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黑木耳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的论文

发布时间:

黑木耳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的论文

黑木耳并非越黑越好,真正的黑木耳正面是黑褐色,背面是灰白色。一些不法商贩经常使用墨汁将普通地耳染黑冒充黑木耳,因此黑木耳不是越黑越好。

黑木耳以其质地细嫩、滑脆爽口、味美清新而备受世人喜爱,被称之为“素中之荤、菜中之肉”。黑木耳是营养丰富的胶质菌类食品,每100克含蛋白质10.62克,并含有18种氨基酸,而且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都含有,并含有多种维生素、核酸,其中维生素B2的含量是米、面、蔬菜的10倍,比肉类高3~5倍;钙的含量是肉类的30~70倍,磷的含量也比肉类、鸡蛋高,是番茄、马铃薯含量的4~7倍。尤以铁的含量最为丰富,为各种食品含铁之最,比肉类高出100倍。黑木耳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自古有“益气不饥、润肺补脑、轻身强志、和血养颜”等功效,并能防治痔疮、痢疾、高血压、血管硬化、贫血、冠心病、产后虚弱等病症,它还具有清肺、洗涤胃肠的作用,是矿山、纺织工人良好的保健食品。特别是近年来科学研究发现黑木耳多糖对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有降血脂和增强人体的生理活性的医疗保健功能,因此更受世人的青睐。

表1 黑木耳与一些食物营养成分比较(100克中含量)

黑木耳,色泽黑褐,质地柔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素可荤,不但为中国菜肴大添风彩,而且有养血驻颜,祛病延年。现代营养学家盛赞黑木耳为“素中之荤”,其营养价值可与动物性食物相媲美。 黑木耳中铁的含量极为丰富,为猪肝的7倍多,故常吃木耳能养血驻颜,令人肌肤红润,容光焕发,并可防治缺铁性贫血。黑木耳含有维生素K,能减少血液凝块,预防血栓等症的发生,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作用。木耳中的胶质可把残留在人体消化系统内的灰尘、杂质吸附集中起来排出体外,从而起到清胃涤肠的作用。它对胆结石、肾结石等内源性异物也有比较显著的化解功能。它含有抗肿瘤活性物质,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经常食用可防癌抗癌。 多吃黑木耳能降低血脂的“偏方”早已为大家熟知,不管是炒菜还是凉拌,黑木耳都是很多人喜欢吃的食物。还有很多中老年人,喜欢用黑木耳煮汤,每天喝一点,预防血脂增稠。但最近,关于黑木耳熟后食用会破坏其有效成分的说法,让大家很迷惑,究竟怎么吃效果更好呢? 对于黑木耳煮熟后食用会破坏其有效成分的说法,笔者查阅了近十年来有关黑木耳研究的论文,均未见相关记载。药理学研究表明,黑木耳中的主要有效成分黑木耳多糖,在热水中的溶解度较高,因此黑木耳煮熟后更有利于黑木耳多糖的吸收利用。国内有关对黑木耳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中,木耳的服用方法大多采用煎汤后浓缩服用,且其临床研究结果均已证实,这种服用方法在降低血脂、血液黏稠度以及改善患者症状等方面具有较明显效果。煎汤后浓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煎液中有效成分的浓度,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黑木耳除了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食疗佳品外,对各种结石也具有辅助治疗作用。这是因为黑木耳中的发酵素和植物碱能够促进消化系统及泌尿系统各种腺体的分泌,使结石易碎变小,因而可起到辅助排石的作用。黑木耳还具有抗辐射的作用。实验研究证明,黑木耳对放射性损伤有保护作用。因此,医院放射科工作的人员以及整日与电脑朝夕相处的朋友也应适当多吃点黑木耳。

