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官网

发布时间: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官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创刊于1955年,1978年复刊,是我国高校中创办最早的人文社科学报之一。风格《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要以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力量为基本依托,与国内外学者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致力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语言学、文学、历史学等专业领域的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形成了“严谨、严肃、严格”的办刊风格。近几年来,所发论文有数十篇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转摘率、引用率等评估指标在全国高校学报和同类期刊中处于领先地位;2004年,“世界史研究”专栏入选首届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2006年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刊工程。宗旨将一如既往地坚持“追求真理、繁荣学术”的办刊理念和“求实创新、开拓进取”的工作态度,竭诚为学校科研发展服务,为国内外作者、读者服务,为全面推动学术进步贡献力量。荣誉◎ 新闻出版署双效期刊◎ 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刊工程◎ “世界史研究”专栏入选首届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中国社科综合类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 首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 上海市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最佳学报收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维普文摘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思博网(CEPS数据库) 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栏目设有:中国哲学、语言学、金融/国际贸易、中国哲学/伦理学、考古博物/中国史、宗教/政治法律、哲学等栏目。 刊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周期:双月出版地:上海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000-5579CN:31-1010/C邮发代号:4-38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创刊时间:1953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提供给你一些教育类期刊,都是正规的,针对你从事的领域选择某一期刊,到网上查一下他们的网站,都会有投稿方式的:教育综合类1. 教育评论 ISSN: 1004-11092. 教育理论与实践 ISSN: 1004-633X3. 教育研究与实验 ISSN: 1003-160X4. 外国教育研究 ISSN: 1006-74695. 教育与经济 ISSN: 1003-48706. 全球教育展望 ISSN: 1009-96707. 中国教育学刊 ISSN: 1002-48088. 上海教育科研 ISSN: 1007-20209. 人民教育 ISSN: 0448-936510. 教育科学 ISSN: 1002-806411. 当代教育科学 ISSN: 1672-222112. 现代教育论丛 CN: 44-1361/G413. 教育探索 ISSN: 1002-084514.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ISSN: 1671-946815.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ISSN: 1672-403816. 教育科学研究 ISSN: 1009-718X17. 课程•教材•教法 ISSN: 1000-0186学前教育类1. 学前教育研究 ISSN: 1007-81692. 学前教育 ISSN: 1000-41303. 早期教育 ISSN: 1005-6017初等、中等教育类1. 普教研究 (停刊)2. 教育学报 ISSN: 1673-12983. 上海教育 ISSN: 1006-20684. 北京教育 ISSN: 1000-79975. 天津教育 ISSN: 0493-20996. 中小学管理 ISSN: 1002-23847. 班主任 ISSN: 1002-560X8. 中学语文教学 ISSN: 1002-51549. 语文教学通讯 ISSN: 1004-609710.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ISSN: 1006-403611. 物理教学 ISSN: 1002-074812. 化学教学 ISSN: 1005-662913. 历史教学 ISSN: 0457-624114. 思想政治课教学 ISSN: 1002-588X15.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ISSN: 1002-216316. 外国中小学教育 ISSN: 1007-8495高等教育类1. 中国大学教学 ISSN: 1005-04502. 思想教育研究 ISSN: 1002-57073. 现代教育管理 ISSN: 1674-54854. 教师教育研究 ISSN: 1672-59055. 高等理科教育 ISSN: 1000-40766. 江苏高教 ISSN: 1003-84187. 高校理论战线 ISSN: 1002-44098. 高教探索 ISSN: 1673-97609.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ISSN: 1000-556010. 黑龙江高教研究 ISSN: 1003-261411. 现代教育科学(原名吉林教育科学) ISSN: 1005-584312.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ISSN: 1002-170113. 高等农业教育 ISSN: 1002-198114.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ISSN: 1001-451915.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内刊)16. 现代大学教育 ISSN: 1671-161017.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ISSN: 1009-252818. 复旦教育论坛 ISSN: 1672-005919. 教育与现代化 ISSN: 1007-305120. 高教发展与评估 ISSN:1672-8742其他教育类1. 中国成人教育 ISSN: 1004-65772. 中国电化教育 ISSN: 1006-98603. 现代远距离教育 ISSN: 1001-87004. 教育与职业 ISSN: 1004-39855. 成才与就业 ISSN: 1009-81276. 职业技术教育 ISSN: 1008-32197. 中国远程教育 ISSN: 1009-458X8. 农村成人教育 (停刊)9. 中国特殊教育 ISSN: 1007-372810. 开放教育研究 ISSN: 1007-217911.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ISSN: 1004-929012. 远程教育杂志 ISSN: 1672-000813. 现代教育技术 ISSN: 1009-809714. 成人教育 ISSN: 1001-8794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官网

