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当代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当代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研究论文

创新一词最早是起源于经济领域,但随着 科学 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创新意识的加强和创新水平的提升,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创新的科技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关于创新的科技论文篇一 浅谈科技创新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 经济 时代。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科技的创新与 发展 。本文作者阐述了科技创新的含义和原则,以及其策略和战略,说明加强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并概括了其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创新科技战略趋势 Abstract:The innovation is a national progressive soul,is the national prosperous development the drainless power.Now the society enters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The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progress compared relied on technical at any time in the past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This article author elaborated scientific innovation’s meaning and the principle,as well as its strategy and the strategy,showed strengthens the scientific innovation the necessity,and summarized its development tendency. Keywords:InnovationScientificStrategyTendency 创新一词最早是起源于经济领域,但随着 科学 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创新意识的加强和创新水平的提升,创新已不再仅仅指经济现象,而扩展到 政治 、科技、文化、军事、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创新概念。大致分类有: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 金融 创新、知识创新、政治创新、军事创新、 教育 创新、文化创新、观念创新、理念创新、 企业 创新和社会创新等等,概括起来,可以对“创新”简单地定义:创新就是将新的观念和方法付诸实施创造出与现存事物不同的新东西,从而改善现状,只要是新的事物、观念,付诸于实施,并得到认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就是创新。 1.科技创新的含义与原则 科技创新是科学原创和技术创新的总称。科学原创是人类在认识 自然 现象及其运动和发展过程中发现和发明带有 规律 性的新知识及其所用的器具;技术创新就是人们为了改造自然而进行制造和操作过程中, 总结 发明或发现的新知识和发明的新技艺。科技创新也就是:科技知识的创新;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的创新;以及人力素质和劳动技能的创新。科技以知识为本意味着创新的最终主体是人。知识本质上是人的智力活动的成果,人的智能具有汲取原有知识和创新知识的神奇的功能。尽管信息经济时代的智能机也拥有不断增大的知识生产能力,但它永远不能取代人的高级智能功能,和取代人的智力源本的地位与作用。可见,知识为本,知识以人力为本,决定了科技创新首要的是掌握科学与技术知识和进行知识创新的智力劳动群体的培育及其积极性的调动。 科技创新,关键在一个“创”字,去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以达到另辟溪径、缩小差距、后来居上的目的。这就是科技创新应遵循的原则。 中国 的资源有限,事事都创新,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因此弄清楚为何创新,怎样创新,创新什么,就显得非常。科技创新也要有风险意识。有没有风险意识取决人们对事物有多少了解。知道风险有多大,风险在何处,才能决定自己敢不敢冒风险。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家少一点书生气,企业家能多一点书香气,情况就会有一个根本的转变。科技创新不是随心所欲,任何发明创造都是在发掘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完成的。我们在进行任何一项科技创新时,首先需要了解前人做了哪些工作。科技创新的过程就是不断对比、不断修正的过程。 2.科技创新环境的结构要素 按照是否具有实体和刚性(可约略地理解为非人文的和人文的)将环境分为硬环境(由物质环境和刚性的管理体制及人员组成)和软环境(由人文环境、弹性的研究方向和评价体系组成)两大类,其中物质环境的要素是校园房舍、仪器设备、经费薪给等组成,人文环境主要由科学和人文精神、学术传统、学风和治学氛围组成。硬环境与软环境的相互渗透和融合程度,决定了人性物境(主要由人才和体制组成)和物性人境(主要由研究方向和评价体系组成),它们渗透和融入得越多,人性物境和物性人境的范围就越大,成果的趋向和大小也越显著。影响科技创新的因素很多,而且由于时间、地点和具体情况的差异,哪种环境和什么要素对于各个科技人员、科研机构或组织的创新过程所产生的影响起主要作用,往往是不同的。 3.科技创新的战略与策略 科技创新的源头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产学研脱节不仅导致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而且导致技术不能顺畅、迅速地进入产业领域,要加强面向全 社会的产学研联合体系的建设,将创新服务 网络 延展到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技术创新服务中心,进一步推动科技与 经济 的紧密结合。在竞争的社会里,围绕全局性的主题,一个国家、一个 企业 、一个创新机构要根据条件和需要可以讲对策,但更要讲战略。从科技层面上看,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战略极为重要。战略的落后或失败,会导致可怕的、难以设想的后果。企业的情况也是类似,受资金和资源约束,企业更倾向于使用对策。由于资源有限,对策的实施常常排挤战略资源,这就是我们常常看到的企业的创新战略多是有头无尾或虎头蛇尾。而以“引进”、“跟踪”、“模仿”为主的对策型 发展 方式,不可能使企业在这创新时代获得必要的竞争优势。 未来科技创新战略的基本要点正如有的专家描述的那样将是宽带创新、演进创新、人本创新、自主创新。科技创新战略应集中注意力,着眼于四个基本点,即新生点 管理、切入点管理、临界点管理、制高点管理。进行原创性、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科技创新活动,是 中国 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其实更为重要的是这也将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4.加强科技创新 加强科技创新,必须大力推进体制上的创新。创新更需要 科学 的态度。科学的东西,来不得半点浮躁和虚妄,科技体制的创新和良好科技创新氛围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我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而决不能以创新的名义,行主观意志办事之实,切忌盲目性、随意性和片面性。如果说,“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生命力所在,那么,“科技创新”则是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的生命力所在。 加强科技创新是提升综合竞争实力的根本。实行以项目为主的重点支持,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高效快速发展,充分发挥政策的促动和导向作用。另外,逐渐完善的投入体系是科技创新的必要保证。实现资本与技术的结合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要培育和挖掘多种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 5.科技创新的十大趋势 ①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已形成世界性潮流。②传统的生产要素(劳力、土地、资本)已逐渐失去主导地位,知识资源成为科技创新的战略性首要因素。③前沿科技成为创新竞争的主要焦点,攻占这些科技高地的竞争已成为创新的主要焦点。④科技集成成为创新的常用形式,当前面临的许多科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集成现有的技术加以解决。⑤完整的创新过程应包括研究、发展和生产三大环节。⑥国际性的技术协调成为重大创新的必要前提。⑦可持续发展成为创新的基本使命。⑧公司并购成为重组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⑨风险资金成为支撑创新的支柱。⑩创新战略成为引导国家发展的重要指针。 科技创新离不开继承、科技创新离不开坚持、科技创新离不开积累,科技创新离不开借鉴,最重要的是科技创新还离不开落实。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创新是继承的最终目的。勇于坚持才能有所创新,不能坚持就难以创新。科技创新,谋求的不是表面的华丽,而是一种实质性社会进步与企业发展。 关于创新的科技论文篇二 科技创新正当其时 摘 要:要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真正成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有力引擎。首先必须从逐步建立强大和完善的教育体系和财税体系、宽松包容的科研氛围、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入手,其次要大力保护知识产权,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同时严厉打击学术腐败和合理引导高校的科研活力,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经济转型、更好地释放社会活力,保持中国经济的长期活力和繁荣。 关键词:科技创新;专利保护;科研活力;科学兴趣 经济学上把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分为:投入的增加和广义的技术进步。如果没有技术进步,只靠投入增加来驱动经济增长必然会受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约束,这样的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持续的。基于这一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曾成功预言了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因此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至关重要。在今年年初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新战略,表示中国政府将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激励优秀人才等方面要积极作为,营造有利于市场主体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更好地扩大就业,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广义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包含的范围很广。而随着新科技革命在各个领域的迅速发展,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不断涌现,并迅速地应用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科技的创新已成为所有创新的源泉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成为一切文明进步的源泉。 而目前中国与世界前沿的技术差距非常大,中国掌握的核心技术寥寥无几。从发动机、大型发电机和电动机,以及输电设备方面、国内高铁建设核心的电气技术、到计算机的芯片和操作系统等很多方面还主要依赖进口和模仿。从这些方面看来,中国科技落后美国超过50年。一直以来,中国的应试教育扼杀了一部分孩子的天赋,中国人的科学兴趣从小就被层出不穷的考试海洋所吞没;毕业之后,过分务实和名利化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又让一些具有潜质的好苗子不断地主动或者被动地逃离科研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崇尚物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他们和科研所要求的那种踏实、单调规律、严谨的精神风范和生活状态已渐行渐远。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建立在自我科技创新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引进和模仿的基础上。所以,尽快全面改革和调整,从孩子抓起,塑造科学务实之风,调动起广大人民的创造力和智慧,才能使我国的经济持续充满勃勃生机,具体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要大力倡导弘扬业创新精神,培育产生高科技成果的社会土壤,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 (1)逐步建立起强大和完善的教育体系。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要重视培育和发展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如果获得相应的专利权,不仅可以获得相应的入学资格,其发明权可由学校或政府代为托管和保护。吸引越来越的年轻人走进科研的天地。(2)逐步建立完善的财税体系。一方面从合理分配科研资金入手,另一方面对那些有自主研发产品的企业进行适当的财税倾斜政策。(3)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科技进步的关键是人才。中国的科技人员的素质不比欧美国家差。但是,要想让这些科技人员能够创造出划时代的科技产品,必须要让这些科研人员生活的有尊严。现在中国的科研人员总体而言,待遇还不够理想,使得他们为了生存而消耗了大量的精力,不能集中精力搞科研。所以提高科研人员的总体待遇,让他们有一个安心的环境,是政府政策的第一要务。(4)逐步建立宽松包容的科研氛围。原始创新能力不强、重大科技成果不足,除了因为我国的科技事业起步晚、积累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期缺乏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导致在科研布局上过分强调“短平快”,对那些“长难慢”的项目重视不够、支持不足。这在无形中加剧了科研人员的浮躁心态和急功近利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能力提升和重大成果产出。“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在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尤其需要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建立“容错”“纠错”的支持机制,为创新提供肥沃厚实的文化土壤和社会氛围,使科学家们能自由探索、安心研究、坚持不懈。 二、政府要勇于自我革命,给市场和社会留足空间,为公平竞争搭好舞台 (1)保护知识产权: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数据显示,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并且,在这些发明专利当中,企业所占比重不足50%。而在美国,这一比率早在2008年便已近90%,也就是说,企业是创新的主力军。企业本来也应该是创新的主力军。因为对于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而言,知识产权是重要的资产,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而大部分中国工厂基本上是仿制或为别人代理生产,技术上受制于人,利润最高的部分掌握在别人手中,中国的科研体系与生产体系品基本处于脱节状态,产品开发能力低下。中国工厂大都规模小,制造相同产品的工厂比比皆是,一样的产品无数工厂分开来做,其结果是工厂开工不足、产品成本高,企业无多余资金进行技术开发,也无多余资金供养一支技术开发队伍。同时由于劳动力成本低,企业也无意引进更先进的技术设备。而且申请专利对企业来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有了专利确实从法律上来说可以得到保护,但另一方面,在申请过程中,企业也必须把发明的详细内容公布出来。这样,其实反而不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一旦遭受剽窃和仿造,企业将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人力、财力来打官司,而且赔偿数额极低。创新是科技发展的源动力,但专利维权举证难、周期长、赔偿低、效果差的现象,即使在知识产权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依然普遍地存在。试想如果没有对知识产权的强有力的保护,哪个企业愿意、又有哪个企业敢在研发创新方面进行大量地投入呢?因此,要想科技不断创新和进步,发挥创造力,就离不开知识产权的保驾护航,必须依靠法律的力量强有力地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尽快完善和细化专利权保护的基本法律文件和它的配套实施规则,充分调动和释放企业的创新活力乃是当务之急。同时政府还应在专利咨询、司法流程、民事调解等多个层面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合理引导企业申请专利、运用专利、保护专利,而且在出现纠纷之时给与相应的法律援助。(2)坚决打击学术腐败。学术腐败是科技进步的最大毒瘤。人类的知识进步是依靠不断积累来实现的。学术腐败破坏了这个知识积累过程,并对科研的公平性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果不打击学术腐败,中国科技重大进步是不可能实现的。(3)合理引导高校保持科研活力。高校是科研的重要基地,保持它的科研活力具有深远意义。在对大学财政拨款时,可适当依据教授们的科研项目而定,以此来要吸引最优秀的教授来申请高端科学研究。例如欧洲和美国的大学的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就是依靠教授申请科研基金而得到的附加管理费(Overhead)。美国联邦政府是不允许给大学直接拨付资金,美国拨付给大学的管理费超过基金资助额的50%,德国超过25%,。通过这样的资助方式,激励大学吸引最优秀的教授来申请尖端研究,获得管理费来充当大学的运营费用。优秀教授的待遇自然提高,所以美国的大学一直保持着较强的科研活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有力引擎,有助于推动经济转型、释放社会活力。我国有13亿人口,9亿劳动力资源,人民勤劳而智慧,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社会个体的公民,特别是年轻人,更要勇于创业、不断创新、自我超越,秉承科学、务实的作风,一起努力汇聚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能。看了“关于创新的科技论文”的人还看: 1. 关于创新科技论文题目 2. 有关企业科技创新论文3篇 3. 关于科技创新的议论文 4. 关于创新的议论文5篇 5. 关于创新类的科学论文