黑木耳素清血、稀血、抗凝、防栓、降脂 众生北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留美博士,寻根溯源,跟踪世界药用真菌学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的前沿进展,潜心研究数年,利用产自大小兴安岭原始生态环境下的黑木耳为原料,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工艺精制成黑木耳素软胶囊,黑木耳中的有效成分腺苷类(6denoslne和其它anticoagulant compounds)及多糖类物质(木糖、葡萄糖醛酸、甘露糖及少量的葡萄糖和岩藻糖),用以改善高脂血症、血粘稠状态,抗血栓形成,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黑木耳素软胶囊主要成份:黑木耳素(9—9-D-ribofuranosyl adenine)为水溶性低分子物质,及几种分子量小于10000道尔顿的水溶性且耐热的物质,能够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浓度,证明黑木耳素是一种强效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它可被小肠完整无损地吸收,在清血、稀血因子的作用下,该活性物质不影响[14C]圈花生四稀酸合成凝血恶烷,显示该物质不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的功能:黑木耳多糖能明显降低高血脂症大鼠血清游离胆固醇、胆固醇脂、三酰甘油、β—脂蛋白的含量,降低高胆固醇引起的小鼠高胆固醇血症的形成:同时可明显延长特异性血栓及纤维蛋白栓的形成时间,缩短血栓长度,减少血小板数,降低血小板粘附率和血液粘度,并可明显缩短豚鼠优球蛋白溶解时间,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纤维酶活性,具有明显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从而达到清血、稀血的目的。 黑木耳素软胶囊经动物急慢性试验,病理形态学观察,并经过近万人的临床应用,证明该产品安全、无毒副作用,对高粘稠血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从根本上解决“血稠”问题,全面改善心脑血管供血不足状况,为血稠患者的首选产品。对冠心病、心脑血管病及血稠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清血 促进胆固醇从胆汁中排出到肠,再排出体外;促进肝中脂质氧化:促进动脉壁内胆固醇排出使斑块缩小:抑制血脂与血管内皮细胞上LDLB1、E受体结合,从而防止胆固醇沉积在动脉壁上。稀血 肪止血液凝固并抑制血管壁附壁血栓形成;促进血中纤维蛋白溶解;减少血小板释放平滑肌衍生因子(PDGF)以抑制血管壁平滑肌增殖,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黑木耳素"的发现,防止血稠进入全新发展阶段黑木耳CAuricularla auricula),《药性切用》日:黑木耳润燥利肠、补血耐饥、活血。我国著名心内专家洪昭光说:“黑木耳这个东西特别好,它可以降血粘度、不容易得脑血栓,也不容易得冠心病”。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黑木耳富含多糖和腺苷类物质,经常食用黑木耳,可以降低血液凝块,缓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防止血栓形成的功能。美国哈尼苏达大学医学院(一ammer shcmidt)、美国华盛顿大学(Maheja)博士导师研究指出,中国黑木耳由于存在腺苷(9—p—D门bofUranosyl adenine)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众生北药国际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利用生物学技术,经长期试验证明黑木耳中的有效成份——黑木耳素(9—β-D ribo-furanosyl adenlne)为水溶性低分子物质,以整分子的状态“穿肠而过”,直接被小肠上皮层吸入血液,井具有酶的部分活性及功能并把该物质命名为“黑木耳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强血小板聚集抑制剂,美国医药科学家预言,在不久的将来,人类运用黑木耳生物活性物质一黑木耳素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将会像运用青霉素治疗疾病一样普遍,真菌医药的发展将对未来医学产生深远影响。大家都知道水管会长出“水垢”,人体的血管和水管一样也会产生“血垢”,血液中的血脂含量随着年龄的增加,有害的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血垢”,血垢沉积过多,会造成血管内壁弹性下降、变硬,诱发高血压、冠心病和脑血栓等疾病,严重者可造成死亡。黑木耳素(9—β—Dribofuranosyl adenine)含有清血、稀血因子,能把血管壁上沉淀的“血垢”及血液中的“垃圾”运送到血管外,形象的讲是血管中清除“血垢”和“垃圾”的神奇小推车,每个清血稀血因子都运载一定量的“血垢”和“垃圾”,当血液中清血、稀血因子含量高时,“血垢”的清运速度大于“血垢”沉积速度。不但不会有的“血垢”沉积,已沉积的“血垢”也会被清除,血管和血液越来越干净,众生北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发现:利用现在生物技术提取的黑木耳素(9—6—D门bofuranosyl adenlne)为水溶性低分子物质及几种分子量小于10000道尔顿的水溶性且耐热的物质,能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及抑制血小板聚集浓度,证明黑木耳是一种强效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它可被小肠完整无损地吸收,但活性物质不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的功能。药用真菌奇——黑木耳营养成分:据现代科学分析,每lOO克干品中含蛋白质10.6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65克,粗纤维7克,钙375毫克,磷201毫克,铁185毫克,此外还含有维生素B10.15毫克,维生素B20.55毫克,烟酸2.7毫克。其中蛋白质、维生素和铁的含量分别比白木耳高出一倍、两倍至五倍。在蛋白质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尤以赖氨酸和亮氨酸的含量最为丰富。有效成分:木耳子实体含酸性粘多糖,由L岩藻糖、L·阿拉伯糖、D—木糖、D·葡萄糖和葡萄糖醛等单糖组成,呈现灰白色丝状。木耳含腺苷(《9·p·D-ribofuranosyl adenine》)为水溶性低分子物质,是一种强效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此外还含有几种分子量小于10000道尔顿的水溶性且耐热的物质,也具有类似的生物活性。木耳子实体中分离到木耳黑色素(日lackPigment),是一种呈色的多糖肽,由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岩藻糖和一短肽链组成,这些成分解离为单糖体时不呈色,能溶于水,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生理活性。从木耳子实体中分离的黑刺菌素(adustin)有抗真菌作用。干木耳所含磷脂为卵脂(Lecithin)、脑磷脂(Cephalin)及鞘磷脂(Sphingomyc…);甾醇主要是麦角甾醇(Ergoster01)和22:23—二氢麦角甾醇(22。23,·Di-hydroergos·tero,);此外还含多种具有生理活性的无机元素和维生素,尤以富含铁元素而著名。性味功能:甘、平,无毒。入胃、肝、大肠经,能补气血, 血止血,润肺益胃,润燥利肠,舒筋活络,轻身强志。治疗血虚气亏、四肢抽搦、肺虚咳嗽、咯血、吐血、衄血、产后虚弱、白带过多、崩漏、血痢、肠风痔血、便秘和跌打损伤等症,药理作用1、降血糖作用 木耳多糖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高血糖有防治作用,使实验小鼠葡萄糖耐受量及耐受量曲线得到明显改善,还能减少糖尿病小鼠饮水量。2、降血脂作用 木耳多糖能明显降低高血脂症大鼠血清游离胆固醇、胆固醇脂、三酰甘油、 9—脂蛋白含量,降低高胆固醇引起的小鼠高胆固醇血症的形成。3、抑制血小板聚集 腺苷及相关的几种水溶性低分子物,能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浓度,证明腺苷是一种强效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它可被小肠完整无损地吸收,但该活性物不影响[14C]花生四烯酸合成凝血恶烷,显示该物质不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的功能。4、抗血栓形成 木耳多糖可明显延长家兔特异性血栓及纤维蛋白血栓的形成时间,缩短血栓长度,减轻血栓湿重和干重,减少血小板数,降低血小板粘附率和血液粘度,并可明显缩短豚鼠优球蛋白溶解时间,降低血桨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纤溶酶活性,具有明显抗血栓形成的作用。5、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木耳多糖对机体免疫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包括增加脾指数,半倍溶血值和[玫瑰花结形成率,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加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具有显著及抗肿瘤活性。6、抗衰老作用 木耳多糖可使小鼠心肌血组织褐指质含量下降,使脑和肝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增加,对小鼠离体脑B型单氨氧化酶(HA0—B)活性起抑制作用,提示木耳多糖具有抗衰老活性。7、对组织损伤有保护作用 木耳多糖有明显增强核酸和蛋白质代谢的作用、能增加肝微粒体含量,促进血清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对机体损伤有保护作用,8、改善心肌缺氧 木耳多糖能延长小于鼠常压耐缺氧实验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提示木耳多糖对改善缺血心肌对氧的供求失调有一定作用。9、抗溃疡作用 木耳多糖能明显抑制大鼠应激型溃疡的形成,促进醋酸型胃溃疡的愈合。10、抗放射作用 木耳多糖抗放射作用优于银耳多糖,能对抗由环磷酰胺引起的白细胞降低。黑木耳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机理的研究 提要探讨黑木耳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理:主要观察胆固醇代谢规律和脂质过氧化指标的变化。实验结果观察到黑太耳组动物的体内胆固醇代谢和转运加快。胆汁和大便排出增加.脂质过氧化程序显著减轻.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也减轻。 关键词黑木耳血脂动脉粥样硬化 实验方法(略) 实验结果(略) 实验结论1.黑木耳能加速体内胆固醇的分解代谢和转运.大便和胆汁排出增加,亦即胆固醇排出增加。因为体内合成的(内源性)和摄入的(外源性)胆固醇,分解转化成酸性胆酸和结合胆酸经由胆汁排入十二指肠,而部分排出体外,肝脏每天氧化胆固醇成为胆酸继而合成胆酸盐的约占全身胆固醇的一半:而中性胆酸即粪固醇和粪固酮由粪便排出。因此黑木耳组动物的大便和胆汁排出增加,表明体内胆固醇排出增加,故黑木耳具有降脂作用。另外,从三组动物血清LCAT活性的比较和体内胆固醇转运规律,更说明黑木耳具有促进胆固醇代谢的作用,LCAT是促进胆固醇转运的重要酶.它的活性增高,表示体内胆固醇通过一口L—C转运得快,同时黑木耳组动物体内胆固醇转运规律接近于正常组,其调节能力高于高胆固醇组.也说明在胆固醇负荷情况下,黑木耳具有促进转运和排出的作用,其主要原因是黑木耳中含有较高的粗纤维,不饱和脂肪酸和微量元素,如:硒、钙、镁等,具有降脂作用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2.黑木耳还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动物服用黑木耳后,脂质过氧化产物NDA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高胆固醇组(P《0.05)。黑木耳组动物主动脉弓组织中自由基的清除剂SOD的活性显著高于高胆固醇组和正常组,神经质活性增强,既说明了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程度减轻.也说明了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加强,因为脂质过氧化产物和自由基对组织细胞有损伤作用?且能促进细胞的衰老与死亡,由此可见,上述产物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因此,黑木耳组动物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显著地比其他组轻。提示黑木耳不但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而且具有抗衰老作用,主要因为黑木耳中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综上所述,由于黑木耳可促进胆固醇代谢和排出,使之降脂,又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而高脂血症和脂质过氧化产物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所以黑木耳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效果,黑木耳素软胶囊降血脂抗血栓的临床研究 提要选择50名临床高脂血症病人,血清总胆固醇(代)在6.50mMo1/1, ¨旨蛋白(β—LP)在6.00g/1以上.病人早晚各服用二粒黑木耳素软胶囊.服用时间为二个月,观察期间不服任何降脂和抗凝药:结果发观血脂显著降低,血栓形成显著减轻,血小板聚集率降低更显著:由此说明、黑木耳素软胶囊有降血脂、抗血栓形成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多种作用,对防治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意义.关键词黑木耳素软胶囊血脂血栓血小板聚集高脂血症 实验方法(略) 实验结果(略) 实验结论黑木耳素软胶囊有较好的降血脂,抗血栓形成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因此,长期服用黑木耳素软胶囊对防治冠心病和心脑血管病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老年人长期服用黑木耳素软胶囊有益于健康,因为黑木耳素软胶囊还具有抗脂质过氧化和抗自由基的作用,对于防衰老有一定作用。 黑木耳素软胶囊作用机理:1.黑木耳素软胶囊的降脂作用机理:黑木耳中粗纤维含量较一般食品高,由此能增加胆固醇的排出,动物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动物实验表明体内胆固醇转运加快,分解和排出增加:另外,黑木耳中亚油酸的含量较高,占脂肪酸的35.2%。 2. 黑木耳素软胶囊抗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主要是因为黑木耳中含有分子量为1e000道尔顿的腺苷,此种物质能影响血小板的功能,抑制血小板膜上磷脂释放花生四烯酸,从而抑制了血栓素(TXA2)的合成:而TX^2是目前所知作用最强的血小板聚集剂和血管收缩剂。由于血小板的聚集性大大降低,因而血栓形成也减轻。阿斯匹林的抗凝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TXA2合成酶,使此酶乙酰化,从而抑制TXA2的产生,达到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动物实验的结果表明黑木耳素和阿斯匹林两者的作用效果相近.提示黑木耳中维生素[和硒的含量较高,铁的含量也很高,具有抗脂质过氧化和抗自由基的作用,还是很好的补血食品。因此老年人经常食用黑木耳素软胶囊有益于抗衰老。

