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优秀体育礼仪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优秀体育礼仪论文参考文献

[161]王立国. 东北滑雪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162]王晓毅.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163]张国栋. 中华武术现代传承困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 [164]王沂. 我国京津地区城市新建住宅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65]张晓琳. 中美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66]刘盼盼. 中国体育产业结构的演进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67]赵志英.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培养[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68]张辉. 我国布局城市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69]牛奔. 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对加速构建中国志愿服务体系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0]张连成. 控制内容及控制方式对运动员自控损耗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1]吕韶钧. 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2]薛原. 生命化教育视野下中学体质健康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173]王岩. 我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模型及其预防[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4]常志利.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5]曲新艺. 学校体育教学问题的教育生态学诊断[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6]王迪迪. 学校体育安全风险管理探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7]詹国勇. 中国高尔夫产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8]任定猛. 五人制足球训练比赛理论体系构建与技战术训练应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9]侯学华.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价值定位与推广策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80]周桂琴. 振动训练对网球运动员上肢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81]李晨峰. 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82]胡法信. 中国女子篮球职业联赛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83]曾庆涛. 我国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 [184]吴明华. 长株潭城市群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185]陈元欣. 综合性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设施供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186]程林林. 新中国体育体制及利益格局演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 [187]单曙光. 对篮球比赛技术统计规范和分析评价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 [188]肖谋文. 我国群众体育政策的历史演进及过程优化[D].北京体育大学,2007. [189]张庆如. 啦啦队运动的文化诠释及体育赛场啦啦队活动的组织运行模式[D].北京体育大学,2009. [190]赵升. 我国城市群众足球运动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 [191]汪流. 我国体育社团改革与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 [192]周文军.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动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93]胡永红. 有效体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94]张瑞林. 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95]温搏. 当代武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96]崔秉珍. 论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发展[D].上海体育学院,2009. [197]李可兴. 生成性体育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198]杨慧馨. 中老年人太极拳健身运动处方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199]王艳. 我国区域优势体育产业选择与培育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200]汤立许.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层评价体系及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201]邹志春. 上海市青少年体质指标体系的初步建立与应用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202]范冬云. 广州市大众体育公共服务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203]谭朕斌. 篮球运动基本规律及发展特征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 [204]李艳翎. 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中国竞技体育运行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 [205]李卫. 中国竞技体育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06]刘爱杰. 耐力性竞速项目专项运动素质的整合[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07]何仲恺. 体质与健康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08]陈钧. 中国篮球职业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09]杨铁黎. 关于职业篮球市场的基本理论和我国职业篮球市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10]李春雷. 对中国竞技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11]朱琪林. 我国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12]王斌. 手球运动情境中直觉决策的实验研究与运动直觉理论的初步建构[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3]陶志翔. 持拍隔网对抗项群男子单人项目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4]刘卉. 上肢鞭打动作技术原理的生物力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5]袁运平. 我国高水平男子百米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6]梁栋. 可持续发展理论原则与转型期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7]陈琦. 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8]徐霞. 社会性体格焦虑的测量及其与身体锻炼之间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219]白喜林. 中国竞技篮球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0]肖淑红. 中国体育产业价值链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1]潘迎旭. 我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2]王慧琳. 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影响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实证与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3]刘海元. 中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4]肖林鹏. 中国竞技体育资源调控与可持续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5]池建. 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管理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6]叶庆晖. 体育赛事运作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7]黄亚玲. 论中国体育社团[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8]李士英. 中国武术散打市场化运作模式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9]杨剑. 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效益互动模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230]倪依克. 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D].华南师范大学,2004. [231]陈作松. 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232]王健. 运动技能与体育教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4. [233]许永刚. 中国竞技体育制度创新中政府与垄断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4. [234]曹景伟. 面向2008年奥运会我国优秀皮划艇(静水)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35]郭永波. 篮球文化的理论框架构建[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36]金宗强. 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体系与诊断方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37]刘庆山. 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我国高水平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38]陆作生. 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运营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39]任弘. 体质研究中人体适应能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0]宋玉芳. 奥运会志愿者管理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1]王庆伟. 我国职业体育联盟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2]张剑利. 职业体育联盟及其相关法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3]石岩. 我国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参赛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4]王凯珍. 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5]张晓蓬. 中国乒乓球队战术训练水平定量诊断方法及实践效用[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6]夏祥伟. 研究生体育锻炼与健康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247]黄爱峰. 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248]罗林. 休闲体育的认识深化及在我国的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5. [249]赵晶. 我国篮球训练与竞赛组织系统的优化配置研究[D].苏州大学,2005. [250]张新萍. 对2008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改革走向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 [251]李颍川. 北京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的组织模式与评价体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 [252]张惠红. 体育课程资源系统理论及其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运用的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253]符明秋. 重庆市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及体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6. [254]钟志勇. 蒙古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 [255]崔英锦. 朝鲜族传统游戏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 [256]尹博. 运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257]叶乔波. 退役运动员生存与发展理论实践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 [258]吴华清. 基于DEA的奥运会相关效率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 [259]陈家起. 体育教学的生命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07. [260]张文静. 体育教学价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261]陈晴. 清末民初新式体育的传入与嬗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62]龚波. 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4. [263]余守文. 体育赛事产业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7. [264]吴燕丹. 生命关怀视野下调适性体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7. [265]余道明. 体育现代化理论及其指标体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266]方千华. 竞技运动表演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7. [267]张细谦. 体育课程实施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 [268]程文广. 近代以来中国体育思想及体育教育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69]黄莉. 中华体育精神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0]李印东. 武术释义[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1]刘建和. 论运动技术的序列发展与分群演进[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2]刘明胜. 中国竞技女子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3]罗旭. 我国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理论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4]苗治文. 当代中国体育公共政策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5]曲淑华. 中国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6]唐峰. 中国足球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7]王松涛. 有氧运动对心血管自主神经平衡状态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8]张庆春. 中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9]张兴林. 我国不同位置优秀排球运动员比赛负荷及专位素质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80]郑婕. “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81]黄俊亚. 竞技性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理论及应用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2]李今亮. 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判断的思维活动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3]宋会君. 体育教师专业化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4]王建国. NBA制衡机制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5]王莉. 职业体育联盟的产业组织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6]熊焰.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参赛变异及其成因与对策[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7]叶伟. 我国徒手格斗项目(散打)优秀男子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8]张勇. 现代篮球战术体系的系统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9]钟宇静. 开发中国乒乓球市场的基本理论与实践[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90]陈兰波. 我国优秀篮球运动员的成长与培养[D].苏州大学,2006. [291]刘希佳. 我国高水平单项体育赛事组织结构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7. [292]刘燕舞. 论城市发展与体育产业的推进[D].华南师范大学,2007. [293]李红艳. 户外运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94]何劲鹏. 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生命化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295]范秦海. 对我国优秀田径教练员知识结构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296]石振国. 基于休闲理论的体育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8. [297]刘旻航. 我国现代体育课程改革的文化审视[D].南京师范大学,2008. [298]杨小明. 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299]杨少雄. 传统武术技击模式演进与现代化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00]李捷. 北京市群众体育政策执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01]邢尊明. 我国大型体育赛事优化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02]刘伟. 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系统及评价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03]林顺英. 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教学质量保障[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04]全浙平. 河北省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 [305]林剑峰. 上海市商业性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306]刘文. 山东省业余网球运动开展状况的调查及前景展望[D].华东师范大学,2006. [307]王成军. 山西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研究[D].山西大学,2005. [308]赵珂刚. 山东省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 [309]陈铁龙. 论啦啦操的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6. [310]李遵华. 我国高校啦啦队竞赛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311]张红玲. 当今乒乓球运动技战术发展趋势[D].北京体育大学,2006. [312]高守东. 安徽省网球运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 [313]钱俊伟. 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314]胡亚斌. 八位世界优秀男子职业网球选手的技战术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5. [315]吴迪. 我国大型体育赛会志愿者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316]陈安勇. 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中过渡与连接动作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317]辛静. 我国 跆拳道 运动发展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08. [318]张丹. 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 [319]闫秋霞. 武汉市中学阳光体育运动的社会保障与个人自觉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 [320]沈柳红. 广西高校竞技啦啦队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321]张玲玲. 我国高校啦啦操发展现状及训练内容体系的构建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 [322]冯加付. 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 [323]任平. 武汉市健身俱乐部健身私人教练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 [324]任朋达. 长春市城区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 [325]李春艳. 江苏省高校网球运动开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326]唐克己. 山东省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327]花玲云. 北京市高校开展啦啦操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9. [328]徐勤荣. 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和对策[D].首都体育学院,2009. [329]史明. 核心力量练习对提高普通本科生足球运动员快速力量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 [330]王艳芳. 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品牌的打造[D].厦门大学,2009. [331]刘冬梅. 美国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成功 经验 的案例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9. [332]曹磊. 我国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发展阶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333]张艳辉. 湖北省普通高校网球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 [334]王玲玲. 我国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 [335]徐昱玫. 大型体育赛事的竞赛组织探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336]黄松峰. 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人才“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337]胡邦晖. 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338]张祥彪. 上海市拓展训练开展现状及高校体育引入拓展训练课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339]赵燕. 规则导向下竞技健美操集体项目成套动作编排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340]卢晨曦. 中美竞技啦啦队文化层面的比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 [341]于亚南. 我国技巧啦啦队运动的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342]周志辉. 世界优秀 羽毛球 男子单打选手的技战术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343]王朋涛. 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 [344]毛荣建. 青少年学生锻炼态度—行为九因素模型的建立及检验[D].北京体育大学,2003. [345]张玲. 《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 [346]杨新新. 滨州市广场舞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4. [347]刘君. 城镇广场舞运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48]刘莹. 石家庄市广场舞的开展状况调查与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4. [349]祝菁. 普通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9. [350]林莹晓雪. 我国啦啦操运动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

体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1]周倩.酒泉地区高中健美操课程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2]崔小艳.大学生参加健美操课外锻炼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3]谭林.世界男子自由体操和单杠的发展趋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4]王霞元.甘肃省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5]李春玉.试论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实效性[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xx(09)

[6]王婷,姜华.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教学能力培养[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xx(05)

[7]丁根清.如何培养体育系学生健美操教学能力[J].才智.20xx(21)

[8]王延芳.甘肃省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认知与行为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9]何晴晴.功能力量训练对预防健美操运动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xx

[10]余永生.四川省独立院校健美操运动开展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xx

[11]何晴晴.功能力量训练对预防健美操运动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xx

[12]李鑫.山西省太原市广场健身舞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延安大学20xx

[13]王楠.对沈阳市高职院校大众健美操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xx

[14]杜秀娟.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美操教学能力的培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15]魏复活.宁夏城镇回民中学体操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16]祝欢.兰州市与郑州市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现状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17]李冰,张璐.浅析大学英语泛读教学与阅读技巧[J].科教文汇(上旬刊).20xx(05)

[18]龚云.中澳两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xx(07)

[19]胡凤兰.如何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田径教学能力[J].学园(教育科研).20xx(03)

[20]杨瑞鹏.陕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xx(01)

[1]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xx.32-33.

[2]彭庆文.大学体育概念新释[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xx.26(6).74-79.

[3]冯晓辉.中学体育艺术类课程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xx.40(2).

[4]魏丕勇.于涛.体育与艺术关系研究的综述[J].体育文化导刊.20xx,(1):11~13.

[5]梅汝莉.“多元智能”理论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J].中小学管理.20xx(12).

[7]白学军.智力心理学的研究进展[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8]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8-27.

[9]欣心.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J].北京教育.20xx.(5).

[10]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8-27.

[11]钟祖荣.伍芳辉.多元智能理论解读[M].上海:开明出版社.20xx:1-23.

