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论文的参考文献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体育论文的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体育论文的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 1:昆明、丽江市海拔数据资料. 2: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 3:张冰主编.高原训练的理论与实践——模拟不同时程高原训练对大鼠心肌影响的机制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3—138 4: 杨生岳,等高原移居汉族和世居藏族低高氧通气反应性研究[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5,11(2):87-189 5: 马小明\任中海. 海拔差异影响大学生达标成绩的研究[J].中国体育报.20xx,03(1):1—6 6:安彦. 久居或世居高原运动员的高原训练【J】.体育科学报,20xx,01(1):25—30 7:陈文聪. 高原训练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J】.体育科学报,(5):24—28 8:山本正嘉.高原对人体运动的影响【J】.体育科学(日本),1990, 40(6): 431~436更多相关阅读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徐霞客是中国 旅游 第一人,徐霞客《游记》堪称中国实地调查的地理书第一部。《徐霞客游记》关于丽江的记载堪称明代丽江的 历史 画卷,他记下了纳西族的 历史 、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医药 科技 、民风民俗等,从而也记载下了徐霞客与丽江的这段情缘。 有报道称,由中共丽江市委宣传部出品、丽江古城(木府)博物院联合出品、云壹传媒联合CCTV摄制的四集人文纪录片《徐霞客在丽江》开拍。该片讲述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与土司木增之间鲜为人知的故事,展现徐霞客当年在丽江所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以及汉纳人民的深厚友谊。 徐霞客年轻时就“志在山川”,特别对流经家乡的长江发生了兴趣,看着滚滚滔滔的大江日夜奔流,进入大海,总想弄清它来自何方?源出何地?而《禹贡》中认定是“岷山导江”,世人都认为长江源于岷江。他发问道:按常理江应该比河大,其江源也应该比河源远。而已知黄河发源于昆仑山之北,若是“岷山导江”,岂不是长江比黄河短?这显然违反了常理。所以,他西南行的主要目的是想亲自探访金沙江,弄清长江之源。 徐霞客在西南行之前,就曾经写信给在云南的名士陈继儒,表明“决策西游”之事,准备“从夜郎以极石门铁桥之外……从丽江出番界”。为此,他特意请陈继儒给丽江土司木增写介绍信,以方便进入。 徐霞客是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乙卯)正月二十五日,从鹤庆县的逢密村进入丽江地界的,经丽江西哨、七河、邱塘关、蛇山、东元三生桥、八河、南门石桥住丽江城“通事”之家。正月二十九日从通事家经万子桥玉河西侧、中济海与束河之东、白沙岩脚院,住芝山解脱林。二月初一在“解脱林”受到木增土司的热情接待,日记中有“大肴八十品,罗列甚遥,不能辨其孰为异味也”的记载。 徐霞客到丽江后,知礼好守的木土司热情接待,徐霞客为木土司修改文章、写序,他在丽江几乎每天都有文章记载。也可见当时木氏土司崇文好学、见贤思齐的精神,也反映了徐霞客不拘一格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对纳西族友人的关爱,他在丽江给后人留下丰富的日记资料、序文、诗文、论文、随笔等。 徐霞客在丽江,就是想亲自察看金沙江,曾经向木土司提出北上中甸和东进木里的要求,因路途艰险而被木增劝阻。根据其日记记载,他在丽江已经确切了解到金沙江从西藏境内南流,到丽江石鼓后转东北,绕过玉龙雪山而南转,再从鹤庆、宾川与永胜之间东转,最后进入长江的情况。 直到告别丽江的那天,他还在邱塘关上询问金沙江的走向,守者告诉他:翻过邱塘关东面的山就是金沙江,半天可以到达。后来,他根据考察结果,写出了著名的《溯江纪源》,系统地论证了长江与黄河的源头,他写道:“发于南(指昆仑山之南)者,曰犁牛石,南流经石门关,始东折而入丽江,为金沙江……故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为首。”他认为岷江只是长江的一条支流,从岷江口到金沙江上游尚有数千里之遥,故长江源应该比黄河源远,他说:“不探江源,不知其大于河,不与河相提而论,不知其源之远。” 离开丽江后,徐霞客从鹤庆转剑川,经大理转保山、腾冲,折回凤庆,于当年8月经巍山回到宾川鸡足山,然后为木增修《鸡足山志》,还写下《丽江纪略》《法王缘起》《近腾诸夷说》《溯江纪源》等文章。年底,因风湿病而瘫痪,后由木增派人用竹轿把他抬回江南,“转辗笋舆凡一百五十日,至楚江困甚,黄岗侯备船,六日而达江口”。于1640年夏天回到江阴老家,连同他的珍贵的游记资料,也一并送到老家,为后来整理保存《徐霞客游记》创造了条件。 徐霞客因脚疾从鸡足山由纳西人抬回江南后,也是他亲口告诉家人,并由吴国华等亲友记下并写进其墓志铭的,从这段史实可见,在当时 社会 动乱,贫病交加的情况下,徐霞客对丽江纳西友人帮助其平安回乡是心存感念的。 当我们重新回忆徐霞客与丽江的这段情缘,在感叹之余,他那细致求证,据实分析判断,求知求实、严谨治学的态度更让我们深受启发。我来说一说:徐霞客是中国 旅游 第一人, 徐霞客《游记》堪称中国实地调查的地理书第一部。 在徐霞客《游记》中,西南行部分共九卷,而“滇游日记”整整占了五卷。这是云南人民与徐霞客之间的友谊见证,也是对《徐霞客游记》以及后来形成的“徐学”的重大贡献。这一段史实,为徐霞客考证长江源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也留下了徐霞客与丽江少数民族的深厚情谊。