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增进亲子关系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增进亲子关系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浅谈青少年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三大关系论文

【摘要】心理学认为人既有自然性又有社会性,青少年也就绕不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在这个年龄阶段的人际关系中,主要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三大关系相辅相成,其和谐程度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家长应重建青少年的家庭地位,形成理解信任型亲子关系;教师应学会换位思考,形成合作型师生关系;青少年应以尊重和真诚为基础,形成互惠互利的同伴关系。同时,家长、教师和青少年都必须加强学习,提高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能力,使三大关系呈现出最大程度的和谐状态,从而有效提升青少年人际关系,达成青少年理想的乐群标准。

【关键词】心理健康;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

1前言

有一则“封丘14岁女孩给男友买奥迪 ,车没买成与男友闹僵”的新闻令人惊讶不已,售车人员担心女孩是有道理的,因为女孩心智不成熟,但我们不禁要问:家长哪去了?再联系到上海复旦大学“4·1投毒案”中研究生黄洋被舍友林某投毒致死,网上一片谢同学舍友不杀之恩,青少年是否也意识到学校同伴关系如此危险?还有类似去年“岳阳一高二学生不堪老师过重批评跳楼自杀受伤”的新闻数不胜数,我们广大教师不得不反思。从种种类似的事件中我们应该看到,当下很多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是源于学习上的挫败或不满,而是源于人际关系,有的是同伴关系,有的是师生关系,有的是亲子关系,本文将之称为“三大关系”。无论是哪种关系,它们在青少年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中都显得多么重要和紧迫。

心理学认为人既有自然性又有社会性,青少年也就绕不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那么如何判断一名青少年人际关系心理是否健康呢?据我国比较权威和代表性的林崇德心理健康标准认为,青少年正常人际关系方面的心里健康表现是乐群,主要体现在能互相了解对方的权利和义务,能客观地了解他人并关心他人的需要,能真诚地赞美和善意地批评,能积极沟通和主动交代,能保持个性和人格的统一。在这一过程中,三大关系相辅相成,其和谐程度与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呈正相关。

2青少年需要什么样的“三大关系”

在青少年人际交往的群体里,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看似独立的平行的,实际上是交叉的,三者互相影响,可以说是“正+正+正=正强化”、“负+负+负=负强化”,又可以说是“乐+乐+乐=其乐无穷”、“恶+恶+恶=其害无穷”,它们的积极作用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其消极作用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呈负相关,有一者弱化则乐群程度减分,每一种关系的和谐程度不同对青少年造成的影响又不一样。

青少年成长最迅速的是其社会性需要,家长、教师必须从全新的角度来看待他们的成长。成人应摆脱儿童时期根据自己想达成的目标输出教育的方式,而是需要根据被教育者的需要来进行教育,才能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同样,青少年自身对同伴关系也应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与人交往。

2.1家长应重建青少年的家庭地位,形成理解信任型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顾名思义就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毫无疑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对青少年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但很多家长都在付出大量的努力后,结果只能埋怨孩子不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亲子冲突是家庭成员间缺乏交往和沟通的技能所致。

家长要理解青少年对自我的认知是迅速的,也是具体的。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已经摆脱了对父母的依赖,渴望独立,希望提高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所以我们看到很多青少年都希望父母把自己当朋友,以平等的视角来对待自己。显然,父母必须意识到要建立新型的家庭关系,把孩子当成可以学着商量参与家庭事务的角色,才能适应孩子的成长;正视孩子成长中的变化并加以引导,才是积极的抚养行为。

理解和信任是亲子关系的基础。在青少年需要独立的时候父母要懂得适当放手,在他们遇到挫折的时候父母要给予一定的鼓励;父母既不能无条件服从和满足孩子的要求,也不能无条件要求孩子服从自己。

眼下多是独生子女,核心家庭是6位大人管一个小孩,单亲家庭小孩则没人管,有人受到溺爱娇惯,有人被放任自流。如:父母离异或分居、父母再婚,家庭情感气氛冷漠,矛盾冲突频繁,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又或者家长的专制粗暴、强迫压服等,都是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可忽视的原因。例如想给男友买奥迪的女孩,父母离异不在她身边,她会非常缺乏爱、安全感、归属感和认同感,青少年在成长中需要上述这些情感上的“心理营养”的程度不亚于吃饭的需要,但往往很多家长都忽略了。

再者,青少年处理与家庭以外的人际关系时,他们会借鉴父母处理亲子关系的方法和技巧,以迁移到其他关系中,所以说亲子关系在他们的成长中是一个基础,和谐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起着积极作用。

2.2教师应学会换位思考,形成合作型师生关系。

谁都知道学生白天的时间几乎都是在学习度过的,学校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而以往讲到师生关系,很多人都只想到学生应该如何适应教师,教师内省的.机会很少。实际上,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教师才是师生关系的主导,要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肩负很大的责任。

皮连生在《学与教的心理学》提到中国中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教学方法好、知识广博、肯教人、耐心温和、容易接近、实事求是、严格要求、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对人对事公平合理、负责任、守信用、有政治头脑、关心国家大事、讲文明、守纪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除去对教师教学上有要求,还对教师对师生关系上有要求,比如耐心温和、容易接近、严格要求、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对人对事公平合理、负责任、守信用。下面着重讲一下尊重、公平和诚信。

新型的师生关系又可以说是一种合作关系,既然是合作,那么在共同的目标面前,尊重是前提。“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 ?尊重学生不仅包括尊重学生学习上的劳动,还包括学生的人格、隐私……

同时教师与每位学生的教与学的合作过程必须体现出公平,亦即不可有私心。这“私心”指的是班主任对待所有的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教师决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对待后进生应该给予更多的爱心及宽容。

而“诚信”这个词不只适用于商品社会,也是教师要做到的。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必须实事求是;答应了学生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在学生面前和同事无所顾忌地乱扯……

岳阳受批评跳楼的高二学生,其左手背上写着“为什么没一个人相信我”。可见,学生在接受批评时感到自己被“冤枉”了,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所以情绪激动产生了不良的后果。教师应在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其犯错的实情,了解其原因、过程及其他相关因素,再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沟通。

合作的师生关系实际上也是人际互助的过程,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同时教师要学会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2.3青少年应以尊重和真诚为基础,形成互惠互利的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是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认为: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的青少年,对他们影响最大的是同伴,他们在与同伴们建立亲密的友谊中进一步认识自己。同伴关系里可能是一对一的友谊关系,也可能是同伴群体。在这种社会性需要中,青少年渴望获得尊重的需要、友谊的需要与交往的需要,同伴的影响非常明显,对他们的发展具有父母和老师都无法取代的作用。

和家长、老师的交往不同,家长和老师于青少年而言都是成年人,有着垂直关系,而同伴大多为同龄人,有着水平关系。这种水平关系的好处是大家以信任为基础,具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行为准则、相同的兴趣等。因为大家是平等的,所以可以在交往中或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负面情绪宣泄,获得宽慰、理解和同情,克服心理障碍和情绪困惑;或分享积极的情绪,有利于青少年自我观念和人格的培养,有利于增进自我价值。这时候他们最害怕被孤立,会尽量避免自卑感。