[12]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8-27

[13]周应德,尹华丁.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对体育教学的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xx.6(1):12-13

[14]冯克诚主编.霍华德.加德纳与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原理、结构和教育学意义[M].学苑音像出版社.20xx.(5):4-6

[15]彭伟强.美国多元办学模式及其启示[M].教学理论与实践.20xx.21(7):29-32

一、国际礼仪的概述(一)国际礼仪的基本涵义礼仪 礼仪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行为科学,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规范与准则,体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具体形式。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彼此用以规范行为,沟通思想、交流情感、互尊互敬、促进了解的形式,是约定俗成的准则,是一个民族道德修养、文明程度的外在表现。国际礼仪 也称为涉外礼仪,是指由于地区和历史的原因,各地区、各民族对于礼仪的认识各有差异。在长期的国际往来中,在对外国人表示友好、尊重的各种礼仪,以及进行各种活动和庆典的仪式中,逐步形成的对外礼仪规范。随着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我国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在经济、政治、科技、文、体育等领域的合作与交往日益频繁,涉外礼仪日趋重要。一方面,它具有高度的政治性,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另一方面,它在一定意义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风尚、民族文化和文明程度。(二)国际礼仪的发展及过程1、在远古时期,人类在狩猎时代就已知道要有礼貌,因为在打猎时.狩猎者相互间必须保持适当的距离.而且即使没有猎获什么,也要讲一番有关野味的趣闻,使同伴们不致扫兴而归。随着人类历史的前进,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人际交往日趋频繁,社会生活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礼”也不断丰富和发展。2、在阶级社会时期, “礼”的发展也达到一个新的阶段。这时候.“礼”已不仅是个人之间交往的“私人礼节”,而且成了国家统治的一种手段。由于国家的产生,也就有了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国际交往也需要有一定的规范与准则.在长期国际交往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许多国家间通行的国际礼仪。现代的国际礼仪正是历史上国际礼仪的继续和发展。3、随着近代工业的迅速兴起,商品经济的大规模发展,交通邮电事业的日益发达,人际交往日趋频繁.人们更需要用“礼节”来调节和增进彼此间的关系。交际礼仪成了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讲究礼节、注意礼貌、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标志。4、现代的国际关系。礼仪习惯的演变.加上国际关系迅速、广泛、深入的发展.必然使国际间过去通用的礼仪程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形成了一套现代的国际礼仪。现代的国际礼仪,包含有国际交往中的日常交际礼节、典礼仪式、外交礼遇、外交特权与豁免等多方面的内容。它们中有的已形成国际公约,例如《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所涉及的有关内容,已具有法律效力,在国际上有约束力。而其余大部分则是相互交往中“约定俗成”,逐步成为国际惯例,为各国所普遍承认和接受.起着一定的规范作用。(三)国际礼仪的特点1、必须以相互尊重、主权平等为基础。现代的国际关系,应当是完整的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这与过去的封建割据、闭关自守的封建国象之间关系不同;也与宗主国同殖民地附属国之间的关系不一样。我们认为现代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主权应当一律平等。因此,现代的国际礼仪也应当能体现这种主权国家间的相互关系。2、多边来往大量增加。由于前面讲到的国际环境、条件的变化,国家之间,除了双边关系的发展外,多边来往急剧增加的趋势十分明显。从而在礼仪做法上也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必然出现一些新做法。3、国际礼仪的内涵更加丰富。包括政治外交、经济贸易、文化教育、军事国防以及民间往来等各方面、多层次的国际来往,也都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来进行活动。社会团体、民间来往更含有大量的社交活动。特别是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许多公司、企业都设有专职礼仪人员或公关部门。4、礼仪活动更加讲求实效,活动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具体安排更加灵活。例如,领导人之间的实质性会谈更加受到重视;日程安排更加紧凑合理;举行宴会讲究礼仪但不事铺张;参加宴会的人数有所压缩;在宴会上发表正式讲话的次数有所减少;相互访问的代表团人数注意控制,生活接待更加注意安全、舒适、方便,而较少铺张等。总之,礼宾程序和礼仪做法,随着时代的前进.也在不断变化更新,我们应当不断加以注意和研究。(四)学习国际礼仪的意义国际礼仪是一种跨国际交往的交际规范。认真学习正确运用,就会充分发挥出它的功能,成为我们达到预期目的的得力助手。1、为进一步强化全民素质教育,积极推进科教兴镇战略,全面提高全民综合素质,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2、提升自己的内强素质。作为现代人,你跟别人打交道也好,你要做好本职工作也好,恰到好处地展示自己的素质都是非常重要的。3、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在国际交往中也好,在国内交往中也好,员工的个人形象,就是代表组织形象,就是代表产品和服务形象。4、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学习礼仪有助于我们的人际交往,如说话时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它有游戏规则。对此,我们要了解,更要遵守。二、中外国际礼仪的差异由于文化背景、习惯等不同,导致在具体礼仪上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现主要以西方国家来说,具体如下:一、在称谓和称呼方面的差异。西方人的称呼通常是比较笼统的,通常一个称呼可以涵盖中国的很多个称呼。例如西方人称呼男的为先生,称呼女的为女士或者小姐。而“先生”一词在我国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已经流传了几千年。我们在建国后熟人称呼经常在其姓名后面加上“同志”一词,比如,开会的时候,某某领导讲话,“向XX同志学习”等诸如此类的言语就不必细说了。但是,在当今生活中,随着改革开放,现在“先生”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尊称口语,二、在见面交往礼节方面的差异。中国人通常是见面喜欢点点头,握握手或行拱手礼,或者微微欠身然后握手,而西方人觉得欠身似乎显得自卑。在西方,特别在欧美国家,拥抱礼却是十分常见的见面礼与道别礼,亲吻礼和吻手礼也是常见的西方见面礼。握手礼来源于西方人类半野蛮半文明时期。这种习惯逐渐演变成今天作为见面和告辞的“握手”礼节,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在我国,握手礼不但在见面和告辞时使用,而且还作为一种祝贺、感谢或相互鼓励的表示。因此是社交中应用最广泛的致意礼节。见面、道别时的礼貌演变到今天就是“你好”、“再见”两个短语,客气的顶多再互相握下手,在各种古怪疾病流行的今天显得简洁而卫生而又体面。然而西方国家,见面就要先送贴面礼、亲吻礼和吻手礼,让我们很不习惯也不能接受。三、在宴客方面的差异。喝酒,历来被中国人视为做生意、交朋友等社交场合不可缺少的一环。中国通常遵循的是酒杯不能空茶水不能太满。在西方人他们通常喜欢啤酒、葡萄酒,不喜欢劝酒,他们的行为会随女主人的动作而进行。中国是一个酒文化大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酿酒工艺和人们赋予酒的美好寓意,使饮酒成为中国人宴请宾朋、交际应酬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也令老外折服,使他们也对中国的白酒满怀好奇心,但他们对中国酒桌上的强行劝酒有多反感。就如我们正常的中国人对老外的贴面礼排斥一样。四、在禁忌与习俗方面的差异。中国人不喜欢说4,觉得8非常吉利,而西方人不喜欢13和星期五。五、待客和做客的差异。我们和人相处的时候,总是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去为别人着想。这表现在待客和做客上,尽责的客人总是尽量不去麻烦主人,不让主人破费,因而对于主人的招待总是要礼貌地加以谢绝。在餐桌上,主人总是不停地给客人劝酒劝菜。所以,中国人的待客和做客场面往往气氛浓烈。而西方人,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大家都非常直率,无需客套。在餐桌上,主人会问客人还要不要再来点,如果客人说够了,主人一般不会再向客人参加革命吃请喝。六、时间安排上的差异。西方人大多时间观念很强,日程安排很紧凑。如果要拜会或宴请西方人,一定要提前预约,预约时间通常在一周以上。如果你没有预约而突然拜访或临时约请对方,对方一般会拒绝你。而且,对于工作时间和个人时间有严格的区分。如果是工作交往,应选择在对方的工作时间里进行。如果是私人交往,就要选择在对方下班里进行。七、在送礼方面的差异。西方人不是很重视送礼,尽管他们也常常在节日、生日和拜访时向亲朋好友赠送礼物。他们一般不看重礼品的价值,而是赠送一些小礼物,只是为了表达感情而已。而中国人大多比较看重礼品的价值,礼品的价值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送礼人的情意。上述提及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了解这之间的差异,将会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与外国人交流、合作,更好的树立中国人的形象,也能更好地交流与学习,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对西方的精华进行吸取,从而取得社会文明的进步。三、造成中外国际礼仪差异的原因(一)地域型文化差异由于地理环境与气候对文化的生成直接的或间接的作用,它们对人类自身的行为产生影响,进而对思维方式、社会文化潜在地发挥制约作用。我们可以把中外文化分别归强求为地域性文化差异。相对闭塞的中国在地理上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这样中华文明保持了很强的稳定性和历史延续性。古希腊处于整个地中海区域的中间位置,使得希腊人拥有海上交通便利的天然优势。海洋带来激烈的竞争形成其开放的文化品格,造就其灵活、开放、进取的民族精神。(二)习俗差异由于社会的背景不同导致在习俗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如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神圣的象征,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而在西方文化中却不然,这足以体现中西文化的差异。龙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图腾,首先是因为龙包含着自然崇拜的因素,即人们把龙当作主宰风雪雨露的神来敬重。实际上,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只不过是观念上的东西,是对现实存在的某种或某几种东西的附会和异化。龙在西方文化中也是常见的。然而,与中华文化大相径庭的是,西方文化中往往把龙描述为一种巨型怪兽,形似鳄鱼,身披鳞甲,长有巨爪和翅膀,能游水能飞行,还能喷火,凶猛异常,破坏力极大的邪恶势力的象征。(三)文化差异众所周知,华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处在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因此,华夏文化必然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而在封建社会中,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更好的统治人民,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向人们灌输一些思想。而纵观西方文化历史,其开始形成如今的资本主义文化是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在这场文化运动中,人们宣扬“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权利、重视人的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的文化必然会带有其“人文主义”的特征。(四)宗教信仰上的差异。在中国,不论是外来的佛教还是土生土长的道教,讲究的是逆来顺受、讲究的是来生。而西方的教义,虽然也强调来生,讲究受难,但不论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也都很讲究个反抗异族压迫,反抗异教徒等,这种在宗教上的差异的形成也与其形成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导致国际礼仪差异的原因远远不止以上几个方面,但主要都是因为历史发展的背景所导致的。所以要了解一个国家的礼仪必须先了解这个国家的发展背景,从而进行有效的国际沟通。四、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国际礼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外交往日趋频繁。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在具体礼仪上有了很多截然不同的的地方。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国际礼仪呢?主要从以下三个基本要求和三个基本原则来说明:(一)三个基本要求第一个要求就是要自尊为本,要强调自尊自爱。一个人在国际交往中,不讲自尊,就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自己,你自己要把你当回事,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举止大方。第二个要求就是尊重自己的职业。工作你分工不同,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真正被人家尊重的人,是有实力的人,是学有所长的人,是专业方面有本事的人。所以要爱岗敬业,这样的人才会赢得尊重,各国皆然。第三个方面要尊重自己的单位。我们的国家、民族和公司,那在国际交往中,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维护它的尊严和形象。其次我们强调要尊重交往的对象,不仅要自尊,而且要对交往对象表示尊重。我们一般要讲五句话:“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份,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客户是一种常识,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这五个方面,涉及到我们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要尊重,要全方位的尊重,不能失礼于人,尊重为本。(二)国际交往礼仪的三个基本原则第一个原则是指接受对方。所谓接受对方就是你跟别人打交道时,如果不是原则问题,不是什么国格、人格、党纪、国法大是大非的问题,一般性沟通,要有这样一个理念:客人永远是正确的,客人没有错,不要寻衅滋事,找别人毛病。第二个原则是指重视对方。欣赏的重视,不是找人家毛病。要欣赏的重视不是找人家毛病。有人也重视对方,但他找人家毛病。第三个原则是赞美对方。有一位著名的行为科学家、美国著名的学者乔治·枚奥先生说过,“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发现别人的优点,实际上就等于肯定自我,那说明你宽容,说明你谦虚,说明你好学。”他强调这个。所以我们在国际交往中,你在适当的情况下,要善于发现别人的所长。礼仪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礼节文明规范,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 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先从礼仪开始。中国今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物质,精神,文化各个方面,都急迫的需要一套完整而合理的价值观进行统一。17大报告中着重指出,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伴随着经济发展,中国正在各个方面赶超西方国家,包括文化领域等。 我国是个开放的国家,我们加强国际礼仪交往等知识的学习,是为了2008年向世界人民展示我们的形象,构建和谐、安详的国际社会关系。

