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幼儿园性别教育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

幼儿园性别教育教育论文

《我国幼儿园性教育现状分析》

摘要:性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有关性科学、性道德和性文明教育培养的社会化过程。

关键词:幼儿园;性教育;现状

学前儿童性教育不仅要向儿童传授性器官的基本知识,培养儿童的性别角色,还要给儿童灌输初浅的性道德等内容。[1]从长远来看,早期性教育对于儿童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幼儿园性教育是幼儿进行早期性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旨在论述幼儿性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之上,了解我国幼儿园性教育开展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促进幼儿园性教育开展的有效措施。

一、幼儿园性教育的必要性

(一)生理学意义

幼儿进行幼儿园性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学意义。据研究,儿童发育的最早表现是原发性性功能反应,常见的有未满l岁的男孩出现阴茎勃起;3~6岁的男孩或女孩会用刺激生殖器以取得快感,进而可发展抚摸其他儿童的生殖器,并对大多数人上厕所的动作感兴趣,喜欢窥视。[2]这些性行为是无意识的 ,是性中枢在发育的表现,并受到神秘感和好奇心的驱使。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正显示孩子性发育的进行。有专家认为,人的性发育开始得很早,不满周岁的孩子在性问题上不是中性体,因此性教育必须从幼年开始。

然而,有些不懂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家长和教师认为这是不良的行为,并对幼儿进行训斥;有的家长则加以忽视,或者觉得难以于启齿;还有的家长用“龌龊”“下流”来教育孩子。这些不科学的行为和态度很可能造成孩子的自卑,产生怪异的想法,长大后引发性攻击、性功能障碍或性压抑等行为。因此,教育者要了解学前儿童性教育所具备的生理学意义,树立正确的性教育观,对幼儿进行必要的性教育。

(二)心理学意义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进行幼儿园性教育是必要的。性心理教育有两个关键期,一个是青春期,一个就是幼儿期3~5岁。[3]美国性信息和性教育理事会主席考尔德伦博士认为:“ 对于性教育 ,可能特别紧要而有效的时期是14岁以前 ,尤其是5岁以前。这期间所接受的有关性的培养和教育 ,无疑对儿童今后的一生有深刻影响 ,这些影响或好或坏将扩展到一个人的性别同一性和性角色行为方面。”[4]

另外,依据心理能量发展理论,荣格认为里比多是人的心理能量,它会以愿望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成长的不同阶段中,幼儿性里比多表现为对有关性问题的兴趣,主要集中在生育之谜、对身体构造的探索和对性行为的模仿上。对幼儿的教育要顺应其里比多发展的状态,否则会造成里比多停滞在某一个阶段,在外表现为神经症。

幼儿对性的好奇和对其他事物的好奇一样,是对未知世界的一种探究。而当这种由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要所引发的求知动机受到忽视和压抑时,幼儿面对各种言语、图像、行为等信息就会被动地建构他们对于“性”的看法。而在这个建构过程中,由于知识和经验的不足,他们极易吸收错误的信息,或者因为理解困难而无法建立有关“性”的正确观念,导致更为迷惑好奇。因此,与其让孩子被动地接触和建构相关的经验,还不如由家长和教师提供正确适宜的性知识,帮助其过滤掉不良的信息。

(三)现实意义

开展幼儿园性教育是帮助学前儿童健康成长、快乐生活的需要。在2010年至2012年期间,上海检察机关办理猥亵儿童案件达103件,涉案104人。而且,从2013年5月8日海南万宁的“小学校长带女生开房”事件,到5月27日,短短的20天内,全国范围至少有8起校内猥亵性侵幼女案被曝光,其中年龄在6周岁以下的24起,占到53.3%。这些案件的共同点有:被害人低龄化;被害次数高频化。犯罪嫌疑人屡屡将魔爪伸向儿童想必是考虑到儿童的无力反抗,甚至不知道要反抗,不知道自己已经受到侵害。如果孩子受到过正规的性教育,他们就会有自我保护的意识,进而拒绝侵害,或者至少也知道告诉父母,求助他人。我国幼儿园性教育现状堪忧,无辜的孩子们急需受到保护。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报告表明,对儿童开展早期性教育,不会导致青少年性行为的增加。相反,它可以帮助青少年对性有正确的认识,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从而避免因性无知使自己和社会遭受巨大损失。[5]从长远来看,幼儿园性教育对于幼儿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十分有必要开展幼儿园性教育。

二、我国幼儿园性教育现状

我国的性研究和性教育发展已近一个世纪,但在全国范围内仍没有受到重视和良好的普及,发展道路极不平坦。相比于其他阶段的性教育,幼儿园性教育的发展更是受到忽视和限制,处于艰难起步阶段。

(一)社会各界对幼儿园性教育的态度

目前社会各界对幼儿园开展性教育仍未有统一的意见。有的支持开展幼儿园性教育,相关专家认为,性教育应在孩子还没有性发育之前就进行,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会长、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高伟德教授指出,性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它有两个重要阶段,2、3岁是一个重要时期,青春期是另一个关键期。同时,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孙云晓认为,应在孩子还未进入青春期之前就进行性教育。

也有部分人士反对开展幼儿园性教育。有研究者对家长和教师对幼儿园性教育态度进行了研究,调查显示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在不同程度上认识到了幼儿园性教育的重要性,但认为应该从学龄前期教起的家长占43 % ,教师仅占27.45 %[6] ,充分反映出家长和教师对幼儿园性教育认识不足这一事实。而且,有30.4%的幼儿家长对开展儿童家庭性教育持消极态度,担心有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也在一定程度反对和排斥幼儿园性教育的开展。

(二)幼儿园性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性教育观念落后

受传统文化影响,性一直处于禁锢状态,人们耻于谈性,更反对开展幼儿园性教育。我国目前有关性教育的观念主要存在这样几种错误取向:“无师自通说”,即所谓的人不需要性教育,性知识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自然会知道的;“诱发说”,认为对儿童进行过早的性教育,可能会导致儿童青少年过早地成熟;“盲从无知说”,认为儿童青少年不懂性知识是道德纯洁的表现,对他们封闭性知识最保险。[7]

2.性教育教材匮乏

幼儿园性教育的开展离不开教材,在性教育全面发展的今天,我国已出版发行了一些性教育教材,然而这些教材中大部分是针对初高中学生,真正对准学前儿童的少之又少。我国儿童性教育教材本来就少,再加上大多语言平淡,不贴近生活,不易于儿童接受。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书籍是直接照搬外国的性教育教材,没有考虑中外文化背景的不同,引发家长的不满。在一些发达城市虽然进行了课程的试行,但由于试行的效果不理想而叫停。

3.性教育师资薄弱

我国的高校并没有专门培养性教育教师的专业,从事幼儿园性教育的教师主要来源于心理学和生物学专业,而在美国,仅公立学校就有五万多专业教师从事性教育。另外,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随机选取了30名学前师范生做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虽然未来的幼儿教师普遍认为实施幼儿园性教育非常重要,但他们仍对其必要性认识不足,并且缺乏实施幼儿园性教育的正确态度和方法,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幼儿园性教育师资的薄弱。

三、幼儿园性教育开展的有效措施

幼儿园性教育应该是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承担的任务。幼儿园性教育的顺利开展需要幼儿园教师、家园和社会的大力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保障幼儿得到科学合理有效的性教育。

(一)开展教师性教育培训

大多数幼儿教师在面对幼儿性方面问题时,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应该回避这个话题,另一方面由于性知识和教育技巧的匮乏,很难正面科学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性教育。因此,幼儿园开展性教育关键的一点是对幼儿教师进行性教育方面的培训。首先,幼儿教师要转变性教育观念,要认同幼儿性教育的必要性。其次,幼儿教师要把集体培训和自我学习相结合,多多参考国外的先进经验,了解国内的试点情况。从能力和心理上做好开展幼儿园性教育的准备,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自然地渗透并生发。

(二)加强家园性教育配合

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合作是开展幼儿园性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一方面,幼儿园要做好对家长的教育宣传工作,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园地、班内环境布置、网络论坛等方式,使家长意识到孩子成长过程中,身心发展方面会承受很大的变化,对幼儿进行性教育十分必要。另一方面,教师和家长应当把幼儿在园或在家的一些不良行为互相反映给对方,共同商讨对策,不应认为这是个难于启齿的问题,不好意思提出来,而造成信息闭塞不畅。父母是幼儿性教育的启蒙老师,父母对于孩子教育的影响远远胜过幼儿自己通过其他途径得到的。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性教育的重要学习场所,只有家园的共同配合,才能让幼儿获得科学的性教育,从而快乐健康地成长。

(三)创设健康社会环境

无论在儿童发展的任何阶段,社会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早期经验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电视广告和报纸杂志无时无刻地向儿童兜售“性息”。儿童天性好奇,鉴别能力尚未建立,加之缺乏科学的教育和引导,极其容易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一方面我们必须净化社会环境,消除不健康的信息,为儿童的成长和性教育的开展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电视媒体方面,儿童也应该有自己的“儿童性节目”,针对儿童的特点来设计相应的内容和形式,使儿童能顺其自然地生发一种健康的性态度。

【参考文献】

[1]吴建中. 重视 3~12岁儿童的性教育[J]. 基础教育 (重庆),2005,20(4): 58-60.

[2]王晓平,范文坚.如何对幼儿进行性教育[J].教育导刊,2010,(5):85-86.

[3]孙晓勉,谢怡,马佳.学龄前期儿童早期性心理教育研究初探[J ] .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 2007, 18 (2) : 85-87.

[4]李君.关于儿童家庭性教育现状的审视与思考 [J ] .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 2006, 2: 79 �C 81.

[5]薛玲,郭素芳,赵更力.我国青少年生殖健康现状[J]. 中国妇幼保健,2004 ,19(8) :122-123.

[6]吴缃琦,孙晓勉,谢怡.家长及教师对儿童早期性心理教育观念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2008,(10):525-529.

[7]高亚彬,骆伯巍.论青少年儿童性教育的误区[J].教育研究,2002,(1).