复旦大学“4·1投毒案”中林某身上折射出和青少年一样所需要的自我价值认同。对应到青少年同伴关系中,是对自己认可的不足,是自我价值感低的表现,实际上是认为自己不够好,不值得别人交往或尊重,变得无法包容他人。

有个家长曾经讲过他儿子的故事。他儿子的朋友在学校老是被别人欺负,但每次都不吱声,都是他儿子帮朋友出头。有一天,他朋友又被欺负,这时候朋友进行了积极的反抗。他儿子回家后跟他说:我朋友今天终于敢对别人说不了,我真替他开心。这位家长讲到这里是很欣慰的,孩子能客观地了解他人并关心他人的需要,能真诚地赞美。

同伴关系必须建立在平等尊重和真诚的基础上,青少年在这场关系中应该互相理解宽容、互惠互利,避免以自我为中心,形成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对心里健康非常重要。

3、各方应加强学习,提高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能力

一切人际关系都是两元结构关系,在教育中体现出的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开展青少年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单一方面的关系中的相关人员的事,而是需要各方的积极参与,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甚或学生,都需要学习,从而提高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能力。

对于青少年人际关系中的三大关系而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青少年同伴之间的关系靠的是共同愿景——心理认同感,如果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缺乏共同愿景、缺失心理认同感和认知统一性,则教育难有效果。

3.1教师应寓教于学,提高心理素质教育的专业能力。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利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而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投入工作。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中,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健康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学校应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既要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又要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乐群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而作为班主任,应特别注意:应强化对青少年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增加他们的心理宽度,使他们即使在遭遇负面情绪时也能合理排解,不对别人施以“冷暴力”;不孤立那些性格内向同学,其中包括那些不遵守课堂纪律,老师经常批评、或常给老师打同学“小报告”的学生;其次,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外貌不好看以及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第三,那些学习特别好或家庭条件特别优越的学生,也会成为学生中的“孤岛”,因为这些“骄子”之类的焦点人物,很可能由于过于强势,或言行上的不当而引来同学的嫉妒、敌意与抵制。

3.2家长应加强理解和沟通,提高家庭教育能力。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到方式,对家长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为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建立支持性的环境,让家长充分认识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以及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

心理学家认为,很多青少年的人际关系障碍与行为异常本身就是源于消极的成人错误指导。家庭是每个青少年首要的成长环境,家长必须意识到家庭结构、教养方式等对孩子身心的影响很重要。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家长对此要有心理准备,要及早发现孩子的问题,并及时干预和指导。

家长要改变对孩子儿童时期的教育方式,正视孩子的成长,与孩子在家庭中平等相处,让孩子体会到家的温暖和来自家人的爱。一方面,应培养孩子的宽容之心,提高他们的与人交往技巧,增进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另一方面,应学会换位思考,对孩子的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在尊重和理解的前提下,培养和维护青少年的人际关系。

3.3青少年要加强学习,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家长、教师是需要学习的,更需要学习的是青少年。青少年不但要学好书本知识,还要学做一个有自我管理能力的人,而且还要不断提升这种能力,为自己负责,做一个引导自己走向正确的生命方向的人,充满正能量的人。

青少年首先要学会了解自己,不但要了解自己和别人的不同,能力的高低、品格的优劣等,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还要积极地评价自己,包括优缺点和长短处,并能正确地对待,不好的方面要勇敢面对,不断提高,超越自我,更要了解自己的快乐和不快乐,学会反省,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

此外,青少年还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参与群体活动,在保持个性和人格的同时,寻找有共同目标和共同兴趣的同伴,客观认识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和行为结果等,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会适应环境,用快乐的心情面对他人,将孤独冷僻消解于无形中。

在家庭中,青少年在体验到父母关爱的同时,要学会体谅父母、理解父母、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在学校里,能明确师生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能客观地了解他人并关心他人的需要,能真诚地赞美和善意地批评,能积极沟通。

总的来说,如果青少年能正确地认识自我,那么他就会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点,又能正视自己的缺点,从而扬长避短,或取长补短,从而改变自己与人交往的行为方式,进一步完善自我。

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润滑剂。青少年处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能力直接体现了其心里健康水平。在青少年人际关系的三大关系中,只有家长、教师和青少年互相理解和积极沟通,不断加强学习,才能达成青少年最佳的乐群效果。

4结束语

本篇论文整体介绍了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中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以及关系各相关方如何加强学习,提高自我教育和被教育的能力,最终合理达成青少年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目的。但其中有的地方研究得还不够深入,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启珍 杨黎明《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69~73页。

[2]吴发科《心本教育》,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8~9页。

[3]童心 符明弘《青少年亲子亲合与父母意识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5期,第46页。

[4]孙康 《批评讲究艺术,师生关系更和谐》,《神州》,2013年 第15期,第57~57页。

[5]林海亮 杨光海 《教育心理学——为了教与学的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52~58页。

[6]韦洪涛 《学习心理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第25~30页、第61~70页。

[7]皮连生 《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43~48页。

亲子共同阅读的“亲子阅读”,因为其易于操作并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益处,所以成为父母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方法。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亲子阅读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亲子阅读教育探析》

摘要:“亲子教育”是20世纪末期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兴起的研究父母与子女关系及其教育的一个新兴教育领域。简要阐述了亲子阅读的涵义及亲子阅读的类型;针对目前亲子阅读存在的误区,提出了有效应对措施。

关键词:孩子阅读;亲子阅读;阅读策略

“亲子教育”是20世纪末期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兴起的研究父母与子女关系及其教育的一个新兴教育领域。其中,亲子共同阅读的“亲子阅读”,因为其易于操作并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益处,所以成为父母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方法。

一、亲子阅读的涵义及类型

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是一项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的活动。在这项活动中,父母亲和孩子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朱从梅、周兢两位老师根据3~6岁母亲与儿童共同阅读图画书过程中的亲子互动程度,划分出“平行式亲子阅读、偏离式亲子阅读及合作式亲子阅读”三种不同类型的亲子阅读活动,而合作式亲子阅读是目前绝大部分家庭采用的方式。所谓合作式亲子阅读,指的是父母与孩子围绕图画书展开有效交流的亲子阅读。这种阅读活动是家庭成员之间沟通情感、交流思绪、享受天伦之乐的重要桥梁。

二、亲子阅读存在的问题

现代父母都意识到亲子阅读是开发孩子多项潜能的关键和终身学习的奠基石,然而,由于不理解或者不完全理解“亲子阅读”的涵义和引导方式,许多父母在对待亲子阅读方面仍存在种种误区和疑惑。

