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说别人的吗?故事一:尼克松败于自信的故事. 尼克松是我们极为熟悉的美国总统,但就是这样一个大人物,却因为一个缺乏自信的错误而毁掉了自己的政治前程. 1972年,尼克松竞选连任.由于他在第一任期内政绩斐然,所以大多数政治评论家都预测尼克松将以绝对优势获得胜利. 然而,尼克松本人却很不自信,他走不出过去几次失败的心理阴影,极度担心再次出现失败.在这种潜意识的驱使下,他鬼使神差地干出了后悔终生的蠢事.他指派手下的人潜入竞选对手总部的水门饭店,在对手的办公室里安装了窃听器.事发之后,他又连连阻止调查,推卸责任,在选举胜利后不久便被迫辞职.本来稳操胜券的尼克松,因缺乏自信而导致惨败. 故事二:小泽征尔胜于自信的故事.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在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的决赛中,他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敏锐地发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起初,他以为是乐队演奏出了错误,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还是不对.他觉得是乐谱有问题.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坚持说乐谱绝对没有问题,是他错了.面对一大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后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席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此来检验指挥家在发现乐谱错误并遭到权威人士"否定"的情况下,能否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前两位参加决赛的指挥家虽然也发现了错误,但终因随声附和权威们的意见而被淘汰.小泽征尔却因充满自信而摘取了世界指挥家大赛的桂冠. 针对一些业代萌生的自己不适合作销售的悲观现象,杜经理利用一个雪天和大家探讨了乔吉拉德的传奇故事. 故事三:放手去做,一切皆有可能:乔吉拉德给我们的启示! 乔.吉拉德—世界吉斯尼汽车销售冠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销售员,他连续12年荣登世界吉斯尼记录大全世界销售第一的宝座,他所保持的世界汽车销售纪录:连续12年平均每天销售6辆车,至今无人能破.乔·吉拉德,因售出13000多辆汽车创造了商品销售最高纪录而被载入吉尼斯大全.他曾经连续15年成为世界上售出新汽车最多的人,其中6年平均每年售出汽车1300辆. 乔.吉拉德也是全球最受欢迎的演讲大师,曾为众多世界500强企业精英传授他的宝贵经验,来自世界各地数以百万的人们被他的演讲所感动,被他的事迹所激励. 三十五岁以前,乔.吉拉德是个全盘的失败者,他患有相当严重的口吃,换过四十个工作仍一事无成,甚至曾经当过小偷,开过赌场;然而,谁能想象得到,象这样一个谁都不看好,而且是背了一身债务几乎走投无路的人,竞然能够在短短三年内爬上世界第一,并被吉尼斯世界纪录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他是怎样做到的呢?虚心学习、努力执着、注重服务与真诚分享是乔.吉拉德四个最重要的成功关键. 销售是需要智慧和策略的事业.但在我们看来,信心和执著最重要,因为按照预测推断没人会想到乔吉拉德后来的辉煌! 由此可以推断,如果你的出身比乔吉拉德强,没有偷过东西,如果你不口吃,那你没有理由不成功,除非你对自己没有信心,除非你真的没有努力过,奋斗过! 故事四:林肯的台阶一个1周岁左右的小男孩,被年轻的妈妈牵着小手来到公园的广场前,要上有十几个阶梯的台阶了.小男孩却挣脱开妈妈的手,他要自己爬上去.他用胖胖的小手向上爬,他的妈妈也没有抱他上去的意思.当爬上两个台阶时,他就感到台阶很高,回头瞅一眼妈妈,妈妈没有伸手去扶他的意思,只是眼睛里充满了慈爱和鼓励.小男孩又抬头向上瞅了瞅,他放弃了让妈妈抱的想法,还是手脚并用小心地向上爬.他爬得很吃力,小屁股抬得老高,小脸蛋也累得通红,那身娃娃服也被弄得都是土,小手也脏乎乎的,但他最终爬上去了.年轻的妈妈这才上前拍拍儿子身上的土,在那通红的小脸蛋上亲了一口. 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第16届总统的林肯.他的母亲便是南希·汉克斯. 林肯的父亲是个农民,家境极为贫穷.林肯断断续续地接受正规教育的时间,加起来还不足1年.但林肯从小就养成了热爱知识、追求学问、善良正直和不畏艰难的好品质.他买不起纸和笔,就用木炭在木板上写字,用小木棍在地上练字.他抓紧一切时间看书学习,练习讲演.林肯失过业,做过工人,当过律师.他从29岁起,开始竞选议员和总统,前后尝试过11次,失败过9次.