幼儿园性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目前城市中很多幼儿孤独的原因在于,成人把孩子交给了一个虚拟的生活世界,孩子们在这样的虚拟世界中进行着一场虚假的交往。幼儿是在交往中接受教育的。成人与幼儿交往的过程就代写教育论文是教育过程,必须以真实的交往与幼儿发生真切的关系。真实交往的实现要求幼儿与教师、父母以及同伴之间平等、真诚、宽容和理解;在幼儿的交往生活中,必须关注交往的形式与交往的语言。 关键词:交往;虚假交往;交往形式;交往语言 一.虚假的交往与孤独的幼儿 据调查,有两成以上的幼儿感到孤独,!这些孩子常常觉得自己得不到成人的真正关心,找不到同伴的珍贵友情,他们倾向于自闭、忧郁。对此,我们可以继续追问另外八成幼儿是否真正地感到不孤独呢?他们是有浓浓的亲情和友情而确实感到充实,还是他们已经感受不到孤独?使他们丧失这种孤独感受能力的原因是什么呢?事实上我们发现的却是另外一幅图景:城市孩子大多是每天大部分时间只能面对着电视、电脑、电子游戏机,他们是在与这些机器的交往中消磨岁月而不是欢度童年!以前,我们认为没有电视看、没有玩具玩的儿童很可怜。现在看来,整天生存在电子网络、虚拟空间中的儿童也同样可怜,甚至更加可怜,也很可惜。这个虚置的生活空间成了多少人的依赖、多少人的寄托,人与人直接交流的必要性似乎已从生活层面退化到功利层面,生活世界的气息与意味逐渐淡化。社会生活传统的人—人交往被人—机交往所替代,这种替代现象也同样渗透到幼儿的童年生活世界中。越来越多的孩子童年时只能以机器为伴,越来越多的父母把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让给了“现代高科技的电子产品”。 从本质上讲,人—机交往根本不是交往,或者说是一种虚假的交往。早在哈贝马斯创立交往行动理论时就特别强调了“交往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这阐明交往的第一要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之间的活动。真正的交往必须是主体之间的活动,真正体现出“主体间性”,必须是理解,即人对人的理解。“理解从狭义上讲是指两个主体以同样方式理解一个语言学表述,广义的则是指在与彼此认可的规范性背景相关的话语的正确性上,两个主体之间存在着某种协调,此外还表示两个交往过程的参与者能对世界上的某种东西达成理解,并且彼此能使自己的意向为对方所理解。”因此,交流双方相互理解的程度和深度决定着他们是否有真正意义上的交往。真正的交往是融知识经验、情感体验为一体的过程。显然,机器与人之间不可能存在这种交互理解。机器的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虚拟世界替代真实世界是对幼儿感觉真实性的抹杀和欺。幼儿教育论文怎么写无论多么智能化的机器也不可能进入到人的丰富细致的生活世界中来,更不用说去了解、体验对方的生活境遇与内心感受。缺乏互动作用的人—机交往做为一种虚假的交往,充斥着幼儿的生活,这正是造成他们内心孤独的症结之一。况且,长时间端坐于机器前,缺乏言语的交谈、情感的沟通,也严重地阻碍着幼儿的身体发育、语言发展以及良好社会性、个性的形成。 实际上,幼儿生活中这种虚假的交往并不少见。考察一下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一些现象就会发现,很多情况下所谓的“师幼互动”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师 *** 往”。譬如教育活动中常见的景象: 老师就某一个简单的不成问题的问题问全班幼儿:“这样好不好啊?” ———“好!”集体的回答整齐响亮。或者老师问:“这样做对不对呀?” ——“不对!”(幼儿知道老师的期盼而作迎合) 诸如此类的“互动”,根本就不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师幼双方没有“敞开心扉”地交流,没有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尽管教师和幼儿每天都生活在一起,每天都有无数的“互动”,却未能产生移情性体验,存在着交往的实质性缺失。雅斯贝尔斯指出,真正的“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 幼儿与父母、长辈等成人的交往中也存在着表面看似平等,实质上却缺乏真正“对话”的交往。许多家长在有意无意之中总是把孩子的生活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下,无视幼儿的兴趣、爱好。他们通常根据自己的喜好或判断一厢情愿地安排着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并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为孩子着想,很少真正关注孩子的感受,倾听孩子的声音。与孩子缺乏真正的交流、沟通,不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和要求,不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势必会造成不良后果:或者是孩子产生反叛情绪做出事与愿违的举动;或者是孩子形成对成人的强烈的依赖性而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虚假交往造成了幼儿生活中真正交往的实质性缺失,使幼儿体验不到真正交往所带给人的那种平等、尊重、积极、美好的内心感受,进而对幼儿一生的良好发展形成诸多无形的障碍。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我们不能把孩子交给机器,不能因为“忙”而支使孩子“看电视去”,必须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孩子。要知道,可能正是因为成人事务的“忙”而导致孩子心灵的“茫”与“盲”。在我们目前日益重视建构真实的“生活世界”的教育条件下,把孩子交给学校,也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因为学校是一个生活的场所,教育即生活。但我们需要警惕的是,并非教育中的所有的交往都是真正的交往。为此,我们应努力使教育成为一个真正的生活场所,一个真正让人感受到它是生活与人情味的生长之所。 二.真正的交往及其实现 交往以理解为标志,真正理解的实现必然要求交往双方互相明了对方的表达内容以及洞悉言语背后的丰富内涵。因而交往的发生要求交往的双方把对方当作一个平等对话的主体,采取一种真诚、民主、宽容的态度进行交流。交往的目的,是以符号协调的相互沟通和社会一致性为基础,力求达成理解和形成非强迫性的共识。合理的交往必然以平等、真诚为价值取向,这也只有在互相完全“敞亮”的条件下才可能实现。(范文 .) 美国教育家詹姆斯·尤尼斯认为,儿童有两种大不相同但对他们来说同样重要的交往活动:从属型交往与对称型交往。儿童同成人的关系是“从属型”的关系,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儿童对于大人提出的问题或指示基本上是响应性的;儿童同小伙伴的关系是“对称型”的关系,他们可以平等地、自由地发表各自的见解,因为他们有类似的经历,想着类似的事情,而且他们在一起不受权威的束缚。如果把教育活动同日常活动区分开来,我们可以根据幼儿交往主体的不同,进一步细分为师 *** 往、亲子交往和同伴交往,每一种交往对幼儿的生活质量和成长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与作用。 交往的前提是交往双方的平等性关系。我们虽然批判成人与儿童的交往过程中成人对儿童的压抑,但却不能无视两者由于在观察事物能力上的差别所造成的理解差异。对于儿童来说,成人更多的是一种榜样示范,而同伴之间的交往天然地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在同伴交往中,儿童更加无拘无束地进行着知识的共享以及情感的融通,因而同伴交往是幼儿学习和理解真正的交往行为、形成正确的交往态度、获得科学的交往知识与技能的最重要的实践途径,也是幼儿形成良好情绪情感以及正确的自我认识的有效方式。 幼儿生活中的交往,较引人关注的是幼儿与成人的交往问题———师 *** 往和亲子交往问题。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此问题更多地表现在师 *** 往中。真正的师 *** 往是指教师和幼儿以平等的身份进行对话,互相敞亮心扉向对方袒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并能够理解对方的体验和处境,宽容对方的差异。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教师应让幼儿获得“对称的平等”,即这种平等是幼儿应当享有的平等地位,而不是教师施舍的一种表面的平等。只有真正的师 *** 往的发生才能产生较高的教育实效,才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真正的交互作用,才能收到教育应有的效果。 具体而言,真正意义上的师 *** 往的内涵是:这种交往能够让幼儿体验到被尊重的内在尊严感。这有利于幼儿形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性,有利于他们自信心、责任心等积极个性的发展。这种交往是建立在教师和幼儿之间充分信任的基础之上的,而这种相互信任感有助于幼儿积极社会性情感的形成,并且幼儿还能够在这种师幼之间的人际关系中学会人际交往的规则与技巧。幼儿教育论文题目这种交往是教育活动产生实效的基本前提和有力保障。教育过程并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和体验的交融过程,只有这样,幼儿才能真正受益于教育过程,受益于幼儿园生活。 良好的亲子交往具体表现为:家长真诚地对待交流沟通过程而不是使之流于空泛,了解儿童的行为与内心世界,理解孩子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积极倾听孩子的谈话而不随便插入自己的武断劝告,坦诚而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乐意主动称赞与欣赏孩子。良好的亲子交往总是伴随着深刻的情感体验,彼此的亲密接触使孩子容易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由此,儿童在与父母的相互和谐的交往中慢慢地学会人类生存的各种方式。日本的亲子交往中父亲的威严与母亲的慈爱相辅相成,共同完成着培养子女的任务。应该说这是值得借鉴的一种亲子交往方式。 那么在幼儿生活中,怎样才能实现真正的交往呢?作为成人来说,不仅要认识到幼儿生活中虚假交往的存在,认识到实现真正交往的必要,认识到真正交往的内涵,更应该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幼儿生活中真正交往的实现。 1. 关注交往的形式 任何交往都必定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在幼儿生活中,交往的形式比内容更重要,这也许是幼儿交往的一个独特之处。成人与幼儿之间由于生活背景、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差异,有可能出现成人不理解幼儿,或者幼儿不能理解成人的情况。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因而不能强求幼儿同成人交往中绝对的“一致性理解”的达成,不能要求幼儿与成人在同一个水平层次上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幼儿与成人之间就可以不进行交流与商讨。换句话说,成人不能因为幼儿对很多问题的内涵不能理解而忽视同幼儿的交流与沟通。当成人真正以平等的态度与幼儿展开民主的对话时,交往本身的意义就已经得以实现:幼儿在此交往对话行为中已经获得了交往技巧、交往能力的提高。幼儿教育论文至于对交往行为中的具体内容的理解程度,那只不过是一个时间和知识积累的问题。比如,幼儿常常喜欢问:“人是怎样来的?”大多数情况下,成人会认为这么复杂的科学问题对幼儿来说是不能理解的,因而懒得根据科学事实认真回答而敷衍应付。对于成人来说,应该注意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对幼儿的提问给予认真的回答,虽然你说的某些科学知识他未必能懂,但你对他的这种尊重的态度就已经足以让他终身受益。这实际上更多的是对交往形式的一种关注,这种形式本身就实现着真正的交往。 对交往形式关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为幼儿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并对他们的交往行为给予积极的指导。同伴交往作为幼儿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幼儿交往能力的形成提供实践的机会,并对幼儿社会性和个性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诸多实证研究也表明,幼儿时期缺乏必要的同伴交往对人的一生将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幼儿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开展有助于幼儿合作性培养的教育活动和游戏,创造机会让同班幼儿互相接触和共同活动;应经常组织不同年龄班的幼儿一起活动。有研究表明,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的交往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同样,家长也必须多让孩子和外界接触,不能为了省事、省心而把应该让孩子享受交往的时间和机会让给冷冰冰的机器,或让幼儿窒困于枯燥无味的“兴趣活动”之中。 2. 重视交往的语言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特别强调人际交往中的“话语”、“言说”、“表达”等在相互之间的“沟通”、“理解”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他认为,语言是交往活动的中介,一个成功的语言交往活动,不仅是说出合乎语法规范的句子,更重要的是使对话双方彼此认同。任何正常的“言语行为”都隐含以下的有效性要求:话语的可理解性,即说话者所说的句子必须合乎语言的规则系统,说出某种可以让听者理解的东西;语言表达形式的真理性,即说话者的陈述符合真实条件,便于听者分享其所说的知识;说话主体的诚实性,即说话者真诚地表达他的观念、内心真实的情感和交往意向,以取得听者的信任;言述应为听者和读者所共同承认的规范性语境确立一种正当性、妥当性。这几项有效性要求是言说者必须预设并满足的、普遍且不可避免的条件,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交往行动”的合理化。 可以看出,交往中语言的可领会性、真实性、真诚性以及正确性是交往行为实现的前提性条件。为此,在与幼儿的交往活动中,成人应认识到“儿童的语言”的存在,珍惜、尊重“儿童的语言”,并应注意运用“儿童的语言”与之交流;应允许儿童在其相应的认识水平和生活背景下运用其特定的话语范式,以避免幼儿“语言早熟”与“失语症”的出现。 “儿童的语言”已被理解成一个哲学范畴的概念,成人对其倾听和宽容尤显重要。教师运用儿童所熟悉的语言形式和语法规范与之交流,更容易消除儿童的畏惧心理,使之产生亲近感,迅速进入对话情境,以实现真正的民主对话。父母运用“儿童的语言”与孩子交流,孩子会更容易理解父母的意图,幼儿教育论文范文进而有效沟通,达到一种平等的交往状态。已有不少研究表明,成人若不能意识到“儿童的语言”在幼儿期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不能运用“儿童的语言”与之交流而迫使儿童使用成人话语,极易造成儿童语言、个性及智力等多方面的障碍。 许多家长往往对小孩说大人话这种“语言早熟”现象引以为豪且津津乐道。事实上,语言早熟既有碍儿童智力的发展,也有碍其与同伴的交往。另一种情况是“失语症”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儿童不能理解和运用其所不熟悉的成人话语而怯于开口。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儿童交往中语言的真实性、真诚性而导致了成人的“封杀”。例如,当老师或家长听到某一小孩说“人的 *** 两边是对称的,妈妈的 *** 是对称的”,莫不大惊失色。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惊慌。如果我们对孩子的这种语言加以指责,后果只能是:他再也不敢开口说话却不知自己错在哪儿。(其实他没有错,错在我们对此的神秘化与道德化。)孩子陈述这样一个人人皆知的事实,我们却对此进行“道德的”判断。进一步说,羞于谈论身体,不仅是幼儿遭“封杀”而致“失语”的原因,而且也是我们的性教育难以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失语将直接导致自闭、忧郁和孤独的性格,这将影响其一生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成人运用合适的交往语言、把握幼儿语言的特点和给予恰当评价,是实现幼儿生活中真正交往的关键。 雅斯贝尔斯认为交往是人的存在方式。“我只有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才能存在着。”人只有在交往中才能生存与发展,幼儿亦是如此。实际上,幼儿的成长过程就是幼儿与教师、父母、朋友等不断交往的过程。