1.把“阅读”等同于“识字”,功利化、目的性太强

一些父母强调早期阅读的重要价值在于让孩子获得识字信息和知识,把“早期阅读”等同于“早期识字”教学,过分追求阅读指导的“结果”,认为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就念图画书给他们听,可以帮助孩子早一点读书、识字,养成阅读习惯,提高文字能力,同时培养高尚的情操并扩大他们的知识面等,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往往使父母无法轻松地给孩子讲故事,从而使图画书失去其最重要的功能――给孩子带来快乐。

早期亲子阅读重视的是对孩子阅读兴趣、情志及能力潜移默化式的培养。虽然阅读中,孩子可以自然接受词字的音形刺激,有助于孩子的“识字”,但亲子阅读并不等于“识字教育”、更不等于“品德教育”和“成功教育”。功利性和目标性太强的阅读会严重影响亲子阅读的品质和孩子的读书兴趣。孩子就是做一个倾听者,在听和看中获取图画书的信息,最初阅读中不恰当的频繁地提问,会使孩子情绪紧张而无法享受阅读的乐趣。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先生曾说过“图画书对孩子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确实,快乐是孩子成长的需要,寻求快乐是人类的本性,阅读首先应具有快乐功能。所以,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降低对孩子读书的期望值。亲子阅读的意义首先是快乐、是爱的体验,对于孩子而言,书就像玩具,翻书就是玩游戏。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伴随性质的学习,但是不能因为这个就本末倒置。

2.对孩子的教育物质投资得多,共读时间投入得少

亲子阅读的目的不仅仅在于“阅读”本身,亲子阅读之所以被称之为“亲子”,就是由于它强调的是“亲子”,高品质的亲子阅读是父母和孩子共处交流的重要时光。

许多父母舍得为孩子买书,却缺乏陪伴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的时间。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副主任王争艳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2岁的儿子每天盼望妈妈回来,特别想在睡觉前听上几个故事,这也是每个孩子最享受的时光。可是由于工作压力,自己经常无法满足孩子要求。还有一些父母时常抱怨,从孩子一出生就为他买了不少书,也坚持经常为他读书,可孩子就是“对书不感兴趣”。这样家庭存在书香不浓情形的根源在于:父母只为孩子买书,把亲子阅读当成是孩子的事或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与孩子阅读时敷衍了事。其实,要想让孩子爱上书,言传不如身教。试想想,如果父母很少为自己买书或在家从不看书,那么即使孩子拥有再多的书,要爱上读书,这恐怕是很难的事。亲子阅读贵在持之以恒并身体力行。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的是父母跟孩子的共同付出。

三、亲子阅读的策略

1.正确了解亲子阅读的意义和目的

对父母和孩子来说,一家人在一起围绕一本读物开展相关的阅读活动,并由此获得爱和快乐,比起获得相关的知识来得更有意义。而父母与孩子进行与阅读有关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让孩子在阅读中学到多少知识,而是让孩子感受阅读本身带来的快乐,这才是亲子阅读最大的价值所在。至于知识的获得、道德的熏陶、阅读能力提升之类的,不过是快乐的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副产品。

2.在生活中建立一个充满阅读信息的环境

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比阅读本身更为重要。舒适、愉悦的环境会使孩子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当孩子小时,父母可以在家里放置孩子喜欢的玩具和小书架,让孩子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书和享受阅读的乐趣。孩子稍大时,父母可以带孩子外出,丰富情感体验。如在和孩子学习儿童读物《春天的花园》后,为了让孩子体验书中描写的情景,父母应该带着孩子到大自然实地接触书里描述到的花草、树木、虫子、青蛙等,帮助孩子在抽象的文字或图片与相应的具体形象建立起联系,利于孩子的理解和阅读兴趣提高。

3.选择有趣的而且有益的图画书和其他阅读材料

亲子阅读的材料必须符合各个年龄段的认知特点,明确“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内容原则。按照0~6岁婴幼儿生理心理发展不同的阶段为孩子选书。如1岁以下宝宝,应选择一些经典的“无字”图画书;2~3岁的孩子,应选择以夸张、奇特、拟人化、趣味性的图画书、卡通读本为主;4~6岁的孩子,应选择活泼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故事书等。可以说,父母在亲子阅读对读物的选择上应该以孩子为本位,首要考虑孩子的需求和意愿,根据孩子的发展需求来选书,不要一味地局限于智力开发的需要考虑。

4.建立起良好的阅读常规,帮助孩子形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美国教育家吉姆・特米里斯认为,0~3岁是孩子形成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关键阶段。对父母而言,应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养成每天为孩子朗读的习惯。“图画书的文字都经过精心挑选与整理,字字饱含艺术家们丰富的情感与理性认识。父母用自己的口,将这些文字一句一句地说给孩子听,就像一粒一粒地播下语言的种子。当一粒种子在孩子的心中扎根时,亲子之间就建立起无法切断的亲密关系。”松居直先生对亲子阅读的独到见解,至今仍给人振聋发聩之感。作为父母,应该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哪怕五分钟,10分钟,20分钟都可以,不要因为忙,或者心情不好而放弃陪孩子看书。

四、结语

亲子阅读是儿童生态成长中不可无视的环节。在亲子阅读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是喜欢阅读并且会不断独立阅读的人,这样的孩子也一定是健全的终身学习者。

参考文献:

[1]朱从梅,周兢.亲子阅读类型及其对孩子阅读能力发展的影响[J].孩子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7.8):89-94.

[2]王争艳.专业妈妈的育儿主张[J].父母必读,2011,(5):14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亲子阅读教育论文

亲子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亲子共同阅读的“亲子阅读”,因为其易于操作并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益处,所以成为父母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方法。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亲子阅读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亲子阅读教育探析》

摘要:“亲子教育”是20世纪末期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兴起的研究父母与子女关系及其教育的一个新兴教育领域。简要阐述了亲子阅读的涵义及亲子阅读的类型;针对目前亲子阅读存在的误区,提出了有效应对措施。

关键词:孩子阅读;亲子阅读;阅读策略

“亲子教育”是20世纪末期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兴起的研究父母与子女关系及其教育的一个新兴教育领域。其中,亲子共同阅读的“亲子阅读”,因为其易于操作并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益处,所以成为父母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方法。

一、亲子阅读的涵义及类型

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是一项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的活动。在这项活动中,父母亲和孩子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朱从梅、周兢两位老师根据3~6岁母亲与儿童共同阅读图画书过程中的亲子互动程度,划分出“平行式亲子阅读、偏离式亲子阅读及合作式亲子阅读”三种不同类型的亲子阅读活动,而合作式亲子阅读是目前绝大部分家庭采用的方式。所谓合作式亲子阅读,指的是父母与孩子围绕图画书展开有效交流的亲子阅读。这种阅读活动是家庭成员之间沟通情感、交流思绪、享受天伦之乐的重要桥梁。

二、亲子阅读存在的问题

现代父母都意识到亲子阅读是开发孩子多项潜能的关键和终身学习的奠基石,然而,由于不理解或者不完全理解“亲子阅读”的涵义和引导方式,许多父母在对待亲子阅读方面仍存在种种误区和疑惑。