《徐霞客游记》关于丽江的记载堪称明代丽江的 历史 画卷,他记下了纳西族的 历史 、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医药 科技 、民风民俗等,从而也记载下了徐霞客与丽江的这段情缘。 徐霞客到丽江后,知礼好守的木土司热情接待,徐霞客为木土司修改文章、写序,他在丽江几乎每天都有文章记载。也可见当时木氏土司崇文好学、见贤思齐的精神,也反映了徐霞客不拘一格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对纳西族友人的关爱,他在丽江给后人留下丰富的日记资料、序文、诗文、论文、随笔等。 徐霞客在丽江,就是想亲自察看金沙江,曾经向木土司提出北上中甸和东进木里的要求,因路途艰险而被木增劝阻。根据其日记记载,他在丽江已经确切了解到金沙江从西藏境内南流,到丽江石鼓后转东北,绕过玉龙雪山而南转,再从鹤庆、宾川与永胜之间东转,最后进入长江的情况。 直到告别丽江的那天,他还在邱塘关上询问金沙江的走向,守者告诉他:翻过邱塘关东面的山就是金沙江,半天可以到达。后来,他根据考察结果,写出了著名的《溯江纪源》,系统地论证了长江与黄河的源头,他写道:“发于南(指昆仑山之南)者,曰犁牛石,南流经石门关,始东折而入丽江,为金沙江……故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为首。”他认为岷江只是长江的一条支流,从岷江口到金沙江上游尚有数千里之遥,故长江源应该比黄河源远,他说:“不探江源,不知其大于河,不与河相提而论,不知其源之远。” 离开丽江后,徐霞客从鹤庆转剑川,经大理转保山、腾冲,折回凤庆,于当年8月经巍山回到宾川鸡足山,然后为木增修《鸡足山志》,还写下《丽江纪略》《法王缘起》《近腾诸夷说》《溯江纪源》等文章。年底,因风湿病而瘫痪,后由木增派人用竹轿把他抬回江南,“转辗笋舆凡一百五十日,至楚江困甚,黄岗侯备船,六日而达江口”。于1640年夏天回到江阴老家,连同他的珍贵的游记资料,也一并送到老家,为后来整理保存《徐霞客游记》创造了条件。 徐霞客因脚疾从鸡足山由纳西人抬回江南后,也是他亲口告诉家人,并由吴国华等亲友记下并写进其墓志铭的,从这段史实可见,在当时 社会 动乱,贫病交加的情况下,徐霞客对丽江纳西友人帮助其平安回乡是心存感念的。 当我们重新回忆徐霞客与丽江的这段情缘,在感叹之余,他那细致求证,据实分析判断,求知求实、严谨治学的态度更让我们深受启发。 谢邀:徐霞客对(浪穹诏)情有独钟!从丽江到浪穹诏〈现洱源县〉,游记详细记载了进浪穹所见茈碧湖〈碧水耀珠〉,且将茈碧花描写的淋漓尽致!并言风光〈西子而不及之也〉。风景比杭州西湖更胜一筹!后九气台温泉在他笔下生花。在县城休息后至离县城西(凤翔)今凤羽镇,时逢清明寒食节。又写下白族名菜〈生皮〉出处。大约这样描述:时逢清明上坟祭祖,贫者带鸡一只祭祀。富者携猪一只,猪宰杀后用火炎(烤)后加以调料而食之。大约二十余日后,离开县城经(八里箐)今下山口至温泉遍地之处都有详细解读。但至今我也没弄清在县城(何氏家族)及凤羽(土司)后人就竟是何许人家?浪穹县志邓川县志也无从考查!父辈也搞不明白哟。 痴长六七。 云南是徐霞客两次游历的省份,可见徐霞客对云南的热爱。 在云南,徐霞客收获无数朋友。比如,晋宁的唐大来(即担当和尚),丽江土司木增。 徐霞客与丽江土司木增的情谊,堪称生死之交。 明崇祯十二年(1639)正月二十五日,应木增邀请,徐霞客至丽江,二月十一日离开丽江,徐霞客共在丽江游历16天。 这16天里,徐霞客享受到他游历生涯中最高荣誉,他是丽江土司木增的贵人,也是丽江的重要客人。他在丽江讲学、校书、写游记,相信丽江居住的这一段日子,是徐霞客一生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在丽江考察16天后,徐霞客留下了中原文墨与少数民族交流的印迹,完成了《丽江纪略》《法王缘起》等专文,成为宣扬丽江古城的第一人。 值得尊崇的是,徐霞客离开云南之前,已双脚俱废、无法行走,感觉时日不多、尚在鸡足山的徐霞客,请人送信给木增帮助他。而后,木增派了8个纳西大汉,他们用轿子、滑竿等抬着徐霞客离开云南,回到徐霞客自己的家乡。 回家不到一年时间,徐霞客在家乡逝世,真正叶落归根。 徐霞客与丽江和丽江人民,算是真正生死交融的情谊。 徐霞客在还没到丽江之前,丽江土司,也就是丽江的地方官木增就收到了当时的文化名人陈继儒的来信,介绍了徐霞客的情况。 在徐霞客到达鸡足山时,木增就派管家前去邀请徐霞客,把徐霞客安排在富国寺,也叫解脱林,这里是木增的私家寺院。 在这里,木增与徐霞客一见如故,木增从各个方面给徐霞客提供了很大方便。徐霞客也为木增写的诗文进行了修改、润色。 应该说,徐霞客在丽江享受了木增的最高待客礼遇。 后来,徐霞客还应木增之邀,为鸡足山写山志,徐霞客一直在鸡足山住了半年多,写出了鸡足山的第一本山志。 过了不久,徐霞客因腿和脚患病,无法行走,是木增安排人一直把徐霞客送回家。丽江也成了徐霞客壮游的终点。 所以,徐霞客与丽江有着极其深厚的情谊。 明朝的时候徐霞客为考证长江之源来到过丽江,据说在丽江逗留了16天左右,饱览了丽江风土人情,还与木氏土司结下深厚友谊!有些人曾抱怨春节没有能够回家,也曾抱怨春节连续加班。可是,在380年前,也有一个人没有回家,他在赶往丽江的路上。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游侠——徐霞客。今天清晨,一场春雨把丽江滋润得清新而湿润。380年前的今天,同样的天气,徐霞客看着玉龙雪山的皑皑白雪,嗅着丽江沿途的花香,经过丽江的门户邱塘关,进入了丽江。 为纪念这个 历史 性的时刻,今天上午,丽江徐霞客研究会组织了一批文化人来到邱塘关、木家桥徐霞客纪念馆等地,开展了相应的纪念活动。那么,徐霞客当年为什么来丽江?他在丽江待了多久?他在丽江都干了些什么? 来听听丽江知名文化人、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夫巴先生的讲述。 夫巴,谈徐霞客进入丽江的故事 徐霞客(1587-1641)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和探险家,22岁出游,33年里行走了21个省市,进行了艰苦的科学考察,给后人留下了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被后人誉为“旷世奇才”,入列40位中国古今文化名人之一。