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旅游文创产品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旅游文创产品毕业论文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旅游产品创意设计毕业论文

在写作旅游 文化 论文前,我们首先要确定的就是论文的题目,一个好的题目对于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旅游论文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旅游文化 毕业 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旅游文化毕业论文题目(一) 1. 河北省智慧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 城乡旅游互动发展长效机制模型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3. 旅游景区不文明行为约束机制研究 4. 旅游需求波动、风险管理与非线性减贫效应研究 5. 河北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6. 促进辽宁旅游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及对策建议 7. 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遗产旅游合作研究--以中国和中亚五国为例 8. 我国旅游业供给侧改革分析 9. 森林旅游区乡村旅游对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基于乌鲁木齐南山林区方家庄的实证分析 10. 基于模型构建的常州休闲旅游发展的诊断研究--以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 11. 日本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对我国的启示 12. 环洞庭湖区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与 措施 13. 基于游客感知的海南旅游网络舆情危机管理与形象修复研究 14. 石林县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 15. 长治市创意旅游农业发展探索 16.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产业集聚及其竞争力提升的策略 17. 高校教师旅游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分析--以江苏和安徽两省部分高校为例 18. 产业融合视角下黟县乡村旅游创新发展路径 19. 基于文化创意视角的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以黄冈市旅游产业为例 20. 新三农视角下的乡村游和乡风文明建设探讨--以北川羌族自治县为例 旅游文化毕业论文题目(二) 1、试述旅游消费在旅游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 2、论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3、试述旅游经济运动的主要矛盾和内在动力 4、试述现代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5、论旅游经济与文化的密切联系 6、论旅游经济对社会的作用与影响 7、论旅游经济对生态环境的作用与影响 8、试论目前我国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9、试述旅游需求规律的内容和作用 10、试论旅游供求矛盾的制度调节 11、试论旅游市场的竞争与合作机制 12、试论旅游市场竞争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13、试论如何测算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 14、试述提高我国旅游经济效益的意义和主要途径 15、试析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区域差异 16、试述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 17、试论世界各国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18、试论我国旅游创新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19、试述目前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0、试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意义 旅游文化毕业论文题目(三) 1. 旅游产业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 2. 旅游活动地理投影下城市旅游空间优化的策略 3. 浅谈旅游电子商务 4. 利用现代电子技术提高对民居客栈的研究 5. 建设旅游强省背景下的湖南旅游演艺品牌发展对策 6.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发展研究综述 7. 体验经济视角下福州地区旅游消费创意开发研究 8. “全域旅游”目的地内部营销中的政府角色创新探析 9. 分析黑龙江流域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 10.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多元化评价的保障体系建设 11. 导游服务质量的提升与管理剖析 12. “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公共服务的新要求 13. 基于低碳视角的西藏旅游可持续发展分析 14. 谈低碳旅游与景区酒店管理服务 15. 电子商务环境下广西龙门水都文化生态旅游景区的网络营销策略分析 16. 乡村家庭旅游业经营状况对居民地方感的影响--以四川彭州九峰村为例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路径研究--以重庆市黔江区为例 18. 探讨乐山市发展医疗旅游的障碍分析和应对策略 19. 遵义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20. 电子商务背景下旅游 市场营销 策略分析 猜你喜欢: 1. 旅游文化方面的论文 2. 旅游文化毕业论文题目 3. 旅游文化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4. 旅游文化论文题目 5. 2017年旅游管理论文题目汇总