1.把“阅读”等同于“识字”,功利化、目的性太强

一些父母强调早期阅读的重要价值在于让孩子获得识字信息和知识,把“早期阅读”等同于“早期识字”教学,过分追求阅读指导的“结果”,认为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就念图画书给他们听,可以帮助孩子早一点读书、识字,养成阅读习惯,提高文字能力,同时培养高尚的情操并扩大他们的知识面等,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往往使父母无法轻松地给孩子讲故事,从而使图画书失去其最重要的功能――给孩子带来快乐。

早期亲子阅读重视的是对孩子阅读兴趣、情志及能力潜移默化式的培养。虽然阅读中,孩子可以自然接受词字的音形刺激,有助于孩子的“识字”,但亲子阅读并不等于“识字教育”、更不等于“品德教育”和“成功教育”。功利性和目标性太强的阅读会严重影响亲子阅读的品质和孩子的读书兴趣。孩子就是做一个倾听者,在听和看中获取图画书的信息,最初阅读中不恰当的频繁地提问,会使孩子情绪紧张而无法享受阅读的乐趣。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先生曾说过“图画书对孩子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确实,快乐是孩子成长的需要,寻求快乐是人类的本性,阅读首先应具有快乐功能。所以,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降低对孩子读书的期望值。亲子阅读的意义首先是快乐、是爱的体验,对于孩子而言,书就像玩具,翻书就是玩游戏。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伴随性质的学习,但是不能因为这个就本末倒置。

2.对孩子的教育物质投资得多,共读时间投入得少

亲子阅读的目的不仅仅在于“阅读”本身,亲子阅读之所以被称之为“亲子”,就是由于它强调的是“亲子”,高品质的亲子阅读是父母和孩子共处交流的重要时光。

许多父母舍得为孩子买书,却缺乏陪伴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的时间。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副主任王争艳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2岁的儿子每天盼望妈妈回来,特别想在睡觉前听上几个故事,这也是每个孩子最享受的时光。可是由于工作压力,自己经常无法满足孩子要求。还有一些父母时常抱怨,从孩子一出生就为他买了不少书,也坚持经常为他读书,可孩子就是“对书不感兴趣”。这样家庭存在书香不浓情形的根源在于:父母只为孩子买书,把亲子阅读当成是孩子的事或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与孩子阅读时敷衍了事。其实,要想让孩子爱上书,言传不如身教。试想想,如果父母很少为自己买书或在家从不看书,那么即使孩子拥有再多的书,要爱上读书,这恐怕是很难的事。亲子阅读贵在持之以恒并身体力行。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的是父母跟孩子的共同付出。

三、亲子阅读的策略

1.正确了解亲子阅读的意义和目的

对父母和孩子来说,一家人在一起围绕一本读物开展相关的阅读活动,并由此获得爱和快乐,比起获得相关的知识来得更有意义。而父母与孩子进行与阅读有关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让孩子在阅读中学到多少知识,而是让孩子感受阅读本身带来的快乐,这才是亲子阅读最大的价值所在。至于知识的获得、道德的熏陶、阅读能力提升之类的,不过是快乐的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副产品。

2.在生活中建立一个充满阅读信息的环境

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比阅读本身更为重要。舒适、愉悦的环境会使孩子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当孩子小时,父母可以在家里放置孩子喜欢的玩具和小书架,让孩子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书和享受阅读的乐趣。孩子稍大时,父母可以带孩子外出,丰富情感体验。如在和孩子学习儿童读物《春天的花园》后,为了让孩子体验书中描写的情景,父母应该带着孩子到大自然实地接触书里描述到的花草、树木、虫子、青蛙等,帮助孩子在抽象的文字或图片与相应的具体形象建立起联系,利于孩子的理解和阅读兴趣提高。

3.选择有趣的而且有益的图画书和其他阅读材料

亲子阅读的材料必须符合各个年龄段的认知特点,明确“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内容原则。按照0~6岁婴幼儿生理心理发展不同的阶段为孩子选书。如1岁以下宝宝,应选择一些经典的“无字”图画书;2~3岁的孩子,应选择以夸张、奇特、拟人化、趣味性的图画书、卡通读本为主;4~6岁的孩子,应选择活泼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故事书等。可以说,父母在亲子阅读对读物的选择上应该以孩子为本位,首要考虑孩子的需求和意愿,根据孩子的发展需求来选书,不要一味地局限于智力开发的需要考虑。

4.建立起良好的阅读常规,帮助孩子形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美国教育家吉姆・特米里斯认为,0~3岁是孩子形成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关键阶段。对父母而言,应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养成每天为孩子朗读的习惯。“图画书的文字都经过精心挑选与整理,字字饱含艺术家们丰富的情感与理性认识。父母用自己的口,将这些文字一句一句地说给孩子听,就像一粒一粒地播下语言的种子。当一粒种子在孩子的心中扎根时,亲子之间就建立起无法切断的亲密关系。”松居直先生对亲子阅读的独到见解,至今仍给人振聋发聩之感。作为父母,应该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哪怕五分钟,10分钟,20分钟都可以,不要因为忙,或者心情不好而放弃陪孩子看书。

四、结语

亲子阅读是儿童生态成长中不可无视的环节。在亲子阅读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是喜欢阅读并且会不断独立阅读的人,这样的孩子也一定是健全的终身学习者。

参考文献:

[1]朱从梅,周兢.亲子阅读类型及其对孩子阅读能力发展的影响[J].孩子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7.8):89-94.

[2]王争艳.专业妈妈的育儿主张[J].父母必读,2011,(5):14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亲子阅读教育论文

与母亲进城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基本都是有情爱的。只有一个是很极端的,曹七巧,金锁记里面的住人公。这个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和讨论重点。海内外,张的名声,一部分就是这个人物撑起来的。其他的还有本来有,又失去了的:茉莉香片里的聂传庆(男的)沉香屑:第一炉香里的葛薇龙沉香屑:第二炉香里的愫西散戏里的女主人公。(丧失了爱)同学少年都不贱里面的几个女人都又点不正常我想到的久这些了。张的文章里面缺失是少的

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参考文献是必不可少的,是论文的有力辅助。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管理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提供帮助。

篇一:参考文献

[1]缪清照 刘焕荣: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培训的变革.石油教育,2003(1).

[2]陈维政: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李小勇:100个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张一驰.人力资源管理教程[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12-213.

[5]章景萍.企业员工培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安徽大学,2007.

[6]崔毅:人力资源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7]李浩:企业培训与企业创新.成人教育,2001年第10期.

[8]陈良政黄俭: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9]张晓彤:员工关系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0]罗伯特L马希斯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2).

[11]朱钧侃现代企业人才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1).

[12]郁义鸿著.知识管理与组织创新.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78-79.

篇二:参考文献

[1]蔡防.关于中国人口及相关问题的苦干认识误区.国际最济评论,2010 (6),81-94.

[2]奥尔淼.集体行动的`逻辑.上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8-14.

[3]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2-3,88-102.