《徐霞客游记》是中华文化的宝典,是代表中国经典文化的杰作之一,徐霞客及其《徐霞客游记》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380年过去了,对徐霞客的研究对丽江文化发展有些什么意义呢?来听丽江师专教授、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林军先生怎么说? 杨林军,谈研究徐霞客的意义 作为360年前的一位旅行家、地理探险家,徐霞客走遍了大半个云南。《徐霞客游记》中“滇游日记”占了整个游记的五分之二,而且因其内容的真实可信,成为研究明代云南 历史 必不可少的资料。《徐霞客游记》中的“丽江日记”在徐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晚年“遐征”西南,丽江不仅是考察的最终目的地之一,也是考察成果最丰硕的地方,同时又是撰写反映明末 社会 生活、 历史 沿革、 社会 变迁、山川形势、江河源流等文献的创作之地。到丽江前后,他完成了《溯江纪源》、《丽江纪略》、《法王缘起》等专文和首部《鸡山志》,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是《徐霞客游记》中的华彩篇章。在丽江他留下了中原文墨与少数民族交流的印迹。自滇西游归时双足俱废,55岁的他已无力返回故土,在此情况下,丽江土知府木增派人把他护送回家,演绎了一段汉、纳民族间情同手足般的真诚友谊。目前收集到的已出版的徐霞客游记有14个版本 有关徐霞客的研究,首部专著应推夫巴著的《千古奇人生命的最后旅程——徐霞客与丽江》。该书较全面介绍了徐霞客进入丽江的过程,并对他的行踪作了一些考证。此后夫巴又撰《徐霞客“丽江之旅”的史实与考证》一文,进一步考释了他在丽江的 旅游 路线及其它一些史实。此外,有相当部分文章中涉及到徐霞客进入丽江的前前后后,评价他在丽江考察的贡献等,如:褚绍唐的《徐霞客下云南的考察工作》、卢永康的《徐霞客在云南》、葛季芳的《徐霞客在云南的考察贡献》等。由于徐霞客进入丽江主要表现在文化交流上,多数文章通过述评徐霞客与木增的交往,将其提升到民族之间的真诚友谊的高度,如:赵荣的《徐霞客与西南少数民族》,彭小明的《丽江盛情迎霞客》,陈缝湘的《徐霞客对发展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贡献》,李近春的《徐霞客和木增友好交往述论》,杨时铎的《徐霞客与木生白》等等。元明以来丽江实行土司制度,但有关土司制度的史料记载甚少,故而也有部分论文对丽江土司制度进行研究,如:文庚的《徐霞客对云南土司制度的揭露和批判》、施立卓的《徐霞客游记中记载的云南土司制》等。木增是鸡足山佛寺的最大施主,徐霞客曾两次在鸡足山停留,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宗教意识。在鸡足山徐霞客创作了大量的文书,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孙太初的《徐霞客手书赠鸡足山僧妙行诗稿》,朱惠荣的《徐霞客与创修》,朱惠荣的《徐霞客与明末鸡足山》,陈友康的《徐霞客与佛教》等。最丰硕的成果应数2004年10月在丽江举行的“徐霞客与丽江”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120余人,提交论文近80篇,其中紧扣丽江方面的论文达70篇,都收到《徐霞客与丽江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中。这次大会是对徐学研究成果的一次汇报,特别是把“丽江日记”的研究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促进了丽江地方文化的发展,扩大了丽江 旅游 文化的深度发展。此《论文汇编》被列入2004年全国重要会议论文集。2006年7月1日、15日分别在《丽江日报》周末版连载发表了题为:《中的纳西族文化内涵探析》,文章从记述了徐霞客到丽江所记录的纳西族文化,作者还进一步挖掘了《徐霞客游记》中所折射出来的深层纳西族文化。2007年5月,笔者出版了学术专著:《徐霞客与丽江》。作者首先介绍了徐霞客家世、其人发迹到《徐霞客游记》的问世,接着萍踪了徐霞客丽江行之路线,用对比的手法,把360年来沿路的文化变迁娓娓道来;作者还专题论述了徐霞客笔下的丽江文化,最后,讨论了丽江与江阴之间割不断的情谊。可谓是“徐霞客与丽江”这一专题的升华之作。木氏土司第48代嫡长木光作为一位文化学者,夫巴对徐霞客详细提到的邱塘关情有独钟,他一直致力于在遗址上恢复和重建邱塘关。现在,邱塘关牌楼已经建迄,那尊他在梦中看到流泪的石狮子,也拄了一根石拐杖重新站起来了,他终于舒了一口气。
音乐教育论文篇1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创新 摘要:在德智体美教育的全面开展中,小学音乐教学得到重视,小学音乐教育必须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创新教学措施。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学;教学措施 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音乐教育也不断推进,小学音乐教育走出偏重于知识灌输、专业技能训练的误区,转为对学生兴趣、素质、能力、个性的全面培养。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注重立足于学生主体的发展,创新音乐教育方法。 一、树立创新音乐教学意识 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在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为教学实践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高创新设计能力,评价能力和自我诊断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发展和创新,及时的了解并汲取新的知识,探索新 教学方法 的运用,重视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用音乐的动作和音乐的语言向学生传递音乐美感、音乐情感和音乐的创新意识。 