天我们探讨的焦点是如何在旅游产品同质化泥潭中突围,如何为旅游企业找到产品创新的“柳暗花明又一村”。下面我们就从产品现状的分析开始。n???????? 旅游产品现状剖析?? ?我们从各个城市的平面媒体旅游广告中不难看出时下中国旅游行业旅游产品同质化(product homogeneity)的严俊程度。例如北京平面媒体中比比皆是的“海南豪华双飞五日游? xxxx元”,这样的产品广告已经持续了近8年之久,文字表述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其间的阿拉伯数字(价格)却从4000变成今日的1580,甚至仍在下滑。诸如此类产品的超长生命周期不得不让人赞叹,但价格竞争之白热化也不得不让人心寒。马克思“商品价格趋等于零”的论点并不能成为我们以产品质量为代价搏杀于价格大战的借口。价格战是一个企业不可避免的竞争手段,但价格战是需要战略指引的,如海尔以强大售后服务体系为支持的价格战,格兰仕以生产规模效应为基础的价格站,企业的价格竞争策略绝不能以产品的“偷梁换柱”“偷工减料”压低品质为代价,如此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最终必然是“自毁长城”。??? 从旅行社行业来看,以零成本甚至负成本核算接待成本从而形成市场销售价格的比较竞争优势是非常危险的,是不可持续的。这不仅让企业承担巨大的风险同时也造成那些不可再生旅游资源的低成本消耗,极大的浪费资源。??? 当然,作为旅游企业,旅行社企业,特别是目的地接待旅行社企业对走出产品价格战泥潭的渴望十分强烈,更有甚者进行着履败履战的尝试。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奇怪现象,组团社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十分努力的在寻求新产品创新和营销变革,但同时又在矜持的拒绝着地接社对于新产品研发成果的提供。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地接社为了摆脱自身利润空间被组团社和竞争对手双重挤压“拧干毛巾”的窘境,开始下意识的承担起了地接社旁无责贷的“本职工作”——研发产品,将“过好日子”的希望寄托在颇有创新的新产品上,然而,当地接社跑到客源市场将苦心研发的新产品捧袂时,组团社宛拒了。此时组团社斟酌的是推广一个新品上市所蕴藏的巨大风险,与其斥资推广新品,还不如销售成熟线路,即使没有什么突破,至少没有太大风险。因此,由于地接社对终端市场的无能为力和与之对应的掌控终端市场的组团社对目的地产品研发的冷眼旁观,我们将这种阻碍旅游新产品发展的现象总结为“(地接社)有心无力,(组团社)有力无心”。一个新产品在市场上市阶段非常需要一批精诚合作的代理商来协助推广,代理商的合作是新产品上市成功的保障也是降低运营成本及风险的有效手段。当然,阻碍旅游企业产品研发的因素远不只这些,对于单个企业而言可能还有很多研发产品的瓶颈,但归纳起来无非以下五大原因:一是资源有限性;二是资金短缺性;三是通路封闭性;四是技术滞后性;五是观念麻木性。鉴于篇幅有限,不在此一一说明赘述。综上所述,皆为外因,外因阻碍并不能成为放弃开发差异化新产品的借口和理由。成功的案例我们身边并不鲜见,有些研发出成功产品的企业其资金不可谓雄厚,通路不可谓庞大,人才不可谓精英,但其观念不可不谓前瞻,方法不可不谓创新,运营不可不谓科学。“成功的法则总是相似的,失败的原因总是各有不同”,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相似的成功法则吧。?n???????? 产品创新之道什么是新产品?新产品不仅指新发明产品、改进的产品、改型的产品、新的品牌,还包括购买品牌及加盟特许经营。除此,各位看官要特别留意的一个观点是“原产品+创新+改良=新产品”,可是很多旅游企业正因为没有对自己或他人的原产品进行创新改良,只是进行了简单的COPY上市,自然就“轻松”的步入了价格恶战的漩涡,难以自拔。有些老板笑称“五分钟复制产品”,岂不知这正所谓“五十步笑一百步”。下面我们对产品的结构进行剖析,这将有助于我们找到产品的无竞争区域,一个完整的产品应该包含三个层面,即核心利益,实际产品和外延产品(见下图)。当然也可以根据营销理论将产品切割成五个层面来进行分析,即核心利益,基础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潜在产品,如果说前四个层面向消费者销售的是“今天”,那么潜在产品给消费者提供的将是“明天”。同时,我们从深度营销的视角来剖析产品消费过程,从中找寻产品创新之道,一次产品的销售过程可以分为售前、售中、售后三个环节,也正是这三个环节构成了一个消费者购买到的完整产品。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消费者在购买前,即在咨询该产品时就已经开始享受产品的价值了(如专业的咨询回答,精美的广告手册等),另外,消费者购买产品体验完毕,半年或一年后能否感受到的售后服务、增值服务也是该产品价值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者有理由得到这些。因此我们在研发推广新产品时不能只将提供给客户的价值锁定在售中阶段,即客户消费阶段,而应该把价值链向两端延伸,并最大限度的延伸,这是制造产品差异化的高效途径,也是产品竞争中时常被遗忘的领域。??? 如上图所示,180度产品创新设计理念对当下的旅行社企业尤为重要,纵观目前旅行社产品的研发,很少将前期的电话咨询标准应答、宣传广告创意设计及递进投放计划作为一个产品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进行研发,至于售后层面的增值服务更是鲜有涉猎。大多旅行社认为的旅游产品研发以从消费者交费甚至以消费者登上启程的交通工具为起点,以消费者返回客源地下飞机或下火车那一刻为终点,这就是我们旅行社所认知的产品过程。其实不然,一个极具独特价值的产品,一个投入巨资推广的产品,如果忽略了前台销售人员的咨询流程控制,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也是无法估量的(据统计,70%的广告收益取决于咨询人员的专业程度)。如果一个备受青睐的产品,一项备受好评的服务,正逢进行售后服务跟进的最佳时机却嘎然而止,这给企业品牌提升和忠诚客户培养将造成多大的资源浪费呢??? 尊敬的各位经营者,企业对于寻求创新之道的需求从来没有比现在更迫切。竞争对手会迅速地觉察到新构想,并加以仿效。没有公司可以停下脚步,只有那些不断致力于创造和革新的公司才有机会拥有美好的未来

旅游文创产品设计论文提纲

生态旅游论文提纲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生态旅游论文提纲,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题目:海南旅游特区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目录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关于旅游发展战略的研究现状

1.3.2国外关于旅游发展战略的研究现状

1.3.3国内关于海南旅游发展的相关研究

1.3.4当前研究不足

1.4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1.4.1研究框架

1.4.2研究方法

第2章旅游发展战略相关概念及理论

2.1何谓“旅游特区”

2.2旅游发展战略及制定步骤

2.2.1旅游发展战略

2.2.2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步骤

2.3旅游发展战略相关理论

2.3.1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2.3.2旅游产业集群理论

2.4战略分析工具

2.4.1PEST分析

2.4.2VRIO框架

2.4.3SWOT分析法

第3章海南旅游特区旅游发展战略分析

3.1海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3.1.1海南旅游产业要素水平

3.1.2海南旅游业态与产品现状

3.2海南省旅游业的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3.2.1政治环境分析

3.2.2经济环境分析

3.2.3社会人文环境分析

3.2.4科技环境分析

3.3海南省旅游业内部竞争优势分析

3.3.1价值(Value)问题

3.3.2稀有性(Rareness)问题

3.3.3不可模仿性(Inimitability)问题

3.3.4组织(Organization)问题

3.4海南省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

3.4.1优势分析(Strength)

3.4.2劣势分析(Weakness)

3.4.3机遇分析(Opportunity)

3.4.4挑战分析(Threat)