优秀的社交礼仪论文参考文献

公关礼仪论文 作为一名大学生,许多人都经历过交往、交际中的尴尬,如着装不当、举止失礼、不会说话 ……,事情虽小,但常常挫伤我们的自信,影响我们的形象。如果在未来的求职、工作、业务沟通中这些尴尬依然与我们行影相随,我们的命运会否因此改变? 如何使自己的气质更高雅、形象更出众;如何使自己充满自信地出现在同学老师、上级下属和客户面前;如何使自己得体而又自如的参加会议、出席社交活动? 通过老师在课堂上对仪表、仪容、仪态、服饰、语言、相识、交往、校园、求职应聘等专业礼仪的介绍,帮助了我们提升整体形象,做到举止优雅大方,更好地展现个人独特的气质与魅力。让我们更多自信、更好形象、相信在未来能让我们赢得更多求职、升迁、交友、合作的机会! 因为我们深深地懂得,大学生掌握了公关礼仪与形象塑造,就等于手中握有一吧人生成功的钥匙 现在,我想对这一个学期来得到的收获和感想,细细地和老师谈谈. 首先,我觉的谈话在公关方面很重要。 谈话的表情要自然,语气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不要用手指指人。与人谈话时,不宜与对方离得太远,但也不要离得过近,不要拉拉扯扯,拍拍打打。谈话时不要唾沫四溅。 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不要凑前旁听。若有事需与某人说话,应待别人说完。有人与自己主动说话,应乐于交谈。第三者参与说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发现有人欲与自己谈话,可主动询问。谈话中遇有急事需要处理或需要离开,应向谈话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谈话现场超过三人时,应不时地与在场的所有人攀谈几句。不要只与一、两个人说话,不理会在场的其他人。也不要与个别人只谈两个人知道的事而冷落第三者。如所谈问题不便让旁人知道,则应另找场合。 在交际场合,自己讲话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别人说话,也应适时发表个人看法。要善于聆听对方谈话,不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一般不提与谈话内容无关的问题。如对方谈到一些不便谈论的问题,不对此轻易表态,可转移话题。在相互交谈时,应目光注视对方,以示专心。对方发言时,不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注视别处,显出不耐烦的样子,也不要老看手表,或做出伸懒腰、玩东西等漫不经心的动作。 谈话的内容一般不要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情,不谈一些荒诞离奇、耸人听闻、黄色淫秽的事情。一般不询问妇女的年龄、婚否,不径直询问对方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衣饰价格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与妇女谈话不说妇女长的胖、身体壮、保养的好等语。对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要追问,不究根问底。对方反感的问题应表示歉意,或立即转移话题。一般谈话不批评长辈、身份高的人员,不讥笑、讽刺他人。 男子一般不参与妇女圈内的议论,也不要与妇女无休止地攀谈而引起旁人的反感侧目。与妇女谈话更要谦让、谨慎,不与之开玩笑,争论问题要有节制。 谈话中要使用礼貌语言,如:你好、请、谢谢、对不起、打搅了、再见……好吗?等等。在我国人们相见习惯说“你吃饭了吗?”“你到哪里去?”等,有些国家不用这些话,甚至习惯上认为这样说不礼貌。在西方,一般见面时先说“早安”、“晚安”、“你好”、“身体好吗?”“最近如何?”“一切都顺利吗?”“好久不见了,你好吗?”“夫人(丈夫)好吗?”“孩子们都好吗?”“最近休假去了吗?”对新结识的人常问:“你这是第一次来我国吗?”“到我国来多久了?”“这是你在国外第一次任职吗?”“你喜欢这里的气候吗?”“你喜欢我们的城市吗?”分别时常说:“很高兴与你相识,希望再有见面的机会。”“再见,祝你周末愉快!”“晚安,请向朋友们致意。”“请代问全家好!”等。 在社交场合,还可谈论涉及天气、新闻、工作、业务等事情。 在社交场合中谈话,一般不过多纠缠,不高声辩论,更不能恶语伤人,出言不逊,即便争吵起来,也不要斥责,不讥讽辱骂,最后还要握手而别。 其次,我感觉公关礼仪对白领一族更为重要。 从事办公室工作的白领小姐,学会在各种场合扮好自己的形象,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美丽,也是为了维护公司的整体形象。有关白领小姐仪态有一些不成文的规范,还是注意为好。 先说发型。要想扮靓,从头做起。作为一位干练的白领小姐,发型上应力求流畅、简洁。那些赶时髦的或浪漫或花俏的发型,还是“忍痛割爱”适可而止好。奇异,花样百出的罕见发型和黑色之外的染发更是不可轻易尝试。不过,为了调剂单调、沉闷的工作气氛,发型或绾或扎或放,倒是可以交替变化使用,不妨使用一些发带、发夹、发箍之类的花饰品。同时,一些保湿液,发雕油,顺发露,摩丝之类,就可成为你梳理时的得力助手,让你有效率的做出各种发型。 再说化妆。应以轻柔、优雅的淡妆为主,切忌浓妆艳抹。画眼线、涂口红也是可以作到恰到好处的画“龙”点“睛”的,不过,不宜涂过多彩色眼影,口红不可以涂得太鲜太亮。 第三说服装。最好以大方、舒适,便于行动为要。当然,简朴、利落感并不是每日套装、窄裙的硬梆梆形象,也不单是千篇一律的制服。身为白领小姐的你,可以让柔和的线条与干练的敏锐感同时出现在你身上。款式上的选择可以不必过于拘泥,颜色方面则不妨避开死灰、黑色之类,而改选较为鲜明一点的宝蓝、翠绿、亮橘、鹅黄......等色系,为无色的办公室增添“色”彩。如果不是下班后有特别的应酬,需要做华丽摩登的打扮,办公时间则应以套装或衬衫、裙子的搭配为宜。值得注意的是,你穿着服装的色彩虽然可以跳眼一点,但不可以把所有的颜色往自己身上堆,打扮得像个调色板,丰盛得像棵圣诞树,丑化了形象,降低了品味。 最后说举止。一个白领小姐的仪容服饰,无论多么亮丽可人,她的举止投足稍有闪失,就可使其整体形象“全军覆没”,所以必须对行为举止有所规范。 注意你的化妆风范对白领小姐而言,时常为其他同事所指责的是化妆公开化。有的当众拿自己的芳容“开涮”,涂脂抹粉(这些都是应该在洗手间里完成的),有的上洗手间的时间过长,无论是早上刚到办公室,还是下班前,为了化妆在洗手间花上大半个小时也无所顾忌,这种作法是不合适的。 注意护理头发衣领及头上的头皮屑有碍观瞻,应保持勤奋护理头发的好习惯,并选择合适的洗发精。 注意你的姿态。 在办公室脱鞋是仪态的大忌,如果穿着暴露足趾的鞋,就要小心注意足趾间的整洁。 坐下来不要跷二郎腿,正确的坐姿应该两腿并拢,双脚并立或作相互交错的倾斜。 保持微笑这是最最重要的仪态。行走时不可以额首凹胸,显得无精打采,最可贵的是昂首阔步,收腹挺胸,以显示你的自信。 注意打电话的姿势 最好养成用左手拿话筒的习惯,右手空出来后随时都可将对方所讲的话或重要事项记下来,尽量站着 听电话,即使采取坐姿,也要伸直上身,如此有助于语调的提高,精神集中,更能展现你高雅的神韵。 总之,公关礼仪是一种学问,我们都应该重视它,并让它在我们的成长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最后,想对老师说一句,您辛苦了!感谢您,让我收益匪浅感悟:大学应做到的基本社交礼仪[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现代社交礼仪课堂笔记、课本的整理归纳与思考,结合自身大学生活实际,从个人、社会等多方面着手,感悟出一套大学生应做到的基本的社交礼仪,并归纳成具体的礼仪原则。[关键词]大学 社会 礼仪有人说,大学是象牙塔,可是走出这片浮华,等待着我们的是什么?有人说大学是智慧城,可是离开这个堡垒,直面着我们的是什么?天之骄子,不过是70年代留下的童话,80后的我们如果还以此自满,迟早会被社会淘汰。时代变了,大学不再是那个与世隔绝的梦幻境地,大学已成为了社会的一个缩影,在这里我们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怎样做人。也许你会否定我的观点:都是二十左右的人啦,难道还不会做人吗?不错,我不否认有人早就领悟这个道理,但是大多数80后的大学生,都是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之下,心理年龄的成长往往不及生理年龄。虽然说提倡保持一颗童心,但是在现代社会这个大染缸里,如果总是不想长大,那你那科童心注定因伤痕累累而窒息。也许因为我是一个文科生,是一个理工科学校的文科生,是一个理工科学校学习汉语言文学的文科生,在专业就业面广而不精的情况下,是否掌握一些必要的社交礼仪就显得尤为重要。80后的大学生,应该是更专业、更全面的新一代大学生。这篇文章,我就结合《现代社交礼仪》课上所学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谈谈大学生应做到的一些最基本礼仪,这些基本礼仪不需要有多少渊博的理论知识,也不需要多么客意追求,只要平时稍微注意就能做到。一、 微笑,把快乐带给别人“笑一笑,十年少”,看来多笑不仅有益于社交,还有益于健康。我认为微笑应该是最基本也最简单的一点。但是偏偏就还是有人天天都马着张脸,吝啬微笑。“脸反映出了人们的心理状态”(1),无论是在学校还是社会,我们都要与他人接触、沟通。如果你在和别人说话时,总是摆出一副苦瓜脸,好象谁都欠你钱似的,相信没有人会喜欢和你做朋友。也许你并非有意,你委屈地说这只不过是一种习惯,那你又为什么不有意地改掉这些不好的习惯呢?想想你自己是一个吝啬微笑的人吗?如果自己不知道就去问问密友。曾经有一个朋友对我说过:怎么每天见到你都神经兮兮的呢?朋友的好心提醒使我自己对“笑”这一问题进行了较深刻的分析。其实这是朋友在提醒我表情的不得当。不当苦瓜脸并不是说要随时随地笑、大笑、狂笑……有些不适应场合的笑反而会让人家觉得你缺乏素质。比如在自习室、公交车等公共场合,一些女生肆无忌惮地说笑声总会引起其他人的反感;有同学被老师责怪,其他人幸灾乐祸地轻笑会让当事者和稍有素养的人反感;朋友被捉弄伤心你却像看笑话一样含笑,别说不能控制,再怎么也得控制住,这样也许她永远都不会理你啦……金教授曾说过:在人际交往中,微笑适用范围最广。所以,在一般的社交过程中,我们只要做到多微笑并试具体情况控制自己的表情就足够使你的愉悦感染他人。 二、聆听,做一个善解人意的人上帝赋予我们耳朵,是让我们能够通过声音来感知这个世界,而不仅仅是接受声音的器官。学会聆听,对一些过度外向的人来说是一门艰难的课程。我们通常都会发现,许多外向的人有很多朋友,但是贴心的却不多。外向,可以拓宽一个人的交际范围,给人留下深刻的映象,但是外向也应该有度的限制,当别人需要一个善解人意的聆听者指点时,我们必须学会聆听,并将他述说的内容加以整理思考,适当的时候简洁地表达出你的意见,真正的朋友是善解人意的知心朋友,而不是滔滔不决的演讲者。只有你理解别人,别人才会理解你,这是相互的。三、严以待己,宽以待人这句话说着简单,但是做起却很难。特别是对于80后的我们,在长辈的溺爱下形成了很强的自我中心意识,既什么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总认为自己做的都是正确的,一切错误都是别人的。也就是严重的宽以待己,严以待人。一方面,严以待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要时刻提醒自己怎样做得更加完备。相信大家对唐太宗以史为镜、以民为镜,广纳谏言的故事并不陌生,那我们为什么不向他学习,约束一些不好的言行习惯,力求做得更好,要相信前进的道路上是永远没有终点的。另一方面,要做到宽以待人。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表达的这个意思,指身份高的人要有肚(度)量,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要成为有所作为的人,首先做到的就应该就是大度。如果一点鸡毛蒜皮的事也让你耿耿与怀,那么你就注定只能做“小人”(2)。凡事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包纳,不仅自己身心愉悦,也使别人愿意与你做朋友。四、多做实事少说闲话多做事少说话,这里的做事不仅包括学习、工作,还包括思考。还清楚的记得小时侯看长篇电视连续剧《官场现形记》中一句经典的台词:为官之道就是多磕头少说话。清朝官员见了上级都要俯首磕头,这句台词点用幽默的手法点破了官场升迁的法则。其实并不是为官之道,做人也是如此。现代社会,言多必失,祸从口出,有时真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说话要谨慎,多想少说。说话要令人高兴,循循善诱,“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如果是像我一样说话重来不经大脑的人,最好还是坚持“沉默是金”,谨慎言语。我自己最讨厌背后挑拨离间的人,所以自己从不议论他人,但是在大学校园这个小社会里,总是有那么些人喜欢说三道四,唯恐天下不乱。以前我遇到这种情况,总是无赖,在课堂上我学到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当有人在你面前说其他人坏话时,以微笑还之,不参与任何评论,当然更不要去做那种人。因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你自己。恩,的确很有道理。五、守信,履行你的承诺做一个守信用的人,不要轻易许诺,如果答应了就一定要做。事实变化无偿,没有绝对把握的事情不要给别人许下任何承诺,哪怕你有99%的把握,也应该说尽量,要是出现了什么意外也可以跟自己台阶下。否则你就成为别人眼中失信之辈。想想你没有义务为别人做什么,如果因为帮了别人还被责怪,岂不是费力不讨好。但是如果你答应了别人,那就请你投入百分之两百的心血到这件事上,尽全力做好,千万不要言而无信。六、做一个独立的人我说的独立并不是独行孤僻,而是指一个人在群体中要有自己思想和认识,不要人云亦云,不要依赖别人,不要把别人的承诺放在心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独立的人往往能从精神上征服其他人,成为人群中佼佼者,具有一种不可言表的魅力和威性。大学和社会,都是我们展现自我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你是要当无足轻重的群众演员(人云亦云者)、衬托他人的配角(附和者)还是最耀眼的主角(独立者),全由你自己决定。七、学习,一生的必修课也许你认为我之前所说的都是无稽之谈,但是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无论你是硕士还是博士,学习都是无止尽的,不仅包括专业领域内的学习,还包括专业领域外的。广泛渊博的知识能使一个人一生都受益,探索出一套最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未完待续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做到的基本社交礼仪远远不止上述内容,但是由于在下才疏学浅且涉世不深故仅仅根据自己所学以及所阅归纳成以上几点。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定会不断学习思考,用自己不断扩申的知识以及不断累加的阅历来完成这篇文章。注 释:(1)法国生理学家科瑞尔(2)这里的“小人”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小人,而是指地位不高、没有作为的人。参考文献:(1)金正昆《社交礼仪教程》(2)《现代社交礼仪》课堂笔记(3)我的大学日记