二、创新音乐教学素材 目前,由于教育模式的不断更新和完善,课本以外优秀的音乐歌曲层出不穷,有的作品学生很是熟悉,也有的作品学生很是陌生,教师可自行补充教学素材,可以多教授学生感兴趣又比较熟悉的音乐歌曲。例如:优秀儿童频道中的主题曲《大风车》或者 其它 脍炙人口的歌曲,如《蔬菜歌》、《灰姑娘的梦》等作品,既好听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利于学生体会歌曲蕴含的情感和崇尚真善美的世界。会器乐的老师还可以把吉他、口琴、小提琴等乐器带入教室,给学生演奏助兴,为音乐教学素材又注入学生喜欢的一抹色彩。又如,在教授《森林的歌声》一课时,学生为歌曲伴奏环节,倡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元素为歌曲伴奏,借助森林动物的各种形象,让学生在角色板眼中进行音乐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教学,接着让学生读一读书中“布谷鸟”和“青蛙”按节奏标记的叫声。这样,巧妙地加入自创伴奏,更利于学生体会学习音乐的乐趣,拉近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 三、创新教学方式,加强体验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 唱歌 曲,一般是教师先范唱,然后,再逐句教唱学生,通过反复教唱,达到会准确演唱歌曲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既单一又缺少创新性。笔者认为,音乐学科本身就是需要欣赏和体验的艺术,在音乐艺术的聆听体验之中,让小学生得到启蒙,从而感兴趣的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在音乐教学教唱歌曲环节中,可以让学生以听觉为中心,在反复聆听的过程中体验音乐的丰富情感,掌握基础的 乐理知识 。例如,在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时,这首曲子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无限的慈爱和真挚的母子之情。教学中,先欣赏音乐,在体验音乐中引发学生的思想感情。 反复聆听后,学生已基本能哼唱旋律,师生展开交流探讨:(1)“这是一首怎样情绪的歌曲?”(可以从作者抒发的情感、音乐的节奏等角度去思考)(2)“从这首歌当中体会到了什么?”交流完毕,让学生带着情感再次复听,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感受真挚的母爱和轻轻的扶慰,最后,舒缓地演唱这首歌曲。又如:在教授《重庆小景》一课时,让学生反复观看课件中关于重庆的一些照片,比如朝天门,解放碑等夜色,并结合重庆自然特色,如小桥、流水、等美丽的画面,充分领会音乐背景,欣赏完后,反复播放歌曲的同时,可让学生用重庆方言朗诵歌词片断,感受巴渝音乐浓郁的风格特征和重庆方言的独特韵味。以这样聆听、体验音乐的方式进行教学,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课堂,走进音乐世界。 四、有效应用多媒体进行创新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贯彻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不断激发探索精神,善于发现新事物的能力。创新性的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音乐教学,制作与教材配套的音效动画,让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学习,全面开辟学生的多项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用于音乐教学的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可起到愉悦审美环境,唤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用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连接,能达到承上启下,培育新的审美心境,唤起新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渴望;用于教学内容之中,则会使原有的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产生更佳的宜人,感人,化人的审美效应。 总之,创新教育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新要求是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音乐的艺术特性、情感特性,能使学生在学习音乐时陶醉在艺术活动的欢娱之中,学习音乐的过程即是对艺术乐趣的追求过程,这一优势是音乐学科独具的。在创新教育的新形势下,教师必须遵照创新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独特优势,致力创新音乐教育的新方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松.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的措施探微[J].教育,2016(9):00019。 [2]刘慧.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策略探讨[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2):00034。 [3]陈洪珍.