学报创刊于1956年10月,原刊名为《华南师范学院学报》,1956和1957年各出1期,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综合版,16开。1958年起分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出版,各出1期。1961年停刊。1974年复刊,刊名改为《广东师院学报》,改为半年刊。1978年改为《华南师院学报》。1983年刊名改为《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1993年起改为季刊。1980年起国内公开发行,1988年起改为国内外公开发行,1998年起由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向国外发行。由2013年起改为双月刊。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00-5463]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2年版)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3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3年版影响因子:0.324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4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4年版影响因子:0.229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提示: 排序:综合性科学技术 - 第86位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提示: 排序: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 第104位主题分类:Earth Sciences: General and OthersEnvironmental Sciences: General and OthersLife Sciences: General and OthersN/Q,T/X:综合性科学技术: N/Q,T/X:综合性科学技术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00-5455] 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提示: 排序: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 - 第75位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提示: 排序: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 - 第88位本刊收录在: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0-2011年版)提示: 排序: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 - 第48位本刊收录在: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2-2013年版)提示: 排序: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 - 第54位本刊收录在: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4-2015年版)主题分类: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Museums & Heritage Organizations高校综合性学报: 高校综合性学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包含 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和 教育科学版。这3个版 都是 中文核心期刊。都算是 国家级核心期刊级别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创刊于1983年,是我国高校中第一本教育科学专业类学报,在全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类学术期刊之一。以我校强大的教育科研力量为后盾,以全国各地及海外学者的支持为推动,坚持“学术性、权威性、探索性、应用性”的办刊原则,开设了教育理论、教育改革、教育史、心理学等方面以及如“海外来稿”、“专题讨论”等特色专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学术风格。据有关机构统计,本刊的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指标在学报类和教育类学术期刊中名列前茅。

2013 年,该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5项, 位居上海高校第一、全国高校第九; 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35项, 居上海高校第一、全国高校第七;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6项,居上海高校第一、全国高校第七;获批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年度课题17项,位居全国高校第一。 根据“自然亚洲”(natureasia) 网站2013年6月发布的亚太地区“自然出版指数(Nature PublishingIndex:NPI)”中国排名, 华东师范大学学者过去12 个月在《自然》(Nature) 及其系列期刊上共发表论文5篇, 总贡献点数(Corrected Counts:CC) 为2.14, 在内地高校中列第十二,在全国科研机构中列第十五。 根据2014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该校何积丰院士获2013 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3年科技到校经费院系名称纵向经费(万元)横向经费(万元)经费总数(万元)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81036814491生命科学学院39530933488信息科学技术学院76227093471软件学院54127123253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231943216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73821182856化学系39917582157物理学系数学系2912181247科学与技术跨学科高等研究院345610955网络教育学院163400563金融与统计学院27526553国际航运物流研究院90403493教育部 ( 上海市 ) 脑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28256284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32156188社会发展学院07777体育与健康学院07373教育科学学院0100100商学院04343公共管理学院01212人文社会科学学院066其他单位1410141总计47142462129335备注: 1、以上经费中含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经费、校内创新基金2、“其它”一栏中包含2013 年未列入以上单位统计的理科项目经费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4年6月华东师范大学官网) 馆藏资源 截止2013年底,图书馆拥有印刷型文献总量435.48万余册,其中图书 355.78万余册,期刊合订本近 36.96万册,古籍文献 32.74万余册,学位论文 2.48万余册,非书资料 7.49万余册;各类电子文献数据库124个(含 334个子库),其中电子期刊 4.7万余种,电子图书近136万种,学位论文256.9万余篇。