《我国幼儿园性教育现状分析》

摘要:性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有关性科学、性道德和性文明教育培养的社会化过程。

关键词:幼儿园;性教育;现状

学前儿童性教育不仅要向儿童传授性器官的基本知识,培养儿童的性别角色,还要给儿童灌输初浅的性道德等内容。[1]从长远来看,早期性教育对于儿童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幼儿园性教育是幼儿进行早期性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旨在论述幼儿性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之上,了解我国幼儿园性教育开展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促进幼儿园性教育开展的有效措施。

一、幼儿园性教育的必要性

(一)生理学意义

幼儿进行幼儿园性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学意义。据研究,儿童发育的最早表现是原发性性功能反应,常见的有未满l岁的男孩出现阴茎勃起;3~6岁的男孩或女孩会用刺激生殖器以取得快感,进而可发展抚摸其他儿童的生殖器,并对大多数人上厕所的动作感兴趣,喜欢窥视。[2]这些性行为是无意识的 ,是性中枢在发育的表现,并受到神秘感和好奇心的驱使。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正显示孩子性发育的进行。有专家认为,人的性发育开始得很早,不满周岁的孩子在性问题上不是中性体,因此性教育必须从幼年开始。

然而,有些不懂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家长和教师认为这是不良的行为,并对幼儿进行训斥;有的家长则加以忽视,或者觉得难以于启齿;还有的家长用“龌龊”“下流”来教育孩子。这些不科学的行为和态度很可能造成孩子的自卑,产生怪异的想法,长大后引发性攻击、性功能障碍或性压抑等行为。因此,教育者要了解学前儿童性教育所具备的生理学意义,树立正确的性教育观,对幼儿进行必要的性教育。

(二)心理学意义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进行幼儿园性教育是必要的。性心理教育有两个关键期,一个是青春期,一个就是幼儿期3~5岁。[3]美国性信息和性教育理事会主席考尔德伦博士认为:“ 对于性教育 ,可能特别紧要而有效的时期是14岁以前 ,尤其是5岁以前。这期间所接受的有关性的培养和教育 ,无疑对儿童今后的一生有深刻影响 ,这些影响或好或坏将扩展到一个人的性别同一性和性角色行为方面。”[4]

另外,依据心理能量发展理论,荣格认为里比多是人的心理能量,它会以愿望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成长的不同阶段中,幼儿性里比多表现为对有关性问题的兴趣,主要集中在生育之谜、对身体构造的探索和对性行为的模仿上。对幼儿的教育要顺应其里比多发展的状态,否则会造成里比多停滞在某一个阶段,在外表现为神经症。

幼儿对性的好奇和对其他事物的好奇一样,是对未知世界的一种探究。而当这种由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要所引发的求知动机受到忽视和压抑时,幼儿面对各种言语、图像、行为等信息就会被动地建构他们对于“性”的看法。而在这个建构过程中,由于知识和经验的不足,他们极易吸收错误的信息,或者因为理解困难而无法建立有关“性”的正确观念,导致更为迷惑好奇。因此,与其让孩子被动地接触和建构相关的经验,还不如由家长和教师提供正确适宜的性知识,帮助其过滤掉不良的信息。

(三)现实意义

开展幼儿园性教育是帮助学前儿童健康成长、快乐生活的需要。在2010年至2012年期间,上海检察机关办理猥亵儿童案件达103件,涉案104人。而且,从2013年5月8日海南万宁的“小学校长带女生开房”事件,到5月27日,短短的20天内,全国范围至少有8起校内猥亵性侵幼女案被曝光,其中年龄在6周岁以下的24起,占到53.3%。这些案件的共同点有:被害人低龄化;被害次数高频化。犯罪嫌疑人屡屡将魔爪伸向儿童想必是考虑到儿童的无力反抗,甚至不知道要反抗,不知道自己已经受到侵害。如果孩子受到过正规的性教育,他们就会有自我保护的意识,进而拒绝侵害,或者至少也知道告诉父母,求助他人。我国幼儿园性教育现状堪忧,无辜的孩子们急需受到保护。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报告表明,对儿童开展早期性教育,不会导致青少年性行为的增加。相反,它可以帮助青少年对性有正确的认识,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从而避免因性无知使自己和社会遭受巨大损失。[5]从长远来看,幼儿园性教育对于幼儿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十分有必要开展幼儿园性教育。

二、我国幼儿园性教育现状

我国的性研究和性教育发展已近一个世纪,但在全国范围内仍没有受到重视和良好的普及,发展道路极不平坦。相比于其他阶段的性教育,幼儿园性教育的发展更是受到忽视和限制,处于艰难起步阶段。

(一)社会各界对幼儿园性教育的态度

目前社会各界对幼儿园开展性教育仍未有统一的意见。有的支持开展幼儿园性教育,相关专家认为,性教育应在孩子还没有性发育之前就进行,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会长、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高伟德教授指出,性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它有两个重要阶段,2、3岁是一个重要时期,青春期是另一个关键期。同时,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孙云晓认为,应在孩子还未进入青春期之前就进行性教育。

也有部分人士反对开展幼儿园性教育。有研究者对家长和教师对幼儿园性教育态度进行了研究,调查显示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在不同程度上认识到了幼儿园性教育的重要性,但认为应该从学龄前期教起的家长占43 % ,教师仅占27.45 %[6] ,充分反映出家长和教师对幼儿园性教育认识不足这一事实。而且,有30.4%的幼儿家长对开展儿童家庭性教育持消极态度,担心有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也在一定程度反对和排斥幼儿园性教育的开展。

(二)幼儿园性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性教育观念落后

受传统文化影响,性一直处于禁锢状态,人们耻于谈性,更反对开展幼儿园性教育。我国目前有关性教育的观念主要存在这样几种错误取向:“无师自通说”,即所谓的人不需要性教育,性知识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自然会知道的;“诱发说”,认为对儿童进行过早的性教育,可能会导致儿童青少年过早地成熟;“盲从无知说”,认为儿童青少年不懂性知识是道德纯洁的表现,对他们封闭性知识最保险。[7]

2.性教育教材匮乏

幼儿园性教育的开展离不开教材,在性教育全面发展的今天,我国已出版发行了一些性教育教材,然而这些教材中大部分是针对初高中学生,真正对准学前儿童的少之又少。我国儿童性教育教材本来就少,再加上大多语言平淡,不贴近生活,不易于儿童接受。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书籍是直接照搬外国的性教育教材,没有考虑中外文化背景的不同,引发家长的不满。在一些发达城市虽然进行了课程的试行,但由于试行的效果不理想而叫停。

3.性教育师资薄弱

我国的高校并没有专门培养性教育教师的专业,从事幼儿园性教育的教师主要来源于心理学和生物学专业,而在美国,仅公立学校就有五万多专业教师从事性教育。另外,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随机选取了30名学前师范生做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虽然未来的幼儿教师普遍认为实施幼儿园性教育非常重要,但他们仍对其必要性认识不足,并且缺乏实施幼儿园性教育的正确态度和方法,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幼儿园性教育师资的薄弱。

三、幼儿园性教育开展的有效措施

幼儿园性教育应该是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承担的任务。幼儿园性教育的顺利开展需要幼儿园教师、家园和社会的大力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保障幼儿得到科学合理有效的性教育。

(一)开展教师性教育培训

大多数幼儿教师在面对幼儿性方面问题时,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应该回避这个话题,另一方面由于性知识和教育技巧的匮乏,很难正面科学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性教育。因此,幼儿园开展性教育关键的一点是对幼儿教师进行性教育方面的培训。首先,幼儿教师要转变性教育观念,要认同幼儿性教育的必要性。其次,幼儿教师要把集体培训和自我学习相结合,多多参考国外的先进经验,了解国内的试点情况。从能力和心理上做好开展幼儿园性教育的准备,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自然地渗透并生发。

(二)加强家园性教育配合

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合作是开展幼儿园性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一方面,幼儿园要做好对家长的教育宣传工作,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园地、班内环境布置、网络论坛等方式,使家长意识到孩子成长过程中,身心发展方面会承受很大的变化,对幼儿进行性教育十分必要。另一方面,教师和家长应当把幼儿在园或在家的一些不良行为互相反映给对方,共同商讨对策,不应认为这是个难于启齿的问题,不好意思提出来,而造成信息闭塞不畅。父母是幼儿性教育的启蒙老师,父母对于孩子教育的影响远远胜过幼儿自己通过其他途径得到的。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性教育的重要学习场所,只有家园的共同配合,才能让幼儿获得科学的性教育,从而快乐健康地成长。

(三)创设健康社会环境

无论在儿童发展的任何阶段,社会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早期经验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电视广告和报纸杂志无时无刻地向儿童兜售“性息”。儿童天性好奇,鉴别能力尚未建立,加之缺乏科学的教育和引导,极其容易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一方面我们必须净化社会环境,消除不健康的信息,为儿童的成长和性教育的开展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电视媒体方面,儿童也应该有自己的“儿童性节目”,针对儿童的特点来设计相应的内容和形式,使儿童能顺其自然地生发一种健康的性态度。

【参考文献】

[1]吴建中. 重视 3~12岁儿童的性教育[J]. 基础教育 (重庆),2005,20(4): 58-60.

[2]王晓平,范文坚.如何对幼儿进行性教育[J].教育导刊,2010,(5):85-86.

[3]孙晓勉,谢怡,马佳.学龄前期儿童早期性心理教育研究初探[J ] .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 2007, 18 (2) : 85-87.

[4]李君.关于儿童家庭性教育现状的审视与思考 [J ] .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 2006, 2: 79 �C 81.

[5]薛玲,郭素芳,赵更力.我国青少年生殖健康现状[J]. 中国妇幼保健,2004 ,19(8) :122-123.

[6]吴缃琦,孙晓勉,谢怡.家长及教师对儿童早期性心理教育观念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2008,(10):525-529.

[7]高亚彬,骆伯巍.论青少年儿童性教育的误区[J].教育研究,2002,(1).