褪黑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的论文

药学论文选题(一)

1.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合成及抗炎镇痛活性的研究

2.硫杂杯芳烃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

3.奥沙普嗪的化学结构修饰研究

4.分蘖葱头中甾体皂苷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5.新型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的研究

6.锰超氧化物岐化酶模拟酶的研究进展

7.吡唑衍生物类环氧合酶-2抑制剂研究进展

8.呋喃酮衍生物类环氧合酶-2抑制剂研究进展

9.硫杂杯芳烃的研究进展

10.氯化镉对人体的毒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11.某院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12.感冒药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1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14.某院某科抗生素使用调查分析

15.2011年我国抗生素市场分析

16.某种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17.临床抗感染药物使用的调查分析

18.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19.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20.临床抗生素应用调查分析

药学论文选题(二)

1.褪黑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临床常用降压药物的研究进展

3.环氧合酶2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4.抗大肠杆菌的中草药研究进展

5.左咪唑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6.青霉烯类抗生素药理学研究进展

7.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探讨

8.浅谈药理学创新课堂教学

9.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10.黄连素药理学研究进展

11.绿原酸药理学研究进展

12.槲皮素药理学研究进展

13.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14.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15.中草药抗真菌研究新进展

药学论文选题(三)

1. 氨基胍对蛋白糖基化大鼠模型的作用

2. 氧化应激实验模型的建立及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

3.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测试平衡透析法的优化

4. 小鼠白内障模型晶体和血浆中谷胱甘肽的测定

5. 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研究

6. 丹参的化学成份分离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7. 红丝线草对高脂高糖诱致脂肪肝的保护作用

8. 苦茶(Camellia assamica Var.Kucha)的降血糖活性研究

9. 中药猴耳环的抗炎作用研究

10. 四君子汤对衰老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11. 龙葵总碱抗肿瘤作用的初步研究