馆藏文献的学科范围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应用技术等学科领域,尤以教育学、地理学、文史哲等学校重点学科领域的文献见长。 学术期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学术性杂志,分为哲学社会科学版、教育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三种期刊。三刊均已连续多次被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文献研究评价中心(CSSCI)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CSCD)等单位确定为各类“核心期刊”或“引文索引来源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55年,“十年动乱”期间被迫停刊,后于1978年复刊。该刊以致力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语言学、文学、历史学等专业领域的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形成了“严谨、严肃、严格”的办刊风格。2001年, 该刊被确定为“中国期刊方阵”中的“双效期刊”;2004年,该刊“世界史研究”栏目入选教育部“学报名栏”;2006年, 该刊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2012年,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术期刊资助入选期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55年,复刊于1978年。 该刊主要刊登华东师大师生在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等领域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同时适量刊登历届校友和海内外科研人员的优秀论文,以及反映有关科研课题最新研究进展的学术简报;其内容涵盖数学、物理学、电子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教育信息技术、化学、地理学、生物学及环境科学等领域。该刊多次获得教育部“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等称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创刊于1983年,是中国高校中第一本教育科学专业类学报。 该刊开设了教育理论、教育改革、教育史、心理学等栏目以及如“海外来稿”、“专题讨论”等特色专栏。该刊已连续多次被华东地区六省一市新闻出版局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的称号,曾多次获得“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上海市最佳学报”的称号。

华东师大学报

也就是高等院校内部刊物。

2013 年,该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5项, 位居上海高校第一、全国高校第九; 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35项, 居上海高校第一、全国高校第七;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6项,居上海高校第一、全国高校第七;获批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年度课题17项,位居全国高校第一。 根据“自然亚洲”(natureasia) 网站2013年6月发布的亚太地区“自然出版指数(Nature PublishingIndex:NPI)”中国排名, 华东师范大学学者过去12 个月在《自然》(Nature) 及其系列期刊上共发表论文5篇, 总贡献点数(Corrected Counts:CC) 为2.14, 在内地高校中列第十二,在全国科研机构中列第十五。 根据2014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该校何积丰院士获2013 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3年科技到校经费院系名称纵向经费(万元)横向经费(万元)经费总数(万元)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81036814491生命科学学院39530933488信息科学技术学院76227093471软件学院54127123253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231943216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73821182856化学系39917582157物理学系数学系2912181247科学与技术跨学科高等研究院345610955网络教育学院163400563金融与统计学院27526553国际航运物流研究院90403493教育部 ( 上海市 ) 脑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28256284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32156188社会发展学院07777体育与健康学院07373教育科学学院0100100商学院04343公共管理学院01212人文社会科学学院066其他单位1410141总计47142462129335备注: 1、以上经费中含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经费、校内创新基金2、“其它”一栏中包含2013 年未列入以上单位统计的理科项目经费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4年6月华东师范大学官网) 馆藏资源 截止2013年底,图书馆拥有印刷型文献总量435.48万余册,其中图书 355.78万余册,期刊合订本近 36.96万册,古籍文献 32.74万余册,学位论文 2.48万余册,非书资料 7.49万余册;各类电子文献数据库124个(含 334个子库),其中电子期刊 4.7万余种,电子图书近136万种,学位论文256.9万余篇。馆藏文献的学科范围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应用技术等学科领域,尤以教育学、地理学、文史哲等学校重点学科领域的文献见长。 学术期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学术性杂志,分为哲学社会科学版、教育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三种期刊。三刊均已连续多次被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文献研究评价中心(CSSCI)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CSCD)等单位确定为各类“核心期刊”或“引文索引来源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55年,“十年动乱”期间被迫停刊,后于1978年复刊。该刊以致力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语言学、文学、历史学等专业领域的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形成了“严谨、严肃、严格”的办刊风格。2001年, 该刊被确定为“中国期刊方阵”中的“双效期刊”;2004年,该刊“世界史研究”栏目入选教育部“学报名栏”;2006年, 该刊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2012年,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术期刊资助入选期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55年,复刊于1978年。 