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研究[J].北方音乐,2014(8):161。 音乐教育论文篇2 浅析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将德育寓于音乐艺术美之中,充分挖掘和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等,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通过音乐教育,以乐辅德、以乐促智、以乐怡性,可望更好地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音乐教育;德育;德育功能 一、音乐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音乐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热爱音乐,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和实践,体验感受音乐,发展自身的音乐能力,而不光是单纯的培养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育“人”而非仅育“才”是普通音乐教育的重要特征。德育的“德”字的本义“道德”或“品行”。“德”也是一个人的品格和价值观。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待的品德的活动。音乐教育与德育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两者互相辅助、密不可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音乐教育通过生动的音乐艺术方式,寓德育于音乐艺术教育之中。蕴含伦理道德内涵的音乐作品,能使学生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人格得以完善,从而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表现 学校音乐教育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从先秦儒家诸子认为“乐教”可以“善民心”、“移风易俗,莫过于乐”,到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士把“歌乐”作为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都说明了我们的先辈很早就意识到了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笔者从以乐辅德、以乐促智、以乐怡性这三点展开论述: (一)以乐辅德 音乐德育的功能,从古到今倍受重视,无一不以音乐作为滋养,浸润心灵。音乐运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都很大。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寓德育于音乐教育之中显得尤为重要。 1.以乐引情,抒发情怀 一部好的音乐作品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能激发人的崇高情感。优秀的音乐作品通过流畅优美的旋律、鲜明清晰的节奏、真挚完美的情感、和谐完整的结构、清新质朴的音乐风格塑造出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极具震撼人心的感染力,鼓舞着整个民族,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每当给学生范唱那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我爱你,中国》,心里总涌动着一股暖流,心潮澎湃。音乐家郑秋枫用行云流水的音乐拨动了人们的心弦,歌词勾勒出中国大地春华秋实、山海壮阔的雄伟景色。学生透过老师洋溢着激情的脸和深情的歌声,深深被打动了,歌词“我爱你中国,我要把最美的歌儿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唱出了人民的心声,抒发了豪迈的爱国情怀,感人肺腑、震撼心灵。又如《再唱山歌给党听》、《浏阳河》、《龙的传人》、《国家》、《中国人》等,这些歌曲洋溢着对中国共产党、人民领袖、新中国、社会主义热爱之情。学生在聆听、歌唱时,感受激情的旋律、品味歌词的内涵,内心的情感得到丰富和滋养,进而提升了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 2.以歌励志,乐学善思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 文化 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音乐素养和情感态度,形成乐学善思的品质。五年级的《红星歌》是七十年代电影《闪闪的红星》的插曲,它以生动的歌词、轻快的节奏、流畅的旋律激励了几代人的成长。课前,笔者让学生在家上网观看这部经典电影,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通过预习,了解历史,积淀人文知识。课堂上,教师通过挖掘歌曲音乐要素中的节奏进行对比,让学生思考节奏在表现歌曲情绪的作用。 通过原谱与把附点八分音符节奏改为八分音符节奏型的 歌谱 作对比,在演唱中感受到附点音符更能贴切地表达小主人公潘冬子加入红军的激动心情。接着又让学生思考:歌曲运用了重音、f、渐强等记号,对表现歌曲有何作用?有的说:表达了潘冬子立志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有的说:让歌曲更加雄壮有力,精神更饱满。在 学唱歌 词时,又让学生思考: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为何还要学这首歌?“闪闪的红星传万代”传承的是什么精神?引导学生边学边思考,形成乐学善思的品质。 