教育教学论文幼儿园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和基础教育的质量。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素质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要鼓励幼儿的好奇心,注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自主能力和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树立幼儿的自信心,拓展幼儿的活动空间。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参加各种学习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在进行幼儿教育时,我们应该有大教育观。

关键词:素质教育 全面发展 教师 幼儿

面对新的时代和新的变化,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我认为要提高幼儿教育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教师素质培养方面

(一)、—重视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及培养。

幼儿教育是人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启蒙教育,为整个人生奠定基础。对于如何在幼儿园中有效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幼儿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的能力,我认为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⒈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⒉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3.注重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⒋注意发展幼儿的自主能力

⒌注意合理培养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

(二)、重视加强幼师的道德与专业教育。

为了加速师资培养,提高师资素质,对在职幼儿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继续教育是各类幼儿教师不断进行教育思想、专业知识、技能的更新和补充拓宽的一种追加教育。为了适应幼师发展社会化的需求,幼儿教师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

1、幼师必须加强专业的补偿教育;

2、幼师必须加强专业的更新教育;

3、幼师必须加强专业的提高教育;

(三)、具备大教育观念。

大教育观,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顺应时代幼儿教育的发展。它强调,对儿童的教育,不能仅依赖于学校,而应是家庭、社区和社会配合学校一起进行,这样才能取得教育的合力效应。强调这一点,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家庭和社区,作为幼儿生活的主要文化环境,或者作为对幼儿产生作用的最“亲近”的环境,对幼儿的影响相当大;

2、幼儿园是人生启蒙的第一站,是人性真善美体学构建的发端,而它的教育不是以书本为基础,其本身就是面向社会、面向幼儿的周围环境和生活。我们要引导在社会中、在生活中认识事物,培养情感,促进幼儿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得以发展,可以说,幼儿园的教育是一种完全的面向社会开放的教育;

3、家庭、幼儿园、社区和社会构成的大环境是一种大体系,对幼儿进行教育必须依赖于这种大体系,而且在这种大体系中,幼儿园和其它两者之间发生着交换和融合,幼儿园不能单独成为一个独立的环境;

二、幼儿素质培养

我们经常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打基,教师为本。根据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实际,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必须顺应潮流,迎接挑战,把握现实,下功夫抓好幼儿的素质教育,使幼儿在德、智、体、美几方面全面发展。

在具体工作中,应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规定,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从而提高幼儿的素质,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让幼儿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提高其自觉性

由于幼儿园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家处处以自己为中心;在与同伴交往中,他们常常从自己的需要出发,事事都想占上风。如两个男孩上体育课,同时去抢一个皮球。他们都会说自己最先拿到皮球,因此互不相让,都抱着皮球不放并用脚踢对方。为了解决争端,我们应该说:“请把皮球给我,你们商量好谁先玩,或一起玩后我再给你们。“在这里我并没有对他们进行诸如“好朋友,不该打架“或“你们谁让一让,等一会儿再玩不可以吗?“这类的说教。因为那样做并不能解决争端,让幼儿自己去思考,并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幼儿来制定某些规则,老师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尊重幼儿的想法,使规则更符合幼儿的需要和实际,且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幼儿发现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体验到在幼儿园交往与生活是有纪律、有规则的,如果不遵守它们,自己的需要就不能得到满足,而自己愿望的实现不能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前提,从而加深对规则意义的理解,提高自觉性,逐渐改掉蛮横,任性,自私自利的毛病。

2、尊重幼儿自尊、多说“悄悄话”

如果对常违反纪律的幼儿高声训斥或对其进行惩罚(如罚站、罚收拾玩具、与群体隔离),这会严重挫伤幼儿的自尊,甚至可能会从内心产生“逆反心理”。长此以往,会使幼儿成为“油盐不进的四季豆”,对纠正幼儿不良行为极为不利。有个女孩上课不听讲、爱讲话,老师叫她站起来改正了再坐下。她才不理这一套呢,偏不站起来。老师生气地拉她起来,没想到她竟歇斯底里地大叫大哭起来。老师拿她真没办法,只好随她。有一天,上课时老师发现她手里拿着玩具并和旁边的幼儿讲得津津有味,老师连续提醒了三次她也没听见,于是,老师轻轻走到她身边俯下身子温和地对她说:“你看,小朋友都坐得端端正正,也没讲话。把你的玩具给老师玩一玩,放学后再给你,好吗?”她愉快地把玩具给了老师,而且马上坐得端端正正。教师应知道自己的作用不是指责、批评,更不是惩罚,而在于引导和支持幼儿的努力,使幼儿掌握是非的标准。老师不妨俯下身子对犯错误的孩子说说“悄悄话”,孩子定会认真听你说,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老师所讲的道理,愉快地改正自己的错误。

3、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

每个幼儿都有优点,每个幼儿都希望得到伙伴的喜欢,任性、淘气的幼儿也不例外。老师要透过幼儿的任性、淘气、不听话的表面:去寻找他们内心隐藏着的美好品质,及时鼓励、表扬,帮助其纠正不良行为。

孩子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是他们走入社会的第一站。我们作为老师就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创造每个儿童的适应环境,多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指导幼儿在与周围的人、事、物的交互作用中进行身心活动和素质的培养,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能得到发展。使他们既有初浅的文化知识;又有健康的体魄、高尚的品德、美好的情趣;有爱心、关心人、意志加强、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在做好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同时,绝不能忽视社会这个大家庭对幼儿的的影响,社会是个大课堂,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生活中到处都是教育孩子的环境。都有杰出的人才让幼儿模仿、敬仰。同时社会又是复杂的,有好人坏人,有好事,有坏事,孩子一时难以分清,一旦步入误区,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我们的明天,让全社会都来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使我们的幼儿教育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作者:程阳东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幼儿 教育 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对于启发学生学习思维以及培养学生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育类论文 范文 ,欢迎阅读! 幼儿教育类论文范文篇一: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 摘要: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是幼儿教育中一个比较先进的 教学 方法 ,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方式的实施一方面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本文从幼儿教育实际出发,对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希望为幼儿教育发展提供积极借鉴和建议。 关键词:对话式教学;幼儿教育 一、引言 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是指通过对话以及问题设置来提升学生的学习专注度以及思考意识进而提升教学效果的方式。该方法对于幼儿教育教学发展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主要以提高学生主动提问的积极性、创设课堂结构以及建立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加以表现。同时,随着改革创新 口号 的提出,幼儿教育以及教学更加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以期取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就是融合了实践的观点,提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沟通和交流,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改善了目前幼儿教育发展状况,有利于促进幼儿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以及创新。 二、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 1.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调动学生主动提问积极性 传统的学习观念将学习成绩的提高作为首要目的,该思想的存在不仅扭曲了学习的意义,也禁锢了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是我们必须要摒弃的消极思想。在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向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即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科学 文化 素质、培养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要学习”、“学习能给我带来什么”、“学习将使我成为怎样的人”等问题,解除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犹豫,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课堂中积极提问的兴趣。同时,教师应适当放宽对学生 学习计划 的安排,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和创造,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只有这样,学生在无压力的状态下才能善于提出个人的疑惑。这对于学生长远的学习是十分有益的。 2.创设对话式教学的课堂结构 创设对话式教学的课堂结构是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学习效果是十分必要的。而课堂结构的创设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第一,课前准备。在学习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首先布置学习任务和思考内容,引导学生广泛收集资料,进行调查和实践,在实际动手操作中感悟学习的乐趣所在。此外,课前准备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增强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第二,课堂安排。教师在进行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中,要充分调动课堂学习气氛,使学生明白教师授课的重点所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考力,利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如教师和学生之间目光的交流、教师肢体语言的表达等都是对话式的交流方式,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大有益处。此外,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观察和记录,以此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更加有效的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第三,课后反馈。课后反馈是教师在教学中较为容易忽视的环节,即课堂学习结束后,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此外,多与学生进行课后交流,了解自身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缺陷,及时改正,及时补充。 3.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带领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带领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是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 措施 实施的根本目的,只有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学生才能有进一步思考的欲望和动机,也才能取得实际的学习效果。因此,如何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是教师的首要考虑内容,主要从以下方面出发:第以,改进 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有效的学习方法应将 课前预习 、课堂学习及课后复习巩固三者相结合,此外,应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知识学习的系统性,避免知识零散、不成体系的现象出现,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进而激发学生课堂提问的兴趣。第二,理论结合实践,增强知识的现实参照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将学习成果运用于实践,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 社会实践 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问题的兴趣。 4.建立恰当的成绩评价与鼓励体系 建立恰当的成绩评价与鼓励体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使得学习得以保持,是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中较为先进的教学举措。恰当的成绩评价与鼓励体系应以改进学生的学习现状为目的,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2]。同时,鼓励机制建立的实行对象主要是良性行为,即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加以表扬和奖励,而对学生的错误则不予鼓励,以此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良性竞争和互 相学 习,对于进步较大的学生也要进行一定的表扬和奖励。成绩评价体系的评价标准应该力求多样化,评价内容应力求丰富,即将理论知识成绩和实践能力作为日常考核的重点内容加以强调,此外应包括课堂表现等方面,以此实现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组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在学习中形成自身看待问题的角度和 思维方式 ,培养独立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对于变革教育发展模式以及创新教学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该深刻理解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的内涵以及实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促进幼儿教育的健康以及持续发展,增强学生的素养以及能力。 作者:张旭敏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六一幼儿园 参考文献: [1]杨慧.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J].东方 企业文化 ,2013,No.13507:142. [2]王瑞雯.浅谈问题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情况[J].中国校外教育,2012,No.42935:151. 幼儿教育类论文范文篇二: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应用 摘要:幼儿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对于启发学生学习思维以及培养学生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幼儿教育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情境游戏的应用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本文从幼儿教育实际出发,对幼儿教育中游戏情境设置的关键性原则以及应用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为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设置提供积极借鉴和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育;情境游戏;应用 一、引言 幼儿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初期,其智力水平以及认知能力发展仍旧处在较低的层次上。因此,对于幼儿教育发展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学生的潜力以及创造力也才能进一步提升。结合我国幼儿教育发展实际,我们发现幼儿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以及教学活动的开展并不是非常有效。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进行情境游戏的设置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学生可以体会到游戏带来的乐趣,同时还能够延长学习时间,避免倦怠情绪,以此改善学习效果。 二、幼儿教育中游戏情境设置的关键性原则 在知识经济大放异彩的21世纪,实践能力已成为当代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传统的幼儿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及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改革幼儿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幼儿实践能力至关重要。幼儿时期是培养学生 创新思维 能力的黄金时期,学校及教师要高度重视,为培养小学生实践能力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而在开展情境游戏教学中,要重点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情境游戏的设置不能背离根本的教学目的。培养人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设置要将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以及加强教师与小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为主要目标,从而改善学习效果,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使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第二,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设置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原则。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设置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发现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想象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助于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手脑并用,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对于小学生的长远发展大有益处。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设置要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形成全面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开发、自由创作的精神,增强独立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应用策略 1.使用合理的游戏设计方式 我国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设置主要包括目标定向游戏、班级集体性游戏以及自由游戏三大类。在开展情境游戏过程中,游戏设计方式对于体现游戏效果以及提升学生兴趣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设计方式要尽可能遵循多样化、合理化、适应性以及灵活性的原则。在合理的游戏设计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才是游戏设计的出发点,学生一旦能够主动参与,情境游戏应用的效果也将大大提升。 2.利用情境游戏的设置教授知识,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对于幼儿来说,填鸭式灌输知识的方式无疑是在压制期创造能力且阻碍了其全面发展。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在实际实行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完善之处,一些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关注于书本知识的灌输与学生考试成绩的衡量,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挖掘[1]。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并融会贯通,使学习更有成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设置一些情境游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一方面使学生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有利于能力的培养。同时,每位学生的潜力都是无穷的,关键是如何进行有效的挖掘。学校为幼儿提供了展示自身能力、提升自身素质的舞台,每位幼儿都拥有展现自我的机会,在情境游戏过程中,幼儿将充分体会到创新能力对于人生发展的重大意义,了解实践能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应定期开展形式各样的情境游戏,丰富游戏形式,扩大学生参与度,广泛吸引学生参加,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学习的魅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科学设置情境游戏 21世纪,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愈加重视实践的力量,学生的教育也是如此,教师对幼儿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而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情境游戏,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的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境游戏的科学设置要将创新性、有益性、能动性有机结合,做到以下几点[2]:第一,定期召开班会,开展班级集体活动。在班会上,班主任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提出个人有关班级建设的意见,激发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并对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当众表扬,鼓励大家学习;在班级活动集体中,进行一些全员参与的活动或游戏,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能力。第二,学校定期开展主题情境游戏活动如班级板报设计,体育竞赛,才艺大赛等,主题情境游戏活动的展开为幼儿施展个人才华、展示自身能力提供了舞台,使得学生增长了知识,实践能力和心理素质得到了切实的提高。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动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在比赛中与学生进行 经验 的分享和比赛方法的教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结语 幼儿时期是一生中的黄金时期,此时,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对周围的一切怀有强烈的兴趣,求知欲旺盛,因此幼儿教育时期也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设置要从选择适宜的设计方式、将学习过程与游戏过程相融合以及科学设置情境游戏等方面加强情境游戏在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应用,以此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作者:韩阿娣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六一幼儿园 参考文献: [1]李海云.浅谈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应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No.53932:156. [2]韩耀青.浅谈受欢迎型与被拒绝型幼儿在游戏情境中交往策略的差异[J].中国校外教育,2013,No.458S2:236. 幼儿教育类论文范文篇三:幼儿教育对人生成长的必要性 摘要:随着人类的高速进步,近些年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教育,幼儿教育也一直在不停地改革,幼教工作者也十分重视教育观、 儿童 观的转变,重视幼儿的兴趣、需要,要求“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由活动时间”让幼儿拥有现实的快乐生活。本文主要分析讲诉了针对幼儿时期进行科学教育的方式方法,对此进行分析探讨,从而幼儿教育对孩子人生成长的重要性意义。 关键词:幼儿教育;关键期;人生成长;重要性 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它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作为幼儿教师而言,如果自身都不具备强烈的教育责任心,那么对于学生也会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应该要有职业精神和为教育事业献声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幼儿教育的含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秉持教育要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这一理念不断探索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小孩的学龄前期在3到6岁,在这样的时间段是一个人正确世界观建立的基础,也是孩子身心建立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需要进行正确的早期教育。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1]。 二、幼儿时期教育对人生成长的重要性 (一)幼儿时期是智力发育重要时期 幼儿在5岁之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间段,幼儿在这5-6年里在不断的学习,他学会了说话、走路;认识了各种事物;懂得了各种道理;还学会了不少技能。幼儿在这段时期,求知欲特别强,学习能力也特别好,而且印象特别深。在这段时期里,品德、性格、习惯、 爱好 在逐渐形成,是最容易接受各种思想观念的时候,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对幼儿实施科学的教育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儿的思维多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教师或家长在引导幼儿学习时应让幼儿慢慢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创造性的学习[2]。 (二)幼儿的诚实教育的重要性 婴幼儿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习惯、思想、情绪、语言、态度等等都将在这一时期奠定好基础,如果基础不扎实,那就不容易为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诚信教育是儿童生活发展有关。不要惊慌,如果你发现孩子是不诚实的,不要责骂孩子。如果孩子说谎,而父母认为孩子很聪明,不纠正,但赞扬,孩子会加强对说谎的动机。让孩子知道,不诚实的隐藏不能隐藏任何人,让孩子自觉地说出真相,孩子们继续信任,教育和鼓励他们的孩子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诚实,让孩子明白“知错能改”是一个好孩子的真理。 三、针对幼儿人生成长的教育方法 (一)尊重幼儿的好奇心 孩子生下来对于这个世界就是陌生的,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期待和好奇,他们的好奇心是帮助他们探索这个世界的一把钥匙,只有好奇能够让他们充满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不断追求,好奇心是人生进步最好的老师,我们作为一名老师应该正确地去引导孩子对世界的好奇,让他们去学习,去探索,去研究问题。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动力,孩子在有了强烈的兴趣之后就将会去发现和提问,而且能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快乐,证明自己能够依靠自我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积极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兴趣以及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幼儿爱思考,有着无数个疑问,教师要给予幼儿适当的刺激,使幼儿思维活跃起来。老师可以根据周围的实际现象和物体,给孩子一些提示,引导他们去思考“为什么”,例如,井盖为什么做成圆形?天为什么会下雨?太阳到底有多远?为什么河流一直在不停的流动?等等一些孩子身边所能接触到的现象。好奇心是幼儿走向知识大海的必经途径,而其中的兴趣是就是指路灯。 (二)随机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科学探索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偶然事件,教师要抓住机会,引导孩子进行科学的引导,从而寻找问题的答案,帮助孩子找到其中的科学真理。例如,在室外活动,发现很多孩子是蜻蜓飞得很低,“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蜻蜓?为什么它们飞这么低?”这些孩子都很感兴趣,所以我引导孩子们讨论这些问题,帮助孩子理解低飞蜻蜓与天气的关系。 (三)根据时代的进步和需求给予孩子最新的知识 让我们的孩子也会继续收到大量的信息,所以在选择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贴近孩子的生活,关注和尊重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以适应孩子的发展,适当安排反映时代特征和现代科技含量的相关内容,让孩子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初步认识。要知道科技正在不断发展,它会给人们更多的便利,扩大孩子的视野,满足孩子们的愿望,探索科学的奥秘。 四、 总结 幼儿是一个关键时期的良好行为习惯,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长期坚持[3]。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这个时期里刚刚走出家庭,暂时离开父母的管辖,进入到了幼儿园里生活,这个时间段是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所在。在这样的一个时期里,幼儿学习力强,但是也容易接受到外界的不良信息,这时候幼儿教育的重要关键就在于要善于引导孩子去筛选好的东西进行学习,剔除掉不良信息,直到当习惯成了一种自然,孩子才能自我正确的去选择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享受知识科学的海洋,创造出灿烂的明天,第二十一世纪的辉煌。幼儿教育对生命的成长非常重要。 作者:侯涛 单位:重庆市永川区幼儿园 参考文献: [1]蓝小燕.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谈对“溺爱”型孩子的教育[J].都市家教月刊,2014(9):206-207. [2]袁爱斌.幼儿教育对今后学习的重要性[J].成功:教育版,2011(20). [3]黄观菊,嵇晓珺.为孩子的人生储存一个长效的资本———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2):100-100.