世界信息领域2021年态势总结

数字经济发展迅猛,主要经济体强化顶层设计与市场监管。 在数字经济宏观战略方面,美国与欧盟建立美欧贸易与技术委员会,在数字技术及其供应链的关键政策上达成合作。欧盟以《欧洲数字战略》为基础,发布《2030年数字指南针》,在数字人才培养、数字基础架构构建和数字化升级等方面做出具体部署。日本通过《数字改革关联法》,成立数字厅,促进政府机构的信息化与标准化。在加密货币市场方面,其“野蛮生长”的状态受到抑制。美国采取包括制裁、立法在内的一系列行动,打击将加密货币用于勒索攻击等非法行为。七国集团金融领导人联合发布央行数字货币(CBDC)指南,提出13项公共政策原则,对数字支付、普惠金融及反洗钱等做出具体部署。印度发布《加密资产法案》,拟禁止数字资产交易。新加坡禁止全球最大数字货币交易所币安(Binance)在其境内开展未经许可的支付服务,致使币安关闭其在新的加密货币业务。

网络与数据安全形势愈发严峻,各经济体持续加强规制。 全球黑客攻击向大规模、有组织的趋势发展,如勒索软件LockBit 2.0入侵全球11个国家的50多个组织;BlackMatter黑客组织宣布组建勒索病毒生态联盟,使黑客攻击呈现全链条协作趋势。日益猖獗的网络攻击活动,给各国带来巨大风险挑战,如美国约有4000万人 健康 数据被泄露;以色列约650万选民在线信息被泄露;阿根廷全国人口身份信息被泄露并出售。对此,各经济体不断推出网络安全保护新举措。美国发布《国家安全战略临时指南》,将“网络安全和数字威胁问题”确定为美国和全球安全的重中之重;参议院通过一项国土安全拨款法案,将网络安全与基础设施安全局(CISA)的预算提升30%至26.38亿美元。欧盟理事会宣布成立“欧洲网络安全工业、技术和研究能力中心”,以协调欧盟成员国的网络安全行动、共享威胁情报。俄罗斯修订《个人数据法》,禁止任何企业将数据传输给第三方。英国宣布组建国家网络部队总部,以对抗网络空间潜在对手。中国施行《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 汽车 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等法规,强化信息安全法治保障。

元宇宙元年引发热潮,部分国家政府和大型 科技 企业纷纷入局。 美国Facebook公司改名为Meta,宣告以全新面貌迎接元宇宙,率先推出Horizon Worlds元宇宙体验空间;微软重点开辟面向协同办公的元宇宙业务;英伟达发布Omniverse元宇宙平台,为工程与艺术创作者提供协同作业基础设施。韩国首尔市政府发布《元宇宙首尔五年计划》,投资建设数字城市。日本多个加密资产公司成立民间团体性质的元宇宙协会, 探索 虚拟资产与现实的结合。巴巴多斯宣布在元宇宙平台Decentraland设立大使馆,暂定2022年1月启用。

科技 巨头监管成为各国政府要务,平台垄断、违禁内容泛滥等问题受到重点整治。 美国将网络平台监管纳入反恐范畴,认定在线平台在“将暴力思想带入主流 社会 ”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俄罗斯颁布一项联邦法律,要求在俄日活用户超过50万的外国互联网公司必须在俄设立办事处。日本经济产业省将亚马逊、谷歌、苹果3家美资公司以及雅虎日本、乐天2家日本公司指定为《有关提高特定数字平台透明性及公正性的法律》的适用对象。韩国国会通过《电气通信事业法》修正案,禁止苹果和谷歌等应用商店提供商强迫软件开发商使用其支付系统并收取高额佣金。

半导体行业经历“寒冬”,各经济体多措并举应对缺芯挑战。 据美国高盛公司的研究显示,对芯片投入超过产值1%的产业都受到芯片短缺的影响。为此,美日韩等国提出多项激励政策,防范半导体供应链断裂等风险。美国发布《关键产品供应链百日审查报告》,为后续加强半导体领域投资、盟友合作、出口管制等提供政策依据;参议院通过《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拟划拨520亿美元补贴美国本土芯片生产;德克萨斯州泰勒市宣布为韩国三星大幅度减免房产税以吸引其建厂。日本发布“半导体数字产业战略”,宣布拨款6000亿日元(约合52亿美元),支持中国台湾台积电、美国美光等企业在日建厂。韩国举行“K-半导体战略报告大会”,公布其半导体战略规划,计划未来10年投入510万亿韩元(约合4287亿美元)建设芯片制造基地。

人工智能技术多面开花,伦理与规范问题持续引发重视。 2021年,人工智能在基础研究、模式识别以及智能信息处理等具体技术领域取得显著进展。美国谷歌公司推出超级语言模型Switch Transformer。该模型拥有1.6万亿个参数,在自然语言处理能力上表现出色。Cerebras宣布研发出全球首个参数总量超人脑突触总数的人工智能集群,极大提高训练神经网络的速度。英伟达推出的GauGAN2人工智能系统,可根据文本描述合成风景图像。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实现超高像素3D点云合成成像,有望为虚拟现实等应用拓展边界。同时,人工智能的伦理与规范问题愈发受到政策制定者的重视。美国国防创新委员会发布“负责任人工智能指南”,确保构建公平、负责和透明的人工智能系统。欧盟发布《欧洲适应数字时代:人工智能监管框架》与《2021年人工智能协调计划》政策提案,寻求监管与发展的平衡。俄罗斯签署其首份人工智能道德规范,作为俄罗斯2017-2030年信息 社会 发展战略的一部分。英国发布《国家人工智能战略》,以期“巩固在负责任人工智能方面的领导地位”。

量子技术亮点频出,突破性成果涌现。 美国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等联合开发出256位量子模拟器,可模拟的量子态数量超太阳系中的原子数量;谷歌成功在“悬铃木”(Sycamore)量子计算机中实现纠错能力的指数级增长;IBM公司推出127位量子计算机Eagle。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现500千米量级现场光纤量子通信,刷新世界纪录;开发出“祖冲之二号”与“九章二号”量子计算机,在超导与光量子计算机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英国萨塞克斯大学通过量子传感器实现对人脑神经元的高精度检测。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实现纠缠光子无损检测,成功地两次检测到单个光子在光纤中的运动而不产生破坏。

世界信息领域2022年趋势展望

多国央行和企业推进数字货币测试,法定数字货币实用化进程加速。 韩国央行构建数字货币试验平台,并计划在2022年进入第二阶段试验。俄罗斯央行将于2022年测试“数字卢布”原型,并起草监管规范。日本央行启动数字货币发行试验,将在2022年审查CBDC功能的可用性;三菱日联金融集团、瑞穗金融集团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团等70余家企业共同成立数字货币联盟,其数字货币DCJPY计划在2022年内流通。印度央行预计于2022财年第一季度启动数字货币试点工作,并检查相关技术是否去中心化、能否绕过中介机构。

半导体行业规模持续扩大,先进制程竞争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市场方面,受消费电子、 汽车 和云计算等多个行业需求膨胀影响,半导体经营活动愈发频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世界半导体统计组织预测,2022年全球半导体市场产值将达到5734亿美元,同比增长8.8%。德勤全球预测,2022年全球创投机构将向半导体初创公司投资超过60亿美元。美国咨询公司IC Insights预测,2022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同比增长22%。先进技术方面,芯片制程进一步微缩。美国英特尔公司发布的芯片制程工艺节点“20A”,或将在2025年实现全球领先。中国台湾台积电公司已开始3纳米测试晶圆试产工作,预计2022年第四季度进入量产及产能拉升阶段。韩国三星公司成功流片3纳米芯片,并开发出相关设计工具和技术,计划于2022年量产3纳米芯片,2025年量产2纳米芯片。IBM与三星公司合作推出垂直传输场效应晶体管(VTFET),在缩小芯片制程的同时,大幅降低芯片功耗。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联合日本东京电子和荷兰阿斯麦等公司制定路线图,计划在2027年量产1纳米芯片,2029年后量产0.7纳米芯片。

多经济体促进6G技术研发与合作,6G愿景和技术路线愈发明晰。 美国和韩国通过“美韩峰会”决定在6G领域达成研发合作,共同投资35亿美元,以形成专利与产业优势。欧盟在“地平线2020”框架下启动为期两年半的Hexa-X项目,以开发6G生态系统。日本总务省发布“超越5G”综合战略,期望提高6G市场份额;情报通信研究机构将投资200亿日元(约合1.77亿美元),拟在2022年推进官民共同研究;NTT公司计划通过IOWN技术平台与全球100家企业进行合作, 探索 光电融合等6G核心技术。韩国科学和信息通信技术部公布“6G研发实行计划”,拟在未来5年投入2200亿韩元(约合1.87亿美元),推动六大重点领域的十大战略技术研发。

各国加快布局量子技术,相关政策形成重要支撑。 美国国会提出《量子用户扩展法案》《量子网络基础设施法案》等多项量子信息科学法案,以提升美国在量子领域的领导力。法国宣布一项价值18亿欧元的量子技术5年投资计划,欲跻身“世界前三”。德国将斥资约20亿欧元在未来5年内开发量子计算机及相关应用技术,并大力建设慕尼黑“量子谷”。英国政府与IBM公司宣布一项为期5年、价值2.1亿英镑的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合作研究计划,以促进生命科学及制造业等多个领域的研究。俄罗斯表示其量子通信线路将在10-15年后投入商业运营,其原型已投入使用。澳大利亚宣布将量子信息技术列为对国家利益至关重要的9个技术领域之一,并划拨1亿澳元(约合7300万美元)的研发预算。