只有这点原本2楼综合了一下3楼的,不知道行不行……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不会!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而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讲呢?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会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的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我们不必埋怨这个社会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单薄,对社会的影响不大。试想一下,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吗?可是,单凭这一点酵母,不是就把面包发起来了么。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做这个时代的酵母,让自己的酵素,在这个社会起到应有的作用。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新世纪新时代,新国家新文明”,不要让文明下,不要让文明只在纸上出现,要让它活跃在我们当中,让文明无所不在,让我们做文明的主人,让“文明与我同行”!我们需要文明生活六年级 王炳相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是,我却给妈妈当了回老师,而且用我的实际行动影响我们全家。用妈妈的话说,我不仅改变了妈妈,而且通过改变妈妈,改变了妈妈周围的人,包括她的同事。事情追溯到前年冬天,天气已经非常冷了。北京的冬天寒风凛冽,我们全家乘车外出看电影。因为奥运会官员到北京考查,北京的街头到处都摆着各色塑料花卉,冬日里让人感到了一丝暖意。我们在车里吃着零食,听着音乐,惬意极了。快到东直门时,妈妈将装有废物的垃圾袋顺着车窗就投向外面,我急忙制止已来不及。我要求爸爸把车开回去捡起垃圾,可妈妈说车已经无法返回,再说路上车那么多,如果回去的话撞车怎么办?妈妈甚至说下次改掉也就罢了。可我坚决不干,最后爸爸终于把车开了回来。妈妈找回了扔掉的垃圾。虽然耽误了好多时间,但全家都认为我这样的做法是对的。回家的路上,机场高速路两边的树上挂着好多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全家人都进行了深刻的反省。从此以后,我们全家人都以实际行动成为“讲文明、护环境”的大使。上周,我们全家去爬香山,赏红叶,带了好多食物去野餐。野餐之后,大家分别将垃圾收好,背着下山,到有垃圾桶的地方才扔掉。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家里再也不用我监督,都会自觉所为。妈妈更是用实际行动让我感动。她经常会在公共场所将地上的垃圾捡起,扔进垃圾桶。讲文明、讲礼貌,需要的是人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是国家的小主人,我们有义务去帮助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去学习文明、实践文明。因为我们今天有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更需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成为强大的、高度文明的国家,文明才能受到更多人的敬仰。有一次,我在电视里看到欧洲文明古国德国,在号召全国人民讲文明、讲礼貌,找回日耳曼民族古老的礼仪。同时,举例讲了一个老奶奶经过马路,路上虽然只有她一个人,但她依然等红灯变绿灯才走。老奶奶回答说:“我怕楼上的孩子们看到后,以为红灯是可以通行的。”我把这个故事送给所有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你们的言行对我们是多么重要,当您有不文明的行为时,想想您的孩子吧!想想我们是古老的文明古国吧!我要用亲身经历的这件小事告诉同学们,我们的言行也是可以影响改变大人的!不信你试试吧!让我们都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中学生吧!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强大。===================================================================文明礼仪伴我行八年级 宫亚明我国是礼仪之邦,素来讲究礼貌。孔子以为“不学礼,无以立”;汉代贾谊则把是否讲礼、守礼看作是人与兽的区别。在现代文明社会,讲文明,懂礼貌,这种美德是应当得到大力弘扬的,因为它对于:“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广大公民应顺应时代的要求,自觉遵守,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文明公民。然而,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常有不讲文明、不懂礼貌的现象发生。比如,在公众面前掏耳、挖鼻,甚至抠脚丫;听他人讲话时,东张西望,不屑一顾;上公交车时,蜂拥而上,争抢座位,甚至大动干戈;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马路边便溺。2004年10月6日的《北京广播电视报》就报道说:木樨地科技会堂东边的马路边就成了出租车司机的露天厕所,以致于隔百十来米就能闻着味儿,居民意见很大。居民意见不可能不大,大白天,光天化日之下,没遮没栏的在马路边上说方便就方便,的确不文明。便溺者是方便了,但过往的行人就不方便了,不但行人不方便,假若让外国人看见了,还不会耻笑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低,因为你的方便让整个民族受歧视,受牵连,成何体统?对得起养育你成长的祖国母亲?================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洛克说:“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一种大事。”这点,我们应向周总理学习,美国总统尼克松曾在他写的《领袖们》一书对此作过评价。尼克松说:“周恩来的敏捷机智大大超过我能知道的其他任何一位世界领袖。这是中国独有的特殊的品德,是多少世纪以来的历史发展种种中国文明的精华结晶,他待人很谦虚但很沉着坚定。”周恩来的文明谈吐、礼貌举止和他所具的令人折服的气质和风度,正是他那高尚的品德、宽阔的胸襟、超群的智慧、美好高尚心灵的生动体现。看来,文明、礼仪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首先,注意培养自己美好高尚的心灵。从表面上看,文明礼貌是外在的,而实际上外在的形式下蕴含着内在思想和情感。真正讲文明懂礼貌的人,是有着美好心灵的人,美好的语言来自于美好的心灵,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言为心声”、“形为内现”。其次,要在实践中用文明礼貌的道德标准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文明礼貌,重在表现。主要包括四点:①谦虚礼让②谈吐文明③举止端庄④讲究卫生。我想,你若能做到以上四点,也不愧为“礼仪之邦”的成员了。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的确,人们总是根据你的言谈举止评价你。因为,礼貌是人类和谐相处的金钥匙,只有拥有它才会有幸福、快乐。文明,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高一(1)班 邓雪雯千百年来礼仪之风传承至今,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在当今的社会,上到国家元首互访,下至平民百姓的交往,从政坛巨匠的微笑到商界名家的握手,更是闪耀着文明礼仪的光辉。当我们接触一个人之后,常常会给他一些评语:“这个人素质高,有风度”;“这个人有教养,谈吐文雅”;“这个人太差劲,连句客气话都不会说”;“这个人俗不可耐,满嘴脏话”;“这个人太邋遢,衣服皱巴巴,连脸也没洗干净”……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这样的人,才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文明礼仪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有句老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在事业上才能获得成功。周恩来一生鞠躬尽瘁,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但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亲自和服务员、厨师、警卫员和医护人员等一一握手道谢。周总理是尊重他人的典范,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一些人认为,现代社会讲个人自由,懂不懂文明礼仪没关系,只要学习好、工作好、有真本事就行了。现代社会的确尊重个人的选择,自由度大了,然而对人的文明礼仪要求更高,因为文明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社会“大雅之堂”越来越多,谁也不会愿意成为难登“大雅之堂”的人。日本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母亲做好了饭没告诉孩子吃,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饭前,必须先说一声“那就不客气了”。孩子每次离家或归家都有一套礼仪规矩。孩子每次出门都要和父亲、母亲说一声“我走了”,每次回家进门都要说一声“我回来了”。日本孩子文明礼仪行为已成为他们的习惯。在日本这个国家都有严格的礼仪习惯,更何况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的历史古国呢。现在,我们国家对文明礼仪越来越重视,比如推行文明礼仪操;出版《文明礼仪普及读本》;开展“首都市民文明礼仪风采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次我在街上,看见四个八、九岁的小孩正在把盲道上的自行车移开,他们额头上的汗珠一颗接一颗地往下流,可他们无暇顾及。看到这一幕,我想任何人都会被他们所感动。这件事足以证明我国文明礼仪教育取得的成绩。文明的举止,文明的行为,加上恬静、幽雅、舒适的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会启迪莘莘学子去不断探索,求知。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可以影响你的学习,你的生活,甚至将来的一生都将受用不尽,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只有具有深厚的底蕴、幽雅的谈吐、得体的举止,才能称得上真正有内涵的美。公关礼仪论文 作为一名大学生,许多人都经历过交往、交际中的尴尬,如着装不当、举止失礼、不会说话 ……,事情虽小,但常常挫伤我们的自信,影响我们的形象。如果在未来的求职、工作、业务沟通中这些尴尬依然与我们行影相随,我们的命运会否因此改变?如何使自己的气质更高雅、形象更出众;如何使自己充满自信地出现在同学老师、上级下属和客户面前;如何使自己得体而又自如的参加会议、出席社交活动? 通过老师在课堂上对仪表、仪容、仪态、服饰、语言、相识、交往、校园、求职应聘等专业礼仪的介绍,帮助了我们提升整体形象,做到举止优雅大方,更好地展现个人独特的气质与魅力。让我们更多自信、更好形象、相信在未来能让我们赢得更多求职、升迁、交友、合作的机会! 因为我们深深地懂得,大学生掌握了公关礼仪与形象塑造,就等于手中握有一吧人生成功的钥匙 现在,我想对这一个学期来得到的收获和感想,细细地和老师谈谈. 首先,我觉的谈话在公关方面很重要。 谈话的表情要自然,语气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不要用手指指人。与人谈话时,不宜与对方离得太远,但也不要离得过近,不要拉拉扯扯,拍拍打打。谈话时不要唾沫四溅。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不要凑前旁听。若有事需与某人说话,应待别人说完。有人与自己主动说话,应乐于交谈。第三者参与说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发现有人欲与自己谈话,可主动询问。谈话中遇有急事需要处理或需要离开,应向谈话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谈话现场超过三人时,应不时地与在场的所有人攀谈几句。不要只与一、两个人说话,不理会在场的其他人。也不要与个别人只谈两个人知道的事而冷落第三者。如所谈问题不便让旁人知道,则应另找场合。在交际场合,自己讲话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别人说话,也应适时发表个人看法。要善于聆听对方谈话,不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一般不提与谈话内容无关的问题。如对方谈到一些不便谈论的问题,不对此轻易表态,可转移话题。在相互交谈时,应目光注视对方,以示专心。对方发言时,不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注视别处,显出不耐烦的样子,也不要老看手表,或做出伸懒腰、玩东西等漫不经心的动作。谈话的内容一般不要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情,不谈一些荒诞离奇、耸人听闻、黄色淫秽的事情。一般不询问妇女的年龄、婚否,不径直询问对方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衣饰价格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与妇女谈话不说妇女长的胖、身体壮、保养的好等语。对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要追问,不究根问底。对方反感的问题应表示歉意,或立即转移话题。一般谈话不批评长辈、身份高的人员,不讥笑、讽刺他人。男子一般不参与妇女圈内的议论,也不要与妇女无休止地攀谈而引起旁人的反感侧目。与妇女谈话更要谦让、谨慎,不与之开玩笑,争论问题要有节制。 谈话中要使用礼貌语言,如:你好、请、谢谢、对不起、打搅了、再见……好吗?等等。在我国人们相见习惯说“你吃饭了吗?”“你到哪里去?”等,有些国家不用这些话,甚至习惯上认为这样说不礼貌。在西方,一般见面时先说“早安”、“晚安”、“你好”、“身体好吗?”“最近如何?”“一切都顺利吗?”“好久不见了,你好吗?”“夫人(丈夫)好吗?”“孩子们都好吗?”“最近休假去了吗?”对新结识的人常问:“你这是第一次来我国吗?”“到我国来多久了?”“这是你在国外第一次任职吗?”“你喜欢这里的气候吗?”“你喜欢我们的城市吗?”分别时常说:“很高兴与你相识,希望再有见面的机会。”“再见,祝你周末愉快!”“晚安,请向朋友们致意。”“请代问全家好!”等。 在社交场合,还可谈论涉及天气、新闻、工作、业务等事情。在社交场合中谈话,一般不过多纠缠,不高声辩论,更不能恶语伤人,出言不逊,即便争吵起来,也不要斥责,不讥讽辱骂,最后还要握手而别。 其次,我感觉公关礼仪对白领一族更为重要。 从事办公室工作的白领小姐,学会在各种场合扮好自己的形象,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美丽,也是为了维护公司的整体形象。有关白领小姐仪态有一些不成文的规范,还是注意为好。先说发型。要想扮靓,从头做起。作为一位干练的白领小姐,发型上应力求流畅、简洁。那些赶时髦的或浪漫或花俏的发型,还是“忍痛割爱”适可而止好。奇异,花样百出的罕见发型和黑色之外的染发更是不可轻易尝试。不过,为了调剂单调、沉闷的工作气氛,发型或绾或扎或放,倒是可以交替变化使用,不妨使用一些发带、发夹、发箍之类的花饰品。同时,一些保湿液,发雕油,顺发露,摩丝之类,就可成为你梳理时的得力助手,让你有效率的做出各种发型。 再说化妆。应以轻柔、优雅的淡妆为主,切忌浓妆艳抹。画眼线、涂口红也是可以作到恰到好处的画“龙”点“睛”的,不过,不宜涂过多彩色眼影,口红不可以涂得太鲜太亮。第三说服装。最好以大方、舒适,便于行动为要。当然,简朴、利落感并不是每日套装、窄裙的硬梆梆形象,也不单是千篇一律的制服。身为白领小姐的你,可以让柔和的线条与干练的敏锐感同时出现在你身上。款式上的选择可以不必过于拘泥,颜色方面则不妨避开死灰、黑色之类,而改选较为鲜明一点的宝蓝、翠绿、亮橘、鹅黄......等色系,为无色的办公室增添“色”彩。如果不是下班后有特别的应酬,需要做华丽摩登的打扮,办公时间则应以套装或衬衫、裙子的搭配为宜。值得注意的是,你穿着服装的色彩虽然可以跳眼一点,但不可以把所有的颜色往自己身上堆,打扮得像个调色板,丰盛得像棵圣诞树,丑化了形象,降低了品味。最后说举止。一个白领小姐的仪容服饰,无论多么亮丽可人,她的举止投足稍有闪失,就可使其整体形象“全军覆没”,所以必须对行为举止有所规范。注意你的化妆风范对白领小姐而言,时常为其他同事所指责的是化妆公开化。有的当众拿自己的芳容“开涮”,涂脂抹粉(这些都是应该在洗手间里完成的),有的上洗手间的时间过长,无论是早上刚到办公室,还是下班前,为了化妆在洗手间花上大半个小时也无所顾忌,这种作法是不合适的。 注意护理头发衣领及头上的头皮屑有碍观瞻,应保持勤奋护理头发的好习惯,并选择合适的洗发精。注意你的姿态。在办公室脱鞋是仪态的大忌,如果穿着暴露足趾的鞋,就要小心注意足趾间的整洁。 坐下来不要跷二郎腿,正确的坐姿应该两腿并拢,双脚并立或作相互交错的倾斜。保持微笑这是最最重要的仪态。行走时不可以额首凹胸,显得无精打采,最可贵的是昂首阔步,收腹挺胸,以显示你的自信。注意打电话的姿势最好养成用左手拿话筒的习惯,右手空出来后随时都可将对方所讲的话或重要事项记下来,尽量站着 听电话,即使采取坐姿,也要伸直上身,如此有助于语调的提高,精神集中,更能展现你高雅的神韵。 总之,公关礼仪是一种学问,我们都应该重视它,并让它在我们的成长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最后,想对老师说一句,您辛苦了!感谢您,让我收益匪浅感悟:大学应做到的基本社交礼仪[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现代社交礼仪课堂笔记、课本的整理归纳与思考,结合自身大学生活实际,从个人、社会等多方面着手,感悟出一套大学生应做到的基本的社交礼仪,并归纳成具体的礼仪原则。[关键词]大学 社会 礼仪有人说,大学是象牙塔,可是走出这片浮华,等待着我们的是什么?有人说大学是智慧城,可是离开这个堡垒,直面着我们的是什么?天之骄子,不过是70年代留下的童话,80后的我们如果还以此自满,迟早会被社会淘汰。时代变了,大学不再是那个与世隔绝的梦幻境地,大学已成为了社会的一个缩影,在这里我们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怎样做人。也许你会否定我的观点:都是二十左右的人啦,难道还不会做人吗?不错,我不否认有人早就领悟这个道理,但是大多数80后的大学生,都是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之下,心理年龄的成长往往不及生理年龄。虽然说提倡保持一颗童心,但是在现代社会这个大染缸里,如果总是不想长大,那你那科童心注定因伤痕累累而窒息。也许因为我是一个文科生,是一个理工科学校的文科生,是一个理工科学校学习汉语言文学的文科生,在专业就业面广而不精的情况下,是否掌握一些必要的社交礼仪就显得尤为重要。80后的大学生,应该是更专业、更全面的新一代大学生。这篇文章,我就结合《现代社交礼仪》课上所学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谈谈大学生应做到的一些最基本礼仪,这些基本礼仪不需要有多少渊博的理论知识,也不需要多么客意追求,只要平时稍微注意就能做到。一、 微笑,把快乐带给别人“笑一笑,十年少”,看来多笑不仅有益于社交,还有益于健康。我认为微笑应该是最基本也最简单的一点。但是偏偏就还是有人天天都马着张脸,吝啬微笑。“脸反映出了人们的心理状态”(1),无论是在学校还是社会,我们都要与他人接触、沟通。如果你在和别人说话时,总是摆出一副苦瓜脸,好象谁都欠你钱似的,相信没有人会喜欢和你做朋友。也许你并非有意,你委屈地说这只不过是一种习惯,那你又为什么不有意地改掉这些不好的习惯呢?想想你自己是一个吝啬微笑的人吗?如果自己不知道就去问问密友。曾经有一个朋友对我说过:怎么每天见到你都神经兮兮的呢?朋友的好心提醒使我自己对“笑”这一问题进行了较深刻的分析。其实这是朋友在提醒我表情的不得当。不当苦瓜脸并不是说要随时随地笑、大笑、狂笑……有些不适应场合的笑反而会让人家觉得你缺乏素质。比如在自习室、公交车等公共场合,一些女生肆无忌惮地说笑声总会引起其他人的反感;有同学被老师责怪,其他人幸灾乐祸地轻笑会让当事者和稍有素养的人反感;朋友被捉弄伤心你却像看笑话一样含笑,别说不能控制,再怎么也得控制住,这样也许她永远都不会理你啦……金教授曾说过:在人际交往中,微笑适用范围最广。所以,在一般的社交过程中,我们只要做到多微笑并试具体情况控制自己的表情就足够使你的愉悦感染他人。二、聆听,做一个善解人意的人上帝赋予我们耳朵,是让我们能够通过声音来感知这个世界,而不仅仅是接受声音的器官。学会聆听,对一些过度外向的人来说是一门艰难的课程。我们通常都会发现,许多外向的人有很多朋友,但是贴心的却不多。外向,可以拓宽一个人的交际范围,给人留下深刻的映象,但是外向也应该有度的限制,当别人需要一个善解人意的聆听者指点时,我们必须学会聆听,并将他述说的内容加以整理思考,适当的时候简洁地表达出你的意见,真正的朋友是善解人意的知心朋友,而不是滔滔不决的演讲者。只有你理解别人,别人才会理解你,这是相互的。