12. 灵芝化学成分研究

13. 穿心莲的化学成分研究

14. 中药溪黄草的物质基础研究

15. TMXY注射液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

16. 龙葵抗癌活性成分研究

褪黑素片的功效与作用 : 褪黑素(Melatonin,MLT)是一种主要由脊椎动物大脑里的松果体分泌的激素,同时在视网膜、胃肠道、唾液、血小板中均发现有褪黑素的分泌,在植物以及无松果体结构的无脊椎动物体内也发现有褪黑素的分泌川。RSHWHO褪黑素富含121种营养和微量元素,其中活性成分54项,含生物活性的十缩氨基酸,在功效是上是促进睡眠,深度修复大脑睡眠神经,恢复无依赖自然状态。修复功效已经在临床研究上得到证实。褪黑素的合成与分泌主要受到光照信号的影响,且具有昼夜节律特性。光照刺激可通过视网膜与松果体之间的神经通路,引起褪黑素分泌,因此,与自然环境的昼夜节律相似,人体自身活动也具有一定的节律性。自然界昼夜的改变和季节的更替都是通过光照周期的变化而完成,进而出现血液中MLT浓度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趋势,进而调节机体的昼夜生物节律生殖周期以及生命活动。褪黑素治疗失眠 : 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是人体的总生物钟,是迄今为止唯-一个能将自己的时间节律与太阳时同步的结构。SCN同时又是褪黑素受体最为集中的区域之--,--旦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则这些受体功能就被激活,可以抑制SCN的神经活动,启动睡眠的过程。褪黑素释放对于SCN的活动起到抑制作用,这是一个睡眠发生的重要机制。在时间生物钟系统中,褪黑素主要的作用是调节睡眠。研究发现,褪黑素可通过增加脑内y氨基丁酸递质的含量而产生中枢抑制效应,还可通过对抑制性G蛋白通道的作用抑制AMP的形成,进而使GMP的含量增加,从而发挥镇静催眠和免疫调节等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失眠与中枢褪黑素能功能下降密切相关,包括褪黑素分泌减少和褪黑素受体表达下调。松果体体积减小和钙化等原因将可能造成褪黑素分泌减少并导致失眠。褪黑素.受体具有高亲和性和配体依赖性表达的特点。 褪黑素到底能不能补充? 当然可以用,只要适合自己,体内缺乏。但的对成份品质、和含量一定要严控。 褪黑素难选择,如何保障含量为超标符合中国人体质?(很多国家用量标准是中国标准用量N倍,的有高过几十倍)如何保障成份安全高品质? RSHWHO褪黑素专项脑细胞睡眠修复工程针对在中国上市的褪黑素,建立了新的标准和规则。产品成品质:美国原装进口,符合美国FDA标准 符合法国RSHWHO褪黑素国际采购标准 中国进口保健食品健字号,严格管控国标用量。 一款高规格:符合三个国家安全食品标准的褪黑素在中国正式上市。 因此,褪黑素分泌水平低下,其受体的表达也将逐渐下调,导致褪黑素结合位点进一步减少,而游离的褪黑素则将在数分钟内经肝代谢经肾清除,二者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中枢神经系统褪黑素能功能明显减退,造成严重失眠。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受光/暗周期的影响,由植物神经系统控制:副交感神经兴奋促进松果体分泌褪黑素、交感神经兴奋则具抑制效应。副交感神经兴奋和褪黑素分泌相互促进的现象,构成褪黑素治疗失眠的基础在2014年第5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中,失眠-觉醒障碍诊断标准中有一大类的睡眠障碍为“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包括时差综合征、倒班睡眠障碍等,这是由于人体自身昼夜节律紊乱或与外界昼夜节律不符而发生的睡眠障碍,光照治疗和应用外源性褪黑素是主要治疗手段。 研究证实,褪黑素有助于时差、情绪和睡眠的恢复,能调节、稳定和重建生理节律,其调节睡眠的作用机制是能够影响脑内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5-羟色胺的含量,并作用于SCN,通过体温的降低来影响慢波睡眠(SWS)和快动眼睡眠(REMS)的出现临床研究证实,口服外源性褪黑素具有改善睡眠的作用,且对老年原发性失眠疗效确切。褪黑素及褪黑素能类药物治疗睡眠障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褪黑素治疗睡眠障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对患有轻度睡眠障碍者可降低入睡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对患有严重睡眠障碍者可进行长期反复给药,以达到缓解睡眠障碍的作用。虽然褪黑素能够调节睡眠周期,促进和改善睡眠质量,适时适量服用外源性褪黑素对因褪黑素分泌减少所导致的失眠和生物钟紊乱的睡眠障碍有效,但却对于阿尔茨海默患者睡眠障碍和继发性睡眠障碍的疗效并不是十分显著。并且由于褪黑素在体内的分泌途径是松果体→褪黑素→心→脑→肝脏,存在的首过效应导致口服方式补充褪黑素的吸收效果并不佳,虽有研究指出可以采用舌下含化的方法提高褪黑素的吸收率,但其效果仍不是十分明显,因此若以褪黑素来作为调节睡眠的药物,其服用方式则仍有待改进。补充外源性褪黑素需要遵循机体本身褪黑素的自然分泌时间,在睡前1~2h服用,效果最好。 5-羟色胺和修复睡眠系统 : 文献显示RSHWHO褪黑素中的活性化学成分可以影响大脑中的其他神经递质,例如5-羟色胺和多巴胺。5-羟色胺主要影响睡眠和心情,作用于神经递质,不仅仅提高睡眠质量,而且可以缓解抑郁、焦虑。在另一些实验中确认服用会直接脑内中枢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活性。 褪黑素治失眠有效吗?褪黑素半衰期短,作用持续时间短,选用缓释型褪黑素效果相对比较好。虽然短期内补充褪黑素调节睡眠效果好,安全性好,但对其长期的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的研究考证。服用褪黑素后有时会引起乏力,头痛,呕吐等不良反应,从事高空作业及危险行业者需谨慎使用,有学者认为长期服用褪黑素对学习记忆有影响,但至今没有确切数据证实,因此对于该说法尚无定论。 综上所述,失眠是一个范围较笼统的概念,可以对应于西医“睡眠-觉醒”障碍,依据失眠诊断标准,它包括了失眠障碍、呼吸相关睡眠障碍以及“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和不宁腿综合征等类型。如果仅从西医学理解,褪黑素应该仅对于与光照时间(阴阳更替)密切相关的“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有直接有效的治疗作用。但是根据中医阴阳理论与失眠的关系,褪黑素所体现的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相应消长,以及对整个人体新陈代谢、气血循环产生的重要协调阴阳的影响,褪黑素片的功效与作用,它可以整体影响“睡眠-觉醒障碍”,或至少对于其他失眠类型有辅助治疗的作用。因此,中西医学中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褪黑素与中医阴阳理论相互关联的角度出发,褪黑素不仅可以成为失眠症基础研究的重要参考指标,也可为其治疗失眠的类型和提供有效的临床途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前景。

首先先了解什么是褪黑素?

褪黑素又称松果腺素,也被称为【睡眠维生素】是大脑内松果体腺释放出的物质,其主要功能是改善睡眠,晚上开灯会阻止褪黑素的产生,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自身分泌的褪黑素也会下降,从而影响到睡眠质量。

通常来说人体可以分泌足够的褪黑素,并不需要补充,但是如果需要改善睡眠,短期服用褪黑素是比传统安眠药更安全有效的。

褪黑素主要针对睡眠障碍、倒时差、睡眠相位后遗症(晚睡晚起)、睡眠周期紊乱、因上夜班引起的睡眠问题等等有很好的效果。

附带推荐三款比较知名的品牌,失眠的可以考虑使用(严重失眠者需要医生指导下使用):