该刊主要刊登华东师大师生在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等领域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同时适量刊登历届校友和海内外科研人员的优秀论文,以及反映有关科研课题最新研究进展的学术简报;其内容涵盖数学、物理学、电子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教育信息技术、化学、地理学、生物学及环境科学等领域。该刊多次获得教育部“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等称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创刊于1983年,是中国高校中第一本教育科学专业类学报。 该刊开设了教育理论、教育改革、教育史、心理学等栏目以及如“海外来稿”、“专题讨论”等特色专栏。该刊已连续多次被华东地区六省一市新闻出版局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的称号,曾多次获得“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上海市最佳学报”的称号。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属于【双月刊】,审稿周期在【1-3个月】左右,具体周期以杂志社公布为准。《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教育部主管、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1995年创刊(原名〈华中师范学院学报〉),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创办的高校学报之一。现为双月刊,主要刊登数学、信息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择优刊登国家和省、部级基金项目的研究论文或简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63期

《艺术形式不仅仅是形式》,论文集,《新人文论》之一种, 1988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现代文学流派发展史》,广东高教出版社出版, 1989年3月。《小说艺术的现在与未来》,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0年。《中国现当代小说中的知识女性》(与陈志红合著),广东高教出版社, 1990年。《作品是怎样产生的》,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1年。《艺术家与死》,花城出版社, 1992年。《 100种人生》,暨南大学出版社,台湾新雨出版社,1994年。《夜思录》,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3年出版。《第三只眼睛看美国》,花城出版社, 1995年。《 20世纪中西文艺理论交流史论》,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大师对话录:钱谷融卷》(与钱谷融先生合著),北京文联出版公司, 2000年出版。《“人学”奥秘与魅力·大学活页文库第 32辑》,殷国明编著,华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跨文化”的必要和可能》,殷国明编著,华东大学出版社, 2003年12月出版。《西方狼》,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漫话狼文学》,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女性诱惑与大众流行文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 《中国古典文艺心理学新探》, 1989年国家社科项目。《鲁迅研究》,广东 1988年社科项目。《 20世纪中西文艺理论交流史论》,国家,“九五,”社科重点项目。《艺术形式不仅仅是形式》,获第二届广东,“鲁迅文学奖”, 1994年。《小说的现在与未来》,获广东高教社科成果一等奖。《 20世纪中西文艺理论交流史论》,获上海2000年社科重点课题奖。 1998——2002年科研状况简目:共发表论文、学术短文150余篇,其中24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要在,“文艺理论”、“现当代文学”、“文化研究”、“古代文学研究”分册,简目如下:1、独创的贫困,文艺理论研究,1997年第4期2、推销自己:你的最佳选择,广东《南风窗》,1996年第12期3、上海评论界:何时失去了灵气?中华读书报,1996年7月31日4、当代中国文学的“世纪末”情结(主持人),《作品》,1995年第4期5、林耀德与死神的约会,中华读书报。6、《白夜》:贾平凹的新景旧梦,羊城晚报海外版,1996年。7、《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自何处?——关于《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澳门日报,1996年11月13日。8、20世纪中西文艺理论交流与王国维(上),嘉应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转载。9、20世纪中西文艺理论交流与王国维(下),嘉应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9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转载。10、大足球,踢不动,合肥晚报,1997年12月12日。11、独创的贫困,文艺理论研究,199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转载。12、龙年话“龙”,解放日报,2000年2月9日。13、语言革新与新学统的产生——关于中国20世纪文学变迁中历史叙述的重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转载。14、寂静出诗人——兼与“愤怒出诗人”观念比较,文艺理论研究,1999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转载15、西方古典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一种比较性描述的尝试,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转载16、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钱谷融主编,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17、在翻译的大洋里探索、追寻和创造美,北京《光明日报》2001年4月5日。18、语言转换与现代中国文学的美学面貌,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5期。19、卡夫卡与尼采,中华读书报,2001年8月22日,第17版。20、造就新的学术传统,广东《学术研究》,1998年第2期。21、西方文化叛逆者在中国的命运——从尼采到弗洛依德,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转载22、人学与美学的氤氲化醇——关于钱谷融先生《论“文学是人学”》,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5期。23、论性情——关于中国文学的主体论,文艺理论研究,1998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8年第10期转载24、论文艺批评的魅力——关于文艺问题的问答,钱谷融,殷国明,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转载25、话语转换与现代文学,南京《文学评论丛刊》第一卷第2期,1998年11月出版。26、新千年的感觉,载《历史的定格》,新世纪出版社,2000年12月初版。27、《论“文学是人学”发表的前前后后》,载《文坛:2000中国年度文坛纪事》,漓江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28、关于德里达,北京《博览群书》,1999年,第11期。