曹浩文编著.如何掌握商务礼仪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 李荣建, 宋和平编著. 礼仪训练.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年 徐觅. 现代商务礼仪教程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8庄铭国著. 国际礼仪.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6年 杨狄主编. 社交礼仪.杨狄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陈柳.职业人形象设计与修炼.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4年 沈驷. 错误的礼仪.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年 李莉. 实用礼仪教程.中国人民大学. 2002年 刘小清主编. 现代营销礼仪.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年 《交际礼仪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1 李鸿军著 《西方人的习俗》,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9 高福进编 望采纳

别这样干,十篇才50分

优秀体育类论文参考文献

体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1]周倩.酒泉地区高中健美操课程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2]崔小艳.大学生参加健美操课外锻炼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3]谭林.世界男子自由体操和单杠的发展趋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4]王霞元.甘肃省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5]李春玉.试论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实效性[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xx(09)

[6]王婷,姜华.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教学能力培养[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xx(05)

[7]丁根清.如何培养体育系学生健美操教学能力[J].才智.20xx(21)

[8]王延芳.甘肃省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认知与行为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9]何晴晴.功能力量训练对预防健美操运动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xx

[10]余永生.四川省独立院校健美操运动开展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xx

[11]何晴晴.功能力量训练对预防健美操运动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xx

[12]李鑫.山西省太原市广场健身舞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延安大学20xx

[13]王楠.对沈阳市高职院校大众健美操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xx

[14]杜秀娟.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美操教学能力的培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15]魏复活.宁夏城镇回民中学体操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16]祝欢.兰州市与郑州市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现状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17]李冰,张璐.浅析大学英语泛读教学与阅读技巧[J].科教文汇(上旬刊).20xx(05)

[18]龚云.中澳两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xx(07)

[19]胡凤兰.如何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田径教学能力[J].学园(教育科研).20xx(03)

[20]杨瑞鹏.陕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xx(01)

[1]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xx.32-33.

[2]彭庆文.大学体育概念新释[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xx.26(6).74-79.

[3]冯晓辉.中学体育艺术类课程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xx.40(2).

[4]魏丕勇.于涛.体育与艺术关系研究的综述[J].体育文化导刊.20xx,(1):11~13.

[5]梅汝莉.“多元智能”理论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J].中小学管理.20xx(12).

[7]白学军.智力心理学的研究进展[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8]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8-27.

[9]欣心.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J].北京教育.20xx.(5).

[10]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8-27.

[11]钟祖荣.伍芳辉.多元智能理论解读[M].上海:开明出版社.20xx:1-23.

[12]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8-27

[13]周应德,尹华丁.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对体育教学的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xx.6(1):12-13

[14]冯克诚主编.霍华德.加德纳与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原理、结构和教育学意义[M].学苑音像出版社.20xx.(5):4-6

[15]彭伟强.美国多元办学模式及其启示[M].教学理论与实践.20xx.21(7):29-32

[1] 主红. 对排球大力跳发球失误的技术原因分析[J]. 科技信息, 2010, (14) :404[2] 隋远杰. 辽宁省青少年排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现状分析[J]. 辽宁体育科技, 2010, (02) :38,41[3] 卢文平. 排球比赛中发球心理影响因素研究[J]. 内江科技, 2010, (04) :152[4] 苏玉凤. 对不同阶段影响中国女排竞技水平发展的因素分析[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0, (05) :50-51[5] 郭立平, 宋林. 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扣球高度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01) :120-122[6] 刘作忠. 首次由中国人主持的全国运动会[J]. 寻根, 2010, (02) :34-38[7] 胡永奎. 初中女生排球正面上手传球练习方法探究[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0, (03) :18[8] 任国平. 西岗,激情与活力的热土——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教师专业成长纪实[J]. 人民教育, 2010, (01) :20-29[9] 刘纯献. 体教结合论[J]. 体育文化导刊, 2010, (03) :74-77[10] 谢曙, 周威, 雷文军, 许名鑫. 广州2010年亚运会排球馆大跨预应力箱梁设计[J]. 建筑结构, 2010, (04) :63-65,75[11] 刘菁. 排球正面双手上手传球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及教学方法[J]. 体育科技, 2000, (01) .[12] 马志勇,杨焱. 排球上手传球技术教法的改进[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 (02) .[13] 张力. “导学——学导”教学法结合心理训练法在高校排球上手传球教学中的运用[J]. 内蒙古体育科技, 2007, (02) .[14] 李其顺. 排球上手传球的易错与纠错[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 (12) .[15] 符智勇. 想象训练在排球传球教学中的应用[J]. 成功(教育), 2008, (03) .[16] 姜晓阳,马金玉. 普通高校女生排球传球教学方法探索[J]. 教育探索, 2007, (07) .[17] 王俏英. 排球基本技术动作要领的教学方法[J]. 凯里学院学报, 2008, (03) .[18] 郑欣. 浅析高校女生排球课正面传球的教学方法[J].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7, (02) .[19] 周俊芬,潘年丽. 排球传球技术中常见的错误动作与纠错方法[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02) .[20] 陈高国. 排球正面传球教学探讨[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4) .还有英文的参考文献,自己选吧1.Influence of ankle functional instability on the ankle electromyography during landing after volleyball blockingJournal of Electromyography and Kinesiology, Volume 19, Issue 2, April 2009, Pages e84-e93Eneida Yuri Suda, César Ferreira Amorim, Isabel de Camargo Neves Sacco2.Body weight changes and voluntary fluid intakes of beach volleyball players during an official tournamentJournal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Sport, Volume 11, Issue 2, April 2008, Pages 139-145E. Zetou, G. Giatsis, F. Mountaki, A. Komninakidou3.A novice-expert comparison of (intra-limb) coordination subserving the volleyball serveHuman Movement Science, Volume 16, Issue 5, October 1997, Pages 653-676Jacques Temprado, M. Della-Grasta, M. Farrell, M. Laurent4.Somatotype, size and body composition of competitive female volleyball playersJournal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Sport, Volume 11, Issue 3, June 2008, Pages 337-344Grigoris G. Malousaris, Nikolaos K. Bergeles, Karolina G. Barzouka, Ioannis A. Bayios, George P. Nassis, Maria D. Koskolou5.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a Female Collegiate Volleyball Player with CostochondritisJournal of Manipulative and Physiological Therapeutics, Volume 30, Issue 4, May 2007, Pages 321-325Donald Aspegren, Tom Hyde, Matt Miller6.Comparison of landing maneuver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college volleyball playersClinical Biomechanics, Volume 19, Issue 6, July 2004, Pages 622-628Yasar Salci, Behzat Bahadir Kentel, Cengiz Heycan, Sabire Akin, Feza Korkusuz7.Individuality and reproducibility in high-speed motion of volleyball spike jumps by phase-matching and averagingJournal of Biomechanics, Volume 38, Issue 10, October 2005, Pages 2050-2057Mitsuru Tokuyama, Hirotsugu Ohashi, Hisao Iwamoto, Kunio Takaoka, Mamoru Okubo8.Humeral torsion and passive shoulder range in elite volleyball playersPhysical Therapy in Sport, Volume 10, Issue 2, May 2009, Pages 51-56Laura M. Schwab, Peter Blanch9.Spine Injuries in VolleyballSpine in Sports, 2005, Pages 81-94Scott F Nadler, Peter Yonclas, Luke Rigolosi10.ANALYSIS OF THE VOLLEYBALL SPIKE USING WORKING MODEL 2DJournal of Biomechanics, Volume 40, Supplement 2, 2007, Page S760Wendy Linnell, Tom Wu, Pierre Baudin, Pierre Gervais11.Three-dimensional kinematic analysis of the volleyball digJournal of Biomechanics, Volume 24, Issues 3-4, 1991, Page 266Joe F. Garrett, Gregory S. Rash12.Kinematics analysis of landing from volleyball blockGait & Posture, Volume 28, Supplement 1, August 2008, Page S19R. Lobietti, S. Fantozzi, R. Stagni, F. Merni13.The motion of the shoulder joint during the overhand volleyball serveJournal of Biomechanics, Volume 24, Issues 3-4, 1991, Page 266Lisa A. Schaller, Mary C. Verstraete14.Does landing technique displayed during volleyball training replicate the demands of competition?Journal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Sport, Volume 9, Supplement 1, December 2006, Page 47C. Wild, B. Munro, J. Steele15.Pressure distribution under the foot at the take off in volleyball jumps and fosbury flop high jumpsJournal of Biomechanics, Volume 27, Issue 6, 1994, Page 677Thomas L. Milani, Ewald M. Hennig

礼仪课师生礼仪论文参考文献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构成整个社会文明和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础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礼仪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礼仪论文 范文 一:大学生礼仪素养强化路径分析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古言,表达了社会对老师的职业与无悔付出的劳动的尊重。然而世事变迁,在我们工作的高职校园中,尊师重教礼仪严重弱化:学生遇到老师不主动问好,视同遇上陌生人;老师上课写满字的黑板,学生不会主动去擦,认为老师自己擦黑板是理所当然;教师还没有宣布下课,有些学生已经开始收拾书包了;校园行走,听见学生骂粗话,即使有老师在场,他们仍面无愧色,毫不收敛等等。同学之间朝夕相处,情同手足,这份情义是我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然而,高职院校大学生中一些非礼行为随处可见,缺乏一些基本的交往礼仪,情义礼仪淡薄;一些同学追求时尚的生活理念和方式,把与大学生身份不符的一些行为和理念看成自己的个性,与学校的校纪校规背道而驰;在宿舍里不遵守作息时间,无视宿舍其他同学感受,不按时熄灯就寝,大声说话,通宵上网,肆无忌惮地打扰其他同学的休息;没有保持宿舍清洁卫生的自觉意识,既不注重个人卫生,更缺乏主动搞好宿舍卫生的热情,喜欢对同学的体态相貌仪表穿着等品头论足,甚至给同学起一些带有人身攻击的绰号等。