幼儿园教育教师教学论文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和基础教育的质量。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素质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要鼓励幼儿的好奇心,注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自主能力和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树立幼儿的自信心,拓展幼儿的活动空间。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参加各种学习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在进行幼儿教育时,我们应该有大教育观。

关键词:素质教育 全面发展 教师 幼儿

面对新的时代和新的变化,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我认为要提高幼儿教育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教师素质培养方面

(一)、—重视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及培养。

幼儿教育是人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启蒙教育,为整个人生奠定基础。对于如何在幼儿园中有效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幼儿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的能力,我认为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⒈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⒉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3.注重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⒋注意发展幼儿的自主能力

⒌注意合理培养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

(二)、重视加强幼师的道德与专业教育。

为了加速师资培养,提高师资素质,对在职幼儿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继续教育是各类幼儿教师不断进行教育思想、专业知识、技能的更新和补充拓宽的一种追加教育。为了适应幼师发展社会化的需求,幼儿教师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

1、幼师必须加强专业的补偿教育;

2、幼师必须加强专业的更新教育;

3、幼师必须加强专业的提高教育;

(三)、具备大教育观念。

大教育观,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顺应时代幼儿教育的发展。它强调,对儿童的教育,不能仅依赖于学校,而应是家庭、社区和社会配合学校一起进行,这样才能取得教育的合力效应。强调这一点,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家庭和社区,作为幼儿生活的主要文化环境,或者作为对幼儿产生作用的最“亲近”的环境,对幼儿的影响相当大;

2、幼儿园是人生启蒙的第一站,是人性真善美体学构建的发端,而它的教育不是以书本为基础,其本身就是面向社会、面向幼儿的周围环境和生活。我们要引导在社会中、在生活中认识事物,培养情感,促进幼儿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得以发展,可以说,幼儿园的教育是一种完全的面向社会开放的教育;

3、家庭、幼儿园、社区和社会构成的大环境是一种大体系,对幼儿进行教育必须依赖于这种大体系,而且在这种大体系中,幼儿园和其它两者之间发生着交换和融合,幼儿园不能单独成为一个独立的环境;

二、幼儿素质培养

我们经常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打基,教师为本。根据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实际,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必须顺应潮流,迎接挑战,把握现实,下功夫抓好幼儿的素质教育,使幼儿在德、智、体、美几方面全面发展。

在具体工作中,应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规定,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从而提高幼儿的素质,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让幼儿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提高其自觉性

由于幼儿园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家处处以自己为中心;在与同伴交往中,他们常常从自己的需要出发,事事都想占上风。如两个男孩上体育课,同时去抢一个皮球。他们都会说自己最先拿到皮球,因此互不相让,都抱着皮球不放并用脚踢对方。为了解决争端,我们应该说:“请把皮球给我,你们商量好谁先玩,或一起玩后我再给你们。“在这里我并没有对他们进行诸如“好朋友,不该打架“或“你们谁让一让,等一会儿再玩不可以吗?“这类的说教。因为那样做并不能解决争端,让幼儿自己去思考,并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幼儿来制定某些规则,老师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尊重幼儿的想法,使规则更符合幼儿的需要和实际,且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幼儿发现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体验到在幼儿园交往与生活是有纪律、有规则的,如果不遵守它们,自己的需要就不能得到满足,而自己愿望的实现不能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前提,从而加深对规则意义的理解,提高自觉性,逐渐改掉蛮横,任性,自私自利的毛病。

2、尊重幼儿自尊、多说“悄悄话”

如果对常违反纪律的幼儿高声训斥或对其进行惩罚(如罚站、罚收拾玩具、与群体隔离),这会严重挫伤幼儿的自尊,甚至可能会从内心产生“逆反心理”。长此以往,会使幼儿成为“油盐不进的四季豆”,对纠正幼儿不良行为极为不利。有个女孩上课不听讲、爱讲话,老师叫她站起来改正了再坐下。她才不理这一套呢,偏不站起来。老师生气地拉她起来,没想到她竟歇斯底里地大叫大哭起来。老师拿她真没办法,只好随她。有一天,上课时老师发现她手里拿着玩具并和旁边的幼儿讲得津津有味,老师连续提醒了三次她也没听见,于是,老师轻轻走到她身边俯下身子温和地对她说:“你看,小朋友都坐得端端正正,也没讲话。把你的玩具给老师玩一玩,放学后再给你,好吗?”她愉快地把玩具给了老师,而且马上坐得端端正正。教师应知道自己的作用不是指责、批评,更不是惩罚,而在于引导和支持幼儿的努力,使幼儿掌握是非的标准。老师不妨俯下身子对犯错误的孩子说说“悄悄话”,孩子定会认真听你说,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老师所讲的道理,愉快地改正自己的错误。

3、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

每个幼儿都有优点,每个幼儿都希望得到伙伴的喜欢,任性、淘气的幼儿也不例外。老师要透过幼儿的任性、淘气、不听话的表面:去寻找他们内心隐藏着的美好品质,及时鼓励、表扬,帮助其纠正不良行为。

孩子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是他们走入社会的第一站。我们作为老师就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创造每个儿童的适应环境,多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指导幼儿在与周围的人、事、物的交互作用中进行身心活动和素质的培养,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能得到发展。使他们既有初浅的文化知识;又有健康的体魄、高尚的品德、美好的情趣;有爱心、关心人、意志加强、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在做好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同时,绝不能忽视社会这个大家庭对幼儿的的影响,社会是个大课堂,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生活中到处都是教育孩子的环境。都有杰出的人才让幼儿模仿、敬仰。同时社会又是复杂的,有好人坏人,有好事,有坏事,孩子一时难以分清,一旦步入误区,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我们的明天,让全社会都来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使我们的幼儿教育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作者:程阳东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幼儿园教师论文范文精选

