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怎么投稿给报纸

发布时间:

怎么投稿给报纸

首先,你要确定这个报纸的版面内容,是记者、编辑自己发稿,还是需要从读者中征稿。如果是征稿的话,你就可以准备下一步了。或者你要寻找征稿的报纸。接下来,你要了解这一份报纸的风格。或者说,你的作品和报纸的风格、内容要求等平时你看到的,是否一致,如果出入太大,你要修改稿件,或者向风格、内容一致的报纸投稿。第三,投稿的方式,一般征稿的报纸在页眉处都有投稿的电子邮箱,也有的报纸会标明寄稿的地址。按标明的方式进行电子文档或者纸质文档的投递就可以了。第四,注意写明自己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你的稿件得到使用或者需要修改时,报社的编辑方便联系你。

首先要知道这本杂志的投稿要求。投稿要求可以登陆该杂志的网站查询。在对杂志的投稿要求有所了解之后,看看自己写的作品是否符合要求。如果对自己的作品比较有信心,就开始准备投稿。一般杂志的投稿有两种方式:一是网络投稿(就是把作品发送到编辑的电子信箱里);二是写信投稿(就是把自己的作品寄给编辑部,就像写信那样)编辑的电子邮箱和编辑部的地址在杂志的网站上可以查到。如果你手中刚好有准备投稿的杂志报刊,你翻翻该杂志报刊,在那上面也有编辑的电子邮箱和编辑部的地址(一般在目录那页)。最后,从这两种方式中,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式把作品发送(网络投稿)或邮寄(写信投稿)出去。投稿完成!

怎么给报纸投稿

关于向报社投稿的事情是不难的。给你说说有关常识问题,供你参考。1关键是你所写稿子是哪个方面的,也就是哪种类型的。比如说,是文学作品啊,还是学生作文啊,是生活常识啊,还是专业论文啊,等等。2弄清报社的邮政地址和电子邮箱这两种投递的方式,将你的作品用其中的一种方式投递过去就可以了。不过,现在通常都用网上投稿这一方便快捷的方式,效率是很高的。3要想投递的稿子能被报社录用,你一定要把握好稿子的质量,这样成功率会比较高。

首先,你要确定这个报纸的版面内容,是记者、编辑自己发稿,还是需要从读者中征稿。如果是征稿的话,你就可以准备下一步了。或者你要寻找征稿的报纸。接下来,你要了解这一份报纸的风格。或者说,你的作品和报纸的风格、内容要求等平时你看到的,是否一致,如果出入太大,你要修改稿件,或者向风格、内容一致的报纸投稿。第三,投稿的方式,一般征稿的报纸在页眉处都有投稿的电子邮箱,也有的报纸会标明寄稿的地址。按标明的方式进行电子文档或者纸质文档的投递就可以了。第四,注意写明自己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你的稿件得到使用或者需要修改时,报社的编辑方便联系你。

如果自己有好文章,可以通过网上投稿、传统的寄件投稿等方式,其中要注意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以便自己投对应的稿件。

首先平日可以积累一些投稿的途径,在一些报纸或者杂志的出版处都会有一些投稿邮箱,可以记下来,在想投稿的时候可以有途径。

另外,现在很多报纸或杂志都有自己的官方网站,上面可以找到投稿的渠道,也更好的了解他所需要的稿件内容,这样可以增加自己通过的机会。

最后投稿要注意把握时机。比如教研论文,按时效性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时效性强,与教学进度配合(例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的新教材教学参考,各种同步练习等),另一类时效性不强,与教学进度无关。后者什么时候投稿都行, 而前者必须掌握一定的提前量,到底提前多长时间投稿,一般报刊都会通过报刊启示提醒读者和作者。

怎么在报纸上面投稿

如果自己有好文章,可以通过网上投稿、传统的寄件投稿等方式,其中要注意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以便自己投对应的稿件。

首先平日可以积累一些投稿的途径,在一些报纸或者杂志的出版处都会有一些投稿邮箱,可以记下来,在想投稿的时候可以有途径。

另外,现在很多报纸或杂志都有自己的官方网站,上面可以找到投稿的渠道,也更好的了解他所需要的稿件内容,这样可以增加自己通过的机会。

最后投稿要注意把握时机。比如教研论文,按时效性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时效性强,与教学进度配合(例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的新教材教学参考,各种同步练习等),另一类时效性不强,与教学进度无关。后者什么时候投稿都行, 而前者必须掌握一定的提前量,到底提前多长时间投稿,一般报刊都会通过报刊启示提醒读者和作者。