第一款:美国vitafusion睡眠软糖

成分:褪黑素、西番莲、洋甘菊和柠檬香叶,但剂量低,含大量添加剂。

质地:软糖

服用方式:睡前两粒。

需要提前半小时以上吃两粒,入睡时间不太理想。

第二款:SuperiorSource褪黑素

成分:3MG足量褪黑素+洋甘菊配方提高睡眠质量。

质地:片剂独家速溶技术、舌下吸收。

服用方式:睡前一粒

采用了独家Microlingual速溶专利技术,高效吸收,mini片剂。三秒钟速溶10分钟入睡。瓶子超级小方便携带。

第三款:美国GNC健安喜褪黑素

成分:褪黑素(3mg含维生素B-6)款式1mg/3mg/5mg/10mg含磷酸二钙添加剂。

质地:片剂

服用方式:睡前一粒需提前半小时以上服用。

GNC口碑一直不错,片剂形式需要温水送服,入睡时间半小时以上,入睡时间一般。

温馨提示:保健品不是药物,最多只能作为辅助治疗的手段,因此服用前需要咨询医生。

望采纳!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 Shang XJ,Liu J,Xu Q,Zhang Q,Ma B,Wang Y, Zhang Z,Cao X,Zhan X. Changes in expression and distribution of attractin in the testes of rats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Int J Mol Med,2013,32:599-606 Ma B, Shang XJ(并列第一作者), Zhang Q, Li J, Liu Y, Cao X, Xu Q. Rapidanalysis of tadalafil in human blood plasma and seminal plasma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J Pharm Biomed Anal, 2013, 77C:149-157. Shi YC, Wei L, Cui YX, Shang XJ(并列第一作者), Wang HY, Xia XY, Zhou YC, Li H, Jiang HT, Zhu WM, Huang YF. Association between 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USP26 polymorphism and male infertility in Chinese men. Clin Chim Acta, 2011,412(7-8):545-549. Shang XJ, Yao G, Ge JP, Sun Y, Teng WH, Huang YF. Procyanidin induces apoptosis and necrosis of prostate cancer cell line PC-3 in a mitochondrion-dependent manner. J Androl, 2009, 30(2):122- 126. Yao G, Shang XJ(通讯作者). A comparison of modulation of proliferation of thymocyte by testosterone, dehydroisoandrosterone and androstenedione in vitro. Arch Androl. 2005,51(4):257-265. Shang XJ, Li K, Ye ZQ, Chen YG, Yu X, Huang YF. Analysis of lipid peroxidative levels in seminal plasma of infertile men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rch Androl. 2004,50(6):411-416. Shang XJ, Huang YF, Xiong CL, Xu JP, Yin L, Wan CC. Ureaplasma urealyticum infection and apoptosis of spermatogenic cells. Asian J Androl. 1999 Sep; 1(3):127-129. 商学军,黄宇烽. 风险与效益: 迟发型性腺功能减退症的治疗新理念[J].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14, 20(6): 483-489. 詹绪新,胡毓安,商学军(通讯作者),等. 脂多糖对雄性大鼠睾丸组织病理学和生殖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14, 20(4): 304-308. 卿兴荣,王玲玲,商学军(通讯作者),等. 南京城区中老年男性生殖激素及相关指标分析.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14, 20(4):347-353. 卿兴荣,商学军(通讯作者),黄宇烽. 睾酮缺乏: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华男科学杂志,2013, 19(8): 742-747. 张凯,白文俊,商学军(通讯作者),等. 泌尿男科医师应用《CUA前列腺炎诊断治疗指南》诊疗CPPS的调查. 中华男科学杂志,2013, 19(2): 127-131. 詹绪新,卿兴荣,商学军(通讯作者),等. 脂多糖通过其Toll 样受体对雄性生殖功能的影响. 中华男科学杂志,2013, 19(2): 163-168. 商学军,耿强,张凯,等. 西酞普兰治疗早泄的临床观察.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12, 18(12): 1097-1100. 商学军,黄宇烽. 西地那非在中国男科临床应用十年回顾. 中华男科学杂志,2012, 18(8): 742-746. 陈向锋,李铮,商学军(共同通讯作者),等. 天然维生素E辅助治疗特发性少弱精子症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附106例报告). 中华男科学杂志,2012, 18(5): 428-431. 商学军,郭军,陈磊,等. 麒麟丸治疗少弱精子症的多中心临床疗效观察.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11, 17(12): 1139-1142. 康宁,马洁桦,商学军(通讯作者),等. L-肉碱对糖尿病大鼠生精细胞凋亡及附睾精子数量和活动率的影响.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11, 17(5): 422-426. 商学军, 华雪莲,黄宇烽. 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与性功能障碍. 国际生殖健康 / 计划生育杂志, 2011, 30(1):14-17. 商学军,刘清珍,王玲玲,等. L-肉碱对奥硝唑致大鼠精子及生育力损伤的保护作用观察. 山东医药,2010, 50(50): 11-13. 康宁,商学军(通讯作者),黄宇烽. 手机辐射对雄性生殖的影响. 中华男科学杂志,2010, 16(11): 1027-1030. 商学军,刘清珍,康宁,等. L-肉碱在奥硝唑所致大鼠睾丸和附睾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中华男科学杂志,2009, 15(12): 1090-1094. 张琪,易婧雅,商学军(通讯作者). 活性氧与勃起功能障碍的关系.中华男科学杂志,2009, 15(12): 1124-1127. 张稳,刘清珍,商学军(通讯作者),等. L-肉碱对奥硝唑所致弱精子症大鼠的治疗作用. 中华男科学杂志,2009, 15(7):604-607. 商学军,印洪林,葛京平. 葡萄籽提取物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 中华男科学杂志,2008,14(12):1090-1093. 刘清珍,商学军(通讯作者),邵永. L-肉碱在奥硝唑致雄性大鼠生殖系统氧化损伤中的作用. 生殖与避孕,2008,28(11):656-659. 商学军,葛京平,黄卫东. 一种新型的具有免疫调节和介导DNA基因治疗的蛋白质载体的研制. 中华男科学杂志,2008,14(10):888-892. 黄婷婷,商学军(通讯作者),姚根宏,等. 葡萄籽提取物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中华男科学杂志,2008,14(4):331-333. 商学军,刘智勇,刘志发. 福施乐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研究. 中华男科学杂志,2008,14(3):227-230. 商学军,吴颐,黄宇烽. 金属硫蛋白在男性生殖系统中的定位及作用.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07, 13(10):936-939. 徐华,商学军(通讯作者),蔡霞. 癃青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IIIA型前列腺炎的疗效观察. 中华男科学杂志,2007,13(4):338-341. 商学军,王修来,黄宇烽. 肉碱在男科临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06, 12(9):826-831. 商学军,王修来,黄宇烽. 肉碱与男性生殖[J].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06, 12(8):726-729. 商学军,黄宇烽,邵永,等. 龙金通淋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的初步研究[J].中华男科学杂志, 2006, 12(4):371-373. 商学军. 勃起功能障碍全球视点:从科学进展到伴侣的解决方案——第一届亚太地区研讨会纪要[J].中华男科学杂志, 2006, 12(3):277-280. 商学军,黄宇烽. 口服西地那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有效且安全[J].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05, 11(11):877-879. 商学军. 伐地那非在实际医疗模式中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05, 11(7):556-559. 商学军. “万艾可导致失明”的结论目前尚缺乏科学依据[J].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05, 06:481. 商学军,黄宇烽,李克,等. L-肉碱治疗附睾结节伴弱精子症初步观察[J].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04, 10(9):671-672. 商学军,黄宇烽,叶章群,等. 褪黑素在活性氧致精子线粒体功能损伤中的保护作用[J].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04, 10(8):604-607. 商学军,李克,叶章群,等.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男性不育患者精浆丙二醛水平[J]. 生殖与避孕, 2004, 24(2):90-93. 商学军,叶章群, 余虓,等. 生育与不育男性血清和精浆褪黑素检测及其意义[J].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04, 10(4):293-294. 商学军,叶章群,黄宇烽. 褪黑素与男性生殖[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3, 16(11):861-863. 商学军,叶章群,熊承良,等. 活性氧致人精子运动功能和存活力变化的分析[J].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03, 9(6):439-442. 商学军. 褪黑素抗氧化作用在男性生殖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03, 17(1):62-64. 商学军,熊承良. 活性氧致精子运动参数变化的观察[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3, 24(1):70-70. 商学军,熊承良,黄宇烽. 活性氧致正常精子膜脂质过氧化作用分析[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31(6):612-614. 商学军,黄宇烽,熊承良, 等. 正常精子体外与活性氧作用后超微结构观察[J]. 中华男科学, 2002, 8(2):106-108. 商学军,熊承良,夏文家. 活性氧与弱精子症[J].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 2001, 20(1):18-22. 商学军. 活性氧—危害男性生殖健康的“杀手”[J]. 江苏科技信息, 2000, (12):20-22. 商学军,黄宇烽,徐建平,等. 解脲支原体感染与生精细胞凋亡[J]. 男科学报, 1999, 5(1):21-23. 商学军. 人类X和Y精子的分离[J]. 男科学报, 1999, 5(1):36-39. 商学军,黄宇烽,王咏梅,等. 精液标本的完整性在精浆免疫抑制物检测中的意义[J]. 中国男科学杂志, 1999, 13(2):111-111. 商学军,黄宇烽,徐建平,等. Percoll梯度离子与精子运动轨迹图像分析[J]. 男科学报, 1998, 4(3):178-180. 商学军,黄宇烽,徐建平,等. 超氧化物歧化酶在男性不育症检测中的意义[J]. 男科学报, 1998, 4(3):190-192. 商学军,王咏梅,万长春,等. 精液标本的完整性在精浆免疫抑制物检测中的意义──附2例标本部分丢失的SPIM检测[J]. 男科学报, 1998, 4(2):127-128. 商学军,黄宇烽,徐建平,等. 精液中白细胞两种鉴别方法的比较与评价[J]. 临床检验杂志, 1996, 14(5):253-254. 商学军,黄宇烽,徐建平. 介绍一种快速检测解脲支原体的ELISA方法[J]. 陕西医学检验, 1995, 10(2):20-21. 商学军,徐建平,黄宇烽,等. 精液解脲支原体感染与精子运动轨迹图象分析[J]. 男性学杂志, 1995, 9(3):145-147. 商学军,黄宇烽,王鹤楼,等. 解脲支原体感染与男性不育[J]. 解放军医学杂志, 1995, 20(2):118-120.