作者简介

唐乾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四室,三级分析员

研究方向:信息领域战略、技术和产业前沿

联系方式:

翟丽影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四室,研究助理

研究方向:信息领域战略、技术和产业前沿

联系方式:

人类的生存方式,20万年前与10万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3000年前与2000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600年前与500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但是,今人与古人其实早已今非昔比,即使是现在与100年前相比,也已完全不一样。是什么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什么让人类开始了新的生存方式? 我说,这便是科技,是科技的发展才推动了人类的进程,是科技的发展才使人类有着这崭新又美好的生活。纵观千古,哪朝哪代不是重视科技的发展?回首过去,看四大发明,独具鳌头;观天文历法,为之惊叹;览赵州拱桥,设计精妙;窥《本草纲目》,东方巨典;瞻圆周率值,七位小数;眺丝绸之路,发展经济;端青花瓷器,扬名海外。科技发展是强国之路,科技发展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第一动力,没有科学,我们哪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科技,我们哪来的舒适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享受?没有科技的进步,我们哪能吃到杂交二号?我们哪能穿上全棉衣服,我们哪能住进高楼大厦?在古代,人们迷信鬼神,认为人的一生是天定的,生老病死是天来掌控的;在现代,人们通过科技的发展,证明了迷信思想是不可取的,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生活。在古代,许多人得了重病,大夫也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人痛苦地死去.可现在,通过科技的发展,大部分疑难杂症已能成功治愈,人们不用为生病而烦恼。……以上所举的例子,只是科技发展为人类造福事例的冰山一角。科技发展得如此迅速是古代人想都不敢想的。为什么电视上、报纸上,几乎天天说要提倡科技发展,因为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圆的?是科技的发达;通迅的便捷是什么造成的?是科技的发达;身患重病的人为什厶能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是科技的发达!如果说科技的发展是错误的,那么,伽利略、牛顿、爱迪生、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发明家、科学家,为什么要将自己宝贵的一生献给科学?为什么要将那么多宝贵的时间用在“错误”的事业身上?难道他们是没有判断能力的吗?有谁认为他们的死毫无价值,又有谁认为他们为科学献身,根本没有意义?科技的发展当然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本来这些影响应是很小的,可人类却如一个放大镜,把这些负面影响放大。如果人类能自觉的把塑料袋重新利用,而不是随意乱扔,会造成这么严重的白色污染吗?如果人类能有竭制的开采资源,会造成现在的资源短缺吗?如果人类能节约用水,工厂不违规排放污水,会造成现在严重缺水的状况吗?还有许多诸如此类的事情正在上演,而有些人不但不自省,反而一味的把责任指向“科技”。我为这些人感到可笑,感到无可救药。可是科技的发展还有更多的好处,火箭的升空,圆了中国人民的百年飞天梦,鸟巢水立方的建成,圆了中国的奥运梦想,试问没有科技中国人怎么能圆梦呢?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赶上了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充满高科技的时代,这不光光是我们的祖先在进化时选择了发展,选择了进步,也包括了所有人的不懈努力,刻苦钻研,我们今天的日子时有多少辛勤的科学家们用智慧甚至生命换来的。因为法拉第,我们生活的周围才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电器;因为达尔文、因为孟德尔,我们才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认知自己;因为扁鹊,因为华佗,因为李时珍,我们的生命才能得到保障我们周围的一切,不都是他们给我们换来的吗?生活如此舒适,生活如此惬意,生活如此美妙,我们的平均寿命比古代提高了30岁,看望亲友甚至不用出家门,这不都是科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吗?只要我们有利的把持住,控制住科技,地球也不会毁灭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促进了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说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当代科技发展的火车头科学技术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主义文明的发展。 科学发展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经济素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我过要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首先要靠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构成生产力的要素来看,科学技术可以使劳动工具得到不断改善和更新,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可以使劳动对象得到充分利用。总之,科技发展可以极大地解放生产力,甚至产生新的产业部门和导致国民经济的突飞猛进。我们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才能使经济增长方式摆脱粗放型的老路,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切实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电视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可以看新闻,了解国内外的事;可以看动画片,放松一下;还可以不去现场看节目、表演;比如说,这次奥运会吉祥物揭晓,就可以在家看转播等等一系列的科技着实给我们带来好处,所以我方坚持认为科技发展利大与弊!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启示摘要: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生与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拥有了更好的联系手段,更快的到达目的地,更方便的购物……这些变化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如果现代社会没有这些科技产品,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谁也说不清楚。但是在这些科技产品产生的背后,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启示,值得我们去思考。关键词:科学技术、生产力、生产率、竞争、环境、资源正文:现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发展,从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自由落体实验到现在的日新月异的高科技产品的问世,如:电脑、手机(现在的功能是越来越先进)等等。17世纪初,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长久以来在人们心中“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落得快”的错误的观念。从此也开辟了,事实重于想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进步和创新愈益称为增加国家综合世纪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依靠科学技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地和谐发展愈益称为各国共同面对的战略选择,科学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愈益称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放眼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的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世界的计算机、通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科技企业的迅速增长,极大的提高了各国的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了工业、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有力的带动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为人类提供了广播、电视、电影、录像、网络等传播思想文化的新手段,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的载体。同时,它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破除迷信等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永无止境的发展及其无限的创造力,必定还会继续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加巨大的贡献。 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因历史时期而不同,从技术领先到科学领先发展,从技术与科学分离到科学与技术精密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更加使科学的基础研究与技术的应用开发之间的时间缩短,尤其系统科学的诞生,导致了自动化、计算机、通讯技术从科技到产业化的迅速转化,而系统科学应用于生物医学又导致了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之间偶合,将迅速导致系统医学与系统生物工程的应用,从而导致个体化医学、转化医学与医疗工程化系统的生物医学与生物工业革命,使科学技术越来越凸显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生产力。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科技强国已经成为现代国家的共同选择。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已成为国际政治斗争中的一个筹码和大国地位的象征。邓小平曾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可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科学技术所开拓的生产力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但对科学技术的使用不当,又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目前,世界的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尽可能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将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其作用大大超过了资金、劳动力对经济的变革作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人的主体因素在现在世界中的作用大大提高了,这体现在人与自然地关系上。由于科学与技术的融合,人对自然的关系由解释过度到控制;有分析物质结构和自然过程到有目的地合成物质结构和影响自然过程,甚至合成生命和影响生命的过程。体现了人在生产体系中的地位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人们从直接参加生产过程者转变为监督者、调节者来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并成为决定生产力、竞争力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但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问题:资源问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 据统计, 地球上的原油只能使用三五十年, 地球上的煤炭也只能使用三五百年, 虽然地球上可用物质可以不断扩展, 如水中的氢也可以进行开发, 但这些有用物质总有一天要耗尽的。 在利用资源过程中,必须注意节约。例如目前在我国煤矿等矿产资源,正在许多地方被乱挖乱采,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如果不采取积极措施, 这种浪费将会继续下去,后果不勘设想。我们要为后代着想,要节约资源, 要有效利用资源。 环境问题: 人类生活的环境已在不断恶化, 由于工业化, 一些有害物质在不断增加, 这些有害物质会不断进入人类生活的周围环境中,如水、空气等等, 现在许多河流受到污染,许多城市的空气受到污染, 甚至吃的粮食也受到污染, 有些鱼类及一些生物正在濒临灭绝, 如果这样发展下去, 而不采取积极措施, 人类终将自己消灭自己。人类活动将不可避免地改变自然环境乃至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在改变和破坏的同时,是否从自然环境的整体观念出发,通过生态建设以建立新的生态平衡,无疑是决定地理环境发生有利或不利反馈的关键。因此,我们既要保留一定的天然生态系统,以保护物种资源和改善环境;又要建立有利于人类而又不导致环境恶化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创造更高的生产率,从而使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构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