首先,在报纸上找到社址(社址在报纸上都有)和邮编。然后,你可以将要投的稿写下来,寄给编辑部。注:邮票要用1.2元的。

怎么给韶关日报投稿

一、韶关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韶关是全国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远古的文明,是马坝人的故乡,石峡文化的发祥地,禅宗的祖庭,一代名相张九龄的故乡。现代韶关人的祖先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包涵禅宗文化、客家文化、石峡文化、珠玑文化、乳源瑶族和粤北采茶等“韶”文化。这为韶关发展文化产业留下了丰富的资源。近年来,韶关市委、市政府为加快文化产业的建设,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培育和发展粤北特色文化的目标。市委、市政府领导重视对重大文化建设项目的科学规划,定期检查指导文化建设工程的进度,具体协调和解决文化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市人大、市政协及其相关委员会,以及党委、政府的宣传、广电、旅游、教育、体育、宗教事务等部门从各自职能出发,围绕建设文化大省、发展韶关特色文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近年来韶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和《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目前韶关市文化事业的创作演出、群众文化、公共图书馆、文物保护、电影发行放映、文化市场管理等六大文化网络建设不断发展完善。现有各类专业艺术团体9个,有100多件作品获省以上奖励,其中获国家级奖励35项,省级72项;全市共送戏5016场,观众252万人次;送图书9⒉3万册;送电影40030场,观众816万人次。五年来各级政府共投入文化基础设施配套资金981⒋52万元,完成各类文化工程项目154项,总建筑面积140370.2平方米,新建扩建了乡镇(街道)文化站127个,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9个,专业剧团排练场4个,群艺馆1个。博物馆馆藏文物24383件,一、二、三级文物分别有34件、169件和1341件;全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8个。韶关市目前有歌舞娱乐场所112个,电子游艺场所116个;音像零售出租单位339个,网吧148个,美术品经营单位1个,艺术培训机构5个。广电产业有所发展。近年来,韶关市按照省委的要求和部署,着眼于发展文化生产力,积极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2005年3月,按党政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组建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广播电视台。各县(市、区)也相继组建了配套机构。目前全市广播电视职工人数1100余人,其中市级360多人,县级740多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40多人。全市拥有广播电台9座,节目10套,平均日播120小时;电视台5座,节目5套,平均每周播出时间175小时;电视发射台9座,总功率23.65千瓦。全市广播、电视综合覆盖人口超过295万人,覆盖率达97%以上。广电产业起步迟,基础较弱,2005年经营创收7000万元,同比增长10%。报业的综合质量有了较大提高。韶关市目前有4家公开出版物,报纸有《韶关日报》、《韶关广播电视周报》;期刊有《南叶》杂志和《韶关学院学报》。《韶关日报》开辟了35个专栏和140多个栏目,发行5万份。韶关日报在全国、省、市新闻评比中获奖年年有增长,在全国地市报同行中有一定影响。韶关日报与汕头、湛江、佛山、珠海等地党报一起,成为全国地市报研究会100个常务理事单位之一。出版发行业规模不断扩大。韶关市出版发行业的龙头企业为韶关市新华图书音像发行有限公司(原新华书店),在职员工500人,其中市级300人,县级200人;下设公司网点16个,全年销售额约6500万元。全市尚有200多家个体出版物零售点。为做强做大企业,扩大市场的占有率,通过业务整合,韶关市新华图书音像发行有限公司(原新华书店),实行连锁经营,上与省新华发行集团连锁,下与粤北各县店连锁,全年销售额约6500万元,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业务整合和企业规模扩大,企业竟争力不断提高,现市区有5个门市和商场,销售额由2000年的约2000万元增长到2005年的3300万元。旅游经济持续稳步发展。韶关市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级风景区、保护区、森林公园、重点寺庙、文物等11处;省级风景区、寺庙、文物等19处;综合评价达到国家一类旅游资源1处,大区级资源3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明显,森林覆盖率超过70%。现有各类宾馆、旅馆、招待所总床位21000多个,星级宾馆43间,2005年全市接待游客首次突破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4.4亿元。旅游业在第三产业的“龙头”地位日益显现。二、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韶关市尚未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韶关市有关职能部门对文化产业尚未形成成熟的看法,对韶关市文化产业现状尚未做过深入系统的专题调研。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关系的认识上,各级领导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事业而轻产业的倾向,一般只注意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而忽视文化的产业性质。表现在文化事业的发展中,往往只看到其需要资金投入的方面,被动地过分依赖上级和地方财政的资金支持,而忽略甚至放弃对市场的主动开发和利用。2、文化产业发展程度低,竞争力还不强。据2005年完成的经济普查数据统计,在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全部法人从业人员约14000人,其中个体经营户数不到700户,全市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生产总值仅1.4776亿元,其中,中心城区的浈江、武江、曲江区之和超过1个亿。其它县(市、区)所占份量很少。3、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社会环境不够健全,尚未形成符合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投融资机制。政府在制定各项政策时支持力度不够,如金融、税收等。省对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的山区,尚缺乏相对配套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三、发展文化产业的建议和对策1、脚踏实地,准确定位。由于地域和经济发展的原因,就目前韶关的情况来说,传媒影视、新闻出版、高新科技的发展仍落后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建议市委、市政府继续把它们作为文化事业、公益文化来加以扶持,进行制度创新、体制改革,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加大资金扶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韶关市有丰厚的文化资源。比如:以马坝人遗址、张九龄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南华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丹霞山为代表的旅游文化,以客家围楼、围屋为代表的客家文化,以乳源瑶族为代表的民俗风情文化,以梅岭为代表的革命文化等。还有众多的秀丽山川、优美的生态环境。可以把旅游文化定位为韶关文化产业的战略发展品牌。而发展这一品牌,必须有深入的调查,周密的论证,科学的规划,广泛的宣传发动,要有大决心,更要有大投入。市委、市政府已经着手,把丹霞山管理体制理顺,收归市直属,升格为正处级机构,是个可喜的开端。要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业的管理力度。要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挂帅的领导小组,召开专家论证会,颁布有关政策、法规等等。只要思想统一,精心规划,韶关文化产业完全能够后发先上,将成为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的一支生力军。2、创新思路、放开搞活。文化产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不投入不发展,大发展必须高投入。包括人、财、物全面的投入。关于资金投入的问题,中央和省的政策已经放得很开,即支持、鼓励多渠道、多成份的社会资金,包括外资、民资积极投入到文化产业建设中来。以韶关购书中心为例,省新华发行集团投入几千万元,改变了原来韶关新华书店的面貌,使韶关市民购书买书多了一个好去处,这是一个成功的例子。目前,发展其他的文化产业,特别是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就更需要有更大社会资金投入,建议就整个或者单个项目,举办招商引资展览会,认真编制《韶关文化产业投资导向目录》。有的委员还建议,以丹霞山为题材和摄制地拍摄电影或电视连续剧,大打名导演、名演员的名人效应,总之,只有创新思路,才能吸引众多资金的投入。3、发展和保护并重。开发利用历史文化必须注重保护文物古迹,发展旅游文化必须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民俗风情文化必须注意提高文化品位。破坏性的利用开发,利在一时,遗害子子孙孙。这些方面,全国已有许多惨重的教训。对于后发的韶关来说,必须认真对待。4、旅游开发要注意深挖文化内涵。梅关古道开发得比较好,但还可以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可以在“梅”字上做些文章,“梅”为古今文人吟咏之物,我国历代文人咏“梅”的佳作不少,可以搜集一批咏梅之诗、词,经过筛选,取其上乘之作,请国内著名的书法家和篆刻家书写和篆刻,以碑林的形式出现,显现文雅高档。梅关古道自唐朝以来有不少名人路经踏过,经确定人选后,可在古道两旁错落有致地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以提高旅游景点的名气,吸引众多的游客。5、加强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文化旅游景点要进一步赢得市场,更好地发挥文化娱乐功能,必须在经营管理和服务两方面不断提高水平。一是举办旅游区(点)管理人员培训班,学习管理知识和宣传推广知识,熟知各自景点的历史(如南华寺的导游要熟悉该寺的历史、掌故和一些趣闻以及宗教方面的一些基础常识等),使每一个管理人员都成为旅游文化的传播者。二是编写导游词(经专家组审定),规范导游员的导游讲解行为,解说词要突出不同景点的特性。如梅关的导游词应多出现梅花诗词中的绝句、佳句,以梅为主题撰写导游词,以增加文化内涵。6、加强治安管理,维护旅游秩序。据丹霞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反映,近年来经常发现农民进山砍柴和“黑”导游带游客进山等不法行为,建议尽快设立景区公安分局(或建立一个派出机构),以打击恶意破坏景区资源、扰乱旅游秩序的违法行为,使旅游资源得以更好地保护。