[4]白菊红.农户家庭劳动力进城务工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9-14.

[5]卞萤萤,韦丽军和杨徼等.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农牧户收入来源的影响因素分析.千单区资源与环境,2009(2),78-83.

[6]朝前.村民自治中的非正式制度.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 (4),77-79.

[7]白晋湘.潮西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研究.农并经济问题,2003(11),47-50.

[8]陈勇勤.论中国小农经济的劳动投入问题.求索,2006(9),1-5.

[9]陈宝胜.非正式制度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制约机制.行政论坛,2008 (2),45-47.

[10]曹阳,李庆华.我国农户劳动力配置决策模型及其应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4(1),48-53.

[11]陈瑜琦,李秀彬和朱会义等.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对农户耕地利用决策的影响一一以河南省睢县为例.地理科学进展,2010(9),369-377.

[12]陈绪敖.基于生态保护视角的秦巴山区林权制度改箪探析.生态经济(学术版),201 1 (2),293-295,303.

[13]Anderson,J.E.,& Bandiera,0.Private enforcement and social efficiency.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5(77),341-362.

[14]Brauw,A.D,Huang,J.,Zhang,L.X“ et aL The feminization of agriculture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IFPRl Discussion Paper 01189,2012(6),1-24.

[15]Barmtt,C.B.,Sherlund,S.M.,& Adesina,A.A.Shadow wages,aUocativeinefficiency,and labor supply in smallholder agriculture.AgriculturalEconomics,2008(38),21--34.

[16]Biener,C.,& Eling,M,Organization and efficiency in the internationalinsurance industry: a cross-frontier analysi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Research,2012,221(2),454-468.

篇三:参考文献

[1]马斯洛着.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2]王朱信息技术的采纳和使用研究.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19(3),48-55.

[3]李怀袓.管理研究方法论.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4]鲁耀斌,徐红梅.技术接受模型及其相关理论的比较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 (10) : 176-179.

[5]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陈明亮.客户重复购买意向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科研管理,2003,24(1):110-115

[7]陈文波,黄丽华.组织信息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研究述评.软科学,2006,20(3),1-4

[8]Berlyne,D.E.Curiosity and exploration.Science,1966,153,25-33.

[9]Adams,A.,Nelson,R.R.& Todd,P.A.Perceived usefulness,ease of use,and usa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 replication.MIS Quarterly,1992,16(2),227-247.

[10]Ajzen,I.& Fishbein,M.Understanding attitudes and predicting socialbehavior.Inc-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Hall,1980.

[11]Deci,E.L.Effects of externally mediated rewards on intrinsic motivation.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71,18(1),105-115.

[12]Deci,E.L.Intrinsic motivation,extrinsic reinforcement,and inequity.Journal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72,22(1),113-120.

[13]Anderson,R.E.Consumer Dissatisfaction: The effect of disconfirmedexpectancy on perceived product performance.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73,10(1),38-44.

[14]Ajzen,I.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Decision Processes,1991,50(2),179-211.

篇四:参考文献

[1]黄林华,顾戛良。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监督[J].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2004(10)

[2]戴中亮。委托代理理论述评[J].商业研究。2004(19)

[3]王丽莉,田凯。新公共服务:对新公共管理的批判与超越[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05)

[4]常畅。论创建服务型政府过程中的财政政策选择[J].中国科技产业。2004(09)

[5]秦文志。论树立服务理念和强化服务意识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作用[J].行政论坛。2004(03)

[6]刘俊生。论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基础与理论基础[J].南京社会科学。2004(05)

[7]尹素琴,黄辉。服务型政府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8]迟福林,方栓喜。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若干建议(24条)[J].经济研究参考。2004(13)

[9]侯玉兰。论建设服务型政府:内涵及意义[J].理论前沿。2003(23)

[10]政府公共供给指标体系研究[J].行政论坛。2003(05)

[11]沈荣华,周义程。善治理论与我国政府改革的有限性导向[J].理论探讨。2003(05)

[12]郁建兴,吕明再。治理: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理论的再出发[J].求是学刊。2003(04)

[13]何亚东,胡涛。委托代理理论述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03)

[14]向荣,贾生华。对代理理论的综述与反思[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1(08)

[15]陈振明。评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范式[J].中国社会科学。2000(06)

[16]陈庆云。关于公共管理研究的综合评述[J].中国行政管理。2000(07)

[17]木坤坤。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研究[D].郑州大学2014

[18]崔海燕。山东省沂源县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D].燕山大学2014

[19]王宇博。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外包行为的法律规制[D].湘潭大学2014

你这个是毕业论文吧?毕业论文不自己写还来网上找人帮写,大学白读了吧.太没志气了吧.o()^))o 唉.真丢咋大学生的脸.