3.以曲为媒,凝神聚气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合唱是多声部演唱的歌唱艺术,凝聚了集体的智慧和情感,它通过多种题材、体裁,以音响为表现手段,抒发情感,提高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笔者曾指导学生参加广州市第十三届中小学合唱节比赛的训练,为使所有学生所发出的声音达到和谐统一,不厌其烦地示范、讲解、并逐一辅导,让学生努力做到个人的发声与整体的发声揉为一体。在一次次的磨合中,学生慢慢懂得了声部间彼此合作的重要性,注意力高度集中,听从指挥,努力达到各声部之间均衡和谐,创造至善至美的境界。经过角逐,最终荣获了广州市总决赛特等奖的殊荣。可见,凝神聚气的团队精神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二)以乐促智 智力是在认知方面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 记忆力 、 想象力 和思维能力。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古今中外名人如孔子、卢梭、歌德、列宁等大都酷爱音乐,音乐对于他们的成就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1.开启心智,想象创造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音乐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语言,它看不到、摸不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以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要素作为基本的表现手段,通过声音刺激人们的听觉器官,从而使人们在头脑中产生想象而获得听觉形象。三年级《音乐中的小动物》的教学内容为欣赏一组以小动物音乐形象为题材的歌(乐)曲。在欣赏管弦乐曲《公鸡和母鸡》中,让学生充分熟悉主题音乐后自由创编表演动作。当听到母鸡报蛋声的主题音乐,有的学生蹲下身子、张开手臂随乐曲扇动着,有的摇摆着身体神气地转着,有的曲着手臂一张一合模拟母鸡的翅膀拍打着,形态各异。当听到公鸡报晓声的主题音乐,学生变换了动作,或伸长脖子引亢高歌、或在嘴巴前张开手掌做出小喇叭的模样叫着、或是左手放在头顶模拟鸡冠、右手伸展在体侧模拟公鸡漂亮的羽毛,创意十足。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下,学生随着美妙的音乐尽情表演,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创编中得以培养。 2.训练听觉,促进记忆 记忆,是过去 经验 在人脑中的反映,心理学告诉我们,没有记忆就无法学习,离开记忆,人的复杂心理活动不复存在,知识经验无法积累。音乐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这种能力是指人经历听音乐的过程,对音高、音强、节奏、音色等所形成的音乐在头脑中有所反映、再现,从而产生了音乐记忆力。音乐教学活动都以聆听为前提,学生在聆听过程中会产生注意、记忆、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并促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跑调(音不准)的情况比较普遍,原因就是记不住音高。教学中发现,听音模唱能帮助记忆音高解决音不准的问题。刚练习时每次听一小节单声部旋律,如:①135-||②1b35-||③246-||④2#46-||然后凭记忆用lu音哼唱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原先唱不准的学生基本能唱准了。于是听唱两小节,之后听唱四小节,记忆力强的学生听唱音程、和弦。经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内心听觉能力和记忆力明显增强了。 (三)以乐怡性 1.高雅审美,唯美至善音乐作品之所以具有感染力,是因为它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情感,蕴含在作品中的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审美因素能激起听众的审美感情。小学音乐教材的歌(乐)曲或表达孩子们的心声,或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百听不厌,百唱不烦。欣赏教学中,呐独奏曲《百鸟朝凤》奔放热情的旋律、明亮高亢的唢呐模拟百鸟争鸣和唱的曲调,可使学生联想到生气勃勃大自然景象,抒发美好欢乐的心情。名曲《二泉映月》哀伤的曲调让学生体会到作者阿炳在黑暗的旧社会里的不幸和那份追求光明、乐观向上的可贵精神。欣赏《 春节 序曲》时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跟随明快的旋律做着敲锣打鼓的动作表现人们在节目里热闹欢腾、载歌载舞的场面。欣赏这些音乐文化精萃的作品,能使学生的音乐素质修养、审美情趣会越来越高雅。 2. 才艺展示 ,自信阳光《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自信心的培养。因此,为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自我表现机会,给予自由发挥的舞台恰恰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的好办法。自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其心理素质与思维力、抗挫力、行为力等。音乐教学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歌唱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长为其提供表演的机会。