3.4.5SWOT分析结论

第4章国际海岛旅游案例对海南的启示

4.1美国佛罗里达

4.1.1发展基础与海南的对比

4.1.2旅游业发展历程

4.1.3成功经验借鉴

4.2美国夏威夷

4.2.1旅游产业现状

4.2.2成功经验借鉴

4.3国际案例对海南省旅游规划的启示

4.3.1规划留白、融合生态,保留核心吸引,促进可持续开发

4.3.2主推一到两个核心城市或岛屿目的地,突出龙头

4.3.3在国际融合中保留本土文化

4.3.4主抓2+N国际客源地,促进市场国际化

4.3.5做强停留时间、重游率、消费点

4.3.6开发多元产品、精简接待设施,缩减淡旺季差异

4.3.7统计数据全面开源,吸引专业机构提供智力支持

第5章海南旅游特区旅游发展战略体系

5.1制定发展目标

5.2确定发展战略

5.3甄选战略路径

5.3.1探索体制机制改革

5.3.2管理模式创新

5.3.3提升旅游业品质和国际竞争力

5.3.4大力发展八大旅游业态

5.3.5深化旅游业国际合作

第6章海南旅游特区旅游发展战略保障措施

6.1积极申报旅游自由贸易区,推进旅游特区落实

6.2完善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6.2.1资本要素流动政策

6.2.2人员流动政策

6.2.3商品流动政策

6.2.4财税政策

6.3提高旅游市场监管水平

6.4推动区域旅游合作

第7章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旅游专业毕业论文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

一、 论文题目:

《影响旅行社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感的因素探析》

二 、论文背景:

中国的旅游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旅游消费市场异常的火爆,而在这一消费市场中,旅行社是刺激旅游者消费的主力军。旅行社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旅游者的旅游质量,也影响到我国整个旅游业的形象,作为行业窗口的旅行社,其服务水平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而游客的满意感是旅行社服务质量高低的直接体现,因此一些旅行社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目标,以强化员工服务意识为重点,向社会作出了更高层次、更为全面的文明服务承诺制。

把企业的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时限向社会、向消费者公开,制定专门的服务承诺制度,对前台销售员、国内游全陪、出境游领队、入境游陪同等业务操作及服务规范制定了专门的规章制度。同时还通过与接团的旅行社签订承诺协议书,保证了旅行社的承诺落到实处。此外,通过征求游客意见书,电话回访以及上门听取意见等形式来改进服务,使游客的满意率大大提高。如广之旅在公司内部推行“五心服务”,即热心的态度、贴心的服务、精心的安排、称心的导游、开心的旅程,使游客的满意率达到98.6%。可见,旅行社的服务质量及游客的满意感已经成为旅行社寻求发展最重视的问题。

三、 论文的写作思路:

(一)、旅行社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感的概述

1、旅行社服务质量的概念

2、游客满意感的概念

3、旅行社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感的关系

(二)、从游客的需求出发,分析当前我国旅行社在服务质量上存在的问题

(三)、影响旅行社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感的主要因素

通过游客跟随旅行社组团出游的服务质量评价进行调查,(广之旅2005及2007年度游客评价意见表),总结出旅行社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感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研究分析。

1、 旅行社销售人员的服务态度及专业素质(态度、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工作效率等)

2、 旅行社提供的旅游产品质量(从食、住、行、游、购、娱六方面分别作出分析)

3、 旅行社的诚信度(承诺的质量与现实是否相符、是否按约定事项实行服务等)

4、 导游人员的服务质量及专业素质(导游的服务态度、讲解技巧、处理事情的能力等)

5、 售后服务(与顾客的联系、投诉处理等)

(四)、总结并对提高旅行社的服务质量及游客满意感提出建议措施

四、 论文的论证方法:

文献法、调查法、理论联系实际法。

五、 论文结合的内容:

旅行社的售后服务状况、旅行社提供的旅游产品质量、导游人员的服务质量及专业素质、游客的旅游满意度调查等。

六、参考资料:本论文的参考资料主要来源有广州市图书馆、相关网站资料。

题目:《主题酒店品牌联想与顾客行为意向的关系研究》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理论意义

1.2.2、现实意义

1.3、研究方法

1.3.1、文献研究法

1.3.2、半结构访谈法

1.3.3、问卷调查法

1.3.4、统计分析法

1.4、研究框架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主题酒店

2.2、品牌联想

2.3、顾客满意

2.4、品牌态度

2.4.1、品牌态度的概念

2.4.2、品牌态度的模型及其构成维度

2.4.3、顾客满意与品牌态度

2.4.4、品牌联想与品牌态度之间的关系研究

2.5、行为意向

2.5.1、行为意向的概念

2.5.2、行为意向的构成维度

2.5.3、酒店企业顾客行为意向的`研究现状

2.5.4、品牌联想与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研究

第三章、研究设计

3.1、访谈研究

3.1.1、访谈对象

3.1.2、访谈内容与方式

3.1.3、访谈结果与讨论

3.1.4、研究对象界定

3.2、研究模型与假设

3.2.1、研究模型

3.2.2、研究假设

3.3、变量释义

3.3.1、品牌联想

3.3.2、顾客满意

3.3.3、品牌态度

3.3.4、行为意向

3.5、问卷前测

第四章、数据分析

4.1、样本来源

4.2、描述性统计分析

4.3、信度分析

4.4、因子分析

4.5、模型修正

4.6、方差分析

4.7、相关分析

4.8、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管理建议

5.1、假设检验

5.2、研究结论与讨论

5.3、管理建议

第六章、研究回顾及展望

6.1、研究创新

6.2、研究局限

6.3、研究展望

本文结论

本文对主题酒店品牌联想与顾客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研究结论。同时,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在后续的研究中进行改进。

第一,对于主题酒店这一研究对象,本文主要基于文献综述和访谈研究对其概念进行了界定,对于该概念是否具有科学性,有待于进行实践的检验和行业的认同。

第二,本研究的问卷发放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于线上发放方式而言,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受访者年龄分布不均句,样本偏年轻化;通过微博等渠道发放的问卷,在受访者填写的过程中难以进行双向沟通,可能产生对问卷的误解;无法对受访者进行监督,这可能导致部分问卷的质量难以保证。此外,有效问卷的数量也有待增加。