唱歌是人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孩子。当他们高兴的时候,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唱歌来表达他们的快乐心情。然而,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在唱歌方面非常被动,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肩并肩地唱歌;虽然老师问“喜欢还是不喜欢唱这首歌”,孩子们可以有条件地回答喜欢“喜欢”,但还是默默地环顾四周,上了年纪。老师的话提醒我,虽然有一些表达,这些都不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快乐。这种“老师教我学,老师听我说”的教学模式不适合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式。

《幼儿园指导(大纲)》指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发现、保护和引导儿童的内在天性”,“引导儿童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可以看出,通过一些活泼有趣的活动,调动幼儿学习和唱歌的积极性,倡导幼儿主动学习,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可以事半功倍。回顾歌唱教学活动,我认为我们应该打破传统的歌唱教学模式,注重教与学的协调统一。

1. 选择孩子们喜欢的歌曲来激发他们学习唱歌的好奇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是否适合儿童演唱,首先取决于它能否激发儿童学习演唱的兴趣和愿望。幼儿园的杂志和课本上有很多儿童歌曲。但并不是所有的都适合孩子们学习唱歌。例如歌词陈旧复杂,儿童难以理解,有些歌曲对儿童来说很陌生,影响了儿童学习唱歌的兴趣。因此,歌曲的选择对孩子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选择有正确目标的歌曲。我认为只要孩子们对能够给孩子带来快乐的健康歌曲感兴趣,就适合孩子们来唱。例如,“好兔子”(快乐),“小鱼游”(美丽),“粗心的小画家”(幽默)……

2. 以行动为导向的新歌教学活动

以行动为指导的新歌教学活动是组织幼儿开展活动。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适用于简单重复的歌词和歌曲。歌词直接描述了动作过程并给出动作。例如,在长期活动的歌曲“蝴蝶找花”,让孩子们玩游戏的“蝴蝶找花”第一,让孩子们玩“蝴蝶”和“花”另外,玩游戏到歌词的内容,并使用游戏活动学会大声朗读歌词,然后学会唱歌和相关的游戏。这不仅使孩子们对学习和唱歌感兴趣,而且使枯燥的新歌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3.在歌唱教学活动中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在教学和演唱活动,教师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去享受教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热情参加唱歌活动,让孩子们感觉自然美景,自发的模仿和学习,甚至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与游戏,以便孩子们可以很容易地学会唱歌。例如,《快乐拍手歌》是一首活泼、欢快、有节奏的歌曲。在学习唱歌之前,我有意识地在孩子们可以自由活动的时候播放这首歌。欢快跳跃的旋律,拍手跺脚的声音,很快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哼着歌,做着相应的动作。我假装很惊讶,对孩子们说:“你们真了不起。老师不用教就能唱歌。”在表扬和鼓励下,孩子们感到成功的喜悦和他们的自信大大增加。一些平时表现不佳的孩子也热衷于唱歌活动,对每个人都“疯狂”起来。在歌厅的教学活动中,我尽量不与钢琴伴奏,而是让孩子们自由地拍手拍腿,一边拍手一边唱歌,有节奏的节拍增强了孩子们学习唱歌的兴趣。教师的教学态度、眼神、动作和语调也是营造教学气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的所有活动都要有吸引力,营造轻松、相对自由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学习、唱歌!

摘要:针对幼儿教育以及幼儿教师语言的应用问题,在分析幼儿教师语言的人性化的基础上,具体探讨了幼儿教师语言的艺术化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师;语言魅力;人性化;艺术化

幼儿教育是学生开启学习生涯的最基础阶段,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越来越受重视。语言是教师实施知识教学以及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而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所使用语言是否恰当、合理,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未来发展以及知识和兴趣的培养,这也对幼儿教师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种现象,为更好地开展幼儿教学,幼儿教师应充分运用更具魅力的语言,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幼儿的求知欲,促使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以便确保幼儿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培养。

一、幼儿教师语言的人性化分析

1、因人用语

在不同生活环境与家庭条件下,不同幼儿无论是在性格特征,还是在能力、爱好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异,幼儿教师如果使用相同的语言,可能会对不同幼儿造成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为确保幼儿的能力和素质可以得到更好的培养,并实现对幼儿兴趣与价值观的培养,幼儿教师应在考虑不同幼儿的性格特征、语言接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基础上,选用适宜的教师语言,加强与幼儿的沟通和交流,以确保幼儿能够得到更好的培养。比如,性格内向的'幼儿所具备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对周围环境以及语言较为敏感,鉴于此,教师在对性格内向的幼儿进行教育的时候,应尽量采用让人感受到舒服的语言以及关怀的语气与幼儿进行交流,促使幼儿的心理压力与紧张感能够得到减轻,从而实现对性格内向幼儿的更好教育。针对性格外向、脾气急躁的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使用沉稳的语调,舒缓幼儿的急躁情绪,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针对年龄较小、刚接触学习生活的幼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拟人化的语言,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以确保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提升。

2、尊重幼儿

自尊心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一种尊重自己、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心理状态,不恰当语言的使用很容易对人们的自尊心造成伤害,特别是对幼儿而言。尽管幼儿的年龄较小,性格处于培养阶段,心理相对不够成熟,但幼儿依然具备较强的自尊心。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若是使用不恰当、不适宜的语言,则不仅会对幼儿造成严重心理压力和紧张感,也会严重伤害到幼儿的自尊心,导致幼儿对学习失去兴趣。针对这种现象,为实现对幼儿的更好培养,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对幼儿予以充分尊重,照顾幼儿的感受,采用适宜的语言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缓解幼儿的心理压力,促使幼儿能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与亲切感,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以确保幼儿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得到更好的培养,从而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幼儿教师语言如何做到艺术化

1、语言要有感染力

语言是教师与幼儿接触的最直接工具,而教师所使用语言是否恰当、适宜,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如果采用严肃、枯燥的语言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则很容易造成幼儿的紧张心理,增加幼儿的心理压力,导致幼儿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被抑制,不利于幼儿教育的顺利实施。鉴于此,为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确保幼儿教育效果得到增强,教师在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对所使用的教学语言进行艺术化修饰,尽量使用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的语言、语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幼儿能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减轻幼儿对教师的陌生感与距离感,营造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加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确保幼儿的心智能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以便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促使幼儿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提升。

2、语言要生动形象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所使用语言和语气决定着幼儿的心智培养效果,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为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选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以及更具感染力的语气,以为幼儿教育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语言的组织与运用是幼儿教师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决定着幼儿教育效果。鉴于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幼儿教师利用生动形象且更具感染力的语言对故事内容进行讲解,可让幼儿更容易融入故事情节,有助于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3、语言要简化

相对于成年人而言,幼儿的性格不够成熟,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与成年人有一定的差距,对复杂语言所表达意义的把握能力相对较弱。因此,为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教师在语言应用方面应避繁求简,尽可能使用简练、简短且容易理解的语言开展教学活动,并根据幼儿能力的提升,对词汇涉及范围进行扩展,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和素质,以便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大部分幼儿都不爱吃蔬菜,而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如果教师说:“蔬菜丰富的维生素、钙、铁等微量元素,能够起到强身健体、防癌抗癌等作用”,则会导致幼儿因无法理解教师所说的话,而导致教育效果无法得到提升。鉴于此,教师应对语言进行简化,以简单、直白的语言对幼儿进行教育,以便实现对幼儿的更好培养。语言具有其他教学工具无法替代的魅力和作用,而语言的使用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为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尽量选用生动形象、更具感染力且更加简化的语言开展幼儿教育,促使幼儿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能够得到更好的培养,以便为幼儿心智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们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它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对于一个国家,对于全球人类,环保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事业,而与之直接联系的却往往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言行及一些日常行为习惯,用"小行动保护大地球"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而这些"小行动"的习惯正要从娃娃做起。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它还是关系到我们下一代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我们生活在绿色的世界中,每天不断地与周围的花呀、草呀、树木接触,绿色给人类带来新鲜的空气,带来各种各样的好处,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绿色的世界。然而,地球上绿色的树木正面临着被大量砍伐的危机,绿色的树木减少,将给人类、生态环境的平衡带来危害,为此,植树绿化、保护绿化环境已经刻不容缓,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小树立爱护绿色环境、爱护树木的意识。

1.在体育游戏活动中的环保渗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因而通过游戏向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幼儿最易接受。从而使幼儿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体育游戏《青蛙捉害虫》,通过让幼儿在四散追逐活动中,使他们懂得青蛙是益虫,能够保护庄稼,我们不能捕杀它们,更不能吃它们的肉。同样,"猫捉老鼠"的游戏使幼儿在初步懂得生物链的关系的基础上懂得不仅我们要爱护猫,而且还要劝说大人不要捕杀。从而养成幼儿关心动物、爱护动物的良好习惯。

又如:在健康活动的设计中,我们设计了剥瓜子和花生的活动,孩子们对这个活动可感兴趣啦。因为这个活动不仅满足了幼儿的食欲,还锻炼了幼儿手部小肌肉群,同时培养了幼儿爱劳动的习惯。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还懂得了瓜子壳和花生壳这样的垃圾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在种植角里做肥料。知道了有的生活垃圾可以回收利用的道理之后,孩子们便很自然地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了。

2.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美,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让孩子们走出教室,接触大自然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每天户外活动我们都尽可能带孩子到幼儿园的种植区或趣园等环境优美的地方去"玩",让宝宝在优美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充分亲近空气、亲近水,并进而认识空气、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让孩子们欣赏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认识身边活沷可爱的小动物;与宝宝一起关注周围的生命,如蚂蚁搬家,小鸟觅食等。