世界前沿科研问题研究论文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顾新建 李 晓(浙江大学机械系,浙江 杭州310027)摘 要:对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体系结构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其中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大批量定制技术的发展现状作了简要介绍。关键词:先进制造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大批量定制1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业不断地吸收机械、信息、材料及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最新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开发与设计、制造、检测、管理及售后服务的制造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敏捷制造,并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果的前沿制造技术的总称。从本质上可以说,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等的有机融合。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21世纪发展的方向。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如下:�(1)先进制造技术贯穿了从产品设计、加工制造到产品销售及使用维修等全过程, 成为“市场—产品设计—制造—市场”的大系统。而传统制造工程一般单指加工过程。�(2)先进制造技术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管理技术等的最新成果, 各专业、学科间不断交叉、融合, 其界限逐渐淡化甚至消失。�(3)先进制造技术是技术、组织与管理的有机集成,特别重视制造过程组织和管理体制的简化及合理化。先进制造技术又可看作是硬件、软件、人件和支持网络(技术的与社会的)综合与统一。�(4)先进制造技术并不追求高度自动化或计算机化,而是通过强调以人为中心,实现自主和自律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相互协调性。�(5)先进制造技术是一个高度开放、具有高度自组织能力的系统,通过大力协作,充分、合理地利用全球资源,不断生产出最具竞争力的产品。�(6)先进制造技术的目的在于能够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提供用户所希望的产品,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并取得理想的技术经济效果。�美国从90年代初相继提出了先进制造技术计划、TEAM计划、下一代制造(NGM)技术计划、美国国家关键技术等,德国提出了“生产2000”计划、“生产2000+”计划、“微系统2000”计划等、日本提出了智能制造系统计划、韩国提出了高级先进技术国家计划(G-7计划)等〔1〕。图1为先进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于90年代初成立了由45位著名的未来学家和技术专家组成的新兴技术预测委员会,在1996年的预测中,从可以预见到的最重要的技术进步中挑选85项将要出现的技术。共分为12个大类。其中在第八大类:制造业与机器人中有如下技术〔2〕:(1)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在2012年,80%的工厂生产将实现计算机集成化;�(2)生产自动化。到2015年,由于实现了生产自动化,工厂的就业人数在劳动力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将下降到10%以下;�(3)大批量定制。到2011年,汽车、电器等30%以上的产品将广泛实现大批量定制生产;�(4)先进的机器人。到2016年,带有传感输入、具有决策和学习功能、可移动的机器人将投放市场;�(5)纳米技术。到2016年,微型机器和纳米技术将投入商业应用。可以认为,这五种技术是最重要的先进制造技术。限于篇幅,这里仅对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大批量定制作一简单的介绍。这两种技术对企业的影响范围较大,有较大的适用性。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1)数字化。在这方面,人们提出了CIMS、数字化工厂等概念。通过CAX(CAD,CAPP,CAE, CAM)系统和PDM系统,进行产品的数字化设计、仿真,并结合数字化制造设备,进行自动加工。并采用MRPII/ERP系统,对整个企业的物流、资金流、管理信息流和人力资源进行数字化管理。进一步的发展是,通过数字化的供应链管理(SCM)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支持企业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合作。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数字化运作更加方便。�(2)知识化。知识将成为企业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技术创新将是企业最重要的生存和竞争能力。知识管理技术、学习型组织等将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3)模块化。产品的模块化和企业的模块化将使企业能快速地、低成本地生产出顾客所需要的个性化产品。�(4)微小化。微机械及制造技术正在迅速发展,这将导致一大类全新的产品,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5)绿色化。强调产品和制造过程对环境的友好性。2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自从美国的Harringtong博士在1973年提出CIMS概念以来,CIMS在世界上走过了曲折的道路,人们对CIMS的本质认识有了巨大的变化,主要是:现代制造业的方向并不只是计算机的集成,信息的集成,而是人、技术、组织的整体集成,包括功能集成、组织集成、信息集成、过程集成、知识集成和企业间的集成〔4〕。由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这一词容易使人误解,以为只要将计算机集成在一起就能构造成一个先进的制造系统。为此,我国的一些学者提出了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Contemporary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的概念。当前,CIMS的发展有以下特点。2.1 集成化CIMS中有以下几个关键的信息集成系统。CIMS在这些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企业的总体集成。�(1)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国外有名的系统是SAP,Oracle,Baan,IBM等,国内有金蝶、用友、开思等。ERP 系统集成了企业中的生产管理、财务、人事、采购、销售等子系统。系统涉及面广,十分庞大,对人员素质、数据和流程规范性要求高,因此实施难度大,成功率不高。�(2)CAD/CAPP/CAM一体化:目前虽然有些CAD系统可以支持CAD/CAPP/CAM一体化,但主要针对基本上都采用数控加工的零件,如PRO/E软件。由于不同产品中的零件差别很大,每个企业的加工条件和水平也不相同,因此复杂零件的CAD/CAPP/CAM一体化还没有通用的系统。�(3)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被用于管理和控制由CAX(CAD、CAPP、CAE、CAM等的统称)系统所形成的大量的信息,避免花费很多时间去寻找本应该垂手可得的信息。PDM是设计自动化技术系统的核心,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管理全部的产品知识和信息,并为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各个应用系统提供所需的数据,为不同应用系统提供集成平台。PDM系统以产品数据库为底层支持,以BOM为组织核心,把定义最终产品的所有工程数据和文档联系起来,实现产品数据的组织、控制和管理。PDM系统一般是由CAD软件开发商所开发的。因此,同一软件公司的CAD系统和PDM系统能很好的无缝集成,而来自不同软件公司的CAD系统和PDM系统间的集成性就差多了。PDM系统的实施难度比CAD系统要大,因为前者涉及管理、组织等问题。(4)工作流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办公自动化,是企业管理层的信息集成系统。目前工作流管理系统与知识管理系统紧密结合起来,使企业的知识得以共享和保存。�2.2 网络化以因特网为代表的网络技术正在制造业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人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网络经济时代,在制造业中,也正在出现一种新的模式——网络化制造模式。在网络化制造中,新的网络空间与传统的物理空间紧密结合,产生出各种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和新系统。制造企业将利用因特网进行产品的协同设计和制造;通过因特网,企业将与顾客直接联系,顾客将参与产品设计,或直接下订单给企业进行定制生产,企业将产品直接销售给顾客;由于因特网无所不到,市场全球化和制造全球化将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因特网上信息传递的快捷性,并由于制造环境变化的激烈性,企业间的合作越来越频繁,企业的资源将得到更加充分和合理的利用。企业内联网(Intranet)/外联网(Extranet)也将极大地改变企业内的组织和管理模式,将有效地促进企业员工的信息和知识的交流和共享〔5〕。2.3 敏捷化进入21世纪,企业将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的挑战,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利用制造全球化的机遇,专注发展自己有优势的核心能力及业务,而将其它任务外包和外协。企业将变得更加敏捷,对市场的变化将有更快的反应能力。但这些需要新的信息技术的支持,如供应链管理系统,促进企业供应链反应敏捷、运行高效,因为企业间的竞争将变成企业供应链间的竞争;又如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使企业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对客户的需求作出更快的响应。2.4 虚拟化虚拟制造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计算机内制造”,通过应用集成的、用户友好的软件系统生成“软样机”,对产品、工艺和整个企业的性能进行仿真、建模和分析。虚拟制造包括:虚拟设计、虚拟装配和虚拟加工过程。新产品的开发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例如在开发一种新车型时,其美学的创造性要受到安全性、人机工程学、可制造性及可维护性等多方面的制约。在虚拟设计中,利用虚拟原型在可视化方面的强大优势以及可交互地探索虚拟物体的功能,对产品进行几何、制造和功能等方面的交互建模与分析,快速评价不同的设计方案,可以从人机工程学角度检查设计效果,设计师可直接参与操作模拟,移动部件和进行各种试验,以确保设计的准确性。这种技术的特点是:①及早看到新产品的外形,以便从多方面观察和评审所设计的产品;②及早发现产品结构空间布局中的干涉和运动机构的碰撞等问题;③及早对产品的可制造性有清楚的了解。美国波音飞机公司在设计波音777飞机中采用了虚拟制造技术。采用飞行仿真器及虚拟原型技术在各种模拟的条件下,对飞机进行飞行试验。�2.5 智能化例如,随着CAD系统中知识的积累,CAD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将大幅度提高。这种智能化具体表现为:①智能地支持设计者的工作,而且人机接口也是智能的。系统能领会设计人员的意图,能够检测失误,回答问题,提出建议方案等;②具有推理能力,使不熟练的设计者也能做出好的设计来。�2.6 绿色化包括绿色产品和绿色制造。要求产品的零部件易回收、可重复使用、尽量少用污染材料、在整个产品的制造和使用过程中排废少、对环境的污染要尽可能的小、所消耗的能量也尽可能的少。要求制造和使用具有洁净性。产品和制造过程的绿色化,不仅要求企业把环境保护当作自己的重要使命,同时也是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战略。因为不注意环境保护的企业将被市场所淘汰。�3 大批量定制当前我国已进入买方市场,一般产品和一般的制造能力严重过剩;随着市场竞争的国际化,用户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选择自己需要的产品,用户对产品的质量、价格和新颖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企业都在探索如何在这种新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大批量定制(MC, Mass Customization)就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生产模式。大批量定制又称大规模定制、大规模客户化生产、批量定制、批量客户化等〔6〕。从理论上讲,大批量定制要实现以大批量的低成本和短交货期生产用户定制的单件产品,但实际上,大批量定制可以看作是一种低成本、快速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设计、制造和营销的新概念、新模式和新实践。大批量生产和单件产品的定制生产一直是两种水火不相容的生产方式。实现大批量定制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涉及到组织、管理和技术的全面变革。真正实现大批量定制也并非是一个企业的事情,需要全行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大批量定制是一个大系统工程。�大批量定制从产品和过程两个方面对制造系统及产品进行了优化,或者说产品维(空间维)和过程维(时间维)的优化。其中,产品维优化的主要内容是:�(1)正确区分用户的共性和个性需求;�(2)正确区分产品结构中的共性和个性部分;�(3)将产品维的共性部分归并处理;�(4)减少产品中的定制部分。�过程维优化的主要内容是:�(1)正确区分生产过程中的大批量生产过程环节和定制过程环节;�(2)减少定制过程环节,增加大批量生产过程环节。�图2描述了大批量定制中的产品维和过程维优化的基本原理。这里将企业产品中的各种零部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用零部件,另一类是定制零部件。产品维优化方向是减少定制零部件数。这里还将产品的生产环节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大批量生产环节,另一部分是定制环节,过程维优化方向是减少定制环节数。大批量定制的实质是要减少图2中的小矩形面积,理想的情况是该面积为零,但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大批量定制的典型案例有:�(1)美国莱维·斯特劳斯(Levi Strauss)服装公司:该公司可以向用户提供多达近千种不同的款式、花色,加上量体裁衣的服务,以保证用户获得称心如意的牛仔裤。用户只需多付10美元即可根据腰围等个人尺寸在流水线上定制。公司的营业额上升了三成,库存急剧减少,经营成本大幅降低。�(2)宝洁公司(P&G):把洗发剂的配方增加到5万多种,只要顾客能拿出头发的油性酸性指标,就可以按通常价格给顾客定制专用洗发剂。�(3)日本松下自行车工业公司:每辆车都是根据用户的身体重量和爱好特制的,价格仅比现成的型号高10%,两星期内交货。不同定制的自行车中,大量零部件则是采用标准化战略进行设计和制造的。�(4)福特公司:发动机的模块化设计,即对6缸、8缸、10缸和12缸等不同规格的发动机结构进行调整,使其绝大部分组件都能通用,以尽可能少的规格部件实现最大的灵活组合。不同规格的发动机可在一条生产线上加工。每年节约数亿美元〔7〕。�(5)海尔集团:以58大门类9200个规格品种为素材,再加上提供的上千种“佐料”——2万多个基本功能模块,经销商和消费者可自由地将这些“素材”和“佐料”组合,形成独具个性的产品。目前可以提供适合B2B2C的模块化网络家电9万种以上。�(6)波音公司:面对结构复杂、品种繁多、零件数以百万计的大型民用客机,将飞机中的零部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本的、稳定的无个性特性件、第二类是用户的可选件、第三类是用户特定的零部件。由于前两类的数量占了一架飞机的工作量90%左右,这样接到订单90%的工作量已经完成或接近完成,这就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库存量也不高,生产成本也降低了。并且波音公司在飞机模块化设计的基础上,开发了一个飞机配置设计及制造资源管理系统。波音的销售代表在与用户谈判时,可以利用便携式计算机上的这个软件系统与用户协同配置飞机。这一软件能直接从构型库中存取数据。销售人员能向用户展示各种选项将如何影响飞机的价格和重量。这些信息有助于用户作出考虑周全的经营决策。参考文献1 顾新建,祁国宁.知识型制造企业.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2 晓科. 美国专家预测2001年至2030年间将出现的新兴技术. 中国专利报, 1998-02-18(1)3 顾新建,祁国宁,等. 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4 祁国宁,顾新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方法论.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 顾新建,祁国宁,陈子辰. 网络化制造战略和方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美〕大卫 M. 安德森, B.约瑟夫.派恩.21世纪企业竞争前沿:大规模定制模式下的敏捷产品开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7 薛福康. 登上世界汽车工业的金字塔—记著名美籍华人汽车专家顾永平.光明日报,1999-05-02(1)8 宜君. 海尔洗衣机:从专为您设计到个性化按需定制. 人民日报网络版,2001-09-05中国航天冲压发动机技术研讨瞄准世界前沿当前,各国研制的以导弹武器为代表的飞行器,都在向着更快、更远、更准、更高的目标进发,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就在于发动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8月4日,由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主办、三院31所承办的我国冲压发动机领域的盛会——2005年冲压发动机技术交流会,吸引了国内数十家科研院所、企业高校的约140名专家、学者到会。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夏国洪、副主任花禄森、黄瑞松参加了会议。航天产品,动力先行。我国一直非常重视冲压发动机技术的发展,上世纪50年代末,三院31所率先开展了冲压发动机技术的研究,被业界称为“亚非拉,头一家”。经过40多年的发展,现已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研发体系,研制出多种冲压发动机装备用于型号产品,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目前,各国研制的导弹武器都向着速度更快、射程更远的方向发展,同时,未来的航天运输系统也需要先进的动力系统来支撑。因此,冲压发动机以其特有的先进技术,将成为21世纪航空航天动力的宠儿。”31所所长薛亮对冲压发动机的发展前景做了前瞻式的预测。其实,冲压发动机技术的“热度”从本次会议收到的100多篇论文中也可见一斑。许多专家学者都把目光瞄准了世界前沿水平。其中,刘兴洲院士所作的《冲压发动机技术研究进展》,从未来战争的一体化、信息化、中远程精确打击等特点出发,引申出冲压发动机的发展需求,并对冲压发动机的一体化设计、燃烧、燃料、材料、控制、试验等技术前沿领域进行了介绍和展望,向与会代表描绘了未来冲压发动机的发展蓝图。本次会议交流研讨的学术气氛浓厚,许多论文水平较高,是对我国近年来冲压发动机的前沿研究、产品设计和工程实践的经验总结;同时,本次会议使各单位增进了了解,对今后加强合作,促进信息、资源、技术和市场的共享将起到积极作用。