白玉木耳研究进展论文

经常吃,好处很多,比如:补肾,润肺。而且很清淡,帮助我们的呼吸道更加的顺畅。

白玉木耳是吉林省特产。只适合在无污染,空气新鲜地区生长。对环境要求非常苛刻。是真正绿色,高档药食一体的天然食物。白玉木耳是由吉林农业大学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专业的团队研发,2016年长白县开始种植玉木耳。目前种植基地2万平方米,种植大棚30座,年挂载量在40万棒,年出产有机玉木耳6万斤干耳,产值在300万元以上,2019年分别在靖宇县那尔轰镇,山西省灵丘县团中央定点帮扶村边台村建立玉木耳扶贫种植基地,今年又为陕西省白河县建设玉木耳扶贫基地白玉木耳的优势有:建立标准化种植体系:制定玉木耳种植标准,色泽、形状、大小、外观要达到一定标准,通过标准化种植,让作产品做到高品质、高质量、高产量。应用农产品溯源系统,确保从“菜园子”到“菜篮子”的产品都符合标准并有据可查。

吃白玉木耳可以减肥瘦身、清肠排毒、预防高血脂,促进血液循环,强壮身体的同时,还能缓解体虚。

白玉木耳不仅富含很多营养物质,而且白玉木耳还可以补血养气、润肺止咳、还可以有效的抗癌。而且还有滋阴壮阳、清肺益气、降血脂、降三高的作用。

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

艾草的药理研究进展论文最后总结写药理研究的进展即可。通过案例说明,艾草的药理具有止痛作用、抗菌抗病毒作用、治疗肺癌、胰腺癌等作用,并有科学依据。

摘 要:0引言 红花又称红蓝花、刺红花,是菊科植物,含有特殊的香味,味道微苦。红花主要产地在湖南、四川、新疆等地,具有治疗痛经、胸痹、心痛、腹痛、跌打损伤等多种用途[1]。本研究针对红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研究和总结,下面进行以下内容的报道。 1红花

关键词:化学成分论文

0引言

红花又称红蓝花、刺红花,是菊科植物,含有特殊的香味,味道微苦。红花主要产地在湖南、四川、新疆等地,具有治疗痛经、胸痹、心痛、腹痛、跌打损伤等多种用途[1]。本研究针对红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研究和总结,下面进行以下内容的报道。

1红花

红花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红花上部分茎杆呈现直立的状态,为白色或淡白色,无毛且十分光滑,下部分茎杆为披针形或长椭圆形,边缘有重锯齿、小锯齿或无锯齿,由底向上叶逐渐变小,红花叶的质地较为坚硬,有光泽。红花主要有怀红花、散红花、川红花、南红花、西红花等多种品种。红花多数生长在温暖、干燥的气候中,一般红花的种子发芽在20℃-30℃左右即可,生长温度在20℃~25℃,具有较强的抗旱、抗贫瘠性,但是偶也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灌溉,从而保证红花的产量。红花的抗水性较差,生在环境必须具有良好的排水性,对土壤的要求也相对较高,需要肥沃的砂土壤作为基础,一般紫色夹沙土和油沙土最为适宜红花的生长。红花作为一种长日照植物,充分的日照能够保证其发育良好,籽粒饱满,红花的生活周期为120天。红花在特殊情况下会出现中毒反应,主要表现为患者出现腹泻、腹痛、肠胃出血,女性经期过多的症状,红花中毒患者会出现神志萎靡不清,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惊厥的现象,也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头晕、皮疹等症状。一般引起红花中毒的原因主要有两种,对红花的误用和用量过大,在临床应用中,孕妇禁止使用,有溃疡病或者血性疾病的患者在使用中要注意红花的用量不宜过大。