《韶关日报》的前身可追溯至1949年10月25日创刊的《北江日报》,后来随着韶关行政区域的变更,《北江日报》几次易名,多次停刊、复刊,改变名称,先后使用的名称有《北江日报》、《北江农民报》、《粤北农民报》、《粤北日报》等。以《韶关报》名字出现的报纸始于1972年2月1日,至1975年10月31日停刊。1983年10月20日,地市合并后的中共韶关市委决定创办新《韶关报》,并经广东省委宣传部批复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注册登记。11月2日,《韶关报》出版试刊,由郭沫若题写报头。1984年1月1日,经过13期试刊后,《韶关报》正式创刊出版,以该日报纸为创刊号。是为周三刊,四开四版。 1986年6月29日,时任广东省委书记任仲夷为即将转为周六刊的《韶关日报》题词:“把韶关日报办成一张好报纸。”同年 7月1日,经韶关市委决定并经广东省委宣传部批准,改《韶关报》为《韶关日报》,从周三刊改为周六刊,四开四版,全国发行。1991年7月,《韶关日报·星期天》试刊出版,10月正式出版。《韶关日报》正式迈入周七刊日报行列。1993年4月1日,《韶关日报》由四开四版扩为对开四版周七刊,跨入了全国正规大报的行列。1998年1月1日,《韶关日报》从对开四版扩为对开八版。1999年1月1日,《韶关日报》实现彩色印刷和《岭南周末》改版,成为粤北报业史上的第一张彩报,标志着《韶关日报》迈进了新里程。2001年1月1日,《韶关日报》分设A、B叠版面。第1张A1至A4版办成“天天彩报”,以新闻为主;第二张B1至B4版为套红版,以市区新闻和专版、副刊为主。2004年6月1日,《韶关日报》由原来的对开8版扩为对开12版,均为单面彩印。2004年6月11日,韶关市委同意韶关日报社与香港泛华集团的合作意向。6月29日,举行了“泛华汇讯公司·韶关日报社”合作签约仪式,共同改造《岭南周末》。7月4日,改版后的《岭南周末》开始发行。2009年6月,《韶关日报》分两步对要闻版和其他各版进行改版。增设了周日的要闻版,将每周六天新闻版扩展为天天都有新闻版。同月,韶关日报建立韶关新闻网,并开设了《韶关日报·电子版》,使《韶关日报》步入新的发展轨道。2010年7月1日,《韶关日报》再次改版,重点是全面提升时政新闻的报道质量,做大民生新闻和经济新闻。改版后,版面由原来的每周56个版增至64个版。同日,《韶关日报·数字报》亮相互联网。2010年10月1日,韶关新闻网开设北江论坛,随后加入了粤、湘、赣、闽四省地级市新闻网联盟,为首届联盟35个网络成员的副秘书长单位。2011年12月28日,《韶关日报》进行新一轮改版扩版,由原来的每周68版增至72版,并创建了“封面与导读”版。