在他51岁那年,他终于问鼎白宫,并取得了辉煌的业绩,被马克思称之为“全世界的一位英雄”.母亲南希在林肯9岁那年不幸病故.但毫无疑问,她用坚强而伟大的母爱抚养了林肯,使他勇敢而坚定地走向未来. 不言而喻,人的一生有无数级台阶——生活、学习和工作.如何面对和攀登这些人生之阶?对于孩子,是牵着手、搀扶着上,还是抱着上?不同的父母会有不同的答案.显而易见,如果家长牵着、搀扶着孩子,就会使孩子产生依赖性,常常把父母当成拐棍而难以自立.如果家长抱着孩子上台阶,把孩子揽在襁褓里,那么,孩子就会成为被“抱大的一代”,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更难立足于社会.平时,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上学接送,晚上陪读,甚至考上大学父母还要跟着做“保姆”.孩子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又得父母跑单位,当“职介”……这样,孩子是很难自立成人大有作为的. 再富也不能富孩子,不妨让孩子吃点苦,有“台阶”让他自己爬.这样,孩子也许能“一鼓作气”,攀上光辉的顶点.以下均是贝多芬:一、童年 贝多芬的祖父与父亲都是宫廷歌手.在大部分时间里,他的父亲都喝得大醉,没有对家庭和气过一点,甚至连家人们是否有足够的吃穿都从未过问.起初,善良的祖父还能使这个家庭免受太多的苦;反过来,他最大的孙子的音乐才能也使老人感到莫大的欣慰.但是当小贝多芬只有四岁时,祖父就去世了.贝多芬的父亲常把孩子拽到键盘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邻居们常常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不久,一个没什么水平的旅行音乐家法伊弗尔来到这个市镇,被带到贝多芬家里.他和老贝多芬常常在外面一个小酒馆里喝酒到半夜,然后回家把小路德维希拖下床开始上课,这一课有时要上到天亮才算完.为了使他看上去象一个神童,父亲谎报了他的年龄,在他八岁时,把他带出去当做六岁的孩子开音乐会.但是天下哪有后天培养出来的神童,尽管费了很多事,老贝多芬始终没有能够把他的儿子造就成另一个年轻的莫扎特.与莫扎特相比,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莫扎特在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练功时间是愉快而安静的,有着一个慈爱的父亲和一个被钟爱的姐姐;而贝多芬则不然,虽然他的演奏赢得了家乡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却远未象莫扎特那样引起世人的惊叹. 二、良师 父亲把这个男孩子带到一个又一个老师那里,让他学习不同的乐器和作曲的艺术.这些老师中没有一个可称为好的,直到他落到宫廷琴师和波恩剧院的经理尼费(Neefe)的手里.这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音乐教师,友善、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这对贝多芬来说实在是一个幸运.因为虽然波恩城里有最好的学校——连善良的老巴赫都会高兴地送他的许多孩子们去学习的那种学校——但是贝多芬的父亲从来也不认为值得送贝多芬去那里学习哪怕是两三个月,在他眼里读书远不如学音乐那样能挣钱.年轻的贝多芬有生以来第一次发现上课是愉快的.尼费先生对他很慈爱,不仅教音乐,而且还教他世界上许多别的事情.为了付他的学费,当尼费先生很忙或离开市镇的时候,贝多芬就代替老师做风琴师.于是当他刚满十四岁的时候,他就被任命为剧场的助理宫廷风琴师和古钢琴师.那可恨而又不幸的父亲看到他儿子的音乐终于挣了一些钱的时候,他是多么得意啊! 三、访问莫扎特 大约在这个时候,他生平第一次访问维也纳,为他最崇拜的偶像莫扎特演奏.莫扎特认为这个孩子只是在演奏一首为这种场合练过很久的卖弄技巧的展品,出于客气,只好礼貌而冷淡地称赞他一下.小贝多芬生气了,要求莫扎特给他一个主题,然后他在它上面用了那么多的感情和天才加以即兴变奏.莫扎特惊讶不已,马上跑到隔壁房间门口,“注意这位年轻人,”他向里面一群正在聚会的朋友大喊道,“有一天全世界都会听到他的声音!” 四、贝多芬和海顿 贝多芬终于明白,他在家乡是不可能有更大进展的,于是决定再到维也纳去寻求他的幸运.此时莫扎特已经去世了,但是海顿刚刚获得他第一次在伦敦的胜利,正处于盛名的高峰.在经过波恩的时候,海顿已经听过并且大加赞赏贝多芬的大合唱之一,因此贝多芬决定首先转向海顿学习.海顿这时早已过了他的青年时代,并且在创作和指挥自己最伟大的作品时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勤奋.难怪他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改卷子.而且他要求学生们每一堂课只交两毛钱,他大概觉得自己也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在练习稿纸上.于是贝多芬常常发现他的练习中有些未改正的错误,他很生气.