29、心灵花园北京《神州学人》,1998年第4期。30、钱谷融先生谈读书,《中文自学指导》,2001年第4期。31、中西文学交流中的“理论距离”——从朱光潜与克罗齐的关系谈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9年第12期转载32、关于中西文明“结婚论”的产生——探讨梁启超在中西文艺理论交流中的选择,《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8年第1期33、阅读林贤治,南方日报,1998年6月23日34、瞧啊,作家那一双透彻的眼睛!广东《佛山文艺》,2000年6月(下)。35、“很漫画”的感觉,上海《交际与口才》,2001年12月号36、妥协也是一种进取——关于赛珍珠《圣颅》中的拉西尔,山东《济南时报》1999年10月11日37、西方文化叛徒在中国的命运——从尼采到弗洛依德,上海《中国比较文学》,1998年第一期38、关于海德格尔,澳门日报,1999年8月25日39、文学批评中的“一强三弱”,上海文学报,1999年5月40、在艺术的本体建构中追逐诗意——20世纪语言革新与文学发展关系的探讨,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转载。41、“飞龙在天”的奥秘,南方日报,2000年2月20日42、人道主义的魅力——重读钱谷融先生的《论“文学是人学”》,广州《东方文化》,1998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8年第8期转载43、戈壁望月,解放日报,2001年10月15日44、小地方,大文学——澳门文学创作一瞥,光明日报,1999年7月8日45、博尔赫斯的秘密,中华读书报,2000年7月25日46、酒桌上的“礼貌先生”,上海《交际与口才》,2000年第3期47、落叶的感觉,山东《济南时报》,2000年3月6日48、“新青年”的涵义,南方日报,1999年7月22日49、贾宝玉痴爱真情——《红楼梦》里话做人之十一,上海《交际与口才》,1998年第12期50、钟声回荡,上海,解放日报,2001年1月8日51、关于十七年文学中的“假嗓子”现象,河北石家庄《文论报》,1999年8月52、上海的夹竹桃,上海新闻报,1999年3月5日53、真诚不可回避——关于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上海《交际与口才》,1998年第2期54、往来无穷,交流创新,文论报,1999年10月21日,《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转载55、宜于西而不戾于中——关于克罗齐的中国化56、关于萨特:一种行动着的美学,文论报,1999年57、参与世界文化的创造,河北《文论报》,1998年6月58、关于昆德拉,广东《随笔》,2000年第一期59、论灵气:关于中国的文学本体论,《文艺理论研究》,1998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8年第10期50、令人憧憬和痴迷的艺术世界——关于《雷雨》欣赏答问录,钱谷融,·殷国明,文艺理论研究,2001年第5期。61、被金钱出卖的父爱——关于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上海《交际与口才》,1999年第一期62、贾母的悲剧——《红楼梦》里话做人之八,上海《交际与口才》,1998年第9期63、知识状态的批判,《上海文学》,1999年第12期64、艺术创作是一种有情思维——钱谷融先生谈话录,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一期65、跨文化对话的必要和可能,广东《粤海风》,1999年第5、6期66、追寻“大象无形”的美学理想——于钱钟书的文学理论发现,《嘉应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转载66、“闪光的不全是金子”——关于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巴萨尼奥,上海《交际与口才》1999年第7期67、读“桥”有感——《钱谷融先生谈话录》后记,北京《博览群书》,1999年8月68、晴雯的性情绝唱——《红楼梦》里话做人,上海《交际与口才》,1998年第10期69、她为什么一脚踢开凌吉士——关于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上海《交际与口才》,1999年第9期70、冲出孤独的嗥叫——关于鲁迅笔下的魏连殳,上海《交际与口才》,1999年第12期71、刘姥姥的“投其所好”——《红楼梦》里话做人之四,上海《交际与口才》,1998年第5期72、袭人的“低姿态”——《红楼梦》里话做人之一,上海《交际与口才》,1998年第1期73、鸳鸯直面近忧远虑——《红楼梦》里话做人之六,上海《交际与口才》,1998年第7期74、林黛玉的独标至情——《红楼梦》里话做人,上海《交际与口才》,1998年第11期75、俏平儿的“抽头退步”——《红楼梦》里话做人之五,上海《交际与口才》,1998年第6期76、薛宝钗的“藏欲”,上海《交际与口才》,1998年第2期77、是什么制造了难忍难熬的恐惧感?——关于契诃夫笔下的《套中人》,上海《交际与口才》,1999年第3期78、两个“精刮”人的“爱情”——关于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上海《交际与口才》,1999年第6期79、“圆形监狱”中的真正囚徒——关于雨果《悲惨世界》中的沙威,上海《交际与口才》,1999年第4期80、人心中的“围城”是如何人建立的?——关于钱钟书的《围城》,上海《交际与口才》,1999年第8期81、“野心”有时是人性的陷阱——关于《红与黑》中的于连,上海《交际与口才》,1999年第10期82、“猫腻”的感觉,上海《交际与口才》,2001年第9期83、优秀人才为什么找不到工作,上海《交际与口才》,2000年第1期。84、如何识面又识人,上海《交际与口才》,2000年第5期。85、破除别人的戒心,上海《交际与口才》,2000年第4期。86、万不得已才说“不”,上海《交际与口才》,2000年第3期87、不同文化话幽默,上海《交际与口才》,2000年第2期88、如何理解“遥远”的国度,上海《交际与口才》,2000年第7期89、交际中的坦诚原则,上海《交际与口才》,2000年第9期90、风姐的“伺候好老太太”——《红楼梦》里话做人之三,上海《交际与口才》,1998年第3期91、车站情结,齐鲁晚报,1998年11月21日92、关于无边的人道主义,广东《粤海风》,1998年第3、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9年第3期转载93、独创的贫困——有感于“垮世纪文学批评”,《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8年第3,期94、薛姨妈的老谋深算————《红楼梦》里话做人之七,上海《交际与口才》,1998年第8期95、新青年的过去与现在,上海《上海文化》,1999年第2、3期。96、“尝试”的魅力,载《当代散文精品1999》,广州出版社,1999年出版。97、敏感的心痕,载《当代散文精品1999》,广州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98、人学与美学的氤氲化醇,载《新千年文谭》,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99、抵抗消解,走出“无所谓”,合肥晚报,1998年4月18日100、关于《论“人学是人学”》(之一)——钱谷融谈话录,《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9年第6期。101、关于《论“人学是人学”》(之二)——钱谷融谈话录,《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9年第6期。102、关于《论“人学是人学”》(之三),——钱谷融谈话录,《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9年第6期。103、关于艺术的具体性,钱谷融,殷国明,中文自学指导,2001年1月,《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1年第一期转载,104、关于网络文学,解放日报,1999年12月105、中国当代文学选读,主编:钱谷融、殷国明,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一版。