走进大自然,培养宝宝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是宝宝的天性。每年的春天和秋天,我们都会组织幼儿到宝墨园、大夫山等自然环境中让他们在对周围环境的感知、欣赏、体验中逐步建立环境意识,形成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并让宝宝在接受自然美的熏陶的同时,充分体验自己和世界万物一样是自然生态的一员,是地球的宝宝。经过二年多的探索与研究,我们深深体会到:创设良好的绿色环境对幼儿环境意识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幼儿的环保意识有了普遍的提高,在认知上,懂得了许多的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保意识、环保情感明显增强。在情感上,对优美的自然环境、爱护花草树木、小动物的行为十分喜欢,对肮脏的环境、破坏绿化的行为十分厌恶气愤,在行为习惯上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幼儿园性教育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目前城市中很多幼儿孤独的原因在于,成人把孩子交给了一个虚拟的生活世界,孩子们在这样的虚拟世界中进行着一场虚假的交往。幼儿是在交往中接受教育的。成人与幼儿交往的过程就代写教育论文是教育过程,必须以真实的交往与幼儿发生真切的关系。真实交往的实现要求幼儿与教师、父母以及同伴之间平等、真诚、宽容和理解;在幼儿的交往生活中,必须关注交往的形式与交往的语言。 关键词:交往;虚假交往;交往形式;交往语言 一.虚假的交往与孤独的幼儿 据调查,有两成以上的幼儿感到孤独,!这些孩子常常觉得自己得不到成人的真正关心,找不到同伴的珍贵友情,他们倾向于自闭、忧郁。对此,我们可以继续追问另外八成幼儿是否真正地感到不孤独呢?他们是有浓浓的亲情和友情而确实感到充实,还是他们已经感受不到孤独?使他们丧失这种孤独感受能力的原因是什么呢?事实上我们发现的却是另外一幅图景:城市孩子大多是每天大部分时间只能面对着电视、电脑、电子游戏机,他们是在与这些机器的交往中消磨岁月而不是欢度童年!以前,我们认为没有电视看、没有玩具玩的儿童很可怜。现在看来,整天生存在电子网络、虚拟空间中的儿童也同样可怜,甚至更加可怜,也很可惜。这个虚置的生活空间成了多少人的依赖、多少人的寄托,人与人直接交流的必要性似乎已从生活层面退化到功利层面,生活世界的气息与意味逐渐淡化。社会生活传统的人—人交往被人—机交往所替代,这种替代现象也同样渗透到幼儿的童年生活世界中。越来越多的孩子童年时只能以机器为伴,越来越多的父母把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让给了“现代高科技的电子产品”。 从本质上讲,人—机交往根本不是交往,或者说是一种虚假的交往。早在哈贝马斯创立交往行动理论时就特别强调了“交往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这阐明交往的第一要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之间的活动。真正的交往必须是主体之间的活动,真正体现出“主体间性”,必须是理解,即人对人的理解。“理解从狭义上讲是指两个主体以同样方式理解一个语言学表述,广义的则是指在与彼此认可的规范性背景相关的话语的正确性上,两个主体之间存在着某种协调,此外还表示两个交往过程的参与者能对世界上的某种东西达成理解,并且彼此能使自己的意向为对方所理解。”因此,交流双方相互理解的程度和深度决定着他们是否有真正意义上的交往。真正的交往是融知识经验、情感体验为一体的过程。显然,机器与人之间不可能存在这种交互理解。机器的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虚拟世界替代真实世界是对幼儿感觉真实性的抹杀和欺。幼儿教育论文怎么写无论多么智能化的机器也不可能进入到人的丰富细致的生活世界中来,更不用说去了解、体验对方的生活境遇与内心感受。缺乏互动作用的人—机交往做为一种虚假的交往,充斥着幼儿的生活,这正是造成他们内心孤独的症结之一。况且,长时间端坐于机器前,缺乏言语的交谈、情感的沟通,也严重地阻碍着幼儿的身体发育、语言发展以及良好社会性、个性的形成。 实际上,幼儿生活中这种虚假的交往并不少见。考察一下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一些现象就会发现,很多情况下所谓的“师幼互动”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师 *** 往”。譬如教育活动中常见的景象: 老师就某一个简单的不成问题的问题问全班幼儿:“这样好不好啊?” ———“好!”集体的回答整齐响亮。或者老师问:“这样做对不对呀?” ——“不对!”(幼儿知道老师的期盼而作迎合) 诸如此类的“互动”,根本就不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师幼双方没有“敞开心扉”地交流,没有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尽管教师和幼儿每天都生活在一起,每天都有无数的“互动”,却未能产生移情性体验,存在着交往的实质性缺失。雅斯贝尔斯指出,真正的“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 幼儿与父母、长辈等成人的交往中也存在着表面看似平等,实质上却缺乏真正“对话”的交往。许多家长在有意无意之中总是把孩子的生活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下,无视幼儿的兴趣、爱好。他们通常根据自己的喜好或判断一厢情愿地安排着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并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为孩子着想,很少真正关注孩子的感受,倾听孩子的声音。与孩子缺乏真正的交流、沟通,不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和要求,不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势必会造成不良后果:或者是孩子产生反叛情绪做出事与愿违的举动;或者是孩子形成对成人的强烈的依赖性而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虚假交往造成了幼儿生活中真正交往的实质性缺失,使幼儿体验不到真正交往所带给人的那种平等、尊重、积极、美好的内心感受,进而对幼儿一生的良好发展形成诸多无形的障碍。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我们不能把孩子交给机器,不能因为“忙”而支使孩子“看电视去”,必须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孩子。要知道,可能正是因为成人事务的“忙”而导致孩子心灵的“茫”与“盲”。在我们目前日益重视建构真实的“生活世界”的教育条件下,把孩子交给学校,也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因为学校是一个生活的场所,教育即生活。但我们需要警惕的是,并非教育中的所有的交往都是真正的交往。为此,我们应努力使教育成为一个真正的生活场所,一个真正让人感受到它是生活与人情味的生长之所。 二.真正的交往及其实现 交往以理解为标志,真正理解的实现必然要求交往双方互相明了对方的表达内容以及洞悉言语背后的丰富内涵。因而交往的发生要求交往的双方把对方当作一个平等对话的主体,采取一种真诚、民主、宽容的态度进行交流。交往的目的,是以符号协调的相互沟通和社会一致性为基础,力求达成理解和形成非强迫性的共识。合理的交往必然以平等、真诚为价值取向,这也只有在互相完全“敞亮”的条件下才可能实现。(范文 .) 美国教育家詹姆斯·尤尼斯认为,儿童有两种大不相同但对他们来说同样重要的交往活动:从属型交往与对称型交往。儿童同成人的关系是“从属型”的关系,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儿童对于大人提出的问题或指示基本上是响应性的;儿童同小伙伴的关系是“对称型”的关系,他们可以平等地、自由地发表各自的见解,因为他们有类似的经历,想着类似的事情,而且他们在一起不受权威的束缚。如果把教育活动同日常活动区分开来,我们可以根据幼儿交往主体的不同,进一步细分为师 *** 往、亲子交往和同伴交往,每一种交往对幼儿的生活质量和成长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与作用。 交往的前提是交往双方的平等性关系。我们虽然批判成人与儿童的交往过程中成人对儿童的压抑,但却不能无视两者由于在观察事物能力上的差别所造成的理解差异。对于儿童来说,成人更多的是一种榜样示范,而同伴之间的交往天然地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在同伴交往中,儿童更加无拘无束地进行着知识的共享以及情感的融通,因而同伴交往是幼儿学习和理解真正的交往行为、形成正确的交往态度、获得科学的交往知识与技能的最重要的实践途径,也是幼儿形成良好情绪情感以及正确的自我认识的有效方式。 幼儿生活中的交往,较引人关注的是幼儿与成人的交往问题———师 *** 往和亲子交往问题。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此问题更多地表现在师 *** 往中。真正的师 *** 往是指教师和幼儿以平等的身份进行对话,互相敞亮心扉向对方袒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并能够理解对方的体验和处境,宽容对方的差异。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教师应让幼儿获得“对称的平等”,即这种平等是幼儿应当享有的平等地位,而不是教师施舍的一种表面的平等。只有真正的师 *** 往的发生才能产生较高的教育实效,才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真正的交互作用,才能收到教育应有的效果。 具体而言,真正意义上的师 *** 往的内涵是:这种交往能够让幼儿体验到被尊重的内在尊严感。这有利于幼儿形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性,有利于他们自信心、责任心等积极个性的发展。这种交往是建立在教师和幼儿之间充分信任的基础之上的,而这种相互信任感有助于幼儿积极社会性情感的形成,并且幼儿还能够在这种师幼之间的人际关系中学会人际交往的规则与技巧。幼儿教育论文题目这种交往是教育活动产生实效的基本前提和有力保障。教育过程并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和体验的交融过程,只有这样,幼儿才能真正受益于教育过程,受益于幼儿园生活。 良好的亲子交往具体表现为:家长真诚地对待交流沟通过程而不是使之流于空泛,了解儿童的行为与内心世界,理解孩子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积极倾听孩子的谈话而不随便插入自己的武断劝告,坦诚而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乐意主动称赞与欣赏孩子。良好的亲子交往总是伴随着深刻的情感体验,彼此的亲密接触使孩子容易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由此,儿童在与父母的相互和谐的交往中慢慢地学会人类生存的各种方式。日本的亲子交往中父亲的威严与母亲的慈爱相辅相成,共同完成着培养子女的任务。应该说这是值得借鉴的一种亲子交往方式。 那么在幼儿生活中,怎样才能实现真正的交往呢?作为成人来说,不仅要认识到幼儿生活中虚假交往的存在,认识到实现真正交往的必要,认识到真正交往的内涵,更应该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幼儿生活中真正交往的实现。 1. 关注交往的形式 任何交往都必定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在幼儿生活中,交往的形式比内容更重要,这也许是幼儿交往的一个独特之处。成人与幼儿之间由于生活背景、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差异,有可能出现成人不理解幼儿,或者幼儿不能理解成人的情况。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因而不能强求幼儿同成人交往中绝对的“一致性理解”的达成,不能要求幼儿与成人在同一个水平层次上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幼儿与成人之间就可以不进行交流与商讨。换句话说,成人不能因为幼儿对很多问题的内涵不能理解而忽视同幼儿的交流与沟通。当成人真正以平等的态度与幼儿展开民主的对话时,交往本身的意义就已经得以实现:幼儿在此交往对话行为中已经获得了交往技巧、交往能力的提高。幼儿教育论文至于对交往行为中的具体内容的理解程度,那只不过是一个时间和知识积累的问题。比如,幼儿常常喜欢问:“人是怎样来的?”大多数情况下,成人会认为这么复杂的科学问题对幼儿来说是不能理解的,因而懒得根据科学事实认真回答而敷衍应付。对于成人来说,应该注意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对幼儿的提问给予认真的回答,虽然你说的某些科学知识他未必能懂,但你对他的这种尊重的态度就已经足以让他终身受益。这实际上更多的是对交往形式的一种关注,这种形式本身就实现着真正的交往。 对交往形式关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为幼儿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并对他们的交往行为给予积极的指导。同伴交往作为幼儿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幼儿交往能力的形成提供实践的机会,并对幼儿社会性和个性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诸多实证研究也表明,幼儿时期缺乏必要的同伴交往对人的一生将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幼儿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开展有助于幼儿合作性培养的教育活动和游戏,创造机会让同班幼儿互相接触和共同活动;应经常组织不同年龄班的幼儿一起活动。有研究表明,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的交往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同样,家长也必须多让孩子和外界接触,不能为了省事、省心而把应该让孩子享受交往的时间和机会让给冷冰冰的机器,或让幼儿窒困于枯燥无味的“兴趣活动”之中。 2. 重视交往的语言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特别强调人际交往中的“话语”、“言说”、“表达”等在相互之间的“沟通”、“理解”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他认为,语言是交往活动的中介,一个成功的语言交往活动,不仅是说出合乎语法规范的句子,更重要的是使对话双方彼此认同。任何正常的“言语行为”都隐含以下的有效性要求:话语的可理解性,即说话者所说的句子必须合乎语言的规则系统,说出某种可以让听者理解的东西;语言表达形式的真理性,即说话者的陈述符合真实条件,便于听者分享其所说的知识;说话主体的诚实性,即说话者真诚地表达他的观念、内心真实的情感和交往意向,以取得听者的信任;言述应为听者和读者所共同承认的规范性语境确立一种正当性、妥当性。这几项有效性要求是言说者必须预设并满足的、普遍且不可避免的条件,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交往行动”的合理化。 可以看出,交往中语言的可领会性、真实性、真诚性以及正确性是交往行为实现的前提性条件。为此,在与幼儿的交往活动中,成人应认识到“儿童的语言”的存在,珍惜、尊重“儿童的语言”,并应注意运用“儿童的语言”与之交流;应允许儿童在其相应的认识水平和生活背景下运用其特定的话语范式,以避免幼儿“语言早熟”与“失语症”的出现。 “儿童的语言”已被理解成一个哲学范畴的概念,成人对其倾听和宽容尤显重要。教师运用儿童所熟悉的语言形式和语法规范与之交流,更容易消除儿童的畏惧心理,使之产生亲近感,迅速进入对话情境,以实现真正的民主对话。父母运用“儿童的语言”与孩子交流,孩子会更容易理解父母的意图,幼儿教育论文范文进而有效沟通,达到一种平等的交往状态。已有不少研究表明,成人若不能意识到“儿童的语言”在幼儿期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不能运用“儿童的语言”与之交流而迫使儿童使用成人话语,极易造成儿童语言、个性及智力等多方面的障碍。 许多家长往往对小孩说大人话这种“语言早熟”现象引以为豪且津津乐道。事实上,语言早熟既有碍儿童智力的发展,也有碍其与同伴的交往。另一种情况是“失语症”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儿童不能理解和运用其所不熟悉的成人话语而怯于开口。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儿童交往中语言的真实性、真诚性而导致了成人的“封杀”。例如,当老师或家长听到某一小孩说“人的 *** 两边是对称的,妈妈的 *** 是对称的”,莫不大惊失色。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惊慌。如果我们对孩子的这种语言加以指责,后果只能是:他再也不敢开口说话却不知自己错在哪儿。(其实他没有错,错在我们对此的神秘化与道德化。)孩子陈述这样一个人人皆知的事实,我们却对此进行“道德的”判断。进一步说,羞于谈论身体,不仅是幼儿遭“封杀”而致“失语”的原因,而且也是我们的性教育难以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失语将直接导致自闭、忧郁和孤独的性格,这将影响其一生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成人运用合适的交往语言、把握幼儿语言的特点和给予恰当评价,是实现幼儿生活中真正交往的关键。 雅斯贝尔斯认为交往是人的存在方式。“我只有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才能存在着。”人只有在交往中才能生存与发展,幼儿亦是如此。实际上,幼儿的成长过程就是幼儿与教师、父母、朋友等不断交往的过程。