第三,尽管笔者尽量参考更多的理论文献,并有意通过访谈顾客、学者以及管理者等多样化的人群使维度的构建方法更加科学,结论更加合理。但受到笔者研究经验的限制,受到访谈对象数量、范围等方面的限制,新维度的构建仍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难以全面和准确地涵盖主题酒店品牌联想的内涵,测量模型的效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四,本文依据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问卷问项设计。在研究过程中,虽然其信度和效度通过数据分析得到了支持,并达到了后续研究的基本要求,但仍存在一些问项的提问角度不够准确,提问范围不够明晰,表述方法有待进一步规范等问题,且问项的重测信度等仍有待进行进一步的提高,以使问卷设计更加科学规范。

生态旅游产品创新研究论文

1/35 【题 名】社会责任视角下的景区公司成长模式研究——以天龙旅游开发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为例 【作 者】李乐京 陈志永 梁玉华 【刊 名】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263-62652/35 【题 名】以六大转变推进我省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作 者】纪根立 【刊 名】今日浙江.2007(11).-50-513/35 【题 名】25年来秦俑馆旅游生命周期与结构变化研究 【作 者】孙根年 薛刚 【刊 名】干旱区地理.2007,30(2).-283-2884/35 【题 名】山东省旅游饭店人才对策深层透视 【作 者】孙凤芝[1] 秦绪霞[2] 【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2Z).-275-2755/35 【题 名】从概念到实证:中国旅游研究的未来 【作 者】马聪玲 【刊 名】旅游学刊.2007,22(3).-6-76/35 【题 名】西部旅游企业高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 者】王香茜 【刊 名】商业时代.2007(6).-104-1057/35 【题 名】中国六大遗产地旅游非线性成长及比较研究 【作 者】孙根年 吴晓娟 【刊 名】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1).-107-1118/35 【题 名】我国旅游产业集群研究 【作 者】强亦锐 【刊 名】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03S).-43-449/35 【题 名】成长期的自助旅游与迎合策略 【作 者】曹宇 【刊 名】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6).-657-66010/35 【题 名】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生命周期成长研究 【作 者】何喜刚 高亚芳 【刊 名】开发研究.2006(5).-85-86,7311/35 【题 名】旅游是重心 文化是品位——答龙源期刊网记者问 【作 者】季成家 【刊 名】丝绸之路.2006(9).-66-7312/35 【题 名】试论环鄱阳湖旅游成长三角的构建 【作 者】冯淑华 【刊 名】商业研究.2006(14).-165-16813/35 【题 名】甘肃省旅游产业中的市场成长问题研究 【作 者】彭睿娟 【刊 名】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3).-48-5114/35 【题 名】制度、技术、管理:中国旅游产业化成长的制度安排 【作 者】沈和江 【刊 名】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8(3).-90-9415/35 【题 名】企业成长理论与我国旅游企业并购的路径策略 【作 者】胡春林 【刊 名】特区经济.2006(4).-195-19616/35 【题 名】旅游与家教 【作 者】裴毅然 【刊 名】家庭教育.2006(02S).-22-2317/35 【题 名】数字化与企业持续成长的战略选择——以温州旅游企业为例 【作 者】汪升华[1] 刘洋[2] 顾文静[2] 【刊 名】经济管理.2006(3).-64-6618/35 【题 名】浅议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职业技能的培养 【作 者】杨亚娟 【刊 名】农业职业教育.2005(6).-26-2619/35 【题 名】对发展苏州博物馆旅游的思考 【作 者】于萍 【刊 名】苏南科技开发.2005(11).-39-4020/35 【题 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规律与体系 【作 者】谭白英 【刊 名】理工高教研究.2005,24(5).-118-11921/35 【题 名】我国主题旅游集群的成长及其空间特征研究 【作 者】聂献忠[1,2] 张捷[1] 刘泽华[1] 章锦河[1] 【刊 名】人文地理.2005,20(4).-65-6822/35 【题 名】我国旅游企业并购混合路径偏好的实证研究 【作 者】胡春林 【刊 名】旅游学刊.2005,20(3).-48-5223/35 【题 名】浅析假期旅游对青少年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 【作 者】邓宇凡 【刊 名】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5,25(1).-59-6024/35 【题 名】旅游社营销中心的成长档案 【作 者】韩阳 【刊 名】出版参考:业内资讯版.2005(04X).-22-2325/35 【题 名】推动旅游学科发展与中国旅游产业共同成长——著名旅游学者杜江教授评介 【作 者】文武 【刊 名】生产力研究.2005(3).-220-22326/35 【题 名】旅游业区域合作机制创新研究——以成长中的“泛珠三角”为例 【作 者】秦学 张伟强 【刊 名】思想战线.2005,31(2).-128-13327/35 【题 名】基于战略联盟的旅游企业组织创新 【作 者】张显春 【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5(1).-28-2928/35 【题 名】浅议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作 者】王旭科 宋健 【刊 名】中国成人教育.2005(1).-56-5729/35 【题 名】国外自助旅游图书的细分市场策略 【作 者】易晓春 【刊 名】编辑学刊.2004(6).-72-7630/35 【题 名】区域旅游业时空演变形式与机制探析 【作 者】秦学 邹春洋 【刊 名】学术交流.2004(11).-83-8831/35 【题 名】旅游市场呼唤品牌和声誉投资 【作 者】符国群 【刊 名】销售与市场.2002(01S).-31-3132/35 【题 名】制度变迁与中国旅游产业的成长阶段和发展对策 【作 者】贾生华 邬爱其 【刊 名】旅游学刊.2002,17(4).-19-2233/35 【题 名】城市旅游空间成长及其空间结构演变机制分析 【作 者】卞显红 【刊 名】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3(3).-30-3534/35 【题 名】实施六大战略 培育支柱产业——关于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思考 【作 者】薛荣哲 【刊 名】山西旅游.2001(6).-4-735/35 【题 名】过渡区旅游空间成长初步研究 【作 者】卫旭东 【刊 名】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1(3).-223-225,229