106、《“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自学考试指南》,编者之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107、青春的哀怨——关于郁达夫的《逃走》,《郁达夫名作欣赏》,温儒敏主编,中国和平出版社,1998年8月第一版108、艺术形式不仅仅是“形式”,《上海五十年文学批评丛书·理论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109、寻找精神家园——关于郁达夫的《在寒风里》,《郁达夫名作欣赏》,温儒敏主编,中国和平出版社,1998年8月第一版110、与父亲面对面——关于“背影”的联想,《随笔》,2000年第5期文111、不必当面教训人,上海《交际与口才》,2000年第6期。112、读“桥”有感,济南时报,1999年4月12日113、走出“天才梦”,苍凉看人生,上海《中文自修》,2001年第3期114、打开藏着珍珠的小盒子——关于鲁迅的《朝花夕拾》,载《导读——初中生外文学名著》,上海汉语大字典出版社,2001年9月初版。115、如何理解鲁迅小说的艺术创新,载《导读——初中生课外文学名著》,上海汉语大字典出版社,2001年9月初版。116、在比较中拓展欣赏的视野——《围城》导读,载《导读——初中生课外文学名著》,上海汉语大字典出版社,2001年9月初版。117、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关于巴金《家》的艺术启迪,载《导读——初中生课外文学名著》,上海汉语大字典出版社,2001年9月初版。118、钱谷融:读书寄怀秋水,对人如坐春风,载《丽娃河畔逸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119、文学、文化与女性主义,深圳特区报,1996年120、批评的“三气”,《上海文学》,1996年第11期121、戴安娜被追踪的追踪,上海《海上文坛》,1997年第12期( 2001年)122、现代中国文艺美学建设的艰难和困惑,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123、“猫腻”的感觉,上海《交际与口才》,2001年第9期。124、令人憧憬和痴迷的艺术世界——关于《雷雨》欣赏答问录,钱谷融,·殷国明,文艺理论研究,2001年第5期。125、戈壁望月,解放日报,2001年10月15日。126、“很漫画”的感觉,上海《交际与口才》,2001年12月号127、“体用之争”与白话文运动——20世纪中国预言变革与文学发展关系的探讨《河北学刊》,2001年第6期,入选北京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委员会《新时期全国优秀学术成果文献》一书(中科编学字[2001]第09号);入选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新时期人文科学优秀成果精选》。128、个性与传统:建立一种博大的美学胸怀——关于全球化声浪中中国文艺理论建设,的思考,《文艺理论研究》,2001年第6期。(2002年)129、关于“9·11”事件的文化思考,《粤海风》,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2年第6期转载130、批评家要“靓”,新民晚报,2002年3月17日。131、西方文论与现代文艺美学的发生,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132、金顶寺的故事,南方日报,2002年2月24日。133、现代中国文艺美学建设的艰难与困惑,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2年第2期。134、从尼采到德里达:不断破解与不断建构,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135、从张洁说起,新民晚报,2002年4月7日。136、作家的长相,新民晚报,2002年2月24日。137、天马的传说,解放日报,2002年4月21日。138、“随意书写”的感觉,文汇读书周报,2002年5月3日。139、20世纪中国文学概况,《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40、长相的奥秘,《新民晚报》,2002年9月8日。141、阅读马旷源,《太原日报》2002年7月29日142、我的高考在冬季,《南方日报》,2002年7月14日。143、热浪袭来话寂静,《解放日报》,2002年7月31日。144、神游冥想的感觉,《解放日报》,2002年8月20日,星期二。145、盼望理论与生命之花的齐开并放,中华读书报,2002年6月5日。146、“肉体狂喜”的背后,上海美术出版社《创意》,2002年第3期。147、文化交流、发展和整合未来的世界,《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148、个性与传统——建立一种博大的美学胸怀,《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2年第5期转载。149、“跨文化”:一种电视传播新视野,南方电视学刊,2002年第2期,获第三届中国电视“南方杯”优秀作品奖。150、金顶寺的故事,《南方日报》2002年2月24日。151、“救文学”从大学开始,新民晚报,2002年10月6日。152、“通”:“西学中注”还是“中学西注”?153、“革命话语”与学术理性——关于中国20世纪文学的启蒙话题,广东《东方文化》,2002年第5期。154、鸟叫与城市生态学,《解放日报》,2002年6月17日155、一条人格化的河流,上海《读者导报》,2002年11月1日

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51种) 序号 期刊名称 期 刊 信 息 1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北京市中关村大街59号(100872) 2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100871) 3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100875) 4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天津市卫津路94号南开大学学报编辑部(300071) 5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南京市汉口路22号(210093) 6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200433) 7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学报编辑部(100084) 8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广州新港西路135号(510275) 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四川省成都市望江路29号文科楼156室(610064) 10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361005) 1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湖北武昌珞珈山(430072) 12 求是学刊 哈尔滨南岗区学府路74号(150080) 13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310028) 88925616, 14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130024) 85098026 15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湖北武昌珞珈山(430072) 16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130012) 17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200062) 18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编辑部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33号(100037) 19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大学报》编辑部(210097) 