2红花的化学成分

红花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红花多糖、脂肪酸等化学成分,红花含有一部分醌式查耳酮类化合物,醌式查耳酮类化合物主要是红色素和黄色素,在其它植物中比较少见。黄酮类化合物和查尔酮类化合物红花黄色素(SY)是红花中含有的最主要的化学成分之一,挥发油为低脂肪酸、烷烃以及少量的芳香脂,红花多糖主要是由于红花中的基本组成部分为葡萄糖、阿拉伯糖、木糖和半乳糖,脂肪酸主要为棕搁酸、亚油酸、甘油酯、月桂酸以及部分不饱和的脂肪酸。

3红花的药理作用

3.1对血管系统的作用。一方面,红花对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起到重要的作用,患者在进行使用红花黄色素的治疗后,在给药4天左右时间后患者的血压开始下降,在给药2~3周左右药理作用达到最高,血管紧张素Ⅱ和血浆中的肾素活性均出现了明显下降,表明红花能够对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起到作用[3]。另一方面,红花能够扩张冠状动脉,有效改善缺血症状,查尔酮类化合物红花黄色素(SY)能够减少漏出乳酸脱氢酶(LDH),同时使线粒体的肿胀程度和膜流动性下降,查尔酮类化合物红花黄色素(SY)能够缓解患者的心肌缺氧程度和心肌缺氧性损伤,从而改善患者的心肌能量代谢情况,充分体现红花对扩张冠状动脉,改善缺血症状起到重要作用。

3.2对神经系统的作用。脑缺血是一种病理复杂的疾病,主要是由于脑中的血液流量减少,导致脑中的缺血缺氧,自由基产生,炎症因子和细胞的参与,导致了神经细胞的希望。红花中的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能够有效的治疗脑缺血症状,对神经细胞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3.3对血液系统的作用。查尔酮类化合物红花黄色素(SY)能够充分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致使血小板的血液开始聚集,血小板内的游离钙的浓度不断升高的同时,中性粒细胞就会开始聚集。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是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受体拮抗剂,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的血小板粘附,血小板中的游离钙离子就会不断升高,这就使得红花能够有效的对血小板活化因子进行抵抗,在临床中针对血栓和炎症等病情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增加血液循环流畅水平。

3.4抗氧化的作用。组织缺血和再灌注的`过程,就会导致自由基的氧化作用增强,从而给血液循环带来一定的障碍和损伤。在对小白鼠的试验中可以看出,红花提取液能够有效清除羟自由基,从而抑制小白鼠的肝匀浆脂出现氧化,红花注射液能够有效拮抗氧自由基的作用效果,有效减少IL8的含量,有效的阻止了IL8和炎症进行反应,充分对恶性的循环产生了阻止作用[4]。红花中的抗氧化作用主要是由于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在清除羟自由基的同时,保护了人体中的细胞膜,在淤血中能够加快血液循环阻碍作用,从而红花中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抗氧化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5抗肿瘤的作用。肿瘤需要在一个营养的环境中成长,需要血液能够提供排出代谢的产物,肿瘤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其治疗和阻断引起了医疗人员的广泛关注,在血管的生成过程中,血管发生的最为基本和重要的环节就是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作用,红花起到对b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充分的抑制作用,针对肿瘤进行有效治疗和抑制,起到抗肿瘤的作用。综上所述,尽管现阶段对红花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红花在临床中主要应用与活血化瘀的治疗中,另外红花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抗肿瘤等方面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随着对红花研究的不断深入,红花在临床中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桑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

桑叶经霜后采收的为佳,称霜桑叶或冬桑叶。桑叶用途较广,可以食用,也可以用来制作药物。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学习桑叶的药理作用。

⒈抗菌作用

鲜桑叶煎剂体外实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和炭疸杆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煎剂还有杀钩端螺旋体的作用

⒉降血糖作用

桑叶在脱皮固酮对四氧嘧啶引起的大鼠糖尿病;或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抗胰岛素血清引起的小鼠高血糖症均有降血糖作用。脱皮固酮促进葡萄糖转变为糖原,但不改变正常动物的血糖水平。有人认为桑叶中所含某些氨基酸能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以降低血糖。

⒊其它作用

对鼠肠肌有抑制作用。对动情期子宫有兴奋作用。稀释液静脉注射可出现暂时的血压下降。脱皮激素能促进细胞生长,刺激真皮细胞分裂,产生新生的表皮并促使昆虫脱皮。对人体能促进蛋白质合成,排除体内胆固醇,降低血脂,桑叶乙醇提得的植物雌激素,喂饲小鼠可减慢生长率。10%桑叶注射液,注射于兔股四头肌或滴入兔眼结膜内,均未发现有局部刺激作用。豚鼠过敏性实验为阴性。对羊红血球未见溶血反应。桑菊饮能提高巨噬细胞吞噬指数,使嗜酸性细胞增加。

炸桑叶的做法

主料: 桑叶

辅料: 鸡蛋 淀粉 面粉

用料:

1、桑叶八、九张。

2、鸡蛋两个。

3、淀粉一两。

4、面粉约半两。

5、盐或糖适量

桑叶洗净;鸡蛋蛋清蛋黄分离后只取蛋清待用。

2、将蛋清打至发泡。将淀粉、面粉、盐或糖放清蛋里搅匀成蛋清面糊。

锅中放油烧至四成热,将桑叶逐一拖上面糊。

下锅用小火炸,此时可以看见桑叶两面的面糊迅速泡起,中间变空心,状似荷包。 炸呈金黄色后捞出沥油。

装盘,稍晾后即可食用。咸味的还可撒上椒盐粉。

性寒、味苦、甘;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禁忌:经期妇女及孕妇不宜使用

桑叶是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又名家桑、荆桑、桑椹树、黄桑等。桑叶经霜后采收的为佳,称霜桑叶或冬桑叶。桑叶用途较广,可以食用,也可以用来制作药物,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具有降血压、血脂、抗炎等作用。除了药理作用和美容作用之外,桑叶还能作为不错的食品食用,用以泡茶效果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桑叶在中医上的使用非常广泛,其中桑叶有什么药理功效呢?它用药有什么禁忌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看看桑叶的药理功效及用药禁忌。

1.抗凝血作用

桑叶提取物能明显延长小鼠体内全血凝固时间和显著延长家兔血浆的激活部分凝血活酶(APTI)时间,凝血酶原(PT)时间和凝血酶(TT)时间。由于凝血过程启动环节份外源性和内源性两个环节,APTI反映内源性凝血途径的活性,PT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活性,而TT反映的是两者共同途径即凝血酶活性。说明桑叶对凝血酶——纤维蛋白原反应有直接抑制作用。

2.降血压作用

桑叶中的芸香苷、槲皮素、槲皮苷能增加离体及在位蛙心的收缩力与输出量,并减少心率。芸香苷使蟾蜍下肢及兔耳血管收缩,槲皮素可扩张冠状血管,改善心肌循环。γ-氨基丁酸、芸香苷、槲皮素有降血压的作用。γ-氨基丁酸是神经传达物质,能促进脑组织的新陈代谢和恢复脑细胞功能,同时,能改善脑部血液流动,增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Ⅰ的活性,促使血压下降。