当那年老的教师出发到伦敦进行第二次访问时,贝多芬转向一位天才较低但很严格的教师学习.后来他常常大声宣告他从海顿那里什么也没学到.不过,不久后,他一定会逐渐觉得,假如他没有从改正练习方面得到什么的话,他却从海顿那里获得了灵感,因为他把他最初的几首钢琴奏鸣曲献给了海顿.而且当海顿为他的《创世纪》的演出最后一次在台上露面,被他的几个仆人扶出去的时候,贝多芬弯下腰来亲切地吻了这位衰弱的老人. 五、我行我素 贝多芬不愿做一个客厅里的宠儿,他宁愿在自己的住所,能够随己意进进出出、起床、穿衣和吃东西.他喜欢按照自己的兴趣为房间里的琐事瞎忙.有一次,为了空气流通和看清窗外的景物,他竟特意把窗户砍掉一块.他总是同房东们发生纠葛,总是不断地搬家.每当他处于创作高潮时,他总是把一盆又一盆的水泼到自己头上来使它冷却,直到水浸透到楼下的房间——我们可以想象那房东和其他房客的情绪会怎样!有时他搬家搬得是这样的频繁,以致他甚至不愿操心把钢琴的腿支上,干脆就坐在地板上弹奏它.由于他每次租新房时必须签署一张租契,指明租期,他就往往同时为四个公寓付房租.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他虽然挣了不少钱,可总是没有多少积蓄的原因吧!六、失聪 当他真切地感觉到自己的耳朵越来越聋时,他几乎绝望了.人生似乎不值得活下去了: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比听不见他喜欢听而且靠它生活的甜美声音更不幸的事情吗!起初,只有威格勒医生和斯蒂芬.冯.勃罗伊宁等几个老朋友知道他的不幸.他放弃到各王宫去听他如此喜爱的欢快的音乐会,他怕人们注意到他的耳聋,以为一个听不见声音的音乐家是写不出好作品来的.不!他想起他想写的一切音乐,“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也许对他来说,在耳聋的时候创作音乐并没有别的音乐家那么难.在他看来,音乐不仅是用迷人的声音安排各种主题或音型,它也是表现最深刻的思想的一种语言. 七、贝多芬和他的朋友们 没有一个音乐家象他那样,在一生中有那么多的成功和那么少的幸福的日子.他的朋友们 是善良而忠诚的,但是他的该诅咒的耳聋把他同他们隔离开了.甚至他的助听器也往往使他失望,因此他和他们保持接触的唯一方法就是他经常带在身边的“会话本”和铅笔.他看见他们互相谈话,以为他们总是谈论他,说他的坏话,阴谋害他.有一天他这样写道:“再也不要在我跟前露面!你是一条卑鄙的狗,一个不老实的家伙!”第二天,当他发现自己的疑心是错的而他的朋友是真诚的时候,他又写了另外一个便条:“亲爱的朋友,你是一个诚实的人,你是对的.我现在明白了.所以今天下午来我这里,接受你的贝多芬的爱吧.”而他的朋友们——他们是多么好的人啊——总是原谅他那粗暴的吵嘴,并且和他相伴到最后.他的家庭生活自始至终都是悲惨的:他从来也没有结过婚.当他头一次到维也纳的时候,他向一个从他自己家乡来的歌唱家玛格戴林娜·威尔曼(Magdalene Willman)求婚,但是她拒绝了,因为贝多芬“太丑了”.从那以后,他曾先后爱上过好几位贵族女子——有着可爱的名字的可爱的女子——他用音乐向她们倾诉,但她们接受了他的音乐,而拒绝了他的爱![ 大师风范 ] 一、英雄交响曲 贝多芬的心中充满了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他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热烈拥护者.1798年,柏纳多特将军(1763—1844)出任法国驻维也纳大使,贝多芬常到他的家里,并和他周围的人有密切的交往.1802年,贝多芬在柏纳多特的提意下,动手写作献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在他的心目中,拿破仑是摧毁专制制度、实现共和理想的英雄.1804年,贝多芬完成了《第三交响曲》.正当他准备献给拿破仑时,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到了维也纳.贝多芬从学生李斯(1784—1838)那里得知这个消息时,怒气冲冲地吼道:“他也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现在他也要践踏人权,以逞其个人的野心了.他将骑在众人头上,成为一个暴君!”说着,走向桌子,把写给拿破仑的献词撕个粉碎,扔在地板上,不许别人把它拾起来.过了许多日子,贝多芬的气愤才渐渐的平息,并允许把这部作品公之于世.1804年12月,这部交响曲在维也纳罗布科维兹亲王的宫廷里首次演出.1805年4月在维也纳剧院的第一次公开演出,是由贝多芬亲自指挥的,节目单上写着:“一部新的大交响曲,升D大调,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先生作,献给罗布科维兹亲王殿下.”奇怪的是,贝多芬不说是降E大调,而说是升D大调.1806年10月总谱出版时,标题页上印着:英雄交响曲 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从此,《第三交响曲》就被称为“英雄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