20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武昌桂子山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430079) 21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710049) 82667978 22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安市长安南路,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710062) 23 思想战线 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650091) 24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450001) 25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西三环北路105号(100037) 26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南京四牌楼2号(210096) 27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州市石牌(510632) 85224092 28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北省保定市五四东路180号(071002) 29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武汉市珞瑜路1037号(430074) 30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太原坞城路92号山西大学学报编辑部(030006) 31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710069) 32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西区卫津路241号(300074) 23540081 33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湖南长沙岳麓山(410081) 8872471 34 齐鲁学刊 山东·曲阜(273165) 35 西南大学学报(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更名)(人文社会科学版) 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师范大学学报(400715) 36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桂林路100号(200234) 37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兰州大学学报编辑部(730000) 2312707 38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250100) 39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1000号信箱(200030) 40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建省福州市工业路523号(350002) 41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州市仓山区(350007) 42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730070) 43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路235号(010021) 44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上大路99号(200444) 4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杂志社(广州石牌)(510631) 46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610068) 47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安徽合肥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230039) 5107157 48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深圳大学学报编辑部(518060) 49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宁夏银川西夏区文萃北街217号宁夏大学学术期刊中心(750021) 2061735 50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昆明市一二·一大街298号(650092) 51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海南省海口市(570228)

1、张卫, 莫雷, 许尚侠, 王穗苹. (2002).不同负载条件对序列位置内隐学习的影响,《心理学报》(CSSCI),34,5,480-486(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全文转载)2、张卫, (2000), 序列位置内隐学习产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心理学报(CSSCI),34,4,374-3803、聂衍刚, 张卫, 彭以松, 丁莉. (2007)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功能结构及测评的研究. 心理科学(CSSCI),30,2,411-4144、张卫, 唐丹, 岳颂华(2003)当代西方青少年研究趋势探析. 心理科学(CSSCI),26,3,529-530(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全文转载,2003.9)5、张卫. (2002).序列长度和统计结构对序列位置内隐学习的影响. 心理科学(CSSCI), 25,4,485-4876、张卫, 林崇德. (2001). 抑制及其发展研究, 心理科学(CSSCI), 24,4,458-4617、张卫. (2001).内隐学习及其特征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CSSCI),19,1,56-638、陈竞秀, 张卫, 姜薇薇, 林诚彦. (2006).美国学校暴力干预方案评析. 比较教育研究(CSSCI),2,29-329、张卫, 王穗苹, 杨宁. (2001)当代西方国家早期教育方案之比较. 比较教育研究(CSSCI),6,11-1510、岳颂华, 张卫, 黄红清, 李董平. (2006).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心理发展与教育(CSSCI),3,93-9811、朱祖德, 王静琼, 张卫, 叶青青. (2005)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的编制. 心理发展与教育(CSSCI),3,60-6512、潘绮敏, 张卫.( 2004)青少年心目中的理想父母形象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CSSCI),3,27-3113、聂衍刚, 郑雪, 张卫. (2004).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状况的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CSSCI),1,23-2814、黄红清, 张卫. (2003).指向性遗忘中认知抑制能力的发展. 心理发展与教育(CSSCI),1,44-4815、张卫, 林崇德, 认知发展的后信息加工观. (2002).心理发展与教育(CSSCI),1,86-9116、张秋艳, 张卫, 岳颂华, 王才康. (2004)中学生情绪智力与应对方式关系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CSSCI),18,8,544-546,54317、王穗苹, 陈新葵, 张卫. (2003).