3.降血脂、降胆固醇、抗血栓形成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桑叶有抑制脂肪肝的形成、降低血清脂肪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活性成分包括DNJ、植物甾醇、黄酮类等。

桑叶中含有强化毛细血管、降低血液黏度的黄酮类成分,另外桑叶茶内含有抗体内LDL-脂蛋白氧化的成分,所以桑叶在减肥、改善高脂血症的同时,又有预防心肌梗死和脑溢血的作用。日本专家土井佳代证实,桑叶提取物对高脂血症血清脂质升高及动脉粥样硬化有抑制作用。桑叶茶可使高脂血症大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HDL-C/TC明显升高(p<0.05),总胆固醇(TC)、LDL-C、三酰甘油(TG)明显降低(p<0.05),过氧化脂质(LPO)显著降低(p<0.001),说明桑叶茶可降低血脂、软化血管、清除体内过氧化物,从而对高脂血症血清脂质升高及动脉粥样硬化有抑制作用(黄代青等,1995)。

4.降血糖作用

自古以来,中医就将桑叶作为治疗消渴症(即现代医学的糖尿病)的中药应用于临床,国内外研究资料证实,生物碱和多糖是桑叶中主要的降血糖成分。

桑叶的降血糖作用是通过两个途径实现的:一是通过生物碱DNJ(1-脱氧野尻霉素)对二糖类分解酶活性产生抑制作用,从而抑制小肠对双糖的吸收,降低食后血糖的高峰值(Kimura,1995);二是通过桑叶生物碱fagomine及桑叶多糖促进β细胞分必胰岛素,而胰岛素可以促进细胞对糖的利用、肝糖原合成以及改善糖代谢,最终达到降血糖的效果(陈福君等,1996)。

从桑叶中分离出的多羟基去甲莨菪碱具有很强的糖苷酶抑制作用(Asano等,1994); N-Me-DNJ、GAL-DNJ和fagomine都可显著地降低血糖水平,其中GAL-DNJ和fagomine降血糖作用最强(Kimura等,1995)。

5.抑菌、抗炎作用

桑叶汁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以及部分酵母菌有良好的抑制生长作用(樊黎生,2001)。而且所需的抑菌浓度低、pH值范围为宽(4~9)、热稳定性强。桑中的芸香苷能显著抑制大鼠创伤性浮肿,并能阻止结膜炎、耳郭炎、肺水肿的发展。桑叶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与祛风、清热功效相符(陈福君等,1995)

6.抗病毒、抗肿瘤作用

桑叶能预防癌细胞生成,提高人体免疫力,主要功能成分是DNJ、类黄酮、桑素、γ-氨基丁酸及维生素,能抑制染色体突变和基因突变。DNJ有显著的抗逆转录酶病毒活性(Tierney,1995)。其IG30为1.2~2.5 μg/mL,且随DNJ剂量的增加,抑制力增强(欧阳臻,2003)。DNJ对肿瘤转移的抑制率是80.5%,其抑制机理可能是DNI通过抑制糖苷酶的活性在肿瘤细胞表面产生未成熟的碳水化合物链,削弱了肿瘤的转移能力。

7.抗衰老、抗疲劳作用

浙江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通过4年的实验(赵丽君等,2004),证实桑叶具有类似于人参的补益和抗衰老作用。人参属于热补,而桑叶属于清补,无忌限,无论老幼均可使用,且四季皆宜。

另外,桑叶中所含的槲皮素、酚类化合物、维生素C等成分能通过抑制或清除自由基来防止氧化损伤。桑叶具有类似人参的补益与抗衰老、稳定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能缓解生理变化引起的情绪激动,提高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阻止体内有害物质的产生,减少或消除已经产生并积滞于体内的脂褐质(黄东等,2000)。桑叶能提高小鼠对高温刺激的耐受能力和防止由于应激刺激引起的肾上腺皮质分布功能低下,而当肾上腺功能低下时,桑叶可使之恢复正常。桑叶能延长小鼠 游泳 及转棒时间,具有增强机体耐力作用,能延长果蝇的寿命。能有效地清除生物氧化产生的超氧阴离子,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唐法娣等,2000)。

8.抗丝虫病作用

单味桑叶注射液有抗丝虫病的作用,桑叶片可用于治疗丝虫性象皮肿和乳糜尿(姚连初,1996;王培义,1999),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桑叶所含芸香苷、槲皮素、异槲皮素、香豆素、氯原酸等成分抗炎、消肿、软化组织及抗菌等作用的综合结果。

9.解痉、抗溃疡作用

桑叶中的槲皮素能降低肠、支气管平滑肌的张力,其解痉作用强于芸香苷,芸香苷能降低大鼠的胃运动功能,并能解除氯化钡引起的小肠平滑肌痉挛,皮下注射芸香苷5~10 mg/kg能显著降低大鼠因结扎幽门引起胃溃疡的病灶数(徐爱良等,2005)。

10.改善肠功能、润肠通便及减肥作用

DNJ矿物质以及小肠内未被吸收的糖类进入大肠后由肠内菌丛作用引起发酵,产生丁酸、丙酸、乳酸、乙酸等有机酸,使肠内环境变成酸性,肠道内容物酸度增大,能抑制有害细菌的增殖,起到调节肠道、改善便秘、改善腹部胀满感的作用,具有导泻通便、减少某些急腹症的发生,保护肠黏膜和减肥等作用(金丰秋等,1999;杨海霞,2003)。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机制:桑椹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致使肠道内的消化酶不能破坏C型产生荚膜杆菌B毒素,而引起出血性肠炎。桑椹含脂肪酸,过量食用对消化道可产生刺激症状。

中毒现象

不良反应:过量服用中毒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大便呈果酱样,皮疹、风团、喉咽肿胀,胸闷不适,伴有烦躁不安、精神倦怠、面色青灰、口唇干燥、四肢发凉,严重时因出血性肠炎导致血压下降、脱水、休克而死。

桑叶茶虽然对于身体有着诸多好处,能够治疗上火、胃疼以及失眠等等情况,但是并不适合多吃。在本草纲目中具有详细的记载,如果桑叶茶过量的服用,那么会导致身体中的精血受到损伤,同时脾胃也会变冷,长期如此会令体质越来越差,甚至是患有疾病,脸色越来越差,精神也会变得萎靡起来。所以说,日常将桑叶泡水喝一定要注意适量,不要过度的服用。

桑叶泡水喝过量的坏处除了上面介绍的容易损伤脾胃之外,也容易导致脸色越来越差,甚至是食欲不振、恶心想吐;也有可能导致身体出现渴症;如果是空腹过量的服用了桑叶茶,茶水会直接经过我们的肾经部位,对于肾脏非常的不利。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