如:识谱能力强的学生示范演唱旋律,节奏感强、拍子准确的学生指挥全班歌唱,声音美、表情好的学生带唱歌词,竖笛音色美、指法准确的学生为歌曲伴奏,以点带面,激发全体学生的表演热情。在分组练习时让他们与性格内向、表演能力弱的同学合作,帮助同学克服自卑等不健康心理因素,增强自信。久而久之,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从一点一滴中培养出来了,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实践证明:经过长期音乐熏陶的学生,其性情、精神、气质以及思想意识、 思维方式 乃至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能让其一生获得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学校音乐教育应发挥以乐辅德、以乐促智、以乐怡性的美育功能,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1. [2]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4]杨九诠.学生发展素核心素养三十人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5]彭小虎,王国峰,朱丹.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6]戚万学.国家精品课程系列教材:学校德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音乐教育论文篇3 试论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摘要】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诞生于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它既是当今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又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本文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内涵和表现形态入手,浅析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打造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内在基础、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增强民族音乐文化的凝聚力这三个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如今,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客观上促使了世界各地文化多元化浪潮的兴起,同时也促进了各种异域文化的大融合。在我国音乐文化发展领域,不论是不同阶段的音乐教育,还是音乐的具体表现形态,都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一方面为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注入了新的因素,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内涵和表现形态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属于多元文化教育的分支,而多元文化教育思想又起源于多元文化主义。多元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结构、成分日益复杂,信息交流沟通高度发达的背景下,各种文化形态更新、变化加速,新兴文化形态层出不穷的文化现象。在此基础上,教育必须帮助性别、种族、宗教、社会经济地位不同的学生平等认识和理解社会中的主流文化以及亚文化,以此既能获得在主流社会生存的能力,也能获得在本民族社会文化环境中生存的能力,这就是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广泛接触了解来自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音乐作品,感受各类异域风格的音乐特色,从而拓宽音乐审美视野,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掌握音乐的本质和深层次内涵。在表现形式上,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首先要求教师和学生转变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和音乐审美观,以平等的心态和教学方法对待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厚此薄彼,疏忽怠慢亚文化音乐形态;其次需要在传统的音乐教材和教学内容上增加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内容,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面和学术视野;再次需要鼓励学生在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形态之间自由探索、创作,通过实践深化学生对不同音乐形式的领悟、理解;最后需要通过更多的音乐艺术交流和实践来夯实学生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基础,如座谈、访谈、采风、汇演等。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促进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内在基础。 