与母亲的菜园子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母亲不是在菜园里,就是在去菜园的路上。菜园俨然成了母亲的乐园,那些蔬菜——辣椒、茄子、豇豆、黄瓜、丝瓜、南瓜、白菜、莴苣……俨然是她的孩子。 小时候,除去晚上休息时间,我难得和母亲见上一面。白天,我放学回到家,母亲就不见了踪影。母亲与我相处的时间,远远比不上她与菜园相处的时间,这让我很是沮丧。下午四点半放学,别的孩子一回家就可以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享受天伦之乐。我呢,踏进冷冷清清的家,锅灶黑漆漆的,掀开锅盖,锅里空空如也。不用说,母亲一定是进菜园去了。我只好去野外闲逛,捡几颗小石子,和自己走“牛栏棋”;或者在石板地上横竖画几条线,和自己比赛“跳屋”;再或者,百无聊赖之中拍死一只苍蝇,丢在蚁路上,看一群蚂蚁来扛那只庞然大物。要是夏季还好,天黑得晚。冬季,还没有玩尽兴,夜幕就降临了,我不得不拖着步子踅回家。家里依旧黑灯瞎火,母亲好像被囚禁在菜园里了,我的失望,简直无以复加。 儿时,我们住在一幢老房子里,是清代嘉庆年间修建的徽式民居。偌大的老屋有四进,开间又大,天一黑,黑咕隆咚的,着实吓人。如果是冬天,黑暗,加上从天井里倾泻下来的呼呼风声,常常令我头皮发麻。而我又无处可逃,只能像一只羸弱的羔羊,蜷缩在厨房的某个角落瑟瑟发抖……我不知母亲晓不晓得她的儿子曾经历过的恐惧、无助,乃至于绝望。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始终有一道迈不过去的坎,那就是:菜园在母亲心目中的分量,远超儿子在她心目中的分量。 那时,我对付黑暗、孤独和恐惧的撒手锏是哭泣。哭泣可以纾解恐惧、释放愤懑,似乎也可以把母亲从菜园里唤回家。当然,有时是奏效的,更多的时候是徒劳的。实际上,儿时的我并不知道我家的菜地有多大、在哪里,也不清楚母亲能否听得到我的哭泣。有时候,我哭累了,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恰巧母亲回家了,我就以为母亲是被我哭回家的;有时候,隔壁邻居听到了,不忍心,就大发慈悲去村外喊我母亲回家。她们把手拢在嘴边呈喇叭状,朝番薯坞,或宅下坞呼喊:“玉美婶,你家娃儿都哭没命了,你赶快回家吧!”浓稠的夜色把邻居的呼喊声放大,母亲听见了,才恍然间记起老屋里还有一个哭喊着的儿子!心里一急,就慌不择路地往家里赶。我不知道她是不是被脚下的石头绊倒过,总之,一到家,把家伙什一扔,连连自责,母子俩哭作一团。然而,常常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母亲一进到菜园里,就把她的孩子忘得一干二净。 一年里,母亲总要重复类似的剧目,尤其是在农忙季节,我也要用无数次的哭泣来表达抗争。菜园到底有什么魔力,竟然把母亲的魂魄都吸附了进去!我始终找不到答案。 过了一段时间,我好像懂事了许多,即使是在春末夏初电闪雷鸣的黄昏,母亲不在家,我也不再哭泣了,还一遍遍地给自己壮胆:勇敢些!与此同时,没来由地关心起母亲来。不久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我对母亲、对菜园固有的看法产生了实质性的转变。 那是霜降后的一天晚上,天已经黑透了,母亲依旧没有回家。我饿得肚子咕咕叫,看了看座钟,已是七时三刻。看着座钟钟摆一左一右均匀地摆动,我如坐针毡,为母亲的安危担忧起来了,于是抄起手电筒,飞奔出了家门。 我估计母亲在离家三里地的番薯坞,就径直往番薯坞奔跑。野外漆黑一团,星星在遥远的天空眨巴着眼睛,风儿呼啦啦地吹着。这些,我都顾不上了。 临近番薯坞的时候,我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几乎挪不动步子了。我坐在地上,一只手撑着田塍,另一只手把手电筒朝我家菜园的位置晃了晃。手电筒的光把漆黑的夜幕撕开了一道明晃晃的口子,突兀,却向母亲传达了这样的信息:人来了,救星来了。 遗憾的是,我设想的场景没有出现。 “别照手电!照了手电,我反而看不见了。”突然间,母亲低声喝住了我,把我扯回到了现实中。 原来,这里的夜晚静悄悄,既没有野猪,也没有兔子、麂子,甚至连鸟儿都隐遁了。母亲呢,正在一畦菜地上移栽白菜。 “你来这里干什么?” “鄣山白石源不是有人被野猪顶伤了?” “鄣山是鄣山,咱们思溪是思溪,不一样噢。”母亲说。 我下意识地环顾四野,映入眼帘的是大海一样寥廓的黑黢黢的夜色。 “是吗?”我犹疑着问。 “就是啊。”我犹疑着回答母亲的话,被母亲当作对她说的话的首肯。 “快了,这块地的白菜快栽好了。栽好就回家。”母亲安慰我说。 不一会儿,母亲把白菜秧都移栽好了。她直起身子,捶捶后背,说:“手电筒照一下,看看栽得齐整不?” 我赶紧揿亮手电筒,来来回回照着。 “嗯,还可以。”母亲满意地笑了。 回家的路上,夜风从山坡上滚落下来,我不由地掖了掖衣服。 “起风了,快走,回家生一只火桶给你烤火。”母亲催促我。 走到家门口,母亲从门脑上摸钥匙,边开门边说:“记住,以后再也不要一个人去番薯坞了。” 从此,我对母亲、对菜园增添了几分理解。毕竟,我饭碗里琳琅满目的菜肴都是母亲辛勤劳动的成果啊!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不再埋怨母亲了。夕阳西下,母亲挑担往菜园踽踽而行的场景,已然成为一帧留驻在我脑海里永恒的底片。 二十多年前的端午节,七十四岁的母亲在菜园里晕倒,自此离开了她挚爱的菜园。 昏迷十天后,母亲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问菜园里的菜长得如何。我们劝慰她,好好养病,别管什么菜园了。母亲摇摇头,说:“菜园是我心里养着的佛啊!” 一辈子与人为善的母亲,一门心思扎在菜园里,挖地、播种、施肥、收获,在菜园里渐渐老去。到了母亲与她心爱的菜园惜别的时候,我才读懂了母亲。

编者按:母亲的菜园子美不胜收,母亲恋着它。走过母亲修整的菜园子,满眼的绿,它们离母亲最近,离故乡最近。

范成大的《晚春田园杂兴》中有一句“胡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以动来反衬静,反映了农村恬静的田园景色,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如身临其境,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母亲的菜园子。

母亲在农村操劳了大半辈子,从早到晚,从不得闲。她最爱侍弄菜园子,一天不在菜园子忙活,浑身的骨头都不得劲。

我总想把母亲接到城里享清福,可母亲说,城里有啥好呀?家家户户关着门,就连对门住着谁都不知道。满大街都是车子,黑压压的一片,过个马路都费劲。最要紧的是,看不到菜园子,吃口菜还得花钱买。咱家菜园子种的南瓜个大,还甜,不使化肥,也不打农药,敞开吃,吃不了的,就送给左邻右舍,大伙尝个鲜。一村子的人都知根知底,走在小胡同也都是熟人,打个招呼,唠个嗑,说说笑笑,日子过得也快。今天你给我一瓢豌豆,明天我给你一盆辣椒,自家种的东西,也不金贵,就图个乐呵。这一到城里呀,天就变了。谁也不认识,呆在家里就是看个电视,你们一上班,我这一天就像坐监狱,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那天,在超市买个南瓜,五块钱一斤,贼贵也就不说了,回家上锅一蒸,哪还有点南瓜的甜味哟!咯吱咯吱地,大棚里种的南瓜就不是那味!瞅瞅你们城里人天天都吃得些啥?在乡下,身子骨活动活动,就能吃上可口的蔬菜。母亲唠唠叨叨地数落个没完,我基本上就投降了。

母亲照样在她的菜园子里忙活。我每回一次家,她一定会去菜园子摘菜。瞧瞧,黄瓜架上的藤蔓可着劲往上爬,巴掌大的叶子张扬着绿衣裳,衬得黄色的花儿娇滴滴的,花瓣吐着蕊儿招蜂引蝶,再细瞧,大叶子里面偷偷地藏着小黄瓜扭,浑身是刺,顶着小黄花正咧嘴笑呢!好象在说,我在这里,不要动我哦,我要生长,我要长大!茄子也伸展着腰肢,淡紫色的小花撒泼地挑逗着人的眼,深紫色的茄子也探出头来,挺起胸膛,在阳光下晾晒它的雄姿。那一畦畦韭菜就更了不得了,纤细的叶子在风中袅娜,你挤我一下,我拥你一下,嘻嘻哈哈,有林黛玉之姿,却没有她的娇弱之态,好似一群下凡的仙女在菜园子里游玩……