出门长学问,旅游本身就是文化产业。所有旅游者出行,的动机都是暂时离开所在的熟悉环境,但不太熟悉或非常不熟悉的环境去寻找一种新的体验,以丰富自己的阅历。但旅游的项目和目的决定了其文化含量,于是除了常规旅游项目外,还有许多为满足专门目的开展的旅游活动,如:汉诗旅游、历史探秘旅游、书法学习旅游、围棋交流旅游、名人足迹寻访旅游、民族风俗旅游-----,可谓种类众多,文化深厚,这类旅游活动酒杯冠名为文化旅游,其实这种称谓并不科学,应当称**专项文化旅游。其特征是有明确的求知目的,通过旅游有目的地学习某种专业, 研究发现对这一专业的现状,发展和运用价值等方面的认识,使得参加这种旅游活动的人,在这一专项领域,掌握更多的信息资料,以便更好的施展才干,提高技能,有所作为。 文化旅游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素称“音乐之都”的维也纳,凭借众多著名音乐家的遗迹成为欧洲著名的文化旅游中心。布拉格、威尼斯、巴黎卢浮宫、敦煌莫高窟等也分别以音乐会、电影节或艺术宝库而成为举世闻名的文化旅游胜地。在形式多样的文化旅游中,以亲身体验虽已消失但仍然留在人们记忆中的某些生活方式为主题的怀古文化旅游,是当今颇为风行的专题游览项目之一。如坐落在詹姆斯河与约克河间的美国古城威廉斯堡,由于完整地保存了18世纪英国殖民地时代的城镇风貌,使参观者仿佛时间倒流了200多年,从而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历史名胜之一:亚洲的泰国故城、香港宋城和北京大观园也都以模拟古代生活方式而成为门庭若市的文化旅游胜地。 文化旅游既不是一种产品,又与旅游文化大不相同,所谓文化旅游,关键在文化,旅游只是形式。文化旅游之“文化”应解释为对旅游之效用及旅游之目的所作的定性。故 文化旅游定义: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 文化旅游,是最近几年才出现并流行的一个名词,它的出现与游客需求的转变密切相关。因此,其目前较为流行的定义是“那些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和民俗、宗教等方面”。还有说法认为文化旅游属于专项旅游的一种,是集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于一体的大旅游活动。 综上所述,文化旅游就是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对象和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使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旅游体验的旅游活动的集合。 中国文化旅游可分为以下四个层面,即以文物、史记、遗址、古建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层;以现代文化、艺术、技术成果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层;以居民日常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祭祀、婚丧、体育活动和衣着服饰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层;以人际交流为表象的道德伦理文化层。在我国,发展旅游业,开展文化旅游是相当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增强产品吸引力,提高经济效益,还可大力弘扬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同时也可改变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懂中国文化这一状况。 文化旅游的核心:创意 文化旅游的概念明晰之后,“创意”是文化旅游的核心便顺理成章了。创意的本质在于寻求特色和差异,与旅游的本质一致。 一般旅游主要是从资源的角度出发寻找差异和特色,不管其挖掘过程是否考虑了市场需求和竞争关系,着眼点仍不能脱离资源。文化旅游则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资源的束缚,它能够综合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环境、市场、社会背景等诸多方面进行创造,亦即创意。离开了创意,文化旅游亦将会失去生命力。 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意产业在世界各地已经兴起。其中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较为典型,由政府亲自出面来推动创意产业。创意产业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广播、影视、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印刷、建筑设计等众多方面。与文化旅游较为密切的创意产业如演艺娱乐、民间工艺品生产销售、会议展览、文化节庆等。这样,文化旅游其实也在创意产业范畴之内。 创意产业也叫文化创意产业或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命名角度不同,所以不能笼统地谈论二者的区别和联系。但文化旅游业可以划入文化产业范畴,原因一在于它们同以创意为核心;二在于它们的概念同是从经营者的角度出发界定的。文化产业源自创意,并以创意、创新为动力,文化旅游业亦是如此。

旅游产品销售毕业论文

旅游专业人才供需矛盾问题长期存在,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解决人才供需矛盾,培养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旅游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通过文献分析及访谈的方法,提出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测量模型由七个维度构成。对该模型进行了因子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测量模型包括情况专业前景、专业归属与发展、专业教学3个维度,最后提出地方高校应从提高教学水平,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寻求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开展专业各项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归属感等方面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认同;福建省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本科院校也开设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多。然而,就业形势缺不容乐观。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但从现实情况而言,可能更多的是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度低造成的,认同度低,就缺乏学习的兴趣,即使毕业了,也不会愿意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为此,以专业认同为视角,对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评价情况,为营造有利于专业认同的生成环境、提高专业认同水平提供参考。

1研究假设

“专业认同”是由埃里克森首次提出的,是自我认同和自我发展的重要内容。白凯等人认为学科认同由专业学习、专业前景、专业意识、职业发展、专业投机、社会偏见、专业归属等7个维度构成[1]。邱宏亮等人认为导游专业认同包括专业教学、专业前景、专业意识、专业归属和职业发展等5个维度[2]。再结合现实的情况,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测量模型划分教学、专业前景、专业意识、专业归属、专业发展、专业投机、职业偏见等7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测量模型具有多维性,包含专业教学、专业前景、专业意识、专业归属、专业发展、专业投机和职业偏见。

2研究设计

为了解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现状,笔者对福建省部分新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依据上述假设的七个维度,设计23道问题,对学生的专业认同情况进行调查。采用李克特量表,分为五个等级,分值分别为1~5分,分数越高者,代表其对专业的认同度越高,反之则越低[5]。本次调查一共发放了350份问卷,最终回收的有效问卷为326份,有效率达到93%,符合要求。其中,男生72名,占22%;女生278名,占78%。从性别看,男女生数量差距较大,原因在于旅游管理专业的生源中,女生要比男生多。