当前时尚化风气日趋严重,学生与道德礼仪渐行渐远,逐渐迷失自我。高职院校校园内男学生脚踏拖鞋横行、进出教室还自认为惬意潇洒;女学生的一些独特发型发色让人瞠目结舌,一些个性化开放化服装如吊带装、超短裙等充斥课堂,逐渐远离学生应有的内敛和朴实。校园内男女学生搂搂抱抱,卿卿我我,公开调情场景屡见不鲜;教室里,学生吃东西、睡觉、玩手机的大有人在;在课桌椅上乱写乱画等屡屡可见。高职院校大学生通过手机短信、纸条、枪手、课桌上涂鸦等行为进行作弊的屡见不鲜,且考试作弊方式日新月异,让老师防不胜防。

礼仪素养缺失原因分析

(一)个人成长环境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公民素质,社会道德修养整体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作为个体的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部分学生没有得到社会的关怀、良好指导及示范,这其中一方面由于家庭对其的影响力不够,特别是对于一些双亲都远赴外地打工,他们的孩子缺失家庭温暖和 家庭 教育 ;另一方面,在孩子礼仪修养形成的重要中小学阶段,由于我国过份重视应试教育,对礼仪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部分学校甚至缺失基本的礼仪教育课程。童蒙养正时期的礼仪素养教育缺失使得其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时按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言行习惯我行我素。

(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冲击

当前,社会 文化 中存在一些不良的风气,一些人道德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道德意识,尤其在礼文化中有些畸形发展,礼自身的精神价值逐渐被弱化,其物质价值、商业价值被迅速膨胀,礼品的往来成为我们不堪重负的人情债,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亵渎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礼文化。高职院校大学生受到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竟出现为了评奖学金,评先进,竞选学生干部等而请客送礼,严重亵渎了高校的校园文化,为了有效地抑制丑恶社会风气对学生的影响,高校礼仪素养教育任重道远。

(三)实用化价值取向与多面性的礼仪规范矛盾

当代高职大学生为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找到合适的工作,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礼仪素养文化随社会风气的腐蚀也日趋功利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礼仪素养系统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全面推进。过于重视对专业知识的索求及一些以功利为目的基本技能的学习,学生实用化价值理念的过分追求,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导致学生的价值取向及人格发展过于单面化及片面化,这势必造成部分高职大学生基本道德修养、礼仪素养教育弱化,出现有才无德、书呆子等难以融入社会的现象,单方面实用化价值取向与礼仪素养的多面性矛盾,不利于高职院校大学生礼仪 基本素养 的培育。

强化高职院校大学生礼仪素养的途径

(一)把礼仪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礼仪素养意识

大学时期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强化高职院校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将礼仪素养教育纳入高职院校的常规课堂教学体系,与其专业教学体系紧密结合,配备专业礼仪素养教学师资,使学生从理论上对礼仪素养文化进行理解,并结合思想道德修养系统教育,掌握礼仪文化的一些基本知识,丰富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内涵。实践表明,接受过礼仪素养系统教育的同学,其为人处事, 言行举止 ,内在散发出的涵养素质、人格魅力等都有明显的优势。

(二)强化教师的身教作用

人们都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是授人于鱼,更应授人于渔,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人处事的能力,及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师自身的礼仪素养、言谈举止等常常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讲授礼仪素养系列课程的教师,其良好的个人素质和修养,散发出的人格魅力等对学生的影响,远超过礼仪书本及课程本身的影响,因此我们广大高职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礼仪素质和礼仪形象,保持良好的师德师风及高尚情操,为高职学生们树立榜样。

(三)于实践中强化礼仪素养教育

礼仪素养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之就是为了更好地用之,以提高自身道德水准和人格修养。在实施礼仪素养教育过程中应密切联系实际,实施礼仪素养教育的教师要敢于创新 教学 方法 ,开拓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要别于一般的专业知识教学手段,要将礼仪素养理论讲活,将一些知识点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融入到现实社会中,更可在课程上尝试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模拟,变枯燥生硬的知识讲解为活跃的学生主动参与,提升学生的求知能动性,使礼仪素养文化深入学生心中,进一步升华学生们的礼仪意识。

结语

礼仪素养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大学生礼仪素养行为培养为核心,可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整体职业素质,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大学生礼仪论文范文二: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礼仪课的重要性

摘要: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礼仪”很早就作为典章制度和道德教化的方法来使用。在多元化思想并行的今天,部分大学生礼仪修养严重缺失:如上课睡觉、看手机现象屡禁不止,在教室吃饭、吃零食现象普遍,在校园穿着暴露或随意,甚至在课堂辱骂老师现象频现,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与建设和谐优美校园的理念大相径庭,因此利用现代礼仪的规范塑造大学生思想,影响大学生行为,提高大学生素质是有效的教育途径。

关键词:现代礼仪;素质教育

1.礼仪的内涵和作用

礼仪的内涵。礼仪是在 人际交往 过程中约定俗成的、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内化于个人修养、道德规范、交际艺术、沟通技巧、民俗习惯等方面的外在表现形式。礼仪的作用。从人际交往角度看,礼仪是建立、巩固和改善各种关系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从公众形象角度看,礼仪是建立良好公众形象的前提;从职业发展角度看,礼仪是事业成功的条件;从对外交往角度看,礼仪是组织形象的保证、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

2.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素质教育的内容。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包括培养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等素质。具有时代性、全体性、综合性、主体性和长效性。素质教育的意义: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首先,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要求其具备宽大的胸怀、谦虚的态度和良好的心态,应对各种挑战;其次,在当今社会,时代主题是以人为本,所以我们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第三,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教育中存在的“应试教育”,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最后,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基础,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这是时代的需要,教育发展的必然。

3.开设现代礼仪课对于素质教育的意义

礼仪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规范和教化的过程。通过学习礼仪的起源与历史演变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礼仪到底是什么,涵盖哪些方面,了解学习礼仪的历史文化精髓;通过学习礼仪概念、原则、表现形式等,可以使学生了解礼仪的内涵和外延,了解学习目的与意义;通过日常礼仪规范和专项礼仪规范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知礼貌,懂礼节,将礼仪规范贯彻于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这些对于学生自身修养提高、和谐优美校园建设、顺利地与社会接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1现代礼仪与德育育人

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行为规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传统美德教育。而礼仪教育正是上述四项基本任务的交织点。因为礼仪教育,是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华部分。所以,只有以礼仪教育为契机,才能带动四项德育工作的开展。学习现代礼仪有助于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品质、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包括忠心报国,公而忘私,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等等,现代我国提倡的“爱国诚信敬业友善”等都是对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这些内容在礼仪的基本原则中都有体现,要利用礼仪课教育和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奉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要求,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奉献的过程中领悟文明、践行礼仪。

3.2现代礼仪与文化育人

礼仪是一种文化,是文化就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中国现代礼仪是在继承中国传统礼仪的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又结合国际礼仪惯例而形成的个性与共性相融合的一种新时代的礼仪规范。学习现代礼仪暨要学习中国传统的礼仪文化,又要学习西方礼仪文化。比如宴会礼仪方面中西方的差别就很大,中国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中国人将吃饭看作头等大事,中国菜注重菜肴色、香、味、形、意俱全,甚至于超过了对营养的注重,只要好吃又要好看,营养反而显得不重要了。西方的饮食比较讲究营养的搭配和吸收,是一种科学的饮食观念。西方人多注重食物的营养而忽略了食物的色、香、味、形、意如何,他们的饮食多是为了生存和健康,似乎不讲究味的享受……通过这些文化差异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主动探索,有助于学生了解并热爱中西方优秀历史文化。

3.3现代礼仪与审美育人

良好的审美素质决定着正确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为人处事的基本态度。现代礼仪中的礼仪美不同于自然美,也不同于艺术美,而是注重修饰美,而且是恰到好处的修饰美。现代礼仪中的 个人礼仪 不但包涵整洁的仪容、优雅的仪表,还涉及端庄得体的仪态,礼貌的言语和沟通技巧。礼仪贯穿于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学习这些礼仪规范的过程实际就是教化学生行为的过程,通过言谈举止等礼仪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改善个人形象,自觉规范行为,塑造良好的气质,交往中有助于加深认识、增进了解,赢得公众的好感和尊重。对于培养具有形象美、姿态美、言语美、心灵美等外在与内在美相统一的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作用。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创建和谐社会,必须从礼仪教育开始。中国今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物质,精神,文化各个方面,都急迫的需要一套完整而合理的价值观进行统一,而礼仪文化无疑是这种统一的“先行军”,因此在现代礼仪课作为基础课程,对于塑造学生的行动与思想,提高当代大学生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大学生礼仪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商务礼仪毕业论文范文

2. 商务礼仪论文范文

3. 学习大学生礼仪的心得体会

4. 大学礼仪策划书范文3篇

5. 学习学生礼仪的心得体会6篇

大学生学习礼仪很重要 “礼仪”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和《礼记》。现代社会“礼仪”一词有了更加广泛的含义,其内容包括行礼仪式、礼节及仪式、风俗规定的仪式、行为规范、交往程序、礼宾次序、道德规范等等。礼仪作为一种文化,是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用来对他人表达友谊和好感的符号。礼仪可以使一个人变得有道德,可以塑造一个理想的个人形象,可以使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也可以使得社会更加安定、文明和和谐。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至今有着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 当然在我们大学生的领域内,礼仪礼貌也是举足轻重的。在人才招聘会上,言谈儒雅、服饰得体、仪表端庄、神态大方、礼仪到位的大学生更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公众以可亲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欲望,而且会使与公众的合作过程充满和谐与成功。 任何一个社会组织,小到一家店铺,大到一个国家,要想广交朋友,广聚信息,想增进相关公众对它的理解、信任、合作与支持,想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全面实现自己的目的,同样也一刻离不开礼仪。 礼仪不仅可以美化人生,而且可以培养人们的社会性,同时还是社会生活和交往的需要。孟德斯鸠曾说:“我们有礼貌是因为自尊。”“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礼貌招待的人喜悦。”生活中有许多口角、摩擦、矛盾、争斗,都是起因于对小节的不注意。而文雅、宽厚能使人加深友情,增加好感。注重言语礼仪,可以有一个和睦、友好的人际环境,注重行为的礼仪,可以有一个宁静、洁净的生活环境,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也可以美化人生,美化社会,因此礼仪习惯的培养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宋朝的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面,对人才的德和才做过精彩的论述,他说:“夫聪察强毅谓之才,正直中和谓之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意思是说,德是统帅,才是被统帅的。如果摆不正德才关系,把才看成德,选人用人就会失误。一个优秀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 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礼仪的研究和教育在国内已经有所发展,特别是职业与礼仪的结合已成大势所趋。 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在道德水准上,在礼仪修养方面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追求个性是当代年轻人的特点,在追求突出个性过程中,许多不文明、不礼貌,甚至丑陋、陈腐、粗俗的东西都被当做了“新潮”、“潇洒”,在我们的周围,经常可以看到衣冠不整者、行为不端者、张口骂人者、随地吐痰者……。诸如此类不良行为的存在,已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形象,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障碍。法国作家大仲马说过:“有些人学了一生,而且学会了一切,但却没有学会怎样才有礼貌。”因此,开展礼仪教育和教学,进行标准的礼仪训练,通过礼仪这个“尺度”,规范大学生的言谈举止,矫正粗俗、丑陋行为,已经成为培养大学生良好形象、优雅气质和风度的必修课,必须引起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的普遍重视和关注。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大潮之下,大学生的个人素质达到更高的标准和更加具体的要求,才能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之下有所发展。 普及大学生礼仪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进程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普及大学生礼仪,将直接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具体来说,加强礼仪训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身修养。普及大学生礼仪,将促使大学生从一点一滴小事着眼,从检点一举一动自身行为着手,逐步提高其自身修养;有助于维护高校的形象。在社会上,大学生个人形象往往与高校形象划等号,所以大学生对个人形象的维护将直接有助于高校形象的维护,甚至有助于对整个高等教育形象的维护;有助于增进人际沟通。大学生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作为,必须注重人际沟通。 在普及大学生礼仪的同时,规范大学生礼仪是大学生精神风貌建设的当务之急。 首先,大学生礼仪自身要求规范化。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礼仪本身的特点之一就是规范化。倘若对大学生礼仪不讲究规范化,而是任凭大学生在具体运用礼仪时自行其是,各搞一套,则大学生不像大学生,而混同于社会一般青年了。 其次,大学生的精神建设要求大学生礼仪规范化。《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的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毋庸置疑,对大学生礼仪的规范,必将直接有助于我国大学生精神风貌的建设。 规范大学生礼仪,既要令其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相适应,又要坚持科学的态度。要目标明确、循序渐进、切实可行并大力推广。

礼仪是无处不在的,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它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它的作用太多太多了。在这阳春三月,春意浓浓、生机勃勃,意味着我们该有一个崭新面貌。那么怎样才能使小学生礼仪洋溢在美丽的校园里呢? 我们小学生要着装得体,符合学生身份,体现出新世纪学生篷勃向上的风采,因为仪表、仪容、仪态可以让人一看便知道你的修养。 升旗仪式,最为庄严。这凝聚了文明与热血的国旗,在礼仪的包围中更显得鲜艳。此时此刻,国旗下的我们要严肃认真、精神饱满、高唱国歌,不负于“礼仪之邦”这个美誉。 课堂礼仪对老师的教学影响很大,它直接关系着一个班的荣誉与凝聚力,体现这个班的班风班貌。校园礼仪就更重要了,下课后的休息时间,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不拿粉笔头玩、上下楼梯一律右行、见老师和客人要用普通话主动问好。我们还应该爱护花草树木和一切设施,不穿越绿化带,爱护清洁卫生,服从老师管理和接受值周学生的批评劝阻。受到老师的帮助,应主动诚恳地说谢谢。 同学之间也离不开礼仪,它就像润滑油,使粗糙的磨擦消迹,如果有矛盾,多进行自我反省。互相理解、宽容待人。培养较强的协作精神,这样使班级更团结、友谊更深厚。 在3月这个文明礼貌月,全中国都弥漫着文明礼貌的芳香。而这些芳香正来自于各种花朵,你,便是他们中的一份子,相信自己,我们一定能行。我们将挑起传承礼仪的使命,无负于未来,无负于这教育我们的美丽校园。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