母亲的菜园子美不胜收,母亲恋着它。她说,这些蔬菜是有灵性的,你对它们好,它们也不会辜负你,会用丰收的果实来回报你。母亲边说,边翻开叶片的背面,用手捏住一条绿色的虫子,我就知道是这个小家伙惹的祸,这片叶子边上缺了一点,我细看,绿绿的叶子被这条虫子咬上了不规则的镂空地图,黑色的一串屎球沾在叶片上,好似在宣告着叶片的不幸遭遇,叶子边缘上恹恹地打起了卷儿。我不禁为母亲的细心暗暗地点了一个赞,母亲身体力行地实践着绿色食品的信念,为了让我们吃上放心菜,她默默地付出了多少心血呀?母亲说,别看这些蔬菜看着不起眼,吃起来鲜灵,吃上自家种的菜,给个神仙都不换。

走过母亲修整的菜园子,满眼的绿呀,在春风中打滚,在我们的目光里呢喃,在阳光在奔跑。你能听到蔬菜在咕咚咕咚喝水的声音,嘘,听到蔬菜在唱着歌儿拔节的声音了吗?它们一定是听懂了母亲的话,它们和母亲心有灵犀。这里,散发着土地的清香,跳动着绿色的旋律,它们离母亲最近,离故乡最近,离我们的根最近。母亲脸上的皱纹在劳动中舒展着,母亲头上的白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我终于理解了勤劳的母亲。

村里要拆迁,母亲不得已,还是住到了城里。刚开始,母亲心里没着没落的。在农村劳动惯了,愣愣一闲下来,几天嘴角起了燎泡,就是住不惯。

过了几天,母亲的目光瞄上了阳台,如同是发现了新大陆一般,这是一块未开垦的土地呀!

我家的阳台宽敞,采光好,母亲说,是块做菜园子的好地界。有了想法,母亲突然就有了精神头,嘴上的燎泡也渐渐地好了。

母亲平时开始收集泡沫箱,废旧的坛子,多年弃置不用的大花盆等等,这些看起来没有利用价值的物品都成了母亲眼里的宝贝。母亲开始从郊区往家里倒腾土壤,粗糙的手爱怜地把一块块土坷垃捏得细碎,看着母亲那一双皲裂的手,心莫名地疼了起来。

七十年代末,用母亲的话说,我家的光景就是两双手。老爸的兄弟姐妹九个,老爸是老幺,爷爷故去时,家里就剩下光秃秃的四壁了。母亲和奶奶在一起过,包产到户时,母亲的心思活络了,她想拥有自己的家,咱有手有脚,只要肯下力干活,总会有熬出头的一天。有了这个想法,就到处借钱盖新房。

老爸为了还钱,去了远海打鱼,家里家外,母亲一肩挑。我还有一个智障的姑姑,跟着奶奶过。母亲虽然是和奶奶分开单过,但姑姑也像母亲的一个孩子,总是走在哪,带到哪。母亲自己上山,开了荒地,做为自留地,种一些蔬菜。家里吃不完的菜,也可以挑到集市上去换几个零花钱。

我记得自留地附近没有水源,母亲每天早上喂好一群鸡鸭鹅,就开始在机井压水。她的手按住机井的手柄,身子一起一伏,机井里的水欢腾着水花,汩汩地流到了水桶里,这只水桶满了,再换一只水桶。我的傻姑姑会呆呆地站在旁边看,偶尔会傻笑起来,也不知道她笑的理由;也会突然俯下身去,在水桶里拍打着水花玩,母亲基本上不吱声,由着她去。两只水桶都满了时,母亲会从墙角拿过来一个扁担,把两端的钩挂在水桶的铁梁上,弓下腰,鼓起气,挑起扁担,趔趔趄趄向自留地走去。我和姑姑也一起牵着手跟在母亲的身后。我那时完全不体谅母亲的辛苦,很是顽皮,在田间捉个蚂蚱,撕掉翅膀,按住它的两条大腿,让它在手上蹦,逗着姑姑笑,田间小路上洒着母亲的汗水,也留下了我们的笑声。

从家里到自留地不知道要往返多少回,只知道那块荒地被母亲的双手修剪一新,没有人行走的田垄被踩出了一条小路。母亲的菜园子有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夏天,菜园子里大葱、香菜、芹菜、辣椒等在窃窃私语,母亲在菜园子里锄地,雨水好的时候,杂草也撒欢地生长,母亲一垄垄地除草,手掌上磨起了水泡,水泡破了,天长日久就成了厚厚的茧子。

菜园子边上母亲也不放过,种些南瓜匍匐在地,黄色的大花儿很是惹眼。记得有一回,姑姑说渴了,母亲就回家取水壶。回来后,看到姑姑耳朵上别着一朵大黄花,两只衣袋里也塞了一些南瓜花,两只手正在一片片地撕花瓣儿,花蕊上的花粉把衣襟也染黄了,姑姑的脸上也描成了大花脸。母亲叹了口气,也没有责怪姑姑,掏出四方的小手帕,一点一点地给姑姑擦脸,然后,把我呵斥了一顿,我撅着嘴,一脸的冤枉,幼小的我心里嘀咕,又不是我摘的,是姑姑摘的,干啥指责我呀?母亲说,一朵花就是一个小南瓜呀!母亲见我嘴上挂着一个小油瓶,撅出去老远,就蹲下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姑姑脑子伤了,你要学会保护她,你要像爱护菜园子里的蔬菜一样,好好地爱护她,她是个很可怜的人,一把年纪了,什么也不知道,还不如一个孩子。母亲就是这样,种菜,也育人。菜园子里绿意葱茏,母亲的的勤劳和善良的品质也如这一园子的绿色深深的植入我的心里。

几个月后,我家的阳台彻底改观了。几畦芹菜翠绿欲滴,好似一阙阙宋词婉约着唯美。朝天椒开小白花了,秀巧玲珑。母亲耐心地给一朵朵小花授粉。花谢了,小辣椒羞答答地露脸了,绿色的,半绿半红的,通红的,一个个小灯笼一样挑在枝丫上。过了一段时间,朝天椒都红了,火一样烧在了阳台上。原来,朝天椒也可以做为盆景来观赏呢!

母亲还种了几畦韭菜,一直熬到秋天,韭菜苔上顶着伞状的小花。花骨朵将开未开时,母亲就摘下来洗净,加上鲜辣椒,生姜,食盐,在买来的小石碾子上碾成细末,入坛密封数日就可食用,那可是纯天然的韭花酱,美味着呢。女儿从没见到韭菜开花,觉得稀奇。母亲说,农民的孩子,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土地,土地是我们的根。母亲和女儿经常在阳台上看那些绿油油的蔬菜,女儿还会拿着书本上的片片和阳台上的蔬菜近距离对照学习,一老一小在阳台上的小菜园里其乐融融。

母亲也会惦记乡下的菜园子,现在也都变成楼房了吧!我安慰母亲,菜园子一直在我们的心里,伴随着我们的日常。乡下的菜园子也可以生长在城里我家的阳台上。

其实,我回过一次老家,大变样了,高楼平地而起,母亲的菜园子早就不知去向。城里乡下已无太多的差别。此时,母亲种的丝瓜藤正努力地顺着架子往上攀,在绿绿的叶片中间,我看到一根小丝瓜正在打秋千。远方,一朵白云飘过来,越来越近,越来越近,那是一朵故乡的云罢!