我国的民族音乐本身就具有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特征,56个民族的音乐艺术共同构成了我国多元民族音乐文化,因此,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本来就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不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前的现实中,我国不同的民族音乐文化一直都存在主流与边缘的区别,这是由不同民族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的不平衡造成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正是要求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主流与边缘的音乐形态,从内在保证了多元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可能性,也奠定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良好基础。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推动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 我国乃至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风格影响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又为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的发展、传播提供了土壤和平台,可见,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发展之间有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思想上主张、鼓励受众体验不同民族音乐艺术的魅力,在现实中又以实际教育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民族音乐,这就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一种系统化、概括性的音乐教育,它将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加以 总结 、提炼,然后传授给学生,这就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后劲。 (三)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增强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凝聚力。 任何一种民族音乐文化,只有充分融入了社会,获得受众的喜爱和支持,才会有强大、持久的生命力,也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促使学生甚至民众以更宽广的艺术胸襟和更丰富的审美趣味,来对待不同民族的音乐以及音乐文化,使得人们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建立一致的音乐价值观,获得同样的情感熏陶和共鸣,进而共享一种音乐文化,拉近了不同民族音乐受众的心理距离,强化了不同民族人民的认同感,也就强化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凝聚力,让各种类型和形态的民族音乐文化获得更广泛的认同和支持,这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无疑是有重大意义的。 三、结语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为学生甚至民众开辟了新的音乐视野,丰富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力的内在基础和外部环境,可以说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功不可没,值得广大音乐教育者仔细学习研究,推广实践。 参考文献: [1]于新洁,乌尔茜娅.多元文化主义视野中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137-140. [2]魏韶亮.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研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2):265-266. [3]周干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作用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0):119-121. 猜你喜欢: 1.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论文 2. 关于音乐教育论文范文 3. 浅谈中学音乐教育论文 4. 有关音乐教育论文范文 5. 浅谈音乐教育论文 6. 音乐教育系毕业论文
159 浏览 3 回答
331 浏览 3 回答
121 浏览 3 回答
83 浏览 5 回答
298 浏览 5 回答
216 浏览 3 回答
142 浏览 7 回答
357 浏览 2 回答
203 浏览 5 回答
287 浏览 1 回答
359 浏览 4 回答
128 浏览 5 回答
283 浏览 4 回答
290 浏览 4 回答
270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