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他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考取功名,而是通过读书提高见识或待考取功名后为国分忧。另外他遵从传统的宗法制度,超越家,重视族,坚持将光宗耀祖、赡宗睦族视为己任。其子范纯仁曰:“臣父仲淹,先任资政殿学士日,于苏州吴、长两县置田十余顷。其所得租米,自远祖而下诸房宗族计其口数;供给衣食及婚嫁丧葬之用,谓之‘义庄’。一直以来范仲淹致力于修家谱,创义田,兴义庄,通过多种手段为范氏家族建立了一个多重架构的宗族福利保障体系。
其次,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若没有范氏子孙们的自觉认同,也很难造就这般荣耀。明末范凤翼在《复宗侄孙石夫孝廉书》中曰:“质老同宗同道,生平知己,何异同胞。”范景文亦有赠诗:“水木自吴天衍派,玺书专尚月为卿。同人应语偕忧乐,独往宁堪滞钓耕。”他们都是范仲淹的后世,从他们的字里行间能很明显地看出他们强烈的精神归属感。他们往往是通过家谱了解家族的历史渊源、迁徙轨迹和世系脉络,并以史为鉴——择其善者发扬光大,其不善者摒弃修正。
除此,不忘出身,重教守业也是一个家族兴旺发达的重要原因。范仲淹生于贫寒之家,即使通过自身努力成为朝廷贵族,但人们常说“攻城容易,守城难”,家道中落的戏码时常发生,就连朝代都会更替,更何况是家族?范氏家族历代子孙严于律己,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并对前人的事情铭记于心。
范文正公家训不过百字: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字纸莫乱废,须报五毂恩;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处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义根。
虽然只有区区百字,其中蕴含的真谛是无穷的,总的来说,它是在告诫后世要不断学习,不忘出身,完善自我,积善行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