动态测验:当代智力测验的新进展. 教育理论与实践(CSSCI),11,50-5318、邱秀芳, 张卫, 姚杜鹃. (2007).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CSSCI),3,123-12919、甄霜菊, 吴慧明, 张卫. (2007).澳门青少年的网络依赖与社会性发展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CSSCI),2,24-12820、张卫, 李利, 甄霜菊. (2006).论心理素质提高与和谐社会建设.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CSSCI),6,144-14721、张卫, 潘绮敏. (2004).青少年暴力及其预防.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CSSCI),5,90-10322、李婧洁, 聂衍刚, 张卫. (2004).媒体与青少年暴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CSSCI),5,110-11623、潘绮敏, 张卫, 朱祖德. (2004).论全球化与青少年同一性的发展.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CSSCI),2,114-16024、张卫, 黄红清, 黄时华. (2003).抑制机制发展: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视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CSSCI),6,98-102(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全文转载,2004.2)25、张卫, 林崇德. (2002).儿童发展的新皮亚杰理论.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CSSCI),96-10326、张卫, 张兴贵. (2001).论现代心理学与中小学课程改革.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CSSCI),4,94-10027、吴慧明, 张卫, 甄霜菊. (2006).澳门青少年网络使用与依赖研究. 澳门理工学院学报(CSSCI),2,28、闻人王冠, 张卫, 吴列坚. (2004).澳门曾辍学职培生心理与行为特点研究,澳门理工学院学报(CSSCI),2,29、陈立民, 张卫, 张霞. (2007).品行障碍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中国特殊教育(CSSCI),30、王静琼, 张卫, 朱祖德. (2007).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其培养.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CSSCI),1,196-19931、姜微微, 李治民, 张卫. (2007).自愿戒毒患者MMPI个性调查及其因子分析结果.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CSSCI),2,32、陈立民, 张卫, 姚杜鹃, 徐明惠. (2007).西方儿童和青少年品行障碍的干预研究评析.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CSSCI),6,522-52633、潘绮敏, 张卫. (2007).青少年攻击性问卷的编制. 心理与行为研究(CSSCI),1,41-4634、聂衍刚, 蔡笑岳, 张卫. (2005).初一学生人格特征、学习适应性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 心理与行为研究(CSSCI),3,2,134-13835、王穗苹, 莫雷, 张卫. (2004) 当前我国阅读心理与阅读教学研究进展. 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编. 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进展(CSSCI). 新疆人民出版社,36、张卫, 刘葵, 庞子锋. 1994 () 不同联想等级语词的启动效应及其发展研究. 心理学报(CSSCI),1,35-43 (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全文转载, 1994.7)37、张卫, 王穗苹. (1998).西方心理测验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心理科学(CSSCI),4,556-55738、张卫. (1996).5—13岁儿童父母权威认知的发展研究. 心理科学(CSSCI),2,101-104,109,128 (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全文转载, 1996.5)39、王穗苹, 张卫, 莫雷. (1997).学习潜能评估:一种动态的智力观. 心理科学(CSSCI),4,347-351 (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全文转载, 1997.10)40、余冰, 张卫. (1992).8—16岁全盲儿童的动觉研究. 心理科学(CSSCI),5,24-27,67(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全文转载, 1992.10)41、张卫, 郭淑斌, 王穗苹. (1999).论发展不成熟及其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CSSCI),4,70-81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 2000.2)42、张卫, 沈家鲜. (1998).弱智儿童的职业兴趣初探. 全国特殊教育研究会编培智学校教学文萃(CSSCI), 人民教育出版社43、张卫, 徐涛, 王穗苹. (1998).我国6-14岁儿童对道德与社会习俗规则的区分与认知. 心理发展与教育(CSSCI),1,21-25 (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全文转载, 1998.6)44、张卫, 王穗苹. (1995).我国儿童对权威特征的认知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CSSCI),3,24-2745、万云英, 王晓非, 张卫. (1990).主题句对儿童独立阅读理解和概括中心思想影响的实验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CSSCI),4,203-208 (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全文转载, 1991.5)46、张卫. (1994).关于儿童对权威认知发展的研究. 心理学动态(CSSCI),2,2,45-48 (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全文转载,1994,3)47、张卫. (1999).问题解决中的内隐认知. 心理学动态(CSSCI),7,2,7-1248、张卫. (1999). 问题解决中的内隐认知. 心理学探新(CSSCI),4,49、张卫, 郭淑斌. (1997).问题解决的类比迁移.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CSSCI),6,59-64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 1998.2)50、王穗苹、张卫:广州地区研究生价值观初探.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CSSCI),1997增刊51、张卫. (1996).毕生发展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CSSCI),4,35-40 (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全文转载,1996,10 )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