3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因子分析

在进行因子分析前,先要进行题项的纯化。题项纯化标准是:(1)题项与总体的相关系数值小于0.4且删除题项后内部一致性α系数反而变大者删除;(2)旋转后因子载荷值小于0.4或者同时在两个因子上的载荷值都大于0.4者删除[2]。根据上述标准,使用SPSS21.0进行题项纯化,23个选项最后删除了10项,剩下13个题项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3个题项的KMO检验统计量的值为0.872,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的值为1271.770,Sig值为0.000,符合探索性因子分析的要求。采用SPSS21.0进行因子分析,由方差解释贡献率来看,前3个因子累计解释了70.363%的信息,符合要求,说明可以提取3个公因子。从因子分析的结果看,第一个公因子“专业前景”;第二个公因子“专业归属与发展”;第三个公因子“专业教学”。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通过上述因子分析,验证了文章开头的假设,即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测量模型具有多维性,只是从实际分析结果看,多维性只包括专业前景、专业归属与发展和专业教学3个维度,其中专业归属与发展包含了专业归属和专业发展的部分指标。

4.2建议

(1)提高教学水平,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工作是培养学生专业认同的重要途径。所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首先应该从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着手。地方高校可以有计划分派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进行深造进修,完善、拓展其知识体系,提升其教育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鉴于旅游管理专业强烈的实践性和地方高校培养目标的职业化,增强教师的实践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2)寻求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教学中,要打破过往的以教师纯理论知识教授为主的授课模式,尝试创建以培养学生应用、创业、创新能力的职业技能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将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结合地方高校特色,以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讲授为辅。

(3)开展专业各项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归属感。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需要校方和专业教师的共同引导。一方面校方可以出台指导学生专业认同和职业素质培养的相关制度文件,比如对学生的社会调查给予资金支持,由专业教师分别带队就知名的旅游城市、旅游饭店、旅游集团等进行社会调查,形成书面报告进行交流学习,让学生提升专业认知度和把握行业最新动态;另一方面需要深化师生互动关系,让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多些交流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鼓励学生创新,引导整个专业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从而促进学生专业归属感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官春兰等.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现状的调查研究-以两所部属全国重点师范大学为例[J].中国特殊教育,2011(4):22-29.

[2]白凯等.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认同:量表开发与维度测量[J].旅游学刊,2012(5):41-48.

摘要:旅游行业的特点决定了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但是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仍然存在着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不够、教育模式单一、课程体系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通过优化教学模式、营造学术氛围、实行校企联合等方式,培培育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旅游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竞争。对于综合性旅游产业而言,创新型人才尤为重要。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为旅游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高端人才的摇篮,所以加强对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育的研究尤为重要。

一旅游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概述

(一)创新能力的概念

创新能力是指研究者运用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经过科学的思维加工和再造,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成果的能力,是一种思维作用动机、认知指导实践的综合性能力。创新能力强调的是一种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的能力。

(二)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需具备的创新能力

(1)获取和转化知识的能力

掌握丰富的的基础理论知识是研究生进行创新的必要条件,没有知识的积累,一切创新都只是空谈。在研究生阶段,对于知识的获取需要注意的有知识的广度、深度以及获取知识的速度。旅游管理是一个涉及知识面非常广的专业,学生只有拥有了广博的知识才能使自己的思维更加灵活。研究生阶段学习具有很强专业性,对知识的获取需更加深入,在“专”的基础上再“破”。同时,快速获取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是知识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知识是永无止境的,学术研究也是无止境的,加之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学生如果不能保证获取知识的时效性,那么创新就无从谈起[1]。

(2)开拓创新的能力

墨守成规是发展的绊脚石,创新的意义在于“出新”,新是创新的本质,是创新的价值所在。要创新,就要突破常规戒律,突破固有的习惯,突破条条框框,突破已有经验,突破过去的思维定势。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要善于用新思维、新方法、新角度看问题,突破旧的观念,使用新思维方式对现有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在汲取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赋予其新时代内涵;除需具备时代精神外,还要注重新资料的发掘考证,对其进行科学分析,古为今用,赋予新的内涵和外延。

(3)预测和承担风险的能力

创新就意味着风险,任何创新都与风险相伴相依,充满了不确定因素。旅游行业本身也是一个风险重重的行业,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得旅游管理创新型人才必须勇于承担风险,对经营、管理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勇于接受挑战,并能够经受风险考验,在困难中不断开拓进取。

(4)实践和应变的能力

创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学生的实际活动,学生只有在各种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不断探索中产生新的观点和思想火花,才能形成“求异”的思维,萌发创新意识。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实践的作用,旅游属于服务性的行业,实践和应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将研究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实践中灵活处理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随机应变,才能碰撞出真正符合实际的创新火花,使这些创新成果运用到实处,实现创新目的。

(5)集成和移植创新能力

集成创新能力是指创新行为主体采用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以提供特别优点的方式,将创新要素经过主动的优化、选择搭配,使其相互之间以最合理的结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由适宜要素组成的、相互优势互补、匹配的有机体,从而使有机体的整体功能发生质的跃变的一种自主创新过程的能力[2]。移植创新能力指的是将已有的知识在不同的时空引进、消化、吸收并进行再次创新的能力[3]。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覆盖很多门类的学科,经济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知识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合理整合可以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避免了直线思维方式,有助于创新思维形成,在研究学习中,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要善于灵活运用交叉学科,采用不同的标准思考问题。

二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市场对各层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对旅游管理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一)创新是旅游企业家的使命

研究生培养的核心是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职业定位已经和本专科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有了明显区别,旅游企业家已经成为了很多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选择。创新是企业家的本质特征和核心使命,也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对于欲在旅游行业中有所作为的企业家而言,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旅游作为新兴产业,存在的机会和可以利用的资源都还很充足,需要旅游企业家具有独特的投资眼光,发现一般人无法发现的机会,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包括一般人不能运用的资源,找到一般人无法想象的办法,创造性地进行开发,或者对已有资源重新进行整合,实现再次发现,为自己创造具有独创性的事业保证。这些都需要企业家具备创新精神和能力。