全球科学前沿研究杂志是一本面向国内外有关科学前沿话题的论文集,可信度高、出版品质优、影响力大。这本杂志的特点是,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为重点,广泛收集来自国内外学者的学术论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如何改善中空玻璃的密封寿命中空玻璃的边缘密封失败, 意味窗户失去应有的功能, 不但窗户的设计节能性能达不到, 而且消费者也不能透过结露的空气层看清外面。 1、影响中空玻璃密封长期寿命的主要因素 (1)中空玻璃的设计, 包括选择何种隔条以及结构:单道密封还是双道密封; (2)密封胶的选择及用量; (3)干燥剂的选择; (4)间隔条的选择:连续的抑或为四角插接式; (5)玻璃的清洗; (6)工艺及工人的加工质量。2、间隔条的选择 间隔条的选择主要考虑两方面因素:(1)热传导系数,(2)对中空窗密封寿命的影响。从热传导率出发,可将中空玻璃使用的间隔条分为冷边和暖边两大类。冷边是指传统的金属铝框,暖边指间隔条的材料或构造不同于传统铝隔条的间隔条,如国内使用的胶条(由波浪形铝带外加一层内含干燥剂的密封胶)。我国目前使用的间隔条大部分为铝隔条,属于冷边类,易导致边缘处结露或上霜,降低整窗的节能效果。暖边间隔条顾名思意是一种旨在改善中空玻璃边缘热传导性的间隔条, 通过采用少量的金属或完全非金属材料,或改变传统铝条的结构来实现窗户的节能效果。在北美, 暖边主要有超级间条(SUPER SPACER), 舒适胶条(SWIGGLE),不锈钢U型隔条(INTERCEPT), 强化塑料和铝合成的漕型条,玻璃纤维隔条,以及带冷桥的金属隔条等等。随着人们对节能的认识提高,可以预见暖边隔条在我国中空玻璃市场份额会逐渐上升。据报道,传统的冷边金属隔条在北美市场的份额已由1990年的85%下降到1997年的20%,而在同一时期,暖边类的间隔条却从1990年的15%上升到1997年的80%。 从中空玻璃的密封寿命角度看,暖边与冷边之分和窗的密封寿命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属冷边的铝间隔条可能较暖边隔条的寿命要长,而有的暖边隔条的密封寿命也可能较冷边隔条的寿命要长。关键要看间隔条本身与中空玻璃的其他材料配置如何。3、铝间隔条 铝间隔条主要有两类:传统的四角插接式与改进后的连续长管弯角式。四角插接式在具体做法上又分为接头处涂胶处理与不涂胶处理两种。一般来说,铝框的接头越少其密封性能越好,只有一个接头的连续长管弯角式铝框较四角插接的改善许多。但是,如果四角插接式铝框在接头处涂胶,而连续长管弯角式不涂胶,则接头少的密封性能不一定比接头多的好。 鉴于我国目前使用的间隔铝框(特别是在中小企业)大多数为四角插接式,而连续长管弯角式铝框的制造成本又较高,笔者认为,提高中空窗密封性能的较实际方法是采取在四角接头处涂胶的方法。4、暖边间隔条 有些暖边间隔条内含有溶剂,在温度升高时会分解挥发,悬挂在中空玻璃的空气层里。如果中空玻璃内采用的干燥剂不能吸附这种挥发的有机溶剂水汽,当温度降低时,溶剂水汽就会凝结在玻璃内侧,形成化学雾,导致玻璃永久性变花。 为改善中空窗的节能性能,有些厂家将LOW-E玻璃与暖边隔条结合起来使用,但LOW-E玻璃的镀镆对化学雾特别敏感,一旦形成就较之普通白玻看上去更明显。因此,在选择暖边隔条时,必需考虑到化学雾的问题。5、中空玻璃的构造:单道密封和双道密封 中空玻璃胶的主要作用有两方面。(1)密封作用,即防止外界的水汽进入中空玻璃空气层内;(2)结构作用,即在外界温度高低变化及高湿度和紫外线照射下仍能够保持中空玻璃的结构整体性。可见,中空玻璃胶的作用要求中空玻璃打两道胶,一道结构一道密封,各尽其职。如果中空玻璃只打一道胶,即单道密封,则这一道胶要同时起两项作用。但在实践中,选择一种同时具备良好的密封和结构性能的胶是不可能的。 与其他试验标准不同,P1中空玻璃密封寿命加速老化试验没有通过和不通过的标准。除高湿度和大气循环的测试条件外,P1测试的产品还要有紫外线的强烈照射,直到测试的密封系统失败为止。事实表明,单道密封系统的寿命要较之双道密封系统短。具体测试结果见表1和表2。表1 单道密封系统的P1测试单道密封系统配置 时间 聚异丁烯胶,铝隔条 24小时 内含波浪铝条的丁基胶条 2周 硅酮胶,铝隔条 3周 聚硫胶或热熔丁基胶,铝隔条 6-8周表2 双道密封系统的P1测试双道密封系统的P1测试 时间 聚异丁烯胶与聚硫胶或与聚胺酯、铝隔条 12-18周 硅酮胶,四角插头不经涂胶处理、聚异丁烯胶、铝隔条 15-20周 内含波浪铝条的丁基胶条、硅酮胶 25周以上 硅酮胶、四角插头经涂胶处理、聚异丁烯胶、铝隔条 40周以上 热熔丁基胶、超级间隔 40周以上表3 水汽渗透率(MVTR)单位:克/平米/24小时 MVTR 渗透率聚异丁烯 2.25 0.045热熔丁基胶 3.60 0.073舒适胶条 3.60 0.073聚胺酯 12.4 0.250聚硫胶 19.0 0.380硅酮胶 50.0 1.000表4 不同中空玻璃胶的性能之比较 抗水汽能力 抗紫外线能力 抗热能力 抗冷能力热熔丁基胶 优秀 好 好 一般聚异丁烯胶 优秀 好 好 一般聚硫胶 好 好 好 一般聚胺酯 好 好 好 好硅酮胶 差 优秀 优秀 优秀舒适胶条胶 优秀 好 好 一般6、胶的选择及用量 在选择中空玻璃胶时需要考虑胶的特点。在选择密封胶方面,首先考虑的因素是水汽透过率(MVTR),其次是抗紫外线能力,再次是抗温度变化能力。水汽透过率指外界水汽透过胶进入中空玻璃空气层内的速度。水汽透过率越低中空玻璃的密封寿命就长,反之亦然。 此外, 还必须考虑胶的透气性(见表5)。表5 透气性(氩气)聚异丁烯胶 1热熔丁基胶 2舒适胶条 2聚硫胶 4聚胺酯 10硅酮胶 >100 所打胶量的多少对中空玻璃的密封寿命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对此用水汽渗透路程(MVTP)来衡量。水汽透过路线是指水汽透过胶进入中空玻璃空气层内所必需通过的距离。一般来说,水汽透过路线越长中空玻璃的密封寿命越长,反之亦然。 在选择结构胶方面主要考虑胶的结构强度,与玻璃的兼容性,以及胶的施工方法。7、干燥剂的选择 干燥剂的作用主要有三种:吸附生产时密封在空气层内水份,吸附可挥发性有机溶剂和吸附在中空窗寿命期进入空气层内的水汽。显然,选择适当的干燥剂的条件是必须同时满足干燥剂应具有的三个功能。但同时要求干燥剂不吸附空气层内的空气或惰性气体。用于中空玻璃的干燥剂主要有两类:分子筛和二氧化硅。分子筛有3A、4A和13X三种。干燥剂的吸附是选择性的,与其孔径的大小有直接关系。3A分子筛除水分子之外不吸附任何物质(包括气体和挥发的化学溶剂),而13X分子筛和二氧化硅则吸附一切物质。 因此,选择干燥剂时必须综合考虑它们各自的性质。 干燥剂的选择与选用的何种中空玻璃胶有直接关系,必须结合起来考虑。8、玻璃的清洗 清洗玻璃是中空玻璃生产的第一个环节,也是保证中空玻璃的密封寿命的最重要的环节。如果玻璃上的残留的油渍和汗水不能彻底清洗掉,则密封胶与玻璃的密封程度及结构胶对玻璃的黏合力就会大大削弱,从而降低中空窗的密封寿命。应该强调指出,前面所述的选择干燥剂、密封胶和间隔条应考虑的因素,是以玻璃清洗干净为前提的,它们对中空玻璃寿命的影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以玻璃清洗干净与否为转移的。但实践中,人们往往对清洗玻璃的重视程度最差,必须改正。9、中空玻璃的生产工艺和操作人员的加工质量 一般来说,生产中空玻璃时使用的人工越少就越能保证中空玻璃的质量。尽管采用不同的中空玻璃生产工艺(手工、半机械化或机械化)在相当大的程度影响中空玻璃的密封寿命,采用不同的隔条的中空玻璃系统可能起的作用更大些。比如说,使用传统的间隔铝框虽然生产工艺的机械化程度同样高,但是四角插接式的隔条就不如连续长管弯角式的隔条产生的密封寿命高。再比如,使用美国超级间条的生产工艺可以有手工,半机械化和机械化,相应的专用设备投资从8千美元到50万美元不等,但其密封寿命却不受影响。 操作人员加工质量可以说是影响中空窗密封寿命的关键。从玻璃的清洗、灌注分子筛,到上条、合片、打胶和充惰性气体,无一环节不与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和加工质量有关。因此,加强对岗位人员的培训,实施事前质量控制等手段是提高中空玻璃密封寿命所必需的。表6 不同中空玻璃胶的性能之比较 结构强度 与玻璃的兼容性 施工方式热熔丁基胶 一般 一般 热融泵或挤压聚异丁烯胶 差 一般 手工和挤压聚硫胶 优秀 优秀 泵或涂抹聚胺酯 优秀 优秀 泵或涂抹硅酮胶 优秀 优秀 泵舒适胶条 一般 一般 手工、半自动化、自动化表7 干燥剂干燥剂类型 孔径(埃) 被吸附物 非吸附物3A分子筛 3 H2O 其他一切4A分子筛 4 H2O,空气,氩气,氪气 SF6,溶质13X分子筛 8.5 所有 无二氧化硅 20-300 所有 无表8 干燥剂的选择 吸附水的能力 吸附溶质的能力 吸附空气的能力 吸附氩气的能力3A分子筛 √ ××× √√√ √√√4A分子筛 √√ ××× ×× ××13X分子筛 √√√ √√ ××× ×××二氧化硅 ××× √ × ××表9 干燥剂的选择和密封胶建议使用的干燥剂和密封胶热融丁基胶 3A聚胺酯 3A聚硫胶/单道密封 3A/13X聚硫胶/聚异丁烯胶 3A或3A/13X其他胶/聚异丁烯胶 3A

