已经成为科幻史上的经典,现在很多幻想类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这个怪物的翻版。“弗兰肯斯坦”一词后来用以指代“顽固的人”或“人形怪物 ”,以及“脱离控制的创造物”等。黑泽明在回忆录《蛤蟆的油》中形容制片人松江阳一“行动非常神秘,而且千奇百怪”,是位“弗兰肯斯坦式的男人”。
推荐看看《漫威宇宙》这本书,可以说是漫威百科全书
艾萨克·阿西莫夫是美籍犹太人,为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基地》、《机器人》 等系列是阿西莫夫最脍炙人口的代表作。这些看似各自独立的故事,相互贯串。阿西莫夫不仅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化学博士,更是世闻名的全能作家,一生著述多达百七十余本,内容广及科学类的数理化、天文、生物、医学,还旁涉人文类的文学、宗教、史地等。扩展资料阿西莫夫对人文主义抱有严肃的态度。他经常发表与其相关的演说并写文章甚至整本书来探讨。他把科学看作是地球上伟大而统一的原则。他利用科幻小说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促使人们去考虑人类与科技、历史等各方面的联系,考虑人类与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晚年时,他成了美国人文主义协会的主席,担任此职务一直到他去世。在阿西莫夫的演说及众多非小说类作品中,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就是:他认为这个世界人口已经过剩,这种倾向继续与否将是影响未来的关键,关系到未来世界是充满了灾难与饥荒,还是能够健康发展,使其居民享有安稳舒适的生活。在他的小说中,他也强调了这一主题。《钢穴》描绘了地球大都市的恶梦及由于人口过剩、食物短缺而造成的必须由计算机来控制的管制局面。在此书中,阿西莫夫认为人口过剩、食物短缺几乎是未来不可避免的一个特征。阿西莫夫被认为是一位“理性、科学和怀疑论的卫士”,也就是反对伪科学、超自然现象和宗教迷信的先锋斗士。他以自己的著作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的解惑释疑的工作。他自称是科幻小说中“属于比较认真的那一派”,他强调作品的科学性,反对粗制滥造和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艾萨克·阿西莫夫
144 浏览 5 回答
299 浏览 4 回答
210 浏览 7 回答
351 浏览 3 回答
127 浏览 5 回答
247 浏览 6 回答
253 浏览 3 回答
160 浏览 4 回答
170 浏览 4 回答
264 浏览 9 回答
139 浏览 9 回答
242 浏览 3 回答
223 浏览 5 回答
202 浏览 3 回答
354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