公关礼仪论文 作为一名大学生,许多人都经历过交往、交际中的尴尬,如着装不当、举止失礼、不会说话 ……,事情虽小,但常常挫伤我们的自信,影响我们的形象。如果在未来的求职、工作、业务沟通中这些尴尬依然与我们行影相随,我们的命运会否因此改变? 如何使自己的气质更高雅、形象更出众;如何使自己充满自信地出现在同学老师、上级下属和客户面前;如何使自己得体而又自如的参加会议、出席社交活动? 通过老师在课堂上对仪表、仪容、仪态、服饰、语言、相识、交往、校园、求职应聘等专业礼仪的介绍,帮助了我们提升整体形象,做到举止优雅大方,更好地展现个人独特的气质与魅力。让我们更多自信、更好形象、相信在未来能让我们赢得更多求职、升迁、交友、合作的机会! 因为我们深深地懂得,大学生掌握了公关礼仪与形象塑造,就等于手中握有一吧人生成功的钥匙 现在,我想对这一个学期来得到的收获和感想,细细地和老师谈谈. 首先,我觉的谈话在公关方面很重要。 谈话的表情要自然,语气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不要用手指指人。与人谈话时,不宜与对方离得太远,但也不要离得过近,不要拉拉扯扯,拍拍打打。谈话时不要唾沫四溅。 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不要凑前旁听。若有事需与某人说话,应待别人说完。有人与自己主动说话,应乐于交谈。第三者参与说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发现有人欲与自己谈话,可主动询问。谈话中遇有急事需要处理或需要离开,应向谈话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谈话现场超过三人时,应不时地与在场的所有人攀谈几句。不要只与一、两个人说话,不理会在场的其他人。也不要与个别人只谈两个人知道的事而冷落第三者。如所谈问题不便让旁人知道,则应另找场合。 在交际场合,自己讲话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别人说话,也应适时发表个人看法。要善于聆听对方谈话,不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一般不提与谈话内容无关的问题。如对方谈到一些不便谈论的问题,不对此轻易表态,可转移话题。在相互交谈时,应目光注视对方,以示专心。对方发言时,不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注视别处,显出不耐烦的样子,也不要老看手表,或做出伸懒腰、玩东西等漫不经心的动作。 谈话的内容一般不要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情,不谈一些荒诞离奇、耸人听闻、黄色淫秽的事情。一般不询问妇女的年龄、婚否,不径直询问对方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衣饰价格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与妇女谈话不说妇女长的胖、身体壮、保养的好等语。对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要追问,不究根问底。对方反感的问题应表示歉意,或立即转移话题。一般谈话不批评长辈、身份高的人员,不讥笑、讽刺他人。 男子一般不参与妇女圈内的议论,也不要与妇女无休止地攀谈而引起旁人的反感侧目。与妇女谈话更要谦让、谨慎,不与之开玩笑,争论问题要有节制。 谈话中要使用礼貌语言,如:你好、请、谢谢、对不起、打搅了、再见……好吗?等等。在我国人们相见习惯说“你吃饭了吗?”“你到哪里去?”等,有些国家不用这些话,甚至习惯上认为这样说不礼貌。在西方,一般见面时先说“早安”、“晚安”、“你好”、“身体好吗?”“最近如何?”“一切都顺利吗?”“好久不见了,你好吗?”“夫人(丈夫)好吗?”“孩子们都好吗?”“最近休假去了吗?”对新结识的人常问:“你这是第一次来我国吗?”“到我国来多久了?”“这是你在国外第一次任职吗?”“你喜欢这里的气候吗?”“你喜欢我们的城市吗?”分别时常说:“很高兴与你相识,希望再有见面的机会。”“再见,祝你周末愉快!”“晚安,请向朋友们致意。”“请代问全家好!”等。 在社交场合,还可谈论涉及天气、新闻、工作、业务等事情。 在社交场合中谈话,一般不过多纠缠,不高声辩论,更不能恶语伤人,出言不逊,即便争吵起来,也不要斥责,不讥讽辱骂,最后还要握手而别。 其次,我感觉公关礼仪对白领一族更为重要。 从事办公室工作的白领小姐,学会在各种场合扮好自己的形象,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美丽,也是为了维护公司的整体形象。有关白领小姐仪态有一些不成文的规范,还是注意为好。 先说发型。要想扮靓,从头做起。作为一位干练的白领小姐,发型上应力求流畅、简洁。那些赶时髦的或浪漫或花俏的发型,还是“忍痛割爱”适可而止好。奇异,花样百出的罕见发型和黑色之外的染发更是不可轻易尝试。不过,为了调剂单调、沉闷的工作气氛,发型或绾或扎或放,倒是可以交替变化使用,不妨使用一些发带、发夹、发箍之类的花饰品。同时,一些保湿液,发雕油,顺发露,摩丝之类,就可成为你梳理时的得力助手,让你有效率的做出各种发型。 再说化妆。应以轻柔、优雅的淡妆为主,切忌浓妆艳抹。画眼线、涂口红也是可以作到恰到好处的画“龙”点“睛”的,不过,不宜涂过多彩色眼影,口红不可以涂得太鲜太亮。 第三说服装。最好以大方、舒适,便于行动为要。当然,简朴、利落感并不是每日套装、窄裙的硬梆梆形象,也不单是千篇一律的制服。身为白领小姐的你,可以让柔和的线条与干练的敏锐感同时出现在你身上。款式上的选择可以不必过于拘泥,颜色方面则不妨避开死灰、黑色之类,而改选较为鲜明一点的宝蓝、翠绿、亮橘、鹅黄......等色系,为无色的办公室增添“色”彩。如果不是下班后有特别的应酬,需要做华丽摩登的打扮,办公时间则应以套装或衬衫、裙子的搭配为宜。值得注意的是,你穿着服装的色彩虽然可以跳眼一点,但不可以把所有的颜色往自己身上堆,打扮得像个调色板,丰盛得像棵圣诞树,丑化了形象,降低了品味。 最后说举止。一个白领小姐的仪容服饰,无论多么亮丽可人,她的举止投足稍有闪失,就可使其整体形象“全军覆没”,所以必须对行为举止有所规范。 注意你的化妆风范对白领小姐而言,时常为其他同事所指责的是化妆公开化。有的当众拿自己的芳容“开涮”,涂脂抹粉(这些都是应该在洗手间里完成的),有的上洗手间的时间过长,无论是早上刚到办公室,还是下班前,为了化妆在洗手间花上大半个小时也无所顾忌,这种作法是不合适的。 注意护理头发衣领及头上的头皮屑有碍观瞻,应保持勤奋护理头发的好习惯,并选择合适的洗发精。 注意你的姿态。 在办公室脱鞋是仪态的大忌,如果穿着暴露足趾的鞋,就要小心注意足趾间的整洁。 坐下来不要跷二郎腿,正确的坐姿应该两腿并拢,双脚并立或作相互交错的倾斜。 保持微笑这是最最重要的仪态。行走时不可以额首凹胸,显得无精打采,最可贵的是昂首阔步,收腹挺胸,以显示你的自信。 注意打电话的姿势 最好养成用左手拿话筒的习惯,右手空出来后随时都可将对方所讲的话或重要事项记下来,尽量站着 听电话,即使采取坐姿,也要伸直上身,如此有助于语调的提高,精神集中,更能展现你高雅的神韵。 总之,公关礼仪是一种学问,我们都应该重视它,并让它在我们的成长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最后,想对老师说一句,您辛苦了!感谢您,让我收益匪浅感悟:大学应做到的基本社交礼仪[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现代社交礼仪课堂笔记、课本的整理归纳与思考,结合自身大学生活实际,从个人、社会等多方面着手,感悟出一套大学生应做到的基本的社交礼仪,并归纳成具体的礼仪原则。[关键词]大学 社会 礼仪有人说,大学是象牙塔,可是走出这片浮华,等待着我们的是什么?有人说大学是智慧城,可是离开这个堡垒,直面着我们的是什么?天之骄子,不过是70年代留下的童话,80后的我们如果还以此自满,迟早会被社会淘汰。时代变了,大学不再是那个与世隔绝的梦幻境地,大学已成为了社会的一个缩影,在这里我们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怎样做人。也许你会否定我的观点:都是二十左右的人啦,难道还不会做人吗?不错,我不否认有人早就领悟这个道理,但是大多数80后的大学生,都是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之下,心理年龄的成长往往不及生理年龄。虽然说提倡保持一颗童心,但是在现代社会这个大染缸里,如果总是不想长大,那你那科童心注定因伤痕累累而窒息。也许因为我是一个文科生,是一个理工科学校的文科生,是一个理工科学校学习汉语言文学的文科生,在专业就业面广而不精的情况下,是否掌握一些必要的社交礼仪就显得尤为重要。80后的大学生,应该是更专业、更全面的新一代大学生。这篇文章,我就结合《现代社交礼仪》课上所学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谈谈大学生应做到的一些最基本礼仪,这些基本礼仪不需要有多少渊博的理论知识,也不需要多么客意追求,只要平时稍微注意就能做到。一、 微笑,把快乐带给别人“笑一笑,十年少”,看来多笑不仅有益于社交,还有益于健康。我认为微笑应该是最基本也最简单的一点。但是偏偏就还是有人天天都马着张脸,吝啬微笑。“脸反映出了人们的心理状态”(1),无论是在学校还是社会,我们都要与他人接触、沟通。如果你在和别人说话时,总是摆出一副苦瓜脸,好象谁都欠你钱似的,相信没有人会喜欢和你做朋友。也许你并非有意,你委屈地说这只不过是一种习惯,那你又为什么不有意地改掉这些不好的习惯呢?想想你自己是一个吝啬微笑的人吗?如果自己不知道就去问问密友。曾经有一个朋友对我说过:怎么每天见到你都神经兮兮的呢?朋友的好心提醒使我自己对“笑”这一问题进行了较深刻的分析。其实这是朋友在提醒我表情的不得当。不当苦瓜脸并不是说要随时随地笑、大笑、狂笑……有些不适应场合的笑反而会让人家觉得你缺乏素质。比如在自习室、公交车等公共场合,一些女生肆无忌惮地说笑声总会引起其他人的反感;有同学被老师责怪,其他人幸灾乐祸地轻笑会让当事者和稍有素养的人反感;朋友被捉弄伤心你却像看笑话一样含笑,别说不能控制,再怎么也得控制住,这样也许她永远都不会理你啦……金教授曾说过:在人际交往中,微笑适用范围最广。所以,在一般的社交过程中,我们只要做到多微笑并试具体情况控制自己的表情就足够使你的愉悦感染他人。 二、聆听,做一个善解人意的人上帝赋予我们耳朵,是让我们能够通过声音来感知这个世界,而不仅仅是接受声音的器官。学会聆听,对一些过度外向的人来说是一门艰难的课程。我们通常都会发现,许多外向的人有很多朋友,但是贴心的却不多。外向,可以拓宽一个人的交际范围,给人留下深刻的映象,但是外向也应该有度的限制,当别人需要一个善解人意的聆听者指点时,我们必须学会聆听,并将他述说的内容加以整理思考,适当的时候简洁地表达出你的意见,真正的朋友是善解人意的知心朋友,而不是滔滔不决的演讲者。只有你理解别人,别人才会理解你,这是相互的。三、严以待己,宽以待人这句话说着简单,但是做起却很难。特别是对于80后的我们,在长辈的溺爱下形成了很强的自我中心意识,既什么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总认为自己做的都是正确的,一切错误都是别人的。也就是严重的宽以待己,严以待人。一方面,严以待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要时刻提醒自己怎样做得更加完备。相信大家对唐太宗以史为镜、以民为镜,广纳谏言的故事并不陌生,那我们为什么不向他学习,约束一些不好的言行习惯,力求做得更好,要相信前进的道路上是永远没有终点的。另一方面,要做到宽以待人。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表达的这个意思,指身份高的人要有肚(度)量,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要成为有所作为的人,首先做到的就应该就是大度。如果一点鸡毛蒜皮的事也让你耿耿与怀,那么你就注定只能做“小人”(2)。凡事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包纳,不仅自己身心愉悦,也使别人愿意与你做朋友。四、多做实事少说闲话多做事少说话,这里的做事不仅包括学习、工作,还包括思考。还清楚的记得小时侯看长篇电视连续剧《官场现形记》中一句经典的台词:为官之道就是多磕头少说话。清朝官员见了上级都要俯首磕头,这句台词点用幽默的手法点破了官场升迁的法则。其实并不是为官之道,做人也是如此。现代社会,言多必失,祸从口出,有时真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说话要谨慎,多想少说。说话要令人高兴,循循善诱,“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如果是像我一样说话重来不经大脑的人,最好还是坚持“沉默是金”,谨慎言语。我自己最讨厌背后挑拨离间的人,所以自己从不议论他人,但是在大学校园这个小社会里,总是有那么些人喜欢说三道四,唯恐天下不乱。以前我遇到这种情况,总是无赖,在课堂上我学到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当有人在你面前说其他人坏话时,以微笑还之,不参与任何评论,当然更不要去做那种人。因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你自己。恩,的确很有道理。五、守信,履行你的承诺做一个守信用的人,不要轻易许诺,如果答应了就一定要做。事实变化无偿,没有绝对把握的事情不要给别人许下任何承诺,哪怕你有99%的把握,也应该说尽量,要是出现了什么意外也可以跟自己台阶下。否则你就成为别人眼中失信之辈。想想你没有义务为别人做什么,如果因为帮了别人还被责怪,岂不是费力不讨好。但是如果你答应了别人,那就请你投入百分之两百的心血到这件事上,尽全力做好,千万不要言而无信。六、做一个独立的人我说的独立并不是独行孤僻,而是指一个人在群体中要有自己思想和认识,不要人云亦云,不要依赖别人,不要把别人的承诺放在心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独立的人往往能从精神上征服其他人,成为人群中佼佼者,具有一种不可言表的魅力和威性。大学和社会,都是我们展现自我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你是要当无足轻重的群众演员(人云亦云者)、衬托他人的配角(附和者)还是最耀眼的主角(独立者),全由你自己决定。七、学习,一生的必修课也许你认为我之前所说的都是无稽之谈,但是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无论你是硕士还是博士,学习都是无止尽的,不仅包括专业领域内的学习,还包括专业领域外的。广泛渊博的知识能使一个人一生都受益,探索出一套最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未完待续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做到的基本社交礼仪远远不止上述内容,但是由于在下才疏学浅且涉世不深故仅仅根据自己所学以及所阅归纳成以上几点。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定会不断学习思考,用自己不断扩申的知识以及不断累加的阅历来完成这篇文章。注 释:(1)法国生理学家科瑞尔(2)这里的“小人”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小人,而是指地位不高、没有作为的人。参考文献:(1)金正昆《社交礼仪教程》(2)《现代社交礼仪》课堂笔记(3)我的大学日记