韶关市文化市场研究现在是处于一个研究出现难点的情况,因为现在许多文化传承都已经消失了,例如我国历史悠久的耍牙这个传承,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会了,所以说,在文化的传承方面,我们应该努力去传承老一辈人留下的东西,让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答:韶关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是韶关是全国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远古的文明,是马坝人的故乡,石峡文化的发祥地,禅宗的祖庭,一代名相张九龄的故乡。现代韶关人的祖先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包涵禅宗文化、客家文化、石峡文化、珠玑文化、乳源瑶族和粤北采茶等“韶”文化。这为韶关发展文化产业留下了丰富的资源。近年来,韶关市委、市政府为加快文化产业的建设,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培育和发展粤北特色文化的目标。市委、市政府领导重视对重大文化建设项目的科学规划,定期检查指导文化建设工程的进度,具体协调和解决文化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市人大、市政协及其相关委员会,以及党委、政府的宣传、广电、旅游、教育、体育、宗教事务等部门从各自职能出发,围绕建设文化大省、发展韶关特色文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怎么给大学学报投稿

普通期刊的操作流程是:作者投稿--审核(1-2天 免费修改)--作者办理意向定金--杂志社邮寄书面用稿通知--作者收到通知并核实无误后--办理余款--等待出刊、邮寄样刊。

你先注册一个账号,登陆以后有在线投稿这一项,建议你找个网速比较好的地方,因为如果网速不好你可能会投n次也投不上去然后会有提示让你把你论文的各种信息都填上去,如果你不确定的话,你可以不填,如果出现网页错误的话,你可以换个地方投,具体原因我打过电话,编辑部也不知道为什么偶尔会出现网页错误的情况从你的稿件到给你录用通知应该不会超过一个月,如果时间长的话,你就打电话催他们这个杂志还是很好中的核心,我就中了一篇

朋友你好,直接往要投的报刊、网站或者其他媒体的电子邮箱投稿即可。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如果说比较有吸引力的话,省级期刊的要高一点。望采纳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