作者:宫佳,笔名:紫竹

公众号:东方散文杂志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与母亲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母亲的爱像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河,带来的是清澈、是圣洁,是无私的奉献,是春天般的温暖……我的母亲是个农民,身上所散发的是一个农民所特有的气息。母亲为这个家庭夜以继日、奔波忙碌着,煮饭、洗衣、收拾屋子、田间劳作、甚至监督我们做作业,却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而我只是做了几件家务,就觉得自己已付出了许多。站在纯朴、善良、勤劳的母亲面前,自私的我就像宇宙中的一叶扁舟。记得有一次,我发烧,可急坏母亲,半夜背着我去村子里的卫生室,由于农村的卫生室晚上根本没有医生值班,母亲就背着我走了十里来路去镇卫生院。镇里的卫生院也无人值班,急得母亲都哭了,迷迷糊糊的我却不知道安慰母亲。这样的生活事例太多了,举不胜举,生活让我们所有天底下的子女都经历或感受着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每当遇到困难,耳边萦绕的总是母亲鼓励的话语,心中荡漾的是母爱的暖流。我感谢母亲那明灯般的指引,给我以强大的力量,给我以无限的勇气,让我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自信地面对漫长的道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不知怎的,我渐渐长大,和母亲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仿佛有一堵无形的墙拦在我们的中间。儿时与母亲彼此亲密无间、欢声笑语……这些似乎早已离我而去,消失在九霄云外,我开始冷落母亲的关怀,厌烦母亲的唠叨,甚至不想再受母亲的束缚与限制,我任性妄为,一直愚昧地认为自己长大了,了不起了,可以不再受母亲的束缚与限制。而母亲呢?依然保持着她对我深切的关怀与深深的爱。我和母亲有许多分歧,这大概是所谓的代沟吧!和母亲吵架,这早已是家常便饭,虽然是我的错,可在母亲面前,我不会心甘情愿说“对不起”,所以都是母亲“屈服”于我。我常常会说刺伤母亲的话,母亲笑而不言,但她的心一定在为我这个“傻”女儿的话而滴血。梦中,看到母亲光滑的额头上竟添了几缕皱纹,乌黑的头发变得苍白,平时笔直的腰杆变得弯曲。我害怕了,难道这是苍老向母亲走来了吗?我的心一沉,鼻子酸酸的,两行泪已忍不住从脸颊上滑落下来。梦醒时分,我擦去眼角的泪珠,我悔恨……我对着漆黑的夜空,深思了许久,母亲的爱就像那广阔的大海,像那浩瀚的宇宙,永无边际;像那奔腾的河流,永不停息。因为母爱无疆,我心中的母亲啊,此时此刻,女儿心中的话语有很多想要对你说……

一般要求:“Bibliography”一词三号字,加粗,左起。每条文献悬垂缩进0.75cm,外文在前,中文在后,分别按首字母顺序排列。英文的参考文献按作者姓名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无明显作者的英文参考文献(如某些词典、辞书、百科全书)则按书名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中文的参考文献按作者姓名的拼音字母顺序排列,无明显作者的中文参考文献按书名拼音字母顺序排列。所有标点符号都用英语输入。不作“著”、“编著”、“主编”等区分。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专著[M], 论文集[C], 报纸文章[N], 期刊文章[J], 学位论文[D],报告[R],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A],其他未说明的文献[Z].1. 著作类。基本格式:作者的姓名. 书名[M](或[C]或[Z]), 出版地: 出版单位, 出版年份.a. 独立作者Fairbanks, Carol. Prairie Women: Images in American and Canadian Fiction[M].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6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b. 同一作者同年出版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献。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 London: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Ltd., 1988a.Newmark, Peter. A Textbooks of Translation[M]. London: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Ltd., 1988b.周兆祥. 翻译与人生[M], 香港: 商务印书馆, 1996a.周兆祥. 翻译初阶[M], 香港: 商务印书馆, 1996b.c. 同一本书有两、三位作者。英文著作,第一作者姓在前,名在后,其他作者以正常顺序书写,最后一位作者前用“&”符号连接。中文著作,作者姓名都按正常顺序书写。Halliday, M.A.K. & R. Hasan. 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 Aspects of Lo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杨自俭, 李瑞华.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C].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d.同一本书有四位或更多作者Edens, Walter. Et al. Teaching Shakespeare[C].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7e.机构作者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Intellectual Freedom Manual[Z]. And ed. Chicago: ALA, 1983.高等学校外语学刊研究会. 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90-1994)[Z].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f.无作者署名的书Encyclopedia of Photography[Z]. New York: Crown, 1984.现代汉语词典[Z].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2.g.一书多册Blotner, Johnson. Faulkner: A Biography (V. II)[M]. New York: Random, 1974。张道真. 现代英语用法词典(第5册)[Z].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3.h.翻译著作Calvino, Ian. The Uses of Literature[M]. P. Creagh, Trans. San Diego: Harcourt, 1986.赵元任. 中国话的文法[M]. 丁邦新译.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1968.2. 文章类基本格式: 作者姓名, 篇名[J](或[A]或[N]). 刊名, 出版年, (期号), 文章的起止页码。c. 来自编著论文。格式:作者姓,作者名。论文题目[A]. 编著者姓名. 编著论文集[C].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 论文页码范围。i.期刊文章吕叔湘, 饶长溶. 试论非谓形容词[J]. 中国语文,1981,(2):81-85j.论文集的文章Searle, John R. Metaphor[A]. In Ortony, A. (ed.) Metaphor and Thought [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 72-123. 方梦之. 加强对比语言学的研究[A]. 杨自俭, 李瑞华.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C]. 上海: 上海外语出版社, 1990, 79-85. k.报纸署名文章吴天, 外来语与我国文化的冲突[N]. 牛城日报, 10月23日, 2000: B53. 非印刷材料l.电影、电视、广播、幻灯、录像、录音、艺术品基本格式:导演(或制作者)姓名. 片名(或节目名), 出品地(或播出台和播出地): 年份(或播出日期).Bertolucci, Bernardo (Director). The Last Emperor (Film).. With J. Lone & P. O’ Toole. Columbia, 1987.Brandt, F. (Producer) & Messina, P. E. (Director). Too Smart for Strangers (Videotapes). Burbank, CA: Walt Disney Home Video, 1985.张艺谋(导演). 我的父亲母亲[电影], 北京: 1998.

我刚写了三万字的毕业论文,很仔细的研究过了,关于出版社和出版年份我已经帮你查证过了,正确格式如下:李雪慧. 时评反腐败[M].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4.杨柏夏. 反腐败研究第四集[M]. 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李文生. 腐败防治论[M].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