(二)创新是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

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很多种能力的有机结合,它是旅游企业自身控制的且不易被别的企业所模仿和复制的可以是旅游企业在行业竞争中保持持久优势的一种综合能力,创新是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4]。创新是旅游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创新的主动与被动以及创新的快慢与效果也成为了旅游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的关键。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生成与强化,特别明显地表现在开发潜在市场能力的不断更新,强化产品的升级换代上。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直接的体现是旅游企业产品之间的竞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企业产品的需求也随之更为多样化。所以,绝妙的创意、经典的策划和产品的不断开发创新将对旅游企业行业地位的提升及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创新是旅游行业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旅游业是高度综合的服务型产业。加快旅游业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树立新的旅游资源观、新的旅游产品观、新的旅游市场观和新的旅游投入观,不能仅仅局限于对本行业的研究,而要拓宽视野,根据市场要求,并结合旅游相关行业的发展情况,开拓新的旅游市场,推出新的旅游产品,开发引领创新型的旅游消费方式。只有不断更新,不断改进,才能确保整个旅游行业蓬勃发展。旅游行业的发展需要具有专业旅游管理知识的人才,创新型旅游管理人才的优势,对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高校旅游教育是我国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原动力。

三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自主创新意识不强,学术氛围不浓

我国研究生大多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对老师传授的知识被动地接受,甚少对老师所讲授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更鲜见提出自己的观点,学术讨论和交流的氛围不浓。包括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在内的我国研究生普遍地养成了一种依赖性接受知识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缺少教育发达国家所倡导的开放式追问风气,没有养成批判性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是重要环节之一。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开展的学术活动相对较少,学术氛围不够浓厚,很少组织有研究生参加的科研实践和学术活动[5]。很多学校研究生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因为导师的不同,即使在同一学院或同一专业,除了在公共课或全体大会之外学生基本很少联系,那么相互之间对学术问题的探讨就很少。一些导师忙于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对研究生的学术活动关注不够,研究生学术视野狭窄,对学科国际前沿问题缺乏了解,科研能力、创新意识不强。

(二)教学模式和方法落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研究生教学与本科教学的方法有着本质区别,但我国研究生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很多学校教学模式单一,归纳型和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仍被广泛运用于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教学中。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便教学内容再新颖、再先进,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也很难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目前,我国研究生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导师仍旧采用灌输式的“授之以鱼”方法,而很少采用引导式的“授之以渔”授课方法。很多老师教学方式手段落后,很少利用先进教学设备进行辅助授课,很难激起学生兴趣,影响教学效果。旅游管理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学科,师资力量还不够雄厚,很多导师都是直接从别的专业转入,知识体系不够完备;大师级别的导师较少,师资力量相对于其他成熟专业较弱,严重影响了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当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仍不够合理,存在学分较多、公共基础课偏多、课程体系缺乏层级性、实践课比重不足、跨学科、跨专业课程较少、前沿性课程不够等问题,没有突出课程的专业性、前沿性、综合性,不能充分反映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的新发展。旅游管理是一个跨多个领域的学科,但是很多学校对于此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安排没有体现这个显著的特征,课程安排很少涉及除旅管理专业之外的其他专业课程。课程设置和本科专业课程部分重复。

(四)创新与实践结合的能力不强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教学仍主要是对于课本知识的课堂讲授,这种方式不仅空洞乏味,而且理论和实践脱节现象较为严重,忽视了对学生研究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与社会沟通协调能力的综合培养。很多学校只是注重学生发表的论文数量,注重学生所获的学分多少,却不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本专业而言,学校和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业的横向合作是培养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需要学校和旅游企业密切合作、协同发展,为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搭建坚实的平台。

四提升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重视知识积累,培养自主创新意识,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知识积累是创新的基础,任何创新都是在前人基础上做出的,只有了解前人成果,才能实现超越。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既要注重培养获取和转化知识的能力,也要了解问题的研究基础,善于思考问题,在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学校要设法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努力创造教师到境外培训、学习的机会,同时让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扩宽研究生视野、增长见识、锻炼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学生通过参加学术活动,与同行接触交流,孕育创新的思想,产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聆听专家和优秀代表的报告,相互交流,拓宽研究视野,启迪思维,激发创新灵感,培养创新意识,促进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学术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创新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培养导师创新观念,优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对于研究生而言,导师的作用不言而喻。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导师往往能给予学生很多帮助,要让研究生做出好的研究,导师首先带头垂范。这种垂范要体现在教授、示范、指导和控制等多个方面。学校要优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可采取小班授课,采用讲座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扩大自学比重,鼓励研究生进行课程专题报告,互相讨论交流。有条件的课程可以通过聘请院士、知名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学校应该以旅游管理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建设为中心,加大经费投入,建立一支年富力强的培养教育、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学科教学带头人作用,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创建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改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

(三)优化课程体系,拓宽学生视野

要进一步优化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结构。降低必修课程总学分,提高选修课比重;调整部分老化课程,增加包含新观点、新方法、新内容的课程,鼓励开设学科交叉的课程;鼓励研究生跨专业、跨学科选课。由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涉及面很广,学校可以加入一些旅游相关专业的课程,如经济学、历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打破学科界限,加大课程融合,培养学生广博的知识面和良好的综合素质。

(四)加强实践教学,在实践中创新

学校和学生都要提高对实践的认识,实践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而言尤为重要,脱离了实践,培养出来的创新型人才将无法真正服务于社会。学校需要提升实践课程地位,通过实验实训课、旅游企业调研、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在实践创新能力。旅游资源富集区是旅游专业学生见习和实习难得的社会课堂。在旅游专业课的学习之余或者是学习过程中,可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授课,让学生走出校门,带着问题到宾馆、风景区、旅行社去学习。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新,做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烨,王庆生.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模式研究[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62-65.

[2]孙金梅,黄清.企业集成创新要素及评价指标体系[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5):97-99.