全球科学前沿研究杂志是一本专注于报道最新科学研究进展的期刊,它涵盖了各种领域的科学研究,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社会科学等。该杂志每期发表有关最新科学研究的文章,以及关于科学研究的评论和观点。该杂志的文章由专业编辑精心编辑,以确保文章的质量和准确性。此外,该杂志还提供有关科学研究的最新新闻,以及关于科学研究的最新趋势的信息。总之,全球科学前沿研究杂志是一本优秀的杂志,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了解最新的科学研究进展。

世界研究前沿热点论文

聚焦社会热点 探究前沿问题——南京财经大学调研团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2020年09月12日 11:27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王广禄 孙一心 王振 房慧婷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王广禄 通讯员孙一心 王振 房慧婷)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体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沉着应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巨大挑战,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变迁造就了契机。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财政与税务学院的社会实践调查团队聚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这一社会热点,就分餐制、农村新冠肺炎疫情信息传播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实践调查。调查数据显示,90%的受访者赞成实行分餐制,在农村新冠肺炎疫情信息传播机制中乡村喇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90%受访者赞成实行分餐制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能够提升聚餐场景下用餐安全卫生的分餐制再度受到关注。《餐饮分餐制服务指南》(GB/T 39002-2020)已经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并于2020年6月21日正式实施。为了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消费者对分餐制的态度评价、行为难点以及商家对服务指南和标准的认知,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实践调研团队开展了“疫情背景下推行分餐制的可行性研究”。受调查人数共528人,近90%的人都赞成实行分餐制。从受调查对象的社会身份看,餐饮消费者的比例最高,达77.84%,餐饮消费者中赞同推行分餐制的人数较多,高达375人,占受调查餐饮消费者人数的91.24%。而餐饮经营者与从业者在问卷调查中的参与率较低,但数据还是能显示出他们对于分餐制的推行仍然存在疑虑与担忧。从分餐制的实行地点看,大部分人对餐馆分餐制持赞同态度,认为推行餐馆分餐制是有必要的;7%的餐馆经营者不赞同,主要是认为在餐馆推行分餐制存在难度。对于家庭分餐制,少部分餐饮消费者不赞同,认为没必要;但大部分餐饮消费者、经营者、从业者都赞成家庭分餐制的推广。针对分餐制实行现状的分地区调查显示,312位受调查者现处于三线以下城市,占比超过一半;处于一二线城市与农村地区的调查者人数相近,分别为114位和102位。结果显示,城市地区分餐制推行情况大致相同,一二线城市推广情况稍好,农村地区推行情况较差。但总体来看,分餐制并未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行实施。调研团队研究分析认为,分餐制实施率不高的原因可能在于:政府对分餐制的相关标准体系尚未健全。目前国家出台了《餐饮分餐制服务指南》这一国家标准,但在具体实施细节方面尚且有待完善,部分地方政府还处于对群众意愿的调查阶段,具体推行措施也还在摸索中。同时,分餐制从试点到推广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背景下,社区和媒体对该话题的重视度较低,分餐制缺乏曝光度,因而宣传力度不强。因此,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都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而从调查数据看,由于社会身份不同,调查对象对于分餐制推广难度的原因看法也不同。从餐饮经营者和从业者的角度来看,推行餐馆分餐制难度最大的是会增加餐饮成本。同时,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来看,分餐制阻碍了饭桌上的情感交流。而对于推行家庭分餐制,调查者认为在阻碍饭桌交流的同时,餐具清洗难度大、花费时间长、步骤繁琐,同时,已然形成的合餐习惯难以改变。就分餐话题来看,大众更加倾向于了解在餐馆与家里如何实行分餐制的话题,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分餐制的成功案例也有一定的兴趣,可以在这些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加快分餐制的传播速度。此外在分餐方式上,大众更能够接受公共餐具就餐。例如,使用公筷、公勺等,这在餐馆与家庭中也更加常见。在推广分餐制的可行性方法方面,被调查者更加倾向于地方社区教育与推广、政府持续科普分餐制好处、先餐馆推广后家庭推行公筷与分餐政策、电视等媒体发布公益广告的方法,对于专家讲座和明星宣传两种方式相对缺乏兴趣。总体来看,线上数据分析与线下实地走访的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家庭分餐还是餐馆分餐,大众对于推行分餐制尽管大都持赞同态度,但对2020年6月21日发布的行业规范《餐饮分餐制服务指南》知之甚少,对分餐制的推行与实施都存在许多疑虑。在现实中,大部分人群的就餐方式仍是合餐,并未发生显著改变。要提高分餐制的实行力度,在加大宣传力度、改变大众思想观念的同时,可以给与家庭和餐馆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行动引导。只有这样,分餐制才能够落地生根,最终让人们养成更加卫生文明的用餐习惯。乡村喇叭有效传播疫情防控信息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数十年中,乡村喇叭一直承担着乡村基层的信息发布、应急传播等任务,在安排生产劳动、解读政策信息、转播中央新闻以及提供闲暇娱乐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作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乡村大喇叭在十多年来逐渐消失于乡野。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各省市紧急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机制,以有线广播形式传递信息的农村大喇叭再次被委以重任,将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传到千家万户。为深入了解以乡村大喇叭为代表的有线广播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独特作用,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社会实践团队通过线上问卷调查结合线下就近实地走访的方式进行了为期16天的调研活动。在发放线上问卷的同时,团队成员开对江苏、河南、广西等省份的18个行政村进行了调研,通过访问当地广播站向村干部了解现行政策下有线广播的重要性和使用情况,并结合内容对当地居民进行访谈,以此作为根据观察广播在村民生活中产生的影响。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村镇广播站均于20世纪60年代建立,20世纪70年代曾在农村迎来发展高潮。之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手机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村民更倾向于通过手机而非广播来获得外部信息。但对于村镇上的老一辈来说,收听“大喇叭”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是农忙之余的休闲调剂。2020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广播电视应急机制开始高速运转,效果显著。据不完全统计,新冠肺炎疫情中全国6182个乡镇,近10.5万个行政村(社区)使用了27.2万只应急广播设备,覆盖人口达2亿。有线广播在疫情期间对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种方言版本的大喇叭疫情防控播音更是红遍网络。有线广播短期内使用度的显著提升可能无法改变有线广播逐渐边缘化的现状。调研显示,大多数广播站播放内容都比较单一,村民普遍缺乏收听兴趣、更偏向于免费而多元化的互联网。同时老旧设备无人维修、缺少专业播报员等也都成为阻碍有线广播使用率的因素。在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灵山街道赵庄村的调研显示,这个村了兴建了很多的网红娱乐设施,而有的村民希望发挥村广播在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以播放广告等形式促进农产品的销售。但更深入的调查发现,广播“带货”在当地暂时并不可行:广播的受众多为本地人,对售卖的物品兴趣不大;广播站归属于村政府,涉及商业化使用政府设施的问题。调查中也发现了有效运营的案例。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成为舆情分析、宣传指挥、媒资管理、内容分发、应急联动的综合服务平台,建成“媒体+政务+服务+文化+党建”的信息生态枢纽和全媒体矩阵,县村广播归入融媒体中心管理,人员配备良好,资金充足。连云港市赣榆区沙河镇的一位广播站站长表示:“广播站是融媒体重要的宣传渠道,应该加强建设其在公益宣传上的属性,不应完全变成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单位。”调研显示,村镇有线广播要想持续发展必须在发其不可替代性作用的同时扩展广播功能。从有线广播主要作为应急播报设备的定位看,由于大部分不少村民接受信息不及时、或者不会使用互联网产品,因此唯有村镇有线广播可以在紧急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传播消息,在面积较大、村民散居、信号不好的地区,广播传播也有着明显优势。为了维持农村大喇叭的日常使用和持续运行,在保证其作为基础应急系统的不可替代产品基础上,应根据当地经济、社会、财政等情况适当拓展娱乐功能;在可能的情况下实行改造升级,打造所在地特色宣传窗口,之后增设公益宣传渠道,以实现村镇广播最大效益管理。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顾新建 李 晓(浙江大学机械系,浙江 杭州310027)摘 要:对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体系结构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其中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大批量定制技术的发展现状作了简要介绍。关键词:先进制造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大批量定制1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业不断地吸收机械、信息、材料及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最新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开发与设计、制造、检测、管理及售后服务的制造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敏捷制造,并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果的前沿制造技术的总称。从本质上可以说,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等的有机融合。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21世纪发展的方向。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如下:�(1)先进制造技术贯穿了从产品设计、加工制造到产品销售及使用维修等全过程, 成为“市场—产品设计—制造—市场”的大系统。而传统制造工程一般单指加工过程。�(2)先进制造技术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管理技术等的最新成果, 各专业、学科间不断交叉、融合, 其界限逐渐淡化甚至消失。�(3)先进制造技术是技术、组织与管理的有机集成,特别重视制造过程组织和管理体制的简化及合理化。先进制造技术又可看作是硬件、软件、人件和支持网络(技术的与社会的)综合与统一。�(4)先进制造技术并不追求高度自动化或计算机化,而是通过强调以人为中心,实现自主和自律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相互协调性。�(5)先进制造技术是一个高度开放、具有高度自组织能力的系统,通过大力协作,充分、合理地利用全球资源,不断生产出最具竞争力的产品。�(6)先进制造技术的目的在于能够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提供用户所希望的产品,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并取得理想的技术经济效果。�美国从90年代初相继提出了先进制造技术计划、TEAM计划、下一代制造(NGM)技术计划、美国国家关键技术等,德国提出了“生产2000”计划、“生产2000+”计划、“微系统2000”计划等、日本提出了智能制造系统计划、韩国提出了高级先进技术国家计划(G-7计划)等〔1〕。图1为先进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于90年代初成立了由45位著名的未来学家和技术专家组成的新兴技术预测委员会,在1996年的预测中,从可以预见到的最重要的技术进步中挑选85项将要出现的技术。共分为12个大类。其中在第八大类:制造业与机器人中有如下技术〔2〕:(1)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在2012年,80%的工厂生产将实现计算机集成化;�(2)生产自动化。到2015年,由于实现了生产自动化,工厂的就业人数在劳动力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将下降到10%以下;�(3)大批量定制。到2011年,汽车、电器等30%以上的产品将广泛实现大批量定制生产;�(4)先进的机器人。到2016年,带有传感输入、具有决策和学习功能、可移动的机器人将投放市场;�(5)纳米技术。到2016年,微型机器和纳米技术将投入商业应用。可以认为,这五种技术是最重要的先进制造技术。限于篇幅,这里仅对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大批量定制作一简单的介绍。这两种技术对企业的影响范围较大,有较大的适用性。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1)数字化。在这方面,人们提出了CIMS、数字化工厂等概念。通过CAX(CAD,CAPP,CAE, CAM)系统和PDM系统,进行产品的数字化设计、仿真,并结合数字化制造设备,进行自动加工。