优秀体育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体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1]周倩.酒泉地区高中健美操课程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2]崔小艳.大学生参加健美操课外锻炼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3]谭林.世界男子自由体操和单杠的发展趋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4]王霞元.甘肃省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5]李春玉.试论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实效性[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xx(09)

[6]王婷,姜华.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教学能力培养[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xx(05)

[7]丁根清.如何培养体育系学生健美操教学能力[J].才智.20xx(21)

[8]王延芳.甘肃省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认知与行为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9]何晴晴.功能力量训练对预防健美操运动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xx

[10]余永生.四川省独立院校健美操运动开展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xx

[11]何晴晴.功能力量训练对预防健美操运动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xx

[12]李鑫.山西省太原市广场健身舞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延安大学20xx

[13]王楠.对沈阳市高职院校大众健美操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xx

[14]杜秀娟.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美操教学能力的培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15]魏复活.宁夏城镇回民中学体操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16]祝欢.兰州市与郑州市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现状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17]李冰,张璐.浅析大学英语泛读教学与阅读技巧[J].科教文汇(上旬刊).20xx(05)

[18]龚云.中澳两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xx(07)

[19]胡凤兰.如何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田径教学能力[J].学园(教育科研).20xx(03)

[20]杨瑞鹏.陕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xx(01)

[1]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xx.32-33.

[2]彭庆文.大学体育概念新释[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xx.26(6).74-79.

[3]冯晓辉.中学体育艺术类课程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xx.40(2).

[4]魏丕勇.于涛.体育与艺术关系研究的综述[J].体育文化导刊.20xx,(1):11~13.

[5]梅汝莉.“多元智能”理论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J].中小学管理.20xx(12).

[7]白学军.智力心理学的研究进展[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8]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8-27.

[9]欣心.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J].北京教育.20xx.(5).

[10]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8-27.

[11]钟祖荣.伍芳辉.多元智能理论解读[M].上海:开明出版社.20xx:1-23.

[12]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8-27

[13]周应德,尹华丁.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对体育教学的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xx.6(1):12-13

[14]冯克诚主编.霍华德.加德纳与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原理、结构和教育学意义[M].学苑音像出版社.20xx.(5):4-6

[15]彭伟强.美国多元办学模式及其启示[M].教学理论与实践.20xx.21(7):29-32

[161]王立国. 东北滑雪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162]王晓毅.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163]张国栋. 中华武术现代传承困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 [164]王沂. 我国京津地区城市新建住宅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65]张晓琳. 中美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66]刘盼盼. 中国体育产业结构的演进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67]赵志英.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培养[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68]张辉. 我国布局城市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69]牛奔. 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对加速构建中国志愿服务体系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0]张连成. 控制内容及控制方式对运动员自控损耗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1]吕韶钧. 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2]薛原. 生命化教育视野下中学体质健康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173]王岩. 我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模型及其预防[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4]常志利.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5]曲新艺. 学校体育教学问题的教育生态学诊断[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6]王迪迪. 学校体育安全风险管理探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7]詹国勇. 中国高尔夫产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8]任定猛. 五人制足球训练比赛理论体系构建与技战术训练应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9]侯学华.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价值定位与推广策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80]周桂琴. 振动训练对网球运动员上肢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81]李晨峰. 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82]胡法信. 中国女子篮球职业联赛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83]曾庆涛. 我国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 [184]吴明华. 长株潭城市群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185]陈元欣. 综合性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设施供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186]程林林. 新中国体育体制及利益格局演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 [187]单曙光. 对篮球比赛技术统计规范和分析评价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 [188]肖谋文. 我国群众体育政策的历史演进及过程优化[D].北京体育大学,2007. [189]张庆如. 啦啦队运动的文化诠释及体育赛场啦啦队活动的组织运行模式[D].北京体育大学,2009. [190]赵升. 我国城市群众足球运动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 [191]汪流. 我国体育社团改革与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 [192]周文军.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动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93]胡永红. 有效体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94]张瑞林. 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95]温搏. 当代武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96]崔秉珍. 论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发展[D].上海体育学院,2009. [197]李可兴. 生成性体育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198]杨慧馨. 中老年人太极拳健身运动处方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199]王艳. 我国区域优势体育产业选择与培育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200]汤立许.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层评价体系及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201]邹志春. 上海市青少年体质指标体系的初步建立与应用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202]范冬云. 广州市大众体育公共服务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203]谭朕斌. 篮球运动基本规律及发展特征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 [204]李艳翎. 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中国竞技体育运行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 [205]李卫. 中国竞技体育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06]刘爱杰. 耐力性竞速项目专项运动素质的整合[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07]何仲恺. 体质与健康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08]陈钧. 中国篮球职业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09]杨铁黎. 关于职业篮球市场的基本理论和我国职业篮球市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10]李春雷. 对中国竞技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11]朱琪林. 我国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12]王斌. 手球运动情境中直觉决策的实验研究与运动直觉理论的初步建构[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3]陶志翔. 持拍隔网对抗项群男子单人项目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4]刘卉. 上肢鞭打动作技术原理的生物力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5]袁运平. 我国高水平男子百米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6]梁栋. 可持续发展理论原则与转型期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7]陈琦. 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8]徐霞. 社会性体格焦虑的测量及其与身体锻炼之间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219]白喜林. 中国竞技篮球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0]肖淑红. 中国体育产业价值链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1]潘迎旭. 我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2]王慧琳. 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影响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实证与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3]刘海元. 中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4]肖林鹏. 中国竞技体育资源调控与可持续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5]池建. 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管理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6]叶庆晖. 体育赛事运作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7]黄亚玲. 论中国体育社团[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8]李士英. 中国武术散打市场化运作模式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9]杨剑. 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效益互动模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230]倪依克. 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D].华南师范大学,2004. [231]陈作松. 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232]王健. 运动技能与体育教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4. [233]许永刚. 中国竞技体育制度创新中政府与垄断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4. [234]曹景伟. 面向2008年奥运会我国优秀皮划艇(静水)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35]郭永波. 篮球文化的理论框架构建[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36]金宗强. 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体系与诊断方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37]刘庆山. 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我国高水平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38]陆作生. 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运营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39]任弘. 体质研究中人体适应能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0]宋玉芳. 奥运会志愿者管理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1]王庆伟. 我国职业体育联盟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2]张剑利. 职业体育联盟及其相关法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3]石岩. 我国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参赛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4]王凯珍. 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5]张晓蓬. 中国乒乓球队战术训练水平定量诊断方法及实践效用[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6]夏祥伟. 研究生体育锻炼与健康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247]黄爱峰. 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248]罗林. 休闲体育的认识深化及在我国的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5. [249]赵晶. 我国篮球训练与竞赛组织系统的优化配置研究[D].苏州大学,2005. [250]张新萍. 对2008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改革走向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 [251]李颍川. 北京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的组织模式与评价体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 [252]张惠红. 体育课程资源系统理论及其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运用的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253]符明秋. 重庆市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及体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6. [254]钟志勇. 蒙古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 [255]崔英锦. 朝鲜族传统游戏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 [256]尹博. 运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257]叶乔波. 退役运动员生存与发展理论实践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 [258]吴华清. 基于DEA的奥运会相关效率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 [259]陈家起. 体育教学的生命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07. [260]张文静. 体育教学价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261]陈晴. 清末民初新式体育的传入与嬗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62]龚波. 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4. [263]余守文. 体育赛事产业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7. [264]吴燕丹. 生命关怀视野下调适性体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7. [265]余道明. 体育现代化理论及其指标体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266]方千华. 竞技运动表演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7. [267]张细谦. 体育课程实施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 [268]程文广. 近代以来中国体育思想及体育教育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69]黄莉. 中华体育精神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0]李印东. 武术释义[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1]刘建和. 论运动技术的序列发展与分群演进[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2]刘明胜. 中国竞技女子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3]罗旭. 我国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理论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4]苗治文. 当代中国体育公共政策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5]曲淑华. 中国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6]唐峰. 中国足球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7]王松涛. 有氧运动对心血管自主神经平衡状态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8]张庆春. 中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9]张兴林. 我国不同位置优秀排球运动员比赛负荷及专位素质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80]郑婕. “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81]黄俊亚. 竞技性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理论及应用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2]李今亮. 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判断的思维活动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3]宋会君. 体育教师专业化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4]王建国. NBA制衡机制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5]王莉. 职业体育联盟的产业组织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6]熊焰.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参赛变异及其成因与对策[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7]叶伟. 我国徒手格斗项目(散打)优秀男子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8]张勇. 现代篮球战术体系的系统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9]钟宇静. 开发中国乒乓球市场的基本理论与实践[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90]陈兰波. 我国优秀篮球运动员的成长与培养[D].苏州大学,2006. [291]刘希佳. 我国高水平单项体育赛事组织结构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7. [292]刘燕舞. 论城市发展与体育产业的推进[D].华南师范大学,2007. [293]李红艳. 户外运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94]何劲鹏. 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生命化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295]范秦海. 对我国优秀田径教练员知识结构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296]石振国. 基于休闲理论的体育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8. [297]刘旻航. 我国现代体育课程改革的文化审视[D].南京师范大学,2008. [298]杨小明. 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299]杨少雄. 传统武术技击模式演进与现代化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00]李捷. 北京市群众体育政策执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01]邢尊明. 我国大型体育赛事优化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02]刘伟. 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系统及评价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03]林顺英. 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教学质量保障[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04]全浙平. 河北省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 [305]林剑峰. 上海市商业性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306]刘文. 山东省业余网球运动开展状况的调查及前景展望[D].华东师范大学,2006. [307]王成军. 山西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研究[D].山西大学,2005. [308]赵珂刚. 山东省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 [309]陈铁龙. 论啦啦操的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6. [310]李遵华. 我国高校啦啦队竞赛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311]张红玲. 当今乒乓球运动技战术发展趋势[D].北京体育大学,2006. [312]高守东. 安徽省网球运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 [313]钱俊伟. 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314]胡亚斌. 八位世界优秀男子职业网球选手的技战术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5. [315]吴迪. 我国大型体育赛会志愿者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316]陈安勇. 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中过渡与连接动作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317]辛静. 我国 跆拳道 运动发展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08. [318]张丹. 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 [319]闫秋霞. 武汉市中学阳光体育运动的社会保障与个人自觉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 [320]沈柳红. 广西高校竞技啦啦队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321]张玲玲. 我国高校啦啦操发展现状及训练内容体系的构建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 [322]冯加付. 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 [323]任平. 武汉市健身俱乐部健身私人教练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 [324]任朋达. 长春市城区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 [325]李春艳. 江苏省高校网球运动开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326]唐克己. 山东省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327]花玲云. 北京市高校开展啦啦操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9. [328]徐勤荣. 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和对策[D].首都体育学院,2009. [329]史明. 核心力量练习对提高普通本科生足球运动员快速力量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 [330]王艳芳. 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品牌的打造[D].厦门大学,2009. [331]刘冬梅. 美国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成功 经验 的案例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9. [332]曹磊. 我国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发展阶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333]张艳辉. 湖北省普通高校网球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 [334]王玲玲. 我国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 [335]徐昱玫. 大型体育赛事的竞赛组织探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336]黄松峰. 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人才“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337]胡邦晖. 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338]张祥彪. 上海市拓展训练开展现状及高校体育引入拓展训练课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339]赵燕. 规则导向下竞技健美操集体项目成套动作编排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340]卢晨曦. 中美竞技啦啦队文化层面的比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 [341]于亚南. 我国技巧啦啦队运动的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342]周志辉. 世界优秀 羽毛球 男子单打选手的技战术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343]王朋涛. 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 [344]毛荣建. 青少年学生锻炼态度—行为九因素模型的建立及检验[D].北京体育大学,2003. [345]张玲. 《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 [346]杨新新. 滨州市广场舞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4. [347]刘君. 城镇广场舞运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48]刘莹. 石家庄市广场舞的开展状况调查与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4. [349]祝菁. 普通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9. [350]林莹晓雪. 我国啦啦操运动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