[3]张林.培养医学硕士研究生从“移植创新”到“自主创新”的能力[J].考试周刊,2009(40):197-198.

[4]路文静.旅行社企业竞争力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5]叶建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缺失及其对策[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03-106.

[6]姜乃力.高校旅游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措施探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12):105-107.

[7]陈福义.整合、创新及品牌营销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根本[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10(4):65-68.

[8]王奕.人文社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之路——以重庆大学为例[J].中国研究生,2011(11):56-57.

旅游专业毕业论文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

一、 论文题目:

《影响旅行社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感的因素探析》

二 、论文背景:

中国的旅游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旅游消费市场异常的火爆,而在这一消费市场中,旅行社是刺激旅游者消费的主力军。旅行社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旅游者的旅游质量,也影响到我国整个旅游业的形象,作为行业窗口的旅行社,其服务水平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而游客的满意感是旅行社服务质量高低的直接体现,因此一些旅行社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目标,以强化员工服务意识为重点,向社会作出了更高层次、更为全面的文明服务承诺制。

把企业的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时限向社会、向消费者公开,制定专门的服务承诺制度,对前台销售员、国内游全陪、出境游领队、入境游陪同等业务操作及服务规范制定了专门的规章制度。同时还通过与接团的旅行社签订承诺协议书,保证了旅行社的承诺落到实处。此外,通过征求游客意见书,电话回访以及上门听取意见等形式来改进服务,使游客的满意率大大提高。如广之旅在公司内部推行“五心服务”,即热心的态度、贴心的服务、精心的安排、称心的导游、开心的旅程,使游客的满意率达到98.6%。可见,旅行社的服务质量及游客的满意感已经成为旅行社寻求发展最重视的问题。

三、 论文的写作思路:

(一)、旅行社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感的概述

1、旅行社服务质量的概念

2、游客满意感的概念

3、旅行社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感的关系

(二)、从游客的需求出发,分析当前我国旅行社在服务质量上存在的问题

(三)、影响旅行社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感的主要因素

通过游客跟随旅行社组团出游的服务质量评价进行调查,(广之旅2005及2007年度游客评价意见表),总结出旅行社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感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研究分析。

1、 旅行社销售人员的服务态度及专业素质(态度、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工作效率等)

2、 旅行社提供的旅游产品质量(从食、住、行、游、购、娱六方面分别作出分析)

3、 旅行社的诚信度(承诺的质量与现实是否相符、是否按约定事项实行服务等)

4、 导游人员的服务质量及专业素质(导游的服务态度、讲解技巧、处理事情的能力等)

5、 售后服务(与顾客的联系、投诉处理等)

(四)、总结并对提高旅行社的服务质量及游客满意感提出建议措施

四、 论文的论证方法:

文献法、调查法、理论联系实际法。

五、 论文结合的内容:

旅行社的售后服务状况、旅行社提供的旅游产品质量、导游人员的服务质量及专业素质、游客的旅游满意度调查等。

六、参考资料:本论文的参考资料主要来源有广州市图书馆、相关网站资料。

题目:《主题酒店品牌联想与顾客行为意向的关系研究》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理论意义

1.2.2、现实意义

1.3、研究方法

1.3.1、文献研究法

1.3.2、半结构访谈法

1.3.3、问卷调查法

1.3.4、统计分析法

1.4、研究框架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主题酒店

2.2、品牌联想

2.3、顾客满意

2.4、品牌态度

2.4.1、品牌态度的概念

2.4.2、品牌态度的模型及其构成维度

2.4.3、顾客满意与品牌态度

2.4.4、品牌联想与品牌态度之间的关系研究

2.5、行为意向

2.5.1、行为意向的概念

2.5.2、行为意向的构成维度

2.5.3、酒店企业顾客行为意向的`研究现状

2.5.4、品牌联想与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研究

第三章、研究设计

3.1、访谈研究

3.1.1、访谈对象

3.1.2、访谈内容与方式

3.1.3、访谈结果与讨论

3.1.4、研究对象界定

3.2、研究模型与假设

3.2.1、研究模型

3.2.2、研究假设

3.3、变量释义

3.3.1、品牌联想

3.3.2、顾客满意

3.3.3、品牌态度

3.3.4、行为意向

3.5、问卷前测

第四章、数据分析

4.1、样本来源

4.2、描述性统计分析

4.3、信度分析

4.4、因子分析

4.5、模型修正

4.6、方差分析

4.7、相关分析

4.8、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管理建议

5.1、假设检验

5.2、研究结论与讨论

5.3、管理建议

第六章、研究回顾及展望

6.1、研究创新

6.2、研究局限

6.3、研究展望

本文结论

本文对主题酒店品牌联想与顾客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研究结论。同时,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在后续的研究中进行改进。

第一,对于主题酒店这一研究对象,本文主要基于文献综述和访谈研究对其概念进行了界定,对于该概念是否具有科学性,有待于进行实践的检验和行业的认同。

第二,本研究的问卷发放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于线上发放方式而言,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受访者年龄分布不均句,样本偏年轻化;通过微博等渠道发放的问卷,在受访者填写的过程中难以进行双向沟通,可能产生对问卷的误解;无法对受访者进行监督,这可能导致部分问卷的质量难以保证。此外,有效问卷的数量也有待增加。

第三,尽管笔者尽量参考更多的理论文献,并有意通过访谈顾客、学者以及管理者等多样化的人群使维度的构建方法更加科学,结论更加合理。但受到笔者研究经验的限制,受到访谈对象数量、范围等方面的限制,新维度的构建仍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难以全面和准确地涵盖主题酒店品牌联想的内涵,测量模型的效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四,本文依据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问卷问项设计。在研究过程中,虽然其信度和效度通过数据分析得到了支持,并达到了后续研究的基本要求,但仍存在一些问项的提问角度不够准确,提问范围不够明晰,表述方法有待进一步规范等问题,且问项的重测信度等仍有待进行进一步的提高,以使问卷设计更加科学规范。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