并采用MRPII/ERP系统,对整个企业的物流、资金流、管理信息流和人力资源进行数字化管理。进一步的发展是,通过数字化的供应链管理(SCM)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支持企业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合作。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数字化运作更加方便。�(2)知识化。知识将成为企业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技术创新将是企业最重要的生存和竞争能力。知识管理技术、学习型组织等将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3)模块化。产品的模块化和企业的模块化将使企业能快速地、低成本地生产出顾客所需要的个性化产品。�(4)微小化。微机械及制造技术正在迅速发展,这将导致一大类全新的产品,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5)绿色化。强调产品和制造过程对环境的友好性。2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自从美国的Harringtong博士在1973年提出CIMS概念以来,CIMS在世界上走过了曲折的道路,人们对CIMS的本质认识有了巨大的变化,主要是:现代制造业的方向并不只是计算机的集成,信息的集成,而是人、技术、组织的整体集成,包括功能集成、组织集成、信息集成、过程集成、知识集成和企业间的集成〔4〕。由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这一词容易使人误解,以为只要将计算机集成在一起就能构造成一个先进的制造系统。为此,我国的一些学者提出了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Contemporary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的概念。当前,CIMS的发展有以下特点。2.1 集成化CIMS中有以下几个关键的信息集成系统。CIMS在这些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企业的总体集成。�(1)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国外有名的系统是SAP,Oracle,Baan,IBM等,国内有金蝶、用友、开思等。ERP 系统集成了企业中的生产管理、财务、人事、采购、销售等子系统。系统涉及面广,十分庞大,对人员素质、数据和流程规范性要求高,因此实施难度大,成功率不高。�(2)CAD/CAPP/CAM一体化:目前虽然有些CAD系统可以支持CAD/CAPP/CAM一体化,但主要针对基本上都采用数控加工的零件,如PRO/E软件。由于不同产品中的零件差别很大,每个企业的加工条件和水平也不相同,因此复杂零件的CAD/CAPP/CAM一体化还没有通用的系统。�(3)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被用于管理和控制由CAX(CAD、CAPP、CAE、CAM等的统称)系统所形成的大量的信息,避免花费很多时间去寻找本应该垂手可得的信息。PDM是设计自动化技术系统的核心,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管理全部的产品知识和信息,并为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各个应用系统提供所需的数据,为不同应用系统提供集成平台。PDM系统以产品数据库为底层支持,以BOM为组织核心,把定义最终产品的所有工程数据和文档联系起来,实现产品数据的组织、控制和管理。PDM系统一般是由CAD软件开发商所开发的。因此,同一软件公司的CAD系统和PDM系统能很好的无缝集成,而来自不同软件公司的CAD系统和PDM系统间的集成性就差多了。PDM系统的实施难度比CAD系统要大,因为前者涉及管理、组织等问题。(4)工作流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办公自动化,是企业管理层的信息集成系统。目前工作流管理系统与知识管理系统紧密结合起来,使企业的知识得以共享和保存。�2.2 网络化以因特网为代表的网络技术正在制造业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人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网络经济时代,在制造业中,也正在出现一种新的模式——网络化制造模式。在网络化制造中,新的网络空间与传统的物理空间紧密结合,产生出各种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和新系统。制造企业将利用因特网进行产品的协同设计和制造;通过因特网,企业将与顾客直接联系,顾客将参与产品设计,或直接下订单给企业进行定制生产,企业将产品直接销售给顾客;由于因特网无所不到,市场全球化和制造全球化将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因特网上信息传递的快捷性,并由于制造环境变化的激烈性,企业间的合作越来越频繁,企业的资源将得到更加充分和合理的利用。企业内联网(Intranet)/外联网(Extranet)也将极大地改变企业内的组织和管理模式,将有效地促进企业员工的信息和知识的交流和共享〔5〕。2.3 敏捷化进入21世纪,企业将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的挑战,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利用制造全球化的机遇,专注发展自己有优势的核心能力及业务,而将其它任务外包和外协。企业将变得更加敏捷,对市场的变化将有更快的反应能力。但这些需要新的信息技术的支持,如供应链管理系统,促进企业供应链反应敏捷、运行高效,因为企业间的竞争将变成企业供应链间的竞争;又如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使企业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对客户的需求作出更快的响应。2.4 虚拟化虚拟制造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计算机内制造”,通过应用集成的、用户友好的软件系统生成“软样机”,对产品、工艺和整个企业的性能进行仿真、建模和分析。虚拟制造包括:虚拟设计、虚拟装配和虚拟加工过程。新产品的开发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例如在开发一种新车型时,其美学的创造性要受到安全性、人机工程学、可制造性及可维护性等多方面的制约。在虚拟设计中,利用虚拟原型在可视化方面的强大优势以及可交互地探索虚拟物体的功能,对产品进行几何、制造和功能等方面的交互建模与分析,快速评价不同的设计方案,可以从人机工程学角度检查设计效果,设计师可直接参与操作模拟,移动部件和进行各种试验,以确保设计的准确性。这种技术的特点是:①及早看到新产品的外形,以便从多方面观察和评审所设计的产品;②及早发现产品结构空间布局中的干涉和运动机构的碰撞等问题;③及早对产品的可制造性有清楚的了解。美国波音飞机公司在设计波音777飞机中采用了虚拟制造技术。采用飞行仿真器及虚拟原型技术在各种模拟的条件下,对飞机进行飞行试验。�2.5 智能化例如,随着CAD系统中知识的积累,CAD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将大幅度提高。这种智能化具体表现为:①智能地支持设计者的工作,而且人机接口也是智能的。系统能领会设计人员的意图,能够检测失误,回答问题,提出建议方案等;②具有推理能力,使不熟练的设计者也能做出好的设计来。�2.6 绿色化包括绿色产品和绿色制造。要求产品的零部件易回收、可重复使用、尽量少用污染材料、在整个产品的制造和使用过程中排废少、对环境的污染要尽可能的小、所消耗的能量也尽可能的少。要求制造和使用具有洁净性。产品和制造过程的绿色化,不仅要求企业把环境保护当作自己的重要使命,同时也是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战略。因为不注意环境保护的企业将被市场所淘汰。�3 大批量定制当前我国已进入买方市场,一般产品和一般的制造能力严重过剩;随着市场竞争的国际化,用户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选择自己需要的产品,用户对产品的质量、价格和新颖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企业都在探索如何在这种新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大批量定制(MC, Mass Customization)就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生产模式。大批量定制又称大规模定制、大规模客户化生产、批量定制、批量客户化等〔6〕。从理论上讲,大批量定制要实现以大批量的低成本和短交货期生产用户定制的单件产品,但实际上,大批量定制可以看作是一种低成本、快速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设计、制造和营销的新概念、新模式和新实践。大批量生产和单件产品的定制生产一直是两种水火不相容的生产方式。实现大批量定制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涉及到组织、管理和技术的全面变革。真正实现大批量定制也并非是一个企业的事情,需要全行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大批量定制是一个大系统工程。�大批量定制从产品和过程两个方面对制造系统及产品进行了优化,或者说产品维(空间维)和过程维(时间维)的优化。其中,产品维优化的主要内容是:�(1)正确区分用户的共性和个性需求;�(2)正确区分产品结构中的共性和个性部分;�(3)将产品维的共性部分归并处理;�(4)减少产品中的定制部分。�过程维优化的主要内容是:�(1)正确区分生产过程中的大批量生产过程环节和定制过程环节;�(2)减少定制过程环节,增加大批量生产过程环节。�图2描述了大批量定制中的产品维和过程维优化的基本原理。这里将企业产品中的各种零部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用零部件,另一类是定制零部件。产品维优化方向是减少定制零部件数。这里还将产品的生产环节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大批量生产环节,另一部分是定制环节,过程维优化方向是减少定制环节数。大批量定制的实质是要减少图2中的小矩形面积,理想的情况是该面积为零,但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大批量定制的典型案例有:�(1)美国莱维·斯特劳斯(Levi Strauss)服装公司:该公司可以向用户提供多达近千种不同的款式、花色,加上量体裁衣的服务,以保证用户获得称心如意的牛仔裤。用户只需多付10美元即可根据腰围等个人尺寸在流水线上定制。公司的营业额上升了三成,库存急剧减少,经营成本大幅降低。�(2)宝洁公司(P&G):把洗发剂的配方增加到5万多种,只要顾客能拿出头发的油性酸性指标,就可以按通常价格给顾客定制专用洗发剂。�(3)日本松下自行车工业公司:每辆车都是根据用户的身体重量和爱好特制的,价格仅比现成的型号高10%,两星期内交货。不同定制的自行车中,大量零部件则是采用标准化战略进行设计和制造的。�(4)福特公司:发动机的模块化设计,即对6缸、8缸、10缸和12缸等不同规格的发动机结构进行调整,使其绝大部分组件都能通用,以尽可能少的规格部件实现最大的灵活组合。不同规格的发动机可在一条生产线上加工。每年节约数亿美元〔7〕。�(5)海尔集团:以58大门类9200个规格品种为素材,再加上提供的上千种“佐料”——2万多个基本功能模块,经销商和消费者可自由地将这些“素材”和“佐料”组合,形成独具个性的产品。目前可以提供适合B2B2C的模块化网络家电9万种以上。�(6)波音公司:面对结构复杂、品种繁多、零件数以百万计的大型民用客机,将飞机中的零部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本的、稳定的无个性特性件、第二类是用户的可选件、第三类是用户特定的零部件。由于前两类的数量占了一架飞机的工作量90%左右,这样接到订单90%的工作量已经完成或接近完成,这就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库存量也不高,生产成本也降低了。并且波音公司在飞机模块化设计的基础上,开发了一个飞机配置设计及制造资源管理系统。波音的销售代表在与用户谈判时,可以利用便携式计算机上的这个软件系统与用户协同配置飞机。这一软件能直接从构型库中存取数据。销售人员能向用户展示各种选项将如何影响飞机的价格和重量。这些信息有助于用户作出考虑周全的经营决策。参考文献1 顾新建,祁国宁.知识型制造企业.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2 晓科. 美国专家预测2001年至2030年间将出现的新兴技术. 中国专利报, 1998-02-18(1)3 顾新建,祁国宁,等. 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4 祁国宁,顾新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方法论.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 顾新建,祁国宁,陈子辰. 网络化制造战略和方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美〕大卫 M. 安德森, B.约瑟夫.派恩.21世纪企业竞争前沿:大规模定制模式下的敏捷产品开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7 薛福康. 登上世界汽车工业的金字塔—记著名美籍华人汽车专家顾永平.光明日报,1999-05-02(1)8 宜君. 海尔洗衣机:从专为您设计到个性化按需定制. 人民日报网络版,2001-09-05中国航天冲压发动机技术研讨瞄准世界前沿当前,各国研制的以导弹武器为代表的飞行器,都在向着更快、更远、更准、更高的目标进发,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就在于发动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8月4日,由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主办、三院31所承办的我国冲压发动机领域的盛会——2005年冲压发动机技术交流会,吸引了国内数十家科研院所、企业高校的约140名专家、学者到会。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夏国洪、副主任花禄森、黄瑞松参加了会议。航天产品,动力先行。我国一直非常重视冲压发动机技术的发展,上世纪50年代末,三院31所率先开展了冲压发动机技术的研究,被业界称为“亚非拉,头一家”。经过40多年的发展,现已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研发体系,研制出多种冲压发动机装备用于型号产品,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目前,各国研制的导弹武器都向着速度更快、射程更远的方向发展,同时,未来的航天运输系统也需要先进的动力系统来支撑。因此,冲压发动机以其特有的先进技术,将成为21世纪航空航天动力的宠儿。”31所所长薛亮对冲压发动机的发展前景做了前瞻式的预测。其实,冲压发动机技术的“热度”从本次会议收到的100多篇论文中也可见一斑。许多专家学者都把目光瞄准了世界前沿水平。其中,刘兴洲院士所作的《冲压发动机技术研究进展》,从未来战争的一体化、信息化、中远程精确打击等特点出发,引申出冲压发动机的发展需求,并对冲压发动机的一体化设计、燃烧、燃料、材料、控制、试验等技术前沿领域进行了介绍和展望,向与会代表描绘了未来冲压发动机的发展蓝图。本次会议交流研讨的学术气氛浓厚,许多论文水平较高,是对我国近年来冲压发动机的前沿研究、产品设计和工程实践的经验总结;同时,本次会议使各单位增进了了解,对今后加强合作,促进信息、资源、技术和市场的共享将起到积极作用。