《我国幼儿园性教育现状分析》

摘要:性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有关性科学、性道德和性文明教育培养的社会化过程。

关键词:幼儿园;性教育;现状

学前儿童性教育不仅要向儿童传授性器官的基本知识,培养儿童的性别角色,还要给儿童灌输初浅的性道德等内容。[1]从长远来看,早期性教育对于儿童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幼儿园性教育是幼儿进行早期性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旨在论述幼儿性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之上,了解我国幼儿园性教育开展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促进幼儿园性教育开展的有效措施。

一、幼儿园性教育的必要性

(一)生理学意义

幼儿进行幼儿园性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学意义。据研究,儿童发育的最早表现是原发性性功能反应,常见的有未满l岁的男孩出现阴茎勃起;3~6岁的男孩或女孩会用刺激生殖器以取得快感,进而可发展抚摸其他儿童的生殖器,并对大多数人上厕所的动作感兴趣,喜欢窥视。[2]这些性行为是无意识的 ,是性中枢在发育的表现,并受到神秘感和好奇心的驱使。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正显示孩子性发育的进行。有专家认为,人的性发育开始得很早,不满周岁的孩子在性问题上不是中性体,因此性教育必须从幼年开始。

然而,有些不懂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家长和教师认为这是不良的行为,并对幼儿进行训斥;有的家长则加以忽视,或者觉得难以于启齿;还有的家长用“龌龊”“下流”来教育孩子。这些不科学的行为和态度很可能造成孩子的自卑,产生怪异的想法,长大后引发性攻击、性功能障碍或性压抑等行为。因此,教育者要了解学前儿童性教育所具备的生理学意义,树立正确的性教育观,对幼儿进行必要的性教育。

(二)心理学意义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进行幼儿园性教育是必要的。性心理教育有两个关键期,一个是青春期,一个就是幼儿期3~5岁。[3]美国性信息和性教育理事会主席考尔德伦博士认为:“ 对于性教育 ,可能特别紧要而有效的时期是14岁以前 ,尤其是5岁以前。这期间所接受的有关性的培养和教育 ,无疑对儿童今后的一生有深刻影响 ,这些影响或好或坏将扩展到一个人的性别同一性和性角色行为方面。”[4]

另外,依据心理能量发展理论,荣格认为里比多是人的心理能量,它会以愿望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成长的不同阶段中,幼儿性里比多表现为对有关性问题的兴趣,主要集中在生育之谜、对身体构造的探索和对性行为的模仿上。对幼儿的教育要顺应其里比多发展的状态,否则会造成里比多停滞在某一个阶段,在外表现为神经症。

幼儿对性的好奇和对其他事物的好奇一样,是对未知世界的一种探究。而当这种由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要所引发的求知动机受到忽视和压抑时,幼儿面对各种言语、图像、行为等信息就会被动地建构他们对于“性”的看法。而在这个建构过程中,由于知识和经验的不足,他们极易吸收错误的信息,或者因为理解困难而无法建立有关“性”的正确观念,导致更为迷惑好奇。因此,与其让孩子被动地接触和建构相关的经验,还不如由家长和教师提供正确适宜的性知识,帮助其过滤掉不良的信息。

(三)现实意义

开展幼儿园性教育是帮助学前儿童健康成长、快乐生活的需要。在2010年至2012年期间,上海检察机关办理猥亵儿童案件达103件,涉案104人。而且,从2013年5月8日海南万宁的“小学校长带女生开房”事件,到5月27日,短短的20天内,全国范围至少有8起校内猥亵性侵幼女案被曝光,其中年龄在6周岁以下的24起,占到53.3%。这些案件的共同点有:被害人低龄化;被害次数高频化。犯罪嫌疑人屡屡将魔爪伸向儿童想必是考虑到儿童的无力反抗,甚至不知道要反抗,不知道自己已经受到侵害。如果孩子受到过正规的性教育,他们就会有自我保护的意识,进而拒绝侵害,或者至少也知道告诉父母,求助他人。我国幼儿园性教育现状堪忧,无辜的孩子们急需受到保护。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报告表明,对儿童开展早期性教育,不会导致青少年性行为的增加。相反,它可以帮助青少年对性有正确的认识,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从而避免因性无知使自己和社会遭受巨大损失。[5]从长远来看,幼儿园性教育对于幼儿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十分有必要开展幼儿园性教育。

二、我国幼儿园性教育现状

我国的性研究和性教育发展已近一个世纪,但在全国范围内仍没有受到重视和良好的普及,发展道路极不平坦。相比于其他阶段的性教育,幼儿园性教育的发展更是受到忽视和限制,处于艰难起步阶段。

(一)社会各界对幼儿园性教育的态度

目前社会各界对幼儿园开展性教育仍未有统一的意见。有的支持开展幼儿园性教育,相关专家认为,性教育应在孩子还没有性发育之前就进行,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会长、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高伟德教授指出,性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它有两个重要阶段,2、3岁是一个重要时期,青春期是另一个关键期。同时,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孙云晓认为,应在孩子还未进入青春期之前就进行性教育。

也有部分人士反对开展幼儿园性教育。有研究者对家长和教师对幼儿园性教育态度进行了研究,调查显示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在不同程度上认识到了幼儿园性教育的重要性,但认为应该从学龄前期教起的家长占43 % ,教师仅占27.45 %[6] ,充分反映出家长和教师对幼儿园性教育认识不足这一事实。而且,有30.4%的幼儿家长对开展儿童家庭性教育持消极态度,担心有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也在一定程度反对和排斥幼儿园性教育的开展。

(二)幼儿园性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性教育观念落后

受传统文化影响,性一直处于禁锢状态,人们耻于谈性,更反对开展幼儿园性教育。我国目前有关性教育的观念主要存在这样几种错误取向:“无师自通说”,即所谓的人不需要性教育,性知识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自然会知道的;“诱发说”,认为对儿童进行过早的性教育,可能会导致儿童青少年过早地成熟;“盲从无知说”,认为儿童青少年不懂性知识是道德纯洁的表现,对他们封闭性知识最保险。[7]

2.性教育教材匮乏

幼儿园性教育的开展离不开教材,在性教育全面发展的今天,我国已出版发行了一些性教育教材,然而这些教材中大部分是针对初高中学生,真正对准学前儿童的少之又少。我国儿童性教育教材本来就少,再加上大多语言平淡,不贴近生活,不易于儿童接受。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书籍是直接照搬外国的性教育教材,没有考虑中外文化背景的不同,引发家长的不满。在一些发达城市虽然进行了课程的试行,但由于试行的效果不理想而叫停。

3.性教育师资薄弱

我国的高校并没有专门培养性教育教师的专业,从事幼儿园性教育的教师主要来源于心理学和生物学专业,而在美国,仅公立学校就有五万多专业教师从事性教育。另外,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随机选取了30名学前师范生做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虽然未来的幼儿教师普遍认为实施幼儿园性教育非常重要,但他们仍对其必要性认识不足,并且缺乏实施幼儿园性教育的正确态度和方法,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幼儿园性教育师资的薄弱。

三、幼儿园性教育开展的有效措施

幼儿园性教育应该是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承担的任务。幼儿园性教育的顺利开展需要幼儿园教师、家园和社会的大力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保障幼儿得到科学合理有效的性教育。

(一)开展教师性教育培训

大多数幼儿教师在面对幼儿性方面问题时,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应该回避这个话题,另一方面由于性知识和教育技巧的匮乏,很难正面科学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性教育。因此,幼儿园开展性教育关键的一点是对幼儿教师进行性教育方面的培训。首先,幼儿教师要转变性教育观念,要认同幼儿性教育的必要性。其次,幼儿教师要把集体培训和自我学习相结合,多多参考国外的先进经验,了解国内的试点情况。从能力和心理上做好开展幼儿园性教育的准备,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自然地渗透并生发。

(二)加强家园性教育配合

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合作是开展幼儿园性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一方面,幼儿园要做好对家长的教育宣传工作,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园地、班内环境布置、网络论坛等方式,使家长意识到孩子成长过程中,身心发展方面会承受很大的变化,对幼儿进行性教育十分必要。另一方面,教师和家长应当把幼儿在园或在家的一些不良行为互相反映给对方,共同商讨对策,不应认为这是个难于启齿的问题,不好意思提出来,而造成信息闭塞不畅。父母是幼儿性教育的启蒙老师,父母对于孩子教育的影响远远胜过幼儿自己通过其他途径得到的。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性教育的重要学习场所,只有家园的共同配合,才能让幼儿获得科学的性教育,从而快乐健康地成长。

(三)创设健康社会环境

无论在儿童发展的任何阶段,社会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早期经验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电视广告和报纸杂志无时无刻地向儿童兜售“性息”。儿童天性好奇,鉴别能力尚未建立,加之缺乏科学的教育和引导,极其容易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一方面我们必须净化社会环境,消除不健康的信息,为儿童的成长和性教育的开展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电视媒体方面,儿童也应该有自己的“儿童性节目”,针对儿童的特点来设计相应的内容和形式,使儿童能顺其自然地生发一种健康的性态度。

【参考文献】

[1]吴建中. 重视 3~12岁儿童的性教育[J]. 基础教育 (重庆),2005,20(4): 58-60.

[2]王晓平,范文坚.如何对幼儿进行性教育[J].教育导刊,2010,(5):85-86.

[3]孙晓勉,谢怡,马佳.学龄前期儿童早期性心理教育研究初探[J ] .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 2007, 18 (2) : 85-87.

[4]李君.关于儿童家庭性教育现状的审视与思考 [J ] .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 2006, 2: 79 �C 81.

[5]薛玲,郭素芳,赵更力.我国青少年生殖健康现状[J]. 中国妇幼保健,2004 ,19(8) :122-123.

[6]吴缃琦,孙晓勉,谢怡.家长及教师对儿童早期性心理教育观念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2008,(10):525-529.

[7]高亚彬,骆伯巍.论青少年儿童性教育的误区[J].教育研究,2002,(1).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