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是由世界著名的学术信息出版美国科技信息所(ISI)于2001年推出的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基本分析评价工具,是基于汤森路透Web of Science? (SCIE/SSCI)所收录的全球11000多种学术期刊的1000多万条文献记录而建立的计量分析数据库,ESI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校、学术、国家/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ESI对全球所有高校及科研的SCIE、SSCI库中近11年的论文数据进行统计,按被引频次的高低确定出衡量研究绩效的阈值,分别排出居世界前1%的研究、科学家、研究论文,居世界前50%的国家/地区和居前0.1%的热点论文。ESI针对22个专业领域,通过论文数、论文被引频次、论文篇均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和前沿论文等6大指标,从各个角度对国家/地区科研水平、学术声誉、科学家学术影响力以及期刊学术水平进行全面衡量。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学术和大学的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的重要指标。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学术评价首席专家、我国科学计量学专家、中国民航大学党亚茹教授指出,ESI给出的国家、和科学家引文排位中,由于采用了对每一位作者的贡献都给以统计的方法,即一篇n个作者//国家合作的论文,将被统计n次,因此能很好地表现出每位学者对国家、的学术贡献程度,是体现国家/地区、国际学术声誉的重要标志。2012年1月,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率先将我国大学进入世界1%的“ESI论文总被引频次”作为反映大学“学术声誉”指标纳入中国大学评价中,引导大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并根据200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的ESI论文统计结果推出“2012中国大学ESI论文排行榜”,作为评价大学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声誉的重要标志。北京大学高居2012中国大学ESI论文排行榜榜首,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居前三。

我也要我也要!!

当代世界政治发展趋势论文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我们生活其中的世界正在变成一个平等交往的世界.由一个国家主宰他国命运和左右世界形式的局面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所以政治多极化成为当代世界发展的趋势. 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就当今世界实际情况来看,国际政治关系中存在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个地区和许多国家。五个力量中心之间存在的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军事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但是多极化趋势与美国单极霸权企图之间的斗争远未结束,反而愈演愈烈;②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所以对多极化可以主要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个侧面去理解;③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主要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不断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并走向联合。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多极化趋势无论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发展。这是因为: 第一,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单极世界构筑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科技和经济实力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在科技与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已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全方位占据绝对优势,随心所欲地控制世界。经济多极化是政治多极化的基础,政治多极化是世界经济多中心和区域化趋势在世界政治发展中的体现。 第二,世界政治多极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结果。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必然导致世界政治的多极化格局。 第三,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成为世界多极化重要的社会基础。 第四,多极化趋势必然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大力量都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决不会牺牲或放弃自己的国家利益,屈服于别国利益。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既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也是除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国家集团所追求的目标。美国想建立单极世界,但力不从心。欧盟一体化使欧盟的力量壮大;日本加速了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俄罗斯虽丧失了苏联超级大国的地位,但仍不失为世界强国;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大大增强。这些国家与地区集团不约而同地主张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各种力量的分化组合以及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有利于多极化的发展 世界多极化是在曲折中发展的。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是因为:第一,美国的霸权主义和构建单极世界的图谋,是多极化趋势发展的最大障碍。第二,世界上冷战思维的继续、南北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民族分裂和宗教纠纷等,也会对多极化趋势产生各种干扰和冲击。第三,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种力量重新组合和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由此将产生多种不确定因素,世界多极化进程将充满矛盾和斗争。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的意义。第一,符合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二,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第三,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第四,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第五,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第六,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国际政治格局由两极向多极化的演变是战后世界历史运动的一种基本趋势,这种历史趋势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具体表现为三个并行发展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阵营由美国一家独大演变为美、欧、日三足鼎立;社会主义阵营从意识形态论战走向分裂;“第三世界”国家以不结盟运动的形式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出制衡两极的作用。这些因素的合力推动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在多极化趋势出现后,两极格局并没有立即瓦解,但是,由于两大阵营的分化,两极对抗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变化,美苏关系作为东西方冷战的主轴进一步凸现。20世纪60—70年代是美苏争霸的高峰期,发生了一系列危机形式表现的对抗事件。此期间,美苏争霸态势因双方战略力量的升降而有过大的变化,并由此而导致了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是国际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动的时期,由于苏联在不堪军备重负的情况下实行全面收缩,东欧和苏联自身也发生制度性变化,原来的两极对抗基础遂告崩塌,以德国统一为标志,东西方冷战宣告结束。由此,世界的多极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展开其新的发展进程。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我们生活其中的世界正在变成一个平等交往的世界.由一个国家主宰他国命运和左右世界形式的局面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所以政治多极化成为当代世界发展的趋势. 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就当今世界实际情况来看,国际政治关系中存在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个地区和许多国家。五个力量中心之间存在的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军事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但是多极化趋势与美国单极霸权企图之间的斗争远未结束,反而愈演愈烈;②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所以对多极化可以主要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个侧面去理解;③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主要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不断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并走向联合。 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 多极化趋势无论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发展。 这是因为: 第一,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单极世界构筑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科技和经济实力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在科技与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已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全方位占据绝对优势,随心所欲地控制世界。经济多极化是政治多极化的基础,政治多极化是世界经济多中心和区域化趋势在世界政治发展中的体现。 第二,世界政治多极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结果。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必然导致世界政治的多极化格局。 第三,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成为世界多极化重要的社会基础。 第四,多极化趋势必然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大力量都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决不会牺牲或放弃自己的国家利益,屈服于别国利益。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既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也是除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国家集团所追求的目标。 美国想建立单极世界,但力不从心。欧盟一体化使欧盟的力量壮大;日本加速了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俄罗斯虽丧失了苏联超级大国的地位,但仍不失为世界强国;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大大增强。这些国家与地区集团不约而同地主张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各种力量的分化组合以及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有利于多极化的发展 世界多极化是在曲折中发展的。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是因为:第一,美国的霸权主义和构建单极世界的图谋,是多极化趋势发展的最大障碍。第二,世界上冷战思维的继续、南北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民族分裂和宗教纠纷等,也会对多极化趋势产生各种干扰和冲击。第三,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种力量重新组合和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由此将产生多种不确定因素,世界多极化进程将充满矛盾和斗争。 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的意义。第一,符合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二,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第三,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第四,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第五,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第六,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国际政治格局由两极向多极化的演变是战后世界历史运动的一种基本趋势,这种历史趋势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具体表现为三个并行发展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阵营由美国一家独大演变为美、欧、日三足鼎立;社会主义阵营从意识形态论战走向分裂;“第三世界”国家以不结盟运动的形式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出制衡两极的作用。这些因素的合力推动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在多极化趋势出现后,两极格局并没有立即瓦解,但是,由于两大阵营的分化,两极对抗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变化,美苏关系作为东西方冷战的主轴进一步凸现。20世纪60—70年代是美苏争霸的高峰期,发生了一系列危机形式表现的对抗事件。此期间,美苏争霸态势因双方战略力量的升降而有过大的变化,并由此而导致了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是国际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动的时期,由于苏联在不堪军备重负的情况下实行全面收缩,东欧和苏联自身也发生制度性变化,原来的两极对抗基础遂告崩塌,以德国统一为标志,东西方冷战宣告结束。由此,世界的多极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展开其新的发展进程。

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论文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幼儿 教育 作为学前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当今世界幼儿教育蓬勃发展,在我国发展趋势也十分迅猛。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育发展趋势论文,欢迎阅读!

当今世界幼儿教育蓬勃发展,在我国发展趋势也十分迅猛。从目前的资本市场上的资金流向来看,在教育行业中,大家主要看好的是幼儿教育市场这一块儿。

1、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现状:

1)国家政策:学前教育在我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五年来出台近百个相关政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要求2020年全国学前教育普及率达85%,而在2009年年初时,这一比例还只有45%;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若干意见》,即“国十条”,要求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办园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紧随“国十条”的颁布,我国幼教产业出现了三个高潮:第一是,2011年教育部提出第一个学前行动三年计划,这使得2011-2013年间,解决了918万幼儿入园问题;第二个是,教育部提出2014-2016年学前入园率达到75%,这一目标在2015年得到实现;第三个是,学前教育宣传月(5.20-6.20)的设立。

2)社会家庭:

教育消费升级延伸,教育支出占家庭消费的35%,目前80s90s后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同时,“4+2+1”的家庭结构,倾注两代人的未来

3)教育自身:

加快与世界幼教的接轨,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和改革文件,包括新纲要、指南、标准、课程。在刚刚出台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要防止幼儿园小学化;

4)市场现状:

全国13.6亿,其中0-6岁幼儿:1.3亿 ,3-6岁6400万,在园 儿童 4265万;

幼儿园入园率为75%;师资比为1:41,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为1:7

未来来看,幼儿园教育作为刚性需求越来越旺盛,而0-6岁的培训这一柔性需求也越来越旺盛。

5)二孩袭来预测:

计生委预测:2020年新增二孩2626万,带来的潜在市场非常大,幼儿用品、童装、 文化 娱乐产业都在攀升;以纸尿裤市场为例,就将达到152亿元。

2、我国幼儿教育存在问题:

1)政府投资不足,监管不力,发展无序

根据中国教育科学院做的学前教育评估 报告 ,我国的幼教排名 41/45,前四为:芬兰、瑞典、挪威、英国,后四名为:中国、菲律宾、印尼、印度;以分数量化来看,最高的芬兰得分97.5,我国仅有31.4。

1)公办园、民办园发展困难,目前的主流是公办、民办、还有混合所有制等;集团化发展无序现象严重(无证办园)

3)幼儿教师严重不足,园长一票难求,质量良莠不齐,看好未来幼儿教育培训产业的发展前景。师生比: 23:1(2009) —45:1(2015)

4))早教有需求,无标准:发展迅速、无标准、监管弱、从业人员素质低

3、未来发展趋势:

1) “五大因素”(人口基数不断增长、消费升级不断加温、家庭结构不断捆绑、重视教育的传统越来越强、城镇化发展的推动)强力支撑。

2)“三大产业”旺盛需求(幼儿园、培训、幼儿产品)

3)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优质的教育资源,将产生高额溢价)

4)“学前 蛋糕 好吃难咽”,依托专业打牢基础,未来的幼儿园应该:依托高校背景,进行产学研用一条龙;要有源源不断的师资保障;要有相应的管理培训,打造幼教产业的“黄埔军校”。

下一页更多精彩“幼儿教育发展趋势论文”

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答: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一)世界各国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日益提高,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积极推动 (二)世界学前教育普及率继续上升,学前教育起点年龄向前延伸 (三)各国教师配置的比例基本保持稳定 (四)各国公立与私立的办学格局基本保持稳定 (五)世界各国在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着各种挑战 (六)世界各国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学前教育覆盖面,保障学前教育质量,扩大政府的财政支持,促进提供学前教育公平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